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重要的素材,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写总结时,要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悟。这篇总结范文的结构严谨,观点清晰,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复习教学设计篇一
教材分析: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本册教材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和上一册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每一格代表2个单位或者多个单位。内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生应该比较感兴趣。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1个格子表示两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观察法、情景法、分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操行统计表、水彩笔。
一、设情景问题置疑,引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要做个调查,调查你们在学校的艺术节中擅长的特长表演有那些?
生: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师:其中你们最擅长的特长表演是那一种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
生:数出擅长每种特长表演的人数来比较……。
师:孩子们说得真好,这就要用到我们一年级时所学的统计知识。
板书课题:“统计”
二、探究新知(随时注意给表现突出的大组或个人加五星和红旗)。
1、收集数据的过程。
师:我们要知道擅长每种特长表演的人数,第一步就需要我们收集数据。
板书:“收集数据”
师:小组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教师行间巡视,对方法收集好的小组和合作愉快的小组加五星)。
生:小组汇报交流各种方法,并说说本小组认为最简单的记录方法,谈谈为什么?
(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说出“正”字记录的简便之处)。
师:你最擅长哪种特长就按“正”字的书写顺序在那种特长表演下画一笔画。(学生按大组顺序上台投票配上音乐伴奏曲)。
2、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整理每种特长擅长的人数,再填入统计表中,你们数“正”字笔画的过程,就是我们整理数据的过程。
师:为了能够使擅长每种特长的人数更直观的表示出来,让我们来共同制作统计图。
生:小组讨论汇报交流,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条形统计图下板书学生们所擅长的特长的种类。
师:强调0是起点,如果1格表示1人,则数轴上依次应标的数字是1、2、3……。
糟了,喜欢走时装步的人最多有17人,只有9格,不够涂该怎么办呢?
生: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生:汇报交流结果(向上添格子、往旁边涂格子、一个格子不表示1个人,而把它表示成两个人刚好用8个半格子……)。
师:假如擅长走时装步的有27人,此时一个格子表示多少人比较合适?(3个人)。
3、描述、分析的过程。
师:从黑板上的统计表和统计图中你看出了些什么?知道了什么,明白了什么?
生:擅长什么的最多?擅长什么的最少?最多的比最少的多几人?知道了条形统计图中一个格子不但可以表示1个人或物,还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表示2个或3个甚至更多个人或物。
师:刚才小朋友们的回答就是我们对统计表描述分析的过程(板书:描述、分析)。
4、课堂小结。
师:生活中那些地方要用到统计知识?我们统计的过程就是一个什么的过程?
三、联系生活实际应用。
a)用所学“统计“知识评比本节课学得最棒的大组。
师:请每大组分别派2个代表上台来收集整理本大组的得分(五星加1分,红旗加2分)。
生:按4人学习小组分工完成所发的统计表和统计图。
生:小组汇报交流统计结果,再描述分析统计结果。
师:对得分最多的大组插上红旗,进行个人与集体关系的情感教育,鼓励和作学习。
b)根据同桌的平时表现表,统计同桌应得到的操行分。
师:孩子们你们学到的统计知识用处真大呀!你们能否根据你的同桌每天的表现统计以下他本学期应得的操行分?(五星+1分、红旗+2分、三角形-1分、圆-2分)。
生:同桌两人分工合作。
生:汇报统计结果并进行描述和分析。
三、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板书设计 。
统计。
调查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
种类。
人数。
唱歌。
跳舞。
绘画。
走时装步。
唱歌跳舞绘画走时装步。
在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了运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了1个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二年级这节统计课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统计数据的增大,条形统计图的每个格字代表2个单位,教学中,我把“统计”这一数学知识还原到了学生的生活背景中,使学生在温馨愉悦的气氛中,进一步体会了数据的收集来源于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统计的兴趣,使学生在做统计图的格子不够的认知困境中,自觉的进行探索、交流,最终把认知指向“1个格子表示2个人”这一新知的前沿,学生在现实的数学情景中参与教学活动,从事数学探索,进行数学交流,开展数学操作,在学习与生活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起“以一当多”的数学知识。通过评大组得分夺红旗的统计活动,又十分自然的进行了团结协作、互帮互助的情感教育,在通过用所学统计知识帮助同学统计本期操行分的过程中,让学生做到知识来源于实际又运用于实际,从中体验数学的价值,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复习教学设计篇二
(一)习题1-6。
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更正。
(二)课堂作业新设计。
1.写出分母是8的所有真分数(),其中()是最简分数。
2.把下面大小相等的分数填人相同的圈中。
3.比较下面每组分数的.大小。
和和和和和和4.把下面的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
(三)思维训练。
1.分数是真分数,而且可以化成有限小数,x最大是几?
