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6:03:33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范文(15篇)
时间:2023-11-30 06:03:33     小编:ZS文王

总结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工作,它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并做出改进。总结是对过去所学所做进行提炼和归纳的过程。如果你正在为写总结而犯愁,那么不妨看看以下这些总结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一

俺是一只农村的麻雀,今天到城里来转转,见识见识城里的新鲜玩意儿。

俺在城里看到了歌王――百灵鸟正在人类的笼子里一边舒舒服服地吃米,一边唱着悦耳动听的歌。俺羡慕极了,要是俺也能过上这种生活就好了。

俗话说:坚持就是胜利嘛!我终于被一个好心的小姑娘“收养”了。可是,我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快乐,我时常想起在蓝色的天空中飞翔的时候。

我唱起那首我以前从来不明白的歌:“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怎么飞也飞不高……”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二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的积累,还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让作文更有文采。作为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的任务,而且要注意定量和定向。定量就是要学生每周、每月都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定向就是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方向,像有哲学道理的中外童话故事,也可以是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书籍。例如,我常常推荐学生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三字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寄小读者》等。当然,阅读了以后,我还让学生摘抄书中好词好句,并写下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督促他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并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另一有效办法。让学生每天都坚持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组织能力,还督促农村小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对生活进行思考,对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日记也可以折射出孩子更多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时,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畅快,让自己以后拥有更多回忆。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写作素材。

三、重视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内容符合社会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称为好的作文。小学生年龄小,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善恶观念也是没那么清晰。作为老师,应该赋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怎样让学生不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自己真正的情感,是我们老师应该关注的。老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的同时,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思想,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是符合社会期望的价值取向。一篇文章,只有有了作者的情感在里面,才有真正的灵魂,才能感动读者。同时这样也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写作,而不是敷衍性地完成作业。

四、重视课后作文修改。

农村小学作文课堂之所以缺乏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没有重视作文课后的修改。当作文课结束后,老师对作文的辅导也马上结束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实一堂作文课,除了课堂的教学外,课后的修改也同样重要。很多老师只是对学生作文给了批阅意见后,就没怎么管了,学生看了老师的评语,就将作文本一扔,根本没想到怎样去完善和修改。“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1.朗读修改法。学生习作后,先大声朗读几遍,针对字词句标点等毛病,进行初次修改;

2.同学互评法。即同桌(或小组)互改互批,学生积极参与,互挑毛病,共同修改;

4.佳作参考法。每次选择几篇佳作,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共同努力,并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才能让作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三

对于小学生而言,将所学的字词组成句子、一段话乃至一篇作文是一个巨大的跨越,另外受到小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水平以及人生阅历的限制,导致很多学生不知道怎么写作文,也不知道写什么,从而害怕写作,乃至影响他们一生对写作的认识。本文通过对写作中模仿和感悟的分析,为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提供思路。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而我们今天的习作教学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学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我们的教学越来越变得“为教学而教学”,我们农村的孩子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写出来的习作枯燥乏味。小学生习作时不知道写什么,或者干脆胡编乱造。缺乏主动、缺乏兴趣、缺乏自信、缺乏激情、缺乏真情实感、缺乏创新意识是当前农村小学生作文心态不健康的主要表现。这些消极心理,导致了学生怕写作文,不知道写什么就胡编滥造因而作文水平低下。

“农村小学生习作写什么”的问题就是“农村写作资源的选择”问题。我国国土的大部分面积是农村,我国大部分的人口是农民。农村有秀丽的自然风光、丰厚的文化底蕴,纯朴的风土人情;农村有精湛的民族艺术……我们似乎已忽视了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忽视了农村至真至纯的人文优势。笔者结合本人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研究的实际,积极开发农村习作题材资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习作题材,取得了可喜成果。具体概括为这样几个选材点:

1.写写农村风光。

(1)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麻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插秧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

(2)乡村景观美。对于农村人来说,乡村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山坡、草地、小河、湖泊……有水波不兴,也有潺潺之声,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农家新居美。党的富民政策,给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家乡富了、变了,农家新居、乡村水泥路面、正是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院,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在习作中表达真情实感。

2.写写农村往事。

像《听奶奶讲过去的事情》、《我和爷爷、爸爸比学校》、《我眼中的农村》等等选材都比较成功,写得很感人。

3.做农活写农活。

让学生向父母或家人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

(1)尝劳动辛苦。现在孩子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年轻的父母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通过让学生与农民一起干农活,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山芋、油菜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真真干一干,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习作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农民智慧。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栽麻采茶,养鱼养蟹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

4.写写淳朴民风。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有的是情浓、趣浓的题材。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像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乡邻间的茶会、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访问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小学生通过采集、整理而得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为他们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5.写写乡村民俗。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抓周、造屋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吃乌饭、包饺子、送灶、接财神、跳龙灯、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

另外,还可以把民间传统特色的游戏引进课堂,如在体育课上孩子们放风筝、转陀螺、踢毽子、滚铁箍、跳皮筋,既丰富了学生课外活动,又有益于孩子身心健康,还有了习作的活水源头。

