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十四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09 10:37:42
最新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十四篇)
时间:2023-03-09 10:37:42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一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这段时间在看“苏菲的世界”这本书,作为哲学启蒙书来说真的不错。

一开始就来了两个问题:1.我是谁? 2.世界时怎么来的? 哲学的基本问题大概也是这两个吧。

然后提到德谟特里克斯的原子理论(atom)我很佩服他,在当时没有任何科学仪器的时候,仅仅只是凭借常识就将物质说的跟现在的发现一样,真的很强悍。

然后是伟大的苏格拉底和柏拉图。 很喜欢柏拉图的两个世界理论,理型世界和感官世界,前者只能用理性去认识,后者仅仅靠五官感觉就可以了,却不大准确。再有,理型世界是永恒的,存在的是精神物质和抽象物质;感官世界,或者说是现实世界,是流动的,不断变化的。即使世界上所有的马都瘸腿了,但我们还是可以靠理性想象出一匹完整无缺的马来。从某个角度来讲,每一种生物都是理型世界中永恒形体的不完美复制品。柏拉图还将人分为三个部分:头,代表理性,追求智慧; 胸,代表意志,追求勇气;腹,代表欲望,应该遏制。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创立了逻辑学,伦理学,提出做人要做到 “黄金中庸”。

罗马时代,宗教与哲学趋于统一。多种宗教的碰撞使得许多新兴学派诞生。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犬儒学派,斯多葛学派,伊壁鸠鲁学派和新柏拉图派。犬儒学派认为真正的幸福不是建立在外在环境的优势;斯多葛学派相信每一个人都是宇宙常识的一小部分,主张宇宙间只有一个大自然;伊壁鸠鲁学派主张享乐主义,尽可能避免痛苦,而前两者则希望忍受痛苦;新柏拉图派相信存在上帝的神圣之光照不到的的地方,最接近光源的是永恒的灵魂。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表明当不能知道现实和梦境的区别时,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处于思考怀疑状态的自己。他认为宇宙有两种形式的真实世界(或称“实体”)。一种是属于纯粹意识的灵魂“思想”,另一种是属于物质的“扩延”,此为二元论。当考虑精神时用唯心看待,“扩延”时同唯物看。

与笛卡尔相反,斯宾诺莎认为宇宙间只有一个“实体”,这就是一元论。他也认为上帝存在,而且用过自然法则作为内在因来控制世界。

经验主义---人物:洛克,柏克莱与休姆。其中休姆认为我们心中有的只是许多不同的知觉和感受,最后像电影的原理一样构成了自我。他也是个不可知论者,不承认也不否认上帝的存在。柏克莱认为人有“灵”,是万物的成因,是天主。

启蒙运动中,康德同意经验主义中世界的了解都是透过感官而来的,也同意理性主义中认为理性中有一些因素可以决定我们如何认知世界。换句话说,他认为我们对于世界的观念会受到人类心灵中某些状况的影响。另外,他有个理论是:因果律根植与我们的内心,既然我们无法确知世界本来的面目,我们只能根据自己的知识来了解世界。他认为“事物本身”和“我眼中的事物”是不一样的。康德在伦理学方面提出了“无上命令”的概念,这个道德准则其实也就是良心。康德的伦理管也被称为“义务的伦理观”,“善意的伦理学”,因为他认为只有纯粹是基于责任所做的事才算是道德行为,也就是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取决于是否出自善意而为之,并非行为后果。更多地,他觉得我们只有在追随我们的"实践理性",并因此得以做道德上帝抉择时,我们才有自由意志可言,因为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也正是制定这项法则的人。

紧接其后的是浪漫主义时代——欧洲最后一个伟大的文化纪元。活跃的人群主要是年轻人,特征之一是向往大自然和大自然的神秘。最主要的哲学家是谢林,他认为大自然的去全部,包括人的灵魂与物质世界,都是一个绝对存在(或世界精神)的表现。另外,浪漫主义的反讽指的是艺术家会在作品里向观众说一些讽刺的话,表明这个虚构的世界是他操纵的。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二

今天继续读《苏菲的世界》,这是网师下学期的选修课程,必须得在假期读完。当今晚看到一连串的哲学大师,诸如恩培窦可里斯、德谟克利特斯、苏格拉底这些名字出现在书中,在走近他们的同时,开始担心起来。好在一切看起来还算顺利,今晚读到了78页,这也算是一个不错的记录,像我这样迷恋小说、贪看韩剧,还容易被电影吸引的人来说,能够抵挡这么多诱惑,坚持抱着这样的一本探究世界起源和构成的书籍来读,实在是很不简单。看到这里不得不承认,本书确实在同类书中,算是富有趣味性的,也能看明白。当高深的理论与生活的常识相结合时,就算是通俗易懂的。

今晚的阅读最感兴趣的是德谟克利特斯的原子理论,他认为“当一个物体---诸如一棵树或一只动物--死亡并分解时,院子就分散各处并可用来组成新的物体。这些原子在空间中到处移动,但因为他们有‘钩’与‘刺’,因此可以组成我们周遭所见的事物。”这样说来,世间万物应该是万变不离其宗的,不同微小的原子在空中漂浮着,等到适宜的条件,结合成一定的形状,就可以变成一种物体,这种构思是不是很奇特?那人呢?也是如此构成的吗?

