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制过程可以帮助教师反思教学经验,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教学水平。编写教案需要合理选择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下面是一些建议可以用来提升教案的质量和实用性。
伴性遗传教案篇一
讲授多基因病时,可以首先列举几种学生知道的多基因病,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哮喘、精神分裂症、先天性心脏病等。然后,从这些疾病的发病程度和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上,启发学生认识多基因病的遗传基础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讲授染色体异常遗传病时,除了结合典型实例介绍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变异外,还可以简要介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的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等。此外,在自然流产儿中,除了最常见的常染色体三体类型外,其余为染色体结构变异和其他遗传病等。
讲授优生及其措施时,应当首先使学生明确优生学是应用遗传学原理来改善人类遗传素质的科学,以及研究和提倡优生学的必要性。然后,介绍我国为预防遗传病的发生所采取的主要措施。禁止近亲结婚、进行遗传咨询属于胚胎形成前的一级预防措施产前诊断及中止妊娠属于胚胎形成后的二级预防措施。遗传咨询是遗传学专家或医生根据患者遗传病类型进行系谱分析,以确定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几率,使患者和家属了解该遗传病的前因后果,或解除忧虑,或劝阻可能引起严重遗传病的婚姻或妊娠。
(一)知识性目标。
1.列举常见的遗传病。
2.说明禁止近亲结婚的道理。
3.优生的概念和开展优生工作应该采取的主要措施。
(二)技能性目标。
1.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三)情感性目标。
1.关注残疾人。
2.认同优生优育。
教学重点:人类遗传病类型;优生的概念及开展优生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教学难点:近亲结婚的含义及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
图片、视频等。
1课时。
(一)导入。
提出问题:
(1)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有哪些?
(2)其中环境污染直接威胁我们的健康,而且还会贻害下一代的是什么病?
(3)目前遗传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如何?遗传病是如何产生的?
根据学生回答,导出本节课的研究内容:人类遗传病与优生。
(二)讲授新课。
(1)请同学们回忆学过了哪些人类遗传病:白化病和猫叫综合征是如何产生的。
(2)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师生一起总结出遗传病的概念。
(3)遗传病的概念: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
(4)教师提问: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和它的主要载体是什么(学生回答:基因,染色体)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遗传病的类型。
(5)遗传病的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人类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通过投影仪出示以下资料:(遗传病的图片等资料)。
然后让学生交流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1)作为健康人应如何生活,以教育学生要珍惜生命。
(2)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原因,要特别注意环境污染导致的遗传病发病率的升高,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3.优生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以下问题:
(1)什么是优生?什么是优生学?
(2)阅读小字材料,了解优生学的划分。
(3)了解我国的人口发展情况,明确计划生育国策与优生的关系。
4.优生的措施。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出优生的具体措施。既是禁止近亲结婚。
(2)教师利用电脑多媒体软件介绍近亲关系,突破难点。
(3)教师出示几个民族近亲婚配率,对学生进行优生教育和人口素质教育。
5.遗传咨询。
遗传咨询又叫“遗传商谈”或“遗传劝导”,是。
指医生或遗传专家对咨询对象提出的问题予以解答。其中包括:
(1)分析遗传病的发病原因和遗传方式。
(2)推算后代的再发风险率。
(3)提出防治这种遗传病的策略方式及方法。
(4)对咨询者在选择配偶、生育计划上提出建议和指导。
6.产前诊断。
产前诊断:就是在胎儿出生前,医生利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b超等手段对孕妇检查,以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
伴性遗传教案篇二
1、概述伴性遗传,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1、新课导入。
使用国际测试色盲图卡的视频来导入,使学生对于色盲有了初步的了解。
2、新课讲授。
首先讲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实例,通过实例中的红绿色盲引出对于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以及具体分析讲解。
其次给予学生两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
2)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
(3)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是学生分析讨论出红绿色盲为伴x隐形疾病。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对色盲婚配方式进行图解,首先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其次分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得出结论:
1、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将另外两种婚配图解交给同学小组讨论后,派学生代表上黑板写出具体过程。
最后使用色盲遗传家系图图片来具体讲解交叉遗传,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分析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来讲解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3、课堂练习。
ppt上展示出课堂时所做练习题。
4、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们有谁能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了什么呢,随机提问一名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总结。
四、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教案篇三
探究过程和方法:
能仔细观察并描述图片中三个孩子及其父母所具有的相似点;能对自己与家人的外型特征进行比较,并作合理解释;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会查阅和收集有关植物的遗传资料。
知道人的很多特征是可以遗传的,如头发、双眼皮、肤色等;知道动植物的很多特征也是可以遗传的;了解遗传也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体会到合作与交流的重要价值;
感受遗传的神奇和美妙。
重点:什么是遗传现象。
难点:能对动物的遗传现象做出合理的推测。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安排教学效果。
一、导入。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三、遗传现象的推测。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四、拓展作业。
板书设计。
肤色、眼睛、脸形、遗传:亲代与子代之间或多或少的。
花纹、手指形状在相似的特征。
鼻子、嘴形。
伴性遗传教案篇四
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参考课时。
本课题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如下:
性状调查表。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新课第五部分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否也是遗传现象?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性状。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性状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用生物学的术语叙述遗传这一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若性状与父母不同,叫做什么?子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于父母的性状?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提出问题,讨论: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提出问题: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可以决定后代具有什么性状?
