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9:38:12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大全(16篇)
时间:2023-11-30 09:38:12     小编:雨中梧

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文字表达能力,提升写作水平。写读后感时,要注意思想的逻辑性和连贯性,保持文章的条理清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几篇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在阅读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作者的情感所触动,有时会被思想的深度所折服,有时会被故事情节所感动。这些读后感既能展示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和思考,也能启发他人对作品的思考。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彩的读后感吧!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一

寒假里,我看了一本哲学书——《苏菲的世界》,在我看来哲学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但《苏菲的世界》却截然不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使读者阅读时产生一种追逐和渴望知道答案,了解哲学的心情。“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

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接触到一点皮毛。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

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

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

果真是我思故我在。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

贾德带着我们走进《苏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学,

作家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年少的苏菲跟随着一封封神秘的来信,不知不觉地开始了她的哲学课。我们也仿佛如苏菲一样沿着历史的足迹浏览历代哲人的精辟论述。

而正当我们略显疲惫之时,本书的副线却又使人精神为之一振。我们沿着苏菲的足迹寻找神秘的老师和从未谋面的席德。主线与副线自然交织,浑然天成,足见作家艺术修养之高。

但更令我们叹为观止的则是:作家灵活而娴熟的运用浅显生动的语言讲述哲学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观点、探究哲学的真谛。《苏菲的世界》是将艺术与学术完美结合,通过我们熟悉的载体传达我们陌生的信息。如果你是一位书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

是乔斯坦读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

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

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及至。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个又一个不解的哲学命题留给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经典的传世佳品赐予我们。哲人用艺术的口吻教导生灵,文人用理性的笔触感染灵魂。

我们的祖先在遗留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更把弥足珍贵的鉴赏之道传授于世。贾德是继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苏菲的世界》的的确确是崭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梦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叹的世界。贾德使我们有幸一睹哲学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见哲学的精髓!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二

《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是我读高中时一位好友送我的生日礼物,因为那时候这本书正是热销的时候,很多的报纸杂志都登出评论,说这书如何如何的好,有益身心,但那时的我只一味沉浸在武打、科幻中,看到这本到处都透着哲学味道的书籍,脑袋都大了,避之惟恐不及,但好友的心意我倒仍很在意,好好的锁到了书橱里。这次国庆回家,闲着,便顺手翻起学时的书籍解闷,不经意间便看到了这本《苏菲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全书由一个快满15岁的小女孩苏菲接二连三收到一些怪信件拉开序幕,“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这些看似很普通的问题却蕴涵着很多需要深入思考的概念,苏菲在彷徨中开始思索,并在她的私人哲学老师艾伯特的引导下进入西方哲学领域。在此同时,书中又提及挪威小女孩席德的爸爸,为了让他的宝贝女儿开始接触哲学,编出了苏菲的世界一说。这整本书就由这两个亦真亦假的故事互相穿插而成,所以这本书和侦探小说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才引得我少有的耐心,几小时看下去。

就着“我从哪来”、“我是谁”……的问题,苏菲穿越时空,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来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和已成为历史的那些有着精辟的思想的大人物——莎士比亚、达芬奇等进行了一次融汇心声的谈话,目睹了历史又一次严肃的重演;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而在一本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我一直不喜欢哲学,因为觉得哲学是一门虚幻不切实际的学问,而且生涩难懂,但读了《苏菲的世界》以后才发现,其实我从来就不了解哲学。“一本关于哲学史的小说”,是《苏菲的世界》一书的副标题,颇能点明该书的要点。这是一本小说,但也是一本系统地涵盖各种哲学思潮的速食大杂烩。随着小说人物,在哲学传统中,寻求剧中谜团的解答,我越来越深入的了解了以前从不感兴趣的西方哲学史,了解了柏拉图以理性主义为特色,沉迷於永恆的形式,亞里斯多德希望用感官亲身体验世界的决心。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哲学理论只能专供教科书使用或大学生写论文时作为抄袭的“宝囊”,却不能普及和推广,那么哲学理论的创造又有什么意义呢?《苏菲的世界》这本书告诉我们哲学是什么,在哪里,多么有趣,又多么奇怪,甚至多么平凡。

看完后,我不禁又想,以我现在的应该说还算成熟的思想去看这本书,我有这些共鸣,那么当时尚是高中生的我看这本书的时候,是否会想到应该把现在的很多哲学、历史书籍串在一起,可能更有利于考出好成绩?呵呵,只是此时非彼时,幸亏那时错过的一本书,今天又补上了。

我重新把《苏菲的世界》放会到书橱中,准备等再过几年,有了闲暇工夫重温一遍,或许又会有不同的感悟。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三

在家整理书柜的时候发现《苏菲的世界》弱弱的放在书柜上。初中的时候看过一半,当时想的是,这些人到底在讲什么,有很多奇怪的词看不懂什么意思,所以就搁浅了。

时至今日我才发现差点错过一本奇书,西方哲学发展史的启蒙读物。从苏格拉底到黑格尔到马克思,这些西方伟大的哲学家一代一代的促进着哲学和社会的发展。想分两点谈谈读完这本书的思考。

