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安排课程内容和教学活动。教案的撰写要注重教学的逻辑性和连贯性。希望这些教案范文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一
1、用重复图象装饰,学习运用深浅对比的良种颜色进行配色。
2、感受深浅色彩的美。
二、活动准备。
蜡笔、红色水粉色。
三、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1)、你们是谁生的?动物有的生下来是蛋,有的就像妈妈,哪些动物生下来像妈妈?
(2)、欣赏作品。什么地方最好看?分辨有几种颜色?哪里的颜色深?哪里的颜色浅?体会深浅的不固定。
(3)、讨论:怎样涂色好?周围有什么?
2、幼儿作画。
(1)、提醒幼儿把妈妈画得大一点。
(2)、大胆想象妈妈衣服上不同的图象,选择深浅不同的`颜色配色。
(3)、在画的周围用红色的爱心进行装扮。
3、引导评价。
看看用了哪些深浅不同的颜色来画妈妈的?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二
1、幼儿收集照片,介绍自己的妈妈以及妈妈怀孕的情况。
2、倾听故事,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重点:幼儿收集资料,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
难点:把收集到的资料告诉同伴和老师,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和妈妈一起拍的照片若干,妈妈怀孕的图片,字宝宝,故事《肚子里的家》。
一:介绍自己的妈妈。
1、幼儿拿者照片向同伴和老师介绍自己的妈妈,我的妈妈叫什么,在哪里工作,这张照片在哪里拍的……。
2、教师予以指导,介绍好的给予表扬。
二:出示图片,导入活动。
2、那小朋友你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得吗?
3、教师出示妈妈怀孕的图片,请幼儿仔细观察,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4、哦,小宝宝在妈妈的肚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呀?
1、教师出示小宝宝的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学着小宝宝的口气向幼儿讲述故事的名字,边讲边出示字宝宝——肚子里的家。让幼儿对文字有所认识。
2、教师讲述故事,幼儿仔细倾听。讲到重要地方时,教师减慢语速,让他们对故事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
四:提出问题,了解故事大致内容。
1、故事的名称是什么?
2、小白,小沙和小红在讨论什么呀?
3、为什么老师的肚子在一天天长大呢?老师是怎么对小朋友说的啊?
4、后来老师为什么离开幼儿园了,她去干什么呀?
5、老师走了后,小白、小沙和小红又在讨论什么呀?
6、教师再次讲诉故事,加深印象。
7、我们小朋友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么样的?
8、幼儿小组讨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情况,请他们互相轻轻的告诉。
五:扩展延伸。
1、请小朋友上前来表演,一位小朋友扮演妈妈怀孕的场景,另一位幼儿轻轻来抚摸妈妈的肚子,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抒发。
2、在愉快的交流中结束此次活动。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三
随着我的肚子因怀孕逐渐隆起,小朋友的好奇也日渐升温。他们经常会跑到我身边,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有时还会趴到我的肚子上听一听、摸一摸,想从中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主题活动“肚子里的‘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本次活动有机综合了语言、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意在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了解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进一步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1.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懂得要爱妈妈。
2.通过活动,了解肚子里的“家”及胎儿的生长变化。
3.培养探索兴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故事《宝宝和妈妈》、课件、音乐。
一、律动“爸爸瞧妈妈看”,自然进入活动状态。
二、观察老师身体与他人的不同之处,引出课题。
三、观看幻灯片,了解肚子里的“家”及胎儿的生长变化。
1.小朋友,你们的家在哪里?你知道你在没出生前住在哪里吗?住了多久呢?
2.观看幻灯片,教师介绍肚子里胎儿的“家”:名字叫“子宫”,里面有羊水、脐带,并介绍它们的作用;胎儿要在这个“家”里住十个月。
3.观看不同月数胎儿的幻灯片,让幼儿初步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变化。
四、观看胎动课件-了解胎儿的活动情况。
1.你们知道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会做些什么吗?幼儿猜想回答。
2.观看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三维影像。教师小结:胎儿有时哭、有时笑,有时会吸吮自己的小手和小脚,有时会调皮地踢妈妈的肚子,想和妈妈说话。
3.根据课件,引导幼儿讲述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活动。
4.请个别幼儿抚摸、倾听老师的肚子,感知胎儿的活动,满足好奇心。
五、讲故事《宝宝和妈妈》,让幼儿感知妈妈孕育宝宝的辛苦和对宝宝的爱。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为了给宝宝一个舒适的家,让他能够健康成长,妈妈每天都会做些什么?
