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通过明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和组织教学活动等方面,帮助教师有计划地进行教学。教案的编写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小编希望这些教案范例能够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大家教学顺利!
小班认知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认识几种常见的水果(苹果、香蕉、葡萄、橘子),了解它们的基本特征。
2、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初步获得有关物体沉浮的经验。
3、认读汉字:沉、浮。
活动准备:
1、装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的袋子一个。
2、每张桌子上放有苹果、香蕉、葡萄、橘子若干,一盆水。
3、记录卡(卡上画有大水杯,水杯上有水位线)一个,苹果、香蕉、葡萄、橘子水果卡片若干。
4、大字卡“沉”和“浮”各一。
活动过程:
1、摸一摸,看一看。
a、教师出示“水果袋”,请幼儿摸一摸袋子里的水果,猜一猜是什么水果。
b、倒出来,看一看,说说各水果的外形和颜色。
2、想一想,猜一猜。
a、师:假如把这些水果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幼儿大胆猜测)b、教师根据幼儿的猜想和判断,在记录卡上做记录。
3、试一试,讲一讲。
a、请幼儿把桌子上的水果放到水里,仔细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情况。
b、请幼儿把自己实验看到的情况说一说。
c、引导幼儿将实验结果与预想的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帮助幼儿在观察沉浮现象时,正确运用“沉”和“浮”来表述。
4、玩一玩(游戏:水果沉浮)a、给幼儿带上水果卡片。
b、教师交替出示的“沉”和“浮”字卡。是“沉”字卡,带有葡萄、香蕉卡片的幼儿就出来;是“浮”字卡,带有桔子、苹果的幼儿就出来。
c、游戏开始,给做得对的小朋友奖红花。
d、交换卡片后,游戏反复进行。
5、活动结束。
小班认知教案篇二
作为一名教职工,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图形认知》小班社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和比较的能力。
3.增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的情感共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教具: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不同图形的小猫。
学具: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图形饼干、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
一、引出话题,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扮演猫妈妈,带领小猫咪们在教师里睡觉。
2、音乐响起,小猫们醒来了,随着节奏刷牙、洗脸。
二、小猫喂饼干,根据小猫不同的嘴巴图形喂送饼干。
1、小猫咪们洗完脸觉得好饿啊~他们说肚子好饿,好想吃饼干。可是小猫咪们太小了还不会自己吃,那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给小猫咪们喂饼干吧。
三、幼儿操作。
1、打开《数学》第13页。
2、讲解要求:小猫咪肚子吃得饱饱,它突然想起来今天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有很多朋友的照片,今天他要给那些照片都涂上一个美丽的相框。可是小猫咪一个人太辛苦了,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一起完成吧。小朋友帮助小猫咪用油画棒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空白的边框涂上颜色吧。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小猫咪还有话说:“那你们给我的好朋友涂的是什么形状的相框啊,我也要回去告诉妈妈~”幼儿逐一回答。小猫咪:“嗯,谢谢小朋友们今天的帮忙,我要回家去了,再见~。”小朋友说再见。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认知教案篇三
一、目标:
1、利用不同的材料制造人工雨。
2、创造下雨情景,感受想象创造的乐趣。
二、准备:
1、带给一些供幼儿制造雨的材料,如可乐瓶,有孔的瓶盖,吸管,树叶,海绵等,分类放在材料筐内。
2、准备几盆清水放置在室外。
三、过程:
(一)说说我认识的雨。
师:
1、小朋友,你们看到过下雨吗你们看到的雨是从哪里来的。
2、下大雨时是怎样样的什么声音(哗哗哗)。
3、下小雨时是怎样样的什么声音(淅沥沥)可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
4、你明白雨有什么用吗。
(二)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这天请小朋友们来当一回“降雨师”,我们也来下一场雨吧。
1、参观材料。
老师准备了很多材料,请你用小眼睛仔细看一下。
(1)幼儿参观。
(2)交流。
你看到了什么材料,教师根据幼儿说的,逐一出示材料。
2、引导幼儿探索人工降雨的方法: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把水变成雨吗。
教师提出操作要求:选你喜欢的材料找一块空地进行尝试,注意不要将水弄到自己的身上或别的小朋友身上。
幼儿自由探索。
(1)乐瓶降雨:在可乐瓶内灌些水,拧上有孔的瓶盖,向地上喷射雨。
(2)管小雨:吸管蘸上水,向空中甩一甩,下小雨了。
(3)海绵雨:将海绵吸饱水,一挤,下雨了。
(4)树叶雨:用树叶兜水,向空中撒雨。
(5)牙刷雨:用牙刷蘸点水,向空中甩一甩,下雨了。
(6)小手来降雨:舀一把水洒洒是小雨,捧一捧水淋下来是大雨。
3、请幼儿分享自己是怎样样人工降雨的,演示降雨的方法。
(三)给花草树木下场雨。
师:花草和大树渴了,请为他们下场雨吧。
请幼儿选取一种或几种材料,给花草树木下下雨。
小班认知教案篇四
活动目标:
1、随音乐节奏的快慢变化,改变走路的速度。
2、增强对速度变化的敏感性。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件动物玩具。
2、教师自选的音乐录音、积木若干块、大可乐瓶若干个。
活动过程:
1、活动身体:
(1)教师引出游戏主题,激发幼儿用玩具做游戏的兴趣。
——“玩具宝宝们要上幼儿园啦,我们想想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它们上幼儿园呢?”
(2)幼儿自由讨论,想出各种办法。
2、自由探索:
(1)幼儿抱好玩具,随着音乐的节奏送玩具上幼儿园。
——“大家怎样走才不会碰到一起呢?”
引导幼儿散开寻找人少的地方走。
(2)走圆圈。
——“前面有一条小路,路上有许多小石块,我们走路的时候一定要踩准在石块上奏,才不会迷路。”
(3)教师示范按节奏走石块路。
(4)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走石块路。
(5)帮玩具找座位:
——“幼儿园里有很多的座位,大家一起帮玩具找到它们的座位吧。”
幼儿拿着玩具在椅子的周围走,当听到音乐停止时,马上将手中的玩具放到最近的一个空座位上。音乐重新开始,给玩具找到座位的幼儿站着不动,玩具摆放在座位上,没给玩具找到座位幼儿继续进行游戏。
3、结束游戏:
游戏结束后,教师对活动过程进行简单的评价。
小班认知教案篇五
知道儿歌名称,学会念儿歌。
会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乐意参与学习儿歌,培育孩子对语言活动的兴起。
在学习歌表演的基础上,结合游戏情节,注意随着音乐的变化而变换动作。
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说出小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活动准备。
录音机、磁带;小动物教具:小兔、小鹿、小乌龟、小鸭、袋鼠妈妈和小袋鼠、一幅背景图。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随音乐《走路》进入活动室并找位置坐好。
2、学习儿歌。
(1)引题:以小动物要去住在河对面的小熊一起过生日,引出儿歌题目《过桥》。
(2)演示小动物过桥的样子,强调其名称和过桥的样子。
(3)引导幼儿用语言来表达小动物过桥的样子。
3、音乐游戏:按《走路》的曲子来仿编《过桥》,并让幼儿进行歌表演来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小兔、小鸭等小动物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因此,活动中幼儿都能极参与学习,对动物过桥儿歌非常感兴趣,很快学会念儿歌,同时,能正确地说出对动物的名称和过桥的样子,活动基本上达到了教学目标。
小百科:桥是一种用来跨越障碍的大型构造物。确切的说是用来将交通路线。
小班认知教案篇六
1、学习看图,理解小象要回家的心情。
2、知道幼儿园的玩具不能带回家,不能拿别人的东西。
3、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4、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象要回家的心情,焦急可怜无助。
活动准备。
1、小象玩具。
2、《可爱的小象要回家》故事磁带一盘及挂图。
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演示,激发幼儿猜想故事。
(1)出示小象玩具,模仿小象哭声,引出故事。
2.引导幼儿听故事,感受理解小象的心情。
(3)请幼儿和教师进行故事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3.帮助幼儿进一步养成玩完玩具送回家的好习惯,并让幼儿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拿。小朋友你们有自己的家,玩具也有自己的家,在幼儿园玩完具就应把玩具送回家,要不然他会很伤心。
教学反思。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1)幼儿的表现:在活动中,大多数幼儿都能参与进来,孩子天性善良,对可爱的小象本来就喜欢,更是被其哭声所打动,使整个活动能很好开展下去。整个活动中孩子语言变丰富了,表情也是随故事有明显变化。表现很好!