6.写写民间工艺。

带领学生到民间去调查、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本地民间艺术的文化历史背景、传说故事等,鼓励他们去发现本乡、本土的文化气息和美的艺术,把他们作为习作的素材。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溧水大东门步行街、高淳老街,然后把学生自己收集到的民间美术带进课堂与大家一起欣赏、学习,将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传统手工绣花、雕刻、剪纸、竹编、草编,还有用家中旧布缝制充满儿童趣味的布娃娃等工艺品汇集到一起。学生们在体验、模仿、制作、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增添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出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既传承了民间艺术又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7.写写农村新时尚。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靠科技致富的风尚;农民捐资办学,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的风尚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买车、买保健品、买健身器材,他们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销售农副业产品等等。《爷爷考驾照》、《奶奶爱上呼啦圈》、《我教外公发短信》……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总之,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习作题材库。富庶的江南农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习作,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习作教学的成功标识。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五

在作文教学中碰到最大的难题是大部分学生无从下笔,不喜欢作文课。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将是作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题。每次作文课上课前,学生都流露出厌烦情绪,叹声一片。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写不好,无事可写。试想,每次作文,学生都能潇洒行文,轻轻松松写出一篇好文章的,作文教学自是一件易事。

解决这一难题,须从根源上找原因。教学中发现学生作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内容空洞无物,缺乏创新;二、没有真情实感,空喊口号;三、语言乏力,品之无味。四、字数达不到要求。找到了问题的结症所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兴趣,搜集材料。

学生作文言之无物,缘于学生知识面窄,可写之物太少。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让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作文是较难的。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我总是有意无意地把发生在身边的事,网上的新闻告诉他们,让他们说出来,交流后在写,并及时表扬学生的闪光点。

2、善于发现,勤于思考。

其实,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还是很多的,只是学生都熟视无睹,习以为常。老师的一个眼神,父母的一句叮嘱,同学的一个灿烂的微笑以及校园里的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是学生写作的题材。学生缺少发现的眼睛,不善于思考。教学中我会就某一件事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3、欣赏美文,品味语言。

常于教材和课外读物中找一些精美的文章,从写作手法,修辞,感情色彩等方面引导学生赏析,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怎样遣词造句才使语言富有表现力。鼓励学生多读有益的课外书,在丰富知识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品味能力。

通过努力,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提高,对作文有了很大的兴趣。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思考,寻找解决的途径,问题还是可以解决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六

农村教师在现有的条件下,应深度挖掘农村特有资源。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生活,拥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力,参与到写作生活中来,写作时才能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一、引导学生发现语言的美,激发写作的愿望。

大多数学生一提到写作,往往是无话可说,无法下笔,甚至是有话说不出。

写作成了一件很头痛、很无奈的事情。

讲授课文时,把学生带入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环境中,或美妙的故事中,或古老的传说中等等。让学生在秀丽的自然景色中徜徉,或在美妙的故事中陶醉,或穿越时空与哲人交谈。比如,教师在讲授《长城在我心中》这篇课文,把学生带入那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中,再引导学生,课文是怎么一步步表达出这浓浓的长城之情、爱国之情的呢?让学生找出表达强烈感情的排比句,指名读、分角色读、全班齐读等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去领会作者所要表达的爱国之情。从中体会语言力量的强大,激发学生写作的愿望。

另外,教导学生语言是表达的需要,是传递的需要,让学生明确语言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动笔的愿望,提高写作兴趣,由“惧怕”写作变成“我要”写作。

二、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词句,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然,光有写作的愿望是不够的。大家知道,万丈高楼都离不开一块块的砖头,同样,文章也是由一个个词句有机组成的――字词句是文章的“建筑材料”.帮助学生积累好词好句是语文教师首要的任务。“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

农村小学生由于条件限制,课外读物少。好词好句应从课文中来积累,教师要指导学生作好摘抄,并指导用适当的方法熟记,教会学生理解词句,活用词句,日积月累,词句的“仓库”就会满起来,为写作积累语言材料。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就是练习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习作课上,教师应重点讲述写作方面的知识。如要确立中心思想、文章写作的顺序、文章的结构、开头和结局的写法等,让学生掌握写作的方法。

三、充分利用农村的有利条件,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

1.教师要善于就近选材。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课内外资源,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特有的课程资源,弥补农村资源的不足。农村有着广阔的天地,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一个有山有水,有花草树木,有小桥流水的好去处。春天,百花齐放,百鸟争鸣;夏天,荷花满塘,绿树成荫;秋天,一片金黄,硕果累累;冬天,白雪茫茫,银装素裹。春天,可以放风筝;夏天,可以捉知了;秋天,可以摘果子;冬天,可以打雪杖。这些都是农村宝贵的资源。教会学生时时刻刻留心周围的人和事,养成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充分调动学生的五官,去发现生活的美。并加以思考,形成自己的感悟。写作时,就不愁没有话说,没有素材可写。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就近选材,让它成为学生写作素材的活源头。