3.教师小结:妈妈为了让宝宝能够健康成长,每天都会去散步,给宝宝讲故事、听音乐,吃很多有营养的东西,和宝宝对话让宝宝感觉到妈妈的爱。
4.妈妈为了照顾我们非常的辛苦,我们应该怎样来关心、爱护我们的妈妈?
六、献给妈妈最好听的歌《世上只有妈妈好》,活动在歌曲中结束。
1.回家后为妈妈端茶、按摩,对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
2.故事表演“我爱我的好妈妈”,进一步增进爱妈妈的情感。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四
1.愿意用不同的节奏体现角色,尝试复合节奏。
2.通过游戏体验同伴分组合作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
公鸡、母鸡、小鸡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一)可爱的小鸡。
t:(出示小鸡图片)春天到了,小鸡来到草地上唱起快乐的歌!(叽叽叽叽,叽叽叽叽)。
t:小鸡怎么唱?
(二)母鸡找小鸡。
1.母鸡叫。
t:(出示母鸡图片)鸡妈妈也来到草地上找她的宝宝,它是怎么唱呢?(咯咯哒、咯喀哒)。
2.找小鸡。(老师扮演母鸡,小朋友做小鸡,节奏对答)。
t:母鸡边走边唱:咯咯哒,咯喀哒,想把小鸡找回家。小鸡听到妈妈的叫声说: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叽,妈妈我在这。
3.幼儿交换角色再次游戏。
(三)小鸡、母鸡一起唱歌。
1.幼儿分组扮演小鸡和母鸡的角色尝试复合节奏。
t:现在母鸡和小鸡一起唱歌,一起开始一起结束。
2.交换角色再次游戏,引导幼儿坚持自己的节奏。
3.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再次游戏,引导幼儿表现强弱。
(四)鸡的一家。
t:(出示公鸡图片)公鸡听到了歌声也想来参加,公鸡怎么叫?(喔喔喔),老师扮演公鸡,与孩子配合一起唱,分3组分别扮演角色尝试复合节奏。
操作提示。
当语言与音乐相结合时,就产生了节奏性的语言。这种节奏性的指导语言在律动中被较多地运用,它能帮助幼儿感受音乐节奏,理解记忆动作。在活动中,老师层层深入,从两个角色的节奏复合到三个角色的合唱,由浅入深,为孩子搭建上升的阶梯。
另外,为帮助幼儿稳定表现节奏,老师可突出旋律节奏与动作的配合,例如:语言辅助:左一下,右一下,咯咯哒,咯咯哒,为节奏做暗示,使孩子更明确动作要符合节奏的进行。这比起“你们动作要听好节奏”等抽象的要求来得直观而且有趣。图谱中,最好能用小鸡、母鸡、公鸡的形象代表x。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五
1.认识“咱、偷”等10个生字,(准“答、应”等3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8个字。
2.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了解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3.能借助图片和路线图介绍故事的主要内容。
牛肚子的透视图、?的序号标签、课件。
一、分享旅行经历,识记、书写“旅”
1.引导学生分享假期旅行的经历,并说一说:这是一场怎样的旅行?
