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教案设计(汇总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9 10:24:08
诺贝尔教案设计(汇总19篇)
时间:2023-11-29 10:24:08     小编:温柔雨

教案编写过程中需要注意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达成度的评估。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明白自己的学习任务和预期结果。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一

小时候听说诺贝尔,只是知道他发明了炸药,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至于他是怎么发明的,很长一段时间是一无所知。

我曾经幼稚地想,自己也能搞出点什么发明的名堂来。学习了课文《诺贝尔》以后,我反复品读,渐渐地了解了他,也改变了对他的印象,很佩服他。我想,如果能见到他,我有很多话想对他说。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你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不忍心看到工人们在一锤一锤地辛苦开路,刻苦学习,不断钻研,一心一意为人们造福。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人小志大的精神。”

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你从不安于现状,为了研究能让工人们减轻负担的炸药,发明了初级炸药以后,还要进一步完善。在反复试验中,连自己的实验室都被炸毁了,可你毫不气馁,依然继续试验,努力发明性能更家优良的炸药。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韧劲。”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不断地冒着生命危险去进行各种化学实验。有一次竟还亲自点燃了导火索,双眼紧盯着火星,随着轰地一声巨响,你的实验成功了!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奋不顾身、献身科学的勇气。”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

尽管你很伟大,可是你朴实无华。你的墓碑仅仅是一块小小的石刻,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这丝毫不影响后人对你的敬仰之情。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不讲奢华,追求平淡的风格。”我想说:“诺贝尔,你真棒!你去世后还想着其他人。用自己所有的遗产创办了诺贝尔奖,激励那些年轻的科学家在科学的道路上不断攀登。你让后人感到你宽广的胸怀。我们应该学习你这种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的高尚情怀。”千言万语都汇成一段话:“诺贝尔,你是最棒的!

你既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广博的知识,还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和高尚的情操!你永远是后人的楷模!人类杰出的代表!”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初步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精神。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21课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课文的主人公获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怀念和敬仰,不仅仅是因为他有许多的发明,有锲而不舍的精神,还因为他有博大的胸怀和无私奉献的人格力量。这个人就是——诺贝尔(板书课题:21、诺贝尔)。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师:课前布置大家搜集关于诺贝尔的资料,谁来说说对诺贝尔都有哪些了解?

(生自由发言,师相机板书:炸药之父)。

2、师出示诺贝尔的信息资料(ppt)。

“炸药之父”——诺贝尔。

诺贝尔出生在瑞典一个发明家的家庭里。从小受父亲的熏陶,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勤学好问。他一生共取得355件专利。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去世。按照他的遗嘱,将多达3300多万瑞典克朗的遗产设立了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奖金虽然不是世界奖赏中数额最高的,但它是最权威的。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20世纪以来,诺贝尔科学奖金获得者走过的道路,就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轨迹。

过渡:

课文又向我们讲述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把课文认真地朗读一遍。

3、学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4、组织交流,指名试说。

5、ppt出示,认读词语:

颁奖机械震撼逝世隧道开凿装置遗嘱。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对人类的一大贡献,与其它奖相比,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为什么要这样设定?(生自由发言)。

3、师: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和同情,也就是在这种想法之下发明了第一种炸药。

4、师:课文还为我们讲述了诺贝尔发明的两种炸药,每一次的发明的目的都有所不同,请同学们试着填写下列内容:

炸药名称主要目的。

第一种诺贝尔爆炸油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

第二种()()。

第三种()()。

分学习小组交流填写。然后集体交流。

四、总结:

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是诺贝尔一生中最重要的部分,诺贝尔为此投入的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代表了诺贝尔最伟大的成就。下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三

课文记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课文共10个自然段,可以分为3段。一至二自然段为第一段,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三至九自然段为第二段,着重叙写了诺贝尔位发明炸药所付出的代价和取得的成就。最后简要介绍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与开头呼应。

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讲述了瑞典科学家诺贝尔不怕困难和死亡威胁,研制烈性炸药的故事,歌颂了他为了科学事业而不惜献身的崇高品质。

如何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的品质,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的'感悟中实现语言工具和人文情怀的同生共构,我们组织了校内教师进行研讨:

观点一:?

可根据课文内容及插图,引导学生对课文的某一环节展开想象,扩写或续写。

如在引导学生理解诺贝尔忘我地进行试验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请同学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展开想象,描绘出诺贝尔当时从火里跑出来的情景。

观点二: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写读后感。

在教学课文时也可以通过感悟来加强学生对人物品质的理解,并拉近人物与学生自己的距离,有所感触,有所提高。

观点三:

根据课文内容,适时补白。

在教学时,教师还可在教学的过程中根据课文内容适时设计一些补白练习,让学生展开想象,适当补充课文内容的空白处,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最终,大家认为可以适当地运用以上三种“读写渗透”的方法。

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的情景,来体会诺贝尔为科学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应有机地把“读”与“写”相互促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如在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让学生展开想象,想象当时诺贝尔从火里跑出来的情景,来体会诺贝尔为科学不顾一切的献身精神。

总之,在教学中,应有机地把“读”与“写”相互促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四

在弟弟埃米尔管理生产时,漏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在整个生产中最重要的一点,溶液的温度绝不能超过二十五度到三十摄氏度,如果超过就会爆炸但是,埃米尔没有注意到这一点突然,天崩地裂一声响,随之引起了连接的爆炸······埃米尔和四个工人全被炸死诺贝尔知道弟弟的.死后,非常伤心,非常自责,人们原本以为诺贝尔不会再研究炸弹,可是,出乎意料的是,诺贝尔坚定地说“做,我还要做!”

正因为他有这坚持不懈的精神,到了最后,他才会有更大的成就:研究炸弹成功了!

诺贝尔,我敬佩您,您是我的榜样,您从不向挫折低头。我要好好跟您学习。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五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然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他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这代表了他最伟大的成就。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他以渊博的知识让后世为之叹服,以毕生的不懈努力让后世敬仰,以勇敢的探索让后世折服,更以高尚的人格让后世缅怀。

本篇文章作者用质朴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这个故事,从诺贝尔奖颁发的地点和时间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文章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是发明炸药”一句统领全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4、初步掌握人物小传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绝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第一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语言材料初步了解诺贝尔的成就,感悟诺贝尔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图片)在世界科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不仅把自己的毕生精力全部贡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还在身后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全部捐献给科学事业,用以奖励后人,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就是世人皆知的瑞典化学家——阿尔弗雷德·伯恩哈德·诺贝尔。

2、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认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诺贝尔。

二、检查预习,了解梗概。

1、学生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请几位同学领读。

瑞典斯德哥尔摩世界性盛会。

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

炸死残废毫不气馁。

实验室爆炸满身鲜血。

逝世遗嘱。

3、你能根据上述词语,用较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吗?试在小组先说,再请1—2位同学在全班说一说。(诺贝尔小时候,看到工人们用铁锤砸石头,劈山筑路,想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把大山劈开。后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研究炸药,虽然弟弟炸死,父亲残废,但他毫不气馁,最后,在实验室发生巨大爆炸,满身鲜血的诺贝尔终于成功了。诺贝尔逝世,立下遗嘱奖励后人。)。

4、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5、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第3至第9自然段)。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一部分,看一看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炸药的。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了解发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了解诺贝尔的永不满足。)。

发明液的体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

第二步的足迹看来很辉煌,是吗?

