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时,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编写教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教案的编写要遵循科学的教学原则和方法。
花未眠教案篇一
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屋,在李乐薇那里,竟然成为她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可见,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一)主旨
明确:《花未眠》表现的是美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人们感受美自然美的能力。
提问:人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怎样?请用书中的话来说。
明确:原话说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提问:那么,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提问: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提问:文中第四段和第七到九段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者主要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诸如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宗达的狗、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强调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认真观察自然。
(二)语句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它的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一朵花也是好的。
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句:1、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穿插作者的简介)。2、盛开预示着衰败凋谢的来临。3、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第二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认为,感受美固然很难,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住所以,找原因)
第四句:强调只有仔细观察自然美,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花未眠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两遍,说说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引子)。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感慨)。
美是邂逅所得,间亲近所得。(收获)。
我们仔佃观察画中的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感慨)。
举例:李迪、钱舜举等的仔佃观察创作的作品,能让人领略自然的美;
肯定宗达的作品能给人共鸣。
长次郎的名茶碗、坂本繁二郎的云彩与作者观察黄昏达到共鸣。
自然总是美的,但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总结: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三)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讨论明确: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两点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出,第三点学生往往会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们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找共通点,作者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概括出答案。)。
2、这三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
这三个观点其实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课文主旨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a、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a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c、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这三个讨论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应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4、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个环节主要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教师可以就校园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谈一谈,学生就会有所启发的)。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花未眠教案篇三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的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花未眠教案篇四
答:
(2)第八段中“我”又为什么“吓了一跳”?
答:
2.作者在第四段引述了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什么?
答:
3.在文章第五段中,作者为什么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答: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以“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开头,但文章内容却并不是一个“微不足道的问题”,作者其实是要强调对“微不足道”的现象的“发现”与“思考”。
b.文章借“花未眠”,批评了当时日本社会中从事艺术创作的人不认真观察社会的弊病,常常出现拙劣之作。因此作者慨叹“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
c.文章通过描述罗丹与玛伊约尔的创作风格的不同,进一步强调细致观察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作用;又通过“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相象的叙述,表明艺术需要“高尚的写实精神”。
d.作者写自己观察晚霞时,联想到长次郎的名茶碗和坂本繁二郎的画,说明好的艺术作品是可以提高人答对自然美的感受能力的,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是可以彼此融合,相得益彰的。
e.作者从凌晨发现花未眠写起,引导读者思考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文章具有启发性。以“海棠花”、“小狗”、“晚霞”这样的形象来阐述自己对美、对感受美的认识,可谓深入浅出。
[参考答案]。
1.(1)因为发现花未眠,发现盛放的未眠之花格外的美。(2)发现小狗的样子与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十分相似。(提示:先从上下文中找出相关句子,再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转换和表述。)。
2.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提示:结合上下文,应从对美的感受能力的角度来理解,并注意两人引言中的“死亡”及上文中的“无限”两词。“死亡”意味着终结,意味着“进步”的停止,它有前文中的“有限”是同样的意思。至此,作者引述两例的意图显而易见。)。
3.“一朵花”也可以发展人感受美的能力,引发人发现自然之美,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提示:注意第三段中“花未眠这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句和本段中“一件古美术作品,成了美的启迪,成了美的开关”句,结合分析可知,这句话是从自然之物对于美的启迪的角度而说的。)。
4.b、c。(b项对艺术创作的批评已显牵强,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扯上关系,更属无稽之谈;c项句罗丹和玛伊约尔的例子是为了说明“我们可以从艺术作品中领略到自然之美”,而“我”的小狗与宗达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相似的叙述,则是为了说明艺术之美与自然之美的融合同样可以使人领略到自然之美的道理。)。
花未眠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敏锐感悟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感悟生活美的意识。
2、引导学生用对美的亲身体验,来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理解文中隽永含蓄的语句,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读懂作品,提高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之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品味“哀伤”,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培养审美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学创意:准备一朵绽放的玫瑰,唤醒、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爱恋,也用于品读文中的“哀伤”含义。)。
引导: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大自然的情人,并借这朵玫瑰把爱与美传递,让我们看看花落谁家。
二、学生交流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教师小结:面对风情万种的大自然,同学们都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到一方独好的风景。的确,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只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川端康成发现了什么美?(海棠花未眠)在为大自然之美欣赏陶醉之余,同学们应该也强烈感受到作者那两句对美的感叹与思考,哪两句呢?(1、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您看到的。
问:能否结合你寻找自然美的亲身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王菲有句歌词“待到风景都看透”,刚才大家都找到了别致的风景,可是我们就算穷尽一生,也不能把大自然的风景都看透。大自然是千姿百媚、风情万种的,我们的发现再精彩,再丰富,也不过是冰山一角。2、发现美需要机缘,美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对自然美的“邂逅”“亲近”,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情人眼里出西施”,才会发现美,感受美。
问:川端康成又是如何邂逅、亲近海棠花的呢?后来他还邂逅、亲近了什么自然美?
明确:独自在旅馆,凌晨四时就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凝视海棠花,没有别的事来纷扰,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的氛围,再加上作者独到的审美能力,所以能有独到的发现。后来他还邂逅、亲近了岚山之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倾听作者的心跳,感动着他的感动,忧伤着他的忧伤。
三、研读课文1到5段。
1、学生朗读1到5段。(教师展示课件:未眠的海棠花)。
明确:不一样。“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问:花儿盛放娇艳绝美,作者为何有哀伤之感?
