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06:25:21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模板19篇)
时间:2023-11-27 06:25:21     小编:飞雪

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有效的时间管理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至关重要。最重要的是,总结范文只是帮助和启发,真正的总结还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完成。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一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教育的现代化离不开教育的信息化,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信息化社会中教师具备的专业素养,是教师所需具备的能力之一。文章分析了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并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四个阶段,提出其改进策略,为有效组织教师培训以及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供一定的帮助。

::信息化教学能力;影响因素;策略。

随着教育的深刻变革以及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力度的加强,中小学教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标准,从应用与创新、知识与技能、社会责任等方面解释了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随后,2013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对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促进我国教育事业与信息技术相融合。提高中小学教师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能力,将学科内容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有助于有效教学的开展、优化教学过程以及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方法、资源相融合的教学活动下发展的,但是,目前尚没有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这一概念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马若明认为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指“优化教学”,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以及各种资源来实现教学过程全优化;赵健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界定为教师利用传播技术与信息通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王卫军将信息化教学能力理解为一种综合能力,由若干子能力组成,它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利用信息资源从事教学活动,完成教学任务的综合能力;李娟把信息化教学能力定位理论与实践,其中包括信息化教学理念、信息化教学态度、信息化教学技能、信息化教学研发等。

在不同的社会背景、历史时期下,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不断变化发展、不断完善提升的,是在一定系统中进行的,它的影响因素既有来自社会和学校的外部因素,又有来自教师本身的内部因素。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就是在不同的因素相互作用中不断发展。

社会的信息化促进教育的信息化,使教育领域包括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等在内的各个环节发生着巨大的改变,教师又是教育信息化的关键。因此,信息化社会要求教师的信息化的发展,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是社会赋予当代教师的使命与责任。其中,国家经费的下拨与国家政策的扶持,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政府下拨的有关促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方面的经费是否充足,将关系到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国家制定的与其相关的政策法规,将引导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方向。

1.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教育教学的主要场所,是最直接影响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因素,包括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学校信息资源的配备、同事间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氛围、校长的支持等方面。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为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信息资源配备的完整与否影响着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质量的高低;同事间使用信息化教学的氛围浓郁有利于教师信息化教学积极性的提高;校长对信息化教学的认识以及认可程度影响着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程度。

2.影响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教师因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实施者,是信息化教学的核心要素,特别是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观念影响着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是当代信息化社会中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教师专业化的各个方面。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驱力来自教师本身,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态度、教师的信息素养以及教师的年龄都影响着其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

(一)大力宣传与投入,转变教师信息技术的意识。

大力宣传将信息技术应有于教学中,对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深化教育改革以及促进教师队伍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媒体宣传与推广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的涌现的先进教师典型以及先进教师集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其次,提高中小学校长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认识,采取多种方式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形成重视、关心、支持的氛围。最后,从国家的政策保障方面来说,要更加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经费投入,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

信息化教学技能主要包括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化设备的熟练操作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等。教师虽然普遍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但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的能力还是不够扎实与熟练,应用能力比较差。因此,信息化教学方面的培训是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

1.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相结合。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过程是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从阶段性教师培训到终身性教师培训。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同样重要,都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环节,缺一不可。但是职前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的培训与在职教师的侧重点不同。职前教师的培训主要以基础技能知识与学习为主;在职教师主要以技能在情景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为主。我国应该加强重视对中小学未来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与培养,例如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相关的一些标准都主要针对职前教师的,而我国主要针对在职教师。而我国在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更是参差不齐,与职前教师的培训相结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2.从实际出发改进培训内容。培训前要对所培训的教师进行调查,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并针对不同的教师水平来确定培训内容,培训的内容不能低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也不能高于教师信息技术的基本能力。只有改进培训内容,教师才能真正学到与教师信息化教学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当中。在制定培训内容时,还要考虑到不同学科教师的特点以及年龄不同层次的教师培训需求,为其提供丰富的、具有特点的培训课程。

3.开展多元化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多元化的教师培训层次多种多样,可分为信息化教学融合能力的培训,信息化教学交往能力的培训,信息化教学迁移能力的培训等;也可以分为信息化教学扫盲的培训,主要针对一些落后的地区以及中老年教师,信息技术知识深化应用的培训,主要针对一些已经掌握基本的技术技能需要进一步深化的教师,技术知识技能的创新性培训,主要针对信息技术经验丰富的一些教师。我国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偏低、培训效果不尽人意以及培训效率低等一些问题出现,使得摒弃单一的培训模式实施多元化的培训模式尤为必要。院校培训可以将大量的教师集中起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地点,全身心地投入到培训的学习中,学习系统的相关知识;但是教师不可能有太多空余的时间,这就需要学校自己根据本校老师信息化教学的能力来有侧重的在学校内部开展专题培训、教学经验交流和骨干带头等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自主研修,自主地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研究。

(三)做好规划设计,加强信息化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是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先决条件,信息化教学的加强离不开其基础设施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软件环境的建设和硬件环境的建设。软件环境建设包括学校可以定期举行有关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交流会或者讲座,使各个学科教师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资源共享;鼓励教师团队教、学、研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本校的优秀教学软件进行学习。硬件环境建设需要政府与学校的支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目前,我国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基本达到了教师教育教学的需要标准。

[1]何克抗.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05,(10).

[2]李玉斌,刘会宇,张贝贝,于倩.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现状与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0).

[3]王卫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2,(5).韩健梁,赵晋华.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10).

[4]刘长卿.无定河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个案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7.

[5]教师[2013]13号.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z].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二

我校7名教师平均年龄50岁,都是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的,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正规的师范教育,都是无师范学历、无对口的专业教师,后来由地方职业学校培训为合格学历。这部分教师在入学时门槛过低,知识功底比较薄弱,虽然专业基本对口,但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对这样的教师队伍实施校本培训,在注重宏观统筹的同时,必须注重微观上的针对性、层次性和渐进性。

二、教师队伍青黄不接。

自从2001年以来,由于受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和地方财政经济困难及小学段教师队伍超编等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村小没有补充过新的师资,没有新鲜的`血液,村小教师年龄结构老化,直接导致了校本培训缺乏创新精神、开拓意识和实效性。

三、工作任务繁重。

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偏重,基本上人人是“全天候教师”,一个教师包一个班,既当班主任,又当“全职科任”,备课量极大,面临教学、辅导、批改、考评等方方面面的工作任务,可以说每天上班开始就“拳打脚踢”,其工作强度和难度是常人难以想象和忍受的。在这种极度身心疲惫的情况下,很难再有精力完成校本培训任务,很难再通过校本培训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

在农村小学,音乐、体育、美术、外语等学科的专任教师短缺由来已久,目前担任这些学科教学任务的教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且大多没有长远打算和持续发展动力,有的甚至成为摆设或“顶坑”教师,其他“小科”也只能由不称职的教师兼职。鉴于这些情况,学校针对这些学科教师开展的校本培训也就失去了意义,更谈不上培训的阶段性、持续性和实效性。

五、制约机制无力。

目前教师的工资由财政部门发放,收入只与职称有关,与本人的德勤技能以及校本培训、校本教研等完全脱节,这样就形成了学校实际上管不了人,也无法真正建立起精神引领、经济处罚、物质奖励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进而使一系列队伍建设机制形同虚设,无法落到实处。

总之,农村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的好坏,关系着全体教师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的提升,关系着学生能力的培养,关系着教师能否承担起教育教学任务,关系着学校是否健康有序地发展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如何进行校本培训,怎样提高校本培训的实效性?很值得我们深入地探讨和研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三

摘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特点的影响,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小学教师,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已成为一个普遍探讨的问题。简单地分析了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关对策。

1.班级管理艺术不足。

班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制度和原则,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形象,要求学生团结互助,为共同的目的而奋斗。然而,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理解能力和服从能力都比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其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2.片面的发展观。

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但是还有一部分传统的教学理念残存在小学班主任的.思想里,成绩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不重视学生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非常的单一,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的优点,只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而使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而产生逆反心理,使教师扮演班主任这个角色的工作十分困难。

