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胡情结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2:25:03
我的二胡情结范文(18篇)
时间:2023-11-28 02:25:03     小编:ZS文王

通过天文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自身在宇宙中的位置,增加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考和思辨,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指引。为了帮助大家写好总结,我特意搜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参考。

我的二胡情结篇一

梁实秋生于乱世长于乱世。他原名治华,祖籍河北沙河,191月6日生于北京。19就读于清华学校,1923年赴美国,先后就学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1926年回国,由于战乱,梁实秋四处奔走,从北平到青岛,从青岛到广州,从广州到四川,再从四川到北平,饱受颠沛流离之苦。1948年梁实秋从北平移居台湾。二女一子,只有小女儿梁文蔷随他入台,大女儿梁文茜和儿子梁文骐留在大陆。梁实秋到台湾后一去就是三十年,一直没有再回过大陆。山川阻隔,骨肉分离,飘泊羁旅,因此在梁实秋的散文作品里,浓烈的故园之思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思乡和念旧,是梁实秋散文情感的主旋律。他的这份乡愁到了晚年越是热烈,因思乡心切,他一会儿想喝北京的豆汁儿,一会儿又想吃故乡的栗子,可由于两岸未实行三通,这些均成泡影。梁实秋几乎有半数的散文小品都是念旧之作,他的好友、旧交、文坛故人、亡妻,都栩栩如生地出现在他的作品里。“树高千丈,叶落归根”,对家乡和往事固执的怀念,就形成了梁实秋挥之不去的思乡情结。

“过年时须要在家乡里才有味道。羁旅凄凉,到年下只有长吁短叹的份儿,还能有半点欢乐心情?”晚年的梁实秋是一个典型的漂泊无依的老人,得了严重的“思乡病”。对故园强烈的思念使得梁实秋提笔写下了大量的带有浓郁思乡情结的文章,《雅舍谈吃》即是代表。《雅舍谈吃》所写的都是作者30多年前足迹所至的大陆生活,即北平、上海、青岛、武汉、重庆和广州等地当年的'美食,尤其是对于北平四时八节的饮食风尚,名楼饭庄的佳肴名厨,街头巷尾的零食小吃,不断流露出赞赏之情,寄托着对故土家乡的眷恋和向往。作者曾说:“偶因怀乡,谈美食以寄兴。”道出了写作的真意。事实上,也确实是“借一饮一啄,品味久历人生,回首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著文谈吃以遣怀寄兴来过瘾,作一番回乡的梦和精神漫游。

梁实秋生长在北京,凡是与北京有关系的,他讲起来无不如数家珍,且充满了一脉深情。他对北京的名吃、风味了如指掌。在描写京城美味中,有全聚德、便宜坊烤鸭;正阳楼、烤肉宛的烤羊肉;致美斋的锅烧鸡、煎馄饨、爆双脆;东兴楼的芙蓉鸡片、乌鱼线等等。在谈到这些名吃时,他经常是旁征博引,用一些古诗文的名句来佐证名菜的美妙。对北京小吃,从“豌豆黄”“热芸豆”“铁蚕豆”到“爬糕”“油炸花生仁”等等,他均能一一说出它们的制作方法,味道特点。还有许多因历史沿革的关系原义已经失去的街道名称,他也记忆犹新。例如,“肉市”已不卖肉,“米市胡同”已不卖米,“鹁鸽市”已无鹁鸽等等。足以看出梁实秋对自己的故乡有多么熟悉,而在这种娓娓细语中又透露出多少的亲切。“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感悠然而生,一句话说到家,他太热爱自己的故乡了!

《雅舍谈吃》是真正的“意在吃外”,或者说在“吃”中隐现着一股浓郁的乡愁,透露其思念故土的文化情怀。如《火腿》,分述三个片断性的回忆:一是在上海吃火腿,鲜明似火的瘦肉,依稀透明的肥肉,“至今思之,犹有余香。”具体地描写了火腿的色、香、味。而色越鲜,味越浓,越想吃,又吃不到,思乡之情就越浓。二是回忆在民国十五年冬,在南京与友人共享的情景。而今与友人天涯各一方,何时才能相见呀,思乡的心情变得惆怅起来。由吃火腿想到人,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种无可奈何的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愁跃然纸上。三是忆抗战时,与张道藩在重庆留春坞吃的那顿火腿。吃火腿的地点由上海转到南京,由南京吃到重庆。接着来到了台湾,偶得一只真的金华火腿,去切割时,老板的举止言谈把文章推向了高潮。当老板把火腿劈成两截时,他惊叫道:“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离乡有年,火腿勾起了他故土的情怀。细细地品着来自内地的火腿,“言外之意”是他心中不解的思乡情结,浓烈、回荡。

1987年梁实秋先生故去,家人把他的墓碑面向隔海相望的大陆,大概就是为了使这位文坛耋宿能在九泉之下遥望魂牵梦萦的故乡吧!

(来源:凯风网江苏频道)。

我的二胡情结篇二

我从小就听过二泉映月,并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因此,当妈妈让我选择学一样乐器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二胡。经过刻苦努力的学习,我的二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拉起来已经得心应手了。

我从一升二的暑假开始学习二胡,到现在才学了两年多时间,但我已经获得了很多奖项了。今年八月份,我参加了“敦煌杯·上海”二胡演奏大赛。预赛时,我凭着一首欢快的《苏南小曲》顺利地杀进决赛。决赛那天,我完全没有压力,镇定自若地走到评委面前坐下,深吸一口气,一出弓,左手不断拨动,右手挥洒自如,奔腾热烈的《赛马》响起。那音乐时而急切,时而平缓;时而响亮,时而低沉,观众们仿佛被我带到了辽阔无垠的草原,天高地远,万马奔腾。评委们惊讶万分,向我投来赞许的`目光。一拉完,评委们就不禁向我竖起了大拇指。

我的二胡还能随时调动全家的心情,前一秒还很悲伤,下一秒就变得十分快乐。每当我拉起二胡,全家人都放下手中的事,停下脚步,静静地听着,常常沉醉在里面。拉到悲伤的高潮部分,我看到妈妈手捂着胸口,眼里闪烁着泪光。

在“敦煌杯”比赛前,我看了一场名家名曲演奏会,那真是一场视听盛宴啊!也许在二十年后,我也会成为一个二胡演奏家!

