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资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实用教案模板和案例,供大家参考使用。
海燕教学教案篇一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教学难点: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模式:朗读—品味—探究法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打出海燕图片,配合激情音乐)。
二、揭示学习目标:(教师理解读)。
1、了解作家及有关背景。
2、在朗读的基础上体味作品的深刻内涵。
3、理解象征、对比等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4、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作者简介:1、学生交流课外搜集的有关作者高尔基的资料。
2、师生共同明确作者的主要资料。(幻灯片显示)。
四、背景介绍(幻灯显示)请一位学生朗读背景介绍,共同明确,为更好地理解全文的内涵服务。
五、朗读训练:
1、听配乐朗诵,学生可跟着读,激发学生的朗读欲望。
2、自由读,可以选自己最感兴趣的、最拿手的一段或几段来朗诵。
3、抽几位同学进行段落朗诵比赛(配乐,提高积极性,营造激情氛围。)。
4、点评、奖励。六、分析海燕的形象导语:通过朗读,同学们眼前肯定出现了海燕的形象,假如在海燕之前填上一个修饰语,你会填什么呢?(学生凭自己的理解,各抒已见,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教师适时板书)(幻灯显示探究一)。
七、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问题设计:海燕的精神在文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探究二)(适时板书)具体操作:
1、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讲到对比手法时可让学生朗读有关描写海鸥等的语句来加以体会,可设计“海燕的'宣言”。2、象征手法要作为一个重点具体帮助学生理解,因为有一定难度,可考虑用连线题。幻灯用超级链接的方法结合前面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帮助理解本文的象征意义。
八、朗读全文(配乐)。
九、课外延伸(小练笔)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既有温煦的爱的阳光照耀,也有各种各样的“暴风雨”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该怎样做呢?就这个话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对比烘托()的海燕反复勇敢高傲拟人自信顽强比喻充满斗志象征大无谓不屈不挠的精神。
海燕教学教案篇二
1.知识与能力:
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本文的象征意义。
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
方式:教师由《雷电颂》中的风、雷、电的形象导入。
教师讲述: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学生抢答后教师继续讲述)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教师板书课题《海燕》)。
二、新课研读。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写对海燕进行歌颂)。
(1)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一交流。
(2)教师总结: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3.整体感知,描摹活动场景。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教师个别指导:
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4.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自主品味。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感悟。
(2)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3)学生齐读课文同,深入体会海燕形象。
三、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1-3题”。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研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问: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反革命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2)本文是如何综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反革命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板书设计:
一会翅膀碰着波浪迎战暴风雨,象征勇猛坚。
海燕一会箭一般地冲向乌云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
叫喊着革命先驱者。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惧怕暴风雨,象征害怕革命。
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
海鸭:呻吟、吓坏了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与。
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
企鹅:躲藏海燕的形象。
海燕教学教案篇三
1、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导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小市民》等。最后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是《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一章,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指导——自主学习。
1、掌握下面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掠起、困乏。
2、解释词语。
胆怯:
蜿蜒:
困乏: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3、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背诵课文。
海燕教学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诗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培养阅读散文诗的能力。
2、反复诵读课文,在学习象征、烘托、对比手法的基础上准确地把握作品内涵。
3、体会作品中反映出来的革命先驱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这篇散文诗,象征手法的运用是难点,文中语言渗透了不同的情感,注意引导学生在美读中思索深刻的主题思想。
课前学习:收集有关面对逆境不低头的名人的故事或名言。
教学过程:
一、读中动手、听中想象。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找出课文中描写海燕的语句。(学生初读课文,完成任务)。
2、学生朗读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3、教师根据自己的感悟配乐朗读《海燕》,学生听读,想象意境。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方式可以是齐读,也可以是朗读某一语段)。
二、交流中思索,品读中感悟。
学生放声读课文,同时思考下列问题:
1、当时的环境如何?(提示:可按时间顺序,即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来思考。)。
2、结合描写海燕的语句思考:在那样的环境下,海燕是什么形象的化身?
3、在这样的环境下,你们面对海燕会产生什么样的感情?
学生读课文,思考,全班交流。
三、精读课文感悟体验。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学生思考,合作交流,班级交流。
(二)结合写作背景,理解象征手法。
1、学生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做补充,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
2、引导学生分析其他形象,学习象征的表现手法。
3、列举常见的青松、红旗、鲜花等事物的象征意义。
四、作业设计:
1、写出下列事物的象征意义。
“乌云”、“狂风”象征。
“海燕”象征。
“太阳”象征。
“蜜蜂”象征。
“杜鹃”象征。
3、文中多次提到海燕的“笑”,刻画了海燕怎样的形象?
4、下面两句话分别表现了海燕怎样的性格特点?
