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论文网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6 20:17:16
护理论文网范文(15篇)
时间:2023-11-26 20:17:16     小编:笔砚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我们自己的优势和劣势,进而调整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在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内容的积极向上,鼓励自己和他人不断成长和进步。总结范文的风格和结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

护理论文网篇一

护理技术操作是临床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规范化的护理技术操作不仅能保证护理质量和患者的安全,还能防范医疗纠纷的发生。眼科是门专业性比较强的独立学科,由于眼的特殊生理结构及重要性,使眼科护理面临较高的风险性,也对眼科专科护理操作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刚踏出校门的新上岗护士,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缺乏相关的法律知识,安全防范意识差,面临的风险就更大。因此,分析眼科专科护理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提出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对提高新上岗眼科护士专科护理操作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尤为重要。

1.1护士缺乏相关法律知识,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护士在校期间学到的法律知识少,缺乏医疗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新上岗护士只是在岗前培训的时候才接触到与护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对自己在护理操作中的法律责任、义务不明确,缺乏对护理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例如没有履行告知义务,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操作前未认真核对医嘱,操作后未及时记录结果;非紧急情况下,盲目执行口头医嘱等,都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不能自觉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和操作流程,责任心不强新上岗护士由于受社会、时代的影响,普遍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自控能力差、缺乏责任心,对于规范的操作流程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考试,临床操作时存在散漫、游击习性,表现在操作时没有认真核对医嘱,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不按护理操作规程去做,例如眼别错误,点眼时没有再次核对,点右眼错点左眼;散曈药错点了缩曈药;点某些特殊眼水或注射某些特殊药物前,未认真评估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致使患者发生意外等,这些都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1.3专科操作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眼科护理操作专业性比较强,护士在实习期间接触的也少,多数是只看不做,大多都是在进入科室后才真正动手操作,加上年轻护士普遍存在专业知识缺乏,工作经验不足,不能很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很容易导致操作失误,例如球结膜下注射损伤角膜或术后患者注射位置不准确致使药物注入眼内,泪道冲洗手法生硬造成假道形成。

1.4护患之间缺乏有效沟通,不能及时给患者提供与操作相关的健康教育新上岗护士进行操作时,往往只专注于自己的操作,而忽视了患者的知情同意权,不能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履行告知程序。如球结膜下注射散曈合剂前,未指导患者如何配合,未认真评估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致使操作过程中患者因紧张、疼痛转动眼球,很容易损伤眼部组织或造成出血;操作后未及时进行效果评价,未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致使患者因心悸、乏力导致跌倒发生。

1.5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差新上岗护士由于专科知识不熟练,临床经验不足,当发生突发事件时,容易惊慌失措,不能灵活处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2.1加强医疗法律知识学习,强化护理风险教育,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护士入科后,首先要进行医疗法律法规的学习及考核,科室定期组织进行护理安全教育,可将已经发生的护理安全事件作为教育素材,结合具体的病例资料进行多形式的讲座,避免教条式的灌输,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是个高风险的行业,必需懂法、知法、依法行医,懂得在今后的工作中哪些自己该做,如何去做才能维护自己和患者的合法权益。

2.2严把质量关,培养护士整体素质护士长应加强核心制度的培训、考核及落实,可采用晨间提问、不定期抽查、专人负责全程质量控制等方式,让每位新上岗护士都能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范,将安全责任意识贯穿于整个护理工作中。对于操作中容易发生差错的环节,应重点做出警示,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做到思想上教育帮助,制度上检查督促,环节上指导把关,以杜绝护理安全隐患。如点眼时易发生眼别错误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无论记录还是操作,都要养成先右后左的习惯,必要时可询问患者再次确认;对于特殊药物,可在药瓶上做特殊标记,并单独放置于点眼盘的固定位置。

2.3制定切实可行的专科护理操作流程,强化理论联系实践要想熟练掌握眼科专科护理操作,必须有扎实的专科理论为基础,只有熟练掌握了眼球各部位的解剖特点,才能更好地理解每一步操作的原理,更快的掌握操作要领,使每项操作都能做到轻、稳、准。同时科室应持续改进专科操作流程,使其在临床实际操作中更加切实可行。新护士入科后,应由年资高、专业技术强的护士负责带教,对于操作流程中的`难点、易出问题的环节进行重点讲解与演示,操作中要注重患者的舒适度和和对护理操作的满意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理念,护士长要加强对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差的护士的检查、督促、指导。如进行泪道冲洗时,操作者应熟练掌握泪道各部分的长度、解剖特点、进针的角度及针头进入泪道的感觉,明确泪道冲洗的目的,这样才能避免假道的形成,正确判断、记录冲洗结果。

2.4加强护患之间的沟通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和医疗市场的不断发展,患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疾病的治疗,更多的是沟通理解和对健康知识的需求,因此,护士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还要理解和适应患者,主动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并要掌握语言的艺术性和沟通的技巧性,认真履行各项医疗护理操作前的告知制度,主动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各项医疗护理操作的目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使其主动配合护理操作。通过有效的沟通,密切了护患关系,增加了患者的信任和理解,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

2.5培养新上岗护士对护理操作风险的预见性和应对能力首先要培养新护士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操作流程去执行,使新上岗护士从初学时就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同时要将护患沟通贯穿于操作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交流沟通及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行为举止、躯体动作、说话语调等,了解患者的需求与感受,不断提高对操作风险的预见性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如果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沉着冷静,切不可惊慌失措,应及时通知护士长或高年资护士,立即采取补救措施,将不良后果降到最低。护士长在管理上应实行弹性排班,老中青护士合理搭配,新上岗护士专科操作考核合格后方能安排独立值班。通过对新上岗护士专科护理操作风险的分析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有效降低了护理差错和护患纠纷的发生,同时还培养了新上岗护士预见风险、评估风险和处理风险的能力,使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从而保证了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护理论文网篇二

眼科手术精细度高,相应的对于围术期的护理要求也有所提高,如何做好患者围术期的护理工作,减少危害因素影响,确保患者能够安全、顺利的进行手术是目前工作中的重点。针对目前眼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护理管理对策,减少护理缺陷和护理纠纷的发生,是提高眼科护理质量的必要条件。笔者就眼科手术中的安全隐患及护理管理对策进行了分析。

1.1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由于眼科疾病的特殊性,患者往往存在一定的视力障碍,尤其是围术期的患者,很可能发生碰撞、跌倒、误食等安全问题,而护理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安全护理观念,对此防范不足,也没有向患者做好说明工作和帮助工作。加上眼科护理人员不足,流动性较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思维模式固定,对于新技术、新思想的接受能力差,在遇到紧急事件时不能及时做出应对,导致患者健康受损。对于领导层而言,部分领导不能意识到眼科围术期存在的安全隐患,导致防护设备缺乏,投入力度不足,未能广泛开展护理人员的安全知识培训。

