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主互动教学论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3:40:12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7 13:40:12     小编:HT书生

每一份总结都是一次成长的历程,是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情感表达需要我们关注自己和他人的情感需求,并尊重彼此的差异。总结范文所展示的案例和故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要点。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一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进行“互动”设计和设问,科学地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整理、归纳、补充完善和因材施教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促使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变传统的授业解惑者为引路导航者。使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互动式”教学也转变了传统的“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教学模式,成为“症状、体征———病因分析———可能有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临床教学中二步教学法的自然结合,有利于学生从医学学生角色转换为临床住院医师。加强临床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业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无论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临床实习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育理念。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二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围绕“互动”“高效”,我做了许多尝试。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下面对如何精心打造互动高效课堂做一些个人的分析、探索和思考。

一、转变教学理念,关注学生心理,提升学生学习内驱力。

古人云: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随着社会发展,传统的教育理念受到很大冲击。教师想教,可学生未必想学。对教师提出了更大地挑战。

文科班许多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弱,认为数学难而惧怕数学,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只要能让同学们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把“教师教”变为“学生学”,提高成绩便会是水到渠成的事。

二、积极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课堂。

认真贯彻新课程改革精神,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对学生的闪光点积极评价及时表扬和鼓励。

学生没学好数学的关键因素就是课堂没有抓住,课堂学习效率低,因此必须想方设法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最好的状态。这就要积极营造融洽的师生课堂。

三、培养学科追随者,以兵练兵,以兵强兵。

我们组织了学习小组,营造合作学习氛围,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科追随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体验会更相近,所以学科追随者的发言和讲解会比教师更有说服力。

四、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做忠实的倾听者和引领者。

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切记一讲到底。鼓励学生大胆地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敢对教师的解法提出质疑,有时间阐述他们不同的思考途径和解题方法,而教师要对他的每一步都要肯定,对的还要给予表扬,增强信心。

五、整合教材,课堂须凸显教学重点。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为了让学生从课堂上获取知识时更顺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可对课本内容进行重新编排,也可以对课本安排的顺序进行前后调换等。对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重点处理,对学生都已经掌握的.内容不涉及或少涉及,把学生学习的效果作为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切实搞好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学习质量。

六、课下的沟通有助于课堂的和谐高效。

转变教育理念,巧打师生感情牌。加强自身修养,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以真情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只有喜欢你这个老师,才会乐意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经验和道理。如何沟通,在何时沟通,都是需要注意的问题。我认为,课间十分钟,课外活动,甚至在校园里或在校外的偶遇时都是可以利用的时机。

一个好的课堂,用美国着名教育学家梅里尔・哈明博士的话说,应该是“鼓舞人心的”。在《教学的革命》一书中,他描述了“鼓舞人心”的课堂中可以观察到五种品质:清晰的尊严感;流淌着轻松的活力;自主性;集体感;觉察。在课堂上,不管有没有天赋,让学生都能昂首挺胸,大胆地发表意见。让他们相信自己,能把自己视为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人。所有学生都参与其中,他们和教师一起共享合作、相互依赖、彼此支持。在这种课堂上,学生会显得生机勃勃、有活力、健康向上。毫无疑问,这样的课堂才是高效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三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是语文整体教学中夯实基础的部分,对学生以后初中和高中语文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增加教学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如果整体课堂环境是压抑低沉的,那么学生身处其中,很难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整体课堂氛围是活跃的、积极的,那么学生们也一定会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变得积极主动。所以,如何打造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比如说,在课前,老师要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这样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思维拉到语文课堂中来,也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老师要多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当学生乐于回答问题,当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也有利于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回答错误以及表现不好的学生,老师不要用过于严厉的语言去批评学生,可以换一种方式,用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好好表现,或者是给学生一个眼神示意,一句话进行提醒,走到学生面前敲敲桌子,也可以是让学生站起来朗读一段课文作为提醒,这样的方式,都能够在达到提醒学生改正的基础上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在下课之后,老师不要立刻离开教室,要看看学生们有什么疑惑和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多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有利于为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的展开,以及高效课堂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总是以老师为主,讲完所有的课堂内容,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忽略了给学生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因此也就形成了很多学生语文课前不预习,过分依赖课堂、依赖老师的坏习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试着学会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比如说,上课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的设置问题,并且不要自己讲解答案,要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机会。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提前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上台展示做好准备工作,有利于激发和鼓励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当前很多老师乐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吸引性,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把一些多媒体的操作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激励他们进步。这些方法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在一起玩游戏等。这说明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喜欢集体活动学习。因此,根据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争学习。在分组时,老师作为组织者和裁判,一定要均衡每个小组的实力,通过给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安排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裁判。比如说,老师为了考察学生的默写情况,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记忆生词,然后时间结束后进行统一考察,综合成绩较高的小组获胜。这样,在同一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承担小组的一份任务,都会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有责任心的学生还会组织小组内部的互相提问默写。对于一些平时生活中积极性比较差的学生,处于小组之中,集体荣誉感会督促他们积极学习,其他组员也会互相帮助和监督,共同提高小组的综合实力。另外,不同小组之间,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获得胜利,因此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力,竞争意识能够更好地督促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全力以赴,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贡献力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用于语文学习问题的讨论等,在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习时,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出现讨论瓶颈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以便下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不仅要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永跃.对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15).

[2]廖启群,刘朝群.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旬,2015(12).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四

课堂反馈环节是体育课堂的关键组成部分,由于小学生的自身身体机能的发育状态,导致一些体育项目也随之受到一些技能上的限制。因此,在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要积极地和学生形成互动,亲身经历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阻碍,总结教学反馈信息有助于老师在教学方案的制定上更加完善。小学体育活动的比赛竞争形式居多,在竞争中学生的心理状态会在不同阶段产生不同的心理变化,成功与失败、自信与气馁的心理变化,有助于学生加强自身情绪化波动的承受能力,老师依照反馈信息,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强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忽视学生感性认知能力上的互动。

在开展小学体育教学中,将课程学习定位在锻炼学生身体机能良好发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基本理念上。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感性认知能力的培养。任何一个教学学科的开展都是为了“传道授业,解惑。”在体育教学课程上也是如此,文化认知素质教育是每个学生在任何学习阶段都要永无止境学习的内容。往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过分注重体育活动项目对学生身体健康的锻炼和课堂气氛的活跃效果,忽视在体育竞赛过程中心理变化过程的素质教育,进而影响体育互动教学的目标既定效果。