6、小结发明炸药的过程。(树立理想——发明液的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从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什么?(永不满足)。

三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诺贝尔对科学追求的永不满足。在永不满足的奋斗中,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代价,他究竟凭什么获得了成功?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师:课文中那些句子打动了你,找出来读一读。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3)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4)小结:诺贝尔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试着用成语或四字词语说一说。

(志向高远、百折不挠、持之以恒、舍生忘死……)。

四、结尾。

1、为了科学,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但他给予人类的又何止他的生命。

2、诺贝尔的生命结束了,但他对人类的贡献永远不会结束。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大奖早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大奖,(出示开头图片)谁作出杰出贡献,谁就能获得这项无上荣誉。可这位科学巨人自己呢,却认为自己不应得到任何荣誉,甚至墓碑上也没有只言片语。但这仍然不能阻止全世界的人们每年用最隆重的方式纪念他。同学们,岁月的长河会带走很多,让我们永远铭记住他——诺贝尔,记住他的杰出成就,记住他的伟大精神,记住他心底的声音: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五、作业。

1.老师请同学们按自己的兴趣确立一个主题以个人或小组进行了研究,

大家主要研究的主题主要有:

出示:诺贝尔的一生。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六

当我读到:不料在一次实验中,不幸的事件生了,实验室和工厂全部被炸毁,还炸死了五个人,诺贝尔的弟弟当场被炸死,父亲炸成重伤,从此半身不遂,再也不能伴诺贝尔参加试验。在沉重的打击下,他并未灰心丧气,决心制服“爆发油”的易爆性造福人类。为了避免伤害实验周围的人,他把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朋友的资助下,租了一只大船在梅拉伦湖上,经过四年几百次的艰苦而危险的实验,就在硅藻甘炸药试爆的最后一次,他亲自点燃导火剂,仔细观察各种变化,当炸药爆炸声巨响之后,人们惊吼:诺贝尔完了!可他顽强地从弥漫的烟雾中爬起来,满身鲜血淋淋,他忘掉了疼痛,振臂高呼:“我成功了!我成功了!”终于在18的秋天,成功地研制了硅藻甘油炸药。之后,诺贝尔又经过的研究,终于在1880年又发明了无烟炸药一三硝基xx(又名tnt)对工业、交通运输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诺贝尔的一生是光荣而伟大的一生,是不疲倦、勇于奉献、努力学习和工作的一生。

诺贝尔对研究一丝不苟,这个特点值得我学习。因为我学数学不是很认真,很多时候在课堂上学习了,回家又忘记了,没及时进行复习,导致考试成绩没有提高。我应该向诺贝尔学习,学习他孜孜不倦的精神。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七

今天我读了一篇介绍诺贝尔的文章。文章讲述了诺贝尔的成功经历: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诺贝尔小时候就想发明出一种东西帮助开路工人劈开大山,为了实现这个想法,诺贝尔就一直把兴趣放在了研究炸药。他首先发明了一种***,但是不安全,炸药在运输途中容易爆炸。于是,诺贝尔又开始了新的发明,反复试验,在实验过程中,他的弟弟被炸死了,父亲也残疾了。但诺贝尔没有气馁,租了一条大船搞实验。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安全的炸药发明出来了,可它的威力不够大,诺贝尔又开始琢磨、研究、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诺贝尔终于成功了!

是坚持不懈换来了诺贝尔的成功。如果第一次他放弃了,就不会有安全的炸药了,那就更不会有后来的安全、威力强大的炸药了。我们学习也是一样,只要坚持就会胜利。我刚开始学古筝的时候简单,我觉得好玩还能坚持练琴。可是,慢慢地学得多了,也越来越难了,考级的要求也也来越高了,一天不练琴就觉得手指僵僵的不听使唤,有时我也想放弃不学古筝了。可是,在妈妈的鼓励下,我也给自己鼓劲:我都已经学到这份上了,不能打退堂鼓呀,坚持就是胜利!我忍一忍,坚持练琴,就这样,我一直学了下去,成功考过了十级。更值得高兴的是我在很多比赛中获金奖、银奖!

读了诺贝尔的故事,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坚持不懈。只要别把前进的脚步停下,成功一定会到来!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八

诺贝尔一生都在研究炸药,但,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弟弟及助手的牺牲,父亲的沉默离世,邻居的控告,zf的阻挠,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以及随时都会降临他头上的死神……但,这一切都未阻止诺贝尔对炸药的研究,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就从中吸取失败的教训,总结自己得到的经验及新的研究成果,再次实验,再次失败,再次总结,再次实验,研究,再次失败……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仍然不忘记对新型炸药的研究。

而这份遗嘱到最后的真正生效,却又是一波三折。在诺贝尔遗嘱公布之初,瑞典社会舆论的批评和谴责之声占了上风。他们认为,诺贝尔的财产来自劳动和大自然,应该使社会每一个成员都得到益处。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性黑暗的一面在巨大的金钱面前完全暴露,没有一点掩饰,人们早已抛弃了自己平日的伪装……我想,若是诺贝尔还活在世间,看到这真实的一幕时,他一定会彻底心寒吧!原来自己的一生就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自己周围生活着的就是这样的人!

但是,他同时拥有着支持他的好友,经过他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他的遗愿……。

伟人,伟人,伟人之所以被称为伟人,正是因为他们身上有普通人所没有的闪光点,而何为闪光点呢?正是他们身上那永垂不朽的精神!在成长的道路上,永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坎坷和困难,而学习他们的精神,则是通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九

情感目标: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搜索引擎去查找所需的信息。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是信息技术应用的重要环节,而搜索引擎是查找信息、获取信息的最常用、最有效的手段,是我们掌握信息技术的关键。

2、难点分析:

本课的难点是“关键词”。关键词的`提取是否正确,是决定搜索是否成功的关键。认知程度不同,尤其是语文水平的差异,将对学生产生明显的影响。

三、环境与素材。

1、教学环境:多媒体网络教室,学生计算机中安装ie5.0以上版本,要求能上因特网。

2、教学素材:准备与诺贝尔奖有关网址。

四、教学建议。

建议课时:1课时。

本课可以从对具体问题的设问开始,如“老师想查找一些荣获诺贝奖的华人资料,可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同学们可以给我提供帮助吗?”进而引入到搜索引擎的概念。对于搜索引擎,上过网的同学可能都有一定的了解,但不一定都能正确使用。在简单介绍搜索引擎基本原理(了解)以后,可以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让使用过搜索引擎的学生把自己常用的搜索引擎网站介绍给大家,再进一步介绍搜索引擎的种类(了解)。

