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7 18:03:15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大全(16篇)
时间:2023-11-27 18:03:15     小编:笔舞

对于许多人来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挑战和困难。总结时要理性客观,不要带入太多主观情感。不同人对总结的理解和呈现方式各不相同,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的总结范文。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一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培训认证:未参加身高:155cm。

诚信徽章:未申请体重:46kg。

人才测评:未测评。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会计:会计,出纳员:

工作年限:0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随时

月薪要求:1000--1500希望工作地区:江门,东莞,佛山。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中外合资所属行业:造纸/印刷。

担任职位:普工。

工作描述:工作要求团队配合精神。

离职原因:

志愿者经历。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获得学位:毕业日期:-07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良好。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良好。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取得了全国公共英语三级笔试合格书,具备一定的听,写,译的`能力。

2:能熟练应用office2000、wps2000自动化办公软件,拥有高级办公软件证。

3: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具备良好的会计基础。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二

对贷款质量进行五级分类管理,较“一逾两呆”的分类方法更能科学地揭示贷款的质量状况和风险程度,更能有效地加强商业银行的贷款管理工作,这已得到普遍共识论文。经过几年的试点,中国人民银行于12月19日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全面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的通知》,明确从起我国各类银行全面施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从而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所实行的一逾两呆的贷款分类管理方式毕业。但是,在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月27日财政部颁)上还未完全实现与贷款五级分类管理相关内容的会计核算的调整。

1.贷款的划分。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中,要求对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的贷款单独核算,在资产负债表中,对贷款分应计贷款与非应计贷款予以列示。非应计贷款指贷款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没有收回的贷款,应计贷款指非应计贷款以外的贷款。对贷款的这一划分,实际已对商业银行的损益核算产生了影响。

贷款利息的逾期天数是作为贷款分类列示的标准之一,这即说明贷款利息的确认与核算同样是按时间来确认和核算的。按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发放的贷款应按期计提利息并确认收入。但若贷款到期(含展期)90天尚未收回的,便应停止计息,纳入表外核算。已计提的应收利息,贷款到期90天后仍未收回的,或在应收利息逾期90天后仍未收到的,冲减原已计入损益的利息收入,并转作表外核算。

3.贷款损失准备的提取。

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两种。这两种准备都是根据对可能产生的贷款的预计,由金融企业按贷款的风险程度与可能性合理确定。专项贷款则是针对风险贷款提取的,在会计制度中特别提出要按照贷款五级分类结果及时、足额计提。特种准备是对特定国家发放贷款所提取的损失准备。提取的贷款损失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2.表内数据缺乏相关性,不利于进行财务分析。

对于贷款,相关的数据指标主要有贷款本金、利息收入与贷款损失准备金。但是由于在会计核算上,同时使用了两种划分标准,使贷款本金、贷款利息收入与贷款损失准备金这三个本来具有勾稽关系的数据失去了内在的相关性,这使得信息使用者难以使用报表数据进行有效的财务分析。尤其是难以从资产结构上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当前,存贷业务仍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贷款利息收入则是商业银行的主要收入,而由于贷款业务中普遍存在不良资产高比例的现状,使得根据五级分类提取的专项准备金对商业银行的损益影响较大(《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第五条:“银行可参照发下比例按季计提专项准备:关注级贷款,计提比例为2%;对于次级类贷款,计提比例为25%;对于可疑类贷款,计提比例为50%;对于损失类贷款,计提比例为100%。其中,次级和可疑类贷款的损失准备,计提比例可以上下浮动20%”),拨备前利润与拨备后利润存在着较大差异。而与此同时,会计报表的列示上,及与净利润相关的盈利资产的结构、利息收入的结构,其划分的口径与相关费用项目是不一致的,由此,就难以从资产结构上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三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55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42kg。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会计,统计员,财务/会计助理/会计文员。

工作年限:0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1500--希望工作地区:顺德区,,。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做生产工。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打包装。

毕业院校: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获得学位:毕业日期:-07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四

分析法是“贷与不贷”的贷前审查管理,而贷款风险分类是则是贷后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揭示贷款的实际价值和风险程度,掌握资产质量状况,对不同类型的资产分门别类的采取相应的处置手段,提高信贷风险的管理与控制水平,为信贷风险的量化打下基础。

2.发现贷款发放、管理、监控、催收以及不良贷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贷款管理。

3.判断贷款损失准备金是否充足,从而判断资本是否充足,为监管部门提供最低资本要求监管依据。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从还款的可能性出发。我国《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第三条规定:“评估银行贷款质量,采用以风险为基础的分类方法(简称贷款风险分类法),即把贷款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后三类合称为不良贷款”。

使用贷款风险分类法对贷款质量进行分类,实际上是判断借款人及时足额归还贷款本息的可能性,考虑的主要因素包括: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借款人的还款纪录;借款人的还款意愿;贷款的担保;贷款偿还的法律责任;银行的信贷管理。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包括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影响还款能力的非财务因素等。

贷款风险程度与企业信用等级有较强的内在联系,即信用等级越高,贷款风险越小,分类等级越高。

客户评级虽然在很多情况下与还款能力有正相关关系,但就一笔贷款而言,影响本息归还的因素往往超过借款人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内容。从实际情况来看,目前aaa、aa级企业中仍然存在大量不良贷款。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借款企业提供虚拟的报表和资料,使信用评级失准。二是一些评估机构对国有、股份制大中企业评级偏高、偏松。所以,有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借款人的信用等级虽好,但还款能力不一定很强,因此,不能用客户的信用等级代替对贷款的分类,否则就会掩盖影响贷款归还的本质因素,最终影响贷款分类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1.促使商业银行加强对信贷资产的关注。

由于五级分类较为准确地反映了各类贷款的风险真实状况,为各行采取针对性的、切实可行的风险化解措施提供了依据,一是通过五级分类揭示出贷款的风险程度,对尚未到期但风险度较高的贷款予以关注,发挥了风险预警作用;二是在加强对不良贷款管理的同时,还加强了正常贷款的管理,特别是对关注贷款加强了信贷监督。银行对关注以下贷款形态的客户必须制定风险处置预案,对于在期限内不能解除风险预警信号的,要根据预案实施贷款的主动性和预见性退出,切实掌握风险客户有效退出的主动权。

2.促使商业银行完善内部控制和稽核机制。

一是对贷款的发放、管理和信贷资产的保全等分别设置不同的职能部门,对信贷业务的发展以及风险的控制与化解起到了良好作用。二是完善了贷款审批、发放与管理的授权授信等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三是建立、健全了贷款台账管理系统。四是制定了不良贷款责任认定和追究的相关制度;五是根据五级分类结果,改进授信工作,对于次级以上贷款客户进行重新评级、授信,并且把授信作为强化内部控制风险的手段,而不是给予企业的优惠措施。