(1)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2)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海燕教学教案篇五
1、了解高尔基和散文诗以及这首散文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海燕的形象。
3、体会几个关键词的区别,体会文章运用对比、比喻、反复、象征的写作手法。
二、学法指导。
1、用好自学导航中的知识链接。
2、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体会。
3、带着问题读课文。
三、自学导航:
1、知识链接: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玛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根基。他参加了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它末尾一章。
2、初读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自行解决生字词。
呻吟()。
飞窜()。
蜿蜒()。
苍茫()。
胆怯()。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还有:
3、再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散文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
4、再读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深刻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说说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细细读课文,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四、展示提升。
(一)。
1、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听写词语、说说大意、展示朗读情况)。
2、小组交换导学案,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3、展示讨论成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
(二)写小短文,课后第三题。
(三)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五、达标测评。
《全优》上的相关习题。
把小作文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六、课后反思。
略
海燕教学教案篇六
1、了解高尔基和散文诗以及这首散文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海燕的形象。
3、体会几个关键词的区别,体会文章运用对比、比喻、反复、象征的写作手法。
1、用好自学导航中的知识链接。
2、采用不同的方式读,体会。
3、带着问题读课文。
1、知识链接:
玛克西姆高尔基(1868、3、28~1936、6、18)前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玛克西姆高尔基出身贫穷,幼年丧父,11岁即为生计在社会上奔波,当过装卸工、面包房工人,贫民窟和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的课堂。他与劳动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亲身经历了资本主义残酷的剥削与压迫。这对他的思想和创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这首散文诗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经济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民主运动不断高涨,动摇了沙皇的统治根基。他参加了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它末尾一章。
2、初读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自行解决生字词。
呻吟()。
飞窜()。
蜿蜒()。
苍茫()。
胆怯()。
我认为比较重要的字词还有:
3、再读课文,完成结构图。
散文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
4、再读读课文,画出自己认为深刻的句子。
5、用自己的话说说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6、细细读课文,试着提出自己的`问题。
1、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听写词语、说说大意、展示朗读情况)。
2、小组交换导学案,讨论上面提出的问题。
3、展示讨论成果(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
(一)写小短文,课后第三题。
(二)谈谈自己在这节课上的收获。
《全优》上的相关习题。
把小作文写在下面的格子里。
海燕教学教案篇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对革命斗争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点:
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教学难点:
本文的象征意义。
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方式:教师由《雷电颂》中的风、雷、电的形象导入。
教师讲述:在第7课,我们学习了《雷电颂》谁能说说文中的风、雷、电代表了哪类人物呢?(学生抢答后教师继续讲述)可以说,在革命战争年代,在白色恐怖时期,我们的革命先烈常常借自然界中生物的呼喊来表达对革命的向往与呼唤,比如,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家高尔基就是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那么作者高尔基是怎样借海燕对暴风雨的呼唤来表达对革命的渴望的呢?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高尔基所写的《海燕》吧!(教师板书课题《海燕》)。
二、新课研读。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写对海燕进行歌颂)。
(1)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向全班同学作一交流。
(2)教师总结: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01年,那时正是俄国1905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3.整体感知,描摹活动场景。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重音、停顿和语速的处理。
教师个别指导:
示例一:“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在飞翔。”中“高傲”要重读,语速要快一些。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要带着满腔激情来读,“更猛烈”要重读。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4.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自主品味。
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言论,在同学间交流自己的感悟。
(2)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三: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3)学生齐读课文同,深入体会海燕形象。
三、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全诗通过对海燕在暴风雨来临时勇敢、乐观、大声疾呼形象的描写,再现了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先驱者的形象。
四、布置作业。
课后的“研讨与练习1-3题”。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上节课,我们感知了海燕形象,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来描写海燕的,那么作为诗的语言,又是怎样来表达作者的感情的呢?本节课,我们共同探究这一问题。
二、新课研讨。
1.指名朗读课文,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读出激情雄浑的气势。
2.理解本文深刻的寓义,即象征手法的运用。
(1)学生回忆在《雷电颂》中所讲的象征手法,教师强调:本文的作者也运用了象征手法。即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问:本文的“大海”、“乌云”、“闪电”等事物以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呢?
(2)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
海燕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革命高潮时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和不革命者,写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呻吟”“吓坏”,企鹅“胆怯”“躲藏”的惊恐万状的丑态,正是为了与海燕“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作者对它们进行了无情的鞭挞;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这一组意象群象征黑暗势力,写它们的猖狂是为了点明海燕所处的险恶的环境。
此外,本文还两次写到大海与风、云、雷、电展开了殊死搏斗,反映了1905年革命前夕革命与斗争的日益激化;大海最终战胜乌云、闪电,象征了无产阶级革命必胜的前途。
3.问题讨论,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下列两组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2)本文是如何综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的?
