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善于总结和借鉴其中的教训。写总结时,我们应该注重细节的把握,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客观的分析和总结,不可遗漏或忽视重要的细节。参考他人的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写作技巧。
三种音乐风格篇一
世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两个人,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性格特点。都有自己的个性与爱好,不同的性格之间相互吸引,相互鼓励。就像同样光滑的鸡蛋被一只大母鸡孵化,生出来的小鸡崽一个一个样。其实我们也是一样的,我们都是这个世上独一无二的,同一个老师在给全班同学上课,可同学们接受的程度却是不一样的。同一场考试成绩却是有高有低。这些都是我们不同的性格特点所决定的。
以前看过一本书,从书中了解到性格大致被分为四种类型,只有知道自己是那种性格类型的,才能更好的和大家去交流。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更好的和朋友们相处。
性格大致被分为以下四点:1.活泼型2.完美型3.力量型4.和平型下面就以上四点简单做一下介绍。
活泼型的人,热情洋溢,充满活力,爱说爱笑,他们懂得把压力变成动力,把工作变成乐趣。乐于与人交往,健谈,爱凑热闹,就算有了烦心事也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们能从任何事情中发掘出快乐,喜欢和大家一同去分享快乐,尽情享受在无穷的快乐中。活泼型的人既外向,又乐观。喜欢被别人赞美,喜欢开怀大笑。
活泼型的人什么事情都很好奇,他们不想错过任何开心的事情,大家在一起的时候,他们一定是个中心点,总能给大家带来快乐。活泼型的人生活比较随意,家里不一定很整洁,因为他们喜欢随意,用过的东西随手放到哪里,过后他就会忘记了,你一定不要怪他,因为这就是活泼型的性格特点。
活泼型的人很容易交朋友,当别人在犹豫和退缩时,活泼型的人已经跟身边的人谈起来了。我有好几个好姐妹,她们各自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一次我们一起去逛街,我已经选好了要买的物品,她却不见了,等到她回来时,向我炫耀,刚才交了个朋友。她说:刚才帮助了一个生活遇到挫折的人,并让他走出了误区,并且和他成为了朋友。我很吃惊地问她:在商场里你就敢跟陌生的人交朋友,不怕他是骗子吗?她却不以为然,因为交朋友是她的快乐。
完美型的人做事一丝不苟,凡事都会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制定目标,注意细节,追求完美,富有一定的创造力,喜欢规规矩矩有条不紊的生活方式。完美型的人喜欢干净整洁的.环境,干净是他们共同的特点,衣柜里也一定是井井有条的,生活用品会放到各自的地方,而不是随意的堆放。井然有序是他们的特点。
我们姐妹里就有一个是完美型的人,做事认真,出错的时候很少,干什么都要样,手绘的表格如同电脑打印一样规整。
完美型的人是完美主义者,很在意别人的看法,容易抑郁和容易受到伤害,交友谨慎,宁愿只有几个知己,而不愿像活泼型那样,有太多熟人。
力量型的人永远充满动力,他们会充满理想,他勇于攀登高不可攀的顶峰。是天生的领导者,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强,有坚强的意志和决策的能力。自信,主宰意识强,在危机时刻能把握大局。
一次我和闺蜜们随旅行团旅行,返程时,客车坏在半路上了,此时天已经黑了,旅客们开始焦虑了起来,当时导游没有随团回来,只见我的闺蜜,挺身而出,和司机一起查找车子的故障,然后跟旅客们解释,请大家不要着急,车子只是出了个小毛病马上就会弄好,并且积极联系修理厂,旅客在她的安慰下,不再气愤,都安静地坐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在她的努力下,情况很快就解决了。车子很快开动了,旅客们一致称赞,这个旅行社真好,给我们安排这样一位优秀的导游。我和闺蜜相对一笑,力量型的人是很好的组织者。
力量型的人,不大需要朋友,他们有个性,更自我,是天生的拥有者。
和平型的人有低调的性格,他们很随和,很容易跟身边的人相处,对待任何事情都很耐心和细心,他们是很好的倾听者。自立自足,充满自信。
和平型的人对生活没有很大的期望和要求,很容易满足现状。容易接触,和平型会有很多朋友,因为他们的天赋造就了良好的人际关系。他们性格平静,随和,有耐心,遇事总能保持冷静的头脑。
和平型的人及这些性格的优点,他们是轻松型的,自由自在,没有压力,随遇而安,即不像活泼型那样健忘,也不像完美型那样要真,更不像力量型那样喜欢领导。他们顺其自然,是快乐和和平的。家里有和平的孩子,父母就放心吧,他们很少惹祸,总能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
以上阐释只是各见,不一定正确,因为没有人是百分之百属于某一种性格。只是我们倾向于某种性格,了解身边朋友的性格特点,才能更好的相处。
三种音乐风格篇二
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称德国音乐史上的“三b”,同时他也是维也纳的音乐领袖人物。以下是百分网小编精心整理的勃拉姆斯的音乐风格介绍,希望能帮到大家!
在浪漫主义盛行的19世纪中叶,勃拉姆斯音乐风格看起来是与时代的思潮背力而行的,但是勃拉姆斯却成为了维也纳的音乐代表人物之一。在古典音乐已经差不多被人们忘记的时候,勃拉姆斯用自己的作品唤起了人们对过去的怀念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在勃拉姆斯很多作品中,他并没有直接采用腐旧的古典主义交响乐的形式来进行创作,他更多的是在古典主义交响乐中加上自己的对音乐现状和从前音乐的理解。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这样具备完整的交响乐思维,他严格的将古典交响乐进行重新的整合整理,这也透露出他对古典主义音乐的信仰。勃拉姆斯用交响乐平静的表达着人们对于过去的怀念,但是这种平静的背后却让人感觉隐匿着某些刻入心底的东西,一种沉默的悲观主义和坚守默默的渗透到人们的心底。
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主义音乐的最后代表,也是浪漫主义音乐中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这看似冲突的表现,却是真实体现在勃拉姆斯的音乐里。在他看似古典主义交响乐的节奏里,是一种对过往信仰的深刻怀念,也是对未来希望的美好憧憬,反应出人们心里最柔弱的一点。
勃拉姆斯音乐风格是对过去交响乐的继承,也是对这种音乐的发展,将交响乐的精髓重新整合诠释,让人们重新走进交响乐的世界里,感受来自过去和未来带给心灵的冲击。
勃拉姆斯音乐特点看起来是极其矛盾冲突并且格格不入的,谁都不会想到古典主义交响乐会重新站会舞台,也不会有人想到浪漫主义跟交响乐会交织在一起,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勃拉姆斯的身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勃拉姆斯是古典主义交响乐和浪漫主义音乐的完美结合,他严格的将自己对交响乐的理解和浪漫主义思维的理解融入到了自己的创作中。所以单纯的从勃拉姆斯的作品来看就像一层带着面纱的交响乐,拥有交响乐的形式,但是在交响乐的背后确实隐藏着某些东西。
听到勃拉姆斯的音乐如果感觉有些东西在指引着心里的话,那可能是对未来美好的的追求,也是对过去的'深刻怀念。在勃拉姆斯的世界里,由于他对美好感情的寄托和感情的不断失落,勃拉姆斯将自己隐匿的感情宣泄在他的作品中,他的音乐是一种悲观的世界,但是这种悲观是成熟的,是自己的舍身忍让,也是将一种美好的寄托。
勃拉姆斯音乐特点反应他的感情经历和自己对感情的理解,他没有在刻意追求什么,过去的总是让人怀念的,带着这种怀念,未来还是值得憧憬的还是美好的。他的作品是温润优美的,在这种温润优美中,勃拉姆斯给人们展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来自对过去的呼喊,也是对未来的信心,但是回到生活中还是一样的循规蹈矩。
勃拉姆斯,古典主义最后的救命稻草,也是浪漫主义中期的作曲家,这些看似矛盾的称号,却也真实的反应在了勃拉姆斯的作品中。勃拉姆斯出生在德国汉堡,但他一直把维也纳作为自己的第二个故乡,也是在维也纳逝世的,并且他大部分的创作时间都是在维也纳,是维也纳音乐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勃拉姆斯的音乐不喜欢掺杂太多的因素,他追求简单而又纯粹的音乐形式,他的代表作有:第一交响曲;有两部钢琴协奏曲,分别是: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和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他的小提琴协奏曲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f小调钢琴五重奏。
除了在协奏曲方面的造诣,他在其他音乐领域也有很多代表作,比如管弦乐学院节庆序曲,合唱:德意志安魂曲,海顿主题变奏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和匈牙利舞曲等等。波拉姆齐热烈崇拜舒曼对浪漫主义新音乐的见解,也无限接近贝多芬古典主义音乐理想。在浪漫主义创新的思潮用,勃拉姆斯用自己的执着和见解开创了人们对古典主义交响乐的重新认识。
勃拉姆斯代表作体现了他对音乐的不同理解,在人们热衷于浪漫主义思潮的冲击的时候,给了人们充分的想象空间,勾起了人们对古典主义交响乐的怀念和新理解。他用自己独到的方式完成了自己对命运的挑战,他对过去的怀念更是对未来的憧憬。
三种音乐风格篇三
“音乐”讲的就是人的事情,讲作曲家创作一首曲子,如何创作?为什么创作?怎样创作?与当时的环境,心情,人物,历史等等有何关系?演奏者又通过什么方式去理解作曲家的创作意图?怎样表达?个人的观念如何?欣赏者在欣赏的同时感觉如何?……这些作曲、演奏、欣赏等相关联的因素,都离不开主体“人”的问题。人是最高级并且复杂的动物。这世界上,都没有一片树叶是相同的,也没有任何一双手的纹路是相同的,更何况是有思想,有观念的――人。由此可见,所有经过人再生的音乐,就必然会不同。音乐艺术的美妙之处就是构建在这种不同之上的。
音乐是声音符号,是一种象征性的符号,表达着人们的所思所想。是人们思想的载体之一。音乐与人的言语、行为、生活情趣、审美情趣、人际关系等等,都是相互密不可分的。这种声音符号是人们寄托感情、抒发感情、表现感情的艺术。不论是演唱、演奏或聆听,都蕴涵着人类千丝万缕的情感。
既然,音乐讲的是与“人”有关的事情,那么所有音乐要研究的内容必定与“人”脱离不了关系。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性格与特征,人们的思想意识、审美习惯、感情表达方式也各自不相同,因此每个人在对音乐的理解层面上也不会是一致的。任何音乐的理解与处理都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即使同一个演奏家的演奏也不会绝然相同,不同性格特征的演奏家所演奏出的音乐,感觉必然会有区别,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各自的“风格”。每个演奏者有各自的风格习惯,那么所演奏的音乐就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因此,觉得演奏成功与否的关键之一还是与“人”的风格与特性密不可分的。
二、风格的范围。
风格,首先是作曲家的思想个性在创作上的一种体现;其次,风格具有一定的独创性,是一个作曲家创作自我个性的反映。就整个音乐史而言,如果整个音乐界,只有巴赫一位音乐家,只创作了一首曲子,只有他自己一个人演奏,也只有自己一个人欣赏,那么就不会存在作曲家,演奏家,欣赏家等不同作品风格的'问题。很显然,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个人的存在。就连一个人的十只手指都不可能有相同的指纹,更不用说世界上那么多的人口了。那么,有两个以上的存在,就必然会有区别,也一定会有比较。
对一位成熟的、专业的钢琴演奏家而言,在他掌握了全面的钢琴演奏技能之后,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对作品的风格有一个正确的把握。对各个不同时代的作品风格有一个全面的全面的掌握、理解,进一步比较研究。在这个基础之上,音乐风格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也只有在这种相互的比较之上,我们才能更透彻地了解一位音乐家的个人风格,以及创作理念,只有把握好了音乐作品的风格,钢琴演奏的意义才能更完善。
就一部音乐作品而言,可以有该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就一个作曲家来说,可以有个人自身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音乐来说,又可以形成流派风格、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作曲家个人的风格。把音乐风格作为区别和把握不同作曲家创作音乐作品,以及识别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音乐文化之间的标志,对与钢琴演奏而言,是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作品是由作曲家创作出来的,然而,他们个人的出身环境、生活经历的不同、文化教养的差异、思想感情的区别,所以在音乐风格上必然存在很大的不同。又因为创作时各个音乐主题所形成的特殊性和表现方式的习惯性,因而不同的音乐作品又会形成不同的音乐风格,而不同的音乐风格往往又会表现出不同的属性。因此,音乐风格的存在与比较,就有一定的范围。
对音乐作品的任何成功的演奏,首先必定是建立在尊重作曲家原作风格的基础之上,再加上演奏者的艺术再创造,才能完美地表达出音乐的内涵。然而,当演奏者一旦忽视了对作曲家以及作品的风格理解,就很容易偏离正确的风格,这就很难将作曲家创作的意图完美地表达出来。所以我们更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音乐修养,要熟悉不同时代或同时代中具有代表性的不同作曲家的风格特点以及重要曲目,不断地进行联系与比较,才能有所提高。
要正确地掌握一首作品的音乐风格,首先就应该明确至关重要的四个音乐史发展时期以及各个时期较明显的音乐风格,按照目前西方音乐史的划分,钢琴演奏的发展也经历了四个主要的风格形态时期:
巴洛克风格时期(1600―1750),这个时期的作品结构严谨,即兴性和复调性很明显,作品形象直观。
维也纳古典风格时期(1750―1825),古典作品风格清晰淳朴,旋律如歌,比较和谐匀称而又有分寸感。
浪漫主义风格时期(1825―1900),其作品风格更强调内心丰富的真实情感和主观的自由抒发。
印象主义风格时期以及20世纪现代音乐风格时期(1900―),这个时期的作品风格对比非常明显,音乐色彩朦胧奇妙,风格形形色色。
在钢琴演奏中,首先就要对钢琴演奏的发展时期有一个整体上的熟悉与把握,为了对作品风格有一个更深刻、更准确的理解,我们还应该从作品的细节问题着手。海因里希・涅高兹曾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建议:“不仅要从整体上研究作品的风格,而且还要更多地从细节上对作品加以分析。每一首音乐作品不仅从整体上、而且从每个细节上,都蕴含着鲜美,其中的每个‘细节’都有着各自的意义、逻辑以及表现力,因为这些‘细节’都是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海・涅高兹:《论钢琴艺术》第28页.]除了对作品的整体结构以及音乐各基本要素的熟悉外,对作品这些‘细节’部分的研究应该还要包括:作曲家所处的时代、民族的社会事件与文化事件。