苏格拉底最誉为“最聪明的人”,而他却总是觉得自己很无知。他每日里在市中心的广场不停地向身边匆匆而过的人群提出自己的疑问,他从来不会说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却可以让众人不得不在连番的辩论失败后,承认他说的是正确的。书中拿他和耶稣相比较,认为两人都为了自己的理想甘愿失去生命。不由想起昨晚看《建党伟业》中的一句话“革命就要流血牺牲”。看来没有一部分人的勇敢牺牲,就没有后面人的勇往直前。甚至可以说,他们的牺牲赢得了后人的关注,推动了历史的进程。

苏格拉底说:“知善者必能行善”。他认为人如果违反自己的理性就会不快乐,而那些知道如何找到快乐的人就会遵照自己的理性行事。因此明白是非者必然不会为恶。世间哪有人想要成为一个不快乐的人?

我们常说的摸摸心口,找找自己的良心应该就是让自己做一个善良的人。不管一个人有多大的成就,如果连心都坏了,目标都不对,还能走多远?

我就这样一点一点地读着,没有如以往一般先翻到后面看结尾,再回过头来看中间的情节,我就想这样跟随着苏菲,跟随着神秘人写给苏菲的一封封信,看一下他想告诉苏菲的究竟是什么。说实在的,他已经跳起了我的好奇心。也难怪苏菲会对这样的信充满期待,他让一个女孩找到了生活的童话。他在女孩的面前砌起了一道爱的墙。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三

当最终读完合上这本书的一刹那,我倒向身后的靠枕,把自己埋在松软的棉絮中。保持着这个姿势好久,因为大脑已经完全没有空余的cpu来供给多余的动作。脑袋中不停地回想书中虚虚实实的哲理与故事。好像从来没有一本书需要如此大的心力来看完。

从头来想,最印象深刻的还是一开始的问题:你是谁?从来都没有怀疑过这个问题。自我介绍的时候,早已模式化的表述:我是---x,来自青岛。可如今突然问起,怎么脑中却一片空白。如果从理性的思维来思考,难不成要回答我是糖类蛋白质钙铁锌等等的集合体吗。第二个问题,世界从哪里来?换句话说,世界是由什么组成的。这难道也属于哲学的范畴吗?

带着这样的疑惑,慢慢往下读,终于明白古往今来哲学家对于世界构成的思考是如何演变过来的。先是神学的统治,因为当初的人们没有能力与设备进行更深层的探究,接着再到自然派再到唯物主义再到经验主义等等……一部哲学史就有如画卷般在脑海中展开。虽然每个理论的解释并不面面俱到,但必定做到深入浅出,且一旦提出历史上哲学的某个观点或理论,必定从远及近联系自身地阐述,其中经常把哲学家的理论由苏菲自己来感受,让读者了解明白,。

“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作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多么形象而有趣的比喻,却让我们更加了解到哲学家的使命与艰辛。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它用离奇的故事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其中我认识到了许多从未想过的事情。我跟着书中的苏菲一起,从神学再到哲学的摇篮雅典,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认识。而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还有神奇的反讽效果的演变……涉及艺术、科学、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则包含了康德、黑格尔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不仅仅了解了古往今来,更有了许多自己的认识。

我会发现,很多最初的思想理论在当时虽然被人信奉追捧,但时至今日,这些理论早已不攻自破。比如最初恩培窦提出的“四元”理论:土、气、火、水组成了世界。不用说现在,这个理论到了元素原子时代就已经被不费吹灰之力地推翻了,因为那时的科学发展到了可以探究物质的结构,并且已经上升到可以归纳总结到元素的水准上,自然之前的一些自然派理论就不那么令人信服了。而到现在,人们又有能力把原子再细分成更小的组成结构。可见时代科技的发展也一定程度上左右着哲学的发展。

如此一来,倒显得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比较有宏观性,并不单就一个问题来讨论,而放眼历史长河。很显然,并不是每个时代的理论都是正确的,然而,却不能否认它们存在的必要性。如果没有一步步走来的历程,没有以往哲学家的探索与猜想,如今的哲学也不会有如此的成就。正是由于分歧而产生了统一与进一步的发展。

谈到唯物主义,我发现纵观哲学史,唯物主义与经验主义这两个对立的理论一直在“打架”,理性主义胜出一会,经验主义的秉承者又会来推翻并胜出一时,然后理性主义的又来反败为胜。这种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而其中每次的争斗中蹭出的火花,后人看来都是发人深省的,都是弥足珍贵的思维旅程,那才是智慧的结晶。或许哲学中的两派永远没有谁对谁错,仅仅,我们从中获得了生活的智慧。拿前面说的“魔术师——大白兔”故事,那些哲学家攀登的兔毛也许并不是笔直的。哲学的升华是螺旋式的,不断往复着却又逐渐越来越趋向真理。

读到末了,苏菲和希德的纠葛也终于有了梦一般的结局。可作者始终都没有给读者一个答案。我是谁?世界究竟,从哪里来?或许,这个问题永远都没有标准答案,却也永远促使着哲学的向前发展。它的答案,只有我们心中自己去参悟了吧。

苏菲的世界向我展示了一个从未踏足过的智慧圣地,就是哲学。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真正的智慧。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四

我是从上个星期开始读着本书的。它是写苏菲从受到两封神秘的信,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她哲学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挪威的世界级作家乔斯坦?6?1贾德。乔斯坦?6?1贾德真是一个天才,他写的这本书已经在欧洲出售了三百多万本,日本那儿一个月就卖出了五十多万本!、

这本书每一章的题目下边都有一句能让人琢磨不透的句子,让我们去细细的思考。比如说第一章《伊甸园》是“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第三十章《达尔文》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等等之类的,我真搞不懂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这本属大致的内容是:

苏菲一天下午回了家,习惯性地看看绿色的邮筒,里面有一封寄给她的信,上面写着:

你是谁?