“关键词”的概念和提取是本课的难点。教师主要通过一些实例,来分析关键词的提取方法。单关键词的掌握相对比较容易,对于多关键词搜索,不同的搜索引擎有不同的格式要求,要引导学生仔细阅读网站上的有关说明、范例以及搜索技巧,把搜索引擎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五、练习实施建议。

本课练习主要是进行搜索练习。教师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一些其他练习。在学习搜索引擎使用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让学生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有关资料,了解他们在科学研究和人类发展中的贡献,了解诺贝尔奖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促进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随堂练习3是一个扩展练习,通过用不同搜索引擎对同一关键词的搜索,比较哪一个搜索引擎搜索效率更高、更快。当然,不同的搜索引擎可能各有特点、长处,又各有短处和不足,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取长补短,让搜索引擎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六、教学资料。

google搜索引擎:

百度搜索:

新浪搜索:

搜狐网:

诺贝尔奖百年特展/nobel/。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2.朗读课文。

3.结合课后思考题第二题,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朗读课文。

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体会诺贝尔是一个爱动脑筋、敢于实践的孩子。

1.字词卡片。

2.实物投影。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出示诺贝尔的画像)同学们知道这是谁吗?

教师介绍生平:诺贝尔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一生的发明极多,获得的专利就有225种,其中炸药就达129种。诺贝尔在遗嘱中指定把他的全部财产作为一笔基金,每年以其利息作为奖金,分配给那些在前一年中对人类做出贡献的人。奖金分成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等5份。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从1901年开始,每年在他去世的日子里,即12月10日颁发诺贝尔奖。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写大科学家诺贝尔的故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2.边读边圈出生字,标出小节。

3.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纠正字音。

4.两人互读课文,不丢字不加字,读准字音。

5.读书中的生字词,出示字卡。

6.读识字卡片。

7.看书上的生字表,同桌互相检查读生字,再组词,可以一人读完另一人再读。也可以交叉读,每人读一个。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课文写的是谁?他小时候怎样?(爱动脑筋)

3.自读第二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并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小组内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要通过读,了解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

5.反馈:知道基本步骤,并能说一说。

6.讨论这些步骤,作者是怎样把它们连在一起表达清楚的?体会作者用“接着”“最后”这些词,就能把句子说得又明白又清楚。

7.练习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介绍诺贝尔是怎样把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指导朗读。

(四)小结。

1.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你要向诺贝尔学习什么?(遇事不慌,肯动脑筋)

(五)作业。

把诺贝尔将脏盐变成干净盐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18小诺贝尔

不慌不忙

爱动脑筋著名的发明家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

1.读识字卡片(包括会认字和会写字),口头组词,可以组成本课的词,也可以组成课外的词。

2.读“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

(二)检查朗读。

(三)学习会写字。

1.读一读本课中的词和字。

2.自学生字,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习生字。

3.反馈。

写字时注意“以”的笔顺:竖提、点、撇、点。

4.指导在田字格中规范书写。

(四)作业。

结合自己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想一想你是怎样解决的,并练习用“先……接着……然后……“这些关联词语,比较清楚地介绍出来。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一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利用已学的新闻知识分析课文,并从文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了解作者通过新闻传达的事实。

2、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3、学习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

二、态度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三、道德与情感:

1、能全面、客观的看待新闻报道;

2、通过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

3、培养学生敏锐观察、发现生活的能力,以及敢于动笔表达自己认识的自信心。

1、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2、学习倒金字塔结构的新闻写作方式。

学习消息语言的特点。

合作探究法,质疑法,讨论法。

倒金字塔结构的微课视频。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的新闻。

学生采访运动会的短视频。

一课时

一、导入

截止20xx年,诺贝尔奖共授予了892位个人和24个团体,通常被认为是颁奖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有着公认的权威性。那么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时是什么样的呢?英国的通讯社,也是国际性通讯社之一的路透社,曾对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做出过报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则消息,《首届诺贝尔奖的颁发》。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简介诺贝尔奖和路透社。)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齐读整体感知环节的任务,速读课文,三分钟内完成下列问题:

(1)划分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

(2)结合课文旁批,说说各段分别传递了什么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

电头中出现的信息:地点斯德哥尔摩,时间1901年12月10日,发稿方式。导语部分是第一段第一句。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发机构。第二句交代了诺贝尔奖的来历,分类及获奖条件。

主体部分是第二到第四段。

第二段一一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奖项及主要成就。

第三段明确了颁奖机构,颁奖时间和地点。

第四段交代了新闻的背景,介绍诺贝尔奖金的来源。信息的出现顺序是由主到次的。这种先主要再次要的新闻写作模式,被称之为倒金字塔式,我们一起来通过微课进行学习。

2、播放微课《新闻的倒金字塔式结构》。

3、梳理要点: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新闻阅读能力,筛选信息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

三、探究新知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消息语言的特点。

倒金字塔结构,就是将信息按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由主到次来排列的一种消息写作模式,这种固定的结构方式有利于人们快速筛选信息,符合消息时效性强、“快”的特点,消息还有哪些特点?这些特点就使得消息在语言上与一般文学作品不同。

第二段中画线句子示例:

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这一句中“颇有建树”,意思是在事业上有很大成就,这里用来评价普吕多姆的诗歌创作,很有分寸,体现了消息语言客观、准确的特点。

文中还有很多词句,分别体现了消息语言的不同特点,请同学们再细细研读课文,用三五分钟来仔细揣摩文中消息的语言,再将你的发现与小组同学分享。

学生分享内容可能有:

客观:评价各位科学家的成就时,遣词造句客观,准确严谨。如:两个发现;颇有建树和卓有成就。大部分使用陈述句。引用诺贝尔遗嘱内容,表明了新闻语言的客观真实。“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简练,准确,使用了限制性的修饰语,显得很客观。

准确:电头中时间地点与第三段中的信息一致具体,报道的及时。

具体:第二段一一列举的国籍,姓名等信息;括号里的补充内容说明了消息语言的具体。简练:对于颁奖时间和地点的介绍;括号内语言;作者巧妙用新闻背景来表现诺贝尔奖的公正与权威,客观简练。通俗:作者用“黄色炸药、多种炸药”用通俗的语言介绍专业的知识,让读者易于理解。

朴实:从全文来看,大部分是短句子,显得非常简练;用朴素的语言给我们阐述了新闻的事实,大部分使用陈述句,显得朴实而又客观。

教师总结:通过对这篇课文的研读,我们又学到了关于消息的两个知识。消息的结构常常采用倒金字塔式,消息的语言具有客观、简练、准确、具体、朴实、通俗的特点。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揣摩消息语言特点;合作探究,总结消息语言特点,学习新知。)