3.一个最简分数,把它的分子扩大2倍,而分母缩小到原来的后,正好等于,这个分数原来是()。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分数和小数的互化等概念更加清楚。同时,进一步明确了这些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能灵活应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复习教学设计篇三
本节课是建立在学生学完了科学所有课程后,面临中考的第一轮复习。酸碱盐部分的知识因其知识点多、反应多、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紧密,而成为初中科学教学中的重难点,而和酸碱盐有关的考题又在中考中占了很重要的地位。
【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对酸碱盐的概念及其相关的性质已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灵活掌握酸碱盐相互间的化学变化,就显得比较薄弱。
【设计思路】。
通过生活情景激发兴趣。展示学生的成果,通过师生共同的对话式讨论,帮助学生把零散的酸碱盐性质等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规律化。并通过中考中常见题型、易错题型的分析,使学生熟练掌握酸碱盐化学性质的应用。同时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归纳酸、碱、盐的化学性质。
2.进一步了解溶液中的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书写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方案的介绍及生生互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度。
2.通过对学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规律。
3.通过对酸碱盐性质的归纳,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
2.体会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的过程和乐趣。
【重、难点】。
重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难点:引导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利用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解决实际问题,能善于总结和理清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生活情景引入,激发自主学习。
1.出示两瓶家用实物:洁厕灵和厨房洗涤剂。媒体展示生活情景,用生动的语言“如果工人们用错就要面临被解雇的后果,你们能帮助他们区分吗?”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胜心,主动展开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把问题明确化:其实区分“洁厕灵”和“厨房洗涤剂”,就是区分里面的“盐酸”和“氢氧化钠”。2.学生讨论,教师巡视,明确学生的错误。
3.展示一组学生的作品,并让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案,让下面的学生注意聆听、判断,教师则在黑板上简单地板书,整理。然后学生评价,补充方案。
二、网络联系生成,突破重点难点。
1.教师对板书进行归纳提问:请同学将刚才你们自己所用的物品进行归类命名。
学生回答。
教师用纸制的卡片吸在黑板相应的位置,构建出一个“酸碱盐性质”的雏形。
2.教师提问:“酸有5点共性,通过这个网络结构,你来说出另外两种。”(提这个问题是基于学生对酸的知识已经熟知掌握的基础上)。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纸制的卡片:金属氧化物碱,并出示课件)。
教师接着提问:“碱有4点共性,通过这个网络结构,你能补充完整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贴纸制的卡片:非金属氧化物酸)。
最后进一步提问:“能用刚才我们补充的几点酸碱的性质来区别前面两种物质吗?你会用什么物品?”这个问题既对前面的知识补充巩固,又使知识得到了提升。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利用酸碱盐的性质来鉴别物质时原则上应明确:“一则可以反应,一则不反应;如果两则都反应,那么现象必须不一样;如果反应现象不明显,可以借用试剂的变色反应。”
提问:对比“酸的共性”和“碱的共性”简图,说说在共性上什么相同什么不同。
3.教师过渡语:我们的中考试题就是出自这个网络结构中,为了检测你们是不是都已经掌握了,现在进行一项任务“直击中考”。学生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将知识点和具体题目结合在一起,在解题时有一个较为清晰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学生回答,引出中和反应,然后练习。
教师提问:酸碱恰好中和反应时,最终的产物是哪几类物质?