三、归纳总结本文:
作者对海燕搏风击浪,勇敢、乐观、坚强的描写,赞扬了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鞭挞了“海鸥”“海鸭”“企鹅”式的形形色色自私、怯懦的不革命者以及以“乌云、狂风”为代表的势力,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四、布置作业。
研讨与练习中的第四题。
海燕教学教案篇八
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通过各种渠道,查找有关高尔基的资料。复习《雷电颂》中有关象征手法的知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诗歌?或者你喜欢诗歌的什么?(学生的回答可能涉及:语言优美、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节奏感)但是可能有一些同学对散文是情有独衷,因为散文不仅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形散而神不散”。如果我们要两者兼得,怎们办呢?一种新的文学样式为我们提供了方便,这就是散文诗。今天我们就走进《海燕》一文(板书,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形象感知,领略海燕风采。(教师出示“海燕形象图课件”,让学生认识、感受海燕的形象,让学生对海燕有初步的认识。)。
2.熟悉背景,把握时代脉博。(让学生知道高尔基为什么要对海燕进行歌颂)。
(1)让学生根据自己查阅的资料,在全班交流。
(2)教师总结(出示幻灯片):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也是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出生于木匠家庭,四岁丧父,十岁就为生活所迫,走向社会,到处流浪。他当过鞋铺学徒,轮船杂役,面包工人等,备尝人间苦难。他亲眼看到劳动人民在沙皇统治下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题材。他第一次投稿时具名为马克西姆•高尔基(俄文意为“苦难”)。著名作品有长篇小说《母亲》和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本文是一篇著名的散文诗,是高尔基早期的代表作品。它写于1920xx年,那时正是俄国1920xx年革命夕前夕最黑暗的年代,俄国的革命运动正不断高涨。高尔基参加了种种反沙皇统治的斗争,发表了尖锐抨击沙皇的演说。他根据自己的斗争经历,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幻想曲》),《海燕》就是其中的末尾一章。它的发表具有极大的宣传性和号召力,受到了列宁的高度重视和称赞。
(三)。
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范读。
要求:学生不要看书,看屏幕,仔细聆听,发挥想象,静心感受。
提问:用一句话概括你听到了哪些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理出文章中表现的主要形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要求:画出文中描写海燕的句子。
提问:用一个词语概括海燕的精神内涵。(答案可能有:临危不惧、高傲、勇敢等)。
四。品味探究,赏析艺术形象。
1.学生默读全文,思考并讨论: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第一幅,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第二幅,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第三幅,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2.学生细读课文,用横线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具体分析海燕的形象。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表现出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接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拚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四: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海燕的形象终于随着暴风雨的渐次迫近而更加鲜明、完整。
4.课文还描写了其他的动物,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其他动物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表现其精神的关键词语。
提示:海鸥、海鸭、企鹅;恐惧。
海燕教学教案篇九
一、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二、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品读、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预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
3、朗读课文。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朗诵语调的处理,共同编注朗读脚本。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与编注,善加引导。
脚本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
脚本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学生用个人表情朗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评点。
三、拓展延伸。
结合练习四,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积极追求勇者风范。
四、小结:
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理趣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产生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诵读课文,为参加本单元散文诗朗诵表演比赛作准备。
2、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写一首散文诗,字数不定。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
一会翅膀碰着波浪迎战暴风雨,象征勇猛坚。
海燕一会箭一般地冲向乌云强,乐观自信的无产阶级。
叫喊着革命先驱者。
海鸥: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惧怕暴风雨,象征害怕革命。
会破坏他们安乐窝的形形色。
海鸭:呻吟、吓坏了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与。
海燕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
企鹅:躲藏海燕的形象。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一
1、通过预习,疏通并了解课文内容。
2、由感知入手,弄清文章内容的表层含义,理清层次结构。
3、分析理解前两幅画面,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重点:学习海燕自信乐观勇敢的精神。
难点:理解海燕的自信心与洞察力。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录音,学生边听边读,进入作品情境之中。
(二)检查预习。
预习作业详见励耘精品系列丛书《课时导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该课“课前热身”部分内容。
(三)整体感知。
1、问题一:听了刚才的朗诵,同学们的眼前出现了什么景象?
2、问题二:这画面最使你感动的是什么?
学生思考后,提问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回答,教师肯定:海燕那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师抽查提问,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评价三幅画面:
第一幅画面(1—6)暴风雨孕育之时,狂风卷集着乌云的大海上,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暴风雨,海鸥等仓皇逃窜。
第二幅画面(7—11)暴风雨逼近之时,乌云直压海面,海燕奋勇搏击风浪,迎接暴风雨。
第三幅画面(12—16)暴风雨即将来临,乌云闪电的大海上,海燕反复呼唤暴风雨。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二
1、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2、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
【学习重、难点】。
理解海燕这一艺术形象的典型意义。
【知识链接】。
高尔基(1868—1936),前苏联(俄国)作家,“无产阶级艺术的最伟大的代表者”(列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文学导师。生在木工家庭,当过学徒、码头工、面包师傅等,曾流浪俄国各地,经历丰富。早期作品多半是描写沙皇统治下的人民的痛苦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母亲》,反映了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被列宁称为是“一本很及时的好书”。高尔基的小说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剧本有《底层》《小市民》等。最后一部著名长篇小说是《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海燕》又称《海燕之歌》是1901年3月写的短篇小说“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一章,用象征的手法,号召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迎接革命暴风雨的来临。这首诗也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
【学法建议】。
指导——自主学习。
【教学流程】。
一、预学思考。
1、掌握下面词语,给加点的字注音。
苍茫、胆怯、翡翠、精灵、蜿蜒、掠起、困乏。
2、解释词语。
胆怯:
蜿蜒:
困乏:
3、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句子。
二、合作学习。
1、请给文章加一个副标题,应该怎样加?