3.为不良贷款的管理提供了依据。

贷款质量五级分类在一定程度上真实的界定了资产质量,有利于银行根据不同风险类别的贷款进行有针对性的风险控制,为银行及时发现不良贷款,采取有力措施收回资本以尽量减少损失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同时贷款五级分类还可以通过对行业和地区的不良贷款的考查,修订评级指标体系,为银行的风险控制和合理分配资源提供了依据。

1.对贷款分类层次更进一步细化。

完善的贷款分类体系应该对五级分类进一步细化,并从风险管理的角度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商业银行应认真研究与分析发达国家现有较成熟的贷款细分标准和原则,并结合我国银行业的具体情况,研制出更加合理与更具可操作性的贷款细分标准,以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较为粗放的分类体系。同时,各行还应在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损失计提比例的上下浮动幅度内合理确定细分后应提取的损失准备金,以便更加科学地测算贷款风险度,计算贷款的'合理价格,进而判定本行的市场定位。

2.加强培训,提高分类者的综合素质,让分类者成为“专业的把关人和独立的判断者”。

五级分类制度是由专业人员在收集和分析借款人的经营、财务等多方面信息的基础上,对风险影响贷款偿还的程度做出估计,判定贷款的分类级别。要胜任这种重要而复杂的判断,需要具备丰富的经济、金融知识,需要了解借款人所属行业的专业运作规律及其动态行情,还需要积累风险管理实践经验。因此,当务之急是要加强对实务操作人员分类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力度,通过专业化促进分类工作质量的提高。

3.强化贷后管理工作。

各行要根据现有的客户情况,合理配置客户经理,并实行科学的量化考核,使客户经理在必要的压力下有较充足的时间对所分管的客户及其担保单位进行日常的、定期的走访与检查,及时地了解相关客户的经营状况及其它非财务因素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该变化实时地调整贷款形态,将分类结果的监测、调整与运用工作日常化,以避免季末短时间内集中分类所造成的形式化。

参考文献:。

[2]孙天琦,杨岚.关于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调查报告.西安金融,,(6):5-15.

[3]章国华,杜明洁.渣打银行的授信风险管理理念及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启迪.浙江金融,,(12).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五

国民经济核算是把国民经济作为整体,利用会计与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对社会经济运行过程中的数量关系进行系统、完整、统一的核算,它是宏观经济信息系统的核心,是进行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的基础。要建立市场经济下新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关键是要解决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问题。

会计学与统计学是两门具有典型计量特征的应用科学,只是会计学主要应用于社会经济领域,而统计学应用得更广泛。就社会经济领域的作用而言,作为计量手段,它们之间有相通之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会计、统计通过各自的核算职能来实现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督和服务的共同目标。两者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会计、统计核算的依据相同,使用相同的原始记录和原始凭证,相互使用对方的核算成果;会计、统计核算所使用的很多经济指标相同,如资产、负债等,其核算口径和计算方法也是一致的;会计、统计核算在企业经济核算体系中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共同搜集、整理和反映企业经济活动信息,双方提供的信息具有互补性。两种核算存在的内在联系为两者的协调统一提供了广泛的可能性,同时两种核算的协调统一也是强化企业整体核算的必然选择。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统计核算长期分家,自成体系,不仅造成大量的重复劳动,而且数出多门,相互矛盾,淡化了企业经济核算的整体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要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就必须强化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讲求核算资料的质量,提高核算工作效率,充分发挥核算整体效应,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宏观核算即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看,会计、统计核算也必须协调统一。从统计核算来看,国民经济核算是统计核算的最高层次,它将一系列指标分门别类地组成一整套平衡表、矩阵表和账户,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的运行过程及其结果。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要集合各个产业部门的经济活动,通常采用货币形式的价值量指标来进行核算。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民经济核算实际上是采用统计方法搞社会会计核算。从会计核算方面看,国民经济核算又是会计核算向社会会计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会计又称宏观会计、总量会计,它既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管理的客观要求,又是会计科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会计国际化、社会化进程的加快,作为宏观控制手段之一的宏观会计,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将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微观的企业经济核算的需要,还是从宏观的国民经济核算的要求来看,都必须搞好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会计、统计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它们根据各自不同核算要求各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但这与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是不相适应的。这就需要找出两种核算在协调统一中存在的主要差异与问题,从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会计、统计核算在管理体制上的差异。我国国民经济遵循的是“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会计、统计在核算时也遵循这一基本原则,但两者的管理体制又不完全相同。财政预算的分级管理是按权、责、利相结合的原则,各级财政部门掌握的是“分级包干”部分的会计核算资料,而不是本地区全部企业的会计核算资料。而统计管理体制是为了适应各级政府管理经济、搞好综合平衡的需要,采取以块为主的属地原则,各地区能掌握本地区全部企业的核算资料,逐级汇总上报,形成国民经济的总体核算。

2、会计、统计对生产经营成果的核算原则不同。会计核算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来核算企业生产经营成果的,而统计核算是按生产经营原则来计算生产经营成果的。如统计核算对本期生产但未销售的产品、自制设备、大修理作业、定货者来料加工的原料价值都计算产值,会计核算则不将其作为销售收入。在计算生产经营成果时,会计核算是按实际销售价格计算,而统计核算则是按现行价格计算;对本期生产未出售产品,统计核算按出厂价计算,会计核算则按成本价计算。

3、会计、统计在核算方法上的差异。会计核算是通过设置账户,依据会计凭证,采用复式记账的原理,对每一项业务加以登记、分类、汇总进行核算。统计核算则是对经济现象通过大量观察,运用分组法、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分析法、统计指数法等来把握总体特征,推断发展总体趋势。

4、会计、统计对收益分配的核算不一致。会计核算反映企业收益的指标主要是利润,对利润的形成及分配核算反映比较详细,但分配额中包括了非本企业直接生产所得的营业外收入、转来利润及弥补亏损的收入。而统计核算则从宏观角度观察企业的社会收益分配,即通过核算企业增加值来研究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分配,再进一步核算企业可支配的收入及其分配,来反映不同企业拥有生产资金的规模和水平。

5、会计、统计在核算分类上也存在着差异。企业会计核算主要按主管部门分类,如新会计制度把国民经济按主管部门分为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商品流通、旅游饮食服务、施工房地产、对外经济合作、金融保险等八大行业。统计核算则主要按产业或产品分类,如国家新颁布的统计制度把国民经济划分为两大部类、三次产业、十三大门类(行业)。