(二)在互动过程中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

新教改目标要求老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对知识内容进行一定的抛砖引玉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遵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老师指令式与学生服从式的教学状态开展知识内容上的灌输,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对学科探索的积极性。以教师为主体导向作用的互动形式,不利于课堂互动效果的实现。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互动形式下体育课堂教学多元化的探索方向,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张扬和积极进取。

(一)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互动教学模式顾名思义,在师生间的互相交流与合作中开展课堂教学。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要讲求完善的方式方法对学生加以引导。在师生互相合作交流中,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活动上的启迪,对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加以引导。老师要积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跟学生形成良好互动关系的同时,与学生一起探索新知、发现问题。在体育课堂开始前老师可以选取两种活动方案,让学生们再次根据兴趣进行自主选择,投票相对较多的方案获胜。充分抓住学生的学习胃口,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方向为导向,进行教学方案的选取和实施,为课堂互动模式的有效开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教学评价机制适用于任何一门教学学科中,在其教学效果上都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构建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评价机制,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加以鼓励引导,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促使学生有一个积极的学习态度。在体育课程的教学环节中,体育活动表现互动模式,根据小学生的运动特点,团体体育活动项目居多。老师可以建立评奖制度,在体育比赛中分出胜负,对胜出的'团队给予奖励,给学生们竞争的动力是完美完成任务的前提。老师对学生的情感评价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在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老师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进行情感评价。构建互动课堂评价机制,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客观的自我评价认识,端正学习态度。综上所述,通过对引导小学体育课堂互动教学的方法的相关探讨,详尽分析了互动教学模式下存在的不足之处、开展互动教学模式的必要性。针对小学生的自身发育特点和年龄阶段的学习状态,制定有效的沟通互动教学模式,营造轻松无压力的互动环境。恰当利用体育课程教学评价机制,对学生的感性认知能力加以培养。注重体育课程活动项目的制定上,贴近实际生活。让小学生在身体机能协调发展的同时不断增强自身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健康发展。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五

教与学是一种双向沟通、教导者与学习者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的教育促进活动。互动应包含几层意思:相互主动、相互能动、相互促动。

2.1教学方式、原则。

将能够进行互动教学的内容尽量进行互动教学,同时强调学生的说、学、思、动能力培养,并使之贯穿教学的全过程———理论教学和临床教学,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启发学生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形成一个完整、全面的概念认识,养成一种正确的临床思维。对教学内容的主要采用:以临床疾患为主线,指导学生采集病史,体格检查,然后进行系列教学,如1)课堂提问;2)课堂辩论;3)病例分析;4)课后设问小组讨论总结;5)设问自学课堂发言、老师点评;6)注重学生发散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通过医学网络平台讲解该疾患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等方式。

2.2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

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已经接受了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理论知识,但缺乏临床感性认识和应用临床思维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临床实习是连接临床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纽带,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使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实际的转化。为贯彻临床实习的目的和任务,采用了“以病例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课前尽可能选好比较典型的病例,简单讲解理论基础知识后,先让学生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再由教师针对学生在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如发病病因,病变过程,具有专科体征的检查方法等进行具体分析,指出学生在检查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增强了学生对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了解,以此来启发学生对骨科疾病的记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临床实习的重要任务。所谓临床思维,即医生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利用所获得的有关疾病的感性材料(如病史、体征、实验室及各种器械检查结果等),结合理论课所学知识用自己的思维方法来综合、分析从而达到正确诊治疾病的理性思维过程。临床思维的出发点及终点都在于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个体差异性。即使是同样疾病在不同病人身上可以有不同表现这就可以用辩证法的精髓,即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让学生把见习前所学的零散的、分散的知识点置于不同的病人身上进行体验。因此,对每个病人疾病的具体诊断和分析,是在学生自己询问病史,进行检查并得到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后,先由学生提出自己的诊断及诊断依据,如为骨肿瘤,还必需由学生通过病理生理方面的改变来推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做到每一步都要有依据,为什么要考虑诊断该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证实该诊断,为什么不诊断另一疾病,还需要作何检查进一步排除?从而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培养了正确诊断疾病的逻辑思维。

2.3利用各种手段,使抽象知识具体化。

在骨科实习中,还充分利用教具如骨骼解剖模型,指出肌肉附着和神经血管的解剖位置,并通过分析骨折发生的机制,从而进一步提示根据骨折的位置不同由于肌肉的牵拉从而出现骨折的不同表现分型,根据骨折的位置从而判断有无神经血管的损伤,从而使学生对骨折疾病的发生机制有了具体的认识。在骨科急诊的教学中,体现了“现学现卖”的特点,例如:在处理急诊手腕切割伤的病人时,先教学生如何判断伤情,如何从症状体征推知损伤的部位和结构,如何在第一时间作出正确诊断,如何在短时间内作出病情简单处理、控制病情恶化等等,同时灌输外科无菌观念和示范清创步骤,从而使实践的传教职能与理论的精髓达到更深层次的结合,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和生动化。临床上有些少见的、疑难病例的诊治,实习时较难遇到或者超出实习范畴的病例,如关节置换的教学中,除了利用x线片的分析外,还应该具体示教如何对假体的选择、假体的安放、假体角度地调节等等,同时可以选择性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各种术中数码图片及各种手术过程的vcd光盘,让学生观看,从而可以深层次了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如关节置换手术的手术方式、过程,关节周围结构,术中假体与肢体力线的关系等等。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高学生对疾病的诊断、治疗的理性认识,使疾病在脑海里系统化,形象化,具体化。

2.4使学生主动参与临床工作的各个环节。

在临床工作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主动的参与到从查房、开医嘱到手术中的消毒、铺巾、手术及术后处理等临床的全过程中去,在临床的工作实践中逐渐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及外科手术的动手能力,例如,在每天的临床早查房后,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下达医嘱,学生下达医嘱后,由带教老师修改及讲评下达医嘱中出现的.问题,并总结病历的特点,提出改进意见。在手术前的消毒、铺巾过程中,首先向学生提问该手术需要消毒、铺巾的范围及铺巾方法,然后教师再进行相应的讲授。这样,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2.5创新方法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教学互动模式的关键在于打破原有的单一的灌输式、验证式、被动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上探索一套崭新的、有针对性的、灵活多样的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使学生在学习到理论和临床知识的同时,有效地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教学质量。首先,我们始终将问题式、启发式教学贯穿于教与学互动全程,把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其次,我们采取小组式、临床示教提问式教学方法,在教与学的多环节多层次互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我们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生的继续教育培养,在临床工作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科研思维,比如,在一次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教学中,在总结归纳临床特点后,继续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利用医学网络平台去更深层次的研究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病因,总结其特点,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更好的了解该类疾病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更好的发挥出来。

