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为自身的成长提供改进的方向。在总结中要注意语言简练、条理清晰,避免罗列无意义的信息。推荐一些优秀的总结模板,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一
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参考课时。
本课题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如下:
性状调查表。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新课第五部分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 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
使用围棋子(或硬币)探究生男生女几率,学会模拟实验。
三、情感目标。
确立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摒弃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
教学重点。
1、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
2、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教学难点。
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课前准备。
围棋子、印制统计表格,制作幻灯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和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提出问题:咱班里这些同学可以根据什么进行分类。
说出分类的方式。
引起学生对性别差异的注意。
揭发一些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请学生思考:这样做有效吗?符合科学规律吗?
学生深思。
激起对新知识的兴趣。
男女的某些性状有所差异,性状是由基因决定的,那男女细胞中遗传因素会有差异吗?
回答。
奠定学习新知的基础。
【新课活动】。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指导阅读课文p37第一段,了解科学家的发现。
独自阅读,合作归纳。
开展自主学习,获取新知识。
体细胞中。
男:22对+xy。
女:22对+。
请学生归纳出男女体细胞中性染色体的组合特点。
表达交流。
检查阅读归纳活动效果。
观察,讨论,推断,形成结论。
合作学习,提高学习能力。
组织学生表达。
小组派代表发表结论和理由。
检查合作学习效果。
体细胞中异同点。
同:22对常染色体、x染色体。
异:男xy,女。
总结。
领会。
形成系统知识结构。
提出问题:形成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合会是什么样?
思考。
旧知往新知的迁移。
简要复习旧知识启发学生运用学过知识分析。
作答,交流。
【课堂操练】。
展示练习题幻灯片。
思考,作答。
检查学习效果。
男、女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
精子: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22条+x。
总结,引入新知识点。
思考。
强化重点知识,并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堂操练】。
1、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组织学生先独立完成填充各自书中p38图解。
填图,小组内交流。
自主合作学习,为模拟实验做铺垫。
【课堂操练】。
2、生男生女是由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精子的类型决定。
组织完成p39练习题1。
练习。
运用填图时获得知识。
【科学探究】。
模拟实验:提出实验要求和实验辅导。
听讲,观察,用心体会。
确保各组有序开展实验。
请组长领取实验材料并按要求分工。
分工。
提高学生参与探究的积极性。
巡视,纠正,辅导。
合作探究,记录数据。
用科学态度理解生男生女的随机性。
收集各组数据。
汇总数据报送。
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课堂操练】。
总结实验结果,结合p39练习题2引导学生加深对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理解。
在引导下对各范围数据进行分析。
树立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科学态度。
提出问题:当性别比例失调时,会产生什么后果?
小组讨论。
教育摒弃重男轻女的不良风气。
请学生发表观点。
代表发言。
总结,结合39练习3。
【课堂总结】。
提问。
回答。
检查课堂学习效果,形成系统知识体系,便于理解掌握。
设疑:人的性别决定是否只与性染色体有关?
产生求知欲。
激发学生拓宽知识。
指导学生阅读p39最后一段。
阅读。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知识,完成练习册。
2、有条件通过有关途径获得性别遗传的更多知识。
3、预习第五节。
引导健康上网等。
板书设计。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在体细胞中。
男:22对+xy。
女:22对+。
2、在生殖细胞中。
精子:22条+x或22条+y;
卵细胞:22条+x。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1、机会均等。
2、是由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精子的类型决定。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三
2、以身边的事例引入,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也能猜测出是因为父亲重男轻女,导入很顺利。
3、开展合作小组学习:学生观察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学生围绕课本的讨论题进行讨论,其中前三题学生都能得出很正确的答案,只有第四题有不同的答案。第四题比较难,因而在后面的环节再次学习这部分内容,达到巩固的目的。
5、在生男生女机会是否均等这个环节中,我引入学生的调查,并与学生分享了老师的调查数据,以数据来说明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调查是我们学习中的一种方法。
6、探究实验:模拟受精过程。这个探究实验的引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学生在自己的探究过程得出结论,有的合作小组在汇报中提到:最后代表卵细胞的染色体这一袋不用摸,因为他们知道,那一袋摸出来都是同一个颜色,学生很自然得出生男生女的主要原因是在y染色体。合作小组的自评互评也巩固平时的合作学习的成果。
8、几个不足:语调还不够生动。语言仍不够流畅,对学生的数据还可以进一步分析与指导。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四
1.让学生了解与遗传有关的结构与物质的基本知识,即染色体、基因以及遗传物质(核酸)与性状遗传的相互关系,帮助学生认识遗传现象的物质基础。
2.通过分析某一具体性状的遗传现象,帮助学生认识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并引导学生利用所学习的知识分析其他遗传现象。
