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调研报告(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8 09:04:03
培训调研报告(汇总16篇)
时间:2023-11-28 09:04:03     小编:字海

报告是对某一特定问题、项目或事件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或口头陈述形式。在写报告时,要注意审查和校对,确保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接下来是一些优秀报告的实例,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报告提供一些灵感和参考。

培训调研报告篇一

为了进一步提高2014年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校开展了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根据学校安排,我组(xxx、xx、xxx、xxx)到xx小学、xx小学、xx小学、xx小学调研。所到学校无论硬件建设、师资配备都是所在校区最好的学校。调研期间听课8节,组织召开座谈会4场,发放调研问卷80份。现将我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听课情况。

8节课,语文、数学各四节,授课教师年龄在30—40岁,其中仅一位是男教师,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四位。使用了分组教学模式的两位。8位教师都能做到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通过问题展开教学,课堂气氛活跃。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使用演示文稿的老师,制作上仅停留在图片、文字的使用上,音乐和视频的插入都没有。使用多媒体,就忘了板书。大多忽视教学生成,忽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很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体验中学习新知识。个别教师使用了分组,但是利用程度不高,流于了形式。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综合问卷分析。

1、100%教师参加过不同形式的培训。

2、90%的教师最需要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

3、92%的教师认为目前最欠缺的是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4、100%的教师赞同对小学生开展学校心理辅导。

教育技术问卷分析。

1、不会操作电脑的教师为0。能简单操作的为30%,掌握的60%,精通的为10%。

2、90%的教师掌握网络上信息及资源的搜索。

3、95%的教师能够使用电子邮件。

4、100%教师能简单使用word。90%的教师能简单操作excel。

5、95%的教师不会对音频处理,85%的教师不会图片处理。

6、90%教师能简单操作多媒体设备。

音乐问卷分析。

1、95%的教师没有接受过演唱训练或学习过歌唱的方法,还是自我感觉来唱。

2、90%能简单使用键盘,但仅限于右手但旋律。

3、70%的教师获得新知识的途径是通过网络。

4、90%的教师不具备音乐软件的使用。

5、95%的教师没有指导过课外小组的活动。

6、100%的教师没有见过2011年新课标。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音、体、美教师严重不足,兼职教师因专业知识或升学压力多数不上,换成了自己的主课。

新配发的教学设备,因不会使用多闲置。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是工学矛盾。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特别是远离县城的边远小学,师资短缺。并且现在的培训有时扎堆,再加上主题调研,让老师基本无暇以对。农村教师大多在不能住校,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是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

三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分层培训,因材施教,不能大一统,一概而论。

五是希望能够送教下乡,让老师在家门口参加培训。

培训调研报告篇二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不断开拓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新局面,激励广大妇联干部提升素质,奋力工作,为完成x大提出的各项任务做出贡献,我们深入到各市州和部分县(市区),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近五年来全省乡镇以上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就、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全面调研。调研得出结论:全省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果累累,但培养新时期适应快速发展时代的高素质干部仍然是任重道远。具体情况如下:

全面落实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战略任务,是做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前提。近年来,全省各级妇联组织按照全国妇联干部教育。

培训工作计划。

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要求,坚持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就。目前,全省乡镇以上妇联干部1377人,其中省妇联机关49人;市州妇联148人;县(市、区)妇联301人;乡镇街妇联897人。同时有村妇代会主任9338人、社区妇女干部1851人。近五年来,全省共举办乡镇(街)以上系统干部培训班6588期,其中省妇联举办8期;市州妇联举办289期;县区妇联举办1189期;乡镇(街)妇联举办5102期。培训村(社区)以上妇女干部99258人次,其中培训厅级干部30人次;县处级妇联干部1915人;乡镇街妇联干部9096人次;村级妇代会主任70262人次;社区妇联主任17955人次。培训班通过政治理论学习、妇联业务知识学习、更新知识培训等内容,加强了对各级妇联干部的素质提升。

重视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制度。近年来,各级妇联认真贯彻落实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和全国妇联大规模培训干部精神,把加强对干部培训工作的领导作为开展妇女工作的关键,使教育培训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干部培训制度,每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分级分类实施干部调训。省妇联按照中央《x0——2020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和全国妇联有关干部教育培训的意见要求,结合全省妇联系统干部实际,采取分级管理,分级培训的的方式,加强对不同层次妇联干部的培训和指导,制定了《省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制度》,对如何做好本机关干部培训工作和基层妇女干部的培训工作提出具体意见措施。要求各级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有计划,有实施,有总结;把教育培训工作列入考核内容,把干部参加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省委党校培训学习情况装入档案;做好调研,省妇联每五年对全省妇联系统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一次调研,并对培训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x市妇联始终把教育培训工作当作加强妇女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妇女干部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来抓,针对全市妇女工作基本情况建立健全教育培训管理机制,坚持每周一理论学习制度,每周五确定一个学习主题,围绕主题进行发言讨论,由妇联主席进行点评;围绕当前妇女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每人一个课题,写出有价值的。

激发全体机关干部的学习自学性重点提高大家的写作水平和调研能力;领导带头学干部自觉学,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学习氛围。通过这些约束x市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二是建立干部继续教育制度。支持并鼓励干部继续教育,引导干部自觉地在岗学习,让干部通过培训实现其知识结构与工作岗位的最佳匹配,确保干部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省妇联于x年开始与省委党校联合举办女干部研究生班,鼓励科级以上妇联领导干部继续参加学历教育,有111名女干部,其中9名妇联干部参加了研究生学历教育。x3,省妇联与省委党校联合招生100人,有十余名妇联干部参加了学习。

三是建立干部教育考核制度,把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年终考核内容。省妇联每年对市州妇联工作进行考核,而教育培训工作列入重点考核内容。

四是建立妇联干部选学制度。各级妇联按照所属区域,每年选择1—2个内容,参加本地党校或是行政学院举办的专题培训班。近五年来,仅省妇联干部参加选学达120人次。

层层举办培训班,达到大规模培训效果。近五年来,各级妇联在干部教育培训中,以提升综合素质,更新观念,开拓眼界,提高理论水平,提高业务能力为切入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大规模培训工作。

省妇联每年举办一次县(市、区)以上妇联主席培训班,要求市州妇联定期培训县(市、区)以下妇联干部。各市州妇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开展大规模培训工作。白山市妇联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实现“三个确保”,即采取分级培训,确保县、乡、村三级妇女干部培训率达到100%;开展全市妇联系统大培训,确保市本级每年组织培训妇委会主任、乡镇妇联主席100人;实施分类培训,确保每年定期培训巾帼示范村妇代会主任100人。伊通县妇联每年把县、乡、村三级妇女干部培训纳入重要工作计划之中,坚持做到每年举办一期乡镇妇联干部、村妇代会主任、县直妇委会主任岗位培训班,组织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妇女工作业务、经济发展和适应时代发展的先进科技文化知识,使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并深入到基层妇代会干部中。

不断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科学化水平。通过调研得知,目前全省妇联系统教育培训工作已经打破以往培训模式,呈现出多样性。各级妇联既注重培训内容的多样性,又能做到培训形式的灵活性,学以致用,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培训内容不断创新,从理论知识、领导科学、法律知识、妇女工作业务知识、科技知识到经济学、心理学、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等等,重点是提升妇联干部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妇女群众能力;培训形式丰富多彩,采取培训与考察相结合,着实开阔干部眼界,从灌输式授课到启发式、互动式、灵活性授课等,使大家在学习中融会贯通,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研讨与交流相结合,使干部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切实拓展了工作思路。

整合资源,确保培训工作实现经常化。各级妇联在培训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开展培训工作。一是与组织部门配合,使培训工作得到提升。x年,省妇联与省委组织部、省公务员局、省委党校(行政学院)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妇联干部及女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意见》,把全省妇联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纳入省委党校(省行政学院)主体班次招生和培训计划,培训对象为市(州)妇联主席、副主席;县(市区)妇联主席;省妇联执委、高校妇委会主任。这种培训方式,使县以上妇联领导干部每年得到一次培训机会。x市、延边州等妇联在自办培训班的同时,与组织部门联合办班,并把女干部培训工作列入组织部门培训规划,为培养培养选拔女干部,提高女干部参政比例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与农科部门配合,使农业科技知识在妇联干部中得到普及。各县(市、区)妇联协调农科部门举办专题培训班,组织村以上妇女干部参加培训。

开展特色培训,提升妇联干部服务水平。各级妇联适应本地区妇女群众需求,培训妇联干部服务水平。如辽源市妇联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特色培训,她们依托基层“妇女之家”开展系列大讲堂活动,相继开展了“家庭教育大讲堂”、“妇女素质教育大讲堂”、“家庭节能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立足于现代女性全面发展的新需求,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学、形象礼仪等各种课程讲座。依托妇女之家的场地、资源,组织妇女干部和妇女群众同时参加培训,2019年以来,“家庭教育大讲堂”已举办12期,各社区妇女之家共举办“家庭节能减排金点子”培训班50期,“我与中国梦”x大学习宣传活动10场,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年来,全省妇联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经验丰富,但随着改革时代快速度发展进程,妇联干部综合素质仍然适应不了快速发展的经济政治形势,培训工作仍然需要改进和提高。

一是培训经费不足,限制了培训工作的展开。培训经费问题是全省各级妇联组织面临的最大问题,基层妇联工作经费不足,一方面造成培训时间缩短,只能按照现有的资金设计培训天数,这样预想的培训内容不能得到培训;另一方面师资水平得不到满足,特别是县级妇联举办培训班,没有资金无法请名师授课。

二是工学矛盾突出,使部分妇联干部,特别是妇联领导干部往往因为工作得不到学习机会。近年来基层党委政府对干部岗位调整频繁,部分妇联干部流动性较强,经过培训有经验的妇联干部调走,新任领导干部经验不足但又忙于事务,于是学习与工作矛盾往往得不到解决。

三是培训内容仍然需要时时更新。一是综合性培训多,分类培训少,办班内容笼统;二是普及培训多,专业培训少;三是授课知识多,现身说教少,从理论到理论,有空对空的感觉。

四是干部教育培训缺乏动力,没有形成系统的督促检查和奖惩制度,与提拔任用存在不同程度的脱节现象。干部培训与使用相结合,是推进妇联干部教育的关键环节,但这一环节在实际中缺乏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证,未能完全把干部参加培训学习成果作为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

开展系统干部培训,既是加强队伍建设的重大举措,也是尽快提升妇联干部能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近年来,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担当重任,迫切要求对新任职妇联领导干部的培训。如何做好培训工作,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人为本,按需培训,学用一致,注重实效”原则,突出抓好以理想信念为重点的党性教育、以党和国家根本政治教育、以群众路线和公仆意识为重点的党风廉政教育,围绕岗位责任、岗位知识和岗位规范抓好能力培训。

1.注重经费投入,加大师资力量。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状况与培训工作的发展要求不完全相适应,目前进入妇联队伍的门槛越来越高,妇联干部文化水平与知识层次也越来越高,因此需要高层次的师资队伍。

2。必须创新培训内容和形式,保证培训效果。

一是更新培训内容,优化教学安排。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必须在妇联干部培训中突出新理论、新技术、新技能、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等方面的培训,使妇女干部的知识结构适应时代的需要。二是因材施教,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根据妇联干部岗位需求、知识结构等情况,认真搞好培训内容设计,有针对性地分类、分层次开展培训,使妇女干部切实能够“缺什么、学什么”,使培训紧贴实际,充分激发干部学习的热情。三是以人为本,突出女性培训的特点。强化性别意识、女性领导艺术、优良心理素质的培养等内容的培训,切实提高妇联干部处理复杂问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四是拓宽培训空间,增加培训渠道。以党校、行政院校为主阵地,同时注重依托其他教育机构开展培训,开设一些专业性强的培训班,以改善妇联干部的专业知识结构。五是下派上挂,深入实践。通过多岗位、多方面锻炼干部,提高女干部综合素质。

3、健全机制,加大训用结合工作的力度。

一是建立妇联干部学习档案,及时掌握妇联干部的教育培训情况,为妇联干部的使用和有计划开展教育培训提供服务。二是要加强对干部学绩考核结果和学习档案的应用,把干部在培训中的表现情况通报给干部管理部门备案,真正把学习考核结果作为干部考察和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加强对参训妇联干部的跟踪培养和考察。探索培训后的“追踪问效”制度,把妇联干部培训教育与提拔使用结合起来,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坚持有计划地选派优秀妇联干部到国内高层次院校学习深造。使之掌握先进的科技知识,增强她们驾驭全局的本领,培养高层次的女领导干部队伍。

4、整合资源,形成培训合力。

要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培训的合力。一是加强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要不断完善开展网络教育、远程教育和电化教育的设施条件,加大课程开发力度,为广大基层干部及时提供新颖、生动、前沿、实用的学习课程。二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要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干部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有计划地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人的女性人才,充实培训师资队伍。

培训调研报告篇三

为切实做好20xx年幼儿教师培训工作,搞好幼儿教师培训管理,增强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促进我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的规范性。我们深入基层幼儿园组织召开了24多次领导和教师座谈会。

本调研于20xx年x月x日至6日进行,调研范围覆盖22多所幼儿园,调研对象来自不同幼儿园、不同地域、不同年龄、不同岗位、不同性别,共有280位教师代表参加了本次调研。调研主题包括了解和掌握当前幼儿教师对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的需求和意见,如何进一步改进幼儿教师培训工作等三大方面内容。

本次调研具体采用方法有:访谈、观察、参与式调查。

(一)访谈:园长主要领导的访谈。

(二)观察:看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活动。

(三)参与式调查:用参与式活动的方式了解幼儿教师的需求,

为参加者提供了均等宽松的发言机会。

(一)在培训内容方面。

1、“提高教学技能、技巧的培训”

中去,是幼儿教师感到很困惑的。

2、“学历提高培训”

主要对象来自幼儿教师群体。

3、“信息技术能力提高培训”

目前中心城区和中心小心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迫切需要利用有较高层次的信息技术水平来辅助教学。

4、“术科培训”

目前我们的培训主要集中在主课方面,对术科及幼儿教师培训重视不够,培训力度也不大,他们呼吁增加学习的机会。

5、“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

社会、学校对幼儿教师要求越来高,幼儿教师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幼儿教师渴望能运用良好有效的调节方式,缓解、放松心理压力。

(二)在培训形式方面。

目前培训形式较单一,主要体现在幼儿教师一言堂现象严重。座谈发现,教学研讨、专家互动、小组活动等是教师一般关注的形式。可见,开放性、参与式、主体性的培训方式更受欢迎。

(三)在师资聘请方面。

幼儿教师普遍喜欢来自一线的专家和名师,说明幼儿教师们希望借鉴他们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执行能力。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实践能力的`提高是当前教师关注的焦点。

通过座谈,我们发现幼儿教师在普遍关注“提升身素质、提高教。

学技能”的大前提下,幼儿教师关注的侧重点不同,可以反映出,幼儿教师对自身发展问题上是有针对性进行了反思。

(二)教师对培训的期望呈现多元化的趋势。

从幼儿教师培训的内容来看,教师在这方面的需求是集中与分散的并存。如:“信息技术能力提高的培训”,目前教师普遍能熟练的将信息技术手段辅助到教学中,如ppt的使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工作中,更多的教师不满足简单的操作技术,通过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提高信息技术能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在日益紧张,社会压力增大的环境中,幼儿教师开始关注自身的心理问题。同样,孩子心理健康也引起社会的重视。在这个环境下,幼儿教师需要掌握基本层面的理论知识,特别是心理分析技术的学习。

(一)创新培训模式,实现个性化引领是幼儿教师对培训的期望。

“会议式”培训一直是我们采用的主要培训方式,随着幼儿教师培训需求多样化发展,培训报告会难以满足教师个性化培训需求。因此,多开展参与式、对话式、观摩式等形式的培训。

(二)围绕幼儿教育教学问题为目标,突出教师关注的热点,满足培训者的需求。

将幼儿教师关注的内容进行整理,开设培训项目。围绕教育教学,开展调研,加强培训课程建设。改变以往培训专题零散、不系统的专题设置,体现课程针对性、层次性、系统性。

培训调研报告篇四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更是保障安全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根本所在。我公司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安全是用人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理念,根据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有关工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条件复杂,职工大部分由学校刚毕业员工组成,新入厂的青年员工又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基础差等因素给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在金象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切实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我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在上级安监部门指导和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的才可上岗操作;配合人力资源部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2、xxxx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员工按照金象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累计对121人每人进行48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3、xxxx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来施工队伍累计113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4、xxxx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单位学习培训人员累计39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5、xxxx年6月至今对于本单位调岗、转岗、离岗累计5人每人进行16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6、xxxx对全厂所有员工包括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累计728人进行了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1、构架安全教育体系。在结合新建单位特点和公司安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教育计划、专题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金象公司全面展开。把班前班后会、安全员安全谈心、“三违”讲评、安全培训等日常工作纳入安全教育工作范畴,确保教育保证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突出安全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栏、公开栏、报。

纸、网站等,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安全生产典型事例,推动了全员安全教育。精心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月”等系列宣教活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超前消除人和设备的安全隐患。车间以班组为单位,坚持班前会必讲安全,让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3、拓展安全教育内容。每周召开安全例会,具体指导基层单位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安全例会、安全活动周等途径分析总结、剖析其他单位严重违章事故,自身查找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汲取事故教训的大讨论,形成安全压力人人担,人人头上担责任的互动格局。

4、重抓新职工安全教育。针对新工人思想多样化、安全意识差和臵换职工情绪不稳的特点,提前制定安全教育方案,组织师资力量,多种形式展开安全教育。重点讲解专业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让新职工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工作要点和避灾自救安全常识,尽快具备上岗前的安全基础知识。

5、持续整治“三违”现象。持续开展安全员安全谈心和“三违”讲评工作。职工发生“三违”后,安全员当天进行安全谈心,当班进行“三违”讲评,帮助“三违”职工认识错误。根据情况分类制定帮教措施,“三违”人员纷纷写出书面认识。指定专人帮教,并按照闭环式管理及时跟踪,确保了“三违”职工转化效果,达到“一人违章、全班受教育”的效果。xxxx年上半年金象公司未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事故。

考核一次。每次考核采取到班组中了解情况,查看记录,现场提问等形式,全面深入地考核安全宣传教育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形成动态考核的良好机制。

1、个别单位存在安全教育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现象,安全教育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念念文件,传达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精神的层面上,导致安全教育说来说去一个样、说多说少一个样、说与不说一个样。

2、部分单位安全员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安全教育工作的要领理解不深、理解的不透,导致个别单位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创新、没有思路。

3、少数单位工作方法欠缺。个别单位只注重对违章人员的罚款,忽视了罚款后的思想工作,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粗糙,对“三违”职工处罚后,未能举一反三,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激起基层一线工人的不满情绪。

1、安全教育工作要突出主题。本着“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主题要求,利用职工班前班后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方法,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每一个环节,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动态把握和对安全隐患的超前防控,使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认知、动态。把握和超前控制状态,达到本质安全型的内在要求。

育,促进思想和行为转变,提升综合素质,激发了职工队伍的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安全教育工作向“精、细”的转变。

3、安全教育工作要因人施教。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金象公司职工成分复杂,既有经验不足的年轻职工,也有安全意识淡薄的不放心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等因素,客观分析各种因素给各种类型职工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心理影响,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安全教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全方位的努力。坚持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坚持安全教育工作大格局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要求,党政一起抓安全抓教育,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强大合力,推动安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培训调研报告篇五

** 为了全面了解和掌握新沟镇村干部队伍素质的现状,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当前工作实际,我镇对村干部现状、教育培训现状及教育培训需求等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调研情况

1、村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层偏低。我镇现有村两委干部 人,其中55岁以上的有 人,占 %,36-45岁之间的有 人,占 %,46-55周岁之间的有 人,占 %,35岁以下的年龄段的有 人,占 %,初中以下文化程度 人,高中(中专)文化程度的有 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 人。

的“双带”能人。而村干部面对市场,往往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拿不出新办法,找不到新门路。

3、村干部工作被动应付多,主动出击少。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政府职能的进一步转变,许多行政命令少了,多的是服务性工作,许多村干部的服务意识一时很难转变,对上面下达工作任务与群众的服务需求。

4、村干部后备力量弱。近年来,绝大多数有些本领或有点文化的青年纷纷外出务工,力图摆脱从前那种“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耕生活,为家带来更多的务工收入。留在家里的大多数村民属于进取精神不强、思想不够解放、文化程度不高、年龄偏大的村民,从客观上造成了村干部后备力量的严重匮乏,从而导致有时在换届时村干部难选的尴尬境界。

5、创新意识不强。由于村干部大多数年龄偏大,这些村干部缺少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尽管各级部门给他们提供了很多的技术培训,大多数存在学时感慨万千,学后无行动局面。村干部思想不够解放,前怕老虎后怕狼,导致带头致富本领不高,更谈不上带领群众致富。

响了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不少村干部身上了出现自卑、埋怨和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

三、教育培训现状

村干部是党在农村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和执行者,承担着领导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职责。近几年来,**镇坚持把对村干部的选拔、教育、管理作为一项重中之重工作来抓,相继出台了《**镇镇村级干部管理暂行办法》、……、《**镇村级财务管理办法》,着力在村干部选人用人、教育培训、待遇保障、考核激励等方面下功夫,努力探索村干部管理的有效办法和措施,充分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为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 (一)集中授课。主要是镇委、镇政府组织开展粮食、蔬菜种植、畜牧养殖、计划生育、基层组织建设、新农村建设、沼气后续服务等业务培训,有时邀请党校老师、计生局业务骨干、畜牧业务骨干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熟悉业务知识的为村干部集中授课,提高村干部的理论业务知识水平。

(二)参观考察。在工作中,有选择性地带领部份村干部到县、其他乡镇(农场)实地参观种植、养殖、新农村建设等情况,通过参观学习开阔视野,增强发展村级经济的信心。

(三)业务部门开展业务培训。各部门根据各村实际需要,开展手把手的业务培训,并组织村干部内部交流学习,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四)自学。村干部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边学边实践,同时开展自学。

