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儿教学设计(优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9:29:10
示儿教学设计(优质16篇)
时间:2023-11-29 19:29:10     小编:紫薇儿

没有选择,只有努力,我们需要总结过去的经验和教训。总结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团队和资源,提升领导力。总结范文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总结写作的机会。

示儿教学设计篇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课文《示儿》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教学设计篇二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准备: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况,收集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设想:注重朗读指导,读出“诗味”,读出“情味”。

一、揭题解题,交流资料。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示儿》,根据你们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

3.师相机总结。如这时有学生愿意读收集到的诗歌,注意在“正确”“停顿”方面作些评价,不作高要求,正为下面的初读诗歌奠定基础。

二、自由朗读,自悟诗意。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诗。相机评价。

4.相机指点。(大多会先说三四句,再说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点:同学们有说“宋朝”的,有说“南宋”的,这有区别吗?(学生汇报)你的预习真全面啊,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对,北宋被金兵灭亡,南宋建立后只守着半个江山,那个时候,陆游才两岁,而今,他85岁高龄,从他记事起,盼祖国统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咱们一起随着他的心愿读读这句诗吧。

第四句的指点:诗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这是古今字意的变化。“乃”字该怎么书写?(横折折折钩,撇)。

第一句的指点:诗中的“元”同“原”字,对,是通假字,理解为“原本,本来”。

第二句的指点:调换语序作比较:只是悲伤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只是为没能看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语序变换都读得通顺,祖国语言的内涵是丰富的。

5.指名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6.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读诗。

7.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临终作诗,没有说别的家常话,这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有了“国”这个大家,才会有我们的小家,作者忧国忧民,短短四句诗,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应麟称此诗是“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示儿教学设计篇三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是一首抒发爱国情怀的千古绝唱。由于诗文内容的时跨度大,学生的阅读体验浅,学生很难同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在这次教学活动中,我努力去挖掘诗文的背后,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点尝试教学,竟然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一、创设情境。

课堂需要感动。在本案中,我就打破时空的距离,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和描述清明上河图》、《金兵入侵图》和《宋高宗等杭州玩乐图》,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国破家亡的惨痛有了感性的认识,了解陆游的悲是与国家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这样的悲是凝聚了强大的力量,是能深深打动学生的心灵。

二、引导朗读。

课堂需要感动。在本堂课中,我设计让学生既读诗文,也读诗人。通过有感染力的朗读,让学生的情感也能随着陆游的悲而备、能随着陆游的盼而盼,那么诗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才能真正融入学生心中,这份因语言文字而带来的感动才能最终沉入学生的生命记忆。

有感情的朗读,需要教师能很好的引导。上课开始,我很动情的做了范读,为学生的朗读定下了感情基调,营造了气氛;陆游对儿子的最后遗嘱家祭无忘告乃翁,我引导学生对大儿子、小儿子的千叮万嘱,一边又一遍的反复吟诵。

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到大宋统一,陆游遗憾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望眼欲穿的北方百姓,陆游悲痛啊。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那些花天酒地,苟延岁月的南宋权贵们,陆游悲愤啊。

有了这样的教师语言,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得到升华。

三、展开想象。

古诗的内容虽然短小,但是情感却不亚于抒情散文,这就需要学生丰富的想象。古诗的教学,忌讳的是过多的教师语言,死板的用教师的教取代学生的学。教学中,一开始我就用照片为学生展示一幅陆游晚年苍老、病躺在床上的肖像,为整堂课定好了基调:悲。

特别是学生对比观察《清明上河图》和《金兵入侵图》之后,我引导学生:你想到了什么或看到了什么,学生即兴想象那一幅幅凄惨的画面:看到的是百姓生活在金人的铁蹄之下,听到哭泣、呼喊着宋朝的名字、我仿佛看到了胡人骑着马从大宋百姓的身上踏了过去,这些百姓在喊叫着,权贵们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都让我们的学生与爱国诗人陆游一样,为百姓的苦难生活感到悲痛,为南宋王朝的荒淫生活感到悲愤。如此一来,丰富的想象,唤起了学生的体验,加深了学生对诗人情感的理解。诗句中的悲盼就丰满起来,学生的感悟也丰富起来。