二、解决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困难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关心、指导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给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友好的沟通,潜移默化地改变小学生的坏习惯,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遵循班级的管理制度和原则,这样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2.尽量发现学生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小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强、好动、贪玩、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提供展示它们的舞台和机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从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制订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聂巍然.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13).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四

摘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特点的影响,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小学教师,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已成为一个普遍探讨的问题。简单地分析了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关对策。

1.班级管理艺术不足。

班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制度和原则,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形象,要求学生团结互助,为共同的目的而奋斗。然而,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理解能力和服从能力都比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其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2.片面的发展观。

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但是还有一部分传统的教学理念残存在小学班主任的.思想里,成绩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不重视学生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非常的单一,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的优点,只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而使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而产生逆反心理,使教师扮演班主任这个角色的工作十分困难。

二、解决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困难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关心、指导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给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友好的沟通,潜移默化地改变小学生的坏习惯,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遵循班级的管理制度和原则,这样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2.尽量发现学生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小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强、好动、贪玩、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提供展示它们的舞台和机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从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制订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聂巍然.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0(13).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五

:新课改标准要求学生成为课堂主体,使师生地位发生明显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成为主导。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教学技能,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是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

:教师技能;教师素养;核心素养培育。

新时代的教育目标是以素质教育为依托,以核心素养培育为标的,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校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教师成为这一任务完成的具体实施者。特别是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而言,他们在接受新知识、健全思想人格等方面都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教育的方法、手段都需要根据时代发展加以改进。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素养等方面加以提升。

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它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及教学理论促进学生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的教学行为方式。[1]对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而言,教师其实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和任务,因为数学所研究的理论概念不同于语文、政治等文科类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学生理解和运用比较困难,必须有教师加以解析和指导。但是,教师解析和指导的过程是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的,而这个技巧就是教师所应该探寻的教学技能。

教学语言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使用的语言,这是表达和交流的主要工具,教师语言表述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实践的成果。一方面是对普通话的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使用普通话。其实,很多地区都有方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知转换,而是用方言的形式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符号等的识记都是以方言的形式进行,导致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难以与其他人对相应的知识进行交流表述。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普通话,做到发音准确,语法正确,流畅通达。另一方面是对教师语言情感状态的要求。情感状态是指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幽默、富有感染力。一个表达幽默、感情饱满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然会受到学生的喜欢。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能够被学生接受并喜欢。教学语言的优化是教师教学技能的基础功力。

板书是教师写字技能水平的最直接体现。板书的优化不仅要求教师书写流畅,还要美观、简洁、规范。数学教学的板书具有特殊性,它不仅包含对公式、演算过程的书写,还包含图形的绘制。教师要认真、严谨地对待板书,对演算过程和图形绘制等都要一丝不苟。我们常说,字如其人,写字是一个人良好形象的重要体现。美观大方的板书能够让学生看到美,感受到美,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也会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因此,教师要对写字勤加练习,写得一手好字;教师还要不断学习图形绘制的方法和技巧,做到在最快的时间内绘制规范的数学图形。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纲目,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设计开展具体的教学。教学设计的优劣直接决定教学活动能否成功。教学设计包含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学生活动、课后评价等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吃透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了如指掌。同时,能够挖掘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然后对重点和难点的讲解方法进行思考。教师还要高度关注板书设计,板书是内容的依托,不宜过于复杂和繁冗。数学板书设计应当以关键词为主,以系统化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为思路,设计简洁明了,美观大方。教学过程的设计是教师教学个性和习惯的最直接体现,这个过程可以是标准化的,也可以是教师自己总结经验而得出的,但无论怎样,都应该以学生能够有效地识记和理解为目标,一定要摒弃那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方法。

学生活动和课后评价是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教师需要在课堂上组织相应的求证、探索、应用等活动,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探讨中掌握理论知识。同时,应当高度关注课后评价环节,“教学评价是根据教育目标的要求,按一定的规则对教学效果作出描述和确定,是教学各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的目的是检查和促进教与学。”[2]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四、教学工具的优化教学工具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使用的各类辅助工具。以往的教学工具概念比较模糊,课本、尺子、黑板等都算是教学工具。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新媒体技术逐步成熟,并得以广泛地应用,特别是投影设备、平板电脑、手机等的普及,给课堂教学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工具,极大地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教师要关注新媒体的变化,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将复杂的图形、演算过程等提前编辑完成,一方面节省上课时间,另一方面音视频等多媒体资源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增强记忆。特别值得提出的是,现在有很多优质的教学平台上有大量的优质课程和名师资源,如果教师能够将这些资源择优共享给学生,那么教学成效一定是显著的。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学会新媒体教学设备操作,掌握优化选择网络资源的技能。教师在提高上述技能的同时,还要掌握学科思想、知识体系和课程目标,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营造课堂教学生态环境,建立独特的课堂教学文化。课堂生态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和谐对等、持续优化的教学过程,是教师技能进一步提升的重要体现。课堂教学文化的建立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提升教学质量的技能和方法,并运用于教学之中,持之以恒,形成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独特文化。

[1]严先元.教师的教学技能[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六

数码钢琴是集多功能为一体的电子合成乐器,它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并有效容纳了数字音频采样、数码技术处理等内容。近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数码钢琴集体课”逐渐被引入小学教育专业领域,并切实为培养小学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服务。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有效利用了现代科学技术,采用的是“集体课”的形式,教学中,以数码钢琴教师为主导,然后固定一个网络系统,将各种多媒体技术(如录像机、实物投影机、cd、midi等)融入其中,教学操作只需通过中心控制台就可以实现。授课对象主要针对钢琴基础较为薄弱的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而数码钢琴集体课不失为一种实用、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优势。

在小学教育专业中,引入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这种优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从学习主体来看,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基础知识和技能薄弱”的现象,而“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的引入则可以有效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进而集体力量,将教学中的个别问题放到集体中解决,实现学生的共同进步。二是促进学生的综合性发展。数码钢琴集体课对小学教育专业类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在“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设备”等层面实现了现代化,集“实践、理论、技巧”为一体,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三是可以有效完成儿童歌曲弹唱教学[1]。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弹奏和表演教学可以同步开展,教师通过融入音乐基础知识、视唱练耳、乐理等内容,加强对儿童歌曲的弹唱能力。四是巩固学生的钢琴弹奏技巧。儿童歌曲钢琴伴奏教学中,这种教学模式的引入可以促使教师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随机演奏相结合,帮助学生及时练习,深化记忆。

(一)明确教学目标。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目标是:注重基础知识较为薄弱的学生的发展,让学生掌握钢琴弹奏的基本能力,提升他们对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能力,深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用新型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握“活学活用、自弹自唱”等钢琴能力。

(二)以理论教学为先导。针对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数码钢琴集体课理论指导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以理论为先导是为了更好的实践,尤其是对于钢琴理论基础几乎为零的学生。就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模式而言,教师实行的是开放式集体课教学,将学生集中到一起,集中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整合不同的学科,从而有效实现不同学科的相互渗透,让学生对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要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把握。

(三)以协作训练为平台。就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而言,协作训练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把握相关的教学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深化学生的伴奏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拥有稳定的节奏感,强化多声部听觉能力,用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来引导自己实现更好的发展,并提高自己在公开场合的集体适应能力。实质上,钢琴个别课的演奏形式也可以出现在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同时,教师为了增强集体演奏的群体效应,营造一种开放式的学习氛围,也可以以教学的.内容、目的、进度为依据,综合运用“独奏、重奏、合奏、接力、分组竞赛”等形式[2]。例如在四手联弹或双钢琴合奏中,教师可以安排两个或多个学生进行,实现融洽性的合作,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四)以综合应用为手段。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中,教师以综合应用为手段,要把握两个个要点:一是伴奏与创作。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人手一台琴,这就为教师监听学生的弹奏提供了便利,因为教师可以直接通过主控台来达到目的。如此一来,学生就可以同步进行两项任务:学习伴奏理论知识与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学习中及时体会知识要领,并提升他们对歌曲的即兴伴奏能力。此外,以提升学生的伴奏水平和弹唱能力为目的,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艺术实践活动,如艺术节弹唱比赛。二是视奏与移调[3]。在基本钢琴弹奏能力之外,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即兴弹奏、即兴伴奏等能力。在当堂练习及回课环节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视奏与移调练习,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强化训练,让他们熟悉钢琴键盘以及相关的键位与指法,从而有利于教师的下一步教学。

三、结语。

“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在小学教育专业中的应用体现出一定的优势,具体到小学教育专业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策略,则可以着眼于“理论教学、协作训练、综合应用”等层面,从而为学生构建一个开放活跃的学习课堂,促进学生的共同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纪忆.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方法探究[j].黄河之声,(20):40.