引导:有的同学会说“剪不断,理还乱,是哀伤,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只好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来自我解嘲。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只是选好角度,就能理清思绪。大家想想,作者在为谁哀伤呢?(为人类,为自己,为海棠花)。
明确:
(1)作者借哀伤着人类的哀伤,有限与无限的距离。
(2)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以我观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自己多情,又把哀伤移到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采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引导:这是从花里读自己,花已非花,作者借花哀伤着自己的哀伤)。
的哀伤,读出花“恨无知音赏”的落寞与悲情)。
(4)法国有句名言:最美丽的玫瑰凋谢得最快。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凋零衰败,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它只能有这刹那间的芳华,这份惊艳的美永远无法重来,就像生命里一个匆匆的过各,必得走,必得离开,无法完全属于你。多情而伤感的海棠花仿佛在对作者、对我们说“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引导:这还是从花里读花,作者哀伤着花的哀伤,读出花对生命美的眷恋与不舍,对走向衰败的无奈与哀伤。)这与下文两个画家所说的“只要有一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师小结: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哀伤。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感悟着作者的感悟。
3、学生交流含义深刻、意味隽永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者找出自己无法理解的语句,共同来探讨。
(1)第1段“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2)第3段“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
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从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师升华:即使平凡渺小如花,也要绽放生命全部的精彩,活着是美丽的,要享受生命之美。
b、若不是机缘,作者很可能错过这份美丽。人生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感受美。
c、作者身心浸润在孤独、忧郁的氛围中不得自拔,“要活下去”的潜台词里隐藏着深深的死亡的阴影。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用花的美好来激励自己活下去。
d、作者要活下去,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3)3、5段“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明确:人感受美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熏陶,需要不断陶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也同样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审美的能力。只有热爱事物,亲近事物,才能感受事物的美。“美”是一种不期而遇的心灵感应,是对美的事物的美的特征的一种顿悟。所以,只有热爱自然,增强审美能力才能在邂逅之中捕捉“美”。时代的前进,年龄的增长,不会自动增强人感受美的能力。
(4)第4段“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难点引导:(课件展示)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永恒的,而生命却短促。”莫泊桑在《漂亮朋友》中说:“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高兴,但一旦登上峰顶,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追求艺术、追求美又可尝不是如此呢?爬上了艺术的高峰,就面临了下坡的无奈。
明确: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5)第五段“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确:
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关联词语,抓住“所以”,找原因)。
学生讨论:
(1)作者有自己精神的避风港,有自己灵魂的寄居地,那是他躲避世俗羁绊的堡垒,在那里他能找到自己,和自己的心灵恳谈。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沉溺在自己精神的空中楼阁无力自拔,无法入世地活着。
(2)作者面对的是凄凉的现实,心中却充满了诗情。
(3)他面对人生的苦难,含泪地微笑。
(4)死是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就像德国诗人海涅说的:太阳纵然还是无限美丽,最后它总是西沉。没必要急于求死。要珍爱生命,好好活着。
(5)他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他选择自杀,可以理解为殉职而死。
教师小结:为了美,为了心中的橄榄树,他风雨无限,执著不悔地奔波。虽然选择了自杀的结局,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黑夜的死亡,遗忘了他白昼的光华。(展示课件)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川端康成穷尽一生追寻美、播种美,他已无悔于生命。就像落叶经历过灿烂的春,火热的夏,在秋日飘零枯萎之际,他已无怨无悔。法国作家蒙田说过: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也就是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会安于死。川端康成是安然死去的,因为他是自然与艺术的忠实情人,在活着的时候,他用一颗情人的心呵护着一切美丽的东西。所以他生得忧郁而伟大,死得坦然且安然。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之美。有人说,生命是一次华美的日落,盛大而忧伤,平凡而又震撼人心,这的确是一个精妙的比喻,只是日落了还会有日出,花谢了还会有花开,我们的生命无法重来。冰心也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是啊,我们只有今生今世,就像秋天的枫红,只灿烂一季。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存在,但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使命,那就是播洒生命全部的绿意,绽放并享受今生的美丽。
六、布置作业。
对比阅读朵拉的《花未眠》,思考与本文的不同之处。
花未眠教案篇六
(一)永远的雪国、古都和伊豆。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板书(二)花的感悟。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板书(三)花未眠的启发。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花未眠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敏锐感悟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感悟生活美的意识。
2。引导学生用对美的亲身体验,来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理解文中隽永含蓄的语句,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读懂作品,提高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之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品味“哀伤”,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培养审美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学创意:准备一朵绽放的玫瑰,唤醒、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爱恋,也用于品读文中的“哀伤”含义。)
引导: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大自然的情人,并借这朵玫瑰把爱与美传递,让我们看看花落谁家。
二、学生交流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教师小结:面对风情万种的大自然,同学们都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到一方独好的风景。的确,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只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川端康成发现了什么美?(海棠花未眠)在为大自然之美欣赏陶醉之余,同学们应该也强烈感受到作者那两句对美的感叹与思考,哪两句呢? ( 1。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您看到的本篇文章来自我爱语文(规模最大内容最全分类最细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
问:能否结合你寻找自然美的亲身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王菲有句歌词“待到风景都看透”,刚才大家都找到了别致的风景,可是我们就算穷尽一生,也不能把大自然的风景都看透。大自然是千姿百媚、风情万种的,我们的发现再精彩,再丰富,也不过是冰山一角。2。发现美需要机缘,美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对自然美的“邂逅”“亲近”,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情人眼里出西施”,才会发现美,感受美。
问:川端康成又是如何邂逅、亲近海棠花的呢?后来他还邂逅、亲近了什么自然美?