我们必须研究细胞内部的结构和细胞所含有的物质。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只有其中的一个。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分析了什么是遗传,知道了生物性状的遗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最终决定性状的遗传的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具体到某一性状,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同的基因会有不同的性状。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有些同学会提出新的问题,这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
第五部分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
第一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第一节生物的遗传。
1.遗传的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遗传: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各种生物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2)基因:
第二课时:
【复习】。
(1)什么是性状?什么是遗传?请举例。什么叫染色体?什么叫基因?
(3)为什么说我们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
(2)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
(3)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
【新课】。
下面我们以人的上眼睑为例,研究以上问题。
生物的一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人的眼睑,耳垂等。
伴性遗传教案篇五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2.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课时。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课本33页左上角的图,你们可以看出图中是什么吗?
(学生回答)。
嗯,看不清的同学很可能是红绿色盲,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在我国,男性发病率约为7%,女性约为0.5%,男性与女性的发病率严重偏差,这说明了什么?(课本p33,问题讨论)。
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回答。
(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在学习新课之前,学生能够简单回答即可。)。
1.控制两种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这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2.红绿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是显性基因,因此,这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也不一样,红绿色盲表现为男多女少,而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表现为女多男少。
让学生阅读思考,互相讨论,回答问题。
引起注意。
引入新课。
(控制一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体上,所以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学生看书回答。
学会概念。
1、x染色体隐性遗传。
问:我们想一想红绿色盲的遗传过程中表现出什么特点呢?
(引导学生阅读故事并完成“资料分析”。)。
问: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观察教材中的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
(1)家系图中患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有什么特征?(男性。与性别有关。)。
(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答案:位于x染色体上。因为如果色盲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男性全为患者,女性没有y染色体,则没有患者,这与事实不符合。)。
(讲解: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有差别,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3)从图中可以看出红绿色盲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答案:隐性遗传)(教师进行遗传图解分析,说明不可能是显性)。
那么关于红绿色盲,男性和女性可能出现哪些基因型和表现型呢?请填写下表:
表: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bxb。
xbxb。
xbxb。
xby。
xby。
表现型。
正常。
正常(携带者)。
色盲。
正常。
色盲。
从表中分析,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还是女性多?为什么?