[2]陈慧.浅谈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j].音乐时空,(21):150.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七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教学已成为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新趋势。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方面,学员集中面授的培训方式已逐渐显露出弊端,基于网络的培训方式也逐渐展开。通过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式,对通辽市中小学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开展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了解教师对网络教学的认可情况,以及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培训之后对教育技术能力的掌握情况,从中发现网络教学在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看法和建议,找出合理的对策。

:网络教学教育技术能力培训问题对策。

網络教学是指将网络技术作为构成新型学习生态环境的有机因素,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模式,不仅简单地完成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任务,而且学生和教师之间还要通过交流、评价和教学管理等来完成任务。与行为主义下的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遵循了建构主义的理论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这种新形势下的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

为了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技能发展,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为贯彻落实这一标准,又专门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项目”。这一项目包括培训、考试、认证等三个部分。培训内容是指达到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分初级、中级、高级,并侧重教学能力要求);考试内容和培训内容基本一致;认证是指按照审核认定的考试成绩授予教师相应等级的证书。提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途径有很多,其中通过网络教学是培养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种新型途径,有效弥补了传统面授培训的不足。

调查对象为参加过通辽市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教师,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48份,有效问卷有415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是83%。

对通辽市中小学校的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网络教学的应用情况分析如下:

(1)关于教师的基本情况和参加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基本情况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参加问卷调查的中小学教师涵盖了各个学科,且每个学科的教师都曾参加过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

(2)关于教师参加网络培训的原因的定量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大部分教师是因为服从上级安排和教师资格认证需要参加的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仅有少部分教师是因为想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自愿参加的,因此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提高的积极性并不高。

(3)关于网络培训教学质量的定量分析。从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认可程度一般,少部分人认可程度较高。

大多数教师对网络培训后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感到一般或者不满意,只有四分之一的教师觉得满意,这说明通辽市教师通过网络教育培训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对于“培训的内容能紧密结合实践经验和教学中的难题”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觉得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没有做到紧密结合实际问题,仅有少数教师持肯定观点。

(4)关于网络教学的缺点的定量分析。数据表现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觉得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在师资队伍、教学方法、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主要是在内容设置和时间安排方面,网络教学应有所改善。

(5)关于网络教学的优点的定量分析。通过统计,通辽市中小学教师通过教育技术网络培训之后,大部分教师能够掌握教学思路和制作课件的方法。而能够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论且提高教学效果的只占少数。

(6)教师对通辽市教育技术能力网络教学培训的意见或建议的定量分析。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约有一半的教师认为教育技术网络培训的作业和任务量比较多,只有少数教师觉得适中。大多数教师希望网络培训的时间不多于半个月,只有仅少数教师希望网络教育培训能够长期进行下去。

从数据可以看出,通辽市中小学教师认为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所面临的困难主要有没有时间、培训形式化,不实用、培训内容多,效果不明显和教师自控力不强这四个方面。

通过调查反馈,有很多教师建议,网络教学应该与具体的学科整合在一起,教育技术网络培训将过多的注意力集中于技术应用上,而忽视了具体学科的不同特点。

3.1问题。

3.1.1教师参加网络培训方式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参加网络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根据调查,通辽市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不存在奖励机制,参加网络培训的教师大部分是因为服从上级安排和教师任职资格认定的需要,只有极少部分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掌握知识技能,提高教学效果。

3.1.2网络培训的教学质量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对于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认可程度较低,而且只有少部分教师在参加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之后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持满意态度,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技术能力感到一般或不太满意。

(2)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形式化,不实用,培训的案例没有针对性,没能做到紧密结合实践经验,教师不能将所学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实际教学中。

(3)网络培训方式单一。不能根据各学科的特点设计培训内容,且未与学科有效整合。这种情况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在接受培训后把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几乎替代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工具,而不是针对具體学科特点,合理运用所学技术以辅助教学的高效开展。

(4)关于网络教学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作业和任务量较多,而且时间安排不灵活,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情况,教师平时的工作就很繁重,加上紧张的培训,难免会有些“吃不消”。因此,有些教师为了完成任务,甚至会抄袭别人的网络作业。经过调查,有教师建议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这样,教师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集中精力于网络培训。

3.2对策。

3.2.1教育培训主管部门方面。

(1)合理安排培训时间。教育主管部门应灵活安排教育技术能力网络培训的时间,给教师规定特定的期限,在期限内学员可以自由分配时间。或者将培训时间安排在寒暑假。教师在寒暑假可以有充分的时间认真学习每个知识点,分析案例,认真完成任务。而不是在忙碌的生活中应付培训任务,草草了事。

(2)合理选择培训内容。培训内容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教育主管部门应大力加强培训内容的选择与审核,选择内容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要联系实际教学中会出现的问题,做到少而精,提高教学质量。

(3)课程设置方面。网络培训的内容应结合各科教学的特点,设置符合各学科教学的培训内容,做到因学科施教。

3.2.2接受培训的学校方面。

首先,学校应该注意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主动发展意识,使每个教师都能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培训,顺利高效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中小学学校应建立合理的奖惩制度,给予高效完成任务的教师一定的奖励,对没有认真完成培训任务的教师给予批评和适当惩罚。另外,建立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将所学的教育技术能力运用于实际教学。

3.2.3教师个人方面。

首先,教师要树立主动发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认真地完成培训任务。其次,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自控能力,把接受培训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及时上交作业。另外,培训结束之后,要尝试将所学新知识和新技能合理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利用新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1]何克抗.教育技术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4.

[2]侯淑萍,任福战,傅宏.论网络教学的特点[j].现代企业教育,2007(2下).

[3]韩晓红.网络教学的特点与模式[j].甘肃高师学报,2004.9(2).

[4]唐锰.网络教学的特点[j].教育与职业,2001(6).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八

1.老师队伍素质仍待提升。

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但是在与城市小学老师队伍做横向对比后,仍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素质不高、老师人数不足等诸多问题。首先是老师队伍的学历总体水平较城市小学为低,虽然农村小学老师招聘已经纳入到事业单位统一招考中,但是仍然以大专或普通二本高校的学生为多,因此在教学综合水平上仍然存在基础不过硬等问题。其次,老师人数不足,有的学校,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主科还是由一个老师担任;一个老师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想象,一个人怎样应对这么繁重的工作。农村小学教育仍然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学为主,英语、音乐、美术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兴趣班等开展水平不高,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助力不够。哪个校长不想让学校办学搞得丰富多彩,究其原因,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学资源匮乏。

原本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在我国教育界所占的比例就很大,并且农村的小学教育因为地域分布的不一样,造成了小学教育在物质条件上的差异,国家的帮扶已经很大的投入了,然而,因为地域地形条件所限至今有些偏远地区的校舍都还没有完整的桌椅板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仍有欠缺。一些地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也还存在不足,近些年来,一些志愿者充实到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也只是杯水车薪,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还很堪忧。

3.办学条件差。

农村教学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许多老少边区的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甚至一些极为偏远的地区办学能力都不具备。我国全面的经济建设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可对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系统的关注还不很到位,与中小型城市的教育发展现状相比较差距很大,在一些农村的校舍里见不到一台电脑,也看不到音乐教学用的钢琴,在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因素的束缚下,农村小学教学的办学条件达到了最低限度。这与我们信息发展迅速的城镇都市相比较,农村的小学教学现状亟待改进。