明确:独自在旅馆,凌晨四时就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凝视海棠花,没有别的事来纷扰,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的氛围,再加上作者独到的审美能力,所以能有独到的发现。后来他还邂逅、亲近了岚山之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倾听作者的心跳,感动着他的感动,忧伤着他的忧伤。
三、研读课文1 到5 段
1。学生朗读1 到5 段。(教师展示课件:未眠的海棠花)
明确:不一样。“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问:花儿盛放娇艳绝美,作者为何有哀伤之感?
引导:有的同学会说“剪不断,理还乱,是哀伤,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只好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来自我解嘲。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只是选好角度,就能理清思绪。大家想想,作者在为谁哀伤呢?(为人类,为自己,为海棠花)
明确:
( 1)作者借哀伤着人类的哀伤,有限与无限的距离。
( 2)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以我观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自己多情,又把哀伤移到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采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引导:这是从花里读自己,花已非花,作者借花哀伤着自己的哀伤)
的哀伤,读出花“恨无知音赏”的落寞与悲情)
( 4)法国有句名言:最美丽的玫瑰凋谢得最快。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凋零衰败,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它只能有这刹那间的芳华,这份惊艳的美永远无法重来,就像生命里一个匆匆的过各,必得走,必得离开,无法完全属于你。多情而伤感的海棠花仿佛在对作者、对我们说“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引导:这还是从花里读花,作者哀伤着花的哀伤,读出花对生命美的眷恋与不舍,对走向衰败的无奈与哀伤。)这与下文两个画家所说的“只要有一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师小结: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哀伤。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感悟着作者的感悟。
3。学生交流含义深刻、意味隽永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者找出自己无法理解的语句,共同来探讨。
( 1)第1 段“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 2)第3 段“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 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从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师升华:即使平凡渺小如花,也要绽放生命全部的精彩,活着是美丽的,要享受生命之美。
b。若不是机缘,作者很可能错过这份美丽。人生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感受美。
c。作者身心浸润在孤独、忧郁的氛围中不得自拔,“要活下去”的潜台词里隐藏着深深的死亡的阴影。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用花的美好来激励自己活下去。
d。作者要活下去,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 3) 3 、5 段“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明确:人感受美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熏陶,需要不断陶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也同样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审美的能力。只有热爱事物,亲近事物,才能感受事物的美。“美”是一种不期而遇的心灵感应,是对美的事物的美的特征的一种顿悟。所以,只有热爱自然,增强审美能力才能在邂逅之中捕捉“美”。时代的前进,年龄的增长,不会自动增强人感受美的能力。
( 4)第4 段“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难点引导: (课件展示)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永恒的,而生命却短促。”莫泊桑在《漂亮朋友》中说:“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高兴,但一旦登上峰顶,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追求艺术、追求美又可尝不是如此呢?爬上了艺术的高峰,就面临了下坡的无奈。
明确: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 5)第五段“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确:
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关联词语,抓住“所以”,找原因)
学生讨论:
( 1)作者有自己精神的避风港,有自己灵魂的寄居地,那是他躲避世俗羁绊的堡垒,在那里他能找到自己,和自己的心灵恳谈。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沉溺在自己精神的空中楼阁无力自拔,无法入世地活着。
(2)作者面对的是凄凉的现实,心中却充满了诗情。
( 3)他面对人生的苦难,含泪地微笑。
( 4)死是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就像德国诗人海涅说的:太阳纵然还是无限美丽,最后它总是西沉。没必要急于求死。要珍爱生命,好好活着。
( 5)他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他选择自杀,可以理解为殉职而死。
教师小结:为了美,为了心中的橄榄树,他风雨无限,执著不悔地奔波。虽然选择了自杀的结局,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黑夜的死亡,遗忘了他白昼的光华。(展示课件)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川端康成穷尽一生追寻美、播种美,他已无悔于生命。就像落叶经历过灿烂的春,火热的夏,在秋日飘零枯萎之际,他已无怨无悔。法国作家蒙田说过: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也就是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会安于死。川端康成是安然死去的,因为他是自然与艺术的忠实情人,在活着的时候,他用一颗情人的心呵护着一切美丽的东西。所以他生得忧郁而伟大,死得坦然且安然。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之美。有人说,生命是一次华美的日落,盛大而忧伤,平凡而又震撼人心,这的确是一个精妙的比喻,只是日落了还会有日出,花谢了还会有花开,我们的生命无法重来。冰心也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是啊,我们只有今生今世,就像秋天的枫红,只灿烂一季。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存在,但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使命,那就是播洒生命全部的绿意,绽放并享受今生的美丽。
六、布置作业
对比阅读朵拉的《花未眠》,思考与本文的不同之处。
七、结束语:为了心中的橄榄树,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上纵情地放歌吧! (播放歌曲《橄榄树》,学生齐唱,在歌声中结束)
花未眠教案篇八
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1
一、导入新课
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屋,在李乐薇那里,竟然成为她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可见,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二、朗读课文
三、简要分析
(一)主旨
明确:《花未眠》表现的是美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人们感受美——自然美的能力。
提问:人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怎样?请用书中的话来说。
明确:原话说“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提问:那么,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提问:“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提问:文中第四段和第七到九段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者主要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诸如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宗达的狗、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强调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认真观察自然。
(二)语句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它的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一朵花也是好的。
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句:1、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穿插作者的简介)。2、盛开预示着衰败凋谢的来临。3、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第二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认为,感受美固然很难,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住“所以”,找原因)
第四句:强调只有仔细观察自然美,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花未眠教案篇九
1、了解作者及其创作情况。
2、学习从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触景生情、即事明理的艺术特点。
3、理解本文所阐述的关于美与审美的问题。
4、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揣摩重要词语的能力。
本文是一篇自然美与艺术美的随笔散文。散文讲究触发和感悟。我们应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会与作者对话的本领。
1、朗读法。本文含义蕴藉,我们要多读。
2、自读质疑。让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3、小组讨论。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4、全班共同研究。培养同学们的归纳能力。
一课时
一、引入
“一花一木一世界”,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自己的智慧在诠释着自然,解读着自然。北宋词人苏轼半夜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写下了“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样的千古名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日本作家他又是怎样在解读着凌晨四点的海棠的美的。
二、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日本小说家,生于大坂的一个医生家庭。幼年时父母、姐姐、祖母相继去逝,14岁时与他相依为命的祖父也去逝了,给他终生留下了精神创伤。此后的漂泊生活和多次失恋,使他养成了感伤和孤独的性格。他是一位高产作家,一生共写了五百多部(篇)小说,以中短篇为主。代表作是《伊豆的舞女》、《花的圆舞曲》、《雪国》等。1968年,他以“卓越的感受性,并用您的小说技巧,表现了日本人心灵的精髓“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一)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教师朗读,学生自读,听朗读录音等。
(二)在学生对课文基本熟悉的情况下,由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关键词语提出疑问,并引导学生解答这些问题。
1、作者写作本文是由哪一件事触发了情思?作者是怎样在强化自己的动情点的?