进行“互动”设计和设问,科学地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并进行整理、归纳、补充完善和因材施教是“互动式”教学的重要环节。必须促使教师加强自身学习使其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变传统的授业解惑者为引路导航者。使学生从填鸭式的教学中解放出来,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知识的获得是在实践中学习,学习中思考这样一个自然的良性循环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灵活的思维方式及处理问题能力。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很好的效果。“互动式”教学也转变了传统的“疾病———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的教学模式,成为“症状、体征———病因分析———可能有的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的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临床教学中二步教学法的自然结合,有利于学生从医学学生角色转换为临床住院医师。加强临床医学生的素质教育业已成为医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无论在理论学习阶段还是临床实习教学中,要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互动式”教育理念。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六

摘要:互动课堂是师生间知识传输过程的处所,其互动的程度和效率和方式决定着教学的结果。文章以高中地理教学为例,从互动课堂的结构化、依存性、开放性、情境性等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寻求地理教学互动课堂之路。

关键词:高中地理;互动课堂;构建;策略。

“学生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创设情境,设计情境性的问题和任务,可以促使学生动起来,营建活跃、乐学的氛围。下面,笔者从互动课堂的创建以及情境教学两个方面,谈谈高中地理教学中,互动型教学的特征以及互动性情境教学构建的问题。

一、互动课堂的结构化。

新课标下,互动课堂是教师们探讨的焦点话题,师生和谐的对话课堂是互动课堂的代名词,二者在内涵上相同或相通,因为互动课堂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意义上联系的纽带,这个纽带也架起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互动的桥梁,教师在立足教材的基础上,围绕某一个问题,创设情境,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活动,组织学生有序开展小组合作,这些构成了互动课堂的关键因素,使互动课堂结构化,形成互动课堂的“构建场”,使学生在积极对话的课堂中,充分体验、表达和分享。以《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为例,在教学中一般按下面的程序而开展活动:

1.呈现情境,提出问题。在课堂之初,教师首先呈现出岩石圈以及地表形态的情境图片,然后提出探究问题:找出地球的内部圈以及外部圈层的范围,分析划分的界限差异;讨论四大圈层与人类的关系。

2.自主先学,合作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后,教师应慢一步,改变自问自答的“设问式”方式,把问题探讨的时间,交流的空间留给学生。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学生在交流自主探讨的成果后,教师适当给以补充和拓展。如:内部圈层相对明显,外部圈层没有特别明显的界限。对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教师可以给以该部分内容的深化和拓展,组织学生讨论岩石圈是否等于地壳,再进入地壳的物质组成的学习……这样,这部分的.教学,教师、学生、文本之间进行了有机对话,知识、能力与习惯也巧妙通过互动对话而得到发展和提升。

二、互动课堂的依存性。

1.角色的相互依存性。

互动课堂中,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角色是不断转化的。师生间的默契的合作,文本是“桥梁”,是沟通师生的杠杆,逐渐引导学生和老师向知识的深层进发,促使生生、师生间的更加和谐的互动。

2.知识经验的互动。

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设计,应首先熟悉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在此基础上,循循善诱,逐渐引入知识的殿堂。如《大气的水平运动》的教学,教师在设计拓展活动时,对于“近地面等压线分布图中的风向、风力的判定以及应用”的教学,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对“风的形成过程、形成的原因、三种作用力、力的作用效果”等知识的掌握清楚的前提下,再进行这个问题的探讨,否则,学生对基础知识“夹生”,开展探究活动也容易流于形式,陷入无效的泥潭。这个章节的学习中,也开展互动探究活动,如空气的所有运动形式都可以称之为风吗?这个问题的探讨,对于高中生而言,不算太难,空气的所有运动并不都是风,这个也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生活常识,有时也形成云、雨、雾等,只有空气水平运动才会成为“风”,垂直运动时,就不是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们喜欢唱的红色革命歌曲《军港之夜》中的“……海风你轻轻地吹……”这句歌词合适吗?熟悉的歌词,巧妙的问题,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并且巧妙结合这个章节学习的知识,因此,探讨起来,学生们既兴致有加,也不会感到坚不可摧,只要稍微思考,答案显而易见,这句歌词不符合生活常识,不合常理,在海滨地区,晚上形成高压,形成海风,“轻轻吹”只可能是白天,而不是晚上。

三、互动课堂的开放性。

有效的课堂应该是课内向课外的拓展,应布置课后合作探讨的问题或者活动,开展探究性学习,实现学习时空的系统化、生态化,不能把学生在课堂上固定在课桌前,课外置之于题海里,这样的教学和作业、学习是枯燥的。而生动、活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作业方式,会让学生感到妙趣横生。如《水循环和洋流运动》的教学后,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的课外作业:考查当地的树木砍伐问题,讨论树木砍伐会给当地水循环带来什么影响?讨论:水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吗?对于《山地的形成》的教学,课堂结束之际,教师可以设计探究性的任务:假如你是地理爱好者,到野外考察时,你会怎样判断断层?根据你的探究,写一篇小报告,和同学们交流你的想法和观点。教师可以稍加引导:从断层处可能存在的主要特征以及通过查阅资料,验证自己的结论。开放性、探究性的课外作业的布置,将课内外紧紧连接起来,既巩固课堂所学,也强化运用和实践,突出“教学做合一”的理念,让学生在探究中提升能力,强化技能。

四、互动课堂的情境性。

课堂气氛影响课堂效果,是互动开展是否有效的基础,而情境又是互动的基础,因此,情境性是互动课堂的主要标志和途径,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知识,给学生爬越问题的“阶梯”以及体验学习的快乐。但情境教学在使用的过程中,不能让情境成为教学的全部。如《山地的形成》时,呈现默拉皮火山喷发的情境图片,并简单给以讲解:默拉皮火山是印度130个火山中活动最频繁的火山之一,10月26日开始喷发,到11月10日,火山共喷发10次,造成191死亡。问火山喷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个情境足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果再呈现火山爆发的情境,在让学生说出火山喷发的成因和组成,就难免有画蛇添足之嫌。新课改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和探讨不能浅尝辄止,教师在教学中应紧紧围绕地理问题的解决开展有效互动,让互动和情境成为地理教学的彩翼。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七