作曲家与整个社会的联系。
作品的创作阶段及其特征。
作曲家创作的同类型作品。
作曲家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包括:同时代的、前时代的、后代的、创作的同类型作品。
作品的基本背景。
该作品在整个音乐史,钢琴史,作曲家创作的作品中的地位等。
简而言之,对与一部音乐作品而言,作曲家、演奏家、欣赏家都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然而要想真正了解一步音乐作品,首先就要很清楚地了解一些很基本的常识,包括与作曲家相关的一些背景以及历史,比如作曲家的姓名、出生年月、地点、逝世的时间、所在的国家;该作品的类别、标题、该作品的编号、以及相关文献资料;音乐作品的版本、谱例上相关的标记、作曲家创作的思想等等;作曲家在创作的曲式结构及其内容特征上有什么独特的构想;演奏者必须在这些基础上对这部音乐作品的分析有足够的理解与把握,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再用自己的演奏方式表达出来;欣赏者在感受音乐作品的同时,同时感受演奏者是否忠实演绎出作曲家的创作意念,是否拥有高超的技术以及对音乐作品风格的把握程度并完美地表达出来。然而,风格上的严谨以及忠于原作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一个艺术家高超的水平。这么一来,才能算的上是对这一部作品的真正了解。
参考文献:
[1].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m].厦门大学出版社..2。
[2].王庆《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m].上海人民出版社..6。
[3].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教学与演奏技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6。
[4].谢颖编著《20世纪钢琴大师》[m].上海音乐出版社。
[5].童道锦、孙明珠编选《外国钢琴作品的分析与演奏》[m].人民音乐出版社。
[7].王宁一、杨和平编选《二十世纪中国音乐美学》[m].现代出版社2000.1。
[8].张红岛编选《欧洲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9].彭胜锦编选《钢琴演奏与风格》[m].双林出版社.3。
[10].黄莹编选《风格研究》[j].钢琴艺术.5。
三种音乐风格篇四
[摘要]巴洛克音乐风格的研究在西方音乐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对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作品,此曲无论在音乐主题发展、节奏旋律力度等方面对研究巴洛克音乐风格都具有特殊的地位。
通过对巴洛克时期一部代表性音乐作品多方面的分析,让更多的人了解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并且在最后还特别提到培养人们欣赏巴洛克音乐的方法途径,从而更好地推动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延续与发展。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风格《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延续与发展。
巴洛克音乐充满了活力,宏伟壮丽,表现了17至18世纪上半叶欧洲社会勇于探索知识,勇于塑造新世界的精神。
巴洛克艺术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西方史学家称这个时代的艺术是“先知的号角”,巴洛克音乐则是这个号角最直接的声音了。
维瓦尔第所处的时代属巴洛克晚期,这个时期器乐表现形式发展迅速,上升到与声乐同等重要的地位。
这时,小提琴音乐的发展尤为迅猛,协奏曲的演奏定型很大程度上完成在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上。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是维瓦尔第数百部小提琴协奏曲中极少的而现在仍在演奏的曲目之一,这首协奏曲完全可以视为巴洛克音乐风格的代表,巴洛克音乐的一切特点它都具备。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讲究清晰、统一和协调,但至16世纪末期,艺术中感情的因素日益增加,明净清澈和完美的形式被表达感情的需要所压倒。
于是,巴洛克风格应运而生。
1.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旋律乐句长度不一,气息较长,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旋律都空前地华丽复杂,有相当多的装饰音和模进音型,曲调的进行常常带有形象化、象征性特征。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节奏主要分为自由节奏和律动鲜明、规整的节奏。
这两种节奏常常搭配使用,如宣叙调与咏叹调,前奏曲(或托卡塔)与赋格。
2.巴洛克音乐采用大小调体系,它已取代了过去的“教会调式”。
巴洛克时期的曲式以相互间形成节奏、速度、风格对比的多乐章结构为主,复调乐曲的内部结构是以模仿手段写作的连续体(不分段),但可看出明确的呈示、发展和再现因素。
3.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情绪在一个乐章之内保持一种基本情绪,在乐章与乐章之间形成对比。
巴洛克时期音乐的力度不追求渐强和渐弱的细微变化,而是采用较为清晰的“阶梯式力度”。
二、解析《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
(一)作曲家简介。
维瓦尔第昵称红发神父,是一位巴洛克音乐作曲家,同时还是一名小提琴演奏家,其最著名的作品为《四季》。
他的音乐天才启迪了后来的巴洛克大音乐家,尤其是他丰富的作品和新颖的、科学的歌剧创作方法,刺激了现代意大利作曲家的好奇心。
维瓦尔第的作品不胜枚举,现存有近500部协奏曲、90首独奏和三重奏鸣曲、49部歌剧及许多康塔塔、经文歌和清唱剧等,但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协奏曲。
维瓦尔第首创了小提琴协奏曲体裁。
作为卓越的小提琴家,他发展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高把位、快速音阶、持续的琶音、双音、拨奏等),丰富了小提琴的表现手段(加弱音器、弓法的变化)。
(二)此曲的历史文化内涵。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具有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
巴洛克时期经历了欧洲史上动荡的一个半世纪,这个时期差不多从16歌剧的诞生到1750年巴赫的逝世结束。
这是一个变革和冒险的时代:对新大陆的征服激起了各种想象,并为旧大陆开辟了新的财源;中产阶级在与贵族的斗争中积蓄了财富和权利;帝国为争霸世界而战争;令人震惊的贫困和挥霍无度的奢华,高贵的理想和野蛮的压迫形成了对立矛盾。
诸如此类的矛盾使得巴洛克艺术宏伟壮观。
这种艺术在造型和观念上都是大胆的,它雄伟,富于装饰性,充满了活力。
巴洛克时期的欧洲,除了英国等少数国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以外,大部分国家(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和地区还处在黑暗、腐朽的封建专制社会。
苦难往往滋生宗教。
为了争夺传教阵地,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对抗一直延续到17世纪。
18世纪中叶,启蒙主义者举起理性的旗帜,用科学知识向宗教神学宣战。
自中世纪以来,宗教艺术一直占统治地位。
直至文艺复兴时期,世俗艺术才得以发展。
巴洛克艺术家不仅受雇于教堂、宫廷,也乐于为有钱的人效劳。
他们的作品不仅宣扬宗教的神圣,歌颂王朝的之尊,也描绘世俗生活的快捷,抒发人性之美;既宏伟辉煌,充满神秘气息,又精巧细腻,抒发内心情感。
新教的文化植根于圣经,更加突出人的.地位,这无疑使巴洛克艺术增添了人文精神和浪漫气息;反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狂热的情绪,又促使艺术创作的手法更为夸张,作品更具有动势和戏剧性;启蒙思想崇尚自然,追求生活中的惬意与心灵的解放,因此许多艺术家都喜欢以自然为题,作品情景交融,装饰性较强。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是一首典型的巴洛克音乐风格作品,采用小调式取代原来的“教会调式”。
此曲在音乐主题的重复发展、连续不断的旋律、阶梯式力度等方面把巴洛克音乐追求的宏大的规模,雄伟、庄重、辉煌的效果表现得淋漓尽致。
1.调式调性。
此曲是一首a小调协奏曲,旋律优美,在情绪的层层变化中透出小调的柔和。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采用弱起小节。
从乐曲一开始就出现了音乐主题(如谱例1),独具特色的节奏和旋律不禁让人产生紧张、辉煌的情绪;在乐曲的中间,紧张、辉煌的音乐主题再次出现(如谱例2),再一次达到乐曲最初兴奋紧张的感觉,以此引起听众的注意,抓住听众的心理,从而推动乐曲的继续发展;乐曲最后,相同的音乐主题又一次出现(如谱例3),让听众在回味和幸福中结束乐曲.正是因为主题的重复出现,听众才得以感觉自己参与乐曲的始终,兴奋紧张的情绪一直伴随着自己,为此油然而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作曲家也达到影响了听众,指引听众积极生活的目的。
这正是巴洛克时期音乐的显著特点。
3.规整的音乐节奏。
谱例4: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从乐曲一开始,音乐主题就伴随着典型节奏而出现。
全曲是由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组成的节奏型来发展的,其中以连续的前八分音符后八分音符和连续的前八后十六音符的同时出现组成的音乐主题为主要推动力;中间十六分音符组成的四连音(如谱例4)又推动了乐曲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听众也因此产生源源不断的力量,情绪达到一个个的小巅峰,不会产生厌倦的情绪。
4.连续的旋律。
谱例5:
谱例6:
音乐上连续扩展的原则是构成巴洛克音乐风格的要素之一。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利用主题的重复出现,一次次地调动听众的紧张情绪,在吸引听众中发展此曲;全曲不仅利用极具特色的前八后十六动力型节奏,还采用均匀的四连音节奏型,在动与静中发展此曲;在弓法上大部分采用分弓,增强了气势,连续的小连弓又增添了旋律的对比性,更好地丰富了乐曲。
5.阶梯式力度。
巴洛克音乐强调音乐的起伏变化。
巴洛克音乐在进行时采用一个相当稳定的音量,一个始终响亮的乐段后面跟上一段始终低柔的乐段,以此造成明暗对比的效果。
这种从一个响度到另一个响度的转换叫阶梯式力度。
巴洛克作曲家则把弱音乐段与强音乐段的对比,也就是声音响度的两个阶梯的对比当做主要的表现手法,每一个乐段形成一个固定的色彩区域,用以衬托另一个乐段。
根据这种观念形成了音乐结构,赋予巴洛克音乐一种极为朴素的性质。
巴洛克作曲家所使用的表情记号要比后来的作曲家所使用的少得多,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只是偶尔标注一个强奏或弱奏记号,而让演奏者去补充其他任何可能必要的记号。
《a小调协奏曲》第一乐章无处不显现出这种阶梯式力度的发展(谱例4和六种就可以充分地显现出),使乐曲在动静中一步步地向前发展。
从全曲的谱面上可以看出此曲几乎没有音乐术语的标记,这一点正印证了在巴洛克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的精神面貌。
三、如何推动巴洛克音乐风格的延续与发展。
理想的学习状态最关键的是学习者要先深呼吸,然后再听巴洛克音乐,这种特别的音乐,其特定的每分钟50―70拍的节拍能帮助学习者身心放松。
科学家们发现巴洛克音乐能使人的身体和头脑和谐一致,特别是它能打开通往各超级记忆的情绪通道即大脑的边缘系统。
这个系统不仅仅主管我们的情感,而且是意识和潜意识之间的联结。
巴洛克音乐的关键作用是使人们能处于一种放松的状态,使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学习。
音乐可以使新的信息进入人们非凡的记忆系统中。
科学家声称这种音乐记忆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在5%的时间中完成60%的学习任务。
古典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特别是巴洛克时期的音乐。
经常欣赏一些古典音乐,可扩大人们的音乐眼界,有助于养成开朗的性格,心情放松。
欣赏方式有:1.为欣赏巴洛克音乐打下基础,所以平时更要注意丰富这方面的知识。
成人要多看一些古典音乐会的图片,听一些古典乐器演奏的声音,可以去买专门的磁带或光盘,如果有机会可以现场欣赏巴洛克音乐专场音乐会。
2.欣赏古典音乐,应该注意方式方法,欣赏之前,我们可以把音乐作品的名称、主要内容进行简要地查阅。
作为家长可以将故事结合图片讲给孩子听,帮助孩子欣赏音乐的时候有一定的心理准备,能随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产生一定的联想。
3.作为孩子可以边听音乐边做动作。
孩子在欣赏巴洛克音乐时,常常出现各种面部表情或身体动作,这是孩子表现内心感受的一种方法,这样可以帮助孩子加深感受。
4.乐海正像书海,都让求知者望洋兴叹。
若要在有限的时光里享受真正古典音乐作品,漫无选择是不明智的。
家长在选择音乐时可以先从巴洛克名曲入手,建议从维瓦尔第的器乐作品开始,例如《四季》《海上风暴》《愉悦》《狩猎》及《a小调协奏曲》等。
在日常生活中要尽量增加欣赏古典音乐的次数。
相信不久巴洛克音乐爱好者会频频出现。
另外教师教授音乐也是促进巴洛克音乐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求教师在教授巴洛克音乐时要积极地引导、启发学生,用自身去更好地影响学生,培养更多的巴洛克音乐爱好者。
当前,随着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我们精神文化需求将越来越高,进而拉近了与西方古典高雅艺术的距离。
然而,小提琴作为世界上最优美的乐器,它终将以完美的音色、丰富细腻的感情征服每一个音乐爱好者。
近来,随着国内音乐家对西方音乐的深入研究,巴洛克音乐辉煌、理性的音乐形象在众人脑海中将越来越清晰。
维瓦尔第是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小提琴家,他对协奏曲的发展和小提琴演奏技术的提高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的其他优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也将进入人们的生活,伴随并影响着人们。
[参考文献]。
[1]吴维忠.我的音乐手册[m].长沙:湖南音乐出版社,2004.