1.2人员配备不足。

人员配备不完善。眼科手术室手术时间短、手术量大、贵重精密仪器种类繁多,需要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熟悉眼科手术器械使用和手术流程,并具有较强的眼科专业知识。而目前专业的眼科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缺乏,手术咨询、准备、人流控制等工作做不到专人负责,护理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及时到位,—定程度上增加了手术护理的安全隐患。

1.3护理质量监管力度不足。

护理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减少安全隐患,控制危害因素对患者造成的损害;而做好细节护理,减少眼科患者围术期的危害因素又是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重要条件。两者相互影响,必须同时做好两方面的工作,才能确保形成良性循环,更好的为患者的健康服务。由于眼科手术护理内容的特殊性,在质量检查重点上也有所不同,医院通用的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不能完全满足眼科需要,而且缺乏针对性,但从目前来看,并未有针对眼科围术期患者的相关护理制度制定,导致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无据可依,往往依照经验行事,给患者的安全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性。

1.4宣教及心理指导工作不足。

由于医疗知识的缺乏,患者对于手术存在有一定的恐惧心理,加上眼部手术较为特殊,更是加剧了患者的不良情绪。而随着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要求和期望也出现了较大的改变,对于眼科护理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如果护理人员在术前未能做好患者的告知工作,不但会影响患者的满意度,也有可能会影响手术效果,造成患者健康的损害。此外,部分患者由于对手术的恐惧心理,术前在不良心理状态的影响下,甚至会出现逃避手术、抗拒手术的行为,如果护理人员未能做好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工作,就会引起不良护理事件。

1.5病室环境管理不足。

由于眼科手术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易出现碰伤、跌倒、误食等意外事件,尤其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环境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眼科患者的肢体协调功能较差,加上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都有所衰退,活动能力和灵敏性下降,如果病区环境较差,例如地面积水、灯光过暗、过道狭窄、物品摆放杂乱、地面不平整、斜坡缺少扶手、病床无床栏等,都容易引起风险事件的发生。而护理人员往往忽视了病房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得过且过的心理来面对,易造成风险事件的发生。

2.1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管理。

要重视护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做好相关业务培训,针对目前眼科护理安全现状,通过多层次、多方面、多渠道、多形式的培训模式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护理技能,树立以患者为中心,安全第一的护理观念,全面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在严格遵照护理部制定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基础上,科室内也要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明白无菌操作等要求的重要性,选派优秀护理人员到外进修,学习先进护理知识,提高自身素质,改善护理安全现状,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

2.2完善规章制度,成立质控小组。

按照医疗护理规范原则,建立科学化、现代化、规范化的整体护理模式,做好围术期患者需求调查,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集思广益找出防范对策,并将其纳入护理管理制度中,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持续改进。在科室内成立质量控制小组,确保眼科护理质量,尤其做好围术期患者的`安全护理措施,由护士长带头,不定期对手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质量进行抽查,建立奖惩机制,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眼科病种较多,用药复杂,相应的护理技术也要求较高。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眼科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和给药途径,能够迅速根据医嘱实施操作。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要鼓励护理人员加强在职学习,并定期请科室的主任医师进行专科知识讲座,由资深护师进行专科护理内容的介绍,对围术期患者的护理重点进行详细讲解,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3。鼓励护理人员参加院内外的护理学术活动,安排眼科护士到治疗室进行各种检查方法和意义的学习,全面提高眼科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2.4加强健康教育,重视心理护理。

要切实了解患者的需求,针对性的实施护理,才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患者及其家属初步认识疾病,了解治疗方案,学习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减少各类因素对健康的损害。护理人员要重视日常的健康教育工作,将其当做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来认真完成,而不是一言带过。从患者入院起,即开始向患者说明眼科治疗的特殊性,在明确诊断和治疗方案后,要向患者说明相关疾病的特点和治疗目的,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4。在手术前要认真做好术前告知和心理指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心理状态,学会自我调节,通过听音乐、看电视等方式来缓解紧张情绪,做好术前自我调节,以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手术。术后要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加速恢复。对于抗拒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做好开导工作,必要时从家属入手,侧面开导患者,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5。鼓励护理人员在平时多学习心理学和社会学相关知识,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5加强细节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要重视护理细节管理,在术前做好患者的风险评估,根据患者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护患双方通过计划后开始实施,通过这种预见性的护理方案,来最大限度的减少安全隐患对患者造成的影响。同时要改善患者的住院环境,避免碰撞、跌倒、坠床、误食等意外事件的发生,确保护理安全。从人员、体质、技能等方面做好全面考虑,在全体护理人员会议上讨论防范细节,进一步保证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

2.6加强监管力度主要包括以下两点。

(1)加强手术室护理安全监督力度。在人性关怀护理人员和保障护理人员权利的基础上,赏罚分明,严格要求护理人员,从而调动护理人员学习和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护理人员和手术主治医师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提高手术护理安全。

(2)加强后勤保障力度。眼科手术室管理者要与其他各部门保持积极沟通和交流,加强后勤巡查和监督,满足手术相关机械供给,保证医疗机器的平稳安全运行,消除各环节不安全因素,使得手术顺利进行。尤其要加强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手术器械消毒灭菌,严格区分内眼、外眼手术标准,避免交叉感染,固定物品摆放,限制非手术人员进出手术室,防治医源性感染。

在护理工作中,如何能够确保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是重中之重。眼科手术具有高、精、难的特点,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眼科手术中的护理安全管理问题也越发突出。应用科学有效的管理手段,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提高专业护理技术,加强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安全管理质量,能够保证眼科手术患者的安全和健康,为患者提供满意、放心、安全的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论文网篇三

我院于20xx年1月至20xx年12月期间,共发生112例内科护理投诉,投诉者都是患者或者患者的家属,投诉的主要方式是通过满意度调查、口头、院长热线等向科室投诉,所涉及到46名内科护理人员,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在医院住院的患者及其家属,常见投诉原因为具体的调查内容,内容主要为护理人员态度端正与否等。

1.2结果分析。

总共发放200份调查问卷,200份的有效收回问卷,100%的有效率,对内科护理投诉情况与调查问卷的结果相结合对护患沟通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2.1公开收费标准。

