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优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7:16:03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优质19篇)
时间:2023-11-27 17:16:03     小编:字海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把握问题的关键,找到解决的办法。了解总结的目的和意义是写好一份总结的首要条件。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总结的例子,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一

为进一步加快村农业产业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结合本村实际,特制定我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规划为龙头,以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为主体,实行因地制宜,突出优势产业,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改善本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把我村建设为经济繁荣、村民富裕、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美好乡村。

二、产业概况。

以黄牛、寒羊、驴等养殖业。

三、基本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

从本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推进我村产业建设。

2、坚持稳步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

要根据客观情况,因势利导,抓好示范带动,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

2、创业资金缺乏。

目前投入产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农民自身收入,生产性支出非常有限,制约了产业的发展和规模壮大。

五、多方筹措资金,切实加强投入。

我村在资金筹措方面,将采取争取上级财政支持,业务部门扶持,发挥龙头企业合作,信用社贷款支持,群众自筹等多方渠道加大对我村产业的投入。

六、产业定位。

(一)黑豆产业。

(三)畜牧产业。

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初步实现向技术集约型、资源高效利用型、环境友好型转变。

新建一个养驴2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小区。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二

到,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六轴及以上机器人5万台以上;服务机器人年销售收入超过300亿元;培育3家以上的龙头企业,打造5个以上机器人配套产业集群;工业机器人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达到8万小时;关键零部件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工信部、发改委、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以下简称《规划》),为“十三五”期间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描绘了清晰的蓝图。

我国连续三年是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

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

“受相关政策扶持,以及工业转型升级的带动,我国机器人产业近两年迎来高速发展期。”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介绍说,自以来,我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增长54%,两倍于全球增幅。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同比增长21.7%。今年一季度,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1497台,增幅为19.9%。

即便如此,我国20的机器人密度(平均每万名工人对应的机器人保有量)只有36,仅为全球平均水平62的近一半,与年韩国478、德国292的机器人密度,更是相去甚远。《规划》明确提出,到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产量达到10万台,其中六轴及以上机器人达到5万台以上,重点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伴随着构建以智能制造为根本特征的新型制造体系,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都将大幅增长。

“制造业只是机器人大规模应用的领域之一,麦肯锡发布的一份预测称,医疗、国防安全、服务生活领域将催生出数万亿美元的机器人市场。”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秘书长宋晓刚告诉记者,我国服务机器人在科学考察、医疗康复、教育娱乐、家庭服务等领域已经研制出一系列代表性产品并实现应用。

宋晓刚说,我国服务机器人从需求上基本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帮助人们解决助老助残、医疗康复等社会问题;二是满足救灾、抢险、海底勘探、科学考察、国防等国家重大需求;三是满足居民教育娱乐以及智能居家等需求。《规划》聚焦智能制造、智能物流,面向智慧生活、现代服务、特殊作业等方面的需求,明确要重点突破的十大标志性产品中,手术机器人、智能型公共服务机器人、智能护理机器人面向的就是这个大市场。

高增长难掩工业机器人产业软肋。

2014年,我国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万台,较上年增长78%。20,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量为22257台,同比增长31.3%。然而,在高速成长的同时,我国机器人产业核心部件空心化、应用低端化、主流市场边缘化“三化”风险却引起了行业的高度重视。

“机器人的核心技术包括核心部件设计技术、编程程序技术、控制技术、应用作业技术;关键部件有驱动器、伺服系统、高精度的减速器等。”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公司总裁曲道奎指出,从市场角度看,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的软肋有三:一是技术复杂的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国外公司占据约90%的份额。二是作业难度大、国际应用最广泛的焊接领域,国外机器人占了84%。三是高端应用集中的汽车行业,国外公司占了90%份额。我国企业生产的大多是搬运、码垛机器人,应用也大多集中在家电、金属制造等领域。

辛国斌认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一是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虽然有所突破,但是高端产品还较缺乏,目前,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和控制器等价值量约占工业机器人70%的关键部件仍然依赖跨国公司。二是部分产品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但是创新能力亟待加强。三是各地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但是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隐患逐步显现。四是龙头企业正在崛起,但是小、散、弱等问题仍然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五是第三方检测机构虽然已经建立,但是机器人的标准、检测认证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健全。

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李东认为,目前,我国较大的机器人产业开发区、园区已超过40个,其中不乏重招商引资、轻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现象;有机器人概念的上市企业超过百家,与机器人有关的大小企业有800家,其中,200家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但大部分以组装、代加工为主,企业规模小、产业集中度低。

《规划》开出“营养食谱”,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

“为规避高端产业低端化风险,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规划》列出了五大针对性任务。”宋晓刚说,《规划》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开出有针对性的“营养食谱”。

辛国斌指出,实现《规划》提出的“两突破”“三提升”目标,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主要有6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一是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二是加大财税支持力度。三是拓宽投融资渠道,推广机器人租赁模式。四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制定工业机器人产业规范条件;研究制订机器人认证采信制度。五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六是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

李东补充说,集政、产、学、研、用、融为一体的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正加快组建,将围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标志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技术进行前瞻研究。与此同时,旨在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发展的机器人行业协会也在抓紧成立中。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三

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扩大基地规模,做大做强薯类加工产业,培育地方优势产品品牌,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

以甘薯为主的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产量达到6000万斤,产值达到3000万元,种植户收入达到2400万元。加工转化400万斤,生产粉条、粉丝100万斤,增加值达到200万元,利润达到100万元。

薯类种植以xx镇为重点,辐射带动xx镇、xx镇等地薯类产业的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旗里成立薯类产业领导小组,下设专项推进工作组,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切实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的协调、指导和服务工作。各重点苏木镇要把薯类产业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成立领导组织或产业协会,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依靠行政、政策和技术手段统筹推进,形成薯类产业开发的强大合力。

(二)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产业化项目,扶持薯类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协调支农资金和贷款向产业基地倾斜,推动龙头企业和基地同步发展,促进全旗薯类产业上规模、上档次。

(三)搞好技术服务。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才的作用,开展好薯类生产产前、产中、产后以及加工环节的技术服务,通过技术咨询、科技培训、新品种试验示范等技术服务,提高产品质量。

(四)培育龙头企业。以xx镇为核心,规划建设甘薯加工小区,整合民间生产资源,组建龙头企业,推行“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提升“xx粉条”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改善生产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品质。依托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招商引资,吸引外地客商参与薯类产业的发展,尽快做大做强。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四

xx乡xx新村聚居点位于xx乡xx村七组境内,是xx乡唯一一个xx地震集中安置点。该聚居点由民福村2-8组,47户161名村民村民组成。该聚居点在建设时严格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建设、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较为完善。为了巩固提升地震灾后重建成果,以让农民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为核心取向,以依托产业建新村、建好新村兴产业为基本原则,以连片、整体、全面推进为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确定灾后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目标、实施战略和空间布局,使民福新村聚居点呈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景象。助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聚居点实际,制定本方案。

xx乡民xx村聚居点地理位置优越,距xx山农业公园直线距离3.5公里,同时处于县上果蔬产业、林竹产业、茶产业的交汇地带,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建设要做到将产业重建与新村聚居点建设、特色农业、农旅结合“无缝对接”实现农民生活有改善、农村面貌换新颜,农业发展大提升,努力让受灾群众“不仅住上好房子,还要过上好日子”。

(1)产业发展、规划先行。民福新村聚居点在前期在规划建设上,充分考虑到以后产业发展布局,前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农旅结合功能,基础设施投入大,路网建设布局合理。

(2)xx山农业公园建设在民福二组建设100亩绿色蔬菜采摘园。让到xx公园游玩的游客能有地方体验田园农业游,以大田农业为重点,开发欣赏田园风光、观看农业生产活动、品尝和购置绿色食品、学习农业技术知识等旅游活动,达到了解和体验农业的目的。紧密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要求,统筹考虑新村功能和旅游功能,主动融入农村旅游发展需要,增强产品竞争力、改善乡村旅游氛围、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

(3)以县上茶产业链打造为契机,通过“公司+农户”、农户“土地入股”等方式种好、管理好现有茶园,总体提高区域内茶园管理水平,努力提高单位产值,充分发挥已有茶园的产能。在民福村1、7、8组连片发展优质茶标准化茶园500亩。让聚居点居民能就近实现务工,使聚居点少一些“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空巢老人”让标准的“70后”、“80后”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零花钱”。

(4)夯实前期产业结构发展成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20xx年民福村1组建成年出栏10万只鸡的标准化养鸡场—光宏养鸡场,今年民福村8组总投入1500万元年出栏生猪1万头的现代化养猪场—民福养猪场也将建成投产。我乡将深挖潜力,充分发挥大项目在技术、资金方面的优势,加强对龙头企业的服务力度,最大限度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1)灾后重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三个时间节点”和“三个一批”的重建要求,把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纳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强组织领导。以乡长任大春为组长、分管农业和民福村联系村领导为副组长、民福村驻村第一书记、村五职、新村聚居自主管理委员会成员为成员的民福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工作领导小组的主体责任,明确分工职责,强化责任管理,形成“政府搭台、群众唱戏、各尽其责、各司其职”的发展氛围,做到思想不松懈、工作不松劲、目标不动摇,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为切实抓好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建立“领导直接联线(片)、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新机制。派驻驻村农技员,负责产业重建日常技术指导工作,并协调与县农业局专家技术团联系,开展形式多样化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为项目规划、实施提供科技支撑,及时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加强技术培训,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培训等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加强技术培训,关键技术实行现场示范,提升新村聚居点农民科学种植水平,使农业科技成果入户率、到位率、覆盖率等得到不断提高。

(3)按照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重建任务安排,层层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责任。建立完善新村聚居点产业发展工作奖惩激励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工作推动开展情况进行考评,对工作得力、项目推进情况好、成绩突出的予以表扬;对工作推动不力的严格依照相关规定严肃追究责任,并将考评结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五

xx河村是一个贫困村庄,位于赤岩镇最偏远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10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它是由原来的浩平、金平山、福家坡、低屋和灵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连白河县,南连双河口村,西连天宝村、马宝村,北连金寨镇。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是全省首批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往村庄的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在已经修建了三条支祖路,都是土路。如果是风雪天气,他们就不能通过。低压电网仅改为每个组的中心点,偏远村庄的庭院未改到位。近年来,饮用水项目依赖于人民的投资和劳动。水利局支持水质,修建了两座小水塔,解决了沿河近百户居民的饮用水问题。村里20%的农民的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业和粮食生产。截至20xx年底,全村粮食种植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烟草种植面积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1)四个组和十个组是烟草的主要组,两个组补充,每年种植350多亩烟草,收入近800000元,其中两组烟草具有独特的条件,它们的视觉、气候、土壤质量和技术基础适合于烟草的'发展。o、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很难扛在肩上。到目前为止,烟草之路还没有解决。这批农民已经放弃种植烟草,导致近8000万元的烟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二)蚕桑生产分三、四、七、九组分布,20xx-20xx年发展规模超过300家。然而,近年来,农民工整体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导致种子产量下降。

(3)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群体以农民工为主,全村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

(4)畜牧业:我村从20xx户到20xx,6户建立了猪场,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不稳,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户,但我们村的畜牧业发展仍有必要的基础,这对维戈有着必然的发展潜力。猪、牛、羊和鸡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规划,逐步实施,增加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未来三年,计划分五、六、七个组团建设茶园100亩,全村达到500亩。

(六)中药。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开发丹参等中药,占地200亩,基本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集团。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桐村水泥路。20xx年夏天,由于我村遭受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桐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破坏性破坏,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报上级部门,恢复原状。由于损坏程度大,资金不足,水泥路出现断裂、开裂、坍塌,造成目前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维修的局面。

2.10组烟路为与白河相连的跨县公路,里程4km。第4组道路长2km,共6km。它需要硬化,以确保雨雪天的正常交通。

3.桐梓路。我们村的第二组是全村最适合烟草发展的群体之一。烟草面积可达150多亩,群众创业精神强。近年来,群众对解决道路通行问题一再提出强烈要求。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需要尽快实施。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约20万元。

4.在便桥上,三组农民分布在河流两岸,40%的农民生活在阴坡上。一旦大坝被淹,学生们就不能上学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初步估算资金约4万元。这八个小组急于解决连接道路的问题。他们自己组织劳动力和资金,修建了1.5公里的道路。但是,由于道路便桥数量巨大,估计资金约为6万元。目前,道路和桥梁被堵塞,修复后的道路和桥梁没有普遍价值。

5.移民安置已经实施了几年。按照国家整体推进的原则和进城富民下山的思路,我们村30%的农民改善了生活条件。然而,近年来,由于城镇住房价格高、基础高,农民不愿离开土地,这就限制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农民强烈要求并期望解决该村范围内的移民安置发展点问题,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电网改造方面,十个中心组已基本完成了中心点的整改。由于缺乏偏远的庭院,整个村庄大约10公里的地方没有改变。金平山、富士坡、低屋原有三点变压器需更换为100va以上,需进一步协调解决偏远农户用电紧张问题。

7.饮用水项目。近几年,全村只在河边建了两座小水塔。水利部门只支持水质和农民投资,解决了近百户的饮水问题。山区群体和庭院的饮用水问题应进一步规划,并分阶段及时实施。

1。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人思想相对开放。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基础,可以积极配合村镇的工作,并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

2.缺点也是村上春树作品面临的困难。由于各种农业优惠政策的影响,一些人有严重的等待,依赖,索取思想,不愿努力工作。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取决于高层的支持,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谈论饮食和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唯一的例外是,喜欢休闲和讨厌工作的个体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各种支持,而行业对任何事情都不重视。看到这种情况的勤劳的人们也滋生了等待、依赖和匮乏的思想,这严重制约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第二是缺乏技术资金,如水产养殖,以及一些生活在高山上的贫困家庭。投资大量资金修建道路是不现实的。如何引导他们下山,如何生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以这次扶贫工作为契机,教育全村贫困户,加强宣传,把贫困放在第一位,把愚人当作第一位,教育贫困户请等、靠、懒,让他们了解现实,真正脱贫致富,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改变观念,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

2.结合全村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帮手,至少有一个扶贫致富项目。帮手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的例子引导群众发展。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六

为了加快结构调整、加快发展转型,实现我村“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实现富民强村”总体目标,我村将集中精力,加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礼貌提高”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据镇委、镇政府提出的“强禽畜、攻林特、带旅游、兴工贸”发展思路,结合本村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某某村位于xx镇北部,距离镇政府x公里,东临xx河,西接xx村,南与本镇xx村交界,北与本镇xx村接壤。全村版图面积x平方公里,现有x个村民小组,x户,农业人口x人,主要居住在x个自然湾,劳动力x人。共有耕地x亩,其中:水田x亩,旱地x亩,山林面积x亩,水面x亩。xx年度农村经济总收入x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元。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坚持以新农村建设统揽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全局,按照“产业化富民”战略要求,立足实际,充分发挥本村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产业化进程,提高产业化水平,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立足本村特点,从本村实际出发,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主导产业的重要手段,加强规划,分类指导,实现产业富民,科技兴村,生态和谐,全面发展。

