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教学方法的巧妙运用和学生思维的引导。教案的编写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容安排。这些教案的分享可以激发教师们的教学创新和探索精神。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一
1、经历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投影仪、不同长度的铅笔若干、刻度尺。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导入新课。
教师言语导入。
二、新授。
(1)估计活动。
师:小朋友们,请大家先用手比划一下讲台有多长,课桌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一比,说一说。
(2)实际测量。
教师询问:同学们还能用其他的方法说明课桌有多长吗?
学生回答可以用东西量。
(3)讨论交流。
让学生来说一说刚才用什么方法来说明桌子有多长。
学生们说他用不同的工具量的。
师总结:原来大家用的测量工具不一样,标准也不一样,这样说起来真是麻烦。
那有没有办法使测量的结果都一致呢?
生说:可以用尺子来量。
(4)认识刻度尺,用尺子量。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
让学生拿出刻度尺,认一认。
师讲解:让学生知道刻度尺上每10个小格组成一大格,就表示1cm,即1厘米。让学生指一指从哪到哪是1厘米。
再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指甲盖、鼻孔等)。
2、量一量:铅笔有多长?
(1)引导示范。
师:首先我们应找到0刻度,把笔的一端对准它,看另一端对准哪个数值,再把它读出来。
让学生想想,有时候一枝铅笔不会刚好是政厘米数,该怎么办?
应该读出较为接近的'整厘米数即可。
(2)学生动手操作。
让学生展示测量的过程。
二、完成练一练。
1、第一题:先估计有多长,再量一量。
2、第二题:蚂蚁搬豆。
3、第三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三、全课总结。
今天你知道了什么?
教师及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会学生比的方法。
请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测量的工具,教师及时补充。
指导学生任意测量,再全班交流。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二
1.积极尝试利用袋子进行活动并创造各种玩布袋的方法。
2.发展幼儿跑、跳、钻以及边扭身体边爬行的动作技能。
3.在体育活动中感受、体验运动的快乐。
4.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5.培养幼儿乐观开朗的性格。
人手一只袋子,自制桑叶若干,磁带(《健康歌》、打雷声、下大雨声)蚕宝宝卡片。
一、热身运动(播放《健康歌》)。
师: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做运动好吗?
二、探索活动(初次探索)。
师:你们瞧,这是什么?(布袋)。
“你们以前和布袋玩过游戏吗?”
“今天我们就和布袋来玩游戏,好吗?等会小朋友每人随便拿个布袋玩一玩,想想可以怎么玩?开始吧!”(幼儿自由玩)。
师:好,小朋友过来。哪位小朋友告诉我刚才你是怎么玩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示范,其他幼儿可以学一学)。
(幼儿再次探索,体验创造性合作玩袋的乐趣)。
师:小朋友想的玩法可真多,那布袋除了一个人玩,还可以怎么玩呢?你们可以自己找伙伴玩一玩。(玩后幼儿交流,教师评价)。
三、比赛游戏“看谁爬的快”
1.师:站着有点累了,我们坐在布袋上休息会吧。(教师很神秘的从布袋里慢慢摸出蚕宝宝图片)。
“你们看这是什么呀?”“你们知道蚕宝宝最喜欢吃什么吗?”
“那谁知道蚕宝宝是怎么走路的呢?”
(分别请两位小朋友上来学一学,比较谁爬的更像)。
师:你们认为谁爬的更像蚕宝宝?我们请她在来表演一次吧,这次我们看清楚她是怎么爬的。(教师讲解)“你们瞧,她是把小腿缩一缩,屁股撅一撅,小手撑一撑,身体往前趴,这样就可以了。”
“你们也照着这方法试试看。”(幼儿自由爬)。
2.师:到老师这来,我们来玩个游戏吧?
师:爬的快的一队会有奖励哟。
(对比赛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如有必要可再比赛一次)。
四、游戏“蚕变飞蛾”
师:老师的布袋里好象还有什么呢?原来是一张蚕宝宝变飞蛾的图片,你们看,蚕宝宝爬呀爬,饿了它去桑叶,吃饱了就会吐出许多的丝把自己裹在里面,结成茧,慢慢地变成蛹,在里面滚过来滚过去,最后终于咬破茧,变成一只飞蛾飞了出来。它的演变过程有意思吗?那你们想来表演这游戏吗?我先请两位小朋友上来表演。
(教师说,这两位幼儿表演)。
师:他们表演的好吗?那你们一起来玩怎样?