2.鼓励学生多体验劳动和生活,增加写作机会。

农村学生有着很多体验劳动、体验生活的机会,应充分利用好它。鼓励学生多参加劳动,多体验生活,再把所经历所体验的记录下来,文章就有血有肉了。

比如说,可以鼓励学生,帮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鼓励学生把劳动中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按照一定的顺序记录成文字。有了亲身经历和体会,也就有了真情实感。

也可在校园里选一小块田,教师和学生一起种上青菜之类的蔬菜。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成长过程,亲自体验劳动的辛苦和快乐,体验果实的来之不易,()体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喜悦。这时,教师可布置一篇与此相关的`作文。另外,鼓励学生平时要多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有可能成为写作素材,任何所见所闻都可记录成为文字。开始时,能写一段就写一段,不可勉强规定字数,主要是养成练笔的好习惯,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养成了动笔记录生活点滴的习惯。

3.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作文活动中。这不仅可以愉悦身心,还可以增进交往,增进友谊,对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让学生拥有一双慧眼的同时,不断开启思维,开启智力,学会思考,学会感悟,让农村生活为写作源源不断地输送鲜活的素材。

四、深度挖掘课本资源,培养想象能力。

课本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范本,是学生学习的首要渠道。农村小学生课外读物接触少,几乎是完全依赖课本。所以,在讲授课文时,不仅教学生认识生字词,积累好词好句,更要结合课文重点讲述写作方法和技巧、表达方式等,在循序渐进中教学生写作文。

另外,结合课文进行仿写,续写,改写,延伸学生思维,提供一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而合理地想象,激活学生的想象细胞。

五、千方百计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渠道。它不仅能增长知识,更能扩大视野。农村学校由于条件的限制,大多学校没有图书室。教师可在班上自创图书角,家里有课外书的主动带到班上,轮流着看。另外,教师也可找些范文来朗读,或借报刊给学生看,或带领学生去图书馆阅读。总之,农村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自创条件,多方面、多层次、多渠道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提高写作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一蹴而就。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教导写作方法,让学生接触农村广阔的天地,从中摄取写作素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耐心。经过共同的努力,相信学生的写作能力会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七

小学实施计算机教学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计算机教学再不从小抓起,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目前,城市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已日渐普及。但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在实施计算机教学时,容易在思想认识上、硬件(软件)配置上、师资配备上存在误区。如果不走出这些误区,势必影响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健康发展。误区一:在思想认识上,认为小学生年纪尚小,没必要马上学习计算机知识;升学考试没有计算机,学计算机可慢慢来目前,我国尚未把计算机教育纳入“普九”课程体系,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也还没有给电脑课应有的一席之地。因此,给人的思想认识上带来混乱,各校的电脑课教学也因此随意性很大。上课周时数不一,教材五花八门,教学内容差异明显。为了理顺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国家教委于10月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等作出了规定,各校应认真参照执行。再不可因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而拖延时间,错失良机。误区二:在硬件(软件)配置上,认为不必讲究教学设备的配套,能凑合就行日前,笔者去许多小学了解计算机教学设施配备的一些情况。看到不少农村小学虽然都配备了计算机房,但可能由于经费的原因,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品牌较低档的电脑。另外,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装备好了,还需要软件的支持才行。但我们的不少学校不仅硬件配套不够,而且缺少软件。由于软件与硬件的'不配套,也由于经费的紧张,大量使用盗版软件,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正常开展。误区三:在师资配备和培养上,对计算机教师重使用、轻培养一些校领导认为计算机教师会简单操作计算机和文字录入,就能当计算机教师。于是计算机教师除课堂教学外,不少人成了学校的打字员,领导的发言、教师的论文、学生的试卷都由计算机教师来完成。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却没有被充分重视起来。他们不知道计算机教师要完成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掌握计算机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同时,计算机教师还是计算机房的系统管理员,需要随时维护机房里的所有设备。事实上,计算机教师需完成的任务有教学、教科研、软件开发、机房管理、本校教职工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工作量很大。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本工作岗位,才能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老是让计算机教师担当学校的文字录入员,会挤占计算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可能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假若我们在上述这些问题上走出误区,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一定能使农村小学的计算机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八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经过大量小学数学教师的验证,其的确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1数学建模的含义。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简单来讲,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实现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很多情况下,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可以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并且便于学生的理解,这是实现实际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方。

小学数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小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教学任务,更在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探析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的理论本质就是研究数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得数学教学主体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数学的魅力,由此实现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简单来讲,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运用来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开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显得更加高效。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的使用传统的教学去开展教学,这不仅仅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也不利于新时代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因此,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将数学建模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大化体现出数学建模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优势。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当然也存在不足和缺陷。现在将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2.1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在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使得学生懂得数学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并且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由此实现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和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过多个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且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二,高度重视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现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数学的简单化。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极为活跃的,一旦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就能够形成更加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样的特点,积极为促进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或者算术题,教师可以以设置具体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融入进去,以便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并且积极尝试去进行解决;另外,尽可能的简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应对,使得学生可以自由的使用数学建模实现对于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去开展教学,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得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2.3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真实数学情境。