在基础教育改革日新月异的现今,语文教学论学科的课堂应该跟上基础教育改革的步伐,变革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职前教育中习得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我认为,变革传统的语文教学论课堂中以教师为教学主体的授课形式,创建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一、用互动的教学论课堂构建学生互动的理念。

新的学习理念认为,“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是人的教育”,教学应该关注“人”,应该“以人为本”,学习不应当是学生被动无奈地接受知识,而应当是学生的一种自觉行为。在语文教学论的授课中,我们应该把学习的主体让给学生,让学生在最基础的活动――课堂活动中积极地“动”起来。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教师适时点拨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地构建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其实,在学生的脑海里,有许多教育的感性认识。他们十几年的小学中学学习经历,包括大学阶段已经走过的这一段历程。这些鲜活的经历使他们对教育有许多感触。教学论课堂上,教师不妨把再现和评价反思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感悟去分析语文教学现象,积极思考理解。让他们以一名曾经或正在遭遇者的身份去审视现今的教育模式,比照研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师再理性地加以引导点拨。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灵深处去认识新的教育理念,让教学理论通过感性的介入内化成师范生的教育教学知识、态度、信念和价值,从而把它融入自己的认知体系中,其效果要远远好于我们教师的单方面说教。

二、用互动的课堂锻炼学生的语文教学能力。

语文教学论课堂的突出特点是,它不仅要求学生有理论的把握,还需要学生把新的教育教学理论落实到今后的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去。因此,理念是内隐的,不是师范生知道或理解就可以了,运用才是关键。师范生必须有一定的语文教学能力,才有可能在教学实践中去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可以说,语文教学论的学习是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去实践,然后反思升华,接着再实践,如此反复螺旋上升,最后把理念和能力有机融合起来。语文教学论的授课课时量相对比较少,要完成从理论讲述到实际操作的一系列训练时间比较紧张。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策划中来,师生一起研读教材,协商取舍,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进行选择。重点深入讲,难点分散讲,实用的多讲,自学的不讲,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课上精上好。其次,要把互动贯穿在教学论学习的实践操作环节中。

一般情况下,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语文教育教学理念以后,教学论老师就会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教学的模拟演练。但是,很多时候会有这样一种情形:每个学生都会非常关注自己所选择讲授的一篇课文的内容,而不关心其他同学所选择讲述的课文内容,大家都满足于完成一次演练过程。我们分析一下,拿一个班45名同学算,如果一名同学试讲用10分钟,全班同学讲一遍则需要用450分钟,即需要9个课时才可以完成,这还不能加上老师的指导点评。即使如此,绝大多数学生的收获仍然仅仅是自己所选择讲述的一篇文章而已,这样的高耗低效,不利于学生语文教学能力的培养。在互动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三个角色来参与试讲活动。第一个角色是听课的中学生,以中学生的眼光关注试讲教师的讲授,依照中学生年龄特点、接受能力进行审视,予以评价;第二个角色是语文教育同行,以语文教师的要求来衡量所讲课文,评析课文思路、详略安排等方面;第三个角色是教育专家,要求学生站在一个理论高度,用全新的教育理念的贯穿与否来评价试讲。这样,学生就把自己当成了一名全方位的参与者,听课的积极性提高了,听课中的理性思维成分增多了。全班同学讲一篇,他们每个人的收获就是全班人所选语文教学内容的总和,甚至更多。因为在学生试讲以后,师生共同参与的评课讨论会使大家对试讲的认识评析更加深入。

三、用互动的课堂激发师生的创造欲望。

对于从事语文教学论的教师来说,互动的教学其实并不轻松。因为开放的课堂更难经营。如果是教师单方面的课堂讲授,那么,教师只要在课前准备好自己的教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讲出来就可以了。可是,要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良性互动,而且恰当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好互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对学生在互动中的表现进行鼓励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点拨和引导、要准确、切实把握互动的主题,要在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而不使互动流于形式。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使互动成为全体学生共同参与的一项活动。互动的课堂是活态的、运动的、生成的,它灵动着生命的气息,会随时出现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难以预设的教学情境。因此,上好这样的课程是有难度有挑战的,教师需要随时运用自己的教育机智,灵活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有广博的知识,扎实的专业基本功,以及应变课堂的能力。这样,课堂将不再是枯燥无味的重复,教师的创造性将被很好地调动起来,以应对课堂的变化。而教师富有创造性的课堂经营,将会对学生起到感召鼓励的作用。

基础教育课改把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改变作为突出问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关注人的发展。要使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能够切实做到这一点,就应该营造互动的课堂教学环境,进行互动的课堂教学,把学生看作学习的第一主人,让学生在互动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成长,主动地、快乐地学习。要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关键条件在于有一支高水平教师队伍。我们必须转变教师教育系统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未来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为此,在语文教学论课堂上创设互动的教学模式将是培养师范生的一条切实有效的途径。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八

作为小学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意识到小学语文是语文整体教学中夯实基础的部分,对学生以后初中和高中语文的学习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作为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意识到这一点,要在有效的时间内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成绩。本文根据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对如何增加教学互动,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打造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进行以下几点方法浅谈。

一、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为了增加课堂的互动性,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环境,如果整体课堂环境是压抑低沉的,那么学生身处其中,很难具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反之,如果整体课堂氛围是活跃的、积极的,那么学生们也一定会受到良好氛围的影响,变得积极主动。所以,如何打造良好积极的课堂氛围,是很多小学语文老师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比如说,在课前,老师要提前走进教室,与学生们进行沟通和交流,打开学生的思维,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这样有利于帮助小学生从上一节课的思维拉到语文课堂中来,也有利于活跃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老师要多用积极的语言去鼓励学生,当学生乐于回答问题,当学生的积极性有所提高时,老师要给予及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有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自信心和兴趣,也有利于创造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回答错误以及表现不好的学生,老师不要用过于严厉的语言去批评学生,可以换一种方式,用积极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好好表现,或者是给学生一个眼神示意,一句话进行提醒,走到学生面前敲敲桌子,也可以是让学生站起来朗读一段课文作为提醒,这样的方式,都能够在达到提醒学生改正的基础上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另外,在下课之后,老师不要立刻离开教室,要看看学生们有什么疑惑和不懂的地方,帮助学生解决,多走进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师生关系,增加师生之间的亲密度,有利于为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学的展开,以及高效课堂的塑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多给学生表现的机会。