五、结束活动。
师:听,什么声音?(打雷声)。
“不好,快要下雨了,没伞怎么办呢?”
“对,我们可以把布袋遮在头上挡着”
师:下雨啦,我们快走吧。
(幼儿走出教室)。
本次活动开展的比较顺利,基本达到了教学的目标。幼儿对布袋很熟悉,但很少拿它来玩游戏,所以她们很感兴趣,课堂气氛也相对活跃。第一次探索布袋的玩法时,她们只顾独自玩,看到一个小朋友在玩袋鼠跳,几乎所有的幼儿都模仿,所以在玩之前我应鼓励他们玩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玩法。再次探索的时候,经过提醒,他们知道除了一个人玩,还可以多个人玩,有更多不同的玩法。
大班的幼儿对比赛类的游戏积极性很高,在比赛“看谁爬的快”这环节的时候,我只设计了一次比赛,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并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好,很多幼儿只顾谁快,忽略了怎样爬,要爬的既快姿势又正确。所以我又重新比赛了一次,总结了前一次的不足,强调了比赛的要求,第二次比赛的时候,效果明显比第一次好多了。
我觉得在场地布置方面有所欠缺,没有充分发挥场地的优势,感觉有些拥挤。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三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测量活动:
(1)分组让学生估计一下,讲台、课桌各有多长。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四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建立1厘米的表象,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并会进行实际测量.。
同学们,昨天老师接到了新成立的动物学校校长长颈鹿的电话,他们也想购买一批。
1.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工具进行测量,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测量的结果.。
2.汇报测量结果:
3.教师提问。
都是测量桌子有多长,为什么他们得到的数不一样呢?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1.观察尺子,说一说自己看到了些什么.。
2.在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有多长.。
3.用手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
4.找一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5.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5厘米、10厘米、20厘米有多长(为估计作准备)。
1.试着测量数学书的宽度,同桌之间互帮互学.。
2.学生自己介绍测量的方法及结果.。
教师总结测量的方法:一端对准0刻度,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3.出示一把断了的没有0刻度的尺子.。
教师提问:用这个尺子能进行测量吗?怎么测?
4.出示几个测铅笔长度的例子,让生判断对错.。
1.小组自主选择几件学具,先进行估计,然后再测量,并将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五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多数孩子不认识厘米,把尺子上的厘米说成是米,这说明孩子们对厘米的经验很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组织估量:
师:谁能先来估计一下你的课桌有多长?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
生:自由说。
2、引导用物测量:
师:小朋友们估计出这么多的结果,那么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选择身边的工具测量一下。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
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4柞、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引导统一长度单位:
师:刚才大家都汇报了自己的方法,你们看这些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量得的数会不一样呢?
师:对,都是同样的桌子,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
师: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该怎么办呢?
生讨论。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六
教科书14--15页,《桌子有多长》估一估,说一说,量一量,练一练。
《桌子有多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的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实际测量活动,初步体会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体会“厘米”际长度。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一是估计活动,让学生估计一下身边的物体长度。二是说一说,讨论交流,感悟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三是量一量,学习用尺子等工具实际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普遍对长度单位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节课是长度单位的起始课,对学生来说尤为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关注单位的换算,而对长度单位的实际意义重视不够,致使学生缺乏对单位实际意义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有趣,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师:桌子的面有多长?你知道吗?(板书揭题)。
二、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师:量一量的注意好。看看身边的书本呀铅笔呀,你想到可以用什么来量?
生:用铅笔来量一量,用手来量一量,用尺子来量一量……。
3、师:请小朋友选择一种方法量一量。(巡视收集学生测量的信息,注意不同方法测量得到的不同数据)。
生:各自量,并交流:
生1:我用铅笔量,有4枝铅笔那么长。
生2:我用这枝短的铅笔量,有5枝铅笔长。
生3:我是用尺子量,有3把多长。
生4:我是用手量的,有6次那么长。
生5:我用尺子量,应该是60厘米左右。
……。
生:我们用不同的东西来量,当然数字不一样。
5、师:数据不一样。木匠师傅做这桌子时该听谁的数据呢?