6、会计、统计核算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指标也不相同。会计核算以所得利润作为企业经济效益的考核指标和企业最终目标;统计核算则根据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要求,以企业增加值(或净产值)作为经济效益指标或衡量企业对社会贡献的依据。

总之,现行会计、统计核算中存在的差异与问题较多,两者还没有形成一套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整个国家经济运行全过程的指标体系和统一的分类标准,基本上还是自成体系。随着现代化核算手段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实施,两者核算不协调的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势在必行。

国民经济核算由会计、统计核算综合组成。协调统一会计、统计核算的基本思路是:以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主导,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和宏观控制为依据,会计、统计在保持各自特点的基础上,双方都作些改进,加强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资料的共享度,最终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

1、完善会计、统计核算体制,制定一套满足国民经济核算基本要求的财务收支统计制度或会计决算制度。企业财务收支资料,除按财政预算体制要求上报财政部门外,还应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按统计核算的要求,将企业全部资料按块块逐级上报统计部门,由统计部门按主管系统、产业部门进行分类汇总,用于宏观分析。这样既可以满足宏观经济管理各方面的需要,又可以减轻基层负担,使信息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中国论文联盟2、加强会计统计的信息管理。现代管理理论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管理的重点是经营,经营的中心是决策。而决策是否准确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对会计统计信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取决于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获取和传递信息的.及时性与正确性。企业只有对所发生的信息、形成的信息流进行及时、迅速、科学地处理,才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可以说,信息是企业经营的重要依据,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重要资源。信息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使用目的的多样性上,它既能满足企业内部的管理需要,又能满足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外部集团的需要。

3、规范会计、统计核算指标,改进会计、统计核算原则。在核算中,对会计、统计相同的指标,在指标名称、涵义、计算口径、计算方法上应力求一致,使会计、统计核算找到共同语言。如现行会计制度中的“存货”同统计中的“库存”“储备资产”,在经济含义、核算内容上基本相同,为便于同国际标准接轨,会计、统计在核算时均应采用“存货”的概念。对会计、统计在核算中存在着差异的资料,应有明确分工,相互补充,搞好协调统一。如反映本期生产成果(如产量、产值)以统计资料为主(不合格产品应统计在内),反映本期实现的经营成果(如销售收入)以会计资料为主,以解决会计、统计在核算原则和指标口径上的不协调。

4、调整和增加会计核算中有关分类的内容,满足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需要。会计核算除按行业分类外,可与统计核算配套,增设按产业分类核算的内容。此外,根据统计核算的要求,在资产负债表中增加一些独立的项目,这不仅为统计核算提供了直接资料,也解决了会计、统计核算在分类方法上的不协调问题。

5、建立增加值会计,实现会计、统计核算的协调统一。增加值也叫附加值或追加值,会计上习惯叫增加值,它是本企业经营活动在外购货物和劳务上获得的增益,即营业收入扣除经营活动中耗费的中间产品和劳务后的余额。增加值的核算扩大了现有会计、统计信息的使用范围,能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

用什么指标来衡量企业的经营成果是会计核算目的和统计职能不容回避的问题。总产值、销售额包括了外部购置价值,有重复因素,而且生产经营起点不同的企业难以对比;不含重复价值的利润虽然能反映企业的净收益,但其真正受益者仅限于业主或股东。而增加值能显示各方面(包括政府、职工、股东、债权人)对企业及社会的贡献,是企业的一项综合性权益指标,它把企业的经营核算与分配核算、微观核算与宏观的国民经济核算联结起来,从而把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真正联结在一起。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是在加强微观核算职能的同时扩大会计宏观核算职能,即在加强会计固有职能的基础上建立起一座通向国民经济核算的桥梁,这座桥梁就是增加值核算,即“增值会计”。

【参考文献】。

[1]吕能贤:当代实用企管技术[m].中国科技出版社,1992.

[2]马洪、王梦奎:中国发展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

[3]杨宇立:审视中国[m].北京出版社,2000.

[4]刘世绵:宏观思考[m].中国发展出版社,2000.

[5]林贤郁、王吉利: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六

婚姻状况:未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55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42kg。

人才类型:应届毕业生。

应聘职位:会计,统计员,财务/会计助理/会计文员。

工作年限:0职称:

求职类型:实习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1500--20xx希望工作地区:顺德区,,。

工作经历。

顺德区杏坛镇友德五金厂起止年月:20xx-07~20xx-08。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做生产工。

工作描述:

离职原因:

顺德区杏坛镇怡景制衣厂起止年月:20xx-07~20xx-08。

公司性质:所属行业:

担任职位:打包装。

毕业院校: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大专获得学位:毕业日期:20xx-07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一般粤语水平:

其它外语能力:

国语水平:一般。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详细个人自传。

我是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会计与统计核算,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大学三年,我既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又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自己尽快地成熟。

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七

而且,会计可以做统计的工作,统计就不一定能做会计的工作啦。

另外,会计职业有比较明晰的发展空间和路径,比如考职称,比如考cpa,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前景看好,所以,推荐会计电算化。

更多相关的链接:

会计电算化专业就业前景?

会计电算化就业前景如何。

会计和财务管理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谢谢。

英语教育,工程造价,会计电算化哪个专业就业前景好?

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有什么区别可以专升本吗?哪个就业前景好点。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八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现代化社会,几乎所有的企业已经并不满足于短期间内的利润最大化,相反,他们已经开始看重企业的能力,企业更希望的是能够在长时间内实现竞争力的最大优势,只有拥有竞争力才有实例争取更大的利润,实现企业价值和利润的最大化。想要完成这一长期目标,就要有长久的坚持和合理的计划,我们要找到适合的策略来实现这个目标。但是,无论我们作何选择,成本的核算以及管理都是所有核算的内在中心,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核。

在现代企业中,成本核算就是指一系列应用会计学公式和原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化设备来搜集信息和做一些企业的销售分析。从而带动一系列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这些活动所用的所有花费,对这些经济性的分析。在经济构架上找到企业的基本构成、经营水准、成本组成等等企业的基本状况。在了解了这些之后,就能够更加明确清晰的定制企业将来发展的策略。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是企业的核心核算,而成本核算,正是重中之重。

一个好的管理体系,就是实现成本核算的良好环境。一个好的发展策略,能够带动企业向前发展,实现长期利益最大化,从而更快的发展,拥有十分惊人的竞争力。

成本核算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则:

1、成本核算的合法性。所有的计算都要符合法律法规,不合乎规则和法律的不能够计入成本,要求原始的记录是合理合法的,并且保存完整,记录细致。

2、相关性原则。就是说我们所计算的成本价格应当与我们所生产的产品有直接关系,与之相关的才能算作成本。无关的不要记入成本,以免影响企业的核算和预见性错误,出现管理漏洞,从而做出不利于发展的决策。

3、可靠性的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值得信赖的数据信息,可以及时核实,并且真是存在。他的成本信息是与客观的市场经济相吻合的,不要存在任何欺骗性,要按照一定的原则进行,保证其真实可靠。

4、可利用性。我们做出的成本核算最终是要给管理者分析利用的,这样的数据就要求我们提供有利信息,而非不可用信息。

5、及时性的原则。信息数据具有时效性。在信息化的今天,更新速度之快是我们不能想象的,及时掌握有利信息,有可能关乎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及时的核算结果,能够恰当具体的体现出当前企业的经营效果。根据这些分析做出最精准的发展决策。

6、分期核算的原则。为了更加准确的信息,我们需要在大量的数据中分批次的利用,这样不仅有利于发展可持续,更不易混淆,井然有序。按照年月日核算,也便于日后查找。

除此之外,成本核算还有几大应用要点值得我们注意。

1、确认核算的最终目的。有目标的核算即避免盲目又有利于分析,能够很好的为管理服务。其所核算出的成本能够满足日常管理的需要,又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决策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成本的核算有着各种各样的目的,比如为了计算存货、成本的多少计算、收益多少的计算、成本的决策及控制、为产品制定价格、签订合同需要的数据等等。根据核算目的的不同,寻找不同的对象,决定核算的不同内容,制定本次核算的不同方法。

2、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对象是个集合体,它包括所有项目中需要归拢的各个成本个体的对象,就是我们所说的成本承担者。他可以使一个项目、一种产品、一纸订单、一个部门、一个个人、或者是一个作业。他以一个目标为中心,集合所有围绕这个中心的.对象,逐一计算成本。不同的目标有不同的对象,我们要准确找到这些对象,然后在计算。

3、确定该成本核算的内容。一般的成本核算都包含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产品的成本,二是归集的分配所用成本。费用的归集分配要求我们首先要控制成本开支范围。明确每一笔开支的界限,过滤不应该计入成本的各项开支。然后记录并且测定积累各项数据。按照不同的对象进行和核算,然后汇总,分别核算出个体和单位的成本。在一个企业之中,往往有着多种多样的产品,直至月末可能还有滞销的部分,因此要准确计算和剔除真正的成本量,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企业的产品生产过程其实就是企业资产的消耗过程,因此,我们可以用产品经营的方法来区别对待其经济成分。主要分为三大类:1、劳动对象。2、活动耗费。3、劳动方法。根据不同的分类,建立一个可行使用的数据表,计算各项费用。分出每一科级科目的花费,然后细致分出各种项目。然后在当月或者一定的时间段范围内计算成本。将表格建立在实际的基础之上,使之联系紧密而且准确。

建立完相关的表格,下一步当然是根据现有的分析开始对成本进行控制。根据一定的条例和规定进行控制,不盲目不重复,有一定的道理,既符合可持续又不会干扰企业的发展。但是,有的企业内部会有一定程度的不合理的管理漏洞,这就需要允许相关管理人员或者相关人员能够修改报表和提出合理化意见。但是一定要透明并且符合企业的规章制度,不要盲目处理,以免使企业蒙受损失。

只有更好的建立管理机制,才能够合理的安排管理,统筹各项成本,帮助企业发展。

在现在的施工企业中,很多不同问题影响、制约着他的发展:

1、数据统计不够具体,不明晰,为核算整理数据带来困难。会计核算最主要的就是数字与数字的累计,这是最基础的方法。通常,为了保证所计算的项目成本准确而有条例,我们要根据其前期的整理数据和计算来确定,因而前期的准备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些数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工程项目的前期准备,需要耗费的资金,需要的人员统计,以及设备所需量等等,还有就是成本的比重与需要的消耗。另外,一个合格的成本预算包括预算时的总体价格和分解出来的各个项目的价格。财会部门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准确分类和整理,然后拿给有关部门分析,哪些属于必要支出,哪些属于机动支出,找到浪费的原因,处理不必要的花费,保证成本准确有用和合理。

2、报表的信息不够准确,会计搜集信息不健全。编辑会计的报表,是成本计算部分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环节。报表的编制和汇总更是企业会计的一项重要挑战。一项复杂的会计核算对象纷繁复杂,需要很好的编制汇总,这也是核算的最主要特点之一。汇总表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对象的选择和决策的正确与否。其结果不容忽视。

因此,建设一支有责任心的队伍必不可少,内部审计会计的素质需要提高,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成败和发展的关键。受欢迎的管理队伍,能够担负企业的未来。正如好的成本核算,一个合理内核下就能拥有一个好的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效节约成本的一个方法和途径。因此,可以说,会计核算下的成本核算需要应用到的实际操作,正是因此实现的,人是所有成本的基础。

结语:高素质的会计部门人才是关键,建立高机制的成本核算迫在眉睫。企业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核算,因此,它也是会计核算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他牵制影响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做好一个合格准确的成本核算,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成长的道路上做出准确关键的决策。在遵守一定的企业原则下,制定一个合理的核算模式和方法。另外,运用创新手段和科技发展手段位企业服务,也是成本中不可缺少的一项,是企业在当今社会生存发展的手段。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九

摘要:票据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资金融通和结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本文针对应收票据的会计核算,较系统地阐述了从取得到处置的相关账务处理。对带息商业汇票的有关补提利息及贴现的会计处理,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

票据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资金融通和结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国内,商业汇票被广泛使用,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只要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都能使用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

对于会计核算而言,收到商业汇票的一方为收款方,会计核算使用“应收票据”科目;而对于付款方而言,则用“应付票据”科目进行核算。本文仅针对收款方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进行探讨。

在我国,商业汇票均为不带息商业汇票。但为教学的'需要,还需设置带息商业汇票的核算。

1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1不带息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1.1取得不带息商业汇票时。

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其他科目。

1.1.2到期时。

1)收回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无法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1.2带息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2.1取得带息商业汇票时。

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或其他科目。

1.2.2计息。

原则上是每月计息,但为简化核算,可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两时点上计算利息。因为这是半年报及年报的时点,这样的会计处理不至于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带来误判风险。

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1.2.3到期时。

1)收回票据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到期值),贷记“应收票据”(面值及已计利息)及“财务费用”(差额)科目。

