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0:32:19
示儿教学设计(汇总18篇)
时间:2023-11-27 10:32:19     小编:GZ才子

总结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写作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思想的方式,如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一些启示。

示儿教学设计篇一

1、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一、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学习新诗《示儿》。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8、读课外短文《示儿》。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布置作业。

1、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习歌曲《满江红》。

示儿教学设计篇二

教科版第五册35页。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示儿教学设计篇三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一)教法:创设情景,以读促讲。

(二)学法: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

1.(出示课件,激情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想到金兵蹂躏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陆游简介,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倾听他感人的心声,感悟她伟大的人格。(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

(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初步体会诗人悲凉心境。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诗的前两句。

(1)借助文中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的前两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诗人悲伤的原因。(板书:悲不见九州同)。

(3)体验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4、指导朗读。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诗人一辈子都在期盼祖国的统一,如今,他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他心中还有那么多的遗憾,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你在朗读的时候,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指导学生朗读)。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诗的后两句。

(1)导入:(出示课件)出示诗人临终绝笔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此时的陆游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意境。)。

(2)回忆总结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的后两句。

(3)汇报交流。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同学们,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诉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爱国)。

三、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2、让学生放飞想象,展开讨论并指名说一说。

3、总结:假如陆游能听到你们的发言,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

1、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3、根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放飞想象,对该诗进行扩写。

示儿教学设计篇四

让诗的教学充满诗意,焕发魅力;让课堂语言与思维齐飞,激情与智慧共舞,《示儿》教学设想。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设想:

( 一)激趣:

你最敬佩的诗人是谁?简单说说原因,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示儿》教学设想》。

( 二)导入激疑:

1. 引出南宋诗人陆游,你们了解他吗?(交流搜集信息)

2. 小结交流情况。出示资料(陆游的生活的宋朝背景)

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王朝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宋军节节败退,最后把国都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南宋的朝廷向南逃到杭州定居,他们苟且偷安,不思保国,这种状况一直持续了95年。陆游就生活在战乱纷纷,国破家亡之中。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汴京就被金兵占领了,他从小就立下了抗金救国的志向,长大后他亲自上战场参加抗金战斗,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三)导读达标:

1.初读感知

(1)配乐诗朗诵: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2)自由读

示儿教学设计篇五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由于诗文内容的时跨度大,学生的阅读体验浅,学生很难同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去挖掘诗文的背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点尝试教学,竟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

课堂需要感动。在本案中,我就打破时空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和描述清明上河图》、《金兵入侵图》和《宋高宗等杭州玩乐图》,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国破家亡的惨痛有了感性的认识,了解陆游的悲是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这样的悲是凝聚了强大的力量,是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引导朗读。

课堂需要感动。在本堂课中,我设计让学生既读诗文,也读诗人。通过有感染力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也能随着陆游的悲而备、能随着陆游的盼而盼,那么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才能真正融入学生心中,这份因语言文字而带来的感动才能最终沉入学生的生命记忆。

有感情的朗读,需要教师能很好的引导。上课开始,我很动情的做了范读,为学生的朗读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了气氛;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引导学生对大儿子、小儿子的千叮万嘱,一边又一遍的反复吟诵。

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

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得到升华。

三、展开想象。

古诗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情感却不亚于抒情散文,这就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教学,忌讳的是过多的教师语言,死板的用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教学中,一开始我就用照片为学生展示一幅陆游晚年苍老、病躺在床上的肖像,为整堂课定好了基调:悲。

特别是学生对比观察《清明上河图》和《金兵入侵图》之后,我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学生即兴想象那一幅幅凄惨的画面: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朝的名字、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权贵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都让我们的学生与爱国诗人陆游一样,为百姓的苦难生活感到悲痛,为南宋王朝的荒淫生活感到悲愤。如此一来,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诗句中的悲盼就丰满起来,学生的感悟也丰富起来。

一课下来,让我收获颇多,也感动不已。我觉得:一首古诗就是一个故事,一首古诗就是一种情怀。感悟古诗,不要只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最重要的是入境、入情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

课堂需要感动。

示儿教学设计篇六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1课时。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 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7、自读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指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祀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虽然死了,还希望听到统一祖国的消息。

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答)

三、 总结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陆游临终时对儿子们嘱咐的动人悲壮的场景吧(课件展示当时情景)!

1、现在你理解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示儿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3、背诵并默写全诗。

感悟作者崇高的爱国思想。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古诗二首》中的第一首,陆游的《示儿》。

哪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陆游?