生:用同样的长度单位,得到一样的结果。
三、认识厘米,体会1厘米的意义。
活动(一)叫一叫。
1、师:“厘米”,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生:厘米是一个名字。
2、师:有个长度单位叫厘米,请小朋友叫叫他的名字(齐读2遍),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叫cm,和cm打个招呼。
生:叫一叫厘米、cm。
活动(二)说一说。
1、师:厘米在哪呢,请观察尺子、三角板上有些什么?
生:有字母cm,有数字0、1、2、3、4……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随学生的回答闪动尺子的各部分)。
生1:0――1刻。
度间的长是1厘米。
生2:我认为4――5之间也是1厘米。
生3:那么19――18之间也是1厘米。
生4:我发现了两个数之间的长就是1厘米。
活动(三)指一指。
1、师:在你的尺子上指出1厘米,用食指和母指比划一下,用眼睛认真观察实际的1厘米有多长。
生:比划,观看记忆。
2、师:找找看,在小朋友的身边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写字格的长,写话本上的正方形的长。
3、师:还有大拇指的宽度呢。
活动(四)小游戏。
1、师:做个小游戏吧,先在尺子上比划出一厘米,把他放在脑子里,闭眼想一想,再在脑子中把它拿出来。(教师动作示范)。
生1:老师,放不进。
生2:记住1厘米有多少长,就放进去了。我还会拿出来呢。
生3:哦,我会了。
生“放”、“拿1厘米。
2、师:1厘米,小朋友都认识了吗?做做课间操。
生:随音乐拍手。
四、感悟几厘米的长度。
1、师:接下来请小朋友和小组里的同学一起指一指、找一找、比划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开始活动。
生:自主地在尺子、三角板上用手指头去比划2厘米,5厘米,10厘米,学生之间互相比划,交流,饶有兴趣地把5厘米、10厘米“放”进脑袋瓜。
2、师:一起来比划5厘米的长,找到身边的5厘米了吗?
生:小指头的长大约是5厘米。
3、师:一起来比划10厘米的长,发现小朋友的大拇指和食指叉开的长大约是10厘米。
生:我发现我的尺子有二个10厘米那么长。
4、师:说得真好。
五、学习刻度尺正确测量。
1、师:有只小熊说认识了厘米尺应该怎么测量呢?小熊请你来当评委,评一评怎样的测量才是正确的,请小朋友独立观察练一练第三题,独立判断后再与小组里的小朋友说一说为什么对为什么错。
生:自主判断,并小声地在组内交流。
2、师:谁来当裁判评一评?
生1:第一幅是错的,没有对齐0刻度。
生2:第四幅也是错的,没有对准测量物体的起点,也可以说数错厘米数,
生3:我认为第二幅是对的,5到10就是5厘米。
生4:第三幅也是对的,0到5表示5厘米。
生5:第二幅测量的方法既快又对,因为小熊笑得最开心。
3、师:你明白了应该怎么样测量?
生:先对准0刻度线,再看后面的数字。
4、师:看蚂蚁搬豆图。先在脑中拿出“1厘米”,估计一下会是几厘米,并用尺子测量验证。(师巡视检查测量情况)。
5、师:现在你能量出课桌的长度吗?
生:能,但是用尺子量的话要量好几次。
生:用厘米数很多的卷尺测量较方便,量出是60厘米。
六、课堂小结。
1、师:这节课你解决了什么问题?懂得了什么?学到了什么?
