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顾所学知识,还可以提升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要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即要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并有明确的行动计划。不同范文中的观点和见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总结和概括。
消费理论论文篇一
江苏是经济文化大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对于全省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和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都高度重视,,江苏科技馆在全国科普场馆中率先引进了来自加拿大的科普剧《疯狂科学秀》,并在馆内建设了专业的表演剧场,成立了由展教人员组成的骨干创作表演队伍,并开始了自创科普剧的实践。,在全国首届科普剧创作表演大赛中,江苏科技馆自编自导、自演的科普剧以精确的原理阐述、精彩的戏剧情节、幽默风趣的舞台表演从全国众多科技馆外请编剧、外请专业演员参赛的激烈竞争中胜出,赢得专家评委和观众的高度评价,一举夺魁。多年来,江苏科技馆一直坚持将科普剧送到社区、农村,送入学校,受到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8月,由江苏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科协、省科技厅、团省委、省广电总台联合主办,江苏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首届全省科普剧汇演”活动在全省拉开帷幕,得到各地行政组织部门和全省众多中小学校的积极响应和参与,汇演活动的颁奖典礼在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的演播厅隆重举行并在江苏少儿频道播出,取得了优异的收视表现。在全国同类比赛中,其发动面之广,参与人数之多,社会反响之大,创全国同行之最。4月,全省第二届科普剧汇演活动正式启动,历时八个月,再次在全省各地掀起了创作科普剧、表演科普剧的热潮。与20首届相比,还有了新的突破:年首届科普剧汇演的参与群体主要都集中在全省的中小学。20的活动中,活动的参与群体在不断的扩大———除了全省各地的众多科普场馆都积极参与了科普剧的创作与排演和本地区科普剧的选拔外;在镇江地区的选拔评比中还出现了区县文化馆的身影;更让主办和承办单位惊喜的是:全省有越来越多的幼儿园也积极地加入了科普剧创作表演的队伍之中。年第二届科普剧汇演活动的圆满成功,使两年一届的江苏科普剧汇演活动成功汇集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众多优秀科普剧作品,成为我省科普剧创作与表演进行研讨和交流的平台,对江苏科普剧的发展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
二.自创科普剧的解难初探。
剧的形成,其实就是剧作者思想的体现和实践,每部剧的作者都希望通过自己的作品与观众能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科普剧的创作也是如此。科普剧创作的基本原则就是在舞台剧、音乐剧、情景剧、小品等的基础上,把一定的科学原理、科普知识以及科学思想和精神融入剧情,对表现形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求在创作剧本过程中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科技主题鲜明。选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有好的题材,才会有好的作品。在科普剧的剧本创作中,可以以社会热点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以身边发生的故事为线索,围绕剧情中所展现的奇妙现象(可以是物理化学实验现象或自然中的奇妙现象),阐述科学原理,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围绕宣传环境保护、倡导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或反映防灾避险,学会应急自救;以及关注自然、科技与人类的关系,展示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等方面进行选题。例如,科普剧《奶奶你明白了吗》是通过热爱科学的小朋友冰冰,与家里的“烹饪高手”奶奶围绕饮食的合理搭配———荤素搭配、酸碱搭配、粗细搭配等所展开的故事,向大家传播了在生活中,注重科学的饮食和进餐方式以及食物酸碱搭配的重要性;科普剧《生命》,通过一个小女孩对地震灾害来临时如何利用避震知识积极自救逃生的回顾,生动地再现了灾难来临时的地动山摇中,消防员、医生、护人员不顾自身安危的紧急救援行动和小女孩的勇敢自救行为。童话科普剧《黄黄拜年》中,一只可爱的黄鼠狼黄黄诚心给鸡家族拜年却因为人类的一句古话“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遭到了误解和冤枉……。最后,冤家对头的鸡和黄鼠狼成为了好朋友,让大家从另一个角度对黄鼠狼长期以来的误解有了新的认识;日本地震引发核电站反应堆核泄露事故,核辐射的恐慌席卷而来,一时间,“盐”成了防辐射的佳品,大家都纷纷抢购囤积,造成多个城市出现盐荒,一些唯利是图的商贩乘机哄抬盐价,科普剧《抢盐**》,用独特的视角告诉我们从食盐中摄取的碘是无法起到防辐射的作用,盲目跟风抢购,是一种不理智、不讲科学的行为……。总之,作为科普剧,科技主题是它的灵魂。
2.故事生动完整。科普剧有其特殊性,它要通过一个完整的故事向观众传输一个或一类科学知识,故事内容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观众的观看欲望。对于成功的科普剧而言,科普需要在轻松或发人深省的煽情中进行,贴近生活,可以加入很多常用和流行的语言元素,让观众在欣赏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的是更多的真实而不是枯燥的说教。一个好的科普剧剧本应该构思新颖,兼顾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台词生动、诙谐、感人,剧情与科普巧妙结合。
3.人物形象表演与舞美道具服装音乐的巧妙结合。众所周知,无论是电视剧、电影还是舞台剧都是利用人物的表演传达感情的。如何使人物更具代表性,形象更加鲜明,更容易被观众记住,是一个剧成功的关键。科普剧是一种大众化的群众文化表演,它需要人物形象与服装巧妙结合,人物表演与舞美道具音乐完美融合,这样能弥补作为群众性文化表演者的表演水平不够专业的缺憾。但是,作为一种群众性文化,在剧本创作的过程中应把握低投入、易推广的创作原则。服装和道具应尽量考虑取材于生活,不必要过于昂贵。关键是舞美道具如何与表演巧妙结合,还要与观众间的互动效果好,感染力强。这一点与很多情景剧、小品的创作相类似。视觉上的刺激容易让观众随之进入故事情节。科普剧的主要目标人群是儿童,艳丽的色彩和卡通、拟人化的人物形象都很易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例如科普剧《跷跷板》就把我们生活中常见的跷跷板搬上了舞台,通过一群森林里的服装色彩缤纷、形象各异的小动物们巧妙运用跷跷板游戏完成了猪爸爸给小猪布置的难题---称体重;科普剧《两小儿辩日》巧妙运用了黑、白、红三种颜色的功夫扇的不同组合,直观形象地解决了太阳远近的视觉误差的问题;科普剧《三无食品消亡记》则是利用豆花妹、鸡爪兄和香肠老弟几个特色鲜明的人物形象,很快地就将观众带入了生动有趣的剧情中。科普剧中还有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音乐,音乐可以调动观众的情绪。在科普剧中,可以根据剧情选择一些观众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作为背景音乐,但是对于一些用于反映故事主题的音乐或歌曲,建议最好对选择的耳熟能详的歌曲进行重新填词,由剧中人物表演者演唱,并到专业录音棚录制。这样不仅能使歌曲的内容符合剧情的需要,而且专业的.技术使音乐效果极佳,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并易于流传,达到进一步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
4.表演形式的多样化。作为一种易于现场表演的群众文化,因为一般不借助影视的后期制作手段,科普剧在某种意义上讲可以划归为舞台话剧的范畴,但它又不等同于话剧。话剧是在舞台上通过演员间大量的对白完成的剧作,对演员的表演功底要求很高,而且如果整个科普剧都靠对话来完成全剧的表演,就容易让观众感到乏味,势必会对观众失去吸引力;所以科普剧作品的表演形式选择要多样化,舞台话剧、音乐剧、手偶剧、科学表演秀、小品等均可根据剧情需要采用,还可根据自身特点加入魔术、实验和互动等辅助形式,一部好的科普剧应该是多种表演形式的综合运用。例如科普剧《好邻居》以拟人化手法展现了科学种植作物的方法。玉米和大豆被套种在同一块土地上,不仅能节约肥料,还能充分利用阳光、水分和土地资源,并且还能获得丰硕的果实!科普剧《两小儿辩日》使用了当前最热门的穿越手法,让孔夫子穿越时空用科学的方法为好学的孩童揭示太阳大小和距离的关系,告诉大家在遇到问题时不能仅仅靠眼睛和感觉得到答案,还要养成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科普剧《天更蓝水更清》,通过舞蹈、音乐配合表演者拟人化充满童趣的感人表演,从一块小小废电池造成的严重污染引发的故事,让大家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科普剧的展望。