我的二胡情结篇三

从小生活在干旱缺水的西北小城,我对水有着特殊的感情,对有关水的记忆极为深刻。

小时侯,水缸、水桶、扁担是家家户户必备的生活用品,陶制的水缸有大有小,大小以各家人口的多少而定,大的能装十几桶水,小的也能装上三四桶水。

那时,居民定时限量供水,每到供水的时候,公用的水龙头前就排起了长龙。如果家里洗衣要多用水,就要全家上阵,借来邻家的水桶,排队的排队,挑水的挑水,家里所有瓤盆都装得满满的,好一通忙活。孩子们很早就学会挑水,当大人忙的时候,几个孩子凑在一起排队,挑水,肩膀压得生疼,但那份快乐的感觉至今使我记忆犹新。

夏季是缺水严重的季节,经常是排队一两个小时却没来水,大人们就得去较远的地方找水。有时半夜一两点供水,叮当的水桶声和人们奔走相告声汇成了一支优美的交响乐。

长大些,便梦想拥有一套带水龙头的住房,能够有充足的水,自由地使用。上大学的时候,每层宿舍楼有一间共用的水房,定时供水,这已让我感到很幸福了。

毕业后来天津,终于圆了儿时曾经做过的梦。特殊的人生经历,对水的长期渴望,造就了我深深的恋水情结,虽然用水十分方便,我却不轻易浪费一滴水,看着别人把清亮的水倒掉,心里总不是滋味。

这些年,媒体上经常报道,一些地方因缺水而无法居住,变为废墟,由于现代工业的'污染,人类将面临严重的水荒。想想天津也是缺水十分严重的城市,凡此种种严酷的现实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内心。

结婚的时候,全自动洗衣机十分流行。我了解到半自动洗衣机要节省很多水,就坚持买了半自动的洗衣机。在跟同事谈起买半自动洗衣机的动机时,同事不解地说那能省几个钱。我不禁默然,深深感到我们之间的差别。好在先生也是西北长大的,他很理解我。

我是个喜欢清洁的人,每次洗衣服至少要漂洗3次,总怕残留洗涤剂。既要节水,又要干净,该怎么办?我每次洗衣服总是要攒一大堆,分成2~3拨;依次放入洗衣机中洗涤,既省水,又可少用洗衣粉,减少对水的污染,最后一桶清水留在水盆中,用来擦洗家具和地面。

几年后,半自动洗衣机坏了,在先生的坚持下,我换了一台全自动的洗衣机,这下节水又成了新问题,看着水一桶一桶流掉真觉得可惜。不行,得想办法,我改变以前攒大堆衣服的习惯,把洗衣与作卫生同时进行。第一桶的洗衣粉水一般用来冲洗马桶,第二桶水用来擦地板,第三桶水用来擦洗家具窗台,最后一桶水存起来留作冲马桶用,这样既提高了做家务的效率又充分利用水资源,一举两得。前年,换了大房子,用水更方便了,但我节水的习惯丝毫没有改变。为了更好地节水,搬到新家,我在洗漱盆内放置一个小塑料盆,旁边放一个大水盆,每次的洗漱用水都能积攒起来,用来冲马桶,实现了水的二次利用。

最近我又在电视上学到淘米水洗碗,洗菜水浇花的新招。虽是麻烦一点,但心里很高兴,也很充实。

现在,自己经常津津乐道自己的节水经验,一次旅游,与同事谈论素质话题时又说起自己的节水经验和感受。同事颇为感慨,自己也是挺注意环保的,但是从小生活在水资源充足的南方农村,从没有想过节水。

生活中,看到节水的人,我便肃然起敬,那些任意浪费水的人,总让我心里感觉不快。公共场所跑水,总千方百计找人解决。但现实却并不让我乐观,随意浪费水的现象处处可见。尤其一些单位公共用水浪费十分严重,真希望有关部门能采取有力度的措施加以制止。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不能等到没有水可用的时候才想到去珍惜它;从每个人开始,从每个家庭开始,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滴水!

水绘就了我的生命轨迹,我难舍对水的珍惜和渴望,这就是我的节水情结。

我的二胡情结篇四

从小,我就对空调有着独特的爱。夏天每天必开空调,调到最低度,冷风飕飕地吹来;冬天我也要开,开到最高度,热风徐徐溜出。空调几乎成了我夏冬的必备之物。

“老妈,我要开空调!”我义正言辞地对老妈说。“行行行!”老妈一脸的无奈。因为老妈知道,只要不同意我就会死缠硬磨地泡着她。

我挥舞着双臂跑回卧室,拿起遥控器“滴”一声打开了空调。“欧拉拉欧拉拉……”我站在空调面前跳舞。这就是我夏天每天必干的事情——开空调。

在夏天炎热的太阳暴晒下,即使缩在房间中寸步不出家门,“锋利”的阳光也会钻透房顶来房中“做客”,而且我们家还是住在最顶楼,我又是个“汗人”,因此如果有几分钟不开空调我就会浑身燥热,在床上翻来覆去,身体汗汗,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同样,这也是老妈这么爽快地答应开空调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在夏天也会有意外发生。

有一天早晨起来,我随手点击遥控器的开关——。

……。

我大惊:“怎么回事?也没关插排啊?怎么?”我连忙打开灯——没亮。

“停电了!”这短短三个字像一声巨雷,狠狠劈在了我那“脆弱”的心灵上。“啊!那我今天该怎么过啊?”我哀嚎着。

下楼去看,在传达的黑板报上明明白白地写着:从早晨7点——晚上5点停电!

于是当天晚上来电的时候,我已经躺在床上,神志迷糊不清,嘴角微微抽搐,浑身是汗,热得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了!

所以可想而知,夏天我是多么需要空调了吧?

冬天开空调?没听说过,可是,本人就是一个“冬天开空调”的忠实粉丝。

一到冬天冷得不能再冷的时候,本人就会拿起空调遥控器,打开空调调到最高度——这样,一会儿卧室里就暖洋洋的了。

大家肯定也有过这样的经历:暖气没来,可窗外已是大雪纷飞的世界,雪花飘落,看着看着浑身就凉透了。恐怕大家的做法和我一样吧?我迅速缩到被窝里只露出头,在身上盖上好几层棉被,身子呈球状,还不断向手心里哈气取暖。但自从第一次被雪花打得大败而回后,我潜心研究,发现原来在冬天,把空调开到最高度也可以取暖!有了这项“发明”,从那以后每当雪花纷飞时,我就会打开空调,就再也不用做缩头乌龟啦!

说实在的,我发现我是最依赖空调的,既不是在夏天给人的凉爽,亦不是冬天给人的温暖,而是——那嗡嗡的声音。

声音?大家都很奇怪了:怎么还喜欢空调发出的声音?

没错,那声音在本人听来,简直是天籁之音啊!

