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和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和挑战。总结是提高个人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经典文学作品和阅读心得,希望能开拓大家的视野。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一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布置作业:地理填充图册p12—13。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二
1.利用地图说明全球海陆分布特点,记住海洋面积比例。
2.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样、海和海峡。
3.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海廓和分布特征。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4.通过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对形式进行科学史的教育科学兴趣和探究精神的培养。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教材中的各种地图、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课)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早已广被接受,但宇航员加加林在太空看到的地球却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的星球。他说:“我们给地球起错了名字,它应叫做水球。”那么到底应该叫地球还是水球?先不要早下定论,还是看看地球的基本面貌以及海陆的分布。
(板书)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三
”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太大印北”
3,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各大洲的轮廓及分布特征l,请一位同学带领全班学生认识七大洲,四大洋。
2,让全体同学根据世界地图,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
3,用简单的几何图形绘制各大洲的轮廓和四大洋相对位置(大多数学生可以完成,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向组长和老师求助)。
3,亚洲与欧洲,非洲分界图。
4,各大洋大小比较示意图。
(五)。
竞赛话动。
巩固练习。
6分钟。
1,设置抢答题:
(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序如何。
(2)亚洲和欧洲的界线是什么。
(3)七大洲的轮廓大致有什么特点。
(4)赤道横穿哪几个洲。
(5)哪些大洲全部或大部分在北半球那南半球呢……。
2,对各组的表现,作点评以小组为单位参加竞赛活动,以抢答形式为主(各组每一成员都可抢答,答对的为本组得分)。
1,所提的问题和答案。
2,世界地形图竞赛版,中学生好胜心强,用竞赛的方式,引发竞争意识,这样能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激发学习热情,同时通过课堂练习,启发学生从书本知识回到社会实践,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六)。
小结本课。
布置作业。
3分钟。
1,师:”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引导学生总结,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2,布置作业:
地理填充图册p12—13。
1,总结并记录重点难点。
2,记录作业内容并做作业。
板书和作业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书面作业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评价分析: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为指导思想,在对教材处理中,创设教学情景,化抽象为具体,并提出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归纳,以以化解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同时通过讨论,课堂练习竞赛活动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动口动脑,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感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交流合怍和分析探究能力,品尝自主学习的乐趣。本节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我特别注意在提问时问题的目的性明确,尽量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注意面向不同层次的学生,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多使用鼓励性语言,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不足之处在于有些学生参与探究的主动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部分学生缺少自己的创见。
附板书设计: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四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我们已了解了世界的海陆分布,即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和大小。那么这里有一个问题,地球表面的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七大洲、四大洋自古就是这样分布的吗?先讲一个故事。
(学生活动)p28读一读“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科学既需要大胆的想象,又要小心求证,更重要的是要有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决心和毅力)现在,我们用这种精神来探索一下这个科学假说。
(板书)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选学)。
(组织讨论)任何学说都要有依据,请你看书,列举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p28“想一想”
总结证据:(1)各相邻大陆的边缘大致吻合;(2)各相邻大陆,特别是大西洋两岸的古生物化石、地层构造相吻合,说明在地质时期,非洲大陆和南美洲大陆曾是紧密相连的整体;(3)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地质时期的三幅海陆分布图。
说出两亿年来南北美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的位置有了些什么变化?(南北美洲向西漂移,非洲向北漂移,大洋洲向东北漂移,南极洲向南漂移。)。
总结:海陆分布不是固定不变的。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六大板块示意图”,讲解板块学说的主要内容。
(1)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
(2)板块都处在不断地运动之中;
(3)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
(总结板书)1.六大板块2.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总结)通过本节学习,我们认识了地球表面的海陆分布;对地表的海陆轮廓的形成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我们进一步认识地表的差异,即各种各样的地表形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想〉根据本节教材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三个方面的要求,本节课设计了三个主要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在第一章地球知识和地二章地图知识的基础上,本章教材的特点是配备大量的图,海陆分布的状况以及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轮廓,都是通过读图获得的。如何使学生在图中能直接概括描述、分析比较、进而独立说明,摆脱背诵定义文字的记忆概念的学法。是本节重要的任务。要读图较多,难度并不大,教师要特别注意,提问要具体、明确,避免重复、罗嗦。把能由学生完成的尽量让他们来做,变成学生活动。