(五)外派学习。根据县级有关部门安排,选拔部份村干部到职培中心学习;

(六)对照自查。组织村干部对所开展的工作进行自查自纠,使村干部进一步理清了今后的工作思路,明确了工作方向。

四、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学习时间无保证。主要是表现在乡镇干部数量严重不足,所有工作都往村干部身上压,村干部就成了全脱产,加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今天这里开会,明天又在那里开会,一会儿这个群众找,一会儿又要调得邻里纠纷,服务群众的事就更多了。

(二)培训内容单一,面窄量大,只限于业务需要。每遇一项工作,召集大家搞一下业务学习就开始开展工作,根本就没时间多准备、多讲解,更不要说讲深讲透,让全部了解掌握。

(三)培训形式单一,枯燥无味,不爱欢迎。

五、村干部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调查结果表明,当前我镇村干部在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的需求上存在较大差异,呈多样化的趋势。

(一)对于培训内容,大家需求的门类之多、科目之广,主要表现为:

1、大部份村干部对政策法规知识了解不多,掌握不全,理解不透,在宣传落实过程中凭感觉,瞎指挥。目前,多数村干部急需学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的知识。

关于如何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及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方面的知识,占调查人数的74%。

3、科普实用知识虽然多,但是可操作性不多,急需可操作、投资少、收益高的科技致富知识。有28人次的村干部认为,目前急需学习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等方面的农村实用科技知识。

4、党建工作空洞、抽象,给大家的映像可能是每年发展几个党员,搞几次培训,讲些国际国内形势,对农村党员意义不大,无实惠,缺泛农村实际,急需党建工作业务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有21人次的村干部认为,当前急需学习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诸多方面的知识,如怎样做好农村党员、外出打工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在强调村民自治条件下,如何处理好支委与村委会、支书与村委会主任的关系等,占调查人数的70%。除此之外,还有14人次的农村基层干部要求学习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业务,占调查人数的46%;有18人次的基层干部要求学习抗击农村自然灾害与预防减灾方面的知识,占调查人数的60%。

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28人次(占调查人数的93%)认为参加“短、频、快”(时间短、次数多、见效快)式的脱产学习,效果好收益大。

六、建议和意见

通过调查,经统计分析,结合平时掌握了解的情况,今后,在推动“一村一民大学生村干部”计划的同时,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村干部教育培训进行探索与创新。

(一)在培训内容上突出“三个加强”

1、加强理论知识的培训。一是加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农业农村工作会精神、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方面知识培训;二是开展现代农业、市场经济、扶贫开发、特色产业发展、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三是开展依法办事、民主管理、服务群众、处臵突发事件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坚持以先进理论知识武装村干部的头脑。

2、加强实用知识的培训。每一名村干部要结合本村实际,至少掌握一门致富实用技术的目标,有计划地组织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村干部的致富技能,增强致富本领,提高带头致富和带领全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3、加强新农村建设知识的培训,突出发展现代农业这一重点的同时,继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开展灾后恢复重建、村健规划、卫生防疫、账目管理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使我镇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等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在培训方式上做到“三个结合”

边学边实践等形式,不定期、手把手的对村干部进行培训,促进村干部知识结构的不断更新。

2、在培训时间上做到长短相结合。实行长中短期、轮回、分课题、“短、频、快”形式培训。

3、在培训形式上做到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在继续坚持课堂教学、在职自学等传统模式的前提下,增加实地考察、观摩交流等方式,并逐步扩大和探索电教、网教、广播教育等先进的培训学习方式,以增强培训学习效率,增加培训学习趣味,提高培训学习效果,全面提高村干部教育培训质量。

(三)在培训理念上树立“三种观念”

1、要树立综合素质教育培训的观念。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基础上,加大新知识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干部的综合素质。

2、要树立教育培训服务农村实际工作的观念。坚持以服务农村全局工作为村干部教育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培养各类实用技术人才、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型人才,为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3、要树立长期教育培训的观念。发挥培训中心、远程教育等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探索建立村干部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党员教育培训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开展党内活动最为直观、最为有效的载体。加强基层党建,特别是抓好农村党员政治思想和素质能力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党的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加快奔小康步伐。为进一步总结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的得失,明确今后教育培训的重点,近期,我镇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期间,共召开由镇党委会、村党组织书记、部分农村党员、机关党员等参加的座谈会6场。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党员队伍的现状和特点

**镇位于**县东北部,地处**、**、**三县交界,是个典型的农业大镇。全镇总人口6.4万,党员1128名,其中农村党员752名,占党员总数的66.7%;镇机关事业单位党员355名,占党员总数的31.5%;两新组织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1.8%。从年龄结构来看,35岁以下的青年党员有267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23.6%,45岁以上的党员有619人,占全镇党员总数的54.8%;从性别结构来看,男党员989人,女党员139人,分别占87.7%、12.3%;从文化程度来看,高中及以上的党员有422人,占37.4%,高中和中专以下的党员有703人,占62.6%。整体来看,我镇党员队伍在结构的主要特点有:一是老党员多,年轻党员少;二是男性党员多,女性党员少;三是文化水平低的多,文化水平高的少。

二、党员教育培训的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全镇共组织开展各类党员教育培训62场次,共教育培训党员2000余人次,其中参加政策法规、实用技术培训的有1100余人次,参加主题教育培训的有900余人次。在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机制,促使教育培训工作规范化。一是建立三级干部教育培训机制。镇党委培训到村两委干部,村党组织培训到农村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并组织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市县组织的各类培训班。村党员干部培训每季度组织一次,每次不少于一天(4个课时);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每半年一次,每次半天(2个课时)。二是建立目标管理制度。镇党委把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纳入创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工程考核,确保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建立教育培训督查制度。镇党委对各基层党组织教育培训工作进行跟踪管理,定期检查督促,并将督查检查情况作为“**党支部”的重要依据。

员活动室面积均达到100平方米以上,配备远程教育培训收看站点14个。二是扩大教育培训的覆盖面。采取党员帮学、助学、送学等方式创新开展教育培训,解决了流动党员、卧床不起的老年党员的教育培训的难题。如代元村党总支创新党员教育形式,利用飞信发送务工指南、党建信息,加强党员教育;施桥村党支部针对卧床不起的老党员,村支部委员包到人,采取送学上门,切实做到党员教育全覆盖。

(三)创新形式,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经过调查,我镇开展的教育培训方式主要有:一是集中培训。村两委换届结束后,我镇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镇党委书记武子江同志上了《如何做一名优秀的村干部》专题党课,并集中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切实增强了村干部的党性修养、履职能力和廉洁意识。二是分片培训。结合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镇13个村划分3个片,分别由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组织委员带队开展党员教育培训,采取上党课、举办农业技术讲座与收看远教节目相结合,重点学习了《党章》、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农村实用技术等知识,教育广大党员增强党性意识,在执行党的政策、发展经济、维护稳定等方面切实发挥党员模范作用。三是党员自学。利用组织部门下拨的4000元党员教育经费,印制党员学习材料200本、党员教育宣传画1000份,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方便农村党员在家学习,很受党员欢迎。

三、当前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党员召集难。村级党组织很难召集齐党员按时参加“三会一课”或者党员学习,有些党员更愿意在家休息或者干活挣钱。个别村为了提高参会率,违规给党员发烟、发钱,造成了不良影响,也留下一些后遗症。

(二)培训覆盖面窄。多数党组织都把教育培训精力集中于党员干部、在家党员上,而对老党员、流动党员等教育培训不够,党员教育培训工作不够全面。

(三)培训效果不理想。普遍存在着方式过于单调、内容过于单一等问题,多数都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教育培训缺乏吸引力。教育培训存还在重理论轻党性、重次数轻实效的现象,一些农民党员的党员意识明显弱化。

四、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教育培训的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部分党组织重视不够。部分基层党组织书记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到位,特别是镇、村党组织书记认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是可抓可不抓的软任务,存在着“重发展、轻党建”的倾向,一些乡镇党委把工作重心放在计划生育、农洁工程、信访维稳等工作上,而疏于抓好党员教育这一“主业”,造成对党员教育工作重视不够,领导不力,成效不大。

(二)个别党员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学习党章党纪、政策理论是领导干部的事,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不用投入太多精力,了解一些就行了。因而对、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的学习不重视、不主动,浅尝辄止,应付了事。有的借口“工作太忙”、“农活太紧”,坐不下来,学不进去。有的认为年龄大、文化低,干脆放弃不学。

(三)教育培训形式单一。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方法老套,手段单一,要么是“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满堂灌,要么是读读报纸、学学文件、看看远教的简单学。讲理论,空洞说教的多,生动引导的少;讲技术,复杂且难应用的多,符合实际易于实践的少。

(四)工作机制不健全。一是培训经费投入不足。乡镇对党员培训经费投入甚少,严重制约了村级党员教育培训活动的开展。二是党员教育管理不严。村级党组织不能严格执行党员管理制度,对不能按规定参加组织生活的党员约束不够,影响了党员教育培训的开展。三是责任机制落实不力。多数基层党委特别是乡镇党委都把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建设上,认为党员教育是虚功,做做资料、留点图片就可以了,对村级党组织疏于督查、考核,造成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党建,抓党员教育培训存在侥幸、懈怠心理。

五、加强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认识,增强党建责任意识。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是近年来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党的建设虚化、党组织地位和作用弱化的主要原因。要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形成分级负责的责任落实体系,切实增强各级党组织书记的党建责任意识,把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与经济工作放到同等重要位置,持续用力,长期坚持,防止因为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见效慢而放弃抓这项工作,坚决杜绝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两张皮”现象。

(二)建好阵地,搭建教育培训平台。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优化班子配置,教育党组织班子要真正重视起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注重发挥农村党员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党委、政府要加大财政投入,继续实施村室改扩建项目,已完成改扩建的村,要加大投入,提升标准。确保每一个基层党组织都做到有领导组织、有教学计划、有固定场所、有教学设备、有活动内容。特别是要抓好农村远教设备的更新工作,确保尽快投入使用,切实发挥远程教育系统在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基层组织、服务农民群众、推进农村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三)突出重点,丰富教育培训内容。要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和建议,适当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丰富学习内容。一是抓好党性教育。以支部“三会一课”为载体,对他们深入开展宗旨、政策教育和党风、党纪教育,用党章和“三严三实”讲话精神武装他们的头脑,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是抓好法治教育。围绕四中全会,集中开展一次《宪法》等法律法规学习,切实提升农村党员的法制意识和法制水平,争做学法、知法、守法的带头人。三是抓好技术教育。以提高带富能力和以科技知识教育为目标,组织他们学习创业本领、农村实用技术等,使农村党员干部掌握1-2门实用技术,提高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

随处学。同时,继续抓好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员承诺制等六大载体建设,让农村党员在为民服务的实践中学习、提升。

(五)完善制度,激发教育培训活力。要抓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有机制保障,才能确保党员教育培训抓出实效。一是经费保障机制。要把党员教育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党员教育培训经费要向农村、社区、非公企业和有困难的基层党组织倾斜,年初及时下拨到乡镇,从严监管,确保经费发挥作用。二是党员管理制度。巩固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以处置不合格党员为抓手,出台农村党员教育管理细则,把党员教育培训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的重要内容之一,健全党员退出机制,真正把从严治党落到实处、落到基层。三是考核奖惩制度。各级组织部门要加大对农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督查考核力度,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抓得紧,抓得实,并且取得实效的党组织给予激励;对不重视、不落实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党组织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

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带头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各级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此,我们应当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创新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文化技术水平,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全面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技术水平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近日,笔者对三庄乡团结村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存在的问题

1、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低、政策水平不高等问题。该村有3912人、19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4212亩、893户、村干部8名、村书记年龄55岁,初中文化程度;其他七名村干部,只有一名高中文化,平均年龄都在53岁以上。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目前农村基层干部还有许多不适应的地方。

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由于文化基础较弱,知识更新不及时,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业务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工作能力不强。一是服务不到位。表现在服务手段相对弱化,无钱办事的问题较为突出,影响到村干部积极性的发挥。二是引导不够强。部分村干部缺少带领群众致富的真本领,尤其在开发新产品、引进新项目、推广新技术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不强,带动作用不够。三是方法不新颖。部分村干部工作方法、领导水平与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不少村干部仍沿用原有的工作方法,很少用经济规律指导本村经济工作,用示范、引导、服务的办法推动工作,用法制的手段解决工作中的阻力和障碍。

3、驾驭全局的能力不强,与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市场经济、金融、法律、现代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能为群众提供迫切需要的信息技术、项目、市场和销售方面的服务,依法行政的能力依然偏低,面对农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力不从心。

4、干部作风不实,影响党群、干部关系。一些基层干部不愿深入农村、深入群众,工作浮在表面上,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有的基层干部在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表现在会议多、文件多、报表多、资料多、事务多;有的办事不公、处事不当,群众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侵犯群众利益,伤害群众的感情;个别干部为政不廉、以权谋私、在群众中造成不良影响。作风上存在一些差距,一是纪律较涣散。少数村干部受生产生活条件限制,将主要精力放在自己的生产或经营项目上,把管理村务当作兼职,工作随心所欲。个别村干部作风软、散、拖,对上级布置的任务,不积极、不主动,靠镇干部的指派和协助才去开展工作。二是方法较简单。部分村干部不善于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不能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工作态度冷、横、硬,有的甚至违法行政,滥用职权。个别村干部遇到问题只看表面现象,缺少理性思考,不做深层次分析,处理问题简单。三是民主意识淡薄。有些村干部习惯于一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缺乏民主管理的水平和能力,缺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激发民力的能力。四是为政不够清廉。少数村干部缺乏管理知识,村务、财务管理混乱。个别村干部在处理村务上优亲厚友,甚至假公济私。

化程度的极少,整体素质不高。一是文化程度偏低。从村“两委”成员知识结构来看,初高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比较普遍,而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凤毛麟角,小学文化程度的也大有人在。二是年龄老化严重。三是素质偏低。一方面较低的文化程度和较大的年龄,影响了新观念、新知识、新思想的接收;另一方面部分村干部更替不快,老的村干部在经验丰富的同时带来了经验办事、创新不够。整体素质偏低已成为当前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突出问题。

二、影响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的主要因素

1、干部综合素质偏低,工作缺少激情。一方面,虽然农村干部的文化水平比以前有了较大进步,但其政治水平和文化素质仍然难以满足农村工作的需要,面对纷繁复杂的基层工作感到吃力。另一方面,农村干部思路不宽,服务意识不强,缺少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方向和能力,过分强调客观困难,畏难情绪严重,等、靠、要思想比较普遍。第三,由于监督考核机制不完善,干好和干不好一个样,多干事还容易得罪人,导致部分干部缺少工作激情。

2、基层工作任务繁重,工作压力太大。“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农村工作千头万绪,都需要由村干部去完成。由于农税改革后农村工作的重心转变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公益事业建设等日常管理上来,特别是计划生育抚养费的征收、信访稳定、排解矛盾纠纷等工作责任重大,往往压得村干部抬不起头。农村干部的权力小了,工作压力大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在群众中不好执行,不能按期完成上级政府安排的各项任务,村干部左右为难,上下受气,缺少疏通情绪的方式。

级政府的各项任务,夹在中间两头受气。另一方面,由于缺少资金,村干部难以有所作为,谋求发展的意识日渐涣散,养成等、靠、要的懒惰思想,进一步打消了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4、农村干部待遇偏低,导致军心不稳。一是工资偏低。由于农村干部是村民自治选举出来的,不属于正式的国家工作人员,仅能领取极少的误工补助。而事实上,由于近年来农村工作的量不断加大,导致多数干部把60%以上的精力都投入到基层工作中来,成为事实上的“半脱产”干部。农村干部都是当地的能人,致富能力强,如果不当干部会获得比干部工资高得多的收益,导致农村干部职位越来越缺少吸引力,军心不稳,后备力量匮乏。二是前途无望。虽然已经实施村干部考录公务员制度,但是由于门槛较高,名额有限,难度太大,少数符合条件的农村干部也因为事务繁重不得不放弃。

5、是对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重视不够。目前,上级对农村基层后备干部的培养不重视。有的没有从思想上真正重视基层干部,没有从未来农村经济发展和人才战略的角度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有的对基层干部缺乏正确的态度,认为基层干部技术水平低;存在重使用,轻培养,重调整,轻教育,抓一阵,松一阵等问题比较普遍。

6、是干部的选拔、管理、监督、激励机制不健全。选任机制不健全。对农村干部的推荐、考察和选拔等环节还不是很规范,而且选人渠道较窄,村干部的“进”、“ 出”口不畅,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积极性难以充分发挥。

7、是农村税费改革带来的影响。农村税费改革后,农村基层干部建设面临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乡村集体经济普遍较弱,干部的收入偏低,村干部误工补贴减少,解决村干部后顾之忧的措施乏力,工作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调动不起村干部学习积极性。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激励保障、管理考核、后备培养等五个机制上作文章。

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低、政策水平不高等问题要制定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建立和完善培训工作责任制。对农村基层干部进行分层次、分期、分批培训,坚持经常性业务培训和学历提高两手抓。把学历教育当做提高农村基层干部文化技术水平的治本之策,支持、鼓励基层干部参加各种学历学习。要创新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除加强政治理论、经济法律知识培训外,侧重进行实用技术知识、管理知识等方面的培训。

其次是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作风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建立健全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坚持和健全领导干部调研制度,让他们在调研中提升技术水平。帮助农村基层干部熟悉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和方法,扎实推进村民自治。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为农村基层干部营造一个干事环境。建立农村基层干部报酬的最低保障线,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心工作。

从整体上看,现在村干部主要缺的是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真本领和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好思路。因此,对村干部的培训一定要有针对性。要把村干部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全面实施村干部“素质提升工程”。 一是改进村干部培训形式。充分发挥县级党校在村干部培训中的主渠道作用,由县级党校直接培训村三职干部,变过去三年培训一次为一年轮训一次。建立村干部培训档案,保证村三职干部每年集中脱产培训时间不少于7天。对新选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必须进行10天以上的岗前任职培训。二是创新村干部培训模式。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培训村干部,力戒不切实际的形式主义,做到从农村的实际出发,从村干部自身的实际出发,强调针对性,讲求实效性。在形式上,可采取举办培训班、组织观看电教片、走出去参观、请进来辅导等灵活多样的学习培训方式。在内容上,主要强化政治理论、岗位业务、政策法规、实用技术等方面的培训。三是加快实施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工程。一方面要通过出台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干事创业;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选送现任村干部和后备干部参加大专以上学历教育,尽快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知识结构,保证每村至少有一名大学生从事村务工作。另外,要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创造条件,选派村干部外出参观考察,让他们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促进工作。

有条件的地方,可推行上挂锻炼和异地学习制度。

最后要把村干部的素质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就必须在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约束、规范工作行为上下功夫。一是全面推行村支部、村委会每周联席办公例会、重大村务村党支部村委会合签联章制度,村委会向村民代表会议报告工作制度、重大村务决策前听证制、决策中村民代表公决制和决策后公开接待日制度,实现党的领导、群众意愿、民主论证、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在村民自治中的高度统一。二是全面推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民主议政日、村级事务契约化管理,完善落实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制度,进一步加强对村级事务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党员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三是全面推行村干部工作绩效年度考核和任期目标综合考核制度。在考核对象上,以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村文书为主要对象,突出岗位职责考核。在考核内容上,突出经济发展、组织建设、和谐创建、党风廉政建设、惠农政策落实、产业项目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等工作重点。在考核方式上,实行自查自评、组织考核和群众测评相结合,推行村干部任期目标公开承诺制、年度述职评议制和考核结果公示制,考核结果与村干部的经济、政治待遇挂钩。四是规范完善监督约束机制。进一步推行村干部任免制度、村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村干部工作民主评议制度,使其行为更加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符合党章党纪规定,符合群众愿望。 切实加强农村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定期开展廉洁自律教育和作风建设集中整顿活动,着力解决他们存在的突出问题。

培训调研报告篇六

在培训地点上,2003年以来,选派29批次计1160人次赴省外考察培训,选派29名干部赴县外、省外挂职锻炼,委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举办培训班6期计330人次。在培训经费上,2003年以来,尽管县财政十分有限,但每年均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此外,教学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等得到逐步运用,还尝试了拓展训练;阵地建设上形成了县委党校、省内高校、省外基地一体的格局。

在组织部门举办主体培训班次的同时,不少乡镇、部门也积极履行培训职能自主办班,截止2006年底,乡镇、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703人次;涉农部门组织开展绿证培训2186人次;4074人参加了计算机中级应用能力培训。2003年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稳步前进再到开拓进取的过程,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培训阵地从片面化到立体化,培训人数从小范围到大规模,形成了切合干部实际、独具县情特色的干部培训总体格局。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县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收回的12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近五年来累计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有18人,2个月以上的16人,1个月以上的9人,1个月以下的63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4人;认为我县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力度的仅有4人,占3。28%,认为有力度、力度很大的有107人,占87。7%。

综合分析我县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紧紧围绕素质和能力双提升这一目标,着力推进规模、质量、效益相结合,贴近县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干部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形势和新任务:

从纵向看,党的十七*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掀起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高潮,这一轮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培训数量、质量都应比上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翻几番。我县近年来开展培训中,重点放在科级干部层面,虽然兼顾了其他干部,但多是短期业务培训,时间、质量都不够理想。目前我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5649人,其中副科以上领导干部405名,专业技术人员3909名,其他干部1335名。按照2003年以来平均每年培训1126人次来计,5年可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但5年间干部就平均只能拥有一次培训机会,并且还是短期培训,培训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培训效果更是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战略任务的实施,任务相当艰巨。