2.导入:有一位旅客也作了一次旅行,不过,它的旅行地点有点儿特殊,它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板书课题,指导朗读,识记“旅”字。
3.指导书写“旅+提示:右下部分的笔顺是撇、竖提、撇、捺,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
设计意图: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课文学习,把课文和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初读课文,了解故事起因。
1.出示学习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想一想红头为什么会去牛肚子里旅行。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小结:红头和青头捉迷藏,红头躲到草堆里,和草一起被大黄牛卷进了嘴里。
2.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引导学生读好“咱、偷”等生字,学习“答、应”等多音字。
(1)借助上下文理解生字意思。
(2)利用组词辨析多音字:
3.感知红头形象。
(1)请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六自然段,感受青头、红头游戏时的快乐。
(2)引导学生给这一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捉迷藏。
4.过渡:可是,不幸发生了,红头被牛卷进了嘴里,一场特殊的旅行就此开始。
三、默读课文,明晰旅行路线。
1.出示默读要求:默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圈出表示红头所在位置的词语。
2.学生交流汇报。
(1)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牛嘴里——第一个胃一一第二个胃一一牛嘴里——喷出来。
(2)教师板贴牛肚子的透视图。学生拿序号标签,上台按顺序贴一贴红头到达的不同位置。
3.学生看图填空:
红头先被牛卷进了(),再被吞进(),接着来到(),然后回到(),最后()。
4.引导学生给这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红头历险。
设计意图:通过贴序号标签,帮助学生厘清红头的位置变化过程,并以填空的方式,加深对红头旅行线路的印象,为理解课文内容打下基础。
四、再读课文,了解牛的“反刍”
1.过渡:红头得以逃脱,全靠谁的帮助?哪些知识帮助了红头逃脱呢?默读课文第七至十九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2.根据学生反馈,教师相机出示句子,并随文指导生字“齿、嚼”。
3.过渡:红头为什么要躲过牛的牙齿?躲过牙齿就有生还的机会吗?
出示句子: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1)指导书写“胃”字:注意“月”的撇要变成竖。
(2)出示牛胃图,学生观察,教师引导: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1)引导学生识记生字“咽”:做一做“咽口水”的动作。
(2)出示“吞”,学生做一做“一口吞下去”的动作,比较“吞、咽”后说说自己的发现,并说一说其他与口部动作有关的字。
5.再次出示牛胃图,解释:牛把草吞到肚子里,草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再从第二个胃回到嘴里,这就叫“反刍”。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反刍”。
(2)教师小结:张之路爷爷可真厉害,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反刍”这样复杂的科学知识藏在红头的旅行故事里,科学童话真有趣啊!
设计意图:牛反刍的知识比较复杂,如果单独讲解则趣味性不足。通过自学,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从被动接受转换成自主探寻,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反刍”的科学知识。
五、借助图片,介绍故事主要内容。
1.引导学生回顾前文并填空:
红头先被卷到(牛嘴里),再来到(第一个胃),接着来到(第二个胃),然后(回到牛嘴里),最后(被喷了出来)。
2.指名学生读第二十、二十一自然段,说一说故事的结局。
3.教师随文指导生字“眯”,引导学生发现这个字中有“目”,说明和眼睛有关。
4.板贴课文第2幅插图,引导学生给这一部分故事取小标题并板书。
预设:好友重聚、红头得救、红头脱险。
5.引导学生借助板贴的图片,简单说说故事大意。
六、指导书写。
1.出示“旅、咱、救、拼、扫、刚、流、泪”8个左右结构的字,引导学生分类。
左窄右宽:旅、咱、拼、扫、流、泪;左宽右窄:刚;左右等宽:救。
2.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书写注意点。如:“旅”左边的“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流”的右上部分要写得紧凑一些,右下部分要写得宽一些。
3.教师范写“旅、救、流”,学生练写8个字。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复述故事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复述支架。利用图片和相应的小标题明晰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为学生提供讲故事的支架,教给学生“利用图片讲故事”的方法。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六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妈妈的肚子是宝宝小时候的“家”。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有爱妈妈的情感。
3、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能认真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活动准备】。
2、胎儿生长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对“家”的兴趣。
1、重点提问:你们都有家吗?家里有谁?
2、有一位王老师,她的肚子里有一个家,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理解,交流——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
1、第一部分:
重点提问:
(2)红红和绿绿是怎么想的?你觉得谁的话有道理呢?
2、第二部分。
重点提问: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这么大了吗?
(2)教师小结:是呀,王老师肚子里住着小宝宝,老师的肚子现在就是小宝宝的家呀。
(3)你住过这样的家吗?当你住在这个家的时候,妈妈和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介绍,并出示相应图片)。
(4)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宝宝现在都长得这么漂亮和聪明吗?
(5)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宝宝都是那么的`聪明和漂亮。
三、我们也来大肚子——体验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1、出示大枕头,我们也来变个大肚子。
2、大着肚子捡物品、大着肚子拥抱、大着肚子洗衣服……。
3、重点提问:
(1)大着肚子方便吗?