第二个环节,充分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地球还是水球”,“难道仅仅是巧合吗?”都为学生提供了宽阔的探索空间,增强了求知的欲望。第三个环节,有关大陆漂移和板块运动的教学,充分利用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故事,挖掘其中丰富的教育因素,通过让学生读后谈感想,引导他们象魏格纳一样对科学抱有好奇心的进行探索,设计了为大陆漂移学说“找证据”的活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在探索的过程中,又受到了辨证唯物主义思想的教育,这一环节的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完成。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五
《大洲和大洋之各大洲分界线》是山东教育出版社第二章第二节的内容。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各大洲和大洋的基本情况,这为过度到本课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课题的理论、知识是学好以后课题的基础,它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七大洲的分界线;
能力目标:通过对七大洲的位置及相对位置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图的观察、分析、理解、归纳能力。逐步形成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与理论。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以及爱护地球的意识。
本着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七大洲的分界线。
教学难点:对大洲的分界线的理解与掌握。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学法上谈谈。
我们都知道地理是一门培养人的读图分析、理解能力的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讲授、讨论、自学相结合的教学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讨论与自学中得到认识。当然老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课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讲授法:利用地图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集体讨论法:提出本节课的内容,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主要有以下个环节:
1、复习导入:
由上节课演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置导入新课。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的未知。这是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2、讲授新课:
3、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的作用是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对知识的进一步的拓展与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4、课堂小结:
课堂小结的目的是强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大洲的分界线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六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我的说课分五个环节: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三、说学法。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教学流程。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
首先这节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一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都是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二是以活动带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关注了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的培养。三是在教学中强调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其次这节课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与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分组讨论学习,在合作中感受与他人讨论、探究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不足之处:
由于担心课堂组织教学不能收放自如,学生讨论学习的自由度不够宽松,对于部分学生的质疑不敢放开讨论,学生们显得意犹未尽。
板书设计如下:
谢谢大家!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七
通过阅读海陆分布图和海陆面积的比较示示意图,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记住海陆面积。
通过阅读教材配备的各种地图特别是“大陆、半岛、岛屿示意图”,学会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通过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学说的发展过程和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科学探究精神以及辨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通过挖掘教材中开放性的可供讨论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建议。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八
1、亚洲,曾译作“亚细亚洲”和“亚西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
2、欧洲是欧罗巴洲的简称,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西面。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
3、北美洲,全称为北亚美利加洲,位于西半球北部。是世界经济第二发达的`大洲,其中美国经济位居世界首位,在全球经济和政治上有重要影响力。
4、南美洲是南亚美利加洲的简称,位于西半球、南半球。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临加勒比海。
5、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赤道横穿大陆。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
6、大洋洲,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最小的一个大洲。
7、南极洲,围绕南极的大陆。位于地球南端,四周被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所包围,边缘有别林斯高晋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和威德尔海等。
四大洋。
1、太平洋总面积18134.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10个南美洲,18个中国,占地球表面积35.6%。
2、大西洋总面积9431.4万平方公里,南北长15742公里,东西宽约6852公里。
3、印度洋总面积7411.8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21.2%,面积居第三位。
4、北冰洋总面积1225.7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小。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九
:地球水气的主要来源(画海陆水循环示意图):海水淡化;盐(如果把海水中的盐分都提出来,平铺在全世界的陆地上,陆地可以增高150米);鱼类资源;石油(钓鱼岛、我国南海石油开采);可燃冰等。