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相对真实的数学情境,是将学生融入数学建模课程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案例应该鲜明的体现出教学目的,是教师结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保证案例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真实性,最好是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以保证学生可以以较高的热情参与进去。另外,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最好选择可变性强,有着较为明显的典型性的特点的,以保证真实数学情境的构建。

2.4注重建模过程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建模。

在通过多次演示数学建模过程中后,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效能以及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简单来讲,将原本使用的案例进行条件的改变,或者情境的调整,要求学生同样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最好是以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以保证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切实利用,并且渐渐的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不仅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改变以往小学数学灌输教育的模式,是当前很值得推广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和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该不断学习数学建模思维,实现其在小学数学过程中的融入,以保证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数学建模将成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7)。

对“抓中间,促两头”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2)。

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板块的类型和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九

摘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随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的发展而日趋多样化。本文依据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理念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原理,根据实际需要的、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对中学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主体与客体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认为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依靠的标准应该是适合被评者特点、能满足其未来发展需要的。

关键词: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多样化。

1引言。

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它是一项不断地发现、判断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实践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决策者、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教学论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评价方面的专著、教材,也大都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的论述。在这些文章、书籍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案中,体现出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用的是一套模式:确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评价量表,由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对某教师的一堂课进行打分,然后综合统计,计算出总分,取得一个评价结果。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这一追求客观化、数量化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此外,以往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大都只关注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新构建,而对其他的方面所做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体与客体、标准、方式与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以求促进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更适合现代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的发展。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十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是保证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而课堂教学评价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行为。

深入基层,经常听课,课后要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究竟用什么标准衡量现代中学地理教学?怎样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一节地理课?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和参加听课后的评议实践,谈谈对中学地理课堂教学评价的初步看法。

一、评教学目的要求。

1.教学目的明确,符合大纲和教材的要求。

教学目的包括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个方面。教学大纲对于学生应该“识记”、“理解”、“应用”的地理知识;应该“初步学会”或“学会”的基本技能;应该“懂得”、“受到”、“树立”、“形成”的思想教育,都作了具体说明。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要超纲,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不要达不到大纲的要求,造成学生知识的缺漏。

2.教学要求适当,切合学生实际,体现因材施教原则。

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知识和能力水平,确定教学要求。学生素质好,要求可适当高些;学生基础差,要求可适当降低,同时兼顾优秀生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起点上都有收获和提高。这也是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学习基础,是衡量一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首要标志。教学目的决定着授课的方向,贯穿全课的始终,全课教学活动的安排都要为实现教学目的服务,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因此通过教师课堂地理教学活动的安排,可看出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要求是否适当。

二、评教学内容和结构。

1.教学内容系统、科学、无知识性错误。

教师对地理教材内容应该了如指掌,明确教材中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本节课教材在全章节的地位与作用,对知识结构、知识之间的关系能理顺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正确,无知识性错误,与大纲和教材内容相符合。如果教师知识水平太差,在课堂上信口开河,那么或多或少会出现知识性错误,这是绝不允许的,也是最忌讳的。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

对重点内容,分析时要“点”透,练习时时间要给够,使学生对重点知识掌握得准确、牢固、熟练。

对难点知识,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和生活经历,举出实例,深入浅出地加以说明,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和推理,利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把学生难于理解的知识变得比较容易接受。

关键是指对理解和掌握本章、本节知识起决定作用的知识点。教师要在讲解、分析、比较的基础上,让学生确实理解其地理意义,明确掌握关键对建立知识间联系的重要作用。

3.注意地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者的有机结合。

地理知识教育是智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础,智能的发展、思想品德的提高,也能促进地理知识的学习。轻视智能培养、思想教育和脱离教学内容的空洞说教都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成功的地理课堂教学,是寓能力的培养于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寓思想教育于地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之中。

4.教学环节清楚,安排合理,衔接紧密。

教学过程是教学各个环节(包括导入、讲授、反愧练习、总结等)连续活动的整体,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教学过程的优劣,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合理,衔接是否紧密,直接影响地理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师生的活动,才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否则容易引起教学上的随意性,出现思路混乱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5.教学容量适度、思维密度适宜、学习负担适当。

课堂教学进展、知识容量、思维密度既要考虑提高课堂效率,用最少的时间达到教学目标,也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接受能力,不给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地理作业练习要精练,内容和分量适当,最好能基本上在当堂完成。

三、评教学方法。

1.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坚持启发式教学。

首先要能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学生水平和教师特长择优选用教法,并能根据课堂不同阶段教学内容的需要,以一种方法为主,合理地将几种方法组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使教学过程处于良好状态。其次,要实行启发式教学,废止注入式教学,充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不管哪种教学方法,都可用是否有“启发性”这个总思路去衡量是否实行启发式教学。

