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认知发展。在编写教案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激发他们的思维活力。以下是一些教案撰写的要点和方法,对于教师提高编写水平有所帮助。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一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二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也转瞬即到,忙碌的寒假就这样轻轻飘过,转眼正月十七就到了,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更好的展开新学期的各项教学计划,执行并高质量的完成学校的各项教学任务,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一边更好的完成各项任务。
本学期我继续带七年级1—6班的地理课,兼任七年级4班的班主任。从上学期的任务目标来看,一班和五班完成教学目标,其他个班级差强人意。所以这个学期应该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以期达到完成教学目标的任务。
1、充分备课:在做到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充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在此基础上备好学情、教情,备好课标,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做好三维目标的教学理念真正做到塑造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上好每一节课:在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上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引导学生要认真主动的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检查与落实: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做好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查,做好学生对知识学习掌握的督查与主导。对重要的知识要点一定要做好检查也落实,通过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牢固掌握。
4、做好单元检测的使用。通过单元检测来了解学生的学情,来制定实际的教学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针对今年中考的变化,尤其是地理的中考变革,作为初一的地理老师,要有未雨绸缪的思想,一定要提前做好准备,为初二的地理中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三
1、能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地球表面海陆所占的比例,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
2、区分大陆、岛屿、大洲等概念,并在地图上识别。
3、能在世界地图上说出并记住七大洲的名称、大小、位置、轮廓。
【重点】1.海陆分布特点。
2.七大洲的名称、面积大小、位置。
【难点】七大洲的位置和轮廓。
【学法指导】1.通过阅读“图2.1和图2.2”掌握世界海陆分布的概况。
2.通过阅读“图2.5”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海峡。
3.通过阅读“图2.6”记住七大洲在图上的位置。
【知识链接】大陆:从地理的意义来说,是指面积广大的陆地。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并完全被水包围的陆地。
半岛:是指陆地一伸入海洋或湖泊,一半与陆地相连的地貌部分。
【预习导航】。
复习。
1.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还是缓坡?
2.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是什么地形?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什么地形?
3.中间低四周高表示什么地形?等高线重叠表示什么地形?
4.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什么地形?蓝色表示什么地形?
5.陆地表面的地形有哪几种?
预习导学。
1、全球海陆面积的比例。
根据计算,地球表面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概括地说,地球上是分是海洋,分是陆地。
2、海陆分布的总体特征。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
(2)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半球。
1、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大洲的含义。
名称概念举例大陆亚欧大陆岛屿台湾岛半岛印度半岛海峡马六甲海峡大洲亚洲2、七大洲。
(1)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即洲、洲、洲、
洲洲、洲洲。
(2)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是,面积最小的是。
(3)北美洲的岛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岛屿。
【课堂探究】。
阅读p33图2-6思考问题:
1.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
2.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
3.赤道穿过哪几个大洲?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四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陆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七大洲的名称、分布及其分界线。
3.四大洋的分布及与各大洲的相对位置。
难点:
1.大陆与大洲的联系、区别。
2.亚欧、亚非及南、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
3.七大洲和四大洋空间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导入】[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世界上第一位乘宇宙飞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是谁吗?
(加加林)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在进入太空后,通过拍摄到的照片和观测。
到的现象说过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人类给地球起错了名字,不应叫。
“地球”,而应改叫“水球”。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地球?水球?
1.提出问题让学生阅读课本p27图2.3,加入到宇航员和小朋友的讨论之中。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继续称我们居住的家园为“地球”。另一半学生讨论的观点是:应该把地球改为“水球”更准确。
2.学生辩论在讨论的基础上,组织双方展开辩论,让学生说出证明各自观点的理由。
3.印证观点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给予评价鼓励后,印证说明双方的观点。
(1)出示地球仪,问答:蓝色表示什么?(海洋)地球仪上大部分是蓝色说明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的面积)。
(2)投影展示“东、西半球图”,问答: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是?