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便把它放回邮筒中,去给猫喂食了。刚走回来,里面有多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又是一句稀奇古怪的问题:

世界从何而来?

后来,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她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思考各位大师所思考的基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便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底揭开。苏菲运用她先天的悟性以及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可是,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了着本书,我确信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天才,其中的哲学问题我都不懂,我一次次地去思考它们,可每次都只收获一点点。

这是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去思考;这是一本好书,能教给我们许多新知识;这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建议大家买来看看。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五

不知道为什么,当老师给我们那么多书本选读的时候,我会选择读《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它是通过介绍西方哲学史的发展来一步步使人认识哲学,从中学习哲学。而对于像我一样什么都不懂的读者来说,我从读这本书开始就同苏菲一起上起了哲学课。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看似很普通却让人深思的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的“哲学之旅”探索之路。

记得原本我印象中的哲学是那么的深奥,那么的遥不可及,好像并非生活中必需的知识而是在象牙塔顶端的学者才有权研究的学术。然而看完此书,我的观点改变了。应该说,生活之中哲学似乎无处不在。而我内心中模糊不定的哲学的定义一下子也变得清晰起来。在我的理解里,哲学就是关心、探索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这其实是我们每个活在这世上的人都应该去思考的。同时我们逐渐建立自己的人生观、生命观的过程,也可以是看作对于哲学的思考。这又回到了那两个哲学性的问题“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或许有人会觉得这两个问题过于疯狂,因为他们会告诉你,“我就是我啊”或者“世界本来就存在的”。他们会有这样的想法对吗?事实上我在读这本书之前,也是这样的想法。

为什么有很多人觉得哲学是不切实际的呢?为什么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静下心来好好思考一下那些哲学性的问题呢?我想,或许是因为他们已经对这个他们生活的世界习以为常、失去了探索的好奇心了吧。说到这让我想到作者一个用的很好的比喻:这个世界就像是魔术师从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当然这只兔子极其庞大。我们每个人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大家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可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并且努力地想把兔子看个完全。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顺着兔毛慢慢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窝在舒适柔软的兔毛深处尽情享乐。当大人们的心灵逐渐习惯了世界上的一切的规则,当他们不再有想孩子一样看到什么都觉得好奇,觉得所有的东西都那么不可思议而又理所当然,当他们

过惯了喧嚣吵闹、灯红酒绿的生活,他们便不再去追求那与他们似乎毫不相干的哲学,便不愿离开温暖舒适的兔毛深处,不愿像哲学家一样尽力去爬上脆弱的兔毛一看究竟。就是这样子,世界上的大部分人们都不会再去思考像“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样的问题了。

《苏菲的世界》不是很薄但也不算非常厚,五百多页、四十几万字。从买了开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一点一点的读下来,终于是大致的看了第一遍。合上书本,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脑海中就闪现出许多关于书中所说的人和事。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不过当我发现苏菲和艾伯特只是席德读到的一个故事,而席德和她父亲只是我们读到的一个故事时,我甚至天马行空的想:会不会我们身边也存在着这种我们看不到的“人”,它们可以像席德读苏菲一样读着我们呢?

读了这本书后,我想我对了哲学有了新的认识与顿悟,但也有许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令我惊奇的是,才将近15岁的苏菲可以理解明白她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所说的。因为许多地方我没法一下子明白,或许是地域性文化的差别,我在那位哲学老师艾伯特解说的哲学史中有些费解。但我想我还会在第二遍、第三遍的阅读中理解它们的。就像艾伯特说的:“哲学便是教会人们思考,教会人们怎样面对生活,怎样生活的更好。”我想很多问题虽然不能得到答案我们还可以思考,很多事情虽然不能达到目的我们还有过程。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六

至此,《苏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学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绍完了,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学家关注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变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万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动”的还是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但流动的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最小单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比较关心个人与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图过于强调理性,他是理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他强调感官先于理性。

希腊文化主要经历四个学派。犬儒学派认为一切天注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学派认为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与柏拉图相反,是一元论者。伊比鸠鲁学派强调人要即使行乐。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人是二元造物,但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承认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同时相信人有灵魂。圣多玛斯自称可以用理性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纪的哲学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的思想才逐渐解放。

十七世纪又称“巴洛克时期”,辩论的话题围绕精神与物质展开。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同时存在且互不影响,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与之相反,斯宾诺莎是一元论者,他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这个实体同时包括精神与物质。

十八世纪盛行经验主义。洛克过多强调感官经验,并且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休姆认为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并且他将概念分为单一与复合两类。柏克莱相信人有“灵”,亦即天主。他认为,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万物唯一的原因。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将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的观点综合起来,认为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

浪漫主义时期,谢林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黑格尔认为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他还指出每一种新思想都要经历“正”、“反”、“合”三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过于强调绝对精神,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个人主义者祁克果反对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十九世纪流行自然主义。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最后,二十世纪主要是存在主义。尼采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七