作为一种群众文化艺术形式,科普剧的创作表演,可以引导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未成年人通过参与学习和实践创作、表演科普剧,不断地了解科学、拓宽视野、陶冶情操、充分适合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孩子们在科普剧的排演过程中得到创新能力与科学知识水平的提升,更能培养了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相信随着“全省科普剧汇演活动”品牌效应在全省范围的不断扩展,会有更多的学校、科普场馆和社会团体以及家庭会参与科普剧的创作与表演———“体验科技感受快乐”。观众也将会欣赏到更多创意新颖、形式多样、科学知识丰富的精彩科普剧。
消费理论论文篇二
[论文关键词]大众文化批判;接受美学;“社会性主体”
[论文摘要]当今对于影视艺术及其分支的研究,与传统有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如何对待受众的问题,这实际上是很多新兴学科的关键。通过比较霍克海姆和费斯克两者的论点,探索受众在传播过程中属于“消费性”还是“生产性”的问题。
在现存的几大艺术门类当中,影视艺术应该说是历时最为短暂的,但是它却集各家之所长,成为一种新兴的综合艺术。随着对影视艺术的深人研究,我们常把美学、心理学、哲学、传播学与之相结合,力求对其进行更为完整的诊释。
虽然影视艺术是门综合的艺术,但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揉合,而有一个明确的立足点一运动性。结合当代影视理论以及现象来说,我们不仅要从本体论的角度来把握,而且应该将其延展到整个社会的文化语境中去理解它的实现的过程。相对于传统艺术来说,影视艺术更多的追求的是一种“游牧定律”:把变化的材质用变化的形式表达出来。强调运动的特质和过程。无论是在材质、形式还是思想上都是无拘无束的游牧式的流浪。所以,在内容上不论是平凡的日常生活,还是混乱的意识流,或是新颖的奇观、晦涩的哲理,经过这种游牧巡回,最后所追求的,也许就是尼采的“快乐的科学”,阿尔托的“戴皇冠的无政府”,伊芙特·皮洛的“世俗的神话”。简单说,只要能够推陈出新,充分运用媒介材料,就能够成为影视艺术家。
从影视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影视作品在传播者一传播工具(信息媒介通道)一接受者一反馈的过程当中往往是作为附着在物质载体之上的信息而存在的。但在实际上,影视传播过程往往不会仅仅局限于单向性,而是一个循环往复,环环紧扣的网络。应该说,将影视艺术和大众传播学结合起来研究的最大的特色就是在于能够弥补传统影视艺术研究“作者论”或“作家论”的缺陷。因为,传统观念和现代观念的一个最大的分歧点就是受众的“消费性”还是“生产性”的间题。这也是影视观众理论所涉及的中心间题。
影视观众理论是大众文化批评的一个重要部分。对大众文化批评来说,影视观众不仅是一种文艺门类的接受者,而且更是存在于实际社会中的人们。因此,影视的接受是观众主体与体现特定意识形态的文化产品之间的`互相作用关系。我们把影视观众理论作为一个大众文化问题,而不是一个纯文艺读者接受问题来讨论,为的是探讨一个根本的现实间题,那就是影视文化与社会主体以及社会变革之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以霍克海姆的群众文化理论为代表的大众文化批评曾经把影视文化当作是体现统治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产品,当作现代社会中的一种垄断权力,把影视观众当作纯粹被动的文化消费者,是由统治阶级控制的社会主体。这样的大众文化批评一面把大众描绘成受害人,一面却宣判他们注定不能自己解放自己。
作为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霍克海姆完全立足于此学派的批判主义精神。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精神的照耀下,吸取了黑格尔、康德、狄尔泰、柏格森、叔本华和尼采等现代西方哲学家的相关理论。极端重视个体性。反对个人生存的标准化,关注个人的命运和处境,追求个人达到自主性、自发性、创造性、自由和解放。应该说,该派作为一种哲学、社会学、美学思潮,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短短二十年中,其意义是深远的。它的产生,同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文化语境是分不开的。我们把霍克海姆的理论归结起来主要有启蒙精神批判、实证主义批判、大众文化批判和工具理性的批判。
关于大众文化批判,他认为现代大众文化是一种随社会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化、商业化、产业化的现代文化形态。其重要特征是商品化趋向、技术化趋向、标准化趋向和强迫化趋向。而“文化工业”的产品不是艺术品;文化的技术化意味着工具理性支配了文化领域;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导致人的异化,按照一个模子铸造出来的文化使人也变成了同一模式的人,单调乏味的人倍感孤独和绝望;强迫性的文化剥夺了个人的自由选择,限制了人的思想和想像力。霍克海默对“大众文化”乃至文化产品的批判,是对当代社会中文化价值危机的深刻反思。
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完全是从群众媒介文化的角度去分析和评价电影和它对观众的社会影响的。他俩合著的《启蒙的辩证》于1947年出版,真正产生影响则是在十年以后。在这部著作里有一章,题为“文化工业:欺骗群众的启蒙”,专门把电影当作“文化工业”的首例加以分析批判。他们严厉地谴责群众文化,一个基本的理论出发点就是群众文化的单质性。他们认为:“文化如今在任何事物上都打上了相同的印记。电影、无线电广播和杂志构成了一个大系统,这个系统从整体到部分,都是一模一样的一。一切群众文化都是一个摸样。”在群众文化中,不同的话语形式之间根本不可能存在有意义的差别,因为“真正重要的差别一不在于题材,而在于消费者的类别、组合和标识”。现代社会中的群众文化的单质性之所以无可避免,是因为现代社会组织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集中的权威,能统筹整个文化系统各部分的运作。在他们看来,唯有高雅的先锋艺术,才能够对抗侵蚀一切的意识工业。艺术必须增加难度,必须用技巧和复杂性包裹起来,这样才能保存由它所体现的人类仅有的自由。在这两位批评家看来,群众文化表象的娱乐性和实质的工具性使消费者失去个性,泯灭了消费者和产品之间的区别,也泯灭了个人的主体性和社会性之间的区别。概括起来其基本点就是:同质社会主体(电影观众)论、电影观众与文化工业商品绝对认同论。
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发展及其鼎盛时期同时在联邦德国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接受美学。它在主张强调受众接受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实际上也显现出大众文化批评理论的发展趋势和法兰克福学派的即将没落。代表人物姚斯所提出的接受美学在反对纯文本的同时强调接受者的主体地位,“文学史就是作品的接受史”。并且提出“审美期待视野”这一崭新的重要概念。而另一重要人物伊塞尔着重对受众进行深人的研究,他认为:阅读者可以分成两大类型,一种是实际存在阅读者,其中分为普通的和专业的。另外一种是观念当中的阅读者,是一种抽象的读者概念,其中也可以分为两种:“作为意向的”和“隐在的”。前者指艺术家在创作时所指向的现实的读者。后者是“隐在的读者”,它是指作品本文所设计的读者的作用,实际上这是一种理想状态,也许无法达到。他们的观点无疑与霍克海姆相悖,观众在工业时期的同质性已经被个体独立性的解读所取代。
正如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所言:“读者总是走在他正在读的那句话的前头,他们面临一个仅仅是可能产生的未来,随着他们的阅读逐步地深人,这个未来部分得到确立,部分则沦为虚妄,正是这个逐页后退的未来形成文学对象的变换的地平线。”接受美学对形成新的大众文化批评理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理论成就至今很有影响的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和新德国电影文化批评。英国文化研究学派的批判理论继承了以路易斯.阿尔图塞(louisalthusser)和安东尼奥.葛兰西(antoniogramsci)为代表的新马克思主义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法国后现代和后结构主义的一些方法和观点,对西方许多人文科学批判研究(影视研究、文学研究、女性批评、少数族裔和第三世界批评等等)都有广泛的影响。代表人物约翰·费斯克对霍克海姆、阿多诺的理论都有所批判。
概括而言,他认为任何一个社会中的民众都不是单质的实在群体,而是异质复合的关系组合;大众文化有其特殊的创造性和衡量标准;影视观众不是消极被动的消费者,而是意义生产和流动的积极参与者;而这种参与便是民众社会批判的基本条件。
费斯克在认为:第一,民众是一种“下层族类”身份,总是处在社会权力关系的弱者一端。第二,民众是一个由不同群体不断变化的亲疏离合的多层联系构成的关系总和。另外,费斯克把文化定义为意义在特定社会中的产生和流通,并特别强调文化与社会和权力结构的关系。它废除了”艺术成品”在文化中的中心地位,而代之以意义的生产和流通。这样,文化研究者就无须去比照经典作品的模式,把像影视、连环画、通俗文艺这样的文化工业产品界定为大众文化的“艺术成品”。认识和理解大众文化的关键并不在于这些文化工业产品有多高的”艺术价值”,因为这些文化产品本来也不需要先转化为”艺术成品”才能担负起它们自己特殊的社会功能。这种转化本身就是一种贬值过程,用与之不相符合的模式来标明它,只能使它成为“膺品”。费斯克指出,文化工业的产品,并不代表大众文化本身,文化工业产品不过是民众进行意义生产和流通活动所需要的资源和材料。影视观众观看时可以而且也不可避免地在生产和流通各种不同的意义。这种由民众参与的社会意义的生产和流动才是大众文化。费斯克所说的“生产性文本”指的则是“一种大众性的作者性文本,其阅读并不一定很难,并不一定非要读者绞尽脑汁方能理解,并不显得……和日常生存有什么明显的区别。”这种文本是开放性的,比如电影、电视,很容易读懂。观众读者不只是消费者,而且和制作人一样是这种文本的生产者。