四、强化认知:

文中有没有消息语言特点的具体体现呢?圈点勾画出来,和同桌讨论一下。

总结归纳:

我们的消息写作,除了要有完整的消息要素,还有把握消息的结构特点,更要字斟句酌,体现出消息的语言特点。

(设计意图:强化学生对倒金字塔结构及消息语言特点的认知,为之后动笔写新闻做准备。采用屠呦呦的材料,拉近作品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五、拓展训练,巩固新知:

前两天,我们学校参加了东风教育分局运动会,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下面是一个短视频,请同学们根据视频当中提供的信息,按照刚刚学到的消息的相关知识,以校报记者的身份,快速完成一篇消息写作。

观看校园活动短视频,写作短消息。

个人展示,学生点评。小组合作修改。

推荐展示。师生点评,注意强调语言和结构两方面是否合格。(设计意图:让学生运用本课所学,尝试短消息写作。选取校园生活内容来写作,更贴近学生内心,易入手,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消息语言的特点——客观、确切、简练、朴实、通俗;消息的常见结构形式——倒金字塔式。跟随着新闻作品,我们还聚焦了人类文化的重要事件——首届诺贝尔奖颁发;感受了祖国的伟大成就——我国首位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科学家屠呦呦;关注了生活中同学们努力的回报——在运动会上的.大显身手。新闻,既能报道当下,也能记录历史。既能反映日常小事,也能囊括家国天下。只要我们有敏锐地双眼,关注生活,发现生活,勤于动笔,敢于用多种新闻形式来表达认识,人人都能成为历史的记录者!

(设计意图: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展现新闻关注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引导学生多观察,多动笔。)

七、布置作业:根据需要,自行采访相关同学,给你的作品补充更多的信息,使之更加完善。

(设计意图:给学生进一步提升消息写作能力的空间;为后面学习通讯及新闻采访铺路。)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阅读感悟,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相关课件,关于诺贝尔的资料。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1、2小节,知道诺贝尔设立的诺贝尔奖金,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到成就一道,永远地留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2、谁能回忆1、2小节,说一说:

为什么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要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因为。

为什么颁奖时间为每年12月10日下午4点半?因为。

诺贝尔奖金的颁奖地和时间的设定,表达了人们对诺贝尔的敬意和怀念。

3、齐读1、2小节。

(一)巨大成就。

1、诺贝尔设立奖金用以奖掖后人,鼓励他们向科学的高峰努力攀登。而他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63年的人生中,诺贝尔的发明领域涉及炸药、合成橡胶、皮革和人造丝等,共获得不同国家的发明专利355项,其中仅炸药就达129种。

2、齐读课文第3小节。(板书:发明炸药)。

3、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取得了那些成就呢?自读4—9小节,用“――”画出表明诺贝尔在炸药方面功绩的句子。

(二)投入生命。

在诺贝尔取得巨大成就的背后,是他血与汗的付出。

2、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诺贝尔为研制炸药所付出的,请找一找。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3、再次细读4-9小节,用“”画出诺贝尔如何研究炸药的句子。认真地读一读这些句子,在关键词语上圈圈点点,并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学生阅读思考)。

4、交流。

指导朗读8-9节。

5、诺贝尔为了研究炸药,忘却个人安危。再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学了课文,你觉得“整个生命”包括什么?

(时间、精力、生命安全、家人……)是的,诺贝尔把他的毕生心血都献给了科学事业,他一生过着独身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度过的。

可见,诺贝尔之所以,是因为。

(三)发明初衷。

1、诺贝尔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但是他与许多富豪截然不同,他一贯亲视金钱和财富。

(齐读第10节)。

2、大家有没有注意,在诺贝尔奖金中有一项非常特殊的奖项。那就是——和平奖。

这是为什么呢?

在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这是诺贝尔所乐见的吗?

三、课堂练习:

伟大的人不用自己宣扬,历史总会记住他的伟大。

让我们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提示:小传指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它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和贡献等。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伟大)成就巨大。

设立基金。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三

2006年11月30日下午,我和学校几位教师在屯溪路小学观摩了两节由何炳章老师指导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研讨课。由于第一次接触这种课型,我们对这种课型存在着很多困惑。为了进一步深入了解这种课型,回校后,我也开始大胆地尝试用“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进行教学。经过近一个月的教学实践,我对这种课型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在这里我想就我试教的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诺贝尔》第二课时的教学情况谈一谈我对这种课型的一点浅薄认识。

【教学情况】。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课文讲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本课我安排3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学会生字词,使之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课文第一段了解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举行的时间、地点的特别之处。第二课时通过引导学生自学使他们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的艰辛以及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锲而不舍的精神。第三课时指导学生在对全文有了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写作能力的训练,即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根据本单元训练重点及本课教学内容,我制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案例】。

一、明确自学重点2’。

自学重点:品读课文,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感悟他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

[说明]。

一上课我先以课件形式出示本节课自学重点:品读课文,从具体的语句中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感悟他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指名学生读后,请个别学生说说这节课的学习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学生说清楚之后再齐读,加深印象。

本环节我安排的时间是2分钟。通过少而精的自学重点的明确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这样能避免一些学生目标不明确、课堂学习效率不高、好走神。

二、围绕重点自学12’。

1、默读课文第3~10自然段,找出每个自然段中你认为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2、在自己最感动的自然段旁写下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说明]。

自学重点1的设立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找各段重要信息的方法来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自学重点2这一环节的设立旨在创造学生与文本直接接触的机会,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以便于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感悟人物的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因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给孩子们一个自由的空间,让他们自主感悟、体验,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和独特体验,让他们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围绕重点自学环节我先用课件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自学,计划安排的时间是12分钟。课前我预想如果到了规定时间,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完,我会考虑再延长几分钟,而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或提前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我会让他们在读自己感动的段落上再多练习几遍。这样做的目的是拿出成块的时间让学生沉下心来读书,同时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确保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自学任务。在他们围绕重点进行自学时我就在旁边巡视,适时给予学生适当点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此环节的设立我还想渗透进行本册书要求学生养成的“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的训练。

三、讨论自学未解10’。

小组交流。

1、谈一谈:说说你最感动的语句并说明感动的理由。

2、议一议:诺贝尔是个怎样的人?