引出盐的共性复习(同酸碱类似),对照网络结构补充盐的共性。
教师补充板书,整个知识网络整合完毕。
三、化学方程书写。体现以生为本。
根据刚才共同归纳的性质,将黑板上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教师巡视,找出学生易错的地方。
学生展示,然后生生评价,归类此处的反应类型,回顾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书写。特别指出复分解反应在酸碱盐题目中应用广泛,条件比较复杂,通过顺口溜补充记忆方法。
四、回归中考探究。万变不离其宗。
出示精美的图片,提问:大家吃过“菠菜豆腐汤”吗?
还是来源于生活,通过轻松的气氛,将学生带到一道中考得分较低的探究题。综合应用以上复习的思路和方法,并从此题中学到新的知识,将知识得以提升。并指导学生对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步骤。
教师加以讲解,引导学生回答(答案:菠菜中碳酸盐与豆腐中钙盐反应产生草酸钙,易得结石、生成草酸钙等均可给分)。
要求学生的主观题回答要规范,语言要精练。
复习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内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资源: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回顾。
操作要领:要根据复习的内容结合学生感兴趣的实际需要创设一个合适的情境,将复习的数学知识融入问题的情境中去,激发学生产生复习探究的迫切愿望。教师简明艺术地点出知识与情境的联系。
二、回归整理,构建网络。
操作要领: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回忆等形式再现知识点,并对知识点进行创造性整理;然后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展现整理成果。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要进行恰如其分的引导和点拨。
三、重点复习,强化提高。
操作要领:在教学中先呈现能代表知识块重难点的典型例题、习题,引导学生进行析疑解难和重点强化。练习题要有层次性,帮助学生解答疑点,弥补缺漏,让学生更全面、准确地掌握学习内容,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四、完善小结,形成体系。
操作要领:呈现有针对性、典型性的测试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后,进行多种形式的评价。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复习教学设计篇五
出示"皮卡丘"这个卡通形象,告诉学生今天"皮卡丘"要和小朋友一起去"拼音王国"里旅游一下,并会带给大家很多拼音小星星。
(教学一开始引出"皮卡丘"这个学生喜爱的卡通形象,调节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抢读声母。师出示部分难记的声母,学生认读。
请学生拿出自制的23张声母卡片,按顺序排队,同桌互读互相检查是否排对了,读对了。
2、变魔术。出现半圆和小棒,变出b-d、p-q让学生加以区分,让学生也来变一变魔术。
3、多种方式练读。指名读,小组读,男女生赛读,齐读。提醒学生声母要读得又轻又短。
(读得好的奖给学生小星星)。
1、复习单韵母。每位学生拿出六张单韵母卡片,自己读一读,全班齐读。
2、同桌合作,把任意两张单韵母组合成复韵母。
3、游戏"排队",把24个韵母按顺序排队。
4、多种方式读加以巩固。
(声母、韵母复习完后,做一下课间小活动)。
1、出示写有整体认读音节和一些可以拼读的音节卡片,请学生找一找。
2、游戏"看谁听得准,举得快"。
老师读,学生找卡片;同桌游戏,"皮卡丘"把小星星奖给合作得好的同座两同学。
3、集体练读。
1、出示"读一读"中的双音节词语。
2、小组合作拼读音节完后,把你会读的词语大声读出来,并带着全班同学读一遍。
复习教学设计篇六
1、复习本单元的55个生字,正确读写“沐浴、训斥”等49个词语。筛选出易错、难记的字词重点强化巩固。
2、以读为本,能够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读通读懂课文,背诵相关课文。
3、回顾课文内容从不同人物身上体会做人的道理。教学重点与难点。
1、掌握积累语言的方法,培养积累语言的习惯。
2、复习课文,体会作者用饲准确、生动。教学方法与手段。
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复习语文第四单元“自尊自爱”(板书)。
二、回顾课文内容。
同学们,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尊自爱。围绕这个专题安排了哪些课文?(师板书)这四篇课文都用故事的形式向我们说明的一些深刻的道理。
三、预习成果展示:
1、表扬完成复习提纲好的同学。
2、展示背诵情况。
四、精讲点拨。
(一)、复习生字词,课件展示。
1、复习生字:齐读。
3、说说喜欢哪个词语,照样子写一写。
4、形近字(七色光2题)。
5、多音字。
(1)学生找出4小题里的多音字(扎、塞)。(2)找找本单元积累的多音字。(3)集体交流。
(4)完成七色光1小题多音字训练。
(二)、句子训练。
1、填一填出示七色光3小题资源评价40页。
6、7题。
3、体会每组句子表达效果上的不同。(1)“我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我决不能为这些蠢货演奏!”