1.提升老师队伍素质。

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老师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启蒙阶段小学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对正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产生直接、重大且深远持久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对学习失去兴趣乃至辍学都与小学老师不无关系。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老师的定期培训,增强老师在德智体美教育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为小学生开设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完善农村小学老师的聘任制度,从招聘环节紧把入口关,通过更加优越的条件吸引更多师范专业的素质过硬的年轻老师。同时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城乡小学老师交流机制,通过城市老师到农村支教等形式促进城乡老师交流,促进农村老师队伍的不断完善。

农村小学的教学改进要从多方面来考量,首先从农村小学的基本校舍的硬件配备入手,应由教育系统各级主管校舍改造的部门单位与相对应的地方行政主管教育的单位沟通合作,对各分属管辖范围内的农村校舍进行细致的排查,搜集校舍现状信息,再有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对农村校舍进行基本资源的配置,要从教育面向所有人的角度对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地区和地理环境,对校舍基本建设进行全新的与时俱进的设计和改建。基本教学用具的配备的完善也是关键的环节,要与小盒的改建相匹配相同步。农村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农村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农村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对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政策倾斜,稳固农村老师队伍,提高农村老师待遇标准,定期对农村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研讨,完善农村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办学条件。

农村教育的现状对于我们来说是急需改进的工作重点,每年都有因为上学条件不具备而辍学的孩子,而且数量很客观,这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当然,政府从财政上进行固定的投入是有计划的,而各级主管教育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多渠道对农村教育的基本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根据地域地形影响教育开展的一些因素,改善村村寨寨之间的道路交通,以保证学生能够进学校上课。加大扶持的力度,有效地利用一些教育基金或从省级地区级乡镇级的教育经费里,增加农村教育的比率。可以设立政府部门或个人针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制度,真正做到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改善。

总之,小学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早的启蒙教育,使我们认知世界最早期的感觉,小学教育是对我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础的奠定,完善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农村老师的政策倾斜,增加对农村教育的帮扶,都将是改善农村教育的有效途径。

[1]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3):4-7.

[3]张洁.农村小学老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调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九

摘要:小学班主任工作在小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受到小学生心理和身体特点的影响,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对于小学教师,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已成为一个普遍探讨的问题。简单地分析了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提出的相关对策。

1.班级管理艺术不足。

班级管理指的是班主任对自己所管理的班级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制度和原则,从而树立一个良好的班级形象,要求学生团结互助,为共同的目的而奋斗。然而,在班主任实际工作中,由于小学生的年龄都比较小,理解能力和服从能力都比较差,因此,班主任在实施其班级管理制度的时候有一定的困难。

2.片面的发展观。

虽然现在是素质教育时代,但是还有一部分传统的教学理念残存在小学班主任的.思想里,成绩至上的思想根深蒂固,不重视学生个性化、兴趣、爱好的发展。班主任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非常的单一,忽视了成绩差的学生的优点,只重视成绩优秀的学生,从而使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的管理,而产生逆反心理,使教师扮演班主任这个角色的工作十分困难。

二、解决小学教师在班主任工作中困难的对策。

1.树立正确的师生观。

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角色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抓住和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和耐心去关心、指导学生,使学生体验到教师给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能够与教师进行友好的沟通,潜移默化地改变小学生的坏习惯,为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其遵循班级的管理制度和原则,这样就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

2.尽量发现学生优点,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

小学生普遍存在好奇心强、好动、贪玩、希望得到肯定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因此,尤其是班主任应该在实际教学中尽量发现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并提供展示它们的舞台和机会,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从而促进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总之,教师在扮演小学班主任的过程中,应该从实际情况出发,抓住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发展特点,制订一个科学的、合理的班级管理体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和个性化的发展。

参考文献:

聂巍然.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开展[j].现代农村科技,2010(13).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当前新形势下,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忠于职守,精于教书,勤于育人,职业道德的整体状况是好的。然而,由于受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教师队伍不同程度地受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腐蚀着,少数教师在师德方面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教师职业道德的高低对教育事业的成败有着关键作用,所以师德中的负面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主要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为进一步加强中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一些对策。

一、前言。

中小学教师作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者、学生价值观念的引导者,其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在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问题已是关系到教育品质、全民福祉的大事。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引进精华的同时也带来了糟粕。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前师德形势,提出整改措施,从而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概念。

教师职业道德有时也简称为师德,从古至今,我国一直重视师德,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教师的职业道德也有着不同的认识和要求。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其身不正,不令而行;其身正,虽令不从”;唐代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指出教师的三大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进步,当代的教师职业道德已经被赋予了一些新的内涵。李春玲等学者在《教师职业道德》一书中写到,对从事教育事业的人的特殊道德要求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有些学者把师德定义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具备的品德。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重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该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生学习”等六个方面对中小学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综上所述,师德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所必须具备的道德品质。

三、当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健康的,但不可否认,当前教师队伍中确实存在着一些职业道德偏失问题。陆明玉对内蒙古自治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对学生缺乏爱心;缺乏爱岗敬业精神;依法执教意识淡薄等问题。何智明对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进行问卷、访谈和观察的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教师不道德行为比较常见。这些不道德行为违背了教育公平原则,阻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以下是笔者总结的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爱岗敬业精神。

爱岗敬业,作为职业道德的核心,自古以来就备受人们的重视。明确自己的职责并恪尽职守,履行自己的社会义务是爱岗敬业的基本价值取向。简单来说,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是古今中外所有职业对各自的从业者设定的普遍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如今的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一些过分追求个人利益、缺乏爱岗敬业精神的教师。这些教师从事这份职业只是因为它相对稳定,他们仅仅把教书当作一种谋生手段,而非真正热爱这份事业。他们在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缺乏积极性和进取心,也不重视自身知识的更新,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法老套陈旧;忽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却过分重视分数;课堂上也不因材施教,批改作业应付了事。这类教师不能安心本职,往往把重心放在自己的第二职业上,显然就缺乏对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探索,更有为评职称而搞科研的现象,所以这类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这些均会影响教师“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与树立。

(二)对待学生缺乏公平原则。

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不管在法律上还是在人格尊严上都是平等的。师生平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要求,教师能否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和睦的关键,也是顺利进行教学的前提。每个中小学学生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他们渴望获得老师的尊重也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尊重学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及其个体差异,教师对待学生要公平客观,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同时应该给予差生和问题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然而在当前的中小学中,更多的教师会把赞许的目光投向那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课堂提问也更倾向于学习好、积极性高的学生。而差生和问题学生,则缺少了很多表现自己、证明自己的机会。在施教过程中,个别教师甚至有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这违背了《义务教育法》()对教师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的规定。

(三)教师之间缺乏合作意识。

教育教学活动是在学校这一集体的场所所进行的一项集体活动,这项工作需要各科教师相互合作配合,共同完成。但部分中小学教师在工作中没能做到相互协作配合,他们过高的肯定自己的贡献而忽视其他教师的作用。这类教师在教学中只顾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顾其他教师教学任务的完成,占课、拖堂等现象更是经常发生。另一方面,部分教师缺乏与学生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是一些技能科教师,他们很少主动联系家长、向家长说明学生在校的学习及表现情况,这些教师理所当然地把这项工作交给班主任处理。学校开家长会是一个教师和家长之间相互沟通的好机会,然而大部分学校的家长会只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师与家长在家长会上的.沟通交流很少。

四、提高中学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对策。

(一)完善教师入行管理。

近年来,由于少数地区在师资管理中出现漏洞,导致一些不具备从师资格和素质的人混入教师队伍,这不利于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因此,改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加强和完善教师入行管理势在必行。具体来说,应该从形式上进行完善。形式上的完善是指能够结合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实际需要,为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做到完善和细化。目前我国在教师资格证书的认证工作中,对申请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准仍然缺少必要的考核,而对这项内容的考核不应该是通过考试答题的形式来衡量,而是应该通过观察和调查的方式来把关。例如,对申请者毕业的学校、所在单位和所住的小区、街道等有关单位的调查来确定。