2.体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师生双边活动协调。

课堂上真正体现学生是思维的主人,而教师则是课堂的“导演”,指导、启发学生自己“演戏”,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教和学得到和谐统一。

3.加强直观教学,选用直观教具得当。

教师应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设备,并能自制一些简单的教具,加强地理课的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发展形象思维,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4.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讲究教学艺术,教师在课堂上善于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启发、诱导等多种途径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动员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不失时机地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功意识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学习状态。

5.重视学法指导。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以知识,更要培养学生求得知识的能力,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中。在讲述具体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如何阅读教材,如何记笔记,如何记忆和回答问题,如何读图和绘图等的方法,以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能力,学会自己寻求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本领。

四、评教学技能。

1.教态亲切、自然、文明、大方。

2.语言准确、规范、流畅、生动。

3.板书、板图、板画简明扼要、布局巧妙、工整美观。

4.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具使用娴熟、自然、恰到好处。

5.课堂应变和调控能力强。

课堂教学是一个复杂的人――人系统,它充满变化和问题。任凭事先如何周密设计,教师总会碰到许多新的“非预期性”的教学问题。或者是学生同步配合不上,或者是学生提出一些古怪、超本超纲的问题,或者是课堂突然受到一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或者是个别调皮的学生无理取闹……,这些都需要及时、妥善地处理,避免课堂教学陷入困境或僵局,从而反映该教师组织教学中的应变和调控能力。

五、评教学效果。

1.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基本技能训练效果。

3.发展能力活动的完成情况。

4.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5.课堂教与学气氛的优化程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通过学生表情的变化、思维的速度,回答问题、练习、测试、动手操作的准确性等信息反馈,或获知教学信息传输是否畅通,可看出新知识新技能的掌握情况。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不能只看少数尖子学生,大多数中下学生同样也是知识的接受体,从他们身上更能体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以及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的高低。

一堂好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全体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智力好的学生吃得饱,中等水平的学生吸收得好,差的学生消化得了,学生人人学有所得。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师生平等,教学民主的思想,师生信息交流畅通,情感交流融洽,合作和谐,配合默契,教与学的气氛达到最优化程度。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整个课堂教学印象鲜明、深刻。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十一

今日

学习

到《

小学

语文教学》第八章第六节中,清楚认识到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如何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师们,特别是作为农村中小学语文老师苦思冥想的课题。作为一名入职已两年多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在教学中不断摸索,觉得走

生活

作道路,不失为一个好策略。

农村自然风光优美,社会生活丰富而独特。是不可多得的资源,只是我们缺少发现和挖掘,致使我们的孩子守着一座宝山如无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生活作文是要引导孩子走进生活。去观察,去体验。观察自然界的新奇和绚丽,体验社会生活的独特魅力。让孩子有明亮的眼睛和敏锐的

心灵

。为此,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认为我们应该从农村实际出发,从以下几方面让学生体验生活,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素材:

一、走进大自然

大自然的美丽风光时刻伴在我们左右,巍峨起伏的高山。潺潺流淌的小溪,林间鸣唱的小鸟,枝头飘动的红叶……,美就在我们身边,但她们却很少触动我们的心弦。老师要引领学生去发现,开启他们的审美情感。

1、让学生用眼睛去看

领着低年级

同学

去看弯曲的小河,看形状各异的青松……,让他们观察形状,颜色,大小的不同,感受静态美;中高年级同学思维有所发展,领他们去看阴晴

雪中的远山,看晨曦中炊烟缭绕的小村,看傍晚西坠的落日。在对比中感受大自然绚丽多姿的动态美。

2、让学生用耳朵去听

走进大自然去听那天籁的声音:空山中鸟的啼叫,风吹过树林发出的.声声问候;夏日傍晚蹲在玉米地头,听玉米抽秸的声音,也是那样的有趣。自然界美妙的音符,都是不同的语言在歌唱生命的欢悦。

3、让学生用心去感觉

春日里,踏着青草去林中散步,闻着淡淡清香,让人心旷神怡;秋日里,在积满落叶的林间躺下来,闭上眼睛,

什么

也不想,任微风拂过面颊……。大自然的乐趣是无限的。

到草丛中去捉蟋蟀;到河里去摸鱼虾,这样的乐趣是城里孩子所体验不到的,只有引导孩子们懂得享受这美好的一切,他们才能看到,想到,感觉到,作文才会写真事,诉真情。

二、体验社会生活。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作文是他们已有生活经历,情感体验的再现。没有生活基础的作文一定不会是好作文。农村孩子接触到的是憨厚朴实的农民和每日朝耕暮息的生活,让人感觉很单调,写起作文感到都很平淡,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只有让他们深入其中去体验品味,才能发现生活的真谛。

作文即在学做人,参与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学生作文提高的重要途径。“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淌不歇……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叶圣陶),叶老的话道出了生活作文的真谛。只要开发好农村生活这一宝藏,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越走越好。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十二