关于容错率:

我很喜欢皇帝的新衣这个故事,结尾处小孩指着没穿衣服的皇帝说:你明明没穿衣服啊!哲学家们在社会中就扮演者小孩的角色。你哭着对我说,童话里是骗人的。对,现实社会是怎么样的?苏格拉底因为求知,与当时世界的主流思想格格不入,就被冠上莫须有的罪名,送往法庭。以否定神的存在和诱导青少年误入歧途的罪名,判以死刑。欲加之罪,何患无词!苏格拉底代表着雅典的良心,当雅典法庭把自己的良心判处死刑的时候,这个城市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如果在当时社会,我也不敢肯定苏格拉底的思想就一定是对的,并且认同他的做法。苏格拉底只是触犯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影响了他们的统治。包括后来的哥白尼。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话说回来,看着这本简易版的西方哲学史又觉得很神奇,一个观点被提出来,不久之后又有人对其进行批判,柏拉图认为世上的一切都应该像姜饼人饼干(有些想吃姜饼人饼干)的模具一样有个完美的模型,而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反对,先有具体的型而后抽象出一个共性。就看着这些哲学家一代一代的推动着世界的思想的发展。世界是存在容错率的,直到现在容错率越来越高,也是经过长达两三千年的努力。

这让我联想到北京听过一个关于文学的讲座,讲的大概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整个讲座老教授都没有否定陶渊明的隐士精神,以及高尚的情操。那个诗句从他的解释中和当下主流思想大相迳庭。大概的意思就是,在医术古籍中,古人认为菊花有延年益寿的功效,肯定了菊花的药用价值,而陶渊明的故乡,有山,但是山不在南部而在北部,那为什么陶渊明要写“悠然见南山”呢?这里的南山指的是寿比南山。也许陶渊明采菊花是为了服用,延年益寿,寿比南山。

虽然我和其他人讨论过,但是好像他们都觉得这是无稽之谈,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最后的落脚点就是,我还是应该好好学习,不要去听一些乱七八糟的讲座…这件事件想知道真相,怕是只能去问问陶渊明本人了。这个教授也只是提供了另外一种思路罢了。

关于统治与被统治:

因为这本书,看了一些与之相关的周边历史。在这里也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我们知道古代中国经历过几次南北的朝代更替,北方游牧民族总来欺负南方农耕民族,这个就挺有意思的。后来看到古希腊,也出现这样的情况。

传闻中师从亚里士多德的亚历山大一路南下席卷整个中东,要是没有喜马拉雅山脉,不知道和古中国直接产生交集就是如何,扯远了。马其顿构成了一个超大的帝国版图。他们凭借武力征服了古埃及、波斯等等,这些城市中有很多都城都叫亚历山大。那么去征服的一方就一定是文明比较进步的一方吗?答案并不是肯定的。就在亚历山大对他国进行侵略的时候,其中也包括犹太这个民族。大家都知道犹太教中演化出来的基督教正是在这个时候从中东传到了欧洲,成为欧洲第一大宗教。

基督教对欧洲的统治是思想上的统治,比侵略更可怕不是吗。所以到底是谁能笑到最后还不一定呢…脑子里要有东西,才不能轻易被人控制就是这个道理。脑子里没东西的时候,就应该看一些主流思想,才不会被洗脑。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四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人类启蒙读物。就像书中说的那样,它是上校写给女儿的生日礼物。在我看来,这本书可能是西方青年,迈入智慧的敲门砖。任何一个人,读了《苏菲的世界》,都会大有收益。里面的世界非常精彩,就像鸟儿享受于飞翔、马儿享受于奔跑一样,在书里面,你可以享受到为人的乐趣。人是思想的动物,人最伟大的力量是思想,能够驰骋于思想的人是快乐的,所以,我忠心的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领会这样的快乐。

哲学开始于好奇和迷惑。《苏菲的世界》通过苏菲的视野,向读者抛出了那些人类的终极命题。你是谁,世界来自哪里,人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都是哲学的问题。从根本来讲,这些问题都没有答案。回答这些问题不是为了求索答案,而是为了获得智慧,获得对生命的认真。书中有这么一段:小伙伴问苏菲,天空中的鸟儿怎样看人类。苏菲告诉她,鸟儿没有自己的世界。小伙伴接着说,人类如果发明一种芯片,不用学习,就可以获得许多知识。苏菲回答,鸟儿和芯片都没有思想,只有人类有思想。人类有思想,才有自己的世界。后来,苏菲开始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一封信中,她读到,哲学家思考着常人远不会意识到的问题。在平静的生活中,人们远不知道,哲学家已经开始了人类世界上,最伟大的冒险——灵魂和心灵世界的冒险。

苏菲首先通过一卷影带进入了古希腊哲思的世界。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人是一种理念的存在,唯有理念,才是世界的永恒。物质有多种,唯有人的存在在最高级的序列。这些问题使苏菲开始回答关于真理的问题。于是,读者就在作者为苏菲安排的奇妙世界里,浏览着西方思想的世界——一个思考的世界,一个心灵的世界。苏菲走过了中世纪时期的黑暗,文艺复兴时期的辉煌。在其中,他了解了托马斯阿圭那的思想,哥白尼的`勇敢,达芬奇的伟大,米开朗基罗的认真。再到西方理性时期人类的求真。笛卡尔、莱布尼茨、洛克、卢梭等。这些伟大的思想家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书中用简单的比喻,形象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些哲学家的基本思想。比如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康德的先验认识论、黑格尔的辨证逻辑、尼采的自我完成、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