(2)大着肚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四、活动建议。
宝宝在活动之前有向妈妈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趣事,而在活动之后提议宝宝要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表示温馨的动作。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属于性教育,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活动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的孕育过程,懂得感激妈妈为自己付出的辛苦。
2、通过听听、说说,体验妈妈怀孕时的辛苦。
活动准备:
1、妈妈怀孕时的照片。
2、一张宝宝孕育过程的图片,故事《肚子里的家》。
3、请一位老师扮演怀孕的妈妈。
4、每个幼儿一个靠垫。
活动过程:
一、介绍自己的妈妈。
1、出示妈妈怀孕时的照片,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妈妈,并说说那是妈妈什么时候拍的。
2、那时侯你在哪里?
二、逐一出示宝宝孕育过程的图片,倾听故事,了解宝宝的孕育过程。
1、图片上的妈妈有什么不一样?
教师逐一出示图片,以小宝宝的口气讲述故事《肚子里的家》,让幼儿了解宝宝的孕育过程。
三、情境表演。
1、一位老师扮演怀孕的妈妈来到我们教室,法说说怀孕时的感受。
2、怀孕的妈妈真辛苦啊,你现在最想对妈妈说一句什么话?
四、模拟游戏:我来做妈妈。
请小朋友每人自己的衣服里塞上一个靠垫,跟着老师的台词表演一位怀孕的妈妈。
(教师按照:慢慢起床---小心走路--弯腰打扫卫生---扶着肚子散步---弯腰捡东西---轻轻坐下),体验妈妈怀孕时挺着大肚子的辛苦。
活动反思:
本活动是属于性教育,这也是父母最觉得尴尬的问题,说的浅显,可能会误导孩子,说得直白,孩子不一定能了解。生活是儿童道德智慧发展的.肥沃土壤,没有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没有以儿童生活实例为载体,儿童是无法产生情感体验的,那么所有的道德概念对儿童来讲就将是外在的东西。只有将儿童的现实生活引进课堂,让活动与儿童生活建立联系,才能唤起主体积极主动参与体验的欲望,才能促进主体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从而获得真切的感受。体验成长是快乐的,发现是惊喜的,学习是幸福的。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八
1、通过看看讲讲,了解妈妈的肚子是宝宝小时候的“家”。
2、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有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2、胎儿生长的录像或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对“家”的兴趣。
1、重点提问:你们都有家吗?家里有谁?
2、有一位王老师,她的肚子里有一个家,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听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理解,交流——感受妈妈对宝宝的付出与关爱。
1、第一部分:
重点提问:
(2)红红和绿绿是怎么想的?你觉得谁的话有道理呢?
2、第二部分。
重点提问:
(1)现在你们知道老师的肚子为什么会这么大了吗?
(2)教师小结:是呀,王老师肚子里住着小宝宝,老师的肚子现在就是小宝宝的家呀。
(3)你住过这样的家吗?当你住在这个家的`时候,妈妈和你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幼儿介绍,并出示相应图片)。
(4)你们知道为什么我们宝宝现在都长得这么漂亮和聪明吗?
(5)教师小结:原来当我们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妈妈就为我们做很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每个宝宝都是那么的聪明和漂亮。
三、我们也来大肚子——体验感受妈妈怀孕的辛苦。
1、出示大枕头,我们也来变个大肚子。
2、大着肚子捡物品、大着肚子拥抱、大着肚子洗衣服……。
3、重点提问:
(1)大着肚子方便吗?