摘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随现代教育理念的发展而日趋多样化。本文依据现代教育理念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原理,根据实际需要的、多角度的评价方式对中学教学评价系统中的主体与客体进行了全方位的讨论,认为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依靠的标准应该是适合被评者特点、能满足其未来发展需要的。

1引言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评价手段和方式,对课堂教学活动的诸多因素及其发展变化所进行的评价。它是一项不断地发现、判断和提升课堂教学价值的活动,是完整的教学过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为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一直受到教育决策者、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关注。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90年代以来出版的教学论和教育评价方面的专著、教材,也大都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作了专门的论述。在这些文章、书籍以及具体的评价方案中,体现出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用的是一套模式:确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评价量表,由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对某教师的一堂课进行打分,然后综合统计,计算出总分,取得一个评价结果。但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个复杂的教育问题,涉及到诸多因素,这一追求客观化、数量化的评价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此外,以往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大都只关注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重新构建,而对其他的方面所做的研究比较少。本文旨在梳理国内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成果,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主体与客体、标准、方式与方法等方面,深入探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多样化,以求促进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同时更适合现代教育的发展。2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三个多样化目的多样化:在教育评价目的的研究中,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占了主导地位。泰勒目标导向评价模式的核心是评价目标达到的程度,把预定结果与实际结果进行比较。而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是把模糊的教育目标变为具体、可操作且可进行评价的目标。另外,斯克里芬也提出了目标游离式评价。他认为实际进行的教育活动,除了收到预期效应外,还会产生各种“非预期效应”。他强调,这种非预期效应的影响有时是重要的,而在目标评价中却得不到反映,所以他提出目标游离式评价,这种评价不受预定的影响,促使评价者能注重更为广泛的可能结果。在我国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和实践中,受这些教育评价理论的影响,发展了相应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概括起来有三类:以奖惩为目的,为实现教育管理而进行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以诊断、改进教与学为目的,为教学决策服务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

主体与客体的多样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与客体解决的是“谁评”与“评什么”的问题。评价主体是指评价的组织者、实施者。要保证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公正和有效,必须确保评价主体人员构成的客观性。在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评价主体一般只有两类:一是处于教学实施者地位的教师;二是处于教学管理者地位的教育行政管理领导。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一种开放性的评价,其评价主体是多元和立体型的,应包括直接参与教学的教师和学生、领导和同行、骨干和专家、社会和家长。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力量和直接责任者,毫无疑问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在开展形成性评价时,必须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成为教师的一种自发行为--可由教师本人去组织评价者、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并把评价结果直接用于总结的教育教学行为。教师发挥其主体作用,还应表现在其参与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制定。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设计、研究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要有教师代表参加;在评价方案的初稿完成后,应让广大教师参与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最终形成评价方案。教师参与评价方案制定的过程,也是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同时,让教师参与评价方案的制定还可有效地消除教师对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抵触情绪。

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的承受者,应该发挥其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这种主体作用有两种表现形式:1、学生能积极地参加教师或学校组织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2、学生能随时对任课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教师。很显然,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后一种方式种表现得更充分。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使得这种评价方式成为可能。已经研制成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系统应用于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评价终端选择器输入自己对教师讲课进度、难度的感受,系统每隔一定时间自动采集全体学生的数据,并集成曲线柱状图,显示给讲课的教师。教师会实时注意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并有效调整讲课进程,适应学生需求。同行教师作为朝夕相处在相同教学环境下的同事,具有全面了解授课教师和课堂教学情况的优势;而骨干教师具备准确评价课堂教学的能力,他们对评价课堂教学有绝对的发言权。专家是指专职进行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的教育教学专家。他们对学校的办学方向、培养目标、教学质量负有全面的领导和指导责任。学校领导是全校教育工作和课堂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管理者,他们和教育教学专家一样,对课堂教学的功能定位、价值取向具有定夺的责任和能力,他们都必须成为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教育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和群众满意的人才,仅有教育系统内部的自我评价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教育系统外部的社会力量-即社会人士和学生家长以社会发展和群众需要为尺度,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评价。他们的评价虽然具有模糊性、间接性和局限性,但它反映了社会各层面的心愿。

课堂教学的评价客体是指被评价的对象和评价的范围。传统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为单一的视点,以课内为单一的视面,以能讲为单一的目标,以传授知识为单一的目的。这种极具片面性的评价不利于客观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不利于素质教育在课堂中的落实。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对象和范围应该是广泛全面而有层次的,必须将课堂教学的相关方面全面地纳入评价的范围,也就是说所要评价的是整个课堂教学系统,包括教师及其活动,学生及其活动以及教学环境。在现代教育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实施者,理所当然地成为被评价的对象。通过评价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其语言、板书、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内容的安排等,从而达到评价教师教学能力的目的。另外,现代教育体制下的评价,不应该仅仅是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而应该评价教师的教学艺术,也就是是否创造性、艺术性地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有益的教学方法、教学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积累,还得到美的享受、情的陶冶。同时,现代教育强调教师的作用应体现在对学生的激励和引导上,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重在让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中学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在不忽视评价“授鱼”的同时,更注重评价“授渔”。