(2)老师专业发展反思:因为对自己班的孩子很了解,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孩子们的语言能力、性格各方面都有全盘掌握,因此能把握教育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发展线索,更好开拓了孩子的思维,让其受到最好的体验。
3.活动效果评价:整个活动中孩子表现热情参与度高,特别是小象的哭深深吸引的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得到满足的过程,孩子已经深深明白了怎么样合理玩玩具,管理玩具。
4.后记:教学不只是表现在课堂上,在日常生活中随时提醒幼儿玩完玩具送回家,在玩的时候要爱护他们,并及时表扬鼓励幼儿,激发幼儿收拾东西的兴趣和习惯。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更认真细致设计一些活动环节,让它更有趣有效,更为孩子所接受,比如加入一些孩子喜欢的儿歌,给一定时间让孩子多模仿。
小班认知教案篇七
活动目标:
1、会区分1和许多个物体,能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2、知道许多是由一个一个组成的。
3、培养幼儿爱帮助别人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三棵果树,桃子、苹果、枣图片若干,农场大门。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1和许多。
师:我们一起开着火车去吧,火车开喽,“火车火车呜呜响,咔嚓咔嚓过山岗,钻山洞,过大桥,运粮运货忙又忙。”看哪,我们的小火车要过山洞了,可是这个山洞太窄了,我们一个一个的过,小朋友们要小心一点哦。
师:刚才我们怎么过的山洞啊?一个一个的过的。都过来了,变成许多小朋友了。
二、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小朋友们快帮农民伯伯采摘果实吧!
成了许多个)。
师:看,这棵是什么树?(幼:苹果树)师:树上有多少个苹果?(幼:许多个)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个苹果回到座位上。师:你们手里拿了几个苹果?(幼:树上许多苹果分成了一个一个的。)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我们把采摘来的苹果一个一个的放到篮子里面。师:篮子里有多少个苹果?(幼:许多,一个一个的苹果组成了许多个)。
摘枣。
师:看,这棵是什么树?(幼:枣树)师:树上有多少个枣?(幼:许多个)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个枣回到座位上。师:你们手里拿了几个枣?(幼:树上许多枣分成了一个一个的。)许多可以分成一个一个的。我们把采摘来的枣一个一个的放到篮子里面。师:篮子里有多少个枣?(幼:许多,一个一个的枣组成了许多个)。
三、小结。
师:果实收完了,我们庆祝一下吧!我请一位小朋友来唱首歌,《我爱我的幼儿园》,她唱的好不好啊?大家鼓励鼓励她。老师请了几个小朋友唱歌?(幼:一个)剩下的小朋友有多少个啊?(幼:许多)农民伯伯夸奖小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说要谢谢小朋友们,你们怎么说啊?幼:不用谢!
师:今天你们高兴不高兴啊?我们一起来《找朋友》吧!
活动延伸:
小班认知教案篇八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进一步巩固对于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的认知。
2、培养幼儿观察事物和比较的能力。
3、增强朋友之间应该相互帮助的情感共鸣。
4、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5、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活动准备:
教具:猫妈妈头饰、小猫头饰。不同图形的小猫。
学具: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图形饼干、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13页。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猫妈妈,带领小猫咪们在教师里睡觉。
2、音乐响起,小猫们醒来了,随着节奏刷牙、洗脸。
1、小猫咪们洗完脸觉得好饿啊~他们说肚子好饿,好想吃饼干。可是小猫咪们太小了还不会自己吃,那让我们能干的小手来给小猫咪们喂饼干吧。
1、打开《数学》第13页。
2、讲解要求:小猫咪肚子吃得饱饱,它突然想起来今天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有很多朋友的照片,今天他要给那些照片都涂上一个美丽的相框。可是小猫咪一个人太辛苦了,我们小朋友来帮它一起完成吧。小朋友帮助小猫咪用油画棒把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空白的边框涂上颜色吧。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2、小猫咪还有话说:那你们给我的好朋友涂的是什么形状的相框啊,我也要回去告诉妈妈~幼儿逐一回答。小猫咪:嗯,谢谢小朋友们今天的帮忙,我要回家去了,再见~。小朋友说再见。
教学反思:
幼儿的兴趣非常浓,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但在幼儿讨论的这个阶段,我应该创设情景,让幼儿体验。我会多看看多学学,让以后的教学活动能够更好。
小班认知教案篇九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颜色、形状、大小等)、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小兔与萝卜,小猫与鱼等)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
一是以为小动物准备春游物品,引出课题。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所以在活动中先让幼儿进行重叠对应的操作。
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如狗和骨头(即两种材料之间有内在联系)。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然后又进行颜色的对应匹配,进一步扩展了幼儿的思路。
三是乘车引发座位问题,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二、说设计理念。
1.加德勒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导我们在活动中要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加德勒通过内在关系探析后指出:儿童期阶段,幼儿往往表现出惊人的能力或某种天赋。而获得这些初步的发展并不需经过正规的教育。而大多则是透过幼儿世界或接触范围、领域自发性互动产生的。环境的影响和文化的演化对儿童的潜能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教育要以幼儿的认知发展为基础,设计符合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特征,提供发展智能、创造力的机会和环境,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最后是因材施教,改善教育模式,发现幼儿潜能和智能的差异性。让每个幼儿都能有充分展示潜能的机会,最大程度地唤起每个人的自信心。
2.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促使我们在活动中以游戏为载体。以幼儿的操作为手段组织教学。小班(3~4岁)幼儿具有活泼好动、好模仿、情绪性强、自制力差、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为主的年龄特点。而游戏恰恰能满足幼儿好动、自制力差的特点。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自由地变换动作、姿势,还可以多次重复所感兴趣的动作。游戏可以满足幼儿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需要。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获得影响与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起对自己的信心。当幼儿完成了包含在游戏活动中的一定课题与任务时,幼儿会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
3.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告诉我们从幼儿的生活中挖掘有价值的经验。以游戏生活的形式使幼儿愿意学、乐意学、快乐学。提供幼儿主动操作的情景,做中学,学中玩。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在教育中体现生活。
三、说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把相关物体进行一一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数量关系。
(2)萌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并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
【分析】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2、活动重点:通过活动,初步学会相关物体的重叠或并置匹配,感知一一对应的现象。
3、活动难点:获得一些有关对应的经验。
【分析】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说活动准备。
1、前期生活经验准备:幼儿有春游、捉迷藏、乘车的生活经验。
2、教具准备:小娃娃胸饰一个(教师)。小狗、小猫、小鸡、小兔、小猴的胸饰各五个(小朋友)。分别印有“1”、“2”、“3”、“4”、“5”数字的帽子各五顶。分别画有“1”、“2”、“3”、“4”、“5”的点子的长椅子五把。分别画着2根骨头、l条小鱼、3条小虫、2棵青菜、3只桃子的盘子贴绒五个。
四、说活动过程。
引出活动:
出游准备,
戴帽子。
幼儿互相讨论要带什么(吃的)。
回忆经验,展开思路。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提示语:还可以带上什么有用的东西呢?怎么戴帽子呀?
引导幼儿说出戴帽子。(一个小动物头上戴一顶帽子)。
感知重叠对应的关系。
点心:找食物。
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把食物从左到右摆成一行,然后引导幼儿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
感知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
4、提示语:小动物们都喜欢吃什么呀?盘子里有什么呀?
点数5,如“小狗喜欢吃骨头,盘子里有5根骨头。”
巩固相关物体的匹配对应;手口一致点数5;隐含一只小狗吃一根骨头的两两对应。
做游戏:捉迷藏。
5、提示语:小动物们要玩捉迷藏的游戏了,小娃娃来找他们。
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如:红房子后面躲着谁呀?
感知颜色的对应。
乘车回家:找位子。
1、2、3、4、5个座位。(一种小动物坐一把长椅子)。
巩固手口一致点数5,巩固一一对应的重叠关系。
7、提示语:那谁坐前面谁坐后面呀?