在某个书店中,我看到了一本书《再见,苏菲斯》,这不是言情小说么?打六折!我的眼中发出了奇异的光,可是摸了摸口袋,已经所剩无几了。之后,我在另一个书架发现了《苏菲的世界》,莫非这和《再见,苏菲斯》有联系么?好像很神秘的样子……好,就买这本书了。

我突然发现我在自己找麻烦,这么烦的一本书,我为什么会买?但是,随着阅读,我似乎发现这本书有一个特点——麻烦是肯定,但是不知为什么,我特别入迷,我甚至从中午十二点一直看到午夜十二点。虽然没有汲取多少知识,这里的知识太丰富了,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光是人名就让我头昏眼花的,但是在这本书中所涉及的方面还是有限的,比如书中很少谈及中国哲学(如果要谈及中国哲学史估计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我很喜欢希腊神话,我认为希腊的神离我很近,因为他们拥有普通人所拥有的特性。而中国的神读我来说太遥远了有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感觉。

《苏菲》一书中介绍了西方的哲学史,我看到了人类是如何进步的,有一种十分奇妙的感觉。哲学就是关于智慧的学习,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新的名词,我一直以为哲学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学科,就是讲道理的,和科学历史等等没什么关系,自从看了《苏菲》我才知道哲学是一种包含所有学科的中和性课程,但是必须用一辈子的时间用心学习。

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十分称职的教师,十分幽默的教师,想象力十分丰富的人。比如书中有几幕中加入了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的童话人物,像小红帽,爱丽丝之类的,很可爱的想象。还有他的授课方式——写信,对话(至于那影碟,我们看不见,只有苏菲知道这是什么感觉)与其他哲学书相比之下特别多姿多彩,我想他一定思考了很久很久了。

至于《苏菲》一书究竟写的是什么?可以有很多答案,可以是西方哲学史,也可以是科学的发展概述,也可以是神秘类小说……

“你是谁?”“世界从哪来?”看似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不仅困扰了苏菲,也困扰了读者。之后作者化身为艾伯特(艾勃特)一一为苏菲(读者)解答。那哲学是什么?什么人能成为哲学家?在此,做这个了一个很明确的答案——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当然小孩子最符合这个要求,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小孩子喜欢打破沙锅问到底。作者在解释哲学时用了一个很经典的比喻:关于小白兔,最好将它比喻成整个宇宙,而我们人类则是居住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不过哲学家总是试图沿着兔子的细毛往上爬,以便将魔术师看个清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华,他用了一个很大胆的写法,如果写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人浑浊不清。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会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捡到钱,捡到明星片诸如此类,只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也是一个活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勃特编出来的。以这么有特色的方法来写小说不是很可爱么?

做一回小说推销员,《苏菲》一书与爱情小说一点关系也没他有可以让人大开眼界,可以是人发现世界的奇妙,也可以让人对哲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也许会激励人成为一个哲学家。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八

“我是谁?”“为何这个世界存在于此?”这两个问题咋看之下十分愚蠢,但若深究,会发现它的答案其实复杂又复杂。

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这两个问题也首先被引了出来。苏菲在初收信时,认为这是一个恶作剧,可事实是,在那之后,仍常常收到来自神秘人的来信。从那以后,苏菲便开始学习哲学,并开始领略到哲学的魅力。可渐渐的,苏菲与罗伯特却发现自己也是被创造的人物,并在最后脱离了那名创造者的掌控,结束了自己的生活。

而这样的构思却能引起人们的深思。或许我们活在一个由造物主创造的小说之中,而现在却没有一个人知道,没有一个人发现。那么“我是谁?”“这个世界从哪里来?”这两个问题,便一下子变得难以解答。既然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真实性、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又何来解答这个两个问题的能力呢?笛卡尔曾说过一句话:“我思故我在。”在笛卡尔看来,只要一个人在感知和思索,那么他就一定是真实存在的。因此,我们真实存在的时间可能只有在活着的时候才算。当死后,你便是虚无的。在那之前,我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毕竟我们生而为人,怎么可能有假。可细细想来,人体器官对我们的欺骗,也不算少。如著名的黑林错觉,便是眼睛对我们的欺骗。那么或许大脑,也在无时无刻的欺骗着我们。

哲学这种东西,向来便是枯燥乏味的。可在这书中,却变得生动形象了起来。书中的艾伯特将宇宙比作魔术师从帽子里拉出来的兔子,而人类则是寄居在兔子身体上毛深处的微生物,但哲学家却总沿着细毛向上爬,希望能看清魔术师的样子。因此哲学家总是不太会顺其自然地在这个世界里生存。他们所做的是不断的突破自我,发现这个世界的与众不同。

可现如今的大多数人们,却丧失了好奇心,丧失了探究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们宁愿待在兔子毛皮深处,也不愿再去向那兔子的顶端进发。一个快节奏的生活悄然而生。碎片化阅读,碎片化时间……一切都向着速度更快的生活进发。像哲学这样的问题更是没有人会去关心。但对一切事物抱有好奇心,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在从前,小孩子们的玩具更多的是大自然,是那些奇形怪状的昆虫。可如今,似乎只有手机与电脑,才是孩子们真正的玩具。就像现在我去到乡下时,连最普通的植物种类都无法辨别出来。这样的情况,正是由于我们没有了好奇心,没有了对未知事物的兴趣,而只愿阅读朋友圈中所谓的知识,而没有再去思考。这样的事情,仿佛已经成了社会的一种趋势。