2、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面向市场选择和培育主导产品,大力发展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地方特色的产品。

3、服务城市,富裕农民的原则。以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核心,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做精做细特色产业,拓展农村内部的增收空间。同时,引导和鼓励外出务工人员带资金、技术、经验和项目返乡创业,增强自我发展本事。

4、科技为先,合作经济带动的原则。切实把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作为根本途径。按照特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发展需要,经过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一批农业科技项目,引进示范和推广动植物新品种,品种改良、节本增效、产后加工增值、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高效利用等重点技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以带动力强的专业合作社对本村产业发展的带动和支撑,强化专业合作社为农户的服务功能。

5、整合资源,重点突破的原则。统筹安排,优化资源配置,适度整合项目资金,适当集中物力财力,向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倾斜,努力实现投资与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使优势特色产业得到突破性发展。

经过5年时间的努力,到20xx年基本实现主导产业构成规模,特色种植,规模养殖两大支柱产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全村农业经济总收入到达2200万元,农民人年均纯收入11000元以上,年均增长15%。

——主导种植业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进取引进优良品种,稳定优质水稻、优质“双低”油菜等主导产业作物的种植面积,到20xx年优质水稻和优质“双低”油菜分别为x和x亩。

——养殖产业不断做强禽畜产业,按照政策扶持、能人带动、转变饲养方式,新建土鸡养殖基地1个,新建养殖水面150亩,到20xx年使全村土(肉)鸡、蛋鸡年养殖规模到达80000只。开发沿河荒滩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养殖面积到达300亩以上,并逐步实施猪-渔循环养殖模式。

——特色产业进取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利用本村农民有多年种植xx历史的优势,经过某某村xx专业合作社的带动,逐年扩大优质xx面积,到20xx年种植面积突破600亩。

——劳务产业认真组织实施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每年培训农民300人次,不断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做到户均有1人掌握1—2门实用技术;年输出劳动力380人,实现劳务收入380万元。

——合作经济围绕特色种植、养殖、主导产业和劳务产业,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综合配套服务。采取典型引路、分类指导的方法,鼓励支持能人,依托市场、基地,多形式、多领域兴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重点培植种养植业和劳务产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协会,进一步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

(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硬化组-组共2.5公里的生产道路,解决以上x个组群众。

生产条件差的实际困难问题。

2、新建机耕桥座,其中xx湾1座、xx湾1座、xx湾1座、xx湾1座,为产业发展供给便利。

3、新建送水渠共2500米,为畜牧业、种植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争取项目投资整修优质水稻、油菜生产面积所需的排、灌两用水沟6000米。确保沿河5个组750亩耕地抗旱和防汛安全。

5、扩大建设土鸡养殖基地20亩,配套建设300米道路和低压线路、整平地基、挖通600米排水沟、建1500米围墙、接通自来水管等。

(二)甘蔗基地配套设施建设资料。

从20xx年开始,5年之内将我村xx基地种植规模发展到600亩,配套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

1、兴建装机22kva的电力提(排)水泵站1座;

3.基地内2.5m宽水泥生产道路2500m;

4、通往基地的低压电力线路800米和相关配电设施;

5、机动防治病虫害器械20台套;

6、电力喷灌设备20台套;

7、用于值班照管的房屋及xx产业合作社办公用房共120㎡;

8、用于贮藏xx的混凝土调温地窖20口,每口容积为60m3;

9、育苗专用塑膜大棚600㎡。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七

(―)。

mmm村(三村)位于m县城南郊,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全村耕地面积mmm亩,总户数mm户,mmm人。村集体收入mm元,农民人均纯收入mmm元。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根据县委、县人民政府《关于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经乡党委研究,确定阔什吉格代村为新农村建设试点,集中精力,加快试点村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把该村建设成为“经济发展、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指导思想。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粮食生产主攻单产提高效益,林果业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立足城郊优势,大力发展城郊畜牧业、设施农业和劳动力转移,推动农村经济较快发展。

二、任务目标。

(一)近期发展目标。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到,村集体收入从20的5.9万元增加到20万元。

――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林果业效益凸显,畜牧业规模稳步扩大,二、三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全村经济布局更加合理。

――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村主干道路改造全部完成,农田水利设施得到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村委会建成标准文化活动室和卫生室,农民生活条件和质量不断提高。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到20,全村非公有制经济达到270人,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

――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充分利用党员电化教育和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络,加强科技教育工作。抓好幼儿园建设,确保全村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农村财务管理公开透明。通过财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财务公开民主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保障农民群众在村级事务中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远景发展目标。

“十二五”末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一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种植业巩固亩千元田,建成亩万元田;林果业建成精品果园亩;畜牧业形成较大规模。20,牲畜饲养总量达到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万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十三五”末(20)全村国民生产总值达到元,比“十二五”末增长%,年均增长%;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以上,年均增长%。建成亩万元田;年,牲畜饲养总量头(只),出栏头(只)。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年均增长%。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和非农产业占人均纯收入的.比重分别为:::。

(一)围绕生产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1、种植业。大力实施“2118”工程,深入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通过不断改良品种,推广先进科学的栽培模式,实现种植业人均收入1816.9元的目的。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对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基础性作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综合生产。棉花生产重点抓好高密度栽培、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止和标准化管理等技术的推广普及,实现单产120公斤以上。大力发展小茴香、反季节蔬菜等特色经济作物。

2、林果业。认真落实和普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着力提升林果业产量和效益,全力建设好1720亩精品果园,重点发展核桃和红枣。

3、畜牧业。大力发展“短平快”的家禽养殖业,扩大大中型养殖户,加大牧种改良力度,做好饲料加工与青贮提高牲畜出栏率和商品率,年力争全村人均达到4头畜,确保畜牧业人均收入达到1000元。

4、设施农业。下大力气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措施跟不上,投入明显不足的问题。实行全村一品种植模式。加快低农残、无公害蔬菜和名、优、特蔬菜的生产,大力发展净菜上市及加工业。加大科技与物资投入,加强管理,对全村大棚进行维修,并解决秋延迟问题。

5、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乡村公路建设项目,认真落实配套资金和配套服务,争取20完成25公里村主干道路改建工程。

(二)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和劳动力转移。

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工作,做好宣传发动,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引导农民外出务工。免费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政策咨询、就业信息、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帮助他们解决务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培育新型农民。

积极组织农民参加县、乡党校举办的各类培训班,充分利用本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培训资源,以先进实用农业技术和务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增强农民科技致富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培养造就守法纪、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力争到全村每个农户家庭有一个农业技术明白人,一个具有就业技能的劳动力。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八

(以农业、传统花炮产业、花木业、纺织业、食品业为主导,工业低产出、高耗能、高污染,农业管理经营落后,第三产业缺乏,未发挥区位优势联动周边长株潭园区集约发展)。

(一)产业转型升级战略。

根据__镇原有纺织、食品、花木、油茶、机械制造、花炮以及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商贸、休闲旅游业进行分析。在__镇规划期内,选择花炮花木、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作为主导产业。

1、农业富民。

(1)着重发展花木及其配套产业:__镇将以绿色健康为主题,发展以油茶种植为主的特色农业。目前__已引入湖南粮食集团在园区食品工业基地成立了湖南金霞油茶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8-10亿元打造油茶生态文化博览园。同时,__拟依托电子市场建设的良好条件,做强做大花木种植、交易、集散产业,按照特色化、规模化、专业化的要求,推进规模经营。在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上,做精做细,发展赏花,看花,木雕,精油等相关配套产业,将__镇建设成为“中国花木之乡”。

(2)加强区域协作:依托柏加镇的花木发展的辐射优势、__镇电子交易市场及较好的交通条件,将浏阳市百里花木走廊的花木资源交易集中到__镇,不断促进资源的积聚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3)跨行业发展:加大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合作,确定农业在食品工业、旅游业产业链中的地位。

2、工业强镇。

(1)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浏阳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浏阳市环保科技示范园。园区实现产业定位转型,退出印染产业,定位为以汽车零配件、机械制造、医疗器械、油茶综合开发、大型食品企业为主的综合型园区,形成一园二基地(机械制造基地和食品工业基地)的格局。机械制造基地争取引入整体实力较强、创新能力较强、与区域关联度较强的企业,及与区域大型企业合作能力较强的零部件生产企业。食品工业基地则争取依托当地特色菜肴发展熟食加工,如黑山羊制品,湘未蒸菜等,打造独具品牌,同时在巩固现有食品工业的基础上,将生物技术、有机食品以及食品饮料产业作为主要发展方向,打造知名品牌,做强入园企业。

(2)对接长株潭产业:长株潭产业的基本特点为以产业园为依托集聚发展,以轻工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已经基本形成,产业逐渐向“两型”方向发展。__镇将以明星产业和新兴产业为主要对接对象,改变高端产品不足而低端产品相对过剩的局面。

(3)从区域产业带为重点:区域产业带经济主要以贯穿__镇的岳汝高速公路和即将建设的南横线为依托形成,因此__镇产业将与经济带上产业对接,对接中强调差异化发展,以填补产业带上产业的空白。

3、旅游兴区。

旅游业将以__镇区和北星社区为主。

集镇区主要发展油茶生态游,风情小镇体验游。依托油茶生态园,发展观光、采摘、休闲体验、餐饮聚会、滨水游戏为主的生态旅游。加快改造镇区风貌,建设独具特色的酒吧、旅店等服务设施。

北星社区主要发展佛教疗养游、休闲农家乐。以钟佛寺为依托,发展佛教参观、疗养、禅修等活动。在北星社区重点发展互动式农家乐,依托当地特色优势,发展踏春、农耕、探险等休闲娱乐活动,面向长株潭范围内短期度假游。

(二)产业空间发展策略。

__镇拟遵循“一心、三片”的产业空间发展模式。“一心”指中心镇区,将重点发展食品、机械制造、休闲旅游。“三片”指北部交通服务片区、中部综合发展片区、南部休闲旅游片区。北部交通服务片区包括跃龙村、双桥村、金牌村,主要发展花木油茶种植,交通互通口配套设施。中部综合发展片区包括甘棠村、金田村、田坪社区、连山村、涧口f村、土桥村,主要发展食品工业,花木油茶种植集散、休闲旅游业。南部休闲旅游片区包括北星社区、柏树村、南门村、江东村,主要发展花木种植和休闲旅游业。

(三)区域联动战略。

1.区域联动的空间结构。

规划联动柏加镇,共建花木产业发展带;土桥陈昌故居,北星钟佛寺联动云龙示范区形成南部旅游经济圈,同时依托211省道形成贯穿区域南北的经济发展带,与区域北部的岳汝高速发展带及北部休闲路旅游发展带形成互动发展关系。

2.区域联动的交通框架。

规划建设的南横线、长攸高速以及现状岳汝高速、沪昆高速构成__镇便捷的区域高快速交通网络。__连接线连接岳汝高速和南横线;绕城线连接岳汝高速和长攸高速。

通过对现有村道提质拓宽,加强__镇与接株洲云龙示范区的对接;通过对020县道拓宽,实现与黄江公路、南三环东延线的良好对接,加强与长沙城区、工业新城及浏阳城区的联系。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九

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乡镇产业发展规划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xx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根据山西省行业结构调整实施办法,本着"积极、科学、协调、前瞻"的原则,特编制《xx县20xx-20xx年产业发展规划》。

(一)自然资源条件。

xx因居寿水之阳而得名,春秋时期为马首邑,西晋太康年间置县,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全县辖7乡7镇、206个行政村,人口21.1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83万人。全县地表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

xx位于山西省东部,太行山西麓,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物华天宝。现有耕地面积104万亩,人均耕地面积近6亩,土地耕作性好,保水保肥,适种作物广,宜林宜牧面积130万亩。气候资源独特,年平均气温8℃,年降水量511毫米,无霜期120-150天,日照时数2576小时,昼夜温差大,雨热同季,光照充足,夏季气候凉爽,是理想的避暑胜地。矿产资源丰富,含煤面积490平方公里,地质储量200多亿吨,探明储量70.9亿吨,主要为贫煤和瘦煤,开采条件好;探明铝矾储量1387万吨。石灰石、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储量大,地质构造简单;紫陶砂矿、粘土矿、高锶和富硒矿泉水储量丰富。区位优势明显,地处太原、阳泉、晋中三市之间,距石家庄、郑州、天津、北京较近,石太铁路、太旧高速公路、307国道、省道榆盂公路和九榆公路自东向西横贯全县,距离太原机场59公里。旅游资源丰富,集红色(刘胡兰式的烈士尹灵芝公园)、绿色(方山国家森林公园、龙栖湖)、古色(清代"三代帝王师"祁隽藻故居、文昌阁、五峰山、及北魏时期以来的170多处古迹)资源于一体,旅游开发价值极高。

往全国各大城市,苦荞系列保健食品远销日本、韩国。工业上,以煤炭为主的工业主导地位日益突出。现有煤矿35座,总设计能力1280万吨/年,核定生产能力680万吨/年,2004年生产原煤600万吨。洗煤企业14户,干式选煤厂3户,原煤洗选比例为50%。民用型煤生产能力10万吨/年。现有在建焦化项目3个,总设计能力120万吨/年。民用锅炉企业12户,生产能力10万台/年,2004年产量4万台。水泥生产企业1户,生产能力8万吨/年。新上硅砖企业4户,生产能力3万吨/年。实心粘土砖、耐火砖、石料、石膏、铝矾、石灰企业较多,还有石油钻具、太阳能热水器、彩钢门窗、挂车等机械企业,糠醛、丁内脂等化工企业。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大型煤炭营销企业7户,年销售煤炭580万吨。民营运输业发展较快,现有运输车辆万余辆。旅游业方兴未艾,初步形成"一线、三牌、四区、十景点",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尹灵芝公园、朝阳阁等正在建设。县城规划区已经形成"三纵四横"交通网络,房地产开发、商贸金融、电力通信、住宿餐饮、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快速发展,旧城综合改造稳步推进,城区服务功能不断提高。各乡镇依托资源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流通等配套设施。农村电网改造、村村通水泥(油)路、广播电视覆盖等工程进展顺利。

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13.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8亿元,第二产业5.2亿元,第三产业4.1亿元,三次产业构成演进为29:40:31。财政收入18888万元,其中煤炭产业税收1.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22元,农民人均纯收2787元。

用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审视我县三次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农业方面:茴子白等蔬菜优势产品规模化种植有待发展,"寿绿"品牌开发推广利用不够;奶牛产业尚未形成规模化养殖,供销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宽;农副产品加工转化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较弱;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风险能力较差。工业方面:经济发展过度依赖煤炭产业,非煤工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过低;地方煤矿规模小,开采方法落后,回采率低;煤炭加工转化率不高,产品附加值较低;非煤工业体系薄弱,新兴地面工业发展不足;民用锅炉、石料开采企业数量多、规模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商标的产品不多、生产规模不大;企业科技化、信息化水平不高。三产方面:交通运输以个体运输为主,数量多、规模小;旅游景点建设滞后,旅游资源亟待加快开发;商业设施档次不高,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底子薄、欠帐多,旧城综合改造推进较难;中心乡镇发展滞后,带动辐射功能较差;农民居住比较分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难度较大。