《苏菲的世界》从西方人的角度呈现了一个启蒙的视野。那么,我们有没有作家,从中国的视角,为中国的青年朋友们呈现一个真理的世界呢?从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到汉时期的儒术独尊,从唐宋时期的文化盛世到宋明时期的理心学世界,我们的文化灿若星河。我期待有这么一位作者,其是为儿子或女儿写的生日礼物也好,总之,中国的青年也需要这么一本读物。这是真理与求知的开始,这是灵魂与真诚的开始,这是思想与自由的开始,总之,这是一切人作为人,能够成为人的开始。多年前,在我20岁读完《苏菲的世界》的时候,我曾经找过中国的《苏菲的世界》。后来,我发现了《三字经》。但显然其太过简短。我期待那本《小明的世界》、《小刚的世界》或《小强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五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开了《苏菲的世界》这本书。最初,我并不知道这是一本哲学书,读后,我就被它的文字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自主地跟随着主人公苏菲的脚步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哲学世界。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名叫苏菲的十五岁少女接二连三收到一些神秘的来信,并开始在她的导师艾伯特的指导下开始研究哲学。随后他发现周围的一切都变得十分古怪:魔镜,叫她席德的艾伯特,写着生日祝福的香蕉皮,会说话的汉密士.......这些接踵而来的怪事让苏菲只能一步步走下去,后来她明白了自己只是存在于席德的世界里,这也一直影响着苏菲和她的生活,最终她接受了自己的身份,与艾伯特一起逃离了那个书中的世界,来到了席德的生活中。

这本书包含了至少三个叙述者,分别是哲学家艾伯特,苏菲和席德,他们从各自的角度观察和描述,构成了一部有副调结构的小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文本,同时这个虚构的文体又存在干一个更大的虚构文本之中,即席德的世界,而作为读者的席德其实也不是真实的。这一切读完之后得仔细回味一番,才能理清线索。

合上这本书,我不由得思考起来:“我思故我在。”我是谁?我真的存在吗?倘若有一天你的名字由“苏菲”被改成了“丽丽”,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丽丽呢?我们早已习惯于“我就是我”这个观点中去了,所以“我是谁”这个问题真的令人很困扰,书中说“存在即是合理。”那么我们所有人便都是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关于存在,我认为我们只是存在于这个暂时的时间和空间内,但很多年过去,沧海桑田,时过境迁,那个时候渺小的我们就像一粒沙子融入了大海,这个历史长河中我还存在吗?或者说我存在过吗?这种奇怪的想法是我在读这本书前从未有过的。

哲学有很多东西等待着我们去探索,我们要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无论何时都要怀揣着一颗好奇心去看世界,你就会发现眼前的一切与以前有多么不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六

《苏菲的世界》是乔斯坦·贾德的一本非常有的哲学小说,让我读后深有。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哲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不仅枯燥,而且非常难以琢磨。但是自从我读了《苏菲的世界》之后我的想法就改变了。

《苏菲的世界》是通过一封封神秘而又引人深思的来信把我深深的吸引,带领我走进哲学的王国,遨游哲学的世界。每一次通过一个个的问题,经过深深地思考,去哲学的道理:

“我是谁?”这是苏菲收到的第一封神秘的来信,从此引发了她对身边一系列事物的思考甚至对整个世界、的思考。

虽然很少有人真正的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每个人都习惯了“我就是我”的想法,但是如果你的名字由“苏菲”变成了“菲苏”,那么你到底是“苏菲”还是“菲苏”呢?有时候我也会想“我到底是谁?又为什么会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呢?”书上说:“存在即是合理”,意思是说存在的是合理的,不合理的就不会存在,因此我便这样合理的存在了吧!

就像我站在鲁迅的故居里,鲁迅先生曾经在这里生活过,而我又站在他曾经生活过的地方,突然之间我感觉人活着是件多么美妙、神奇的事啊!而这个世界又是多么神秘啊!

书中来信的神秘人说过:“要想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是啊,我们学习要有好奇心,做事要有好奇心,活着更要有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懂得更多的东西,可见有好奇心是一件多么可贵的啊!

许多人小时候就有好奇心,但是长大了之后,想法现实了,也渐渐习惯了这个世界,认为什么都是应该的,却丢失了好奇心;此时此刻,我也悲哀的发现我也正渐渐的习惯这个世界,认为有些事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奇迹,没有悬念,更没有什么魔法,一切都是真理,一切都存在了,一切都是合理的,那边不用再去思考,不用去求知,不用有好奇心。

有人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这也是因为每个孩子都还没有丢失最初的好奇心吧!