3、作者还写了哪些景物?作用是什么?
三、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暴风雨来临的三幅画面,塑造了一个勇敢、高敖、自信、顽强的海燕形象,这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气势磅礴,感情激越,给人以力量。
四、课后作业。
背诵课文。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故乡的燕子、海上燕子与作者乡愁之间的联系;
3、研读文章的第一部分,学习阅读状物记叙文的一般方法。
学习重点:2。
学习难点:2、3。
学习安排:二课时。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查阅资料,了解作者的情况,写在下面。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轻隽逸隽妙粼粼纹皎洁。
憩息融融泄泄蹇劣忧戚匾额。
3、解词。
轻—憩息—忧戚—隽逸—劲俊—融融泄泄—游子—。
4、背景资料。
1927年革命党反动派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迫害进步人士。郑振铎被迫远走欧洲,于5月21日只身乘船前往法国巴黎。途中见到海燕,引发绵绵相思,写成这篇文章。
5、题目解说。
(1)燕子:鸟纲,燕科各类鸟的总称。体型小,翼尖长,尾呈叉状,喙扁而短,口裂很深,飞行时捕食昆虫,为益鸟。
海燕鸟纲,海燕科。小型海鸟。鼻孔呈管状,位于上嘴背面,左右相接。中国所见海燕体长在30厘米以下。较普通的为黑叉尾海燕,全身青灰近煤黑色。尾羽呈叉状,捕食水生动物。
作者将浓浓的乡愁寄托在小小的海燕身上,赞美它的身姿,赞美它的勇敢,关心它它的`生活。在作者眼里,它不仅仅是〝海上的小燕子〞而是一个象征物,是作者深沉而浓厚的思想感情的化身。
学习研讨。
(一)导入新课。
1、导入。
2、简介作者、背景资料。
选自第二卷。作者(1898----1958)现代、。福建长乐人。
(二)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渎有机结合。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将课文划分为两部分。
提示:作者按忆()——看()思路结构全文。课文共有14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2、思考:
第一部分。
(1)概括第一部分的内容。
(2)选文对小燕子的描写是从哪四个方面着笔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燕子和故乡。
怎样的情感?
四个方面:
情感:
春天时描写了哪些景物?写出了故乡春天怎样的特点?描写故乡的春天有。
什么作用?
景物:
特点:
作用:
(4)选文记叙的顺序是()。
(5)请在选文中找出最能表现文章主旨的一句话。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四
授课教师:西固区柳泉中学 胡有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理解作品的诗情、诗理和诗味,品味本文语言激越奔放强烈的特点。
(2)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对表达思想情感的作用;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海燕搏击风浪的战斗精神,培养学生不怕困难、迎难而上的无畏而乐观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理解课文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形象。
2、 难点:理解象征手法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如果在一个天昏地暗、电闪雷鸣的天气里,你们喜欢呆在哪里呢?
但是有一种鸟却总是很勇敢的在这样的天气里,在浊浪滔天的海面上穿梭、飞舞。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呢?(交流搜集到的关于“海燕”的资料)
二、走近作家作品。
1、师:请同学们展示一下你们在预习中收集到的作家作品知识。
2、学生交流
3、出示幻灯
1
简介作者:高尔基(1868-1936) 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奠基人,“无产阶级艺术最杰出的代表”。苏联作家,代表作有自传体小说《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长篇小说《母亲》和剧本《小市民》。
三、品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不看书,仔细聆听),并在班上交流听后感,谈自己在听读时的所感所想。
2、分组合作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
(2)、全班分成三组,分别完成如下任务:
a、用——画出描写风云雷电的词句,找出暴风雨的变化,并按照“暴风雨 ”的格式起小标题。
b、身处这样的险恶环境,海燕的表现又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用~~~~~画出直接描写海燕的段落或句子,选择你喜欢的读一读。并补充题目“ 的海燕”
c、海上其他的海鸟面对暴风雨又有怎样的表现呢?读一读相关的段落,圈画出关键词。并揣摩他们的心理活动。面对暴风雨, 心想: 。
3、指导揣摩精读。
(1)、验收分组学习效果,指导朗读。完成板书。
海鸟们:呻吟、飞窜、恐惧、胆怯、躲藏
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
全文给我们展示了三幅不同的画面,海燕在这三幅典型环境中活动,其形象逐步完整、鲜明:
第一幅(1--6)风卷云集,海燕高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第二幅(7--11)暴风雨迫近,海燕博风击浪,迎接暴风雨的到来;
第三幅(12--15)暴风雨将临,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的姿态呼唤暴风雨。
2
这三幅场景以时间为序,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逐步展开。
四、难点突破——感受象征手法
1、任何文学作品都有时代的烙印,《海燕》这篇文章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写成的? 补充背景资料:《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罗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2、作者仅仅是在描绘暴风雨到来之前的场景吗?如果不是,那么作者写到的'一些具体事物都代表了什么呢?大家不妨把它当谜语来猜猜。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总结:实际上这里面正是运用了一种文学表现手法,那就是——象征。
3、从刚才的猜谜语活动中大家能发现“象征”是怎么回事,又具有什么特点吗? 明确:象征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被象征的本体)。它能够使不容易或不便于直接说出的思想情感委婉、曲折、含蓄地表达出来。
4、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成下一个活动:当翻译!把本文的文学语言译成直白的语言。这样更好地理解课文含义和象征手法。
(1)、老师作示范:“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可译成:“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前,人民群众还没有觉醒,反动势力喧嚣一时。革命先驱在顽强自信的奔走呼号,宣传革命”
(2)、请同学们选择其他相应的语句进行翻译。
5、全班合作演读。(此环节视具体时间而定)
请大家全体起立,像海燕一样,勇敢地、充满激情地把课文朗诵一遍!