2.2重视与家属的沟通。

现阶段,人们的法律知识水平和文化素质逐渐增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患者的家属迫切的想详细的了解治疗的水平。正是因为患者的家属普遍的缺乏相关医疗知识,再加上患者家属对治疗的效果有着较高的期望,通常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家属对治疗期望存在偏差时,其家属便会指责相关护理人员和医务人员。与此同时,因为患者病情的需要,在进行治疗时,有时需要采用新型的医疗器械或者药物,而这些器械及药物的有着较高的费用,这便加重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使得护理人员和患者家属之间产生沟通问题。所以,为了将这些问题有效的解决,护理人员应当立足于患者家属的角度,体谅并理解他们,时常性的与他们进行交流。在新型医疗器械和新型药物使用前,首先应当征求家属的意见,详细的向他们介绍器械和药物的治疗效果及收费标准,患者家属同意后再使用新型的医疗器械及药物。

2.3提高护理技能及护理水平。

医院管理人员应当定期的组织教育和培训,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专业技能的培训和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加强,使他们能够牢牢的将内科疾病的相关护理知识掌握,并且可以将内科危重患者疾病的发展及发生准确的加以预测。与此同时,还应当将内科护理人员的基本功加以巩固,使他们对使用各项医疗仪器的方法加以熟练掌握,并且对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加以严格的遵守,最大限度的防止差错事故的出现。要为护理人员创设出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从根本上确保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另外,应当将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以便于提高各个科室的核心竞争力,并且将内科护理沟通问题加以切实的根治。

2.4强化沟通技巧。

在住院进行治疗时,患者不但在身体方面承受着严重的疼痛折磨,同时在精神方面也经受着诸多的痛苦。通常患者的心理非常的抑郁及焦虑,这便要求内科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及交流,应当使患者切实的了解到护理人员是关心自己和尊重自己。护理人员如果采用冷漠的态度以及生硬的语言,势必对患者的身体恢复带来严重的负面性影响,并且加重患者消极及低落的不良情绪。此外,护理人员还应当按照不同的患者的不同特点将与之相应的沟通方式加以采取。对于有着较高文化素质的患者,在与他们沟通时,护理人员应当使用得体而又大方的态度及语言;对于文化素质相对较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当采取通俗易懂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对于情绪较为低落的患者,护理人员则应当不断的鼓励和激励他们,最大限度的将患者恢复健康的信心和决心加以增强。(本文来自于《中国实用医药》杂志。《中国实用医药》杂志简介详见.)。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医院的内科护理工作中,难以避免的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护理纠纷及护理问题,不仅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性影响,并且也制约了医院的发展。因此,内科护理人员必须与患者及其家属确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护患交流及护患沟通提起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护理技能和护理水平,并且在护理服务中将文化因素和情感因素融入,创建稳定、和谐的内科护理环境,进而将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矛盾有效的化解,在促进内科护理质量提高的同时,促进患者的身体健康的恢复。

护理论文网篇四

一年转眼即逝,20xx年就要过去了,**外科的工作也基本步入正轨。现总结如下。思想上。在这一年中**外科最少只有八名护士,最多有十二名护士,每位护士都很热爱这个年轻的集体,不管工作有多忙多累,大家没有怨言,经常加班加点努力把工作做好。为了维护集体荣誉,关键时候,同志们能够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同志们还能发扬团结友爱精神,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工作上:

按照年初的计划。

6.按照护理部的要求,规范执行“床旁交接”礼仪和“接待礼仪”;

管理上:

紧密跟随医院、护理部的各项改革。

1.学习并推广使用his系统。组织全员进行学习,教会每位同志进行查帐核对,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后及时与大家沟通。

2.护理质量管理逐步提高。配合护理部的取消季度检查、改为随机的日查,每位护士都各司其职,努力管理好自己的病人,做好本职工作。

3.根据工作岗位的变化,及时调整了岗位职责,在普通病房增加了辅班,并重新制定了各个班的每日重点工作,使重点工作内容更加突出、同志们工作更加明确。

4.设立了“记事本”,记录需每位护理人员应知晓及注意的事情,固定放在护士站,并阅者签字,确保有效传达。

5.设立了出院患者登记本、会诊登记本,保证出院证明能够准确及时送到出院处、会诊但能够及时送到会诊医生手中。

学习上:

为了提高护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在鼓励大家自学的同时,每日晨交班提问一个专业知识的小问题,共同学习。

2.每天学习一个医学英文单词、一句英语,记录在本上,固定放在护士站,并于次日晨交班提问进行检查,但是没有坚持到底。

3.每位护士能够利用业余时间自觉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续专、续本,不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在这过去的一年中,有成功、有失败、有快乐、有辛酸,**外科全体护士在科主任科护士长的带领下共同走过来了。在新年里还有很多事情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建立具有科室特色的量化的有效的护理人员绩效考评表,并据此客观地评价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培养同志们的科研能力,争取多发表有意义的论文;坚持每日英语的学习等等。

让我们大家每个人都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共同建设好**外科这个年轻的科室吧。

[

最新护理年终工作总结。

]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护理论文网篇五

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的风险事故分别为15例和3例,发生率分别为10.56%和2.11%,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较观察组高。结论在对肾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护患关系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医疗风险得到降低,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风险管理;肾内科;护理。

医院中医疗风险较为多发的一个科室是肾内科,主要疾病类型包括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竭及肾病综合征等。患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主要临床特点是易复发、预后差、病情进展快及病情严重等[1]。患者严重缺乏疾病的相关知识,也存在较大的心理障碍,因此经常会发生医疗事故和肾内科医疗风险事件,对医院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该文主要探讨肾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以使得风险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现整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84例在20xx年3月至20xx年12月这段期间在我院肾内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7例急性肾功能衰竭、50例慢性肾衰尿毒症期、89例肾病综合征、98例慢性肾小球肾炎;其中有126例女性,158例男性;患者年龄在18-79岁左右,平均年龄为(48.10±16.88)岁。将这些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42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病情、年龄及性别等一般资料,没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有16名护理人员,年龄在24-47岁左右,平均年龄为(31.44±5.52)岁,有6名大专学历,10名本科学历。

1.2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具体方法如下:(1)体制上的漏洞和缺陷是管理的重点。对护理安全质量的标准进行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需完善和健全,可使得护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2]。将各级护理管理人员的职能作用充分发挥,质量需严格把握。(2)护理分级制度严格执行,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密切观察,如果患者有坠床风险,则需使用护栏,如果患者躁动,为保护患者需使用约束带,如果患者有精神症状,则需要对患者的动态进行密切观察,以防发生意外。(3)加强各种药品的管理,分开放置各种药品,药瓶内装药品需符合瓶签,定时检查药品,防止药品过期需及时进行调整。(4)定时对各种急救药品进行检查,为保证功能良好齐全,需及时对物品及设备进行维护和补充,以便顺利进行抢救工作。(5)实行弹性排班制,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调配,有效运转护理工作。如果患者多且工作量大时,需及时对护理人员进行补充和调整,可使得临床一线护理工作有序运转得到保证,护理纠纷的发生得到避免。(6)护士长对风险的监控进行加强。在对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进行强化的同时,还需要对关键质量进行加强,监控每一个环节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培训,可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提高,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每天对患者治疗后是否发生不良反应、病房各项措施是否安全、各种引流管是否通畅等进行密切观察,对患者、护理人员等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风险需立即处理。