在目前很多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忽略了对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培养,总是以老师为主,讲完所有的课堂内容,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也忽略了给学生们自我展现的机会,因此也就形成了很多学生语文课前不预习,过分依赖课堂、依赖老师的坏习惯。作为小学语文老师,要试着学会在授课过程中给学生们自我展示的机会,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够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利于增加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比如说,上课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科学的设置问题,并且不要自己讲解答案,要给学生思考回答的机会。老师还可以给学生创造当小老师的机会,让学生大胆地走上讲台,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样学生就会提前预习下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为上台展示做好准备工作,有利于激发和鼓励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再比如,当前很多老师乐于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这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有很大的吸引性,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把一些多媒体的操作交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给他们展示的机会,有利于更好地激励他们进步。这些方法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以往的教学经验,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小学生喜欢一起放学,一起写作业,在一起玩游戏等。这说明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喜欢集体活动学习。因此,根据小学生这样的特点,小学语文老师可以实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把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并且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竞争学习。在分组时,老师作为组织者和裁判,一定要均衡每个小组的实力,通过给每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安排学习任务,根据每个小组的完成情况来进行裁判。比如说,老师为了考察学生的默写情况,可以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记忆生词,然后时间结束后进行统一考察,综合成绩较高的小组获胜。这样,在同一小组内,每个学生都承担小组的一份任务,都会在完成自身任务的同时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有责任心的学生还会组织小组内部的互相提问默写。对于一些平时生活中积极性比较差的学生,处于小组之中,集体荣誉感会督促他们积极学习,其他组员也会互相帮助和监督,共同提高小组的综合实力。另外,不同小组之间,每个小组都希望自己获得胜利,因此就存在一定的竞争力,竞争意识能够更好地督促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全力以赴,为自己所在的小组贡献力量。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还可以用于语文学习问题的讨论等,在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学习时,老师要走到学生中间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当学生出现讨论瓶颈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老师还要给予一定的评价,以便下次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进行。总之,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在新时代教学背景下,不仅要完成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教授,还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加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永跃.对打造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思考[j].科学咨询,2012(15).

[2]廖启群,刘朝群.小学语文活力课堂的构建[j].新课程上旬,2015(12).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九

一、互动不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决不应该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请看案例:摸球。

布袋里放着红色和黄色小球,要求同桌合作,各选一种颜色小球,轮流着从布袋里摸球,摸出一个后放回搅匀再摸,各摸10次,谁摸到自己选择球的次数多谁就获胜,之后提问:为什么摸的次数都是10次而红球出现的次数这么多?让学生由此进行猜想和推测,再倒出布袋里所有的球进行验证。

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摸球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不确定性”,而由“红球出现次数多”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并对布袋里两种球的个数作出猜想。但是,由于学生不知晓老师的意图,摸球就变成了纯粹的`游戏。

二、互动的数学活动是互动的思维活动互动不是为求热闹,而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因课堂的动手实践而降低了思维的要求。

仍举“摸球”案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中间的活动更应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着的思维的活动。不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输赢,而是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公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求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我想,这种效果不是简单的动手所能产生的。

三、互动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又高于学生的思维。

所谓顺着学生的思维,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产生新问题;而高于学生的思维,则是指让学生在与原先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自己纠正或完善先前的想法,进一步揭示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激发起求知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内驱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在省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一句话,学生惟有“悟”,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十

首先,政治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它要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基本常识的教育,主要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这些基本常识的教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整合性,即整合和抽象了不同的学科,并不断地指导着不同学科的发展。所以政治科目的理论知识具有非常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学生需要通过思维来进行把握。其次,政治理论知识和实践发展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并不是同步的。理论是前辈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不断的总结出来的,但是它需要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现实状况进行不同的理解,只能让这些理论知识指导着我们前进,但并不代表照搬,这就是所谓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另外,理论也可以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人们可以根据理论的指导来判断某些事物的发展趋势,并及时作出不同程度的评估和改进。最后,可以发现政治科目的教学具有时代性,学习的内容也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这就说明了政治理论知识要适应一个国家的国情,并根据国家的发展而有所改变。另外,政治科目的学习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不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意识。

首先,陈旧的教学方式。对于政治课而言,面对着理论性很强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没有了很强的学习兴趣,然而更让学生提不起兴趣的是一些教师采用的方式仍然是陈旧的无趣的。这当然也是有一定原因存在的,例如教学条件的限制、教师教学能力等。对于政治的教学,一些教师采取的方式只是一如既往地讲授课本上的知识,在讲台上进行着自己的独家演讲,下面的学生却没有任何的反应,甚至是有的同学会在课堂上打瞌睡。课堂完全忽略了学生的存在,学生的自主性没有得到任何的发挥,这样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影响政治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学设备的不当利用。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教学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由于一些学校教学设备的匮乏,多媒体没有在政治教学中得以应用。而在安装有多媒体设备的学校,这些设备又由于使用不当而没有发挥它应用的作用。例如,一些老教师由于已经习惯了只用书本和板书来教学,对于这种多媒体的使用根本就没有兴趣,这就导致了一些多媒体资料的浪费。最后,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对于政治课的学习,除了要求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以外,作为学生需要做到的就是建立一种正确的学习方法。课前要懂得预习,这种预习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需要学生用心的去预习,将比较难理解或者是不懂的地方圈出来,并在此注明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如果课堂上教师并没有对此处进行讲解,那就需要学生课上或者课下进行提问,直至自己弄懂此处;课上学生需要做的就是跟着教师的进程走,不要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课下学生就要学会温习课堂上教师讲的知识,因为对于政治的一些知识点是需要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这样掌握住的知识才会长久地印在脑子里。

首先,对教师自身的要求。政治课的特点就是抽象、概念性强、教学难度较大,对于政治课有很多消极的现象存在着,例如教师不愿意教政治、学生也不愿意学、学生没有兴趣听教师枯燥无味的讲解等,针对种种现象,马上想到的就是要改变教师。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言喻的,对于政治课的教师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专业知识扎实,掌握相关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样才可以在课堂上实现知识的变通和联系,能够在课堂上讲课自如,将不同的现象用在政治课的讲解上,让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讲课中逐步建立对政治课的兴趣。第二,学校要经常为教师提供与其他学校交流的机会,让自己学校的教师能够从其他学校的教师那里学到一些较好的教学方式,这样既促进了不同教师之间的交流,也提高了教师自身教学的能力。第三,作为政治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领悟政策的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对政治理论融会贯通的效果。