生:各自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2、师:看作业纸上作业,先是小组里的同学大家估计,再分工测量。
了让学生在多次不同的操作中亲身感悟长度单位,课堂上师生间、生生间充分展开互动交流,实际教学效果好。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七
《桌子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与测量》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在全册教材中为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空间观念,以他们的观察、操作活动拉近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从有别于数的另一个角度,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而“桌子有多长”则是学生在测量中首先从厘米引发的对测量的理解,包括对为什么测量,用什么测量,怎样测量和如何记录等都有一定的掌握,并在头脑中建立起最初的长度单位——厘米的空间概念,使学生能够自己估计出一定的长度,经历由知到识不断明确的过程。
学生年龄虽小,但都已经大略认识尺子,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怎么使用,比如说,在完成课本第7页第3题“连一连”的题目中,有的学生就用尺子画线,他们知道,尺子可以用来画直线;在裁纸活动中,有的学生没有剪刀,为了将纸撕齐,以尺子压纸边进行,也是取用了尺子的直,可见,学生对尺子并不陌生。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我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在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比如说:学生在集体中具体认识尺子后,说明尺子上数字的`作用;教师指明“从一个数字到下一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及时加深学生对厘米的认识,巩固、肯定(或纠正)他们原有的看法,利用这点使他们做到举一反三。
认识尺子之后,是练习巩固。由学生自己测量同一物体,出现不同答案时,讨论找出原因:怎么会这样?起点位置对吗?无论讨论是否能立刻给学生一个结果,起码每个学生都动脑筋思考了这个问题,达到了讨论的目的——参与、思考。这也就是让他们先自己探索获取信息的一种途径,同时也培养了合作意识。此时,我再以一句简练、切中要害的话总结和提示,顺利地达到让每个学生理解和牢记的效果,比起教师限制学生活动,先做示范,再让学生模仿完成,要来得生动得多,积极得多。
上完课,我反思发现,有些情况是教师始料不及的,有时教师原先设计好的课无法正常进行下去,课上虽也根据突发情况灵活变动了,但因种种原因,变动后课堂把握不是很成功,许多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能激活课堂气氛的构想没能淋漓尽致发挥作用。面对突发事件,课堂的驾驭能力还要提高,备课时也要多方面思考周全,不断提高自己的“二度设计”能力。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八
教材14页。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铅笔、书、本、红领巾。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每个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课桌,请大家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画一下,讲台大约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再估计一下,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长?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2、生小组合作测量。
: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到底课桌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画出1厘米和铅笔的长度。
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2、做书上的练一练。
(板书略)。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九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我知道1千米有多长。
2.我知道1千米=1000米,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自主学习10分;合作探究15分;展示交流10分;达标检测5分。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一、想一想。
(1)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
1、()个100米的`长是1千米。
1千米=()米。
2、千米用字母()表示,1千米写成(),1()=1000m。
三、在哪些情况下要用“千米”作长度单位?
一、我会填上适当的单位。
树高约10()。
桥长约400()。
飞机每时飞行800()。
火车每时行驶120()。
北京距离天津约120()。
二、换算我最棒。
4km=()m。
20xxm=()km。
9dm=()cm。
500cm=()m。
30mm=()cm。
7cm=()mm。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量长度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今天这节课来了解桌子有多长。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自已估计桌子。
师:同学们,请你们估计一下,课桌有多长?
学生估计。
2、估测。
师:如果不用尺子量,你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请你量一量,说一说。
学生想办法量:(有的学生用铅笔盒量,有的用书量,有的用手林划。。。。。。)。
师:大家的桌子一样,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讨论。
生:因为我们用的工具不一样,如果都用课本量,结果可能就一样了。
师:请大家来量一量吧!
师:你们真了不起,只有工具一样,测量的结果才会一样,所以统一测量工具非常重要。
我们就认识一下测量的一种工具-------尺子。
三、认识尺子。
1.观察尺子。
师:同学们看看尺子上有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2、小结:尺了有数字还有许多小杠杠,杠杠的长短不一样。每两个数学之间的长度就是一厘米。
3、让学生到黑板上来找出尺子上的一厘米。
4、比划出一厘米。
5、举例说明一厘米。学生举例。
(二)认识20厘米。
1、估测。师:用手比划一下20厘米有多长?
2、量一量:用尺子验证一下你比划的20厘米接近吗?
3、举例: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有什么东西的长度是20厘米吗?
四、布置作业。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知识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观察测量的结果,引出尺子。
2.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
活动一:通过认真观察、交流,总结出:
(1)尺子上有数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2)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我们把这些一条条的线叫做刻度线。
(3)有“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打招呼认识它。
活动二:认识1厘米。
尺子上从0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为1厘米。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上的0和1,比划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
寻找身边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基础,进而认识3cm、5cm。(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1.当0刻度完整无缺时,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的哪个刻度对齐。(生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在测量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却不能于某个刻度对齐,这时我们就看它的末端离哪个数字近,就说大约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见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哪个刻度对齐,此时,物体的长度为两刻度值的差。
四、应用练习。
小熊量东西。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尺子cm—厘米。
教学反思:
《桌子有多长》一课,重点是让孩子认识1厘米,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以及能正确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中需要多次进行活动,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教育机智,然而,这也正是我所欠缺的东西,导致整节课进行得杂乱无章,秩序混乱,所以这是一节失败的教学。
1.创设问题情境,以小熊做客为主线贯穿整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学生动手量桌子这一环节,学生没有完全参与进来,这与我有很大关系,教师的示范作用本应该体现出来,但是自己也没有做到,这是不应该的。
3.认识1cm,体会1cm的实际意义这一环节,我做的准备不够充分,学生只是用手比划了几次1cm,不如给学生准备一些1cm的实物让他们体会好。
4.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少,只是单纯的看了小熊的错误,这种间接的方式肯定不如亲身体验好。
5.另外,平时的习惯养成没做好,导致课堂中间经常出现一些突发现象,我处理得很不到位,也没能及时的处理好,这些方面的技巧还需要自己一点一滴的去积累,慢慢去摸索,多动脑思考,多请教其他老师。
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二
教学内容:
教材14页。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铅笔、书、本、红领巾。
教学过程:
一、师谈话: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每个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课桌,请大家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画一下,讲台大约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再估计一下,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长?