我也曾追根求源探寻过我为什么会喜欢空调发出的'声音,原因却让人大跌眼镜——因为我从小就开空调,因此那嗡嗡的声音已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对空调声音的喜爱,甚至达到了这天籁之音,假如有一天听不见,我耳朵就会奇痒无比!

呵呵,这就是本人的“空调情结”。你的情结是什么呢?看完此文,请拨打电话号码,告诉我你的情结吧!

我的二胡情结篇五

一周一次的二胡课是我的最爱。刚开始时,由于我对二胡非常的投入,加上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刚入门时知识的简单,我次次得到老师的好评,于是我开始沾沾自喜[注:形容自以为不错而得意的样子。]。

其实我当时只是觉得好奇:两根弦能拉出那么多音,马尾巴也能发出声音,却没想到因此一不小心上了“贼船”。

那时我才二年级,爱吃零食,所以当时二胡老师总买些零食诱惑我,而且当时的曲子不难,老师要求也不高,每天“玩”一下就行了。可是,后来曲子慢慢变难了,老师的要求也提高了,我每天要练一个或半个小时琴,而且总练一个曲子,我觉得非常烦,恨不得把琴摔了。

一根琴杆,一个琴筒,一张蛇皮,两根弦,一张马尾弓,这就是二胡――让我又爱又恨的二胡。

我的二胡情结篇六

我是坪地一小的男子篮球队队员,我最羡慕的是nba球员所拥有的球技,如:汉密尔顿精准的跳投,奥尼尔无坚不摧的扣篮,韦德闪电般的速度,姚明梦幻般的步伐。

日复一日,我进步很大。我想:经过十年的努力,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去nba打球。

指导教师:彭忠诚。

[推荐给朋友][显示打印]。

我的二胡情结篇七

张丽没立即回答,观其神色有些无奈:我妈让……就学吧!冯媛略思忖即干脆回答:我要学!

我于是收了这俩徒弟,教前分别写一寄语:待之以诚,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由浅深入;欲速则不达,功到自然成。

两位学生悟性都可以,根据教程到了应“入深”练习阿炳独奏曲《二泉映月》的时候了:啦……嗦啦,发咪来……短短的引子,音阶下行的旋律,犹如一串百感交集的轻轻叹息,把人带入一个深沉的意境中去……两人得心应手地演奏这一段后,没发现什么毛病。而继续下去乐曲难度越来越大了,其主题音乐使人联想到一个拄着竹棍的盲艺人在坎坷不平的人生路上茫然流浪,无限伤感,无尽凄凉……这一段两人演奏起来水平就参差不齐了。张丽突然停下说道:“老师,难度太大,怎么这么难,怎么这么难啊……”

而冯媛知难而进,尽管演奏得不顺畅,但毕竟“磕磕绊绊”地用心完成了这一段落。

我趁势让她们放下二胡,开始上理论课:

说实在的,二胡对音准的要求实在太高。像古筝、钢琴等乐器,演奏前把音调准,演奏时就没啥问题,但二胡不一样,每一个滑音,毎一记弓法,手指的角度和力量都必须恰到好处。

稍停片刻,又要继续拉二胡。

就算跟小提琴相比,二胡也“吃亏”。因为小提琴好歹有琴枕,手指按到哪里还有个数,但二胡,你稍微一按重,就过了头。正因为这样,演奏二胡每首曲子的音到底准不准,完全靠耳朵来判断。

“老师!我不想学了……”张丽说。

我知道这是学琴的“排斥期”,便鼓励道:“要勇往直前哦!”

此时的冯媛始终缄默不语。

那个“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的学员,圆满完成《二泉映月》,演奏深刻地反映了阿炳倔强、刚毅的性格,反映了阿炳对黑暗势力毫不妥协的反抗精神。

那个“要我学”而不是“我要学”的学员,觉得越学越难,终于,她选择了放弃。

我的二胡情结篇八

上二年级的时候,妈妈为了培养我的兴趣及爱好,把我送到市文化馆学习拉二胡。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妈妈带我到文化馆去见我的二胡老师,他姓段,大约40岁出头,可头发早已花白,一副慈祥的面孔,我心里的紧张顿时没有了,他笑呵呵地看着我,先看了看我的手,说:“还行,手形不错,可练习拉二胡是很辛苦的,你能坚持得下来吗?”我点点头说:“我一定努力练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功课也多了许多,但我始终没有放弃拉二胡这个爱好,仍然利用星期日去学习,今年,妈妈花1200多元给我买了一把二胡。我们这里新学员已经来了好几批,可我仍然是老师的得意弟子。去年暑假,我还顺利地通过了国家民乐委员会的二胡六级考试,拿到了等级证书。

这几年,爸爸妈妈和辅导老师为我付出了很多,为了不辜负他们的期望,也为了我有一个更美好的未来,我一定会努力、努力、再努力!

我的二胡情结篇九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作文1000字——儒家文化融合百家而为国学,中国文化海纳百川而成经典。《唐诗》,《宋词》,《三字经》,《弟子规》,《增广贤文》,《论语》,《菜根潭》??这些都是国学,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国学就像一杯茶,淡雅幽香,茶是要品的,国学是要读的,读懂了,自然就理解了。

国学是先人用尽一生而总结的道理,那是对人生的品读,那里有人世的沧桑,有历史的痕迹,有生命的真谛,那些都是中国的骄傲,那些沉积着一个伟大的名族不变的精魂,国学把我们带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修身养性,教会我们如何做真人,教会我们分清美丑,明辨是非。国学使我们从圣人和智者的叮咛中品位人生的真谛,从一件小事,从一句话,从一个动作,从一个事物中,我们都能感悟到崇高的境界和高尚的情怀。国学经典总是引领我们不断领悟到生命的`意义,端正青少年正确的人生态度。

国学,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体会,而国学中的精华,一生也学不完。

《论语》使我们修身养性,德行人生。《论语》花了相当篇幅直截了当的阐明君子和小人的不同点,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孔子一生都主张“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教会我们如何做仁人。《论语》的真谛,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才能攀上人生的高峰,怎样才能体会到人生的意义,怎样才是真正地对人有“仁爱”之心,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

“《菜根谭》囊括了50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这是世人对它的评价。“云中世界,静里乾坤;冷静观人,理智处世;水滴石穿,瓜熟蒂落。”人生就是这样,要能够在普通的生活中找寻到快乐的因子,要能够在荣誉面前保持警醒,在挫折面前学会坚持。《菜根谭》,它充满了哲理的味道,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无穷趣味。我觉得《菜根谭》它真的看懂了这复杂的社会,教会了我怎样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道德经》是我体会最深的,它总能用一句短小而精辟的话把我们领到另一种美妙的境界,那里都是真善美。这就是国学的力量,在国学中一旦看懂人生,便会使生活升华到另一个水平线——不计较得失,无论世事沉浮,每次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看待,以一颗平静的心去面对。看轻人生的权势名利,看穿世间的繁华昌盛,看透人生的真谛,超然物外,你就会别有一番滋味。“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这句话,就是真善美的最高境界,这句话也是老子一生的坚守。权势名利都看轻了,世间就安静了。