费斯克着重强调影视观众是大众文化意义的生产者和流通者。费斯克提出,观众首先是社会的人,然后才是观众。观众的社会存在和在交织的社会关系中所处的地位(阶级、阶层、性别、职业、年龄等等),决定了他们的社会主体性。“社会性主体”是观众对文本作出反应和解释的认识视野和感情基础。因此,费斯克特别强调“旧常生存”经验在大众文化中的重要作用。“文本性主体”则不同,它是文本在建构时为观众造就和预留的主体位置。这些主体位置与观众的社会性主体位置不可能完全一致。具体的影视观众首先是社会主体。社会主体性比由文本产生的主体性更直接影响人们的审美活动。由于观众各有各的具体社会性特征,所以阿多诺所担心的一种文化产品会将千千万万观众塑造成同一种社会主体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
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楚的找出霍克海姆和约翰·费斯克的理论的相同点都极端的重视个体性,而却在对受众的分析态度形成巨大的差异。后者的理论同时下流行的后现代相结合,实际上可以简单的概括为:个体的存在即为合理。在新德国电影运动的四大主将赫尔措格的(加斯·荷伯之迷》(1974)之中得到极致的体现。前者的理论对受众的分析没有进行准确的把握,态度过高或者过低都会导致结论的僵化或歧义。
过高的精英意识主要表现在批评者在美学上贬低大众文化文本的审美价值(如平面化、单一化、复制化等)。电影诞生以来常常被我们奉为精英文化的典范,不过目前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有时“缺少所谓精英的氛围(欣赏艺术作品时的氛围、仪式)反而能够导致与作品的更紧密的联系。同时,对作品的原创性旧有的例行仪式和敬畏将会被每个观赏者对作品的个人解释所取代。关于高级文化使人高尚的观点,和认为通俗文化降低人的品格的观点一样,是一种关于文化的陈旧的观念。纳粹就曾让集中营中的犹太音乐家演奏莫扎特的作品”。而过低的悲观主义则表现为笼统地把大众视作是适应统治意识形态需要而生产出来的、意在巩固这种意识形态的文化工业产品,并认为在大众文化引导与影响之下,大众变成了完全没有个体自由意识与反抗可能性的被动群众,他们在接受大众文化的时候完全没有自己的选择性、能动性与批判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大众不可能拥有自己的文化。
我们在进行电影艺术研究的过程中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对梦幻—心理机制进行研究,其中涉及到阐释学、接受学等学科。可以说,观众是构成一个完整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如今在电影题材、内容上,而且在影院的硬件设施、宣传策略等方面都很好地说明了观众的实际地位。这让我们同时也意识到观众不仅是在“消费”,而更多的在“生产”。
消费理论论文篇三
虽然是六年级的大孩子了,但毕竟还是孩子,他们微妙的心理变化往往通过一些细节反映出来,当一个平时讲究文明礼貌的孩子突然动不动就爆粗口,当一个软弱怯懦的孩子不经意地就叫号挑衅,当一个积极话多的孩子突然变得沉默,这时候苗头就露出来了,关注孩子们的微心理,及时和他们谈谈心,说说话,了解其内心所想,采取相应措施,令学生止于雷池之外。
言为心声。在平时,说话可以体现人的性情特点、素质修养、处世态度等,当一个人改变了原有的用语习惯、交流方式、语气神情,很可能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诱惑。琪就是班里一个活泼爱动的孩子,每天课间的时候,她总是喜欢拉了我的胳膊,围着我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她会不停的叫我“妈——妈——”我问她是不是见了谁都叫妈妈?她说才不是呢。问她有一个亲妈有一个后妈,有两个妈妈可以叫还不够吗?她也会开朗的说不够啊。后来我问她为什么叫我妈妈,她的回答很简单:“想让你疼我啊!”。这样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这天课间却因为班里让几个好朋友一起养一盆水仙,她没养,我问她,你和谁是好朋友啊?“和杰!”旁边的杰却回了一句:“我才不跟她是好朋友呢,她刚才上课还说我得瑟呢!”说着生气的回过头去了。再问还有谁是她的朋友,她神情黯然,那段时间一直沉默着。那一刻我的心突然一阵疼,我思索着她为什么会没有朋友,在班里的孩子中努力给她寻找着一位好朋友,上课时用关爱的目光注视着她。孩子们的友谊很快建立起来,她也又开朗活泼了。
目为心窗。眼睛是折射心灵最直接的器官。正常人目光平和,眼神沉稳,眨眼或调整视线比较自然。当一个人有了心事,或是心理上产生了冲突时,眼神会变得迷离、躲闪、呆滞,尽量避免与师长的视线发生接触。桐是班里的小组长,各方面都很优秀,最近的眼神却呆呆的,时不时的会躲开我的目光。我想,应该是因为前几天数学老师上课时为了她后面的女孩子生气,那个小女孩子抄数学作业,数学老师批评那个孩子,语气有些严厉,而抄的作业正好是桐的,所以连带也说了她一句,当时我正好去班里等着放学送队,她挨了批评,很懊丧的低了头。最近几天上课也没有那么积极了。我想她是以为老师不喜欢她了吧,这样下去会影响她的学习。放学送队的时候,我故意问她,那天为什么挨说了?她不好意思的说:“她抄的我的作业。”“你可真是的,以后不能这样了啊!”我故作轻松的说。她抬了头,又使劲点点头。下午来上学,我故意让她帮我做些事情,问些不重要的话,让她知道老师还是很在意她的。
行为心征。心灵支配活动,活动反映心灵。一个人行为上的突然转变,一定有其动机上的原因,可能是受到了某种刺激或是感染。国生活在一个常常因为父母吵架而受伤的家庭里。最近上课的时候,能积极回答问题的他也不举手了,每天眼睛肿肿的,总是低了头趴在桌子上。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他又上网吧,晚上没回家,所以才导致上课这种情况。于是这天上课我故意让他起来回答问题,下课的时候打电话向他的父亲了解情况,才知道是晚上因为他弟弟的事情,他父亲打他,哭了一晚上,所以眼睛肿了。第二天在学校门口又与他的父亲见了面,说起他拿了100元钱的事,我答应了他的父亲和他谈谈,但我知道他是一个面对着老师一句话也不愿意说的孩子。下午让他管纪律的时候,走到讲台时,我问他最近发生了些什么事,让他写在晚上的日记中。
微心理虽然微小,但隐藏得并不深,往往可以成为老师因势利导的关键。关注学生的微心理,及时的进行处理,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消费理论论文篇四
学龄前儿童的情绪、情感虽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皮层下中枢的活动仍占优势,故此期儿童的情绪易激动、不稳定,常见的心理异常有以下几个方面:异常表现:
反抗行为:他们对家长提出的要求总回答“不”,家长常感到自己的权威受到威胁。
专家点评:这种行为是自我意识独立的一种表达方式,属正常发展的表现。家长应予理解和尊重,适时地进行引导,这一阶段会很快度过。
异常表现:发脾气。儿童已经开始独立并且知道自己的需求,但还不知道如何表达其感受,常表现为赖在地上、踢腿、挥舞手臂、大声哭闹。
专家点评:小儿发脾气的原因常是疲劳、家长未能满足他们提出的要求或反复批评某些行为等。在避免儿童自我伤害的前提下,不要特别留意正在发脾气的幼儿,并尽可能转移孩子注意力,事后给予安抚。不能随意惩罚幼儿,只告诉他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异常表现:遗尿。北京友谊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陈海明介绍说,小儿5岁以后仍会发生遗尿症。遗尿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
专家点评:对于无器质性病变的小儿,中医主张滋阴壮阳,如六味地黄丸或金匮肾气丸,5岁以下小儿按大人量的1/4服用。对有遗尿现象的孩子应耐心寻找原因,努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异常表现:咬指甲和吮手指。这是婴儿与生俱来的反应,它能给孩子带来安全和满足感。
专家点评:吮指和咬指甲多在安静、寂寞、饥饿、睡眠、身体疲倦而自寻安慰时出现,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安全感。
异常表现:手淫。学龄前小儿常常因为外生殖器局部积污刺激、裤子太紧或骑车摩擦发痒而去抚摸外生殖器。有的孩子可能由于缺乏玩具和游戏,也有些小儿因睡眠习惯不良,醒后不肯起床。
专家点评:作为家长应仔细查明原因,给小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时间,提供充足的游戏机会以矫正不良习惯。若对学龄前儿童手淫行为处理不当,会造成儿童自恋,不愿意与他人接触,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异常表现:攻击破坏行为。有些小儿在游戏时会表现出咬、抓或打伤别人等攻击性行为。有些小儿常因好奇、取乐、显示自己的能力或精力旺盛无处发泄而无意中破坏东西,有的小儿则是由于无法控制自己的嫉妒、愤怒或无助情绪而有意地采取破坏行为。
专家点评:这些小儿或因遭受挫折,或是模仿成人的行为,或为引起父母或老师的注意等。父母和教师可在制止其行为后,带他(她)到安静的地方,让其自己反省,学习控制自己。还可帮助孩子使用适当的方式发泄情绪,如运动、做游戏等。(北京友谊医院宣教科郑杨)。
消费理论论文篇五
在互联网营销中,消费主力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年轻人追求表现自我、个性独特、购物新颖的购物方式。因此,消费者更加青睐个性化商品[1]。
1.2便捷购物。
消费者倾向于网购,主要是消费者可以通过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进行网上购物,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整个消费流程更加方便快捷,符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1.3扩大决策空间。
在传统的营销模式下,消费市场信息不对称,一些货物信息仅仅掌握在商家的手中,消费者不能有效掌握货物信息,在购物时常常处于劣势状态。选择货物时,消费者掌握的信息越少,面临风险越大。
