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说课稿(五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3 12:11:11
位置说课稿(五篇)
时间:2023-03-13 12:11:11     小编:zdfb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位置说课稿篇一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位置》。2.教材简析:

《位置》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用两个数表示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 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2)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使学生能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2)结合所学知识,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注意是知识的门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学习的注意和兴趣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这节课,我力求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探究的情境。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教师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亲身经历问题提出、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

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5.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动活泼的。数学教学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精彩纷呈的。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校、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与创新,让更多的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与态度达到最高层次。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教学程序:(一)联系实际,导入新课。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方位概念,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物体的位置也有了比较多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我借助本节课中学习环境的改变,充分利用学生身边 2

熟悉的座位引出本节内容—位置。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首先我让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后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真正做好组织、引导与合作者上。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反馈练习,巩固升华。

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用两个数学表示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第6页的做一做); 2.变式练习(书上第9页的第7题); 3.发散练习(书上第8页的第5题); 4.升华练习(说反话);

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激励评价。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山西省太谷县实验小学

位置说课稿篇二

一年级数学《前后》说课稿

抚宁县牛头崖镇南戴河小学

宋红莲

一、说教材:

我采用的教材是河北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一年级数学下册,这册书包括九个单元,其中第一单元《位置》是在学生学习和掌握了上下、前后和左右等方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个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即从两维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初步渗透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思想,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所讲的《前后》这一课就是这一单元的内容。同时,我把这节课的内容与信息技术课程相整合,我校从一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我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学会开、关机与鼠标的使用后,不是学习键盘和指法,(因为学生没有学习大写拼音,这部分我打算到二年级时和语文教学整合来学习。)是从图形、色彩入手来学习win里的画笔,本课利用图形的复制、粘贴、移动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对象是单纯、好动,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的小学一年级学生。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心理等因素,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前、后位置关系的过程。(2)会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结合身边的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用前后、左右等描述平面上某个物体的位置。

(4)学习在win画图里对图形的复制、粘贴和移动。

2、能力目标:

通过让学生在win画图里说一说、画一画、动一动等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及信息处理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计算机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能够在具体的情景中,根据行、列来确定物体的位置。

二、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方面: 1.从生活情景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

2.利用win画图里的复制、粘贴、移动等对物体的位置进行操作。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4.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三、说学法:

新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学数学、用电脑的乐趣。

2.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亲身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成功的快乐。

3.利用计算机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自己独特的学习方法。

4.通过灵活、有趣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四、说媒体

1、学习材料和资源:flash课件、网络课件。

2、备设:带有“toop2000”多媒体教室。

五、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围绕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把教学过程设计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5分钟)(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5分钟)

(三)解决质疑,突破难点(3分钟)(四)反馈练习,巩固升华。(15分钟)(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2分钟)(一)创设情境,故事导入。(5分钟)

以生动的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导入课题,然后指其中的两幅图提问:“龟兔赛跑时,刚开始兔子在乌龟什么位置?”“后来兔子在乌龟什么位置?”“从 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什么道理?”由学生的逐一回答,引出课题《前后》(front behind)

在教学中,我除了让学生认识“前、后”两个字外,还教他们认识这两个英语单词,以此激发兴趣。从而逐步实现双语教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5分钟)(1)生活中数学信息:(5分钟)

出示图(公共汽车运行场景)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并用前后描述乘客上下车规则、车中乘客位置以及各站点的位置,通过对多种事物、多个事物的位置情况的观察、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

这部分教学我不是采用问答式,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小组讨论,把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趣味的数学信息(5分钟)

出示课件,通过操作演示,把公鸡的前边复制、粘贴出另一只公鸡,然后移动图形到合适的位置,接着布置任务:

“同学们,大家亲自动手,打开桌面上趣味题2,把小猴的后面再复制出一只来,如果有不会的可以自己打开桌面上‘我来帮你’文件,如果再不会,小组同学互相帮助一下。”

学生动手操作,学习复制、粘贴命令。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同时,充分感受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3)身边的数学信息(5分钟)

首先我引导学生观察下图,然后学生先说出自己所在的位置,接着让学生在班内交流。在学生知道如何确定自己的座位后,让学生观察思考前后、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座位的关系,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从而揭示出前后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组,左右同学的座位与自己是同一排这一规律。在教学中,学生真正感受到主人的地位,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才会真正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三)解决质疑,突破难点(3分钟)

