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一种提升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在写总结时,要注意语言简练、表达得当,避免冗长和啰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一
每次回老家过年,都能让我提前一个月开始期盼。有因为电视、因为乡村生活,而其中与春节最有关的,是到处都充斥着的年味。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章在抱怨没有年味的年夜饭,餐桌上,没有应该出现的温情,而是人人都在看手机;没有鞭炮,总觉得冷冷清清。
但是老家的春节从未缺少过年味。
只要一大家子人在一起,每顿饭都是年味。最普通的一顿饭,就烧一大锅稀饭,炒盘肉,炒盘素菜,甚至可以是一两顿前的剩菜。一大碗一大碗热气腾腾的稀饭从厨房端到屋子里,然后是一筐同样热气腾腾的包子馒头,因为是自己包的,面色有些发黑,菜也端了过来,最后,一小碗腐乳。家里的两条狗也从厨房草堆里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等着吃上几块骨头。
站着、坐着,随意,先来一个包子,再一碗稀饭下去,通常就够了。没有规矩,没有礼仪,聊天的内容极为随意,谈话声中热热闹闹地结束一顿又一顿的饭。有一回聊到舅舅小时候,妈作为大姐声情并茂地描述他有一次不肯干活被姥姥追着绕整个村庄跑了一圈的事情,舅舅因为喝了点酒,脸很红,此时又很是尴尬,只能时不时地笑笑,只给人一种感觉:腼腆、害羞,这真是与他平时的形象极为不符,然而旁人丝毫不打算给他面子哄堂大笑。
浓浓亲情,不是一种年味?
春晚,绝对是过年的标志。一楼二楼各有一个电视机,二楼还开了一桌麻将,于是一楼就有点冷清了。冷清归冷清,反正是在看春晚,没有太大差别。偶尔外面也有放炮、放烟花的,实在无聊就跑出去看看。天空乌黑乌黑的,记忆中很多年前天上都是星星,现在也没有了,倒是时常看见远处有一个很亮的红点飘忽不定——孔明灯吧。突然远处一个亮点飞速上升,“嘭”的一声,炸开一朵菊花,紧接着一个,一个,“嘭嘭嘭”地炸开,不过消失得也快,还没有达到色彩斑斓、应接不暇的效果。远处花朵盛放完毕,感到烟花落下的灰尘也慢慢进入到院子扑面而来,或许只是心理作用,但我还是回了屋,关了门,继续看春晚。屋里暖和,狗总是喜欢赖在那儿打瞌睡,不肯去房外的厨房里睡觉。我便一边看春晚,一边撸着那只比我还大一岁的老狗——它的眼眸子从始至终一直是乌黑得透亮,我很喜欢。直到姥姥把它赶出去。
一起守岁,又是一种年味。
其实,这段时间,年味无处不在。
有这样一个环境,这样的一群家人,我从不怕年味有一天会从这其中消逝。尽管每个人平日都在大城市里打拼着,累着,辛苦着,回到这个真正的家时,却是快乐的、温馨的,忘掉生活的劳累,和家人一起过年,一个充满了年味儿的年。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二
又是一年春节,窗外听不见以往那“噼噼啪啪”的鞭炮声,一家人围在一起吃个冷清的年夜饭,小孩子说几句吉祥话,讨个红包,便都回各自的房间去了。年过得凄凄冷冷的。我早早地躺在床上,听着窗外一辆辆车呼啸而过的声音,不禁回想起小时候在祖母家过得年。
小时候,每逢过年,我和妹妹都乐得不得了。一到腊八,祖母就坐不住了,带着我和妹妹开始大扫除。祖母极其爱干净:窗帘,取下洗净;楼梯,一阶一阶地用抹布认真擦洗;碗盘,逐个洗得光亮如新;地板,拖到可以照出人的全影。我和妹妹也不闲着,一会儿拿扫把“打战”,一会儿在地板上“滑冰”。祖父看见我们玩闹,便笑,走过来,用手指在我们的鼻梁上轻轻地刮一下,慈爱地叫我们“小捣蛋鬼”。
刚到小年,我和妹妹就等不及了,呼朋唤友,迫不及待地把准备过年才放的鞭炮拿出一大半,组成一支小分队,到田间地头放鞭炮去。
我们将鞭炮放在田埂上,让一个胆子大的孩子点起一支随手拾起的枯麦秆。他一手拿着麦秆,一手招呼我们都躲到他身后。我们都屏气凝神,注视着那根渐渐靠近引线的麦秆。一看到引线被点燃,我们便纷纷躲到邻居伯伯家的麦秆堆后,头齐刷刷地探出麦秆堆,仔细观察引线的长短。与我们同来的小黄狗倒是一点也不害怕,小碎步跑到鞭炮旁,左嗅/嗅,右闻闻,任凭我们怎么叫都不理会。它还转过头来,对我们“汪汪”地叫两声,好像在说:“这是什么东西呀?把你们吓成那样。”
突然,鞭炮炸开了——噼哩叭啦一阵响。这可把小黄狗吓得不轻,一下子跳出一米多。我们看着它在田埂旁吓得发抖,笑得直不起腰。
春节一到,年味就更浓了。一到下午,老人围坐聊天的声音,锅碗瓢盆碰撞的声音,小孩子们嬉闹的声音此起彼伏。每家每户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一到家,便将家中办喜事才用的大圆桌搬到院子里,摆出一圈木长椅。一张张圆桌就如一个个圆滑的汤圆,团团圆圆。