(2)大着肚子做事情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四、活动建议。
宝宝在活动之前有向妈妈了解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趣事,而在活动之后提议宝宝要向妈妈说一句好听的话,或表示温馨的动作。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九
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从受精到逐渐长大)的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看看讲讲——大胆提问——创编歌曲。
老师:“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有很多关于“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现在,张老师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图片,有的是小宝宝刚刚到妈妈肚子里时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逐渐长大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刚刚出生时的图片,你们去看一看,和好朋友说说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
1、幼儿自由结伴去找图讲述,并相互交流。
2、除了图片上的,你还知道些什么,也可以和好朋友说说。
1、你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秘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胆的提问,你们的问题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幼儿质疑(老师根据幼儿的问题随机做好直接回答或把问题反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3、教师结合图片进行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后,觉得很孤单,他们想如果家里有个小宝宝那该多好啊!于是爸爸把许多叫“精子”的小种子放在妈妈的肚子里,精子在去妈妈肚子的途中遇到许多“卵子”,如果他们成为好朋友,拥抱在一起就会变成小宝宝。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器官叫子宫,小宝宝就住在里面。子宫壁上有一层膜,那就是胎盘。胎盘上有一根脐带,连着小宝宝的肚脐,帮助小宝宝吸收营养和排出身体里的废料。就这样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了,当他大得在子宫里呆不下时,小宝宝就出生了。
1、“你们知道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多长时间吗?这么长的时间,小宝宝在妈妈肚里干什么,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来告诉大家。”
2、“小宝宝除了会在妈妈肚子里洗澡,睡觉外,还会干些什么?”(老师就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幼儿分小组创编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表演他们编得歌曲。
5、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十个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妈妈累不累呀?妈妈这么辛苦才生下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对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情感)。
1=c4/4。
小宝宝,小宝宝,躲在妈妈肚子里,又是哭,又是笑,
小宝宝,小宝宝,躲在妈妈肚子里,洗洗澡,睡睡觉,
24321||。
顽皮又可爱。
聪明又健康。
我班aa小朋友的妈妈怀孕了,随着妈妈的肚子逐渐隆起,小朋友的好奇也日渐升温。他们常常会驻足在她身旁,一会儿听听,一会儿摸摸,还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于是,我们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需要开展了主题活动:“我的故事”,活动“妈妈肚子里的我”就是在主题背景下的一次学习活动。本次活动有机综合了社会常识、语言、音乐等内容,意在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进一步激发小朋友爱妈妈的情感。
1、通过看看、讲讲、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体验生长的快乐。
2、鼓励幼儿改编歌词并用动作表现出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提高幼儿想象力。
3、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通过看看、讲讲、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现形式体验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快乐,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难点:鼓励幼儿合作仿编歌曲。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十
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从受精到逐渐长大)的图片若干、音乐磁带、录音机。
活动流程:看看讲讲 ―― 大胆提问 ―― 创编歌曲
老师:“我们的区域活动中有很多关于“在妈妈肚子里”的图片,我知道小朋友都很想了解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现在,张老师在墙壁上贴了很多图片,有的是小宝宝刚刚到妈妈肚子里时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逐渐长大的图片,有的是小宝宝刚刚出生时的图片,你们去看一看,和好朋友说说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怎么一天天长大的。”