3、读一读:四人一小组选择本组最喜爱的方式朗读本组同学最感动的两或三个自然段。

4、质疑、求助:就本节课的自学过程中产生的疑问小组成员共同探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向全班同学和老师求助。

[说明]。

此环节我安排的大约是10分钟,学生就课件出示的几个交流步骤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这种小组交流的方式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轻松学习的平台,使小组内同学迸发出不同的思维火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和自主能力,而且又给接受能力不够强、缺乏勇气和自信、不善表现自己的孩子搭建一个“安全”的平台,使他们能在小范围内“大胆”起来。在这一环节的学习安排中,前三个步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在小组内解决,我边巡视边提醒各组抓紧时间完成交流任务。为了避免课堂有效教学时间的无谓流失,到了质疑、求助环节我适时点拨学生,让他们知道哪些问题有价值,哪些问题无须深入探讨,哪些问题该放在课后处理。我俯下身来,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去倾听他们心底的疑问,对于有价值的问题还有需要课后深入探讨的问题,我作了一个总结性的记录。为了有效利用课堂时间,我最后选择了一、两个具有共性的问题全班交流,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诺贝尔精神的深刻感悟。

四、点拨自学得失8’。

小组合作,练习朗读你们组最感动的两到三个自然段,读完以后,说说你们组选读这几段的原因。

[说明]。

在这一环节为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我没有按照课后练习三题目的要求直接让学生来练习朗读8至10自然段,而是让学生小组合作,展示读你们组最感动的两到三个自然段,读完以后,让小组长说说你们组选读这几段的原因,接着,让其他愿意挑战的小组挑战前一组,读完以后,由学生评价挑战是否成功,我适当点拨引导,让每一组上台展示读的小组在激励、鼓舞中明确今后朗读的努力方向。设计教案时我想学生愿意读什么段落都可以,只要能说出感动的理由即可。但没想到的是上台展示的小组大多数都选择读8至10自然段,而且读的很投入、有感情,不知不觉中完成了课后练习题三的学习任务,而各小组长在陈述选读8至10自然段的理由时,又一次加深了对诺贝尔品质的感悟,使“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诺贝尔的高尚品质”这些教学目标在点拨自学得失环节中得以落实。

五、巩固自学成果8’。

为了检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我设计了这么几题:

1、填空。

(1)诺贝尔一生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他最先发明的一种液体炸药被人们称为_______;接着,他发明了一种固体炸药______;后来,他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_______,但他并没有满足于此,还要发明________。

(2)1896年,诺贝尔在遗嘱中表示要将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奖给______、______、______生理学或医学、______、_______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2、练习说话:诺贝尔,我想对您说______________。

[说明]。

设计填空题(1)是想让学生清楚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设计这个题目时我想到可能会有一些学困生无法很好的完成,所以在上课时我先指名让清楚炸药发明过程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随机板书,用箭头表示炸药的发明进程,再齐读一遍,这样,每位学生心中对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都有了一条明确的线索。填空题(2)的设立主要是想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诺贝尔遗嘱的重要内容,感悟诺贝尔的奉献精神,同时为下一课时的为诺贝尔写小传打下伏笔。上课前,我设想到可能会有学生记不清这五个领域,所以上课后我先指名让几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回答,然后又指名让学困生说一说这五个领域,最后再齐读一遍。

这两题填空题的设立给学生巩固了已学知识,同时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一个整体的把握。

为了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深入了解诺贝尔高尚品质并从中受到教育,也给学生一个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机会,最后我设计了一道练习说话题:诺贝尔,我想对您说     。

说之前,我出示诺贝尔挂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说说诺贝尔在干什么,假如他来到了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我预想到学生经过前面几个环节的学习心中一定感慨万千,让他们说说诺贝尔的高尚品质没什么问题,但如何让学生的思维发散起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进行自我教育就是一个难题了。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上课后在几名同学回答敬佩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品质之后,我抓住时机,相机点拨:谁能联系自身对诺贝尔谈谈心中的感受呢?这一点拨使学生的思路开阔了,后来从一些学生的发言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拨无形中使学生进行了自我教育,升华了学生对课文的感受。

作业设计:

给爸爸妈妈讲一讲诺贝尔的事迹,请他们评评讲得怎么样或说说听了之后的感受。

[说明]。

设计这一作业我主要是想加深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及时巩固已学知识,将学生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同时为下节课写小传打好基础。

板书设计(一)。

21 诺贝尔     。

百折不挠       献身科学。

胸怀博大       无私奉献。

板书设计(二)。

……                                ……。

[说明]。

这一课时的板书我开始设计的是(见板书设计一),但上课后我发现学生在练习说话题时畅所欲言、群情激昂,于是我临时调整了板书方案,没有采用事先设计好的板书,而是根据学生的回答生成板书,板书分为两部分,一列是学生回答中能表现诺贝尔品质的关键词句,另一列是能表达出学生情感的关键词句(见板书设计二)。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看到自己的发言形成了老师的板书,受到老师的表扬,都想将自己心中的感受一吐为快。从这份临时形成的不太规范的板书中不难看出学生智慧的火花、思维的灵动、感受的深刻。我想,这样的板书既灵活、直观又有总结性,还能辅助学困生突破课文的重难点,这比按部就班完成预设的板书强的多。

【反思】。

一、初尝甜头。

1、从课堂实践来看这样的课型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开始尝试着用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进行教学,有种心里没底,生怕学生没学好、没学透的感觉,在刚开始尝试着用这种课堂模式进行教学时我曾经想:这样上课怎样评估学生的学习所得呢?“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在这样的课型中能很好的体现吗?学生能接受这种课型吗?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课堂实践给了我肯定的答案。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就这一课而言:

(1)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广。

在这节课上,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学习环境非常轻松。这节课下课后还有些上课举手但没来得及发言的学生跑到我跟前和我交流液体炸药制作的过程,甚至还有同学计算出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并列出算式给我看,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2)学生对这种课型感兴趣。

这节课后我采访了几名学生,问问他们喜不喜欢老师用这种方法上课,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我让他们说说喜欢的原因,他们说:“这样学,我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这样学能锻炼我的合作精神。”“自己动脑筋想思维就拓展了。”“这样学能提高我预习的兴趣。”从学生的发言不难看出“引导自学”型课堂结构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3)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拓展。

总体来说,采用这样的课型,我发现学生举手发言的多、自主学习的热情高、课堂气氛轻松活跃、课后学生探讨活动也很深入。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出的问题很有深度,学困生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次数增加,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有所提高。所以我的感受是何炳章老师的“引导自学”型课堂理念与新课标的理念是相通的,都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2、这样的课型明确地确立了教师的主导地位。

过去,我和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逐段分析,一味地“讲深、讲透、讲全”,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效率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相对较弱。而在“引导自学”型课堂上,教师说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读书,然后分组讨论。一段时间后,教师会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独特、多元的理解,并体会其中的含义。经过“引导自学”型课堂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课堂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变前面所提到的不良局面,能使学生主体性突出的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能使我们语文教师从关注“我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够精炼,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训练还不够成熟、规范,致使第五大环节巩固自学成果没有在第二课时内完成,占用了下节课大约10分钟的时间。今后,我会在小组合作的规范性、熟练性方面多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个别学困生在围绕重点自学环节学习不主动,自学任务完成不够好。今后在课堂上我应该更多地关心他们,及时给他们更多的关注、鼓励和方法上的指导,使他们也得到更大的发展。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引导自学”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去自育自学,让学生的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四

生:老师您好。

师:上节课,我和同学们共同走近了一个人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第21课,诺贝尔。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写课题。(板书课题)咱们一起读一读课题。

生:诺贝尔(齐读)。

生:好。

师:打开听写本。仔细的听,认真的写。(铁锤、砸石头、机械、装置、逝世)写好了吗?请同学们对照屏幕,检查。很不错,全对的举手。

词语掌握的不错,课文给我们讲了什么内容?