当每家的长辈一落座,家家户户的厨娘们便从自家厨房中端出一道道自己最拿手的好菜,端到各张桌上。菜一到桌旁,厨娘们都会说一两句吉祥话,以示对大家的祝福。一道道菜香气诱人,刚一沾桌,便引起了一桌人的哄抢,小孩子们叫着嚷着,好不热闹。
刚吃到一半,孩子们便坐不住了,纷纷站起来,有的喊着要父母给压岁钱去买鞭炮,有的孩子索性在圆桌下玩起捉迷藏。小孩子们最喜欢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圆桌下玩捉迷藏了,偶尔有一两次撞到了桌边,无论多疼也只是苦笑一两声。因为长辈们说,过年哭是不吉利的。
现在的春节,除了年夜饭,红包和毫无看点的春节联欢晚会之外,别无它物。年过得越来越冷清,不知是时代变了,还是孩子的心性变了,抑或是那岁月偷走了该有的年味罢!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三
我有两个老家,一北一南,奶奶家在江苏的徐州,姥姥家在江西的赣州。每次过年我都会跟着爸爸妈妈坐火车来回跑,但不管在哪儿过年,对我来说都是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因为可以看到我最爱的奶奶和姥姥。
春节时的北方,白雪皑皑,到处都是冷冰冰的。枯黄的小草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翠绿的麦苗躲在雪被子下呼呼酣睡。但不管风雪再凶猛,路途再遥远,也阻挡不了我们和家人团聚的决心。
一到家我就和小朋友们疯玩了起来,我们在雪地里用一根木棒顶住一个大竹筐,下面撒下一些小麦,用一根绳子牵着木棒远远的躲在树后,会有贪吃的小鸟中了我们的圈套,被罩在筐下,我们雀跃地奔向竹筐,轻轻的掀起一角,小手慢慢的伸进去,闪电般的张开手掌抓住小鸟,看着小鸟可怜兮兮的叽叽叫着,它一定是想它的妈妈了,想着我们找不到妈妈时的害怕,我们就会把它放了。
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总会包我最喜欢吃的羊肉饺子,看着那么多饺子欢快的跳进沸水里,泛起一朵朵浪花,我早已垂涎欲滴,盛上一大碗热腾腾的饺子,我的小脸蛋立刻埋进了碗里。吃完饺子我便跟着爸爸妈妈去拜年,一趟走下来,口袋里已经塞满了各式各样的红包,真/是一个丰收年啊!过完年要离开的时候,奶奶每次都不敢送我们,听爸爸说她是受不了分别,我也不太懂,我也很舍不得奶奶,可能她和我想的一样吧。
春节时的南方,生机盎然,到处都是暖烘烘的。公园里已经有些许花草嗅到了春的气息,悄悄的探出脑袋来,田野里的菜苗也已抽出了新芽,从地里窜出来,扑棱棱挺直了腰肢,调皮的吐出细细的小舌头。大年三十的年夜饭我最期待的就是姥姥做的米糕,就像馋嘴的猫咪围着金鱼缸焦急的转圈儿一样。米糕黄澄澄的,咬上一口,香喷喷,甜津津、软绵绵,吃的我根本停不下来。妈妈说我小时候哭闹时,姥姥就会夹起一块米糕往我嘴里送,我立刻破涕为笑。这让我想起了姥姥搂着还不懂事的我,教我唱歌、拍球、识字,天底下最温暖的就是姥姥的怀抱。
每年过年我都像候鸟一样跟着爸爸妈妈来回奔波,虽然有时也会感到些辛苦,可是看着平时凶巴巴的爸爸在奶奶面前却像只听话的“小绵羊”;看着总是批评我挑食的妈妈却在姥姥家的饭桌上“挑三拣四”时,我明白了亲情的味道,在爸爸妈妈面前,孩子不管多大永远都是孩子。不论在哪儿过年,都各有各的味道,我期待下一个春节来个“南北大团圆”!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四
年味会不会变呢?这是我小时候的疑惑,可如今,我能准确的给出答复:年味变了,随着人的变化而转变。
题记。
在小时候,我总对着窗户外的绿树青竹张望,期盼着年的到来。我父亲和另外三个伯伯是四兄弟,这也意味着我也有三个兄弟姐妹。每当过年,他们都会回家过年,10来个人,欢聚一堂,可热闹着呢!贴窗花,挂我写的对联。吃着三伯伯从郴州带回来的食品,尝着我父亲的拿手好菜,大家是赞不绝口!我和我的堂哥玩得很要好,我们经常在一起玩,在旁边的山脚上狂奔,在附近的陡坡上滚雪球,堆雪人,可不快乐了!我的大姐,年龄和我母亲年龄相仿,也有着30多岁了,一直在北京工作,和二伯住在一起,一年也只有这个时候回来一次,大姐人很好,在我和三个眼里就是“柴达木盆地”“聚宝盆”每年回家就给我们一个大红包!二姐在北京念书,两三年才回来一次,每次见到都有些意外,但更多的是陌生。在小时候,年,成为我最向往的一段时光,年,象征了快乐。
年龄稍大了,年在我眼中便成了绝佳的避免学习扰乱身心的胜地。这天,我又迎来了年。我的堂哥来了,我又邀请他出去玩耍,可这次,他拒绝了。理由是:“我要和同学聊天。”整个过年期间,他一直捧着手机,二姐已经四五年没来了,大伯伯一家,因为大姐生孩子的事情,在北京没有回来,当然,这也值得高兴,因为我当舅舅了!这个年就这样平平淡淡的过去了,过年,也不复往日在我心中的地位了,仅仅是个避免学习扰乱身心的地方。失去了其独特的味道!