消费理论论文篇六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消费行为的基本主体,所以研究家庭消费是一个不小的课题。中国改革开放不仅使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而且给中国的婚姻和家庭结构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这一系列的变化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家庭的消费。
今年来中国家庭规模出现向小型化发展的趋势,以前的几代人一家变为一两代人一家,这样的变化,家庭结构的变化展现出比较的时代性和典型性,由此给家庭消费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1)在消费内容上,从量的消费?质的消费?感性消费转变。随着家庭收入水平的提。
高,消费主要内容已不再是吃饱穿暖等数量化的消费模式,量的消费时代已经。
过去,高科技的创新与市场化,为中国家庭迅速过渡到质的消费时代奠定了基。
础。为了最求更高的情感需求家庭消费的感性取向越来越明显。
(2)在消费心理上,从功用消费?体验消费?符号消费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商品的'使。
用寿命,越耐用越好,强调的是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功能。然而当代家庭的消。
费追求远不止如此,他们把消费看作社会识别的标志用消费来彰显身份地位修。
养。
(3)在消费的逻辑上,从功能组合?系统组合?格调组合。商品不止满足了家庭的物。
质需求,还满足了家庭的精神需要和社会需要,家庭消费成了家庭的自我写照,展示了家庭的个性。
(4)在消费理念上,从物质需要?精神需要?生态需要。物质资料是维持家庭正常运。
转的基础,然而在家庭结构急剧变化的社会背景下家庭消费结构也从物质消费。
转向对精神产品的消费。在生态消费的观念下,家庭的自我化逐渐向社会化转。
变,创造天人合一的消费环境。
在家庭规模小型化的过程中,家庭结构呈多样化,如:空巢家庭・丁克家庭・单亲家庭等。其中单亲家庭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如同飞速增长的经济一样,近年来中国的离婚率一路狂飙。据相关数据显示,我消费者行为学论文国离婚率已连续七年递增,平均每天有3800个家庭解体,离婚使家庭经济能力下降,家庭消费缩水,单亲家庭的主要消费支出大部分用于子女。
消费理论论文篇七
帮助学生学会合理消费,确立绿色消费观。
【教学理念】。
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着眼于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为学生的发展作准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结合远程教育资源。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显示图片flash我赚钱了)。
这个人的消费你赞成吗?(太奢侈了!过度消费)提问:这些问题都跟什么有关呢?合理消费。问题的答案呢,就在今天的课堂上。
消费理论论文篇八
商品交易活动的主要参与群体是消费者,他们的交易活动不仅影响市场运行,还影响其变化趋势。消费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消费者在每次消费及使用商品或劳务的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心理现象。消费心理则是指消费者依据自身的需求与爱好在进行选择及评价购买对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心理活动。
(一)消费动机来源于内心的情感需求。就是指消费者购买商品或劳务的目的是希望买到能与其情感需求达成共识的商品,此类商品必须满足其内心深处的情感需要。人们对此类商品的评价准则多是心理上的感性标淮,即“干金难买心头爱”,其购买行为常常受情感的影响,以“只要喜欢就可以买”作为消费指导。
(二)消费动机来源于对休闲生活的需求。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快节奏时代,人们的生活被高压力、快节奏的工作和学习占据,但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使得人们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必须劳动时间也相应缩短,人们可自由支配的消费生活时间越来越多,所以现代消费者对闲暇时间的重视水平不断提高,对休闲娱乐的需求大大增加。因此尽可能多地创造闲暇时间并尽量提升休闲生活的质量已经成为现代消费者进行消费行为的一个重要导向。
(三)消费动机来源于对绿色生活的需求。在自然资源日益稀少和环境过度破坏的现代,人们面临着来自于资源和环境的严重困扰,当今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曰趋加强,更多的消费者认识到了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基于此,许多消费者开始倡导进行绿色消费,要求大家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购买的商品做到物尽其用、循环使用。
(四)消费动机来源于现代人对个性化的追求。曰益丰富的社会生活为人们提供了非常广泛的选择空间,许多新的生活方式和消费群体逐渐产生。尤其是思维活跃、表现愿望强烈的年轻人,希望在购买商品时遵从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标新立异、展现个性、追求与众不同是他们选择商品时最重要的标准。
二、由不同消费心理带来的关于产品设计开发的启迪。
有时需求的产生来源于一定的外物激励,人们的一些需求在某种情况下可以变成一种来自内在的驱动力,这种驱动力就是消费的动机,当有了动机人们就会去寻找符合自己要求的目标并在找到目标之后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即购买消费活动。
(一)讲求实际。例如消费者购买生活用品和日常消耗品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得到所购买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这种消费动机就是求实动机,受它支配,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会尤其重视它的质量和功能,追求物美价廉、拥有高性价比的商品,而对拥有个性突出的'商标和花哨不实用的包装等的商品并不在意。所以进行产品设计时,针对此类求实动机的消费者,应该着重注意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对于商品的定位应是简洁清晰且简朴实用。
(二)讲求新奇。现代人将追求新鲜、潮流的商品作为消费目标,他们的消费动机是一种猎奇心理。所以在设计产品时除了要满足的商品对必须功能的使用要求,还应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样式、颜色、包装是否美观、是否符合潮流的特殊要求。在猎奇动机的支配下,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和价格等因素反而变得不重要了。
(三)讲求便利。此类消费者主要讲究的是能够更加省时、方便、快捷地购买和使用商品。他们购物时往往拥有明确的目标,选择距离自己较近的场所,希望能够快速地买到所需要的商品,讨厌长时间地等待。所以在产品的设计上要求使用功能必须十分明确,同时又要求产品的包装做到便于携带、使用和维修。
(四)追求艺术和展现身份。这两种消费者主要讲求的是商品外观的可观赏性和艺术性以及高档名牌商品是否可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这就是求美动机和求名动机。在设计时要特别注意产品的外观,包括造型、颜色、外包装及商品的象征意义和品牌影响力等等。
这一类消费者多是财务能力较强的商务人士,对他们来说造型特殊、款式夸张、色彩碰撞激烈的商品都不符合要求,能够满足多数人审美的商品才更被接受和需要。我们在开发设计新产品时,应将“低调奢华、富于内涵”作为创意的重点和方向,尤其需要设计出简约而又富有艺术感的作品,但同时还要考虑产品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消费心理学所研究的“产品需求”与“生活需要”、“消费动机”、“购买行为”之间的关系为产品创新设计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也是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捷径。
运用消费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法与一般的产品设计方法相比较,直接简单又快捷方便,优点十分明确。简单来讲主要拥有以下几方面的优点:
第一,产生新的“需求-分析-决策”的设计思路,打破了传统产品设计方法的思维定式。
第二,该方法的目标客户群更加明确,可以提高产品设计前期提出方案的质量,便于后期具体化设计阶段更全面地考虑到客户的需求,有效提高了产品设计的质量。第三,紧跟时代的步伐,把握流行趋势,与时俱进,在产品设计中不断加入新鲜的血液,永不落后。
四、结论。
综上所述,消费需要理论为产品创新设计的方案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产品创意在下一阶段的实施与发展奠定了基础,我们在产品设计开发时应多了解客户的需求,针对不同消费心理的用户设计不同功效的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不同要求。
消费理论论文篇九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消费主义逐渐蔓延于世界各个角落。许多学者把消费主义当作金融危机的诱因进行反思,后危机时代重新审视消费主义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出现了反对消费主义扩大化现象,甚至将应对金融危机政府所提出的正常性刺激消费政策误解为在提倡消费主义。究竟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标准是什么?本文试图理清消费主义与正常性消费的区别,着重研究消费主义内涵与特征及消费主义与正常消费的区别标准。