(二)完善教师的分配与激励制度。

从各项政策中,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党和国家反复强度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水平和社会地位。但事实上,特别是一些城乡偏远地区的中小学教师工资水平低、待遇普遍较差,这已成为阻碍其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对于这种情况,各级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各所学校领导部门应不断改革现行的教师分配制度,通过此措施来激发中学教师提升其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的积极性。各中学要对师德建设评比规范化,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及惩罚条例;可以利用先进教书育人的事例进行师德师风宣传,利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学校整体师德师风的提升。例如,学校可实行奖罚政策,对教师良好的师德行为给予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相反的要严肃批评和处理某些严重违反师德行为的教师。

(三)强化中学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

首先,要提高理论修养,通过学习《教师法》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作为教师必须依法履行的教师职责和义务。其次,在教学工作中磨炼师德意志。教师想要在充满诱惑的外界条件下保持高尚的情操则必须具备顽强的道德意志,而顽强道德意志的形成则离不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磨炼。长期在实践中不断磨炼自身的师德意志,才能使道德理想、道德规范转变为坚定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最后,在教学实践中提升师德素养。教师的道德修养是在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中形成的,所以广大中小学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在处理各方面的关系中不断地培养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这一神圣的职业,肩负着教育、培养下一代的艰巨任务,其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关系到未来的教育质量,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

参考文献:

[1]何智明.农村教师职业道德遵守情况调查分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9):83~84.

[2]梁庆周.当前我国高校师德问题研究[d].广西:广西民族大学政法学院,.

[3]陆明玉.内蒙古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现状的调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2015(1):273~275.

[4]李春玲.教师职业道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5]钱焕琦.教师职业道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6]檀传宝.当前师德建设应该特别关注的三大问题[j].中国教师,2007(2):10~12.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一

随着国家教育部“减负增效”活动的层层推进,各个学校如火似荼地展开了减负活动,而且“减负”这个词在早就被提出了,可是为什么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把“减负”和“增效”很好地连接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减负增效的误区,比如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其实,“减负”并不是不要课业负担,而是把过重负担减为适量学习任务,从思想上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抓住学生状态最好的时间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能收放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创设一些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一些实际存在的事情和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次,选择一些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将科技手段运用的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避免学生因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作业练习题。

精选数学作业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众多练习题中精心挑选一些作为课后作业,或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数学作业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原因,“质”揭示了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映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量”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但是学生投入到“题海”中,重复地做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用时长收效慢。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精心挑选,这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手段之一。当然,要从浩瀚、繁复的题海中精选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要使练习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的效果,还要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题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当选一些反映概念、灵活解题方法的习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习题,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的空间,力争使每次作业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精挑细选”。

三、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

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的问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学习动机进行辅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学就可能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设计较高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今天教会了他们,明天又忘记了,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改进落后学习方法,对他们练习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予解答。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不提问题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可能问题“多多”,教师要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舞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改变传统的判作业的方式。

小学生在做数学课后作业时,并不是每道题都会做,都能做对,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让学生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并写在相应题目的下面,这样教师就能在作业中很清楚地看出哪些题目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有待于更一步的讲解。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完成的,教师也应让学生在相应的题目下面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检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最后,在学生做完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再写一写用到了哪些知识来完成作业的,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什么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一个好的归纳和整理,既实现了减负,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总之,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乐学;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会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终生受益,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做负担,即使再繁重的知识累积也不能困扰他们。这样,“减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增效”也会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2011(3).

[2]张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j].教育学文摘,2012(9).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二

如果说人生教育体系是一座高楼大厦,小学教育则是大厦的根基。小学教育是人生教育的起点,既为人生发展奠定基础,也为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国家需要的各类人才夯实根基。随着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农村适龄儿童获得了基本的学习机会,义务教育给农村小学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但农村小学教育现状依然不容乐观。

农村;小学教育;困境;对策。

一、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

1、老师队伍素质仍待提升。

相比于改革开放初期,在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后,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素质,得到了很好的优化。但是在与城市小学老师队伍做横向对比后,仍然可以很清晰地看出: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素质不高、老师人数不足等诸多问题。首先是老师队伍的学历总体水平较城市小学为低,虽然农村小学老师招聘已经纳入到事业单位统一招考中,但是仍然以大专或普通二本高校的学生为多,因此在教学综合水平上仍然存在基础不过硬等问题。其次,老师人数不足,有的学校,语文和数学这样的主科还是由一个老师担任;一个老师担任两个或两个以上班级的班主任,老师的精力是有限的,难以想象,一个人怎样应对这么繁重的工作。农村小学教育仍然以语文、数学等文化课教学为主,英语、音乐、美术以及各种其他类型的兴趣班等开展水平不高,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助力不够。哪个校长不想让学校办学搞得丰富多彩,究其原因,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心有余而力不足。

2、教学资源匮乏。

原本农村中小学的教育在我国教育界所占的比例就很大,并且农村的`小学教育因为地域分布的不一样,造成了小学教育在物质条件上的差异,国家的帮扶已经很大的投入了,然而,因为地域地形条件所限至今有些偏远地区的校舍都还没有完整的桌椅板凳,最基本的物质条件仍有欠缺。一些地区小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也还存在不足,近些年来,一些志愿者充实到这些地区的教育事业中来,也只是杯水车薪,农村的中小学教育的现状还很堪忧。

3、办学条件差。

农村教学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许多老少边区的小学教育质量的下降,甚至一些极为偏远的地区办学能力都不具备。我国全面的经济建设已经进行了几十年,可对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学系统的关注还不很到位,与中小型城市的教育发展现状相比较差距很大,在一些农村的校舍里见不到一台电脑,也看不到音乐教学用的钢琴,在受到地方经济发展缓慢因素的束缚下,农村小学教学的办学条件达到了最低限度。这与我们信息发展迅速的城镇都市相比较,农村的小学教学现状亟待改进。

二、解决农村小学教学困境的对策。

1、提升老师队伍素质。

对于农村小学教育而言,老师承担着更为重要的角色,启蒙阶段小学老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能够对正处于身心发育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产生直接、重大且深远持久的影响,很多青少年对学习失去兴趣乃至辍学都与小学老师不无关系。提升老师的专业素质,加强老师的定期培训,增强老师在德智体美教育等领域的专业技能,为小学生开设更多符合学生需求的课程。完善农村小学老师的聘任制度,从招聘环节紧把入口关,通过更加优越的条件吸引更多师范专业的素质过硬的年轻老师。同时要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背景下探索城乡小学老师交流机制,通过城市老师到农村支教等形式促进城乡老师交流,促进农村老师队伍的不断完善。

2、丰富教学资源。

农村小学的教学改进要从多方面来考量,首先从农村小学的基本校舍的硬件配备入手,应由教育系统各级主管校舍改造的部门单位与相对应的地方行政主管教育的单位沟通合作,对各分属管辖范围内的农村校舍进行细致的排查,搜集校舍现状信息,再有地方行政管理部门有针对性的对农村校舍进行基本资源的配置,要从教育面向所有人的角度对一些地区的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根据不同地区和地理环境,对校舍基本建设进行全新的与时俱进的设计和改建。基本教学用具的配备的完善也是关键的环节,要与小盒的改建相匹配相同步。农村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影响农村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完善农村教学的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对农村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予以相应的政策倾斜,稳固农村老师队伍,提高农村老师待遇标准,定期对农村老师进行教学经验的研讨,完善农村教学资源的合理有效的配置。

3、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办学条件。

农村教育的现状对于我们来说是急需改进的工作重点,每年都有因为上学条件不具备而辍学的孩子,而且数量很客观,这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当然,政府从财政上进行固定的投入是有计划的,而各级主管教育的地方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多渠道对农村教育的基本建设进行投入和改造,根据地域地形影响教育开展的一些因素,改善村村寨寨之间的道路交通,以保证学生能够进学校上课。加大扶持的力度,有效地利用一些教育基金或从省级地区级乡镇级的教育经费里,增加农村教育的比率。可以设立政府部门或个人针对贫困学生的帮扶制度,真正做到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改善。

结束语。

总之,小学教育是我们每一个人最早的启蒙教育,使我们认知世界最早期的感觉,小学教育是对我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基础的奠定,完善农村小学老师队伍的建设,加大对农村老师的政策倾斜,增加对农村教育的帮扶,都将是改善农村教育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张硕、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思考[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3):4—7。