在这个时代,我们为何不能放下手机,亲近家人,保持良好的传统,关爱家人,共创美好未来。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五
“过年”这个词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令人欢喜的存在,它预示着旧的一年将过去,而新的一年将带着惊喜与震惊出现在我们面前。在过年这个喜庆的氛围里,我们一家人聚在一起,开心地吃着年夜饭,话着家常,那种充实的快乐与幸福将我们一家团团围住。
毫无疑问,今年我们家的年味是幸福而和谐的。除夕夜晚里,我们一家人吃完了年夜饭后,爸爸妈妈以及两位叔叔凑成了一桌开始打麻将,而我则拉着爷爷奶奶一起玩扑克牌。刚开始的时候我总是输,差点就把身上的钱都输光了,奶奶和我一样赢少输多,只有爷爷最厉害了。为了不再继续输下去,于是我和奶奶开始玩花招。有时是我悄悄塞给奶奶一张牌,有时是奶奶偷偷给我一张,很多次有惊无险,没有被专注研究牌的爷爷发现。后来慢慢的我和奶奶也赢了很多次,我开心的笑着,却忘了“幸灾乐祸”这一词的存在。一次,奶奶一直轻轻碰我的脚,而我在专注地研究着自己的牌,没有反应过来,好半天后,当我发现并拿到奶奶的牌时,却被爷爷抓了个正着。爷爷放下自己的牌说不打了,说我们耍赖。我和奶奶异口同声地辩解着,可爷爷意已决,说不打就不打了。唉,好在最后我还是赢了几块钱,我乐呵呵地笑着,爷爷奶奶也都开心地笑着。外面飘着小雨,冷风呼呼地吹,而屋内一屋子快乐氛围,让屋外的寒冷望而止步。
除夕后,我就穿上了新衣服去拜年,各个亲戚家几乎都走了一遍。初四的时候,我、爸爸、妈妈以及两位表姐一起去我家玩。在路上时,妈妈给我们讲起过年时大桥上有个小女孩拿着一个碗接行人的路的故事。一次她挡住了一位还在读书的男孩子的去路,他往左,她也往左,他往右,她便往右,不依不饶,无奈之下,他翻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终于找到了一两块的零钱,放进了她的碗里,她也总算让开了路。我呵呵地笑着,全当一个笑话听。后来我和两位表姐决定去街上转转,走到大桥时,也遇到了一位小女孩,我走开了,可两位表姐却被那小女孩拦住了去路,我赶紧往回走去帮她们,可是不料她们脱身了,而我却被拦住。我摸遍了身上所有的口袋也只发现几张100元与50元的纸币,我向表姐们投向求救的目光,可她们也无奈地摇摇头说身上也没有零钱。我用充满了歉意的眼神看着小女孩,她用一双大而纯净的眼睛与我对视,单薄的衣服和黑而脏的皮肤是她给我的最大印象。不知过了多久,也许她是发觉我不能给她钱,便放弃了对我的拦截。我站在原地没有动,回过头去看她单薄的背影,心里涌出酸酸的感觉。如果说我的冬天是温暖快乐的,我的年味是幸福美满的,那么她呢?她的冬天也许只有漫天的寒冷,她的年味也许只有孤寂与冰凉。
后来我有了零钱了,便沿着原路返回到大桥上去不见了她的身影。我想也许她到了另外一站,继续她的乞讨生涯。也有可能她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冻死在某一个角落里。我很后悔我当时没有尽我所能的帮助她。我一直都知道,“年”在每个人心中的味道都是不一样的。幸运的人感到幸福快乐,不幸的人只能感受到孤独与寒冷,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幸运的人不可能永远幸运,不幸的人也决不会一直不幸。所以当我们属于幸运的人时,我们要给予不幸的人温暖与爱,这样我们每个人的春节都会向着幸福快乐的方面发展。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六
对于孩子,新年是快乐的。新年意味着新衣服,压岁钱,鞭炮,还有热闹的年夜,这些在我小的时候都曾是我期盼的。小时候我能感受到的是一种强烈的年味,身边的每个人的感觉应该都是如此,而这些,似乎也只是现在能够用来怀念的对于童年的回忆。
从前的新年固然是没有如今这么充满着现代味道,却失去本来的年味的形式。从前那些简单的、温馨的心情也已经被我们淡忘。再看着晚会,吃着饺子,却总也不是从前的那种年的气氛,我不知道究竟是什么改变,也许是成长改变心境,也许只是新年的这些对我已经不足够有吸引力。
也许对于从前,最值得怀念的是年夜的热闹。年夜,我总是习惯早早地睡着,然后在午夜被外面的鞭炮声叫醒,然后还要堵着耳朵去看外面亮丽的烟火光。这种感觉是很矛盾的快乐,我不喜欢刺耳的鞭炮声,也许还有些害怕,但是却喜欢着那种热闹的气氛,那种在火光中感受着来自人们的欢乐。
这种欢乐是多方面的,有对于一个新的开始的期盼,有对于过去一年的美好的怀念。人们吃着一年来最丰盛的一顿晚饭,享受着一年来最团圆的家庭幸福。这种感觉是一种真正的过年,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憧憬去迎接。孩子们也享受着他们的快乐,拿着长辈给的压岁钱,盘算着该买些什么;点着一串鞭炮,听着那清脆,激昂的声音,庆祝着自己的成长。
然而到今天,我突然发现这些都已经失去。
年夜,家里仍然是准备着一顿充满年味的晚饭,一家三口坐在桌前包着饺子,聊着快乐的事情;晚会依旧在那一点钟开始,带来欢声笑语。但似乎年味总还是淡,我始终不明白究竟是什么发生改变。年夜饭,它没有改变,也许是这一顿饭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变得平常,不再那样有期待。春节晚会,它是在进步着的,一年比一年更精致华丽,也许是人们的心态变,要求高,对于这样的晚会已经习以为常。
而我自己,似乎已经不再从心里觉得这是一个新年,一切只是还有着表面的形式而已。新年,除夕,还意味着什么?也许仅仅是接受来自朋友亲人已经机械化的祝福;吃着饺子,看看已经不富年味的晚会。于是自己也寻找着新的方式,对着电脑,机械地收发新年的祝福。
这种已经形式化的新年还有值得在意的必要吗?我想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时间空耗在这样的一种形式上,于是,很多人开始不看春晚,很多人开始不再庆祝新年。这些恐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悲哀,也是传统文化衰落的一层表现。