一课下来,让我收获颇多,也感动不已。我觉得:一首古诗就是一个故事,一首古诗就是一种情怀。感悟古诗,不要只停留在诗句的字面意思,最重要的是入境、入情去感受诗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爱、那颗心、那种味。

课堂需要感动。

示儿教学设计篇四

1、认识、会写"祭"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教材注释,结合课外资料,通过独立自主地学习,正确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4、入情入境,体会诗句表达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陆游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准备:

1、收集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2、课件。

教学步骤:

一、谈话导入,理解遗嘱。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遗嘱吗?遗嘱一般都会写些什么内容?

二、读题,解题,了解诗人。

1、教师:同学们,800年前,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黄昏,点点细雨在哭泣,一位85岁的老人在弥留之际给自己的儿女们留下了一份特殊的遗嘱--一首诗《示儿》。板书课题。

2、读题。

3、引导说说题意。

4、这位老人就是陆游。提起陆游大家一点儿也不陌生,谁来给我们介绍介绍?学生说完后,课件出示[陆游简介]。

三、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过渡:陆游在临终之际对儿女们交待了什么?让我们来听一听。[播放录音]。

1、我会读。

(1)、学生自由读诗句。

(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

(3)、指名读,其余学生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4)、齐读。

2、我会认。

学习生字"祭"。读字音,记字形,说字义,会运用。

四、交流学法,自主学习。

(一)、回忆学法。

1、交流学法。小学阶段咱们已经学习了近60首古诗,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相信你一定积累了很多好的学习方法,老师想听听。

2、学生介绍学法。

(二)、自学古诗后小组内解疑。

(三)、汇报交流。

1、说:你理解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得不确切的,其他的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2、疑:你还有什么疑惑?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帮帮你。

3、连:根据对字、词的理解,说说诗句的意思,再连起来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4、课件出示:[诗意],生齐读。

五、想画面,悟诗情,吟诗文。

(一)、悟诗情。

1、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

2、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课件出示:[历史资料]。

3、用"悲"组能够体现陆游心情的词,联系陆游说一句完整的话。

4、感情朗读"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6、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课件出示:[陆游资料]。

7、感情朗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爱国。

(二)、想画面。

1、同学们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陆游写这首诗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2、学生回答。

3、教师激情。

(三)、吟诗文。

面对这种情景,你感动吗?你在想什么,不要说,通过你的朗读,把你的心声告诉诗人,也告诉我们。

六、拓展延伸。

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渴望南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学生讨论)。

2、课件出示[历史资料]。

七、升华,结课。

1、历史终归是历史,南宋最终还是灭亡了。但是几百年后,新中国成立了,我们祖国日益繁荣富强,九七年香港回归,九九年澳门回归,举国为之欢庆。可是,还有一个海外游子--中国台湾至今还未回到祖国怀抱。这使无数炎黄子孙朝思暮想、翘首期盼。

2、下课铃声即将响起,可我们的心早已飞到了祖国宝岛台湾。听,国歌奏响,全体起立,让我们高唱国歌,牢记肩负的重任,盼祖国早日统一,愿祖国永远强盛。

示 儿。

/悲\。

嘱       爱国。

\盼/。

教学反思: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这首诗通俗易懂,写出了诗人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教学时,应紧扣诗眼“悲”字,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诗文,读出诗中的“味儿”。通过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悲痛”“悲愤”等心事。在此基础上,确定朗读基调:要求学生用深沉的语气表达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五年级的学生对古诗有一定的理解能力,而且这首古诗也较为浅显易懂,所以上课伊始,让学生初读诗文后,读准确、流利后,介绍学法,自己去弄懂关键字词和诗句的意思,然后让学生紧扣全诗的情感基调,感受诗人的“悲”,然后通过简介有关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忧国忧民,让学生理解诗人陆游的临终之“悲”,再找出隐藏在文字后的另一种感情“盼”,从而感受诗人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用坚定的激情表现出诗人一生为多难的祖国呐喊的爱国精神,从而使学生受到感染、得到鼓舞。