3.在区别遗传病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遗传病的基本特点以及禁止近亲婚配的生物学原因,对学生进行有关法律知识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1.基因的概念以及显性基因与隐性基因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节的难点,是课堂讨论的中心。对基因这一名称,学生从各种媒体和一些科普读物已经有所了解,但不一定能认清基因的本质以及基因和性状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这一节的教学中,可以以性状在上、下代传递为线索帮助学生认识有关基因的基本知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基因在生物上、下代的传递规律以及显、隐性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等等。
2.染色体在生物的上、下代传递规律与基因的传递的关系也是本节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讲清染色体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的变化以及在生物上、下代中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基因的活动。教学中可以利用图表甚至制作相应的教具帮助学生了解染色体的活动规律。
3.国家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国家为什么要通过立法来禁止近亲结婚?生物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帮助学生认识近亲结婚所造成危害的遗传学原因上――遗传病产生的细胞学基础和发生遗传病概率较高的原因,可以以具体的例子认识近亲结婚的危害。
参考课时。
本课题建议授课时数为2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在上一节课结束时,向学生发放一调查表,对自己家庭成员的某些性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为学生在上课时的讨论分析材料。调查表如下:
性状调查表。
调查前教师应注意:
1.要求学生如实填写表格中的内容,不能为完成作业而随便填写。通过这项活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2.向学生说明如何识别这些性状特征,特别对上眼睑这一特征中的双眼皮、单眼皮,应说明不是美容后的特征。
【教学过程】。
引言在了解生物界的丰富多彩之后,有些同学会提出一些新的问题:各种生物在生存发展过程中,是否会有共同的规律?比如说,每种生物是怎样将自己的特征传给后代的?最初的生物是怎样发生又是怎样演变的?)生物能否孤立的生存,生物与环境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等等。我们将在以后的生物课的学习中探讨这些问题,共同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新课第五部分生物的遗传、进化和生态。
1.遗传的现象:
对于“遗传”这一词,我们并不陌生。同学们可以在日常的观察中发现许多遗传的现象,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儿子的长相像爸爸,等等。我们知道,不同种类的生物有不同的形态特征、生理特性,就是同一种生物的不同个体在这些方面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特征,也就是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在课下,同学们对人的一些性状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我们看到了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连续性。这种连续性是否也是遗传现象?这些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过程中有没有规津?我们先来分析这些性状。
【学生活动】。
(1)小组讨论。每小组选择一项特征,分析该特征在上下代传递中有几种方式,比如某同学的上眼睑是双眼皮,他的爸爸、妈妈也是双眼皮,这是一种传递方式。会不会还有其他的方式,大家可以根据本小组的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2)全班讨论。各小组介绍小组讨论的结果,所分析的性状有几种传递的方式;各种性状在上下代的传递中是否有共同点;将讨论的结果以列表的方式做出小结。
性状与父母相同,或者与父母之一相同,这种现象就是遗传。用生物学的术语叙述遗传这一概念,遗传是指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
若性状与父母不同,叫做什么?子女为什么会出现不同于父母的性状?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讨论。
提出问题,讨论:父母能否直接将具体的性状传给孩子?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什么?
从生殖发育的过程看,联系父母与子女的结构是生殖细胞。所以,我们可以说父母的性状是通过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传给后代的。同样,各种生物也是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提出问题:一个小小的生殖细胞为什么可以决定后代具有什么性状?
我们必须研究细胞内部的结构和细胞所含有的物质。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科学家在研究细胞时发现细胞核中有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很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因此,就将这种物质称为染色体。科学家还发现各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每种生物的染色体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展示人的`染色体和果蝇(雌)染色体图:不同生物染色体形态不同。
展示几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不同生物染色体数目不同。
提问:从以上四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我们可以看到什么?
――各种不同物种生物的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是不同的。同一物种又是相对稳定的。
――体细胞染色体数是生殖细胞染色体数2倍,或者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1/2。
进一步研究细胞中的染色体,发现体细胞中总有每两条形态大小相同,可以配成对,所以人的体细胞中有染色体46条,配成23对,玉米体细胞中有染色体10对。
提出问题,讨论:在生殖发育过程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怎样变化的?
这样,孩子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就与父母的相同了。就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染色体来说,其中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
提出问题:人们为什么这样重视染色体的变比?
――这是由于染色体数目规律的变化与生物的遗传有密切的关系。
我们知道,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核中,在细胞核中遗传物质又主要存在于染色体上。受精卵中的每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另一条来自母亲,由受精卵经过发育形成的孩子的细胞中就具有了父母双亲的染色体或者说父母双亲的遗传物质了。父母的遗传物质就是这样传给了子女。
染色体中的遗传物质叫做核酸。同学们在广播、电视和报刊上听到看到的dna就是核酸的一种。
提出问题:每种生物都有许多性状,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怎样控制这些不同的性状?
(2)基因:
“基因”这一名词,同学们也不陌生。但是它到底是什么?它与生物性状有什么关系?