最近几年,人们一直在强调着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要改春节名为元旦,以强调中国新年。然而人们忽略更重要的:心境改变,生活方式改变,这些改变让无论何种停留在表面的强调都不再有一丝效果,人们需要的,是一种发自心底对于新年的追求和渴望。
也许人们该放弃些什么,珍惜些什么,还要保留一些自然之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七
戌狗年悄悄地走了,亥猪年轻轻地来了。每一年都有每一年的故事,唯一不变的是:我家一直传承下来的年味。
大年三十,因为太爷爷太奶奶不在了,所以爷爷輩的兄弟姐妹开始的亲戚,每年会轮流宴请年夜饭。这一天,我们全家穿戴一新,来到事先预订的酒店。大家聚在一起边吃边聊,叙说着各自的家常,吃完饭后就各自回家了。自打我记事以来,每年都是如此,说来也没有多大的乐趣。
新年的第一天,自打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以后,杭州的新年清晨没有了往日的喧嚣,只留下了一份清冷。一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来到灵隐寺烧香、拜佛,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这里人山人海,我都是被推挤着进去的,全然不需要自己行走,好像杭州人民都来这里过年了。
乡下的新年气氛可要浓厚多了。去完灵隐,我们就马不停蹄地来到外婆家拜年。一到乡下,就能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小孩子们在路上你追我赶,不小心碰到个大人,也会顺口道个:新年快乐。外婆家有个人人爱——火盆。每每天气寒冷,人多的时候,外婆就会把这个宝贝拿出来,春节这么重要的日子,怎么可能少了它。我们会放一些材火在里面,点燃一根火柴,大火就在盆里熊熊燃烧着,大家都围坐在四周取暖,真是秒不可言。
外公外婆的兄弟姐妹很多,妈妈就会带着我去每个姑婆婆,姨婆婆,舅公家拜年。我们每天吃了这家到那家,几天下来人都胖了好几圈。有时我真记不过来哪个是哪个,碰到女的来句婆婆,碰到男的来个公公,总不会出差错。
新年有的玩,有的吃,更让我开心的是:还能收到很多红包。哈哈哈!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八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到了令人期盼的除夕夜。这天,人们穿新衣,戴新帽。男女老少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在家中与亲人们欢聚一堂。
贴春联,看春晚,吃团圆饭,守岁到凌晨,是我们家每年除夕夜必不可少的流程。在2018新年的钟声刚刚敲响之际,我们便一起来到了天宁寺烧香祈福。寺庙前的人可真多啊!一眼望去,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们都摩肩接踵,排着熙熙攘攘的队伍,等待着。进寺时,工作人员给了我3根香,走到香炉前我把香点燃,双手合实,向菩萨跪拜,希望我们能在崭新的2018年里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初一,最令我兴奋的事情就是回妈妈山东滕州老家过年。我们载着满满一后备箱礼品,带着爷爷奶奶,开始了“高速之旅”,路上我不停地想象着到家时的情景:一年未见的亲人围坐在桌前其乐融融的吃着团圆饭;小朋友们一起在外面放着花式鞭炮;外公带着我们一起爬山等等。我越想越激动!终于来到了村口,我远远地望到外公家门口高挂着两个火红的灯笼,灯笼底下站着一个熟悉的身影,哦!那是我的外公!他听到我们下高速后,便一直站在寒风中等待。车还没停稳,他就迎了上来。我抬起头,看到他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但笑容还是那么的慈祥。“外公!”我拥进他那宽大而又温暖的胸怀。“哎,我的外孙,回来了!”他抚摸着我的头,答道。
我们跑进屋,看到许多亲戚朋友都已经坐在家中。屋里充满了欢乐祥和的气氛。入乡随俗,我和表哥表弟们以下跪磕头的方式向长辈们拜年,拿到压岁钱后,我便拉着几个小朋友奔向村里的小卖部。买了几盒炮后,我们欢天喜地的玩起了花式放炮,点着后抛向半空“啪”的一声;插在泥土里“嘣”的一声;塞进石缝里“轰”的一声,各个脸上乐开了花儿 “开饭了,开饭了!”
话音刚落,大家二话不说,直奔餐厅。哇!不愧为好客山东满满一桌菜。其中猪、羊、鸡、鸭、鹅都是外公自家养的,看着丰盛的饭菜“小馋猫”——我,擦了擦口水,等亲戚朋友们都来齐了,我迫不及待的拿起筷子,津津有味的吃着就这“满汉全席”!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九
盼望着,盼望着,寄托着亿万人念想的新年就这样,登上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大舞台。我们欢呼着,我们舞蹈着,我们狂欢着新年啊,你终于来了!
如果新年是一档节目,那么则分为两个频道,一个是孩子们的天堂,一个是大人们的安乐窝。两者虽截然不同,可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都代表着团圆和快乐!
首先闪亮登场的就是孩子们,他们的新年,无谓就是几样东西组成:压岁钱,新衣裳,玩伴,还有至关重要的鞭炮。就是这几样简简单单的东西,让我们小孩子的年过得开心快活,优哉游哉,充满了童话般的色彩。
在过年的时候,除夕夜那晚,我早早地吃过晚饭,便心急的一路跑去相熟的玩伴家,也等不及准备好打火机什么的,就匆匆拿上钱,向着那对面的商店狂奔而去,一路上弥漫着烟花的余味。以前只是觉得这种味道很难闻,呛鼻子,现在倒是认为这就是年味啊!买过鞭炮,接下来就是欢呼声和鞭炮声接踵而至,别提多热闹了!这就是孩子味的年味!