上完之后才感觉自已颇多方面没有落到实处,如下:

1、对情感朗读的引导虽有层次,但没有很好的拓展开,有些问题也没有很好地深入下去。

2、有些依赖课前的教案设计,使得课堂生成还不是很自然,显得各环节的衔接不流畅,对于过渡语应该再好好斟酌斟酌。

3、课堂上的发言机会不够民主,许多学习上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没有或是较少有发言的机会。

4、朗读忽视了古诗里应该强调的节奏和重音教学。再好好想想,觉得《示儿》的朗读指导应该更细些,而且应该做到不是为了读而去读,读是为了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应该把朗读与理解、分析古诗融为一体。朗读第一句时,“死”字应读得急促,很快地带出“去”字,以显示诗人早已置生死于度外。“元”、“空”二字要读得强劲有力,以反衬出诗人那种“不见九州同”则死不瞑目的心情。第二句中的“悲”字是诗眼,朗读时,可轻读首字“但”,以突出“悲”字。“见”字后要停顿长一些,然后一字一顿地读出“九州同”三字,把诗人难以平静的悲怆心境表达出来。朗读第三句时,在重读了“王师”二字后,即以流畅而充满信心的语调,以及较快的速度朗读完全句,句尾的“日”应稍微上扬延长,以引出下句。朗读第四句时,句中的“无忘”要读得平仄分明,“忘”字要增强力度,适当延长,以表达诗人不忘中原光复的强烈感情。“乃翁”要读得庄重沉稳。

示儿教学设计篇五

1、了解示儿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理解诗句,了解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并进行背诵和默写。

4、感悟诗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简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

理解诗句,体会感情。

对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的了解和认识。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一诗。

《满江红》一诗及译文。

一、温故而知新,背诵学过的古诗词,创设学习情境。

二、开展文学常识竞赛,了解作者概况及时代背景。

三、学习新诗《示儿》。

1、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请同学自由读一读,说说是什么意思。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3、教师导语过渡,出示《示儿》。

4、自己读一读这首诗,把它读正确,读熟练。

5、结合注释和自己查阅的资料说一说这首诗讲的是什么意思。

6、学生逐句理解体会,教师指导朗读。

8、读课外短文《示儿》。

9、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10、练习在综合本上写一写。

11、在听写本上默写,同位互相检查,统计全对人数。

四、课外延伸。

朗读岳飞的《满江红》。

五、布置作业。

1、赏读另外一首陆游的爱国诗,和同学谈谈自己的感受。

2、学习歌曲《满江红》。

示儿教学设计篇六

二、 教材和学情分析:《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五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一、激趣导学。

(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学生如不明白,可改为临终遗言),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

教者评价正确与否。

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

设计意图:这是一首特殊的诗,描写的是陆游临死时瞬间的感受,流露的其实是作者一生情感的积淀,可谓一首诗,一个人。用当时的情景再现,学生的猜测开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奠定了他们的感情基调。

二、自主学习。

(一)文识。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诗言志,歌咏怀”,陆游在诗中流露的深沉情感与他所处的环境的有着极大的关联。因此,想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就必须了解诗人及创作诗歌的背景。

(二)整体感知。

1、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2、教师配乐范读,正音,句读(多媒体课件)。

祭(   )乃(    )。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播放音乐)。

遵循老师的读法,朗读诗歌,读的时候,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注意诗句的内部停顿。

4、学生代表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从教师范读到学生练读,再由学生汇报读到正音,扫清字词障碍,为感情朗读做好准备。

(三)释义:

粗通诗意:

1、组织学生再读古诗,自学古诗,体会诗意。

2、教者引导释义第一句(多媒体课件)。

“死去元知万事空”:“元知”本来就知道,“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理顺这句话时需增补诗句中原来省掉的“我”,还需按我们今天的语言习惯调换诗句中词语的顺序。这句诗是说: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参考书自主完成释义,教师纠错。

