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7 08:56:05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7 08:56:05     小编:琉璃

沟通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总结要有主题和逻辑,分清主次,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方便读者理解。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常用的总结句式和词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一

学生作为课外探究活动的主体,在探究性的科学学习过程中,必须充分体现他们的主动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自己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或计划,自己动手搜集资料,开展课外探究活动。

当然作为小学生,尤其作为刚学习科学的小学生来说,刚开始进行课外探究时,必然会遇到很多困难,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帮助,此时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亲密的合作者和协助者,而不是探究活动的主导者。

1.“由扶到放”,逐步培养。

学生课外探究活动的引导是一个慢慢从扶到放、逐步培养的过程。

刚开始时,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奠好基石,指导多一些,也可以确定较容易的课题,让多人合作或单独探究同一活动。

等到学生适应了课外探究的过程以后逐步放手,再让他们各自进行探究活动。

2“由生到熟”,制定计划。

在进行探究活动前,都需要制定具体、可行的计划。

在课堂上,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学生每次的计划都较详细、合理。

但是离开了教师,学生能否较全面地制定可行的计划呢?实践证明,刚开始时,学生不知道该如何着手,但经过几次的探究,他们渐渐掌握了课外探究的套路,开始能事先制定可行的计划,并对探究中的某些情况有所预测。

某同学在刚上科学课时,课外观察大树,他只是到大树边,自认为是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可是课上许多情况都说不上来;而后来动物单元中,他去探究校园里的小动物前都制定了计划,所以探究起来就轻车熟路。

在了解了学生探究的问题后,帮助、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是取得课外探究成功的前提。

3“.由独立到合作”,成立协助。

即便学生已能较独立地进行课外探究活动,但教师要花的精力还是不少,像获取反馈信息,指导改进的方法,探究成果的写作、展示……这就必须在班中或小组中成立一定的协助人员,将可行的任务交由他们去完成。

4“.由校到家”,家校联合。

对于学生课后的探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注,时不时地问问学生,你们研究得怎么样了?让他们知道老师一直关注他们的行为。

其次要给予及时的帮助,有的孩子就是因为碰到了难题而没有及时得到帮助最后丧失了信心。

学生课外探究中可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查资料缺少电脑和书籍,做实验缺少器具,家长不够支持……这就要求教师发动各方力量,创设学生进行课外探究的良好环境。

二、有效整理,及时反馈,注重探究活动的实效。

学生的谈及活动的实施只是探究活动的一部分,在探究活动之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及时进行整理和反馈,为学生搭建交流的平台,因为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和发现许多新的问题,此时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分析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鼓励学生间的交流和质疑,引导、启发学生寻求解决的方法。

1.认真倾听,搭建交流平台。

我们的科学课堂应当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与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研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

在探究之后,教师应当提供学生交流的平台,在课堂上营造氛围、创设空间,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让每个同学都有提问、发表、展示的机会,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目的。

科学教师及时督促检查,鼓励评价,给学生提供可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品位课外探究活动的成功感。

2.形式多样,展示探究成果。

对于探究活动,小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这是小学生的天性,因为他们的恒心是有限的,即使大人,要想持之以恒也是比较困难的。

为了让学生能持之以恒地进行课外探究,必须充分重视学生的课外探究成果,让他们产生一种科学家发现奥秘似的成就感。

所以,应尽量通过多种形式,来展示学生课外探究的成果。

作者:袁学平单位:浙江省长兴县和平镇中心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二

大姨的家在乡村,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春暖花开,我来到了大姨家,见到了我想念的大姨一家,也见到了令人陶醉的桃园。

春风吹来,桃园发出淡淡清香。桃树开出漂亮的花,红的、白的、粉的,美丽极了,它们朵朵都像俊俏的小姑娘,翩翩起舞。不时有几只小鸟飞来,叽叽喳喳地叫着,那叫声是多么清脆,多么响亮。鸟儿们有的在树枝间蹦跳,有的自由自在地飞翔,有的站在树枝唱歌。(教师批语:此处描写多生动啊!)一只蜂鸟飞过来吮吸花蜜,蜜蜂和蝴蝶也被这香味吸引,在花丛中忙着采蜜。阳光投下细碎的日影,树缝中间透着五彩的光带,红的、绿的、蓝的、金黄的……(教师批语:真美!)迎着光线望去,光彩夺目。偶尔有小鸡来跑到桃园里,叽叽地叫着,鸭子们也在桃园边的池塘嘎嘎地叫着,连青蛙也来凑热闹,它们呱呱地叫着,衬托着鸡鸭的叫声,好一声热闹的“音乐会”!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三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是宋代诗人翁卷眼下的田园风景。我的家乡也在农村,那里虽然比不上有着“桂林山水甲天下”美誉的桂林,但却也有着浓浓的乡土味儿。

绕过农村人家的院子,就来到了一望无际的田野。农民伯伯们在那里种满了蔬菜和小树,每到丰收的季节,他们便可以大口大口地吃上自己家的土特产。

从田野一直往南走,便来到了一片竹林。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去竹林中挖笋,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做爸爸的仿佛猜透了我们的心思,拿来铁锹等工具教我们怎样挖笋。我现在可是挖笋高手了呢,首先必须得找到一颗适合我们挖的笋,然后用铁锹在选定的那颗笋的周围轻轻地沿着笋的方向把泥土拨开,千万不能用力,不然容易把笋挖伤或者挖断。嘿嘿,挖笋可远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费力哦!