我们或许无法像柏拉图、苏格拉底这样的哲学家一般,看清宇宙的本质,认清楚世间万物。但我们能做到的,其实也很简单。我们只需保持一颗好奇心:面对问题时,学会沉着的思考;面对新的知识时,敢于质疑。于思考中,于质疑中,探索这个广阔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九

哲学,在我的印象中,是一门非常枯燥,深奥的学科。对于从未接触过哲学的我,理解起来一定很费力。我就像收中的苏菲一样,带着一大串的疑惑,跟着“神秘老师”开始了我们的“哲学之旅”。

从“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两个简短而奇怪的问题开始,跟着这位神秘老师,我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文艺复兴到浪漫主义。从苏格拉底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思考的问题。渐渐地,我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它少了几分枯燥,多了几分生动,大量的历史内容,加上苏菲的好奇心和她不凡的经历,让这本书读着像侦探小说,亲身经历这惊险的过程,而心中对万物的好奇则渐渐被唤醒。

回味

从愉快中,我读完了这本书,我闭上眼,细细回味着书中的内容。有一段比喻让我印象深刻。

这世界就像魔术师从他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这只兔子的细毛顶端,他们刚开始对于这场令人不同置信的戏法都感到惊奇。然而当他们年纪愈长,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来……

这段话像一击响的雷声,把已在兔子的毛皮深处舒适的生活好久的我惊醒。我被哲学家的勇气震憾,也为我们的所好悲哀。毫无疑问,这本书救了我,把我拉回了毛尖,让我再度像婴儿一样,用仿佛乍见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对万物感到新奇。

看那黑黑的蚂蚁,那比米粒还小的身躯,谁能想到它能举起比自己重许多倍的东西。看那娇小的梅花,淡淡的粉色,很难引起注意,谁能想它能在寒冷的冬天开放?

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如果问一个正在饥饿边缘的人,回答一定是“食物”。如果问一个快要冻死的人,回答一定是“温暖”。因此我认为赫拉克里特斯说得很对,世间的事都是相对的。如果我们从未生病,就不会知道健康的滋味,如果世上从未有过战争,我们就不会珍惜和平。

人生短暂,拥有的能有多少?

让我们好好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吧,别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十

今日终于读完了苏菲的世界。人有选择的自由,可以能动地作用于社会。我不相信上帝的存在,是唯物论者,但又相信社会与自然一体,会生长,是一元论者。有时能体会到物神合一的境界的。确实,人只是广袤的世界里的一粒灰,认识事物有不实之处,如康德所说,戴着有色眼镜,受到种.种限制。在有限的空间与时间里,运用理智去分析,每件事都有它的必然性。对生活不仅是美感的体验,如祁克果所说,要进入到道德阶段,坚持按正确的去做。但不想进入宗教阶段。诚然,有时天人合一的感觉就像是宗教。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评论家认为,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一封神秘的信。她从这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同时达·芬奇的绘画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也包括其中。

这本《苏菲的世界》可谓是现代版的《爱丽丝梦游记》,它引领我在一个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实在大千世界里,我们每个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学正是我们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让你用心灵的眼睛去寻觅;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现象,而是让你用自己思想的脚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说人人都是哲学家。但我觉得,至少人人都有点哲学头脑——一种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种不弃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闻,在学习中探索知识。就像苏菲在神秘导师创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谜团。或许这种对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而正是这种天性促使人们一往无前,正是这种精神使人们不断发现和创造。人类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会思考,那么苏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开一个个谜团而受益匪浅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个个难题而兴奋不已吗?如果不会思考,那么人们能在各方面得到进步因而加快发展吗?

苏菲在书中反复问自己:我是谁?我为何在这里?我认为,人类在探索和思考过程中所得到的快乐和收获是最有价值和意义的。我想,苏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经历和感悟证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它不仅能唤醒人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有系统的涵盖各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谜团的解答,读者也跟着温习了一遍西方哲学史。

《苏菲的世界》不论就内容,或就其受欢迎程度来看,都是极吸引人的一本书。这本书的成功,显示了一个重要的社会指标,就是社会大众渴望知识及缺乏安全感。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现在,我们有机会一一来巡视,到底这些饱学之士,教了我们些什么。

它是一本扞卫哲学的书,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这本书不是在探讨哲学上的某一特别思潮或历史,而是尝试对每一派别做概论式的介绍,并说明它在今日的地位。可以说是一本集“学术界一般看法的摘要录”。因此,这本书表达了当今知识分子的立场。

假如《苏菲的世界》代表着主流知识分子的哲学观点,它所表达的也极引人注目。这本书对真实的哲学给予极崇高的评价:批判的、理性的和公正的评论;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一意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

坦白说,这正是世间为何要有哲学家的原因。我们需要哲学家,不是因为他们可以为我们选拔选美皇后或告诉我们今天蕃茄的最低价。哲学家们总是试图避开这类没有永恒价值的热门话题,而努力将人们的注意力吸引到永远“真”、永远“美”、永远“善”的事物上。

在这本书里,其实真正感兴趣的哲学,不在逻辑学、数学或语言学,当故事重心转移到马克思、弗洛伊德、达尔文和宇宙论时,摩尔、罗素等人,根本连提都不提。有些话题,即使和哲学没什么关系,却一再出现,很明显,这是一本在政治立场上十分讨好的书。一切当代时髦词汇全部被囊括:生态学、女性主义、宽容、东方宗教、比较宗教、联合国和新世界秩序等。这样的写法,或许是为了使哲学议题不和时代脱节,或许是为了涵盖更广大的读者群,不过,留给读者的印象是这些议题似乎才是作者真正关心的。