贸易的通道。
:海峡(日本海上生命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捷径――—马六甲海峡;大西洋与地中海的惟一通道———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麦哲伦海峡);海上航线(石油运输等)。
生存的空间。
:日本神户人工岛;荷兰、澳门的围海造陆。
国防的前线。
:[学生总结](由学生总结)你在这一课中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老师总结】地球是个蓝色的星球,海洋是生命物质的起源地,陆地是人类生息的繁衍地。近年来,随着人类对海洋开发脚步的加快,海洋将成为人类的又一个生存的空间。【自我测评】绘制一幅世界海陆分布简图(可以用简单的图形如三角形,表示大洲轮廓)。
【课后感】。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
这节内容既是上一章《地球和地图》拓展,又对学生今后学习世界地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等教学实际,确定以下三个目标。
3、重点和难点。
我利用多媒体直观演示法和知识竞赛法,先学后教,启发式教学,这样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落实教学目标。
本节课采取合作式和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把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五个环节:
(一)展示学习目标,导入新课。
通过学习目标的设置,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二)动手观察,探究新知。
先讲解大洲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大洲,并知道陆地分七大洲。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说出各大洲的轮廓特征。同学们大胆想象(如:亚洲大象头,南极洲孔雀开屏,大洋洲马鞍加乌龟等等),答案可以五花八门。这一活动充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我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将各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并按缩字法记忆,减轻学生记忆负担。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认知七大洲的分布,并找出两两对称分布的大洲,说出主要大洲的分界线。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直观生动,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
(三)师生互动,突出重点。
大家都看过世界地图,有没有想过亲自画一幅世界地图呢?我们今天要一笔画出一幅世界地图。这一环节学生通过竞赛式的“一笔画”的活动,整体感知世界海陆分布大势。
通过刚才的画图过程,大家可以知道各个大洲的形状大多是三角形。下面大家利用课下准备的漂亮的各色纸张,用简单的几何图形临摹并剪出各大洲轮廓图,标上名称。这一活动使学生对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认知更加形象和生动,为后面的拼图活动准备材料。
世界大洲兄弟七个,每一位的左邻右舍都是谁呢?让学生用剪图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体会七大洲、四大洋的相对位置。摆图的活动,不仅深化了对地理定位方法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参照“世界地形图”,以“非洲”为例探讨确定大洲位置的方法。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非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让学生仿照上面的方法来确定其它大洲的位置。小组合作,教师点评,探究各大洲在经纬网上的位置。活动之中为学生创造了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四)竞赛活动,巩固练习。
参照各小组共同完成的七大洲剪图,进行小组竞赛。分必答、抢答、男女对抗、小组长抢答等形式。本环节的设计是根据本节的教学目标,以图为出发点,培养学生一定的空间思维能力。
定时拼图:要求学生在经纬网底图上,准确粘贴各大洲位置并填出四大洋的名称及各大洲之间的界限.评出优胜小组并展出。
教师明确拼图规则,使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分享学习成果,并以板书形式将重,难点内容用彩笔表示出来,巩固本节知识。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一
在上七年级地理上册《大洲和大洋》一节的教学时,我应用信息技术和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导课,利用同学都喜欢的游戏方式探究地球上的海陆分布。直观的体验让学生走进课堂,在创设情境的同时,自然地引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大洲和大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把教材分为四部分进行处理,利用大屏幕明确教学目标:地球海陆分布;大洲、大陆、岛屿、半岛、海峡基本概念;大洲和大洋名称位置轮廓;大洲的界线。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我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把这一课的媒体资源链接到我的课件中,形象直观的体现地球海陆的分布、基本概念、大洲大洋的名称以及分布等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讲与练相结合,及时反馈学习信息。用ppt制作七大洲、四大洋的基础知识点。在学生识别七大洲形状和位置的基础上运用填空和读图,进行练习。
其次,运用ppt课件学习大洲的界线,直观而又具体,拓宽中学生的视野和认知。
正是由于把信息技术同学科教学进行整合,才使得本来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着极大的热情,并能够十分主动地参与其中,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加大了课堂密度,知识容量,让知识以恰当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使学生能够全面地实现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同时,也要求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备好课的同时,开发教学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彩、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纵观这节课,我从设计和讲授力求做到“自主探究”的学习理念。但是一讲起来自己就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主角了,课堂上学生自己真正探究的不是很多,而且即使是学生进行的探究和自主学习了,自我感觉也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过程中依然是教师说得多学生亲自体验的不多。本节课时间把握的还好,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是对媒体课件演示的不够到位,教学思路与媒体资源的利用不够同步,教学中受课件的限制,教学思路和教学环节不明晰。教学的语言不精练。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二
教师引导:根据对大洲的学习,你们认为认识四大洋,首先需要了解些什么?(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追问:那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教师引导:知道了四大洋的名称后,还需要了解什么呢?(四大洋的位置)。
教师追问:怎样确定四大洋的位置呢?(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
教师讲解:对,我们可以看某大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即用相对位置的方法来确定,例如: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指图)。
教师提问:那么太平洋位于哪些大洲之间呢?大西洋呢?印度洋呢?(学生读图回答)。
学生活动:学生上来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
教师总结:教师评价学生回答情况,并启发学生小结:
a、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分别是什么?