品读国学,就是在品读人生。

懂得国学,你就懂得了人生!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

五岁时爸爸就送我跟李老师学二胡,虽然它有时候带给我的是苦闷,但更多的是让我在每一点滴的进步中享受着乐趣。

刚开始学时,我连最简单的数字都不认识,但教我二胡的李老师耐心的手把手的教我,首先教我认识几个最基本的音符,二胡基本常识,一天要练几个小时,回到家里早上要练,晚上也要练习,时间一长,手指的皮也被磨破了,疼痛难忍,爸爸给我贴上创可贴又继续拉。这样我基本上没有了玩耍的时间。听着楼下小朋友的嬉戏欢呼声,我也心不在焉,偷偷的跑去跟他们一起玩。爸爸为了鼓励我,就定了一个奖励制度:练熟一首曲子就奖励一个玩具。那时一个玩具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为了得到一个喜欢的玩具就日夜的练习,一年来我就学会了十多首曲子,我也得到了十多个我喜欢的玩具。渐渐的我拉的曲子也有模有样了,有时还登台表演,经常得到长辈们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不知不觉中也喜欢上了拉二胡。

二胡是我国的传统乐器,虽然只有两根弦,但它却能拉出七种基本的调位,还能根据音的高低、长短拉出各种不同的音。二胡也是所有乐器中最难学的一种。民间就有“担谷的笛子、斗米的萧、琴拉三年莫心焦”,这里的琴就是我们所说的二胡。所以真要学好二胡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为了真正把它学好,我要牺牲更多的玩耍时间,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热酷暑,一到放假,我都要呆在房子里反复的练习曲子。有一年冬天,我上午在李老师家里学习了一首新的曲子《赛马》,因为曲子难度非常大,我当时会拉,可是一回到家就忘了。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习,晚上九点多钟,爸爸带着我冒着严寒和大雨来到李老师家里,一学就是两个钟头,直到我完全学会了才回家。

学二胡虽然有这么多的困难,但也给了我成功后的快乐。

去年下学期,虽然我临近小学六年级的毕业考试,但我还跟东街居委会的一些二胡业余爱好者们参加了南江镇的首届春节晚会,我一回家就做完作业,八点钟我就准时到居委会集合练习节目,我们中年龄最大的有七十多岁,我是其中最小的一个,有拉二胡、中胡、胡琴、笛子、扬琴等七种乐器,我们一起练习有一个多月,在晚会上我们一起表演了一首《喜洋洋》,表演得很成功,得到了领导和观众的称赞,作为我们南江镇很具特色的乡土节目,我们还小有名气,之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们又专程采访了我们。今年又被南江镇选送到了平江县总工会主办的文艺晚会。我们表演的是《茉莉花》和《石油工人》,获得了一等奖,南江镇政府还给我们颁发了证书和奖金。

我参加了三次中国音乐学院举行的二胡业余过级考试,现在我已经通过了七级,每次都因为我在考试前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过级考试也很顺利。看着我一个个红红的本本,我心里甭提有多高兴,这也是我多年来辛勤汗水的见证。

我和二胡风雨相伴了八年,虽然我比同龄的伙伴们少了很多的玩耍时间,但我结识了更多的朋友,收获了更多的自信,参加了更多的社会实践,享受着更多的成功与快乐,同时也增加了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我要继续努力学好二胡,让我的生活更加充满诗情画意!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一

小时候在妈妈的怀抱中听着那动人的歌谣,却不知道它的真正含义。长大了听着音乐,学会了享受,知道了它的真义。

在我的心里,音乐是一种美,纯真的。听一首歌必需学会用心去感受,听着它的旋律去寻找歌中的美。一首歌就是一种美,对我来说一首美的歌可盛过世间大自然。在音乐中的我慢慢长大,学会了知识和本领有了自己的感受。

就在这时一个音乐的大门为我打开了,六岁的时光来到了,在读幼儿园中班的我在爸爸妈妈的支持和鼓励下学了一门课程——“古筝”。在这个培训班里,就属我最小,最大的有十一岁,而我才六岁,相差五岁。虽然上第一节课时我十分专心,但是就是因为我最小的原因,所以比其它的人都学得慢一些。回家时我总是流眼泪,而妈妈却鼓励我,对我说:“就是因为你小,所以要超越她们。我不相信你就是比他们学得慢,从明天起妈妈陪你一起练。然然请你记住只要你用心去做,没有事情你不能完成。你听过水滴石穿的故事吗?就是从那一天起我在各项古筝活动中取得了名次,让那些跟我一起比赛的人刮目相看,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离不开爸爸妈妈的`支持。

现在我已经读五年级了,可我一直在学古筝,对一个上五年级的我来讲学古筝是一种压力。每天的作业就很多了,还要从中挤出一些时间来练琴,做完作业又要听英语、做数奥题、背古诗宋词。可我却不放弃,尽可能抽出一些时间去练习。现在我已经考完六级了,在学七级的曲目。与以前相比我觉得自己已不如以前那么认真,可能是时间的缘故吧!但是我还要超越自己,再接再励!

岁月过得那么快,童年已过了一小半。我还想在听一回《童年》,欢快的歌,动人的旋律。深深的埋藏在我们心底。古筝中那高山流水般的音乐,令人心灵摇荡,仿佛置身于幽静的林子里、欢快的溪水在旁伴奏。闭上眼睛,细细品味,好像身在仙境,让人不得不被吸引。谢谢你!音乐,在我最美好的童年为我唱响!我到今还被你的美吸引着,你在我最无助的时候歌唱;在我快乐时为我祝贺。音乐无时无刻都在我身边响起,伴我成长!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二

在我的童年里,有一首音乐,我久久不能忘怀。这首音乐在我姥爷的二胡里时常拉出,虽不惊天动地,但也扣人心弦。就是姥爷用这只二胡,才给了我的童年锦上添花般的色彩。

儿时的我最爱听姥爷拉的二胡,拉的既传神,又动听,使我不禁对姥爷产生一种敬佩。每天的劳累,只要听上一曲姥爷拉奏的音乐,仿佛消失了一大半。就这样,我在姥爷拉奏的音乐里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时间。