引导幼儿发现椅子和帽子数量的对应关系。说出按帽子的号码来坐。
感知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8、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坐车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社会性能力的培养,自我保护意识。
五、说活动延伸。
到区域活动中去玩。巩固活动中的一一对应的经验积累,引导幼儿发现其他的一一对应形式并通过一一对应来尝试着比较两种物体的多少,感知一样多等概念。
计算区。
1~5的数字卡片,1~5的实物卡,五种颜色的小木珠。
1~5的数量认知;1~5的对应匹配、排序。
美工区。
5份剪刀、胶水、手工作业;添画相关事物:画好各种颜色的花,添画蝴蝶。
人手一份材料的对应;相关事物的一一对应填画:花和蝴蝶。
角色区。
娃娃家的餐具食物,商店的玩具。
餐具和食物的对应,玩具的分类对应,比较多少。
语言区。
《三只蝴蝶》的故事挂图一套。
花和蝴蝶的数量颜色对应。
益智区。
找朋友的挂图:餐具、衣服、玩具。
相关事物的对应匹配。
六、说活动特色。
1、选材生活化。春游踏青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因此教师把教学活动也变为一次简短的春游,以出游准备——吃点心——做游戏——乘车回家为线索展开活动,使孩子们在真实、自然、快乐的氛围中感知一一对应现象。
2、过程游戏化。整个活动就是一次角色游戏,教师和幼儿在游戏的互动中通过戴帽子、找食物、捉迷藏、找位子的形式来感知一一对应,探索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完成重难点的掌握。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幼儿该如何做,而是引导幼儿在宽松、愉快的情景氛围中自己解决问题,努力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
3、内容整合化。在活动中以一一对应的科学认知为主轴,整合了语言领域(如引导幼儿说完整的句子:娃娃给小狗戴上一顶帽子。红房子后面躲着穿红衣服的小动物),健康领域(如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做小动物的动作走到相应的食物旁边),艺术领域(如引导幼儿躲在和自己衣服颜色一样的小房子后面,巩固红、黄、蓝、绿、紫的颜色),社会领域(如安全教育:回来的路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等方面的知识,教师又从中挖掘教育中的点滴,使幼儿在活动中能积累更多有价值的经验。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
活动背景:
春天到了,学校周围的小区里面一片美丽的春景,我们带宝贝们到外面参观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与冬天的区别,同时也发现了春天的脚步在哪里。通过宝贝们的亲身经历,用眼自己去看,用手自己去摸,用鼻子自己去闻,大家都对春天有很多的感触。
设计意图:
通过前期宝宝们参观小区的经验,宝宝对于春天这个季节的一些特征很感兴趣,并且通过他们亲身的体验,对于春天有了一定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宝宝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他们“同化”新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他们总是依靠先前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新的事物与现象。2至3岁的幼儿的阶段目标其中一个就是:感知和人说生活中接触到的动植物和常见的物品,觉察其形状、颜色等明显的不同。先前宝宝已有经验,知道春天到了小草变得绿绿的,而通过此次活动以丰富宝宝对于小草明显特征的认识。
活动目标:
在玩玩、说说、画画活动中体验给小动物喂草的快乐,进一步感知小草的明显特征。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牛、小羊图片三张色纸上。
(2)颜料牙刷、绿色蜡笔,绿色即使贴若干。
(3)毛巾(擦汗用)。
(4)手偶一个活动过程:
一、儿歌引趣(价值分析:托班宝宝喜欢儿歌化的语言,跟着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能够吸引宝宝,同时在儿歌后,引导宝宝自由想象,并随机进行创编,引入主题,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老师与宝宝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小草小草青青,小虫小虫爬爬;(学小虫爬)小草小草青青,小兔小兔跳跳;(学小兔跳)小草小草青青,宝宝宝宝跑跑;(宝宝跟着老师跑)提升:春天到了,那么多小动物都出来了,宝贝们想想,还有什么小动物?(根据宝宝想象随机变化儿歌与动作)。
二、说说玩玩(价值分析:通过宝宝的视觉、触觉等直观意识,让宝宝对小草的特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一环节,老师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可以与小草亲密接触,引导宝宝要爱护绿化。)引导宝宝和小草宝宝问好!
t:小草你好!我们来跟你们一起游戏啦!
自由探索t:宝贝们,看一看小草是什么颜色的呀?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呢?
哞哞哞(学小牛两只角)的动作——小牛(以声音以及动作的方式引导宝宝来猜测)蹦蹦跳跳真可爱——小兔(以小动物的特征引导宝宝来猜测)咩咩咩——小羊(以小动物叫声的方式引导宝宝来猜测)引导宝宝和小动物问好!(渗透礼貌教育)教师示范:小羊,请你吃绿绿的小草。(用油画棒画小草)小兔,请你吃嫩嫩的小草。(用绿色即使贴来贴小草)小牛,请你吃尖尖的小草。(用牙刷蘸取颜料刷小草)宝宝操作。(操作过程中引导宝宝注意卫生,不乱丢垃圾,以及拿牙刷的方法)t:哇,宝贝们请小动物们吃了那么多的小草,它们吃得饱饱的,谢谢大家哦!
活动延伸:
除了这三种小动物喜欢吃小草,我们回去再想想,还有什么小动物,也喜欢吃小草呢?
活动反思与建议:
在幼儿时期,兴趣是其学习活动中最强烈的心理因素,幼儿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能自发地把心理活动指向学习对象,且能取得较好的效能,因此,任何活动都应重视兴趣的培养。因此,教材的选择至关重要,正如《纲要》中所说的,“即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教材选材于现实生活中幼儿密切相关的”小草“,结合了春天这个季节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触摸,激发他们自由探索的兴趣。根据托班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在第二环节,我为幼儿安排了自由探索,为幼儿提供了很大的自主空间,供幼儿去发现小草的”秘密“。在这个活动环节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最后一个环节,教师引导幼儿进行操作,”操作法“是幼儿进行科学探索的基本方法,就是幼儿根据教师准备的物品进行操作,探索。本次活动在引起兴趣积极探索后,采取了操作的方法,给小动物”喂草",并且结合了不同的表真方式,用牙刷刷小草、油画棒画小草以及用即时贴贴小草,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宝宝学会说好听的话,发展了语言能力。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一
(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简介人物,激发学习兴趣。从课题入手,感知课文。
1、根据生活常识,请学生交流对小草和大树的认识。
2、课文所写的夏洛蒂成才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在交流过程中,老师相机指导,理清文章的大致思路。形成板书: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三、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正确。
2、朗读思考;哪些自然段讲的是一个方面的意思,可以合并起来。
3、学生默读思考,同桌交流。
4、指名说说全文共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教师适当点拨。
5、请学生概括出全文主要内容。
四、指导写字。
1、师重点指导。
2、学生写字。
3、展示评议。
五、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的人生。
教学重点:
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教学难点:
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
教学过程: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结合家庭不幸、艰难谋生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翁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热爱学习、要强好胜、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1)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说说主人公遭遇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公是怎样艰难谋生的呢?用笔把表现主人公艰难谋生的词句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抓住“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词体会主人公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形象,感受主人公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人物性格,抓住生活“再艰苦再劳累,……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公热爱学习、要强好胜的性格。抓住“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公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2、结合立志写作、遭遇打击的情节,理解感悟主人公百折不挠的性格。
(1)朗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感受。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2)重点阅读第三自然段,体会夏洛蒂向骚塞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3)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两个自然段,体会吓洛蒂的坚强性格。
(6)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公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二、回归整体、感悟成功。
1、交流对课题“小草和大树”的理解,领会题目通过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公与命运和世俗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的性格。
板书设计:
小草。
家庭不幸,艰难谋生。
立志写诗,遭遇打击。
反思权衡,开拓新路。
孜孜不倦,敲开文学圣殿的大门。
大树。
教学反思:
(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领悟在逆境中只有具备坚强的意志和聪明智慧的人才可能拥有精彩人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齐读课题。
学生交流对大树和小草的认识。
课文所写的夏洛蒂.勃朗特成材的故事为什么要以“小草和大树”为题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交流理解。
二、自读课文:
1、读课文,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词语:指名读生字,找出生字所在的词以及新词。说说对词语的理解。齐读词语。
嗷嗷待哺要强好胜节衣缩食脱颖而出寥寥无几惴惴不安孜孜不倦大名鼎鼎。
2、读后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四、理清课文层次,分段。
1、默读课文。
2、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节):概述了《简.爱》的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是以为在逆境中成材的典范。
二(2-4):讲述了生活在极度贫困家庭的夏洛蒂.勃朗特坚持学习、写作,不断遭受着打击与失败。
三(5-7):讲述了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经过慎重思考,从写诗改为写小说,争分夺秒、孜孜不倦终获成功。
五、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学习第一大段。
1、默读,文中把夏洛蒂.勃朗特比作什么?
2、认识仙人掌花吗?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感受到主人翁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
三、学习第二大段。
读第二自然段。
1、朗读课文,说说主人公遭遇到了怎样的家庭不幸?