生:介绍。

师:大家说的非常好,(出示课件)陆游,字务观,自号放翁,诗的题材极为广泛,内容丰富,其中表现抗金报国的作品,最能反映那个时代的精神。诗的风格豪放,气魄雄浑,近似李白,故有“小太白”之称。他勤于创作,一生写诗60年,保存下来就有9300多首。他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一、1177年,陆游《关山月》一诗中写道: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表达了对沦陷区百姓的深切同情。

二、1192年,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中写道: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表达了诗人一心向往报效祖国,英勇杀敌的情怀。

三、1193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中写道: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沦陷区百姓的同情,对收复失地的盼望。

四、1210年,85岁高龄的陆游,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候写下了相当于遗嘱的绝笔《示儿》。

(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示儿》。

一)初读诗文,了解诗人的“悲愁”心事。先听老师范读,学生再自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生:先自读,再齐读。

师:谁来把这首诗给大家范读一遍。

生:指名读。

师:下面,请大家根据注释,理解诗意。(课件出示相关释义)。

课件出示:万事空:什么都不存在了。但:只。北定中原日: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阿日子。(多媒体出示,结合地图演示“北定”)家祭:家中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交流合作,理解诗意。

师:指名解释。诗里有一个字明确的表达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

生:“悲”。

师:为什么“悲”,用原诗回答?

生:齐答“不见九州同”。

师:介绍当时局面。出示课件:(历史上的南宋是北宋的衰亡时期,1126年,北方的金兵屡屡进犯中原,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州被金兵占领。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朝廷南逃到临安(杭州)定居,建立了南宋。他们苟且偷安,不思报国,这种状况持续了95年。陆游,一生坚持抗金主张,虽多次遭受投降派的打击,但爱国之志始终不渝,死时还念念不忘国家的统一。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

师:下面谁能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对祖国统一的牵挂。

生:指名读。后齐读。

二)再读诗文,体会诗人的“悲凉”心情。

出示“悲凉”的意思:悲哀,凄凉。

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为收复失地而奋斗终生,但临死也不能看到“九州同”。诗人死不瞑目,内心悲凉万分。

示儿教学设计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况,收集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设想:注重朗读指导,读出“诗味”,读出“情味”。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示儿》,根据你们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

3.师相机总结。如这时有学生愿意读收集到的诗歌,注意在“正确”“停顿”方面作些评价,不作高要求,正为下面的初读诗歌奠定基础。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诗。相机评价。

4.相机指点。(大多会先说三四句,再说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点:同学们有说“宋朝”的,有说“南宋”的,这有区别吗?(学生汇报)你的预习真全面啊,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对,北宋被金兵灭亡,南宋建立后只守着半个江山,那个时候,陆游才两岁,而今,他85岁高龄,从他记事起,盼祖国统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心愿读读这句诗吧。

第四句的指点:诗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这是古今字意的变化。“乃”字该怎么书写?(横折折折钩,撇)。

第一句的指点:诗中的“元”同“原”字,对,是通假字,理解为“原本,本来”。

第二句的指点:调换语序作比较:只是悲伤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只是为没能看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语序变换都读得通顺,祖国语言的内涵是丰富的。

5.指名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6.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读诗。

7.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临终作诗,没有说别的家常话,这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有了“国”这个大家,才会有我们的小家,作者忧国忧民,短短四句诗,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应麟称此诗是“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示儿教学设计篇九

1、认识、会写"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1、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读题,解题,了解诗人。

1、教师:同学们,800年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点点细雨在哭泣,一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就是陆游。提起陆游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过渡:陆游在临终之际对儿女们交待了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录音]。

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齐读。

2、我会认。

学习生字"祭"。读字音,记字形,说字义,会运用。

四、交流学法,自主学习。

(一)、回忆学法。

1、交流学法。小学阶段咱们已经学习了近60首古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老师想听听。

2、学生介绍学法。

(二)、自学古诗后小组内解疑。

(三)、汇报交流。

1、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得不确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2、疑: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

3、连:根据对字、词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课件出示:[诗意],生齐读。

五、想画面,悟诗情,吟诗文。

(一)、悟诗情。

1、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

2、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历史资料]。

3、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联系陆游说一句完整的话。

4、感情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陆游资料]。

7、感情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爱国。

(二)、想画面。

1、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陆游写这首诗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激情。

(三)、吟诗文。

面对这种情景,你感动吗?你在想什么,不要说,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心声告诉诗人,也告诉我们。

六、拓展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渴望南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讨论)。

2、课件出示[历史资料]。

七、升华,结课。

1、历史终归是历史,南宋最终还是灭亡了。但是几百年后,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举国为之欢庆。可是,还有一个海外游子--中国台湾至今还未回到祖国怀抱。这使无数炎黄子孙朝思暮想、翘首期盼。