从横向看,虽然我县干部培训起步较早,但现在全州周边各县市推进进程非常迅速,他们凭借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不惜掷出重金开展高、精、尖培训,尽管培训对象相对单一、面不够广,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数量不多但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队伍,并营造了较强的声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我县干部培训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是对培训时间的需求更长。广大干部已不满足于3、5天速成式的业务培训,大部分希望培训时间应在7至10天或15天左右为宜;二是对培训地点的需求更广。希望培训地点是县内、省外相结合的占到54。92%,说明不仅是科级干部希望有更多机会到省外学习,更[]多科级以下干部也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县内培训;三是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更多样。现场教学、体验式、案例式三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方式成了干部的首选,传统的讲授式仍为不少干部肯定,研究式、模拟式得到部分干部青睐。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干部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与干部培训机制不相适应,势必逐渐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按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我县目前的管理机制是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职能,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原则开展培训。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表现在:一是等待调训。一些部门不主动开展培训,以工作忙和缺少经费为借口,不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认为培训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等着调训;二是训出多门。有的部门有办班积极性,但没有很好地履行办班申报手续,自行办班,造成重复培训、多头调训等现象;有的部门办班甚至不考虑师资力量,不考虑培训内容,把干部拉出去借考察名义公款旅游。训出多门不但影响到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和整体推进,更不利于整合资源,容易造成被调训学员单位的人力、财力负担。在调研座谈中,不少乡镇和部门表示深受训出多门之苦,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县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很多”的有7人,“有,但不多”的有59人,“很少”的有53人,说明此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存在。在组织管理上,75%的人认为应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鼓励乡镇、部门办班并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21%的人认为以县委组织部办班为主,部门不跨系统办班,3%的人认为县委组织部、乡镇、部门各自办班,互不干涉。

(二)培训资源不够优化,配置不均衡。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充分,县内师资力量中,有实践经验的理论经验不足,善于钻研培训教学的较少,可供挖掘利用的师资不多,导致更多依赖于外聘教师。二是培训阵地发挥作用不明显。大多数乡镇业余党校未发挥自身作用,作为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县委党校,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在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开发等方面相对不够,基本上停留在提供培训场地的层面,独立承办培训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县建起了省外干部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委托高校办学,但成本翻倍增加。三是培训资源未能很好整合。除组织部举办全县主体培训班次外,一些综合县直部门按培训职能都具备一些培训资源,比如“绿证”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村干部培训等,上级有关部门都有明确要求,也安排有一定的培训经费,但部门在利用这些培训资源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指导,资源所发挥的作用难以得到保证。

(三)约束机制执行不到位,激励机制未建立。虽然现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和法规中对干部培训都提出了要求,但总体上还不够具体,由于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考核紧密结合,没有更好地与晋升奖惩挂钩,学习成绩与学习表现好与差对干部影响不大,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压力也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把学习当作软任务,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投入感不强。培训中,对于积极参与培训、培训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对于消极应付、不爱学习、培训表现较差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批评教育。

(四)培训供与需结合不够紧密,效益不够明显。干部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对一个群体干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较适合,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体干部的需求,同时限于培训资源的有限,对培训需求调研不够充分,使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的供出与干部的需要结合得不够好,加之受培训周期较长的影响,培训的效益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备自身的发展优势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1、始终坚持组织领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县委一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积极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提倡自主培训,并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挖掘部门优势,整合有限资源。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在全县营造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干部培训氛围。2、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培训的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都专门针对科级、科级以下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村干部等专门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全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3、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和学以致用相结合。在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始终注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班次,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采取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跟踪问效等方式,加强对学习成果转化的管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体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4、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立足县情和干部实际开展培训,在经费有限条件下积极整合资源;实行长短结合、内外结合,不一味追求高端培训,但适合干部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些通过长时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宝贵财富。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对培训的思想认识越来越高,广大干部主动要求学习、要求培训的呼声很强,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乡镇、部门都在积极自主办班,采取理论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122份调查问卷中,单位主要领导有机会总是克服困难让干部参加培训的占67%,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些帮助、帮助很大的占98%,参加培训的第一感觉是有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的占95%。广大干部培训认识的提高,良好培训氛围的逐步形成将是我们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良好基础。

三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我县是一个贫困县,基础条件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发展的瓶颈很多。穷则思变,近年来,各级干部积极思考推进平塘发展的办法,通过积极参加培训,运用所学知识和外出学习的经验,转化运用于经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广大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提高,我县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为干部学用结合、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中,我县在改革发展中风起云涌的实践,更为各级干部的培训提供了充分发挥智慧、充分锤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一)创新培训体制,在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总揽”作用。要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部署,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项,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功能。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和优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指导部门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谁主管,谁培训”格局,营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三是将部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体系。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办班申报制,由部门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部门加强指导、监督、管理,使每一期培训都能发挥效益,同时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四是计划调训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调查研究,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作出科学预测,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上作出统筹安排。要更好地把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干部必须按计划参加培训。

(二)创新资源配置,在师资力量、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进一步健全师资库,一方面加大县内师资的挖掘和开发,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养、选拔、交流,促进党校教师合理流动,同时把县内具备较深理论功底、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整合起来,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培养一支县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县外师资力量,跟踪了解县外教师偏重专长和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加强联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县外优势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加强培训阵地的建设。在112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培训阵地应该是县委党校、县外基地和县内其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三者并重的达59%。要坚持党校干部培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建设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电化教学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加强对党校的指导和管理,党校要采取教学、服务与工资挂钩、学员选择教师等方式开展校内竞争,增强党校独立承办培训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县内其他培训阵地资源,比如职中,可通过加强指导,使其成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阵地。此外,进一步加大县外、省外培训阵地的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我县干部实际的县外、省外党校、高校作为我县培训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让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力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干部的成长具有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心智积蓄期、实践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稳定期四个阶段,心智积蓄期是后三个阶段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正是打好此项基础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所规定5年时间需完成的培训量,正是指出了这一阶段干部成长的周期一般是5至8年。干部培训对干部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使干部素质整体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03至2008年,我县财政投入专项培训经费累计180万元,培训干部5630人次,平均每位干部6年的培训成本仅为320元,平均每人每年仅为50多元。2008年赴上海大学举办的县域经济研讨班,交通费、培训费等共计20余万元,如全由专项经费支出,40万的培训经费就只能举办2个类似班次。因此,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财政中,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从组织培养的层面给予干部成长必需的经费保障,建立分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科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别的干部都有不同层次的培训经费;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不同的经费资源,包括部门资源、项目资源等,加强统筹管理,确保每一笔培训经费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创新培训方式,在教学方式、培训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深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认真研究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体特点、行业要求,深入研究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普通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成长目标,努力构建班次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效果更加明显的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格局。

2。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在122份调查问卷中,80%以上干部都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一是继续加大组织调训力度,采取大批量、大规模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干部拥有脱产学习机会;二是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丰富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三是改变传统“教员讲、学员听、满堂灌”的那种单向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为重点,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四是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实行长短结合,既要把县内短期培训班办好,又要有重点地选派干部赴外培训,拓展干部视野,更新干部观念。五是积极送课下乡,利用县内师资力量,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扩大培训面,解决干部工学矛盾。六是加大干部自主学习的指导。加大网络在线学习的开发,可尝试在金盆网开辟学习园地专栏,让更多干部自主学习;选择购买或指定几本书籍作为干部年度必读书目,要求精读,必要时组织考试,强化对干部个人自学的管理、监督、考核。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干部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干部需要提升的能力两个方面。122份调查问卷中,当前,我县干部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的能力如图5、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理论与知识如图6(图6仅列干部所选择的前5种知识,其余未列):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我县干部对能力的要求更趋全面化,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是大多数干部的渴求;干部知识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成为大多数干部的首选。因此,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特别是要在抓好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两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紧扣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需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既要确保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重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确定实践课题,选择典型性强的乡镇、村组或部门进行实地培训,使学员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健全制度建设,在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制度建设是干部培训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干部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培训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围绕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到既有系统性,又体现时代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1。完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除对教学内容、方法、师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外,还要加强对培训方案、计划的评估。培训班中,要请学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务管理、日常考核工作和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效果和准确性。根据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开辟培训对象的回访渠道,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评估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薄弱环节,增强培训效果。

2。健全考试考核制度。为了检验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强化干部参训的纪律性约束,在培训中,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调研考核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干部培训效能。

3。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完善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证培训学习时间。二是建立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将试用期内的培训进修作为任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三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干部培训的数量、质量、调训完成率以及单位自主举办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向县委组织部签定目标责任状,并纳入各单位总体目标考核。年底,对照目标严格考核。四是要建立激励制度。可尝试建立积分管理办法,把干部参加培训次数、天数、学习培训表现等各方面情况折算为学分,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对学习培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表现较差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

4。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述”、“看”、“访”、“评”四种方式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后转化运用情况的跟踪了解,促使学员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干部工作能力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座谈及访谈的对象为参训单位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及参训学员。通过跟踪问效,促进干部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进工作的进展。

5。健全培训档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培训档案的指导和管理,丰富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档案,把干部学习表现、培训成绩、培训情况等纳入培训档案,做到对每位干部参训情况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调训干部。

6。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学风是促进培训绩效的关键环节,我县干部培训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122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当前干部学风一般的占到65%,很好、较好的仅占26%。大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当前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学风管理办法,严肃干部学习培训纪律,规范参与学习培训行为,促进干部培训有效开展。

总之,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干部培训工作每个环节,促进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干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三结合,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县改革发展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培训调研报告篇七

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实现我县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从20xx年开始,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我县开始实施农村劳动力阳光培训工程。为了做好20xx年阳光工程实施工作,加快提升农村劳动者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全面了解我县阳光工程实施状况,建立系统化、结构化的培训体系。我们对本县的阳光工程实施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劳动力分布情况。

我们县地处地区,面积达平方公里。其中,农业耕地万亩,林地万亩。全县辖个镇,个区,共有个自然村,总人口达万。全县总人口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城镇人口万人。全县有农村劳动力万人,外出务工劳动力万人,剩余劳动力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具有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万人,初中文化程度的万人,小学及以下的有万人。全县从事农、牧、渔业生产的劳动力万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从事农产品加工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从事农资产品经营的劳动力万人,男性占%,女性占%,年龄层主要集中在岁至岁。到目前为止,全县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共建立个,现有人参加合作社。

(二)、全县农业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耕地万亩,其中,已建立个优质农产品示范区,落实经济作物万亩。把,等经济效益好的农作物列为本县的特色经济支柱产业。畜牧业方面,为加快现代畜牧业的发展,带动本地农民增收、创收。现已建成个大型化、标准化的养殖基地。20xx年,生猪产量达吨,牛肉产量达吨,羊肉产量达吨,禽肉产量达吨,禽蛋产量达吨。渔业方面,我县的水利资源丰富,现已形成水产养殖面积亩,占总水面积%。主要发展,等经济效益好的鱼类养殖。截止20xx年底,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亿元,农业总产值达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

(一)、本县农民培训意愿。

随着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调整升级,对农村农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随着近几年来,农业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农民都意识到科学文化的重要性。经过调查,%的农民都表示希望学到相关的农业专业知识,有助于他们调整思路,发展农业,达到脱贫致富的目的。

(二)、培训取得的成效。

20xx年,在上级的正确指导下,我们认真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全年共培训次,计划培训人,实际完成培训人。教学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简单易懂,让广大学习者能够快速掌握,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这大大提升了农民的从业技能,并积极引导有能力的农民参与农业合作社,发展主推农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把我县的农业产业和劳动力培训工程提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一)、选好培训基地,做好全面部署。

根据国家关于“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的认定意见,我们按照相关程序先后确定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个学校为我县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在培训计划安排上,我们依据上年度各基地任务完成情况和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进行了落实,县阳光办与培训基地签订了培训合同,实行合同化管理。要求参与培训的单位自觉接受县阳光办的管理、监督、检查工作。另外,成立了阳光工程培训领导小组,设立了专门的办公室,便于对培训工作的指导、管理工作。

(二)、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作程序。

为严格落实省对阳光工程实施的相关要求意见,抓好对学员的培训工作,切实为新农村建设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农业从业者。这必须从源头抓好,加强制度建设工作。一是严格落实“第一节课“制度。向参加培训的学员讲解国家的相关政策。二是核实学员的身份是否属实、正确。三是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在每次开班前,培训单位都必须向县阳光办写出开班申请、培训计划、培训过程中及时上报相关工作情况。四是严格规范台账制度。各培训基地都建立了农民培训台帐,作为检查验收培训情况的重要依据。台帐按要求真实规范填写明学员姓名、年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培训专业、培训时间、补助金额、收费情况等。培训基地主要负责同志共同对台帐的真实性负责。每个培训班次结束后,将形成的纸质台帐由培训机构法人代表、主要负责同志核实签字后及时上报。五是把好资金拨付关。县阳光办和财政局认真核实台帐资料、验收报告、监管纪录,严把发放签字关,最后将专项资金拨付各个培训基地。

(三)、创新办学方式,增强培训实效。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明确培训方向。重点加强对农业的种养大户、生产能手、科技示范户等的培训工作。对生产过程中易产生的问题和动植物疫病的防治等以及怎样实现增收增产进行重点培训,对学员进行实地指导。二是对农产品的贮藏保鲜、深加工、农机维修等进行专门指导培训,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三是把与农业产业发展和相关重大工程项目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生产过程,来为养殖户提供技术和相关政策。针对农业合作社,重点进行人员管理培训。四是抓好师资队伍的建设。把参加过农技推广示范县项目培训的农技推广人员作为阳光工程的主要师资力量。增强教学质量、通过面对面交流、传授知识,让农民快速掌握相关专业技能,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看到自从实施“阳光工程”以来,我县在培训农民适应新农村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县级财政投入严重不足。

由于农民对阳光培训工程需求日益高涨,但用于培训计划的配套资金比较不足,大大制约了农民技能培训的规模和质量。

(二)、培训硬件设施不足。

我县培训机构共家,师资共人,培训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多数都存在设备老化、功能单一、规模较小,师资队伍建设不够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

(三)、农民培训难度大。

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不高,对学习领会不深,对新技术、新知识接受程度不高。有的刚开始还兴趣勃勃,随着培训过程中,自己从事繁重的农事劳动,致使精力、体力都更不上学习进度,学习意愿也逐渐降低。

(四)、培训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农民有参加培训学习的意愿,但存在很多实际困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经济条件问题。很多农民不愿拿或拿不出相应的生活费、差旅费等。二是精力有限,家庭事多和忙于生产,担心学不会,还耽误时间。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

各级应该由主要领导担任农民阳光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并把农民阳光工程纳入党委、政府日常事务,在制定“十二五”规划时,做好农民阳光工程培训项目衔接工作,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中长期培训规划,实施计划和方案,要既有目标,又有措施,并且措施要细化,切实可行。各培训部门要建立一个好的专班,保证规划、教学和管理到位。各级种植、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农业经管部门要积极配合,切实做好阳光工程农民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财政配套资金监管和使用。

一是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严格按照《资金使用办法》设立专项资金账户,由专人管理,保证专款专用。杜绝截留、挪用、套用等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发生。二是加强对培训资金的管理和监督,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规范台账、将其作为项目管理和检查验收的重要依据。三是实行动态管理,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开展。加大社会舆论监督,对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对出现的问题立即整改,对于违纪违规的相关责任人要进行严肃处理。四是合理分配资金,对好的培训基地加大投入力度,改善教学设施。把阳光工程补助资金以农民直接受益为原则,以培训券的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户,也可以通过降低收费标准的方式补贴给培训机构。

(三)、择优选择培训单位,打破“一认定终身”

全方位考察认定培训机构。立足师资力量、实习场地,提前考察好辖区内的培训机构,以适应阳光工程的新要求、新特点和满足当地农民的新需求。采取绩效考核机制,择优选择培训质量好的单位进行培训合作。借以调动各培训机构工作的积极性。转变培训任务分配方式,对过去相对固定的任务分配上转变为根据上年绩效考核情况来分配各培训机构的任务量,引导培训资金向积极性更高、培训效果更好的单位倾斜。

(四)、20xx年培训拟采取的主要措施。

一是加强农业职业技能培训。重点培训相关的农业生产及管理技术,对农产品的加工、贮藏、保鲜技术,农机操作及维修技术、沼气建设及维护技术,农业经营管理及农村社会管理知识等。主要通过种养大户、科技示范户及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以点带面,逐步覆盖的教学形式。

二是开展系统的创业知识培训工作,以提高有创业需求人员的经营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复转军人、在外打工已积累资本的农民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一般培训时间累计约两周。

三是以村为单位,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普及型培训,每村培训人员不少于50人,累计培训时间为1-2天。针对当地产业发展、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结合专业合作社发展,对主推产品、配套种植和养殖技术、抗灾减灾技术为主要内容进行培训。

四是教学过程,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实地培训,面对面,手把手的教授知识,让农民易懂、易学,快速掌握实用的.技能。

为深入了解乡镇农民接受培训的需求意愿,根据xx县a乡镇户数印制下发调查问卷14132份,发放到户13256份,最大程度确保调查工作达到村庄100%覆盖、农户100%覆盖。包村干部和村“两委”采取入户访谈和问卷调查形式,共得到有效问卷13119份。经整理分析,得到如下调查结论。

(一)农民参加培训的愿望强烈。

在接受调查的农民中,76.6%的农民愿意参加培训,23.1%的农民不愿意参加培训,0.2%的农民对参加培训持无所谓态度。其中,71.0%的农民希望通过培训增加收入,15.9%的农民希望通过培训提高技能,此两项培训目的占到被调查者的比例达到86.9%;通过培训获取政策扶持、获得学历、获得证书等目的所占比例分别为3.7%、0.5%和1.6%。63.7%的农民更加倾向于点对点的培训类型。以上数据表明,农民普遍对参加培训具有较高的积极性。结合面谈访问发现,随着现代高效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到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对于增收致富的重要性,越来越感受到自身的知识和技能的不足,迫切希望通过接受培训以适应日益变化的形势,特别是希望能学到一技之长,提升增收致富的能力。

(二)农民最希望学习的内容。

调查问卷显示,农民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实用技术,占56.9%,政策方针、电子商务、个人创业分别占3.6%、10.6%、17.0%,、其他类占1.9%。在证书类培训中,农民则倾向于电工、焊工、心得体会家政等实用技能,所占比例分别为11.5%、18.9%、19.1%,对于新兴技术面点师、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财务类、营养师的需求意愿相对较低,认识不足,所占比例分别为6.0%、9.2%、4.3%、0.3%、0.6%。调查表明,像a镇这样经济发展处于中等水平的农业大镇,实用技术仍然是广大农民最希望学习的内容。

(三)农民对于创业基金的认识。

调查数据显示,39.0%的农民表示愿意申请创业基金,53.5%的农民表示并不愿意申请创业基金。愿意申请创业基金的农民中,98.4%的农民对于创业基金服务较为满意,1.6%的农民对创业基金服务不满意。农民申领创业基金是政府立足当下、着眼长远推出的一项惠农政策,旨在给予农民创业资金支持;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农民认识并接受创业基金,相关部门应当不断更新改善服务质量和水平,自我完善,使创业基金服务更好地惠及更多民众。

(四)农民喜欢的培训方式。

调查问卷显示,农民喜欢的培训方式依次是集中授课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占29.8%)、现场教学(占29.6%)、集中授课(占26.4%)、其它(占3.6%)。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接受新的信息和技术,主要是靠直观感受,因此,农民最愿意接受的培训方式是专家学者或技术人员在生产经营现场的指导。调查数据也表明,集中面授也是农民愿意选择的培训方式,体现在政策方针、电子商务等的学习方式上。录像和多媒体教学具有教学成本低、覆盖面广、形象直观的特点,培训教师在集中上课的同时,再辅以录像或多媒体教学,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五)农民喜欢的培训教师。

在接受调查的街道农民中,9.8%的农民喜欢的培训教师是高校教授,26.2%的农民喜欢的培训教师是市内农业专家,30.9%的农民喜欢的培训教师是点对点教师,23.4%的农民喜欢的培训教师是当地土专家。市内农业专家和点对点教师所占比例较大,主要原因在于当地土专家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专业学习,对事情的认识程度存在局限性;高校教授虽然专业知识很强,但由于理论性、专业性较强,农民往往不易接受;而市内农业专家和点对点教师由于长期服务于农民,了解他们的生产经营状况,既有理论性,又有丰富的实践,讲课的内容更能符合农民的需求,因而最受广大农民的欢迎。

(六)农民最希望接受的培训时间。

在接受调查的农民中,25.3%的农民选择最希望参加半天的培训,36.7%的农民选择最希望参加1天的培训,6.4%的农民选择最希望参加2天的培训,12.4%的农民选择最希望参加3天的培训,11.5%的农民选择最希望参加5天以上的培训。调查表明,目前农民对培训的需求以短期为主,一是农民最希望学习的内容是农业新技术,而单项农业新技术学习不需要太长时间;二是从农民难以抽出更长的时间参加培训,即农民接受培训存在一定机会成本;三是从培训的供给来说,乡镇可能受培训资金、组织难度的影响,较难开展较长时间的培训。

(七)农民喜欢的培训地点。

在接受调查的农民中,59.9%的农民喜欢的培训地点是在本村,17.6%的农民喜欢的培训地点是在乡镇,15.7%的农民喜欢的培训地点是在县城,2.1%的农民喜欢的培训地点是其他。绝大部分农民认为适合的培训地点是在本乡镇范围内,主要是因为本乡镇范围距离近,节约时间和金钱,既能参加培训,又能照顾到生产,符合农民的实际要求;但是,仍有一些村民能够接受到乡镇范围之外参加培训,因此,对于这些参训需求意愿强烈、层次要求较高的生产大户,新型农民学校应当适当开展一定比例的高层次培训,组织当地农民到市外参观学习,汲取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带动当地农户发展。

(八)农民获取培训信息的途径。

在接受调查的农民中,获取培训信息途径由高到低依次为村干部通知、身边的群众、乡镇新农校办、其他和培训信息,所占比例分别为60.2%、17.1%、13.8%、1.2%和1.1%。数据表明,目前,乡镇新农校办宣传较为到位,往往通过下发通知至各村、村干部转达、群众相互传达等方式,将新型农民培训信息通知到村民。