(一)指导思想。

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xx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为目标,立足本县优势,抓住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全省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全力推进"开放xx县、工业强县、民营xx县"三大战略,倾力实施"特色农业产业化、煤炭产业规模化、非煤产业集群化、三产服务体系化、城镇建设功能化"五大工程,着力打造全省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新型能源基地、休闲避暑胜地"三大基地,努力实现产业发展由资源依赖型向循环经济型、县域经济由农业大县向工业强县的跨越。

(二)发展目标。

20xx年实现"两个翻番"、"四个增长",综合经济实力跻身晋中前四位。"两个翻番":煤炭总产量1200万吨,比2004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4亿元,比2004年翻一番,力争达到5亿元。"四个增长":gdp达到18亿元,年均增长11%,人均gdp8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900元,年均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3400元,年均增长7%;县城建成区人口达到6万人,比2004年增长2.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0%以上。

和重点集镇基础设施功能完善,城乡面貌根本改观,把xx建设成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山川秀美、具有较强产业集聚能力和较高开放度的现代化城市。

以北部早熟区和南部中晚熟区为主,发展两大玉米优势产业带;以307国道、榆盂线、九榆线等主干道沿线为主,建设优质蔬菜种植区域带;路北乡镇以圈养为主、路南乡镇逐步由散养转向圈养为主,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朝阳、解愁、宗艾、景尚等乡镇为主,建设奶牛养殖园区;以南燕竹、宗艾等乡镇为主,建设仁用杏基地。

在朝阳镇草沟、七里河,温家庄乡盘湾底,平头镇东韩,建设4个煤炭生产与加工园区;以宗艾与解愁、平舒与平头为主,发展2个煤炭生产与加工产业带。

以泥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等产业;以七里河工业园区为主,发展化工等产业;以平头、平舒、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水泥、石料产业带;以宗艾、解愁等乡镇为主,发展耐火材料产业带。

以"一线、四区"(一线指五峰山、龙栖湖、平舒、龙门河、方山、县城。

旅游线;四区指双龙休闲度假区、祁氏文化鉴赏区、方山生态旅游区、县城中心文化旅游区)景区为主,加快旅游景区建设;在县城、中心集镇发展商贸物流业。

5、县城发展布局。

县城规划区为带状城市,采用组团式布局形式,主城区是集行政办公、商贸金融、文化娱乐、医疗卫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办公居住区,向西、向北发展;工业区为城市主要生产区,沿县城向东、向南发展。

(一)农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近抓菜,远抓树,不远不近抓畜牧",紧紧围绕农民增收,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特色农业、创汇农业、观光农业,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围绕区域布局把竞争力调强,围绕产业结构把效益调高,围绕品种结构把质量调优,不断提高产业升级能力,逐步提高主要农产品的种养殖集中度,全面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20xx年,农业主导产业在稳定规模、提质增效的基础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应用面大幅增加,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农产品加工增值率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现代农业雏形。农民人均纯收入以每年8%的增幅递增。

2、主要措施。

(1)加强特色农业品牌建设。精心培育和保护"寿绿"蔬菜品牌,加强无公害监测,推进标准化生产;抓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产地认证和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积极开展"iso9000、iso14000"贯标,加强产地环境安全监测保护。保护现有的豆制品、小杂粮加工知名品牌,统一生产技术标准,限期治理不达标企业。打好"绿色食品"牌,统一原产地标识,加强品牌宣传策划开发,支持"寿绿"蔬菜和知名品牌豆制品、小杂粮进入大中城市消费群,尽快打入国际市场,发展创汇农业。

(2)建设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在保护和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积极推广优质专用玉米。重点发展以茴子白为主的"寿绿"蔬菜,扩大种植规模。鼓励企业、经纪人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蔬菜加工营销企业。利用丰富的林草资源,重点发展以肉牛、肉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着力培育奶牛产业,鼓励农户发展猪鸡养殖业。大力发展以仁用杏、核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扩大种植面积,完善销售网络,加快产业化进程。积极发展以杨树为主的速生用材林,提高森林覆盖率。逐步与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的绿色环境和优美田园风光,发展旅游观光农业。

经营方式;远期通过引进战略资本或加盟大集团等形式,不断提高机械化程度,逐步走集团化发展模式。小杂粮加工企业,以荞麦深加工项目为载体,支持现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加快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引导企业和农户建立稳定的合同关系,合理分担市场风险。奶制品加工企业,支持现有企业建立和扩大生产线,积极引进大型乳业集团开设分厂。

(4)加快农业配套服务体系建设。坚持科技兴农,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推广应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引进优质专用玉米、优质草食畜品种,采用无公害生产加工技术,应用适时适市种养模式。发展旱作农业,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加强人字闸、截潜流、浅层井、雨水集蓄的利用和节水设施等农田水利建设,积极争取松塔水库立项。创新和完善市场流通、质量监测、信息服务和科技服务四大体系。完善县乡村农业信息网络,加快市场建设,充分发挥协会和农民经纪人队伍等流通组织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种营销活动,继续举办蔬菜节,有针对性地参加各类农业博览会、产品展销会、项目洽谈会。

(二)煤炭产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规模化、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目标,整合资源,关小扶大,延伸加工,多元经营,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积极发展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20xx年,建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集团公司。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实现煤矿开采正规化、生产集中化、矿井规模化、采煤机械化、回采工艺科学化。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资源回报率,建成全省的新型能源基地。煤炭产量达到2000万吨,煤炭加工转化率达到60%以上。

2、主要措施。

(1)实施煤炭规模化、集团化工程。按照全省实施煤炭集团战略的要求,主动承接阳煤集团辐射,一方面配合其加快新元矿井建设,加强七里河等后备区开采前期准备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其先进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及人才优势,不断推进现有矿井改造、升级。进一步深化地方煤矿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大力推进矿井建设进度和技改扩规,推广先进采煤方法和回采工艺,积极进行多元开发,尽快建成一批主业突出、产业集中度高、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大公司大集团。

(2)大力推进煤炭加工转化。支持煤转洗(选)煤,加快现有洗(选)煤企业联合兼并,鼓励新建煤矿配套建设洗(选)煤厂;支持煤转焦,适度发展焦化项目;支持煤转型煤,扩大民用型煤生产规模;支持煤转电,积极引进大型坑口电厂,鼓励建设煤矸石电厂、煤焦炉尾气电厂等综合利用项目;支持煤转煤化工、煤层气开发利用,支持煤液化、煤气化项目。积极引入战略资本,提高煤炭加工转化率,增加产品附加值,打造新型能源基地。

措施,发挥重点煤炭企业发展非煤产业的示范效应。新建煤矿和现有煤矿技术改造项目,原则上都要建设相应规模的非煤项目。支持资源枯竭型煤炭企业顺利实现转产。

(4)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科学规划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时序,合理确定煤矿开采服务年限。提高企业机械化采煤水平,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促进煤炭资源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不断增加煤矿安全改造投入,加强矿井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改善煤矿安全生产条件。坚持可持续发展,加强矿区土地治理和生态环境恢复,保护好xx的"蓝天碧水"。

(三)非煤工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大力发展非煤工业,逐步提升非煤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突出重点,外引内联,重点推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加工、建材及化工行业发展壮大,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坚持用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引入新兴地面工业,构建多元而不分散的工业新格局。

20xx年,产业聚集能力进一步增强,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提高,企业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明显增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高。

2、主要措施。

(1)实施非煤产业集群化工程。抓住全省建立新型能源与工业基地的战略机遇,主动加入周边区域产业集群。抓住中部崛起的战略机遇,充分利用国家、省、市的各项政策。抓住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主动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抓住我国加入wto的战略机遇,积极利用外商投资和各类国外贷款。整合包装本地企业,吸引外来资本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扶持传统优势产业规模化企业。适当提高民用锅炉企业集聚度,重点支持年产锅炉3万台以上的生产企业通过联合兼并等形式发展壮大。适当提高石料开采产业集聚度,鼓励石料开采企业兼并联合,关闭无证开采及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石料开采企业。支持水泥企业技改扩规,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快在建化工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竞争力强、污染小的新型化工企业。鼓励和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知名商标企业做大做强。

(3)大力发展新产业、新产品。积极发展新兴电子、医药等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支持硅砖、高铝耐火砖、金属镁等产业发展,鼓励利用煤矸石发展新型墙材。鼓励太阳能热水器、挂车、石油钻具、矿泉水、苦荞醋等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利用储量大、品位高的石灰石资源,吸引投资主体投资建设电石乙炔化工企业。进一步加快铝矾、石膏、云母、硫铁、铁矿石、紫陶砂矿等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鼓励相关产业及产品发展壮大。

(4)加快科技化、信息化进程。提高科技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特别是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机械加工、化工及建材等传统产业,提升非煤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联系,实施产学研一体化,加快转化利用先进科技成果。加快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逐步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建立行业信息收集发布制度,引导企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四)服务业。

1、发展思路和目标。

依托一产、二产发展实际,以加快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为突破口,实施三产服务体系化工程,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结构层次,拓展服务功能,实现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转变。

20xx年,建成大型运输集团,建设大型物流仓储企业,构筑物流信息网络平台,形成设备先进、快速便捷、资源互补、信息共享的现代物流业。"一线、四区"景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基础设施更加齐全,打造休闲避暑胜地。

2、主要措施。

(1)发挥区位优势,完善综合性的交通运输体系。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引导交通运输企业联合重组,重点扶持大型运输集团。对本地大型运输企业,在煤炭运输、蔬菜运输、旅游客运等方面给予支持。引导交通运输业多式联运,多元配送,特别是鼓励发展铁路、公路联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

区周边建设大型购物超市,在干线公路旁建设大型的物流仓储企业。鼓励物流企业与铁路公路运输、集装箱公司、批发企业实行联合,力争建成效率高、服务优的物流配送企业,构建物流配送体系。

(3)加快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科学定位,找准优势,选好切入点,加快旅游规划的出台。加大旅游品牌策划与宣传力度,拓宽投资融资渠道,加快方山国家森林公园、朝阳阁等景点的开发,逐步完善"一线、四区"等景点建设。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快尹灵芝公园建设。加快配套重点景区服务设施建设,实现"吃、住、行,游、购、娱"的一条龙服务,推动全县旅游业快速发展。

(4)全力打造休闲避暑胜地。充分利用气候、区位优势,打好"休闲避暑"品牌,争取加入全省乃至全国的旅游精品线路,并带动相关产业迅速发展。引入战略资本,重点加快双龙休闲度假区开发。规划建设星级酒店、宾馆和娱乐等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档次。

(5)加快发展电力、通讯、金融、保险等其他服务业。加快县域电网建设与改造,建设相应高压等级的变电站等电力设施,保证大型电厂输电和生产、生活用电需要。加快通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数字与数据业务,加快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建设。协调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发展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面向农村、服务农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各类保险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作用,化解风险,支持发展。

(五)城镇化。

1、发展思路和目标。

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加快县城及中心建制镇基础设施建设,瞄准生态型园林城市目标,逐步完善城镇综合服务功能,为三次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设施和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区域发展,加快路南开发。

20xx年,县城建成区达到10平方公里,初步建成服务功能齐全的生态型园林城市。县域中心城镇居住人口稳定在10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0%。以县城为中心,以太旧高速公路为依托,以干线公路为骨架,辐射乡镇,连接村庄,形成上下贯通、干支结合、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安全快捷、高中低不同等级的公路网络。中心集镇辐射功能增强,形成各具特色的经济小区。

2、主要措施。

(1)实施城镇建设功能化工程。尽快修订并实施城镇体系规划,遵循经营城市的理念,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城市建设。尽快启动污水处理场、垃圾处理场建设,加强给排水、供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盘活存量土地,加大对"城中村"的开发改造。以"安居"工程为重点,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建设市民广场、朝阳广场,实施县城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生态型园林城市。及早考虑人口老龄问题,规划建设一定规模的老年人活动场所。加快医疗卫生、文化娱乐等设施建设,进一步增强和完善城市的各项功能。

(2)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在继续加大对村村通水泥(油)路、通有。

线电视、通电话投入的同时,全面放开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的投资市场,积极吸引各类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镇建设新格局,提升城镇基础设施服务功能。引导乡镇企业进入小城镇,鼓励农村新办企业向集镇集中。

(3)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重点依托国道、省道主干线,全面改造提升县乡村公路等级,打通出县口。实施以城带乡、以工哺农。结合县情研究制定路南开发的政策措施,构建九榆线经济走廊。

(4)鼓励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深化小城镇户籍制度改革,加快移民规划的实施步伐,加大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岗前培训力度。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发展社区商业服务、卫生服务、家政服务、再生资源回收等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鼓励土地集约化经营,引导土地合法流转。放手让农民搞活生产和流通,鼓励他们办厂、设店、发展各种服务业,因地制宜地兴办各类生产资料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建筑市场,促进农村人口向县城和中心集镇转移。

(一)更新观念,转变职能,营造创业发展的环境。

创优发展环境上来,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县乡政府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把工作重心放在加快发展上,以建设服务型、法制型政府为重点,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坚决杜绝有法不依、搪塞推诿、作风粗野、无为行政等行为和"三乱"行为。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商业欺诈、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违法、违规行为,保护公平竞争和合法经营,努力营造诚信、公正、健康、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二)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为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立足现有的资源优势,全方位进行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实现"高位嫁接"。鼓励本地企业与同地区、同行业的相关企业联合和合作,以专业化分工和协作为基础,实现合作共赢。设立对外招商专项经费,加强与重点招商对象的密切联系,确保招商引资的高效性和延续性。加快园区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六通一平",加大项目入园的引导力度,真正成为资金、技术、人才汇聚的创业板块、经济亮点和核心辐射区。建立项目储备库,围绕产业选项目,瞄准市场上项目,科学论证定项目,争先发展抓项目,集中精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三)壮大民营,深化改革,为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元化经营。鼓励和促进民营企业进行二次创业,向高新化、规模化、集团化方向迈进。按照"专、精、特、新"的要求,培植发展更多的中小型企业,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分工协作、专业互补的关联产业群体。打破隶属和所有制界限,鼓励民营经济以租赁、购买、兼并、联合等方式参与国有企业改制。积极推进现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创新科技,用好人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加快高新技术发展和信息化进程,坚持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提高产业素质。建立健全创新体制,引导和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合作,进一步推动科研与生产的结合。大力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模式、新设备,实施技术改造项目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发展壮大重点产业。进一步完善引进和激励机制,重点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全面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高技能人才,重点培养和引进高层次技术人才,同时要重视本土人才的选拔运用。加大选拔和培养力度,造就一批既具有创新精神又善于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五)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为产业发展提供财力支撑。

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对产业发展的支持作用,建立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项目,采取贴息或补助方式,每年定额,滚动使用。重点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和农副产品深加工项目,以及有利于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资源综合利用的项目建设。

成立县产业发展指导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产业发展规划的论证、评估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各部门要把规划实施作为一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针对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切实抓好落实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和信息网络平台,将产业发展规划、重点招标项目和相关法规、政策措施等向社会公布,用正确的宏观信息引导产业发展。根据新形势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适时对产业发展规划进行调整。适时对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后期评估,建立重点产业运行检查评估机制和指标考核体系,科学评估各个产业发展的状态和目标的实现水平,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