2、面对这些不幸,主人翁是怎样艰难谋生的?用笔把表现主人翁艰难谋生的词语画下来,多读几遍,交流感受,体会其中所表现出来的人物性格。
1)抓“洗衣,烧饭、缝缝补补、拾柴、捡破烂”等一连串生活细节体会主人翁为生活而奔波而忙碌的形象,感受主人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性格。
2)抓“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上不起学,在家里跟父亲读书”等细节体会主人翁热爱学习、要强毫升的性格。
3)抓“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等细节,体会主人翁不甘命运驱使,富有理想的性格。
读第三、四自然段,交流:
1、在写作的道路上,夏洛蒂遇到的挫折:
1)遭遇诗人嘲讽训诫。
2)自费出版诗集,只卖出两本。
2、体会夏洛蒂向诗人请教前后不同的心情。
抓“惴惴不安”等,开展对话交流,想象主人翁害怕而又充满期盼的心情。
3、夏洛蒂热切盼望的结果怎样?
抓“原样退回”等词语理解诗人所说话的意思。
4、面对这样傲慢的训诫,夏洛蒂又是如何表现的呢?
抓重点词开展想象,体会倔强、不屈服的性格。
5、沉重的打击,夏洛蒂屈服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四、学习第三大段。
1、夏洛蒂有没有通过写小说实现自己的理想,敲开幸运之门呢?
2、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感受主人翁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取得成功的喜悦。
五、回顾全文。
1、交流对课题的理解。
(通过题目鲜明对比抓住读者、发人深思的艺术,进一步体会主人翁与命运和世俗的偏见,抗争的勇气和坚持不懈追求理想的性格。)。
2、回顾全文,整体把握“小草”成长为“大树”的艰辛历程,交流夏洛蒂成功的人生启示。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在爬爬、跳跳、跑跑的活动中,感知小草绿绿软软的特征。
2、尝试用牙刷沾上绿色颜料,在纸上点刷草地。
3、愿意参加美术活动,并保持愉快情绪参加游戏。
教学准备:
1、人手一把小牙刷。
2、兔子标本一只。
3、绿颜料2盒。
4、大张白纸。
教学过程。
(一)到草地上去玩,踩踩软软的青草,在草地上找野花、小虫子。
1、春天到了,天气多好啊,跟着妈妈到草地上去玩吧。
2、找一找草地上有什么?(引导幼儿找找草地上的野花和小虫子。)。
(二)边念儿歌“小草青青”边做动作。
1、小草青青真漂亮,谁爬出来了?(小虫爬爬)小草青青,还有谁跳出来玩了?(小兔跳跳)小草青青,我们宝宝也出来玩了?(宝宝跑跑)(教师引导幼儿边念儿歌,边在草地上做相应的动作。)。
2、真好玩,宝宝们到妈妈身边来休息一会。(幼儿围坐在老师身边。)。
(三)小兔吃草,用牙刷沾上颜料,在纸上点刷成草地。
2、我们来用能干的小刷子,帮助小兔子家刷上草青的小草地。
3、教师示范用牙刷沾上颜料,在纸上点刷成草地。
4、宝宝们,来跟妈妈一起刷。(教师个别指导。)。
(四)幼儿在草地上模拟小兔吃草。
幼儿自由在草地上做游戏。
小小班下册音乐教案《走路》。
活动目标:
1、使幼儿初步了解几种小动物的走路方式,启发幼儿用动作表现不同动物的形象。
2、教幼儿学会关注他人,初步学会从观察中学习,探索和创造。
活动准备:
两座小房子贴绒、录音机、磁带、小动物贴绒教具(小乌龟、小花猫、小鸭子、小兔、小企鹅、小朋友、小蜗牛)字卡(跳、摇、慢吞吞、静悄悄)。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声练习。
运用歌曲《走路》的旋律,弹钢琴带孩子做发声练习。如用“啊”“咪”等不同形式练习!
(练习过两次以后,使孩子初步了解了歌曲的主旋律,并会用适宜的声音演唱。)。
二、基本部分:识记歌词,练习演唱。
1、出示小房子(事先贴在黑板上,里面盛有四只小动物),
师:小房子是小动物们的家,我们看看都有谁住在里面。
(出示小房子后,孩子都在猜测会有谁住在里面,有的说是大象,还有说其他的小动物,大大增加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2、引导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师:我们看看谁先走出来,变变变,谁来了?(小兔)“谁知道小兔是怎么走路的?”请一个小朋友起来示范一下。“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蹦蹦蹦蹦跳)。“谁走路蹦蹦蹦蹦蹦跳?”(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蹦跳)。
师:看,接下来谁出现了,变,谁来了?(小鸭子)小鸭子是怎么走路的?请一个小朋友起来示范一下。“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摇呀摇呀摇)。谁走路摇呀摇呀摇?(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
师:看,谁来了?(小乌龟)小乌龟是怎样走路的?(慢吞吞地爬)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谁走路慢吞吞?(小乌龟走路慢吞吞)。
师:瞧,谁又走出来了?(小花猫)小花猫是怎样走路的?(静悄悄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谁走路静悄悄的?(小花猫走路静悄悄)。
3、师小结:小朋友,现在你们知道小动物是怎么走路的吗?那我们用响亮优美的声音说给客人老师听一听好吗?(好)。
(运用小动物的图片引导幼儿学习歌词,并且加上动作动静结合,孩子很快便能掌握,学习效果很好)。
4、学唱歌曲:
过渡语:你们的表现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类似的话可以去掉)看,老师这还有个什么?(出示另一座小房子贴绒,里面盛有四个字宝宝)这个小房子里面住着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师:哎!走出了一个什么字宝宝?(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跳”字),我们边做动作边说一说。
仔细听,字宝宝在唱歌呢(师唱:小兔走路蹦蹦蹦蹦蹦跳),我们跟他学一学。瞧这个小朋友听得真专心,唱的声音又响亮又动听,我们都向他学一学。(幼儿在跟唱一遍)。
(2)、再变一个,看谁来了?教师用动作引导幼儿说出“摇”字,我们做动作说一说。听,“摇”字宝宝也要唱歌了:“小鸭走路摇呀摇呀摇。”这个小朋友是边做动作边学唱的,来,我们也这样做。(幼儿在跟唱一遍)。
三、活动延伸。
1、小朋友你们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是这样走路的?
2、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小青蛙、小企鹅、小蜗牛、小朋友)。
1)谁走路蹦蹦蹦蹦蹦跳?小青蛙。
2)谁走路摇呀摇呀摇?小企鹅。
3)谁走路慢吞吞?小蜗牛。
4)谁走路静悄悄的?小朋友。
请小朋友尝试逐句的唱一唱,在一起完整的唱一遍。
(仿编活动刚开始,孩子还是不能自己说出有那学校动物是这样走路,当出示图片后,孩子便能一一对上号,并自己按照旋律唱出来,非常成功!)。
四、结束活动: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三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根据鞋的造型特点展开联想,设计。
出形态各异的鞋型画。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活动准备:幼儿有关于鞋的认知基础,各种各样的鞋。音带。
《大鞋和小鞋》,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出示大鞋和小鞋的图片,请小朋友来猜一猜,它们分别是谁的鞋?
二、展开部分:
1、爸爸的鞋和娃娃的鞋有什么不一样?(爸爸的鞋大,娃娃的鞋小。)。
爸爸的鞋那么大,娃娃的鞋那么小,如果让我们小朋友穿在脚上走一走,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吧。(唱《大鞋和小鞋》)。
3、示范创作:
刚才,老师也选中了一只鞋,(出示)你们觉得它象什么呢?(花瓶、数字。
七、长颈鹿的身体……)那老师就来把它变成一只长颈鹿。教师边念儿歌边示范。(长长的鞋帮,扁身子,鞋子鞋子,变变变,加头、加尾,加上脚,再穿一件新衣服,伸伸脖子,把叶咬。)看,一只长颈鹿变出来了,你们想不想也来变一变?那好,我们也来做一位魔术师,看谁能把鞋子变得最有趣,最漂亮。
4、幼儿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结束部分。
魔术师们,变好了吗?谁先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把鞋子变成了什么?
四、活动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各种各样的鞋子,我们还可以到美术区里去变一变。
活动名称:自编10以内应用题。
活动目标:
1、掌握自编加减法应用题的规律与方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游戏:《看谁答得对》老师先编一道应用题,请你们用动物的叫声来回答。“草地上,有1只小狗,又来了2只小狗,一共有几只小狗?”(汪、汪、汪)。
二、展开部分。
2、师:刚才编的应用题讲了一件事?有哪两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教师小结:编应用题有三个要求:要说出一件事情,有2个已知道的数;还提出一个问题)这道应用题用什么方法运算?为什么?怎样列式?为什么说1+8=9?对了,一共有9只小鸟。
幼儿:树上有1只小鸟,又飞来了8只小鸟,树上一共有几只小鸟。
列算式1+8=9教师重点:提示自编加法题问话中要有“一共“两字。
幼儿:花园里有7只小兔,又来了2只小兔,花园里一共有几只小兔?