消费主义(consumerism)始于19世纪,科技革命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西方资本主义告别短缺经济进入了过剩时代,生产对消费依赖程度越来越高,消费不仅决定着生产,而且更决定着生产循环和再生产。刺激消费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促销花样手段不断翻新,使得19世纪末以美国为代表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步入消费社会,作为一种主流价值取向,20世纪五六十年代达到登峰造极地步,遍及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消费主义逐渐蔓延于世界各个角落。20世纪80年代,随着各种西方思潮涌入,消费主义逐步开始影响我国,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论文下载。
消费与人们生活和生产密切相关,马克思说过“人从出现在地球舞台上第一天起,每天都要消费,不管在他开始生产以前和在生产期间都是一样的”。消费(consumption)长期以来理解为“用尽”、“耗费”。十八世纪中期后,成为与生产(production)相对而言的概念。如今,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消费指人们在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精神产品、劳动力和劳务进行消耗的过程,它包括生产消费和个人消费(程远,)。生产消费指生产过程中工具、原材料、燃料、人力等生产资料和活劳动的消耗,是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的最终目的;个人消费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各种物质生活资料、劳务和精神产品的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实践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
狭义消费指个人消费(江林,)。个人消费具有两重性,即具有自然过程和社会过程的性质。一方面,人们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来满足生理和心理需求,如消费食物来解除饥饿,消费衣物来预防寒冷等,这反映消费的自然过程。另一方面,人们消费活动又总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进行,它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进行,因而人们的消费活动具有社会性,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的需要和享受具有社会性质”。
通常人们所讨论的“消费”指狭义上的消费,即个人消费。在个人消费中,生活消费是最终消费,也就是马克思说的“原来意义上的消费”,消费真正目的所在,即人们每天消费已经生产出来的消费资料(包含劳务资料)来满足自己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消费行为,它直接与劳动力再生产相联系。通常情况下“消费”指生活消费,这里所指的消费主要指人们为了满足生存和继续生产所进行的消费活动的总和,它是一种需求得以满足和实现的过程。
消费主义是一种崇尚和追求过度的占有和消费来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以及在这种价值观念支配下的行为实践。它既不是一种单纯的价值观念,也不是一种单纯的行为实践,而是两者的结合(卢嘉瑞等,)。作为一种推崇消费之上、享受之上的社会思潮,以追求过度消费作为满足自我和人生目标的价值取向,并在此价值观念支配下把无限占有物质财富、贪婪追求无度消费作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学者王宁认为,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中,消费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的需求与满足,消费主义代表了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
现代消费社会中,消费与人的真实需求之间关系已经背离的越来越远,商品和形象已经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载体”,不断刺激着人们的欲望,实现着一种欲望的满足,而不再是单纯需求的实现。法国社会学家波德里亚认为,消费此时作为一种交流体系,承担着一定的“自我表达”和“身份认同”功能。消费主义宣扬“消费是人生的终极目标”的文化思想,视消费为自我满足的根本途径,把自身愉悦建立在无节制地花钱、追求物质消费的奢华上,并将其视为理所当然的新潮和前卫。在消费社会中,消费本身就是目的,因此它是自我推进的。
一是鲜明的物质主义特征,物质主义把人的全部需要都建立在对物质的追求和渴望之上,表现为享乐主义和对物质的无限追求。特别重视对物的占有和消费。
二是突出的.象征符号特征,消费主义除把物质商品看成“物质”外,更多把商品看作是一种代表身份或者地位象征符号。物质消费是自我表达和社会认同的主要形式,看作是高质量生活标志和幸福生活的象征。三是极强的感染特性。通过有形物质消费达到心理上的满足,这种外显行为很容易引起人模仿,且一旦接受了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就难以摆脱,容易失去理性判断力和批判力,把物质消费这种虚假的需求(desire)当作人类和个人的生存本质。
正常性消费是为需求而消费,是一种必需,是生产和生活得以延续的根本;而消费主义,已不仅仅是为了需求的消费,更侧重于为了消费而消费,以便通过这样的消费达到一种身份的彰显和虚荣的满足,是一种欲望膨胀的表达,消费不是一种生存和生活的必需,消费成为了一种手段,满足的是一种意义的空虚状态以及不断膨胀的欲望和消费激情。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关键看是否超过了“度”,消费中超过了“度”就是消费主义,否则属于正常消费。怎样认识和把握消费主义中的“过度”,卢嘉瑞认为,就个体而言消费中的“过度”包括:超过本人或家庭支付能力(包括信贷力)的消费;浪费性消费,包括占用大量物质财富而不消费或很少消费和某些少数人侵犯了大多数人利益的消费;超过规定标准的消费;影响和危机到了人们正常工作和身心健康的消费。只要没有超过上述限度的消费,均属正常消费,理应得到支持和保护;而过度消费才是消费主义,必须反对。
消费理论论文篇十
什么是消费心理学呢消费心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
在我国,青年消费者人口众多,也是所有企业竞相争夺的主要消费目标。因此,了解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对于店铺的经营和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般来说,青年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特征具有以下几点:
(1)追求时尚和新颖:青年人的特点是热情奔放、思想活跃、富于幻想、喜欢冒险,这些特点反映在消费心理上,就是追求时尚和新颖,喜欢购买一些新的产品,尝试新的生活。在他们的带领下,消费时尚也就会逐渐形成。
(2)表观自我和体现个性:这一时期,青年人的自我意识日益加强,强烈地追求独立自主,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力图表现出自我个性。这一心理特征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就是喜欢购买一些具有特色的商品,而且这些商品最好是能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对那些一般化、不能表现自我个性的商品,他们一般都不屑一顾。
(3)容易冲动,注重情感:由于人生阅历并不丰富,青年人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个性特征还不完全稳定,因此在处理事情时,往往容易感情用事,甚至产生冲动行为。他们的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消费行为上,那就是容易产生冲动性购买,在选择商品时,感情因素占了主导地位,往往以能否满足自己的情感愿望来决定对商品的好恶,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定会想方设法,迅速做出购买决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中老年消费者所具有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
(1)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中老年消费者由于生活经验丰富,因而情绪反应一般比较平稳,很少感情用事,大多会以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因此,他们在消费时比较仔细,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
(2)精打细算:中老年消费者一般都有家小,他们会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商品,量人为出,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