__年7月8日至19日,我非常幸运地参加了株洲市生物教师培训班学习。在培训学习中,聆听了专家与名师的报告,他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和深深的理论引领,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结交了一群优秀的同行朋友,探讨了诸多疑惑。

在一次次的感悟中,颇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知识贫乏。通过这次培训,收获颇丰、感想颇深:眼界开阔了、思考问题能站在更高的境界,许多疑问得到了解决或者启发。对我们的教育与新课程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在这里,我要衷心地感谢株洲市教育局、株洲市教科院、株洲市教师培训中心给我们创造了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下面将我的学习心得小结如下:

这次培训学习,我聆听了株洲市教科院陈捍东院长、株洲市景炎中学匡锋老师、长沙市教科院孔春生院长、北师大附中侯雄伟老师、株洲市第十九中学尹头华老师和株洲师专附属中学张鑫老师等等的专题报告,再一次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有几位好同伴,将会成就你的一生。

在贯彻新课改精神的过程中,陈捍东院长带来的思想道德教育,鼓励教师安心——是最高的境界;他象一位老朋友一般,与大家一起谈人生、谈工作,激发教师负起责任、开拓视野;勉励教师不辱使命——建设现代教育;激起我心中的许多感想。

听了陈院长的报告后,我对自己的心态作了一个调适,树立了新的正确的教育观,并将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到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去。要先做人,再教书。做人要有一个好心态,一个好心情。陈院长起点高,落点低,说到了广大教师的心坎上。心理健康,身体才能健康,工作才能愉快,好心态成就一切事业。爱事业、爱学生、爱同事,轻轻松松地当老师,快快乐乐地干事业。放下包袱,抛却沉重,让微笑永远绽放在脸上!要善待学生,尊重生命。要善于引导,做到能理解、宽容。要通过改变目标、改进方法、转换活动、合理宣泄、调整认知等几个方面向名师靠近,促进自己向大师方向发展。这次学习,我学到了自信,学到了方法,感悟至深。

匡锋老师以切身的感受、实际的案例直观展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现新课改指导下角色的转变,教会了我们设计、研究的方法。匡老师向我们展示了一种活灵活现的教学氛围,更是让我感受到新课改清新的气息。正如古人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种观念的形成是很重要的。有了这个观念的引导,在今后课程改革中尽管可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挫折,坚信我会去探索、解决,而不是躲避,因为希望就在前面!

我们以前评课总是在关注教师的设计和讲授,而很少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度,也很少去体察学生的情感和需求。陈捍东院长关于听课和评课的讲座,用实际事例展示听课、评课的方法及要点,使我在听课、评课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茅塞顿开,提高了自身的素养。这种听课和评课方式的重大转变,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之间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需要。由此,我又一次在观念上、理念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想,新课改的精神就像阳光一样,普照到了与之相关的每一人。

通过本次培训学习,我充分领略到专家与名师那份独特的魅力:广博的知识积累、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长沙市教科院的孔春生院长,使我的心灵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孔老师刚直不阿、正气浩然的高尚品格让我非常钦佩。他是一位华中师大毕业的高才生,后来又获得硕士学位。一位高级知识分子,教学成绩也相当出色,曾从省城重点中学下放到县里农村中学,后又从农村一步步走到了长沙市教科院,并当上了副院长。他的传奇经历很感人,也催人奋进。我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他独创的“激、探、创”教学法让我们眼前一亮,我们即将把这一全新的教学法应用到现实的教学工作中去,希望他的教研种子通过我们的传播,能在株洲开花结果。

侯雄伟老师关于说课的讲座,深深的感染了我。他那精湛的说课技巧,让我们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并产生由衷的敬佩的心情。我在聆听他强调教学的有效性、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的报告后,在头脑中产生无限思绪。侯老师的讲座似有一种强大的动力,激励我们要温故而知新,勉励我们要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地加深自身文化底蕴,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培训学习期间,我们还观摩了一些名师的优秀授课视频。这些名师能根据《纲要》的要求,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堂别开生面的优质示范课,给了我们全新的感觉。我深深地感受到,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主要的工作阵地就是课堂。教师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必须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避免出现形式上的整合――教师跟着课件走,学生跟着鼠标走,教学跟着电脑走的现象。

株洲师专附中的张鑫老师关于实验教学的讲座,引导我们挖掘校本课程,发挥现有实验设备器材的作用。我深深地感到教学要结合实际,就地取材,灵活机动。要因人而异,要因生而异。要针对学生,因材施教,不可照搬照套。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五彩缤纷的花园里,不可眼花缭乱,要学蜜蜂,采撷百花精华,自酿成蜜,形成自己的教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自己的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

株洲市第十九中学尹头华老师关于教学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的的讲座,使我深受启发。首先我们要明确“是用教材教,还是教教材?”教材是教学过程中的载体,但不是唯一的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材是死的,但作为教师的人是活的。教材只是获取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我们要通过多种途径去广泛获取教学资源,特别是通过网络去获取。以前,我只能通过土豆等极少的网站获取视频下载资源,通过培训后,我利用新的网站,能够从网上获取一切视频资源了,这让我异常兴奋。在这次培训中,我们还现场利用网上资源,设计了《开花和结果》一节的教学ppt,现学现用。

陈捍东院长关于中考生物命题的讲座,让我对新课改的总体目标、生物中考命题趋势变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们尝试着进行了中考命题的模拟训练,这样能为我们自己今后的教学与中考全面接轨带来很大的益处。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用好教材、活用教材。所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应用教材,还要活用教材、补充教材,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和校本资源,充实教材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搞好教学工作,才能有效地应对中考试题的千变万化,才能让自己执教的学生在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清醒地认识到:专家与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关键在于他们的那种主动精神、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专家和名师能够恰当把握教学生成,是与他们辛勤的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分不开的。“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是他们的最好写照。作为一名参加培训的教师,要想以高贵的姿态行走,就要在教学中学会反思。在反思中总结,真正提高教学能力,争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

21世纪是一个知识大爆炸的世纪,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也就要求教育的不断创新,需要可持续性的发展。对学生实施高素质的教育,首先是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应由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化,传统型的教师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具备特殊技能知识,没有理由不学习,不提高自身素质。我们在职的每位教师都应该不断地用知识来充实自己,并逐步向专业化教师转化。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一

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论述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实现构建美丽幸福村,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总体目标。

在现有产业优势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项目;在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收入上下功夫,实现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建立筑牢防返贫动态监测体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切实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发展内容和具体措施。

(一)围绕产业兴旺,全面发展到户产业,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一是发展以柴胡、猪苓、天麻等中药材为主导产业,以干杂果、食用菌、养殖业为骨干项目,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着力培育长中短结合、可持续增收的到户产业。引导农户发展种植柴胡1000亩,天麻60000窝,养殖生猪1200头,累计发展核桃600亩、板栗320亩,猪苓18000窝,养殖中蜂1500箱,实现农户收入稳中有升;二是建成的新型经营主体徐香猕猴桃示范园300亩,今年已挂果,预计产量近6000斤,积极协调帮参扶单位,待猕猴桃成熟后帮助销售,发挥帮扶干部消费扶贫的作用,实现猕猴桃种植农户稳步增收。三是扩大高山坪中药材种植项目规模,稳步推进,壮大村集体经济。四是发挥支部书记带头发展产业的模范作用,落实支部书记种植柴胡10亩。

(二)全力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宜居宜业乡村。以农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村容村貌、农户厕所改造提升为整治内容,扎实推进“八清一改”,广泛动员群众清理“三堆”、治理“三乱”、实施“三改”和美化“三口”。全力实施建设人居环境整治黑山沟示范点,并有效带动周围村庄提升干净整洁度;加快安置点污水处理站施工进度,使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常态化开展垃圾治理和清洁行动,完善垃圾处理设施,制定《村规民约》和村庄公共环境保洁制度,不断强化村民环保意识,倡导良好生活习惯,从源头上控制垃圾产生量。持续开展各项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村庄和庭院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激励和引导农民群众主动爱护环境卫生,培养良好卫生意识和文明生活习惯。全面推进“厕所革命”,加大宣传力度,全面提高我村无害化厕所改造。

(三)改善和提升村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争取项目资金,统筹推进村域内道路项目建设,力争本年度实施大路口至大块地7公里通组水泥路建设。二是加强村域内设施管护,落实公益岗位、村民小组长管护责任,加强对村域内砂石道路、水泥路、路灯、水利设施、村卫生室、文化活动场所,公厕、垃圾处理设施等公共基础设施的管护,建立、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基础设施管护机制。

(四)加大帮扶力度,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统筹力量,建立全村预警监测体系,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建立了以联村领导为直接责任人,支部书记(村主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为成员,中心护长、网格员、信息员直接参与的防返贫动态监测体制,按照省、市、县防返贫动态监测“2531”工作要求,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互相协同的方式,通过日常排查、重点排查、集中排查的工作机制,对排查的问题、风险隐患每周召开会议研究,建立台账,对“三类人群”按要求启动监测识别认定程序,并根据风险点,针对性的落实帮扶措施开展帮扶工作。

(五)持续推进“两业”增收项目,落实后续保障政策。实行“农村基层组织+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不断提升骨干项目和主导产业发展规模;同步推进贫困人口劳动力技能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劳动力至少1人实现稳定就业;在引导群众做大做强柴胡、天麻、猪苓等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就业技能、实用技术培训,以中蜂、猕猴桃、嫁接板栗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业,积极引导剩余劳动力就业,实现转移就业500人以上,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现稳步增收。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从组织上保障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立了镇村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组织实施巩固衔接期内工作。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二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产业发展的规划一直是国家发展重要的一环。最近,我有幸阅读了一个产业发展规划,对其思路、逻辑、实施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体会,于是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规划思路。

首先,这个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非常清晰,从整体上把握了国家当前的发展趋势,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和当前的国家大事进行了一些概率预测,从而确定了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橄榄油、瓜子、花生等高油料作物的产业发展,正是非常典型的例子。其次,该规划还考虑到了现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并根据产业的特点,对需要解决的难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调研,最终确立了一些可行性的措施和方案。因此,在规划的思路上,该产业规划显得非常人性化和实用。

第三段:规划逻辑。

产业发展规划的逻辑十分清晰。首先,该规划做好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当前产业的发展状况、确定产业的目标等;接着,该规划系统分析了现实中产业面临的问题和行业的发展趋势,以此为基础确定了该产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最后,该规划制定了一些措施和方案,以此确保该产业发展能够在各方面得到着力推进。总的来说,规划的逻辑性非常强,使读者更加明白该产业规划的发展路线。

第四段:规划实施。

在实施方面,该产业规划同样给出了一个可操作的机制和方案。首先,该规划强调了信息共享和合作,以此促进产业链形成,让企业间互相支持和竞争。其次,该规划还注重依靠科技创新来推进该产业的发展,承诺将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来填补科技创新的短板。再次,该规划还购买了大量的国外技术和精华,以此扩大产业的规模和竞争力。这些策略和措施在现实生产和经济环境下,是非常实用的,有助于推进该产业的发展。

第五段:总结回顾。

针对本次解读,我认为这个产业发展规划的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体现在产业规划自身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更在于其所包含的思想和理念对未来的产业生态发展有着普遍的启示作用。此外,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产业发展将更加快速和多元化,同时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我们需要以更为深入的思考和更加前瞻的视角来建立和完善产业规划,不断为我国的长远发展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和环境。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三

为了加快小康社会建设步伐,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工业化,农村城市化,城乡一体化。现结合××村实际,制定《××村-产业发展规划》。

一、基本概况。

××村位于××镇西南,与便仓镇、盐都大冈镇毗邻。全村5个村民小组,共有农户563户,人口1703人,劳动力940人。全村总面积3130亩,耕地面积2900亩,水稻种植面积2050亩,其中杂交稻制种1500亩,棉花380亩,其他经济作物470亩。生猪出栏4400头,家禽出栏11万只。农业总产值1100万元,其中林牧渔总产值400万元。工业以生产加工长毛绒玩具为主,“双带”玩具厂吸纳全镇近千名农村妇女从事玩具加工,吸纳村民160多人就业,年销售200万元,利税25万元。全村实现一二三产业增加值1400万元,三次产业比重为39:48:13,人均纯收入4562元。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率先实现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稳步发展农业,大力发展工业,快步发展服务业,突出发展玩具加工、服装加工及水稻制种、畜禽养殖等特色产业,促进全村经济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及产业发展重点。

重点围绕“以工兴村快突破、以农富民快调整、二三产业并举促增收”的发展道路,全力实施“二一二一”工程(三次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1000美元,每年新办2家企业,工业销售1亿元),大力度招商引资,全方位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发展。到20,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00万元,年均增幅20%,其中二产增加值预期达万元,三产增加值预期达950万元,人均gdp2.6万元,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21:59:20。农民人均纯收入8300元(1000美元),年均增幅12.7%,可支配村级集体积累总额500万元。

1、工业:以玩具加工业为主导,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向左右扩展,引进服装、轻工、电子等加工型劳动密集型企业5-10家。实现增加值2000万元,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利润400万元。

2、农业: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导,稳定发展水稻制种面积,大力发展家畜饲养量,积极发展油菜花卉等经济作物。实现农业增加值730万元;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其中林牧渔业产值800万元。

3、建筑、服务业:以在外务工的瓦工、木工、油漆工等600多人的服务人员为主体,组建外出人员中心;围绕中心村建设,积极推进房地产开发建设,新建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

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重抓集中区建设,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办好工业集中区是促进村级经济快速发展、提升经济运行质量的根本途径,是加速推进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把玩具加工作为××村的支柱产业来抓,以现有的××村“双带”玩具厂为龙头,建设一个高标准、高起点、科学合理的工业集中区。工业集中区的建设要坚持“四个结合、一个统一”,的原则,即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规划相结合,与环境保护规划相结合,与开发本地资源和产品优势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相统一。在此基础上,一是大力推进工业招商。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渠道,大力引进玩具加工配套企业、电子玩具企业、服装加工业和轻工业等劳动密集企业。加大对玩具加工业的引入力度,开发引进电子玩具、智能玩具、宠物玩具等,着力拉长产业链,注重吸引与本村产业有关联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来××落户。力争每年新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企业2家以上,项目达产新增销售2000万元以上。二是加大企业技术改造的力度,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先进设备和先进管理经验,提高技术装备水平,改变企业在产品工艺、内部管理、信息沟通等方面存在的缺陷,促进企业在质量控制能力、生产管理水平、技术工艺等方面上台阶,达到扩大总量、提高效益要求。三是重点培植销售收入过千万骨干企业,在熟练劳动力、短期周转资金等生产要素方面村里给予优先扶持和帮助,进一步增强支柱企业的'发展能力。到年实现工业销售收入1亿元,利税700万元。