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
动情点在文章的开头,占据显要的位置。并且指明了动情点。本文先用标题“花未眠”指点,还用一句话直接点明“情缘”:“花未眠这么众所周知的事,忽然成了新发现花的机缘。”作者还着意描写这一点。“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更觉得它美极了。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还尽力映衬这一点。用其它的花来衬托。
2、如何理解“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共同讨论后明确:“哀伤”引人注目。海棠本是无情物,“哀伤”从何而来?这是运用了“移情”的修辞,把作者的感情“嫁接”到了海棠身上。好像是海棠花因凌晨盛放而无人喝彩会感到哀伤,作者于海棠花的美丽形象中寄寓了深沉的美学思考。
共同讨论后明确:不能这样理解。他仍在说:“我相信还在进步”,他不是害怕进步,而是以他的话来说明人对美的感受是有限的,优秀的艺术家也不例外。
4、如何理解自然美的无限性和人生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话题,可以各抒已见。
5、如何理解“美是邂逅所得,美是亲近所得。这是反复需要陶冶的。”这句话。
共同讨论后明确:作者用议论句表达美学见解。作者早就知道“在夜间是不眠”的,但只有这一次凌晨四点的凝视才让作者真正地感到自然之美。因是偶然发现,所以说是“邂逅”所得。这说明发现美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与“亲近所得”对应的是“凌晨四点的凝视”,这句话指出了发现美的途径。“反复陶冶“是偶然得之的基础。美感需要长期有时是一生的积淀。这三句话指出了审美的机遇、审美的态度和审美的基础,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美学见解。
6、理解“就算画中花很美,可真花的美仍然是很显眼的。然而,我们仔细观察画中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
学生自由而充分地发表自已的见解。大致是:真花随处可见,人们司空见惯,往往疏于观察。艺术更集中、更强烈地表现生活和自然之美,引起人们的留心和观赏并从中领略自然之美。作者提醒人们,留心欣赏真的花;作者特别提醒文学艺术家,要认真观察自然,否则只能创造出拙劣的作品来。
7、理解“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共同讨论后明确:从一朵花联想到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8、理解“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收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共同讨论后明确:说明艺术美和自然美的完美结合能给人更多的美感,而真正反映自然美的艺术作品更能引起欣赏者美的共鸣。
(三)我们连接动情点、启悟点、升华点,接通感悟线,就可以把握作者的心灵历程,进入作者的内心世界,实现和作者的对话。
凌晨四点凝视海棠花,发现哀伤之美(触发)。
-------真正发现一朵花是难能可贵的,为此要活下去(动情);
-------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感悟)。
壁龛里的一朵插花引起作者凝视注视(触发)。
-------艺术美往往不及自然美,却往往更加引人注目(感悟);
-------艺术家应领导追求艺术美和自然美的统一(感悟)。
第一次发现岚山之美(触发)。
-------只有独处静观才能真正发现自然之美(感悟)
-------艺术家要以高尚的写实精神,师法自然,创造反映自然之美的真正艺术(主旨)。
花未眠教案篇十
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教学时数:1。
教学过程 :
一、导入 新课。
二、朗读课文。
三、简要分析。
(一)主旨。
明确:《花未眠》表现的是美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人们感受美——自然美的能力。
提问:人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怎样?请用书中的话来说。
提问:那么,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提问: “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提问:文中第四段和第七到九段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二)语句。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它的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一朵花也是好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
花未眠教案篇十一
1、理解本文主旨:关于美与审美以及作者崇尚自然美的表述。
2、体味作者以自身感受起笔,以小见大,深入浅出的写法。
3、让学生建立感受生活美的意识。
1、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的主旨
2、善于通过语言,把握文章主旨
:一课时
一、导入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这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夜半醒来,面对寂然盛开的海棠,留下的千古佳句。无独有偶,千年以后,一位日本作家发现了凌晨四点海棠的美,心灵有所启迪,写下了随笔散文《花未眠》,这位作家就是1968年诺贝尔文学家获得者川端康成。
二、作者介绍
川端康成是日本著名作家,一生致力于对日本美的探索、守护和塑造,写下了大量艳丽伤愁的小说和美文,他凭借《古都》、《雪国》、《千只鹤》在1968年10月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为日本文学赢得了世界的声誉。而川端文学的精髓正是表现在《雪国》等代表作中。从文章的角度看也一样,《雪国》是这样一种作品,它挖掘到了川端这个作家可以将自己优秀的资质作为不朽的作品留给后世的矿脉。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一)默读课文两遍,说说作者由花未眠引发了怎样的感受和感叹?