学生自由说出学习、操作过程中的困难,通过小组讨论,解决问题。

(四)反馈练习,巩固升华。(15分钟)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初步掌握描述物体的位置,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我设计了不同层次的练习

1.基本练习(书上第5页的练一练); 2.变式练习(结合信息技术); 3.升华练习(结合信息技术)第一种类型是想一想:(5分钟)

第一题,让学生观察情景图,说一说图意,再回答书上的两个问题; 第二题,是一个比较开放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发现不同的位置关系,既可以用左右描述两组的位置,也可以用前后、左右描述每个运动员的位置,教学中既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观察后发现的位置关系。

第二种类型是做一做(5分钟)

这两道题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充分感受到前、后位置的相对性,从而熟练掌握win画图里的复制、粘贴和移动。

第三种类型是想一想(5分钟)

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但通过用计算机操作,就很直观地解决问题。这些习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从不同方式感受物体的位置,同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验成功的快乐。

(五)课堂小结,激励评价。(2分钟)

这一环节重点是对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高、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与发展方面的情况作全面的总结;然后作出恰当的评价与反思。

五、设计理念:

在设计这节课时,我突出了以下几个思想:

1、学科整合,利用信息技术来学习数学;现在有人误认为整合就是“cai + 学生活动”,只要用了课件就是一节整合课。而我设计的这节课以信息技术做为工具,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也学习计算机的操作知识,使两者真正的达到了整合;

2、改变学习方式 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愉快地学习;

3、在教学中渗透英语教学。

位置说课稿篇三

《认识位置》说课稿

高青双语学校

孙文凤

我说课的内容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位置》。我将从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说教材

本单元只设计了1个信息窗,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了“拍手游戏”的过程。借助“拍手游戏”的画面,引起学生对“上下”、“左右”的回顾,进而提出“哪边是左,哪边是右”的问题。通过“指鼻子”等游戏活动,进一步巩固对“方位”的认知,并能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的起始阶段,教学内容里的“上下、前后、左右”这3对方位正好对应着三维空间的3个方向,所以本单元也是今后继续学习“图形与位置”的重要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能辨认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学会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通过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认识位置关系的过程。

3、在活动中感受左、右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教学难点:

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二、说学情

1、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一定区分上下、前后、左右的知识。对前后、上下的理解积累的经验比较多,但对于左右的区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而对于左右的相对性,学生理解起来是有难度的。

2、根据一年级学生年龄小,集中注意时间短,持久性差的特点,在教学时,多以游戏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建构知识。

三、说模式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5分钟)(三)动手操作,体验相对(8分钟)

(四)巩固应用,变式提升(7分钟)

四、说设计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设计意图:针对一年级学生爱玩的年龄特点,游戏导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做游戏,待学生有了充分体验后,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10分钟)

解决问题:那边是左,那边是右?

1、首先,让学生分清左右手。

让学生明白写字的手就是右手,另一只手就是左手,引出课题“左、右”。之后,我让每一位学生把小红花贴在自己的右手上。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还经常用右手干什么,与同位交流,交流的时候提示加上动作

设计意图:因为一年级学生辨别左右都是先想想自己的左手、右手,所以区分左右手非常重要。让学生右手贴上小红花强化对右手的认识。

2、感知身体上的左右

让学生找一找身体上像“左右”这样的好朋友还有哪些?再借助“摸鼻子”游戏得到对左右方位的切身感受。

设计意图:两个活动,都是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切身体验,从而加深对左右的认识。

3、生活中的左右

会辨别左右之后,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左右,“上下楼梯靠右边走”、“行人、车辆要靠右行”、“汽车的方向盘在左边”。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动手操作,体验相对(15分钟)

出示课件,让同位两个按照课件上的自己摆一摆。教师问:橡皮在谁的哪一边?(学生有的说:橡皮在铅笔的右边。有的说:橡皮在尺子的左边。)这时,我问学生:同样是橡皮,为什么一会儿在右边,一会在左边呢?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各组汇报,教师总结:左右是相对的,要分清楚“谁在谁的右边,谁在谁的左边”。板书谁在谁的右边 谁在谁的左边