而大人们比起孩子们就更加快活了。大人们辛苦了一整年,为了家人们劳累奔波的一整年,风尘仆仆。而在新年,他们终于可以,卸下包袱,好好洗去劳累,灰尘,迎接新的一年!他们的新年是释放压力。打牌,放烟花,做元宵,做甜酒冲蛋各种各样,目不暇接。
在除夕夜,我的父母和叔叔他们相互默契的聚集在一家,凑在一起打麻将,打纸牌,三五成群,比孩子玩的还要开心。到了十一二点,便拿出准备好的烟花,放烟花,一束束五彩斑斓的烟花便绽放在黑漆漆的天空,为忧郁的黑夜平白增添了几分美丽。这就是大人味的年味!
甜蜜,浓情,快乐,感动这些情感糅合在一块,这就是年味!年味是家人们的团聚,是情侣们的团聚,是孩子们的团聚,是爱的团聚!新年会离去,但年味不会消逝!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
随着社会进步和时代发展,人们渐渐开始淡忘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年味也自然而然地变淡了。
古人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热闹景象在现实生活中已经难觅了。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的我,快过春节时,总要和父母开车回去,即使累了也因为能回老家而消散。大年初一,我们起得很早,不停地搓手取暖,颤颤巍巍地点燃了一支香,开始放鞭炮。我拿出鞭炮,急急忙忙地把引线找出来点上,用力往空中一扔,鞭炮“啪”的一声,在天空中回荡起一记响亮的爆炸声。吃完年饭,我便与家人一起包饺子,我用我那细弱的手指拿起了擀面杖,开始磨面皮。面皮张开放在桌子上,我便舀了一点馅,再一点一点捏紧。包完饺子,我扛出一把梯子,拿了一盒糨糊,在父亲的帮助下开始贴春联,正门,小门都贴上了春联。鲜艳的红纸上,站着一个个龙飞凤舞的毛笔字,在向我们颔首致意,我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泛起一阵激动。紧接着,大家便一起贴桃符,据说桃符能避邪,保大家平平安安。下午还有舞龙狮表演,那两条龙都有二十几米长,舞龙的叔叔身强体壮。他们身穿黄色对襟衣,灯笼裤,腰扎红色绸带,头裹黄布,高举舞龙杆,兴高采烈地舞动着,上窜下跳,来回穿梭,舞得我们眼花缭乱,浮想联翩。
不知道变淡了的年味,欢欢喜喜过大年的美好,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们身边?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一
正月十五,是一年里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过了元宵节这个年就算真正的过完了。所以,大家都欢聚在一起,吃汤圆,赏月亮,放烟花,看花灯,猜灯谜。
今年元宵节也是情人节,妈妈就特意包了香甜可口的巧克力汤圆,之后我也帮妈妈做巧克力汤圆。首先用温水与汤圆粉一起和面,刚开始我还不知道要用温水和面,白白地浪费了不少面粉。和好面后把面团揪成大小相等的剂子备用,然后把巧克力剁碎,将剂子按扁,中间直接包入巧克力,也可以加上葡萄干等零食,我在封闭汤圆口时,一不小心,汤圆的肚皮就如八月的石榴般破了一个大洞,我急忙取了一点面皮“缝补伤口”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我的动作也灵活多了,不一会儿,我和妈妈包好了汤圆,挨个把汤圆“扔”到锅里去煮。
十分钟后,汤圆煮好了,我定定地看着妈妈捞汤圆,恨不得把一锅汤圆全都吞下去,当汤圆端到我面前时,我赶紧吃了一个,甜甜的,很好吃,我闭上眼,安静地享受汤圆,那股香甜的滋味也慢慢流进了心田……“巨无霸”也被分入妹妹碗中,落入口中,真不是盖的,大,真大,她咬了好几口,才咬到一滴点的馅,真苦了爱吃馅的妹妹。
吃着自己的劳动果实觉得,汤圆的味道是甜的,元宵节的味道是甜的,年味是甜的,我的心也是甜的!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二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
一群小孩子捂着耳朵在屋前放起了鞭炮。“啪”地一声,吓得我全身一抖,扭头就跑。
“天天,快回来包饺子啰!”家里传来了妈妈的叫喊声。“来啰!”我一面答应着,一面朝家里跑去。一到家,发现大家都已经围在桌子旁边,准备开工了。我赶紧洗了手,坐下来。正当我准备包第一个饺子的时候,突然冒出了一个声音:“等一下!先贴完对联,放完鞭炮再包饺子也不迟嘛!”我转身一看,是风尘仆仆地刚从外地赶回来的舅舅。“哦!是小豆呀!好吧!那我们就先贴对联儿!”奶奶笑着说。
舅舅从袋子里取出了一副对联,与爸爸一起在门框上刷上浆糊,然后贴上了红红的对联。我们几个小孩子帮不上忙,就拉着奶奶的衣服求她给我们讲故事。“好,好,你们几个小鬼精。”奶奶慈祥的笑着,给我们讲起了放鞭炮和贴对联的由来:传说从前有一个怪兽,叫做“年”,它可恶极了,十分喜欢吃人,所以人们都很怕它。后来人们发现“年”非常怕红色和“噼啪”声,于是在门外贴了红红的纸条,在屋外放起了鞭炮,于是“年”再也不敢来了。我听了,不禁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样啊!”