其次,对教学方式的要求。对于政治这样一门让人觉着枯燥无味的科目,教师要做的就是不断变换教学方式,以激励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比如可以采取以下的几种方式。第一,采用案例进行教学。教师可以收集一些相关的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让学生能够亲临境况中,并从中进行探索和学习,继而锻炼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并能够结合政治理论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采用分组讨论进行教学。对于比较难理解的章节,教师可以通过布置思考题目来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发散学生的思维,以学生为主体,并让其能够全方位地思考并去理解解决问题。第三,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将要讲解的内容通过电影教片或者放映生动的图片对学生进行眼球的冲击,进而对其产生强化记忆和强化理解的效果。

综上所述,政治本身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这就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趣味政治课的体系,形成一种积极的氛围,教师教得有趣,学生学得有劲。只有教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学生积极配合教师,才能够保证政治教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思辨性。

参考文献:

[1]张万谷。初中政治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j].网络财富,,(9)。

[2]李晓莹。初中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5)。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相对于传动的教学方法有着一定的优势,但是我们在认识到起优势的同时还必须要注意其弊端。本文主要就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利与弊进行思考。

大学英语对于大学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有很多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能够让大学英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与中学英语并没有什么区别,基本都是由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是消极的被动接收者。在中学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也应该有着自己的改变,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学到实用的英语。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只有在一个真实语境下,才能够有更好的突破,学到更为实用的英语。

互动式教学方法指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教师与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师生之间进行有目的、有组织同时又平等与自由的相互对话、讨论、观摩、交流并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中心就是“互动、交流”,对于英语课堂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课堂交流,如果没有课堂交流,那么课堂教学就缺乏了实施的条件。从信息流通的角度来看,信息的流通是双向的,师生之间有许多的信息需要通过交互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流通。通过互动,教师能够很容易的就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效果等信息,而学生也能够从教师处获取各种知识信息。

二、大学英语课堂应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有利之处。

(一)互动式教学方法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学生进入了大学后有很多学生都对英语失去了兴趣,特别是工科与理科的学生,他们基本上只追求英语能够过四级。同时,传统的“教师教,学生被动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打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能参与到教学中,教师能够更好的以自身的教学方式来影响学生,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而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也能够反过来作用于教师,提高教师的教学兴趣。

应用互动式教学法,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思考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中,启发他们的才智,拓展他们的视野。同时,对于提高学生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让学生能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快速的提高英语水平。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能够为学生创造出更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并不注重课堂情景的设置,这对于学生的英语学习是十分不利的。互动式教学法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各种各样的情景,从而消除了这个弊端,让学生能够重复发的发挥自己的个性。互动式教学方法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互动的空间,学生是整个课堂的主角,他们能够在一个更加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进而消除了过往英语学习的沉闷和压抑。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大学英语课堂使用存在的'弊端。

(一)互动式教学法对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互动式教学方法对教师的知识水平、问题解决、课堂掌控等多方面的能力。互动式教学就是要活跃课堂的气氛,那么这个过程中就会有很多的发言者,观点、看法也会多种多样,而且其中很多学生因为本身的爱好较为广泛,提出的问题也有很大的难度,会涉及到很广的知识面。这就要求教师在拥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的同时还需要对其他很多知识有一定的涉猎。在课堂上,因为一些教师本身性格等方面的原因,很难对课堂进行良好的掌控,互动式教学对他们来说不仅不能够促进教学效率提高,反而可能还会阻碍教学的正常开展。同时如果教师为了提高互动效果而去花过多的时间拓展知识范围,那么就可能给会本末倒置。

(二)互动式教学中师德尊严的尺度难以掌握。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教师之所以会满堂灌,有的时候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师德尊严,为了在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一个充满威严的形象。而互动式教学需要师生之间进行平等的交流,教师不能够继续居高临下,这就让一些教师感到无所适从,不知该如何去重新定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虽然要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但这并不是就必须要抛弃自己的师德尊严,这其中的“度”虽然难以把握,但是却必须要教师去自己思考并进行克服。否则互动式教学就只能够空有形式,而没有实质内容。

(三)互动式教学方法并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对于一些英语知识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讲解,然后在讲解的基础上才能够去引导学生讨论、应用并掌握。如果整堂课都是在相互交流中度过,而忽视了必要的讲解,那么就容易让学生分不清知识的重点。而且有一些学生性格内向,通常情况下都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互动,更不要说用英语去进行交流,对于这部分学生,互动式教学很难让他们有所收获。而且大学英语都是大班教学,教师很难清楚每一个学生的性格,因此很难帮助性格内向的学生去进行改变。

参考文献: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十二

在钢琴教学中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并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思考,对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在师生互动中能够创新教学手段,带来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使得钢琴知识理论教学能够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相结合,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师生互动是钢琴创新思维能力教学的重要方法,对钢琴教学的整体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促进整个钢琴教学的发展。

2培养创新思维、实现师生互动的有效措施。

(1)转变传统教学的概念。

传统钢琴教学模式主要是要求学生对教材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注重理论上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方式对处在启蒙阶段的学生是合适的,能够培养学生钢琴的基础技能。但是长久以这种方式教学,学生只能是对教材上的方法和案例进行模仿,这样会培养出一批批的演奏工匠,阻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学生独立进行创作时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传统教学模式明显地忽视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所以需要老师从根本上转变教学的理念,变换学生在课堂上的位置,将教材知识点进行延伸和设计,注重对学生的个体思维进行启发,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钢琴是通过音律来传递情感和描绘出不同的意境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钢琴曲目的感情理解,体会曲目细致入微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曲目的深层情感,有效提高学生的提取能力和分析能力并化为己用。对于音乐能够分辨其好坏和美丑,辨别出音乐的表达形式,在不同的演奏作品中分析出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描绘出来的意境以及采用的不同演奏方式,从而学生能够形成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判断标准。在对音乐进行鉴赏时,要共同探讨对音乐的感受和产生的共鸣,在共同探讨中,思维能够相互碰撞,每一位学生的观点都是对其他学生思想上的启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中要充分的尊重每一位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在创作中的独创性,要在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完善学生的各自演奏风格和对于音乐艺术的个性。老师不能依据自己的偏好,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随意的给予否定,而是要根据老师的学识来对学生的理解和创作上突显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弥补,给学生充足的空间发挥学生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个性,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及演奏特色。