科学研究发现,生物的不同性状是由不同的基因决定。我们常说的基因是指位于染色体上的分成若干小单位的遗传物质,这些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小单位叫做基因。如:豌豆的花有红色、白色,茎有高、矮,人的上眼睑有双眼皮、单眼皮,等等,是由不同基因决定的。
基因是染色体上遗传物质的小片段,所以基因也与染色体相同,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只有其中的一个。它们的关系可以这样表示:
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在我们体细胞中的每一对基因中的两个基因,一个来自父亲,一个来自母亲。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分析了什么是遗传,知道了生物性状的遗传是通过生殖细胞传给后代的,最终决定性状的遗传的是位于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具体到某一性状,遗传是由基因决定的。不同的基因会有不同的性状。在了解了这些知识后,有些同学会提出新的问题,这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下一节课讨论。
【板书设计】。
1.遗传的现象:
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称为性状。
遗传:生物的性状传给后代的现象叫做遗传。
各种生物通过生殖细胞把性状传给后代的。
2.染色体和基因:
(1)染色体:
(2)基因:
第二课时:
【复习】。
(1)什么是性状?什么是遗传?请举例。什么叫染色体?什么叫基因?
(3)为什么说我们体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
【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染色体和基因的知识,我们还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1)一对基因怎样决定性状?
(2)同样是一对基因,为什么有的人是双眼皮,有的人是单眼皮?
(3)为什么会出现子女与父母不同性状的现象?
【新课】。
下面我们以人的上眼睑为例,研究以上问题。
生物的一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如人的眼睑,耳垂等。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五
1、概述伴性遗传,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与性别有关的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2、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1、新课导入。
使用国际测试色盲图卡的视频来导入,使学生对于色盲有了初步的了解。
2、新课讲授。
首先讲伴性遗传的特点及实例,通过实例中的红绿色盲引出对于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以及具体分析讲解。
其次给予学生两张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内容分析讨论以下三个问题:
(1)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
2)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
(3)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是学生分析讨论出红绿色盲为伴x隐形疾病。
然后带领学生进行对色盲婚配方式进行图解,首先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色盲的`婚配图解,其次分析女性携带者与正常男性的婚配图解,得出结论:
1、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2、男孩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于母亲。将另外两种婚配图解交给同学小组讨论后,派学生代表上黑板写出具体过程。
最后使用色盲遗传家系图图片来具体讲解交叉遗传,给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让同学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并让学生分析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于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分析来讲解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远多于女性患者。
3、课堂练习。
ppt上展示出课堂时所做练习题。
4、课堂小结。
提问学生们有谁能来总结一下今天学了什么呢,随机提问一名学生进行小结,学生总结完毕后教师在此基础上进行进一步总结。
四、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说明人的性别差异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活动来体验学习产生的过程,学会科学地理解和正确地对待性别遗传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1.学生调查每个小组家庭男女总数、全班男女总数。
2.两个纸盒、玉米粒或五子棋、实验记录表。
一、 导入。
播放小品《超生游击队》片段。通过小品演员的精彩幽默的表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
教师:小品中这对夫妻为生下一个儿子,而东躲西藏,打起了游击。妻子也因生下三个女儿备受婆婆和丈夫的责难,而妻子却为自己辩解说生男生女在男性。生男生女到底怎么回事?这与遗传有关系吗?让我们一起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找到问题的答案。
二、 新授内容。
〈一〉男女染色体的差别。
1.幻灯二通过背景图片,对人体染色体相关问题做一复习,旨在使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不会断章取义,做到温故知新。
教师:看图片这是什么?
学生:人体的体细胞。
教师:人体体细胞中有多少对染色体?
学生:23对。
教师:人的性别也是人表现的性状,生物的性状由什么决定?
学生:遗传物质。
播放幻灯三。
2.通过课本37页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男女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有哪些异同,23对染色体中只有1对男女有别,所以这一对染色体应该与性别有关,把它称为性染色体。学生介绍麦克朗和威尔逊、斯特蒂文特以及他们的研究成果。通过“记者招待会的活动”引导学生分辨xy染色体,并试写男女染色体组成和精子、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这部分的教学充分利用课本资源,由学生结合课本37页的图片和相关科学家的介绍,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使知识的获得简单轻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那我们一起看看男女染色体有什么差别?
学生看课本37页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讨论后回答。
学生:性别。
教师:这对与决定性别有关的染色体称为性染色体,与决定性别无关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请同学介绍麦克朗、威尔逊和斯特蒂文特。
学生活动:找三位学生代表,饰演这三位细胞学家,模拟一场记者招待会,请在座的“记者”向三位细胞学家提问:
问题1 这两幅图哪张是男性的染色体,哪张是女性的染色体?
问题2 男性的性染色体中,哪条是y染色体呢?
问题3 y染色体与x染色体形态大小有什么区别?
“记者招待会”结束后,要求“记者”做现场报道,通过这个活动使学生总结男女染色体的相关知识,并学以致用,试写出男女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以及精子和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派代表在黑板上板演。
此间播放幻灯3-5.
学生:男性可以产生两种精子,分别是含有x染色体和含有y染色体的。女性可以产生一种卵细胞,仅含有x染色体的。
教师:那生男生女是什么时候决定的?