“但悲不见九州同”,“但”只。“九州同”指全国统一。理顺这句话时需调换诗句中“悲”的词序。这句的意思是: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北定中原日”,“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中原”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这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天。

“家祭无忘告乃翁”,“家祭”祭祀祖宗。“无”同“勿”,不要。“乃翁”你们的父亲。这句的意思是:家祭的时侯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注意句子与句子之间有的地方还要增加一些词语,使句子的联系更紧密。

这首诗的意思是:我本来就清楚地知道,人死了世上的什么事都和我没有关系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到了宋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日子,你们祭祀祖先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指名朗读。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释义第一句,然后学生遵循教师的方法,以自学为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查字典、看注释、查找资料,学生是完全可以读懂诗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

三、合作探究。

1、细品诗意。

了解了诗意,那么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诗,仔细品味,从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语、哪些诗句中体会到的?学生先自己品读画出有关的词句,然后小组交流,教者指导,参与其中。

2、组织全班交流。

(1)从“元知”“但悲”对比写出诗人爱国之情,死对他来说无所畏惧,唯一挂念的是祖国的统一大业。

a、课件出示地图,用色块标识沦陷的土地:此时的中原大地是怎样的情景?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

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

师:看我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

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设计意图:出示诗人在不同时期的却拥有共同主题的诗句,师生引读,使学生在浓厚的情感氛围下感受贯穿诗人一生的爱国情怀。

d、激情引读。指导朗读: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2)三、四句诗文表达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了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引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

3、最后小结:一个“悲”字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临终不见九州同的悲伤,让我们从他的“悲之切”中体会到了他对国家的“爱之深”。

(板书:忠)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

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背诵一遍。

设计意图:当阅读到达一定的程度时,学生的目光不再停留于文字表面,而是强烈地想去追究文字背后所蕴藏的更丰富的内容,新的阅读期待由此产生。在阅读过程能随陆游的悲而悲,随陆游的盼而盼,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真正进入学生心中,这份因语言文字而带来的感动最终沉入学生的生命,达到诵读的效果。

四、拓展延伸。

同学们,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我们里看一下他的另外两首爱国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出示这两首诗并出示部分注释,引导进一步了解陆游的爱国情怀。)。

你读,你看,无论哪一篇作品里都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所以我深深地敬仰他——这位伟大的人,这位感动中国的先辈。

设计意图:巧妙地引用一些相关诗词作为补充。这样,课内的知识就和课外的知识互为补充,构成完整的结构。这无论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是对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都有很大的好处。这种做法同时还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促使教师向纵深处挖掘课文的内涵。

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地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板书:爱国之情)。

设计意图:言为心声,有如此诗歌,必有如此诗人。结尾处,再赞诗人,再读诗歌,诗人合一,与开篇照应,余音袅袅。

六、课后作业:会默写《示儿》,收集有关爱国的诗歌。

设计意图:让爱国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得以升华。

示     儿。

陆游。

不见统一。

示儿    悲                    忠   爱国之情。

渴望统一。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

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

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示儿教学设计篇七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诗的内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人抒发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注意收集有关资料。

体会诗中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情感,有感情地诵读。

原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布置学生课前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了解他生活年代的情况,收集他的爱国诗篇。

教学设想:注重朗读指导,读出“诗味”,读出“情味”。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朝诗人陆游的一首诗歌《示儿》,根据你们的预习,谁能说说题目的意思呢?(板书课题)。

3.师相机总结。如这时有学生愿意读收集到的诗歌,注意在“正确”“停顿”方面作些评价,不作高要求,正为下面的初读诗歌奠定基础。

1.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结合课本上的注释,把字音读准,注意停顿。

2.指名读诗。相机评价。

4.相机指点。(大多会先说三四句,再说一二句。)。

第三句的指点:同学们有说“宋朝”的,有说“南宋”的,这有区别吗?(学生汇报)你的预习真全面啊,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重要的资料,对,北宋被金兵灭亡,南宋建立后只守着半个江山,那个时候,陆游才两岁,而今,他85岁高龄,从他记事起,盼祖国统一足足有八十多年了。我们一起随着他的心愿读读这句诗吧。