(2)“你成为亲王,是因为你的出身,而我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你成为亲王,只不过是因为你的出身而已,而我却是靠自己的努力成功的。“。
4、读读背背七色光四中名言。
四、归纳方法。
1、学生交流复习好方法。
2、教师点拨:背诵积累,认真观察,运用好词佳句和修辞方法,抓重点句段,揣摩大意。
3、回归单元主题:生活中怎样做是自尊自爱?
复习教学设计篇七
1、复习所有的声母,先认读卡片上的声母,再背一背。
1、导入:是谁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啊?(出示连线图)猜一猜(海豚)。
2、你怎么知道是海豚的啊?学生各抒己见。
3、是的,只要我们把所有的声母按顺序连起来,海豚就出现了。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4、在实物投影中校对。
1、导入:你看!海豚正跳着欢快的舞蹈欢迎我们呢!(出示海豚摆出的类似声母的图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
2、小组合作:
(1)导入:海豚用身体摆出声母的形状,你还能用其他的东西摆出声母的形状吗?
(2)小组合作:先商量分工,谁是组长、汇报员、记录员,再开始合作。
(3)各小组汇报。
2、示范:海豚姐姐,你好,欢迎你到我们班来,我想和你交朋友。我是陈老师,我姓陈。我的姓里的声母ch和你身上的ch是一样的,很高兴认识你。
3、小组合作:以小组的形式找自己姓里的声母。轮流说,空下的同学当裁判,说对的奖一颗小红星。教师巡查。
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见到了海豚,通过大家的介绍,海豚对我们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来它会带我们去哪里,去干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
复习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会取商的近似值,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合理的方法取商的近似值。
3、掌握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小数除法中的规律。并能运用所学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能灵活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运用小数除法及其它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ppt、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引入课题,宣布本节课的任务。板书课题。
二、梳理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1、师生共议,回顾单元所学知识。
2、学生课前独立整理,完成知识结构框架图,然后小组内交流。
3、小组内交流:
(1)、三单元学习了哪些知识?
(2)、你认为哪些知识你掌握的比较好?
(3)、你还有哪些疑惑?
4、小组汇报展示,全班同学讨论交流。
教师强调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整理的重要性:便于及时复习,查漏补缺,更全面、系统的掌握所学知识。
4、学生质疑: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在这些所学的知识里面,你认为自己哪个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还有哪个知识点不太明白或者说有一些疑惑呢?大声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探讨。(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随机典例悟导……)。
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带着刚才所提出的问题走进我们的练习大本营吧!
三、练习大本营。
(一)、计算练习,选择合理灵活的方法。
79.3÷2.6=2.2÷3=7÷0.25=。
8.1÷1.8=24.7÷2.5÷0.4=0.22÷0.6+0.2÷0.6=。
方法:先让学生独立选择题目做,再抽生板演、对正。
(二)、综合练习。
1、选择题。
1)、李阿姨买了14个橘子共重2.1千克,如果买这样的橘子13千克,大约有个。
a200个以上b不到50个c80多个。
2)、下面的商是3.45的算式是()。
a11.04÷32b11.04÷3.2c110.4÷3.2。
学生选择正确答案,并说出思考过程。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计算、估算等。
2、口答:
1)、五一班有16名同学去春游,每5名同学乘一条船,需要几条船?