生:诺贝尔发明炸药。

生:炸药。

生:清楚了。

师:开始。(学生默读课文)。

生:这是一位怎样的诺贝尔。

生:热爱人民的诺贝尔。

师:把你的写在黑板上。

生:严谨认真。

师:还有其它不同意见吗。

生:无私奉献。

师:还有吗?

生:坚持不懈。

师:还有不同的吗。

生:不怕死。

师:非常简单,不怕死,把他写在这。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毫不气馁的诺贝尔。

师:还有不同的吗,同学们。

生:我认为他是一个为了自己的发明,不顾生命的诺贝尔。

师:黑板上有一个和你的非常相似。

生:不怕死的诺贝尔。

师:同学们,一起看黑板。

师:这就是刚才通过朗读,诺贝尔留给我们的印象。一起读。

生:坚持不懈,严谨认真,毫不气馁,无私奉献,热爱人类,不怕死。

生:读1863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医生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他依然继续发明炸药。

师:你刚才特别留意这个词,叫。

生:毫不气馁。

师:毫不气馁什么意思。

生:永不放弃。

师:注意毫,再说一说。

生:一点也不放弃。

师:很准确,留意上文,诺贝尔遇到了什么,一点也不放弃。

生: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一点也不放弃。

师:还说什么一点也不放弃。

生:亲人的磨难,实验室。

废墟。

师:心血化为废墟。

师:实验室对于科学家来说是他全部的心血。读一读这个词。

生:化为灰烬。

师:我们还看到了什么。

师:生诺贝尔辛勤的汗水,读一读。

生:化为灰烬。

师:汗水变得什么都没有了,带着你的感受,再读。

生:化为灰烬。

师:谁在来读一读。

生:化为灰烬。

师:为什么读得快。

生:因为他的实验室是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是很快的。

师: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读法,把这个词,带到话中,谁在读一读。

生:读1863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医生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了那个场景。诺贝尔的什么没有也永远不会化为灰烬。

生:诺贝尔的意志力。

师:就是大家对诺贝尔毫不气馁的最好的解释。就是这份意志力让我们看到了毫不气馁的诺贝尔。一起读一读这句话。

生:读1863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医生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师:接着看,读出了什么样的诺贝尔。谁也读出了坚持不懈的诺贝尔。

生: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地加紧实验。

师:你从这儿感受到了,是吗?好的,还有不同的吗。

生: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读一读,说一说。

生:我从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读出了他的坚持不懈。

师:为什么从这感受到。

生:一千三百。

师:老师算过是一千四百。

师:同学们,这几百次的失败,一千多个日子,意味着什么?

生:他将要成功了,

生:化为灰烬。

师:十次失败,可能救意味着,他的一切——。

生:化为灰烬。

生: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麻辣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这个过程是如此的艰难,诺贝尔他是如何熬过来的?谁再来读一读?

生: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麻辣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走近这位坚持不懈的诺贝尔。一起读一读。

生:生: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麻辣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还有几个同学读出了诺贝尔的严谨认真?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体现了诺贝尔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态度,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时炸药可能会爆炸,但他却紧盯炸药。

师:看来是一个眼神告诉了你。哪个词。

生:紧盯着。

师:紧盯着让你看出了。为什么。

生:因为当时情况非常的紧迫。

师:从哪里可以看出了?

生: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师:同学们,从盯留意到他看着不放,他实验的时候特别的。

生:细心。

师:这是他什么时候的专注?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生:在炸弹即将爆炸的时候。

师:你感受到了。作者通过简短的句式写出了这份危急。如果大家留意这里的三个叹号一定能把这句话读的更好。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师:特别的快,谁在读?

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师:情况十分危急,诺贝尔的心——同学们,他怕了吗?从哪看出来?

生: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师:把你的目光在聚焦的细一些,哪看出来?

生: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生:我看到了一位严谨认真的诺贝尔。

生:一丝不苟的诺贝尔。

生:坚持不懈的诺贝尔。

生:热爱科学的诺贝尔。

生:自己读第8节。

师:谁来读?

生:读,第八节。

师:读的不错,如果你边读边想,你会读的更好。谁再试一试?

生:读第八节。

生:为民造福。我从诺贝尔为了发明爆炸力更大的炸药,连续不断的加紧实验看出来的。

师:好的,还有吗?

师:其实课文还有些段落可以看出诺贝尔不怕死。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还有吗?

师:这份忘我就从他的一声呼喊中,喊了出来。你读的很好,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

生: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生:自读。

生:不行,因为当时人们都以为诺贝尔完了。而这写出他冲出浓烟,人们对他冲出来并不好奇。

师:我们从电视中看到,冲出来的人,最先喊的是。

生:我得救了。

生:救命。

师:诺贝尔喊的是什么。

生:成功了,成功了。

师:在他心里,有什么比他的性命还重要?

生:他研制的炸药成功了。

师:同学们,回望诺贝尔,为了成功,为了研制炸药的成功,他的实验室,一次次的。

生:化为乌有。

师:他的亲人,在这一次次的实验中。

生:失去生命。

师:为了这成功,他还付出了什么?

生:读第九节。

师:刚才还有同学,读出了诺贝尔的无私奉献,从哪看出来?

生: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无私奉献这一点,还有同学需要补充的吗?

生: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师:说一说,你的感受。

生:诺贝尔为民造福。

师:没有炸药之前又是什么情况。

生: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拥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货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生: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拥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货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辛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师:自从有了炸药,读。

生: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生: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师:老师在读的时候,特别留意这组,请你读一读。

生: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用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将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师:此刻,看到这段文字,对诺贝尔这个科学家,你是否有新的认识。

生:对不起,老师,我忘记了。

师:没有关系,还有谁来说说。

生:可以看出诺贝尔发明的种类多,也希望在这方面突出的人做贡献。

师:他用自己全部的积蓄,设立了一个——。

生:奖项。

师:这个奖项就是举世著名的。

师:说的好。

师:为什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都会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

生: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逝世。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费用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用每年的利息作为奖金,分别将给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师:因为诺贝尔的心里有这样一个愿望。

生: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师:正是刚才这句话所说的,热爱人类。把我,换成我们。

生:我们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生:诺贝尔。

生:好。

师:下课。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五

一、谈话导入。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文中写了诺贝尔制造炸药的哪几个过程?