大家都认为世界上有善良和,而那些、电影、戏剧、演义都在极力地宣誓“是永远战胜不了(善良)的”、“(善良)必胜”等等,,渐渐地人们也被这些看法所“感染”了,认为就是代表(善良),就是代表,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是当我看完书中第三章后,我的看法就变了。

我跟着苏菲的步伐,深深地思考,发现原来这个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而这些都是取决于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如果大多数人认为某种事物是好的,那么这种事物就会被推崇的代表,反之就会被人们唾弃为恶的代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任何事物无论是至善还是至恶,似乎都不是真实的,所以我认为世界上并没有至善至恶。

说实话,哲学实在是一个太大的课题,让人不得不去不断地深思,而我就好比一个刚刚步入哲学这个金色的小孩子,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就如那布满夜空的星尘,但是,我相信,我总有一天也会成长起来,也会沿着哲学的阶梯,一步步地爬到最高处,去仔细地审视哲学这个大世界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七

这算是我哲学入门的一本书吧,但是哲学启蒙的书还是多次在书中提到的《三体》和《走到人生边上》。哲学类书籍果然不像小说、社科简单易懂,虽然这是没有什么很多大道理的书,都让我看得疲惫,多次都有放弃的欲望。

本书主要有两条线,一是哲学入门知识,二是苏菲的故事。

哲学方面。

看本书给我的第一刺激理性是哲学基础。虽然到后来也有经验主义浪漫主义这种以感官为基础的哲学,但以严格的理性来思考哲学问题的这个观点对我有点冲击。

因为刚看完,笔记部分还没整理,大概会从古典派哲学、中世纪哲学、人文主义哲学、经验主义、浪漫主义和存在主义这几个方面来整理(凭印象写的,可能有错)。

故事方面。

虽然有疑惑,但是目前,暂时不想读第二遍了(主要是我目前静不下心来),感觉哲学入门还是得听课程才行呢。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八

十四岁的少女苏菲如同我一般,每当我思考,就宛如进入了苏菲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这是一本最易懂的哲学启蒙书,但我真正的进入它却费了不少的周折。我开始用哲学的眼光审视世界,发现身边的哲学无处不在。

小鸟有没有思想,我想,我不是鸟,自是不知其是否所思。优雅的旋律传入耳中,一种对哲学的思考,在电影的潜移默化中,悄悄展开。

影片用奇幻的手法穿插着一些传奇人物的历史故事及其思想,苏菲的一次次探索,从启蒙到进化,引领着我们进入了一个神奇,理性而又充满魅力的哲学世界。

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又将是为何而存在?一个个问题,不仅仅只是引导着苏菲,还让我们发出了深深的震撼,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是那样的难以回答,正如电影中所说的,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对于饥饿的人来说,是食物;对于寒冷的人来说,是温暖;对于痛苦的人来说,是幸福。

存在的意义,怕是没有人能理解。就犹如世间万物一样,世界为何存在?其意义又是什么?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标准答案,恐怕是连提出这些答案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正确吧。

我们迷茫,并不是因为年轻,而是因为,我们不懂得这个世界。一个人的成长,就是对外面世界的探索,对内心世界的创造,每个人都在不断成长,直到死亡。人有多大成就,并不是他做了什么事,而在于他是否洞悉了世界的本质,创造的内心世界是否有价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九

这些天我一直在看《苏菲的世界》,看那些在时空中闪现的.哲人们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意义的。“苏菲”这个名字有“智慧”的意思。那么,《苏菲的世界》,也就是“智慧的世界”。

哲学,便是能够让人变得更加智慧的学说。

在我13岁的时候我买下了这本书,没有想到,一看就是四年,看了三遍。说它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真的一点都不为过。“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这两个问题在我心中时时萦绕,排解不开。世界仿佛是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我是刚刚在那只“大兔子”的皮毛中抬起头,准备端详宇宙中这位“魔术师”——“生命最初的意义”——的脸。我并不确定我会知道什么,我也不确定我会发现什么,可是我知道,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于是我开始追随艾伯特和苏菲的脚步,展开了这场在哲学世界里的游历。十四岁的少女苏菲看见镜子里的自己疯狂地眨眼,于是她走进了哲学的世界。笛卡尔说:“cogito,ergosum(我思故我在)。”这个少女也在一些神秘信件的带领下开始在哲学这个世界中徜徉着,思索着。世界起源的纱幕一层层被掀开,但是新的疑团却又接踵而来。席德,苏菲,艾伯特;席德佳,苏菲亚,大艾伯特;树林中无人的上校的小木屋,祖母从吉普赛妇人那里买来的一面“魔镜”……每件事物都是线索,每件事物也都是新的谜团。苏菲边走边想,一个个新的哲学天地展现在她的面前。事情的真相,原来竟是如此……果真是我思故我在。苏格拉底,柏拉图,亚理斯多德,中世纪,文艺复兴,浪漫主义,弗洛伊德……一千年,两千年,一个世纪,两个世纪,一种思想,另一种思想都在这本书里被引述伸展得恰到好处。