(16÷5=3条……1人,3+1=4条采用了进一法)。
2)、钢笔2.5元一支,11元最多可以买几支?
(11÷2.5=4支……1元最多可以买4支采用了去尾法)。
3)、买3个面包用2元,每个面包多少钱?
(2÷3=0.6666……大约是0.67元采用了四舍五入法)。
3、解决问题:
1、先求出小红准备的钱4.8※30=144元。
2、按照现价可以买多少千克大米144÷4.5=32千克。
3、现在比原来多买的千克数量32—30=2千克。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呢?
五、拓展练习。
※6除以7的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用循环小数表示商以及其周期性规律的应用]。
复习教学设计篇九
复习内容:因数和倍数。
复习目标:
2: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掌握求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复习重点:自主梳理知识,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复习难点:辨析和理解知识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步骤
一、巩固相关概念,理解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关因数与倍数我们学到了什么?介绍了哪些概念?
板书概念名称,并让学生说出每个概念及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相关概念,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
二、巩固练习
1、复习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
(1)在2、3、0、91、0.25、1、65和50中,()是自然数,()是奇数,()是偶数,()是质数,()是合数。
(2)教材第138页第2题。
学生根据题目要求写出答案,并集体交流。
将其中的合数分解质因数。
问:质数与分解质因数有什么不同?
(3)师小结:自然数按能否被2整除分为奇数和偶数。自然数(0除外)按因数的个数分为1、质数和合数。
2、复习因数、倍数、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和互质数。
判断。完成141页第1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师订正)
补充:(1)一个数的倍数都比它的因数大。()
(2)4.2÷0.6=7,我们说4.2是0.6的倍数。()
说明:“4.2是0.6的7倍”是对的,但几倍与倍数是有区别的。因数和倍数只在整数范围内研究。所以,我们不能说0.6是4.2的因数,4.2是0.6的倍数。
(3)24÷6=4,我们说24是倍数,6是因数。()
(4)是互质数的两个数一定是质数。()
问:互质数与质数有什么不同?
(5)两个质数相乘的积一定是合数。()
(6)如果一个自然数是6的倍数,那么它一事实上是2的倍数。()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3复习2、3、5的倍数的特征。
做教材138页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4、复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完成第141页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小结:当两个数是互质数时,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总人倍数数是它们的乘积。当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时,较小数是它们的最大公因数,较大数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
课后反思
复习课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某一阶段,以巩固、疏理已学知识、技能,促进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这与我们教研组以前提出的复习课要进行“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是基本一致的。本节课的流程也是“知识梳理、查漏补缺、巩固提升”这样三步骤。
一节课下来,通过讨论和自己的进一步思考,觉得还是有一些不足。
1.课堂不够开放。
开放的数学课堂已经成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主流。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体验。在复习课的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我回忆”、“自我整理”、“质疑问难”、“自我反思”的空间。这与传统的复习课中,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系统的知识结构图呈现在学生面前,供学生复习是有很大区别的。
这节课中,学生的自我知识的整理,还可以进一步放手。可以完全由学生自己来完成,一个人完成不了的,可以小组合作完成。只有通过真正的自我整理,学生才会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
在回忆了知识点之后,还可以设计这样一道开放题:请你从7、14、21、25、35这列数中找出与众不同的一个,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知识储备,灵活主动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2.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反思还不够。
复习教学设计篇十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怎样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计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交流估计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学生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学生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在几何中发现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行判断),使学生经常注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应该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楚就可以了。
复习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一
1、复习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及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够迅速、准确的计算。
2、进一步掌握一位数乘两、三位数,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笔算乘除法。
3、巩固两步计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能够准确地进行计算。
4、巩固常用的`计量单位以及相互之间的进率关系,进一步建立吨、千克、克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计量单位进行回顾和整理;能够采用比较法、排除法等方法结合实际,正确使用计量单位。
3、通过复习,激发学生自己整理知识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喜爱,使学生更加乐于学习数学。
1、谈话激趣:
同学们,到今天为止,我们三年级上学期的新课程全部结束了。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将对本学期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到了现在,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位同学能帮助其他同学进行复习巩固。看谁最认真,做得最好!