学生讨论后回答: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就决定了性别。
〈二〉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生男生女机会均等,借助于生男生女图解,学生在前面学习遗传图解的基础上,很快可以得到男女比例为1:1。此时,教师及时对小品中妻子为自己的辩解做回应,要求学生分析妻子说生男生女取决于丈夫的科学依据。趁热打铁,教师抓住时机,及时设置障碍,学生亲自动手模拟随机受精的实验。我把它设置成了分组实验,使每个学生参与进来,体会分工合作,团结一心的成果。实验结果出人意料,有的小组的男女比例竟然不是1:1,与理论出现了矛盾冲突。到底怎么回事?此时的学生在这种冲突中,燃起进一步学习的热情之火。这时,我们不急于对这个问题作解释,请学生代表将课前的调查结果公布,也出现了同样的问题。此时,我把更多的思考空间留给了学生,讨论其原因。这个问题是个难点,教师及时引导,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出:调查的人数越多,范围越大,男女比例越接近1:1。
问题解决到这,似乎就可以结束。但是我搜集了两个阅读材料(见幻灯10),学生阅读后,很惊讶。此时教师提问:从这两个材料中,你获取了什么信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这两个材料,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师:请同学们填写38页生男生女遗传图解。男女比例是多少?
学生:男女比例是1:1。
学生:有,生男生女取决于男性。
教师:同学们说的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模拟随机受精,看看是不是和理论结果一致。
学生分组,明确分工,准备好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巡视,及时指导。
教师:统计每个小组组合成的男女人数,再让学生算出全班同学的实验结果,并计算出男女的比例。
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小组内男女比例不是1:1呢?教师将课前的调查也派学生代表展示给大家,结合实验结果讨论。
学生:畅所欲言。
学生朗读。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在一些人的观念里确实存在着重男轻女的思想,从而导致性别的比例发生偏差这还需要我们加强宣传,男女平等是我们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在任何地方不应该存在性别歧视,以保证我们的社会能良性发展。
三、 课堂反馈。
见幻灯11和12。第一题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走出“性染色体只存在于生殖细胞中“的误区。第四题,给学生发挥的空间,使本节课的知识得以应用和总结,利用情境教学,更大限度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再为了学习而学习。
四、 课堂小结。
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说一说还想知道哪些关于性别的问题。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想尽量给学生机会,所以这节课的两个重点都分别设置了学生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学习探究问题的方法,学会分工合作,感受成功的快乐,力争做到学生是主体,教师做好引导。本节课,虽然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我以为课本依然是水源,要合理的处理好课本上的资源。教学中,我最深的体会是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思维和动手空间,教师如果不做好充分的准备的话,将难以把控整个授课的进程。作为一个生物教师队伍中的新手,在授课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望各位教师批评指正。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七
摘要:在高中生物学习中,用显隐性状及显隐性遗传方式的判定、基因位置的判定、家庭中各成员的基因型的判定等方法可解决高中生物必修阶段中人类单基因遗传病问题。
关键词:显隐性性状显隐性遗传方式基因位置人类单基因遗传病。
孟德尔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必修阶段必考内容之一,如何正确地应用遗传定律,对解决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及发病概率等问题起到关键作用。
一、明确人类遗传病的五种遗传方式及其特点。
二、显隐性状及显隐性遗传方式的判定。
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我们不能做遗传学实验,但是可以从家系成员情况或者家系图的研究中获取资料,从而帮助我们了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显隐性遗传方式。如在不知道是何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前提下,了解家系中是否有“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现象的存在。
1.“无中生有”现象。
分析:根据“无中生有”(父母双方无此遗传病而后代中出现患者的现象)现象,可以说明无此遗传病为显性性状,患病为隐性性状,并能得知此病为隐性遗传病。
例题1:已知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他们生有一个患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女儿,问该病为性遗传病,为显性性状,为隐性性状。(答案:隐表现正常患病)。
2.“有中生无”现象。
分析:根据“有中生无”(父母双方均有此遗传病而后代中出现正常表现的个体的现象),可以说明有此遗传病为显性性状,表现正常为隐性性状,并能得知此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
同样能从家族系谱图中据此现象作出判断,如:
据上述图示判定,此类遗传病方式为显性遗传病。
3.若均无上述两种现象存在,则可根据常见疾病直接判断。
如常见单基因显性遗传病: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常见单基因隐性遗传病: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等。
三、基因位置的判定。
1.在已知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显隐性的情况下,要知道该致病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上,通常可先根据各类伴性遗传病的特征,采用排除法判定。
如:(1)伴x隐性遗传病:特征: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母病则子病,女病则父病,父正则女正。常见病例:红绿色盲、血友病等。