(九)影响农民培训的因素。

在调查问卷列出的影响农民培训的影响因素各选项中,69.0%的村民选择没有时间,21.1%的村民选择培训内容不感兴趣。数据表明,新型农民培训的开展,要充分考虑当地农民生产、生活实际情况,依此分批次、分时间段、安排不同内容类型的培训课程,个人简历以满足现代农民的多样化需求。

培训调研报告篇八

近些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快,受新的职业生活挑战与岗位竞争的压力的影响,对知识的需求人才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来提升自己。近几年来,中国教育市场迎来了培训行业投资高峰期。

1、中小学英语培训市场的竞争分析

如英孚教育、盖伦少儿英语等更注重英语教育的实用性,大多使用外教,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巨人教育注重了能力与升学考试的结合,符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

2、课外辅导市场的竞争分析

时下,中小学生的课外学习辅导市场日益升温,这与家庭对教育资源的巨大需求密不可分。调查显示,城市家庭中为孩子请家教的比例占到了40%-60%,城市居民日常支出中教育所占的比例在08年时占到28%,统计表明这部分比重在逐年递增。2015年,仅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课外辅导市场年产值就已经超过200亿,这一数值预计将在5年内达到500亿元。在我国,优秀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传统的课堂教学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又非常大,这些都导致了我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上的庞大需求。

场初期形成的战略,如果换成今天再定位于综合化教育将是最大的错误。所以,今天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机构也想办出巨人这样百货大楼式的教育航母,实在是难以实现的。

课外辅导市场最大的竞争就是师资的竞争。幼儿、小学注重综合素质教育、中学注重升学考试,无论中小学,还是幼儿教育,师资是一个重要保障,教学研究永远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为此,巨人教育集团非常重视教学和教研工作,我们的最大资金投入就在师资培训和选聘上,还有就是在教材和教学的研究上,我们相信这才是教育机构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中国教育培训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1、品牌化格局形成

在未来,中国教育培训业的品牌化格局将会形成定居的局面。例如:英语培训领域将是新东方、环球雅思等这样的机构领跑英语培训市场;职业教育将是安博、北大青鸟等机构占据职业培训市场份额;中小学课外辅导领域将是像巨人教育以多元化的优势占据全国市场,最后将形成像家电业和电脑业,大品牌割据市场的格局,各个大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圈地扩大,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这也将是中国教育培训业的未来发展格局。

开了中国的巨大市场。市场经济是一种开发经济,教育市场的长久封闭既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面对国外竞争对手,这是从事教育培训市场的国内机构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从事高端教育培训市场的国内机构而言,与国外大型机构合作 ,“与狼共舞”是一条有点无奈但正确的选择。同样,选择和中国本土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也是跨国公司进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必由之路。

2、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在国际教育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要走向国际大舞台,同时要展开与国际教育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本土品牌需要联手行动,加大产业联盟,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借助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提高与国际教育集团的竞争力。中、小型培训机构的另一个竞争策略就是不求“大”而求“深”,即认真分析细分市场,选准某一个需求点,再精准地深入下去。

3、早教市场并购整合将是重头戏

消费。 与其他细分行业相比,学前教育领域的格局是最分散的,受地域性强、批地繁杂、小势力割据、教师流动性大等诸多问题困扰,真正上规模的教育机构很少。“但这也正是机会所在,任何一个成熟的细分市场都是从这个阶段发展过来的。”容敬思分析说。对于早教市场,并购整合将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巨人幼儿教育市场迅速启动新的战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正在全国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4、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大有可为

对中国父母来说,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70%的中小学生,选择用课外辅导的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而大考冲刺阶段的学生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更高。有1/3的被调查家长表示,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的课外辅导买单。

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是最受投资者关注的细分市场。截至2015年11月底的数据,中小学课外辅导培训市场获得1.0325亿美元投资,占教育行业投资总额的近30%.世界银行曾发表报告称,中国从小学到大学的学生人数占世界的17%,但是教育市场价值却只占2%.从这一报告来看,一项调查显示,2015年,仅初中生和高中生的课外辅导市场年产值就已经超过200亿元,这一数值预计将在5年内达到500亿元。与当下相当火爆的it培训及英语培训(2015年,it培训市场规模50亿元,英语培训市场的规模220亿元)相比,相对“低调”的中小学教辅市场反而显得更加“大有可为”。

三、教育行业的盈利模式与销售模式

1、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于1993年11月成立,2015年9月在美国上市,是中国大陆在美国上市的第一家教育机构。截至2015年底,新东方在全国39个城市设立了41所学校,600多个学习中心,开设6家子公司、19家书店以及5000多个第三方合作书店,拥有6000多名职工,累计培训学员超过700万人次。

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在业务范围上实行多元化经营,从培训开始,不断扩大其他语种培训,同时向培训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形成了国内考试辅导、出国考试辅导、、远程教育、图书出版等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规模扩张方式上采用连锁化经营,实行“中心辐射战略”,通过企业核心业务在外地的复制,采用收购、设立分校等形式进行地域扩张,每年增加20个学习中心,报名量和学费收入每年以20%速度递增。其培训特点是大班上课,扩大培训规模,迅速占领市场。

2、北大青鸟长期专注于中国it领域,到2015年底,该公司在全国90多座城市建立了授权培训中心240余家,合作院校450余所,拥有10000余名职工,年收入21亿元,市场占有率达39.8%。

北大青鸟(patch)首先在规模扩张上实行特许连锁经营,通过在全国不断地特许建立“北大青鸟授权培训中心”,形成了很大的特许经营网络。在业务内容上与印度afrech紧密合作,引进、消化aptech公司的培训课程体系,并且大力开展本土化工作,逐步形成了一套符合中国培训市场特点的it职业教育培训体系。

3、朗阁教育集团最初是从事出国培训的企业,截至2015年,朗阁已

经在全国24个城市建立50个校区,总教学面积达8万平方米,每年培训学员超过10万人。目前,该集团已建有朗阁培训中心、欧风培训中心、朗阁国际少儿等多个知名教育品牌机构。在长三角地区,朗阁在雅思培训领域是最著名的机构之一,占有份额60%以上,被评为“全国优秀雅思培训机构”。

朗阁教育集团在规模扩张上采用直营与特许相结合的连锁经营模式,在国内发展众多的合作伙伴。集团为每一个合作伙伴提供完整的标准化《营运手册》,对其员工进行统一培训,以保证每个学习中心对学员开展标准化、统一化的优质服务。在业务内容上实行利基战略,着重坚守本国雅思、托福考试培训,其培训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小班化教学方式,坚持25人小班授课、中外名师联合教学、专业保分承诺、个性化学习方案设计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鲜明的教学特色,使学员的雅思考试通过率超过90%。

比较与分析

课程难以统一的问题。据考察,国内外大型教育培训企业大都采用连锁经营模式。但是,具体的连锁方式却有所区别。在国外,美国的阿波罗教育集团、德国的职业进修公司都实行的直营连锁,而印度的aptech公司更多地采取特许连锁。在国内,新东方和朗阁教育集团主要采取直营连锁,而北大青鸟aptech则主要采用特许连锁。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5年数据,在it、英语、少儿培训市场中,采用连锁发展的有80%,其中采用直营加特许连锁的占60%。国际上连锁经营已经被证实是非常成功的经营模式,特许经营的成功率高达95%。从中可以看出,在教育培训市场上,特许连锁经营模式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连锁经营模式的成功原因主要可归结为两点:一是满足求学者就近入学的需要。各类求学者分布在不同地域,为了满足求学者的要求,培训场所的设置必须以方便就读为原则。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可以在教育需求量较大的地方建立教育培训机构,以增加教育机会,从而有效地扩大教育规模。二是保证教育培训质量。连锁经营的特点是必须实行统一标准,即使远隔千里,也坚持标准化教学,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可靠保证。

专注于各类培训,北大青鸟aptech相对专注于it培训,朗阁教育集团相对专注于出国英语培训,但每个公司都在开展教育培训的同时,不断向教育培训的上下游产业延伸,下很大工夫从事课程开发,出版教材,甚至开店卖书,开发的培训课程越来越多,出版教材的数量越来越大,教育对象也越来越广,在校学生、在职职工、少年儿童、退休老人等都成为他们的教育对象。从而构成了广大而稠密的教育网络,形成了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

分析实行多元化经营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些教育培训公司在追求效益的同时,必然追求效益。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利润的获取是紧密相连的。然而,扩大教育规模必须以扩大业务领域为基础,教育培训对象的多元化和教育需求的多元化必然要求业务领域的多元化,这样才能不断地开拓培训市场,抢占市场份额,从而扩大教育规模,提高经营效益。

凭,而是获得职业资格。

与国外教育培训公司相比,除了北大青鸟aptech与印度aptech比较相似,我国新东方和朗阁的目标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针对在籍学生和出国考试人员。中国拥有上千万在校本科生和大量需要通过外语考试出国留学的人,英语四级和六级等级过关考试、出国雅思考试对他们的压力很大,正是这千军万马的考试大军成就了我国外语培训集团。这样的目标市场之所以在中国长期存在,一方面是中国社会经济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中国的教育传统导致的,为了孩子的学业和进步,学生家长不惜送孩子参加这类教育培训,尽管有的培训学费高到难以置信的程度,因此教育机构的盈利是不言而喻的。

结束语: 我们相信教育是未来行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教育产业是一个光荣而又神圣的职业,教育是一个利在当前功在千秋的产业,教育既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水平也带来了社会的效益。

一、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前景分析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习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上说:“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所以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全民族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完整的行业门类。而文化艺术培训业属于文化产业中“九大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关系到一个区域文化事业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文化产业机遇期的到来,也为文化艺术培训行业赢得了一个全新的市场,文化艺术培训行业承载着继承并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重任,将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欢迎。

二、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现状分析

文化艺术培训行业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一个文化产业行业,目前已经形成高等院校文化艺术专业、国家和社会力量兴办的专业文化艺术学校、社会力量兴办的各类文化艺术培训等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产业系列。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种类主要有美术类、音乐类、舞蹈类、影视类等,在为社会培养文化艺术人才的同时,也对推动文化事业的大繁荣、大发展以及拓宽社会就业渠道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文化艺术培训市场的建立和扩大同时也带动了餐饮百货、房屋出租、乐器销售、书画用品销售、演出市场等相关产业的繁荣。

是使他们的精神受到文化大餐的洗礼,获得思想上的升华,这样的作品是经不起人民和时间的考验的,必将被历史淘汰,所以文化艺术培训行业作为一个培育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的行业,尤其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实现价值必须通过市场所以要考虑经济效益,然而,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要努力提高行业的职业操守、树立良好的行业社会形象、培训出“德智体才”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做到这些,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就要进入新一轮的洗牌阶段,大机构要向综合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专业教育机构要突出差异化,进行连锁经营,树立良好的品牌效益,小机构为了生存必须进行改革创新寻求教育蓝海战略,避免为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培训的质量,要打造发展初期的核心竞争力,以虽小却精的行业理念使行业发扬光大。在文化艺术培训市场竞争化的时代,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与品牌化的趋势成为必然,未来五至十年,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品牌化格局将会形成定局的局面,最终将形成像家电业和it业,大品牌割据市场的格局,各个大品牌在自己的领域内不断圈地扩大,将标准化和专业化的运营模式向全国推广,这也将是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未来发展格局,在这一过程中,要尤其注意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道路。

三、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发展优势

1.政策优势

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将文化产业定位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一重要部署使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得到不断强化,为文化产业大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化强国”战略的提出,为文化艺术培训行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属于文化产业的“九大产业”之一,它的发展关系到文化事业的繁荣与文化产业的发展。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教育部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会议精神,2015年1月底发布的《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提高了艺术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意见提出:2015年开始对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进行艺术素质测评。艺术素质测评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以及教育现代化和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并将测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档案,作为综合评价学生发展状况的内容之一,以及学生中考和高考录取的参考依据。可以预见,这一教育政策的实施将为艺术培训行业赢得一个全新的市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经把艺术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中。以北京市朝阳区为例,朝阳区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在音乐课上学习乐器,至六年级毕业时,每人至少会弹奏一种乐器。目前,朝阳区158所小学全部实现“班班器乐进课堂”。

向前推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长期而艰巨的伟大事业。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实现这个伟大事业,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从这样的高度认识文艺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自己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作为承载着继承并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精髓重任的文化艺术培训行业要紧紧更随着党的旗帜,以高度的使命感投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浪潮中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外,二胎的政策的开放,将会为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带来更多的生源,更是对未来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市场增长产生最直接有利的影响。

2、消费者对教育的投资优势

2015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显示,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世界第一,想象力排名世界倒数第一,创造能力排名世界倒数第五。从这个清晰真实的数据中我们可以得知,中国孩子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但也是想象力、创造力较匮乏的人。右脑属于形象思维脑,而从小培养孩子打开右脑的智慧,培养孩子的思维悟性、艺术悟性、智慧和智商,这比学习技术更重要。

用为500—800元,有着极大的发展空间,具有无法用数字去评估的商业价值和市场潜力。

3、资本市场的优势

随着国内的资本市场对民营企业的逐渐开放,有实力、有发展前途、管理比较规范的文化艺术培训机构能够取得上市机会,通过融资,得到大量的资金,为进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4、行业需求前景优势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逐步提高,民众对于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意识也逐渐提升,需求结构不断扩大,需求前景广阔。文化艺术培训既是文化艺术消费,更是文化艺术再生产,不断推动文化市场发展,为市场发展提供大批高素质生产力。 这一系列的利好消息都释放出一个信号——文化艺术培训市场是一个诱人的蛋糕,是最有前途的发展行业之一!

四、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存在的问题

1、重钱不重质,重技不重德

2、市场竞争秩序混乱

近几年来,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发展迅猛,其中艺考类培训尤为火爆,以帮助学员通过考试为办学目标的急功近利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学校招生混乱,各校间竞争无序,严重有悖文化艺术传播与培养艺术人才的初衷。众多机构为了获取利润和争夺生存空间,采取了一系列的恶性竞争手段。如:乱办班、乱收费、乱宣传等等,导致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培训目标极端化。

3、缺乏规范管理,教学资质不全

许多培训学校无任何证照,缺乏监督管理。培训学校的经营者大多是艺术专业出身,有艺术创业梦想,但是缺乏管理与实战经营经验。师资水平层次不齐,以周边各高等院校的教师为主,含外地老师、自由职业者以及学校尚未毕业的学生。为数众多的培训教师没有相关资质认证,教学水平和成果无法鉴定,教学质量令人怀疑。

4、培训内容缺乏中国特色

5、办学条件不合格,存在安全隐患

目前的培训学校大多是租用农民和私人住房作为办学场所,许多民房是为了盈利而临时搭建的,属于违章建筑,且消防、卫生等保障缺乏,学生在其中学习和居住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许多中小型培训学校没有配套的学生宿舍,学生都租住在周边的民房中,学生食宿安全都无法得到保证。

五、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战略规划建议

是:

1.找准细分市场:中国文化艺术培训行业尚处于成长期,对于文化艺术培训机构来说,这是一个无比自由的竞争阶段,每个企业都有机会成为行业领导者,树立行业的标杆;也因为处于成长期,落后企业很容易被优秀企业吞并,要想在这样的环境里胜出,每家培训机构都需要有自己的独家“武器”,才可确保自己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整个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市场需求富有弹性而且呈现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不同的机构都可以在不同的层次中生存。很多培训机构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市场定位不准,没有找准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并制定合适的推广策略。

2.打造品牌优势:这个时代,没有谁能忽略品牌的力量,文化艺术培训行业走过了办班招生的草莽时期、加盟招商的黑铁时代、融资扩张的青铜年代,正迈入品牌经营的白银时期,这一时期,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将决定着谁能成功跨入资本运营与品牌经营共舞的黄金时代。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竞争化的时代,品牌优势是竞争的一个核心。利用品牌优势在各个领域进行扩张,不但是文化艺术培训及其他细分行业的必走之路,也是文化艺术培训的发展趋势。

是执行力的竞争,谁拥有足够的人才,谁就拥有强大的执行力,谁就能够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 从内部管理上说,文化艺术培训机构是在做人的生意,关键是有什么样的团队,人才对于文化艺术培训来说更为重要。随着文化艺术培训行业的整合与同业竞争的加剧,人才与管理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拥有了优质人才,就拥有了未来。

纵观目前国内的文化艺术培训行业,整体缺乏一定的行业规范,可谓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但文化艺术培训行业依旧取得了快速的发展,这其中有国家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原因,也离不开人们对提升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视,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精神文明的需求将不断扩大,相信文化艺术培训行业会跟所有处于成长阶段的行业一样,纵使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少阻碍,但终将会赢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一、教育辅导机构的市场行业现状

市场需求居高不下,尤其是教育欠发达的二三线城市和乡村,教育资源有限,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空间巨大。义务教育阶段对一个学生的未来起到的重要作用,带动了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的发展,使其成为中国民办教育上最大和增速最快的市场之一。近年来,中国教育培训市场呈现强大的资本整合力,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已经10万多家,其中上市机构不下于10家。而仅长沙市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大大小小加起来不下于2000家。

(一)课外辅导市场增长快速

据艾瑞统计,中国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已从2015年的1238亿元增长至2015年的189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8%,预计到2015年将增长至4472亿元,2015年到2015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8.7%。

(二)对经济周期变化不敏感,市场持续走高

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比较特殊的是,它一直贯穿于12年的义务教育过程中。这12年的义务教育往往影响到一个学生一生的前途,因此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和其他民办教育服务相比对经济周期的变化不敏感。据艾瑞统计,中小学课后辅导市场在2015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增长了26.4%,远超过了中国整体教育市场同期约7%的增速。教育培训行业中新东方、安博教育、学大教育、学而思教育、环球雅思、龙文教育等在全国市场扩张并购动作也一直没有停止,扩张和并购意味着增大规模效应。

(三)品牌是客户选择的决定因素

在选择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考虑因素中,中小学课外辅导机构品牌最重要,当没有其他参考因素的情况下,更多的人会根据该机构的品牌宣传度来决定是否参加课外辅导培训。其次分别考虑的因素为:师资、口碑、成本和规模等。课外辅导培训机构的品牌仍是选择培训机构考虑的重中之重。

(四)行业机构参差不齐,服务有待提高

有核心竞争力的课外辅导机构所面临的将只是倒闭和或被兼并的命运。目前行业现状:缺乏规范及行业准则、竞争混乱、收费较高、因个人原因提出退款往往遭拒等问题相对集中,服务质量有待提高。

二、国内中小学课外辅导行业市场各种模式发展状况

(一)大班授课:

是传统的授课方式,面对面授课,每个教室通常有超过30个学生。但是,这种形式因其效率低下,缺乏针对性,正呈现逐渐下降趋势。据艾瑞统计 2015年,这种大班授课模式的市场规模为265亿元,并预计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其市场份额将继续下降。

(二)小班教学:

采取面对面授课方式每个教室通常有10-30个学生。班级人数较少使得老师能够更好的关注每一位学生并更能适应每个学生的需求。据艾瑞统计 2015年,这种小班教学模式的市场规模达1046亿元,并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19.3%。

(三)个性化一对一辅导:

随着中国高收入家庭数量的增多和人们对个性化一对一辅导需求的增加,这种以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为基础的个性化辅导服务近年来不断增加。据艾瑞统计2015年,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市场规模达562亿元,并预计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20.0%。

(四)网络课程:

通过网站提供预先录制或直播的教学视频并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网络课程因不受地理和时间限制有着更为广泛的学生群体。据艾瑞统计2015年,网络课程的市场规模达24亿元,并预计在未来五年其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0.2%。

三、市场行情分析(根据查询二手资料数据法)

(一)目前中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数量情况

三个以上的辅导班,可以看出,参加两个及以上课外辅导班的人数将近一半,说明在大多数中小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课外辅导起到相当重要的辅助作用。调查还显示,另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参加任何课外辅导班。

(二)参加课外辅导班的类型

经过数据分析发现:

选择语、数、物、化等纯文化类课程补习的远超过其他类型,占44.1%,几乎撑起了课外辅导的半边天。

选择第二位的是各类证书或考级培训班,占13.6%;

位列第三的则是音乐舞蹈类,占12.1%;

接下来依次是各类学科竞赛班,8.0%;

艺术绘画类,7.4%;

体育运动类,5.5%;

作业辅导,5.0%;

科学活动类,2.5%;

其他包括棋类、外语类、记者班等的占1.8%。

(三)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

在周六周日上辅导班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为79.6%,上课时间在周一至周五和寒暑假的分别只占9.3%和11.1%。

可以看出,有近八成的学生将参加课外辅导班的时间设定在周六周日,这样可以跟紧学校课程的进度,更好起到辅助学习的作用,是参加课外辅导班时间上的首选;而由于周一至周五的补课只能安排在放学以后或晚上,这对全日制课程的学生而言,强度过大,而且如果课时较长,还会影响听课效率和正常睡眠,因此选择参加的比重较小;寒暑假期,虽然应是学生们放松休息期间,但仍有超过一成的学子利用假期,学习新知识或预习之后的内容。

(四)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形式

%老师上门辅导教师家上课教育机构上课其他

(五)参加课外辅导班的原因

调查显示:

原因为提高成绩的最多,占33.9%;

其次为培养兴趣爱好,占22.0%;

再次为拓展课外知识,占15.9%;

父母要求、学校班级统一组织、随大流分别占15.6%、7.3%和

3.9%; 其他原因占1.4%。

(六)课外辅导班的教学质量及学习效果

有69.0%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学质量很好,老师很专业,27.7%认为和学校老师差不多,3.4%则认为教学质量差。