(男性只要x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b,就一定表现为色盲患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当含有一个色盲基因b时,是携带者,必须两条染色体上都有色盲基因b,才表现为患者。)。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红绿色盲的在一起方式有几种?(6种)。
把xbxb*xby和xbxb*xby两种在一起方式综合起来分析,可以看出:男性患者将自己的色盲基因遗传给了他的女儿,再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了他的外孙。即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遗传而来,以后只能遗传给他的女儿,我们称之为交叉遗传。
此外,红绿色盲在遗传时,往往第一代和第三代是患者,第二代一般为携带者,这种方式我们称之为隔代遗传。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红绿色盲遗传(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
(3)隔代遗传。
阅读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
完成“资料分析”。
回答问题。
学生充分的讨论回答,得出答案。
学生填表。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学生到黑板画图。
学生讨论。
总结特点。
激发学生兴趣,为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做准备。
拓展学生思维,充分理解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培养学生利用遗传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从给定的现象中总结一般规律的能力。
2、x染色体显性遗传。
女性。
男性。
基因型。
xdxd。
xdxd。
xdxd。
xdy。
xdy。
表现型。
患病。
患病。
正常。
患病。
正常。
x染色体上的遗传有隐性也有显性,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它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的。下面请大家完成下表中的表现型和基因型。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病的遗传也是有六种在一起方式,请大家画出遗传图,并类比刚才红绿色盲的分析,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的特点。
抗维生素d佝偻病(显性)遗传的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是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2)具有世代连续现象,几代人都有患者的现象;
(3)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学生填表。
画遗传图。
总结特点。
强化分析能力。
3、y染色体遗传。
(1)患者全为男性;
(2)遗传时父传子,子传孙。
学生思考总结回答。
动物的性染色体类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xy型:一般来说,这一类型的.动物雌性个体具有一对形态大小相同的性染色体,用xx表示;雄性个体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y。我们把这种类型称为雄异配型。
zw型:这类动物与上述情况相反,雄性个体中有两条相同的性染色体,雌性个体中有两条不同的性染色体,即雌性zw,雄性zz。因此,我们称之为雌异配型,如鸡的性别就是这种方式决定。
在养鸡时,为多得鸡蛋,就要多养母鸡,但是鸡在小的时候,它们的性别是很难区分的,我们要在它们很小时候把母鸡挑选出来单独饲养,就应该有区分性别的办法。
芦花鸡羽毛有黑白相间的横斑条纹,这是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b决定的,当它的等位基因b纯合时表现为非芦花。
(学生回答)。
后代中雄鸡全为芦花,雌鸡全为非芦花,这样,对早期的雏鸡就可以根据羽毛的特征把性别分开,从而做到多养雌鸡,多得鸡蛋。
学生画出芦花鸡在一起遗传图解,并分析。
学习伴性遗传的知识,为农业生产服务。
小
结
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几种伴性遗传方式及它们的特征。
x染色体隐性遗传:
(1)男性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
(3)隔代遗传;
x染色体显性遗传: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但是部分女性患者病症较轻;
(2)具有世代连续现象;
(3)男性患者的母亲和女儿一定是患者;
y染色体遗传:
(1)患者全为男性;
(2)遗传时父传子,子传孙。
学生复习回答。
对本节课知识进行巩固复习。
五、作业。
练习一、二。
六、教学反思。
1、x染色体隐性遗传。
特点:
2、x染色体显性遗传。
特点:
3、y染色体遗传。
特点:
二、应用。
zw型性别决定。
伴性遗传教案篇六
1、学生能够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尝试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并能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3、学生通过资料分析,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从而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学生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阐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导入:上节课说到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其实我们还需要细胞提供给我们信息。观察你的同桌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再调查他的父母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为什么这样子呢?因为遗传到爸爸或者妈妈的。是什么使到我们能遗传到我们父母的这些特性呢?是因为我们细胞中有一个结构是提供给我们遗传信息的。
克隆羊多莉的实验:得出结论:细胞核里面有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的载体是一种叫dna的有机物.
结构双螺旋结构
基因具有特定遗传信息dna的片段,也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介绍人的卷发,蓝眼睛等都是由基因引起的。
染色体上的数量过多过少引起疾病
细胞膜、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腊的功能
1、从细胞结构看,“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现象主要决定于()
a、细胞质b、细胞核c、细胞膜d、细胞壁
2、中国人的皮肤是黄色的,这是由细胞中的()决定的。
3、有关遗传物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中
b、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c、染色体首尾相连组成了dna
d、dna的特定结构中储存了大量的遗传信息
4、基因与dna的关系是:()
a、一条dna就是一个基因
b、一条dna有多个基因
c、一个基因中包含有好几条dna
d、一个基因就是一条dna
5、判断题:染色体的英文名就是dna。
6、判断题:染色体就是dna
本节课重在让学生理解细胞核、染色体、dna、基因的关系,并且能够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这节课的内容不多,但要想让学生对前面四个知识点能有一个深度的理解,这节课并不容易上,因为学生之前也有些关于dna,基因的知识,但并不理解这几种物质的关系,所以我这节课并不按照书本的顺序安排课堂教学,而是先介绍细胞中贮存遗传物质的是细胞核,然后再介绍每种生物中都有不同数量的染色体,而染色体是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的,其中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基因是dna上的片段。这样的顺序学生更易于理解遗传物质的关系。最后把前面的知识总结出:细胞是物质,能量,信息的统一体。
伴性遗传教案篇七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大班额、课时紧的`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煤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伴性遗传教案篇八
知识目标:
1.描述克隆羊的科学技术过程并得出细胞核里有遗传物质。
2.说出染色体、dna与遗传信息之间的关系。
能力目标:。
通过克隆羊、dna是遗传物质的资料分析,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模拟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情感目标:。
了解dna是遗传的物质基础,体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关注社会热点话题,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大家观察了自己和父母眼睛的形态(如:双眼皮、单眼皮)。和父亲眼皮相似的请举手,和母亲眼皮相似的请举手,和父亲眼睛形状相似的请举手,和母亲眼睛形状相似的请举手,和父母的眼睛只要有相似之处的请举手。
积极举手,并相互关注举手的人数。
生a:自己和父母相似是因为遗传的原因,和同学没有遗传关系。
过渡。
新课。
学生积极讨论。
教师。
请大家看1996年轰动世界的克隆羊多莉,它的身世与三只母羊有关,它是怎样产生的呢?多莉到底像哪一只?为什么像?这说明什么?请小组讨论,我将请二位学生到黑板上利用贴画再现多莉的身世之谜。
有什么证据来证明你的观点是正确的呢?
