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精神的作文600字(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0 14:23:55
竹子精神的作文600字(五篇)
时间:2023-03-10 14:23:55     小编:zdfb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竹子精神的作文600字篇一

偏在红颜中,为龟背竹用木头方凳架了座舞台,战战兢兢地送上不染纤尘的它。龟背竹,不反抗也不接受,恬静若少女微挽青鬓,然后自在生长,扎进泥土的根从未软弱。

土盛在花盆里,十寸大肚翻口花盆,滚着静谧安详的浅边,犹似整洁衬衫的衣领。浑然一体的矿蓝色紧绷盆身,犹如反复渲染的工笔水墨。苍劲有力的枝根爬满盆,吐玉琢冰雕的奶油样梅花,使盆素洁、清雅,给龟背竹蒙上一层朦胧细纱。

拉近目光,仿佛出水仙子的龟背竹敦厚伫立。好像盘龙卧虎的敷棕粗根蜿蜒屈挺土间,弹性十足而不失气力。它宛若章鱼似的,利用巨大的空间朝四面八方伸着碧绿似玉的触手。一只,如同卷曲泛着新绿的飘带,柔韧曼妙地飞舞于半空中,倒有青涩舞者的意韵。一只,仿佛幼时手指玩弄的花绳,千变万化地扭着轻盈的身形,若绿蜡,却含邻家少女俏皮的味道。一只,像丹顶鹤直探前方的纤脖,曲折很少,可饱满和谐,散发修行者云雾缭绕的仙风道骨。

龟背竹的枝干,真似江南秀丽的闺秀!只披一件青衣,淡泊宁静地吹着萧。如何改变,都不去融化万物、心平气和的心性。

叶,也是这样。

粗壮的枝恣意延长,不知不觉弯下腰,显出宽沿碧帽------书写纸一般大小的叶子。叶犹如青年与小孩,宽肥的、蔫瘪的和美一堂。

谈到叶子,就要提传为佳话,接近龟背的形状了。绿油油的叶仿佛打上了蜡,光滑细腻仿佛翠盘。小的,像湖内荷叶,米黄色在边角晕开。大的,宛若左右张开的双手,中间处缀零碎小洞,眼错者说不定会看成孔雀开屏。分叉的苹果绿尖角似狼毫毛笔,蘸土黄到淡黄的颜料。阳光初晴时,便如懒洋洋地老龟在晒太阳,轻呵杜若、不紧不慢。

龟背竹,兰心蕙质,亦亲切,亦空灵。

竹子精神的作文600字篇二

有人爱绚丽多姿的牡丹,有人爱高洁清幽的兰花,有人爱秀丽雅致的海棠,有人爱富裕迷人的玫瑰……而我却独爱竹,爱它苍翠挺拔的身姿,更爱它清雅高洁的品质。

“人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竹生空野外,梢云耸百寻。无人赏高洁,徒自抱负心。”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折服于那一抹挺拔的翠影。是啊,竹的俊秀,竹的清幽,的确是令人赏心悦目,也令文人们笔尖生出了绝妙的鲜花。但我认为竹身上潇洒从容的品质更为珍贵。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原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正是对竹坚忍不拔的最好写照。它也深深地影响了我,使我更加坚强。

记得刚上初一时的那场运动会,为了突破自我报了1500米,跑前我才发现和我比赛的有一个跑步很快的体育生,我心里立刻打了退堂鼓:“槽糕,这次我肯定是倒数了,要不然就别参加了,”但很快,竹在风雨中巍然屹立的场景在我脑中浮现了出来,我顿时又坚定了起来。

“啪啪”发令枪响了,那个体育生如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很快就把我甩开了,我握紧双拳,努力提速,却依然跟不上她。一圈后,我双腿像灌了铅似的,每迈一步都要费很大力气,而那个体育生依然步履轻盈,体力充沛。我“呼哧呼哧”直喘粗气,尽管那天寒风料峭,我却浑身像着了火一样。就在我几欲退出时,脑中那一片绿影又浮现出来。狂暴的风雨扑打在竹上,竹枝乱颤,竹叶纷飞。但它的根却一直紧紧抓住地面,没有半分畏惧。我顿时为刚才的想法感到羞愧,竹都能不畏艰险,不屈不挠,而我只是遇到了一点挫折却要半途而废。想到这,我振奋了精神,继续向前跑去。

终于,我连滚带爬跑完了全程,刚冲过线,我就猛的瘫倒在地上,累的直喘粗气。虽然浑身又酸又疼,但我心中却像蜜一样甜。

竹挺拔俊秀,不染俗尘。我爱竹,是它让我懂得坚韧不拔,是它教会我坚持到底。希望它能一直激励我,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勇往直前!

竹子精神的作文600字篇三

早上,老师一进教室就在黑板上“刷刷刷”地写了四个大字:“恐怖”竹子。

接下来,老师宣布了游戏规则:6人一组,围成一个圆圈,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左手伸出来,右手变成“1”。老师说到“竹子”时,我们要把自己的右手快速收回,以免被别人抓到,同时自己的左手要立刻去抓别人伸出的摆成“1”的手,最后看看谁被抓到的次数少,谁被抓到的次数多。虽然老师详细地介绍了游戏规则,但是还是有很多同学不明白游戏的玩法。这时,有同学说:“老师,你能示范一次给我们看吗?实在是听不明白具体要怎么玩?”老师点头答应了。