二、测量活动。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2、生小组合作测量。
三、讨论质疑。
四、学习厘米。
小结: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到底课桌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画出1厘米和铅笔的长度。
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2、做书上的练一练。
五、教学板书:
(板书略)。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了解实际生活中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学会估测较小物体的长度。
3.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
认识和体会1厘米的意义,初步培养估测意识,学会正确地进行简单的测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正确进行简单的测量。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养合作意识,锻炼观察、操作及推理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二、知识探究。
1、自主探索,感悟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测量桌子的长度,并汇报结果。
师生一起观察测量的结果,引出尺子。
2、认识尺子,认识1厘米。
活动一:通过认真观察、交流,总结出:
(1)尺子上有数字0、1、2、3、4……,0在尺子的最左端,表示起点。
(2)有一条一条的线,有长的短的,我们把这些一条条的线叫做刻度线。
(3)有cm-厘米,是一个长度单位。学生通过打招呼认识它。
活动二:认识1厘米。
尺子上从0到1这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尺子上每一大格为1厘米。
学生用拇指和食指对准尺上的0和1,比划一下就能感受到1厘米的长度。
寻找身边的1厘米:大拇指指甲的宽度、拇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大约都是1厘米。
有了1厘米的基础,进而认识3cm、5cm。(有几大格就是几厘米。)。
三、用直尺测量物体的方法。
1、当0刻度完整无缺时,将物体的一端对准0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的哪个刻度对齐。(生动手测量自己的铅笔有多长,在测量过程中,一定会出现物体的一端与0刻度线对齐,而另一端却不能于某个刻度对齐,这时我们就看它的末端离哪个数字近,就说大约cm。)。
2、尺子上0刻度找不见的时候,物体的一端对准一个整刻度,看另一端与尺子上哪个刻度对齐,此时,物体的长度为两刻度值的差。
四、应用练习。
小熊量东西。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3、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内容:
一、教学引入:
2、测量活动:
(2)实际测量:让学生用不同方法量。
(3)讨论交流: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二、新课教学:
1、认识厘米:(课件展示)。
认识刻度线,0刻度,1厘米的.长度。
让学生先估计1厘米有多长,然后在尺子上找出1厘米的长度,让他们再用食指和拇指比划一下,建立1厘米的表象。
在尺子上的不同刻度找出1厘米的长度,如数3到数4是1厘米,数6到数7也是1厘米等等。
2、说一说:(课件展示)让学生找一找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是1厘米的,体会1厘米的实际意义。先估计,再量一量。
3、量一量:(课件展示)如何进行测量。
测量的步骤:把一端对准0刻度,根据另一端与尺子上重合的位置,读出数值。
学生分组练习测量铅笔的长度。
三、巩固练习。
1、课件展示第1题,让学生先估计自己的书、铅笔和食指有多长,再量一量、填一填。当学生测量的不是整厘米数的时候,教师指导学生怎样按整厘米数读出数值。
2、课件展示第2题,让学生仔细观察图意,独立完成题目。
3、课件展示第3题,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对于小熊没有量对的题目,让学生说一说怎样量才是正确的。对于测量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应给予具体指导。
四、总结并布置课下作业(课件展示)。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课下量一量自己课桌的长度。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五
1、培养学生初步学会估计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建立1厘米长度的概念。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具准备:铅笔、书、本、红领巾。
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每个教室更换了新的讲台、课桌,请大家估计一下讲台有多长?
学生用手比画一下,讲台大约有这么长。
请同学们再估计一下,你使用的课桌有多长?
1、老师提出问题。如果不用尺子量,你能有哪些方法说明你的课桌有多长?