1.3评价方法。

对比两组患者发生意外拔管、给药错误及坠床等风险事故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采用r检验计数资料,p0.05,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情况,对照组和观察组发生的风险事故分别为15例和3例,发生率分别为10.56%和2.11%,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较观察组高,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近几年肾内科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病情重、病情长等是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大多数患者经常伴有其他疾病,因此使得护理工作难度得到进一步加大,安全事件也容易发生,给医院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3]。实施风险管理干预措施需要相关护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相关要求进行严格掌握,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便相应的护理目标及计划得以制定,可使得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得到提高,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风险管理的护理理念是“以人为本”,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合理评估患者的潜在风险隐患,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4]。相关人员需要对风险管理制度进行完善,护理人员加强培训,对患者的心理护理进行加强,护理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对用药及病房环境方面的管理进行加强。对照组患者的风险事故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在对肾内科患者护理过程中采取风险管理措施,可使得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得到有效提高,护患关系和患者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医疗风险得到降低。

参考文献。

[1]姜静.浅谈护理干预对老年肾内科患者安全防护影响的分析[j].求医问药:学术版,20xx,9(10):413-414.[2]孙娜,孙萍萍,刘乐娥.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xx,24(5):116-117.[3]高广丰.护理风险管理在神经内科的应用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旬刊,20xx,24(5):2661,2212.[4]李小梅,温梅花,李劲高,等.在肾内科新护士管理中培育护理风险管理能力[j].现代医院,20xx,15(9):119-120.

护理论文网篇六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眼科传统的护理记录单与内外妇儿科一样,未能体现专科特色。我们根据眼科病人周转快,病情相对稳定,专科性强、住院时间短等特点,以《贵州省护理文件书写规范》和我院眼科护理质量控制办公室的有关规定为原则,设计了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经20xx年1月?20xx年12月应用于临床实践,效果明显。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1.2表格制作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均为16开纸,分为手术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非手术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白内障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3种。将入院评估、首次记录、健康教育指导、术前术后用药指导、术前准备、手术日、术后3d病情观察、出院记录全部归纳在一张纸的正反两面,采用打或填序号的方式进行选择。

1.3.1眉栏包括姓名、性别、年龄、床号、住院号、诊断、科别、入院方式、入院时间(具体到分钟)。

1.3.2表格式护理记录单内容(1)入院评估包括主诉、通知管床或值班医生时间、专科检查(如视力、眼压)、生命体征监测、身高、体重、病人入院前的饮食、入院宣教内容、意识状态、活动、皮肤情况、跌倒危险评估、既往史、过敏史、排泄情况、烟酒嗜好、疾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2)健康宣教包括饮食、用药、体位、术前术后注意事项、出院指导;(3)首次护理记录包括级别护理、饮食、处置情况、治疗原则;(4)术前准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冲洗泪道、结膜嚢情况、术前用药皮试情况;5)手术曰病人冲洗结膜嚢、散(缩)曈情况、病人返回病房时间、治疗原则、饮食、特殊体位、眼部伤口、敷料观察情况;(6)术后3d病情观察包括术后视力、疼痛、敷料的观察;(7)出院记录包括出院时间、出院方式(治愈、好转、自请)。

1.3.3使用方法(1)入院评估由病人入院时首次接诊的护士进行询问和评估,采取打“'”的方式进行选择,有阳性体征者,用相应的标识牌在病人床头和病历本上标识,提醒医护人员的注意,如病人有某种药物的过敏史或存在跌倒危险或自理能力受限或特殊饮食等;(2)其它护理记录由责任护士进行书写,同时责任护士根据评估获取的信息对病人进行个性化、针对性的健康指导,不容易遗漏和重复,提高了工作效率;(3)病人住院期间病情发生变化时,表格式护理记录单所列的内容不能包括时,用特别护理记录单进行适时记录补充说明,保证了护理记录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经过两年临床使用,书写者认为能客观、准确、省时、方便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及治疗护理过程,有利于质量控制,以便能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并打消了护士书写病历的恐惧感。记录表格化,既简化了护理记录,又能方便地获得护理信息。

3.1由于眼科病人病情相对稳定、周转快、专科性强、住院时间短等特点,眼科表格式护理记录简化了记录方法,将护理观察和处置项目逐一列出,由护士在相应栏内选择,缩短了记录的时间,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同时也减轻了护士书写病历的'压力,调动了积极性。

3.2表格式护理记录从病人入院到出院,按顺序填写,重点突出,避免了护士对病情观察、文字表达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造成漏写或重复写。

3.3表格式护理记录由于采取了打“'”或填序号的方式进行书写,整个页面感觉整齐、统一,避免个别书写者字迹潦草无法辨认而在关键的部分失去举证倒置的机会。

3.4表格式护理记录体现了专科护理特点,让低年资的护士按此流程对病人进行评估和指导,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丰富了专业知识。用表格式护理记录进行交班,一目了然,重点突出,避免了病人病情交接不清的现象发生。

护理论文网篇七

随着现代护理模式不断改革,内科整体护理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同时也给护理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护理教学关注的热点是如何提高护士学生的整体护理水平,达到内科护理教学的目的。内科护理学涉及的范围较广,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的知识,本文详细分析了以整体护理为中心的内科护理教学改革策略。

内科护理学在临床护理学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其内容丰富,只是整体性较强。但是,根据学生反映与教学调查结果,现如今的内科护理教学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内科护理学是一项理论知识体系比较复杂的科学,学生每天需要接收的知识量较多,导致学生难以及时理解并消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学生感到学习压力巨大,无法建立学习上的自信;此外,内科护理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差距过大,导致学生无法合理将课堂上吸收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教师缺少具体案例的分析,学生无法适应真实内科护理的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缺少合适的互动’缺乏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欠缺,参与课堂的程度不高,导致课堂教学显得毫无乐趣;最后一点就是关于学生的操作实践安排。学生实践操练机会少,无法深入理解内科护理精髓。