(20°w和160°e)大部分是什么颜色?(蓝色)说明了什么?(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3)投影展示“南、北半球图”,回答: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哪个半球的陆地面积大?(北半球)在北半球是陆地面积大还是海洋面积大?(海洋面积大)。
(4)投影展示“水、陆半球图”,先说明水半球的中心在新西兰以东安蒂波德斯群岛附近。陆半球的中心在法国西部卢瓦河河口附近。然后问答:在水半球海洋面积占多少?(90%)在陆半球陆地面积超过海洋面积吗?(没有)那陆地面积占多少?(只占48%)。
5.观察比较让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对照课本p26图2.1“世界海陆分布”和图2.2“世界海陆面积比较”。看看地球表面海陆的面积比例各占多少?海陆分布呈什么形势?(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海洋连成一片,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
6.读图对比投影“南北半球图”,让学生读图指出: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南半球)北极和南极周围分别是陆地还是海洋?(北极周围是一片海洋,南极周围是一块陆地)那么,世界海洋和陆地分布的特点是什么?(海陆分布不均)。
7.小结板书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评价后,从地球表面的海陆面积的比例和海陆分布的特点二个方面,边小结,边板书。(见板书设计)。
拼搏奋斗和科学探究的结果。指出尚有许多还未被人类认识的领域,鼓励大家好好学习,为将来去发现探究这些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
2.地图转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不同形式的陆地轮廓并画出来,平行画上斜线表示陆地,空白表示海洋,然后标出海陆分布各种不同形式的名称,将立体景观图转绘成平面示意图。
3.读图识别在学生画好示意图后,投影展示“大陆、半岛、岛屿与海洋示意图”,让学生对照自己所画的示意图,分成学习小组边观察,边讨论下列问题。
(1)大陆与岛屿有什么不同?(面积大的陆地是大陆;面积小的陆地是岛屿)。
(2)岛屿与半岛有什么不同?(岛屿四面临水;半岛三面临水,一面同陆地相连)。
(3)洋、海和海峡有什么联系与不同?(洋、海和海峡都是海洋的组成部分;洋是海洋的中心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我国东部濒临什么海,连接什么洋?(渤海、黄海、东海,连接太平洋)。
4.设置悬念全球有六块大陆,但有七个大洲,你能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吗?
5.引导发现投影展示课本p29图2.6“大洲和大洋的分布”。教师先指图。
说明全球有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南极大陆等六块大陆后,设问:六块大陆怎么会有七个大洲呢?请看亚欧大陆上有几个大洲呢?(亚、欧两个大洲)。
6.提出问题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大洲?(大洋洲)为什么不叫澳洲?
大陆和大洲是不是一回事?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
7.评价说明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说明大陆是大洲的组成部分,。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为大洲,这样,全球分为七个大洲。
8.读图回答投影展示“七大洲和四大洋面积比较”(展示在“大洲和。
大洋的分布”图的下面)。让学生指出全球有哪七大洲?你能说说这些。
大洲名称的由来吗?比较七大洲的面积,并从大到小给他们排排位次。
七大洲面积的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
(单位:百万平方千米)(单位:百万平方千米)。
9.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回答,教师评价后用顺口溜总结七大洲面积从大到。
小的位次是:“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11.评价点拨学生议论发言后,教师评价,并用顺口溜总结大洋面积从大到小的位次是“太大印北,四洋贯通”,继而对四大洋名称由来简要介绍如下。
(1)太平洋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来到这片海域(指图),当时天气格外晴朗,风平浪静,好美的一幅景象啊,因而他把这片海域取名为“太平洋”,这个名字起的吉利,就一直沿用到今天。其实太平洋并不太平。
(2)大西洋“大西”一词,出自古希腊神话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
(3)印度洋当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绕道非洲好望角(指图)向东寻找印度大陆,将经过的这片海域(指图)称为“印度洋”。
(4)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极,终年冰层封盖,因此而得名。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五
(新课导入)。
节选有关地球全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从小家进入人类的大“家”的学习中来。
出示地球仪,学生观察思考,对海陆分布有个感性的认识。
板书】一、人类的栖息地。
学生活动:读图2-2,对比海陆面积大小。
板书】1.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学生活动:教师展示广东省地图(包括南海部分海域),学生读图找出雷州半岛、南沙群岛、海南岛,讨论大陆、岛屿、半岛的区别。
(学生交流,总结略。)。
板书】2.七大洲。
学生活动:读图2-4,找出七大洲的名称,了解它们的分布,观察它们的轮廓特点,大小比较。(学生回答)。
以组为单位,竞赛回答问题,出示制作的大洲轮廓简图,让小组强答,并描述其形状。(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引导学生阅读“世界地形图”。
(过渡)这些大洲之间远隔重洋,我们找找看都有哪些海洋?