(七)选择参加课外辅导班的途径

辅导班得知途径

好友介绍

网络其他2.7%

42.5%

广告传单

5.5%

由扇形图可以更加的清楚老师和学生的宣传口碑是教育辅导机构招生的重要途径,以往的传单效应其实效果并不太明显。要想做到更好的招生还需口碑宣传。

(八)不参加辅导班的原因(研究潜在消费者):

%

不感兴趣没有合适科目费用高其他 不参加辅导班的原因构成 辅导机构可新颖的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开始做起。

教育辅导行业的弊端

多数从业者大多没有企业管理和职业标准化意识,所以行业专业化程度还不

是很高

行业标准缺失,监管困难,目前对于这一行业的管理属于空白区域。

四、市场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了问卷调研法、文献调研法、二手数据调研法和观察法

五、中国教育培训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一)品牌化格局形成

司进军我国教育培训市场,采取的是目前国际流行的“教育连锁经营”的模式,其特征是加盟授权和特许经营。肯德基、沃尔玛等国际知名品牌,都是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打开了中国的巨大市场。市场经济是一种开发经济,教育市场的长久封闭既是不理性的,也是不现实的。如何面对国外竞争对手,这是从事教育培训市场的国内机构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在目前的情况下,对于大多数从事高端教育培训市场的国内机构而言,与国外大型机构合作 ,“与狼共舞”是一条有点无奈但正确的选择。同样,选择和中国本土的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也是跨国公司进军中国教育培训市场的必由之路。

(二)进入国际市场竞争

在国际教育集团进入中国教育市场的同时,中国的教育机构也要走向国际大舞台,同时要展开与国际教育集团在国内市场的竞争,本土品牌需要联手行动,加大产业联盟,既要学习国际先进的教育模式和教学科技技术,同时也要借助本土的优势研发国内教育产品,提高与国际教育集团的竞争力。中、小型培训机构的另一个竞争策略就是不求“大”而求“深”,即认真分析细分市场,选准某一个需求点,再精准地深入下去。

(三)早教市场并购整合将是重头戏

中国的第四波婴儿潮始于2015年,而2015“金猪宝宝”、2015“奥运宝宝”等概念又进一步拉升了婴儿出生率。据《中国人口统计年鉴》,中国每年有3000万婴儿出生。最新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城市中0~3岁的婴幼儿人数已达1090万。“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在中国,为子女教育形成的储蓄和消费在城市中产阶级家庭支出和储蓄中占据15%和24%的比例,已成为中国家庭第二大消费。 与其他细分行业相比,学前教育领域的格局是最分散的,受地域性强、批地繁杂、小势力割据、教师流动性大等诸多问题困扰,真正上规模的教育机构很少。“但这也正是机会所在,任何一个成熟的细分市场都是从这个阶段发展过来的。”容敬思分析说。对于早教市场,并购整合将是下一阶段的重头戏。巨人幼儿教育市场迅速启动新的战略,已经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模式,正在全国市场加快发展步伐。

(四)中小学课外辅导市场大有可为

对中国父母来说,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将来的发展。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中国有70%的中小学生,选择用课外辅导的方式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而大考冲刺阶段的学生选择课外辅导的比例更高。有1/3的被调查家长表示,愿意拿出上万元为孩子的课外辅导买单。

六、反思总结

通过实践,对中小学生假期辅导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研究,反映出了更深层的实际情况。

(一)大部分家长们都会送小孩上一些补习班,认为有利于孩子们的学习和未来。家长们都希望子成龙、女成凤,送孩子们上补习班,让孩子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虽然,家长们十分心疼孩子们,但大势所趋,别人家的孩子在进步,在学习,自己的孩子不能输。

(二)少数家长认为补习班有收费过高,不想增加额外的支出,或者无法支付,就放弃了送孩子上补习班的想法。大多数家长都表达了让孩子暑假上辅导班的愿望,但他们基本上都不征求孩子的意见,从而给孩子增大了压力,家长应该与孩子充分交流。

(三)少数家长则十分尊重孩子们自己的想法,不会硬逼着孩子们上补习班,认为孩子们应该拥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假期。不想给他们施加太多的压力,不想盲目跟风。另外,怕孩子的身体吃不消。

培训调研报告篇九

调查发现,目前还没有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经费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工个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一些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投入并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比例,而用于农民工培训的经费更是少之又少。政府没有足够的农民工培训保障体系,一些企业也不愿培训。

二、问题及原因。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复杂而艰难的工作,尽管政府投入了许多财力、物力,各级工会也多方努力,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问题。

首先,从农民工整体来看,对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有着强烈渴望和迫切愿望,但具体到单独的个体和实际的培训工作中时,却不然。据调查,不少农民工参加培训都是各级政府下达指标,农民工对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另一方面,一些有学习热情的农民工却由于受环境和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参加培训。

其次,从农民工分布情况看,农民工比较多的企业往往为民营、外资企业,其中不少企业认为,工人只要每天完成生产任务“能干”、“够用”就行,对农民工技能升级和有关思想道德、安全、维权等方面的培训热情不大,使不少农民工只能长期从事低级体力或简单熟练工种。

第三,农民工教育培训具有教育对象分散且流动性大、教育层次不齐、教育时间不定、约束力不强等特点,这使农民工教育培训质量难以保证。

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

1.一些农民工受自给自足思想束缚,视野较窄,缺乏长远性和开拓性。

2.城市居民对农民工的偏见和歧视,使其很难摆脱心理上的自卑。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形态之间的反差,不少城市人对农民工怀有偏见,使其在城镇寻求自我发展的热情和信心受到挫伤。又由于其在城镇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保护,因而其对城市也怀有一定戒备和恐惧。

3.不少农民工外出打工并没有明确的目标,不知该不该学、学什么、学了有什么用。另外,多数参加培训的农民工虽然不支付培训费用,但仍需支付车票、伙食费、住宿费等费用。

4.由于城市企业在用工制度上对农民工的歧视,以及农民工自身先天的不足,他们中的不少人目前还没有谋取固定工作,甚至连劳动合同都没签过。这种短暂的工作状态,使他们只能选择得过且过方式。很难激活其潜在的培训需求和培训热情。

5.一些培训课程的设置不符合农民工就业的实际需要,按规定每个农民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培训,而根据农民工择业的需求,常常掌握二三门技术的农民工才能更好地找到工作。

6.用人单位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使其在农民工培训问题上不愿有较多投资。一些企业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拒绝对其实施培训。这就导致一些农民工虽打工数年,但在职业技能方面并无长进。所以,一遇企业结构调整或技术改造,便被淘汰出局。因此,不少农民工的职业技能与科技和生产水平的发展越来越不相适应。于是出现了一边是大批农民工进城打工,一边是用人单位发愁招不到人的“民工荒”难题。

三、对策及建议。

农民工培训将是我国今后教育的一个新增长点,国家正在构建农民工培训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各级工会来说,既是艰巨的任务,也可能是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各级工会应有长期的眼光和规划,在尽快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同时,一方面要逐步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管理,使之科学化、规范化;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工会在农民工培训上的特色之路。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

农民工培训工作意义重大,关乎社会的稳定,社会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各级工会不但要充分重视,而且要转变过去工会搞职业培训的观念和模式。农民工的培训不是把物质条件创造好了“等”其主动来参加培训,而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让”和“请”农民工来参加培训,要教育和吸引农民工认识到接受培训的好处,激发其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综合素质的热情。真正实现“让农民工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同时,要积极协调和建议政府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培训结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持证上岗和就业准入制度,在强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劳动力市场“通行证”的就业准入制度的管理方面尽快出台政策。

2.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

(1)办学形式要多样化。对农民工的培训应当根据农民工的工作特点采用集中授课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可以把课堂开在工地、车间。在开课时间上可采取脱产和业余相结合,节假日、休息日、八小时之外,只要有需要就开班开课。学制上也可以采取系统培训和一技一能的短训或超短训班结合的形式,使培训的成果一点一点积累。在教学手段上传统的教学和现代的科学技术相结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制作教学光盘,使农民工在业余时间自学。

(2)办学对象要层次化。针对不同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对于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稍高、精密技术工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系统培训。对于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大多数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有一定技术难度的、要求不太高的技术工种和规范化管理操作方面的系统培训,使农民工由纯体力型向体力技能型转变。对于少数知识文化水平偏低,没有稳定收入的农民工可以进行一些难度不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技术工种培训。当前培训的重点是家政服务、餐饮、酒店、保健、建筑、家装、制造等行业的职业技能培训。

(3)办学方法要多元化。一是和政府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合作,举办针对行业特点的专业技能培训;二是与农民工市场合作,把培训和向用人单位的农民工推荐结合起来;三是和农民工集中的企业合作,送教师、教材到企业。企业参与培训是提高农民工素质的一条重要渠道。应当逐步建立起“定单培训,企业参与”的机制,走先培训后输出,以培训促输出、定向培训、定向输出的路子。

(4)办学内容要实用化。在教学培训过程中,要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脱离教材,始终本着突出重点、注重实效;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尊重对象、适应环境;故事案例、提问解疑。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使农民工的培训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3.探索实践,搞好结合,调动积极,实现双赢。

(1)培训和考证结合。根据一些行业农民工分散性、流动性、季节性,工作时间长、不固定的特点,采取课上授课和课下自学结合,长训和短训结合的办法,分阶段教学,累计学时,逐步推行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方便有一定文化基础和能力的农民工半工半读、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并允许培训学校通过考核将农民工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认定为学分,学校可以将这类学分折算成接受本校学习的学历学分,凡是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只要累计达到所需学时,或完成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通过阶段的考试)即可颁发证书。同时,为激励农民工学习知识,学习技能的积极性,工会或联合有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农民工技能大赛,通过技能大赛对农民工进行技能等级考核认定,并颁发证书。只有这样,培训才有吸引力,培训后的农民工在就业中才具有竞争力,才能体现培训主体、培训对象和用人单位的三赢局面。

(2)免费和收费相结合。政府对农民工的免费培训投入是有限的,只能是针对每个农民工的一次性免费培训,而对于那些有一定技能,生活基本稳定还有技能升级需求的农民工,培训就可收取一定费用。另外,还可以与用人单位合作,根据企业需要,对有一定经济困难的农民工先免费招聘和培训,合格上岗后由企业支付培训费,或从农民工的每月收入中(在其可承受的范围之内)逐步扣除。

(3)培训和就业信息、维权服务相结合。就业信息服务还应包括职业趋势分析,引导农民工正确选择技能培训方向。把培训、劳务输出、信息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工会在专业设置、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使农民工培训取得更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

(4)农民工培训和农民工子女的培训、教育结合。农民工培训的最终目的是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而关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与培训则是从更长远的眼光来推动这个转移。同时,要在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教育上发挥工会职业和学历教育的优势。工会可以和政府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出照顾农民工和农民工子女的入学与接受教育的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参加中职教育。

总之,农民工培训是个系统工程。这种系统性表现之一就是所涉及的不仅仅是培训本身,更需全社会对农民工的真正关注,需要对他们的生存状态有更真实的了解。许多农民工表达的想法和要求已超出了培训内容,更多的是对平等的要求和对公正的渴望,希望全社会尤其是城市居民改变对他们的歧视。与培训农民工的城市文明素质(如公共场合礼仪等)相比,提高城市居民的平等意识是更为重要的工作。系统性表现之二就是对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限于政府和企业,还应积极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形成全社会的合力来进行农民工培训。

培训调研报告篇十

员工培训调查报告(一)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1、调查目的

企业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的发展,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做好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公司经济的发展和实力的进步。职工培训是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组成部分和关键职能,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重视职工培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职工个人的发展以及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要从观念、内容、方式以及授课者的选择等方面创新职工培训工作。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研究和探讨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意义深远重大。

2、调查意义

对员工的培训,不仅通过员工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的提高而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而且增强员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员工受益。培训是管理的前提,培训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其本身就是一种管理的手段,即培训通过满足员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来激发员工的干劲和热情。

(一)调查对象概况

1、调查对象全称

**市推客网络有限公司

2、调查对象地址

**市五一东路7号淡村商贸城4栋6楼

3、调查证明人

(二)调查时间

(三)调查方式

访谈;培训部经理1人;负责培训老师2人

访谈对象的选择原则是:

1、培训部经理是负责各个部门的新人员的入职培训安排

2、培训老师是负责给各个员工讲解公司的情况和当前社会的各种情况

资料搜集,搜集资料概况:

1、资料名称:2015年公司员工各种培训安排计划表,资料来源:培训经理;

2、资料名称:2015年公司员工职位培训情况表,资料来源:培训经理;

二、公司的基本情况

1、公司基本简介

**推客网络有限公司是一家运营门户网站及提供电子商务技术服务的网络公司。主要业务包括门户网站(推客联盟网)运营、淘宝店面推广、网站建设等。公司分行政部、技术部、业务部,共3个部门,从业人员近1000名。

依托公司创始人丰富的互联网运作经验、成熟的技术和先进的运作模式,旗下门户网站(推客联盟网)运营得有声有色,成为中国时尚导购第一门户网站,同时迅速的抢占淘宝推广业务市场,获得了可喜的成绩。

2、员工培训目的

公司现阶段的培训主要还是在岗前培训,一般情况下,一线新员工被录用后,只是对其进行很简单的岗位知识介绍及一些基础的岗位技能培训,且培训时间过短,有些员工虽然在培训时学得很好,但到了实际岗位上,又会有一些新的问题出现。

现在随着时代在进步,一些技术也随之在发展,而公司却忽视了对一线老员工的在职培训,一些员工认为,他们已经在此岗位上工作几年了,对一些技能已经掌握得很熟了,没有培训的必要,而公司的领导也没有注意到在职培训的重要性。这样就造成了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公司的培训理念不变。

3、员工培训情况

(一)公司制度和业务培训

公司的培训老师定期对公司所有员工进行对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知识培训,更好的让员工了解公司的制度和在工作主要各项业务开发技巧,让员工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二)公司企业文化培训

同感为主要目的;同时帮助新员工尽快的适应公司环境、进入工作角色。

(三)交叉培训

每年的1月和7月公司会安排一部门到另一部门进行互相交流培训,让部门与部门之间跟好的了解情况,似的个部门的工作能够跟好的完成。

(四)技术培训

公司会定期对技术部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技术培训,使得他们更好的了解各项技能的运用和开发。

三、培训存在的问题

1、培训内容只限于员工缺乏高层领导培训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员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大部分现场员工各部分管理人员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缺乏'苦练内功、培养后劲'的意识和行动,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高效业务开发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尚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业务培训上,且多以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不理想。

3、没有调动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的要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员工培训的积极性。

4、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

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四、培训问题原因

1、培训方法简单,培训过程不连续

一线岗位的新员工只接受到基本的岗位培训,时间一般为一周左右。然后就自己开始独立工作。而且公司只有基本的岗位培训,没有连续的培训方案,进入公司后完全依靠个人的自觉性学习。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2、仅强调培训计划,不强调培训结果

实施培训关键是看培训后的效果。服务中心虽重视培训工作,但是对于培训结果如何却不太关心,这种培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效果却不好。一些员工在培训时确实有很好的成绩,但在工作中的绩效却远远不如一些刻苦工作却没有好成绩的员工。这样一来,经过培训的员工反而没有给公司带来多大的利益,反而浪费了时间和人力。

3、只培训少数成员,高管人员不需培训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其中有两个误区:其一是有的领导认为培训一线管理人员应该重点培训那些经过挑选,有发展潜力的一线人员。每次不管培训什么内容都让他们参加,从而忽视了所有一线管理人员的培训。其二是认为公司的现时工作最主要。因此,只让那些没什么事的工作人员参加培训,于是培训就集中在某些人身上。造成了'闲人培训,忙人没时间培训,急需人员不培训'的结果。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效果。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加强对员工和高层领导的培训,在良好的人际关系,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下,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激发一线员工工作的热情和斗志,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使他们的主动性、创造性将自然地倾泻出来,自觉与管理者一道,把工作做得尽可能好。让高层管理人员更好的了解管理的内容和一线员工的心声,以更好的管理一个团队。一个公司应有明确的培训政策,并有公司自上而下的支持。培训政策不仅要表明公司政策是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能力,而且要使员工对各种培训方案非常清楚。否则,培训就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另外,公司还要向员工解释培训的真正意义,让员工感到培训是一个提高自己知识和能力的宝贵机会,从而创造出一种气氛,让员工感到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加倍珍惜培训机会。

员工培训调查报告(二)

一、调查的目的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企业对培训业越来越重视。培训是一项对企业和员工具有双赢的工作,因此企业职工必须重视培训,并且接受培训作为继续学习的一种手段,职工培训在帮助企业迎接竞争性挑战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培训不仅提高职工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也增加企业产出的效率和价值使企业受益,从而增强职工本人的素质和能力,使职工受益。培训作为管理的前提、也是管理的手段。培训不仅为管理创造了条件,通过培训还可以满足职工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从而激发职工的干劲和热情。企业同时应把培训作为管理的机会和途径,以及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手段,培训必须围绕企业的任务和目标来进行,通过培训使上下级工作更好的进展,达成相互理解和支持,不断提高工作绩效,实现企业与员工双赢的局面。本人在漳州市某企业内采取问卷的方式进行了一次培训需求调研,共发出问卷50份,回收问卷50份,其中有效问卷50份,基层员工问卷32,中层管理人员问卷9份,主管级职工9份,现简要对问卷结果加以统计与分析。

二、调查时间、地点、方法、实习单位简介、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

(一)调查时间:20**年2月

(二)调查地点:漳州市某企业

(三)调查方法:问卷式调查和查阅资料相结合

(四)实习单位简介:漳州市某企业,该企业创建于1996年,是一家以车轮生产为主,经营涉及汽修、商贸的民营企业集团,车轮年生产能力超过1400万套,企业综合实力居中国车轮行业首位。 正兴集团在福建漳州(总部)、辽宁本溪、四川成都、河北廊坊、安徽合肥等地建有 5家专业从事车轮制造的生产基地,产品以钢制车轮为主,兼顾车桥、汽车螺栓等其它汽车零部件,市场营销网络覆盖全国各省、市。

(五)实习单位人员培训状况介绍:公司每年组织培训四次大型的培训,时间分别在2月,5月,8月和11月,但有时根据公司的需要,也会组织对员工的培训,特别是对新员工的入职培训。该公司属于技术型企业,因此比较重视员工的培训工作,每年会将公司收入的5%投入到培训工作中,培训经费随公司的收入作出相应的变动。(可以参考附录的调查问卷)

三、调查内容及分析

1、对培训工作不够重视。根据调查显示,60%的员工认为公司组织的培训次数不够,只有14%的员工认为培训的次数足够,随着科技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职工的知识技能、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培训对许多企业来说人,仍是一件不简单的工作,培训人员对于培训的了解不够,有的甚至无法承担培训工作,对职工的素质培训和技术培训不能及时进行等,导致大部分现场职工不能得到有效的培训。这种情况导致,长期以往只会导致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水平的下降。

2、培训工作与需求不符。根据调查54%的员工对于培训内容不是很满意,认为培训的内容和实际的需要不符合。需要培训什么,每个部门、每个人的结论可能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要想达到培训的目的,就要正确的找到培训需求。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培训、需要哪些培训才能最有利于企业发展,许多企业无从下手,感到很困惑。企业培训想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就要对培训需求进行调查分析,这也是企业与咨询公司合作的关键之一。培训工作仍停留在简单的技能培训上,且多以陈旧的培训方式为主,培训效果极差,没有根据企业的整体发展合理地进行布局规划,缺乏分专业分层次和循序渐进的培训。

培训,这种方式也有利于企业素质的提高,但存在许多弊端,这与清末的闭关自守有许多相似之处。长期一来,企业文化容易固化,没有新鲜感,企业员工在一个封闭的环境中丧失应有活力,积极性受到打击,与培训的目的背道而驰。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并走出了这个误区,更多的采取了与咨询公司相结合的培训方式。

4、没有调动职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目前培训工作被动参加的多,主动学习的少,应付的多,真正求知的少。由于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企业需求和员工个人发展需求不能很好地结合起来,再加上培训工作没有结合企业生存的一些根本性问题,因而难以充分调动职工培训的积极性。

5、培训效果反馈不够健全。由于常常搞突击式的培训,人多量大,时间紧,给出题、考核、阅卷带来许多困难,培训部门对培训后的效果不能进行全面、及时的分析和评价,因而无法对后来进行更合理有效地培训安排,从而不能保证培训效果和质量的提高。

(二) 企业人才管理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归根到底还是人的因素在起作用。能否做到“能岗匹配”,合理地配置人才资源,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是企业用人的关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部广大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了搞活企业的关键,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精髓和核心。人才管理的同时,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交流沟通,只有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发展,才能使管理效率提高。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基层职工认为,责任心、上下级沟通、领导艺术、团队文化、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是他们在在以后的工作中需在提升的素质。而据中级管理人员的调查显示,则需要提升:责任心、上下级沟通、团队文化、领导艺术、公平性、业务能力,思想意识、职工激励、成就动机等。

(三)对员工的要求

30%是对业务项目的培训,只有16%是对于员工的提升能力的培训,这说明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只是提留在基层方面的培训,在管理能力方面的培训还是不够的。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因此应该在培训的时候加强管理方面的培训。

(四)企业团队建设

加强员工的团队精神。

2、团队的素质能满足工作要求,但总体提升缓慢。据统计资料显示,60%职工认为企业团队的素质与优秀企业相比,总体水平不差上下,25%认为略差,15%认为较差。在职工与团队合作的信心方面,30%职工认为团队正向有利方向发展,35%认为没有变化,20%保持观望状态。在团队素质的提升方面,40%职工非常认同我们的团队正在进步,35%基本认同这一事实,20%表示沉默,5%表示不认同。

四、对于今后培训工作建议

针对目前企业的培训现状,为了让企业的培训更有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培训体系:

(一)要引起高层管理者对培训的重视。通过高层领导的决策,加强职工之间相互沟通,使得公司的培训工作更好的进行。企业管理者不定期的和企业职工进行交流,使职工的意见能够及时反馈,使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便于部门之间以及领导和职工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协调。