2)无法收回票据款时,借记“应收账款”(到期值),贷记“应收票据”(面值及已计利息)及“财务费用”(补计的未计利息)科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的资料及以前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按面值及已计提的票据利息的金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未计提的利息不再计提。新准则则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依笔者拙见,如果对未计提的部分利息不再计提,将导致付款方因不履行付款义务而产生收益。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笔者以为,应该对未计提的利息进行补提,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这也与付款方因无法支付到期商业汇票而转入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相一致。

2商业汇票的贴现时的核算。

如果在中途需要变现,则可进行贴现。

商业汇票的贴现根据其风险是否转移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附追索权的贴现,即贴现企业在法律上负连带责任;另一种不附追索权的贴现,即企业将应收票据上的风险和未来经济利益全部转让给银行。尽管从理论上讲,银行承兑汇票比商业承兑汇票可能兑现的概率要高,但我们不能简单以为银行承兑汇票就属于无追索权,商业承兑汇票就一定是带有追索权。因为银行承兑汇票并不是全无支付风险的。企业在贴现应收票据时,应当事先约定该商业汇票是否带追索权,而不应简单地以商业汇票的种类判断其是否具有追索权。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十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其中成本核是较为重要的部分,但我国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项目成本核算体系,成本核算目的性不强、不系统,影响其健康持续发展。如何正确的划分成本核算对象,构建完善的成本核算体系和问责机制是建筑企业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加强项目成本核算,是建筑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工程量较大,建筑企业为了快速扩张,普遍采用了粗放型经营战略。目前,行业发展已到成熟期,建筑企业的工作重心由抓工程量,转为提高管理水平,由粗放型转变为集约型,战略重点转向内部管理。因此,许多学者提出了成本战略管理的概念,即企业应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以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位置的目的。企业只有推行成本战略,逐步建立信息资源优势,才能适应战略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建筑业成本核算存在问题。

1、成本核算对象不明确。成本核算对象是指施工企业的工程成本对象,是施工企业在进行产品成本核算时,应选择什么样的工程作为目标来归集和分配建筑产品的生产成本,即建筑生产成本的承担者。建筑业顶目有成片开发,分期进行的特点。产品形态有高层、小高层、公寓、别墅、商业地产等,如何确定成本核算对象,会计准则尚未明确,许多企业成本核算对象的确定过于简单,人为简化了成本核算环节。

2、数据统计不精确,成本核算困难。数据统计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之一。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要想准确进行项目成本核算,企业应事先做好项目的产值、人力劳动消耗、利用施工机械情况、财产物资消耗以及其他各项动力消耗等统计工作。一般施工企业采用传统单一的成本核算体系。由总公司财务部统一进行成本核算,其他分公司配备相应的成本核算人员仅仅对分摊成本进行二次分配,只编制一些简单的成本分配报表,不进行独立的成本核算。这种成本核算方式弱化了公司的成本控制,总公司无法及时对各分公司进行事前和事中成本控制,加上各分公司的成本核算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对各分项核算的成本信息并不能真实准确,总公司不能准确了解到项目的真实成本,对各子项目核算的精确度降低,会计信息失真,成本核算困难。

3、项目成本管理意识淡薄。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对成本核算全员参与的系统控制观念不强,还停留在堵材料、设备采购、工程分包、劳务分包、非生产性开支等漏洞的阶段。对一些潜在的影响工程项目成本的因素,如技术革新、施工部署、施工组织等缺乏深刻的认识。领导对成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轻视成本降低的重要性,成本决策随意性强,甚至不惜以提高成本为代价争创名优工程;员工由于责任成本分解不到位,奖罚不明确,在工作中不注重精打细算,损失浪费较普遍。

4、成本费用不实。会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工程进度及成本结算情况,导致工程结算收入与成本不匹配。部分项目结算周期过长,长期挂账或不反映盈亏。已完工程和未完工程成本不能合理划分,存在为完成指标人为调节成本的现象。

5、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在现有的建筑业成本管理模式中,一个项目的成本管理全过程始终处于割裂状态。如成本预测和成本计划职能在预算部门,成本控制在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部和供应、设备等各管理部门,成本核算职能在财务部门等。各部门责权未能得到完整、明确的划分。面临成本管理产生的具体问题时,权责不清,互相推诿。导致职能部门的责任无法得到贯彻落实。

1、成本核算对象划分要合理。建筑安装工程一般应以每一独立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单位工程为成本核算对象,对大型主体工程应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规模大工期长的单位工程可以将工程划分为若干部分,以分部工程作为成本核算对象。同一工程项目如果由同一单位在同一地点施工,并且属于同一结构类型,且开工、竣工时间相近,可以合并为一个成本核算对象。

2、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在开工之前要编制好总体施工计划,开工后无特殊情况应严格按照总体施工计划和由此编制的季度、月度生产计划施工,尽量避免发生随意打乱总体施工计划的现象。根据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调配劳动力,安排生产时间,避免窝工现象发生。对施工人员实行合理的奖惩制度,提高积极性,压缩非生产用工和辅助用工,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比例。材料必须严格保管、领料制度,在采购时,要择优购料,用料时,按定额确定材料消耗量,实行限额领料。在施工中应严格组织管理,减少各个环节损耗,避免使用不当引起的材料浪费,合理堆置现场材料,避免和减少二次搬运,增强工人的责任感和节约意识,防范浪费、偷盗现象。对机械设备定期进行检测、维修,提高设备操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3、根据工程合同书,总体掌握当年度完成工程量、工程进度,根据合同规定的完工进度以及结算方式,及时结转工程结算收入。

4、强化全员参与的成本核算观念,建立规范、统一的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对企业管理人员和项目部人员应加强成本核算教育,使项目经理及作业层全体人员都树立起成本效益观念。对每个部门、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和范围进行明确的界定,赋予相应的权力,使其能充分有效地履行职责。层层落实,逐级负责,使项目成本管理工作形成一个完整体系,构造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管理体制。

四、结束语。

成本核算是一项复合性工作,需公司全体部门相互配合。在我国加入wto,建筑业面临国际竞争的经济背景下,加强建筑企业成本核算更显重要。本文分析了建筑业企业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与改进建议。建筑业企业应不断强化成本意识,对成本核算系统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持续、快速发展。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十一

毕业院校: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获得学位:  毕业日期: 2011-07
专 业 一: 会计与统计核算 专 业 二: 
起始年月 终止年月 学校(机构) 所学专业 获得证书 证书编号
2009-08 - 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会计与统计核算 会计证 -
语言能力(本文信息来源于

http://

大学生 个人 简历 网转载请注明)