记得有一次在老家过年,全家人都请姥爷拉奏一曲,这时我想故意刁难一下姥爷。“我今天心情不好,给我拉,给我拉一首符合我现在心情的曲子。只见姥爷凝神一想,拉出了《二泉映月》,我心情高兴时,他就拉起了《赛马》,令我精神愉悦,高兴起来。姥爷对我的学习也非常关心,自打我上陈毅中学以来就陪着我,不管每天学习多累,只要一回家看到姥爷,仿佛什么都没发生过一样。

下一篇:星空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三

从小,音乐就对我有一种强烈的吸引力。每每听到一段音乐,我总会跟着轻声地哼起来。长大了一些,会看电视了,我又被那些在电视里神情激昂的演奏家所吸引,很羡慕他们。终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报了一个二胡兴趣学习班。

刚学习的那一段时间,老师经常讲,二胡是比较冷门的一种古典乐器,学好了不容易,要持之以恒,勤学苦练啊!没过几天,我发现确实是像老师说的那样,但这时的我却慢慢爱上了二胡。

时间过得很快,我埋头苦学了一年多,终于可以报考等级考试了。这一年多吃的苦,终于有机会去证明自己了。

那年的暑假非常炎热,知了不知疲倦地从早叫到晚,像是给我不断鼓劲儿练习二胡。终于到了考试的那一天,妈妈陪着我乘车去了市区。看着妈妈流汗的脸颊,我才明白,在我最难熬的时候,都是她陪着我。我暗暗给自己加油,相信自己!

妈妈一直在候考室里陪着我,我在一旁抓紧时间默背曲谱,练习曲子。妈妈看出我的紧张,递过来一瓶矿泉水,用坚定的眼神看着我,一句话也没讲,但是我却明明白白。慢慢地,我静下心来,只要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就行了。

这时,广播里传出了我的名字,我冲妈妈笑了笑,转身大踏步走向考室。走进房间,我向考官鞠了一躬,便坐在凳子上,端正好姿势,开始了演奏。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紧张,运弓也不太自然,可到了曲子的高潮部分,我不由得被曲子的情绪所感染,陶醉其中。我偷偷瞄了一眼考官席,发现那些考官本来麻木的神情开始生动起来,居然还有一位考官眯起了眼睛。一曲完毕,我站起来,对考官鞠躬,他们互相小声地说了什么,然后对我鼓了鼓掌,对我说:“好了,你可以出去了。”我赶紧说了声“谢谢”,转身小跑,出了考室。

过了一个多月,指导老师把我叫过去,对我说:“柏芸,你好样的!”并递给我一本证书——二胡三级证书!我不敢相信这是真的,心里有声音在呐喊:“我终于证明了自己,我的梦想也会慢慢实现的!”激动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这就是我的故事,我与二胡的故事。二胡,它值得我用一生的时间去练习,去演奏。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四

有人说,儿时的记忆能伴你一生。也有人说,儿时的记忆是文学创作的源泉。

两种说法我都同意。但前提是,儿时的生活。

应当在乡村,不管是伴其一生的记忆,还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其实质是一种乡土情结,而且这种乡土情结还不完全受年龄的限制,关键是它在人心里留下的印象的深刻程度。

我由于生在农村,儿时的记忆便充满了优美的神话和迷人的梦境,引我时时回味,甚至魂牵梦绕;而每次写作的冲动大多与儿时的心理感受有关。

只有在乡间,儿童的生活才会像童话。记得小时候我们可以漫山遍野地奔跑,可以到后山的老树林里去摘野果子,可以躺在厚厚的青草上,一边吃果子一边望着天空飘浮的白云,让无忧的心自由飞翔;我们可以在地塄上挖洞,也可以在山坡上挖战壕,然后学电影上的人们打仗;我们可以在水渠里泡上半天,不会游泳就可以在水浅处用手支撑着,让身体浮起来,再用两只脚拍打水面,装出一副游水的样子。我们还可以在大人不在家时,卸下门板搭戏台,披上床单作战袍,沾一把粗麻在嘴上当胡须,扎一条毛巾,挎一把老马刀,在台子上感觉一下英雄;我们可以在听到一点半点消息时,翻山越岭几十里去看露天电影,我也常常为电影里的人和事感动不已,一个人的时候偷偷地思念那位不知名的朝鲜护士。

只有在乡间,儿时的梦想、儿时的情绪才可以延伸。我到上中学的时候,生活中仍然充满了许多童趣。有一个中秋节,我邀请了几位最好的朋友到我家赏月,晚饭后我们登上一个山峰,吟风弄月,指点夜色,徜徉在银光清辉的世界,大大的体验了一下古代文士的洒脱风流。不料第二天一早,一场大雨把正在赶往学校的我们浇成了落汤鸡;还有一次,我和一个好朋友一起合写一篇文章,两个人于晚饭后到山上边散步边商量,不知不觉月出东天,冷晖遍地,我们索性坐在山坡上进行更详细的探讨。回家时小山村已经进入梦乡,除了月光的照耀,再也看不到一个亮点。

我从小喜欢雪。现在才知道,我所喜欢的是乡村的雪,而对于城市的雪,也只有在久居城市而看不到乡村时才注意一下,作为一种心理补偿。最早印象很深的是冬天去上学的路上,踩在厚厚的雪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好象有一利说不清楚的满足;后来大一点了,就喜欢看漫天飞舞的雪花,迷迷茫茫的不知深浅,我就被一种很神秘的气氛笼罩着,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再后来,我就喜欢雪天的那种意境——当然这是受了传统文人的影响,先装了一些古文诗句在肚子里,一旦遇上下雪天就萌发出一些平时不大想得起来的情绪——然后就找一个合适的地方,比如山顶或河边,一个人立在那儿,静静地感觉冰天雪地中人与天地一气相通。那时,说不上是先有想法后有感觉,还是先有感觉后有想法,直到现在也说不清楚,只就是喜欢那么做。其实,雪在我心中的印象非常深,所以,现在每到冬天,我就觉得城市的乏味,就回想起在乡村的生活趣事,特别想念的还是乡村下雪的情景。