[2]卡尔・弗莱什.小提琴演奏技术[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
[3]约翰・斯坦利.古典音乐[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
[4]约翰夫・马克利.西方音乐欣赏[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
[5]沈旋,谷文娴,陶辛.西方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6][美]安妮・格雷著.李晓东译.西方音乐史话[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7]保罗・贝克,房龙.音乐简史[m].中国友谊出版社,.
三种音乐风格篇五
人类进入了21世纪,21世纪是世界经济高度发达和充满活力的世纪。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分工的细化,秘书作为一种社会职业已经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青睐。秘书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职业,工作十分繁重和复杂,在机关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秘书人员不但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而且要有适合从事这一职业的性格特征。只有具有从事秘书这一职业的性格特质,充分发挥其性格优势才能更好地干好秘书这一工作。
一、性格是职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人的性格形成,遗传是基本因素,《荀子正名篇》云: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就是说:性,是天赋的、与生俱来的原始质朴的自然属性,是不待后天学习而成的自然本能。就是强调性格的遗传性和先天性。当然,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的潜移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现今社会,讲究人尽其才,一个人的性格与其相关的职业选择来说,有着非常现实而重要的影响。性格与职业匹配得当,能使人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最佳位置,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实现人生价值;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并创造出最大的社会财富,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和谐发展。反之,则于国于人,都不是一件好事。
其实,中西方人们都非常重视对性格的研究,在中国,公元前5-4世纪的孔子就提出了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性习说。稍后一些的孟子提出性善论,这都是对人性格的'不同阐释。在西方,较早研究性格的是公元前4-3世纪的古希腊哲学家提奥夫拉斯塔,他广泛论述了人的个性特征。以后,弗洛伊德、荣格、埃里克森、班图拉、奥尔波特以及卡特尔等对性格理论都进行了研究和发展。由此可见人们对性格研究的重视程度。
性格是人性中最具核心意义的部分,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是普通心理学个性心理特征方面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多维的心理构成物。它包括:
(一)态度特征。如:对人的态度,热情、坦白、孤僻、冷酷等;对自己的态度,有自卑、自尊、傲慢、谦逊等;对事业的态度,有勤奋、创新、懒惰、守旧等。
(二)情绪特征。这是指人们在情绪的强度、稳定性、持续性、稳定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个别差异。例如:有的人情绪一经引发就较为强烈,起伏较大,情绪持续时间长,精神常是振奋的;有的人却正好相反。
(三)思维特征。如:敏感或迟钝,精细或粗疏,善于独立思考或喜欢拾人牙慧;富于想象或囿于直观,善于分析概括或偏于就事论事等。
(四)意志特征。这是一个人为达到既定目标,自觉调节行动、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所表现出来的性格。如对行为目标的目的性或冲动性,独立性或依附性;对行为方式主动性或被动性,自制性或放纵性;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勇敢或胆怯,果断或犹豫,镇定或惊慌等;在行为过程中就会坚定或动摇,始终如一或反复无常,善始善终还是虎头蛇尾等。
由于性格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决定人的行为态度,因此,心理学家们非常重视对人的性格与职业活动的关系的研究。他们认为,择业者应考虑个人的性格是否适应于职业活动的客观要求;而对于用人者来说,在选拔人才和安排工作时也应考虑求职者的性格是否与所从事的职业或担任的工作岗位相符。做到这一点,对充分发挥个人才能,提高工作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秘书职业的特点。
对秘书概念的准确界定是研究秘书职业特点的基础和前提,在我国,早在汉代就有秘书一词,始指宫里的藏书,后发展为官职名称。西方秘书一词源于拉丁文secretarius,意思为可靠的职员。英文中的秘书是secretary,又可译为大臣或书记。目前面世的百余种秘书学教科书和秘书工作论着,给秘书定义的约有几十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
(1)参谋助手、辅助决策职能;。
(2)办文、办会、办事等;。
(3)政务服务、事务服务;。
(4)职业、职务、职称等。其中职务说是当前中国主流观点。本文所讨论的秘书职业也是从这一点出发的。
三、秘书职业的特点与性格之间的关系。
基于上述秘书职业的这些特点,要干好秘书这一职业,除了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要有适合从事这一职业的性格特征。
秘书职业的特点需要内外兼具的性格。
通常而言,人们把性格分为两种: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
内向性格的人的特点是比较沉默寡言,不太愿意与人交往沟通,往往给人木讷、孤傲、难以接近的感觉,但是这种人往往是内秀的,他们不爱说话并不表明他们内心缺乏主意,相反他可能是个创造性的人才,现代社会许多it界的技术高手就是这样的人。同时,内向性格的人一般心思细密,考虑问题十分周到,做起事来有板有眼,一丝不苟,能够按部就班地达成自己的目的。通常来说,这种人耐力也很好,坚韧不拔,不怕困难,能耐得住性子。而且这种人的优点还在于他们平时由于不爱交流,所以朋友有限,而一旦有了朋友就会十分交心,对朋友忠心耿耿,十分的可靠,当然,这种人也很能保守机密。秘书工作日常事务性很多,千头万绪,而且十分繁重和复杂,正适合内向的人来干。同时,秘书作为领导的参谋和助手,工作接触领导多,接触企业、单位机密的时候很多,这种人能严守机密,会让领导放心。但是秘书由于其特殊的职业性质,不光需要有毅力、耐力、做事认真、细密、周到,能够保守秘密,而且还常常要对外沟通、协调各方面的矛盾,这对不爱交际性格的人来说是极为不利的。
性格外向的人一般主动热情、兴趣广泛、活泼好动、性情随和、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有很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很会做事情,善于和各式各样的人打交道,而且这种人一般有很强的创造性,尤其在关键时刻有智慧、有办法。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和开放的社会,需要获得的信息量大,接触的人多,人际关系错综复杂,性格外向的外交型人才做秘书,能够使得领导左右逢源,人际关系和谐。但是性格外向的人,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在办公室坐不住、耐不住性子,甚至有时口无遮拦,这又是秘书工作者的大忌。所以,根据秘书职业的特点、要求,做秘书的人,最好能够两种性格兼而有之,既具有内向性格人的细心、周到,又具有外向性格人的圆滑、主动。这样做起工作来才能游刃有余。
三种音乐风格篇六
音乐家编选音乐曲集的原因有很多:有作为系统的教学用途的,比如车尔尼的系列钢琴练习曲集;有作为宗教用途的,比如弥撒或清唱剧。作曲家经常为特定的目的将一些曲目放在一起形成曲集,这些曲集往往描写一个特定的情绪,很少有作曲家为了三个目的而去汇集成一个曲集,然而,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却做到了,对于演奏家与教育家来说,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即是钢琴演奏者进入高级阶段的试金石,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也是学生规范技巧,理性思维养成的集大成教材;对于宗教信徒来说,其作品无疑是钢琴音乐的《旧约圣经》;《平均律钢琴曲集》还首创了调性色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作品凸显了教学、情感与宗教性三位一体的艺术价值与历史地位。
一、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教学价值。
1722年巴赫在科腾写成了《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第二卷是二十二年后在莱比锡完成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巴赫对音乐科学的创造,是将十二平均律理论上的所有调性开创性地付诸实践。巴赫在《平均律钢琴曲集》手稿的扉页上写着:“献给愿意学习的年轻音乐家,也为了那些已经成熟的音乐家的愉快享受”这表明他认为这些作品主要是作为教学用途,其次是为有一定音乐基础的学生的继续学习。
巴赫的教学方法是先教学生触键的方式,前6个月他只让学生练习手指的灵活性,目的是要弹奏出清楚纯正的声音来。同时巴赫也会让学生在颤音等装饰化音型上加强练习,因为每一个巴洛克音乐家的曲目中都包含这些,这方面的练习对于教授学生作曲也是相当有益的,能够为他们创作多样化风格的作曲提供了一个跳板。
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许多作品都来自巴赫的教学片段。巴赫将许多的小前奏曲重新改编成较完整的音乐作品之后,再把它们收集到《平均律钢琴曲集》中去。《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中的c大调、c小调、d大调、d小调,降b大调、g大调等前奏曲均涉及此类情况。此外,《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一些前奏曲是二部或是三部创意曲,这些也来自传统的教学片段,这些作品的大部分最初是写给巴赫的长子威廉·弗里德曼练习用的。
巴赫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将《平均律钢琴曲集》的曲目运用在他的教学中。有时他会在开头为他的学生弹奏他从《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精心挑选的乐曲,因此,学生在双手接触键盘之前他们的耳朵能够先辩别那些音。戈伯是巴赫在莱比锡的学生,他的儿子回忆道:“在上第一节课时,巴赫将他的创意曲放在我父亲面前,等他将这些研究透彻了,之后是一系列的组曲,最后才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作品。然后,巴赫用他无人匹敌的高超艺术,将这所有曲目弹奏三遍。当巴赫无意继续上课时,便随意坐在一台钢琴旁,把难耐的钟点变成轻快的分秒,这时是我父亲觉得最美妙的时光。”
二、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宗教性。
巴赫也打算将《平均律钢琴曲集》用于宗教用途。作为一名虔诚的新教信徒,巴赫认为所有的音乐作品都应该赞美上帝。而他也确实这么做的,他的音乐作品处处渗透着他的宗教准则:上帝就应该被赞美。在巴赫的那些专门赞美上帝的声乐和合唱作品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的宗教信仰。当然,在他的'非宗教音乐作品中也能看到他的宗教信仰。
巴赫的宗教信仰影响他的乐器作品,因为他是尽可能地创作完美的音乐作品。巴赫受当时音乐百科全书编撰家约翰·内斯廷克托里斯的影响,这位编撰家认为上帝没有见过不完美的著作,上帝最满意完美的艺术,因为上帝本身创作了最完美的作品。因此,巴赫作为音乐家必须努力创作最完美的音乐,这种影响可以从不断修订和完善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作品中看出。巴赫的宗教信仰也影响他的作曲,在这些乐曲中他渴望创作能覆盖所有事物的音乐,无论是一个流派、风格、乐器还是音调符号。他渴望做上帝最好的服务者,认为自己的创作才能是上帝赐与的,因此,他想创作出伟大的杰作来展示他所服务的上帝是多么的伟大。
演奏或欣赏过《平均律钢琴曲集》的许多人认为,这些音乐能够提升自己的灵魂,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例如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开头平衡安静,音乐纯净得像圣母一样,无论是弹的人还是听的人都感觉自己好象置身于教堂之中。后来有人把它改编成声乐曲,名字就叫《圣母颂》,流传甚广。不仅仅音乐家能感受到巴赫音乐中的神圣,罗杰弗莱,一个英国艺术家,曾说过,“巴赫几乎说服我成为一名基督徒。可见《平均律钢琴曲集》所蕴含的宗教性。
三、巴赫《平均律钢琴曲集》的调式情感。
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也用不同的情感去影响听者。这一观点来自于巴赫那个时代的主流哲学:情感教义,这一教义是巴洛克时期形成的,它规定音乐应该让听众引起不同的情绪或情感。通过感受一系列的情感,他们觉得,听众会成为一个更健康,更平衡的人。因此,许多作曲家创作乐曲时会采用一系列的对比情绪、音乐手势、不协和音、不同音调和其他音乐观念。
巴赫觉得升c大调是精湛技巧和才华横溢的一种调,《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和赋格曲是巴赫用这个调性作曲的唯一一部著作。巴赫给升c大调注入了一定轻快和大胆的情感,这不同于他用c大调作的作品。另一方面,升c小调具有反省性和质问性,这是另一个巴赫很少使用的调,但当他用到它时,听众感受到音乐中所表达的至深的情感。在第一、二卷中用这个调作的前奏曲听起来让人深思,让他们通过悲伤来进行心灵的沟通。
d大调是巴赫最喜欢的调之一,用它来表达欢喜快乐,不管是狂喜还是庄严高贵。巴赫在上卷的d大调赋格曲和第二卷d大调前奏曲中使用了法国序曲风格的元素,另外他使用了许多吹奏风格因素,比如二卷中的d大调前奏曲和赋格。d小调往往是黑暗的、戏曲性的,不是内心混乱就是外在的愤怒。巴赫在上卷的d小调前奏曲中,使用了大量新奇的和弦,这在那个年代,是个非常罕见的创举。
巴赫常用降e大调来表达尊严、自信和幸福。这个调传统上也是象征这三个情感。降e小调或升d小调通常是情感强烈的,在上卷中,巴赫在前奏曲中用的是降e小调,相对称的赋格曲用的是升d小调。在第二卷中,前奏曲和赋格曲都是升d小调。巴赫的降e小调前奏曲是在他第一任妻子去世后所作的,以一种平静、低调的方式表达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悲伤。
巴赫用升f大调创作的唯一乐曲就是《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前奏曲和赋格。他用明亮和精致的轻快灌输这个调性。同时巴赫认为升f大调是一个较柔和的调性,是在私人,亲密的特殊时刻才使用。此外上卷中的升f小调前奏曲与上卷中的升c大调赋格曲具有相似的旋律理念,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相似性,“就像一个景观,第一次在春天欣赏,然后秋天又重新欣赏,虽然特征没有变,但空气中的音色和感觉就完全不一样了。”因此,巴赫能够用相同的旋律理念,仅改变调性的使用就转变了它的情感。g大调对于巴赫来说是洋溢喜悦的一。
结语。