2.1理论教学改革策略。

理论教学方面的改革主要在于教学方式的改变,以足够实用为核心思想,教师利用整体护理病案对学生进行对话式情境教学。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对话式情景教学通过生动形象且真实的案例创造了学生心中的疑问,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课前精心准备一份完好的病历资料,上课时通过多媒体现代教学设备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观看完毕之后,教师模拟病案中病人对护士提出的护理问题要求学生做出解答,学生解答完毕之后教师需要将其存在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针对案例中病人提出的问题进行教学讲授,例如,学生必须了解病人所患疾病常见的临床表现,针对疾病做出相应的辅助检查以及护理措施。此外,学生还需要了解病人患此疾病的缘由以及病人该如何防止该疾病的再次发生。不仅如此,教师还需要教导学生如何提醒病人患病后的注意事项,传授学生整体护理的基本要点。教师在讲解完一个案例之后,合理组织学生采用对话式的情境模拟案例中的情形,积极鼓励学生扮演案例中的各种角色,这样的话,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气氛,巩固教学内容,解答了学生心中的疑问,还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其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更坚固的知识。

2.2实践教学改革策略。

实践教学的基础建立在课堂对话式情景教学之上,教师可以采用下列两种实践教学策略:整体护理临床见习以及学生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

整体护理临床见习中,教师需要提前将教学中所需的资料整理好,精心选择具有真实性、典型性的病例供学生参考。见习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跟随临床医生去询问病人患病情况并且进行严格体检,期间学生需要将病史以及体检情况做好记录;另一组跟随护理教师进行护理策略,严格按照护理程序进行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与启发。临床见习结束之后,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学生之间分享各自的临床见习感受,分析自己表现欠佳的问题,按照护理程序的步骤整理出一份完整的护理计划表;小组之间再次进行经验总结,教师提出适当的指点并且鼓励学生勇于提出想法,最后结束整体护理临床见习。

学生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基于理论教学。教师进行完理论教学后,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进行模拟案例中的情况,例如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案例中,教师组织学生自由选择两名队员,组成3人一组的护理单元,3人中一人饰演患者、一人饰演主管医生以及另一人饰演主管护师,三人模拟案例中病人住院场景,最后由学生进行自由投票,选择出表演优秀组,再由教师总结点评。模拟表演式情景教学不仅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锻炼机会,促进学生课堂理论教学知识融合到实践中,为学生提供真实性的护理环境,锻炼学生的专业素质及心理素质。在此过程中,表演模拟案例教学中学生之间的分工合作以及相互学习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整体护理效率,这位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奠定了基础。

3小结。

内科护理教学改革促进了内科护理的工作效率,教师应该积极融入到改革后的教学体系中,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服务。同时,教师也需要注意教学中案例选择的重要性,必要时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或者到附近医院进行详细考察,这对学生的学习效率起着重大的作用。学生需要学会互相帮助,进行良好的配合,结合理论知识认真进行实践练习,积极吸收实践中获得的经验,尽量提高工作效率,为内科护理做出奉献。

护理论文网篇八

为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能够适应卫生事业的发展,采用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思路对教学进行改革探讨,教学时注重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在工作过程中,学生既能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能力、方法能力、专业能力,使专业训练更接近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改革是以具体的工作过程对专业的教学进行整体改革,这种职业教育是以专业劳动为中心地位,教学内容指向于职业的工作任务、工作的内在联系和工作过程知识.工作过程为其切入点,在教学中,教师将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需要完成的任务交给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工作方式,由学生自己按照实际工作的完整程序,共同制订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整个工作过程.内科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实施以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能充分体现课程教学的实用性,对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技能,完成内科护理学学习目标尤为重要.以下是笔者对内科护理学的教学进行的初步探讨.

内科护理学是关于认识疾病及其预防和治疗、护理患者、促进康复、增进健康的科学.课程内容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涉及面广,并且较难理解,导致学生学习强度大、对知识均是一知半解,甚至部分内容陈旧,不能适应21世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传统的教学以“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为主,重理论、轻实践,过于强调“为什么”、“是什么”而忽视“如何做”,不能把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过程紧密相连,使学生感觉所学知识过于抽象、难以致用、与将来就业无关,只为应付考试而学习,导致部分学生高分低能,从而难以满足医疗卫生单位对人才质量的需求和学生自身职业能力的提高.

2.1教学改革的思路。

(1)课程设计目的是围绕内科护理学的应用这一目标任务;

(2)课程展开的顺序是从具体疾病案例到一般、从临床应用到基础、从实践到理论;

(3)过程:疾病案例演示——师生共同分析——启发——设置问题、提出目标任务——应用已知的知识和技能——知识拓展——难点讲解——自学或协作学习+完成任务、交流或归纳.

2.2教学改革的难度为实现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内科护理学的教学改革,必须打破原来的教学模式,考评不再是课堂+实验+作业的方式,是要指导学生完成具体的工作任务,同时要求教师必须是双师型,每一任务的完成要能让学生学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必须全方位的调查行业情况,与行业专家共同才能确定,因此实践教学投入比较大,对于资金短缺的我校难度大.

2.3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主要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辅以讲授式.大体可分为如下4个步骤.

第一步:设计任务.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的关键是设计和制定工作任务.这个工作任务涉及的内容应包括之前已学过的相关知识及由此延伸而获得的新知识,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着这个原则,教师必须首先将教材吃透,准确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和难点,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任务.如在讲授“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护理”时,教师可先用美味佳肴吸引学生的眼球,从而提出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节日病,并举出生活中看到的“急性胰腺炎”的典型案例,讲述或演示患者发作时的情景,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时,教师不失时机的加以启发和引导学生,下达目标任务:

(1)急性胰腺炎患者有哪些临床表现,其诱因、病因是什么;

(2)面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护理人员应如何护理此类患者,为什么;(3)如何对急性胰腺炎的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4~6人为一组),每组一名小组长,任务分配落实到小组后,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围绕目标任务共同去研究和探讨,设法将任务完成.

第二步:分析任务.给学生下达任务后,教师需随时为学生提供各种正确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和分析,寻找满意答案.如要能正确护理此类患者,必须先弄清楚患者目前主要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即护理诊断),才能实施有效护理措施.因此,确定护理诊断是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口,而要制定护理诊断,首先要清楚患者的身心状况.沿着这一思路一环扣一环进行推理和分析,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第三步:完成任务.对任务进行透彻分析后,教师引导学生查阅各种相关资料,用自己的话总结归纳出答案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推选小组代表上台发言.教师再进行点评、归纳得出结论.