五、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们认识了乐观自信、英勇无畏的海燕形象,在生活的暴风雨中我们应该怎么 3
办呢?能像企鹅那样缩起头来吗?不能。而应该像海燕那样迎难而上,勇敢面对。
六、布置作业
1、举一些常见的事物,如小草、蚂蚁、春雨等,说说它们象征了什么 ?
七、板书设计:
海 燕
高尔基
风云雷电:
暴风雨(的变化):孕育—迫近—将临
高傲、勇敢……的海燕:渴望—迎接—呼唤
海鸟们:呻吟、飞窜、恐惧、胆怯、躲藏
大海及波浪:歌唱、迎接、熄灭
反革命势力 革命风暴 革命先驱者 假(不)革命者 人民群众的力量 4
摩并掌握课文的朗读技巧
请同学们自由的品读课文,
如果让你在“海燕”前面加一个修饰性的词语,你认为应该是什么?
( )的海燕 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呢?
生齐答:对海燕的赞美之情。
海燕在恶浪腾空,雷电交加,狂风怒吼的险恶环境下,表现的永远都是那么的勇敢,自信,乐观,让老师都为之汗颜。
不过,老师又产生了一个疑问:课前介绍资料时不是说高尔基是社会活动家、革命家吗?他怎么在文中尽描绘些“奇趣大自然”“动物世界”呀?谁来帮老师解开这个疑惑。
师:哦,你还说到了写作背景,那时候正好是俄-国的十月革命前夕,那时候正是紧张的、充满战争味道的时候。所以你想到了革命者,你的回答很有深度。请坐。
生杂然回答:因为它们躲避暴风雨、恐惧、逃窜…… 师:那么这个联想我们先放一下,现在给大家一个提示(多媒体展示提示1:当前的改革开放中)
在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它们各象征着怎样的人呢? 生(众多):革命先驱。
师:是当前的改革开放中呀,可不是在革命战争中。 生1:坚持改革开放的人。 生2:敢于创新的人。
学生思考后回答
生齐答:反衬海燕的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
(写作背景)
生(自由回答):勇敢、乐观、自信、坚强、高傲
教师给予是适当的点评
己最拿手的片段,来试试。
师:对了,很好,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海鸭它们呢?
生3:是反对改革开放的人。 生4:是害怕改革开放的人。
师:比如在一个企业中老是不思进取,不想发展的人,他们总想保留原样,总是反对任何的改革,阻挡了社会的进步。(多媒体展示提示2:过去的革命战争中。)
对于在过去的革命战争中,你们前面已经说到了,你们还说到了写作背景,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当时的写作背景是怎样的情况。(多媒体展示写作背景)
生:象征勇敢、乐观、自信的革命者。
生:大海、波浪、狂风、乌云、雷电…… 师:还有什么? 生:暴风雨。
师:很好,我们先来看大海和波浪。(多媒体展示相关画面)
它们象征什么呢?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生1:“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
生2:“大海抓住闪电的影子,把它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
生3:“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摔到
悬崖上,把这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波浪受到狂风的
镇-压,波浪应该就是人民。
师:说的很好!所以大海、波浪就象征着人民群众的力量。(多媒体展示答案)
那么乌云、闪电、狂风、雷声又象征什么呢?(多媒体展示画面)
师:“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这场“暴风雨”就是一触即发的——
学生畅谈感受
们说海燕象征着什么?
9、《海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海燕”这一敢于搏击暴风雨的勇敢形象,学习它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2.进一步学习象征、映衬、对比等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海上景象和海燕的形象。
2.学习象征手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人(激趣导入)
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因此,在俄文里,“海燕”一词含有“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在高尔基充满激情的描绘中,海燕的勇敢形象更给人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同学们,你们想知道吗?好,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高尔基的深受列宁、斯大林的赞赏,被誉为“战斗的革命诗歌”——《海燕》又称《海燕之歌》。
二、检查预习情况(现代文预习6步法)
学生回答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海燕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为什么?
1) 暴风雨即将来临时,海燕是以其革命的激情、迅疾的行动
表现了对暴风雨的渴望,在海上高傲地飞翔。
2) 暴风雨迫近时,海燕是一个搏风击浪,积极战斗,以其欢
乐的情怀,必胜的信念,迎接暴风雨的到来的形象。
3) 暴风雨将临时的奇观,反复抒写海燕是一个呼唤暴风雨的
战斗者的形象。
2、课文赞美海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态度?