《平均律钢琴曲集》这部作品中,巴赫不仅为他的学生创作出了迷人的乐曲,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更好教导他们,而且他也创造了赞美上帝的音乐榜样和难以置信的情感的多样性,调性色彩与情感的对应关系为欧洲古典和浪漫主义音乐提供了创作范式。这样巴赫不但创作了一部伟大的作品,而且在作品中完成了教育、宗教和情感三个目的,促进了欧洲音乐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种音乐风格篇七
人与音乐的关系是十分复杂的,众多学者各有不同的看法。从音乐治疗的角度来看,音乐影响人的情感活动,音乐是人的一种行为方式。音乐对人的影响十分强烈,并且有它自身的特点。音乐可以激发人的情绪并改变人的行为,音乐可以满足人的情感需要和审美要求,并使人获得良好的行为方式,而这些正是音乐治疗的目的。
1、音乐是人的行为方式。
人的行为,通俗地说就是人的活动,是由刺激引起的后外人的行为与情绪密切联系,是情感活动的反映。例如,人在高兴时会笑起来,在悲伤时会哭出来。当人在听音乐时,音乐便是刺激,人受到音乐的影响,使引起情感变化或情绪波动,于是人的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这使是反应。因此,情绪可视作刺激(音乐)与反应(行为)之间的中间物。
研究人与音乐的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从所或表演音乐的人谈论自己的经验中找出规律,这种结论带有主观性。另一种方法是从听或表演音乐的人的行为中发现规律,这种结论比较客观。从科学角度来看,后一种结果更接近于事实,但是,研究起来却相当困难,因为除了外显的行为比较容易观测员、还有大量反应却难以测得,还需要前一种研究结果补充。研究人与音乐的关系以及音乐治疗的作用,还得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经验。
不过,近年来人们正在通过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来研究人的音乐行为,这些学科常被称为行为科学。所谓行为科学;就是涉及人的活动即行为规律的学科,它的目标就是研究人的行为。人们非常希望借助行为科学来了解音乐的性质和音乐对健康的作用;尽管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仅仅是开始,但是可以预期,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掌握更多有关这些内在规律的知识。
人的行为不是孤立的活动,它既受人脑的支配,也受环境的影响。据研究得知,人的任何心理活动或行为都离不开人脑的生理活动。人脑有它自身的活动特征,不过人脑的活动也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因而,人的行为既受人脑自身的控制,也受环境的左右。因此,人与音乐的关系,既有生物方面的联系,又有社会方面的联系。可以认为,人的个性或人格,既有生物的一面,又有社会的一面。人的活动或行为,包括音乐活动,也是如此。
人从周围环境中得到信息,总是依赖于感觉。人脑将外界的信息加工、改造,然后发出指令。人生活在世界上,人的进化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感觉的发展和脑的发达。正是由于进化,人类有了创造音乐的可能,这种可能通过社会实践出现了音乐。如今音乐已成为人的生活的一部分,音乐丰富了人的精神生活,充实的生活不能没有音乐。
人们承认,人类生活的世界并非杂乱无章的,而有其一定规律。人的生活也并非无规可循,而是有一定的次序和组织。人需要视听等感觉,渴望光明、声响和节奏。人的头脑不仅接受这些感觉刺激;并且还作出反应,产生情感。人类不满足于自然的声响,于是创造出新的声响,并以一定的次序将之置于一定的组织之中,最后使形成了音乐。这样,音乐成为人类的精神粮食,音乐影响人的个性和行为。
2、人的行为与音乐的关系。
音乐是人类的现象,又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行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主要反映在人对音乐的需要。人们从音乐活动中,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改变某些行为。总的来说,人对音乐的需要,阮有人类属性方面的,也有社会方面的,当然,这两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如果剖析一下人的行为与音乐之间的关系,大致可分成下列五个方面。
(1)人类需要审美表现和审美经验。
审美表现和审美经验是人的一种需要a人只有在适当的感觉刺激和体验的情况下,才能够得到发展。随着审美敏感性的发展,人们创造出有一定模式的并可识别的声响即古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音乐的审美表现和审美经验是人的健康的基本反映。
对美产生敏感性并创造出美,这是人类的重耍特征。应用音乐来使人得到健康、愉快和安逸,这是人类的普遍现象。人的这种需要,其基础是心理和生理需要,也是人类对审美表现和审美经验的需要。不过各人所表现的方式因民族文化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各民族有它自己的文化,有它自己的语言,也有它自己的音乐.人们通常能够理解自己民族的音乐,但随着文化的交流,逐渐也能够接受其他民族的音乐。这样,除了本民族的音乐之外,西方古典音乐也被世人所接受和理解,从中得到审美表进和审美经验。这些音乐也常用于音乐治疗,之所以认为这些音乐适于音乐治疗,是因为病人能够理解它。如果病人对它完全不熟悉,或者用完全陌生的'音乐代替熟悉的音乐,其治疗效果就不会令人满意。因此,要想达到治疗目的,音乐治疗所使用的音乐应当是病人熟悉的音乐,至少在一定程度上熟悉它,使他们的审美表现和审美经验得以满足。当然,这里所指的熟悉,并不是对整首乐曲的熟悉,而是指对音乐的整体特征或风格特点的熟悉。
(2)音乐是一种交流的形式。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性交流,这种缺少有词意义的交流具有自己的效能和价值。如果语言交流能够取代音乐交流的话,也就无需音乐交流了。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没意识到许多非语义性交流的存在,也未意识到这种交流的外妇和价值。事实上,人们已习惯于各种非语义性交流,并且也很难用语言来代替它。例如,人们很难用语言来确切表达诸如微笑、皱眉等情感的细微特征,同样也很难用语言来确切表达诸如自豪感或听音乐时流露出的情感。最好的形容词对非语言性的音乐来说,都是非常局限的。音乐是人类精心培养出来的非语义性交流形式。
(3)音乐是构成的现实。
对于不了解音乐或不熟悉音乐的人来说,音乐这种非语义性交流形式似乎是没有结构的,只不过是一堆杂乱的回民不过事实并非如此,音乐的速度、旋律、节奏、和声等都有相当精确的结构,人们只要思考一下便会理解这个问题。正因为音乐是有结构的音响形式,音乐声响会把人带到现实的境界6听音乐中的一个和弦,其感觉的真类性不亚于闻着花香、看见阳光、尝着水果或触到东西的感觉。正是音乐的这种结构所构成的现实,使那些在虚幻梦想的世界度日的病人返回到有结构的现实生活中来。
(4)音乐表现人类情感。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过着群体生活。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际来往,洋溢着情感。大多数的音乐作品,其作用是促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使人际关系更为密切。人们常说,音乐给人带来爱和真挚,带来温暖和友谊。大量的乐曲、民政、艺术歌曲,都体现了人类伟大的爱的感情。同时,音乐也是使人们聚集或凝集起来的一种力量。在人类社会中,个人必须适应于集体,音乐则帮助培养人的集体情感。音乐的这种作用,使个人那种孤独的痛苦得到缓解。因而,音乐,无论是摇篮曲还是征歌,都是人类相互依存和真挚情感的表现。音乐增进人们相互热爱和友谊,并培养个人的和集体的良好行为。这也是个人喜爱音乐并以音乐来增进健康的原因之一。
(5)音乐使人获得满足感。
人需要一种成就上满足的感觉。音乐表演(歌唱和演奏)常给人带来满足的感觉。这种满足来自对音乐表演技巧的掌握和成功的自我表现。
据认为,渴望是人的行为的动力,自尊是防止焦虑的最好方法。不管怎么说,比较熟练的表演,是渴望的结案,而成功带来的喜悦,是其它心情无法比拟的。即使表演的水平井不高,也会提高自尊,减少焦虑,从而有益于心理健康。
总之,音乐集感觉、运动、情感、交流于一体,影响人的个性,改变人的行为。音乐的这种加强社会关系以及密切人际交往的作用,使得音乐治疗具有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三种音乐风格篇八
玄幻文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文学样式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发展与读图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文学的兴起密不可分。回顾玄幻类小说十余年的发展历程,我们既看到了新生代作者群体的日益成长,也感受到了90后、00后读者群体阅读习惯的嬗变历程。正是考虑到广泛阅读群体的存在,以及经济利益的内在驱动形成的导向,玄幻类小说相继被改编成电视剧,成为我国当代电视剧产业链中重要的构成元素。根据玄幻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在继承其审美理念、表现手法的同时,进一步发展了东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幻想传统,从而融汇并提升了神话、志怪、武侠等文学元素。可以说,玄幻类文学作品是以文字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第二世界”的绚丽画面,而玄幻类电视剧则是以更为直观可感的方式涂写出“第二世界”的炫彩华章。应该说,玄幻类电视剧的发展滞后于玄幻类小说并表现出明显的本土化审美倾向。在推动玄幻类电视剧的诸多审美元素中,我们既要看到传统文化的血脉承继、西方魔幻主义的影响,也不能忽视音乐在电视剧剧情发展和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特殊影响力。由于玄幻类小说尚未得到主流文学的认可,根据此类文学作品改编的电视剧也没有引起研究者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以中国玄幻类电视剧的音乐风格作为切入点,就学术界尚未关注的这一领域展开论述。
一、对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承继。
我国玄幻类电视剧融汇了中西方音乐的诸多特质。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是玄幻类电视剧对中国传统音乐中萧、笛、筝等乐器的运用。以电视剧《仙剑奇侠传》为例,该剧根据同名网络游戏改编,其后又有相关人员创作成为小说。该剧的音乐伴唱有《仙剑赋》、《御剑江湖》、《织梦行云》等,从歌曲名称就能看出中国传统音乐元素的影响。《仙剑赋》的体裁被界定为“赋”,“赋”原本是以楚辞为基础衍生发展而成的文学体裁,又由于“赋体物而浏亮”的文学特征而具有了“颂美”、“讽喻”的功能。该曲借鉴了传统赋文学的问答形式,并以一人一句的方式勾连起整部电视剧的人物,被视为整部电视剧的点睛之笔。在音乐旋律的谱写中,主创团队设定了两种不同的版本:其一是根据韩国电影《王的男人》中主题曲《姻缘》的旋律进行适度改编的早期版本,充分说明韩国流行文化对中国玄幻类文学和玄幻类电视剧的渗透力;其二是由网络歌手根据歌词进行的二次创作,后一版本适度融入了中国古典音乐的笙、箫、古筝等伴奏乐器,更能展现玄幻类电视剧音乐创作中承继传统音乐元素的风格。玄幻类电视剧在我国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主流文学圈对这一体裁多采取置而不议的'态度。客观上是由于玄幻类文学的文化底蕴较为单薄,尚未接受较长时间的考验,其负面影响波及根据此类文学作品或网络游戏改编的电视剧作品。经过上文的分析,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玄幻类电视剧并非毫无文化根基,而是需要时间的打磨、文化的沉淀,才能成为真正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精品。
二、对西方音乐的借鉴。
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和亚文化迅速崛起的21世纪,越来越多的西方音乐元素被中国音乐人以“拿来主义”的情怀纳入到视野中。这是因为,现实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能动反映,是现实生活在艺术领域中的一个投射或缩影。身处社会现实生活中的艺术家会把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真切体验倾注于艺术创作中。对于生活在网络文化语境中的玄幻类小说、玄幻类电视剧的创作者们而言,他们的成长环境与西方文化保持着同步,而中国现代音乐的发展也始终离不开西方音乐的影响。这不仅是由于西方音乐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理论体系完备、教学模式成熟的音乐系统,也由于西方以宗教音乐为基础的传统音乐和以流行音乐为构成要素的现代音乐所形成的情感表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以j.r.r.托尔金创作的《指环王》系列小说为代表的魔幻题材,曾对中国玄幻类电视剧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指环王》系列电影中,苏格兰风笛、教堂管风琴和撒克逊地区民间小调等西方音乐元素得到了大量运用,在塑造人物形象、烘托故事背景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此类音乐风格也被中国玄幻类电视剧的音乐创作者所继承。以玄幻类电视剧《风云》为例,该剧的主题曲由屠洪刚主唱,气势宏大、情感真挚。该剧的音乐创作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将大鼓等打击乐融入其中,也灵活地混入了西方玄幻音乐的表现手法。《指环王》系列电影中宏大叙事型音乐也在《风云》中有所体现,但该剧并没有采取模仿西方音乐的方式,而是将用轻松音乐展现人物情感纠葛的方式纳入到电视剧音乐创作中,从而取代了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塑造人物形象的既定模式。这是中国玄幻类电视剧在自身的发展中,以中国传统音乐元素为基本立足点,积极吸收西方音乐元素的表现方式而形成的独特音乐风格。玄幻类电视剧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萌芽、发展和壮大始终都是与当代人的审美心理保持紧密联系的。任何形式的艺术作品都必须建构在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玄幻类电视剧也不例外。在促进玄幻类电视剧快速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由主题曲、背景音乐和人物单曲等形式存在的音乐元素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它不仅是玄幻类电视剧与观众群体进行情感沟通的媒介,也是整部电视剧作为特定艺术表现形式的情感中介。
三、中西方音乐互渗形成的音乐风格。