列算式7+2=9教师重点:提示口编加法题问话中要有“一共“两字。
4、教师出示第三、四幅图片,请幼儿来编题。(这都是加法题。)。
列算式9-8=1教师重点:提示自编减法题中问话要有“还剩“两字。
6、教师出示第六幅图片,请幼儿来编题(这些都是减法题)。
7、幼儿练习口编题,发幼儿每人一张小图片,结合图片上的内容,编出加减应用题,教师巡回指导,并互相讲述。
三、结束部分。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看图编应用题,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事情都可以编应用题,大家想一想、编一编。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四
(讨论稿)。
通过这个部分让学生了解人活着离不开文学艺术,因为人的文学和艺术活动是人活着一种方式,特别在现代,技术主义、物质主义、实用主义等等改变着人的本性,人经受着从未有过的压抑,而文学艺术活动是解救人的希望所在,正如海德格尔所说:只有艺术和审美活动人才有希望“诗意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文学艺术是一种使人的内心世界获得拯救的最有效的世俗媒介。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体裁和艺术的门类,了解文学艺术的历史,了解标志性的作家、艺术家和代表作品。
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正确认知文学艺术的本质和功能。对于影视传媒专业的学生,要集中认知叙事艺术的几个主要门类,如小说、散文、诗歌、电影、戏剧。电视剧、网络剧、微电影等,在叙事上,都是在小说、戏剧、电影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个部分由8次课来完成,贯穿大一全学年。上半年完成文学内容,下半年完成艺术内容。
第一次课。
永恒的文学艺术。
核心问题:今天我们为什么需要文学艺术。
课上分三步进行:老师引导。
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
1、老师引导内容:
(1)人是审美的人,而文学艺术活动是人类主要的审美活动。人从事文学艺术活动,是人的天性。文学艺术与人的生命方生方成。(2)人类创造了文学艺术的辉煌。对文学艺术世界进行描述,目的不是介绍文学和艺术的发展史,而是通过描述让学生对文学艺术的美妙产生兴趣。
文学的体裁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学。
艺术分为戏剧、音乐、美术、电影、舞蹈、曲艺、杂技、电视艺术、民间文艺、书法、摄影等门类。
文学艺术世界由伟大的作家、艺术家和伟大的作品构成。这一节,老师的介绍尽量放开,以自己熟悉的作家艺术家和作品为例,充分展示文学艺术的魅力。比如陈忠实的《白鹿原》,可以说是当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把它放在世界小说作品中也毫不逊色,绝对是一流的作品。作为中国的大学生,不管是文科还是理科生,都应该知道陈忠实和《白鹿原》。陈忠实说他写的一部临终时垫枕头的作品。不久前他的仙逝,让人们再一次意识到他的价值,他的《白鹿原》对于中国文学的意义,那是一个标杆,一个里程碑。由小说改编成的电影和话剧,都是电影和话剧界的奇观。特别是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白鹿原》,对原著进行成功呈现,其感染力在一定程度上超过小说。《白鹿原》创造的人物,白嘉轩、鹿子霖、朱先生、黑娃、田小娥,等等,个个鲜活生动,极富感染力。读这部作品你会感觉幸福,你的生活中有《白鹿原》,是一种幸运。这种感觉在读陀思托耶夫斯的《卡拉玛佐夫兄弟》,读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读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格医生》时,都会有。人的一生有这些伟大的长篇小说为伴,无处安放的心似乎有了归依,读过些作品的人才有这种无法言说的充实感。
(3)文学艺术的功能。
一般认为文学艺术的功能为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我们告诉学生的是最本质的,那就是文学艺术的功能是认知现实和对抗现实。
认知现实生活,指的是体验人的生存现状,领悟生命的困境。
对抗现实生活,指的是文学艺术创造的虚构世界,别处的生命,别样的生命绽放让人从现实困惑中解脱出来。
老师参与讨论,以自己的熟悉的作品为例,说明文学艺术对于我们的价值。
3、老师总结内容:
(1)文学艺术是当代人自我解救的一种方式。
(2)当前文学艺术活动分两个层次:一是自娱自乐或一次性消费的活动;二是对纯粹艺术品创作和欣赏活动。我们说的文学艺术实践是指后一层次。
第一次课的最后,转入小说部分。
向学生提问:你读过什么小说?在读过的小说中哪部你最喜欢,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要向学生推荐一篇必读小说。建议推荐文珍的中篇小说《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和刘庆邦《玉字》(可网上阅读)。前一篇的作者是80后,开始被文学界关注,小说内容也与学生贴近;后一篇最能说明小说的生命感,而且小说生命感正是我们要告诉学生的。王安忆在复旦大学讲授过这篇小说,请参考《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
其它备选篇目:余华《活着》。
毕飞宇《玉米》《青衣》。
纪德《窄门》。
海明威《弗朗西斯.麦康伯的短暂幸福生活》。
作业:在《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和《玉字》中选择一篇,将其缩写成1000字。
第二次课。
小说的生命感。
核心问题:一篇好小说,它的魅力和精髓是什么?或者说好小说中的什么东西最能触动读者的心灵,让读者回味无穷?这次课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关于小说”老师做简单讲解;二是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或《玉字》;三是老师对《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或《玉字》进行解析。
1、“关于小说”讲解内容(1)小说的历史。
对于小说的历史,只做简单介绍。中国的小说。
一般认为文艺作品的发生次序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劳动时,用歌吟自娱,便有了诗。敬神明用歌颂之,也产生了诗。而小说却起于休息。劳动之余,人们要有一种事情消遣,那就是讲故事,于是就有了小说。这些内容可查阅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第一讲。
中国小说大致经历了六朝志怪志人小说、唐代传奇、宋代话本、明清小说等过程。
六朝(222–589),一般是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南方的六个朝代,承汉启唐,有辉煌灿烂的“六朝文明”。六朝的志怪志人小说,一般就是我们常说的笔记体小说。笔记是闲文,忙中偷闲记下的闲事。但不是什么都记,而是记异人异事,无异不记,所以才称“志怪”“志异”。代表性作品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唐朝到了开元天宝以后,小说作者多起来,这是因为以前人们看不起小说,现在小说却受到重视。重视的原因是进京考试的人要拜见名人,见面时得递上自己的诗,这叫“行卷”。后来递诗不时兴,便改递小说。这时的小说是有意识做的,在六朝志异流风影响下更注重情节制作,而且篇幅也长了。正是因为这时的小说故事曲折,才被称为“传奇”。传奇在当时是贬意,是坚持古文写作的人对小说的叫法。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后被元人王实甫改编成弹唱《西厢记》等,张生和莺莺的故事才流传久远。
宋代(北宋)首都汴京(开封),民物康阜,游乐业发达,市井间有种杂剧叫“说话”,就是用白话(平话)讲故事。说话要有底本,于是便有了“话本”。话本影响了小说的变革,用白话叙事,使小说更加平民化。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就是以话本为基础而完成的。
明清小说有两个主潮,一是讲神魔之争,二是讲世情。讲世情的小说有两部丰碑级的作品,一个是《金瓶梅》,另一个是《红楼梦》。