[2]李艳玲、农村留守学生学业行为不良的对策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7):17—19。

[3]张洁、农村小学老师专业发展状况研究——来自湖南省张家界市的调查[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三

论文摘要:记得冰心曾说:“对孩子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能抽象。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总是从身边感受到的,如爱自己的教室、校园,爱自己的父母和老师……。”为了在班级中加强这方面的德育教育,使每个学生在思想上有更大的进步,培养其优秀的人格,我从自身做起,用点点滴滴的小事来感化孩子们。

论文关键词:言传身教德育教学。

一、练好内功,树立威信,以情感人。

班主任的内功就是要在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前提下,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崇高的人格和深受学生欢迎的民主的、科学的工作方法。练好内功对班主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个具有高尚人格、知识渊博的优秀老师,无疑会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会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爱戴,学生对班主任的信任和佩服使他们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教导,进而在行动上拥护和加以效仿。

练好内功的关键是班主任要做到一专多能,既要精通自己所教授的专业知识,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加强自身的道德品质的修养,做到品行端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大公无私、光明磊落,从而使学生从心里佩服老师的才华和人品,愿意与老师亲近,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我们很难想象一个品行不端、自私自利、不学无术的教师能在学生中享有真正的威信。

二、言传身教,以身作则。

三、让学生学会关心学会爱。

1、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一次主题班会“给谁过生日”,我问了30多位同学,他们父母的生日在哪一天?竟无一人知道,又问他们自己的生日在哪一天?他们都记得清清楚楚。我又问他们谁为父母过过生日,也无一人。我告诉他们在日本,孩子们把自己的生日称为“母难日”,过生日请母亲吃饭,向母亲鞠躬。因为我要求学生“懂得回报”并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事晚归,给家里打个电话,免得家人牵挂;父母过生日,送张贺卡;教师节,不忘对老师说声“节日快乐”。

2、在家里给予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和岗位。现在许多父母包办孩子的一切,家务活根本不让孩子插手,久而久之,孩子不干活就不会对这个家表示关心,会变得自私冷漠,为此,我说服了许多家长,恳请家长让学生在家里有固定的事情做,并要求负责到底,有利于他们了解生活,了解父母,这样不仅培养了同学们的责任感,而且还让他们学会关心,学会爱。

3、每周班会上,要求每一位同学讲一件在这个星期中回报亲人所做的事,有的同学讲给父母捶背;有的同学给家里人做饭,有的帮父母洗衣服;有的讲遇见老师问声“好”等等……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同学们学会了关心,学会了爱,他们爱父母兄弟姐妹,爱老师同学,爱学校,爱祖国。

四、无声艺术指导下的德育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们的德育对象是一群正在青春发育期的中学生,他们好奇、敏感、浮躁,任性且最厌恶唠叨,如果我们在其耳边喋喋不休,他们不仅不能接受,反而反感,甚至产生抵触情绪。针对学生的这种心理特征,我适时运用无声技巧。所谓“无声胜有声”。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一个学生正在课堂上小声说话或在做与课堂无关的事情,教师突然停下正在进行的授课,让全班都保持沉默,那么学生会立即感受出一种异样,停止说话或停止正在做的小动作。这便是无声艺术的自觉运用。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和学生的冲突,节约课堂时间,而且还可以发挥出教育的最佳效果。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在无声的同时,运用眼神暗示可以表达出各种用语言所无法表达出的焦虑、关切、怜爱、责备、激励等多种情绪。有一天吃过早饭,我去教室查看学生,看到有两个调皮学生为小事打架,双方互不相让,怒气冲冲,我默不作声,只是用眼睛失望地看了他们一眼,然后弯下腰来捡他们的书,我捡的非常认真,也非常专注,每捡一本都拍打上面的尘土,就如同爱我自己的书一样,时间在无声中悄然过去,两名学生终于被我的举动所感动。他们噙着眼泪也弯下腰捡了起来,并小声说:“老师,对不起,我们错了。”再一次我什么也没说,又用眼睛赞许地看了他们一眼。风波就这样过去了。后来,他们再也没有犯过类似的错误。

总之,不管是用什么方法,都是德育工作者特意设置的一种宁静肃穆的`氛围,使用的各种方法,以期让学生感受到一种震动,从而收到预期效果。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四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实施和深化,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一定的提高和发展,但学校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受经济的冲击,让学校成为社会的弱势群体,学校的管理得不到应有的发挥,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受到应试教育的桎梏,为了应试教育中成绩的提高而重视知识,把能力培养放在其次。

结合今年开展的高效课堂教学和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与探索,我认为,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以下一些细节上入手。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精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在今年的教学中,课前预习,发给学生一份学案,让学生有目的地预习,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进入独学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进一步重视独学的课堂检查。还要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关键,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1、教学目标。

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在常规听评课中,积极汲取其他老师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缺点,同时,充分利用小组合作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心得,也养成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以解决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逐步改变“一言堂”的教学模式,放下“架子”走向学生,做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自觉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和谐、安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要学、想学、乐学,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把学习看作是一种有趣地活动,通过听故事、看资源视频、做游戏等形式,激发学生轻松地进入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诉说自己心中所想。在轻松、和谐、乐学、中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

3、教学方式。

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4、教学资源。

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三、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五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灌输式教育是传统美术教学的主要教学模式。回顾与总结美术教学,发现当前许多的教学方式必须进行改革,才能使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为此,必须重新认知美术教育,明确美术教学的内容,理清学生需要学习的美术知识。鉴于此,以新课改为背景,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小学美术教学的效用。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分别是学生方面与教师方面。学生方面则主要为有效学习,即学生在经过教师一段有效的教学理念培养之后,能够在学习方面获得有效提升;教师方面则主要为有效教学,具体表现为教师为促进学生进步而采取的所有的教学方法与策略,主要有三点,分别为: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他们学习的热情;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白需要学习什么,掌握哪些知识;三是采用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的教学手段。

一、将游戏融入教学当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进步。

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游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能够进一步吸引学生参与教学,增加和活跃课堂氛围。此外,科学设计游戏,也能够引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及观察力,培养他们的团结互助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融入适当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进步,能够使他们更好地掌握新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游戏”是小学生特别喜爱的活动,借助游戏活动进行教学,能够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教学之中,学习更多的美术知识。如在《水墨游戏》课程教授中,为了能够避免枯燥乏味的水墨画教学,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课堂,融入游戏成分。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随着线条跳舞”的游戏场景,先后播放一段舒缓的轻音乐和爵士乐,让学生随着音乐自由跳动,融入其中,进而趁热打铁,播放《赛马曲》,让学生在欢愉的氛围中,听着音乐画墨线,一边感受到骏马驰骋草原的景象,一边伴随感受进行绘画创作。学生在游戏中绘画,体验着不同墨色之间的转变,同时,一幅幅水墨画作跃然纸上。在游戏氛围的衬托下,学生的思维变得更加活跃,在无垠的时光中自由遨游。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过早用绘画技巧对学生进行规范,应该注重对他们绘画兴趣的培养。然而,在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十分重视教学知识的教授、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手段的运用,但相对忽略了对学生个人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导致学生从小就被固定的思维方式束缚,从而形成“千人一面”的作业现状。为了改善这种现状,教师必须对此种教学模式进行转变,注重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兴趣,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1.尊重学生,鼓励创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尊重学生,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小学生对绘画的兴趣相对较高,画的很快,会根据自己的想象错误地在画板上增加不同的色彩和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绘画结果存在瑕疵。但是,作为教师,切记不要急于纠正学生的错误,因为这样会打击学生对绘画的兴趣,挫伤学生的天真与稚拙,导致学生天生的领悟、感觉被常识所取代。故应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将正确的绘画技巧与领悟相结合,从而进行绘画创作。2.指导观察,培养感悟。观察是绘画的前提,只有通过对事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而结合自身的感悟,才能绘制出美妙的画卷。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并分析事物的本质,加深对事物的了解。同时,教师也应注意对学生思维感悟的培养,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构造,特别是虚拟抽象构图。此外,教师也应当适当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从而将感悟有效地转化为图画,并展现出来。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的培养,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美术。作为小学美术教育的教师,应当把握好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对其进行表扬与鼓励,鼓励他们学习美术,坚定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引导与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主要有三个方法。1.语言评价。教师要积极鼓励小学生学习美术,在批改学生作业时,多给予学生建设性的意见,少用批评或否定的词语,比如“很棒”“做得好”“继续努力”等鼓励词汇。此外,在日常的课堂教育中,教师要及时表扬与鼓励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2.肢体评价。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除了语言评价外,教师还应采用肢体评价,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等。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可以向表现优异的学生教师伸出大拇指,对他们的成绩给予肯定;也可以通过一个微笑或抚摸表示对他们的关心与爱护。3.物质奖励。小学阶段,学生是十分看重教师的物质奖励的,如一朵红花,一个小勋章或一个小饰品等。在课堂之上,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教师可以设定为发言的同学发一朵小红花,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也激励那些不爱发言的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