第四句的指点:诗中的“乃”字,意思是“你,你的”,这是古今字意的变化。“乃”字该怎么书写?(横折折折钩,撇)。

第一句的指点:诗中的“元”同“原”字,对,是通假字,理解为“原本,本来”。

第二句的指点:调换语序作比较:只是悲伤没有看见祖国的统一;只是为没能看见祖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语序变换都读得通顺,祖国语言的内涵是丰富的。

5.指名说出整首诗的意思。

6.带着对诗歌的理解读诗。

7.体会诗人的感情:诗人临终作诗,没有说别的家常话,这能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小结:是啊,有了“国”这个大家,才会有我们的小家,作者忧国忧民,短短四句诗,抒发了他强烈的爱国情感。所以,明代作家胡应麟称此诗是“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

示儿教学设计篇八

(一)知识教学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一)教法:创设情景,以读促讲。

(二)学法:自学讨论,合作探究。

(一)重点: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

(二)难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

2.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三)解决办法:加强朗读,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感悟。

多媒体课件。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畅谈陆游。

1.(出示课件,激情导入)同学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想到金兵蹂躏中原,想到山河依然破碎,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这首诗千百年来感染、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它。

2.同学们,关于陆游你知道些什么呢?(课件出示陆游简介,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

3.小结:关于陆游,我们的确有太多的话要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陆游,倾听他感人的心声,感悟她伟大的人格。(课件出示全诗,齐读诗题目,指明说题目意思。)。

(二)、研读《示儿》,感悟诗境。

1、学生自由读诗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初步体会诗人悲凉心境。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理解诗的前两句。

(1)借助文中注释,自由朗读理解诗的前两句,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引导学生说一说诗句的意思,并找出诗人悲伤的原因。(板书:悲不见九州同)。

(3)体验感情。

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

师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啊——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多媒体出示资料:介绍南宋和北宋的'国土面积对比及遭受战乱的惨况)。

4、指导朗读。

此情此景,作者怎能不“悲”呢?诗人一辈子都在期盼祖国的统一,如今,他马上就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但他心中还有那么多的遗憾,还有那么多未完成的心愿,那你在朗读的时候,应带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来读呢?(指导学生朗读)。

5、根据以上学法,自学诗的后两句。

(1)导入:(出示课件)出示诗人临终绝笔图,引导学生看图并展开想象:此时的陆游会对儿子说些什么?(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更好的进入意境。)。

(2)回忆总结前两句的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诗的后两句。

(3)汇报交流。

(3)通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可以看出,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涵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北定中原日)。

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65年啊,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39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4)小结:同学们,陆游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诉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的时候一定要把收复失地的消息告诉他,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板书:爱国)。

三、创设情境,升华感情。

2、让学生放飞想象,展开讨论并指名说一说。

3、总结:假如陆游能听到你们的发言,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

四、课外拓展。

1、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2、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揭示网站)(下课)。

3、根据你对本节课的学习,放飞想象,对该诗进行扩写。

示儿教学设计篇九

【整体设计意图】:

1、以读代讲,追求润物无声。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如血,如火,如泣,如诉,悲愤交集,真挚感人。因此,在教学设计中要紧紧抓住“悲”和“盼”,采用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齐读,教师引读,熟读成诵等形式,体会诗的内容,领会作者情感,促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到升华。

2、加强诵读指导,追求多元共振。

对《示儿》这样的诗,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悟,因而也会有不同的诵读,所以在诵读指导上我将尽量追求多元化,反复引读加强记忆;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的感悟又会有其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倾向,因此就有了共振形成的可能性。我们追求这样的共振。