很多情况下,这种对乡村往事的回忆最容易引起人写作的欲望。每到这时候,我就觉得一个人的乡土情结才是他写作的原动力,也可以说是原始冲动。就现在已知的文学大师,几乎都有乡土生长或生活的经历,都有一股很浓的乡土情结,而且好多作品的功力和深度也往往表现在对乡村生活和人物心理的描述方面。比如鲁迅写的童年时扫开雪地扣麻雀的情形,郭沫若自传里写的自己11岁时在后花园里看见婶婶时的一些想法,沈从文笔下的乡村情趣……现在的贾平凹,写的东西也以乡村题材为主体,弥漫着一股浓厚的乡土气息。当然以〈白鹿原〉名扬天下的陈忠实就更不用说了,他为写小说专门找了一片乡土去生活。这种乡土气息有时候还显得十分古老,但是却很有韵味。大概这就是文学的本质吧。我们多少年来不断探讨,说了一大堆理论,其实对于写作的人来说,最关键的是他的生活经历和内心感受以及由此造成的情感倾向。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再多的文学理论都只是一些毫无用处的空洞概念。

我和不少写作的人探讨过这一问题,他们大多都有同感,认为城市的死板生活和繁乱环境,容易使人心身疲惫而缺乏激情,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想象;乡村则不同,这里天高地阔,山水成形,人们过着相对闲散的生活,尤其与自然界有直接密切的接触,比较多的吸收了天地的灵气,对事对物、对人对情对理都有相当敏锐的感觉,又比较容易产生不受拘束的遐想,好多人心里都装着一些奇妙的故事。这正是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动力。

此外,从中国文化传统来看,也能看出乡土情结对文学的价值。由于中国长期的农业文明,在文化传统中包含了很多与山水有关的内容,而审美情趣便是其中之一。这种陶醉于山水之间的审美情趣,其实就是一种很典型的乡土情结。这种情结其实并没有随着社会的重大变化而消失,它依旧隐含在许多文化人的心底,也成了一种源远流长的民族心理情结。

虽然现在也不乏城市题材的文学作品,但总体上说,这些作品还是缺乏文学应有的那种意境和韵味,它提供给人们的不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美感赠与,而是一些城市现象的综合,往往使本来就已经很心累的城市人群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心理沉重。它决没有产生于乡土情绪之中的文学作品那样让人读来便有一种如春游、如夏浴,也如隆冬迎风饮雪的感觉,那是一种把自己交给自然,返回生命本体的感觉,那种感觉总是让人回味不尽。这种情形也许就是文学创作和审美的本质特征,再没有更好的方式取代之前,它依然牢固地占居着我们的心灵空间。在我看来,这也是整个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我们没有办法改变人类来自自然这一事实,所以也不可能从根本上脱离对自然的依赖和亲近,因此在我们的心里,最美的东西仍然是最自然的东西,最自然的东西就是现存于乡村之间的山水草木以及人们生活于其中时所留下的一切美好记忆。

作者:范笠。

公众号:怡心苑。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五

三年前的秋天,我和一群十二三岁的孩子一起踏入了一个陌生的校园,在这里,我们开始了人生一段新的旅途。“这就是三初?好大啊!”“听说有三个校区?有空一定去转转!”······耳边传来各种叽叽喳喳声。跨区入学的我在这里没有什么熟人可交流,默默地转身,向教室走去。之后,便是同小学入学一样的情景,只不过多了一个军训。正是这军训,开始将我们融入第三初级中学,将36个性格各异的孩子联系在了一起。记得在军训场地,“呃······”我突然捂着肚子蹲下来,胃不知怎么地疼了。旁边一个瘦小的女生关切地问道:“你怎么了?没事吧?”我笑笑,对她的.关心表示感激。于是,我成了“逃避”军训的第一人,不过也因此结识了第一个小伙伴。

转眼一年过去,我们从新生小毛孩儿竟也变成了学长学姐。“大家要努力了啊!初一不分上下,初二两极分化,初三天上地下啊!”耳边总是传来班主任不断的鞭策之声。这年秋天,我第一次发现校园里有不少果树,金秋时节,硕果累累,引诱着我们的食欲。“嘿,你还没去过北部校区吧?那儿可漂亮多了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真想去啊!”我心里想着,也耐不住憋了一年的好奇心,便跟着她去了。“真的啊,好漂亮!”“看那棵石榴树,哦,还有银杏,那是什么?看,是紫叶李!”这次换我感叹了。我们像两只兴奋的小鸟飞进静谧美好的丛林,一下打破了这里的宁静。

突然,我们停下了脚步,紧张地发现校长正在侧边的走廊上打电话,我们扭头就跑,一直跑回中部校区,然后站在操场上哈哈大笑起来,完全不顾旁人异样的眼光。现在我们已经初三,对这个校园可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我知道春天时那棵最高大的树上会开满一串串紫色的花,花香飘满整个校园,经受住寒冬的杉树冒出星星点点绿绒绒的幼叶,有鸟儿站在枝丫上远眺;我知道夏天时树叶茂密,微风吹起会有绿波荡漾,小池里鲤鱼冒上水面,嗅着莲的清香;我知道秋天时木瓜、柿子、石榴会引来一群嘴馋的孩子,猫儿们攀上树干,跳过围墙来到校园,观看同学们在运动会上活跃的表现,不时还有悠扬的二胡声传来;我知道冬天时被大雪覆盖的操场上,会有老师们用脚踏出来的美丽图案,变换着花样,寒冷阻止不了同学们的热情,风中有篮球落地的声音。

三年,三初与我携手走过春夏秋冬,看我渐渐成熟,三初也迎来了110周岁的生日,并将恢复原校名——钟英中学。我庆幸自己赶上了这次机会,与同学、老师为三初庆祝。我们的欢笑是送给它的最好礼物。也许未来,在某个美好的秋天,它会记起我、我们与它的点滴。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谁都没有例外,你知道你的拿手好戏是什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我的拿手好戏之拉二胡。

作文。

仅仅一个细长的琴杆,一个雕花的琴筒,两根简单的琴弦与一张普普通通的马尾弓,竟能演奏出月光悠悠,也能奔腾出千军万马。少年的我,左手在琴杆忽上忽下滑动,灵巧的手指仿佛是一只琴弦上的芭蕾舞着。右手有力的运弓,时快时慢,时长时短。一首首曲子,迸发而出。

一曲终了,我的思绪回到我初学二胡的时候,那可不是十分轻松的事儿。

运弓,是二胡的最基本动作。“万事开头难”,刚开始学习时吱吱刺耳的声音令人十分厌烦,一遍又一遍单调的音阶练习又枯燥乏味,但做过的决定又怎能轻易放弃?坚持,坚持,再坚持,终于音色有了起色,变得圆润了,不再那么刺耳了。

由于音乐知识匮乏,可以说一窍不通,仅仅识谱,就是我的一大难题。看着一大堆简谱扑面而来,我真有些犯难甚至想放弃。但老师有耐心的一遍又一遍的教导:“5读so……”经过坚持不懈的练习,我终于对于这些数字形成了条件反射,这令我倍感鼓舞!