像另一个爱丽丝漫游仙境一样,如梦如幻,却又无比真实。在这个缺乏梦境缺乏哲学的时代,我在这本书里找到了他们两者之间最完美的统一。有时候我会想起自己走过的路,其实生命真的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可是由于自己已经“习惯”这样生活,也就不曾明了宇宙的浩瀚和生命的伟大。有位哲学家说过,每个孩子都是哲学家。我想,那是因为孩子都没有失去对这个世界所抱有的最初的好奇心。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为何会存在这个世界上而不感到惊奇,这将是一件多么悲哀的事情呵!其实我没有什么把握能够真正透彻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义和起源,可是我想,身为一个活着的人,就应该对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的环境负责。如何负责呢?最起码,我们要知道自己究竟该如何生活才是最好的。我们不能如此无所谓地生活着,像一具没有灵魂的躯体。可是,生命的意义和世界的起源是一个太大的课题了,我只是一个刚刚开始打量哲学这个金色殿堂的小孩。

世界太大,而我太小,我没有办法以自己如此微弱如此渺小的生命去探究和断定这么浩瀚这么伟大的世界。可是我知道,终有一天,我可以站在世界的顶端,仔细审视与我平等的“魔术师”。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十

就这个看似比较简单的问题,却是比较基本的问题,我们穷尽一生,追求是是什么?很多时候不就是想了解自己,了解这个世界,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么?有时候,我们很多心理问题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造成的,我们妄图和别人攀比,却不了解自己,我们用觉得自己什么都可以做到,做好,事实却告诉你,你根本做不到。我们了解自己,才不会那么痛苦。

为什么选择一个十四岁的苏菲呢?为什么当一个优秀的哲学家最重要的条件是好奇心么?就我看来,太小的孩子,虽然有好奇心,却没有足够的探索研究能力,思维还不足以应付这种哲学问题,也很难去寻找答案。好奇心,意味着主动去思考,主动去探索,因为对这个世界已经习以为常了,我们就很难像孩子一样,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问题,即使有孩子提出问题,要不是不耐烦地随口一说,或者是责骂,孩子的创造性,好奇心就这样被扼杀了。

“赫拉克里特斯说:“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每一件事物都在不停变化、移动,没有任何事物是静止不变的。”我小学的时候,思考过类似的问题,即使是同一棵树的叶子,同一批出厂的产品,也有不同,至于为什么不同,我没有考虑那么多。

赫拉克里特斯指出,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十一

唤醒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感悟,每封信都有每封信的故事。

14岁的少女苏菲接二连三地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的各种意义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导下,苏菲开始思索,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与真相总是那么的令人难以理解。

在这本书中,最令我陷入思索的就是《柏拉图》这一章,柏拉图关心的是永恒不变的食物与“真理”,也关心与人类道德及社会发生的事。柏拉图同时认为,灵魂栖居在躯体内之前,然而一旦灵魂在某一个躯体内醒来它便忘了完美的理性。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将唤醒人类内心深处对生命的理解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渴望!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十二

《苏菲的世界》是一部哲学课程的入门书。读完本书,我们对哲学也有一些认识了。下面是本站小编精心为你整理《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希望你喜欢。

我怀着好奇,轻松的心情走进了《苏菲的世界》,去认识这个神秘未知的世界,探索其中无穷的奥秘。

主人公苏菲随着一连串的匿名信,明信片以及记载着哲学内容的纸进入了一个诡异的世界,带着"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的两个问题降下了神秘的色彩。

"苏菲的世界"是个现实的世界。人类社会的发展已有了几千年的历史,自盘古开天地,由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社会每一次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每一次的更换,产生着巨大的冲击,一次次冲破野蛮的桎梏,进而把人类带入一个崭新文明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个自由的世界。宗教与非宗教,有神论与无神论的存在,人类社会极富有包容性,"上帝","真主","耶稣"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同在。前者,创造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给予人类无限寄托和莫大的安慰;后者,使人类的自由插上理想的翅膀,进入一个现实的自由的世界。这种包容,使得人类社会相互依存,扬长避短,不断发展,创造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是个充满理想的世界。自从"耶稣"的诞生,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较量就从未停止过,人类的文明与野蛮的斗争不断谱写新的记录。故人类对于自由的向往,理想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今天,尽管社会制度的不同,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社会道德标准的不同,但苏菲的世界理念与时代的发展是共同的。

"苏菲的世界"是个哲学的世界。在苏菲的世界里,是"上帝创造了人,还是劳动创造了人""是宇宙在膨胀,还是在收缩"等问题充满其间,揭示了宇宙的无穷奥秘,预示着人们对未来世界不断探索。世界是个哲学的世界,这就要求我们从社会存在的角度观察世界,从中逐步认识世界,掌握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但认识这个世界的主要目的还在于改造这个世界,所以,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个哲学的问题,而且是一个充满哲学的世界。

通过苏菲故事的叙述,使我认识了一个精彩的世界。走出"苏菲的世界",我感到并不轻松。世界如此丰富多彩,社会如此日新月异,方显得我们更加渺小,社会责任更加重大。特别是在今天,尤其生活在上海大都市中,更是激奋不已。社会为我们开创了光明的前景,时代为我们绘制了美好的蓝图,但理想与现实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是说我们还将付出艰辛的劳动。

读完《苏菲的世界》,不仅是让我领略了哲学世界的风采,也让我感到拥有对任何事物追根究底的探索精神是多么可贵,一个充满好奇心的人会对大千世界激起多么大的热忱。因而,我有了新的自我准则――挖掘好奇心,孜孜不倦探索这个未知世界的奥秘吧!