明确:自然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是有限的。是因为人感受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二)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发现花未眠,我大吃一惊。(引子)
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人感受的美是有限的。(感慨)
美是邂逅所得,间亲近所得。(收获)
我们仔佃观察画中的花,却不怎么留心欣赏真的花。(感慨)
举例:李迪、钱舜举等的仔佃观察创作的作品,能让人领略自然的美;
肯定宗达的作品能给人共鸣。
长次郎的名茶碗、坂本繁二郎的云彩与作者观察黄昏达到共鸣。
自然总是美的,但这种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罢了。
总结:美是无限的,是邂逅所得,亲近所得。
(三)作者由花未眠而得到思考的句子。
讨论明确:
a、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
b、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需要反复陶冶。
c、艺术美与自然美是相通的。
(前两点学生不难从文中找出,第三点学生往往会在作者所列举的例子中徘徊,可以提示他们从作者列举的例子中找共通点,作者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什么,从而概括出答案。)
2、这三个观点是不是孤立的?如果不是,那有何联系?
明确:不是。
这三个观点其实告诉我们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发现的美,创造有所发现的美。
这也是课文的主旨所在。
3、把握课文主旨以后,我们再来讨论一下几个句子的含义。
a、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明确:
a、它的哀伤来自无人欣赏,凌晨四点的海棠美丽芬芳,却少人喝采。
b、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移情寄哀伤。作者深悟到,人类感受美的能力是极有限的,而自然美是无限的。“哀伤”是作者彻悟后的心绪流露。按理说,大自然总是有美可寻的,只要人活着,就该毫无阻碍地享受它,可遗憾的是生命发现美的机会并不常在。
b、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
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
b、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在有意或无意间错过的过程。我们可能错过了美的景色,美的音乐,错过了山上那从没有看过一眼的野花和小草,错过了从我们身边流淌过的清澈的小溪,但只要坚韧地活着,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
c、我们要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c、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明确:文学艺术家应该发扬写实精神,认真观察自然,准确表现自然,使欣赏者从艺术美中领略到真正的自然之美,这才是文学艺术的极致。
所以我们应该睁大明亮的眼睛,不断地发现美,亲近美,感受美,也只有这样才会创造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美存在于自然中,美也存在于艺术作品之中。
(这三个讨论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应多鼓励学生有自己的看法。上述答案仅供参考)
4、文章第一句话大家留意了吗?一起来读一读。
齐读:“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文中这“微不足道的问题”指什么?这个“问题”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从川端康成的作品中学到了许多哲理。美是无处不在的,用作者的话说就是要“发现存在的美,感受已经发现的美,创造有所感受的美。”
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曾邂逅了哪些美呢?大家可以畅所欲言。
(这一个环节主要学生可能一下子想不起来,教师可以就校园里某些存在的美先谈一谈,学生就会有所启发的)
罗丹说得好啊,“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从今天起,让我们尽情拥抱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吧!
花未眠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敏锐感悟事物的能力,引导学生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欣赏生活中的美、培养感悟生活美的意识。
2。引导学生用对美的亲身体验,来理解文章表达的有关审美的主旨,理解文中隽永含蓄的语句,与文本深层对话,从而读懂作品,提高散文的阅读鉴赏能力。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享受生命之美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多角度品味“哀伤”,体会含义深刻的语句。
2。培养审美能力、感受自然之美。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教学创意:准备一朵绽放的玫瑰,唤醒、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爱恋,也用于品读文中的“哀伤”含义。)。
引导:泰戈尔说:艺术家是自然的情人。今天也让我们做一回大自然的情人,并借这朵玫瑰把爱与美传递,让我们看看花落谁家。
二、学生交流对自然美的欣赏与感悟。
教师小结:面对风情万种的大自然,同学们都用发现的眼睛寻找到一方独好的风景。的确,美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只是发现美的眼睛。那么川端康成发现了什么美?(海棠花未眠)在为大自然之美欣赏陶醉之余,同学们应该也强烈感受到作者那两句对美的感叹与思考,哪两句呢?(1。自然的美是无限的,人感受到的美却是有限的2。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您看到的本篇文章来自我爱语文(规模最大内容最全分类最细的公益语文教学网站)。
问:能否结合你寻找自然美的亲身体验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明确:王菲有句歌词“待到风景都看透”,刚才大家都找到了别致的风景,可是我们就算穷尽一生,也不能把大自然的风景都看透。大自然是千姿百媚、风情万种的,我们的发现再精彩,再丰富,也不过是冰山一角。2。发现美需要机缘,美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对自然美的“邂逅”“亲近”,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心中有爱,眼中有情,“情人眼里出西施”,才会发现美,感受美。
问:川端康成又是如何邂逅、亲近海棠花的呢?后来他还邂逅、亲近了什么自然美?
明确:独自在旅馆,凌晨四时就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凝视海棠花,没有别的事来纷扰,有一种独特的审美的氛围,再加上作者独到的审美能力,所以能有独到的发现。后来他还邂逅、亲近了岚山之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倾听作者的心跳,感动着他的感动,忧伤着他的忧伤。
三、研读课文1到5段。
1。学生朗读1到5段。(教师展示课件:未眠的海棠花)。
明确:不一样。“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问:花儿盛放娇艳绝美,作者为何有哀伤之感?