2、整理回顾口算方法:
(1)出示口算卡片,让学生利用开火车形式快速计算。
(2)强化口算方法:指名说出204×3和408÷4的口算方法。
(3)计时训练:我们开始一个小竞赛,看谁做的又对又快。请同学们打开书看总复习的第1题,准备好,“开始!”交流,订正。
3、回顾整理笔算的方法:
(1)口算同学们做得又对又快,笔算是不是也掌握得非常好呢?书上的第5题的算式。
(2)交流,评价。
4、整理回顾两步计算式题。
(1)在以前我们学生的两步计算试题中,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试着做一做第9题。
(3)全班订正。
(4)出示改错题:判断下列各题计算是否正确,为什么?
5、复习常用的计量单位。
(2)指名回答,师板书:
时间单位:年、月、日
质量单位:克、千克、吨
(3)请同学们自己完成第2题。填完后再小组内进行交流。
(4)全班订正。
(5)做第3题。
6、拓展交流:自己再把今天复习的相应的单元内容看一看,有没有疑难问题,可以询问老师或其他同学。
板书:常用计量单位:1年=12个月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二
通过总复习,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更加巩固,计算能力更加提高,能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材说明。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复习共分为五部分: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表内乘法,长度单位和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统计。本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属于扩展学生数学思维的,只要学生了解就可以了,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相应内容的复习。
总复习的编排注意突出本学期的教学目标,以及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如把表内乘法集中复习,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乘法口诀,同时,注意计算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达到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来巩固计算熟练程度的作用。
1.复习前,应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情况,制订适合本班实际的复习计划,以使复习更有针对性。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师的引导下,采取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复习时,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本学期的重点内容是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以及表内乘法,这些知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要使学生切实掌握好。“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和“统计”等知识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复习过程中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4.这部分内容可用5课时进行复习。
1.“100以内的笔算加法和减法”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道小题,着重复习笔算两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复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回忆本学期所学习的笔算两位数加、减法是怎样计算的。教学中应注意的'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正确表述即可,教师不必总结出条文让学生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对于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多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逐渐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对于具体计算,允许学生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如学生可以用笔算也可以用口算,只要学生计算正确就可以了。
2.“表内乘法”的复习。
教材主要从两方面复习: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用计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乘法口诀是计算乘法的基础,必须让学生熟记。因此,教材安排了让学生背出全部乘法口诀。对于乘法计算,要求学生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在复习乘法口诀时,既要注意全面,同时,要注意有所侧重。如7~9的乘法口诀,数目比较大,学生容易出现错误,应该多让学生做些练习。另外,对乘法口诀,应注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避免机械背诵。
复习解决问题时,先让学生认真看图,说一说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思考:根据图中描述的事情,要解决题目的问题,应该怎样做?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后,按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全班进行交流。也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再说一说解题的思路。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清楚就可以了,不必按照一定的模式来叙述。
3.“米和厘米、角和直角”的复习。
(1)“米和厘米”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长度单位是米和厘米。要求学生能够形成比较清晰的“米”和“厘米”的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用适当的测量工具量出有关物体或距离的长度,并会在某些情景下对物体或距离的长度进行简单的估计。
教材安排了两道题。第4题是让学生用自己身体的某一部分表示“米”和“厘米”的长度。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非常重要。第5题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并训练测量方法。
复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加深对“米”和“厘米”的认识。可以像教材中要求的“用手臂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和“用手指表示1厘米有多长”,也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用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表示这些长度。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借助某一具体实物形成长度单位的表象。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
估计和测量的复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操作,然后集体交流。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估计的,交流估计的方法。对于量线段,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如有的学生从0刻度开始,有的从其他刻度开始),只要学生量的正确都是可以的。教学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一些实物的长度进行估计和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角和直角”的复习。
本学期所学的角的有关知识,要求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并初步学会画角和直角。
教材先通过数图中角和直角的个数,复习角和直角的概念。然后,通过在图中加一条线段的活动,把画直角和数直角结合起来复习。