贴完对联,就开始放鞭炮了。舅舅一点燃鞭炮就跑到一边,捂住耳朵。“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在鞭炮声种,年味不知不觉又浓厚了许多。
弄完这些,我们赶紧回到屋里开始包饺子。包饺子对于我来说,是再困难不过的事了。每当我捏好了饺子,那里边的馅儿就都迫不及待似的,从面皮的缝隙里钻了出来。我急了,又用小拇指把馅儿给戳了回去。当我把左边的饺子皮捏紧时,却发现右边的馅儿又偷偷溜了出来。我哭笑不得,觉得它简直就像一个调皮的小孩。我把头伸过去,发现妈妈和奶奶包的饺子就像一个个元宝!漂亮极了!奶奶看着我,慢慢地对我讲起了饺子的含义:饺子,谐音“交子”,是新旧交替的意思,寓意着吉祥如意。它的外形酷似一个元宝,寓意着来年招财进宝。我听着奶奶的解释,点了点头。我瞟了一眼爸爸包的饺子,“坏笑”了起来。爸爸包的饺子比我还差,不过,倒是像极了“海参”!弟弟满手沾满了面粉,趁妹妹不注意,就在她脸上涂了一笔。妹妹见了,也在弟弟的脸上画起来。我喊了一声:“喂!你俩干嘛呢……”话还没说完,弟弟就在我脸上添了一笔白胡子。于是,家里就多了三只“小花猫”。
饺子包完了,奶奶把饺子放到锅里去煮。不一会儿,饺子就煮熟了,我往锅里一看,咦?怎么有只巨无霸饺子呀?再一看,原来是爸爸包的“大海参”呀!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三
多数人认为,淡了,淡了,年变了,少了以往的热闹和喧嚣,少了以往的自然与纯朴,也少了那种的对美食的冲动与渴盼。
而我还是带着期待,带着喜悦,盼望着新年的到来,畅想在那别样时刻寻觅童年的稚气和真实的自我。
不管怎样,第20xx个新年终究还是如期而至。
除夕是新年的预兆,是团圆,也是责任。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一家人欢聚一堂,团团圆圆吃个饭。今年,我和爸爸妈妈照例来到乡下外婆家吃年夜饭,一进门,外公、外婆忙碌大半天的的累累硕果映入眼帘:丰盛的菜肴摆满了灶台和餐桌,热气腾腾的火锅、浓香扑鼻美酒、最显眼的已不是那大鱼大肉,而是那翠绿欲滴的各种青菜。年夜饭上外公、外婆、爸爸、妈妈、舅舅推杯问盏、谈笑风生,诉说着旧年的美好和对新年的憧憬。外公总结道:20xx年最大的收获是我们恬恬成功考入省城就读初中。听到这让我欣喜不已,我这05后崭获全家最大的成功,已悄然成为家庭中最为耀眼的成员。我和弟弟吃完饭后一起燃放烟花,感受那瞬间的绚烂。
年夜饭后的重头戏毫无疑问是春晚。春晚是中华民许霆门大家庭的一道独特的文化大餐。20xx年春节晚会延续了设立分会场的传统,一会北京、一会珠海、一会山东、一会海南一会贵州,坐在电视机前看那载歌载舞、听那说学逗唱、闻那日新月异,新时代的新气象,不断冲击的我们的视觉神经、听觉神经。不知不觉,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五,四,三,二,一,新年好!手机铃声顿时热闹得让人手忙脚乱,来自亲人、朋友的祝福成为新年的第一道靓丽风景。
那菜肴、那美酒、那畅谈、那烟花、那晚会、那祝……在我心中凝成一个浓浓的“年"字。也许,这就是中国式家庭的年味:一家人围坐一起吃个年夜饭,总结一年的收获,畅谈来年的愿景,看一场文化盛宴,老人家看儿孙满堂尽享天伦之乐,后一辈向父母养育之恩表达感激之情。
年味真的变了,变得更健康、变得更接近、变得更实在一年更比一年好。
年味其实也没变,目标仍就是团团圆圆、主线仍就是浓浓亲情、期望仍就满满当当。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四
有人说过年就是专门用来吃喝玩乐的。
因为春节期间,很多人每天不是吃饭就是喝酒,不是发红包就是抢红包,不是打扑克就是搓麻将,不是走亲戚就是访友,忙来忙去,玩来玩去,搞得自己身心疲惫,生活规律颠倒,看似过年是为了放松放松,缓解一些压力,其实身体一点轻松,心理压力也不算小。总之就是小孩盼过年,大人怕花钱。
其实这是近年来出现的普遍现象,春节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节日,它是给我们用来团聚团圆的,它通过各种传统的方式与形式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愿望、情感、理想与追求。无论是贴春联、吃年夜饭、祭祖,还是守岁,燃放鞭炮,拜年,等等,这些年文化的方式代代延续,其实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也就是团圆、亲情、祥和,此中包含着无比强大的民族的凝聚力和亲和力。中国人每过一次年,就深化一次我们民族的亲和力、凝聚力,也就是加强民族的生命力。这是中华文化最深刻的一部分,是我们民族的至宝。
在春节中最难能可贵的就是那浓厚的气氛,那种和睦,幸福的氛围是平常感受不到的,一年来大人在外地奔波赚钱,小孩与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不容易团圆,可是到了春节,一家人就会团聚在一起,珍惜那一年不可求的团聚时间。
春节过后,一切又得回归正规,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都得到了满足,感受到了平常感受不到的温暖和爱,每个人都揣测着希望去努力工作学习,为了来年更好的团聚。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下午,我和妈妈来到家乡的副食城来抢年货,只见马路上的车赌成了一条长龙,车位的红灯一个接一个的亮着,交警也忙着缓解拥堵,有的车主也等得不耐烦了,直按喇叭,有的更是恼火,直接摔门而出。再往副食城这一条街里走,人生人海,人声鼎沸,可怜了那些开车的司机,又得赌一下午咯。我们到达了目的地,里面的每一个人无非都是拎着个大包小包的。每家店铺的老板,有的笑逐颜开,有的手慢脚乱的算钱。有的店铺的老板更是忙得不得了,装食品的盒子都来不及收拾。老大妈们更是疯狂,只能用三个字来形容“快!准!狠!”