(2)伴x显性遗传病:特征: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父病则女病,子病则母病,女正则父正。常见病例:抗维生素d佝偻病等。
(3)伴y染色体遗传病:特征:传男不传女。常见病例:毛耳等。
例题2:在下列4幅图中,只能是由常染色体上隐性基因决定的遗传病(图中黑色表示患者),是:(答案:c)。
2.若均无法排除任一可能,则只能通过题意中其他提示加以判定。
例题3: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下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请分析回答:
(1)若ii代4号个体不带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若ii代4号个体带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致病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答案:(1)x(2)常。
四、家族中各成员的基因型的判定。
1.在已知某种遗传病的显隐性的情况下,可以先确定部分成员的'基因型。
如已知某种遗传病为显性遗传病,则可先确定所有正常成员的基因型。又如已知某种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则可先确定所有患者的基因型。
分析:上述两种情况被确定的成员均为隐性纯合体,故能先确定,再由此推断其他各成员的基因型。
例题4:下图为某遗传病的系谱图,致病基因为a和a,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病的致病基因在染色体上,是性遗传病。
(2)i-1和ii-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3)ii-5可能的基因型是。
(4)iii-9与ii-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
答案:(1)常隐(2)100%(3)aa(4)2/3。
2.若已知某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遗传病,则可先断定所有男性基因型,再由此推断其他各成员的基因型。
例题5:下图是某家庭红绿色盲遗传图解。图中除深颜色代表的人为红绿色盲患者外,其他人的色觉都正常,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iii代3号的基因型是,iii代2号的可能基因型是。
(2)iv代1号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的可能性是。
总之,在分析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时(在分析判断系谱图的遗传方式时),常规解题思路是:先确定是否是y遗传,其次确定显、隐性,再确定是伴x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其中伴y遗传病的“传男不传女”的特点很明显。人类遗传病判定口诀: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隐性遗传看女病,女病父正非伴性;显性遗传看男病,男病母正非伴性。
综合以上几种判定方法,可以顺利解答高中生物课中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各类题型。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民教育出版社.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八
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能力,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收集资料;
2、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2、通过介绍祖国“缫丝养蚕”业,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说出常见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完全变态发育的特点和不完全变态。
难点:家蚕的生殖与发育过程。
教材分析:让学生通过对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观察、分析、思考、理解家蚕完全变态以育的真正含义;同时通过对蝗虫生殖和以育过程的图片观察,让学生了解不完全变态发育。与生活联系比较紧密。
教学准备。
1、相关图片、课件。
2、收集有关家蚕、昆虫、蝗虫等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一起来看几幅图片(蝴蝶蜜峰蜻蜓)。
生:看图。
师:这三种动物都属于同一类——昆虫。
师:昆虫纲简述。
昆虫是地球上种类和数量最多的动物,而且与人类关系密切:蚕吐丝、蜂酿蜜、蝶传粉、蝗虫危害农作物、蚊蝇传播疾病等。
师: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对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和一个口器,有的可将许多小图像拼成详细图像。有的聚光能力较强,得到图像较明亮。
师: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师:就说我们刚刚提到的.蝴蝶,你知道它小时候的模样吗?
是小蝴蝶、蛾子、还是毛毛虫呢?
生:思考回答。
师:原来美丽的蝴蝶是由毛毛虫发育而来,生命世界真是奇妙!
问:大家来想想还有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蝴蝶相似呢?
生:家蚕、蜜蜂、蚊子、苍蝇、蟑。
师:家蚕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动物,很多同学都养过蚕,我国也曾以“缫丝养蚕”著称于世。
师:小小的家蚕不仅同中华文明紧密相连,也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我们就一起先来学习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生:结合教材讨论交流。
师:小结大家刚刚讲的内容,受精卵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发育为家蚕的幼虫,我们通常把它叫做蚕。
问:蚕吃什么?
生:桑叶。
师:蚕吃桑叶逐渐长大,在它长大的过程当中要经历一个怎样的过程?
生:蜕皮。
问:要蜕皮几次?
生:四次。
问:在蜕皮过程中,蚕有什么变化?
生:不吃也不动。
问:这叫做什么?
生:叫做眠。
师:蚕的幼虫期要经历四眠,刚刚孵化的幼虫称为一龄幼虫,每蜕皮一次增加一龄,分别被称为二龄幼虫,三龄幼虫,四龄幼虫和五龄幼虫。
师:当其经过了四眠之后,就要发生一个很多的变化,是什么呢?
生:吐丝结茧。
师:在茧中化蛹,经过十多天,蚕蛹逐渐羽化,变为蚕蛾。
蚕蛾是家蚕的成虫,蚕蛾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呢?
生;头部小胸部两对翅早腹部肥大。
问:蚕蛾吃食吗?