农村的乡土味又何止这些!农村里的孩子可以约上几个好朋友一起去池塘里捉小蝌蚪。把两只手轻轻地放进池塘里,不一会,就会有成群的小蝌蚪游到你的手心,你再悄悄地把手一捧,总有几只反应慢的小家伙会落在你的手心。把它们养在玻璃瓶里,看着它们慢慢地变成小青蛙,可有趣了!

农村的生活总是那么地丰富多彩,那么地充满乐趣,我爱农村,更爱农村生活!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四

杨利蓉。

新课程改革,其核心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在《科学》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几乎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因而做好实验教学十分重要。

小学科学实验根据实验的环境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家庭实验。根据实验人员的不同可分为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

那么如何搞好科学实验教学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

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如酒精灯,需检查酒精的剂量是否足够,灯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点燃。如小灯座,要保持内部接触良好,能让灯泡亮起来。只有器材完好,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另外,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一下效果,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规范而熟练地,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要时还可对教材进行处理。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中对第二个实验是用烧杯加热煮熟鸡肉,这个实验需要时间太长,不适合课堂实验,可改为烤五花肉。这样试验时间缩短,实验变化加大,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

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酒精灯、碘水、镊子、培养皿这些必须要用到的器材。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饭、鸡蛋、黄瓜、萝卜、瘦肉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教学论文)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

3.教师必须具有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准备。

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准备实验时充分考虑解决方法。如演示《食物的营养》中,小刀要保持干净,以免引起食物混合,造成实验结果错误。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氧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以免水星四溅炸裂集气瓶底部。

二、科学实验中应注重的几个内容。

1.学生科学观察能力的培养。

《科学》课不同于语文、数学,它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课程,要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掌握科学的观察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为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使学生掌握科学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

伟大的科学家牛顿有一句名言:“没有大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明和发现。”太阳系的家族中,冥王星是一位姗姗来迟的小弟弟,它的发现和命名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本世纪初,美国著名天文学家佩西华尔?洛费尔认为,天王星和海王星运行轨道的误差是由于受到一颗离太阳更远的未知星体的影响。并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出轨道,最后被年轻的美国天文学家克莱德?汤博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科学猜想能力的培养。在学生提出了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或假设,要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学生进行猜测后,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猜测的理由,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维习惯,又使学生交流了提出假设的思维方法,相互之间受到启发,并使学生明白提出假设不是凭空乱猜的。

如在教学《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时,让学生猜一猜猪肉被烤熟会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大胆猜测,并用实验来证实自己的猜测。又如在《金属热胀冷缩》实验中,先让学生猜测铜球加热后会通过铜环吗?为什么?因为有前面《液体的热胀冷缩》、《空气的热胀冷缩》两课做基础,学生都能正确猜测并说出科学依据。然后用科学实验证实学生的猜测。看到自己的猜测一个个被证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更加激发了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3.注重科学实验中实验报告的填写和汇报工作。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这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亲历以观察、实验为主的探究过程,而且还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报告单将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记载下来。这一环节是对实验过程的再现和总结,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新的科学概念的理解,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一个实验做完之后,教师必需了解学生是怎样做的,看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发现和疑问,这就有了交流汇报的环节。这一环节既是教师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需要,也是学生填写科学实验报告单的需要。实验汇报是学生发现事物本质、科学真谛的必要途径。实验汇报力求做到“求同存异”。

如在教学《花、果实和种子》一课时,让学生解剖油菜花,发现同学们的实验报告单上雄蕊的数量有的小组填的是6,有的小组填的是5或4,汇报时同学们就雄蕊的数量产生了争论,我没有制止学生的争论,也没有马上把正确的数量说出来,而是让学生再仔细观察几朵油菜花,说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与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有什么不同?同学们说有6个雄蕊的油菜花开的很好,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已经开始凋谢了。我又提醒学生观察这几朵油菜花的雌蕊有什么不同?同学们仔细观察后说:“只有5个或4个雄蕊的油菜花的雌蕊要粗一些。”“喔!我知道了,油菜花本来是有6个雄蕊,是后来掉了的。”我听着同学们的讨论最后总结说:“植物的花担负着产生种子、繁衍新生命的任务。花朵传粉后,雄蕊的任务已光荣完成,这时花朵枯萎,花瓣、雄蕊凋谢,植物把更多的营养提供给果实,使果实长得更好。”学生很高兴,觉得收获很大。