因此,这不是“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而是一个当代拥护自然的人文主义者对哲学根源所做的选择性的探讨。在小说结尾,科学被认定是真理的裁判者;而唯物主义虽然教义不明确,却绝对是人类的最佳选择。这本书引导读者获至这样的结论,但事实上并未提供理由。它给予读者的印象只是这是历代智慧累积的结果;当然,不同的历史将会导致不同的结局。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十一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的主要内容是:以苏菲不断受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盒大自然等的形成与发展……告诉人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是一个怎样的世界。

本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一书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像读侦探小说般的心情。书中刻画了一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因为追求哲学,就一定要有好奇心,这正是苏菲最大的特点,所以我觉得作者刻画这个人物的用意就在于此。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书中讲述了不少的人生道理,使我获益良多。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其中,使我感受最深的是有关雅典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大约在公元前三四百年左右,出现了一位对欧洲思想有重大影响的人物——苏格拉底。他的高明之处在于人谈话能够不断揭露人们思想上的弱点,令人可以领悟哲学的真理。然而对某些人而言,这样的谈话无疑是当众出丑,并成为众人的笑柄,对于那些有头有脸的人,这就难以接受。公元前399年,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而被处以死刑。它本可以恳求陪审团手下留情,免于一死。但是他没有这样做,因为他重视良心与真理,到生命结束也是为了真理。他那种为了真理而战,为真理而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他使我更深切的体会到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这句话的含义。

《苏菲的世界》一书使我觉得世界上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远也揭不完的,从前的哲学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世界之谜,使后人变得聪明起来;我们不也应该向他们学习,运用哲学的观点揭开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奥秘,也为我们后人做一点事吗?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十二

《苏菲的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14岁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讲述了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儿、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

它是一本哲学史小说,更是一种自我世界的体验,某种程度上,却也是一个自我世界的折射。

本书虽说是哲学史的介绍,但并不是很侧重哲学思想本身,书中对关注更多的是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我是谁,世界从哪里来,上帝是否存在等。然后对学派或者哲学家也没有过多探讨,更多的是在介绍他们基本思想的前提下,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的去进行哲学性的思考。最后,对于每一个阶段的哲学思考,作者都会用容易让人理解的例子来阐释怎样去理解并哲学性的思考。

但如果本书只要表达这些,我想作者也没有必要安排如此曲折的情节。作者采用的手法与其说是想引人入胜,让哲学史的介绍不显得枯燥,更不如说是为了激发我们对哲学的兴趣,让我们像哲学家一样思考。因为本书小说的情节不就正是一个最好的哲学基本问题吗?一个关于是否存在的问题。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哲学导师是少校写的书里虚构的人物,少校用这本书来作为给他女儿席德的15岁的生日。而这一真相在讲到柏克莱等经验主义学派时向我们揭示。然后后面更离奇的是苏菲从书中走出来,来到了少校的世界。这些看似离奇的情节引发了我一系列的思考。

我们不防采用像《盗梦空间》里梦境的层次一样来定义世界(正如书中说的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

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本书的作者乔斯坦-贾德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是否有第四层我们暂且放一个“?”。

先假设我们站在苏菲的世界,即第一层世界,那我们也会像乔安的爸爸一样,在听到艾伯特说我们并不存在时感到愤怒。因为我们觉得我们能感受到一切,我们用手拍桌子手会疼,我们经过一生那么多年的时间。但事实证明,它们只不过是少校的思想产物,它们所谓的感觉不过是少校给予它们的让自己以为自己存在的“形式”,也就是少校先给了它们存在的“理型”。但后来苏菲他们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其实是不存在的呢?

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安排这些情节时,是在教我们怎样去使用哲学性思考。如,苏菲是虚构的是在介绍柏克莱等经验主义时才告诉我们的。这不正证明了这一理论吗?这时的哲学是怀疑,不能证明的并不代表不存在,就像苏菲并不能证明她是虚构的,她一直以为她是存在的,但事实确实她是虚构的。回到我们刚才说的,苏菲是怎么意识到自己其实不存在的呢?这要结合当时给我们介绍的哲学思考,这时的哲学提到的是,我们并不能证明上帝是否存在,因为上帝不会以“超自然”的法则来向我们显示,于是我们没有超自然的感官经验,就不能证明上帝存在。同样,我们也不能证明上帝不存在,也就是说说上帝存在和不存在其实都是迷信。

于是,作者利用这一观点,让苏菲有超自然感官的经验,比如让各种童话人物出现,还有从一开始就有的席德的爸爸的各种“超自然”法则的把戏,然后苏菲他们再借着哲学性的思考从而证明了自己的不存在,或者说他们世界的上帝——少校的存在。

然后,我们站在第二层世界,也就是少校的世界。他们会怎么看呢?他们同样也会认为他们是存在的,他们也会知道苏菲是不存在的,因为苏菲就是他们虚构出来的。但他们真的存在吗?如果站在第三层,也就是现实层的我们当然知道,因为少校不过也是作者虚构出来的。