引导:有的同学会说“剪不断,理还乱,是哀伤,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只好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也”来自我解嘲。其实“横看成岭侧成峰”我们只是选好角度,就能理清思绪。大家想想,作者在为谁哀伤呢?(为人类,为自己,为海棠花)。
明确:
(1)作者借哀伤着人类的哀伤,有限与无限的距离。
(2)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以我观物,则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海棠本是无情物,作者自己多情,又把哀伤移到花上,“泪眼问花花不语”,采用了移情于物的手法。(引导:这是从花里读自己,花已非花,作者借花哀伤着自己的哀伤)。
的哀伤,读出花“恨无知音赏”的落寞与悲情)。
(4)法国有句名言:最美丽的玫瑰凋谢得最快。花儿盛开之时就预示着它已接近凋零衰败,所以说“含有一种哀伤的美”。它只能有这刹那间的芳华,这份惊艳的美永远无法重来,就像生命里一个匆匆的过各,必得走,必得离开,无法完全属于你。多情而伤感的海棠花仿佛在对作者、对我们说“我达达的马蹄是个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引导:这还是从花里读花,作者哀伤着花的哀伤,读出花对生命美的眷恋与不舍,对走向衰败的无奈与哀伤。)这与下文两个画家所说的“只要有一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的意思是一致的。
教师小结:真是别是一番滋味在哀伤。接下来让我们继续感悟着作者的感悟。
3。学生交流含义深刻、意味隽永的语句,谈谈自己的理解。或者找出自己无法理解的语句,共同来探讨。
(1)第1段“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
明确:“微不足道的问题”指海棠花未眠这件事。在文中是作者情感的一个触发点,作者由此思考了关于生活,关于审美的许多哲理。这种手法就是以小见大的手法。
(2)第3段“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明确:a。一个微小的生命都要努力展现自己的美,作为人更要勇敢活下去。从一朵花想到人的生命,想到人生的璀璨,具有强烈的珍爱生命的意识。
教师升华:即使平凡渺小如花,也要绽放生命全部的精彩,活着是美丽的,要享受生命之美。
b。若不是机缘,作者很可能错过这份美丽。人生还有很多美丽的风景,只有活下去,才能不断发现美,感受美。
c。作者身心浸润在孤独、忧郁的氛围中不得自拔,“要活下去”的潜台词里隐藏着深深的死亡的阴影。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用花的美好来激励自己活下去。
d。作者要活下去,努力攀登艺术的高峰,用毕生的不懈追求使感受美的能力的有限接近自然美的无限。
(3)3、5段“人感受美的能力,既不是与时代同步前进,也不是伴随年龄而增长。”
明确:人感受美的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它需要后天的培养,熏陶,需要不断陶冶。“美”是客观存在的,但也同样要有发现美的眼睛,有审美的能力。只有热爱事物,亲近事物,才能感受事物的美。“美”是一种不期而遇的心灵感应,是对美的事物的美的特征的一种顿悟。所以,只有热爱自然,增强审美能力才能在邂逅之中捕捉“美”。时代的前进,年龄的增长,不会自动增强人感受美的能力。
(4)第4段“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事情好不容易如愿表现出来的时候,也就是死亡。”
难点引导:(课件展示)托尔斯泰说:“艺术是永恒的,而生命却短促。”莫泊桑在《漂亮朋友》中说:“生活就像一个山坡。眼望着坡顶往上爬,心里会觉得高兴,但一旦登上峰顶,马上就会发现,下坡路就在眼前,路走完了,死亡也就来了。上坡很慢,但下坡却很快。”追求艺术、追求美又可尝不是如此呢?爬上了艺术的高峰,就面临了下坡的无奈。
明确:第四段引述雷诺阿·米开朗基罗的例子,其意图是以这两个优秀的艺术家为代表,说明人对美的感受能力是有限的。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5)第五段“所以说,一朵花也是好的”
明确:
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关联词语,抓住“所以”,找原因)。
学生讨论:
(1)作者有自己精神的避风港,有自己灵魂的寄居地,那是他躲避世俗羁绊的堡垒,在那里他能找到自己,和自己的心灵恳谈。选择自杀是因为他沉溺在自己精神的空中楼阁无力自拔,无法入世地活着。
(2)作者面对的是凄凉的现实,心中却充满了诗情。
(3)他面对人生的苦难,含泪地微笑。
(4)死是人生必不可免的归宿,是一个必然降临的节日,就像德国诗人海涅说的:太阳纵然还是无限美丽,最后它总是西沉。没必要急于求死。要珍爱生命,好好活着。
(5)他认为死是最高的艺术,他选择自杀,可以理解为殉职而死。
教师小结:为了美,为了心中的橄榄树,他风雨无限,执著不悔地奔波。虽然选择了自杀的结局,但我们不能只看到黑夜的死亡,遗忘了他白昼的光华。(展示课件)泰戈尔说:使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川端康成穷尽一生追寻美、播种美,他已无悔于生命。就像落叶经历过灿烂的春,火热的夏,在秋日飘零枯萎之际,他已无怨无悔。法国作家蒙田说过: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也就是说只有乐于生的人才会安于死。川端康成是安然死去的,因为他是自然与艺术的忠实情人,在活着的时候,他用一颗情人的心呵护着一切美丽的东西。所以他生得忧郁而伟大,死得坦然且安然。
五、教师总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感受到了自然之美,更强烈地感受到了生命之美。有人说,生命是一次华美的日落,盛大而忧伤,平凡而又震撼人心,这的确是一个精妙的比喻,只是日落了还会有日出,花谢了还会有花开,我们的生命无法重来。冰心也说: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是啊,我们只有今生今世,就像秋天的枫红,只灿烂一季。世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我们都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存在,但我们都有一个相同的使命,那就是播洒生命全部的绿意,绽放并享受今生的美丽。