复习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会在几何中发现角或直角,并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另一方面,应尽量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观察周围实物的面上有什么样的角(对直角要进行判断),使学生经常注意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4.“观察物体”的复习。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题目。第7题是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第8题是画轴对称图形。
复习观察物体时,可以让学生看书上的图,想像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应该是哪个图。教学中还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观察一些其他实际物体,说一说看到了什么,对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必要求过高,只要能说清楚就可以了。
复习对称图形时,先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对称图形,然后再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对称图形。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范文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94页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能更正解地区分长方形、正方形......
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内容:
教材第47页整理和复习及练习十第6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正确笔算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
经历笔算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及验算方法的归纳整理过程,使学生体验归纳、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能运用三位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会选择适当的计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法。
学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学习就要结束了,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二、复习过程,练一练。
1、教材p47第1题,课件展示。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加不需要进位?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都需要进位?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教材p47第2题,课件出示。
(1)哪些算式中的个位相减不需要退位?哪些算式中的个位、十位相减都要退位?
(2)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板演,然后回答第一个问题,同位互说第二个问题,最后结合具体的题目指名汇报,说计算的过程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3、从以上加法和减法题中各选一题进行验算,并说说验算的方法。
4、教材p47第3(3)题,课件出示。
两个问题选择的计算策略是不一样的,问题1可以使用估算,问题2使用精算。
学生上黑板计算,集体订正。
三、作业设计。
1、课件出示,判断题。
认真思考,集体回答。错的说出原因。
2、连一连,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指名回答,全班订正。
3、教材p49第6题,课件出示。
第1问采取估算的方法,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内交流方法,汇报结果。第2问先让学生自己将要买的商品打上勾,再列算式计算。
4、比一比,看谁算得快。课件出示。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再小组交流讨论有什么巧算的方法么?汇报结果。
第十课时整理和复习。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2、笔算加法时,哪一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
3、计算减法时,哪一位不够减要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加10再减。
复习教学设计篇十四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五部分:小数的乘、除法,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观察物体,可能性。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向学生渗透“编码”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初步感受、体会数学的魅力,不作具体要求,因此,在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总复习的内容在编排上,同时考虑了《标准》规定的知识领域和前面教学内容的顺序,并把有些分散学习的内容适当归并,注意突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便于在复习时进行整理和比较,使学生更加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例如,把小数的乘法和小数的除法集中复习,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同时,把小数乘、除法与整数乘、除法进行比较,加强两者计算法则的联系。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使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代数思想、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得以进一步发展,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的成功体验,全面达到本学期规定的教学目标。
这部分内容可分4课时进行复习,教师也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1.复习“小数的乘、除法”时,可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也可以带着复习一下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使学生对小数四则运算的法则进行全面的整理。
2.复习“简易方程”时,要注意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体会代数的思想,巩固一些特殊的写法,例如,数字与字母之间的乘号可以省略不写,数字要写在字母的前面,一个数的平方的意义和写法,等等。
3.复习“多边形的面积”时,除了要求学生正确应用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以外,更要注意引导学生回忆这些公式的推导过程,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掌握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4.复习“观察物体”时,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想像等活动去辨认几何形体在不同方向的投影。
5.复习“可能性”时,要结合具体实例综合复习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如总复习第9题中要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平,首先要用组合的知识列出两枚硬币朝上图案的所有可能结果,进而求出朝上图案相同的可能性大小,使学生学会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
第一课时
课题:小数乘法和除法
1、整理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小数乘、除法。
2、理解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结果与第二个因数和除数的关系。
3、应用运算定律能进行小数乘法和除法的简便运算。
4、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会用循环小数表示商。
5、能用进一法和收尾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1、口算:
(1)120页第1题
填书。
(2)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要小结。
2、在计算中理解法则。
(1)4.05×2
1.84×3.7
7.55÷0.25
15.75÷0.63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2)计算小数乘法和除法要注意什么?