但是仅仅评价教师的教学活动并不能完全反映课堂教学。传统的只注重传授知识和培养技能的“知识本位”的教育价值观以逐渐被“强调学生发展本位”的现代教育价值观所代替。教学活动是为了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适应社会需要的科学文化基本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在内的全面素质。因此,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为评价对象,评价其是否能通过学习使其多元的智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由于课堂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而教学环境中存在许多的变量,如学生的背景(社会阶层、年龄、性别等)和学生的特质(能力、知识、态度等)、学校和社区的环境(风气、社区成员的构成、学校班级数、交通等)以及课堂环境(班级人数、教学条件、卫生情况等)等等。这些因素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也必须将教学环境作为评价的对象。

评价标准的多样化: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即评价课堂教学的目标或尺度,这是进行评价的核心要素,是确立评价体系的前提和基础,具有引导和制约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等重要功能。随着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在我国先后出现了几种不同特征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1、以教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其内容一般包括教学的目的和内容、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效果等若干方面。其特征是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教的效果来评价课堂教学的效果。这种评价标准所欣赏的课堂教学秩序是:教师有条不紊地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主张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备课的中心任务,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素养是教师的重要使命。该标准以突出教师的教为特征,教师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能否掌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以教材为中心来认识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

2、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80年代后期,北京师范大学安文铸教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以心理学为其理论基础。心理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认知、策略、动力三个系统相互融合,同步运转的过程。教学动力系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启动、维系、激励、调控的功能,而这正是保证教学过程正常运作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策略,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状态,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特点和接受能力,寻找好的教学策略,教会学生学习。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教师、学生的欢迎,缓解了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低效教学现象。但其评价目的还是为了使学生能更容易、更好地学习学科知识,学科知识仍然是整体性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关注的轴心。

3、以学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课堂教学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转变,新的课堂教学价值观正呼唤从单一地传递教科书上呈现的现成知识,转化为培养能在当代现实生活中实现主动健康发展的一代新人,以促进学生主动、健康发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形成了新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状态来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称之为以学论教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该标准从注重课堂教学状态着手,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学生的参与、交往和思维状态,以此来引导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但是,从文献的角度来看,不管是具有何种特征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一方面,在形成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策略上,绝大部分标准是依据课堂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分析,即先把课堂教学分解为几个要素,再逐级分解,直至形成完整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从评价标准的内容上看,一般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要素,这几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则是教学理论中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具体体现。这种采用要素分析方法,把课堂教学分解为若干要素,设立各级指标,确定各部分的权重,把各要素量化,而建立起来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在我国目前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这种以量化为主要倾向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图以统一标准的'形式来保证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以分数的形式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准确。但是由于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共性和统一性,而忽视了个体的个性和灵活性。

评价方式方法的多样化:由于评价主体和客体的多样化发展,中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评价方式也趋于多样化。长期以来,在开展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所采用的评价大都是他人评价,即被评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评价标准对被评者所实施的评价,简称他评。他评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是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他评可以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他评可以使中学课堂教学评价更全面。虽然他评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现代教育下的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自评,即自我评价,也就是被评者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因为自评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表现在: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以及可以形成被评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他评和自评作为两种不同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因此,现代教学理念中,提倡把他评与自评相结合,从而更全面地评价课堂教学。但是,也有学者提出,应该以自评为主。因为他评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实施评价的次数有限,而自评则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评价,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从这个角度看,自评应在中学课堂教学评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我们认为,从收集评价信息的角度看,随着各种信息收集工具的发展,必将带来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在现代教学环境下,现场观察评价、监视监听评价、录像滞后评价、问卷评价以及面谈评价相互结合,能使评价结果更真实,更能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十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贯彻实施,教育教学的评价功能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突破了传统评价中过于注重甄别与选拔,单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弊端,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潜能、个性的创造性发挥,使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制度具有导向、激励、教育、反馈、调控等多种功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也一改过去一张篇子定乾坤的片面做法,思想道德、学业成就、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个性发展这五大指标成为了缺一不可的组成元素。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主阵地――课堂,是最能体现学生动态特征的地方。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评价有法,教导有方,用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创新、展露才华的空间。下面,我仅就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

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普通教师,执教九年来,在众说纷纭的学生素质评价浪潮的冲击下,我也曾迷惘过,彷徨过,甚至不知以后的路该如何走。经过几年的不断摸索、反思、尝试,我终于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农村学生实际情况的课堂评价方法。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要想构建和谐融洽、师生互动的良好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的各种素养,因人而异、适时得当的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具体来说,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给点阳光就灿烂――重视激励。