2、重抓农业结构调整,打造生态农业示范区。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因人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壮大传统的优势产业,做大规模化产业基地:一是依靠本村传统的水稻制种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大力与农技、科研单位合作,扩大抗病稻、抗虫稻等示范区面积,高度重视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的开发,把绿色食品作为农业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建立2000亩水稻制种基地。组建××水稻种子服务公司,注册“××”商标,提高水稻良种的市场占有率和覆盖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巩固畜禽饲养基地。在农民分散饲养母猪繁育的基础上,不断改良品种、提高品质,鼓励养殖能人建设百头母猪繁育饲养场,全村建设1000头母猪繁育基地,实现销售100万元;建设大型养鸡场1个,年出栏量80万只以上,实现销售400万元。三是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业基地,新上肉鸡食品加工厂,逐步实现农产品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由传统加工工艺向采用先进适用技术转变,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和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四是推广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运用现代远程教育网,积极发展网上农业工程,全面及时掌握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和生产情况,正确引导农业生产。力争在2009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500万元。

3、重抓市场载体建设,积极发展农村服务业。按照农村城镇化、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全面调整和确定村庄居住区规划的思路及定位,既考虑现在村庄沿袭了多年的住房布局和农民生产生活习惯等实际因素,又要充分体现现代化村庄在区域范围内的“中心”地位和作用,建成一个富有现代气息、功能齐全的农民住宅集中区,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人居环境,让农民真正成为市民,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小康社会的美好,同时也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通过3-5年的建设,开发农民别墅100套,实现销售1000万元,建设中心村农贸市场1个,实现销售2000万元。并力争通过4-5年的努力,新建一个现代化的农民服务中心,为广大村民提供科技咨询、文化娱乐、医疗保健、体育健身等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服务便利的场所。将××建成全区优美、舒适、卫生、安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不仅在城镇功能定位、社会事业上与城市接轨,更在社会文明程度、群众综合素质上尽快与城市接轨。营造健康、和谐、文明、进步的社会氛围,逐步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和群众的整体素质。

4、重抓产业发展组织建设,确保产业发展坚实的领导基础。发展是第一要务,富民是第一目标。始终紧扣发展和富民这个主题,把加快发展、加快富民、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作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富农民、富裕农村,离不开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建设一支带头创业致富能力强、带民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村干部队伍,是农村发展之所急、群众之所盼。要积极扶持引导各界人士带资金、带技术入股,兴办农副产品加工及运销民营企业,带动农民进入市场。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资金,创办独资、合资、合作及股份制等多种形式的企业,为村级经济的快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把思想素质高、会创业、能致富的能人选拔、吸纳到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中来,带领全村人民共同走上富裕小康之路。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四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我乡猕猴桃产业,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县级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形势

(一)基本情况

猕猴桃营养丰富,富含人体必须的17种氨基酸, 是当今国际流行的一种高营养、高保健水果,素有水果之王、vc之冠美称。谷堡乡是修文猕猴桃原产地,也是全县最大的集中产区。2011年,全乡猕猴桃面积已发展到10000亩,产量8500吨,分别占全县猕猴桃面积和产量的55%和60%。谷堡乡在全县猕猴桃生产格局中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该区从1990年开始引进、栽植猕猴桃,到现在已有二十年多年的发展历史。目前全乡猕猴桃面积1万亩,亩均效益5000余元。近两年来,在市场效益的拉动下,我乡猕猴桃栽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二)存在问题

乏整体的规划和引导。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谷堡乡猕猴桃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三)发展优势和潜力

1、具有优越的自然资源优势。全乡地势从东向西倾钭。海拔最高点为长冲村梭米山1492米,最低点为大寨村悬棺岩猫跳河出境外850米,大部分地区在1000米至1200米之间。地貌属黔中丘陵区,山高谷深,水域少,旱地多,岩溶分布较广,形态复杂多样。森林覆盖率达52%,累年平均气温13.6℃,平均降雨量1179.5毫米,无霜期265天,日照时间1336.8小时;壤腐殖质丰富,ph值较低,土质松散,通透性好,非常适宜于猕猴桃的生长。

2、具有巨大的市场开发潜力。目前,全球猕猴桃产量150万吨,仅占世界水果总产的0.2%,占世界苹果产量的1/60。世界猕猴桃的年贸易量为100万吨左右,仅欧洲市场每年需求就达80万吨。我国猕猴桃产量目前尚不能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每年仍需从新西兰大量进口,以满足京、津、沪等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与新西兰、意大利、智利等世界猕猴桃生产大国相比,我国猕猴桃具有成本较低的价格竞争优势、距离中东及东南亚市场较近的.区位优势、同一品种成熟时间差异大的销售季节差优势,在国际国内市场都有较强的竞争力。

把发展猕猴桃产业作为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突破口,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来抓,结合各自实际,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为猕猴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4.具有快速发展的良好基础。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果区群众已经掌握了猕猴桃常规管理技术。近两年来,在市场带动和效益驱动下,群众对种植猕猴桃前景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通过今年以来各级果业部门的政策宣传和技术培训,群众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我乡猕猴桃种植尚有大规模发展空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紧紧抓住修文县把谷堡乡作为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主要园区的机遇,充分利用我乡生态环境优势,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基地建设为平台,以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创新发展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拓宽投入渠道,培育优势产业,稳步扩大种植面积,大力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努力实现猕猴桃产业绿色化、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把谷堡乡建设成全县重要的猕猴桃生产基地,推进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带建设。

(二)发展原则

1.市场导向原则。着眼国际、国内两大市场,立足多样化、优质化的市场需求,用长远的眼光、大流通的思维、市场化的理念,组织商品生产与流通,创立品牌体系,全方位提高修文县果品的市场竞争力。

2.群众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合理布局,典型示范,政策扶持,效益推动,调动群众种植猕猴桃的积极性。

3.科技创新原则。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快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和应用,普及适用技术,推行标准化生产,提升果园整体管理水平。

4.产业化开发原则。立足猕猴桃产业整体开发,积极推进产业化进程,构建优势产业群体,延伸产业链,提高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

5.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原则。优先在旅游线路和交通主干道布局,高标准配置基础设施,形成生态农业旅游景观,使猕猴桃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

《谷堡乡猕猴桃产业发展规划》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五

城市设计任务书。

一、项目名称。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名称暂定)。

二、项目背景。

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位于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副城(南京市仙林大学城)东北角,紧邻长江。2012年,南京市规划局明确未来将老山、牛首-祖堂山、青龙山-大连山、栖霞山和幕府山五大景区,与绕城公路沿线的“明外廓-秦淮新河百里绿廊”,共同打造成为南京的“人文长廊、绿色长廊、生态长廊”。

栖霞山古迹星布,山景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既得山水之胜,又具人文情怀,被誉为“金陵第一名秀山”。每临深秋,丹枫似火,层林尽染,是中国四大著名赏枫胜地之一。同时,作为佛教“三论宗”的祖庭及“四大丛林”之一的栖霞古寺就坐落在栖霞山西麓,有千佛岩、舍利塔、明征君碑等重要文物古迹。栖霞寺规模宏大,殿宇气派非凡,是南京风景最佳处。

2013年初,南京市形成了《南京仙林副城栖霞山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栖霞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修编)》等规划成果,对栖霞山地区发展、功能定位、文物保护、生态资源、基础设施等都提出了规划构想与目标。明确该地区是以佛教为主题,集宗教文化、游憩赏秋、休闲养生、生态涵养等功能为一体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相辉映的休闲旅游组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南京市十三次党代会精神,以改革创新思路促进栖霞山地区转型发展。落实上位规划要求,深化功能定位与用地布局,加强对栖霞山风景资源的保护,发扬栖霞山片区自然风光,提升和弘扬历史文化,指导栖霞山片区未来旅游发展,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的原则,特进行本次《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城市设计》,以期形成形象鲜明、特色突出、功能完备、环境优美、文化彰显的示范型风景区。

三、规划范围。

南京栖霞山文化休闲旅游度假区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四、上位规划。

五、规划目标。

以国际化视野,统一规划,有序推进。形成佛教文化、南朝遗存、民国印象浑然一体,山水寺林交相辉映,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功能区。以强化生态环境品质为出发点,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风景名胜区、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示范区、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示范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

六、规划设计主要内容。

(一)、规划研究:

规划要从自身出发,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区域角度开展规划研究,协调统一风景区与周边各功能板块的联系,结合栖霞山核心景区、江南水泥厂文化创意区、摄山休闲养生度假区、红梅旅游度假区等多个组团,做到城市建设、景观风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等相互协调发展。并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进行研究,反向促进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更加科学合理。

(二)总体要求。

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研究整体功能布局、空间形态、交通组织、建筑风格、景观环境,强调“人文”、“生态”、“低碳”、“智慧”、“创新”,突出佛学佛韵、历史文化、生态休闲、智慧旅游、低碳建设、创新发展等几大主题;打造魅力特色鲜明、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功能分区明确、空间结构清晰、景观环境舒适的示范性景区。

5、创新:在规划区内,结合栖霞山佛教文化、江南水泥厂民国文化、南象山及周边的南朝文化、滨江山水文化和历史名胜等文化资源,发展创新平台,形成与区域文化资源相协调的文化创意集中区,打造特色化、品牌化、生态化的产业载体。

(三)、整体城市设计。

1、整体设计范围:

栖霞山风景区范围主要包括栖霞山、何家山、南象山、北象山及其周边地段,东至紫金(新港)特区;南至312国道;西至仙境北路-疏港大道-亭子桥路一线;北至长江,总用地面积约19.18平方公里。

2、主要内容:

充分研究地区环境、景观特色,运用先进的规划理念和设计手法,确定区域的主要空间构成要素、重要节点及重要的视廊分布。同时,研究确定设计范围内的建筑形态特征,如高度、风格、主色调等特征。4)车行交通:

为推动旅游综合服务配套提升,在上位规划指引下,根据景区游览线路、景点设置,建设适宜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并根据栖霞山景区特色,研究推荐合适的建筑物风格、色彩、形体等;8)景观环境及生态维护:

细化要求景区内生态环境,提出强化优化生态环境的控制原则,分片分区提出生态植被布局方式,明确植被构建原则,强化生态内涵;并加强长江、九乡河等江河的环境资源保护,以及景区内部溪流、湖泊池塘的品质维护;9)景区导视系统:

从景区整体环境出发,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在注重特色性、可识别性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合适的导视系统布局、风格、大小等。

(四)、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规划至少对以下地段进行重点考虑:

1、栖霞山核心景区:

2、九乡河风光带和滨江风光带(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3、红枫路沿线片区(根据总规自由发挥)。

七、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深度需满足《江苏省城市设计编制导则》中相关要求。成果构成:

1、成果说明:

方案创意说明:对于方案构思、特色的创意说明;

指标说明:规划用地指标情况说明。补充说明:注重对该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性质和规划指标的研究,并说明对区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意见和建议。

2、图件:

整体城市设计总平面、整体鸟瞰图。

专项分析图:包含功能布局、空间形态、建筑形态、生态环境等重要节点效果图。

重点地段的规划设计图纸及效果图其他表达设计意图的效果图。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六

一基本情况:

xx河村是一个贫困村庄,位于赤岩镇最偏远的地区,自然条件较差。有10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它是由原来的浩平、金平山、福家坡、低屋和灵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连白河县,南连双河口村,西连天宝村、马宝村,北连金寨镇。受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滞后的制约,是全省首批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往村庄的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在已经修建了三条支祖路,都是土路。如果是风雪天气,他们就不能通过。低压电网仅改为每个组的中心点,偏远村庄的庭院未改到位。近年来,饮用水项目依赖于人民的投资和劳动。水利局支持水质,修建了两座小水塔,解决了沿河近百户居民的饮用水问题。村里20%的农民的饮用水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业和粮食生产。截至20xx年底,全村粮食种植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烟草种植面积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约3000元。

二产业布局。

(1)四个组和十个组是烟草的主要组,两个组补充,每年种植350多亩烟草,收入近800000元,其中两组烟草具有独特的条件,它们的视觉、气候、土壤质量和技术基础适合于烟草的发展。o、然而,由于交通不便,很难扛在肩上。到目前为止,烟草之路还没有解决。这批农民已经放弃种植烟草,导致近8000万元的烟草种植面积逐年下降。

(二)蚕桑生产分三、四、七、九组分布,20xx-20xx年发展规模超过300家。然而,近年来,农民工整体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导致种子产量下降。

(3)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群体以农民工为主,全村劳务输出约300人,收入近600万元。

(4)畜牧业:我村从20xx户到20xx,6户建立了猪场,但是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不稳,目前还没有专门的农户,但我们村的畜牧业发展仍有必要的基础,这对维戈有着必然的发展潜力。猪、牛、羊和鸡的快速发展。需要进一步规划,逐步实施,增加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未来三年,计划分五、六、七个组团建设茶园100亩,全村达到500亩。

(六)中药。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开发丹参等中药,占地200亩,基本形成产业化、规模化的集团。

三目前,人们期待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1。桐村水泥路。20xx年夏天,由于我村遭受百年一遇的自然灾害,桐村水泥路部分路段遭到破坏性破坏,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报上级部门,恢复原状。由于损坏程度大,资金不足,水泥路出现断裂、开裂、坍塌,造成目前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维修的局面。

2.10组烟路为与白河相连的.跨县公路,里程4km。第4组道路长2km,共6km。它需要硬化,以确保雨雪天的正常交通。

3.桐梓路。我们村的第二组是全村最适合烟草发展的群体之一。烟草面积可达150多亩,群众创业精神强。近年来,群众对解决道路通行问题一再提出强烈要求。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需要尽快实施。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约20万元。

4.在便桥上,三组农民分布在河流两岸,40%的农民生活在阴坡上。一旦大坝被淹,学生们就不能上学了,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初步估算资金约4万元。这八个小组急于解决连接道路的问题。他们自己组织劳动力和资金,修建了1.5公里的道路。但是,由于道路便桥数量巨大,估计资金约为6万元。目前,道路和桥梁被堵塞,修复后的道路和桥梁没有普遍价值。

5.移民安置已经实施了几年。按照国家整体推进的原则和进城富民下山的思路,我们村30%的农民改善了生活条件。然而,近年来,由于城镇住房价格高、基础高,农民不愿离开土地,这就限制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条件的改善。目前,农民强烈要求并期望解决该村范围内的移民安置发展点问题,并根据该村的实际情况,加大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电网改造方面,十个中心组已基本完成了中心点的整改。由于缺乏偏远的庭院,整个村庄大约10公里的地方没有改变。金平山、富士坡、低屋原有三点变压器需更换为100va以上,需进一步协调解决偏远农户用电紧张问题。

7.饮用水项目。近几年,全村只在河边建了两座小水塔。水利部门只支持水质和农民投资,解决了近百户的饮水问题。山区群体和庭院的饮用水问题应进一步规划,并分阶段及时实施。

四、我村扶贫优劣势分析。

1。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人思想相对开放。每一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发展潜力和基础,可以积极配合村镇的工作,并有强烈的脱贫致富愿望。