板书】二、海洋对人类的影响。
1.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演示课件)进一步明确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播放视频)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人类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生物资源和能源矿产的现状,以海洋渔业生产和海洋油气开发为例。
(小结,并对海洋资源遭受破坏的现象作简单叙述。)。
板书】2.海洋资源。
(学生活动)分发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重要交通要道的相关资料,学生讨论,师生小结。
最后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布置作业:画一幅世界大洲大洋的简单轮廓图。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六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关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教材分析
本节是从地球和地图知识引入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的。因为有了地球知识的和图知识,教材配备了14张各种类型图,设计了多个从图中直接读取 地理信息的环节。
本节主要讲述三部分内容:世界的海陆概况,七大洲和四大洋,以及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其中,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是本节的重点内容。
“大洲和大洋”部分,是对海陆分布内容的具体化。课本用了“七大洲”、“四大洋”两个标题,出现的 地理概念和地名比较多,大多数是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或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的,如大陆和大洲、海和洋概念,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等,可作为学生的已有知识。但从读图的意义上,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海峡的特点,是新的 教学任务。
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上,有以下几个环节,1。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即哪个大洲面临哪些大洋?哪个大洋被那些大洲包围。2。大洲之间的关系,相连的大洲(大陆)、大洲间的分界(山脉、河流、运河、海峡)3。各大洲的轮廓、面积和分布的对比。
对于七大洲三和四大洋部分,以读图为主:
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
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 。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 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 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 教育。
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的内容,。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读故事,谈读后感,找证据,用魏格纳不畏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来学习他的学说,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读图训练方面,可引导学生读三幅不同地质时期的海陆分布图,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 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从板块学说的角度做出解释: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 教学重点〉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 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 板书) 第三章 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 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 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 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 ;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 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七
1.名称及轮廓: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图2.6及阅读材料,了解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和名称的由来,并回答一组抢答题:
a、请说出地球上的七大洲的名称。
b、亚洲是哪个洲的简称?它的英文有谁会读?
c、europe是哪个洲的英文名称,它有什么含义?
d、“阳光灼热的大陆”指哪个洲?
e、大洋洲怎样得名?
教师引导:请大家观察七大洲的面积和轮廓图,哪个洲最大?哪个洲最小?(亚洲最大,大洋洲最小。)。
教师引导:七大洲按面积由大到小可用“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来记忆。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观察七大洲的轮廓有什么特征?请同学们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来认识大洲的轮廓。(学生分组讨论后,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很好,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说明任何一个事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就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我们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今天我们先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来学习大洲的轮廓。
教师示范:教师在图上作示范,启发学生如何按几何图形的思路把握大洲轮廓特征,勾画大洲轮廓。
师生互动:教师出示剪好的七大洲轮廓简图,学生说出它们的洲名。
学生活动:试勾画一个大洲的轮廓简图。
[过渡]知道了七大洲的轮廓后,我们来看它们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
2.分布及位置。
教师提问:请大家回忆一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请两位同学回答。
教师提问:请大家认真阅读图2.6,回答一组抢答题:
a、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b、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有哪几个?
c、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教师追问:请大家认真观察七大洲分布图和图2.7,抢答:
a、哪些大洲的陆地是相连的?找出它们之间的分界线。
b、哪些大洲仅以运河或海峡相隔?