b、主要位于东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西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c、主要位于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主要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各有哪几个?
d、赤道横穿哪两个大洲的大陆?
e、怎样确定七大洲的位置?
g、确定大洋的方法是什么?
{巩固练习}。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为了检查大家的学习情况,我要请一些同学来在电脑上完成七大洲和四大洋拼图练习,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请4~5位学生上来完成拼图练习,其他学生边看,边完成教材3l页的活动4。
教师小结:评价学生活动。
{小结}。
置来确定大洋的位置的方法。)。
教师讲述:这些知识和方法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很有用,希望同学们回去认真复习。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三
(学生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总结板书)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组织讨论:你认为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的地球更象水球。而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总结: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你能把他们区分出来吗?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学生活动)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
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并回答:
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赤道横穿哪几个洲的大陆?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哪几个大洲的全部或大部分分布在南半球?(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3)掌握下面几条洲际分界线。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学生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总结板书)七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
它被大陆分割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学生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
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四
本节教材是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是学习陆地和海洋的基础,内容包括海陆分布、七大洲四大洋和各大洲的分界线三部分内容。
1.海陆分布:教材利用图文来说明世界海陆分布及其特点,使学生了解“地球”“水球”称谓的依据。
2.七大洲和四大洋:从大陆、岛屿、大洲的基本概念入手,人们把全球陆地划分为七大洲。通过“读图”,分别认识七大洲的名称、大小和位置和大洲的界线并认识各大洲的轮廓。四大洋:说明地球上的海洋既被陆地分割,又相互连通。然后“阅读”介绍大洋、海、海峡。
3.各大洲的分界线:利用图片来说明各大洲的分界线。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地球和地图等基本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已经涉及到若干本节课的内容,已初步具备了学习本课的基础,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学生在学习时主要利用地图和学生的参与,培养读图分析能力,并指导学生用“图上记忆法”记忆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全球海陆分布,了解海陆面积比例。运用地图判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及大洋、海和海峡,并能在世界地图上说明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界线。
2.能力目标:
使学生会用地球仪、世界地图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快速获取、分析、加工和利用地理信息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及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同时渗透开放性的话题,组织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求异思维。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地球表面海陆面积比例。
2.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3.七大洲的名称、面积排序。
4.四大洋名称、面积排序。
难点:识别大洲、大陆、半岛、岛屿、大洋、海和海峡。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五
1明确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并能在图上标出来。
2.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重点。
(一)复习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二)授课。
出示幻灯片1回答下面问题。
1、找出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3、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几个?完全在北半球的大洲有几个?纬度最高的大洲是哪个?