踊跃举手,两位学生上台贴画,其他同学则纷纷举手发表意见,共同得出多莉的身世之谜。
生a:多莉长得像b羊。
生b:b羊了细胞核。
dna是遗传物质。
积极思考,尝试回答。
学生。
讨论。
设计一些探究,老师的目的不是让他们找到真正的证据,而是引导他们回忆探究的基本方法,特别是对比法的应用。然后利用多媒体模拟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的探究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得出结论。
多媒体技术;教师绘画。
请大家观看多媒体,这是一种病毒,像一个机器人,但他却非常小,只能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得到。我们知道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这种病毒只有两种物质,蛋白质组成外壳和里面的dna(教师简笔画画出病毒的结构)。它能在生物体内大量繁殖,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它通过什么物质遗传给自己的后代?(多媒体展示噬菌体的侵染动画过程)。
师生交互谈话。
生:通过dna来遗传。
师:这说明什么?
生:遗传物质是dna。
师:为什么说dna是遗传物质呢?
生:因为蛋白质留在了外面,只有dna进入细胞了。
像旋转的梯子一样。
建立空间结构想像与推理。
模拟模型建构。
请大家看我手中的模型。(用一段筷子,筷子上缠绕着粗毛线,外面包裹着胶泥)拉出缠绕的呈螺旋形的毛线,这是什么?(纠正)蛋白质。蛋白质和dna共同组成了染色体。
笑!dna。这是一条染色体,掰开胶泥,这是什么?笑!胶泥。
初步建立模型建构。
模拟模型制作与展示。
(板书三、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学生形象记住了非常抽象的染色体结构。接下来老师染色体模型材料和不同颜色的彩条各10条,合作学习小组制作染色体。看哪个小组做得最快。学生积极制作染色体模型,在制作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染色体的组成,同时,又为下面探究遗传信息的多样性素材。
问题:
1.为什么各小组缠绕的彩条会有差异?染色体颜色均不同。
2.彩条代表dna上不同的片段,染色体上dna的排列也和我们手中的彩条一样,不同的片段代表不同的遗传信息。我们的眼睛有的像爸爸,有的像妈妈,有的却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就是因为每个人dna上有这样不同的小片段,使得遗传信息不同。人有23对染色体,每对染色体上dna所表达的遗传信息就更是千差万别。这就是为什么“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
展示一下染色体,非常好,接下来,请同学们随机把彩条裹在染色体上。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缠绕上彩条。观察自己小组和其他小组的染色体模型上的彩条组成。
使用彩条的先后顺序不一样。
每组的同学把染色体拿到前排展示看。
小组讨论遗传信息、dna、染色体和细胞核有什么样的关系?
结论:小小的细胞核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所以说细胞核是一个遗传信息库。
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上,dna和蛋白质构成染色体,染色体存在细胞核中。
伴性遗传教案篇九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以及亲子代间在性状上的延续现象。
理解性状与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性状的调查和图片、图示的观察,培养学生运用调查、观察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
什么是遗传?什么是性状?什么是相对性状?请举例。
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是什么?dnadna与染色体的关系是怎样的?存在与染色体上。
阅读资料,寻找答案。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怎样才能使孩子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父母相同呢?