详细个人自传

   我是肇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的一名应届毕业生,专业是会计与统计核算,我希望能到您单位做会计及其相关的工作。
大学三年,我既注重基础课的学习,又重视对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我抓紧时间,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了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同时,我也有计划地抽出时间去阅读各种书刊、杂志,力求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紧跟上时代的'步伐。学习之余,走出校门,我尽量去捕捉每一个可以锻炼的机会,与不同层次的人相处,让自己近距离地接触社会,感受人生,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使自己尽快地成熟。
现在我渴求能到贵单位去工作,使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能够使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选择单位,工资和待遇不是我考虑的首要条件。我更重视单位的整体形象、管理方式、员工的士气及工作气氛。我相信贵单位正是我所追求的理想目标。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十二

票据是商品经济不断发展的产物,现已成为资金融通和结算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国内,商业汇票被广泛使用,在银行开立存款账户的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之间,只要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都能使用商业汇票。

商业汇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付款人在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商业汇票按照承兑人的不同分为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商业承兑汇票由银行以外的付款人承兑,银行承兑汇票由银行承兑。商业汇票的付款人为承兑人。

对于会计核算而言,收到商业汇票的一方为收款方,会计核算使用“应收票据”科目;而对于付款方而言,则用“应付票据”科目进行核算。本文仅针对收款方一些常见的经济业务进行探讨。

在我国,商业汇票均为不带息商业汇票。但为教学的需要,还需设置带息商业汇票的核算。

1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1不带息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1.1取得不带息商业汇票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其他科目。

1.1.2到期时。

1)收回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无法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1.2带息商业汇票的一般核算。

1.2.1取得带息商业汇票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科目或其他科目。

1.2.2计息原则上是每月计息,但为简化核算,可在6月30日或12月31日两时点上计算利息。因为这是半年报及年报的时点,这样的会计处理不至于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带来误判风险。

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1.2.3到期时。

1)收回票据款时,借记“银行存款”(到期值),贷记“应收票据”(面值及已计利息)及“财务费用”(差额)科目。

2)无法收回票据款时,借记“应收账款”(到期值),贷记“应收票据”(面值及已计利息)及“财务费用”(补计的未计利息)科目。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很多的资料及以前的会计制度规定,对于无法收回的应收票据,应按面值及已计提的票据利息的金额转入应收账款科目,未计提的利息不再计提。新准则则没有相关的具体规定。依笔者拙见,如果对未计提的部分利息不再计提,将导致付款方因不履行付款义务而产生收益。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情况。因此,笔者以为,应该对未计提的利息进行补提,计入当期财务费用,同时增加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这也与付款方因无法支付到期商业汇票而转入应付账款的账面价值相一致。

2商业汇票的贴现时的核算如果在中途需要变现,则可进行贴现。

2.1不带息商业汇票的贴现。

2.1.1无追索权贴现时,借记“银行存款”及“财务费用”,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到期时:

1)如对方付款,无需做账务处理。

2)如对方不付款,在不附追索权情况下也无需做账务处理。

2.1.2带有追索权贴现时:借记“银行存款”及“财务费用”,贷记“短期借款”科目。

到期时:

1)对方付款,借记“短期借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对方不付款,在附追索权情况下,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同时,借记“短期借款”,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因短期借款发生有借款利息费用,则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账上款项不足支付短期借款,则只需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2.2带息商业汇票的贴现。

2.2.1无追索权带息商业汇票贴现,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票据”,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到期时:如对方付款,无需做账务处理;如对方不付款,在不附追索权情况下也无需做账务处理。

2.2.2有追索权带息商业汇票的贴现。

1)计息时:跨6月30日或12月31日两点时计息时,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2)贴现时:借记“银行存款”(按贴现净额),贷记“短期借款”(按到期本息),按两者之间差额,借记或贷记“财务费用”科目。

3)到期时:如对方付款,应补记利息,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同时,借记“短期借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如到期对方不付款,在附追索权情况下,先补记未计部分利息,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同时,转销应账票据账面余额。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按本息之和),同时,借记“短期借款”(按本息之和),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短期借款发生有借款利息费用,则借记“财务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如果账上款项不足支付短期借款,则应补记利息,借记“应收票据”,贷记“财务费用”科目。同时,转销应账票据账面余额至“应收账款”科目,借记“应收账款”,贷记“应收票据”科目。

若短期借款无力支付,挂在账上。只是要按相关规定计算并计提借款利息。

应收票据相比应收账款而言,虽然比应收账款风险小,流通性强,但因仍属于延期收款性质,如果出现减值迹象,也应该计提坏账准备。可参照应收账款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

应收票据减值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应提的应收票据减值准备”科目。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十三

在国内的水利行业市场上,根据水利政策的理论实践研究可以得出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基本上为综合经营的管理模式。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基本上为水利工程的经营导向。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基本上为水力资源战略的适应、供水价格的调整、水体污染的补偿政策等等,在此阶段上就形成了一些典型的研究如水资源的战略适应性、水力资源的管理模式、水力资源强国的安全经济与舒适上逐渐推进目标的实现、分区用水的评价模型等等。现如今在水力资源的战略上、水力资源的管理模式上、水力资源的证词目标上等等都取得了标致性的建设成果,然而在这些战略上很少有以水力资源强国建设为目标的,并对其中一些典型的水利强国建设为实际目标来推动机制的研究。

二、水利经济政策在研究方向与内容上的创新。

(一)要深入研究水利经济政策的内容。

在研究水力经济政策的基本思路为要以实际要素来进行综合分析、并要根据研究的实际效果为基础,彻底分析水利经济政策推进的必要性研究与可能性研究,选择适宜的水力资源经济政策,分析运行机制并推进机制模式并作出相应的评价。

1.在典型的水力资源经济政策运行的机制上,依靠水力资源经济政策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政策,围绕运行机制进行分析。如水电与供水价格上的机制,根据水力资源的综合性特点,并根据水电等之间的差异,简要分析农业用水与价格上的分担机制。

2.水力资源经济政策相互协调,共同推进机制的.创新。再根据水力资源经济政策目标推进机制的改革上,要根据具体的机制模式,相应的提出改革。如在水资源费用的征收上与水力资源的融资协调机制上,依靠税法进行征收在融合的区域上充分适应研究思路。

3.要对水力资源经济政策的推进机制做出适应性的评价。根据数据包进行定量评价,来推动机制的和谐,并辅以选择性的定量评价指标,从国力资源与水利资源上进行发展,促进民生水力资源等方向的定性评价。