第四步:总结评价.总结评价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总结评价主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参与程度、所起的作用、合作能力及成果等内容进行.总结评价时可先由学生相互评价,之后再由教师对学生所表现的态度、知识、技能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师生共同讨论、评判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及学生的学习行为特征.通过对比师生的评价结果,找出造成评价结果差异的原因,促使学生真正掌握专业知识.

3.1激发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将积极寻求知识看成一种愉快经历[1].

3.2培养了善于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围绕完成一个具体任务进行的.这个具体任务将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既是学习教学内容的过程,也是综合应用教学内容的过程[2].无形中提高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增强了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下达了具体任务后,学习小组成员就任务进行分工合作,积极寻找答案,并在组内交流、汇总,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

3.4促进教师不断自我完善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精湛的技术能力,课前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提出具有代表性、综合性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具有代表性、灵活性的任务,掌握课堂的节奏及主题、注意时间的分配.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时也不能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

3.5教学中须注意的问题护生在独立完成工作任务前,教师要适当进行引导,主要包括对新知识的讲解和对任务具体实施的解释.教师的指导要恰到好处,针对不同层次的护生,教师指导的深度有所不同.该教学法的根本宗旨是让护生自己发现知识,提高技能,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指导的尺度.在进行小组划分时,必须充分了解护生各自的特点和特长,才能保证任务的顺利进行.在情境的创设、组织讨论评价时,易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教师必须把握每次授课的学习目标,最大限度地利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创设的情境要有真实感,才能使学生更加贴近临床实际,可缩短知识与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完成真实业务背景下的各个独立任务.

1陈荣芝.项目教学法在高职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护理研究,20xx,8:20xx—20xx.

2李海华.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软件工程教学中的应用.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17:1474—1476.

护理论文网篇九

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将人文情景渗透到全课程的。

教学。

中去,以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人文教育。比如,将关爱、同情等理念渗透到护理的细微措施中去,通过细节向学生展示如何在护理活动中注重患者的感受和家属的心理,使得他们经历学习到感悟、最终内化人文素养的全过程,从而在根本上解决学生人文关怀缺乏的问题。从学生的认知心理来说,经过课前准备的人文素养是潜移默化、不刻意的,显得不做作、不矫情,随意为之、合情合理,因此能够起到以情意促认知的良好效果。笔者建议教师在课前准备时,要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把握他们的认知特点,既不可以拔高人文素养的难度,也不降低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努力通过提高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搭建内化人文素养的平台。

二、利用角色扮演创设人文情景。

通过角色扮演等新式教学方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医患、家属等角色,让他们临床揣度各方的行为和态度,体会到各方尤其是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和对病患者心理反应的敏感度。比如,可以在情景模拟临床教学法中,创设病人遭受重病折磨的情景,让他们体会到病患害怕无助、渴望救助的负面情绪,从而使得他们能够产生移情,自发地对病患和家属表现出人文关怀,从而在实际工作中做到态度柔和、动作麻利。

三、

成立关怀小组打造人文教育常设机构。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可以考虑成立关怀小组,以建立常设性的人文教育机构。这个小组是一种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小组活动,学生可以长期受到小组活动的熏陶,进行实验室合作练习等活动,采取书面交流、现场交流等形式,感悟病患心理并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可以说,关怀小组是实践和反思人文教育的平台,能够教会学生如何多形式、多内容地表达关怀。

四、通过记关怀日记进行个性化培养。

关怀日记是护理专业学生反思、见证自己人文素养培养过程的载体和平台,通过记关怀日记,可以发展出学生具有个性化的个体性人文关怀模式、促进师生交流互动。笔者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全程、不落细节地记录自己对病患情感的认知、感觉、反思和情感变化过程,以及时记录自己的情感体会和变化过程。通过实验,笔者发现这个方法的好处在于,通过落到书面,学生能够发展出不同于关怀小组、角色扮演等大众、公开的人文素养,而是培养出更为细腻、适合学生本体情感基础的人文素养,并且真实性大为提高、效果也就更为突出,是一个实现情感共鸣、行为趋同的隐蔽课堂。

五、临床实习实践加深人文素养。

临床实习实践是检验学生所学所知的最根本手段,对于学生的人文素养也是如此,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证明教师教授得到底如何、学生内化到什么程度,而且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人文素养的专业性、重要性和细节缺失,从而能够更加深刻地把握人文素养培养的要求。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往往是以关怀小组为依托,通过课程老师的带领,到医院病房实习开展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感受患者的感情需求并通过多种措施满足他们的需要,以形成良好的医患互动关系。通过这种实践,笔者感到,学生确实能够感受到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真实关怀感知、体验,并进一步锻炼他们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素养的专业护理工作人员的路上又迈进了一步。因此,实践临床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护理论文网篇十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现象,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1.2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发生并发症的现象出现。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静脉留置针在儿科的护理工作中有着十分理想的效果,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盛敬伊,史囯晶,苏丹.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2)。

[2]叶秋棠.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与体会[j].医学信息,,(24)。

[3]张爱萍.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4,(24)。

[5]黄长桂.大隐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观察[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1)。

[6]闻云.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4,(33)。

护理论文网篇十一

压疮是住院治疗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皮肤和皮下组织受到压力、摩擦力引起的损伤,不利于患者的病情恢复,同时增加了经济负担。降低压疮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成为l病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目标。本文对我科收治的80例患者进行研究,探讨了持续质量改进的应用效果,为护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详细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4年1月至20巧年12月期间康复科病例,共计患者80例。其中实施cqi前、后各4d例。依据(康复护理学》2[]患者年龄在1吕85岁之间,生命体征稳定,住院时间在3d以上。实施前患者中男性23例(57.5%),女性17怀哎42.5%);年龄位于23田2岁阶段内平均年龄叔51.6士.27)岁。实施后患者中男性21例(52.5%),女性19例(4又5%);年龄位于21田4岁阶段内,平均年龄为(50.赶.3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

1.21成立cqi小组。由康复科护理人员组建cqi小组,其中科室主任担任组长护理人员作为组员小组全员参与工作会议,通过头脑风暴明确压疮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

1.22提高护理质量。一是完善压疮管理制度,学习最新的防治措施,制定压疮预防流程;对患者和家属强化健康宣教,提高对压疮的掌握水平,做到自我保健。二是加强护士培训,更新对压疮的认识,提高防治意识;针对护理新员工,将压疮的防治作为培训内容之一。

1.23改进措施。

(1)体位护理。患者如果留置胃管、尿管,就采取平卧位,将头部抬高45度,在臀部、骨氏部放置抗压水袋,有利于顺畅引流,并可以减少呼吸机性肺炎、胃内容物反流等并发症;选择侧卧位的患者,在背部放置软枕,在髓关节处放置水袋,翻身时要禁止采用90度翻身法。