六、布置作业。
对比阅读朵拉的《花未眠》,思考与本文的不同之处。
七、结束语:为了心中的橄榄树,为了一切美好的事物,让我们在生命的旅途上纵情地放歌吧!(播放歌曲《橄榄树》,学生齐唱,在歌声中结束)。
花未眠教案篇十三
理解隽永含蓄的语句。
1
一、导入新课
一座平常普通的小屋,在李乐薇那里,竟然成为她生活中的第一件艺术作品。可见,生活中,美无处不在;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二、朗读课文
三、简要分析
(一)主旨
明确:《花未眠》表现的是美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人们感受美——自然美的能力。
提问:人们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怎样?请用书中的话来说。
明确:原话说“人感受到美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说人感受到的美是有限的,自然的美是无限的”。
提问:那么,怎样提高感受美的能力呢?仍然用原文回答。
明确:“光凭头脑想象是困难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提问:“邂逅所得”是什么意思?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明确:不期而遇。
明确:邂逅取决于灵感,灵感取决于准备。正如巴比德说过:机遇往往降临到头脑有所准备的人身上。所以作者又补充了一句,即“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对自然的美的“亲近”与“反复陶冶”,主要在于留心观察,仔细观察;不能熟视无睹,无动于衷。
提问:文中第四段和第七到九段有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事例,分别有什么作用?
明确:前者主要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诸如罗丹的.《女人的手》、玛伊约尔的《勒达像》、宗达的狗、长次郎的茶碗与繁二郎的画,都强调提高感受美的能力主要在于认真观察自然。
(二)语句
请说说以下四句该怎么样去理解:
它的盛开,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只要有点进步,那就是进一步接近死亡。
一朵花也是好的。
繁二郎的画、长次郎的茶碗和真正黄昏的天空,三者在我心中相互呼应,显得更美了。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句:1、海棠本与哀伤无关,作者说它含有一种哀伤的美,与他孤独、忧郁、颓丧的心理不无关系。(穿插作者的简介)。2、盛开预示着衰败凋谢的来临。3、作者以为海棠夜里开花无人欣赏,今天发现她非常美丽,顿生怜悯之情,进而觉得海棠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第二句:说明人感受美非常艰难。发展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是无止境的,也许到死都无法完全把自己感受自然美的能力提高到所谓最高。因为,川端康成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他这样说是把美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但他认为,感受美固然很难,但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感受美的能力,“感受美的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是比较容易的”。
第三句:即使是一朵花,也可以成为“美的启迪”,成为“美的开光”,能够引发人发现自然美,能够发展人感受自然美的能力,那么这朵花也是“好”的。(抓住“所以”,找原因)
第四句:强调只有仔细观察自然美,把自然美和艺术美完美结合起来,才能感染观众,引起观众的共鸣。
四、齐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花未眠教案篇十四
老师:在我的记忆中对日本有两个概念:日本男人的矮小残暴和委琐,日本的女人的精致优雅和隐忍。后来母亲告诉我山口百惠演的《古都》《伊豆的舞女》是一个叫川端康成的人写的,他是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二位东方作家,我仅仅记住了这一点。那时侯沉浸在阿信和小鹿纯子以及山口百慧的表演里,特别是《伊豆的舞女》中那些华美的和服飘扬的樱花悱恻的音乐给了我视觉上和听觉上的美感;后来看了据说是好比我们的《红楼梦》的《源氏物语》知道了一个叫紫式部的女子,再后来了解到另外一本书《枕草子》也是一个宫廷女官清少纳言写的。川端康成对这两本书是这样说的:少年时代,我对《源氏物语》《枕草子》虽然不了解,但是顺手捡起来就要读,可是我把《源氏物语》放下,去读《枕草子》的时候,顿觉栩栩如生赏心悦目,《枕草子》优雅艳美光灿明快而生动,它潜流着一股美感,给人新鲜而敏锐的感觉,让我的联想也驰骋起来。所以作为日本小说家,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川端康成,其作品有印象主义色彩,意境新颖。
老师问:同学们比较熟悉的日本动画人物有?
学生:樱桃小丸子,一休,流川枫
老师:好其中这个聪明的一休和尚对川端康成的影响也很大,一休曾经两次自杀,那种参透尘世的大悟不免也带上消极悲观的情调,所以川端康成受佛教影响其作品带有消极悲观的“物之哀”的特点,同学们下来阅读他的作品注意对这点的鉴别。不管怎样,川端康成在他的每部作品中都将给我们带来自然的美艺术的美的享受。
老师:即使是一束花的开放也在他的笔下焕发了瞬间的美感,启动了他对文学的思考。
老师问:关于花的感悟在同学们的阅读经验中有哪些最美的句子?注意不是描写花而是一种感悟。
学生:感时花溅泪
老师:很好!还有没有?初中课本中一个叫宗璞的作家写的?