曹文轩在北大开了门关于小说的选修课,后来他以这课讲的内容写了一本书叫《小说门》。他在书中说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小说史。一般人认为,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都有源流,都能找到自己的鼻祖,长篇小说的源头在西方,先祖就是笛福、菲尔丁、塞万提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日本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中国兰陵笑笑生的《金瓶梅》,曹雪芹的《红楼梦》,都是孤立的杰作。
《金瓶梅》至今还是一部禁书,但它确实是一部流芳百世的文学名著。我们可以把它视为禁书不去读它,但要了解它的价值,它在人类小说史中的地位。没人怀疑《红楼梦》的价值,曹雪芹是深得金瓶精髓才写出红楼的。评论家朱伟就认为它超过了《红楼梦》,也有人说,《金瓶梅》“与天地相始终”,再高的评价还能高出这个吗?这部小说几乎可以说是中国16世纪人情世态的全景图,又是西门庆和潘金莲、李瓶儿、春梅等一批女性的命运蜕变史。现在读它,你会惊奇地发现,小说中的官商勾连、人与人相互利用、欲望释放和报应,等等,与中国的现实极其相似,那种关联会让人产生恍惚之感,好像小说就写在今天。特别是现在流行的后宫戏,女人们为生存互相算计,如果看了《金瓶梅》,就会发现原来后宫戏的源头在这儿呢。
《红楼梦》对于青年学生来说,应该把它当作青春小说来读。不要以为它是古书,离我们久远,脱离了当下生活而不去读它。贾宝玉和他身边的那些女孩子遇到的深层次问题正是我们当今遇到的,比如什么是爱情,什么是活着的价值,个体怎么生存,等等,都是青春成长问题。这里要说的是它的文学价值,它的宏大布局、人物关系设置、文笔的细腻、感觉的精微,都是小说之最。
现代小说。
人类社会进现代,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社会对个人的价值高度重视,二是社会对人内心世界的多样性充分尊重。现代小说与哲学领域发现现代意义的“自我”有关。自我的发现,使人从神和其它外在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个体生命受到尊重。而文学,包括小说在内,其发展到全盛,都依赖于自我的观念。小说塑造着个体生命,传播着人的自我观念。而这也是小说的永恒魅力所在。
有趣的是,当人们意识到自我的意义时,却发现个体生命正受到身外世界强有力的压迫,被重塑,被改造,生命日益丧失其自然面貌,于是,小说家以小说为媒介极力抗争,极力维护人的个体价值,一批现代小说的力作应时而生。现代小说是小说家凭借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个人想象,构造出的心灵世界。这里老师以自己熟悉的作品为例,简单说明现代小说的本质特征,即注重人的命运叙事。
(2)什么是好小说。
好小说就是把人写活了的小说。
小说无所不能,它用语言构造一个别样的世界,这个世界不同于现实世界,但也不是天外世界,不是乌托邦,而是人的世界,是人的心灵世界。所以好小说是把人的内在写活。
人在今天已经被模式化,不自觉地按着大致相同的模式活着,失去了本然和个性。好小说就是写那些抵抗同化,确立自己的存在,保持本然和独立的人。人活得个性其实很难,甚至不可能。但总有人不甘于这种被同化的宿命,他们苦苦挣扎。好小说就是写出人的这种挣扎状态。
木心说:我憎恶人类,但迷恋人性的深度。这里姑且不说他憎恶人类的理由,仅仅琢磨他说的后半句就很有意思。人性深度是什么样的,一想就很迷人。如果离开具体的生命,任何对人性深度的描述都是猜测性,猜测性描述不管怎么生动,都是“虚无飘渺空谈”、“云山雾罩一堆”,与一个具体生命的内在复杂性和人性真相相去甚远。一个人的人性深处就如一口无底的深井,如果离开这个人自己的感觉和体会,别人无法知道真相。那是一片混沌,人性的真相就在这混沌中。有趣的是,人的焦虑与平静、感动与愤怒、懦弱与勇敢、选择与行动等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感觉到的身心反应,都受他人性深处混沌的左右,正如《文学回忆录》中引用使徒保罗的话:看得见的东西是被看不见的东西主宰着。人性的深处是混沌,混沌意味着复杂,复杂才迷人。小说就是向人性深处的复杂发掘,好小说就是能让人感受到人性混沌、复杂。
木心在《文学回忆录》中讲了一段掌故:福楼拜初写《圣安东尼的诱惑》并不成功,批评家圣伯夫劝他写“黄色新闻”。圣伯夫说的写“黄色新闻”,是指写人性的真相,因为文学面对的不是偶像而是人,是人就要有欲望,有肉体的气息。福楼拜反复琢磨圣伯夫的劝告,明白了其中含义,于是写出传世经典《包法利夫人》。按左拉《法国六文豪传》的说法,写《圣安东尼的诱惑》福楼拜用了20年时间,全文重写了四五次,是他最后发表的一部小说。木心说的“初写”,可能指的是它的初稿。小说讲述了中世纪隐修士圣安东尼受魔鬼试探的传奇故事,被称为法国的《浮士德》。与之相比,《包法利夫人》充满生命体温,洋溢俗世气息,有种这部小说出世之前不曾有过的新的趣味,用左拉的话说这趣味是“感人的趣味”、“悲剧的趣味”。
《包法利夫人》因写了爱玛这个被肉欲燃烧而不断追逐男人,福楼拜被法院以侮辱公众道德和宗教的罪名追究责任。法国文学界最后还是给予这部作品以最具有伦理力量的评价。但事实上,它吸引我们也是最有价值的不是它拯救没拯救人心世道,而是它生动叙述了爱玛的生命状态。她表面被肉欲燃烧,像疯子一样与人通奸,但骨子里她在追求生命自由,她梦想同情人私奔,经历冒险,享受永恒的爱情,是这个梦想让她疯了。爱玛虽然生在佃户长在小地方,但她为之纠结的生命如何自由却是小说要表达的精神问题。爱玛之所以鲜活,之所以成为后来读者和评者热衷言说的形象,是与她生命深层的自由趋力释放出的巨大能量有关。生命自由诉求是人的本质性精神问题,它是一种能够感觉得到的但却无法用言语表述清楚的问题,哲学试图表述它,但哲学怎么表述得严密,我们也会觉得不那么贴切和透彻。让人们能贴切而透彻体会到这精神问题的惟有小说,因为小说就是对这说不清道不明而又存在着的东西着迷。
德国汉学家顾彬批评中国当代作家根本不知道人是什么,他这样说是因为他认为中国的当代小说根本没有写出人的内在世界,包括莫然。顾彬的判断符合不符合事实暂且不说,他的话的警醒价值倒值得重视。
关于什么是好小说,给学生讲的可深可浅,关键抓住一点就行,即好小说就是写活人的内在状态的小说。
(3)怎样读小说这里的“读”,是感受,是体验,是用心去触摸。
读小说是读生活,读人,读生活中的人,读人在生活中的精神状态。
读一部小说时,先在里面找人。当一个或几个鲜活的人迎面走来时,你就可以读下去,你面前的肯定是一部好小说。
读过之后,要做两件事,一是梳理线索,二是找冲突。
梳理线索是指梳理小说中人物的内心变化线索。小说基本都要完成人物的内心变化过程。短篇是情绪的一次波动,一次微弱的震颤,中篇和长篇可能就是一个从此到彼的精神变化过程,是一条生命弧线。这条线要理清。
接下来就寻找人物变化的内在动力是什么。人的内心变化都和冲突有关。冲突可能是内在也可能是外在的。内在的是指人物自身纠结,外在是指人物关系。人物的内在变化,动力一个来自他自己内在的挣扎,另一个就是小说中其他人的激发。
这节内容,可结合作品《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来讲。
2、组织学生讨论。
3、老师解析作品。
《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
(1)有人说这篇小说胜在剪裁和铺陈上,这话有道理。小说叙述“我”与男友“你”夜里在美术馆道别,挥别一段恋情。已经闭馆的美术馆特意为他们留门,时间只有半小时。小说的现在时是半小时的倒计时,我在讲述时数着时间,读来给人以时间的压迫感,然而叙事又肆意铺陈,很放得开,回忆了他们同居7年的来来往往,7年里他们各自经历精神蜕变。现在和过去两个时空由情绪而交织,浑然一体,构思巧妙。
(2)小说写出“你”和“我”两个人物。你是一个被改变者。你是70后,89**的经历,让你看破一切,成熟而冷漠,理智而少浪漫。最可怕是你随波逐流,任由别人来改变自己,似乎不在意一切都是被别人设计好,连人生的最终结局都能一看到底。而我,恰恰被你的被改变而吓着了,我害怕,我拒绝,我选择了逃离,我的希望在别处,我的生命要为自己燃烧。
在半小说的倒计时里,我们品味了两个不再年轻的生命的苦涩。
(3)“你”和“我”的关系,是你作用于我,你改变了我,你的现在让我选择了纽约,选择了逃离,选择了做“自己”。
(4)这篇小说的分析,最终要归结到小说的价值是给人以生命感上。
《玉字》。
(1)小说写活了玉字这个女性。她从被损害被污辱的弱女子变化成复仇女神,这个过程写得细致入微,丝丝入扣。
(2)小说通篇没写玉字的内心,她怎么想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痛苦和挣扎,只是客观地描写她的行动和状态。但是,我们却真切感受到她的内心挣扎过程,感受到她内心的强大。小说结束时,读者情不自禁地问:复仇之后她怎么办?小说留下无限的空寂感,命运苦涩油然而生。
(3)小说的结构充满逻辑力量,结构很有智慧。
作业:
2、每个学生向全班其他同学推荐一部小说,写出推荐理由。
第三次课。
散文的真诚。
核心问题:散文的特质是什么?作者写散文、读者读散文的意义是什么?这次课分三个步骤进行,一是组织学生讨论张洁的散文《拣麦穗》,二是老师对散文的特质做简单讲解,三是组织学生讨论当前散文的两个问题。
1、讨论《拣麦穗》。
讨论题:你怎么看这篇散文所表达的情感?