3、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你想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1、浏览全文,填空:

为了          ,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发明炸药。

生:为了造福人类。

师: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出示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生:(读课文相关段落 略)。

2、师:读课文3——9小节,看看哪些词句最能触动你的心。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生:(读第7小节)我从“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看出来。

师:你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而且抓住重点词语,真不错。继续聚焦这个小结,看看还有哪些词语最能打动你。

师:诺贝尔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试验的?

生: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疾。

生:他被政府排挤,不能在实验室做实验,只能在一条船上做实验。

师: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点什么?

生:你为科学献身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生:你为了人类的幸福,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依然坚持做实验,你真伟大。

师:读第7小节。

师: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打动了你?

生:文中第6小节打动了我。

师: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是什么原因让诺贝尔坚持下来?

(生再读诺贝尔说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生:我从“有一次,……”看出了科学家全力以赴地做实验。

师:“亲自”可以看出他不顾生命危险,坚持自己做实验。

生:看出诺贝尔此时很危险。

生:读出了很紧张。

(生再读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学习“突然……”,从“满身鲜血”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诺贝尔是冒着生命危险在做科学实验。

3、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9小节让你心动的地方,读读第3小节。

师:诺贝尔在机械和炸药中都有很大的贡献,你能从选才的角度说说吗?

生:因为炸药这个贡献更加伟大。

生:因为炸药的事例更能体现诺贝尔为科学献身的品质。

师:你能从选材角度说一说吗?这叫选择典型材料。

4、再次浏览3——9小节,比较发明炸药的过程,从表达上你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作者注重语言、神态的描写。

生:作者注重了场面描写。

生:这是从侧面描写。

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细节描写。

5、诺贝尔令人敬佩的还不止这些,读最后一小节,看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师:此时此刻,你又想说什么?

再读诺贝尔的话: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发挥作用。

换成“我们”再读。

三、拓展延伸。

如果叫你给人物写一个小传,你打算怎么介绍诺贝尔?

生:要写出他的主要贡献。

生:要写出他的出生和逝世时间。

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介绍:

1、人物生卒年月。

2、人物的国籍、

3、人物最突出的成就。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六

1.了解二则外国消息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的文体特点。

2.体会二则消息迥异的语言风格。

3.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感情。

通过默读、品味、比较等多种方法,把握二则消息的主要内容和消息文体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感情态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类精英对人类历史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1.把握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的内容,进一步掌握消息文体特点。

2.了解伦琴等人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体会诺贝尔宽广的胸怀。

一、导入新课

20xx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什么是诺贝尔奖?首届诺贝尔奖得主都有谁?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学习《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这则消息。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提问1:默读课文,把握消息的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明确:时间:1901年12月10日;地点: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人物: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事件:首次颁发诺贝尔奖。

提问3: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明确:不可以。背景部分交代了诺贝尔奖资金的来源以及诺贝尔奖评议权归属,可以显示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平公正。

目标导学二: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提问4:反复研读诺贝尔遗嘱,体会诺贝尔的伟大襟怀。

明确:前两问参看课文第二自然段。第三问让学生各抒己见,最好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来谈。

示例:我觉得他们完全配得上,比如伦琴,他发现了x射线,不仅在物理学上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医学上也有广泛应用,促进了医学的发展。至今医院里的透视、拍片还在使用x射线。

提问6:作者为什么要补充诺贝尔奖基金管理和评议权归属等内容?

三、板书设计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得主领域成就

伦琴物理学x射线

范托夫化学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

贝林生理学或医学血清疗法

普吕多姆文学诗歌创作

迪南和平红十字会

帕西和平各国议会联盟

科学进步和平

可取之处重视学法的指导,从抓关键语句,梳理情节到正、侧面描写的分析,从多方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不足之处对于文章中描写吕伟起跳这一部分的动作描写,很多学生都从不同细节中读出了吕伟精湛的技法,但由于时间原因,未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评价。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七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紧扣“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体会诺贝尔虽经历失败,但毫不气馁,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诺贝尔虽经历失败,但毫不气馁,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图片、影像),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出话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依次向我们介绍诺贝尔发明了哪几种炸药?

板书: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

3.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话题。

出示问题:从文章的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

二、自主学习,交流体会。

(一)要求:

1.自读课文5-9小节,用心体会,做批注;

2.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

3.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点,准备班级汇报交流。

(二)汇报交流。

a 毫不气馁。

1.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板书:毫不气馁。

2.“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

最疼爱的弟弟被炸死,一向敬重的父亲被炸成残废,此时诺贝尔的心情怎样?

——很多人因此一蹶不振,但诺贝尔能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毫不气馁”

不仅母亲,邻居们从自身安全角度考虑,也千方百计阻挠,面对重重压力,诺贝尔能坚持下去,这就是——“毫不气馁”

诺贝尔有事外出才幸免于难,但他清楚地知道危险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明知有危险,还能继续从事炸药的研究,这就是——“毫不气馁”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说是“投入了整个生命”,一点不为过!

b 黄色炸药。

引导学生扣住“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谈体会。

提升: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诺贝尔经历的失败又何止这几百次?面对千万次的失败而不放弃,这就是——“毫不气馁”

指导有感情朗读。

自小时候立志发明炸药,到1887年还发明了无烟炸药,何止是四个年头?而是他的——“整个生命”

c 威力更大的炸药。

1.扣“紧盯着”、“仍然盯着”体会诺贝尔实验时的专注。

人物的神态描写多么细致呀!

2.扣三个“!”,体会诺贝尔内心的紧张(危险)和激动(成功)。

读书时不仅要关注关键的词语、句子,也应关注标点。小小标点也传递着情感呀!

3.抓“成功了”一句。

想到邻居的不解、政府的阻挠,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想到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但自己毫不气馁,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想到弟弟为研究炸药付出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从人物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诺贝尔此时内心的激动。

小结:此时此刻,相信大家已经真正读懂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的确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总结写法,潜移默化。

1.诺贝尔一生仅发明炸药的专利就有129项之多,作者只抓住了他发明“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这三件事来写,从选择材料的角度看,这就是——选择典型材料。

2.同样是典型材料,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这件事和其他两件事有什么不一样?

快速浏览5-9小节,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班级汇报(细节描写)。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诺贝尔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毫不气馁,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出示:“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当时,有人不理解诺贝尔为什么立下那样的遗嘱。读了这句话,我们完全明白了,他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来造福人类!