四、善于引导,巧妙提问。

古人曰:亲其师,信其道。一个教师如果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喜欢自己的讲授方式和知识内容,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教学之中,必定能够使自己的教学更加有效。所以,教师应对课堂讲授进行刻意的设计,以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效用。在向低年级学生讲授《三个好伙伴》课程时,考虑到专业的美术教学术语(如“块面”“构图及色彩”)比较苦涩难懂,教师就可以运用较为简单的白话进行讲授,由浅入深。运用“这幅画漂亮吗?什么地方你记得最牢固?”等简单的方式提问,引导他们进行思考,进而引起他们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能够调出其他颜色,调动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然后,结合红黄蓝这三个颜色的实例,对“块面”“构图”等专业术语进行解释,使学生们更容易理解这些术语,同时也能够更加主动参与美术课堂。

五、课堂设计注重语言情感和德育感染。

辅德益智启美是美术教育被公认的功能,由此可见,美术教育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美术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触及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层次。如在对《自由领导人民》一画欣赏过程中,面对半裸的自由女神,同学们的表现各有不一,有的感到好奇,有的表现为忸怩不安,有的甚至不敢观察。面对这样的情况,美术教师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作为重点,借助有关的人体构造图,联系实际,向同学们解释人体的生理是自然现象,最主要的是让学生们明白人体绘画作品是以表现人体的动态美与形体美为目的的,是对人体自身的赞美,对生命的热爱,是一种健康的艺术,从而纠正学生思想中不健康的因素,提升他们对美术的认知。总之,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从事小学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改革趋势,对小学美术教育进行改善,提高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性。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切实获得有效的美术知识和提高美术认知,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2]秀连.小学美术教育[j].读写算,2017,(20):93.。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六

教师身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小学教师面对的是一张张懵懂稚嫩的脸庞,一颗颗天真无邪的心灵,作为孩子人生路上的引路人,师德水平不仅仅影响孩子的这一个阶段,还会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影响几代人。因此教师必须要严苛要求自己,具备崇高的思想品德,提升自身的师德水平必须以师德修养为依托。

一、教师努力提升自身素质。

要对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不要因为教师工作的繁重和复杂而产生负面情绪,时刻铭记“我所从事的事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国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及投入不言而喻,从近年来教师待遇不断地提升便可充分展现出来。积极地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钻研、探索,勇于尝试、大胆创新,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探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师绝不能停留于现有的知识面,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地充实自己,扩大知识面。积极参与学校定期组织的教师评比、竞赛、观摩听课等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一名高素质的教师必定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爱每一个学生。

教师每天面对的工作对象是学生。然而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懂得去爱他的学生,爱学生与教育工作是一体的。当今活跃在各条战线上的行业精英哪一个不是从小学生一步步成长起来的。课堂上的每一个学生都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我们未来社会的主导者及建设者。当这些孩子在我们的培育下一步步地成长,步入初中、高中、大学,教师的内心会感到无比的骄傲与自豪。每个人都会对爱有本能的需求,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怀与爱护。师爱可以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温暖,当感受到来自老师的关心,他们会自然的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激发起积极向上的学习情绪。这样的情感体验差生表现得尤为明显。教师对学生的爱表现的不是溺爱、娇惯学生。这里的爱是指生活上的关心、情感上的关怀,学习上的引导帮助,爱是要与严格要求相统一的,教师在关心爱护学生的同时,要备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作业,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出,并积极地帮助其想办法进行改正。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感染学生,从而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三、为人师表、做好榜样。

小学教师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是学生崇拜模仿的榜样。因此小学教师的言行举止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学识、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学习习惯上去影响学生,同时还要注意从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情感、道德、以及言行上去感染学生。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环境比较单一,基本是学校和家庭,除了家长,与之接触最频繁的就是老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非常的大。教师要想做好学生的榜样,在严于律己的同时还要具备仁慈、宽厚、无私、善良、真诚、坦荡等美德;在教学方面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积极探索、刻苦钻研。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要明确自己身负的使命,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导者要时刻铭记“只有高质量的教师,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会产生高质量的人才”。因此做一名好的教师的前提是要给学生树立起好的榜样。在对学生提出要求的同时自己应先以身作则,真正起到模范作用。

四、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

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师德修养的基础,师德修养的完成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氛围。学校应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积极提倡团结和谐、爱岗敬业、尊师重道、互敬互爱、尊重宽容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宣传优秀的师德事迹,大力倡导师德培养,充分利用宣传媒介以鲜活的实例,以及身边的楷模来感召每一位教师,以“润物细无声”的形式感染着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条件创设,使师德修养在教师的脑海中生根发芽,在校园中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在这样和谐文化气息浓郁的校园环境中,师德素养的提升不言而喻。

五、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

加强年轻教师的培训,帮助其快速成长。可以采取老带新、一帮一的方式,即一位实践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带一名年轻教师,将其多年积累的经验传授给年轻教师,并以其高尚的师德感染着他们,激励着年轻一代的教师加快前进的步伐。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学习培训,上示范课、公开课,创造其去名校学习的机会,多看多学,借鉴别人身上的优点及长处,弥补自身的不足,使他们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过程中建立起职业责任感,在不断地自我提升、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师德修养。

小学教师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及使命,对学生终身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德修养是教育界从古至今一直讨论的话题。师德修养直接关乎学生的道德素养、思想品质、行为规范的发展,因此小学教师更应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进行自身文化、道德、思想的修养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焕宁,吴永力.浅谈师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2(08)。

[3]耿嘉佑.浅议如何做一名有师德修养的小学教师[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06).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七

随着国家教育部“减负增效”活动的层层推进,各个学校如火似荼地展开了减负活动,而且“减负”这个词在早就被提出了,可是为什么最终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呢?主要是我们没有把“减负”和“增效”很好地连接起来,有些教师甚至走入了减负增效的误区,比如认为“减负”就是减少学生课业上的负担,减少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任务。其实,“减负”并不是不要课业负担,而是把过重负担减为适量学习任务,从思想上真正减轻学生的负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做才能真正地实现减负增效呢?下面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希望能够为广大同仁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一、合理安排教学时间。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抓住学生状态最好的时间开展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知识。首先,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我们数学教师应该在领会课标精神的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做到烂熟于心,这样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时能收放自如。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从自己所带班级的学情出发,针对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创设一些联系生活的、有趣的、有意义的情境来激发他们的兴趣,以一些实际存在的事情和事物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价值。其次,选择一些有创新的课堂教学手段。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各种功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每节课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但将科技手段运用的教学中并不意味着完全弃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是要将二者相结合,避免学生因眼花缭乱的课件展示而忘记了学习的重点。