4.认真做好教学反思,提高科学课堂效率。

科学实验后要认真做好教学反思,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启迪是否得当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只要教师做一个有心人,就一定能做好科学实验教学,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获得更高的课堂效率。

(作者单位:621700四川省江油市三合镇双江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五

上期,我有幸随同县教育局电教馆领导下乡,对各乡镇完小的仪器管理工作进行考查。多数学校的仪器管理水平提高较快,但有的学校由于受师资数量、素质、观念的影响,管理员更换频繁,管理工作随意、无序,不规范,没有有效地为。

教学。

服务,浪费了学校资源。为了达到教学仪器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我谈一谈如何管理学校教学仪器。

教学仪器管理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对现有仪器的管理;二是做好仪器设备日常保养维修工作。

我曾抽查了几所学校,要求管理员在规定的时间内拿出十种器材,有管理员达不到要求。这说明管理员不熟悉业务,不知道如何开展管理工作。要管理好教学仪器设备,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1.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仪器室要悬挂各级教育部门制定的几个规章制度,可以到广告公司打印,装裱,悬挂在仪器室显眼的位置,要美观,大方。建立仪器管理员职责、仪器借用制度、危化品的管理制度、维修保养制度、报损赔偿制度。要认真学习,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严格按制度办事,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

2.加强验收管理,不合格仪器不接收。

教学仪器设备要验收质检。先验收入库后使用,这是教学仪器的首要环节。高档精密仪器100%质检,常规仪器抽检三分之一。所有仪器都要质检,没有检测设备的要直接试用。不合格产品要及时与装备部门或供货商联系,及时解决问题,不合格仪器不入柜。验收入库应做到准确无误,及时迅速。

3.科学合理地存放,妥善保管。

教学仪器的存放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存放要科学规范,整齐美观,保护仪器的性能,保证仪器的完好率,方便使用。

按学科分室,分类存放。按《仪器配备目录》的编号顺序分类分柜存放。所有仪器都要入柜,柜外和柜顶不得堆放仪器和杂物。

按仪器的分类,定柜、定格、定位存放。按上轻下重,上矮下高,大小分格的原则摆放,做到纵横整齐,美观大方。

仪器摆放好后,再贴定位卡。定位卡只要求填写仪器的名称。也可以打印,制作精美。

每个柜子还要贴柜卡。柜卡上标明仪器的名称,型号,数量,存放位置。从上到下定层数,上面是第一层,依次类推。也可以用封面纸打印,一张a4纸可打印三个柜卡,裁剪后用透明胶纸贴在玻璃门的左边内侧。报损或新增仪器要及时更改柜卡,做到帐卡物相符。

4.做好帐物管理工作,要求帐卡物相符。

(1)教学仪器设备无论是调拨或是自购,都要根据原始凭证,准确、及时地登记账簿。

(2)记账时,按记帐凭证日期、编号、金额等逐项登记。账簿上的所有内容必须全面地、如实地填写。各种账必须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能隔页、跳行,不能撕毁或抽页换帐,要避免漏记或误记,帐目不得随意涂改。调整帐目要有凭据(如仪器设备损耗报废单及赔偿单)

(3)实验室“三本账”(总账,明细帐,低值易耗品帐)的记账仪器设备品种,数量要和入库存单或主管部门的调拨单或交接清单一致。做到物物有账,账账相符、账物相符、帐位相符。实验室“总账”要抄送主管部门存查,各种帐目要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仪器账务管理要求:账务规范,账账相符,账卡物相符。

教学仪器明细账,各室分类记载各种仪器,一类一本,如科学仪器,数学仪器,音乐仪器,美术仪器,体育器材,卫生器材,劳技器材,电教信息仪器,危化品等等单独设立分类账。做账时,按《配备目录》上的编号顺序,分类分别记录不同品种、不同规格(型号)的数量变化情况。每个品种在账簿上要开设个户名(占一页以上)。低值易耗品(药品、玻璃仪器、材料)单独建账。

经费账要集中反映逐年仪器设备的总金额和总数。

5.做好日常保养维护工作。

教学仪器设备在长期存放过程中受到环境的影响会自然老化,性能变差,因此要做好仪器的保养工作,延长使用寿命。做好清洁除尘工作。灰尘影响整洁美观,破坏仪器性能。要定期擦抹除尘,保持洁净。仪器室要经常开窗通风,调节室内温湿度,防止仪器锈蚀,霉变,老化。