(三)练习。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六
1、初一学生好奇心强,易接受新事物,学习的持久性差。
2、容易接受具体直观的事物和现象,归纳能力差,空间概念不强。
3、学生初步具有读图、识图、使用地球仪的能力。
4、具备小组合作的意识。
1、课程标准:
1)运用地图和数据说出全球海陆所占比例,描述海陆分布特点。
2)运用世界地图说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和概况。
2、本课目标:
1)能够说出全球海陆分布特点及海陆面积比例。
2)能够在图上识别出大陆、岛屿、半岛。
3)能够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并在图上或地球仪上找到它们的位置,能识别七大洲的轮廓。
1)通过大洲大洋位置的学习,增强空间概念。
2)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解决问题。
1)形成对学习地理的兴趣,及科学态度。
2)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方式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式,结合的强大功能,学生提供多感官的学习途径。
学习方式主要为探究、合作、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1、改变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鼓励学生在探究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2、有效的实现与学科的整合,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交互,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3、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评价的多元化,及时地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使学生体会学习的收获。
1、课中: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参与程度、交流合作、信息再现、各组之间的竞争情况等。
2、课后:根据学生对资料进行整理的情况进行评价。
1、本课中应用实现分组选题,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2、运用动态图片创设教学情境,运用静态图片突出教学的直观性。
3、应用flash软件制作交互性拼图,体现教学的灵活性。
4、改变学习方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
(一)教学准备阶段
文字资料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对知识进行细化。
1)来自扫描,如:东西半球世界地图;
2)来自教学软件,如:世界海陆分布、亚欧分界等;
3)来自互联网,如:地球自转的gif图像;
4)自制图像,如: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大陆、半岛、岛屿图等。
把本课教学内容分解为四部分:
1)大陆、岛屿、半岛;
2)大洲名称、轮廓;
3)大洲位置;
4)大洋及其与大洲的位置关系,以问题式呈现给同学。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练习竞赛题。
1)用acdsee和photoshop进行图像制作和处理。
2)用powerpoint进行整体设计制作。插入相关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并设好链接。特别是有一些图片出示后,要回到原页面,这就要设好返回链接。
3)用flash制作
a、拼图课件,可以实现人机互动,加上计时器的运用,更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b、“比一比”计分板,按键可实现各小组得分的增减,最后获胜的小组还可以赢得“桂冠”。
4)与数字地球进行链接,实现资源共享。
(二)教学实施:
1、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地球在宇宙中转动的图像,并配以,创设情境,把学生自然的带入课堂。以加加林描述的“蓝色星球”引出地表的海陆例。
2、学生两人一组,运用地球仪,用数据采集的方法,统计海陆比例。学会并学会分析处理数据。
3、出示本节课题“大洲和大洋”,从学生认知角度。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七
知识目标: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要求学生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海、海峡、洋等概念,并能判别。
能力目标:学会在地图上确定地理事物的方法,培养阅读图文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读图和空间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人类的家园――地球的感情。
【教材内容及分析】。
对于七大洲和四大洋部分的教学,以读图为主:第一步: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第二步: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掌握大洲的名称、位置和三条洲际分界线。第三步: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让学生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第四步:读“东、西半球图”。读图讲解: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读图比较: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列表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播。
师: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概貌,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它,进一步观察它、熟悉它,更好地认识它――我们人类共同的家园!
师:同学们,你能在图上分辨出这些地理事物吗?
[展示]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海峡。
二、读图分析,提高能力,合作探讨。
[活动]观察比较,对照“世界海陆分布图”和“世界海陆面积比较图”。
[讨论]我们生活的星球是地球还是水球?两种说法是在什么背景下产生的?
(宇航员在太空看到地球是蔚蓝色的美丽星球,觉得地球更像水球。人们生活在陆地上,过去以为海洋是陆地的边缘,甚至认为自己居住的地方就是陆地的中心,并未认识到海洋比陆地大,因此起名地球。这反映了人们的认识的不断发展)。
[读图]在“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图”上,看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哪个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哪个半球,图中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分别是海洋还是陆地。
师: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北极地区几乎是一片海洋,南极地区即是一块陆地,无论是在北半球还是在南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生:不是。陆地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有的是大陆,有的是岛屿、半岛。
师:你能根据开始时老师所讲的概念把它们区分出来吗?