分析图21—3基因在亲代、子代之间传递示意图。
我们在了解人的生殖和发育过程时已经知道,每个人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而每个受精卵又是由卵细胞和精子融合而成的。即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只有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由于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两条染色体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1、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是()。
a.染色体又叫基因b.染色体位于基因之中。
c.一条染色体上由许多基因d.一对染色体上有一对基因。
2)每个人都是由________发育来的,而________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融合而成的,由此可见,父母的性状是通过他们的___________遗传给他们的子女的。
3)基因的作用是()。
a.改变生物体的形态和功能。
b.控制某些生物的性状。
c.遗传给后代。
d.发生变异,产生新物种。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的受精卵里有46条染色体,肌肉细胞里也有46条染色体。
b、控制生物性状的成对基因在形成生殖细胞是要彼此分开。
c、受精卵内既含父方基因,有含母方基因。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
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只有一种dd;表现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两种dd或dd。
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控制的性状,但d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下去。
能卷舌为显性基因,用r表示。
不能卷舌(平舌)为隐性基因,用r表示。
能卷舌的基因组成:rr或rr,平舌的基因组成:rr。
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显性性状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如:aa或aa。
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如:aa。
1、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显性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aa或aa——显性性状。
aa——隐性性状。
作业:绩优学案(教材自主学习)。
这是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前面已将遗传现象、性状、相对性状;染色体、基因及dna三者的关系、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是通过生殖活动实现的等相关内容都已介绍完毕,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分析基因对生物的性状是如何控制的。
本节课仍然是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说起,纯种高茎豌豆产生的后代是高茎。纯种矮茎豌豆产生的后代是矮茎。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第一代后代是高茎。第一代后代再自交产生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由此孟德尔认为性状有显性、隐性之分,控制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而得出基因的显、隐性。通过分析豌豆实验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规律,得到显性性状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和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这样两条规律。
可以让同学根据父母的情况分析子女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验证自己调查的准确性。
整节课是层层递进,一步一个脚印,老师讲得流畅富有激情,学生听得认真配合默契。不足之处:内容结束的稍早了几分钟,可以两手准备多提供一些习题,灵活使用。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一
1、以前我们已经学过克隆技术,克隆出来的动物和本身是一模一样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生物的遗传现象。(板书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书上p42,大家帮这三位同学找找他们的父母是谁。
3、学生讨论后回答。
4、为什么他们是他的父母呢?你从哪知道的?(让学生找找这几位父母与孩子的相似特征)。
二、学习新课。
(1)刚才我们已经发现孩子和父母之间多少都有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科学上称为“遗传”。
(2)你有没有被妈妈或者爸爸的同事说过很像你妈妈或者爸爸?
(3)我这里在课前请几位同学带来了他们的全家福,我们就来找找他们的父母。
(4)不少同学也带来了父母的照片,那小组间混合一下,看能不能为同学找到他的家人。
(1)观察p43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1)观察p44图片,说说这些动物家庭的成员间有哪些相似的特征。
(2)小组讨论回答。
4、总结。
不仅人类每代间有遗传现象,动植物也存在同样的遗传现象。
你还知道哪些描述遗传现象的谚语吗?