回家路上,妈妈一个要好的朋友打了个电话来,说,老胖啊,过年了来送礼了勒,到你家门口了,赶紧来拿!妈妈不好意思地说,没事咯,干嘛这么好咯,等一下,马上就到家了。回到家,那个阿姨连忙把礼物搬了下来,妈妈一看,顿时被吓到了,水果,饮料,白酒总共合起来有五,六箱,我立马将下午买的年货提到了家门口,然后和妈妈开始了接力模式,搬运礼物。这仗势,尽显年味儿。
晚上更是如此,爸爸的电话响个不停,什么腊鱼腊肉啊,鸡啊,橘子啊,有的更是奇葩,还买了一箱的榴莲,有些去年送来的东西今年都还没吃完呢!
最近几年,年味渐渐淡了,有的人趁着过年假期长,带着爸妈或独自一人出去旅游了,不与亲戚团聚在一起,出去浪了。
年味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是收红包或发红包,可能是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喝玩乐,可能是不写作业,整天玩这就是过年的感觉:幸福,快乐,美满!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六
农历年的年尾是忙碌的,也是喜庆的。家家户户做好年糕、晒好腊肉,把屋里屋外打扫得干干净净,迎接新年的到来。从农历二十七开始,鞭炮声从零星的一声声到密集的一阵阵,新年的脚步声越来越近,转眼已是除夕,身边的年味也越来越重了。
还是凌晨四点的时候,我就已经被震耳欲聋的爆竹声惊醒,望着仍漆黑一片的窗外,我突然非常强烈地感受到了年的气息。
天空刚露出鱼肚白,村子里就热闹了起来,家家户户都忙着贴窗花,挂春联,爸爸踩着凳子,手里拿着刷了糨糊的春联小心翼翼地对着墙壁比划,下面的孩子们一边看,一边喊着“歪了歪了”“往左些”“再过去点”“对!就是这儿!”边上早有妈妈将精美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还挂上了灯笼,家中一下增色不少。
看到大街上,真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商人小贩们早早地摆出了摊子,贩卖各种年货,吃的、玩的、用的,应有尽有。人们踩着一地的鞭炮屑,来赶这一年一度的热闹。早有贪吃贪玩的孩子来到琳琅满目的摊前,央求着要买。这天早上,各种各样的舞龙舞狮队也会敲着锣鼓,浩浩荡荡地来到各家店门口,说一些吉祥话,讨个好彩头。真是热闹极了。
家里,爷爷领着儿孙在祭祖,希望能够保佑来年一家人平平安安,大吉大利;厨房里,能干的妇女们各显神通,要将自己的拿手好菜捧上餐桌;屋外,顽皮的孩子们正在放鞭炮,乐不可支,那清脆的笑声荡漾在空中,连空气里都洋溢着浓浓的、甜蜜的年味。
这忙碌的一日,这忙碌的一年都即将要成为美好的回忆,等待着我们的将是崭新的明日!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七
大年三十晚我们一家大小开开心心吃了一顿丰盛的团圆饭。
爸爸笑着对我说:“别装空作势有话快说:”我接着说:“首先,我祝奶奶身体健康、爸爸、妈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妈妈对我说:又大一岁了,只要你学业进步、身体健康不要让我们担心就可以,我大声的`说“我知道”,他们哈哈大笑。
过新年是最快乐的日子,又有玩、喝、吃、乐、但是最高兴的当然少不过我们的小朋友有利是收嘻嘻。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八
年来了。
地上布满了石灰撒的小圈,这些小圈有秩序地排着队,活像一朵朵盛开在冬日的梅花。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外婆说,这些圈就好似元宝的脚印,象征着财源滚滚来。
家家户户都忙着贴春联儿,这可是最有仪式感的一件事了。外公先调好自制浆糊,一年也只这一次看到他的绝活儿,他调的浆糊总是最黏最白的,刚出锅的时候热腾腾的,嘴馋的我都想吃上两口了。我拿上春联在四周涂上浆糊,贴在大门的两边,然后用手抚平。看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很难,我花了九牛二虎的力气才把春联贴好了。接着,我们在大门两侧高高地挂上红红的灯笼。
站在巷子里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正所谓“辉映朝霞春色浓,满街争看大灯笼”,真美呀!
饺子可是过年必不可少的美食。外婆和妈妈动作娴熟,一压一捏,一个小巧玲珑的饺子就包好了。饺子姿态万千,有金鱼状的,寓意着年年有余;有元宝状的,寓意着钱财多多……除夕夜的团圆饭上,每个人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满足的笑容,这也许就是“家”对每个人的意义吧!
大年初一,人们去拜年。“龙”这时候也舞起来了,随着“咚咚咚”的鼓声,“龙”飞了起来,“龙头”紧跟着前面的“龙珠”,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舞龙的人齐心协力,把“龙”舞得仿佛活了一般。家家户户在忙着放鞭炮迎接“龙”,希望“龙”带来平平安安、年年有余;小孩子个个看得津津有味,小手都拍红了呢!