这次看的是英文版的,很多专有的名词可能并没有和中文的对上,比如说所谓的“唯物”、“唯心”啊。不过好在书是给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上哲学课,专有名词和流派都有比较好的解释,所以说具体的中文名词是什么不重要,至少我认为意思我是明白了。(当然也可能我认为自己明白了,但实际并不是那个意思呵呵)。

其实我并没有接受过真正的哲学教育,我所学的哲学叫做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实是严重影响了我们思维的发散性,培养出来的都是统一的三观。我以为自己会对于有人认为世界是意识的感到十分荒唐和可笑,但当我沿着历史的发展和走势,读到那些思想的时候,一点也不觉得可笑或荒唐,我甚至认为他们每个人,每种观点都有道理,先被苏格拉底说服,后又认为柏拉图说得对,后又被持相反观点的亚里士多德说服,然而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是在不断思考的,只不过思考的结果是,我并不十分确定什么事。我想我有些理解为什么很多伟大的科学家最后反而相信了有所谓的上帝等神明的存在,因为当人知道的越多,思考的越多就越发不能确定什么,而人总是需要确定的去相信某些事物,也许最后就只能把这神秘且神奇的力量归属给上帝了吧。

我一直是非常喜欢哲学,但有时也怕自己想的太多,不是说“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吗,这中间的尺度有时还真是难以把握。但我认为这是不在我控制范围之内的事,这不是什么选择你可以这么做,也可以不这么做的事,这就是我的生活状态和方式,或者换句话说,这就是我。不是我要刻意的去思考一些哲学的命题,但在日常生活中我就是会想很多。也许我唯一能控制的是不断地调节自己的平衡。

在上学期间就经常听到《苏菲的世界》,跑了几次图书馆都一落而空。这么抢手的书,难怪会这么热,尽管不知道这书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内容,但还是想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

碰巧,在入住华农宿舍期间,我刚好看到的堂妹的书架上有这本书……。

《苏菲的世界》可以说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这本书记述了一个14岁的少女苏菲某天放学回家,发现了神秘的信,——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每天都会收到这种神秘的信,她在信中的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走进了哲学,开始思索。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拂络伊德等各位大师所思考的根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仍不断接受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了。苏菲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和后天所积累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找到答案。

《苏菲的世界》无疑给我们中国的很多不畅销的哲学著作敲了钟,或者是指明了路。很多研究哲学的学者自身都认为“哲学”就应该是生涩的、非一般人可以理解的高深理论,并以自己能用艰涩的语言描绘为荣。

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在这部小说里,塞进整部西方哲学史,对追求速度的这一代而言,本身就极具魅力。除了追求知识的流行趋势之外,一般人也多少觉察到当今教育上的缺失,我们的教育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必要知识,而这些答案正隐藏在哲学的奥秘里。

文中的苏菲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开世界谜团和哲学的大门。并且,苏菲她还具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这一点是十分值得我们学习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我们才有机会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这是一本很好的哲学入门书,它和其他大部头的令人伤脑筋的哲学书不同,读它更像是读一本侦探小说,让人不自觉地跟随着苏菲去思考,去探讨一个个哲学问题,去拜访一位位哲学家,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这本书的内容广,但并不紊乱,书中内容分成许多章节,每节题目都点出了该章节内容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节内容都会阐述几个问题。这样的分节使人读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来,不管是什么时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寻着相同的问题,就像是“人是谁”“世界从何而来”,正是因为人们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学。遗憾的是,现在人们的好奇心却因为习惯而递减。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接受了这个世界,并把这一切都当成了理所当然,我们的好奇心也就被压抑住了,从这个角度说,我们对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对发现问题的敏锐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学家之所以与众不同,就是他们从不会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他们就像是孩子一样打量着这个世界,所以他们才能提出那些深奥的问题,所以他们才能被人称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经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种新的眼光去打量这个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样,起码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几个为什么。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十三

假期,老师推荐了一些书,它是我选择的其中一本。一看书名,大家可能以为它是一本故事书或传记。不,它是一本哲学书。自然,它的作者是一名哲学家,哲学家写哲学书不足为奇。刚开始,我也是这个想法,翻开后,我有了不同的感受。

主人公是14岁的少女苏菲,她不断的接到一个哲学家的神秘来信,把她的思想与生活彻底扰乱。随着哲学学习的深入,苏菲开始思索,开始解开一个个谜团,最终成功解开谜团并使用哲学来生活。

作者用的这个书名不仅仅是写主人公苏菲,而是所有的我们,这个世界是个哲学的世界、智慧的世界、梦想于成长的世界。这个世界,可以把主人公换成所有人,这个世界,更可以迷上我们所有人。

这应该是为什么它的销量超过4500万,且翻译过64种语言的原因—因为它可以针对任何人,任何事,且全世界人都需要自己的世界。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十四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经常出现在推荐给初中生阅读书单里的一本哲学入门书,说来惭愧,最近我才全本细细读完。终于下次推荐书单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荐这本书了。