这篇散文曾被选入中学语文课本。讨论前老师要对这篇散文进行描述,唤起学生的阅读记忆。
老师对学生的讨论要适当引导,提示这篇散文的价值:
(1)这篇散文流露出的情感不虚饰,不矫情,非常纯粹,是情感原初的样子。(2)这篇散文写于80年代初,当时文革刚刚结束,当时虚假、伪饰写作还未消除,它以鲜明的个人化写作开创了变革之风,即在散文中以个体情感为核心,突出个体的价值。
2、老师讲解散文的特质(1)散文概念。
在现代文学中,散文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文学作品和体裁,有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
(2)写作的伦理。
真正意义的写作,就是以笔写我心。对于中国人来讲,汉字是神圣的,每一个使用汉字的人都要对汉字充满敬畏。当我们用汉字表达时,一定得遵循自己的内心需要,写下来的都是自己的真实想法。用汉字抒写内心,抒写真实,是写作伦理的真正涵义。相反,那些违背自己内心真实,用汉字说谎、粉饰的写作是反写作伦理的。
这一点比散文的语言优美重要得多。强调这一点,是因为现在市面有大量无耻的散文写作。说那些散文无耻,是因为它们虚假,不真诚,用散文把真实的内心包藏起来。
散文是人内心的真实表达,好散文是作者真实面对自己内心的一种结果。散文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在于它的真诚和内在的真实。
散文的写作和阅读是为了洗涤心灵,而惟有真诚、真实表达内心的散文才具有洗涤心灵的功能。
(4)散文能不能虚构。
这是散文界近年争论不休的问题。就中国的散文传统来说,虚构是散文大忌。中国散文最早是应用文,后来又与史结合。应用文和史传对真实要求十分严格,不但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要符合历史真实,就是细节也不能杜撰。这就是散文“本”和“实”的特质,这种特质的规定性也决定了现代散文的走向。散文写真人、真事、真情感是散文最基本的创作原则。
老师最好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举名家《忏悔录》或日记为例,或者其它名篇,说明散文的价值和魅力。
3、学生讨论。
讨论题目:你如何看待网络、微信中泛滥的鸡汤体散文?
老师在讨论中要给学生提示:心灵鸡汤文与真正的散文相去甚远,它可以批量生产,可以复制,没有独创性,用散文家周国平的话说,就是讲一点小故事,发挥一点小感悟,总结出一点小哲理,再抒发一点小情绪,对心灵没有冲击力,唤不起思考。它之所被人喜欢,是因为它能抚慰枯竭、烦躁的心,给人以精神自慰。真正的哲理散文,是带着灵魂去思考去求解,能把人内心深处的感悟激活。
可在网上阅读《为什么讨厌鸡汤文》,以作参考。
学生作业:
(1)阅读翟永明《独白》《母亲》、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舒婷《致橡树》、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食指(郭路生)《相信未来》。并把这些诗下载到手机里。
(2)写一篇千字散文,写你内心最想表达的东西。
第四次课。
诗的纯粹。
核心问题:在追求物质、追求享乐的时代,我们还需要诗吗?
诗歌的神性和韵味无法用语言表达,所以这次课主要是读诗。分三个步骤:老师对诗歌作大致的说明、学生读诗、组织学生讨论读诗过程中的感受。
教师引导:
今天我们言说的诗歌,是指现代诗,包括现代汉语诗歌和外国诗,而不是古体格律诗。中国现代诗的创作开始于新诗运动。新诗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组成部分,它是针对中国古体格律诗的一次革命,用自由代替格律,用白话代替文言,对中国古典诗学作最为深切的质疑和最为彻底的反抗。
诗歌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灵魂之语。文化更替之时,诗歌往往先行,以先锋之态走在前面,因而有人说它是时代的体温计。现在写诗的人很多,好诗也很多,诗歌节诗歌朗诵活动也热热闹闹不停地举办,但是读诗的人却很少,诗的繁荣成为诗人圈子里的轰轰烈烈。这恰出反映出当代文化的贫弱,人对精神生存的轻视。所以这时关注诗歌,倡导读诗品诗,也是一种精神自救。
诗和文的区别,不是分行不分行,押韵不押韵,而是像法国诗人瓦雷里说的那样:诗歌是舞蹈,而散文是走路。余光中说读散文是喝水,读诗是喝酒。
诗是人活动中纯粹的精神操练,所以纯粹是它的本性。在我们这样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的年代,纯粹的诗确实能让人实现一种超越。好诗真诗是无法言说的,所以接触好诗,读好诗是最有说服力的。今天我们读读海子、荷尔德林,感受一下他们诗中那种“令人神往的光辉和美”,诗是什么,诗给人带来什么,自然不言而喻。
真正的诗人是纯粹的人,他们的生存状态迷人,他们活着姿态本身就是诗。建议以荷尔德林和海子为例,老师也可选择自己熟悉或感兴趣的诗人介绍。通过介绍诗人,让学生对诗人独特的人生感兴趣,由此引发对诗的感觉和敬畏。如果介绍荷尔德林,最直接的参考资料是茨威格《与魔鬼作斗争》中荷尔德林一章。介绍海子,参考资料是《海子诗全集》的西川序言《怀念》。
读诗是“读”,而不是朗诵,“读”是用心去体会,与诗进行心与心的接触,是读给自己听,不是表演给别人看。读会保留诗的本色,而朗诵的假声假气会丢失诗的神性。
学生读诗参考作品:
1、《独白》(翟永明)。
我,一个狂想,充满深渊的魅力。
偶然被你诞生。泥土和天空。
二者合一,你把我叫作女人并强化了我的身体。
我是软得象水的白色羽毛体。
你把我捧在手上,我就容纳这个世界。
穿着肉体凡胎,在阳光下。
我是如此眩目,是你难以置信。
我是最温柔最懂事的女人。
看穿一切却愿分担一切。
渴望一个冬天,一个巨大的黑夜。
以心为界,我想握住你的手。
但在你的面前我的姿态就是一种惨败。
当你走时,我的痛苦。
要把我的心从口中呕出。
用爱杀死你,这是谁的禁忌?
太阳为全世界升起!我只为了你。
以最仇恨的柔情蜜意贯注你全身。
从脚至顶,我有我的方式。
一片呼救声,灵魂也能伸出手?
大海作为我的血液就能把我高举到落日脚下,有谁记得我?
但我所记得的,绝不仅仅是一生。
2、《母亲》(翟永明)。
在你怀抱之中,我曾露出谜底似的笑容,有谁知道。
你让我以童贞方式领悟一切,但我却无动于衷。
我把这世界当作处女,难道我对着你发出的爽朗的笑声没有燃烧起足够的夏季吗?没有?
我被遗弃在世上,只身一人,太阳的光线悲哀地。
笼罩着我,当你俯身世界时是否知道你遗落了什么?
岁月把我放在磨子里,让我亲眼看见自己被碾碎。
呵,母亲,当我终于变得沉默,你是否为之欣喜。
没有人知道我是怎样不着边际地爱你,这秘密。
来自你的一部分,我的眼睛象两个伤口痛苦地望着你。
活着为了活着,我自取灭亡,以对抗亘古已久的爱。
一块石头被抛弃,直到象骨髓一样风干,这世界。
有了孤儿,使一切祝福暴露无遗,然而谁最清楚。
凡在母亲手上站过的人,终会因诞生而死去。
相信未来(食指)。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3、《致橡树》(舒婷)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4、《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从明天起做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前程。
5、《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组织学生讨论:读过这些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作业:阅读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网上可以阅读),并查阅“豆瓣读书”中对这部作品的评论,用2000字概述这些评论的基本观点。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五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棉签沾上颜料在瓷砖上画小草。
2、对棉签画兴趣。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自制细菌道具一个,已有经验《洗手歌》。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组织幼儿围坐在瓷砖面前,请幼儿说说瓷砖上画有什么?告诉幼儿,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花儿开了,小草也从泥土里钻了出来,让我们在瓷砖上画上许多小草吧。
二、教师示范。
1、用棉签沾上颜料,把棉签按在瓷砖上,按着手向上轻轻提起,边说:小草长出来啦。
2、幼儿个别示范。
3、请幼儿说说还能用什么方法画小草。
三、幼儿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幼儿做完相互欣赏,教师个别点评。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六
1、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寻找、发现各种小草,并能说出几种常见小草的名字。
2、了解小草的作用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请家长抽时间带幼儿到草地上观察小草,获得一些草的知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大树和花儿把春天打扮得真漂亮,小草也从泥土里钻出来了。今天我们小朋友都带来了一盆小草。
2、交流带来的小草。
谁来介绍一下你带来的小草,他是什么样子?叫什么名字?尽量多交流不一样的小草,让幼儿认识各种各样的。(重点引导幼儿从小草的根、茎、叶、介绍自己的小草)。
二、交流校园里找到的小草。
2、带幼儿到草地上寻找小草。
3、边寻找、边说一说自己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它叫什么名字?挖出来看一看它的根、茎、叶、花的颜色、形状等特点。(如有不清楚的,老师可以介绍一下)。
三、了解小草的作用与人类的关系。
1、了解小草的功能。刚刚小朋友认识了这么多的'小草,那你知道这些小草有什么用呢?