生:不吃。
师:蚕蛾均不取食,它们依靠幼年期在体内积累的能量和营养物质生存。
师:接下来蚕蛾就要进行交尾,使蚕蛾的卵受精。
师:蚕蛾的卵受精。
师:蚕蛾在交配后死亡,而蚕蛾还有一个重要的使用——产卵,它用尽全身最后的能量,产卵后也很快死亡。
现在我们来观看课件,了解一下昆虫产卵的过程.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九
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 *** 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8、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即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的。
9、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10、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m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高中数学。所以,生物的一切性状都是由基因决定,并由蛋白质分子直接体现的。
11、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12、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13、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17、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18、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19、基因重组的两种方式: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二是减数第一次分裂联会时,同源染色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所以,通常只有有性生殖才具有基因重组的过程。而细菌等一般进行无性生殖的生物的基因重组只能通过基因工程来实现。
20、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中遗传重点知识记忆口诀
性原细胞做准备,初母细胞先联会;
排板以后同源分,从此染色不成对;
次母似与有丝同,排板接着点裂匆;
姐妹道别分极去,再次质缢个西东;
染色一复胞两裂,数目减半同源别;
精质平分卵相异,其他在此暂不提。
dna,四碱基,a对t,g对c,互补配对双链齐;
rna,没有t,转录只好u来替,augc传信息;
核糖体,做机器,trna上三碱基,能与密码配对齐。
核、质基因,特点不同。
父亲有,子女没有,母亲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细胞质;
父亲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细胞核;
基因分显隐,判断要细心
无中生有,此有必为隐;
显性世代相传无间断;
基因所在染色体,有常有x还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难逃,是x隐;
父病女必病,是x显;
传儿不传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
1、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采用了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能学会的,如两栖动物的生殖就大胆放手,适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样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同时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两栖动物的发育这一板块类容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师生交流互动的教学形式,先由小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将所列问题逐一解决,通过讨论交流不能明确的,提出来,然后通过师生交流互动解决并进一步概括总结,这样培养了学生阅读、观察、分析、比较、归纳能力,发展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交流表达能力等;对于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这个类容则采用学生课前收集资料,课堂中汇报展示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达到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同时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程整合达到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从学生熟悉的现象作为教学的情境,丰富了教材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自然引出课题;在在两栖动物的发育出示“青蛙的发育过程的动画能帮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将问题逐一解决;在课堂巩固练习这一环节用课件展示课堂巩固练习可以节约时间,达到合理控制教学节奏。
3、不管是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都要给以适时的指导。例如,在学生自学两栖动物的生殖时可能对雌雄蛙抱对对生殖有什么意义不了解,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对蛙的呼吸器官的变化也不胜清楚,教师都要适时给学生帮助与解答。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一
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我觉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面向每一位学生。要关注学生全面的发展。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精心设计实施了本节课。
生物科学来源于自然世界,回归于自然才能化僵为活,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特别是发挥本土资源优势,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升了学生对环保的认识,从自身做起才能切实提高这一代的环保素质。
我热爱我的孩子们,热爱生物教学,这是我不断努力探索前行的动力。
用真情浇灌学生,用生命感悟教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二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三
(一)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观察和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理解变态发育的概念和过程。
3.培养观察思考的能力,知识归纳、概括的能力;锻炼评价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
2.完成饲养家蚕等实践活动,了解昆虫的生殖发育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家蚕与人类的关系”,关注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关注昆虫生殖与环境适应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样性性的意义。
3.辩证地认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养成保护有益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昆虫生殖和发育过程,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过程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展示目标。
二、自主预习:阅读教材p9--p12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并做好标记:
1.昆虫的`生殖方式是什么?发育有哪两种方式?
2..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
3.完全变态发育经历哪几个阶段?
三、合作讨论填写:
1、“观察与思考”,请仔细观察课本p10图,据图回答问题:
(1)将各图按照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进行排序:____________________(写序号)。
(2)家蚕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蚕的一生要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时期。
(4)家蚕吐丝的时期是期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完全变态的昆虫有____________等。
2、请阅读p11内容,归纳蝗虫的生殖和发育。
(2)蝗虫的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有__________等。
3、对比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四、课堂学习。
1、答疑。
2、讨论、评价3、总结梳理。
五、模型作品展示:
蝴蝶的一生。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四
吴丹丹。
【教学目标】。
3.能对自己家人的外形特征进行比较,并能说出哪些地方相似。
【教学重点】。
了解遗传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
学生材料:与家人的照片、记录单。
【教学时间】。
1课时。
(交流展示,情景导入)。
1.教师通过谚语俗语引入新课。(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天下乌鸦一般黑;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儿子会打洞;虎父无犬子)学生知道的也可以发言。学生思考这些谚语俗语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是通过什么来。
总结。
出这些谚语俗语的呢?——引出课题(生物的遗传现象)。
2.做游戏,找出三对家长的孩子或根据孩子找家长。(利用ppt打出来)。
通过观察三个孩子和家长的外貌寻找相似点,从而确定三个孩子的家长,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可以不给孩子以标准答案,只要是孩子找到的相似点教师就可以给予肯定。
(目标驱动,互动探究)。
3.让学生根据刚刚找家长的规律来找自己同学的家长。
把班级分成八个小组,每位同学都从家里带来自己父母的照片,然后每组的照片装在一个信封里,教师把小组的信封打乱再发下去,让学生组内讨论交流找家长。
汇报: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展示自己小组交流所得出的结论,也就是所找到的是哪位同学的家长,并说出自己的依据。(这里可能会有很多同学找错,这个没有关系,可以充分让学生去互动,最终确定结果,充分体现了开放的课堂。)。
(同学们根据孩子和家长有许多相似的特征找出他们是一家人,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些和父母相似的特征呢?)再研究一对父子。
1.研究陈强、马季父子的照片。
(这是我国著名的喜剧演员陈佩斯和他的父亲陈强的照片,大家仔细找找,他们哪些地方相似。)。
眼睛。
眉毛。
耳朵。
脸型。
嘴巴。
头发。
其他。
像
不像。
2.关于头发,同学们讨论和争执的非常剧烈,陈强我们看的出来他患有脱发,这里要补充的,陈佩斯原来头发也是一样的,也患有脱发,头上的头发不多,为了演出的方便把其他的头发也剃了,所以你们再想想他们的头发是否是相似的。
3.除了长相和疾病以外,孩子与父母还有可能具有哪些相似的特征呢?我们再来看一看另外一对父子。
4.(课件出示马季父子的全身照)。
(图1马季)(图2马东)。
5.让学生找出他们的身材很像,都有微微发福的体型。(教师点拨,提炼建模)。
6.孩子和父母都有一些相似的特征,你们都知道这种显现叫什么吗?(遗传)。
7.让孩子用一句自己的话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遗传?