设计意图:左右的相对性是本课的难点,我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动手操作增加了学生兴趣,然后设疑引伸,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最后在讨论中明白了参照物的重要性。

(四)巩固应用,变式提升(10分钟)(1)找一找(找一找小明的家)。

进一步巩固对左右的掌握情况

(2)我的玩具箱

进一步体验左右的相对性,进一步体验描述位置时一定要说清参照物的重要性。

五、说板书

板书设计:

谁在谁的左边

相对性

谁在谁的右边

设计意图:板书是整个教学思路的浓缩,是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这样设计板书,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六、说评价

1、小组评价:已建立完善的小组评价机制,以小组长为领导人,对小组内成员的发言、台上展示、纠错、补充酌情加分。

2、教师评价:对课堂上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加分奖励,积极发言参与课堂的学生发积分卡。每周我们会通过学生在课堂的表现累计的加分进行评价,评选每周之星、优秀小组。

七、说开发

本节课,学生的认识由浅入深,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开发了学生思维,体验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学生思维变得开阔。

位置说课稿篇四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确定位置》说课稿,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确定位置》说课稿

一、设计理念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确定位置》这一课,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设计理念:

1、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现实数学原理”,体现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2、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知识的自然生成,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3、课堂教学充分体现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教材简析

《确定位置》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主要通过用数对来表示和确定位置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建立初步的数形结合思想,对认识生活周围的环境有较大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之前已经有“列、排”的初步认识,但对“数对”这样的抽象知识没有丝毫的基础。但是,四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从生活现实出发,创设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能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数对表示和确定位置,并学会在方格图上用数对确定位置。

2、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建立观察——探索——思考——归纳——运用的数学思维体系。

3、情感与价值: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现实性、价值性。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数对确定位置,并能在方格图中用数对表示位置。

五、教学实践及成效。

根据我的设计理念和确定的教学目标,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教学实践且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课前活动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通过指定固定位置的学生为本课堂加油、鼓劲,帮助学生回忆有关“列、排”的知识,达到为学习新知做好铺垫的目的。

2、创设现实的情境,层层引入,知识生成自然流畅,思维训练步步为营,让一个抽象的数学知识,在数学活动中轻松理解并接受。

第一层,从学生熟悉的“班长的位置”创设“问题情境”,用不同的方法确定班长的位置,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第二层,通过采集学生发言中的重要信息,使学生明确用规范的语言来确定位置。第三层,适时提出质疑,把学生的直观思维引入抽象的思维,从而引出“数对”的概念。三个层次的教学,使课堂极富挑战性,培养了学生从形象直观到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感受数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学生已经能用语言规范、准确的描述班长、小青的位置时,提出质疑“谁能发明一种更简洁更巧妙的方法呢?”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这使“数对”的产生更具必要性和重要性。学生主动参与,并大胆提出猜想,打破数学课堂中知识强加或者硬灌给学生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

4、闯关练习形式多样,环环紧扣,极富挑战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闯关答题,实际上是一个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练习过程。七关的练习,各有各的训练目标,知识螺旋上升,节节拔高。各种题型,训练学生将知识灵活运用以及解决问题的技能。突破重点,化解难点。

5、数学知识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课前的小活动及班长的位置都是从现实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的。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从生活中产生,让数学更加生活化。通过找电影票、火车票的座号、地球经纬线等感知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知识及数学知识在生活领域中的广泛性。

数学课堂重在培养学生发现、质疑、探究、归纳、运用的学习技能。今后我将在此方面进行进一步的实践与探索,让学生在我的数学课堂上感受生活,快乐成长。

位置说课稿篇五

《用数对确定位置》

五年级上册数学

徐书荣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用数对确定位置》,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及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时。这节课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的知识。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学习了用上、下、左、右、前、后确定位置,三年级下册学习了用东、西、南、北等词语描述物体方向,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列与行这两个因素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并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继而为沟通位置与方向的联系(六年级上册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参数确定物体的位置)以及第三学段“图形与坐标”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时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让学生能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二是学生会在方格纸上根据数对确定物体的位置。