(3)坚持主见,不受外界影响:中老年消费者在消费时,大多会有自己的主见,而且十分相信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即使听到商家的广告宣传和别人介绍,也要先进行一番分析,以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购买这种商品。因此,对这种消费者,商家在进行促销宣传时,不应一味地向他们兜售商品,而应该尊重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向他们“晓之以理”,而不能希望对他们“动之以情”。
(4)方便易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他们或者工作繁忙,时间不够用,或者体力不好,行动不便,所以在购物的时候,常常希望比较方便,不用花费很大的精力。因此,店铺应该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服务,以增加他们的满意度。
(5)品牌忠诚度较高:中老年消费者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生活习惯,而且一般不会作较大的改变,因为他们在购物时具有怀旧和保守心理。他们对于曾经使用过的商品及其品牌,印象比较深刻,而且非常信任,是企业的忠诚消费者。
在现代社会,谁抓住了女性,谁就抓住了赚钱的机会。要想快速赚钱,就应该将目光瞄准女性的口袋。店铺在市场销售中,应当充分重视女性消费者的重要性,挖掘女性消费市常女性消费者一般具有以下消费心理:
(1)追求时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于女性消费者来说,就更是如此。不论是青年女子,还是中老年女性,她们都愿意将自己打扮得美丽一些,充分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尽管不同年龄层次的女性具有不同的消费心理,但是她们在购买某种商品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种商品能否展现自己的美,能否增加自己的形象美,使自己显得更加年轻和富有魅力。例如,她们往往喜欢造型别致新颖、包装华丽、气味芬芳的商品。
(2)追求美观:女性消费者还非常注重商品的外观,将外观与商品的`质量、价格当成同样重要的因素来看待,因此在挑选商品时,她们会非常注重商品的色彩、式样。
(3)感情强烈,喜欢从众:女性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情感特征,这种心理特征表现在商品消费中,主要是用情感支配购买动机和购买行为。同时她们经常受到同伴的影响,喜欢购买和他人一样的东西。
(4)喜欢炫耀,自尊心强:对于许多女性消费者来说,之所以购买商品,除了满足基本需要之外,还有可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与众不同。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她们会追求高档产品,而不注重商品的实用性,只要能显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她们就会乐意购买。
以上三种人群是较大的消费市场,所以要特别的注意了解。
消费心理学与很多方面都有联系,比如说广告与消费心理。有句话说:成功的广告必然是遵循消费心理规律的广告。有一则广告在我脑海中。女儿为年迈的老母洗脚,孩童见此,转身端来一盆水,稚嫩地说:“妈妈,您洗脚”,画面与语言的配合,烘托出一个感人的主题:献给母亲的爱。虽然整个广告只字未提产品的优点,但却给人以强烈的情感体验。这个广告巧妙地把对母亲的爱与产品相连,诱发了消费者爱的需要,产生了感情上的共鸣,在心中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因此,在广告有限的时空中以理服人地呈递信息,固然显得公正客观。但以情动人的方式,更容易感染消费者,打动他们的心。
人的心理真的是如海底捞针,难以捉摸。所以学习心理学是有必要的,无论是什么心理学,而且我觉得心理学是有趣的,去猜别人在想什么,当你知道了他想什么时,他会把你当神一样的或者把你当神经病,不过这跟我国情有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有了新的变化,如绿色消费的兴起。这又是一个新的营销路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消费理论论文篇十一
民族:汉政治面目:团员。
学历(学位):本科专业:商业经济学。
联系电话: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河北工商学院1994.9--.7市场营销专业。
所学课程:商业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消费心理学、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公共关系、商务谈判、推销原理与方法、市场信息学、现代广告学、广告策划、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市场营销策划、新产品开发管理等。
另:其他培训。
*英语通过国家四级考试,具备较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有驾照。
工作经历。
*1997.9--.9xx医疗器械公司。
销售代表。
负责公司产品在北京、天津、山西等地区的销售,制订季度销售计划,拓展客户群并保持良好合作关系,跟踪销售情况,完成预计销售目标。
*1998.10--至今xx电子技术公司。
见习销售经理。
负责本部销售计划的制订与执行,及时收集销售情况并反馈给销售总部,组织部门销售人员的'培训学习,拓展客户群,完成预计销售目标。
个人简介。
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多年的工作实践,使我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并取得了优秀的销售业绩。另外我还从事过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具有一定管理工作经验。我本人性格开朗,积极向上,乐于与人沟通,喜欢迎接新的挑战。
本人性格。
开朗、谦虚、自律、自信(根据本人情况)。
另:最重要的是能力,相信贵公司会觉得我是此职位的合适人选!
期盼与您的面谈!
消费理论论文篇十二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选择、消费观念的变化;学会合理消费和理财,提高适度消费、理性消费的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自身消费体验与理性思考,体会树立合理消费、合理理财的意识和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
消费理论论文篇十三
价格改革后,很多产品的价格已不由国家控制,而由企业按市场供求自行定价。做好企业的税收筹划首先要求做好产品定价决策中的税收筹划。因为产品定价决策,将导致的不同税收结果。这就要求我们在不影响企业经营的情况下重视产品定价,从而达到节税效果。下面结合具体案例予以阐述。
一般而言,产品销售价格越高,企业获利越多。但若考虑税收因素,则未必完全如此。有的时候,主动降低销售价格,反而可能获得更高的税收收益。
{例1}某手表生产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销售某款手表每只1万元,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和完善消费税政策的通知》,及其附件《消费税新增和调整税目征收范围注释》规定,该手表正好为高档手表。销售每只手表共向购买方收取10000+10000x170}0=11700(元)。应纳增值税10000x17070=1700(元)(未考虑增值税进项抵扣),应纳消费税10000x200}0=20xx(元),共计纳税3700元。税后收益为:11700-3700=8000(元)。
该厂财务部门经过研究,提出筹划方案:从20xx年4月1日起(消费税政策调整之日),将手表销售价格降低100元,为每只9900元。由于销售价格在1万元以下,不属于税法所称的高档手表,可以不缴纳消费税。销售每只手表共向购买方收取9900+9900x17%=11583(元),应纳增值税9900x17%=1683(元)(未考虑增值税进项抵扣),税后收益为:11583-1683=9900(元)。
相比较,手表销售价格降低100元,手表生产厂反而能多获利9900-8000=1900元。显然,获利原因在于此筹划方案可以避开缴纳消费税从而达到节税的目的。
{例2}某卷烟厂每标准条卷烟对外调拨价为68元,现销售一标准箱,其成本为8500元。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忽略不计。则此时企业应缴纳的消费税:150+68x250x36%=6270(元),企业税后利润:(68x250-8500-6270)x(1-25070)=1672.5(元),若产品供不应求,厂家决定将每标准条卷烟价格提高至76元。其他均不变。则此时企业应缴纳的消费税:150+76x250x56%=10790(元),企业税后利润:(76x250-8500-10790)x(1-25070)=-217.5(元),在此例中,卷烟每标准条卷烟的价格从68元,提高至76元后,从表面上看销售收入增加了20xx元(76x250-68x250),但由于提升后的价格超过了临界点(70元),计算消费税时的税率也随着计税依据的提高而相应的提高,从而增加了消费税10790-6270=4520元,使得卷烟整体税后利润不仅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以致达到了负值(-217.5元)。
纳税临界点就是税法中规定的一定的比例和数额,当销售额或应纳税所得额超过这一比例或数额时就应该依法纳税或按更高的税率纳税,从而使纳税人消费税税负大幅上升。反之,纳税人可以享受优惠,降低税负。
消费税税负一致,产品低价策略更促销售。其实纳税人应该明自低价销售具有更大的竞争力。众所周知在消费税税目中,对于实行从量全额累进计税的税目,只要价格的增长幅度超过定额消费税的增长幅度,价格的提高,就会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
消费理论论文篇十四
摘要:科学技术是网络文学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消费主义文化观的盛行则是网络文学得以迅猛发展的重要动因。本文通过厘清网络文学和消费主义文化观的关系,论证网络文学符合消费主义文化观盛行的背景,并探讨消费主义文化观对网络文学的诸多影响。