(3)采用丰富的教学形式。

由于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生本身都是不同的,所以要使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采用因人而异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要多和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发现学生的长处和不足,在艺术和技术两个方面指引和辅导学生学习钢琴的过程和能力。根据在教学中普遍出现的问题,采用就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在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多层次、多方位的对钢琴教学方式进行完善,将教学内容更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加强学生对钢琴知识的理解能力和直观的分析能力。

老师和学生之间首先要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关系。师生之间要相互尊重,在这种关系下,才能唤起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对钢琴学习有信心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反之,如果在非常压抑及拘束的教学环境下,学生都是处于紧张状态,将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言权。由于每一位学生对钢琴学习的先天天赋和后天的教育环境不同,所以每一位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也是不同的,老师要对学生的差异性表示尊重,对于不同的学生做到因材施教。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学习中有所收获。另外,老师在和学生进行互动时,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指导学生,应该适当的放低自己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这样更能够开放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结束语。

在钢琴教学中教师要更换教学理念,灵活使用教学方式,合理利用好各种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新课标中有提出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能够使钢琴教育不再只是单一形式的知识灌输,更是学生和老师实践心理上的沟通。师生之间要互相启发、互相尊重,加强学生和老师身心的共同培养。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在钢琴教学中的重要性,不断地充实自己,大胆创新教学形式,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十三

摘要:外语教学的主旨是使学生能够对非母语的语言运用自如。在目前传统教育的环境下,互动式的英语教学方式,如转换教师角色的教学,多种形式辅助教学,以新带旧的行进式教学,培养学生英语式的思维习惯,学生小组式的学习方式,师生联系的把握等方式是值得尝试和探讨的。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讲当然是必要的,不足可能是如何看待讲和怎样讲。”可见,讲的策略尤为重要。在传统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课上的大部分时间用来接受新的语法和词汇,这时教师是主动地讲授,学生是被动地接受。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容易产生所谓的“哑巴英语”。即考试成绩很高,而实际运用却很差的情况,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妨尝试互动式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的积极性,让他们动起来,使学生始终保持英语学习中的主动状态,即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简要以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我们不妨以主动的传授者变为陪练者,(当然这要求面授学生的数量不能过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在课上练习的机会,有开口说英语的机会,尽量为学生创造利用英语的环境,使学生逐步形成不怕出错的习惯,在纠错中成长。这样,使学生真正地动起来,与同学在角色演练(roleplay)中互动,与教师在课堂问答中互动。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c.e埃克斯利说过:“教英语的最好的策略就是能够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那种策略。”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各种形式及多媒体的手段,利用声像、音响的效果。例如,看英文电影、学唱英文歌曲的方式穿插教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讲授英语在实际情境中的灵活运用。在学生感兴趣的氛围中,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储备。有效地实现互动。

三、以新带旧的行进式教学。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论述,学生学过的东西,20分钟后就会忘记40%,当天就会忘记70%,第二天就会忘记75%。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个先慢后快的遗忘规律。在教学中,我们要安排学生对学习过的单词、词组及固定用法及时地复习巩固,以减少遗忘。在不断的重复与强记中,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增加了。能够有效地组织运用了,自然就会增强学习英语的信心,积极性自然就被调动起来了。

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英文的思维习惯。

我们多年来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形成了考试导向的学习习惯。由此,在学习英语的历程中,尤其是在口语的表达中,每时每刻都是在翻译,即想好中文要说的内容,再逐字地翻译成英文。如果遇到不会说的英文单词或词组,就完全地卡壳了。由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给学生灌输用英文思维的习惯,根据教师个人的风格及特长,运用多种方式,课堂演练、任务导向,使得学生积极地开口表达,想到哪里就说到哪里,而不必担心是否会说错。

五、把握师生联系是实现互动的`关键。

建立平等的师生联系,对学生一视同仁,是实现互动的前提。教师能够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熟悉每个学生在英语学习方面的特点,因人施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每个学生创造一对一的学习氛围,这样,学生就会感到被重视,进而增强学习英语的兴趣与信心。我们让“课堂热身”真正地“热”起来,让学生感受到温暖(warm),将会有效地实现英语教学的互动。

六、学生小组式的学习方式。

将学生划分为相对固定的小组来组织教学,在完成任务的历程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交际始终处于一种互动的状态,使得平时沉默或害羞的同学都能够积极活跃地参与,起到了相互推动、优势互补,同时也体现了教学中的人性化。

学习语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人们借助语言可以表达自己,可以与不同国家和文化的人交流,可以了解更加广阔的世界。而兴趣是语言学习中最关键的要素,互动式教学法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将学习外语转化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黄家红,论如何推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交际”[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03).

张欢,吴荣辉,淮艳梅,英语教学历程中互动因素的探析[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十四

学生政治学习参与度与主动性的提高,离不开具体的学习资料,这就需要教师做好课前预习引导。首先,指定必读学习材料,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强对重点、难点的预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做标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学会指定阅读提纲,使学生在脑中初步建立所学政治知识网络化结构,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梳理,初步完成知识构建。预习的过程为以后的政治学习梳理出一条清晰的脉络,为政治学习取得良好的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提高教学互动效果。

在政治教学课堂上,老师要依据政治教学和互动教学的特点,结合当下时政热点和热门话题,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讨论政治事件的热情,提高政治学习的参与度。通过对热点事件的调查、研究,组织辩论,撰写讨论报告,由老师进行最终总结,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视角,升华政治学习的高度。1.问题讨论法。改变传统教学中,老师问学生答的模式,实现角色转换。在此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在地位上是平等的,可以展开互相提问,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讨论,共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能够拓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对重点、难点知识的消化与吸收。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使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得到提高。2.组织辩论法。首先由老师预先设定辩论题目,民意决定辩论正反方,充分准备后展开辩论,最后有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的评委会进行总结。在次过程中,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寻找准备资料,自主分析研究资料,总结升华资料内容,整理辩论稿,完成辩论,这无疑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好方法。3.创设情境法。针对具体所学政治知识,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分角色扮演,提高互动直观效果。比如,在学习青少年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防止不法侵害的内容时,让学生在行动中,切实感受自我保护的意识,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实效。不仅有利于政治知识的学习,更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益。