基本功合格后,我就开始练习曲子。最开始练的是《小星星》,我不作文禁好奇:二胡就两根弦,怎么拉的出曲子呢?老师告诉我,哪个音用哪个手指按弦,按弦的哪个位置……于是断断续续的琴声响起来了,每当我拉错时,老师就会提醒我改正,回家之后仍锲而不舍的练习,终于连贯悦耳的《小星星》新鲜出炉了,我突然在喜悦中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感觉。

就这样,《小漆丘》《田园春色》《良宵》等曲子,也在我的努力下一一攻克了。我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比赛。

洋洋洒洒的灯光驱散着一团又一团黑暗,坐在舞台中央聚光灯下,这样的气氛令我十分紧张激动,马上要开始了!我的内心不禁翻江倒海般忐忑,当我抚摸着熟悉的二胡时,我的心刹那间平静了下来,活泼高亢的乐音在场上流连徘徊,在耳边绽放……简单的二胡简单的坚持收获了大家的鼓励和认同。

如今,我已会拉许多许多的曲子,像激情澎湃的《赛马》,忧伤婉转的《二泉映月》。这些悠扬圆润的音乐,如同心头种下的种子,我小心呵护,不懈耕耘,已经发芽,开始露出了青翠欲滴的小苗苗。

夜,屋子里再一次响起了悠扬的二胡声,或古朴淡雅,或幽怨深沉,曲曲折折,奔流不息,在这静谧的夜色中渲染开来。少年的我,欣然享受着我的拿手好戏。

“等等,慢点儿,发生了什么。我什么也没看清,那枚硬币怎么不见了?”

没错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变魔术。

你可别小瞧我。现在的我既可以“拍扁木块,又能将钱的数目变来变去。可几年前的我不是这样的。”

那年生日之时,朋友送了我一套魔术道具,我好奇地打开盒子瞧了一下,并想当场试试表演,结果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

当时,我灰头土脸地溜回房间,仔细地观察起来。后来,我只要没事就练习魔术。

可第二次,我笑场了,不但穿了帮,没变好魔术,还带动了台下的观众一起笑了起来。

这天,我已经准备了好了我的第三次表演。

深吸一口气,我大喊;“爸爸妈妈,来观看我的魔术表演呀!”

观众入座,我关掉别的灯,只留下小台灯明晃晃作文地照耀着我。行了,道具已到位,场景已布好,可以开好我精彩的表演了。

我又深吸一口气,气入丹田,再缓缓,吐出来。

“好了,我想请一位助手,哪位观众愿意?”

妈妈举起了手,爸爸直接冲上了表演台。

“行,这儿有红、黄、蓝三种木乃伊,你任选一种,放入这个小方盒,再让我来猜是什么颜色的。”我背过身去。

“咔,咔咔”,天哪,爸爸就要放好了,我会不会记错了。不会,我又自信起来,我已练了几十遍,只为这一次,加油一定能行!

“放好了!”爸爸得意洋洋地回到座位,好像我一定看不出来。

“嘻咔,鸣咔,嘿!”我一面装模作样地围着桌子装转来转去,一面偷偷低头看,盒子的头矮一些,不错,是头重脚轻的蓝木乃伊。

“天神告诉我了!这是蓝木乃伊!”我打开盒子。

爸爸妈妈露出惊讶的眼神。

任何事,都需是熟能生巧,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的拿手好戏是跆拳道。

万事开头难。小时候在电视上看散打或者跆拳道,运动员那酷劲儿让我羡慕极了。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妈妈终于答应让我去学跆拳道。从此,我在跆拳道的路上越走越远。

刚学跆拳道时,由于身体偏硬,下叉时会疼得直叫。老师和妈妈鼓励我说:“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多加训练,勤劳努力,胜利的大门将会为你开启。”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大腿不停地下压,每天练高抬腿,我的腿速变得越来越快了,我的动作做得也越来越标准了。

一次在下课时,一个烦人精来到我的闺蜜面前,给了我闺蜜一脚,然后就逃之夭夭。当时,我的怒火就燃烧起来了,冲下楼,领着闺蜜向操场跑去。只见那个烦人精落荒而逃,我拼命地追赶,终于追上了,在他胸脯上帅气踹了一脚,把他踹倒了。然后把闺蜜领过来对他说:你给说我的作文宝贝,哭着也要宠。你说碰就碰,你算个屁!”那烦人精乖乖地按照我的话,向我的闺蜜赔礼道歉。

在回班的路上,闺蜜在我的耳边一直说:“如果那烦人精把你告诉老师,怎么办?”

我说:“没事,责任由我来担。”

我问道:“你知道我为什么学跆拳道吗?”

闺蜜反问道:“为什么?”

我说:“一是因为我喜欢;二是因为我要保护一个胆小鬼。”

闺蜜不高兴地说:“谁是胆小鬼,我是怕自己出手太重,打坏他。”

我无可奈何地感叹一声:“咦!”

每当朋友遇到难处时,我总会出手相救,因此我结交了许多的朋友。每次帮别人揍人的时候,回忆起我那帅气的样子,不禁自恋起来。

我参加过许多比赛,得过大大小小的奖杯和奖牌。对此,我感到骄傲与自豪,同时促使我更加努力。

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跆拳道,它带给我快乐。

我从小就开始拉小提琴,到现在已经拉了七年之久了。从以前刚开始拉小提琴时到现在,我有过很多次放弃的想法,但我坚持了下来,这不仅使我更有自信心,并且也让我有才艺在别人面前展现。

还记得那时,我刚开始学小提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令我记忆犹新的事。一天我开始练习,因为那时我还太小,很多道理都不懂。我以为我可以拉得很好,于是我充满信心地调了调音,开始“砍起了木头”。我拉出来的声音难听极了。我气愤地丢掉了小提琴,“啪”一下,小提琴落在了床上,我跑到妈妈那里,开始叙说我的苦。谁知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就连旁边看热闹的哥哥也忍俊不禁。这时我可急了眼了,生气地说:“你们笑什么,我可不觉得这是一个可笑的话题。”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你的小暴脾气,没有什么事是可以一次就成功的作文,你去按照老师写的,认认真真的弹几次,当然也要每一天坚持,几年后你一定会有很大的进步!”我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回房间开始认真练习。

几年后,我果然“修成了正果”,有了不错的进展,小提琴也真正的成了我的拿手好戏和特长。我也为我会拉小提琴这事十分骄傲,每当家里来客人时,问我有什么才艺时,我就会拿出我的小提琴。如果是中午的话,我会来一首激烈的《土耳其进行曲》。晚上时,我会来一首扬长,幽静的《月光曲》,让人放松。