但,少校他们知道吗?他们不知道,因为作者还没有让他们经历“超自然”法则。他们不能获得这方面的感官经验,不能由此证明自己是不是存在,或者他们的世界有没有上帝——作者的存在。但是,或许以后少校会意识到他自己是不存在的,就像艾伯特说的,或许少校也只是另外一个人虚构的人物。如果少校认为自己是存在的,认为自己就是最高层,那他怎么样也不会想到自己虚构的苏菲会来到自己的世界,如果第二层世界是最高世界,那么苏菲在这一层的出现当然就是属于“超自然”法则的了,那么这一事件就属于离奇的了,所以作者在这里安排这一看似离奇的事件不就说明了,这一切只是作者创造的,所以作为少校虚构的苏菲可以出现在少校的世界里。我想,接下来要发生的,从那条船自己解开缰绳开始,到苏菲慢慢的去影响第二层世界,少校在慢慢经历了这些“超自然”法则,有了这些经验,经过哲学的思考可能也会发现自己是虚构的吧。

最后回到第三层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现实世界,你还会肯定自己的存在吗?会不会到最后我们才发现其实我们的世界就是苏菲的世界或者少校的世界呢?我们不能肯定,我们不知道我们是否存在,因为我们不能证明我们所处的第三层世界是否是最高世界,即是否有上帝存在于我们之上,苏菲他们弄清楚了自己所处的第一层不是最高世界,因为她的世界都是少校的思想,或者说上帝——少校存在于苏菲世界中,这一世界不过是少校“理型”的一个影子。而苏菲之所以知道了这些,是因为她有了少校给的“超自然”法则体验以及自己哲学性的思考。

少校没有弄清楚自己所处的第二层世界是不是最高世界,虽然他的世界都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作者的思想,但作者并没有给他“超自然”法则的感受,少校感觉的一切都是那么合理,一切都是那样在那儿的,或许苏菲的出现会让他慢慢意识到自己的不存在吧。但我们不也一样吗?我们不是很像少校吗?但我们却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少校,我们也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的合理,我们也觉得我们是存在的,我们会以为自己就是最高层世界,我们会否定上帝的存在,就像苏菲的世界里乔安的爸爸不太会承认少校的存在一样。但这是否就说明上帝真的不存在呢?或者说我们真的存在呢?

我们不禁就想问这样的问题,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存在吗?上帝存在吗?然后就有了那些哲学史,有了从自然观到人本主义的思考,哲学研究了这些问题,但并没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也给不出这些答案,因为哲学本身已经否定了自己能给出答案。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否就让哲学没有意义呢?不,哲学的意义其实就出现在这些矛盾的思维中。或许就像书中开头说的,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哲学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们怎么思考的。因为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确实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我们在研究那些问题中采用的方法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朝向人类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十三

《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就这样,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引下,苏菲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到了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迹团一般在她眼底展开。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迹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善联合,路程经过过程熟悉的载体转达咱们生疏的信息。好像又回到了古希腊,凝听苏格拉底的教育;如同处身于中世纪的城堡,见证平明前的暗中。恣意洗澡文艺再起的温暖太阳光,沉浸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气氛之中。忘怀了凡尘的喧嚣,只觉真理的巨大以及艺术的魅力。随即,穿梭频繁于资产阶层革命的硝烟中,仔细体会现代哲学的曙光。面临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连着串现代哲学的开山祖师始祖,咱们还不遑表达心里的崇拜之情,发蒙运动的前驱便闯进了汗青的大戏台。飞速度完成长的工业鞭策着汗青的车轮驶入了极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培养了更多的哲学伟人。

黑格尔、康德承袭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阐扬到了及至。尔后马克思的《本钱论》、达尔文的《高级演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剖析》三位伟人、三部著作掀起了3个范畴的革命巨浪,开创了1个全新的世界。祖先把1个又1个不解的哲学出题目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流传到后世佳品赐赉咱们。哲人用艺术的口气辅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传染魂灵。咱们的祖先在残留名贵精力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贵重的检定之玄门授于世。

为了向人们解开世界历史之谜,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多。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从远古罗马到现代,在每一个不同时期,有哪些为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哲学家,他们主要讨论的题目是什么,一些哲学家的经历和遭遇,这本书都详细地为人们做了讲解,仿佛整部世界哲学史在你面前演变了一遍。它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而它所讲述的有关哲学的知识,开阔了我的视野。其实当中的道理很多问题我也曾想过,但这些问题都在头脑中一闪而过,因为我觉得它对我来说实在太陌生。

当我读完此书后,我觉得一个生存在世界上的人,连世界从何而来也不知道,也不曾去想,未免有些幼稚。

除此之外,作者很有才华,他用了一个很大胆的写法,如果写得不好很有可能会让人浑浊不清。他在书中的谜团是一环扣一环的先是陌生人的来信,再是一个叫席德的女孩,再是神秘小屋,就这样神神秘秘的,开始还好,疑团是可以解开的,但是越到后面,我便越是一头雾水。什么会有字的香蕉,在路上捡到钱,捡到明星片诸如此类,只在电影中可以看到的情节,让我更加怀疑这是不是一部悬疑剧。直至到《柏客来》这一节,才开始揭秘。原来苏菲是一位书中书的人物,这是不是为了提高读者兴趣而故意这样写的呢?不是,他的构思是这样的席德是真实存在的任务,而苏菲是像小红帽一样的人物,因此她可以看见小红帽,爱丽丝,亚当夏娃……