这本书概括起来其实相当简单,就是一个老师给一个小女孩讲哲学史的一个故事。老实说,故事真不怎么出彩,要是想说这样的故事能冲淡哲学思考带来的头疼,那真的是夸张了。但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苏格拉底式问答法的推进,还是让很多晦涩的概念清晰了不少。这是一本必须全部读完才完整的书,必将它是一本哲学史,而哲学的很多问题其实是贴合时代思考的。因此,看到最后才感觉会最接近现在我们思考的很多问题。

一直好奇对于孩子而言这本书的阅读感受。初中时代的阅读体验,现在回想起来最值得羡慕的还是有两点,一个是无比充裕的时间,一个是读各类“闲书”的政治正确,这两点无疑都非常适合阅读哲学需要的心情。

而作为一个可悲的社畜,读哲学也许是要偷偷读的。毕竟它不是《高效能认识的七个习惯》也不是《刻意练习》,它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日常兴趣,甚至不值得在朋友圈分享。

它不单无法帮你或者你的老板赚到一百万,同时还会让你有点怀疑人生,比如说下面这段是当时看完之后写下的第一感想:

“感慨自己是如此的渺小之下,不断想的是——真实究竟是什么?向外看世界会有多大,向内看内心能有多深?这些问题都在极大的展开,不断的展开再展开,我在中间,感受一种来自崇高的美感。此时此刻里面有多少个瞬间在一刹那过去,上一刹那和这一刹那的我有多少的不同,我只能确定我在思考。

而这一切对于最后的那个我自己去决定的意义又意味着什么?是一瞬间的灵光?还是潜意识里面飘落的一颗尘埃?一段精彩的又或者枯燥的旅途?存在先于本质吗?生存还是毁灭,又为了什么生存?也许最后会觉得,那个意义就是不断思考本身吧,思考关于美也好,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也好。所以这是算是献给每一个爱智慧的人的一份礼物吗?至少这一刻,我享受这份礼物。”

现在仔细一看,大概没有什么书像哲学类的书籍,不单不一定能帮你解决些什么问题,还留下一大堆问题。就像《钟鼓楼》里面那句经典的歌词“是谁出的题这么的难,到处全都是正确答案”。

但其实哲学又是一道比人生里面所有的其他题加起来都有意义的一道题,高于文科探寻的美,也高于理科探寻的这个世界的真相,在所有题目的尽头。

就像一场考试,前面的题你辛辛苦苦的完成了,发现最后一道题如果你答错了有可能整张卷子直接得零分一样。因此有三种面对这一道题的态度。

第一种就是忽视它,先把前面的题做好就是了,最后再面对这道题;第二种就是先做这道题结果被这道题绕进去了,结果前面的题做的一塌糊涂;第三种是有点像面对语文考试作文的态度,我先看了题,然后我一边做前面的题一边思考这道题,也许前面的题的某些点还能帮助我解开这道题。

日常花点时间去看点哲学,这可以说就是我对第三种答案的一个选择吧。

其实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意义往往是越简单越好的,比如说,当所有的意义都是物质,经济的效率就会很高,又比如说赋予一个崇高的价值,那政治效率就会给很高。看得多,想得多,问题太多,有时还真未必是一件绝对的好事呢。

这本书的读后感实在不好写,探讨的都是很本质的问题,但结论想来还是可以有几个的——

1.不断思考是一件最有趣的事情,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是支撑做很多事情的意义,另外一个就是让这个世界更美好一些吧。

2.“所有的事情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意义是自己去赋予的”,现在看来是最贴合这个时代的,自己最认同的。

3.即使我们不能改变世界,我们也要善待自己,毕竟我们就是世界本身。

至于这本书更多的阅读感悟,至少在读的时候是零零散散圈划了不少,最后能记得多少还真说不准,只能说一路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是美好的。归纳为四个点好了——苏菲是个好学生,艾伯特是个好老师,哲学很有趣,这是本好书。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十五

都说《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一本写给大众的哲学史。这个假期,我有幸读完了这本书,感受颇多。

作家总是要尽力让自己的笔下的人物鲜活真实,然而《苏菲的世界》的作者乔斯坦却没有刻意如此,他只是让我们读到了一个真实如你我的苏菲,经历了许多谜一般的事情,随着哲学家艾伯特的出现进入了哲学的世界。在作品的中途作者又突然提示,这无数谜一样的原因不是苏菲,而是席德父亲假想出的人物。残忍的是,作者还要苏菲自己知道这个事实,知道自己是一个虚幻。更别出心裁的是,乔斯坦竟让苏菲与艾伯特去反抗那个主宰他们命运的席德父亲,而且最终逃脱,来到了永恒之地,甚至影响了席德父亲的那个世界。

是的,《苏菲的世界》不仅是一本普及的哲学读物,还是一位普通的哲学教师对哲学终极问题的思索。《苏菲的世界》原着副标题虽是“一本关于哲学的小说”,我却认为它真正的主题乃是“存在与虚无”。