三、重视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使用,加强课堂学习效果。

相对于音乐、美术等教学科目,政治课程纯文字词条的学习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很容易让人提不起兴趣,长时间填鸭式的灌输,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养成注意力不集中的坏习惯,很难长时间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最大化的拓展学习渠道,利用多媒体,视频、音频、图片、幻灯片等现代化教学用具,激发学生学习欲望,活跃课堂气氛,从而达到预定的学习目标。

四、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政治是一门实用主义学科,与现实生活联系尤为紧密,因此,在政治教学中要尤其注意政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贴近生活,寻找生活中的学习素材,亲身去感受生活,学习政治。这种实践式的教学方法,也顺应了政治新课改的要求。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它建立在师生之间的合作之上,成功于师生之间的沟通之间,初中政治教学采用互动式教学策略,立足于大打破“封闭式”的传统教学模式,积极展开互动授课,实现初中政治教学改革。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十五

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是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但是,学生的动手实践决不应该等同于简单的游戏活动。

请看案例:摸球。

布袋里放着红色和黄色小球,要求同桌合作,各选一种颜色小球,轮流着从布袋里摸球,摸出一个后放回搅匀再摸,各摸10次,谁摸到自己选择球的次数多谁就获胜,之后提问:为什么摸的次数都是10次而红球出现的次数这么多?让学生由此进行猜想和推测,再倒出布袋里所有的球进行验证。

老师的本意是:让学生在摸球的操作活动中感受到“不确定性”,而由“红球出现次数多”的现象,让学生感知可能性的大小并对布袋里两种球的个数作出猜想。但是,由于学生不知晓老师的意图,摸球就变成了纯粹的`游戏。

二、互动的数学活动是互动的思维活动互动不是为求热闹,而应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不能因课堂的动手实践而降低了思维的要求。

仍举“摸球”案例。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这中间的活动更应是指在头脑中进行着的思维的活动。不让学生进行游戏比输赢,而是让学生思考这种方法是否公平。给学生足够的时间以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组内充分展开讨论,在学生展示思维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积极的评价,以求给学生正确的思维导向,从而使学生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能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数学意识。我想,这种效果不是简单的动手所能产生的。

三、互动是顺着学生的思维,又高于学生的思维。

所谓顺着学生的思维,就是要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经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尝试解决问题,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生认知冲突,产生新问题;而高于学生的思维,则是指让学生在与原先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自己纠正或完善先前的想法,进一步揭示知识规律,促进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方向发展。

激发起求知的兴趣,产生强烈的内驱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也在省悟的过程中得到培养。一句话,学生惟有“悟”,才能把握知识的真谛。

双主互动教学论文篇十六

课堂不仅是交流知识的场所,更是师生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通过课堂实现个人的职业追求,而学生则在课堂上填充知识、锻炼能力。因此,教师要把握好课堂上角色的转换,营造流畅、有趣的课堂。同时创造一切机会给学生展现聪明才智。学生是学习实践的主体,教师是否充分信任学生决定了课堂能否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但是在新课改实施的初期,常常出现虚假的“权力下放”,教师表面上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表观点,但实际上却表现出对学生的不信任,总是通过“引导”或“限制”学生的语言来影响学生的思维,从而让学生与自己的思路相吻合。可见,在这种虚假的“权力下放”下,学生依然是教师手中的“牵线木偶”,无法满足学生自由思考的欲望。要想摆脱这种教学局限,教师首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知识驾驭能力,做好角色转换,通过师生之间互动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计划,在课前给学生提供上讲台的机会。只要学生鼓足勇气走上讲台,就是迈出了展示自己的第一步,这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是具有挑战性的尝试,也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自信心,对语文学习也更加上心。通常情况下,学生会希望在讲台上展示最优秀的自己,因而他们会在课下做很多功课,过搜集信息、查阅资料的方式来掌握课本内容,让自己的表现尽量完美。而对于讲台下面的学生,也会耐心观看同学在讲台上的展示,一方面是感受同学的优秀,另一方面也是发现同学的不足,归纳同学的错误,总结经验,避免自己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2.善用提问增强互动效果。

学习就是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要想在课堂上深入探究某一个知识点,就需要通过问题互动来反馈,在推进探究进度的同时,实现有针对性的讲解,从而实现互动式探究学习的目的。由于提问与质疑紧密相连,因而初中教师可以在提问时可以融入质疑的因素,在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亮点的同时,质疑现有课本内容与生活中的差异,培养学生辨别能力。比如,在学生《论语》时,教师可以对课本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在提到孔子的教学思想时,可以询问学生:“孔子的思想,是不是都是正确的?”这是,教师就可以引申一下孔子的人生思想,并通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辩驳孔子的某些偏激的观点。使学生辩证地看待孔子的思想,不盲目地推崇。另外,教师还在课堂中发挥提问的“双向交流”功能,在开展“教师问,学生答”这种传统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问,教师答”来提高交流和沟通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做好教学设计,巧妙地设计精致、多角度、多层次的问题,恰当地提出课堂问题,实现教学探究多元化。值得注意的是,提问过程必须以课本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让问题更加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3.巧用多媒体教学打造高效互动课堂。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多媒体进课堂成为一种趋势,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目前,多媒体已经成为一种信息载体,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对于初中语文而言,多媒体在调动课堂气氛的同时,丰富了课堂内容,打造出初中语文高效互动课堂,使语文课堂更具魅力。比如,在初中语文的阅读训练教学中,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建立起以教师为主导的网络课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网络,将图像、声音、视频或文本等阅读材料上传至校园服务器中,并按照网络课程的时间安排统一授课,使“背对背”互动交流形式得以实现。除了线上交流以外,还可以通过线下互动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具体从网络课程来说,就是在公共网络页面上设置师生发言框,给师生提供一个平台进行师生交流,及时解答课堂问题,增加网络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还可以把讲课记录制作成音频或者视频保存在网络系统内,满足学生在课后回顾课堂的需要。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网络资源上选择合适的阅读练习题上传到络上,以课后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给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提供资料。

二、结语。

总之,互动式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教学方法,还是一种教学艺术。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初中语文教育教学的有效需要通过互动式教学来实现。教师应该积极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互动式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途径,在促进师生感情沟通的同时构建互动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实现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665289.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