于是,老师请了五位同学到讲台上,和他一起做示范。示范结束后,老师就叫我所在的第二组上台玩游戏了。我们摆好姿势,老师就开始读文章了,一听到“竹子”这个词,我们的手就开始忙碌起来了,该收手的收手,该抓住的抓住,表现得都很好。紧接着,下一轮又开始了,老师声情并茂地读着句子,他故意误导我们:“竹——”,我们一听到“竹——”这个字,立马就把别人的手抓了起来,等听清楚老师说的是“竹叶”的时候,我们又赶紧松开了手,老师成功忽悠了我们。下一次我们都以为老师肯定会认真地说“竹子”,可是他再一次和我们开起了玩笑,他说:“竹——”,我们又把别人的手抓了起来。可是当老师最后一个音出来的时候,我们才知道,他说的并不是“竹子”,而是“竹林”。我们看着彼此的窘态,都笑作一团,最后虽然我没抓到别人,但我也逃离了别人的“魔爪”,有为我们第二组加分,我心里还是很开心的。

到了结算分数的时候,第一组的分数竟然和我们组的分数完全一样,不过她们那组有一个女生既可以逃脱又可以抓到别人,可真厉害啊!

游戏结束了,“再玩一局,再玩一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不过老师说:“要写作文了,要不然怕是会来不及的。”我们也就乖乖地安静下来,拿起笔记录这场游戏。

快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希望老师以后能多多开展这类趣味游戏!

竹子精神的作文600字篇四

竹子,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在农村几乎随处可见,在城市里想要见它一面可有一定难度。竹子是“岁寒三友”中的一友,可见它已经深得人们喜爱。

竹笋是竹子的童年。竹笋可嫩了,嫩的可以捏出水来;竹笋可甜了,甜得如同蜜一样。虽然竹笋是竹子的“幼苗”,可是它们可不一样。竹笋长得像锥形,一层又一层的外衣裹着它,像父母在悉心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护得严严实实,容不得任何伤害。竹笋长成竹子后,样子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叶子细长,枝条顺滑,颜色青翠,树形优美,微风中它们在河岸边摇曳着,像一群长颈鹿此起彼伏低头饮水,可美了。

竹要在雨中细细品味,才品得出竹与雨之间的和谐。雨滴在竹叶上低吟,犹如琴师遇上了知音。当两种声音碰撞在一起时,简直就是一场非常隆重的、非常优雅的音乐会,让人不禁陶醉其中。一曲终了,竹叶上那如水晶、钻石般的雨珠,把竹叶洗刷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让人不禁耸鼻,嗅一嗅雨后竹香。

有一次我去打竹笋,看到了竹子的根。竹子的根系非常发达,伸展开来,可以超过竹冠部分好几倍,而且每一条根总是与其它的根手拉着手,一起往周围延伸,一直往土里扎。所以竹子对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贡献很大。美化环境与保持水土一举两得。

竹子生长很快,它们的贡献远不止这些,还可以用来编织漂亮的家具、作为建筑材料,农民们常常用它来搭瓜棚、花棚,做成晾杆晾衣服、晒香肠、晒腊肉等,用途可多了。它们不但美观而且美味、实用,难怪人们都喜欢种植竹子。

难道我仅喜欢竹子的外形而不喜欢竹子的性格,只利用它们的种种好处而不喜爱它的精神吗?当然不是!我喜爱竹子的坚忍不拔、永不屈服、无所畏惧,这不就是我们每个人需要的品格和精神吗?这,不就是我们永远都做不够的吗?所以,我喜欢竹子。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与竹为伴,就是与君子居,其乐无穷。

竹子精神的作文600字篇五

竹子,是极其普通的一种植物。它生长在高高的山坡上,长长的流水边,公园的草坪旁,农家的小院里。“梅兰竹菊”并称为植物界的“四君子”,又因为它抗严寒、傲冰霜而被人们称为“岁寒三友”。

春天,笋宝宝们在春雷声中惊醒,于是,它们揉揉眼睛,用小脑袋用力一拱,钻出了地面。它们穿着厚厚的棉衣,在早春的寒风中站立着,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场春雨之后,它们挺直了腰身,往上窜高了一大截。几场雨之后,它们便脱去绿色的外套,由笋子而变成了修长的竹子。

夏天,竹子长出带节的竹枝,翠绿的竹叶,远远看去,好像它穿了一件绿色的连衣裙。它用密密匝匝的枝叶撑起一把大伞,给干活的农民带来一片清凉。一阵狂风吹来,树低头,竹弯腰,绿色的竹梢在风中起伏,好像大海的波涛连绵不绝。微风细雨中,竹枝交错,发出索索的响声,那是它们在说悄悄话吗?

到了秋天,原本嫩嫩的竹杆已变得苍黄和富有弹性。人们把它砍下来做成扁担,在田埂上挑稻谷,到小河里挑水。扁担忽闪忽闪、吱吱牙牙一路唱着歌,给农家带来了无比的欢乐。

冬天,大雪降临,草枯花谢,唯有竹子不怕严寒,不惧冰雪,四季常青,成了冰天雪地里一道美丽的风景。抖落身上的雪花,它又昂起了头颅,迎接春天的到来。

竹子的作用很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夏天的小院里,人们摆上竹床、竹椅,一边看着满天星斗,一边讲着古老的故事。竹子扎着竹筏在水中漂流,看两岸青山风景如画,带给游人多少欢乐啊!竹子可编竹筐、竹篮,每到镇上赶集时,人们却会用它装上自产的花生、山芋、玉米等到集上去卖,换回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和衣物。竹子可以做乐器,笛子、洞箫被称为“江南丝竹”,演奏的曲子悦耳动听。就连我们吃饭的筷子、书写的纸张,也都是竹子做的。

竹子生于山野,只作奉献,从不索取。

我爱竹子,我要做一个像竹子那样无私奉献的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04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