小提琴使我快乐,让我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不仅养成了坚持不懈的好习惯,也对音乐产生了一种好感。

小提琴的好处有很多,比如我先先后后获得了不少的奖项。

小提琴是我的拿手好戏,使我放松,快乐。同时也让我学会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养成了好习惯。

我的拿手好戏是弹吉他。弹吉他为我带来过许多荣誉和骄傲,但是,这个拿手好戏可不是天生的,而是苦练得来的。

小时候我经常坐在电视机前,看到明星胸前背着一个东西在唱歌,手还一直在那个东西上动来动去。我问妈妈,明星手里拿的是什么?妈妈说那个东西叫吉他,是一种乐器,能够谈出十分动听的声音。

“妈妈,那你给我买一把吉他吧,我也想站在这么多人面前表演!”我兴奋地说道。

“你可不能半途而废啊,不然以后你想学什么,妈妈都不带你学了。”

“我一定不会的!”我回答道。

就这样,妈妈给我买了一把吉他,还给我报了一个学习吉他的课外课。第一节课老师就教我们认识吉他,告诉我们哪个是一弦那个是六弦哪个是品珠等等。第二节课教我们如何弹一到七的音,并教我们弹小星星这首曲子。

就这样,上了七八节课,我问老师:“老师,我看电视机前的明星都会拿着吉它手扫来扫去的,我们什么时候选那个呀?”老师回答道:“那就扫弦要到中级班才学。”

我不禁打起了退堂鼓,心想每天训练这么辛苦,过两个月我就绝对学不下去了,到中级班还有半年呢,我又转念一想:如果放弃了,那我以后就再也不能学东西了,最重要的是我这两个月的辛苦就白费了,我一定要学下去。

从此以后,我每天苦练基本功,固定每天弹两个小时的吉他,几乎每天都会把手上的皮给磨破。我的基本功渐渐变得很扎实,什么都比别人快很多了。

扫弦以后老师变得特别重视我,带我参加琴行一年一度的演出,还让我当主唱。我感到十分自豪,学吉他给我带来了荣誉,更重要的是他告诉我我一个人生道理,只有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七

又是一个寂寥的夜,我又孤坐在书桌前,手里握的还是那杯浓浓的咖啡。

夜深了,手中的咖啡杯不知何时已冷却。不再有环绕的雾气,我却依旧轻轻搅动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在跌宕起伏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闲适与从容。

心香一瓣:在寂寥的夜,枯坐书桌前,独对心灵。品浑黄的咖啡,品起伏的人生。有过风风雨雨,有过旭日飞虹,有过失败的痛楚,有过成功的癫狂,唯有在深夜,“才能在跌宕起伏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那份闲适与从容”。

我的二胡情结篇十八

鸡蛋,对于现代人来说,实在是太普通不过了,只需三毛钱一个,只要你消受得了,想吃多少就吃多少。虽说吃多了难保胆固醇会升高,没准还会有人白眼你,说你是个“老土”:没吃过好的,只拿鸡蛋当宝呢!然而我恰恰是这“老土”中最“土”的一个,在我眼里,鸡蛋不但是味美无比,而且还是充满爱的,珍贵无比的佳肴呢!

鸡蛋——等于美味,这是我从幼年起就深深植于心中的信念,并终生信奉,绝不会动摇。在那物质匮缺的年代,想吃饱肚皮已非易事,营养二字是无法企及的。我奶奶当时已七十多岁,非常清瘦,孝顺的母亲想方设法弄来了几个鸡蛋,每天给她老人家煎上一个以弥补营养的不足。望着黄澄澄香喷喷的煎蛋,我馋涎欲滴。奶奶心疼孙女,就把煎蛋周围的一圈蛋白撕下来放到我碗里:“边上的硬,我嚼不动,你吃了吧!”我就心安理得的吃了下去,只觉得鲜美无比,余香满口,恨不得吃上满满一碗才过瘾。于是我每次都眼巴巴地望着煎蛋,奶奶每次都会撕下蛋白给我,自己只吃蛋黄。虽然父母也曾阻止过我这种既馋又无知的行为,但每次都在奶奶“我嚼不动,让娃娃吃点!”的'愤怒的喊声中妥协了。当时我心中的愿望就是:将来有了钱,一定要煎上一大碗吃个够!每当回想起这件往事,心中总是又酸又甜,我真不该没心没肺地去分享奶奶那一个可怜的鸡蛋!如今,亲爱的奶奶早已远去,好东西我已不知吃了多少,但我觉得最好吃最稀奇的,仍是煎鸡蛋。

鸡蛋——等于过生日,这是在我幼年时就根植于心中的又一个企盼。每逢我的生日,不论多么艰难,慈爱的母亲总会煮上两个鸡蛋以示祝贺,从未间断过。我和妹妹守着那煮鸡蛋的小锅,手舞足蹈地欢笑,望着那白白的鸡蛋在水中翻腾,我小小的心房中就像那煮鸡蛋的沸水,扑腾着幸福的水花,那快乐美好的感觉,溢满全身,滋润一身。

几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浓浓的鸡蛋情节,使得我嗜鸡蛋成癖,百吃不厌。夫君常会为我煎上两个鸡蛋,他深知这马屁绝不会拍错,况且三毛钱煎个鸡蛋便能哄得老婆眉开眼笑,这等便宜事何乐不为?每逢做客,筷子总是会不自觉地伸向鸡蛋,熟知我的同事会把盛鸡蛋的盘子转到我面前,我则毫不脸红地笑纳之。在家独自用餐,犒劳自己的当然是煎鸡蛋。儿子过生日,我也曾仿效母亲,喜滋滋为其煮上两个鸡蛋,结果,每次均以我“自食其果”而告终。记得有一年适逢夫君的生日,他问“你准备犒劳老公点啥?”“煎上两个鸡蛋不就得了?”“什么?过生日只给吃两个鸡蛋?”夫君愤怒地瞪眼喊,我只得狼狈地堆出一脸的笑以示抱歉。说来也好笑,如今我一天一箩鸡蛋也消费得起,但仍视鸡蛋为奢侈品,从未放开大块朵颐过。尽管如今已是无生猛海鲜不成席的年代,但在我心中,鸡蛋永远是不可替代的,最美味的珍品。

特殊的年代,铸成了特殊的眷恋。幼年时的企盼,种下了难解的情结,注定了我今生必定要“土”下去。正是:舍我之外,还有谁解其中味?小小的,浸满了爱的鸡蛋,是我永远不变的珍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86357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