1、幼儿自由结伴去找图讲述,并相互交流。
2、除了图片上的,你还知道些什么,也可以和好朋友说说。
1、你们已经知道了很多关于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的秘密,还有什么想知道的,可以大胆的提问,你们的问题越多,知道的秘密就越多。
2、幼儿质疑(老师根据幼儿的问题随机做好直接回答或把问题反抛给幼儿进行讨论)。
3、教师结合图片进行小结:爸爸和妈妈结婚后,觉得很孤单,他们想如果家里有个小宝宝那该多好啊!于是爸爸把许多叫“精子”的小种子放在妈妈的肚子里,精子在去妈妈肚子的途中遇到许多“卵子”,如果他们成为好朋友,拥抱在一起就会变成小宝宝。妈妈肚子里有一个器官叫子宫,小宝宝就住在里面。子宫壁上有一层膜,那就是胎盘。胎盘上有一根脐带,连着小宝宝的肚脐,帮助小宝宝吸收营养和排出身体里的`废料。就这样小宝宝一天天的长大了,当他大得在子宫里呆不下时,小宝宝就出生了。
1、“你们知道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多长时间吗?这么长的时间,小宝宝在妈妈肚里干什么,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来告诉大家。”
(复习歌表演:在妈妈肚子里)
2、“小宝宝除了会在妈妈肚子里洗澡,睡觉外,还会干些什么?”(老师就幼儿回答的内容引导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3、幼儿分小组创编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4、请幼儿以小组的形式表演他们编得歌曲。
5、小宝宝要在妈妈肚子里呆十个月,又是踢又是跳的,妈妈累不累呀?妈妈这么辛苦才生下我们,我们应该怎么对妈妈?(激发幼儿爱妈妈情感)
附:歌曲《在妈妈肚子里》
1=c 4/4
小 宝宝,小 宝宝,躲在 妈妈 肚子 里,又 是哭,又 是笑,
小 宝宝,小 宝宝,躲在 妈妈 肚子 里,洗 洗澡,睡 睡觉,
2 4 3 2 1 ||
顽 皮 又可 爱。
聪 明 又健 康。
我班aa小朋友的妈妈怀孕了,随着妈妈的肚子逐渐隆起,小朋友的好奇也日渐升温。他们常常会驻足在她身旁,一会儿听听,一会儿摸摸,还问些奇奇怪怪的问题。于是,我们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需要开展了主题活动:“我的故事”,活动“妈妈肚子里的我”就是在主题背景下的一次学习活动。本次活动有机综合了社会常识、语言、音乐等内容,意在培养幼儿的探究意识,鼓励他们积极探索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从而进一步激发小朋友爱妈妈的情感。
1、通过看看、讲讲、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现形式,引导幼儿想象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体验生长的快乐。
2、鼓励幼儿改编歌词并用动作表现出在妈妈肚子里干什么,提高幼儿想象力。
3、了解妈妈怀胎十月的辛苦,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重点:通过看看、讲讲、唱唱、跳跳等不同表现形式体验在妈妈肚子里生长的快乐,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
难点:鼓励幼儿合作仿编歌曲。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十一
3.进一步感受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同时表达出热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人带一张妈妈怀孕时的照片;
2.油画笔、记号笔诺干,活动过程。
1.欣赏与讨论;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到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妈妈生的。
“你们是谁生的?老师是谁生的?”
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妈妈的特征,请幼儿出示妈妈的照片,向大家介绍自己妈妈的外形特征。
“你的妈妈长得什么样子?”
引导幼儿从深到浅或从浅到深涂色。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提示幼儿把人物画得大一点,方便将想象到的不同花样画在衣服上。
引导幼儿注意颜色选配,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3.引导评价。
引导幼儿观察妈妈的衣服上的有些什么花纹,讨论怎样为妈妈的衣服选配颜色。
把妈妈的照片和画像放在一起展览,请妈妈们一起参与欣赏与评价。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十二
(1)尝试运用两种深浅同种色进行配色。
(2)感受妈妈孕育宝宝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蜡笔、红色水粉色。
用黑色水笔画出动物妈妈——选择深浅两种同种色,一支涂服装图案,一支图底色——用大红水粉色画爱心。
一、欣赏与讨论。
(1)你们是谁生的?老师是谁生的?所有的人都是谁生的?(所有的人都是自己的妈妈生的)。
二、欣赏作品。
2、这张画上,什么地方最好看呢?(例如:衣服,脸蛋,爱心)。
3、动物妈妈肚子里的小宝宝一天天长大,妈妈都穿上了宽松的衣服,这些衣服有美丽的图案,又有美丽的颜色,请幼儿逐一分辨衣服上是什么图样,有几种颜色,哪个深,哪个淡,并体会颜色的深淡不是固定的,而是从比较中分辨的。
4、怎样把颜色涂好呢?应先涂花样,还是先涂布?(提示先涂布再涂花样,既方便又容易分清颜色。)。
5、动物妈妈的周围有什么?(这些红红的爱心表示妈妈非常爱宝宝,希望宝宝长得健康聪明。)。
二、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提示把妈妈画得大一点,画一个妈妈可以把纸直着画,两个妈妈可以横画。
2、想象衣服上不同的图像,如小伞,水果,花草,房子等。
3、注意选配颜色,引导幼儿相互学习。
三、引导评价。
1、动物妈妈的衣服上有些什么图像,讨论怎样选配颜色。