(二)在培训期间应该加强化职工责任心的培养。针对本企业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特性,对职工加强质量意识的培养,使职工充分意识到缺乏责任心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及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从而保证生产有序地进行。

(三)合理调整人员,使得人才更好的发挥作用。针对每个职工的特点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和安排,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个人特长,避免人才浪费。真正做到“能岗匹配”。

(四)加强团队融合提高团队素质多进行一些团队活动和考核,以便加强团队合作,从整体上提高整体素质。

五、总结

身的能力,更好的完善培训机制。

安全教育培训是安全文化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最深刻最根本的方法,更是保障安全生产、人员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的根本所在。我公司在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中始终坚持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严格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法》、安监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培训规定》和《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集团公司“安全是用人先决条件、培训是员工最大福利”的理念,根据培训大纲,考核标准和有关工作程序做好培训工作。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条件复杂,职工大部分由学校刚毕业员工组成,新入厂的青年员工又占全公司职工总数的三分之二,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人员结构的多样性、复杂性、基础差等因素给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安全素质和安全意识,在金象公司党委的指导下,切实把安全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臵,深入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动,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证。

一、公司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本情况

我公司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在上级安监部门指导和各安全生产培训机构及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培训工作任务。

自我防护技能,达到要求的才可上岗操作;配合人力资源部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

2、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员工按照金象公司培训管理制度累计对121人每人进行48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3、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来施工队伍累计113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4、2011年6月至今对于陆续进厂的外单位学习培训人员累计39人每人进行24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5、2011年6月至今对于本单位调岗、转岗、离岗累计5人每人进行16个学时厂级安全教育,使他们熟悉、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6、2012 对全厂所有员工包括班组长以上管理人员累计728人进行了安全教育使他们提高并掌握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和自我防护技能。

二、主要做法

1、构架安全教育体系。在结合新建单位特点和公司安全教育工作实际的基础上,制定加强安全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各部门负责人为安全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教育计划、专题安全教育制度和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在金象公司全面展开。把班前班后会、安全员安全谈心、“三违”讲评、安全培训等日常工作纳入安全教育工作范畴,确保教育保证监督作用得到充分体现。

2、突出安全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公司宣传栏、公开栏、报

纸、网站等,开辟安全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报道发生在职工身边的安全生产典型事例,推动了全员安全教育。精心组织开展 “安全生产月”等系列宣教活动。车间开展隐患排查,超前消除人和设备的安全隐患。车间以班组为单位,坚持班前会必讲安全,让职工参与其中充当“主角”,营造出浓厚的安全教育氛围。

3、拓展安全教育内容。每周召开安全例会,具体指导基层单位安全教育工作。利用安全例会、安全活动周等途径分析总结、剖析其他单位严重违章事故,自身查找安全培训、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开展汲取事故教训的大讨论,形成安全压力人人担,人人头上担责任的互动格局。

4、重抓新职工安全教育。针对新工人思想多样化、安全意识差和臵换职工情绪不稳的特点,提前制定安全教育方案,组织师资力量,多种形式展开安全教育。重点讲解专业安全知识、安全法律法规等内容,让新职工掌握应知应会的安全工作要点和避灾自救安全常识,尽快具备上岗前的安全基础知识。

5、持续整治“三违”现象。持续开展安全员安全谈心和“三违”讲评工作。职工发生“三违”后,安全员当天进行安全谈心,当班进行“三违”讲评,帮助“三违”职工认识错误。根据情况分类制定帮教措施,“三违”人员纷纷写出书面认识。指定专人帮教,并按照闭环式管理及时跟踪,确保了“三违”职工转化效果,达到“一人违章、全班受教育”的效果。2012年上半年金象公司未发生轻伤以上人身事故。

考核一次。每次考核采取到班组中了解情况,查看记录,现场提问等形式,全面深入地考核安全宣传教育的真实情况和实际效果,形成动态考核的良好机制。

三、目前安全教育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个别单位存在安全教育的内容单一、形式呆板现象,安全教育工作仅仅是停留在念念文件,传达传达上级安全工作精神的层面上,导致安全教育说来说去一个样、说多说少一个样、说与不说一个样。

2、部分单位安全员没有思想政治工作经验,安全教育工作的要领理解不深、理解的不透,导致个别单位安全教育工作没有创新、没有思路。

3、少数单位工作方法欠缺。个别单位只注重对违章人员的罚款,忽视了罚款后的思想工作,管理人员工作方法粗糙,对“三违”职工处罚后,未能举一反三,没有起到教育作用,反而激起基层一线工人的不满情绪。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1、安全教育工作要突出主题。本着“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企业”的主题要求,利用职工班前班后会、安全文化建设、安全教育培训等方式方法,把安全教育主题活动和“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安全生产每一个环节,对职工安全意识的动态把握和对安全隐患的超前防控,使生产活动中危及劳动者生命安全、身体健康的各种事故风险和伤害因素,始终处于有效认知、动态。把握和超前控制状态,达到本质安全型的内在要求。

育,促进思想和行为转变,提升综合素质,激发了职工队伍的活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安全教育工作向“精、细”的转变。

3、安全教育工作要因人施教。职工是安全生产的主体,也是安全教育的主体。金象公司职工成分复杂,既有经验不足的年轻职工,也有安全意识淡薄的不放心职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时,针对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等因素,客观分析各种因素给各种类型职工带来的不同感受和心理影响,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对症下药,保证安全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安全教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安全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各部门、全方位的努力。坚持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坚持安全教育工作大格局原则和思想政治工作“一岗双责”要求,党政一起抓安全抓教育,形成“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强大合力,推动安全教育工作健康发展。

山西金象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培训调研报告篇十一

为适应新形势对文书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提高机关服务质量,xx月xx日至xx日,xx同志带领文书处调研员xx、xx、xx景等8位同志赴广东、福建等省份学习调研公文运转、办公自动化、档案业务及印刷厂的经营管理等工作。通过实地调研,学到了不少好经验、好做法,拓宽了进一步做好文书工作的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们重点学习调研了xxxx、xxxx等单位的文书工作。

每到一个地方,我们都利用各种机会积极与有关同志进行交流,并到办公室、档案室、印刷车间进行实地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学习,我们感到所到单位的文书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业务制度完善并向精细化方向发展。各办公厅。

(室)的文书处理部门都非常重视制度建设,对文书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制定了相应的制度,每项制度的规定都相当精细,力求达到“人人按规范操作,事事按程序办理”的目的。比如xx省委办公厅的《出访件审核办理程序》,厦门市委办公厅的《阅文规定》,xx市委办公厅的《上级来文办理制度》、《市委文件审签制度》、《公文审修程序》、《市委办公厅归档文件整理办法》等不但规定详细,而且还配有流程图。详细的规定和操作流程图使工作的每个步骤都有章可循,推动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精细化。此外,不少办公厅(室)的办文制度还总结了许多很好的经验,推动了工作质量的提高。比如xx市委办公厅的《公文校核30点》中总结的有益经验,对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特别是刚从事此项工作的同志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二)办公自动化程度较高。各办公厅(室)都建立了。

自己的公文处理系统,都实现了公文网上登记,而且不少办公厅(室)都有功能较强的电子公文传输系统和其它业务系统,实现了网上收文、办文、发文及其电子文本的归档,在较高程度上实现了办公自动化。xxxx办公厅采用了与档案局一致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1人就能比较轻松的完成整个档案管理工作。xxxx公文处理系统页面相当简洁,操作起来非常简便,而且还能通过简捷的统计操作就生成详细的总结表单,让办文的处室,特别是分管领导同志能及时了解所有公文的办理情况。

(三)业务培训和交流的力度大。xxxx、xxxx、xxxx等。

高度重视对公文处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定期举办脱产培训班、举行讲座、以会代训、片会、座谈讨论、知识竞赛、知识测试等方式,充分发挥业务指导职能,加强了对各市、区及其省直、市直单位公文处理工作人员的培训。xxxx还成立了秘书协会,加强了各市办文人员的交流。

(四)学习经常化且方式多样。各办公厅(室)的文书。

全额出资购臵。xx市级机关文印中心,拥有4000平方米厂房,其主要大型设备18台,其中价值300万元的数码彩印机等20台(套)新设备均为近2年内由市级财政全额出资3000万元购臵的,年产值由原来的'300多万元增加到900多万元。在成立市直机关文印中心后,xx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于下发了《关于加强机关公文印制管理的通知》,为规范机关文印、保密工作及文印中心生产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二、改进工作的打算。

(一)加强学习。坚持已有的学习制度,每周定期学习,确实使学习经常化、制度化。在内容上,当前要继续抓好《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学习,要通过分章学习、逐条学习的方法来深化学习。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要抓好精神的学习。利用文书处在网页上开办的学习园地,结合工作实际交流做好公文处理工作的体会,不断提高文书工作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健全业务制度。文书处历来都重视制度建设,制定了不少制度。但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省委常委分工负责制实行以来,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够适应的方面。我们将不断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加强上级来文办理、核文、文件审签、公文筛选呈送、阅文管理、文件分发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并结合工作实际不断修订完善现有制度,使制度更加精细化。条件成熟时,在xxxx等的基础上,起草xxxx,对公文报送、受理、办理等作出更加明确的规定。我们还将抓紧建立网上办文、核文资料库、案例库,努力提高公文拟办和核文水平。

(三)改进档案管理和印刷厂经营管理。加强档案管理。

积极探求符合我厅实际的电子文档管理的有效方法,建立电子文档管理制度。加强印刷厂经营管理制度建设,严格工作责任制度,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保证优质、高效地完成印刷任务。加强教育,增强职工的政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学习并鼓励职工参加各种学习教育,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的需要。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希望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步伐,进一步加快163贵州招聘吧和贵州信息港及贵州人事考试信息网的建设,形成覆盖各市、州、地和省直各部门的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并尽快建成电子公文传输应用系统和其它业务系统,实现网上收文、发文及其电子文本的归档,推进办公自动化。希望完善我厅的公文处理系统,使之更加简便适用,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我们将及时与厅信息中心共同研究外省公文处理系统中好的设计思路,进一步完善、改进我厅办公业务系统。此外,建议我厅的公文处理系统也向政务处室外的其他处室开通,便于其及时办理职责范围的公文。

(二)积极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随着电子政务内网建。

设工作的推进,可以考虑通过网络进行培训,并建议适当时候举办全省党委系统文书处理工作培训班,一方面提升公文处理工作人员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大家的交流学习。

(三)更新印刷设备和改善工人队伍结构。结合印刷厂。

“十一五”期间生产发展建设规划和厂房搬迁计划,请办公厅予以大力支持,解决更新印刷设备的资金问题,改变设备陈旧落后的现状,提高印刷质量和效率,以更好的为省委、省委办公厅的文件印刷工作服务。针对目前存在的技术工人不足且工人年龄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建议招聘技术工人,尽早形成技术工人队伍梯次配备的良好局面。

培训调研报告篇十二

做好党员干部培训工作,是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的重要手段,是目前党员干部实践重要思想,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措施,是党员干部服务经济建设、争作贡献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杨舍镇党委及组织宣传部门高度重视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着眼于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适应干部队伍素质结构变化,坚持以创新的精神,不断丰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努力构建强化培训的管理机制,使全镇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一、当前全镇党员干部的思想现状分析。

近年来,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要求,切实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加强教育管理,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得到了加强,精神面貌、工作节奏、服务水平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争先精神牢固树立。多年来,全镇基层党员干部始终以自加压力、勇创大业的争先精神鞭策自己、激励自己,不管是经济、社会事业发展,还是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各项工作,不论在顺水推舟时,还是逆境困顿中,都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始终在全市乡镇中保持“排头兵”地位。

二是大局意识明显增强。全镇党员干部都能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与镇党委保持高度一致。特别是围绕“两个率先”目标,围绕全镇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党员干部上下配合、相互协作精神得到充分发挥。尤其在一些重大矛盾、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党员干部之间、单位部门之间都能齐心协力,共同攻坚克难,体现出较高的党员干部素质。

三是工作作风不断优化。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工作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务企业、服务基层的意识,亲民、富民、利民的理念,以及解决人民群众实际困难和解决基层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得到不断提升。

四是廉洁自律得到巩固。近年来,全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两个条例》和《实施纲要》,自觉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尤其是“三禁”规定执行坚决,较好地维护了党员干部的自身形象,党员干部的示范表率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总体看,全镇党员干部政治信念是坚定的、精神状态是昂扬的、奋斗目标是明确的、工作作风是务实的、廉洁自律是合格的。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具体工作中,少数党员干部与共产党员先进性要求不相符合的情况还时常显现。

1、先锋作用有所弱化。一是在党员干部比较集中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身份麻痹”的现象,党员干部混同于普通群众,党员的先进性体现不出来;二是在党员干部人数较少的地方,往往容易产生“个体淹没”的现象,即党员干部因力量单薄而难以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上述现象,往往使得一些党员干部争先意识减弱,责任心减退,工作标准、自我要求降低,或者是盲目乐观、自高自大,容易滋生松口气、歇歇脚、不思进取的消极思想。如行政村少数党员干部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遇到困难挫折时意志不坚定,总是拿客观原因作挡箭牌,导致村级经济难以走出落后、发展迟缓的“怪圈”,成为下一轮发展的障碍。

2、党性观念有所淡化。当前,我们正面对一个多元化的社会,变革的现实使我们的党员干部思想经常接受各种思想“碰撞”,理想、信念在种.种实惠面前褪色、淡化。少数党员干部过分求实惠,怕吃苦、怕麻烦、怕得罪人,抓工作畏难情绪重,导致单位、部门内部管理松懈,作风散漫。少数党员干部囿于小集体观念,在工作和一些敏感问题上不能按政策办事,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还有的党员干部把服务喊在嘴上、要求挂在墙上,碰到实际问题敷衍塞责、逃避责任。少数窗口单位依然存在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不良现象。

3、创新能力有所钝化。少数党员干部发展意识衰退,带领群众致富本领减弱,开拓创新能力钝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无所作为不求上进。尤其面对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是积极动脑筋、想办法,难题,勇创大业,而是抱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工作疲沓、飘浮,缺乏开拓创新意识,疲于应付,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还有少数党员干部接触上级领导多、直面群众少,坐办公室多、进村入户少,好话听得多、掌握情况少,研究问题浮光掠影,工作马马虎虎,在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甚至机关部门中还有少数党员干部上班迟到早退,工作时间热衷于办私事、上网聊天,更有的离岗串岗、说三道四、影响团结。

4、堡垒作用有所退化。少数党员干部因循守旧、思想僵化,凭老框框老经验办事,导致少数基层党组织工作弱化、制度松懈、效率低下。少数党员干部思路不清、标准不高、工作教条,只会讲不能办,却不研究如何办,遇事推诿。还有少数党员干部,在基层单位困难较多、矛盾突出的情况下,不是积极出主意想办法,不是主动为基层挑担子,而是静候上级下指示,等待领导抓协调,致使有些问题、矛盾久拖不决,积重难返。

出现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条:

一是忽视教育。少数基层党组织,在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片面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味以经济指标论英雄,忽视对党员干部正常的教育、培训,组织生活不健全,“三会一课”难到位,党员教育缺乏新意,以致党建工作象流水帐,开展活动如四季歌,未能真正起到教育党员、提高党员素质的作用。

二是轻视学习。少数党员干部重于事、轻学习的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借口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不参加理论学习,理论素质差。同时,业务学习也少重视,知识老化,思想僵化,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党员干部知识方面的要求。

三是漠视管理。少数基层党组织,因忙于应付事务性工作,疏于对本单位党员有效的管理,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党员进出漠不关心,少数党组织甚至对党员的底数模糊不清,致使许多党员找不到“娘家”,组织生活没有着落,成为“挂名党员”。更有少数党员,长期游离于组织之外,党组织的管理成为一句空话。

上述问题的存在,与全镇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的。作为全镇三个文明建设的中坚力量,全镇党员干部应在自我完善、提高素质方面作出示范、表率,以真正发挥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此,必须着重把握好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制度建设三个环节。

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一)立足干部实际需求,拓宽和丰富培训内容,加强队伍建设。

实践中,杨舍镇委针对新形势下党员干部队伍多样化的学习需求,通过问卷调查或走访座谈等形式,力求精确把握新形势下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需求和思想脉膊,努力做到按需施教、训有实效、学有所获。

一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新”的需求,开展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年来,杨舍镇十分注重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新知识、新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进一步更新知识结构,拓宽眼界,更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胜任岗位需要,在全市较早地开展了计算机、外语、普通话为重点的现代科技知识培训。近三年来,先后举办微机应用能力培训班32期,培训党员干部近二千人,目前机关工作人员中50岁以下已有95%以上的同志达到了省计算机应用能力技能考试中级水准。20__年又根据市委的统一部署,在广大干部中全面进行英语300句和普通话达标培训,经过测试,参训人员合格率达100%。

二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博”的需求,举办专家讲座。随着行政区划调整,为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把全镇党员干部统一到争当“两个率先”排头兵和“江苏第一镇”的宏伟目标上来。全面提高党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镇委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主动出击,外引高水准的社会教育资源,举办了多种形式的讲座、辅导、培训,迅速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层次和人文修养,先后邀请市委党校、上海市委党校、江苏省委党校等著名专家、教授分专题作辅导讲座,让全镇党员干部了解和掌握当代经济、政治、科技、军事和社会思潮等发展动态。去年以来,全镇共举办各类专家讲座15期,举办各类培训班169期,直接培训党员干部和基层骨干9万多人次,此外,还通过远程教育手段,利用vcd光盘间接反复地教育、培训。

三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精”的需求,开展读书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的理论修养,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总结以往开展读书学习的经验,本着求新、求深、管用、把党员干部“逼向书本”的指导思想,由镇委宣传部门和党委中心组制订学习计划,规定学习篇目及书籍,特别是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必学篇目,通过抽查笔记,组织考查,展示学习心得,会议交流学习体会等形式,强化学习效果,提高学习质量。20__年镇党委中心学习组被评为苏州市级先进集体。

四是针对党员干部学习求“实”的需求,开展调查研究。去年以来,杨舍镇党委十分注重学习培训的实效,围绕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组织镇四套班子带头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每年由党委提出40个领导干部重点调查研究课题,立足兴镇亲民,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矛盾和制约因素进行深层次的分析、调研和;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坚持正视现实,实事求是,认真研究探讨,提出许多务实性的建议和对策,并想方设法,积极解决,对全镇的一些先进典型、先进经验进行深入剖析,全面总结和积极弘扬,把调研文章汇编成册,并下发到基层共同探讨,先后编印了20__年和20__年《杨舍镇党委中心组调研材料汇编》,使全体党员干部更加全面掌握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走势和发展前景,增强工作中争先创优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达到集思广益,拓宽思路,务实为民,科学决策,提高执政能力的目的。

(二)加强阵地建设,形成了较完整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

培训阵地与基地是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载体,也是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基础。近年来,杨舍镇围绕加强阵地和基地建设,重点抓了三个方面,一是按分级分层原则,建立三级培训阵地,即通过加强镇党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建设,构筑一级(镇级)阵地;通过街道、办事处党校、成人学校、市民学校建设,构筑二级(街道、办事处)阵地;通过加强村党员电教室、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构筑三级(村级)阵地。在这些阵地建设中,注重充分发挥其各自在师资、设施和其他方面的优势,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干部实际情况开展培训,努力形成覆盖全镇党员干部的“网络式”的大培训格局。二是抓住关键环节,提高培训质量。始终把教学活动作为教育培训工作的核心,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严格聘请党校专职人员,建立了从全镇各部门、条线筛选出来的近百名不同专业、名有所长的专业人才组成的“人才库”,聘请市委党校及市电大教师任兼职教师,以高水准的师资来确保教育培训工作的高质量。三是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实用性和党员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全镇形成了六大基地:杨舍镇招商引资和省级工业开发区示范基地;“神园”葡萄示范基地;晨阳省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塘市肉鸭养殖、芹菜种植基地;东莱食用菌、水产养殖基地;乘航花卉苗木基地;城区街道社区教育培训基地。通过这些基地的建设,增强教育培训的实践途径和效果,让党员干部在真实环境中受到教育,提高实际能力。

(三)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围绕进一步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动力,解决培训对象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着力抓好党员干部培训的管理和常规制度建设,用科学的机制来推动教育培训工作。一是实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每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培训的数量、质量和培训率及单位自办的培训情况同镇组织办、宣传办签订目标责任,纳入单位总体目标考核。二是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制度。规定党员干部理论考试不合格的,年度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一年内不得提拔重用,连续两年考试不及格的,年度考核为不合格。三是村级干部培训上岗制度,强化对村级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的培训,所有村级干部均须培训后方能上岗。去年年底,村两委换届选举后,全镇有136名干部参加了镇党校组织的培训。四是建立党员干部学习档案制度,把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及其他骨干培训学习情况整理建立个人档案,作为干部使用的依据。

三、进一步做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总的思路是当前干部教育培训要紧紧跟上干部制度改革的步伐;要紧紧跟上新形势对干部队伍的新要求;要紧紧跟上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节拍。

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性建设。首先,着力研究建立各级各类干部素质的标准体系。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干部的素质要求具体化、规范化、科学化。这样,既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提供明确的目标,又可以让党员干部认清差距,增强学习的内动力。同时,研究和配套确立科学的培训工作标准。其次,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弄清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学历层次、不同任职经历的干部对培训内容的具体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采取不同的方法手段,制订长期、中期、短期的教育培训目标。第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载体和阵地建设。在进一步完善各级基层党校建设的同时,抓好镇党校网站建设和农村基层组织远程教育工程建设,把软性的教学资源摆到网上去,搭建一个崭新的教育培训工作平台。