(2)皮肤护理。患者康复治疗期间,要完成健康教育指导,主要内容包括压疮的发生机制、危险因素、防治方法,教会患者如何在床上活动、床下活动等。出现皮肤压红,可以使用红花油或酒精涂抹;存在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加强阴部清洁护理,保持皮肤干燥;另外,对容易受压的'部位进行按摩,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压疮的发生。

(3)翻身护理。一般患者翻身频率控制在2小时一次,部分患者可以30分钟翻身一次。如果患者体征不稳定,暂时不要进行翻身操作;如果患者翻身存在困难,应该给予使用气垫床,或者在臀部、骨氏部放置气圈,翻身操作时需要其他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帮助。

(4)营养支持。当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后,对患者进行饮食规划,保证营养摄入的全面性、均衡性,增强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同时根据实际恢复情况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总结工作经验。

1.3观察指标。

观察实施cqi前后患者的压疮发生情况,并评估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1.4统计学方法。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进行了检验;计量资料采用行士s)表示、组间比较进行t检验。六.005说明差异显著。

cqi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模式,更加注重过程管理、环节控制,其目标是获得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在压疮管理中应用cqi,能够做到早评估、早发现、早处理,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分析认为,导致压疮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两大方面:。

一是管理不规范,例如护理缺乏个性化、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形式化;。

护理论文网篇十二

基层医院多有分管副院长、护士长进行护理质量的管理和考核,而分管院长多身兼数职,无法将护理管理工作做细、做精,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护理管理质量。

基层医院就诊患者的病情相对较轻,以临床多发病为主,由于护理类型的单一化,导致某些护理人员巡视少,仅依靠医生病历,进行护理病历、护理病程的书写。而且,护理人员编制少、任务重,很多基础护理都全权交由患者家属代劳,所以,不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没有做出及时汇报和处理,直接影响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少、任务重,每天疲于应付正常工作,无暇顾及外出进修机会,不能及时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导致业务能力有限,抢救危重患者时,技术不到位,病情识别、评估能力差。甚至个别护理人员的质量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责任心,难以保证护理质量。

护士长作为科室护理工作的负责人,必须具备对本科室护理工作实施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的能力和素质,而基层医院护理管理人员多源自临床一线护理工作者,缺乏科学的管理能力和水平,并且可能多数侧重于常规护理及管理,而忽略了护理组织和综合管理,导致重心偏移,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虽然每年都有大批护理毕业生,但基层医院的人员编制有限,而且高学历护理人员都被上级医院录用,再加上基层医院工资待遇低,发展机会少,导致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急于跳槽。多数医院都存在重临床、轻护理的`现象,再加上护理人少、活多,很多护理人员不能安心工作,从而影响护理质量。

护理人员没有先进的护理设备,每天只停留于常规护理服务,没有挑战性和竞争性,部分患者也不满足于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还会迁怒于护士,影响护理人员情绪,继而影响护理质量,从此形成恶性循环。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管理质控体系,要求护理人员严守岗位职责,规范护理操作和护理文书的书写,定期和不定期的考核监督,同时制定奖惩制度,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护士长多来自护理一线人员,往往护理技术尚可,但管理能力不足,需要定期派护士长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培训,接见上级医院的科学管理经验,更新管理方法和理念,逐渐带领本科室护理管理进入规范化。对于已发现的护理问题,要及时探明其发生原因,及时整改,避免类似护理问题的再次发生。完善和落实护理质量标准,并将其贯彻到每个护理人员的工作中,使每项护理管理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护士长应加强业务能力,及时掌握新知识和新技术,在工作中真正发挥领头羊的先锋作用。年初制定管理目标,将质量管理考核规则细化,根据科室实际情况,修订奖惩制度。

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对不同岗位、层次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培训和教育,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护理人员的忧患意识,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参与,切实从每个护理操作环节,提高护理质量。鼓励护理人员到上级医院学习、进修、培训,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等方式,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科室的业务能力和知识水平,提高本科室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缩小与上级医院护理水平的差距。

护理不是临床医疗的附属技术性职业,而是与临床医师共同为患者提供服务的专业,院领导需要充分意识到护理人员在临床医疗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合理提高护理人员待遇,提供人性化管理,这样才能真正留住人才,稳定护理队伍,确保护理质量,保证临床治疗的疗效。

根据卫生部的现有规定,严格按照护理人员数量与床位配比的编制要求,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尽量增加护理人员数量,减少非护理性工作,尽可能解决护理人员少、任务重的现状,使护理人员能够真正做到为患者服务,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提高护理质量。

基层医院护理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护理管理水平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客观、主观因素的影响,但通过针对护理管理中的问题,采取完善规章制度、加强护士长管理水平、提高护理人员素质和技能、提高护理人员待遇,以及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等应对方法,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护理管理中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整改措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护理论文网篇十三

社区护理在社区卫生服务和医疗保健工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21世纪社区服务的重点。社区护理的中心任务是提高全民的身体、心理、社会整体水平,服务对象是长期处于社区的整个群体。社区护士工作范围广,要求综合素质高,常需对个人或家庭进行访问和护理工作,除了要应用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学科知识去护理患者外,还需运用流行病学的知识去发现社区中存在的健康问题,并具备一定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切给社区护理工作者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给发展社区护理提供了很好的机遇。社区护理将是一个能为所有人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效率健康保健服务的基层机构。

1.1有系统和规范的社区护理机构的护理模式我国的社区护理现状目前全国有医疗、预防、保健、监督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近30万个,在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技术人员以专科为主,仅有少量本科毕业生;在乡镇卫生院中,以中专毕业生为主,有少量专科毕业生,但绝大多数未经过系统的医学护理教育。因此居民对其服务水平不信赖毋庸置疑,这极大的影响了社区护理的发展。而建立以大型医院为技术支持的社区护理模式,符合社区居民的需求意愿。据文献显示运行此种护理模式使得社区服务站年门诊量显著增加,患者满意率由65%上升至92%[1],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家庭护理模式在这类护理模式中护士在计划实施过程中的作用是为家庭提供指导和必要的信息,必要时给予帮助,并运用orem的自护理论机制给予护理。可使病人出院后得到持续完整的医疗照护,既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又可增加医疗机构病床的利用率,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2]。

我国20世纪50年代开展社区保健工作。最大特点是防治结合,医疗和护理相结合。通过城市和农村三级预防保健网来完成。80年代末大规模的家庭病床使家庭护理逐步发展壮大。90年代社区护理迅速开展。