3、简便运算
(1)123页第2题
填书,集体订正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乘法的运算定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
0.25×32×1.2510.1×85
2.85×5.2+2.85×5.8-2.853.6÷0.25÷0.4
3、计算结果有几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4、什么叫循环小数?
1、两个因数都是两位小数,它的积是两位小数。
2、m×0.98的积一定小于m.
3、3.636363是循环小数。
4、2.5×17+2.5×13=2.5×(17+13)运用了乘法结合律。
5、小毛看一本120页的故事书,每天看35页,要看4天。
师:学会小数乘除法,还要学会运用知道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1、120页第2题
学生审题,独立解答,集体订正时说一说怎样想的。
2、123页第4题
独立列式计算,集体订正。
3、李老师用200元买字典,每本40.8元,可以买几本?
4、工地上有171吨货物,用载重8吨的汽车要运多少次?
今天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还有什么问题?
p123页第1、3题,p125页第13、15题。
本课分为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完成了计算部分的复习(包括口算、笔算、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相关概念的判断。第二课时完成简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复习。
在第一课时,建议笔算选取学生易错的几类题型进行针对性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错误:转化成整数后是两位数乘三位数的小数乘法。如:1.4乘1.32;整数乘小数,且整数未尾有0的乘法。如:140乘1.3;商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如:89.44÷43。
在第二课时,对于简便运算中乘法分配律的灵活应用应适当加强,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结果取近似值,即去尾法或进一法教材的练习中没有涉及,教师要有意识地补充相关内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题:简易方程复习
复习教学设计篇十五
沿海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123124页,复习已学过的各种计量单位,完成练习二十相关的练习。
2)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有序整理,系统复习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质疑问难的学习习惯,发挥个人与小组合作讨论的作用,体现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4)能够较熟练地进行简单的化聚和换算。
对量的计量知识进行分类归纳,有序整理,使其知识系统化。
对量的计量知识有序整理及其各种计量单位间的特殊进率。
实物投影仪,米尺、单位体积、重量的实物等。
略
复习教学设计篇十六
课时目标:
1、按声母的顺序连线组成动物图形,通过有趣的练习形式复习声母。
2、运用事物摆字母的字形。
3、了解同学的姓,能够拼读姓,明确声母是什么。
教学过程:
(一)第一题:俺会连。
1、卡片认读23个声母。
2、讲清方法:从声母b开始,按顺序连线,同学用铅笔试连。
3、问:你是怎么连的?(什么字母和什么字母相连)。
4、连成了什么动物图形。(同桌互相检查,教师巡查。)。
(二)第二题:俺会摆。
1、看图,猜猜图上摆出的是什么字母?
2、你能学着他的样子,摆摆俺们已经学过的字母吗?(鼓励发挥想象)。
3、读一读摆出的字母,可背顺口溜。
(三)第三题:俺会想。
1、你叫什么名字?你知道同学们的名字吗?
2、师:每个人的名字都由姓和名两局部组成,在名字前面的是姓,一般都是一个字,如:……,但也有两个字的姓,如:……。跟在姓后面的.就是你的名,如:……。
3、你能说说自身的姓和名吗?同学的呢?
4、认读声母:gkhjqxzhchsh,看看哪些同学的姓里有这些字母。
5、游戏,老师报同学的名字,大家立即说出姓的声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883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