3、拓展延伸,追求情感升华。

古诗以凝练的语言叙事、写景、抒情、构境,因其凝练而形成了许多极富美学张力的空白处。这种空白是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填补、以自己的情感去体验的。这正是古诗的魅力所在。在教学设计中,选取了课外的.两首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作为补充材料。以古诗补充古诗,以古诗拓展古诗。这种拓展,是鉴于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基础上,通过对文本加以创造性的变式、扩充,对诗中的“悲”做了一个情感上的延伸。另外,尽量把诗意的解释进行淡化处理,而着力于引导孩子们去体验、把握诗歌情感的脉搏,让他们与诗人的心灵作一次近距离的直接的对话。

评析: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堪称是爱国诗篇的代表作。教者能够准确把握诗的爱国情感,整个教学设计都体现了以“情”为主线,将诗人的爱国情怀品味的淋漓尽致。

首先,开课的导入,以猜测一个生命将息的老人临终的遗嘱内容为线索,使学生初步体会了诗人临终前心中没有家事唯有国事的情怀,为体会全诗奠定了感情的基调。

接着,紧扣“悲”字,让学生去体会诗人临终前无限的心事和不了的情结。这既是对诗句理解的过程,对语言魅力品析的过程,也是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情感的过程。学生在学诗,在学语言,也是在领悟情感。同时教者设计的几处感情引读,感情朗读也很到位,学生通过反复吟咏,来体会诗的内涵,领悟诗人的情感。对于诗人的情感学生不是听来的、不是看到的,而是在教者精心设计的环节中用心感受的,真可谓水到渠成,如泉眼无声惜细流般的明澈汩汩涌流。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

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第五册35页。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一

1、教学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语文教学,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人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再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教学中要创造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达到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和理解课文的境界。

2、抓住古诗中的感情线索,体现古诗感情丰富的特点。

古诗乃作者情感抒发的产物,因此,抓住那些意蕴深刻的字词,体会诗人的情感,体验诗词描述的意境。应该是古诗教学的重中之重。

3、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用好教材,重视积累。

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要教教材,而要用好教材,把教材作为一种载体,带领学生掌握方法,以点带面,去遨游知识的海洋。

古诗教学从小学低段就开始了,高年级出现古诗,在教学中应该把握教学的目标和定位呢?

我想,一是要注意对古诗知识点的归类,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古汉语的言简意丰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和古代文化的热爱。二是要以一首古诗为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了解一类古诗及他们的特点。第三,高段的古诗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在古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和诗人及文本的对话。

《示儿》这首诗,诗人的感情丰富而深刻,陆游在古诗中除了抒发强烈的爱国之情以外,又有对南宋政权不思收复中原的不满,对故土老百姓身为亡国奴,处在水深火热中的担忧和同情,以及对自己“壮志未酬”的遗憾……所以,引导学生走进陆游,走进古诗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应该作为本堂课学习的重点和线索。

另外,陆游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借此首诗可以让学生复习、积累、学习,并且加深对陆游这个爱国诗人的认识。

1、激发与诗词内容相适应的情感,力求让学生的情绪与诗词产生共鸣。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营造感人的场景,回忆事物情境。只有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他们带入特定的境界之中,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参与到学习中去。

2、古诗词由于语言精炼含蓄,要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理解字、词的意思,体会诗句的深刻含义。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对凝炼含蓄的句子主要是把它们形象化。采用想象,把含蓄的古诗转化成图画,音乐、故事,使学生易于接受。

3、把学生引入诗的意境。在学生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使诗词所塑造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幅幅色彩鲜明、栩栩如生的图画,使他们进入诗意境,从而得到美的陶熏。

4、加强朗读吟诵。古诗词音韵铿锵,节奏鲜明,通过反复朗读吟诵有助于体会感情,进入诗的意境。这种效果是教师分析讲解无法达到。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科版第五册35页。

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1、自由朗读《示儿》把诗读顺口。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4、出示《示儿》视频。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导读《示儿》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板书设计: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三

《示儿》(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诗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的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失去的家园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运用诗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1、知识教学点

学会“祭、乃”两个生字;理解诗中“元、定、同、祭祀、乃翁”等字词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能力训练点

背诵并默写这首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德育渗透点

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4、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诗的韵味美、意境美。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