基于上述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提出的落实“四基”的要求。考虑到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道能用两个数据确定物体在平面中的位置,理解列与行的含义,知道确定列与行的规则。

2.初步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增强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4.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一一对应的思想,体验数学交流的简洁性。教学重点是:理解数对的含义,会用数对确定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教学难点是掌握在生活情境中确定位置的数学方法,理解起始列、行的含义。

这样的目标设计,使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悟数学思想,发展各种能力。

二、说学法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独立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过程。基于此,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展开学习。(如独立思考我只有一个孩子,为什么会有四个答案,问题出在哪儿了?自主探索简洁明了的表示物体位置方法,合作交流谁创造的方法最简洁明了)

三、说教法

本节课在教法的选择上,我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采用了,学前:创设情境、观察发现;学时:合作交流、探究体验;学后:讲练结合、应用拓展。精心组织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数学活动中。

四、说教学过程:

根据数学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特征,以及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发展规律,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观察发现 通过让学生介绍我们是哪个班,使学生体会到用两个信息确定一个对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明确一个信息不能准确地描述所指的对象。

(二)合作交流,探究体验

这一环节是达成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关键环节,也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主要途径,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一是通过学生猜情境图中哪一位是我的孩子,理解列与行的含义;二是通过第4列第3行站的是我的孩子这一信息,指出情境图中谁是我的孩子,会有四种答案,而我只有一个孩子,造成一种矛盾冲突,促使学生想到统一定位的必要性;三是在确定了我的孩子的位置之后,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创造出简洁明了的表示位置的方法,目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体验到数学交流的简洁之美。通过这样三个层层递进的学习活动,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积累了基本的活动经验,达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

练习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本环节我设计了不同层次、不同梯度的练习,1.基本练习,用数对表示其他三位同学的位置。根据数对(2,6)、(6,2)确定人的位置。2.拓展练习,坐在数对(3,6)、(x,6)(3,y)、(a,a)、(a,b)处的同学站起来。3.变式练习.用彩笔给方格纸上给了数对的格子上涂上颜色。4.提升练习,学生联系生活举出生活中用到数对知识的例子,欣赏生活中的数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

(四)反思总结,自我建构

最后引导学生回顾、梳理、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给学生再次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相互提醒和分享中,进一步明确本课知识重点难点,掌握解决问题方法措施,把新知识建构在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最后我说板书设计:我力求为学生呈现知识形成的过程,力求为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很多不足,如:在探究汇报环节,对学生用规范的数学语言汇报指导的还不够,课堂细节的处理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敬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获得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发展,谢谢大家!

《用数对确定位置》教学反思

五年级上册数学

徐书荣

本节课中用数对确定位置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列、行的含义,并弄清确定第几列、第几行的规则。课本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竖排叫做列,第几列一般从左往右数;横排叫做行,确定第几行一般从前往后数。列“从左往右数”、行“从前往后数”,是用数对表示位置的逻辑前提,但是让学生明白站在不同的“观测点”来观察结论是不同的,确定位置要有统一的标准,有着一定的意义。

在前面学习了关于位置和方向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位置”这一内容相对于其他数学知识来说比较简单,学生易于接受和掌握,于是我大胆放手,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有意地为学生的学习活动设置障碍,从学生在教室中的位置入手,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唤醒了学生已有的知识。

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看书自学的环节,让学生自己用手比划行和列。巩固提高部分安排了将形象的座位图转化为抽象的圆点图,自己探讨用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由易到难,从简单的按图来表示位置,到没有来得及展示的位置等题型逐渐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总的来讲,从课堂同学们的表现来讲,每一个同学都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教学设计的目标都很好的得以实现,但是反思自己的教学实际,还有几个方面需改进:

1、课堂的引入,不是那么的有吸引力,没能更好的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把统一标准作为前提,作为确定位置的需要,学生求知的欲望会更强。

2、在整节课的设计时,因为知识比较简单,安排了自学环节,交流时大多数的同学都已经掌握的知识,因此交流环节有些流于形式,前面来展示的面比较窄,教师引导语言没有跟上,造成学困生没有吃饱。

3、在学生“说数学”的训练上还要加强指导,会说、说的明白、简洁利索才是真的理解了。很多教师的引导性语言可以省略让小老师来代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75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