赞美海燕的勇敢、乐观、大声疾呼的形象,不惧怕困难的战斗精神。
如:“碰”写出勇敢低飞,触及海浪;“冲”写出迅猛高翔,锐不可挡。用拟人的手法,写海燕斗志昂扬,渴望暴风雨的到来。然后着重写“声音”。正面描写“叫喊”的勇敢,再从乌云听出了“叫喊”的愤怒的力量和胜利的信心,侧面烘托这“叫喊”具有震慑敌胆的威力,运用排比句式突出海燕敢于斗争的精神。
四、、深入探究
本文除了海燕,还描写了海鸥、海鸭、企鹅的形象,起了什
么作用?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海燕形象的高大。
五、体验与反思
1、学习本文后,你喜欢哪一形象?并说明理由。
2、在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有类似暴风雨的考验。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你应该怎样做呢?试就这个话题,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
六、拓展延伸
(出示海燕图画)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海燕在海上振翅飞翔时,它会对海鸥、海鸭、企鹅说些什么?试以“海燕的宣言”为题,写一段话,充分表现出海燕的心理活动。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人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高尔基的《海燕》。
二、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重音、停顿的处理。
三、深入研讨:
1、文中的象征手法。
象征是“托义于物”,也就是“借此言彼”。
海燕象征什么?象征英勇善战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海鸥、海鸭、企鹅象征什么?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它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
2、象征与比喻的比较:
两者都是“借此言彼”,有几分相似,但适用的程度和表达的范围上明显不同。
比喻只是借助喻体形象化地表现本体;而象征不同,用作象征的事物,既是自身,又不仅仅局限于自身,还蕴含着别的意义。而诗的意图,象征的对象,恰如隐身在那别的意念之中。所以象征技巧擅长于用单纯的揭示复杂的,用形象的暗示抽象的,是一种托具体形象、寄深远意蕴的艺术手段。比喻只是一种修辞手法,只针对一种现象。
如“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这个比喻突出海燕的敏捷、矫健。象征是一种创作手法,往往体现在一段或一篇之中,如果孤立的从一句话来看,不容易看出它的象征意义。如《海燕》作者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把一切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让它们分别象征斗争的形势、环境和各种力量,表现了在1905年俄-国革命前夜的社会现象,预示了无产阶级革命风暴的到来。
四、小结
作者创造了“海燕”的艺术形象,欢呼即将来临的革命风暴,为无产阶级唱出了一曲充满战斗激情的颂歌。《海燕》既是一首色彩鲜明的抒情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的节律和流动感的油画,具备诗的音乐美和绘画美,给人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今天,也可以从另外角度来阅读这篇散文诗,如不惧怕困难,迎着困难前进,与困难斗争,其乐无穷等。
五、布置作业
1.研讨与练习四。
2.学习本文后把你的感想写下来。
六、附板书设计
高傲飞翔 大声疾呼 穿过乌云
海燕 勇敢 对比
海鸥 海鸭 企鹅 胆怯
不怕困难 迎接困难————战斗精神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五
2.分析海燕的形象和精神;(重点)。
3.学习文章中象征、对比、衬托等手法。(难点)。
教学设想:
朗读——整体感知——分析精神——回扣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诗歌朗诵训练《过零丁洋》。
一、导入。
二、背景介绍。
海燕的写作背景:屏幕出示。
三、听读。
四、学生试读。
小声读,小组交流,完成任务。
五、再读课文。
1.本文的抒情主人公是海燕,作者赋予了它怎样的性格和精神?
2.作者是如何塑在它的性格和精神的?
六、分析。
你从海燕身上学到什么?如何做新时期的海燕?
海燕的人生因 而 ;
我们的人生因 而 。
七、齐读。
八、布置作业。
以《海燕:我心中的歌》为题,写一篇随笔。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六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品味海燕形象,学习其塑造方法。
2、领会作品深刻的象征内涵,理解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朗读法:通过学生朗读的形式,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深入理解形象。
2、提问法:通过精心设计问题,逐步引导学生把握海燕的形象,并理解它的精神内涵。
3、练习法:采用练习的方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
1、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2、作者如何塑造海燕这一形象;理解对比、衬托的运用。
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及其作用。
活动1【导入】情境创设。
活动2【讲授】合作探究。
海燕是文中主要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个形象的?