二要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属于成人教育的范畴,具有很多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必须遵循成人教育的内在规律来开展培训工作。一是在时间安排上要根据成人“三多三少”的特点,做到“三为主”。即根据党员干部零碎时间多整块时间少的特点,把理论学习要点整理成自学提纲,以岗位自学为主;根据党员干部晚上时间多白天时间少的特点,通过开办“夜校”的形式,坚持以晚上培训为主;根据党员干部假日时间多平时时间少的特点,大规模集中培训主要安排在星期天和节假日,以星期天和节假日培训为主。二是内容安排上,要做到按需施教、分级分类、讲求实效。要着眼于解决现实工作中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不能“抓进篮子就是菜”,不能为培训而培训;培训时要增强针对性,不能“上下一般粗”,不能村干部和村支书培训内容一个样。三是在培训形式的选择上,要在搞好常规理论教育培训的基础上,注意发挥参观考察和实践锻炼在教育培训中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党员干部外出参观考察;到经济建设第一线,到急、难、险、重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锻炼。四是在培训方法的运用上,要借鉴先进的培训方法和技术手段,采取启发教育、情景模拟、案例教学、对策研究、双向交流、菜单式选课,以及远程教育网络和网上党校等现代教学手段,创造条件增强学员与教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际效果。

三要进一步创新培训工作机制。一是研究实行党员干部岗位任职资格制度。按照不同岗位党员干部应具备的知识水准,强制性要求其在任职期内必须达到,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探索多样化的干部教育培训机制。充分利用各方面的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服务,拓宽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面,努力形成“大教育、大培训”的格局。三是使干部教育培训和干部选任、监督与综合管理等工作衔结互动。一方面,要做到学用结合,择优而用;另一方面,干部培训工作要跟上干部选任制度改革的步伐,及时对通过公开选拔等方式产生的新任领导干部进行岗位知识培训,让其早日适应岗位要求;再一方面,要将党员干部参加学习教育培训工作情况作为干部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干部,要给予大力宣传和表彰。反之,要采取教育、诫勉、调整等约束措施,努力营造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热情。

构筑一流的社区教育中心。

“强基工程”是展现时代新风貌,永葆先进性的大事。为此,杨舍镇前溪巷社区始终把社区教育、锤炼思想放到突出位置。去年以来,前溪巷社区以文化立区、共建兴区、自我管区为抓手,投资30多万元建成了一个融教育培训、陶冶思想、志愿服务、娱乐健身等为一体的具有十大功能的社区教育中心。它们分别是党史展览馆、电化教育室、未成年人教育室、荣誉展示室、社区名人馆、社区艺术陈列室、技能培训室、特色家庭展示室、健康教育室、社区愿景等。

前溪巷社区党支部以社区教育中心为阵地,认真开展“先锋工程六坚持”活动:

一是坚持树“三风”:树求实的学风,树从严的党风,树亲民的作风。

二是坚持讲“三争”:争当服务于民的表率,争当工作创优的表率;争当传播文明的表率。

三是坚持重“三帮”:关爱弱势群体,结对认帮;关爱特困家庭,志愿相帮;关爱下岗市民,就业互帮。

四是坚持送“三暖”:突出群众满意为标准,说暖心话,办暖心事,送暖心物。

五是坚持抓“三促”:以爱心基金帮扶促稳定,以家政就业岗帮扶促增收,以楼道党员户帮扶促和谐。

六是坚持兴“三带”:党员带头认护一片绿地,党员带头守望一片平安,党员带头构筑一片和谐。

前溪巷社区还认真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等活动,每年组织党员到红色根据地等开展党的先进性、革命传统教育,使得每个党员自觉地以党性严格要求自己。在前溪巷社区,每个党员就是一杆旗,除年老体弱的党员外,80%以上的党员成为“党员示范户”,8个常年在外的“流动党员”坚持做到“流动不流心,党的教导常记心”。从党支部一班人开始,每个党员都有一个关爱社区包管责任区,都有一个“一助一、一帮一”的结对帮扶户。

培训调研报告篇十三

为总结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研究部署“xx”培训,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工作的通知》精神,我们于近期组织了我县“xx”中小学教师培训需求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我们根据省厅调研文件要求,组织专人分别深入县城区、圩区和山区的中小学(幼儿园),采取分区、分层抽样方法,对从幼儿园到高中的不同参训对象开展培训需求调研。调研期间共组织召开座谈会3场,××区、××区部分学校教师和全县部分中小学校长、业务指导人员座谈会各一场,参加座谈人员48人;发放调研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0份,其中:高中25份、初中24份、小学37份、幼儿园11份、培训者3份。

在提交问卷的100名培训对象中,教龄在15年以上的有84人,这些人基本上都全程参加了我省组织的前三轮继续教育,对继续教育工作的沿革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的态度和建议有利于对培训工作的全面审视和规划;县城学校教师48名,乡镇学校教师52名,校级以上骨干教师47名,普通教师53名,两种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培训对象人数基本持平,中层以上干部、校长21人,普通教师79。

1欢迎下载。

人,他们的意见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普适性。

二、对调研问卷的数据分析。

(一)对xx年至今的培训评价。

在对xx年开展至今的第三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总体评价中,有61人选择的是“满意”或“比较满意”,32人认为“一般”,说明大家对过去一轮的培训是基本认可的,但培训的满意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在培训内容上,老师们觉得对自己最有帮助的是“上好课”专题的学习,占49%;其次是“评好课”专题,占21%;再次是“备好课”和“育好人”专题,各占17%;“命好题”专题仅有占2%的人选择。由此可见,老师们对那些与课堂教学直接关联的,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的,操作性相对较强的培训内容较为感兴趣,同时,对未能开展的“育好人”专题仍抱有一定的期待。

在培训模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的培训模式选项中,“以远程为依托,整中和校本的混合学习模式”以微弱优势排在首位,占24票,“集中培训”和“集中与校本结合”的模式分别以21票和20票紧随其后,“远程与校本结合”、“校本培训”分别为14票和12票,“远程培训”仅为8票。大家对不同培训模式认识的分化,说明目前尚无一种模式能够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各种模式的优点和不足同样是突出的。从排在前三位的情况来看,集中、校本、远程相结合可能大。

2欢迎下载。

家认为更有利于各种模式的扬长避短,因而大家更乐于接受。

在培训的方式上,大家认为最有效的是“名师带教”和“观摩考察”,分别占36%和35%,“案例研讨”占19%,选择“经验交流”、“专题讲座”、“自主研修”方式的均不到10%。无独有偶,培训方式与培训内容相似,相对集中在实践性、指导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几种方式上,老师们需要更多的是面对面的直接指导和借鉴。

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有70%的人希望在“学期中”组织培训,26%的人愿意在“暑假”接受培训,愿意在“双休日”和“寒假”接受培训的仅各占1%。这样的数据说明老师们一方面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较重,仅有的休息时间(尤其是双休日)需要休息调整或用来处理个人的一些事务,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老师们的自我权利意识增强,国家法定的节假日,他们希望能够得到充分享受。

在最需要的培训内容方面,“教育实践与教学新技能”以52%的得票位列各项之首,“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以26%居其次,“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得票数占18%,“教育政策与法规”和“职业道德与素养”仅占4%。与前述有关数据相一致,老师们还是迫切希望得到“教育实践、教学技能”。

3欢迎下载。

等课堂教学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训,对“专业发展与教科研能力”、“教育理论与学科新知识”等涉及个人专业发展的理论、知识和能力也有一定的需求。

在最希望的培训教师方面,“名师”、“教授和专家”、“骨干教师”分别以38、25、19票位列前三,“优秀教研员”和“进修学校教师”分别以11、7票居后。说明一方面老师们希望得到既有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又能将实践上升到一定理论高度的“名师、专家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引领,另一方面,“教研员”和“教师进修学校教师”的水平和能力亟待提高。

在培训的考核方式上,大家最认可的选择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29票;实践观察与测评22票;作业练习20票;实践技能测试10票;统一笔试9票;竞赛评比4票。说明大家在接受“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这个大的考评原则的同时,对注重实践的“实测评价”方式也较为认可,通过提交“作业练习”的方式进行考评也能部分接受。

三、座谈会的情况综述。

在召开不同地区、不同层面人员参加的座谈会中,我们把调研问卷所列的“参加培训的最大困难,教师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新一轮教师培训的期待”等议题作为座谈的主要内容,以期达到总结反思过去的培训工作,了解今后培训需求的目的。通过座谈,我们发现:。

4欢迎下载。

老师们参加培训的困难主要集中在如下两个方面:

困难之一是工学矛盾。我县中小学大多分布在农村山区,尽管学校规模小,班额小,但班级个数并不少,因此这些学校的教师教学负担仍很重,全天包班的现象很普遍,正常教学日全在课堂,基本无暇参加培训,即便是校本培训组织交流研讨,也必须在放学后开展。农村教师大多在居家所在地附近学校工作,放学后或双休日有一定的家务琐事,因此很难或不愿再抽出时间投入培训。

困难之二是老年教师现状。由于近十年间,新进教师较少,中小学(尤其是农村地区)教师老年化(50岁以上)现象较为普遍,这部分老师因视力、记忆力减退和精力不济,参加学习,尤其是理论性较强或操作上有特殊要求(如远程培训)的培训,他们感觉困难较大。

培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五大方面:

一是认识的问题。这里既有领导重视的问题,也有教师认识上的问题。领导重视不够,对培训工作缺乏强有力的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造成教师参训主动性不够。教师认识不到位,形成了对培训应付了事的现象。

二是内容的问题。过去培训内容的确定,主要是自上而下确定的,教师们主要是被动接受。第三轮培训尽管增加了调研和问题反馈环节,但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成分还是很大。

5欢迎下载。

培训的内容往往与教师的需求还是两张皮,培训的针对性还不强,对实践的指导还不够。

三是方式的问题。过去的培训主要是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远程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组织开展,一人讲,数百人(甚至上千人)听,方式单一,受训者被动接受,效果不好。校本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互助和真正的专业引领,没有落到实处,往往变成了枯燥的读书和填写报告册,校本流于形式,成为教师的负担。远程培训由于缺乏有效的监控,以及在农村学校还受到条件制约等因素的影响,实际效果也大打折扣。

四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各种培训的训后跟进不到位,形成了培训结束,就画上了“圆满”句号的现象,使得有限的培训成果失去了及时转化为自己或指导他人实践的最佳时机,训了就“训了”。

五是培训者的问题。大多数培训的培训者主要由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教师和县教研室的教研员担任,他们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难以称得上是最优秀的,且长期往复承担培训任务,难以让参训教师信服,产生排斥心理。

老师们对新一轮培训的期待主要有:

一是希望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工作的激励奖惩制度,进一步调动教师参训的积极性,让老师们在参加培训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精神鼓励和实惠;。

6欢迎下载。

二是希望培训的内容紧密联系当前的课堂教学,理论的学习要易于内化为实践,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既立足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又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是希望进一步丰富培训形式,让老师们自己选择符合自己实际的培训方式,大多教师非常希望到名校观摩学习,得到名师的指导和培训,有条件的教师也很欢迎远程培训。

四是希望能够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和要求,开展分层、分类培训。如老年教师的特殊要求,幼儿园、音体美等教师的特殊要求等,不能大一统、大呼隆。

五是希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组建名师讲学团,开展巡回教学指导,同时要加强县、乡、校三级培训指导网络建设,加大对学校层面业务指导人员的培训力度,因为他们是校本培训的最基层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他们是校本培训能否落到实处的关键。

六是希望加强县级教师培训远程支持服务平台建设,为教师提供方便快捷的交流展示的平台,促进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

四、对新一轮培训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调研,我们梳理了过去教师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了教师对新一轮培训的期望和需求,探讨了新一轮培训中需要完善和改进的重点。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教师培训制度,加大督导检查。

7欢迎下载。

力度。首先,既要落实约束机制,又要建立激励机制,要通过制度的完善落实来提高教师参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其次,要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督导评估,将其纳入到教育督导工作中(如县(市、区)党政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以推动教师培训工作的持续开展。再次,要对县级教师培训工作进行年检,评出等级,结果在全省通报。

二是要真正从教师的现实需要出发,设计培训内容。培训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最喜欢向培训者提的一个要求就是“请你告诉我该怎么做?”,其实老师们的需求很具体,但我们在培训的时候关注了过多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到了关键的“怎么办”时,又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教师们当然不满意。当前,课程改革正进入深水区,课堂教学正在向追求“有效”、“高效”的方向发展,教师如何转变自己的角色,引导、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成为广泛关注的焦点,也是广大一线教师最普遍、最迫切的需求。因此,新一轮教师培训围绕“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这个核心设计内容,无疑是对路的,与第三轮培训也是紧密衔接的。但实施过程中一定要突出“做”字来做文章,强调在“做中学”,只有老师们行动了,才可能有改进、有转变、有提高,才能改变过去培训中的“听了激动,回去不动”的现象,培训才。

8欢迎下载。

有实效。当然,除此以外,顺应当前教育改革发展形势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其他培训内容也是必需的,如:规划纲要专题、师德专题、班主任工作专题、专业知识更新和学科素养提升(学科知识pck等)等。

三是要创新丰富培训的模式和方法。从教师的希望和教师培训工作发展的趋势来看,集中培训、校本研修和远程培训相结合的混合学习模式是开展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主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三种方式一定要既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互相弥补各自不足,成为有机结合的整体。集中主要解决培训的组织部署、阶段性总结、交流研讨和问题指导等,远程主要解决专业引领、问题指导、交流展示等,校本主要解决“做”的问题。同时,要进一步丰富培训的方式,像名师讲学、脱产研修、案例观摩、送教上门等教师们喜闻乐见的培训方式,要作为常用的方式贯穿于教师培训的始终。

四是要大力加强培训者队伍建设。要以专兼结合的方式,从一线优秀教师中选拔部分骨干充实培训者队伍,组建名师讲学团。加强培训者培训,可通过外出学习、岗位研修、下校实践等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培训者每年72学时的培训研修,严格培训者的考核评价,提高培训者的施训能力。

五是要加大教师培训经费投入力度,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的第24条规定,纳入教育督导考核,建立教师培训经费保障的长效机制。加。

9欢迎下载。

大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适应教师培训形势发展的需要。

10欢迎下载。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11欢迎下载。

培训调研报告篇十四

绵阳市辖六县两区一市(县级),20xx年全市总人口5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4.11万人。农村适龄劳动力227.16万人。其文化程度构成:小学及小学以下67.55万人,占29.74%;初中文化123.48万人,占54.39%;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34.65万人,占15.25%。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134.20万人左右。

20xx年全市从事非农产业人数111.02万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总数88.86万人(省外务工53.33万人,省内务工35.53万人)。外出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初中文化程度居多,低层次和高层次的较少,其构成为:文盲半文盲占2.4%、小学文化占17.4%、初中文化占55.5%、高中文化占14.6%、中专及以上占10.1%。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分布上青年壮年居多。20岁以下占10%,20-30岁占30%,30-40岁占50%,40岁以上占10%。

(二)农民工就业分布和收入情况。

通过本次调查发现,我市外出务工人员主要从业领域分布在建筑施工、加工制造业以及餐饮商贸等行业。其中:二产业从员601583人,三产业人员414074人。从事建筑业295428人,占农民工总数26.61%;从事加工制造业262856人,占农民工总数23.68%;从事装饰、装修、餐饮、家政服务、商贸、运输等行业551916人,占农民工总数49.71%。20xx年全市农民工劳务收入37.71亿元,农民人平增收834元,占整个年收入的1/3以上。农民工外出务工主要分布在广东、深圳、江浙沿海和北京、上海、新疆、西藏等省(市、区)。通过调查还发现,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民工所从事的职业和收入,比文化程度低的要好、要高。如我市游仙区玉河镇,全镇5471户,总人口17921人,其中农村劳动力10701人,常年在外务工人数7485人,全年劳务总收入3342万元,外出务工人员人平4465元。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务工人员年人均劳务收入在平均数以下,尚差35元;初中文化年人均劳务收入在6000元,高中文化以上在8000元左右。分别超过平均数34%和79%,同时,通过我们的调查和用工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参加过技能培训和文化程度高的农民工,更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其文化程度和掌握的技能与劳务收入成一定的正比例关系。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进城务工经商,不仅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步伐,也促进了当地农村经济建设,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地方财政增长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资源状况。

我市农民工培训教学资源较为丰富。现有大、专院校4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农业中等专业学校各1所,各类中等职业技术学校45所,民办教育培训机构104个,镇(乡)成人学校137所,市、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12个,已建立劳务用工龙头企业47个,20xx年龙头企业使用农民工3720人。20xx年,我市市县共建立劳务培训基地72个。各类培训机构共培训农民工88389人,培训输出71004人。

(二)开展农民工培训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1、各级党委、政府领导重视,是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

重视农村成人职业教育与培训,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是把我市农村沉重的人口负担尽快转化为人才资源优势的最基本途径。市委、市府从起就提出了在我市农村实施“人才工程”、“科教兴农”战略,充分发挥我市科技、教育力量雄厚的优势,依托各类培训机构和用人单位、行业组织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截止目前为止,我市从市到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分管市长、县长挂帅,农业、教育、建设、劳动保障、财政、科技、计划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民工劳务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协调农民工培训、就业与服务等工作。各县(市、区)还将劳务开发列为各镇(乡)年底工作目标考核。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民工培训格局。

2、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就业指导、管理与服务工作。

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对农民工的'需求不同。我市在开展农民工培训中,着重根据当地劳动力素质现状和省内外劳务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培训对象采用不同的培训形式,注重实效。如我市梓潼县、北川县在本县培训机构力量相对较薄弱的情况下,在实施“工业强县,以工促农,城乡互融”的发展战略中,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一方面与绵阳农校、四川建筑学校等签订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协议,学校定期到本县与新建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能培训。近两年来,就地安排剩余劳动力余人,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民”带动1500余农户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而培训资源相对丰富的涪城、游仙等区(县)则将培训安排到各镇(乡),在每年冬春之际民工返乡与外出之前,聘请绵阳大中专院校的学者、企业的专家到各乡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岗位技巧等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培训;二是与各厂矿、企业、学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举办上岗技能培训,采取“招生—培训—荐业”一条龙服务方式,开展委托培训、定向培训和定单培训,有序向外输送民工。

为了使农民工培训与就业同步。我市各县(市、区)的市级和县级培训基地都成立了农民工就业服务中心,各镇(乡)组建了劳务开发办公室或劳务保障所,负责农民工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一些镇(乡)还建立了外出务工人员培训制度与联系制度。部分镇(乡)配备了专门的电脑,建立劳务信息跟踪平台。如游仙区玉河镇专门找有关技术人员开发安装了劳务开发软件,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了适时管理与指导,制作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务工档案卡和人才登记表,为求职人员提供就业信息、培训、择业指导和职业介绍等一条龙服务。

(三)农民工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运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增加,农民外出务工逐年出现上升趋势,我市需要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就业压力大,但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差,文化水平不高,无专门的技能,使得许多外出务工者择业受限制,常常从事城市居民不愿接受的苦、脏、累、险且工资待遇低的劳力型工作,在城市就业不具备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现阶段我市劳务输出的组织化程度不高,门路不宽、信息不灵、渠道不畅,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依靠亲友、熟人介绍或自己寻找工作岗位。从根本上讲,目前农民工对外输出还处于一种盲目的无序状态,同其他地区相比有一定距离,还存在以下问题:

1、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仍然存在认识不到位,引导扶持不力的问题。

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重要内容,理应是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要职责。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领导和部门对农民工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农民工培训工作仅停留在口头上,涉及具体问题落不到实处。有些基层领导认为农民外出务工培训是农民自己的事,可有可无。相关的政策、措施不到位,运转不灵,农民工培训还处于一种比较松散的状态。

2、培训经费投入不足,缺乏必要的经费作支撑。

由于认识上存在偏差,在农民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随意性很大,即使有也是杯水车薪,有些县由于财力紧张,基本无专门的经费投入,培训资金缺乏保障,相关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心有余而力不足,培训单位积极性不高。现有的培训规模小、档次低,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用工单位的需要,对农民工培训仅限于眼前,缺乏系统性的长远规划。

3、对农民工的管理不力,就业指导信息服务不够。

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组织管理目前还未理顺,政出多门,责任不落实,与此有关的部门间缺少沟通,配合力差,还未建立起管理、培训、指导、服务等功能协调的专门机构。表现为目前外出的农民工基本上是各自为阵,一盘散沙。用工信息、就业指导与跟踪服务措施跟不上,农民工培训与管理缺乏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

4、多数培训机构基础条件较差,缺乏培训所需设施、设备和高水平的培训教师队伍。对培训机构的考核与监督不力,农民工培训质量无保证。

三、对进一步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未来农村富余劳动力市场和农民工自身素质的特点,在开展农民工培训工作时,应以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培养一技之长,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为目的,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全面开创我市农民工培训就业新局面。

(一)强化政府行为,建立长效培训机制。

农民工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宽、量大,行业和工种众多。仅仅依靠几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及社会办学力量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特别是各级政府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农民工培训与就业政策,建议国家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在开展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农民工培训长远规划。同时,建立一套有利于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措施,努力营造农民科技培训和技能鉴定的良好环境。通过政策引导、技能培训与服务,推动我市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地向非农产业转移。

(二)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切实保证农民工培训工作正常开展。

农民工培训,按照我国农村的实际和国际通行做法,国家是农民工培训投入的主体。为使农民工培训工作落到实处,建议国家成立“农民工培训基金”,中央、省、市、县每年按农业人口从财政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经费构成“农民工培训基金”作为专项培训经费,把农民工培训当作一项公益性事业来做。同时发挥社会力量、企业筹资参与农民工培训,建立多元化的农民工培训投资体系。而不应搞成社会办学形式,以免加重农民负担。

(三)建立培训体系,健全运行机制。

农民工培训涉及多个行业与部门,培训机构众多,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应明确培训主体,逐步形成政府统筹,农业部门牵头,财政、教育、劳动保障、建设、科技、计划等相关部门协作配合,社会办学力量广泛参与,运转灵活的培训体系。严格考核与认证各类农民工培训机构。建议由各级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把关,实行一年一度的培训质量资格认证评审制度,对不按要求、弄虚作假的培训机构取消其培训资格,严把农民工培训质量关,建立培训、管理与服务三结合的劳务开发网络服务体系。疏通就业输出渠道,拓展就业空间,要加强对劳动力市场及中介服务机构的管理,规范中介行为。要有专门机构负责做好劳务输出法律援助和民工救助工作,解决劳务纠纷和拖欠民工工资等问题。切实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四)创新培训模式,树立新的培训观念。