(二)要深入研究水利经济政策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根据上述内容,可以得知所形成的研究重点是首先要对典型的水力资源经济政策的运行机制进行深入的分析。其次是对水力资源经济政策协调来推进机制与模式上进行有效的选择。最后是要协调推进运行机制的评价与适应性进行分析。所以从上述可以看出,由于水利资源的发展与经济政策都有着其自身比较明显的特点,在研究的资料上也缺乏对纵横向间的相互比较,这样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之路还处于在发展与探索的阶段,一些不确定的因素也影响着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所以综合上述研究问题,水力资源经济政协协调推进机制的设计与选择上,就要进行详细的研究,这也成为了我国水力资源上的一个难点。

(三)水利经济政策的改革创新。

在水力资源经济政策的创新上要坚持以建设水力资源强国为背景,针对水力资源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协调相应的运行机制,构建协调推进的评价模型,主要从和谐与民生水力资源两方面出发,做出相应的定性评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强国战略背景下水利经济政策协调推进的运行机制研究分析只是一个开始,怎样正式进行研究与实际分析,如何将水利大国变成水利强国还需要相关政策与=决策部门将探讨变为现实。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十四

医院财产清查时,出现医院财产物资盘盈盘亏情况如下:

(一)医院库存现金的长短款。

医院库存现金是指存放在医院出纳员那里的货币资金。医院财产清查时,出现库存现金账实不符情况:一种是库存现金实有数大于账面结余数,称为现金长款;一种是库存现金实有数小于账面结余数,称为现金短款。不论现金长款,还是短款,均为出纳会计业务质量不高现象。医院发现库存现金长短款现象应及时查明原因,针对不同情况作出处理,并要求会计人员及时入账。

(二)医院库存物资的盘盈盘亏。

医院材料物资是指医院为开展医疗服务及其辅助活动而储存的药品物资、卫生材料、低值易耗品和其他材料。医院的各种库存物资,应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清查盘点过程中,发现库存物资实有数大于其账面余额数时,称为物资盘盈;否则,称为物资盘亏。

医院发现物资盘盈或盘亏时,首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调账,使其材料物资账实相符。然后,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处理时,一般情况下,盘盈财产物资的净收益,计入“其他收入”账户;盘亏财产物资的净损失,计入“其他支出”账户。

(三)医院固定资产的盘盈盘亏。

在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是指医院持有的、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质形态的资产。单位价值虽未达到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1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也应作为固定资产管理。医院固定资产一般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

医院发现固定资产盘盈或盘亏时,首先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调账,使其固定资产账实相符。然后,查明及时原因,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处理时,一般情况下,盘盈固定资产,应当根据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计入“其他收入”账户;盘亏固定资产,应先扣除可以回收的保险赔偿和过失人的赔偿等,将净损失确认为当期支出,计入“其他支出”账户。

二、医院财产物资盘盈盘亏涉及的账户。

(一)“库存现金”账户。

1.用途:核算医院库存现金的增加、减少及结余情况。

2.性质: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现金实有数。

(二)“库存物资”账户。

1.用途:核算医院库存物资的'增加、减少及结余情况。

2.性质: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物资实有数。

(三)“固定资产”账户。

1.用途:核算医院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减少及结余情况。

2.性质: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固定资产原值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固定资产原值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固定资产原值实有数。

(四)“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

1.用途:核算医院在财产清查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盘盈、盘亏和毁损的价值。

2.性质:资产类账户。

3.结构:借方登记盘亏或毁损的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净损失数额,贷方登记盘盈库存物资及固定资产的净值,期末,经批准将盘盈的财产物资净值从借方转出,计入“其他收入”账户;经批准将盘亏的财产物资净值从贷方转出,计入“其他支出”账户。余额若在借方,表示医院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损失;若为贷方,表示医院尚未处理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净溢余。年度终了后,报经批准处理后,该账户一般无余额。

三、医院财产物资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一)医院现金长短款的会计处理。

医院现金长短款不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按照新《医院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出纳员每日账款核对中发现现金溢余或短缺的,应当及时进行会计处理。如果发现现金溢余,也就是长款,属于应支付给有关人员或单位的部分,计入“其他应付款”账户;属于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计入“其他收入”账户。如果发现现金短缺的,也就是现金短款,属于应由责任人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账户,无法查明原因的部分,经批准后,计入“其他支出”账户。

借:其他应收款——出纳员1200。

其他支出——现金短款1800。

贷:库存现金3000。

假如,该医院发现库存现金长款200元,无法查明原因。会计处理如下:

借:库存现金200。

贷:其他收入200(二)库存物资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医院的各种库存物资,应当定期进行清查盘点,每年至少盘点一次。贵重物资,应多次盘点清查。对于发现的盘盈、盘亏以及霉烂变质、毁损等物资,应当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并及时查明原因,根据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及时进行会计处理。

【例2】×月3日,某三级医院发现盘亏药品一批,实际成本为1元,霉烂变质药材一批,实际成本为6000元。报有关部门,等待处理: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8000。

贷:库存物资——药品12000。

——药材6000。

×月9日,某三级医院对发现盘亏的药品一批,实际成本为12000元,霉烂变质药材一批,实际成本为6000元。批准处理:盘亏药品属于科教收入取得,冲销待冲基金;霉烂变质药材一批,追究保管人责任由其赔偿1000元,保险公司答应赔偿3000元,其余计入“其他支出”账户。

借:待冲基金12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12000。

借:其他应收款——保管员1000。

——保险公司3000。

其他支出2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6000。

【例3】×月30日,某三级医院发现盘盈药品一批,市场价格为15000元,中药材一批,类似中药材市场价格为5000元。报有关部门,等待处理:

借:库存物资——药品15000。

——药材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0000。

批准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20000。

贷:其他收入20000。

(三)医院固定资产盘盈盘亏的会计处理。

与流动资产一样,医院固定资产也应当定期清查盘点,每年至少清查盘点一次。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应当及时查明原因,根据规定的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及时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市场价格确定的价值入账,确认为当期收入,计入“其他收入”账户;盘亏固定资产,应先扣除可以收回的保险赔款和过失人的赔偿等,将净损失计入“其他支出”账户。

【例4】×月31日,某三级医院发现盘盈固定资产一台,同类固定资产市场价格为150000元,估计已计提折旧为5000元。报有关部门,等待处理:

借:固定资产145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45000。

批准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45000。

贷:其他收入145000。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50000。

累计折旧5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如果上述固定资产属于财政补助收入或科教补助收入购置的,待冲基金为150000元,则会计处理如下:

借:待冲基金150000。

累计折旧50000。

贷:固定资产200000。

批准处理时: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150000。

贷:其他收入150000。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m].立信会计出版社,.