这是一个绝妙的影射。人类本是平凡如苏菲一样的生活着,并没必要思索存在或是虚无。然而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能——爱智慧,让人转向哲学,思索自身的存在,沿着这条路越走越远,直到惊惶地发现竟毫无办法证明自身的存在,发现这一切都是虚无。

这正是整个西方哲学的映射。“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苏菲接到的这两个问题,是早在三千年前,就被希腊先哲固执地提出,他们不甘心仅仅只活在这个世界中,他们偏要去认知,思索这世界的本原,证明真实的存在。从泰勒斯到普罗泰格拉,从苏格拉到亚里士多德,他们为他们提出的问题奋斗终生,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他们将他们的事业命名为“爱智慧”,不是“智慧”而是“爱智慧”,便是意味着也许他们的问题永远无法真正解决。但对于智慧的热爱让人成其为人,让哲学家成其为哲学家。千百年来,关于存在的思索在一代代哲学家中延续,即使未找到答案,却也从未断绝。面对这些对于人类太过于沉重的问题,我们曾求助于上帝。如是,可以认为自己站在宇宙的中心,生来就是其他物种的统治者,但这一切终归幻灭。我们也求助于理性,如是,便可以认为我们拥有独一无二的天赋,动物所没有的理性,但终究无法忽视太多的非理性因素。非理性主义与虚无主义渐渐滋生。因为人类日渐发展,却也日显无助。人类争取着自由,但却突然发现自己被孤零零地抛到这世界上,没有上帝,甚至没有任何永恒的存在之物可以依靠。我们自由了?也许。但,我们没有任何选择地不面对自身的自由,我们最终,同样没有任何选择就必须失去所有的自由。这自由轻到无法承受。存在?抑或是虚无?人类前所未有的惶惑,甚至是痛苦。无论是在弗洛姆的《逃避》自由还是萨特的《存在与虚无》中,我都能或多或少地读出这种无奈。如果,如果人类不曾想过这些不必思考的问题,我们就不会有这样的痛苦,但,如果那样,我们,也就不是人类。爱智慧是我们的本性,来自智慧的痛苦是我们的宿命。

《苏菲的世界》中,我能读到这种悲哀、压抑与无奈。苏菲是席德父亲笔下的人物,席德父亲又是作者笔下的人物,那我们呢?我们以为自己每天真真切切地生活着,然而也许,我们不过是另一个作家笔下的人物,我们没有自由的意志,那个作家就是我们命运的主宰,我们的上帝,理性不能。是的,无人能够证明,以为是存在的东西也许不过是虚无,虚无,一切皆无,没有任何东西是坚实而又可以确定的。

《苏菲的世界》中,我却也能读到一种顽强,一种带着悲剧色彩震撼人心的顽强。当苏菲和艾伯特知道了自己是虚幻的人物,他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选择了反抗。而最终,他们虽然未能使自己成为真实存在的人物,却逃出了小说的本身,作为虚幻的人物来到了“”永恒之境。

是的,也许哲学的所有终极问题,都永远不会有完美的答案,但正是对他们的思考,让人类,与众不同,如哈姆莱特的著名台词:“存在抑或虚无?这是个问题。”而目的,则是自我,是希腊德尔菲神庙上那句如带魔力的铭文“认识你自己!”

苏菲的世界读后感字苏菲的世界读后感篇十六

前后用了八天的时间结束了这部哲学入门级读物《苏菲的世界》。暂且不说我是否学到了什么,但至少给我一些启发。

之所以选择《苏》陪我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一是为了让自己的思维忙碌起来,可以稍稍抽离琐碎的日常做一些有价值的思考;另一方面人在身心脆弱的时候应该更容易感悟到生活中的哲理。因此,作为一个从未系统的了解过西方哲学史的哲学小白,趁着卧床静养的这段时间认真的啃下这块骨头。

费解是哲学类书籍的共性,但是这本书并不算枯燥,毕竟只是一本入门级读物。同时作者构思精巧,以小说的形式把你带入整个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和15岁的小姑娘苏菲一起看那些时空中闪现的哲人是如何解析生命和世界的存在。ps:做笔记很重要,否则很多章节要不断的回看才能明白。

本书借艾伯特老师之口,向读者介绍了由古至今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提出了不同哲学理念的西方哲学家们。从古代的苏格拉底、中世纪的奥古斯汀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培根、再到启蒙运动时期的孟德斯鸠……显然,历史在不断的发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人类文明正在迈向更多的理性与自由。到目前为止,哲学家仍无法明确回答关于“存在”的问题,但是正因为他们在不断的追寻这些问题的根本答案时,会发现许多其他问题有了更清楚明确的解决方法。科学,研究,科技等都是哲学思考所带来的副产品。因此,这也是哲学存在的意义。我思故我在。

故事的结尾是一个可爱的浪漫主义反讽,谜中谜,局中局!就像诺瓦里斯所说“人世变成了一场梦,而梦境成了现实”。何必要去计较梦境与现实,人生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它的未知性,既来之则安之,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人生,这是使命,不管你是活在梦境还是现实…….

关于哲学:科学给了我们知识,只有哲学赋予人智慧。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4437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