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文学逐渐登上网络技术发展的舞台。网络文学自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国家兴起,在我国经历几十年的发展,逐渐为消费者认可并受到欢迎。这一过程,从表面上看是互联网的普及促进了网络文学市场的拓展和深入,究其根源不难发现,科学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变动都促成了社会文化转变,社会文化转变则是直接决定消费者消费文化产品行为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从而造就了如今网络文学产业的繁荣景象。
顾名思义,网络文学是指以互联网为载体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延伸来看,网络文学主要是以网络原创作品为主要呈现形式,借助超文本链接、多媒体演绎等多种手段来综合表现,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包括文学作品、类文学文本及含有文学成分的网络文化艺术品。7月21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该报告表明我国使用网络文学相关应用的用户规模为2.89亿人次,占总网民规模的45.3%。在近年来发展极为迅猛的移动通信方面,我国手机网民使用网络文学等相关应用的用户规模为2.22亿人次,占总手机网民规模的42.1%。如此惊人的数据让我们不得不正视网络文学这种新兴的出版形态和其迅猛发展背后的推动因素。出版技术的进步和出版产业规模的扩张都成为促进新兴出版形式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使消费者能够认可进而欢迎网络出版,则要深究消费者行为背后蕴含的社会文化因素。
消费主义文化观的出现,为网络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合理的解释。消费主义是一种关于消费选择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将消费行为当作唯一的目的,利用这种行为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及促进社会发展,属于一种比较极端的文化现象。在传统社会中,生产力严重不足,物质财富也不充裕,人们往往从物质使用角度出发进行消费,最终目的多是满足人类基本的生存和生产需求。科技发展和物质丰富使得消费的概念发生了转变。人们的消费行为不再只是为了简单地满足个人基本生存需求,而是成为追求更高层次享受的手段,甚至成为自我价值实现的确认方式。
消费主义文化观的盛行迅速扩大到文化产业领域,并带动了一系列新兴产业产生和扩张。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需求凸显个人的文化诉求和个性选择。网络文学出版作为一种新的传统文学出版形式,其表达方式、传播形式和运行模式等方面契合了现今消费主义文化观的社会文化背景,得以迅速占领大众出版市场,加之其不断拓展相关业务,现已成为出版产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文学的流行和兴盛,其影响远非开发一种新的出版形式那么简单,它在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人们的创作形式和阅读方式。网络写手在网络上通过多媒体或非多媒体等技术创作、发布、传播原创文学作品,消费者也可经由不同的终端设备阅读和消费,这种模式与消费主义文化观契合,并集中凸显了流行文化的特征和趋势。
1.展现形式多样化。
传统文学是以纸张为载体,以语言、情节、版式和装帧等要素进行综合展现的创作形式。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相同之处在于,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教化功能大同小异,但网络文学更加强调即时性、实用性等功利性较强的功能。不同之处则体现得更为明显,也使网络文学迥异于传统文学。首先,网络文学的表现力比传统文学强大得多,其可以通过影像表现很多传统文学不能表现的事物。其次,网络文学的题材更加丰富。就目前而言,网络文学审查的力度远低于传统文学。如网络文学中以不同程度呈现的性文化、个人隐私等。再次,娱乐性功能在网络文学中体现得更充分。近年来,网络文学偏离传统文学秉承的文以载道的铁律,出现了许多无主题、无思想的作品。最后,网络文学产生了许多新的创作形式,如小说接力、散文诗接力、诗歌跟帖赛等。
2.创作主体大众化。
网络上的艺术作品越来越多以数字形式存在并传播,因此作品的复制、改造、传播更加简易与便捷,阅读者与创作者个人的主观意愿更容易在网络文学领域得到较大程度的实现。互动性更强的网络文学表现形式吸引了更多的读者与作者参与。传统文学领域的创作主体体现出“公共性”的特征,由个别创作主体通过创作服务大众。网络文学则强烈地表现出其开放、随意的'特点,更具有“个人性”的特征。在网络上,人人都是创作主体,凡是有写作意愿的网民都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平台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实现自己的表达欲望。创作语言的使用不拘泥于单纯的书面语言,任何新兴词汇、网络语言都可以运用到其中,使得网络文学草根性、亲民性的特征更为显著。消费主义文化观主张人们抛开生活压力,强调享乐和感官体验,这种更加开放、随意的文学形式满足了人们日常休闲文化的娱乐需求,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也更容易引起共鸣。
3.传播途径生活化。
传统文学仅由纸质媒介进行传播,在携带和传播上都大大受到限制。网络文学则改变了这一情况,自网络文学出现伊始,网络文学的传播途径就在不断更新和变革,使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们生活,变得触手可及。传播途径的多样化消除了人们阅读文学作品的地理位置界限,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借由电子设备进行阅读,时时刻刻都可以享受文学带来精神体验。网络文学这种方便、选择多样的表现形式满足了人们日常对文学作品的需求,让消费行为也变得更加顺畅,不受场所和其他客观条件的限制,随时都可以进行阅读和消费,让文学作品更加深入人们生活。
展现形式多样化、创作主体大众化、传播途径生活化的网络文学,无一不与当前盛行的消费主义文化观息息相关。同时,也因为消费主义文化观的渗透,反过来影响网络文学的发展。
近年来,消费主义文化观在我国商品经济市场中不断渗透。作为出版产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学的创作、生产、传播、消费等过程都受到消费主义文化观的影响,不再是“阳春白雪”,不再被创作者和消费者忽略。而今的文学更加注重消费过程的时效性和娱乐性,网络文学则更大程度符合了消费主义文化的大背景与消费者的内在精神文化诉求。网络文学想要在信息爆炸的消费社会中寻求发展,必然会促使网络文学产生一些新的特性。
1.阅读审美的大众化。
传统文学生产流程为“创作―生产―消费”,消费者只能被动地接受文化传播,不能参与创作和生产的环节。网络文学则打破了这一生产格局,消费者成为创作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读者的实时评论可以影响文学作品的情节发展,使情节倾向于迎合大多数读者的口味。传统文学创作者的创作心态和文化审美取向相对独立,网络文学的生产环节中则由多方参与意见,泛化作品的审美,使得作品的情感表达更为感性,从文字内涵走向文字表层。读者更注重文字表层是否能满足自己对情感和事物的想象,享乐主义充斥在网络文学的创作过程中。在消费主义文化观背景下,网络文学作品的文字内涵、遣词造句和思想高度往往遭到忽略,模糊了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间的界限。
消费社会中,人们往往不看重商品的使用价值,更愿意去追求商品的附加价值。人们在选择网络文学的时候,不存在装帧和审美意趣的考量,仅仅从内容标签出发进行消费,这也使得网络写手在创作过程中更加注重作品特征的鲜明,即人物设定、情节开展和语言运用都要具有明确的特点。作品鲜明的特征作为标签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读者通过标签判断作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整个消费行为的过程都投射出“快餐消费”的影子。另外,浅阅读也是造成网络文学消费行为快餐化的主要因素。对于更加贴近平日语言表达习惯的表达形式,读者不会在个别文字上反复斟酌,反而会将注意力集中在情节的发展上,以阅读更多的情节为目的进行消费。
3.产业运营的市场化。
相对传统文学,网络文学的交互性更强,其传播效果也十分显著,很多成功的网络文学作品都会获得极大的反响。网络文学不断拓展涉足领域,电视、电影、网络游戏、主题公园等周边产业一时间纷纷涌现,例如匪我思存、南派三叔、桐华等网络写手的文章都实现了跨产业运营。成功的文学作品不局限于文字表达,而是成为一种商业运作的品牌,从而拓展网络文学发展的业务和市场,更深层次地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另外,网络文学的交互性使得文学创作更具话题性,一方面推动写手贴近消费者进行写作,另一方面相关经营者可通过统计消费者的即时反馈来决定平台运营的方向。消费主义文化观的渗透让网络文学拓展了自身的业务,也帮助改善其运营的模式。
网络文学自产生伊始,就与消费主义文化观产生了密切的关联。消费主义文化观对网络文学的影响――阅读审美的大众化、消费行为的快餐化、产业运营的市场化,则为我们进一步研究网络文学的发展脉络与规律提供了相关考量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思宁.消费文化语境下的中国网络文学探析[d].内蒙古大学,.
[2]陈静.简论美国消费主义文化在文学中的表现[j].中州学刊,(5).
[3]范亚丽.论文化消费主义与当代网络文学的发展[j].作家杂志,(10).