例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1、观察图片中每只小猫的颜色和花纹,推测一下小猫的爸爸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2、小组讨论后汇报。
三、拓展作业。
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基因组成是dd的个体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控制的性状,但d不受d影响还会继续遗传下去。
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能卷舌为显性基因,用r表示。
不能卷舌(平舌)为隐性基因,用r表示。
能卷舌的基因组成:rr或rr,平舌的基因组成:rr。
课堂小结:
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显性基因),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隐性基因),用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显性性状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如:aa或aa。
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如:aa。
板书设计:
1、认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显性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
2、分析基因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aa或aa――显性性状。
aa――隐性性状。
作业:绩优学案(教材自主学习)。
教学反思:
这是生物的遗传第3课时,前面已将遗传现象、性状、相对性状;染色体、基因及dna三者的关系、染色体及其携带的基因是通过生殖活动实现的等相关内容都已介绍完毕,这节课的重点就是理解基因的显、隐性及分析基因对生物的性状是如何控制的。
本节课仍然是从孟德尔的豌豆实验说起,纯种高茎豌豆产生的后代是高茎。纯种矮茎豌豆产生的后代是矮茎。纯种高茎豌豆和纯种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第一代后代是高茎。第一代后代再自交产生的后代有高茎和矮茎,由此孟德尔认为性状有显性、隐性之分,控制性状的基因也有显性和隐性之分,从而得出基因的显、隐性。通过分析豌豆实验中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规律,得到显性性状只有一个显性基因就能表现和只有两个隐性基因在一起时才表现隐性性状这样两条规律。
可以让同学根据父母的情况分析子女可能出现的情况,从而验证自己调查的准确性。
整节课是层层递进,一步一个脚印,老师讲得流畅富有激情,学生听得认真配合默契。不足之处:内容结束的稍早了几分钟,可以两手准备多提供一些习题,灵活使用。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三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 *** 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高中数学。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遗传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四
高中生物课遗传和变异一章内容为生物学科的重点和难点,而本章的难点即有关计算的.内容.历届学生反映这部分内容“吃力不讨好”,出现畏难情绪,有的学生甚至放弃.其实只要掌握了相关的规律,这部分的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作者:张艳玲作者单位:刊名:中国科技财富英文刊名:fortuneworld年,卷(期):“”(14)分类号:q3关键词: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五
知识目标:描述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说出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理解生男生女的问题,学会分析色盲病的遗传方式,举例说出人类主要的遗传病,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和遗传病的预防。
能力目标:尝试通过分析实验现象推导出其包含的生物学本质,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的抽象逻辑思维方法。尝试运用逆向推导法,探讨基因的传递。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尝试运用遗传学解释一些遗传现象,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深层次地对生命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增强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运用科学方法解释生命科学的有关问题,关注转基因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影响。能用科学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影响周围人们的旧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性状的概念,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难点:基因与性状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的传递过程,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课前准备。
课前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见书本: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一代没好妻,三代没好子;种下的黄瓜不会成为葫芦;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连续性。生物体的亲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特征的现象,叫做生物的遗传。这些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特征。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特征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特征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2、生物的性状与基因和染色体。
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同学们在自己身边到处可以遇到。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生物的性状。
学生活动: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叫做相对性状。
那么你能否举例说出那些属于生物的相对性状?