玄幻类电视剧是在我国电视剧创作走向市场化的时代背景下诞生的,网络玄幻小说和网络游戏等外部因素是孕育、催化中国玄幻类电视剧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它的出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电视剧发展的新趋势,也拓展了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发展空间。我们分析中国玄幻类电视剧的音乐风格,不仅是为了探究其审美特征对电视剧整体艺术效果的影响力,更是为了强调音乐元素在电视剧创作中的特殊效应。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玄幻类电视剧音乐融汇了传统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的表现手法,是一种在相对自由的话语空间中生发的艺术表现形式。它的音乐风格呈现出三大特征。首先,玄幻类电视剧是新兴的电视剧类型,它以新生代群体个性化的价值诉求和情感欲望作为主要表现方式,不以遵守传统文化的价值规范作为依归,因此,玄幻类电视剧较少采用传统音乐中既定的曲牌和旋律,而是根据已有的音乐表现方式进行二次创作,符合玄幻类电视剧以想象的方式将人生理想嵌入到虚拟世界的情感设定模式。在《仙剑奇侠传》的音乐中,《仙剑赋》中的“赋”并不是传统文学意义层面的文学体裁,而是宣泄情感的诗意表达。因此,它只是借用了“赋”的称谓和问答式的言说方式,从而孕育出一种全新的音乐样式,具有鲜明的个性化特征。其次,玄幻类电视剧的情景设定突出以个人的主观意志力去建构具有“乌托邦”色彩的理想化社会,剧情中的人物可以在凭借想象建构的世界中天马行空,但他们的想象并没有脱离传统文化的基本设定,而是以创造性转换的方式激发了传统电视剧题材的艺术表现力。《仙剑奇侠传》借鉴了还珠楼主在《蜀山剑侠传》中创造的武侠奇幻传统,而《风云》更是强化了仁义、信念、友情等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使得相对空疏的玄幻类艺术作品成为血肉丰满的电视剧作品。为配合此种风格,玄幻类电视剧配乐充分利用传统音乐的萧、笛、筝等乐器,试图与阅读者深层次的审美心理自然契合,产生一种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玄幻类电视剧尚处于发展的上升期,其基本的价值诉求和文化内涵还没有形成稳定的表现模式,这就为西方音乐元素的渗透提供了广阔的艺术空间。在《指环王》等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影响之下,中国玄幻类电视剧高度重视背景音乐对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响。一方面,西方音乐的宗教化特征被中国玄幻类电视剧音乐的创作者过滤掉,仅留下风笛、管风琴等乐器,从而丰富了中国玄幻类电视剧的音乐表现方式;另一方面,中国玄幻类电视剧仍然存在着文化底蕴单薄的先天不足,这是仅凭西方音乐元素无法弥补的,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发展中逐步完善。“玄幻”寄托着世人的美好愿望,是无法摆脱现实束缚的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托尔金所言:“第一世界是神创造的世界,即我们日常生活的那个世界。而人不满足第一世界的束缚,他们利用神给予的一种称之为‘准创造’的权利,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世界,这就是所谓的‘第二世界’。”通过本文的分析,我们初步探究了中国玄幻类电视剧音乐融合中西方音乐的特质,也深刻意识到其自身存在的文化底蕴不足的缺陷。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表现形式,中国玄幻类电视剧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它的艺术表现能力也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三种音乐风格篇九
摘要:在音乐发展史上,巴赫是一位划时代的人物。巴赫一生刨作了大的弦乐作品,而他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则是小提琴演奏曲目中必备的一环。如何演奏好这样的作品,关键在于充分地了解巴赫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正确地掌握巴赫的创作特征和他独有的风格,这样才更能准确地理解他作品的精髓,并恰如其分用音乐表现出来。巴赫所处的巴洛克时期,是指十七世纪初至十八世纪中叶,本文对这一时期小提琴奏鸣曲的发展做了明确的介绍,其中包括几位作曲家对奏鸣曲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以及段落结构,创作手法,调性风格等方面的发展轨迹。本文还针对性地阐述了巴赫在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方面的创作特征,如即兴式的陈述与严谨结构的结合及复调的创作手法。最后,又对风格方面的特征做了进一步的诠释,以便于我们更好地演奏出具有几百年历史的伟大作品。
引言。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作为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他的音乐代表着整个巴洛克音乐的最高峰。巴赫的音乐作品浩如烟海,除歌剧外,涉及当时所有的体裁;在德语里巴赫是小溪,涓涓细流的意思,然而他的音乐世界及其对后来将近三百年整个德国文化史的影响,却像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莱茵河那样壮观,雄浑和浩荡,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写于奎顿时期,属巴洛克音乐的晚期阶段,随着小提琴地位的逐渐突出,作曲家开始为小提琴专门写作音乐,在此时的小提琴音乐中,奏鸣曲则成为最重要的体裁之一。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玛里尼,柯莱里等大师相继在这一领域里进行探索和创造,为巴洛克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以下简称《无》)就是当时所产生的优秀小提琴奏鸣曲,并被誉为这一时期小提琴奏鸣曲的典范作品。
一、巴洛克弃呜曲的发展。
奏鸣曲最早出现于16世纪末,它的前身是文艺复兴时期称为坎佐纳(canzona)的器乐曲,奏鸣曲从16世纪末开始到巴赫去世的18世纪中为止,经历了种种变化,这个漫长的发展阶段也正是巴洛克音乐的始与终的历史时期。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重奏鸣曲的段落数量逐渐减少,每个段落的长度则相应增加,并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乐章。到1681年,柯莱里的小提琴奏鸣曲问世,才使慢一快一慢一快四个乐章的巴洛克奏鸣曲的套曲结构得到最终的确立。接着又进一步确立了由三至四个舞曲乐章组成的巴洛克室内奏鸣曲的结构原则,代表巴洛克中期奏鸣曲体裁的柯莱里的奏鸣曲长约175小节,多分段的形式结构已进而发展成划分为几个较为规则的、有一定长度的乐章部分,由于有了有组织的大小调性的安排以及较有逻辑性的节奏型和声部结构,乐曲的长度便增加了。
晚期巴洛克奏鸣曲的手法与中期的差不多,但长度增加到大约350小节,奏鸣曲套曲和每一乐章的曲式结构日益规范化,其中包括两种发展倾向,其一是塔蒂尼,他代表着一种更为进步的主调风格,并朝着新颖的回旋曲式,aba三段式等曲式结构方面发展,塔蒂尼的作品,有着很强的主调风格,与巴洛克中期比较它主要表现为高声部的优势大大增强和低声部线条的减弱,其次是赋格曲式的逐渐解体,他的作品完成了巴洛克时期复调音乐向主调音乐转化的过程。
与此同时,另一位与塔蒂尼同时代的,但在创作思想上与他完全相对立的人物,便是j}s巴赫。他代表着传统的,以复调思维为主导的音乐风格,巴赫继承了古老的传统形式,却力求使它更加完美而富有新意,他的《无》中不仅完善地继承传统的复调形式,同时也集中体现了巴洛克音乐的主调手法和总体风格。
二、创作特征。
意大利古典主义时代使器乐成为独立的艺术,那些大师在小提琴奏鸣曲方面开辟了新的天地,巴赫严肃地对待这些先辈的成就,发展了巴洛克美学原则,创造出更完美更丰富的成果,即兴式的陈述是巴赫《无》中一个鲜明的音乐特征。如无伴奏g小调奏鸣曲中的柔板:。
旋律自如,像是信手写来,一个乐章只有三、四个大句构成,构思细腻、蕴含充实;往往以结尾为最高潮,强烈地趋向终结。这些都是很好的即兴写法。更可贵的是巴赫将自如流露的即兴旋律与严谨的结构融合在一起,两种不同性质的特征自然的融合在一起正是巴赫的独道之处,虽不能说没有先例,但谁又能创作得这样天衣无缝,可以用“精辟”来形容。宏伟的气势中包含着有层次的和声结构,又融汇于旋律之中,和声的变化推动着情绪的起伏,低音都含有和弦运行的动力,高音又重叠在即兴的旋律中,正是这种即兴式陈述与严谨结构的对抗中,展示了巴赫创作特征的独特魅力。
在一把小提琴上演奏多声部虽不是始于巴赫,但他的创作可以说大大超过了前人,他继承了16世纪以来德国声乐和器乐的传统吸收了意大利和法国音乐的先进技法。在吸取精华的基础上,注人新鲜的创作思维,创造出多层次的主题音调和从属音调,把复调音乐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运用自如地在提琴上演奏赋格就好像在几层键盘的管风琴上那样自在,萨克斯(()等人认为音乐的巴洛克风格是借鉴了造型艺术的经验,如旋律的“隐线”手法就是来自把从属形象隐藏在主要形象背后的雕塑艺术手法,巴赫的多声部写法处处可以得到这样的例证。如g小调奏鸣曲的赋格:。
从属音调在最初只不过是一个衬托,给人突出印象的当然是那个主题音调。但通观全曲,我们会发现这个从属的音调曾以各种形式,即不同调性,不同节奏在乐曲中反复出现,其发展并不亚于主调。主调的每次出现也都有新的面貌,有时以高亢的情绪把音乐推向高潮,有时隐藏到流动中的音调里。巴赫的这种创作手法源于意大利古典主义,但在当时也只处于萌芽的状态,他却从中以多层次的手法大大地发展了它。巴洛克以前的小提琴演奏以单旋律为主,塔蒂尼和柯莱里的奏鸣曲里出现了双音奏法,丰富了小提琴的音乐语汇,巴赫的多层次复调音乐,则创造了新的奇观。
三、风格特征。
做为教会形式的《无》是以柯莱里所创作的意大利奏鸣曲为模式的。教会奏鸣曲,是因为过去常在教堂仪式中演奏而得名,但是它在内容上和宗教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只是和世俗的.室内奏鸣曲比较起来,在风格上和形式上有所区别而已,通常教会奏鸣曲的第一和第三乐章是慢乐章,第二和第四乐章是快乐章,在速度上形成对比,巴赫《无》也都是各自包含按照教会奏鸣曲速度的对比原则处理的四个乐章,即:慢一决一慢一快的乐章顺序。如a小调无伴奏奏鸣曲:。
第一乐章:缓板,无终旋律的写作,音乐主要以调的发展来进行对比和变化。
第二乐章赋格。以复调形式为主,主要以八个基本音型为呈示和展开的线索,间插段常以单旋律为主,展开段运用了二部、三部和四部的赋格:。
第三乐章:行板,用二声部复调写成,旋律抒情如歌,含有较强的舞曲因素:。
第四乐章:快板,由快速的十六分音符和多种动机音型的变化构成。
巴赫在教会奏鸣曲中不仅加进了完整的属室内形式的舞曲乐章,同时舞曲性质的音型,节奏等因素更是俯拾皆是,如g小调奏鸣曲中的第二乐章就是一首西西里舞曲,用舞曲体裁形成两声部的对位。
又如弟四乐草,急板,3/8拍,典型的室内奏吗曲的舞曲部分,两部分各自反复,第二部分旋律是第一部分的反向进行。
舞曲风格的加人丰富了乐曲的内容,同时也使各乐章之间个性化的对比更为强烈,这种对布局的巧妙构思,充分显现了作曲家非凡的音乐天才和智慧。
巴赫《无》的音乐风格是在他那个时代的文化、宗教、哲学的背景下形成的,他接受了意大利音乐中最实质的部分一一巴洛克风格及其美学思想,巴赫在运用这些美学思想时,不以僵化的“框框”看待它们,而是以敏锐的审美眼光一一把它们发展起来,把这一风格中可以发挥出来的美充分地展示出来,巴赫的《无》反映了当时的现实,但并非从对现实的直接感受人手作描述,而对现实进行了高度的抽象,和他的宗教理念一致起来,注人到艺术中去,高度发展的巴洛克美学思想是巴赫《无》中最闪亮的风格特征。
结论。
《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是巴赫小提琴音乐创作的优秀作品,同时也是集中体现巴洛克音乐风格和特征的典范作品。它继承了传统的音乐语汇,综合总结了几乎所有的巴洛克音乐的技法和特征,并使之成为统一完美的整体。他的和声创作是一个超越时代的领域,他除了全面掌握巴洛克晚期常用的和声手法外,还创造了大量新的和声语汇,他的和声新颖丰富,不仅超过了同时代所有的作曲家,甚至也超过了18世纪下半叶的所有作曲家,并给予19世纪浪漫派作曲家以重大的启示。
巴赫的创作博大精深,丰富多彩《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只属众多作品之一。但它却是巴洛克音乐史中引人注目的作品,它的成功不仅在于持久和广泛的影响,更在于它融汇和归纳了巴洛克整个时代的美学见解,音乐风格以及创作技法,并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我们深人的诊释和研究,对于进一步了解巴洛克时代的器乐演奏风格和音乐风貌是非常有益的帮助。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
摘要:“感受与鉴赏”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音乐感受能力;开放式;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习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的理论,在课堂教学中做了多次尝试和总结,如今,得到了以下两点体会:。
1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情况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2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影响,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平时不积极的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习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进行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修海林,罗小平.中国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彭剑飞.音乐心育艺术[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s]。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一
在职场中存在三种不同模式的人,即攻击型、屈从型和超脱型,这三类人在处理职场人际关系的风格上有所不同。正在看文的您是哪种类型呢?找到的话快到下面看看自己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策略吧。
屈从型人格。
屈从者多见于职场新鲜人,就算别人侵犯了他的权益,他也会忍气吞声,不去表达自己的需要,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他们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许是因为害怕,想讨好别人,可是这样做令别人也感到很不舒服,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给屈从型人格朋友的建议是,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需注意心平气和真诚地去沟通,而不要变成攻击型,屈从型的人谦让和气是化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重要手段。
超脱型人格。
超脱型人格对职场中的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好像什么都与他无关,事事高高挂起,不太关心周围的世界。职场需要适度的热情,这样的人容易被别人理解为冷漠、不合群,导致被疏远,搞不好职场人际关系。
对超脱型人格的朋友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建议,主动对人敞开心扉,增加参与精神,必要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攻击型人格。
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通过攻击的方式,把人推开,和人结束关系。他们的家教一般很严厉,成年后往往变得既谨小慎微又叛逆,用攻击的方式来向别人表明他是重要的,因此常与人搞不好关系。
给攻击型人格的朋友的建议是,先了解自己的特点以及自己性格的形成原因,逐渐从过去中走出来,这样才能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