2.缺点也是村上春树作品面临的困难。由于各种农业优惠政策的影响,一些人有严重的等待,依赖,索取思想,不愿努力工作。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取决于高层的支持,从事这一领域工作的人越来越少,谈论饮食和娱乐的人越来越多。唯一的例外是,喜欢休闲和讨厌工作的个体家庭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得到各种支持,而行业对任何事情都不重视。看到这种情况的勤劳的人们也滋生了等待、依赖和匮乏的思想,这严重制约了我们村的经济发展。第二是缺乏技术资金,如水产养殖,以及一些生活在高山上的贫困家庭。投资大量资金修建道路是不现实的。如何引导他们下山,如何生存,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关于做好扶贫工作的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以这次扶贫工作为契机,教育全村贫困户,加强宣传,把贫困放在第一位,把愚人当作第一位,教育贫困户请等、靠、懒,让他们了解现实,真正脱贫致富,仅仅依靠国家的支持是不够的。关键是要改变观念,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致富。

2.结合全村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个贫困户都有相应的帮手,至少有一个扶贫致富项目。帮手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的例子引导群众发展。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七

为了加快果品产业的发展步伐,把开县建成全国锦橙第一县,重庆市果品第一县,以提高果农的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农业局的总体布署和安排,结合果品生产的实际情况,由经作科、果树站3名技术干部,分赴到花林、长沙、铁桥、临江等乡镇,对果品产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规划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于后:

开县是三峡库区乃至全国久负盛名的柑桔产业大县,素有“桔乡”、“金开县”之美称。果品产业是开县农村经济中农民致富、财政增收的优势产业。近几年,我县大力实施“换掉柑桔劣种跨世纪、改善基础条件上档次工程”,对盘强果品产业,改善果品质量,提高果品商品率和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果品生产初步实现了布局合理化、基地规模化、生产专业化。

(一)有宏大的生产规模。开县果品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先后建立起以长沙镇为中心的柑桔生产基地乡镇22个,面积27万亩,年产量8万吨;以铁桥为中心的伏淡季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1个,面积10万亩,产量2万吨。果品产业常年产值突破1亿元,占全县农业产值的10%,已成为重庆市果品生产大县。特别是“渝开”牌优质锦橙名闻遐迩,20xx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形成了以“渝开”牌锦橙为主导品种的传统优势柑桔产业。

(二)有较多的优良品种。1998年“白桥会议”之后,果品产业加紧实施高换工程,加速劣质品种改换,积极推进果品产业化,坚定不移地走优质、高产、高效的发展道路。截止20xx年,全县累计完成柑桔高换790万株,共引进、推广锦橙、脐橙、夏橙、血橙、桠柑、杂柑等名、优、特、新品种品系50多个,20多个伏淡季早、晚熟梨、李、桃品种,果树良种率达60%,果品优质果率达55%。

(三)有较高的生产效益。90年代以来,成功地实施了长江柑桔带建设项目、重庆市柑桔高接换种项目、果品品种改良示范基地项目和锦橙标准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实施,果品产量、质量和效益同步上升,果品改良新增产值800万元,改良实施区域农民人均收入增加300元以上。如去年长沙镇长沙村改良的`优质锦橙和脐橙,销售收入较20xx年增收60万元。随着良种柑桔的逐年推广,所产生的经济效益逐渐显示出来。

(四)有知名的品牌。我县是全国闻名的锦橙生产基地县,开县锦橙曾连续六年获全国柑桔鉴评锦橙组第一名,“渝开”牌锦橙先后于20xx年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20xx年已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开县锦橙、纽荷尔脐橙、太田桠柑被推荐为全国柑桔产业结构调整良种;开县“铁桥牌”优质梨已名扬川、渝两地。加入wto后,三峡汇源果业集团等龙头企业的推动,将使我县优质水果生产更具有广阔的前景。

(五)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本县境内地形以丘陵低山为主,立体气候明显,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5℃,年降雨量1220毫米,相对湿度80%,日照时数1463小时,无霜期306天。我县海拨500公尺以下的耕地占70%,土壤以紫色土为主,成土母质氧化钾含量丰富,ph值6.5左右,土层深厚肥沃,保水保肥力强。因此,发展果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六)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内市场上,我县与“三北”地区和京、津、沪、渝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了长期的较为稳定的产销关系,县外年销售量柑桔7万吨以上,梨主要销往“渝——万”干线为纽带的周边区县;在国际市场上,我县每年向俄罗斯、蒙古、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出口柑桔5000吨左右。入世后,我县以“渝开”牌锦橙为主体的开县柑桔将抢滩国际国内市场,优质梨、李等伏淡季水果也将在整个渝东北市场觅得更多的机会,开县水果将有着更为广阔的市场销售前景。

20xx年至20xx年,全县果品种植面积发展12.5万亩,其中:柑桔发展8万亩(锦橙3万亩,夏橙5万亩),优质梨2.5万亩,桃李等2万亩。到20xx年,全县果品种植面积发展到50万亩,产量达20万吨,产值2.4亿元,实现果品生产增加值1.77亿元,税收1939万元。其中:柑桔发展到35万亩(锦橙22万亩,夏橙5万亩,红桔4万亩,脐橙、桠柑等4万亩),产量16万吨,产值2亿元,增加值达1.5亿元,税收1664万元(锦橙产量5万吨,产值0.7亿元,增加值0.5亿元,税收560万元);优质梨发展到5万亩,产量1.2万吨,产值1200万元,增加值877万元,税收96万元;桃李等发展到10万亩,产量2.8万吨,产值2240万元,增加值1637万元,税收179万元。

(一)缺乏发展资金。按照县委、县政府打造中国锦橙第一县、重庆市果品第一县的发展要求,需果品产业发展资金2.5亿元,就目前看,资金投入较少。一是农民不原出钱发展果品生产,全县在县外打工的农民达30多万人,每年打工收入达2.4亿元,其资金主要用于农村房屋建设和发展三产业上,用于发展果品生产的资金较少;二是乡镇近年财政较困难,在果品产业发展中,很少有资金安排;三是据了解,今年县上安排的扶贫资金用于果品生产的发展资金只有75万元,较去年少一半,退耕还林政策也只有2万亩(其中柑桔1.5万亩,优质梨0.5万亩);五是去年县上安排用于柑桔高换的扶贫资金,经过县上有关单位验收后,至今部分乡镇资金还没有到位。

(二)部分乡镇认识不到位。部分乡镇领导对果品产业发展认识不够,认为年年都在抓果品生产的发展,但“卖果难”现象仍然突出,没有真正将果品生产工作作为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硬仗来打,对今年工作及“届期”规划思路不够清晰。如江里片区县上规划发展优质梨,但该片区的个别乡镇领导认为县上硬性规定发展优质梨,而农民认为这些区域不适宜种植优质梨,愿意种植柑桔,因此这些乡镇领导对发展优质梨缺乏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县上规划的任务难以完成。

(三)部分乡镇规划不成片。前两年虽然新植的柑桔、优质梨面积比较大,但由于没有集中规划成片,而是分散种植,不利于田间管理;加之建园的基础条件差,管理技术没有到位;特别是去年其他部门从县外引进的优质梨种苗质量差,导致果树栽植后成活率不高。

(四)果树栽后管理不力。有些干部没有督促、指导果农按照科学技术要求抓好果树生产的管理,配方施肥、保果壮果、病虫综防、树盘覆盖、果实套袋、人工授粉六大实用技术落实到位差,特别是今年少数乡镇出现了柑桔高换树不能下砧的问题。

借鉴工业思维模式。用工业思维谋划果品业,着眼于经济全球化,按照技术高新化,生产专业化,产品标准化,商品品牌化的要求,把果园办成“绿色工厂”,使农民成为“产业工人”,全面提升果品产业升级。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八

产业发展规划是指利用政府的力量,通过对行业和企业的分析,为特定的区域或领域规划一系列的措施和政策,以促进该区域或领域产业的发展和提高其竞争力。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产业发展规划已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国际竞争力的主要手段。

在了解产业发展规划前,需要先了解产业。产业是指为生产和流通而从事某种经济活动的一切物质和非物质能力的总和。产业可以分为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服务业)等。了解产业后,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产业发展规划。

产业发展规划涵盖了产业发展方向、产业技术升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其中,产业发展方向是核心内容,指导思想是为了实现产业升级和提高竞争力,同时也要与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相符合。通过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可以在政策、资源和市场等多方面给予支持,为企业、地区等提供可靠保障。

学习产业发展规划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通过了解产业发展规划可以掌握政府对产业的政策方针和支持措施,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进行生产和经营,同时也可以把握产业发展趋势,获得市场先机。其次,产业发展规划是政府对于国家产业政策全局性制定的指导性文件,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了重要依据。最后,良好的产业发展规划能够促进“资源要素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发展、品牌效应打造、市场竞争提升”等多个方面的有机协同,全面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学习产业发展规划时,需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重点。首先,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行业的技术水平、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同时,重点要关注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技术,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品牌价值,提高企业竞争力。其次,产业发展规划需要注意产业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建设,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促进产业与环保、安全、健康等多个方面的有机融合。最后,需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通信和能源设施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第五段:总结。

产业发展规划不仅是政府对产业的指导方针,也是企业和地区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深入了解产业发展规划,企业可以根据规划合理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而政府则可以从全局角度出发,为实现稳健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应积极学习产业发展规划,把握产业发展趋势,适应市场需求,促进产业升级和提升竞争力,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篇十九

产业发展是指产业的产生、成长和进化过程,既包括单个产业的进化过程,又包括产业总体,即整个国民经济的进化过程。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一、基本情景:

xx河村是地处赤岩镇最边远,自然条件较差的一个贫困村,现有十个村民小组,423户,1418人,由原蒿坪、金坪山、付家坡、低房、岭沟五个自然村合并而成,东与白河县相连,南与双河口村接壤,西至天宝寨、马保村,北与金寨镇交界。由于受自然条件制约,经济发展滞后,是首批被省确定的贫困村之一。目前全村有贫困户203户,561人,通村水泥路沿河而过,现已修通三条到组路,都是土路,一遇风雪天气就无法通行。低压网改,只改到各组的中心点,边远村庄院落未改到位。饮水工程,近几年靠老百姓投资投劳,水利局扶持水质,修了两处小型水塔,沿河道解决了近百余户饮水问题,全村还有20%农户饮水问题尚未解决。村主要经济来源,以劳务输出、烟草、蚕桑、畜牧,粮食生产为主。截止2013年底,全村种粮面积2450亩,产量412吨,劳务输出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种烟350亩,产值25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

二、产业布局。

(一)烟草以四组、十组为主,二组为辅,每年种烟350亩以上,收入近80万元,其中二组种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眼光、气候、土质,技术基础都适宜烟草的发展。但由于交通不便,导致肩挑背驮的实际困难,至今未能解决烟草路,该组农户纷纷放弃种烟,致使近年来烟草面积不断下滑。

(二)蚕桑生产分布三、四、七、九组,在2009-2012年发展量高达300多张,但由于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整户外出,放弃了桑园管理,造成发种量有所下滑。

(三)劳务输出,因受自然条件影响,部分组基本上都以外出务工为主,劳务输出全村约300余人,收入近600万元。

(四)畜牧养殖业,在2008-2009年间,我村有6户建立了养猪场,但近年来由于市场价格起伏不稳定,造成此刻无专业户。可是我村发展畜牧养殖还是有必须的基础,对猪、牛、羊、鸡的大力发展有必须潜力,有待进一步规划,分步实施、加大技术培训,扩大规模。

(五)茶园建设,计划在未来的三年内以五、六、七组每组连片100亩,全村到达500亩。

(六)中药材,计划在两年内以一组、三组、八组为主,发展丹参和其他中药材,面积达200亩,基本构成组组有产业、样样有规模。

三、当前群众所期盼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

门的大力支持下,进行恢复。由于受毁坏的程度大,资金不到位,造成了水泥路断板、裂缝、塌陷,导致大小车辆无法通行和无法维修的现状。

2、十组的烟路又是与白河接通的跨县路,里程4公里,四组的道路2公里,总计6公里需要硬化,保证雨雪天正常通行。

3、通组路,我村二组是全村发展烟草最适宜的组之一,烟草面积能到达150亩以上,群众进取性很高。近几年来群众多次提出强烈要求解决通组路,由于资金问题无法解决,有待尽快落实。里程2公里,预计资金20万元左右。

4、便民桥,三组农户分布在一河两岸,阴坡居住的农户占40%,一遇河坝上水,学生无法上学,给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初步预计资金4万元左右。八组要求解决通组路心切,自行组织筹劳筹资已修通1.5公里道路,但由于道路便民桥工程量较大,预计资金约6万元左右,此刻是路、桥不通,已修的无通用价值。

5、移民搬迁已实施数年,根据国家整体推进原则,能人进镇、富人下山的思路,我村已有30%的农户改善了居住条件。但近年来由于到镇集中安臵房价地基昂贵,价格太高,农民又不愿意远离土地,制约群众想改善居住条件又无法解决。现农户强烈要求、期盼在本村范围内解决移民开发点的问题,根据本村实际,加强力度,尽快解决。

6、低压网改,十个中心组基本都整改组中心点,由于山大人稀边远院落,全村大约有10公里未改到位。原金坪山、付家坡、低房三点变压器需要更换100伏安以上,有待进一步协调,以解决边远农户电力不足问题。

7、饮水工程,近几年全村仅在沿河道建了两座小型水塔,水利部门只解决扶持水质,农户投劳投资,解决了近100余户饮水问题。山上组、院落饮水问题应及时地进一步规划、分期实施群众饮水难的实际问题。

四、我村扶贫工作的优劣势分析。

1、优势明显,大多数群众思想比较开放,发展产业各组都有自我的潜力和基础,能进取主动地配合镇村工作,盼望脱贫致富的愿望较强。

2、劣势也是村上工作面临的困难。由于受各项惠农政策的影响,部分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不愿意勤劳干活的人增多,本来自我能解决的问题,都要靠上头的扶持,种地干活的人也少了,讲吃喝、贪图享乐的人多了,异常是个别好逸恶劳的户享受低保和得到各种扶持,产业啥都不抓。本来比较勤劳的人看到此类情景,也滋生了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地制约了我村的经济发展。其次是技术资金缺乏,比如在养殖业方面等,还有部分居住在高山的贫困户,投入很多资金修路是不贴合现实的,如何引导下山居住,靠什么方式生存,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突出的问题。

五、抓好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要以本次扶贫工作未契机,对全村贫困户进行一次教育,并加大宣传力度,治贫先治愚,教育贫困户拜托等、靠、要的懒惰行为,让他们懂得现实真正的脱贫致富,单靠国家的扶持是不行的,关键是要改变思想观念,致富要靠自我勤劳的双手。

2、结合本村实际建立相应的扶贫机制,使每户扶贫户都有一个相应的包抓帮扶人,至少要有一个脱贫致富项目,由帮扶包抓人负责技术指导和资金,用扶贫致富事例引导群众进行发展。

3、村委会要定期召集贫困户到村上理解农技知识培训,请求帮扶单位邀请相关技术人员授课,并到户到地头进行现场指导,使每个农户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农业科技知识,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促使经济快速发展。