习题:1)、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d)。
a、狗的卷毛和猫的直毛&nb。
sp;b、菜豆的白花和菜豆的绿叶。
c、豌豆的高茎和菜豆的矮茎d、小麦的有芒和小麦的无芒。
2)、下列各组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c)。
a.狗的长毛与黑毛b.人体的身高与体重。
c.棉花的掌状叶和鸡脚叶d.豌豆的高颈与蚕豆的矮茎。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六
本学期第七周,本人有机会上一堂全市公开课,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展示自已教学的好机会。在获得这次机会的兴奋之余,更多的是对这次课的思考。在短短的40分钟内如何具体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理念、如何恰当地应用胡继飞老师国家级课题中倡导的教学方法、如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主动体验学习的乐趣,获取知识……这次公开课的准备过程是思考的过程、虚心学习的过程、实践的过程。
一、早计划、早准备、胸有成竹。
本学期第三周(9月13日)接到了第七周(10月13日)公开课的通知,紧接着就着手进行准备,首先是选定课题并进行了最初的备课。
9月22日,第一次试讲,发现课件背景颜色不够清晰,学生参与程度不足。 9月23-29日,组织学生进行本校近三年学生色盲情况调查及统计,并通过网络调查我国色盲患病情况,修改课件。
9月30日,第二次试讲,发现引导问题还不够精练,对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还不够充分,并进行了一些教学策略的讨论。
10月1-7日,写出完整的教学设计及教学详案,并请科组多位老师修改。 10月8日,第三次试讲,市教研室老师来听课并提出宝贵意见。 10月9-12日,进行细节的修改及完善。
10月13日,向五个区的老师展示《伴性遗传》的教学过程,受到好评。
二、虚心讨教、集体备课、气氛融洽。
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这次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秉着虚心学习的心态,每一次试讲都邀请科组的全体老师去听课,并请他们给宝贵意见,充分调动了集体的智慧,每一次试讲后的评课都成了一次科组集体备课。大家不仅就教学策略进行探讨,往往还会为一个小细节甚至一句话该怎么讲展开讨论。这好像已不是我个人的事,而成了整个科组的事,在这准备的过程中增进同事间的情谊,营造了很好的.科组氛围。
1
三、认真思考、勇敢实践、意义深远。
大家有所共识,一堂公开课就象一堂表演课,上课的老师经过精心的准备,实际那堂公开课是一次成果的展示。这样的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对于上课的老师而言,意义远不止于最后的展示,最后的公开课向大家展示这节课比较理想的一种上法,而最大的收获是上课的老师在准备的过程中进行的思考并进行实践。通过思考和实践的煅炼,承担公开课的老师能尽快成长,在以后的教学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总之,全市公开课是一次非常好的煅炼机会,是教师提炼教学的一种动力,准备的过程是最大的收获。
2
伴性遗传教案篇十七
1、说出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
2、说出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包括伽莫夫的三联体推断,克里克的实验推断,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遗传密码的破译过程,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维过程并产生与科学家的思维共鸣。
(二)教学难点。
1、克里克的t4噬菌体实验。
2、尼伦伯格和马太的蛋白质体外合成实验。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研究背景。
什么是莫尔思电码呢?它是由美国画家和电报发明人发明的一套有“点”和“划”构成的系统,通过“点”和“划”间隔的不同顺序来表达不同的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请根据莫尔思电码表,将书本中问题探讨中的那段电文译成英文。
学生:where。
are。
genes。
located。
学生:基因位于dna上。
要破译一个未知的密码,一般的思路就是比较编码的信息,即密码和相应的译文。对遗传密码来说最简单的破译方法就是将dna顺序或mrna顺序和多肽相比较。但和一般的破译密码不同的是,遗传信息的译文——蛋白质的顺序是已知的,未知的都是密码。
(二)遗传密码的阅读方式的.探索。
1954年,科普作家伽莫夫在理论上尝试了遗传密码的解读,他设想:若一种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那么只可能产生4种氨基酸,而已知的天然氨基酸有20种,因此不可由一种碱基对应一种氨基酸;若2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4种碱基共有16种不同的排列组合,也不足以编码20种氨基酸;因此他认为3个碱基编码一种氨基酸就可以解决问题。4个碱基与一种氨基酸对应的话就会产生256种排列组合。相比较而言。只有三联体较为符合20种氨基酸。伽莫夫是用数学的排列组合的方法在理论上作出推测的,后来的实验证实这一推测是完全正确的。
接下来,人们不禁要问在三联体中的每个碱基只读一次还是重复阅读呢?以重叠阅读和非重叠方式阅读dna序列会有什么不同?思考p74的问题:
学生:1个。
如果密码子是重叠的,这一改变又将影响多少个氨基酸?
学生:3个。
学生:将会影响后面所以的氨基酸。
如果插入2个碱基呢?
学生:也会影响后面所以的氨基酸。如果插入3个碱基呢?
学生:将会在原氨基酸的序列中多一个氨基酸。
学生:如果插入1个碱基,影响3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1个氨基酸。
学生:如果插入2个碱基,影响4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2个氨基酸。
学生:如果插入3个碱基,影响5个氨基酸,多肽比原来正常多肽多3个氨基酸。
(三)遗传密码的验证(克里克实验)。
结合书本74页有关句子中插入英语字母对语句产生的变化来理解。
当插入1、2个碱基时,会对后面所以的氨基酸产生影响。当插入3个碱基时,则可能对部分的氨基酸有影响,所以有可能合成正常功能的蛋白质。
补充遗传密码的特点:
(1)不间断性:mrna的三联体密码是连续排列的,相临密码之间无核苷酸间隔。
(2)不重叠性:对于特定的三联体密码而言,其中每个核苷酸都具有不重叠性。不重叠性使密码简单而准确无误。并且当一个核苷酸被异常核苷酸取代时,不会在肽链中影响多个氨基酸。
(3)减并性。
(4)通用性。
(5)起始码和终止码:gug作为起始码,到目前为止只在一种噬菌体蛋白质中发现过,在正常情况下,它是缬氨酸的密码子。所以说肽链合成的第一个氨基酸总是甲硫氨酸。
(四)遗传密码对应规则的发现。
马太和尼伦伯格和克里克的方法和思路完全不同,他们采用的体外合成蛋白质的技术。
(1)去模板:除去dna和mrna。在细胞提取液中含有核糖体、atp及各种氨基酸。是一个完整的翻译系统。
(2)加入多聚尿嘧啶核苷酸代替天然的mrna,发现合成了单一的多肽,既多聚苯丙氨酸。这一结果不仅证实了无细胞系统的成功,也说明uuu是苯丙氨酸的密码子。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88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