2、生小组合作测量。
:我们统一了测量的工具,得出的结论就一样了,到底课桌有多长?我们可以用尺自量。
什么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
1、量一量。
量一量铅笔有多长?画出1厘米和铅笔的长度。
问: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2、做书上的练一练。
(板书略)。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六
为了调动幼儿对活动的兴趣,我在知识和材料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利用网络下载了课件时钟,用课件时钟帮助幼儿体验一分钟,使幼儿很直观地看到了一分钟的运转,帮助幼儿认识一分钟,感知一分钟有60秒的关系,这样孩子对于一分钟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给老师在教学中也提供了方便。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体验同样一分钟为什么结果会不一样,从而体验出一分钟的长短,幼儿能明白在同一时间里做的事情的快和慢会影响结果,熟练程度不一样所有结果也会不一样。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做同样的事情,动作慢了,就会花很长时间,动作抓紧了,同样一分钟就会做很多事情。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分钟。
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幼儿在探索中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助于更好地进行师幼互动,从而才能达到教学的有效性。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七
根据教学目标经历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我首先提出让学生估一估自己课桌的长度,并提示可以用眼睛看,也可以用手比划着估。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并很好地引入了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在认识尺子和测量物体这一环节,由于课前准备不足(没有提前一天通知学生带尺子)很多学生都没有准备尺子,所以课上学生相互借尺子,课堂气氛有些乱。这一点以后要引以为戒。在动手测量的时候,有小部分学生还是出现的一些小问题,如没有从起点“0”开始测量,尺子反着放等,这些在下节课中要继续强化。
另一方面,学生可能对厘米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1厘米、10厘米等到底有多长还没有具体的.形象在,所以在估计时都估计的不是很准确,这也是需要加强的一个方面。
综上所述,我明确了自己第一课时的不足,为第二课时更加好地落实教学目标奠定了基础。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八
【教材分析】。
本课时是学生第一次学习测量知识,“厘米”是学生认识的第一个长度单位,它将为以后学习“米”“分米”等长度单位作准备。在测量中,教材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如:自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估测物体的长度、实际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体会到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形成估测的意识,学习测量的技能等。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学习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学生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尺子并不陌生,每个学生都见过学生尺,以他们的经验出发,知道尺子能用来做什么,比如说,可以用尺子来画直线,也有部分孩子知道尺子是用来测量的。但多数孩子不认识厘米,把尺子上的厘米说成是米,这说明孩子们对厘米的经验很薄弱。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对测量单位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厘米,并通过学生自主的测量活动,逐渐建立厘米的概念。学生估测物体的长度时,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与物体实际的长度差距较大。教师可在学生认识1厘米的基础上,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够不够1厘米,再在认识几厘米之后,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
(2)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合作、讨论中去发掘知识,掌握知识,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2)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组织估量:
师:谁能先来估计一下你的课桌有多长?可以用眼睛看,也可用手比划着估。
生:自由说。
2、引导用物测量:
师:小朋友们估计出这么多的结果,那么课桌到底有多长呢?请小朋友们选择身边的工具测量一下。同桌两人先商量一下用什么工具量,然后再共同量一量。
生:汇报。(学生可能会说:4柞、6枝铅笔长、3个文具盒长……)。
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3、引导统一长度单位:
师:刚才大家都汇报了自己的方法,你们看这些结果有什么疑问吗?
生:为什么量得的数会不一样呢?
师:对,都是同样的桌子,为什么量得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生:因为用的工具不同。
师:要使量得的结果一样,该怎么办呢?
生讨论。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十九
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意义的理解和时间长短的体验较少;幼儿园、小学截然不同的学习环境和要求.使幼儿面临着种种入学适应问题的考验。陈老师在“我要上小学”的主题活动背景下.设计了“一分钟有多长”“整理书包”等系列活动,以帮助幼儿熟悉小学生活.萌发对当小学生的向往之情。
桌子有多长教案篇二十
现今社会随着人口老龄化逐步加重和独生子女的弊端日渐显现,空巢老人这一块将是现今以及将来全社会都将重视起来的问题。《幸福的大桌子》这个绘本中温馨、恬静、默默流淌的温情氛围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相信通过这次教学,孩子们都会明白,老人的幸福很简单,家人的陪伴、关怀就是老人最大的快乐。如果以后长大了,不管离家多远,工作多忙,都要记得常回家看看,不要让家里的父母牵挂。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448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