2、下课铃声即将响起,可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祖国宝岛台湾。听,国歌奏响,全体起立,让我们高唱国歌,牢记肩负的重任,盼祖国早日统一,愿祖国永远强盛。

示 儿。

/悲\。

嘱       爱国。

\盼/。

教学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这首诗通俗易懂,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痛”“悲愤”等心事。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这首古诗也较为浅显易懂,所以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读准确、流利后,介绍学法,自己去弄懂关键字词和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紧扣全诗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的“悲”,然后通过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让学生理解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再找出隐藏在文字后的另一种感情“盼”,从而感受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上完之后才感觉自已颇多方面没有落到实处,如下:

1、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开,有些问题也没有很好地深入下去。

2、有些依赖课前的教案设计,使得课堂生成还不是很自然,显得各环节的衔接不流畅,对于过渡语应该再好好斟酌斟酌。

3、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4、朗读忽视了古诗里应该强调的节奏和重音教学。再好好想想,觉得《示儿》的朗读指导应该更细些,而且应该做到不是为了读而去读,读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把朗读与理解、分析古诗融为一体。朗读第一句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中的“悲”字是诗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朗读第三句时,在重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朗读第四句时,句中的“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一

(1)对大好河山落于金兵铁蹄之下,不能收复的悲痛。

(2)壮志未酬,未能再披戎装,亲自杀敌的悲伤。

(3)对南宋政权偏安一隅,不思收复中原故土的悲愤。

(4)对于中原遗民沦为亡国奴的悲悯。

(板书:之切)。

这浓浓的“悲”其实源于一个深情的字眼――爱。(板书:爱)。

9、他爱什么?指名反馈(板书:之深)。

10、小结:陆游一直渴望王师北定以统一祖国,九州大同是诗人终生为之奋斗的理想。这一年又一年的等待与盼望,让他熬干了心血!60年过去了,85岁的老人在最后一刻也未能见到“九州同”,心情是何等悲痛,何等悲愤?为国耻未雪而死不瞑目,千年之后,读来仍令人潸然泪下!

11、让我们牢记《示儿》,怀念永远的陆游!一起读!

四、读写结合,体验情感。

1、同学们,如果你是陆游的儿子,此刻你看到了你的父亲,他虽然形容枯槁,不久于人世,眼神里却满含期待和信念,缓慢而深沉的对你交代遗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一句句的强调,无忘啊,无忘啊……面对这样的父亲,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请写下来!

2、全班交流,评价。

3、老师小结:是的,陆游在弥留之际,还是念念不忘中原故土和北方遗民,明知“死后万事空”却还是坚信“王师北定中原”。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又是何等的悲愤!全诗字字如血句句如火!(板书:字字如血,句句如火)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朗诵这首诗,体会诗人高尚的情怀!

(回到文本,把积累的感情通过朗诵再次释放。)。

用一个成语来形容陆游,那就是――忧国忧民(板书:忧国忧民,至死不渝)。

五、拓展延伸,情感内化。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强敌的入侵,面对沦陷的家园,面对人民的悲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因为他们心中都有一个大大的“爱”字!

(投影)。

就让我们在岳飞的这首千古绝唱《满江红》中结束本课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

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板书:

示儿。

悲之切――爱之深。

字字如血。

句句如火。

忧国忧民。

至死不渝。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第五册35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示      儿。

(宋)陆游。

悲                  盼。

不见九州同          北定中原日。

爱国               不变。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三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

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

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四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第五册35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五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况,收集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设想:注重朗读指导,读出“诗味”,读出“情味”。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示儿》,根据你们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

3.师相机总结。如这时有学生愿意读收集到的诗歌,注意在“正确”“停顿”方面作些评价,不作高要求,正为下面的初读诗歌奠定基础。

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诗。相机评价。

4.相机指点。(大多会先说三四句,再说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点:同学们有说“宋朝”的,有说“南宋”的,这有区别吗?(学生汇报)你的预习真全面啊,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对,北宋被金兵灭亡,南宋建立后只守着半个江山,那个时候,陆游才两岁,而今,他85岁高龄,从他记事起,盼祖国统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咱们一起随着他的心愿读读这句诗吧。

第四句的指点:诗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这是古今字意的变化。“乃”字该怎么书写?(横折折折钩,撇)。

第一句的指点:诗中的“元”同“原”字,对,是通假字,理解为“原本,本来”。

第二句的指点:调换语序作比较:只是悲伤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只是为没能看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语序变换都读得通顺,祖国语言的内涵是丰富的。

5.指名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6.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读诗。

7.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临终作诗,没有说别的家常话,这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有了“国”这个大家,才会有我们的小家,作者忧国忧民,短短四句诗,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应麟称此诗是“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六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