职场中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使人变得焦虑、烦躁、抑郁、失眠,甚至干脆离职的情况时有发生。若尽早进行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完全可以在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收拾之前就可以得到抑制。如果您有一些职场上的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最好尽快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二
广东省第五届中小学音乐优质课教学评比刚刚落下帷幕,本次比赛给人两个深刻的印象:一是规模宏大,单是来自全省各地观摩的教师就达到一千多人;二是整体水平较上届有了明显的提高,有相当一批教师的教学让人倍感精彩。比赛中,课与课一旦进行对比就会产生差别与差距。这些所谓的差别与差距除了临场发挥因素外,也体现了教师在备课上的不同功力。
无论是在教改之前还是现阶段,备课的核心内容无外乎三个方面――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如何做好“三备”是广大教师备课时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备教材”要以文化为主线,深掘教材的音乐内涵。
1.把握课程标准,确立教材文化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决定了当前音乐教育教学的核心是体验音乐和了解音乐文化。因此,我们在梳理教材时应该首先确立当前内容(本单元、本课时)是什么样的音乐文化主题。然后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考虑好教学时将以什么样的线索让学生去了解和体验这种音乐文化。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教学时主题明确,线索清晰。例如这次比赛中的《滇蠡民歌》一课,无论是民族风情介绍,民歌、器乐曲欣赏,还是舞蹈律动都是紧扣着滇蠡音乐和滇蠡文化这一主题,所以虽然内容繁多但不会让人有杂乱感。
2.体验音乐文化,合理筛选教学内容。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验某种音乐或某种音乐文化,有时我们可以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重新排序;有时也可以把教材中并非重点的内容作为重点来教;有时甚至可以删去教材中的某些内容选择新的教学内容。例如《卡门序曲》一课,教师只把这首音乐作为整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方式让学生反复体验。既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较深的熟悉度,又不会让人感到重复、呆板。另如《茉莉花》一课教师把大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音乐汇集在一起,让学生充分感受了一场茉莉花的盛宴。这些都是合理筛选教学内容的成功案例。
3.注重音乐感受,深掘教材的音乐内涵。
音乐学科的特点就是通过音乐审美和情感感染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因此在钻研教材时一定要熟知教材的音乐元素,深掘教材的音乐内涵。我们在备课时不但对所教作品达到精熟的程度,还要找出和本作品能产生情感共鸣的东西。只有让学生真正被音乐或音乐文化打动了、感染了,音乐课才能变得有声有情。例如《春江花月夜》一课教师通过想象、律动、模仿乐器演奏等不同的手段让学生体验乐曲各段所表现的优美画面。每种手段设计得都很贴切,学生活动得也很自然。这都得利于教师对这首乐曲各部分的精准理解。
二、“备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
1.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合理设定教学难度。
教师在备课时首先要清楚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合理设定教学的难度。例如本次比赛中《认识复调音乐》一课,教师把专业的复调音乐概念定位在认识这个层面上,从对比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开始,让学生从音乐上感受复调音乐与主调音乐的特点,然后再通过乐曲介绍复调音乐的种类,然后再欣赏经典复调作品――《马太受难曲》,最后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创作一小段复调音乐。教学一环扣一环,由浅入深,没有丝毫枯燥和繁难感,让人印象深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据实计划教学容量。
合理加大教学容量可以使教学活动显得更充实,可以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然而,不是一味求大就可以让学生获得好的学习效益,如果教学容量让学生感到非常紧张甚至超出了学生的接受能力,那教学的效果将和教学设计产生严重背离。例如:本次比赛中一堂高中的欣赏课,教学内容囊括了三个民族的音乐介绍和体验,教师控制课堂的能力的确很强,可一节课下来却把学生拖得“连滚带爬”,最后的问答好几个学生都出现了答非所问的情况(这说明学生已经很疲惫了)。表面上教学显得很紧凑,教师的课堂控制能力也显得很强,可作为欣赏课,教学的实际效果有多少,值得商榷。相比之下,《卡门序曲》一课,学生整节课就围绕《卡门序曲》这个主题活动,既让学生对音乐有了较深的熟悉度,又不会让学生感到很紧张。
3.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尽力优化教学方式。
在备课时,教师不但要注重教学活动的直观性、多样性和实践性,还要关注学生的年段心理特征。例如本次小学课中《动物说话》一课,教师把节奏训练巧妙地融入到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让节奏训练变得不再枯燥,非常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
三、“备教法”要以音乐为中心,体现师生的协同效应。
1.教法的选择要能充分体现音乐本位。
在选择教法时我们应该充分关注音乐的本位性,要尽量用音乐手段去让学生体验音乐及音乐文化,尽量避免非音乐内容喧宾夺主。例如,在这次的教学比赛中很多教师在音乐欣赏时都运用了律动,但效果却参差不齐。有的律动使用少而精,有助于学生在欣赏时更好的体会音乐的意境;而有的律动运用太多或太难,学生单是完成律动就很花心事了哪还有心真正注意和欣赏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律动可以让教学场面好看些,但如果因为使用律动而影响了音乐的欣赏,那么律动便成了仅是粉饰门面的空摆设。
2.过程的设计要能适时切入教师专长。
音乐教师在教学中要敢于大胆切入自己的专长,适时的在学生面前表现一下自己的专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有一点值得注意,这种教师专长的表现应该是适时的、自然的,生拉硬拽表演反而适得其反。本次赛中教师大都很注重自身专长与能力的展示,有的教师展示得非常好,而有的教师展示得却十分生硬。其中有一节初中的欣赏课,前面内容上得都很不错,教学最后教师和少数几个学生一起演奏了一段乐曲中的片段。教师的器乐水平本身就不好,临时搭建的演奏组合配合也很不默契,大部分的学生只能呆呆地看他们的生硬演奏。这种展示成了本节课最大的败笔,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3.活动的安排要能充分体现师生共舞。
好的音乐活动一定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放开手脚,又能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动中有序,而且不偏离以体验音乐和音乐文化为主题的活动。例如:《xx打溜子》一课,它最出彩的地方就是让学生实践体验打溜子。教师在学生不会时他是担当“教”的角色;当学生开始自由体验时他又成了平等的“参与”角色。尤其是即兴和学生体验“争斗”这一环节,整个课堂氛围是那样轻松活泼,让人倍受感染。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三
阿塞拜疆是一个位于西亚和东欧交界区的国家,其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深受世界各地音乐爱好者的喜爱。阿塞拜疆音乐风格独特,具有浓厚的东方色彩,给人以深刻的震撼和感受。我在探索了阿塞拜疆音乐风格的世界后,对其产生了深深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阿塞拜疆音乐风格让我体验到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融合。阿塞拜疆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这种多元化的背景使其音乐融合了波斯、土耳其、俄罗斯等多种文化因素。在阿塞拜疆音乐中,我听到了中东的调子,感受到了印度音乐的韵味,还能察觉到巴尔干音乐的影子。这样独特的混搭和融合,让阿塞拜疆音乐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和魅力。
其次,阿塞拜疆音乐风格给我带来了一种奇妙的视听体验。阿塞拜疆音乐以其华丽、激情和富有表达力的特点而闻名。旋律起伏跌宕,音乐家们通过巧妙的编曲和技巧,将音符穿梭在各种乐器上,创造出独特的音乐效果。尤其是在使用人声演唱时,阿塞拜疆音乐家善于运用特殊的技巧和声音,从而达到一种刺激听觉感官的效果。在阿塞拜疆音乐的呈现下,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激情和感性的世界,完全沉浸在其独特的韵律之中。
其三,阿塞拜疆音乐风格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也给我带来了新的认知。阿塞拜疆有着悠久的音乐传统,其音乐艺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伊斯兰教的影响使得其音乐中有许多宗教元素,这也给阿塞拜疆音乐增添了一份神秘感和庄重感。此外,阿塞拜疆传统乐器的使用也让我对其文化产生兴趣。比如,笛子和鼓是阿塞拜疆传统音乐中常见的乐器,它们的音色独特,给音乐增添了一份独特的韵味。
再者,阿塞拜疆音乐风格也给我带来了对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思考。阿塞拜疆音乐不仅融合了多个文化元素,还对外界的音乐风格保持着开放的姿态。阿塞拜疆音乐家在创作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也能吸取和融合其他国家的音乐风格。这种包容性让我深思,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通过尊重和包容,我们可以从中学到更多,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
最后,阿塞拜疆音乐风格在我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象。阿塞拜疆音乐是一种充满力量和感染力的艺术表达形式,它让人们无法抗拒地被其美妙所吸引。每当我沉浸在阿塞拜疆音乐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情感和冲动,它们能够将我带到另一个世界,让我忘却自己的身份和周围的一切。阿塞拜疆音乐让我体验到了音乐的力量,它不仅仅是一种娱乐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能够触动人心和灵魂的能量。
总之,阿塞拜疆音乐风格给予我独特的音乐体验和感受。其文化的多元化和包容性,奇妙的视听效果,以及与伊斯兰教和传统乐器的结合,都让阿塞拜疆音乐成为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形式。通过发掘和欣赏阿塞拜疆音乐风格,我更加珍惜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体会到了文化交流和交融的重要性。阿塞拜疆音乐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向不同文化和音乐世界的大门,让我对音乐的热爱和探索更加深厚。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四
法国伟大的文学家雨果曾把“数字、字母、音符”比作是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三把钥匙。儿童恰恰又是这座智慧宝库的源泉,音符则是其中的一把钥匙。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小学音乐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和必要。结合所学专业,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习,我发现从心理学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去组织教学,会让学生更加愿意和喜欢学习音乐,能够更快更全面地开启这座智慧的宝库。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做到以下三种境界的提升,就能更好地运用音符这把钥匙。
第一种境界:语言的发展――乐感的增强。
素质教育的目的,一是传授知识,二是训练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既然是传授知识就希望儿童在一定的环境、能力、兴趣的综合条件下,多学习语言,多增强数的知识,进而习得更多常识性的知识,从而能为以后参加社会活动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打下坚实基础。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必须综合考虑最基础的“语言”的发展。
当我了解到语文课本中有《妈妈的.爱》这篇文章时,经过用心研究和设计并与语文教研组取得了共识,采取了音乐中有语文、语文中有音乐的教学模式,设计出了《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教学方案。《妈妈的爱》主要是表达了妈妈为抚育子女成才付出的艰辛,启发我们要爱我们的妈妈,为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让学生在反复朗读课文、在体味课文寓意的基础上,带着感恩的心去演唱歌曲。通过练习,学生的乐感得到了增强,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而且对伦理道德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语言的发展和乐感的增强这种境界的把握,要注意年龄的差异。低年龄组的学生,音乐教学要侧重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概括,记忆能力的训练和培养。高年龄组的学生,音乐教学就应在语言得到发展的基础上,训练其空间知觉、观察、组织、动手能力。歌唱大海,会想到水域广阔深奥、水色蔚蓝无边;唱响春天,会看见春暖花开、季节更迭、有播种才有收获的喜悦;高唱祖国,浮现的便是祖国的繁荣昌盛,并能为祖国的美好明天奋斗不息。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要以完整的、活动的观点来看待整个教学过程,以综合的观点改进教学过程。”这也许就是这个境界的一个最好的诠释。
第二种境界:直观明理――表演动情。
具体说来可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要确保歌词简单明了、轻松欢快。时下小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流行音乐,歌曲张口就来。很多电视媒体的节目中,孩子们开口也是些与他们年龄、生活经验不相符的歌曲,对那些歌唱祖国、歌唱生活的歌曲却不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有正确选择歌曲进行教学的能力。