学生:紫藤萝瀑布给予作者的生命的感悟
老师:对,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是孩子对花开的感悟,看到花在流泪是杜甫对国破家亡的感悟,紫藤花的茂盛是宗璞看到了生命力的感悟,花在笑小草在睡觉是游人应该对花草也有生命的感悟,花未眠也是川端康成对海棠花的灵动生机和灵魂的感悟。
刚才我们提到了《枕草子》,著名评论家李敬泽说:“她所记得的总是日子中细微的纹理,朝政变乱命运升沉这样的大事她并不留恋,她留恋一朵花,一种表情,衣裳的颜色,深夜的鸟鸣,她说这是有意思的事,这种对微妙意思的沉溺就是川端康成所谓的日本之美。”
老师问:那么川端康成怎样注意到了生活中这样一朵花呢?
学生: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老师:美在一瞬间被发现了。所以他大吃一惊!他为什么惊讶?
学生:发现花未眠。
学生:它盛放,含有一种哀伤的美。
老师:惊讶的本质应该是发现了美。哀伤在日语中同美是相通的。川端康成在《美的存在与发现》一文中也提到了对在酒店看到的玻璃杯的美的描述:卡哈拉-希尔顿餐厅的长条桌上,一排整齐的玻璃杯,闪着点点星光,将作为由夏威夷和檀香山的日辉天光海色绿林组成的鲜明的象征,终身铭刻在我的心中。一排在常人看来并不注意的玻璃杯瞬间邂逅于他,产生了玻璃般晶莹的美感。
学生:凌晨四点的海棠花,应该说也是难能可贵的。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
学生:(都用的课文原句回答)
老师:可否用自己的语言来归纳?我示范一例:发现美的真谛甚至需要付出毕生的精力。
学生:自然美无限,人的生命有限,但是在有限的生命中能够发现美就是成功。
老师:很好,化用了庄子的名言,也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壮。
老师问:那对米开朗琪罗的话你们怎么理解?
学生无人回应
学生:不断的追求发现美,也许生命结束,但是美的东西留存下来了。
老师:美的东西要被发现,不能缺少一双发现的眼睛,所以发现花未眠的美是一种难得是一种偶然是一种机缘。美不容易发现美感又不容易形成的。艺术家对美的拷问是无止境的。
老师:美在哪里?当我伸出双手时,掬到的却是一片冰凉的花瓣,那簌簌落下的樱花啊!这是我在看川端康成的散文集《花未眠》时所感到的“樱花”的美。
但是我无法找到真正触摸樱花的感觉,它离我太遥远。我更爱梅花,因为我可以亲自买一枝梅插到那陶瓷的瓶里,慢慢欣赏墙上它的疏影品味满室它的暗香。所以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需要反复陶冶的。
老师问:谈谈你在生活中曾经邂逅的美?
学生:我有一段时间怕戴眼镜,后来迫于学习的压力,还是戴了,戴上眼镜后,感觉眼睛突然一亮,什么东西都看得很清楚,很明快。
老师:很好的感觉,以前朦胧的看不清楚的都明朗了,是一种美的发现。真是年轻真好。那天我看一个网友发帖子说不戴眼镜的美感,下来给你介绍,她的心态是看世间越朦胧越有美感,刚好和你获得的美感相反。
学生: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作者认为开着的水像牡丹花,所以我也专门去看了,我感觉也是。
老师:开着的水?哦,这个同学说的是专门去欣赏了沸腾的水给人的美感就像牡丹花。这也是一种受启发后对美的主动亲近。
学生:是一种心灵的主观感受。
学生:是要去感受,接触美。
学生:是主动的欣赏美。
老师:很好。如此这样我们才可能经过长期的美的`熏陶,积淀成美感。川端康成通过对生活现象花未眠谈到美的发现美的获得美感的形成。下文他接着告诉我们面对生活中自然中的美和艺术家所展示的美有什么不同感受。
学生:他就是说有时候他觉得插上的花没有画中的花美。
老师:大家对他这样的看法有什么不同意见?
学生:我觉得他说的是自然的美我们忽视了欣赏画中的花。
老师:那你能否告诉我,你看过的画有没有让你产生瞬间美感的?
学生:有,其实也很多。
老师:是否感觉画中的东西很真实的被画出来?
学生:是。
老师:是的,比如我们看到凡高的《向日葵》,强烈的黄色刺激着我们,我们看到的也许不是一株向日葵而是一大片的黄,热烈开着的黄,和我们看到的长在花园里的向日葵色彩是如此接近。
学生:我认为他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是喜欢自然美还是艺术美。
老师:对,我纠正一下前面那位同学的发言。其实插花也是艺术了,日本有两种值得一提的艺术。
学生:插花和茶道。
学生:自然的美和艺术的美的统一。
老师:好,所以作者欣赏晚霞想到了什么?
学生: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名为夕暮的茶碗,想到了坂本繁二郎的画
老师:三者的共同点就是同样的色彩同样的黄昏的真实体现。最重要的是文段最后一句话:显得更美了。都获得了美感。确实,在我们周围也可以获得这样的美感。
成都盖碗茶的美。老师在黑板上简笔画了个茶盖,上面环绕一行字“可以清心也”。
老师问:谁来读读这句话?
学生:可以清心也。
老师:还可以怎么读?
学生:清心也可以。
学生:心也可以清。
老师:对,这是个回环句。有五种读法。
学生齐读很兴奋的样子: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老师:一个普通的茶碗的美就可以这样被你发现的。茶是清心的文字也是清心的,喝着读着你的心也觉得美起来。
通过我们对这篇文章的解读,我们看到了川端康成对自然美的膜拜对艺术美的追求,对什么是真正的文学的思考。下来同学们可以课外阅读他的作品散文集《花未眠》。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41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