2、理解诗意,感悟作者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情怀。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作业练习卡、板书设计材料等。

1课时。

一、背诵古诗,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随意背诵一首古诗让学生猜题、作者及朝代。师:同学们,古诗是华夏文明的精髓,是传统文化的奇丽瑰宝,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背背,看谁背得又多又好,师:刚才几位同学都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将学习另一首古诗,它就是陆游的《示儿》。

1、板书课题:15课 示儿(全班齐读课题)

2、渲染氛围,听配乐诗朗诵(课件展示),让学生进入新课的学习。

3、同学们知道《示儿》这首诗是谁写的吗?那么,你对陆游有多少了解呢?请你把收集到的关于作者及所处的时代背景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

4、教师课件展示补充资料及陆游图像。

二、学习这首古诗

1、学习巩固“祭、乃”两个生字(卡片出示)。

2、自由读诗句,要求把字音读准确,把诗句读通顺(注意节奏、语速、声音的高低等)。

3、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

说说以往我们学习古诗有什么要求?提示学法:知诗人、解题意;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文。

4、再读这首诗,初步领会诗意,并思考以下问题(小黑板出示:问题)

(1)想一想,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合作学习

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画圈、思考。咱们古人所说的很好“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或许也有一定的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

6、汇报交流

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结合课后注释或工具书,说说你读懂了哪些内容,说得不准确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

(1)“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是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是什么都没有了。

“但”是“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洲”指中国。“同”是统一。“九洲同”是指全国统一。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

从“但悲不见九洲同”这句诗中尼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了诗人唯一牵挂的是祖国的统一。

7、自读自悟

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后两句诗。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的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指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就是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是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5)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祀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从“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体会到诗人对祖国统一的殷切期望,虽然死了,还希望听到统一祖国的消息。

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答)

三、 总结全诗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再回到790年前,去感受陆游临终时对儿子们嘱咐的动人悲壮的场景吧(课件展示当时情景)!

1、现在你理解陆游去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诗人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洲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祀时别忘了把胜利的消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同学们,让我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长大后报效祖国。最后,让我们全班同学带着对这位伟大诗人的崇敬之情朗读他的这首爱国诗篇吧!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科版第五册35页。

《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的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全诗字句发自肺腑,悲愤交集,真挚感人。三年级学生已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这样以叙述口吻写的诗,借助于注解基本读懂诗句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但是学生在以往的学习古诗中,往往至“理解诗意”而止步,因此造成对诗歌的感受力不强。这个年段的学生学习诗歌时需要在解释诗意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即感受诗歌的意象,于诗中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并真正提高古诗文阅读欣赏水平。唯如此,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实现提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课前口语训练,《满江红》导入该课。

师:

2、借助下面的注释来理解诗句所要表达的含义,再来练读。

3、教师范读,从老师的朗读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5、按老师划分节奏练读。

6、找生读,齐读,(适当评价)。

7、师生合作读。

师:作者“悲”的是什么?“悲”从何来?

师:你怎么理解“万事空”?

师:介绍战乱是背景。指导读好“悲”和“不见”两字。

师: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

师: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林升看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师:带着不同语气指导读。(生气,伤心,愤怒)。

师:诗人还是放心不下自己的祖国,哪怕只有一丝的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师: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用一个字概括是?(盼)你是从哪个感受到的?(无忘)。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他到死都盼望祖国能够统一,这说明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师:读着读着,你终于认识了一个怎样的陆游呢?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师:总结。用清末梁启超对陆游的评价结束。

示儿。

(宋)陆游。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不变。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五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四、各自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六、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七、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示儿教学设计篇十六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一课时。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1.指名读课文。(重点提示:“祭”的读音)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是什么意思?(学生讲后,教师加以归纳)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4.练读课文。(要求体会感情,读出语气。)

5.说说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内容来回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五、各自背诵课文

六、指导学习生字

“乃”的左边是一撇,注意不要写错。

七、默写这首诗。(学生互相检查)

八、预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板书:

元知

临终所议但悲(生)

示儿渴望统一

九州所盼北定告翁(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9183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