自《中央、国务院关于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做出“改革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形成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的重大决策以来,大中城市初步建立了以社区人群健康为中心、社区为范围、家庭为单位,预防、医疗、保健、护理和健康教育为一体的连续综合的社区卫生服务模式。预计2012年,至少有80%地级以上的城市基本建成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导,以具有综合功能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体,其他中西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补充的多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至少有35%的县级城市形成适合本地实际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2015年全国将建成完整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

派什么样的护士进社区,许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医院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在过去的基层卫生保健中,由于种种原因医生参与较多,护士参与较少,即使在现在开展的社区卫生服务中,提出的全科医生培养、地位和作用多,而基本没有全科护士。实际上要做好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医护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开展社区护理是必需的。

4.1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社区护理管理规范化、制度化首先要健全医疗保险制度。尽快实现全民保险,为护理走向社会、走进家庭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要制定出与社区护理发展相适应的一系列管理制度。

4.2以社区护理教师及社区护理教研室教师为主对社区护理实践基地全体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程序、老年保健、儿童保健、妇女保健等知识的培训。

4.3抓紧培养社区护理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区护理需要,对护士培训以继续教育为依托,以全科医学教育为形式,对医院内热爱社区护理的临床护士进行社区护理知识培训,使她们尽快成为社区护理的骨干;可将中专护士学校改为社区护理培训中心,让学生在中专毕业的基础上继续培训2~3年,直接获得社区护理执业证书;将培养社区护理人才纳入高等护理教育中,在高等护理教育中把培养适应未来的社区护理人才作为长远的培养目标,培养高层次社区护理人才;积极开展国际间交流和合作,一方面可以请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另一方面可以送有关人员出国参观学习、深造。

4.4在卫生局和护理系领导协调管理下,护理系教师及社区护士根据各自专业方向及社区实际情况,分别研究社区老年保健、社区慢性病管理、社区妇幼保健、社区护理健康教育、家庭护理规范化、护理操作规范化及健康促进等。并不断在实践中完善,带动社区护理的发展。

[1]姜永权。符合国情的远程家庭医疗系统研究[j].中国医疗器械杂志,2001,25.

[2]范方志。区医疗模式的探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

护理论文网篇十四

1.1一般资料:20xx年、20xx年对我院(二级乙等医院)综合内科、神抒内科、妇产科、儿科、骨外科、急诊科、手术室、供应室8个病k,涉及病k护士长8人,护七58人,床位125张,每月采用阐表分析法,将检查中反映出的问题、频次进行排序,护理部将主要问题反馈给各科室,找作为下月需要优先改进的项b,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

1.2方法:通过多媒体演示的形式,利用统计图表显示全院各病区护理质量检查项目得分及合格率情况:利用统计图显示出病房质量得分及在全院为单位的各病e得分的排序和对比:用柱状阁示与上一年度同期质控结果对比:利用图表分析质控项目问题占比情况及同期科室质控问题对比分析。

使用统计阁表完成数据描绘,问题分析和反馈,将检查结果通过统计表进行基本描述并生成饼状图、柱状图、折线图等图形,如阁1、2、3、4、5,能够强化护士长质域管理的行为,规范护h执业行为和律行为。

使用统计图表完成数据i绘,问题分析和反馈,有利于加强临床护理质量管理,提高护理安全和护理服务意识。

根据我院自定的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对护理服务质量、基础护理质姑、危重病人护理质量、分级护理质童、护理文件书写质w、抢救药品物品管理、消逛隔离质址、健康教ff质置效果、病房管理质w:、患者安全质域、护理教学质鼠、优质护理服务质域、m任制整体护理服务质量及护士长管理质狱等14项内容检查愕导,汇总分析,用有力的数据和ft观的认识,促进了护士tc:在护理管理中的质摄把关作用,也促进了护士长之间比学赶帮超的积极性,针对科内存在问题制定一系列整改措施,并落实督导,对护理质量i:遏高起到积极推进的作用:

统计图表在护理中的应用,提高r护理质站管理公示的直观性和客观性,提高了各护理单元护士长的主观能动性,对护理人员具有激励和自律作用,有利于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

护理论文网篇十五

近几年来,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提出的要求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越来越高。在医疗服务质量中,其最为重要的条件即为护理管理,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医院的整体服务水平及医疗质量[1]。为此,在基层医院中开展合理的护理管理措施是提升医院护理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的重要步骤。本次研究旨在探究将人性化管理模式用于基层医院中的效果,为今后管理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1.1基线资料。

抽选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在我院工作的护理人员30名作为对照组,另抽选20xx年7月至20xx年12月的护理人员30名为观察组。上述护理人员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3.16±3.07)岁。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的基线资料,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

1.2方法。

对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对照组)我院在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该时间段内的不足进行总结,于20xx年7月(观察组)开始,针对前期存在的缺陷,开展人性化管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护理质量由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操作水平、基础护理及护理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估,由专家评审小组评定,分值均分为100分,得分与护理质量呈正相关。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均经过spss18.0版进行处理,两组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均采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以p0.05,表示两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指标对比存在明显差异,且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

观察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技巧与技术评分、操作水平评分、基础护理评分及护理操作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近几年来,医患、护患纠纷及医院中护理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不断上升,使得加强护理服务质量的管理备受重视[2]。在基层医院中开展一项科学、有效的护理管理模式,对提升医院整体服务质量及整体形象均具有积极作用。本院通过对20xx年1月至20xx年6月期间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进行总结,由20xx年7月开始逐渐实施人性化管理,其具体措施如下:首先,通过营造人性化管理环境,提升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完善医院内的相关设施,为护理人员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确保护理人员可以在工作之余得到充分的放松;增加护理人员学习与培训的机会,定期组织护理知识、护理操作相关培训活动,同时可定期组织护理人员对自身的护理经验进行交流,适当给予表现较好的护理人员奖励,同时将晋升及绩效等与护理质量挂钩,进而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加强关心护理人员的心理变化情况,对其生活难题及工作难题给予适当的关心,为存在较大心理压力的护理人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尽可能的排解其生活与工作中存在的困扰;由于护理人员的教育背景及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等均存在差异,医院应当针对护理人员的基本情况建立档案,在进行人力资源调配过程中需要结合档案中护理人员的个人特征、工作中的优势及情感变化等情况等进行,充分并合理的利用医院内的人力资源,争取做到不浪费每一位护理人才,使得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获得满足感;在日常护理工作中推行榜样作用,使得护理人员可以自觉的将榜样的工作内容、目标及任务等当做促使自身进一步发展的标准,使得护理人员可以主动的向榜样学习,激发其日常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将其责任心与专业素养提升。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护理人员的各项护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人性化管理模式应用于基层医院中可以明显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质量,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实施。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39444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