家乡的年味儿真浓啊!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十九
时间就象飞箭一样,转眼间一个学期又过去了,冬爷爷送走了秋姑娘,他轻轻呵了一口气,大地便披上了亮闪闪的银装,伴随着飞舞的雪花,我们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年味,我们也知道期盼已久的春节快到了。春节是孩子们的幸福时光。
春节可以舒舒服服的在家睡懒觉。每日睡到自然醒。平时早就被音乐吵醒了。
此时离春节还有6天时间,我们全家人已经开始行动了。妈妈下班回来,连忙写购物的单子,写完以后。便开车去超市,我们去超市的路上,看见街真热闹。连树上都已经挂上了彩灯,看来我们还是晚了一步,连政府都比咱们快。到了超市,哇!简直是人山人海!人群涌动!笑声不断!比往日的超市热闹好几倍。一楼是食品专区,一样样令人垂涎三尺的零食、甜点、蔬菜、水产品、水果都摆放在货架上。我兴奋得跑到水果区去拿我最喜欢吃的金灿灿的橙子,它好象在对我笑:“小姐姐,快把我买回家吧!我可是它们当中的大王。又香又甜。我毫不犹豫地把橙子放进我的购物车。妈妈看地目瞪口呆。哈!我对妈妈眨眨眼,吐吐舌头,谁叫妈妈今日答应一切由我做主呢。接着我们来到了蔬菜区和肉类区,那里的白菜又香又嫩,菠菜翠绿欲滴,红辣椒鲜艳无比……诱人的色彩促使你停下脚步,于是我又毫不留情地把这些蔬菜放进了购物车里。最后我们来到服装区,每一个地方的服装也可谓是姿态万千。又的英姿飒爽地站着,有的彬彬有礼地,这次我可只顾欣赏没买呀!因为我的新衣服妈妈已经给我买好了。购物完之后,我和妈妈每人拎着两大袋战利品,来到车上,把战利品放在了车上,兴冲冲地回家了。
啊!春节啊!春节!一年有365天,盼个啥?春节呗!为什么?
高中以年味为话题篇二十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从小我就是听着这样的歌谣长大的,如今的我已长成长辈们口中的大姑娘,孩子们眼中的大姐姐,但我心里永恒不变的是对年味儿的渴盼与喜爱。
今年我们一家回到了阔别一年多的老家——爷爷奶奶家里过年。在乡村,让我感受到了比城市更为厚重、浓郁的年味儿。在我们老家的风俗,大年三十晚上的年夜饭,不是大鱼大肉,好酒好菜的美味佳肴,而是一家人围在桌子旁一起吃着长辈们亲手包的热腾腾的水饺,所以在大年三十的清晨,奶奶一大早就起来忙着和面,调饺子馅儿,奶奶笑眯眯的说这馅儿啊,是我孙女最爱吃的羊肉馅儿的哦!上午,来拜访的左邻右舍都能看见手忙脚乱擀面皮儿的我和慢条斯理包饺子的奶奶,来人都乐得哈哈笑,不服气的我偶尔也跟奶奶互换着做。奶奶鼓励我说:“不用着急,你姑姑从小也是这样一步步学会的,多学着包就好了。”还未到傍晚,奶奶已早早地包好饺子准备下锅,等到饺子快要出锅的时候,奶奶招呼爸爸去院子里放鞭炮。话音刚落,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传来了,且愈来愈响。随后,全村的鞭炮声此起彼伏也陆续传来,吃饺子时,小弟突然大叫:“咦,这饺子的馅儿呢?”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正在低头吃饺子的我,随后大家都发出了爽朗的笑声,这笑声在吵闹的鞭炮声中听得分外开心。我想,这就是年味儿吧。
年三十下午,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爷爷是一位文化人,写得一手工整好看的毛笔字,太奶奶家还有爷爷奶奶家里所有的春联都是他一笔一画写的,虽然现在大多都是流行贴买来的春联了,但爷爷还是坚持自己写,爷爷说还是自己写春联才感觉是要过年了呢,听爸爸说,他小时候每到过年,村里就有好多人家都会拿着大红纸来找爷爷写春联,爷爷都要乐呵呵地写上一天呢。这时爷爷手里已经端着熬好的浆糊,递给我让我打下手,并滔滔不绝地给我讲春联的意义和贴春联的讲究,正当我站在大门口美滋滋地欣赏着自己贴好的“佳作”,准备回院里继续贴春联的时候,扭头一看,发现一条街上的人家几乎全都贴上了大红春联,还有的挂上了大红灯笼,红艳艳的夺人眼球。这年味儿更浓了。
晚上,街道上放起了烟花,美丽耀眼的.烟花在空中绽放,交织出五颜六色的图案,映得每个人脸上红通通的,街上是玩耍的孩子们,他们手里拿着小炮,还有我叫不出名字的一闪一灭的灯盏,噼里啪啦的声音此起彼伏,与他们欢快的笑声混夹在一起。大年初一,换上新衣,挨家挨户的给全村的长辈们磕头拜年,这是老家的风俗。
初一早上刚起床,小弟就拉着我找到爷爷奶奶,严肃地磕了两个头,爷爷奶奶高兴地一边从衣服兜里掏出了两个红包递给了我和小弟,一边夸赞着我们两个懂事了。看着爷爷奶奶高兴得合不拢嘴的样子,我是打心底里开心,小弟笑嘻嘻地接过钱,还不忘扭头冲我炫耀一下。随后我和小弟给太奶奶拜年,刚一来到太奶奶的屋子里,就发现来拜年的人都已把太奶奶的屋里挤满了,一批批络绎不绝,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来了一拨又一拨,来拜年的都是一边给太奶奶说着拜年的话,一边嗑起了头,爷爷每次都赶忙拉着不让磕,边说着:“都辛苦了一年啦,来了就行不用磕啦。”来人摆摆手说:“哪能呢,一年可就这一回”。说完,不顾爷爷的边拉边相劝,硬是执意磕了几个才肯离去。小弟见了,也跟着长辈们一起,那有板有眼的样子,还真有那么一回事呢!
今年感觉这个寒假过得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有意义,也许以前的时候还不能理解和体会到这过年的味道,但随着自己年龄慢慢地增长和知识的积累,才悟到游子不管身在何处,都要赶回家过年,就是因为难忘家乡的年味!只有身处在家乡,自己那颗四处流浪的心才有了寄放之所,就像那句话说的“此心安处即是吾乡”,今年寒假不光是学到了不少的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更是看到了中国这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风俗文化,也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受益匪浅!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耳边又回响起这首歌谣,记忆中的小小身影,在那群玩耍的孩子们身上渐渐重合,显得越发清晰,这年味儿,我将会终身难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1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