4、为扶贫项目实施工作打好基础,抓好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将全村的扶贫人口和扶贫户公平、公正、公开的评选出来,准确掌握各户家庭的实际状况,制定帮扶措施。二是要谋划全村扶贫工作的总体方案,解决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分类排队、分类分期帮扶。同时加强与县驻村单位和扶贫工作相关单位的衔接力度,加快我村发展规划编制,早日研究制定扶贫工作计划,进取争取相关扶贫政策,加强和相关帮扶单位的联系,进取争取扶贫项目落实。

(一)背景和依据。

1、背景。定新乡是喀斯特溶岩山区,石漠化及为严重,石漠化面积占全乡总面积的85%,生态和生存环境恶劣,群众长期处于贫困状态,为改变这一现状,定新乡抢抓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的契机,在实施石漠化治理的同时,大力推进自然生态和农业产业协调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10年全乡农业总产值达4372万元,农产品加工产值3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58元。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定新与其他地区相比,仍处于贫困落后状态。2010年,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又为定新乡农业产业跨越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挑战。

2011年,黔西县委、县政府积极推行省的工业强省和统筹城乡的战略部署,并以工业强县、以工促农作为全县工作的主导思想,赋予了定新乡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更多的内涵和要求,明析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重点,为定新特色农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个经济急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代,特色就是发展动力,2特色就是产品生命力,特色就是市场竞争力。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缩小与发达地区差距的重大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富裕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定新乡农业跨越发展的根本途径。

2、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毕节地委、毕节地区行署〈关于开展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意见〉》、《毕节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黔西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等。

定新乡位于黔西县东北部,距县城24公里,辖13个行政村(中心社区),年降水量1005mm。2010年底,全乡人口22856人,其中农业人口22378人,劳动力13535人;全乡土地面积141750亩,耕地面积16190亩,属喀斯特溶岩山区农业乡,土地贫瘠。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2588亩,粮食播种面积50327亩,产量6310吨,其中玉米面积10655亩,产量3734吨;稻谷面积,1237亩,产量524吨;小麦面积7800亩,产量297吨;蔬菜面积5220亩,产量1541吨;油菜面积4200亩,产量128吨;烟叶面积3229亩,产量342吨;生猪出栏4800头,产量432吨;家禽出栏13660只,产量20.6吨;水产品产量8.5吨。几年来,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2010年底农业总产值4372万元,比2005年增加1998万元,比增84.2%;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0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158元,比2005年增加1307元,比增70.6%。

3近年来,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劳动力大量外流,导致农村土地利用率逐年下降,农业发展受到很不利的影响。

一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及农副生产加工等总量小,无法形成规模,发展滞后,参差不齐。

二是定新现有耕地16190亩,林地3469.5亩,荒山荒坡200亩,退耕还林11584.5亩,未利用水域约750亩。从目前的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看,全乡土地和资源利用率较低。

三是现有产业规模小,技术指导、综合管理及资金投入短缺,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不强,产业发展的定位偏离市场,与发展不相适应,没有形成独特的农业产业品牌,无发展后劲。

加大特色农业产业建设项目的推介、宣传,发挥特色农业产业龙头项目的幅射、示范作用,进一步转变农户的经营理念,促成大宗土地流转,劳动力就地转移,最终形成农户外出经营——催生土地流转——项目引进——劳动力就地转移或培训输出——促进土地流转——农民回乡创业——现代特色农业落户定新这样一个良性循环规律,实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011年至2015年。规划范围:全乡13个村(中心社区)。建设内容:

1、特色种植业。规划种植辣椒50000亩,种植高粱7500亩,种植魔芋3000亩,杂交玉米育种2500亩,种植特色蔬菜2500亩,种植脱毒马铃薯30000亩。

2、特色经济林。规划种植核桃18980亩,种植刺梨10000亩,种植黄金梨460亩。

3、中药材。规划种植金银花4000亩,种植仿野生天麻5000亩,种植半夏1000亩。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围绕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特色农业基地为基础,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纽带,以项目为载体,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逐步建立起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进创新一切有利于发展思维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精品农业、特色农业,走循环、高效、可持续的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生态高效的原则。依托定新的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经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的农业循环经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场前景广阔的特色优势农产品。

3、坚持特色竞争的原则。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深度挖掘地方特色农产品,突出重点,优中选优,走特色化、差异化竞争之路,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优势农业。

4、坚持科技创新的原则。在汲取继承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设备,现代的市场营销管理进行创新和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提高优势农产品内在品质,提高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和经济效益。

5、坚持统筹发展的原则。把特色农业发展纳入全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之中,全面提高整个区域发展的协调程度,坚持规划目标的适当超前性,规划措施的可操作性,加大对各类资源要素的整合力度,实现优化配置。

6、坚持体制机制创新的原则。不断完善农村经营制度,消除影响和束缚农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积极探索促进农业增效、产品增值、农民增收的新途径,增强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活力。

(三)发展目标。

6收入达到3773元;经济林产业达到盛产期间后,全乡农业产值可达到50346万元,增幅10倍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645元;建成三大特色产业带后,可使70%的村基本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1、特色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2、特色经济林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核桃种植。2011年实施9780亩,2012年实施9200亩,到达盛产期后,核桃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1680万元。

——刺梨种植。2011年实施10000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3900万元。

7——黄金梨种植。2011年实施460亩,到达盛产期后,刺梨种植年均产值达到91万元。

3、中药材种植产业产值规划目标估算。

根据定新乡的气候、土质、地理特征、农业生产条件等,对全乡特色农业产业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将其划分为三个特色农业产业带。

(一)特色经济林产业带。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生态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林种植带。

1、规划发展核桃种植1898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1468亩,元田村种植2342亩,庄子村种植1453亩,马骖村种植2920亩,新村村种植749亩,英雄村种植1187亩,青杠村种植671亩,安乐村种植2318亩,新山村种植982亩,三好村种植529亩,堡堡寨村种植2356亩,新海村种植2005亩。

8村种植800亩,英雄村种植500亩,青杠村种植1800亩,新山村种植5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1500亩。

3、规划发展黄金梨种植460亩,在青杠村水红花实施。

(二)特色种植业产业带。通过区域化布局,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发展以辣椒、高粱、魔芋、脱毒马铃薯等特色种植业为重点的绿色、无公害、高效农业,建设绿色、高效农业示范带,使特色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生产标准。

1、全乡规划辣椒种植50000亩,每年种植10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800亩,元田村种植800亩,庄子村种植800亩,马骖村种植1700亩,新村村种植800亩,英雄村种植500亩,青杠村种植1800亩,新山村种植5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1500亩。

2、规划高粱种植7500亩,每年种植1500亩,其中安乐村种植1000亩,三好村种植500亩。

3、规划魔芋种植3000亩,2013年起每年种植1000亩,其中新山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300亩,堡堡寨村种植400亩。

4、规划优质玉米育种2500亩,每年500亩,在青杠村王家槽实施。

9亩,堡堡寨村种植200亩,新海村种植300亩。

6、规划脱毒马铃薯种植30000亩,每年种植6000亩,其中群星村种植400亩,元田村种植400亩,庄子村种植400亩,马骖村种植1000亩,新村村种植400亩,英雄村种植300亩,青杠村种植1100亩,新山村种植400亩,堡堡寨村种植800亩,新海村种植800亩。

(三)中药材种植业产业带。

1、规划仿野生天麻种植5000亩,每年种植1000亩,其中安乐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200亩,新山村种植300亩,堡堡寨村种植200亩。

2、规划金银花种植4000亩,2012-2013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500亩,元田村种植300亩,庄子村种植300亩,马骖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600亩,青杠村种植500亩,安乐村种植300亩,三好村种植400亩,堡堡寨村种植600亩,新海村种植300亩。

3、规划半夏种植1000亩,2014年实施,其中群星村种植100亩,元田村种植200亩,庄子村种植100亩,马骖村种植200亩,英雄村种植200亩,青杠村种植200亩.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乡党委、政府将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实行“统一协调,10分工负责”制。加强组织协调,定期检查和评审考核规划实施情况。做好宣传工作,积极引导全社会主动参与规划实施。

(二)努力增加农业投入。大力引导社会投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适当运用经济的、政策的手段,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参与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建设,推动我乡特色农业产业健康发展。

(三)优化农业发展环境。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政府在特色农业产业建设中的能动作用,为特色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四)狠抓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辣椒、高粱、核桃、刺梨等特色产业建设项目,以辣椒种植为龙头,积极推进公司加农户的生产模式,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在坚持土地(山林)承包期长期不变的前提下,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农户土地承包权入股等办法,完善土地使用权流转机制,积极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六)培育发展农业产业化中介组织。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鼓励农民自愿依法成立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以资金、技术、实物等入股,依法兴办各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帮助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按照法律、行政法规成立各种行业协会。

(七)完善农业产业化运行机制。循序渐进的发展信誉联结,推行合同联结,引导产权联结,完善组织机制;运用“公司+农户”的方式,由龙头企业给农户提供生产资料、技术等有偿支持,解决因资金短缺对农产品基地建设的制约。

(八)充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产业经营,选择组织形式和利益机制,都要充分尊重农民和企业的意愿和经营决策权。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法制观念和契约意识,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办事,规范和保障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健康发展。

目录。

第一章总则…………………………………2。

一、**基本情景………………………2。

二、存在的问题…………………………3。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4。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5。

五、规划目标……………………………5。

第二章**新农村建设规划………………5。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5。

二、土地利用规划………………………6。

四、配套设施规划………………………7。

五、农房建设规划………………………7。

六、环境保护规划………………………9。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提议……………9。

**县**乡**村新农村规划建设文本。

第一章总则。

一、**村基本情景。

(一)地理位置。

**村位于**县南部,**乡境内,东靠***,南邻***,西依***,北接***。

(二)地形地貌。

***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域内四面皆山,地貌为侵蚀台坎状低山围绕的构造山原,属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在550米左右,土质多为沙壤土和粘壤土。

(三)范围及人口。

全村幅员6306亩,耕地1368亩,其中:田地80亩。全村共有6个组,352户,总人口1333人,人均耕地1.02亩。

(四)经济与产业。

***村村域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靠农业种植、畜牧养殖和劳务输出。主要农作物有蔬菜、玉米、水稻、洋芋等,经济作物以核桃、柑橘、桃等水果为主,现全村已发展柑橘100亩,核桃100亩,桃80亩,畜牧产业以黄羊、生猪、小家禽饲养为主。

(五)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现状。

1、道路现状。

全村现有进村主干道一条,全长4.5公里,红线宽度为4米-5米,为泥碎石路面;现有社道15公里,宽度3.5米-4米。现有3.2公里入户礼貌路。

2、电力现状。

全村由县电力公司统一架设的农网供电,设有一个变电站,电力供应能够满足需要。

3、给排水现状。

各农户现生活用水全依靠井水(红层找水)和使用涧水解决,水质一般。

厕所以旱厕为主,个别农户建有沼气池,人畜粪便部分进入沼气池进行处理,污水仍已直排为主。

4、通信、有线电视。

全村已接通固定电话线,部分农户安装了固定电话,已通移动电话。有线电视用户极少。

5、公共服务设施及配套基础设施。

该村有村委会办公室一处、小学一所、医疗点一个,均分布在三社,无固定垃圾堆放点。

(六)村庄现状情景分析。

1、全村土地构成分析。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字库村。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368。

112水田80。

114旱地1288。

12园地小。

计370。

121果园280。

125其他园地90。

13林地小计780。

131有林地580。

132疏林地200。

15其他农用地小计129。

153农村道路115。

154坑塘水面9。

156农田水利用5。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

工矿用地小计89。

203农村居民点89。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567。

合计6306。

2、全村居民点现状分析。

该村范围内,居民居住较为分散,村委会所在地相对集中有5个居民点,但都规模较小,最大的居民点居住有20户左右,全村居民点分布较乱。

3、农房建设质量分析。

***村除8%属砖混结构村民住宅外,其余多为土木、砖木结构住宅,均为村民自建房,建筑时间参差不齐,建筑风格各异,配套设施不全,人畜未有效分离,总体质量较差。

4、居住条件分析。

村内无公共绿地,无专门的公共活动场所,社会生活单调,居民生活、采暖以山柴为主要燃料,无统一垃圾回收和处理点。村内交通状况相对较好,6个社均通社道,90%的入户路为泥结石路,以公路和礼貌路为主的村社路网基本构成。

5、经济发展分析。

***村属***乡规划确定的蔬菜,干果、水果规模发展区,今后乡域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来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

农业方面,应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增加科技投入,继续发展以柑橘、核桃为主。在发展主业的基础上,持续扩大南江黄羊、生猪、小家禽的种养规模,增加收入。

二、存在的问题。

(一)人多地少,全村人均耕地仅1.02亩。

(二)无支柱产业,农副产品生产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低,二、三产业尚处于萌芽状态,服务水平低。

(三)村民居住分散,人均宅基地面积大,住房平面布局较为混乱,利用率低,土地资源浪费。

(四)公共设施不全,无农民集中活动地点,无集中绿化和安全管理机制。

(五)基础设施不配套,村道路系统不完善。环境卫生差,禽畜养殖方式和养殖地点安排不合理,农户生活垃圾没有规范处理,环境污染严重。

三、规划依据与原则。

(一)规划依据。

1、国家与四川省的村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2、《村庄规划标准》;

3、《全国村庄整治工作会议材料》;

4、《***乡集镇规划》;

5、《***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规划》;

6、《***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7、《农村村庄规划建设条例》;

8、国家、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

9、县委、县府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要求。

(二)规划指导思想。

坚持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经过有效的措施发展村庄自身建设,改善居民基本生活条件,提高村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在此基础上到达发展经济、保护自然环境和资源,逐步发展成为繁荣、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规划原则。

1、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结合该村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统筹兼顾,综合布署该村的各项建设项目。

2、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关系,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使村庄的各项建设规模、速度同当地经济发展、人口增减相适应。

3、合理用地,节俭和集约使用土地;

4、合理布局,配套建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

5、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统一规划村庄产业、绿化、村容、村貌和环境卫生设施。

6、保护历史遗迹和自然景观,突出地方和民俗特色。

7、遵循:“规模适度的村庄布局,川北民居的建设风格,功能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态良好的自然环境,规模发展的产业结构”的规划原则,大力实施“村庄发展治散、基础设施治缺、村内建设治空,村容环境治脏,农户住房治乱,产业发展治多”,确保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基本改变。

规划年限:近期:2006年至2010年;远期:2006年至2020年。

四、规划重点与基本思路。

(一)规划重点。

1、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结合土地整合,对原有破、危房进行拆除整理,在规划用地范围内就近集中,规范建设。

2、完善基础设施以及配套公建,满足居民生活、生产的需要,铺设给、排水管网,电力、电信、光纤、电视线路,生活污水的分散(沼气)处理,对村内水沟、水塘、堰渠等水利设施进行整治和修缮,村内设置公共厕所、垃圾处理点等设施。

3、对村庄环境进行整治,重点处理好人畜关系,采取适当措施美化环境,在适当地点增加公共绿地,满足村民修闲娱乐活动的要求。

(二)基本思路。

以现有条件为基础,加大科技投入,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整治村容,突出特色,加快建筑风貌构成,主要以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为主,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标美公路进村、礼貌道路入户;人饮工程进村、安全用水入户;