教师启发:刚才我们只是了解了七大洲在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布情况,除南极洲外,其他各大洲一南一北成对分布,各大洲的轮廓大都是北宽南窄的倒三角形,为什么会这样呢?目前科学家们还不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在座的同学都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只要大家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说不定这个奥秘将来就能被你们揭开。你们有没有信心?我期待这一天早日来临。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来看看怎样用前面学过的方法来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追问:这个组的同学认为可以用经纬网来确定,很好,那怎样确定呢?
教师指导:在“世界地形图”上以非洲为例用经纬网确定大洲位置。
教师提问:
a、非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回归线)。
b、非洲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南回归线)。
c、赤道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中部)。
d、哪条特殊的经线穿过非洲大陆?穿过非洲大陆的哪个部位?(0度经线、西部)。
e、请注意非洲最大的海湾几内亚湾的位置。
教师示范:边讲边在经纬网底图上贴上非洲的轮廓图。
教师引导:知道这种方法后,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贴亚洲的轮廓图。
教师提问:
a、亚洲北端被哪条特殊的纬线穿过?(北极圈)。
b、亚洲南端的岛屿被赤道穿过没有?(被穿过)考资源网。
教师示范:贴上亚洲轮廓图。
教师解释:教师边贴南极洲轮廓图边解释:由于地图的绘制方法不同,得到的大陆形状就会发生变化,在这幅图上,经线画成了平行的,所以位于极点附近的南极洲的面积和形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学生活动:学生贴出其余大洲的轮廓图。
教师总结:对学生活动进行评价。
[过渡]上面我们学习了七大洲的名称、轮廓、分布、分界线以及怎样在地图上确定七大洲的位置,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四大洋。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八
第三部分为选学主要介绍了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这一内容安排在这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紧接上面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说明了七大洲、四大洋这一海陆轮廊的形成原因;另一方面为第三节讲述地形变化、海陆变迁、地震和火山等知识打下基础。有关板块运动的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为此课文首先介绍了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为讲述板块运动作了铺垫。
教材安排了一段的阅读材料,介绍了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的故事。魏格纳原先德国的一为位年轻的气象学家。传说他从世界地图上发现大西洋两岸轮廓相似而得到启示,转向对大陆漂移的研究,并且坚持不懈,直至为此而献出生命。这段阅读材料蕴涵丰富的非智力因素,它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钻研问题的主动学习精神和为探索真理而百折不挠、勇于献身的精神,还可使学生受到地壳“活动论”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九
《辽阔的疆域》是八年级学生首次真正接触中国地理。在七年级对世界地理概况的讲解后,学生已经有相当基础的地理知识,借机我用猜谜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由世界引向中国。但学生基础是参差不齐的,要使中国地理讲的深入透彻,并把世界地理的知识融会贯通,在一定程度上给我的教学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了难度和要求。
我在设计导入时,让学生介绍自己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以便我能全面地掌握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教学流程中,我设计了“看一看,说一说,猜一猜,靠一靠,游一游,议一议”等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中来,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参与进来,特别是讲解众多邻国的时候,学生七嘴八舌乱哄哄的,我只注意到全员参与而忘了引导,致使在本节所花的时间太多,下课时间到了都没有完成教学任务。课后反思,作为一名非专业的地理教师,我基本上拥有了“硬件设备”,如:普通话,教态,板书等等。在“软件设备”上,我还是有所欠缺,如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及教学中国疆域四至时没有点到位等等,许多细节没有处理到位。今后我将努力学习,注重细节,力争在地理教学上有一番成绩。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十
“世界海陆分布”这一段主要讲述了以下两个内容:1、海陆面积的比例,即三分陆地,七分海洋(或陆地占29%,海洋占71%);2、海陆分布的大势,即陆地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这里应补充说明一点,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教法建议。
本节教材配有14张分布图、示意图、比较图。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地图、图表,增强直观性,便于学生记忆和掌握。由于图较多,设计问题不但要具体、明确,问题的难度要由浅到深,也要注意系统性、层次性。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十一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十二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大洲和大洋地理教案篇十三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82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