板书:造福人类。

学生写在书上。

指名说。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中的诺贝尔,遇到困难毫不气馁的诺贝尔,一心为人类造福的诺贝尔。要想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他,课后阅读拓展阅读或《诺贝尔传》。

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

典型材料。

细节描写。

诺贝尔爆炸油              造福人类。

黄色炸药                   。

威力更大的炸药            毫不气馁。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八

发现过程中“言意兼得”

阅读教学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不断发现的过程,发现“意”的密码,解读文本内容思想;发现“言”的密码,解读文本言语形式。这其中,对“言”的关注,尤其需要培养学生一双发现的眼睛。在教学中,从“得意”转换到“得言”时,我们通常就是以“请大家再留意一下这句(段)话,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这样的问题,来开启“言”的解读。“发现什么”就是对文本语言文字的一次再咀嚼,就是引导学生静下心来,沉浸到文本中,换一个视角来解读文本的言语形式。就像歌德说的那样“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来一同探究发现这个秘密,其实是一种很有意思,很有挑战性的活动。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阅读课上,当我们给予学生探究发现的空间后,收获到的是学生思维的极大活跃,以及关于“言意”认知水平的全新提升。

生(唐天立):我最欣赏第三个历程:发明威力最大的炸药(第8、9自然段)。因为这两个自然段重点写出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实验过程,给人身临其境之感。

生(马瑛):我也欣赏这两自然段,作者把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以及实验场景画面等写得非常形象逼真,读着读着,就好像亲临实验过程一样。

生(方子月):老师,我看出来了,前两个发明炸药历程,作者是概括描写,而第三个历程是写得具体生动,伟人形象独特高大。这就叫具体描写与概括描写相结合!

生(赵佳颖):我发现课文中有好多重复的词语,他们看似重复,而意思却不是重复。如“近了!近了!”第一个“近了”是说离危险近了,第二个离危险更近了。还有“成功了!成功了!”就强调了诺贝尔为实验成功越来越狂喜,忘记了满身鲜血,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师:真是不错!还是读这几段话,注意别忘了标点!

生(陈旻希):这里还有标点符号“!”的反复,“近了!近了!”连两个“!”表示危险越来越近,也可以表示诺贝尔认为离实验成功越来越近,他的心也越来越激动。

生(芮超):“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不管是词语还是“!”都有着不同的意思,一是人们为诺贝尔的安危担心,二是为诺贝尔的献身科学而遗憾、伤痛!

……。

老师引导学生从课文重点段的“言语形式”切入——“第3—9自然段写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3个历程,你最欣赏哪个历程?为什么?”引发学生探究发明炸药三个历程的不同谋篇布局的特点:一是第3—7自然段概括描写;二是“第8、9自然段具体描写了诺贝尔的动作、神情、外貌以及当时实验场景画面,语言具体、生动,实验场面震撼人心,伟人形象独特高大。接着话锋一转,发散全文,学生随性而读而说: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语言文字,你一定会有新的认识?从教学实录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伴随着学生的每一次言语特点的发现,老师需引导着学生一遍又一遍地去朗读,在朗读中,来加深言语形式的体验。为了凸显文本中的言语形式,引导学生注意标点,来强化言语形式的不同体验。同时又为以后“言语内容”的解读教学做了铺垫。

附教案设计:

诺贝尔教案设计篇十九

我们听了许**老师《诺贝尔》第二课时教学,就我个人的想法和大家做一交流。

1、“三步导学,生本课堂”这样的课型模式,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我想:过去我们大多数老师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的逐段分析,一味的“讲深、讲透、讲全”,殊不知这样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发挥,学生学习兴趣较弱。而在“三步导学,生本课堂”上,教学思路清晰,学生主体地位明确。大家回顾,刚才许老师从导入开始便抓住统领全文的一句话“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整个生命”,直奔文中的重点部分3到9自然段的学习,即任务一“聚焦实验,感悟精神”的学习,紧跟着方法策略是“默读3到9自然段,画出最能震撼你心灵的语句,写下自己的理解、体会、感受,而后小组内交流”大家看,目标任务明确而集中,方法策略得当而有效,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的学习,简约而不简单,这都是许老师深钻教材,细读文本的结果。

在小组汇报交流中,在小组长的主持下,“请大家聚焦某段某句”“我来读”“我来交流”交流完后组内补充,再请全班同学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总结,就某一句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我们小组再来读”以往这些语言都出自老师的口,而如今已变成学生的课堂语言。这样,开放的教学氛围中,学生认真倾听,积极发言,交流热情高涨,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我们还看到在重点段重点句的交流中,学生能联系自己的实际对比谈感受,抓人物动作、语言、神态来谈,抓环境描写来谈,抓数字谈,甚至有的同学不放过一个标点,(比如“,”“!”的体会)重要的地方做笔记等,学生能抓不同的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谈感受,这些方法的习得,都源于老师平时的悉心指导和扎实训练。

所以,学生今天大胆自信的表现自己,发言精彩纷呈,与我们老师许多节课的引导是分不开的。许老师的课给我们的启示:我们要转变教学理念,从关注“教师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2、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策略,也是本节课第二大亮点。许老师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书,有默读,自由读,小组汇报读,齐读等,读后谈感受,交流感受后再读,读的形式多样,读的目标明确,读的层层深入,在“任务一”交流中,时刻回读中心句。如:在聚焦8、9自然段,震撼心灵的句子后,及时引导小结:“这是一次————实验”。既培养了学生感悟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累概括能力。然后再完整的读这部分内容。反复的朗读,不断的感悟中,升华了对中心词“整个生命”的理解,在诺贝尔遗嘱和名言补充中,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崇高形象已矗立在学生心中,预期目标自然而然完成。

3、读写结合在课堂上的落实。

读写结合既是传统教学的宝贵经验,也是当前课改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提到写这一表达训练,我们好多老师认为就是将重点写具体详细,其实让学生简练的写感受,写批注,将全文言简意赅的表达清楚,也是小学阶段表达训练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许老师很好地抓住了课后练习“学写人物传记”这一训练点,将读与写落到了实处。如何将一片长长的记叙文改写成100字小传呢?这及依赖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内化吸收、表达实践,更需要老师精心设计、点拨、引导。

所以,许老师从课的开始,就让学生回顾:你对诺贝尔有哪些全面的了解?随着学生的回答,老师归纳板书,为“写”的顺利完成做了铺垫,在学完重点部分后,学生正沉浸在对诺贝尔的敬仰之中,老师及时提出:“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伟人,为他写一篇小传。”并提问:“什么是小传?怎么写?”根据板书提示,引导围绕“国籍、身份、生卒年月、成就、贡献”来写,这样有情境的创设,有方法的提供,有前面阅读的积累,老师找准了合适的写的时机,学生很快在课堂上完成了练笔,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读写结合的语文课堂。

当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如果老师评价点拨语言再丰富些,灵动些,再富有激情些,学习效果是不是会更好?我们刚开始尝试小组合作,学生积极性很高,但活动怎样再有序些呢?这些有待我们思考、改进。

以上是我个人的粗浅看法,不妥之处,敬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4095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