(1)饲料:刚刚小朋友说了这些小草可以喂小鸡、喂猪等。小草可以当饲料,喂动物吃。。。。。。
(2)食用:有的草不光动物能吃,我们人类也可以食用。如:草头、荠菜、马兰草等,可以做成美味的菜肴。有的草能染颜色,像麦草就能染青色(我们吃的青团就是用麦草的汁染出来的。)。
(3)净化空气:(可启发幼儿草坪有什么的作用)(美化环境、使空气清新),绿油油的小草不光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还能保护土壤不流失,使泥土保持湿润。
(4)药用:有的小草还可以做药,如蒲公英、马兰草,鱼腥草就能做药。
2、了解小草的害处。
师:小草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人们还要锄草呢?(小草和庄稼长在一起,营养都被小草吸收了,庄稼就长不好。)(花园里长了杂草,花园就不美观了。)。
小结:草的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分和养料,所以,庄稼地或花园里的草多了,就会影响庄稼和花的生长,就要把草锄掉。
四、品尝小草。
有些小草含有丰富的营养,可以补充身体里的各种需要,但不是所有的小草都能吃的,所以我们小朋友是不能随便的吃小草,我们找到的这些小草中马兰草是可以吃的,等下请厨房的师傅帮我们做成美味的佳肴,我们一起品尝一下。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七
十六课教案(启蒙)。
一爬行二唱名。
三体操《小猫弓腰操》锻炼宝宝的腰背部的力量。
我们欢聚在东方爱婴,嗨嗨,我们欢聚在东方爱婴,嗨嗨,我们欢聚在东方爱婴,欢聚在东方爱婴,欢聚在东方爱婴。
预备班。
一走线二唱名。
三体操《打气操》四展示:8的分成五绘画:水果聚会。
小班认知教案篇十八
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3通过与朋友之间比高矮,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4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6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课件、操作材料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1幼儿通过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高矮的区别。(音乐游戏“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2(教学课件)通过让幼儿比较课件上两个小朋友的高矮,讨论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学课件一,设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比比看?”“他们两个谁高,谁矮?”“为什么?”
(2)(设置语言情境)“哦,原来男孩站在椅子上,他当然高了,但是女孩现在不服气了,她说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吗,我也会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学课件二)“你们说,象他们两个这样比来比去能比出高矮吗,为什么?”
“那怎样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儿讨论得出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学课件三)“原来呀,要让他们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
(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2)(出示教学课件四)“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4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1)“刚才我们玩游戏高兴吗?(出示教学课件六)猴宝宝们看到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来凑热闹。它们也想来比比谁高?谁矮?(出示教学课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
(3)(出示教学课件八)幼儿用讨论出的好方法帮三个玉米宝宝比高矮。
5音乐游戏:三个朋友比高矮。
(1)“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个物体间的比高矮,朱老师发现你们真的非常棒,那我们这一次要请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比高矮,你们行不行呀?”。
幼儿游戏找朋友,音乐停每三人组成一组比高矮,并大声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操作活动:比较高矮(教学课件十二)“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找到了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呀,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活动目标1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2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3通过与朋友之间比高矮,体验团结,合作的快乐。
4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活动,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课件、操作材料重难点分析重点:感知物体的高矮,学习正确的比高矮的方法。
难点:探索两个物体以上比高矮的方法。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活动过程1幼儿通过游戏,用自己的身体感知高矮的区别。(音乐游戏“高人走和矮人走)“天气渐渐的冷了,让我们先来做个热身运动,跟着音乐一起来走路,好吗?”
(幼儿学习高人走和矮人走,体验高矮)2(教学课件)通过让幼儿比较课件上两个小朋友的高矮,讨论正确比高矮的方法。
(1)(出示教学课件一,设置情境:男孩站在椅子上,女孩站在地面上比高矮)“现在有两个小朋友正在一起比高矮呢,你们愿不愿意帮他们比比看?”“他们两个谁高,谁矮?”“为什么?”
(2)(设置语言情境)“哦,原来男孩站在椅子上,他当然高了,但是女孩现在不服气了,她说呀,你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站在了椅子上吗,我也会站呀?”女孩站到了更高的桌子上。(出示教学课件二)“你们说,象他们两个这样比来比去能比出高矮吗,为什么?”
“那怎样才能比出高矮呢?”
(3)幼儿讨论得出正确的比较高矮的'方法。(出示教学课件三)“原来呀,要让他们站在同样高的地方才能真正的比出高矮。”
3音乐游戏:找朋友比高矮(幼儿跟着音乐找一个朋友比较高矮)(1)“小朋友想不想也找一个自己的好朋友用正确的方法比比高矮呢?”
“有哪两个小朋友愿意先上来比一比?”“我们家帮助他们比比看,谁高谁矮?”
“xx小朋友,你是不是比他高?能把这句话说完整吗?(引导幼儿说出:我比你高和我比你矮的句子。)(2)(出示教学课件四)“马上我们就跟着音乐一起来找一个好朋友比比高矮,当音乐停时,我们就说“比一比,谁是高来谁是矮”然后好朋友之间相互说一说谁高谁矮,好吗?”
(4)幼儿讨论:两人必须站直了;我们可以先比一比肩膀,或者比一比鼻子。
(5)幼儿根据讨论经验再次与朋友比高矮。
4设置情境,学习3以内正确的排序方法。
(1)“刚才我们玩游戏高兴吗?(出示教学课件六)猴宝宝们看到我们小朋友玩的这么开心,他们也想来凑热闹。它们也想来比比谁高?谁矮?(出示教学课件七)三只猴比高矮。
(2)幼儿操作。介绍自己的经验。
(3)幼儿讨论三个物体如何比高矮:1、先找出最高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矮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先找出最矮的取出,在将剩下的两个比,找出最高的,就能找出谁最高谁最矮。
(3)(出示教学课件八)幼儿用讨论出的好方法帮三个玉米宝宝比高矮。
5音乐游戏:三个朋友比高矮。
(1)“刚才我们学会了三个物体间的比高矮,朱老师发现你们真的非常棒,那我们这一次要请每三个小朋友组成一组比高矮,你们行不行呀?”。
幼儿游戏找朋友,音乐停每三人组成一组比高矮,并大声说出“谁最高,谁最矮”
幼儿操作活动:比较高矮(教学课件十二)“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正确的方法比较高矮,找到了三个物体比较高矮的方法,在游戏中我们还找到了许多新的朋友,你们高不高兴呀,老师这儿还有许多动物宝宝也想比比高矮,你们愿意帮忙吗?让我们一起来试试吧!(幼儿到区域中进行操作)。
在活动开始,我让幼儿观察比较老师和小朋友的高矮,这时候让小朋友通过眼睛去发现,得到明确的高矮结果。到了幼儿之间比高矮时,我稍微做了一些小的变动,先让两位小朋友在同一水平上比出高矮,然后请刚才比出矮的小朋友站在椅子上,这样一来,情况发生了变化,高的小朋友变成矮的,矮的小朋友变成高的,这时候,有几位小朋友立即说:“这样不算”。本来我就是想让幼儿看看这样比高矮公平吗?没有想到这几位小朋友观察的很仔细。我马上说:“是的,这样不算,那为什么呢?”通过引导小朋友观察,注意到有没有椅子的差别。通过讨论孩子能得出结论:不同平面上进行高、矮比较是不能的,必须在同一平面上。
然后,我通过游戏《找个朋友比一比》让幼儿理解物体高或矮的相对性。在这个环节中,让幼儿通过反复的游戏,多次的比较,充分的说明了一个问题,高矮是变化的,相对的,关键是看他跟谁比,要两两比较才能有结果的。
这节活动是从幼儿实际生活出发,在整个环节中,流程进行的比较顺利,也有不足之处:让幼儿在不同一水平线上比较的高楼的高矮时,讨论还不够充分,仅仅通过教师小结性的语言将概念灌输给幼儿,反而使幼儿对于物体比较高矮需要在同一水平线上直立进行的概念理解不深,在后来的区域活动中将继续针对此问题设计专门的游戏让此概念让幼儿通过游戏进一步体验、领悟。
最后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操作,比较图中相同图片的高矮,并在最高的那张图片下面的格子里做上记号。从最后的作业中可以看出,孩子们掌握得不错,正确率也很高。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27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