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发展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从而创设出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尤其是对班里的学困生,当他们表现出回答问题的渴求时,更应该给予其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使他们在教师一次又一次的鼓励声中扬起自信、上进的风帆。记得有一次讲评散文《余音》,要求学生续写结尾。当其他同学还在奋笔疾书的时候,一个成绩并不出色的男生却早已高高的举起了右手。我马上让他回答了这个问题,没想到平时沉默寡言的他竟然出口成章,语言相当流畅优美。我带头为他鼓起了掌,随后全班掌声齐鸣。这位男生充满感激的望着我,眼中似乎有一种亮晶晶的东西在闪动。或许是掌声给了他自信,此后他经常踊跃发言,成绩有了大幅提升。受这一小事的启发,我开始将赞美之词带入了课堂,“你的回答很有创意!”“逻辑严密,思路清晰,你真棒!”“你真勇敢!”“你的回答让这堂课增色不少!”在我的不断鼓励下,学生们在课堂上变得思维活跃,生龙活虎,主体地位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和表现。当然,鼓励要因人因时而异,有时适合三言两语的称赞,有时只需要老师伸出大拇指或者报以示意性的微笑,有时却要求老师有根有据地进行品味性夸奖。但不管怎么说,赏识激励就像沐浴学生心田的雨露阳光,学生的健康成长,永远需要这种特殊的养料。所以,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夸奖、赏识和激励。

二、吹面不寒杨柳风――指出不足。

在课堂教学当中,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回答,教师就一概称赞叫好。尤其是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随意性夸奖,不仅不能对学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反而会导致学生形成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一味的表扬,正如一味的惩罚一样并不可取。因此,面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除了给予充分的赏识和激励外,还应该使学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也就是说激励性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之上。一次,讲评议论文《善于舍弃》,我让学生分析这篇文章的论证过程,这时一名学生主动站起来阐释了自己的观点。我首先表扬了他的勇敢,然后对他说:“观点基本正确,如果思路再清晰些就更好了。“在我的引导下,这名学生又重新组织了语言,再次作了回答,条理也变得清晰了许多。由此可见,在适当的时间、地点和情境中,教师应该婉言指出学生的不足,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十四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实验教学是化学启蒙阶段教学的基本特征,并且学生的化学学习离不开实验,化学实验集声、光、色于一体,千变万化,趣味性极强,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农村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就这些问题,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对策。

1.实验药品和实验仪器等客观条件的制约。

大部分农村初中没有专职的实验员,缺乏足够的化学仪器和药品,致使部分学校无能为力进行全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

2.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

现在的农村教育的现状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继续进行。中考成绩的好坏仍然是评价学校的第一指标,因此,学校领导非常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则有些忽视。

3.教师实验理论水平低和实验基本功不扎实等教师专业素养的制约。

农村初中化学教师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师对教材中实验的二次开发能力都很欠缺。致使对教材中的探究实验仍然停留在讲实验、画实验、背实验的水平上,不能有效开展探究实验课的教学。至于课外探究实验、家庭小实验等教学内容则基本没有开展。

1.打破客观条件限制,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化学教师本身就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虽然,农村的办学条件有限,实验设备简陋,但是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启发学生利用生活用品或废品代替或自制实验用品,进行分组或演示,还可以把实验微型化。比如用废金属代替化学实验中铝、铁、铜等,用植物的花、叶自制酸碱指示剂。

2.调整评估和考核标准,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近几年来,中考命题中关于探究试验教学的命题是中考的热点,要想答好探究试验题光靠做题是不行的。教师要能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为学生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和兴趣,引导学生作出合理的猜想,帮助学生收集材料,协同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准确地选择仪器和试剂,正确组装出完整的实验装置,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恰当地表述实验现象,正确地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3.不断加强专业修养,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学校也应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鼓励教师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教师的培训应坚持理论培训与实验操作和技能培训相结合。建立中学化学教师间的联系渠道,实现校际间的资源共享。

4.引起领导和教师的充分关注。

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健全实验教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制定出翔实、具体的考核和评估标准。教育评价真正体现了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同等重要。理所当然地把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纳入教育评价的硬性指标,学校评价引领校长的工作,校长指引教师的教学,教师的教育观念自然得到转变。

化学实验教学是一项任务重、困难多、牵扯面广的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搞好实验教学的关键,不仅在于有没有良好的实验条件,更重要的是教师能否真正站在学生学习需要的立场上,动脑筋想办法,以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参考文献:

苏香妹。提升化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05)。

(作者单位江苏省兴化市陈堡初级中学)。

浅谈农村小学生教学篇十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在教学away时,教学生anappleaday,keepthedoctoraway.学习名词dog时,我又告诉学生,含dog的词组或谚语也不少,而且很有趣,如aluckydog(幸运儿),hotdog(热狗),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2.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下,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自然信心就增长了,也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先要“活”起来。教师自始至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2.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法、直接法、讨论法、练习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三、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发小贴熊,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发小贴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1]高跟娣。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思考[j]。考试周刊,(31)。

[2]祁英。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18)。

(作者单位四川省青川县金子山小学)。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896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