(可以多请几个孩子回答,老师做总结)。
8.教师总结:子女和父母一般都或多或少地保持着一些相似的特征,这种现象叫做遗传。
(校正反馈,内化提升)。
9.陈强父子有遗传,马季父子有遗传,你们和父母之间有遗传吗?
10.看样子我们中国人都有遗传现象,那外国人呢?(出示布什父子的照片)。
(图片1:老布什)(图片2:小布什)。
11.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中国人有遗传现象,外国人也有遗传现象,看来遗传是人类的普遍现象。
三、
1.出示动物一家让学生寻找遗传特征。
(分别出示动物小狗、企鹅、豹子、马、长颈鹿五家的家庭照片,让学生寻找遗传的现象,主要通过观察他们的毛皮的颜色、花纹、形态等寻找遗传的现象)。
2.教师总结:生物都有遗传,世界上所有能繁衍后代的生物都有遗传。
4.教师用电脑出示一块豌豆地和几幅豌豆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要是让自己去寻找遗传的现象,那么自己会从哪几个方面下手。
5.老师出示遗传学家孟德尔的研究项目。
(种子的形状、种子的颜色、种皮的颜色、豆英形状、豆英颜色、花的位置、茎的高度)。
四、拓展延伸。
2.学生推测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3.观看小猫找爸爸动画。
【板书设计】。
植物。
动物子女与父母或多或少相似的特征遗传。
人类。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五
将教材变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展现出来,将科学知识溶入故事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是配以视频剪辑,进一步调节了学生的情绪,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课堂宽松、愉快而和谐,学习变得轻松愉快,体现了快乐学习的特点。课堂表现了对学生足够的关注,体现了《生物课程标准》强调的“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将感情教育渗入到课堂,彰显人文关怀。
通过对花椒凤蝶的幼虫“从出生变失去了妈妈,所有的事都要自己勇敢独立面对”的感悟,不仅使学生领悟到花椒凤蝶的幼虫这种独立自强的精神值得学习,同时也联想到人类从一出生便有妈妈的百般呵护是何等幸福的一件事!由此激起对母爱的深思。在这里,不仅使学生感受了情感的培养,同时也体现了人文的关怀和对生命深层的思考和理解,生命的意义既是勇敢面对生活完成肩负的使命!
3.开放的教材使用理念。
传统的教材观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必须对其绝对服从它认为教材的价值在于“规范”教学,教师必须持有一颗“崇敬”之心,不主张教师作为教学资源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积极主动地去选择和增添教学资源。这种教材观割断了课堂教学内容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限制了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空间,抑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材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有鉴于此,我在深刻理解和领会《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上,转变观念,树立更加开放的、科学的、人性化的“材料式”教材观,将教材看作是学生学习的“资料”,是教师加工和创造的“材料”,是实施学科教学的工具,是达成“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载体,对教材可根据学生情况颠倒呈现顺序、增删等,应变教师“教教材”为“用教材”。将教材内容更以兴趣盎然的电影故事的方式呈现,正是这种教材理念的体现。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六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举例说出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树立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2)区别完全变态发育和不完全变态发育。
教学难点:
昆虫生殖和发育的特点。
教学用具和器材。
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录像片,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教学方法:
观察法与讲述法结合。
教学过程。
导言:据统计,地球上生活着100万种以上的昆虫。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十分复杂,今天我们就以家蚕和蝗虫为例来学习。
讲述:这一节课之前,我请同学们通过不同途径搜集有关家蚕的资料(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学生用蚕卵孵化家蚕,并记录观察结果)。
提问: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或本组的成果?(回答:略)。
讲述:下面我们观看家蚕的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录像片(播放录像),请大家仔细观看,注意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填写下表:
(学生观察、讨论、完成上表)。
讲述: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家蚕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我们把这种发育过程叫做完全变态发育。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家蚕要经过四次蜕皮,在蜕皮期间,蚕不食不动,叫做眠。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为什么要蜕皮呢?这是因为昆虫体表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长大的缘故。
提问:根据日常观察,你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蜜蜂、蚊、蝇……)。
讲述:早在三千年之前,我国就开始养蚕,生产蚕丝,用蚕丝织成精美的绸缎,销往世界各国,开辟了闻名世界的“丝绸之路”。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进述:我们已经知道了家蚕的发育过程是完全变态发育,那么,蝗虫的发育过程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观察p16图14―11(在黑板上挂上蝗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图)。
提问: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是否相似?蝗虫的一生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回答:蝗虫的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上相似,它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略)。
提问:根据日常观察,你还知道哪些昆虫的发育过程与蝗虫的相似?