其实,有很多通俗易懂而又健康向上的歌曲可以选择的。最近老歌新唱又成为一时的流行,教师就可以把握这一趋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次,要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比如可以利用游戏的易学易做、情境相融,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游戏法是开启兴趣这扇窗户的有效手段。像击鼓传花接歌等,是孩子们久玩不厌的游戏,音乐教师也应恰当应用。这些游戏在一定程度上都能促使学生的大脑保持兴奋,情绪高昂,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参与的快乐,进而愉快地学习其它课程,做好各科作业。最后,表演动作要合理,难度适当。歌与舞是音乐中的姐妹,边唱边跳,亦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们的整体协调能力。如果表演动作过于复杂,将会适得其反,达不到歌舞的效应。量人定动作,量歌定动作,是歌舞组合的最佳原则。只有明快的歌词、喜闻乐见的游戏、趋于协调的动作,才能表演得动情、演唱得真切,才能时时处处跳出神奇而美妙的音符。
直观明理与表演动情这种境界的把握,最重要的是一个“选”字。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年龄状况、身体状况、学习能力去选择歌曲,力求歌词新鲜有趣、有吸引力,游戏内容丰富多样,表演动作协调,真正做到用眼看、耳听、手拍、口唱这一系列连贯动作的发挥,积极地调动各个感官,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第三种境界:兴趣的产生――情感的陶冶。
兴趣的产生与陶冶这种境界是学生在音乐教学中高层次的收益,也是素质教育中力求实现的收益。但是这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享受到的。这种境界的把握,音乐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有针对性,不仅要寓教于乐,更重要的是寓教于理,切实挖掘出教材中的积极思想要素,把艺术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真正尊敬他人、热爱劳动、遵规守纪。比如学习《劳动最光荣》这首歌,能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的热情,能感受到劳动的趣味性和意义。音乐教师还应考虑学生的智商、爱好的差异,有重点地进行兴趣培养,不能千篇一律。要摒弃集体授课、只解决共有问题的思路,真正做到集体授课与个别加餐相结合,让那些喜欢音乐、有一定天赋的孩子及早地走进快乐的音符中去,享受跳动的旋律所带来的快感,进而在生活中找到自信,变为学习内驱力。
有的同学在学会《过马路》这首歌后,就主动地去十字路口学习警察叔叔指挥交通。站在那里,面对众多的目光,充满了自信与快乐。我想这才是对教育最好的诠释与归结。
素质教育不同于应试教育,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须切实做到既要有心又要细心。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好上述三种境界,才能把素质教育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深入了解孩子们的苦恼和需要,真正和他们肩并肩地融入一起,让学生与老师成为知心的朋友。音乐教师与语文老师一样,从大音乐观来讲,要仔细研究教材,多体会孩子们的生活,争取在音乐教学中多层次、多角度地分散难点,小步子、多循环地学习,用音乐的魅力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五
摘要:巴洛克时期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它为后来的钢琴音乐风格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阐释了巴洛克的概念,通过对巴洛克时期音乐创作,音乐风格,音乐体裁和音乐奏法上来论述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
关键词:巴洛克音乐特征。
17世纪到18世纪上半叶的音乐发展时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
巴洛克音乐是指在文艺复兴之后兴起的,在之后很长一段时间流行的音乐,是通向古典音乐的桥梁。
巴洛克(baroque)一词来源于葡萄牙语“barocco”,意思是形态不够圆或不完美地珍珠,最初是建筑领域的术语,一复杂迂回的曲线形状,夸张地纹样形式和华丽的造型去表现动感和情调。
后逐渐用于艺术和音乐领域。
如果把文艺复兴的美学规则比作浑圆的珍珠,那巴洛克的美学规则就是形态不规则的珍珠,这也是为什么用巴洛克这个词语来形容这一时期,。
它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庄严、四平八稳、统一协调的艺术风格,崇尚奇特精雕细镂的风格。
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迅速发展,推进了整个西方音乐发展的历程。
器乐曲和声乐曲同时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古钢琴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和发展。
为钢琴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巴洛克时期,贵族掌权,乐师都为宫廷、教堂服务,他们所创作出的绝大部分的作品是为了取悦上流社会。
而宫廷音乐在这段时期占最主要地位,为了显示宫廷的富丽堂皇、贵族的奢华,宫廷乐师创作出的音乐都有着精致细腻和华丽的风格。
这一时期崇尚的美学观点是“情感论”,即音乐的目的在于直接引起听众或观众特定的情感,所以作曲家普遍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使用各种不同的创作手法、创作方式来表现不同的情感状态。
例如自然音阶、大调式、简单的织体引起欢快的、向上的感情,而半音音阶、小调式、复杂的织体带来忧郁的、深沉的感情;大音程使人欢快,小音程使人忧伤;刺耳的和声配上急促的旋律可能引起愤怒,把几个高度独立的旋律作对位化的结合时使人固执。
而由于更多对音乐的需要和更多对情感的需求的出现,已有的音乐体裁已不能满足其要求,因此音乐作品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曲式体裁,比如陆续出现了如托卡塔、前奏曲、幻想曲、奏鸣曲、协奏曲、组曲和赋格等重要体裁。
其中很多体裁在之后的时期不断地发展、演变,成为了经典的、成熟的.体裁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而在作曲手法上,由于古钢琴的发展和改进,作曲家更加可以不断创造新的表达方式来表达自己所需的情感,如在旋律中加入大量装饰性的音符,节奏强烈、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
作曲家们也开始使用节奏、旋律、调式、音色的变化和对比来引导听众们的感情。
这时乐谱中开始引入速度、力度的标记,但划分并不精细,而且同一速度一般贯穿一个乐章的始终。
这段时期复调音乐占据主导地位,大小调取代了教会调式,同时主调音乐也开始逐渐发展,但宗教音乐在西洋音乐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
在奏法方面,巴洛克时期的作品总体说来,速度中庸,音乐平衡、庄严。
由于古钢琴音量非常小,钢片拨弦有局限性,所以力度上没有很大的变换,只是采用音区式力度和阶梯式力度,不能做渐强、渐弱起伏的变化。
和声上以复调音乐为主,产生了对位法,即在大小调式的基础上吧不同的旋律线条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不仅要求横向线条独立,同时还要注意纵向的和声关系。
复调音乐史多层面、多线条、多重性的复杂思维,在声音上重视每个音的触键,不但每个音符要有良好的音质,同时还要注意每个线条的歌唱性。
奏法上也非常讲究。
当时古钢琴演奏强调表现力时靠奏法和装饰音,通常有两种奏法,即连奏和断奏。
在奏法上基本有两种基本原则1、音阶性-级进的音弹成连奏,三多以上的音处理成断奏2、八分音符弹成断奏,十六分音符弹成连奏。
装饰音是为了使旋律更美,更富趣味性,同时也是为了弥补当时古钢琴的局限性而大量出现的一种记法。
在演奏上有很大争议,如颤音是从这个音的上方音开始的,装饰音必须在拍子上开始。
古钢琴没有踏板,在现代钢琴上演奏巴赫等人的作品时可以尝试用一点踏板,以模仿古钢琴的音响,但一定要慎用,不要将踏板踩得太深,也不要将踏板踩得时间过长,以保持复调各声部的清晰。
在弹奏方法上,强调手指的单独弹奏,保持固定的手型与平静的手腕,后来转变为一种轻而浅的触键方法。
巴洛克时期最著名的古钢琴作曲家有法国的库普兰,拉莫,意大利的斯卡拉蒂,德国的巴赫,亨德尔。
但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巴赫,他代表了巴洛克音乐的顶峰。
巴赫创作以复调手法为主,构思严密,感情内在,富裕哲理性和逻辑性,并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结合和吸收了当时流行于欧洲各国的音乐风格与形式,把巴洛克的音乐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巴赫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十二平均律运用到创作中,大大推动了键盘音乐的发展。
巴赫的作品不仅数量上浩如烟海,而且质量也很高,既有十分简洁而极有个性的主题,又有丰富的想象和强烈的表现,以及异常完美地音乐技巧。
主要作品有:200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若干部宗教《受难曲》、《平均律钢琴曲集》、《创意曲集》、《勃兰登堡协奏曲》及《赋格的艺术》等。
巴赫成为了巴洛克音乐的一个辉煌的终点,也为后来西方音乐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贡献。
因此,巴赫被世人称为“西方音乐之父”。
参考文献:
[1]《巴洛克时期的音乐特征》——刘湘,科技信息。
摘要: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的萌芽时期,乃至近代音乐文明的催生时期,在世界艺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作用,这一时期的钢琴艺术风格特色可圈可点,值得细细品味。
巴洛克时期是从公元1600年到公元1750年的150年时间,巴洛克时期是西方音乐史乃至世界音乐史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时期,代表着一种艺术风格。
“巴洛克”源于西班牙语,译为汉语的意思是“变形的珍珠”,代表了与过去迥然不同的意思和别开生面的意味。
巴洛克时期正值西欧社会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根深蒂固的封建社会虽然在这一时期已经摇摇欲坠,但当时的封建君主影响力还残留,皇权的威严还有市场,所以,此时的音乐艺术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
因而,巴洛克时期的钢琴作品尽管从艺术风格的特点上有了恢弘大气、神圣庄严的重大变革,但在内容上,尚未脱离以皇室生活,重大的社会历史事件和神话传说为题材。
这一时期的自然科学在欧洲发展迅猛,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科学定理的发现使人们前所未有地认识到宇宙的秩序之美和均衡之美。
所以反应宇宙的秩序和均衡之美成为当时艺术家争相追捧的创作潮流。
同时,接踵而来的启蒙运动,又引领人们崇尚理性,追求严谨和秩序,这一切又造成了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在宗教神学和皇权的外衣下,表达着艺术家对个人享乐和精神满足的诉求。
一、节奏严谨平稳、律动周而复始。
启蒙运动带来的理性之风影响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钢琴艺术创作同样受到了影响,理性信仰至上的思潮带给钢琴艺术创作以突出的结构严谨规整的艺术风格。
其中,巴赫的作品最有代表性。
他的作品的主基调从始至终都保持在一个基本的节奏之上,仿佛一直在叙述和沉思着什么,不再具有浪漫派的自由奔放、速度时快时慢的节奏特点。
但是,作为钢琴艺术又决不能总是处于同一风格的基调上,那样,艺术的魅力将无从实现。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六
给攻击型人格的朋友的建议是,先了解自己的特点以及自己性格的形成原因,逐渐从过去中走出来,这样才能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
职场中因人际关系问题而使人变得焦虑、烦躁、抑郁、失眠,甚至干脆离职的情况时有发生。若尽早进行职场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完全可以在事情尚未发展到不可收拾之前就可以得到抑制。如果您有一些职场上的压力,或其他方面的心理问题,最好尽快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七
阿塞拜疆是一个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传统和风格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音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它融入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阿塞拜疆的音乐风格丰富多样,包括传统的民族音乐、古典音乐、现代流行音乐等。在我深入研究和体验阿塞拜疆音乐风格之后,我发现它不仅富有独特的韵味,更能够深深打动人心。
首先,阿塞拜疆的传统音乐风格让我感到非常新奇和好奇。阿塞拜疆的传统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主要体现在民间音乐和舞蹈中。这些音乐以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闻名,常常让人产生浓厚的阿拉伯和土耳其风格的感觉。阿塞拜疆的传统音乐器乐也很丰富,如鼓、琴、吉他和笛子等。在听到这些音乐时,我仿佛置身于古老而神秘的阿塞拜疆土地上,感受着那婉转动人的音符。
其次,阿塞拜疆的古典音乐给了我深深的震撼。阿塞拜疆的古典音乐是一种结合了东方和西方音乐元素的独特风格。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瓦格纳音乐,它在阿塞拜疆被广泛演奏和欣赏。我曾有幸参加过一次现场演奏会,这场音乐会给我的震撼非常深刻。整个音乐演奏氛围庄重而庄重,在每一次高潮部分,演奏家们以激情四溢的表演引发了观众的热烈反应。我被演奏家们高超的技巧和精湛的演奏所打动,他们以完美的和声和精确的节奏,为观众们展示了阿塞拜疆音乐的魅力。
除了传统音乐和古典音乐,阿塞拜疆也有一些现代流行音乐。这些音乐以流行的流行曲风和时尚的音乐制作而闻名。阿塞拜疆的现代音乐常常吸收了国际音乐潮流的元素,让人感受到年轻和活力的力量。在我研究阿塞拜疆现代音乐时,我发现它注重歌曲的创作和表现力,以及对时尚和潮流的追求。这些曲目通常带有浓郁的民族风味,旋律优美动听,歌词深入人心。我深受这些音乐的感染,它让我感到愉悦和愉快。
最后,阿塞拜疆音乐的美妙之处不仅在于其独特的旋律和节奏,更在于其背后的文化和历史。阿塞拜疆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国家,音乐在这里起到了传承和表达文化的重要角色。通过阿塞拜疆音乐,人们不仅可以了解到这个国家特殊的文化和历史,还能感受到当地人民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因此,阿塞拜疆音乐不仅是一种音乐风格,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和精神的象征。
综上所述,阿塞拜疆音乐风格丰富多样,包括传统音乐、古典音乐和现代流行音乐等。通过研究和体验阿塞拜疆音乐,我不仅了解了这个国家丰富的音乐传统和文化,还感受到了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愉悦和愉快。阿塞拜疆音乐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和精神的象征。我相信,阿塞拜疆音乐的美妙之处将继续影响着人们的心灵,并在世界音乐舞台上闪耀光芒。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八