1、伴随着海面图景形式变化,海燕动作、情态发生变化,请学生细读课文,画出本文中正面描写海燕形象的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作用。
示例一:“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赏析:这一句从两方面来写。一是从形状、颜色角度写,既表现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又在大海背景上现出一点亮色,使人看到光明和希望;二是从行动角度写,形容海燕藐视恶劣环境的英勇气概。
示例二:第二、三段。
赏析:先承前面的“飞翔”而来,以瞬息交替的动作,写海燕的勇敢低飞,又迅疾高翔的矫健雄姿。而后从声音角度写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
示例三:第九、十段。
赏析:再现前面对海燕的描写,又用比喻补写海燕形象。在这里,作者绘形绘声地描写了海燕在海浪与云空拼搏的背景里,“叫喊”“大笑”“号叫”,显示其欢快、豪状;海燕从“飞翔”到“飞舞”,从“直冲”到“穿过”,从“碰着”到“掠起”更显出其敏捷、勇猛。
示例四:文章的最后三段。
赏析:这是写海燕的呼喊,写它的两次大声疾呼,表达了海燕作为报讯者的欢快之情,作为胜利预言家的豪迈情怀。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
海燕三次出场,从海燕的颜色、神态、声势、动作几方面进行正面描写,刻画了一个矫健、勇敢、锐不可当、乐观、坚定、豪迈的形象。
2、除了海燕外,文中还写了哪几种鸟?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对比突出海燕英勇、坚强、乐观、自信的形象。
3、海燕每次出场前,总是进行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侧面烘托海燕战斗雄姿。
间接描写: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和对比描写间接对海燕形象进行塑造。
4、师生共同归纳海燕形象。
海燕是一个矫健勇猛、心情欢快、斗志昂扬、无所畏惧的形象。
四、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它是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的表现方法,它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感情(被象征的本体)。
1、结合本文写作背景讨论海燕的象征意义。
背景2:高尔基在这革命斗争的新高潮中,于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现名高尔基城)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政府的演说。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高尔基参加了这次示威,目睹了沙皇政府的.暴行,极为愤慨。3月12日他回到故乡后,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和参加示威的感受,写成了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海燕》就是它的尾声。小说先投寄莫斯科的《信使报》,后又投寄彼得堡的《生活》杂志。愚蠢的审查官禁止发表这篇小说,却认为它的尾声是一篇写景的文字。这样,《海燕》就被作为一篇独立的作品在《生活》杂志1901年4月号上发表了出来。
学生讨论明确海燕象征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
活动3【讲授】展示提升。
结合背景和课文内容,完成连线题。
海鸥。
海鸭反动势力。
企鹅。
大海革命先驱者。
波浪。
乌云害怕革命的。
雷电悲观失望者。
狂风。
暴风雨革命力量。
活动4【讲授】拓展延伸。
(把握形象,展开联想、想象,然后作出有条理的分析。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大胆地发表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活动5【练习】巩固练习。
学生运用托物寓意的方法向自己的老师、同学等赠写短信祝语。
结束语:愿你是暴风雨中的海燕!希望同学们能直面生活的暴风雨,象海燕那样勇敢、自信、乐观的面对每一天。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象征手法的特点领悟和把握文章的主题。
3、感受作品浓烈的革命激情,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
1、指导朗读。
2、理解文章的主题。
1、学习象征、比喻、拟人、反复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海燕。
简单介绍散文诗的特点。
二、简介作者高尔基。
三、介绍写作的时代背景。
《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发生了工业危机,蔓延到了俄国,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革命斗争正在动摇沙皇统治的根基。正在俄国革命运动不断高涨的时候,高尔基在1901年2月19日从尼日尼.诺夫格勒特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了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会议,发表了抨击沙皇的尖锐演说。他还参加学生的示威游行,在作家和社会活动家联名抗议沙皇暴行的公开信上签了名。3月12日,他回到尼日尼.诺夫格特勒之后,就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革命斗争形势,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又译为《迎春曲》)。著名的《海燕》就是它的末尾一章。
《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产生了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四、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学生朗读课文。
2、听录音配乐朗读。
五、再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三次描写海燕的英姿,三次描写海燕的叫喊。你觉得海燕是个什么样的形象?描写海鸥海鸭企鹅有什么作用?在文中找出有关语句,与同学讨论交流。
海燕勇敢无畏,不但不畏惧暴风雨,而且呼唤暴风雨的到来,愈是在这种环境险恶的时刻,它的品格就表现得愈是突出鲜明。文章写海燕,其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描写海燕本身,而是借海燕象征当时敢于直面沙皇暴行、奋勇斗争的革命者。描写“恐惧”的海鸥、被“吓坏”的海鸭、“躲藏”起来的企鹅,是为了反衬海燕的英姿。
2、课文除了写海燕、海鸥、海鸭、企鹅,还写了哪些事物?(风、云、雷、电、大海)如果我们都赋予它们象征意义,你们觉得它们在这里象征什么?理解其象征意义。
六、总结全文,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主题。
七、找出文中运用比喻、拟人、反复修辞手法的句子,体会它们在文中表达所起的作用。
八、仿写比喻、拟人、反复句。
九、课外阅读。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八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
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
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
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
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透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
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资料: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
教学步骤:
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它是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导师高尔基所写的一首散文诗。它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开山之作,有如春天的旋律,时代的前奏曲,革命的宣言书。自问世以来,它便以深刻的思想锐利的锋芒和激越的诗情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它的读者,超越国界、超越时代,超越年龄、性别、种族。它属于过去、属于未来、属于全世界。它是美的典范之作。
二、整体感悟。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或者播放课文录音。
要求:学生听读时不看书,凝神细听。
2、学生交流听后感受,谈自己在听读时候的所感所想。