(回答:蟑螂、蟋蟀……)。
讲述:像蝗虫、蟑螂、蟋蟀等昆虫,它们的一生经历了卵、幼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和成虫的形态结构相似,生活习性也几乎一致,这样的发育过程叫做不完全变态发育。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的知识,特别是对家蚕和蝗虫的生殖和发育有了具体的认识,两者之间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列表的形式比较家蚕和蝗虫生殖与发育的区别:略。
板书设计。
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一、家蚕的生殖和发育――变态发育。
1、定义――在发育过程中要经历了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的显着不同,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例如:蜜蜂、菜粉蝶、蚊、蝇等。
二、其他昆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
1、定义――个体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的发育过程。
2、例如:蟋蟀、螳螂等。
教学后记:经过本课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及变态发育的两种情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分析,使学生了解某些人类遗传病的发病情况;。
(2)通过分析调查结果,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病的理解,加深对遗传病危害的认识。
2.能力目标。
(1)通过调查实践,培养学生接触社会,并从社会中直接获取资料的能力;。
(2)通过调查实践,使学生初步学会调查和统计人类遗传病的基本方法;。
(3)在调查结果的交流和讨论中,提高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信息发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德育目标。
(1)在调查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通过组织学生交流调查结果,使学生受到人口素质教育和环境保护教育;。
(3)通过调查活动,培养学生对遗传病患者的理解、尊重和关爱。
教学手段:
计算机:展示学生的调查结果和调查报告。
教学方法:调查研究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确定研究的子课题;。
2.指导学生制定调查方案;。
3.辅导学生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
一、调查过程流程:
(一)准备阶段:第三周(2月23日——2月29日)。
1.在课下,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以自由组合的方式组成不同的调查小组,按本班的人数分成三个小组,每组人员12人,推选出组长。
2.根据研究性课题的题目,师生一起确立可供调查的子课题。
经过讨论,确定调查的课题:中学生深度近视的发病情况、色盲的发病情况和地中海贫血的发病情况。
3.每组自选一个课题,承担一个子课题的调查任务。
4.师生一起联系有关学校的卫生室,保证调查的实用性、可靠性。
(二)实施阶段:第四、五周(3月1日——3月12日)。
1.指导学生完成、完善调查方案。
各调查小组在确立调查的具体课题后要经过小组讨论制定出本组的调查方案,教师在听取各组的汇报后,与同学一起讨论方案的可行性,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与注意事项。
2.实施调查方案、对整个调查过程进行监控。
在学生实施调查方案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调查的进展、调查中遇到的困难、存在的问题等等,及时加以协调和解决,保证调查顺利地进行。
(三)总结阶段:第六周(3月13日——3月18日)。
1.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调查报告。
调查结束后,帮助学生正确处理调查到的信息资料和调查数据,对信息资料进行科学的加工、整理,完成调查报告。
2.调查报告的呈现形式。
具体呈现形式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强求一致。
3.组织好调查结果的分析与交流。
二、本节课的内容:
(一)各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结果:分四个小组。
第一小组:课题——红绿色盲的调查。
调查目的:通过调查实践,让学生走进社会,获得课本知识以外的知识;通过社会调查,让学生了解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
调查对象:社会人群。
第二小组:课题——深度近视的调查。
调查目的:中学生中戴眼镜的人的比例是越来越大,深度近视的`也不少,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为此,想通过调查,探个究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在校的中学生。
第三小组:课题——地中海贫血的调查。
调查目的:地中海贫血是课本上没有介绍的一种遗传病,而且在广东的发病率比较高,为了丰富课本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学会在网上获得知识。
调查方法:网上查阅。
教师对学生展示的调查结果进行点评。
(二)分析、讨论调查结果。
(三)教学评价(评价表)。
评价小组:评价人:评估时间:
评价内容及权重自我评价其他评价教师评价。
组1组2组3组4。
人员分工及团对合作。
参与研究性学习的态度。
调查报告符合规定的格式要求。
报告中有详细的数据统计几及。
各种材料。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据转化能力。
报告人的仪态、精神面貌和表达能力。
问、答问题的积极性。
成果形式的新颖性、形象性。
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准确性。
总评。
说明:
(1)每一个项目的评价,按a、b、c(优、良、中)三个等级进行。
(2)总评,在10个项目中,有八项获得a级,可评为优;六项获得a级,4项获得b级,也可评为优;10项获得b级,也可评为优。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篇十八
在鸟的生殖与发育的教学中,我组织学生复习了前面学过的与鸟有关的知识,也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事例让学生分析了鸟与我们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通过实验又进一步了解了卵的结构,继而又学习了有关鸟类的生殖和发育,同学们注意在课余时间对这些小精灵献上一份爱心,用你的实际行动去关爱它们。
生物学科的教学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素养的重要场所,是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的课堂。所以在课堂上我设计了让学生观察卵(鸡蛋)结构的内容,非常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学效果显著,学生有兴趣学习。教师要及时要求学生用生物学知识科学地描述鸟卵(鸡蛋)结构并认识其功能,理解结构并是与其功能相适应的,加强科学知识的教学与运用,是生物课的`一个主要内容。
我认为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不是很多,但要从这些知识中去领悟去思考鸟与人的关系,并深化这种关系在学生中的影响,传达人的爱心,保护鸟类保护环境,使我们的学生成为优秀的那一类人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06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