2、为已经穿上美丽的衣服的动物妈妈画爱心。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十三
1、感受故事内容的幽默与风趣。
2、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较完整连贯的语音讲述米拉肚子响的故事。
3、知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
4、认读重点字词:肚子、响声、老师、慢、运动。
教师用材料:幼儿读本5-5、大字卡第5张。
幼儿用材料:幼儿读本5-5人手一册。
一、活动导入。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师:你的肚子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在什么情况下肚子会响?这本图书中,米拉的肚子可神奇了,到底米拉的肚子有哪些奇特的地方?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们来找一找吧。
二、自由阅读。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幼儿翻阅幼儿读本,认真观察画面找答案。
2、教师提示幼儿寻找画面的前后联系,大胆猜测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尝试用连贯的语句讲述故事。
师:米拉的肚子都在什么地方发出了响声?每一次肚子发出响声后,米拉是怎么做的?后来米拉的肚子还在响吗,又换成哪里响了?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三、理解阅读。
集体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1、教师朗读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2、阅读封二第7页,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随机出示大字卡“肚子”“响声”“老师”“慢”“运动”,带领幼儿认读。
3、阅读第8-11页,引导幼儿说一说响声是好还是坏。
5、幼儿自由讲述故事,将自己喜欢的情节讲给其它同伴听。
师: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情节?和身边的小伙伴讲一讲吧。
四、创意阅读。
自由讨论,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师:你喜欢米拉的肚子吗,为什么?你遇到过让你脸红或者感到委屈的事情吗?可以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让自己觉得委屈的事情,别担心,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别人才有可能知道你的心事,谅解你、帮助你。
五、结束活动。
幼儿的讨论情况,自然结束活动。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知识:使学生初步建立厘米的概念。
能力:要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重难点:要知道1米=100厘米。
突破方法:讲解法,演示法。
教具:小黑板、投影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定一学生量小绳,量出4厘米,6厘米、10厘米;量得最长一段是多少厘米?这条小绳量了没有?要知道这条绳子有多长?还要接着量。用厘米尺量小绳量的次数多,很慢,有没有别的办法能快量出为条绳子的长度呢?揭示“认识米,用米量”
二、新授。
1、初步认识米尺。
2、教学例4。
(1)拿出米尺,把两臂伸平放到米尺上,量一量看一看到1米的什么地方?
(2)借助自己的身体,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概念。
3、做课本14页,做一做。
4、教学例5。
(1)出示折尺,把折尺拉直和米尺比一比,问这把折尺正好多长?
(2)看折尺上的刻度,一共有多少厘米?说明1米=100厘米。
肚子里的家教案篇十五
1.感受故事内容的幽默与风趣。
2.观察画面内容,尝试用较完整连贯的语音讲述米拉肚子响的故事。
3.知道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寻求帮助。
4.认读重点字词:肚子、响声、老师、慢、运动。
教师用材料:幼儿读本5-5、大字卡第5张。
幼儿用材料:幼儿读本5-5人手一册。
谈话导入,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教师:你的肚子会发出怎样的声音?在什么情况下肚子会响?这本图书中,米拉的肚子可神奇了,到底米拉的肚子有哪些奇特的地方?答案就在这本书里,我们来找一找吧。
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幼儿翻阅幼儿读本,认真观察画面找答案。
2.教师提示幼儿寻找画面的前后联系,大胆猜测故事内容,鼓励幼儿尝试用连贯的语句讲述故事。
教师:米拉的肚子都在什么地方发出了响声?每一次肚子发出响声后,米拉是怎么做的?后来米拉的肚子还在响吗,又换成哪里响了?和你身边的小伙伴说一说吧。
集体阅读,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1.教师朗读故事,幼儿完整欣赏。
2.阅读封二第7页,帮助幼儿理解画面内容,并随机出示大字卡“肚子”“响声”“老师”“慢”“运动”,带领幼儿认读。
3.阅读第8-11页,引导幼儿说一说响声是好还是坏。
5.幼儿自由讲述故事,将自己喜欢的情节讲给其它同伴听。
教师: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情节?和身边的小伙伴讲一讲吧。
自由讨论,讲述自己的阅读感受。
教师:你喜欢米拉的肚子吗,为什么?你遇到过让你脸红或者感到委屈的事情吗?可以说给大家听听。
小结: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让自己觉得委屈的事情,别担心,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这样别人才有可能知道你的心事,谅解你、帮助你。
教师小结幼儿的讨论情况,自然结束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349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