消费理论论文篇十五
常常觉得自己过于感性,总爱凭着一时的感觉做事,内心的脆弱不得不让自己生活在脱离现实的象牙塔中。我渴望开朗,却害怕放任;渴望自由,却害怕彷徨。但有时候,生活的经验告诉我,感性不是错。
虽然一个人的头脑是不能只装着数理化公式,需要感性对人生的充实,但真正在成功人士,为了长远的目标,绝不会只凭感情去谋事。一个清醒、理智的头脑,才是谋事的关键。许多人往往在感性跟理性之间踯躅,而又往往在不经意间倾向感性的一面。他们常常情不自禁间失去了自制力,只凭着一时的冲动与好奇放任自己,做了一些明知不该却太想去做的事。这时,他们应该对自己说,感性已走远,理性快跟上。
人知于世,必须要理性地去接受或放弃一些不该拥有或太想拥有的荣誉或地位。就拿情窦初开的青少年来说,我们叛逆,我们渴望自由,追逐时尚是我们的热衷。但为了对得起青春,对得起岁月,对得起自己短暂的花样年华,我们必须沉下这颗躁动的心,在如梦似幻的年华里努力去拼,去搏!生活中,谁没有为他或她心中一颤的瞬间,但理性告诉我们,未熟的苹果虽然长得好看,味道却又酸又涩。也许你会说,哪个少男少女的心不会在春光中蠢蠢欲动?的确,这是青春必然,谁也无法将它抹杀。但是,请你理智地在无奈中放弃,日后,你一定感激那份所谓的“无奈”。放弃,因为它给予了丰富的经验,使你在人生旅途中走得又平又稳。
消费理论论文篇十六
对老年人医药消费行为的现状,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总结梳理,大致有以下三方面:
(1)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明显。中国不仅是人口大国,同时还是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我国的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总量为1.78亿,人口老龄化水平达到13.26%,中国老年协会的一项统计亦表明,目前我国老年人每年潜在消费能力约为3000亿元,其中服饰穿着占1/3,医疗保健占1/3,其它占1/3,而且这个老年市场的容量也在日益增大,前景非常广阔。
(2)老年人在生理方面和思想观念方面与其他年龄段的消费群体差别较大,特征明显。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特征和疾病模式决定了老年人群面临更大的健康风险,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更差,患慢性病的概率更高,更注重医疗和服务方面的消费。但由于老年人收入水平较低,疾病经济负担更严重。受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老年人更希望自己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亲情对老年人良好健康状况的保持有积极作用。实证分析表明,家庭规模大有利于减少老年人对医疗的消费,医疗支出也较低。
(3)我国近年来实行的医疗保险政策对老年人群体的消费行为起到了积极作用。医疗保险虽未增加老年人就诊的概率,却促进了他们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可能的解释是医保增加了患者就诊的渠道,或者促进了他们对保健服务的使用。
通过以上对国内现状的简单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现有的研究大部分是在理论层面做定性分析,定量研究较少,且研究范围广,细分程度较差。
二、城镇老年人医药消费特征(以南昌市为例)。
为取得真实的一手资料,小组成员选择了南昌市的四个老年人聚集公园,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73份,60岁以上的实际有效问卷167份,其中男性102人,女性65人。
(1)老年人是医疗、药品的使用者,但不是主要决策者。有55.7%的老年人是与子女或孙子女同住,且老年人身边的家人朋友几乎都对其健康状况比较了解。可以看出,在老年人的医药消费方面,亲朋好友的影响很大,在医药市场中大部分老年人是医疗、药品的消费者,但不是主要决策者。
(2)老年人医药费用较高,但收入水平低,医疗保险制度、养老金制度等对老年人医药消费影响非常大。在医药费用的支出方面,有84.8%的老年人自食其力,主要的医药费用由自己支出,半数以上的老年人收入来源是养老金,且年收入在1以上,在这样的经济条件下,只有53.3%的老年人能够承受住医疗消费的负担。在医疗费用支出中,大部分是公家报销,由此可以看出医疗保险制度,养老制度等对老年人医药消费影响非常大。
(3)老年人患病率高,对医药消费的需求大。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的部分丧失及下降,身体状况不容乐观,有57.0%的人认为自己的身体状况一般,且100%的受调查者表示自己患有常见的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老年痴呆等,这表明在南昌市这个正快速步入老龄化的城市有着极其庞大的医药消费市场,在未来几年中有关老年人的基本医疗消费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影响老年人医药行为的一些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4)老年人就医的主要方式是进入正规医院治疗,医疗机构服务质量较好,乐于去医院就医。有52.1%的老年人生病是选择医院就医的,其次是自己去药店购买药品,占24.3%,还有小部分都是选择小诊所或其他方式就医。88%的老年人对医疗环境、设施、医护人员服务满意,医院等医疗机构是医疗服务与药品消费的主要市场。
(5)老年人发生突发状况可以及时得到医疗服务。53.6%的老年人遇突发情况时在半小时内可以得到及时的医疗服务,其次是有25%的老年人住在医院或医疗卫生所附近,在10分钟内可以到达,这表明南昌市的医疗机构分布广,较密集,能及时提供医疗服务,大大降低了因耽误最佳就诊时间引起的死亡。
(6)老年人医药费用贵,“看病贵”是个突出问题。约79%的老年人认为到医院就诊费用和药品价格昂贵,而只有53.3%的人一般能承受高昂的医药费,有27.9%的人在医药费用上感觉负担重,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特殊,急慢性病症较多,需长期使用某类药品,对于低收入的老年人来说,无力长期承担这笔医药费用,而这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少药停药,耽误治疗。
三、医疗保险制度政策与老年人医药消费行为之间的关系。
我国的医疗保险目前为止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公费医疗及各种商业保险。
目前南昌市的老年人基本上都参加了医疗保险,对此问题进行仔细分析也发现参加了所在单位医疗保险既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比例最高,占44.9%,其次是参加公费医疗保险,占29.4%。半数以上的参加医保的老年人对医保政策比较了解和满意,对医保的报销比例也比较满意。参加医疗保险对老年人的医药消费的影响非常大,绝大数的老年人的医药费用都是依赖医疗保险。
四、结论与建议。
通过小组的调查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和建议:
(1)南昌市老年人半数以上都是与子女生活在一起,且身边朋友亲人对其身体健康状况很了解。老年人群体更容易患上常见疾病,老年人口近几年呈快速增长趋势,所以针对老年人常见病的医疗服务与药品消费市场非常庞大,相关的医药企业可以大力开发老年人药品市场,廉价有效的药品将是最受欢迎的一类。老年人消费受家人朋友的影响较大,除了老年人这个主要目标群体,中青年也是一个大的目标群体,特别是在保健药品的消费上,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保健意识的增强,抓住中青年群体对老年人尽孝的传统与心理,针对老年人使用的保健品也将是个非常有前景的.市场。
(2)从表1中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目前老年人群体的主要就医处是医院,医院的环境与服务都得到了广大老年人的认可,南昌市的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广,数量多,因此各类药品的主要销售地点还是各种医疗机构。在药品价格上普遍认为高,难以承受,医药企业在生产出低廉高效的药品时还应控制好药品的流通,除去任何不必要的让药价增高的环节,使药品以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流通成本到达消费者手中。注重这些问题的企业并能很好解决,将会为企业带来巨大效益,这是目前医药企业能够胜出的法宝。
(3)从表2的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南昌市的老年人参加医疗保险的占比达到97.5%,且对医疗保险内容比较了解,对医保的政策等都很满意,对于低收入的老年人群体来说,医疗保险是减轻其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我国医疗保险取得了巨大成果,不同种类的医疗保险覆盖了社会的各个阶层,大大降低了参保群体的经济负担,促进了社会的良性发展,医保政策在现阶段实施的很成功,那么就必须保持下去,也要加大力度争取保障到每一个人,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
(4)在调查中发现,有66.7%的老年人认为政府与社会对老年人比较关心,有22.8%的老年人认为不太关心。老年人群体是一个越来越庞大的群体,我们的社会过去几十年的建设与发展都是当前的老年人群体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享受了他们带来的福音,如今他们陆续步入花甲之年,理应享受社会发展带来的福利,作为新一代力量的青年群体不光要关心自己的亲人长辈,还应对社会上的所有老年人付出足够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89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