讨论明确:(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三幅场景画面以及相关文字)。
课文以暴风雨渐次逼近为线索,按海面景象的发展变化可分为三个大的场景画面:暴风雨“将来”——“逼近”——“即临”。
暴风雨将要来临,海燕“高傲地飞翔”,渴望着暴风雨的到来。
暴风雨逼近之时,海燕搏风击浪,迎接暴风雨。
暴风雨即临之时,海燕以胜利的预言家姿态呼唤暴风雨的到来。
三、品味探究,赏析海燕形象。
1、自主品味,进行个性化解读。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读了此文后,你心目中的海燕形象是什么样的形象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让学生深入接触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
2、联系时代背景,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初步把握海燕形象的特定内涵。师生共同明确:海燕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常在海面上飞翔,这本是自然现象。因此“海燕”一词在俄文中内含“暴风雨的预言者”之意。高尔基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塑造了海燕这个“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精灵”般的艺术形象,旨在呼唤即将到来的革命风暴,为登高一呼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高唱赞歌。
3、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正面描述和侧面烘托海燕的段落或者句子,朗读、勾画、体会和品味其形象给人带来的美感。师生共同评析。
预期成果示例一:“黑色的闪电”用了形象生动的比喻,给人一种足以体现海燕的矫健、勇猛之美,“闪电”使人眼前闪出亮光,看到光明。
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掷地有声,这是海燕的战斗宣言,体现一种豪情与力量之美,是全诗豪壮之美的最高点。
示例三:海鸥的“呻吟、飞窜、恐惧、掩藏”、海鸭的“呻吟、吓坏”、企鹅的“胆怯、躲藏”与文中海燕的“高傲的飞翔、欢乐的叫喊”构成鲜明比较,突出海燕的英勇乐观之美;写大海,写风、云、雷、电,是渲染一种激烈的斗争环境,烘托出海燕形象的高大之美。
4、学生齐读课文,深入体会。
四、布置作业。
1、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形象和作者感情。
2、写话“海燕的宣言”(结合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资料:
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教学步骤:
二、朗读课文,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写作手法。
1、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总结自己在文中所勾画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深入探究象征手法在文中的运用。
讨论明确:关键词句的使用,使大自然人格化了,各种景物具有不同人的动作、感情,也就是说,拟人化使象征体具备了被象征体的特点。总的来说,“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者;“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海鸥”、“海鸭”、“企鹅”这一组意象群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者不革命者。
2、精读第三个场面,探究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着重启发学生理解和体会比喻、拟人、反复等修辞手法在表情达意,增强文章语言抒情性色彩方面的作用。挑出典型例句反复品读、深入分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看法,言之成理即可。
预期成果示例:“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用拟人的手法,“抓住”、“熄灭”突出了大海巨大的声势和强大的力量。“——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用反复的手法,以强烈的感情表现了海燕对暴风雨的渴望和呼唤,强调了革命暴风雨已近在眼前,历史潮流已不可逆转。
3、朗读课文。
教师与学生一齐讨论朗诵语调的处理,共同编注朗读脚本。教师要尊重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解与编注,善加引导。
脚本示例一:“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表示很短的停顿,不换气。“·”表示语气加强。)。
脚本示例二:“——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这是全文之高潮所在,全诗的最强音,应蓄积力量以最豪壮的语气,最强烈的感情,一字一顿读完这个感情十分强烈的祈使句,并嘎然而止。)。
然后,学生用个人表情朗读、小组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作品感情及抒情性色彩。同时,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朗读评点。
三、拓展延伸。
结合练习四,以“面临生活的暴风雨”为话题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探讨。
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充分肯定“与困难作斗争,其乐无穷”的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乐观精神和生活态度,鼓励学生用心追求勇者风范。
四、小结:
我们在美的享受中解读了作品,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作品运用多种手法,使全诗集诗情、画意、理趣为一体,成为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丽明珠,其产生的现实好处和深远好处是无比巨大的。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的暴风雨中也做那勇敢飞翔、搏击长空的海燕吧!
五、布置作业。
1、继续诵读课文,为参加本单元散文诗朗诵表演比赛作准备。
2、模仿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写一首散文诗,字数不定。
点评。
本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注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突出了对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同时,还注重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
教学设计由《海燕》的深远影响导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教学过程以朗读教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透过诵读揣摩感悟诗情、画意和理趣,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评,评中读。在赏析海燕形象时,注重了学生的个性化解读,既尊重学生对海燕形象的感性认识,又结合背景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把握海燕的特定内涵。在延伸拓展中,将学习本课的现实好处与学生的口语交际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应对生活的暴风雨时也像海燕那样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突出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海燕教学教案篇十九
教学目标:
1、在朗读的基础上感悟和品味作品形象及其深刻内涵。2、体会、揣摩和学习抒情性语言和多种手法。3、体验和培养乐观精神。教学重点:
1、赏析海燕形象,领会作品的象征内涵。2、在反复诵读中,揣摩作品的语言和手法。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疏通文意,通过诵读初步感知课文。2、搜集高尔基的有关资料。
3.教师准备录音带,录音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整体感悟,赏析海燕形象。教学步骤:一、导入美文。
介绍《海燕》的深远影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789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