对于农民工培训,要树立以人为本,突出技能,注重实效的培训理念。

建议实行全国统一印制和颁发农民外出务工证或岗前技能培训证书。各用人单位必须坚持凭技能等级证书和外出务工证才能录用的原则,二是降低农民工技能培训办理的技术等级证书费用,以促进农民工培训工作的开展。同时在培训方式上,要采取学员分散学与集中学相结合,在教材开发上,既要讲究规范、统一,又要立足于农民自身的实际和行业岗位要求来编写一些以卡通式、操作说明式、流程图示等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干就灵的“乡土”教材;在培训与考核的评价体系上,要按照融培训标准和考核标准于一体的岗位能力标准,重点考核学员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多实践操作,少理论学习。同时培训与考核相分离,以保证考核评价的客观公正性。

(五)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机制。

一是建立农民工培训奖励基金,用于激励调动培训、用人单位企业开展农民工培训就业的积极性;二是对参加培训的农民工实行困难补贴或奖励;三是在农村普通中学、职业中学中开设就业转移技能培训课程,并把技术等级证书评定结合起来,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制度。

培训调研报告篇十五

1.**校区的常规教研工作正常开展。制定的教研目标主要是:如何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有进步或改变。主要内容是针对中高考、小升初考以及各年级的阶段考试,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实施方式是:立足我校区实际,每次教研活动都提前确定教研主题、确定时间地点等,通过历次教研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效果,指导了教师的教学实际,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整体进步。

2.除常规教研外,还在校区开展了教师的`教学技能竞赛,举办了优质课、示范课、过关课等的评定,促进了教师的业务水平的提高,在一定时段内曾掀起过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教改的热潮,极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益。

3.没有开展立项的课题研究。

4.没有进行完整的教育资源库建设。目前校区只是收集建立了以教案、网络资源等为中心的教学资料库。

5.开展了中高考的主题研讨和培训活动。效果一般。

6.高中阶段已进入了新课程。借阅过广州市教研室对新课程的培训与研讨的部分内刊。

7.校区教研团队的建设还较粗糙,需不断打磨。

8.校区对每次教研均有文字记载,并以此作为教师考评考核的内容之一。

9.未来的校区教研计划是立足实际挖掘资源搞教研。

1.新教师的岗前培训主要由科组长、教学主任结合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组织学习优秀案例等,依次进行培训。

2.在职教师培训主要以成功案例和分公司级的获奖课例为载体对教师进行培训。

3.未来教师培训工作规划:深入贯彻、多角度探究个性化1对1的教学模式,并在其基础之上对教师进行业务等方面的全面培训。

三、关于课程研发。

暂没有开展小组、班级规模的课程探索。

培训调研报告篇十六

在培训地点上,20__年以来,选派29批次计1160人次赴省外考察培训,选派29名干部赴县外、省外挂职锻炼,委托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民族学院、贵州财经学院举办培训班6期计330人次。在培训经费上,20__年以来,尽管县财政十分有限,但每年均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此外,教学方式上,互动式、体验式、研讨式等得到逐步运用,还尝试了拓展训练;阵地建设上形成了县委党校、省内高校、省外基地一体的格局。

在组织部门举办主体培训班次的同时,不少乡镇、部门也积极履行培训职能自主办班,截止20__年底,乡镇、部门举办各类培训班共培训各级各类干部22703人次;涉农部门组织开展绿证培训2186人次;4074人参加了计算机中级应用能力培训。20__年以来,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经历了从摸索起步到稳步前进再到开拓进取的过程,培训经费不断增加,培训方式从单一化到多样化,培训阵地从片面化到立体化,培训人数从小范围到大规模,形成了切合干部实际、独具县情特色的干部培训总体格局。

从调研的总体情况来看,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县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力度很大,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从收回的122份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近五年来累计参加脱产培训时间在3个月以上的有18人,2个月以上的16人,1个月以上的9人,1个月以下的63人,没有参加过培训的14人;认为我县干部教育培训没有力度的仅有4人,占3.28%,认为有力度、力度很大的有107人,占87.7%。

综合分析我县近年来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能够紧紧围绕素质和能力双提升这一目标,着力推进规模、质量、效益相结合,贴近县委、政府中心工作,贴近干部实际需求,积极整合资源,创新方式方法,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所取得的成绩值得肯定。但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县干部培训工作面临不少新形势和新任务:

从纵向看,党的xx大提出“继续大规模培训干部”,掀起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高潮,这一轮培训任务更加繁重,培训数量、质量都应比上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翻几番。我县近年来开展培训中,重点放在科级干部层面,虽然兼顾了其他干部,但多是短期业务培训,时间、质量都不够理想。目前我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共有干部职工5649人,其中副科以上领导干部405名,专业技术人员3909名,其他干部1335名。按照20__年以来平均每年培训1126人次来计,5年可基本实现全县所有干部轮训一遍,但5年间干部就平均只能拥有一次培训机会,并且还是短期培训,培训时间远远达不到要求,培训效果更是难以得到保证。因此,要深入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干部培训战略任务的实施,任务相当艰巨。

从横向看,虽然我县干部培训起步较早,但现在全州周边各县市推进进程非常迅速,他们凭借相对较好的经济实力,不惜掷出重金开展高、精、尖培训,尽管培训对象相对单一、面不够广,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支数量不多但素质优良的领导干部队伍,并营造了较强的声势,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我县干部培训工作也形成了一定的压力。

从图3、图4可以看出,在被调查对象中,一是对培训时间的需求更长。广大干部已不满足于3、5天速成式的业务培训,大部分希望培训时间应在7至10天或15天左右为宜;二是对培训地点的需求更广。希望培训地点是县内、省外相结合的占到54.92%,说明不仅是科级干部希望有更多机会到省外学习,更多科级以下干部也不再满足于局限在县内培训;三是对教学方式的需求更多样。现场教学、体验式、案例式三种教学效果较好的方式成了干部的首选,传统的讲授式仍为不少干部肯定,研究式、模拟式得到部分干部青睐。由于成人教育自身的特殊性,又处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干部日益多样化的培训需求与干部培训机制不相适应,势必逐渐成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从调查情况来看,虽然当前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取得很大成绩,但离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对干部队伍素质的需求、干部队伍自身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制不顺。按中央《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有关规定,我县目前的管理机制是在县委统一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组成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宏观指导职能,各部门按照“谁主管,谁培训”的原则开展培训。但在实际中,由于管理不到位,导致管理体制不顺,表现在:一是等待调训。一些部门不主动开展培训,以工作忙和缺少经费为借口,不积极组织本单位干部职工学习,认为培训是组织人事部门的事,等着调训;二是训出多门。有的部门有办班积极性,但没有很好地履行办班申报手续,自行办班,造成重复培训、多头调训等现象;有的部门办班甚至不考虑师资力量,不考虑培训内容,把干部拉出去借考察名义公款旅游。训出多门不但影响到全县干部培训工作的统筹和整体推进,更不利于整合资源,容易造成被调训学员单位的人力、财力负担。在调研座谈中,不少乡镇和部门表示深受训出多门之苦,在调查问卷中,认为县部门“乱办班、乱收费”现象“很多”的有7人,“有,但不多”的有59人,“很少”的有53人,说明此类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仍有存在。在组织管理上,75%的人认为应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抓总,在办好主体班次的同时,鼓励乡镇、部门办班并加强管理、指导和监督,21%的人认为以县委组织部办班为主,部门不跨系统办班,3%的人认为县委组织部、乡镇、部门各自办班,互不干涉。

(二)培训资源不够优化,配置不均衡。一是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基础条件较差,对人才的吸引力还不是很充分,县内师资力量中,有实践经验的理论经验不足,善于钻研培训教学的较少,可供挖掘利用的师资不多,导致更多依赖于外聘教师。二是培训阵地发挥作用不明显。大多数乡镇业余党校未发挥自身作用,作为县干部培训主阵地的县委党校,由于多方面原因,致使在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方法、加快师资开发等方面相对不够,基本上停留在提供培训场地的层面,独立承办培训的能力较弱,虽然近年来我县建起了省外干部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委托高校办学,但成本翻倍增加。三是培训资源未能很好整合。除组织部举办全县主体培训班次外,一些综合县直部门按培训职能都具备一些培训资源,比如“绿证”培训、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村干部培训等,上级有关部门都有明确要求,也安排有一定的培训经费,但部门在利用这些培训资源中,缺乏相应的管理、指导,资源所发挥的作用难以得到保证。

(三)约束机制执行不到位,激励机制未建立。虽然现有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等法律和法规中对干部培训都提出了要求,但总体上还不够具体,由于干部培训没有与干部考核紧密结合,没有更好地与晋升奖惩挂钩,学习成绩与学习表现好与差对干部影响不大,干部参加培训内生动力不足,压力也不足,学习的积极性未能充分地调动起来。有相当一部分的学员,把学习当作软任务,也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习态度不够积极,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投入感不强。培训中,对于积极参与培训、培训期间各方面表现良好、成绩优秀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激励,对于消极应付、不爱学习、培训表现较差的干部缺乏相应的批评教育。

(四)培训供与需结合不够紧密,效益不够明显。干部培训分层次、分类别开展,对一个群体干部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比较适合,但不能很好地适应个体干部的需求,同时限于培训资源的有限,对培训需求调研不够充分,使培训方式还比较单一,培训内容针对性和实效性还不够强,培训的供出与干部的需要结合得不够好,加之受培训周期较长的影响,培训的效益很难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具备自身的发展优势和难得的机遇: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培训经验。主要有四个方面:1、始终坚持组织领导和全民参与相结合。县委一贯高度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将其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把干部培训经费纳入年初财政预算。同时充分发挥乡(镇)、部门积极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大力提倡自主培训,并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挖掘部门优势,整合有限资源。通过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和积极引导全民参与,在全县营造了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单位各司其职、各级干部积极参与,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形成了日益浓厚的干部培训氛围。2、始终坚持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相结合。始终坚持以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作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指导思想,始终把提高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放在第一位。在抓好干部思想政治培训的同时,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每年都专门针对科级、科级以下干部、专业技术干部、村干部等专门开设不同的培训班,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干部开展不同形式、不同内容的业务技能培训,促使全县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整体提高。3、始终坚持围绕大局和学以致用相结合。在制定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时,始终注重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科学设置培训内容和培训班次,同时注重学习成果的转化和运用,采取实践锻炼、调查研究、跟踪问效等方式,加强对学习成果转化的管理,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体现理论与实际、学习与运用、言论与行动相统一。4、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和改革创新相结合。立足县情和干部实际开展培训,在经费有限条件下积极整合资源;实行长短结合、内外结合,不一味追求高端培训,但适合干部需求。坚持与时俱进开展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积极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组织形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实践,实现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规模、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结合。这些通过长时间实践积累的宝贵经验,是推进我县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宝贵财富。

二是形成了良好的培训氛围。各级领导干部对培训的思想认识越来越高,广大干部主动要求学习、要求培训的呼声很强,调研中了解到,不少乡镇、部门都在积极自主办班,采取理论学习、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培训。122份调查问卷中,单位主要领导有机会总是克服困难让干部参加培训的占67%,干部认为参加培训对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有些帮助、帮助很大的占98%,参加培训的第一感觉是有了一个学习提高的机会的占95%。广大干部培训认识的提高,良好培训氛围的逐步形成将是我们推进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的良好基础。

三是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我县是一个贫困县,基础条件差,经济结构不合理,制约发展的瓶颈很多。穷则思变,近年来,各级干部积极思考推进平塘发展的办法,通过积极参加培训,运用所学知识和外出学习的经验,转化运用于经济社会工作的实践中,广大干部在工作实践中得以锤炼和提高,我县自身改革发展的实际也为干部学用结合、提升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特别是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实现“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中,我县在改革发展中风起云涌的实践,更为各级干部的培训提供了充分发挥智慧、充分锤炼自我的实践平台。

三、改进我县干部培训工作的思路与对策。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在新时期切实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对于建设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促进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当前我县干部培训的现状、面临的形势、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具备的优势和机遇,提高认识,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产业特色县”这一目标,立足我县改革发展的实际和干部队伍整体素质提升的需要,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创新突破上下功夫,逐步推进我县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自身科学发展,从而更好地服从服务于科学发展。

(一)创新培训体制,在干部教育培训组织管理上实现新突破。

按照《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的有关规定,进一步规范健全现有的培训管理体制。一是发挥干部教育培训领导小组的“总揽”作用。要成立由各级党委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及时对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进行部署,认真研究干部教育培训的政策、全局性工作和重大事项,确保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干部培训工作的组织保障功能。将干部培训工作纳入组织工作目标管理体系,层层落实工作责任,建立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综合协调的作用和优势,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统筹规划、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鼓励、指导部门抓好本单位干部职工的学习培训,进一步完善“谁主管,谁培训”格局,营造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合力。三是将部门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体系。在县委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履行牵头抓总职能,科学安排、统筹规划。建立健全办班申报制,由部门提出办班需求、设计授课内容、推荐授课教师,组织部门加强指导、监督、管理,使每一期培训都能发挥效益,同时避免多头调训、重复培训现象的发生。四是计划调训机制的创新。要充分调查研究,按照大规模培训干部的要求,结合实际编制长期规划和短期计划,作出科学预测,在班次设置、培训内容、抽调对象和时间安排上作出统筹安排。要更好地把培训与使用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一个干部必须按计划参加培训。

(二)创新资源配置,在师资力量、阵地建设、经费保障上实现新突破。

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必须按照“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围绕降低培训成本和增强培训效果两个目的,充分利用各种培训资源,实现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整合县内外各种有效资源,以克服县内资金、师资、设施等相对不足,建立开放性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一是加强师资力量的开发和配置。进一步健全师资库,一方面加大县内师资的挖掘和开发,加强对党校教师的培养、选拔、交流,促进党校教师合理流动,同时把县内具备较深理论功底、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才整合起来,实行责、权、利相统一,加强教育、培训、管理,培养一支县内教师队伍;另一方面合理利用县外师资力量,跟踪了解县外教师偏重专长和教学方式、教学风格,加强联系,通过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让县外优势教师资源为我所用。二是加强培训阵地的建设。在112份调查问卷中,认为我县培训阵地应该是县委党校、县外基地和县内其他专业技术培训基地三者并重的达59%。要坚持党校干部培训的主体地位,积极争取加大投入建设县委党校基础设施条件,特别是电化教学设施和其他附属设施,加强对党校的指导和管理,党校要采取教学、服务与工资挂钩、学员选择教师等方式开展校内竞争,增强党校独立承办培训班的能力。要充分利用好县内其他培训阵地资源,比如职中,可通过加强指导,使其成为我县专业技术人才培训阵地。此外,进一步加大县外、省外培训阵地的建设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我县干部实际的县外、省外党校、高校作为我县培训基地,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充分利用优质培训资源,让干部丰富知识、开拓视野。三是加大经费投入、整合力度。干部教育培训是提高干部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很强的工作。干部的成长具有规律性,一般可划分为心智积蓄期、实践磨砺期、优势发挥期、成熟稳定期四个阶段,心智积蓄期是后三个阶段的基础,干部教育培训正是打好此项基础的重要手段。《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所规定5年时间需完成的培训量,正是指出了这一阶段干部成长的周期一般是5至8年。干部培训对干部的成长是潜移默化的,既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拔苗助长,只有不断地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促使干部素质整体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0__至20__年,我县财政投入专项培训经费累计180万元,培训干部5630人次,平均每位干部6年的培训成本仅为320元,平均每人每年仅为50多元。20__年赴上海大学举办的县域经济研讨班,交通费、培训费等共计20余万元,如全由专项经费支出,40万的培训经费就只能举办2个类似班次。因此,一方面要在有限的财政中,进一步加大干部培训经费投入力度,从组织培养的层面给予干部成长必需的经费保障,建立分类培训经费保障机制,保证科级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后备干部等不同类别的干部都有不同层次的培训经费;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不同的经费资源,包括部门资源、项目资源等,加强统筹管理,确保每一笔培训经费都能发挥最大效益。

(三)创新培训方式,在教学方式、培训内容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创新培训方式,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1.深入开展分层次分类别培训。坚持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是做好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原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和效益的有效途径。要认真研究公共管理、公共服务、行政执法等不同领域的干部群体特点、行业要求,深入研究科级领导干部、中层干部以及普通干部的岗位特点、职责要求和成长目标,努力构建班次更加完善、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齐备、效果更加明显的分层次分类别培训格局。

2.改进创新培训方式。在122份调查问卷中,80%以上干部都认为干部教育培训方式方法必须不断创新。一是继续加大组织调训力度,采取大批量、大规模举办培训班,让更多干部拥有脱产学习机会;二是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网络教学等技术手段,突破“时空”对干部教育培训的限制,丰富干部学习的形式和内容。三是改变传统“教员讲、学员听、满堂灌”的那种单向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要以培养干部的领导能力和行政能力为重点,把读书学习与研讨问题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结合起来,把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结合起来。四是继续加大“走出去,请进来”力度,实行长短结合,既要把县内短期培训班办好,又要有重点地选派干部赴外培训,拓展干部视野,更新干部观念。五是积极送课下乡,利用县内师资力量,组建讲师团送课下乡,扩大培训面,解决干部工学矛盾。六是加大干部自主学习的指导。加大网络在线学习的开发,可尝试在金盆网开辟学习园地专栏,让更多干部自主学习;选择购买或指定几本书籍作为干部年度必读书目,要求精读,必要时组织考试,强化对干部个人自学的管理、监督、考核。

3.丰富培训内容。培训内容包括干部需要学习的知识和干部需要提升的能力两个方面。122份调查问卷中,当前,我县干部希望通过培训提高的能力如图5、最想了解和掌握的理论与知识如图6(图6仅列干部所选择的前5种知识,其余未列):

从图5、图6可以看出,我县干部对能力的要求更趋全面化,政治鉴别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开拓创新能力、依法办事能力是大多数干部的渴求;干部知识的需求更趋多样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现代市场经济理论与知识成为大多数干部的首选。因此,要突出抓好干部的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新形势下,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从提高干部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来设计和安排,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当前,特别是要在抓好系统的政治理论学习的同时,突出抓好执政能力建设,强化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培训。特别要加强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两方面的培训。培训中,要紧扣干部素质和能力提升的需要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既要确保培训内容丰富多样,又不能面面俱到,要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实效性。

4.加强实践教学。重在着眼于提高学员的实际工作能力,根据教学内容,科学地确定实践课题,选择典型性强的乡镇、村组或部门进行实地培训,使学员把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理论,提高学员的实际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健全制度建设,在建立完善培训制度上实现新突破。

制度建设是干部培训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的根本,干部培训工作能否取得实效,培训制度创新是关键。要围绕建立现代培训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做到既有系统性,又体现时代性、激励性和可行性。

1.完善培训质量评估制度。不断完善培训评估指标体系和标准,除对教学内容、方法、师资、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外,还要加强对培训方案、计划的评估。培训班中,要请学员对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务管理、日常考核工作和后勤管理等内容进行评估,不断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效果和准确性。根据学员的建议和意见,开辟培训对象的回访渠道,了解培训的实际效果,根据评估意见及时改进培训薄弱环节,增强培训效果。

2.健全考试考核制度。为了检验干部参加培训的学习效果,同时也为强化干部参训的纪律性约束,在培训中,要积极推行考试考核,实行开卷考试、闭卷考试、调研考核等方式相结合,提高干部培训效能。

3.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一是要完善干部教育培训登记制度,完善培训与考核相结合,培训与使用相结合的机制。要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领导干部在职学习制度的有关规定,保证培训学习时间。二是建立任职资格证书制度,将试用期内的培训进修作为任用干部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三是实施干部教育培训目标考核制度。年初,各单位就参加各类干部培训的数量、质量、调训完成率以及单位自主举办培训的数量和质量,向县委组织部签定目标责任状,并纳入各单位总体目标考核。年底,对照目标严格考核。四是要建立激励制度。可尝试建立积分管理办法,把干部参加培训次数、天数、学习培训表现等各方面情况折算为学分,实行积分制管理,同时,对学习培训表现突出的干部给予适当奖励,激发干部的学习热情;对培训学习表现较差的干部给予批评教育。

4.建立跟踪问效机制。在培训结束后,采取“述”、“看”、“访”、“评”四种方式加强对干部学习培训后转化运用情况的跟踪了解,促使学员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培训内容转化为干部工作能力的情况进行跟踪问效。座谈及访谈的对象为参训单位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相关人员及参训学员。通过跟踪问效,促进干部自觉将学习成果转化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推进工作的进展。

5.健全培训档案制度。进一步加强各乡镇、各部门培训档案的指导和管理,丰富组织部门干部培训档案,把干部学习表现、培训成绩、培训情况等纳入培训档案,做到对每位干部参训情况心中有数,有针对性、有计划性地调训干部。

6.健全学风管理制度。学风是促进培训绩效的关键环节,我县干部培训学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在122名调查对象中,认为当前干部学风一般的占到65%,很好、较好的仅占26%。大多数干部普遍认为,当前干部在学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缺乏学习理论的兴趣和热情;以干代学,凭经验办事;学习不刻苦、不钻研,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学习理论与实践脱节,不会用科学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摆样子,做表面文章。因此,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学风管理制度,按照中组部《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相关规定,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学风管理办法,严肃干部学习培训纪律,规范参与学习培训行为,促进干部培训有效开展。

总之,干部教育培训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干部培训工作每个环节,促进自身科学发展,更好地实现干部培训规模、质量、效益三结合,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推动全县改革发展进程做出积极的贡献。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596956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