农网改造进村、电视电话入户;环境整治进村、美化家园入户;

特色产业进村、富民项目入户;科教文化进村、礼貌新风入户;

民主法制进村、遵纪守法入户;党的建设进村、党员帮扶入户;

(二)经济发展目标:经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字库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三)社会目标:经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使字库村生产、生活、休闲、娱乐等基础设施合理配套,人居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得以巨大提高,城乡差距逐步缩小。

(四)基础服务设施建设目标:示范点内道路硬化率达100%,用电普及率达100%,安全饮用水合格率达100%,电视通讯信息网络基本实现配套,配置必要的教育、文化、卫生等生活服务设施。

(五)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清洁能源普及率达100%,生活污水沼气化处理达80%以上,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0%,实现垃圾集中堆放清运。

第二章**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一、村庄性质与规模。

(一)**村的发展性质:立足生态优势,以“蔬、果、牧”生产为重点,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大力培育劳务输出产业,实现农村劳动力异地转移;按照适当集中和个别整治相结合的原则,加大配套设施和村容整治力度;以农副产品规模生产和加工为重点,大力发展团体和民营企业,逐步将字库村建设成为生态农业的现代化新农村。

(二)村庄各规划年限人口规模:近期2010年村庄人口1380人,远期2020年村庄人口1420人。

(三)同规划年限相对应的用地规模:2010年,农业用地2756亩(其中耕地140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00亩以内,2020年农业用地3750亩(其中耕地1620亩),建设用地控制在110亩以内。

二、土地利用规划。

一级分类二级分类三级分类近期用地远期用地。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编号名称面积(亩)面积(亩)。

1农用土地。

11耕地小计14001620。

112水田100120。

114旱地13001500。

12园地小计4001050。

121果园300500。

125其他园地100550。

13林地小计800900。

131有林地600700。

132疏林地200200。

15其他。

农用地。

小计156180。

153农村道路140160。

154坑塘水面1013。

156农田水利用67。

2建设用地。

20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小计100110。

203农村居民点100110。

26交通用地262公路用地。

27水利设施271水库水田。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地3111荒草地34502446。

合计63066306。

规划建成核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200亩;。

规划建成桃种植近期用地100亩,远期用地100亩;。

规划建成牧草种植近期用地300亩,远期用地500亩。

(一)发展重点:一是蔬菜。建立和发展钟家湾基地,以特色大棚蔬菜为主;

四是劳务。每年劳务输出300人,以专业劳务为主,壮大劳务输出产业。

规划近期黄羊年出栏3000只,远期年出栏4000只;

规划近期生仔猪年出栏4000头,远期年出栏6000头;

规划近期小家禽年出栏115000只,远期出栏20000只。

(二)经济发展目标:到2010年,全村人均gdp到达9000元,工业生产总值到达9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农业生产值到达6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532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到2020年,村级生产总值到达2300万元,年平均增长速度9%,农业生产总值到达1200万元,年增长速度为9%,第二产业总值到达200万元,年增长速度10%,第三产业总值1100万元,年均增长速度10%。

以2006年为基础,人均纯收入2100元,按每年8%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人均纯收入到达3000元,到2020年到达4200元。

(三)社会发展目标:把**村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农村,主要指标为:严格控制人口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近期人口自然增长控制在1%,远期控制在0.8%。人均公共绿地到达3.0m2以上。道路铺装或硬化率到达80%,自来水普及率到达100%,农村沼气使用率到达100%,电话普及率到达100%,电脑普及率到达50%。每户建沼气池,合理布局建公厕和垃圾收集点,坚持村容整洁卫生。配套建成完善的小学,幼儿园、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福利院等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期内100%的青少年完成高中或中等专业学业,65%的劳动力具有专业技术水平。

四、配套设施规划。

(一)综合交通规划:充分利用现状地形条件,结合各功能分区,创造便捷的交通环境和完善的新农村道路网络。

道路等级:村道路分为两级,由村级公路和礼貌路组成。村主要道路宽度6--6.5米,村内组团之间联系的环状及放射状道路宽度为4―4.5米,礼貌路宽度为1-1.5米,村公共服务中心均设置停车场。道路建设要到达标美路的标准,做到沟通、路平、坡缓、涵洞通。

居民点供水管网最小管径为dn50pvc管,按用户区位埋地敷设于地下。保留村民点用水由现有的自设取水水井作为生活用水和畜禽用水水源,并按照统一要求进行改造;水塘和水渠建设按农田水利灌概的统筹规划要求实施建设。

(三)排水规划:雨水应顺地沟沿道路边沟就近排放,宅院内雨水经雨水沟汇集排入整治后的雨水沟渠。规划区内现有雨水明沟底宽0.5米均为土沟,规划整治采用30cm厚水泥沙浆砌片石呈梯形明沟。

污水近期经沼气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农灌,污水排放量按用水量80%计算,污水管布置于村道路侧,支管接至每栋建筑物,材料用钢筋砼圆管。

(四)“三电一广”规划:供电由县城110kv变电站统一供给,改造现状供电网络,三相电网络覆盖率为100%,生活及公建用地量标准按300w(日.人),生产用电按2000kw.h万元的标准配送。

邮政电信规划设村邮政电信代办点一个,承担报刊杂志等邮政业务和代办电信业务。规范村内电信线路走向,完善数字通信和光纤网络。

提高电脑的普及率,增加村民对市场信息的了解,努力构建电脑信息网络系统。

广播电视和宽带网络系统,规划该村逐步同县城联通闭路广播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使有线电视和电脑宽带网络覆盖率达90%以上。在村域内适当选址安装高音喇叭,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五、农房建设规划。

(一)对于一些不适合入住和生活的房屋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造,力求具有川北民风,又提高室内外环境质量,适应现代化生活。

(二)建筑材料多为就地取材,碎石铺路,砖块砌墙,白灰沙浆勾缝等。

(三)路面处理,铺设应就地取材,选取自然古朴,却又透着当地民族文化气息的道路铺装,形式以现有道路为模板,加以拓宽、平整,体现农村自然风景。

(四)外观上采用川北民居风格,屋顶局部由坡顶进行装饰。建筑风格应坚持其地方特色,建筑宜小体量、低层数,变化丰富,均应采用坡屋顶,与山型地势相协调,依山就势而建。建筑层高不超过3.4米,建筑层数不能超过2层,建筑脊顶坡度按1:2.5计。

功能组成庭院空间空间界定。

人居环境1、拆除了一些剩余的空间(如一些经常不用的附属房),增加了一些不够用的功能的房间(如一些不够用的设施房);2、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功能空间进行了调整(如一些与家居房没分开的家畜房间进行了分开处理);3、每家每户都设置一个卫生间。打造庭院经济,局部设置花卉、蔬菜种植空间,并在庭院内部布置休闲空间,能够让村民尽享天伦之乐。对内部交通通行系统、绿化空间、居住空间及附属房进行了合理的整合及处理,并利用青石铺路,砖块铺地。

风貌特点。

建筑风貌1、立面上设置一些比较突出的实木恒条,给立面上带来突出变化;2、立面白色沙浆抹灰。居住房采用假坡屋顶,一些附属房则采用坡屋顶形式,与前面的假坡构成呼应;3、用水泥或青石板硬化前面的前坝,并利用木栅栏进行少量的绿化处理。

(六)对现有农房采取固化政策,严禁乱修乱建,鼓励到新建社区集中联建;严禁乱修乱建,进取推行农民公寓式住宅。

(七)规划在***社***地合理安排村委会、村小学、村文化室、科普室、医务室等公共建筑设施,并规划建设农民超市、文化活动中心和农民技能培训点;在界牌沟设立垃圾集中堆放场。

公共建筑在平面构成和立面设计上,均新颖别致,功能完善,能充分体现现代新农村风貌。

(八)规划在***、***、***建立三个集中村民居民点,***社***点逐步并入**街道成为社区,并在该社区规划建设敬老院和民营工业加工区。

村绿地强调突出不一样特色,研究步行娱乐均可的丰富空间环境,设置坐凳、小品等。绿地采用草、树、土丘等富有变化的手法,体现高低错落,营造环境气氛。

(十)居民点内安装路灯,路灯的选型要与村庄的建设风格相协调,以保障安全和衬托村庄建设效果。

(十一)抓住***部门挂联***村的有利契机,组织成立文化宣传队伍,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

六、环境保护规划。

(一)保护环境建公厕,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以村为单位成立清洁维护小组,对共厕的市政公用设施进行管理和维护。在邓家坡居民点由小学厕所改造水冲式公厕一座,粪便经过化粪池进行处理排放,加强对污水进行治理,污水必须经化粪池进行处理后才能排入水体,村境内水体水质应到达三类水域标准。

(二)保护生态建沼气池和使用燃气,加强对大气环境的保护,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户户建沼气池,***年突破20口,力争2010年全村普及。

(三)坚持清洁建垃圾堆放点,加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规划村垃圾收集点4个,对村垃圾进行袋装化收集,统一运往固定垃圾堆放场处理。

(四)院落绿化,经过整合院落空间,在室内种植乡土植物或果树进行绿化,结合步行交通系统及建筑的收放有序,使绿化渗透到每户的宅前屋后。

第三章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提议。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本事建设,大力实施县委提出的农村党建强基工程、榜样工程、接班工程和温暖工程,按照县委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以实现“村美、民富、班子强”为目标,坚持以“五改三建”为抓手,以解决“四难”为重点,努力改善农村条件,优化人居环境。

本新农村规划由***乡人民政府组织实施,由字库村委会具体执行,乡村应成立新农村建设机构,为新农村建设供给有力的组织保障。

新农村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律效力,任何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规划要求和用地调整,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必须经法定程序报原审批机关批准,维护规划的严肃性。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加强规划的宣传,让村民理解、认识、支持新农村的规划建设,自觉维护和实施新农村规划。

加强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懂业务,思想素质高的新农村规划建设管理人员,以确保新农村规划的实施。

新农村规划批准后,及时制定近期建设详规,以便更好地指导新农村建设,运用“先控制,根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分期实施”的理念,逐步实现规划目标。

为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新乡的总体规划,我就新安村在统筹城乡发展,如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面临的具体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做简单分析:

新安村位于木头乡政府所在地,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470户,1267人,劳力190人,其中党员54人。全村耕地面积1300亩,粮食生产以玉米、稻谷为主,其中玉米种植面积400亩,稻谷种植面积400亩,其他产业种植面积500亩,2013年人均纯收入7200元,是我乡比较贫困的一个行政村。全村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经济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为主。近年来,新安村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村风礼貌,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发动社会力量,参加新农村建设,倡导社会新风尚,努力促进社会和谐。由于工作扎实到位,加之得益于国家的惠农政策,新安村在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产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在物质礼貌、精神礼貌、政治礼貌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必须的成效,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但从全区新农村的整体发展现状来看,我们的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由于地理位臵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新安村的发展很难跟上全区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村在产业发展上有自己独特的地理优势,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条件用心发展油菜、乌梅等特色产业。但从近几年发展的总体效果来看,不是很好,产品质量不够好,经济增长不明显,群众用心性不高,导致这一后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产业结构单一,不能构成有效的经济链。从2004年到2013年,油菜产业连年受灾,大多数群众无补充效益,生产生活资金严重缺乏,导致油菜管理投入减少,效益下滑,最终走入不投资,无效益的恶性循环。

(二)主要粮食产业经济效益低。2008年至今,玉米、稻谷的销售价格低下,群众一年辛苦劳动获得的经济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经济效益甚微,极大的打击了群众的种粮用心性,大多数人选取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弃了粮食生产。

(三)乌梅、油菜等经济产业的发展由于受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也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由于近几年林业部门加大了对森林资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发家致富的群众失去了最基本的生产支撑点,限额砍伐直接限制了群众生产的规模,以前的油菜产业大户此刻也处于不死不活的尴尬境地。

由于众多方面的影响,这些农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离乡,端着金碗要饭吃,把经济的增长建立在妻离子散、骨肉分离的痛苦之上。这一问题的出现直接给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众多不便之处,最直接的困难就是农村劳动力的严重缺乏,新农村建设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资源支持。另外,由于外出打工的这部分人大都是年轻有为,有潜力、有才华、有技术的农村“能人”,长期的城市生活让他们失去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用心性,由于他们见多识广,大多数人都做了远离故土的打算,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城市化了,过不惯以前的穷日子,所以他们宁愿呆在城市要饭,也不愿留在农村种粮。

(一)群众生产资金匮乏,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收入微薄,使村民无力进行产业发展的初期投入,生产资料的疯狂飙升直接导致了群众产业发展规划的胎死腹中。

(二)传统油菜生产中播种量大、田间管理成本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低、亟待提升种植油菜的补贴水平,如何科学种田、精心管理等方面投入力度不够等问题。

(三)主要粮食产业逐年递减,群众种粮用心性不高,荒种、漏种现象较多,耕地资源浪费严重。

(四)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匮乏,精神礼貌建设滞后,群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就是靠电视,信息渠道有限,落后的精神礼貌建设很难满足群众高速发展的文化需求。

这些制约经济发展,导致群众贫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构成的,也不是立即能够解决的。但是我们既然找到了问题的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对症下药,下力气狠抓,围绕“加快乌梅,提升油菜,壮大畜牧,多业补充”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惠民工程,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努力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本村的综合实力,改变本村的贫穷面貌。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及规划。

根据新安村的实际状况,从构建和谐新农村和提高全村人民经济水平的大局出发,围绕乡党委提出的发展战略“三抓”措施,即:一手抓主导产业发展,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基层组织建设。

(一)抓好产业发展,以乌梅为核心,带动林果业的全面发展。

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乌梅产业,抓住乌梅发展的机遇,切实加强新安村乌梅产业在全区乌梅产业中的比重,我们对该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提高村民文化素质,加强管理知识培训。聘请技术人员进行培训,推广品种化栽培,嫁接改良,提高坚果品质,加强病虫测报,及时防治病虫害,冬季适时进行改土施肥,涂白等管理。

5、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乌梅商品化。依托我区在全国。

乌梅产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加快发展我们村的乌梅产业,使乌梅发展规模化、经营管理科学化、坚果销售商品化,将我们村的乌梅产业做大做强,力争在8到10年时间,发展成为全区知名的乌梅产业基地。

(二)进一步挖掘土地潜力、发挥资源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油菜种植经济效益。

1、选取品质优良的油菜品种,对提高种植效益十分重要。种植的品种都是经过多方考察论证,适宜当地土壤、气候及种植水平的优良品种,主要品种有“2-4-3”、“花油5号”、“花油7号”、“花油8号”。

2、加强管理,提高产量,病虫害防治要做到及时防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喷药时注意用量,防止漏喷,尽量避免重喷。

3、力争实现最大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千方百计降低油菜种植的生产成本技术指导过程中,指导示范户合理种植,尽量避免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村和“实用+实效”的原则,尽可能节约种植投入资金;最终实现全村产业结构调整,使经济效益明显,彻底改变过去产业结构单一,种植业一业独撑的局面。总之,要透过产业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高农村的产业经济,让老百姓能够过上更幸福美满的生活,为“实现三大战略,五区目标”作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2259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