2.刘建平,郭继宏.可供出售资产与投资之比较[z].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十五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企业成本核算法相比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成本信息更加完善和准确,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生产的效率,降低财务风险,具体来说作业成本法的优势有以下几点:

通过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能够将企业的顾客、服务、作业中心以及与作业相关的材料都纳入核算范围,将产品成本中隐藏的成本清晰的反映出来,同时可以使财务人员更加清晰地看到成本转化的路径,从而更加合理地进行成本的分摊,做出更加全面的盈利分析。

(二)提供的成本信息更加准确可靠。

在传统成本核算方法下,一般来说成本分配的标准比较单一,比如,很多企业材料的耗费要以直接人工进行比率计算和分摊,而如此计算的前提必须是直接人工等分配标准和间接费用是成正相关的,但随着科技信息的不断发展,人工工作的时间大大缩短,而设备维修、订单采购等间接费用的幅度上升,因此原来的分配前提已经不再存在,如果再依据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分配,将会使得产品的`计算成本与实际成本不符。而作业成本法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通过更具有相关性的成本动因分析耗费产生的原因,从而更加合理地分配间接费用。

(三)促进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提高业绩评价体系的完整性。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不同,它对企业成本有更加清晰的分析,可以更加全面地显示作业、资源在企业发展中的价值,明确反映哪些项目在企业发展中是重点,这样就能促进企业业绩的评价,为企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依据,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一)应用框架设计。

作业成本法在不同企业中的运用具有不同的效果,所分析的成本对象也存在差异,本文主要针对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风险管理部门的应用进行分析。由以上框架可以看出,在制造企业风险管理部门运用作业分析法主要是用于间接费用的分配和计算,而直接费用的成本核算仍然采用的是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在第一个阶段中,先从每一个作业流程进行成本分析,再在第二个阶段进行了动力分配率的计算,然后针对各个风险管理中所耗费的作业量进行成本的总体汇总。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做好框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企业成本核算的难点,因此,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明确运用成本作业法的目的和思路,同时要依据企业的具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应用步骤分析。

第一,确定作业中心及作业的动因。确定作业中心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基础。在作业中心确定之后,要进行作业动因的分析,着重分析作业消耗的方式,并以此进行作业动因的确认;同时,要从多方面出发对作业动因进行深入分析,并进行深入的动因挖掘,保证数据信息的真实准确。第二,确定资源项目和动因。资源项目的确定是作业成本法实施的前提,完整明确的资源项目能够促进作业成本法的运用。一般来说,企业的资源项目主要有以下几种:办公用品费用、工资薪酬费用、材料采购费用、设备维修费用、咨询费、差旅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培训费、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审计费用,等等。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企业可以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对上述资源项目进行拆分或合并。对资源产生的动因确定,主要是将资源耗费的追溯分配在作业中心,可以让各个部门人员参与资源动因的确认中。第三,确切地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并将资源费用进行合理分配。在资源动因确定好之后,就要进行资源动因耗用量的统计了,由此得出资源动因的耗用总数,并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然后依据资源的运用状况进行作业分配,以便更加清晰地进行成本核算。

三、结束语。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而言,为企业成本核算提供了更加细致、完善的信息,丰富了成本的分配标准,能够促进管理者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在各个环节所产生的成本,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当然,在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同时也要依据不同企业的具体发展状况选择不同的运用模式。

参考文献:

[1]王平心.作业成本计算理论与应用研究[m].沈阳: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会计与统计核算毕业论文篇十六

我国的国民经济,是指具有我国自主产权的经济,不包括外国资本家在我国开办企业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加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逐步实现我国国民经济现代化的重要条件。针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协调快速发展这个问题,谈谈个人意见,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国民经济的构成。

为了说明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首先必须阐明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构成问题。第一,国民经济是人们进行物质产品生产经营活动的总过程。人们要生活,就要进行生产,生产出人们进行再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商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出的产品要进行买卖,生产出的生产资料要出售给需要这些生产资料的企业,以便用于再生产;生产的消费品,要出售给需要这些产品的居民。这些出售的`商品,要经过运输过程运送到销售企业,由商业企业进行买卖。商品买卖又要通过货币作为交换媒介,而货币是通过金融企业发放的。这一系列生产、运输、买卖、消费的总体就是国民经济。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按生产资料不同所有制划分有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或民营经济、个体经济等,构成国民经济的整体。我国要发展国民经济,要大力发展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同时也要发展民营经济和个体私营经济,使得各种经济成份在国民经济的总体当中,都能不同程度地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是我国社会的经济基础,只有国民经济发展了,才能使我国不断地强盛起来。

第二,我国的国民经济分为不同的经济产业。国民经济是由各不相同的经济产业构成,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就是国民经济。

以上说明在国民经济中,包括有各不相同的产业、行业和企业,它们相互联系在一起。在国民经济中,各产业、行业和企业之间既有分工,它们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而在发生作用的同时,又相互联系,达到它们应发挥作用的目的。

二、国民经济各产业和行业的协调发展。

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就是各个产业、各个行业、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都能相互提供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和原材料,同时又能把生产出的产品顺利地销售出去,满足各生产企业对生产资料的需要,同时满足城乡人民生活消费的需要,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协调发展问题。

第一,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要能满足农业和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的需要。农业生产的各种产品,要首先满足农业再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在农产品中要有相当数量的各种产品,作为生产资料用于农业进行再生产。农业生产的农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满足工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生活的需要。

第二,工业生产的产品要能满足工业生产和城乡居民对生活消费的需要。钢铁企业生产的各种钢材,要能满足机械制造业和建筑企业对各种钢材的需要;机械设备制造业生产的各种机械设备,要能满足使用各种机械设备的企业进行生产的需要;生产发电设备的企业要满足发电企业的需要;通讯设备企业生产的电话机、电报机、手机等商品,要能满足人们使用这些通信用品的需要。在工业内部各行业和各企业之间,生产的各种劳动资料和各种不同性能的零部件及各种原材料,要能相互满足需要,工业的各行业和各企业的生产才能协调地发展。

工业生产的产品还要有一部分用于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需要。这些工业产品,除出售给城市居民使用外,也出售给农村居民使用。食品工业企业生产的食品,也要有一部分出售给农村消费者。

从以上的分析来看,工业部类、农业部类两者相互提供着它们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资料和各种消费资料,所以,它们两者有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3622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