[活动]读图讲解:读“大陆、岛屿、半岛示意图”,并让学生在初中地图册上的“世界地形图”中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下面请同学们阅读“东、西半球图”和“亚洲、欧洲、非洲的分界线图”,看看地球上共分为哪几个大洲,并牢记七大洲的名称。
(清晰地展示地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一个较好的区域概念,更好地为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一个生活能力的提高机会)。
师:在读图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哪几个大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北美洲、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
生:(学生读图讨论后回答)赤道横穿南美洲、非洲的大陆;欧洲、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非洲、亚洲大部分在北半球;南极洲全部在南半球,南美洲、大洋洲大部分在南半球。
师:(教师指导读图)我们是如何来划分大洲的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将几条洲际分界线找出来。
亚、欧分界线――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和大高加索山脉。
亚、非分界线――苏伊士运河。
南、北美分界线――巴拿马运河。
[活动]读图比较:读“七大洲面积比较图”
师:请同学说出哪个洲的面积最大,哪个洲的面积最小,并按面积大小的顺序说出七大洲的名称(可按以下顺口溜记忆:“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顺口溜在教学中的巧妙安排,也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能够使学生更快地掌握一些知识要点)。
师:我们总结了陆地有七大洲,知道各洲的大小、轮廓都是不同的,那么浩瀚的海洋呢?它被大陆分割成了四大洋,下面通过读图了解它们的基本情况。
[活动]读图讲解“东、西半球图”,读图比较“四大洋面积比较图”,看看地球上的海洋被大陆分割成哪几个彼此相通的大洋,找出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再次重复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
生: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三、主动思考,归纳体系,知识提炼。
师:最后,请同学们一起来完成教材后的活动内容以及练习册上的练习。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八
(1)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洋、大洲、海洋等概念及世界海陆分布特点。
(2)在世界地图上说出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位置、轮廓和分布特征。
(3)培养学生阅读图文和空间想象能力。
1、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分布。
2、培养学生在活动中,自我发现问题及积极探究的精神和能力。
1、认识七大洲轮廓及位置的确定。
2、自我发现问题、积极探究问题的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活动探索式教学
活动一:
下面请同学们用准备好的线绳把地球仪任意平分成大小相等的两个半球,平分几次之后,你能发现什么问题?(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过渡并提出问题:所以,从海陆分布的角度来看,我们生活的星球应叫什么?(水球),我们的先人为何叫地球呢?请同学们独立思考后,小组内讨论。
由于古人缺少对地球面貌的整体认识,不知道地球表面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所以才称作“地球”,既然已经叫了那么长时间地球了,也没有必要再改成“水球”了,但对于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这些实质性的问题我们要有所把握,绝不能习惯成自然。
活动二:
通过上述活动,我们已经了解了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它们所占的比例分别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按自转方向拨转地球仪,闭上眼睛,用手指随意按住地球仪的任意部位,咱们看看每次分别按住陆地和海洋的比例是多少?(重复几次取平均值)
小结并提出问题:
通过上图,我们得出了地球表面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结论,它们是均匀分布于地球表面的吗?请同学们观察手中的地球仪,思考南北半球海陆分布有何不同?(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5,在该图上随意找出几组大陆、半岛、岛屿、海洋、海峡。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分别概括上述地理名称的概念应该是什么?除了这些名称以外,我们还经常听说大洲一词,它的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教材中,图2.6及其阅读材料,完成下面的活动。
活动三:
1、出示各大洲轮廓图片,在黑板上挂出相应的世界海陆分布图。
2、请每小组同学选派代表逐一介绍其名称、由来,面积排序,并用磁钉钉在底图相应的.位置上,同时说出相应位置的四大洋名称及面积排序。
通过观察地球仪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相连的大洲及其分界线(亚-非)
2、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是?(南极洲,北冰洋)
3、被三个大洋围绕的大洲?(北美、亚洲)
4、被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南美、非洲)
5、被五个洲围绕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
6、既有热带,又有温带,还有寒带的大洲是?(亚洲、北美洲)
7、练习一笔画世界
8、在世界简图上填注七大洲、四大洋名称
9、《同步训练》练习题
大洲和大洋说课稿篇十九
比较四大洋的面积大小。
(3)指图讲解:在图上结合具体的洋、海、海峡,讲清它们的概念,并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实例加以区别。(洋,海洋的中心部;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总结板书)四大洋:大洋、海、海峡。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218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