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面具或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表演)。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儿子:(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儿子呀!临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七

1、认识会写“祭”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2、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的表现手法,入情入境。

3、培养热爱祖国、奋发图强的精神。

【重点难点】背诵并默写课文,感受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 面具或者头饰。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情,导入新课。

2、出示《示儿》。

二、初读全诗,感受诗意。

1、先以自己的理解读读这首诗。

2、理解这首诗讲的内容。(借助资料,并讲给同桌听,并能纠正有错误的地方)。

3、解释诗意并板书。(讲清楚难懂字词并翻译)。

三、再读全诗,理解深意。

1、自己读这首诗,谈谈自己读完后最强烈的感受。

2、知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为什么还告诉儿子“家祭无忘告乃翁”?(体会作者至死不忘国家统一的爱国之情)。

3、体会陆游这一声声的嘱咐中的感情。(悲愤又充满希望)。

4、带着体会出来的感情,朗读这首诗。(个别读,齐读)。

四、拓展延伸,深化理解。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2、读这首诗,理解此诗并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异:时间,地点      同:国家统一的愿望)。

3、读这首诗最让人心痛的是哪个字?

(“南望王师又一年”中的“又”字)。

五、现场模拟,感同身受。

1、根据诗的内容把课文改成一段病床前的对话。

(要有行动,语言,神态等描写)。

2、朗读表演对话。(两人表演)。

陆游:(痛苦、有气无力、无奈地)对于一个快要死的人来说,也没有什么可牵挂的了。但是,唯一令我万般心痛的是,我们的祖国迟迟得不到统一。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的祖国正在受难,我却行将就木、无能为力。唉!

儿子:父亲,您别难过,您虽然无法驰骋疆场,但是您以笔代刀,以诗为剑,唤醒了多少麻木的心灵,激励了多少将士奋勇杀敌。

陆游:(忧愤、哀伤地)我是空有满腔热血却报国无门,我的心痛啊!我无法安心地闭上我的双眼,儿子呀,你现在正是身强体壮的好年华,一定要为祖国的统一努力拼搏。

儿子:(低沉缓慢地)拥有您这样的父亲是我最大的幸福。我从小受您的教育,爱国的种子早已在我的心中生根发芽,我会像您一样热爱自己的祖国,投身到抗金的队伍中去,为国家的统一而贡献自己的一切。

陆游:(饱含爱国热情)儿子呀!临死之前,只有一件事让我死不瞑目,那就是没有看到我们的军队收复失地,没有看到我们的祖国统一,如果那一天来临的时候,别忘了,千万别忘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九泉之下的父亲啊!

3、表演完后,师生共同点评。

4、学生发言,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国不统一)。

但悲不见九州同。(死不瞑目)。

王师北定中原日,(至死不变)。

家祭无忘告乃翁。(收复失地)。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八

师:同学们古诗是中国浩瀚文学艺术海洋中一枝俏丽的奇葩。许多诗文都流传千古,陆游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诗可以说在他们所处的时代里有着极大的影响诗也是古诗中的名篇,它们是在什么情况下诞生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已经有着丰富学诗经验的学生,这时关注的已不仅是课文的外在语言,诗歌内在的魅力对他们有构成了极大的吸引。

(就古诗引导同学们讨论)示儿教学实录教案精品。

下面我们学习一首感人至深的诗。这首诗就是我国宋代爱国诗人陆游在临终时留给儿子的遗言。(板书题目:示儿)。

轻声的读这首诗,想想你有什么问题要你要提的吗?

学生可能提的问题有:

1、这首诗的作者陆游是怎样一个人?

2、这首诗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得?

3、对这首诗中的理解上的一些问题。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教师归纳。

第一步:把这首诗读正确。

第二步、能过重点的词语理解这首诗的意思。

第三步、体会诗句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感情。

第四步、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1、指名诗本诗,读后评价有无读错的地方。

2、交流你读懂了什么?你想说些什么话?

(1)说说诗的意思。

(2)你还想说些什么?

(3)你能把它读好吗?

师:当时北宋被金兵占领,南宋小朝廷无意北进收复故土,北宋人民处于国破家亡、水深火热的空难中,/soft/日日盼宋军收复失地,统一国家。伟大的爱国诗人陆游在临死前也不忘收复中原,同学们谈的体会真好,能不能把你的体会用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呢,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教师配上音乐。

1、自由读。

2、小组内相互读,然后选一个读的最好的同学代表本组来进行表演。

3、小组代表读,读后评议。

4、全班读。

5、尝试背诵。

同学们,此时此刻陆游的儿子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现在你就是陆游的儿子,请把你要说的话写下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1347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