阿塞拜疆作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传统的国家,一直以来都以其多样、丰富的音乐风格而闻名于世。在近期的一次音乐学习交流活动中,我有幸接触到了阿塞拜疆音乐,深深被其独特的魅力所吸引。下面我将从阿塞拜疆音乐的历史渊源、音乐特色、演奏形式以及对我个人的影响四个方面来谈一下我对阿塞拜疆音乐风格的心得体会。
首先,阿塞拜疆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公元一千年前,阿塞拜疆已经有了蓬勃发展的音乐文化。这得益于阿塞拜疆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吸收了波斯、土耳其、俄罗斯等不同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音乐风格。阿塞拜疆传统音乐乐器琴中琴、鼓、长谐琴等受到广泛的喜爱,并在后来的发展中与西方乐器如小提琴、管弦乐队等进行了结合。这样的多元融合使得阿塞拜疆音乐成为一个宝藏,而它的历史渊源正是它独特魅力的来源之一。
其次,阿塞拜疆音乐的特色之一就是其独特的音域和节奏。阿塞拜疆音乐很注重对声音的处理和演唱技巧的运用。例如,在演唱中,歌唱者常常会通过声音的加减、颤音以及尖细的音色来表达出各种感情。而阿塞拜疆音乐乐器的演奏也有其独特之处,例如阿塞拜疆音乐乐器琴中琴的演奏需要双手上下分工协作,使得演奏出的声音更有层次感。此外,阿塞拜疆音乐的节奏也非常独特,往往呈现出快速、欢快的节奏,让人感受到无穷的活力和激情。
再次,阿塞拜疆音乐的演奏形式也让我深感兴趣。阿塞拜疆音乐常常采用独特的形式,例如民间舞蹈和歌唱等传统形式,并通过与乐器的结合来表达情感。这种形式广泛运用于阿塞拜疆各种庆典和活动中。我曾有幸观看到一场阿塞拜疆音乐演出,乐手们热情四溢地演奏着以琴中琴和鼓为主的乐器,配合着激昂的旋律和节奏。他们跳动的音符,随着音乐的流淌,展现出一幅美丽而充满活力的画面,让我感受到了阿塞拜疆音乐的无限魅力。
最后,阿塞拜疆音乐对我个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阿塞拜疆音乐给了我一种全新的审美体验,我通过欣赏和学习阿塞拜疆音乐,更加了解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扩宽了我的视野。我也尝试着演奏阿塞拜疆音乐乐器,感受到了其中蕴含的独特魅力。阿塞拜疆音乐的独特之处激发了我对音乐的热爱,并让我对其他种类的音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欣赏。
总而言之,阿塞拜疆音乐以其悠久的历史渊源、独特的音域和节奏,以及独特的演奏形式而引起了我的兴趣。我相信,只有深入了解和学习不同国家的音乐文化,我们才能真正体验到音乐的无限魅力,并丰富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阿塞拜疆音乐以其多样性、丰富性和独特性,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音乐世界,也让我们对音乐的魅力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和探索。
三种音乐风格篇十九
职场人际关系给上班族带来的心理压力绝不亚于工作本身。随时保持与上司、同事、下级的良好关系,对于正常开展工作,以及保护职场人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下面根据职场中常见的三类上班族模式,给出不同的职场人际关系处理建议。
屈从型人格。
屈从者多见于职场新鲜人,就算别人侵犯了他的权益,他也会忍气吞声,不去表达自己的需要,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其实,他们不去维护自己的权益,也许是因为害怕,想讨好别人,可是这样做令别人也感到很不舒服,从而导致人际关系破裂。
给屈从型人格朋友的建议是,要敢于表达自己的需要,敢于维护自己的权益。不过需注意心平气和真诚地去沟通,而不要变成攻击型,屈从型的人谦让和气是化解矛盾、化干戈为玉帛的重要手段。
超脱型人格。
超脱型人格对职场中的任何事都表现出一种淡然的态度,好像什么都与他无关,事事高高挂起,不太关心周围的世界。职场需要适度的热情,这样的人容易被别人理解为冷漠、不合群,导致被疏远,搞不好职场人际关系。
对超脱型人格的朋友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建议,主动对人敞开心扉,增加参与精神,必要时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攻击型人格。
这种类型的人倾向于通过攻击的方式,把人推开,和人结束关系。他们的家教一般很严厉,成年后往往变得既谨小慎微又叛逆,用攻击的方式来向别人表明他是重要的,因此常与人搞不好关系。
给攻击型人格的朋友的建议是,先了解自己的特点以及自己性格的形成原因,逐渐从过去中走出来,这样才能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
职场人际关系十分微妙复杂,稍有不慎,就会陷于被动,可以说每个在职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人都会对此深有感触。而及时检讨,反省自己的行为,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调整,让自己适应多变的人际关系,不失为一个增强生存能力的好办法。
三种音乐风格篇二十
小学音乐学科不同于小学语文、数学,不属于应试科目,虽然现在的课程标准提倡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长期以来功利的学习观念导致社会对音乐学科的重视度不高,音乐教师的地位往往无足轻重、可有可无,师生关系尴尬。家长们重语数、轻音美的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对音乐学科以及音乐教师的态度。经常在学校看到,学生会主动问候语数老师,对班主任更是毕恭毕敬,而对音乐教师则可以视而不见。因此,音乐教师要学会合作、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愉悦就显得至关重要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出“,正确的自我认知与良好的情感体验是学生积极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第一步。”钢琴之王李斯特曾指出“:音乐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学习音乐需要用心灵来体验。”因此,小学音乐教育不能够像语文、数学课那样,通过简单的规律性总结和讲解来获得知识,必须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来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建构。音乐教师在这种建构的过程中要充当好学生的“脚手架”,与学生在对话中构建活泼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浓郁的兴趣氛围中体验音乐之美。例如,在学习《动物狂欢节》一课时,教学目标是通过对法国作曲家圣桑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的欣赏,使学生了解和体验世界名曲的主题旋律,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用提前制作好的各种“动物头饰”带领学生举办“森林音乐会”,让学生模拟各种动物的声音和动作,扮演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中激发学生欣赏乐曲的动机。又如,为了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环境,我在课堂教学中用优美的音乐代替枯燥、生硬的指令,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进行常规训练。音乐课师生问好后,在钢琴上弹奏上行、下行的旋律提示学生起立、坐下,形象又生动;在集体活动时用节奏鲜明的钢琴曲进行指挥,学生会随着旋律的变化在音乐的指令下进行踏步走、对齐、拍手等,有时在音乐旋律中加入一些动作引导,学生就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队伍排好,并能在音乐的指挥下变换队形。当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我则在钢琴上弹奏一段由强变弱的音乐,学生们就知道老师在提醒自己调整好上课状态了。这样做不但实现师生互动,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还有效地避免了教师在音乐教学中为了课堂常规训练与学生对立的局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学会用“学生的心灵”去感受、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的兴趣”去爱好。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角度,运用优美的旋律创设学生喜爱的轻松、愉悦的音乐课堂,使学生在激情中学习。
二、师生互动,注重沟通,突出音乐教学的和谐性。
当前,我国小学关于音乐课程设置方面,与其他基础学科和非基础学科具有明显差异,每个班级一周只有一至两节音乐课。小学音乐教师一般都要面对跨年段不同教学班的几百个学生,教学对象多、接触时间少。音乐教师与学生之间语言交流、思想互动和感情沟通的时间微乎其微,很多老师没有办法在短时间里认识几百个学生,叫不出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在师生接触机会和接触时间都比较缺失的情况下,师生之间的情感就较为淡薄,严重制约了学生音乐水平的提升。因此,教师要加强互动,注重沟通,突出音乐教学的和谐性。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自我意识的逐渐增强,特别希望家长、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能够尊重他们,这种自尊心往往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当这种要求得到满足时,他们就会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自然而然就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切感,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尊重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可以体现在教育教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主动问候学生、对学生的'问候要积极应答;认真地倾听学生正确或错误的发言;对学生的帮助表示感谢等。对于音乐教师来说,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是相当有难度的,对于固定教低年段或高年段的老师还要面临频繁更换教学对象的问题,往往是刚熟悉学生情况又要换教学班级了。那么,音乐教师如何在有限的音乐课堂中运用音乐的特性来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知道,音乐是通过有组织的声音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情感的,在音乐教学中,如果让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如视、听、动作等),就能更全面、更准确、更有效地把握学习对象。因此,为了快速记住学生的名字,我编创了姓名歌《你的名字叫什么》。让学生边唱边表演动作,这个动作是根据学生的名字特点自编的,这样富于个性的动作会让我和同学们很快互相记住对方的名字。当然,还可以画出音乐室的座位列名单表,每节课提问时对号入座教师可以温故而知新;课间候课时和学生多交谈;开展阶段性的小型班级音乐会,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表现;还可以利用音乐课的特点,用名字进行节奏接龙游戏;用歌唱的方法问候学生,如《师生问好歌》等。
三、师生交流,科学选材,突出音乐教学的创造性。
计划,对不同的题材重新进行调整规划,对不同的知识点有所侧重,再精心挑选一些与学期学习目标一致的备选教材内容,在开学的第一节课上与学生交流,由学生思考后提出意见与建议,师生经过慎重的选择达成共识,充分体现音乐教学中科学合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进行师生交流,学生的建议得到认可,既让学生明确了学期学习目标,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师生共建,延伸课堂,突出音乐教学的综合性。
小学音乐教师面对几百个性格各异、音乐学习与认知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时,往往只关注教师的教,忽略学生的学;关注音乐特长生,忽视音乐认知弱的学生,由于音乐教师缺乏正确对待学生个体差异的认识,造成了音乐教学中师生关系失衡。霍华德?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特点都有不同的表现,不同的侧重点。”在学生中也是这样,诸如有些学生天生就唱歌跑调,缺少演唱的天赋。但这并不代表教师就能够剥夺这些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的机会。“全纳教育”理论提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因此,音乐教师尤其要注意不能只关注音乐特长生,必须以培养兴趣为主,正确对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人类本性中,最深刻的渴望就是受到赞美,学生需要老师的赞美来肯定自己的行为并树立自信心,真诚的欣赏是良好师生关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师要学会用赏识赞美来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音乐教师可以通过精彩的音乐表演活动关注在原有水平上有所发展的学生,及时给予赏识和赞美。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学生数量的影响,缺少师生互动的平台,因此,要师生共建,延伸课堂,对传统的音乐教学课堂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谁不说俺家乡好》一课时,可以实施“两段拓展”,即课前拓展与课后拓展,充实音乐课堂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均能够得到表现与教师赞美的机会。在课前,可让学生在网络收集四川民歌的资料,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底蕴。在学习完这首歌曲后,可组织学生参观自己家乡的名胜古迹,然后根据《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曲子进行“填词”活动,比一比哪些同学的“填词”最好,看谁能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现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师生共建,延伸课堂,突出音乐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使得每个学生的才能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活动的主体,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教师的“赞美”,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3969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