二、教师要为学生精选作业练习题。

精选数学作业就要求数学教师依据授课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从众多练习题中精心挑选一些作为课后作业,或者教师针对教学内容自己设计一些作业题,使学生通过做练习题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那么为什么需要教师精心挑选小学数学作业题呢?笔者认为只要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原因,“质”揭示了精选数学作业的重要性,如果学生是通过“做和反思”学习数学的,那么他们做什么样的数学题,就将形成什么样的数学经验和能力,并进一步积累或升华为什么样的数学观念。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生做什么样的数学题,不仅反映了教师的数学教学经验,还映射出他们的数学教育观念。“量”虽然能够体现出多做练习题能够提高数学学习成绩,但是学生投入到“题海”中,重复地做题会增加他们的学习负担,而且用时长收效慢。小学生获得数学知识时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操之过急,因此作业的布置既要重视“量”,也要重视“质”,这就决定了教师在布置数学作业时要精心挑选,这是实现“减负增效”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手段之一。当然,要从浩瀚、繁复的题海中精选作业,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要使练习题不仅要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应用的效果,还要使每位学生都能通过做作业有所收获、有所提高。因此,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题都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可以根据作业题的构成适当选一些反映概念、灵活解题方法的习题,还可以编写一些错解辨析、悖论质疑及无定解的开放式习题,给学习有余力的学生留下足够发挥的空间,力争使每次作业都能体现出教师的“精挑细选”。

三、教师要做好课后辅导。

学习辅导主要是解决学生愿不愿学和会不会学的问题,着重对学生学习技能、学习情绪、学习动机进行辅导。由于学生之间存在个性差异,接受能力有强有弱,学习水平有高有低,教学就可能会产生“吃不饱”和“吃不了”两种情况,因此,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必要补充。对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充分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他们设计较高的.目标,使他们学有方向。一个教育学家曾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没找到能教好学生的方法。”后进生的独立性、自觉性相对较弱,往往今天教会了他们,明天又忘记了,有时一种错误会犯好几次。对这部分学生,教师应充满爱心,满腔热情地关怀他们,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改进落后学习方法,对他们练习中的错误要及时给予解答。对于中下等学生来说,他们不提问题并不能说明他们没有问题,他们可能问题“多多”,教师要启发他们发现问题,多提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给予鼓舞和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而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改变传统的判作业的方式。

小学生在做数学课后作业时,并不是每道题都会做,都能做对,我们数学教师应该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对于不会做的题,让学生分析自己不会做的原因并写在相应题目的下面,这样教师就能在作业中很清楚地看出哪些题目学生掌握得还不是很好,有待于更一步的讲解。另外,有一部分学生是在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下完成的,教师也应让学生在相应的题目下面写出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师对学生作业及时检查,也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作业情况;最后,在学生做完作业的时候,让他们再写一写用到了哪些知识来完成作业的,对于作业完成情况有什么感受?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已学知识有一个好的归纳和整理,既实现了减负,又提高了学习的质量。

总之,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乐学;掌握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才能够会学;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够终生受益,当他们不再把学习当做负担,即使再繁重的知识累积也不能困扰他们。这样,“减负”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增效”也会落到实处,这就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

参考文献:

[1]陈国辉.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减负的智慧[j].新课程学习,2011(3).

[2]张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减负增效”[j].教育学文摘,2012(9).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八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以及主动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挖掘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数学语言运用生活化,从生活经验入手,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教育家斯拖利亚尔曾说过,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同一堂课,不同的教师教出来的学生,接受程度也不一样,这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语言水平。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要学生接受和理解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没有高素质语言艺术的教师是不能胜任的。鉴于此,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将数学语言生活化是引导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手段。如在“利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说:“我家里有10000元钱暂时不用,可是现金放在家里不安全,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个办法,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些钱?”学生回答的办法很多,这时再趁机引导学生:“选择储蓄比较安全。在储蓄之前,我还想了解一下关于储蓄的知识,哪位同学能够介绍一下吗?”学生们竞相发言。在充分感知了“储蓄”的益处之后,学生们又主动介绍了“储蓄的相关事项”,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生活与数学休戚相关。

二、创设课堂教学生活化情境。

们就会发现原来熟视无睹的事物竟包含着这么丰富的数学知识。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春游中的情境拿到教学中来,“同学们去春游,争着要去划船,公园里有7条小船,每船乘6个人,结果还有18个人在岸上等候。”在课上,让学生根据情境自己编题,自己列式解题。这样,不但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变成了来自生活的、生动的数学问题,还促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积极探究。

三、数学问题生活化,感受数学价值。

数学教材呈现给学生的大多是抽象化、理性化、标准化的数学模型,教师如果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和生活情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生活背景,学生就会感到许多数学问题其实就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这样,不仅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热情,还使他们切实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原型,让学生真正理解了数学,感受到现实生活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一课,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马路边植树、小朋友排队、路灯等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让学生体会间隔的含义。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探究欲,而且使他们体会到只要用数学眼光留心观察广阔的生活情境,就能发现在平常事件中蕴含着的数学规律。教学时,让学生为自己的校园设计植树方案,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体会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事情都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四、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数学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知识,基本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原型。教师要教会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使他们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有关知识后,让学生去计算教室的空间大小、学校喷水池的容积、为家庭的装潢设计一个购物计划;又如学过“人民币”后,可指导学生到超市购物等。

总之,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引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的价值,才能使他们真正地理解数学,从而更加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小学低段教师教学论文篇十九

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在教学中要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的事物,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学以致用。

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小学数学。

数学思维的培养首先是从兴趣开始的。我们必须诱发学生对所学材料感兴趣,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内驱力,达到学习目标。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由于来自于学生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而并非是胡乱编制的,因此,它更贴近学生的实际,对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有着特殊的作用和重大的意义。我们应当及时把握学生的错误信息,及时反馈,不放过每一次有教育教学意义的错误,以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要解决这个问题就不是难事了。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只有充分意识到答错题的学生的错误所在,使一个学生的错误让全班学生都吸取了教训,并加以改正,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极为有效的。

师生在课堂上不仅要有知识方面的信息传递,更应有情感方面的互动。一年级的新生由幼儿园进入小学,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全新的学习模式。他们既好奇又困惑,既憧憬又害怕。根据一年级新生的心理特点,我耐心的指导他们,真诚的鼓励他们,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鼓励他们说出自己对事物的认识,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

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某种事物或关心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情境,可有意造成学生认知矛盾,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兴趣,诱发学生情感的孕育。例如:在教学“求两数相差多少的实际问题”时,要求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分别在红、黄两个学具盒内抓一把花片,猜猜同桌抓了几个花片,再将自己抓的花片告诉同桌,比比,谁抓的多。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谁的多,多多少吗?这时候学生就会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并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现在教学的例题不再是以往不可捉摸的、游离于生活之外的应用题或文字题,已变成了形象生动、鲜活直观的生活情境:买东西、去旅游、做游戏、找规律等等事例;像这样,多方面的提升教材层次,就使得原本抽象的数学就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教师运用起这样好玩的教材教学,自己都能感到特别兴趣。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数学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不断认知的过程。虽然这些认知都是前人总结好的,都不是新成就、新发明,但对于学生来说却是全新的认知。他们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发现,由一个未知到已知,再从另一个未知到已知,这中间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发挥作用,那就是发现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学生就有了自主探究知识的源泉和动力。所以,发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忽略。利用学生出现的错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是一种培养学生发现意识的有效途径。

无论是授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引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应通过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让学生进行自觉地积极地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采取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地掌握新授知识的内容。

第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在课堂上面带笑容,其欢乐的情绪会感染学生,给学生一种亲切感,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以真诚的笑容面对每一个孩子,使师生情感得以自然的交流,让每一个孩子都以良好的心态参与教师组织的课堂学习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应多鼓励,少批评,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并适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

第二,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如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等让教师授课的内容变得新颖、有趣、直观、形象。比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玩具雨”的场景――让不同类的玩具以下雨的形式呈现在屏幕上。等学生观察以后教师提问:“刚才大家看到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的玩具?各出现了几个?你能记住吗?谁有好的方法来帮助大家记清楚?”由此自然而然地引入了统计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了,另一方面学生也会觉得课堂更富有情趣,从而让他们产生学习统计知识的欲望。

总之,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

[1]陈刚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2004.7。

[2]王明涛.《数学教育教学》,2012.9。

[3]李月球.《农村小学教育教学》,2002.10。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54636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