苏菲是虚构的,她自己很能明白这一点,但是她依然不停地最求真理,哲学影响了苏菲的世界,而苏菲也影响了席德,两个女孩都知道彼此的存在。也许作者想说明苏菲不仅仅是一个小说人物,也是一个活人们心目中的人。他赋予苏菲和艾伯特灵魂,使他们在现实中当一个像幽灵一样的人物。但这点与他之前所写的没有鬼神存在的哲学相反。但实际上这一点不矛盾,因为这些都是艾勃特编出来的。

或许,某种程度上,苏菲的世界就是我们的世界,或者更确切的说,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也许就是我们的世界。按我看来也可以这么理解。就像电影盗梦空间一样。

苏菲和她的导师艾伯特的世界作为第一层,少校和席德的世界作为第二层,;作者和我们的世界作为第三层。我们注意到作者在安排这些情节时,是在教我们怎样去使用哲学性思考。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会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卫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

世界从何而来,我们是谁?我们存在吗?上帝存在吗?然后就有了……

那些哲学史,有了从自然观到人本主义的思考,哲学研究了这些问题,但并没能给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事实上哲学也给不出这些答案,因为哲学本身已经否定了自己能给出答案。但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否就让哲学没有意义呢?不,哲学的意义其实就出现在这些矛盾的思维中。或许就像书中开头说的,我们不去关注那些哲学家得出了什么答案,而是去看他们怎么思考的。因为哲学家对上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都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确实无法证明那些答案,但我们在研究那些问题中采用的方法却是我们值得关注的,就像黑格尔说的,这些哲学性的思考,会朝向人类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了解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哲学虽然不能回答上述问题,但至少我们可以顺着兔子的毛皮往上爬,越来越多的看到外面。

贾德是担当者,而不是始笔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简直确是极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玄想的世界、钦迟的世界、感慨的世界。

这本书不仅让我懂得了更多的知识,还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思故我在。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600 《苏菲的世界》阅读笔记篇十四

之所以选择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是一本哲学启蒙书,我之前有看到过,不过我一直对这些东西不是很感兴趣,一直没有坚持读下去,想要借这个一起读书的机会把它坚持读下去,毕竟我是一个很被动的人^_^

一《伊甸园》我们每个人都在这个不知道从何而来的世界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每个人都会迎接到的死亡来临之前,我想要扮演好亲人,朋友,同事……也许以后还会是爱人,母亲等等等等的角色。扮演这些角色我甘之如饴,我喜欢这些角色带给我的快乐哪怕是难过。也许在不知不觉中我还扮演着一些我压根没有注意到的角色,希望自己能够很好的胜任这些角色。

二《魔术师的礼帽》哲学这个东西对我来说一直是遥远的,我一直都是那个寄居在兔子毛皮深处的微生虫,待在舒适安逸的毛皮深处不乐意往上攀爬。我也曾好奇过人类从何而来,即便现在我也依然有一些可怜的快要被消磨殆尽的好奇心在骨子里呐喊,但是我很难再有那种探索这个世界的劲头。不知道哪根懒筋抽的:-p

三《神话》读这章的时候我在想这些神话就是人们解释一些自己不了解的东西时编造出来的故事。因为我读故事的第二天我就在为一个我不知道的事情编造一个原因,也许原因是不对的,但是当时我信服了,如果记录且流传下了的话说不定也是神话了^_^

四《自然派哲学家》哲学家是很聪明的,他们能够很耐心的从一些我们都观察到的,很平常的东西或者事件中感悟出人生哲理,而且有时候环境真的很重要,你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哲学家很多都是在一个地域或者在一个地域待过。最喜欢苏菲学习哲学得到的结论:哲学不是一般人能够学到的,但也许我们可以学习如何以哲学的方式思考。嗯,辩证的,理性的思考。

五《德谟克里特斯》这个章节讲述了原子理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原子,还学习了分子和质子。关于事物的组成其实我是不关心的,因为它已经组成了,再想也不会把小猪变成小狗啊。嗯我就是这么一个现实的人,哲学家如果有我这么个学生的话估计会头疼吧^_^

六《命运》你相信命运吗?我以前和我一个同事(很佛系的一个叔叔)讨论过命运这个话题,其实就是他讲我听:-p他说人的命运其实是注定的,但是是可以凭借后天修改的,也就是命是注定的,但是运是可以改变的,具体和环境,性格,国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关系,我就不一一赘述啦。而人们对命运的态度又是不一样的,我这个深处兔子皮毛中不想要出来的微生物是不乐意想这些东西的,只希望自己能够活在当下,自己觉得幸福就好。而且这章出现了席徳的红色丝巾,哎呀,脑补一大波的恐怖故事

七《苏格拉底》在读这章的时候我深深的感受到这个哲学故事真的挺好的,我竟然一口气的把这么多枯燥的哲学故事看完了。我从这一章学到的:真正聪明的人是明白自己无知的人,正确的了解导致正确的行动。一直很喜欢那天你发给我那段:如果你一直做一些自己深知不对的事,你还会活得很快乐吗?但是很多时候我就是这样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对,但是就是做了,真不知道我自己是怎么想的,有的时候我都想把自己剥开看看自己内心深处的想法,我有的时候会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不知道你有没有过这种想法。

八《雅典》嗯,你认为无聊的雅典,我觉得蛮有趣的啊,这种教学方式蛮新颖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4037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