组合仪器用后必须检查部件是否齐全,然后装盒保管,以防失散。实验完毕回收的仪器要随时保养,如有的要擦油,有的要清洁干燥。平时要维护,假期也要抽时间维护,对仪器进行整理、清擦、润滑、紧固、通电、涂漆、防腐、干燥。保持仪器室整洁,做到定期整理,定期保养,定期检查。管理员还要了解、掌握仪器设备的修理知识,对损坏仪器进行修复,多学习,多动手。使教学仪器的效能得到修复,能够继续使用。

学校的教学仪器的管理是学校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的开展,关系到相关科目的教育质量,关系到学生素质的提高。对教学仪器进行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管理是教师工作职责,加强队伍建设,强化管理,使教学设备处于最佳状态,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充分发挥教学仪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仪器管理工作总结。

仪器管理护士岗位职责。

仪器计量管理岗位职责。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六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作用不言而喻,但又一直是一个?老大难?,尤其是在农村初中,学生底子薄,写作没有什么兴趣,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笔者认为,光靠每学期为数不多的作文课是远远不够的,本人根据自身教学实践认为:充分利用好学生的?周记?这一形式,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周记的写作可以从写心情、写生活、写观察、写读书笔记等几个方面入手,下面就结合本人平时指导周记的一些做法,谈几点肤浅的认识。

一、指导学生写好心情周记。

来衬托心情,她又补充到:?路边的油菜花开得很好看,金黄的一片映入眼帘,他们聚在一块,好像在开着庆祝会,微风吹过,又好像正在跳着一曲欢快的舞,而我就像一个呆子,傻傻地站着?。通过运拟人、对比等修辞手法,真实而生动地展示了她内心的孤独。优美的句子如同闪闪发光的珠子,镶嵌在她的周记当中。这样一篇篇感情细腻真实,语言生动形象的周记连缀起来,就是一条优美的心灵轨迹。当然,这位同学的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极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在一次谈话中,她告诉我,每当想爸爸妈妈的时候,她就有一种冲动,把自己内心的写法写在周记里,甚至会很快忘记许多不愉快的事。

鼓励学生写出一周以来内心的世界,既可以让学生找到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这个场所就在周记里。这些思想上的波动甚至小秘密也不会因为其他原因公之于众,保护好学生们的自尊和隐私,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在写作中不断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指导学生关注身边事,写好生活周记。

生活中发生的点点滴滴事情,学生也会有自己的想法,引导学生关注身边小事,写好生活周记,不仅让学生有作文的素材,更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好品质。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校园生活多姿多彩,家庭生活充满温情,作为生活在其中并充满青春活力的一员,指导学生择取生活的浪花并融入自己的思考,作为成长的记载,无疑是有意思而更有意义的事情。在实际指导中,笔者指导学生将生活周记写实、写得有意义,体现学生奋发进取的一面。

于是,学校开展的献爱心活动,假期的生活实践,农村的日常见闻等等都成为学生作文源源不断的素材。在一次考试中,作文题目是《我的一家》,一位学生以?爷爷穿上了西装?、?爸爸下厨房?、?妈妈学电脑?和?我承包了洗碗?作为小标题,将自己的家庭生活写得温馨而充满情趣。其实,我知道这都是他平常在我的指导下,在训练生活日记的写作中所积累起来的材料和写作经验的一次集中亮相和展示,我为自己和学生的成功而油然感到骄傲。

三、指导学生倾听身边的声音,写好观察周记。

蓝天浩瀚无垠,晚霞绚丽多彩。大到雷霆万钧,山动地摇,小到蝼蚁搏击,落叶坠地。一泓清泉,几株绿树,都是一篇妙文;一丛野花,几片白云就是一幅画。只要有心,瞬间的景物就能成为永恒,学生的视野自然就开阔了,也明白了如何选择观察的角度、位置、顺序与取景的方法,周记收获很大,写了《我爱家乡的……》、《校园里的新鲜事》、《我爱我家》、《家门口的小溪》等文章,从中可以看到他们情趣盎然,写的有声有色,有情有景,内容充实。

在周记指导中,我鼓励学生将?看到别人看不到的,说出别人没有说出的?融进观察周记,要抓住特征进行观察:对静态事物要部分观察,对动态事物要分阶段观察,观察景点可用移步换景或改变视觉方法进行观察,从而将观察周记写出新意、写出活力。学校举行冬季长跑活动,一位学生在其观察周记中这样写道:?……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来了,来了!’人群顿时沸腾起来,只见我班同学潘梦伟气喘吁吁地跑来了,似乎每一步都使出了全身力气。他脸红红的,像熟透了的红苹果,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滴下来,我真为她捏把汗呀!……?可以看出学生不但思路清晰,言之有序,而且表达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更为可贵的是他那一份关心同学和集体的情怀,使我不免为之感动和钦佩。

四、指导学生扩大阅读的视野,写好读书周记。

家名篇,让学生从书籍中汲取丰富的营养。这些阅读积累的素材就成了学生写作的另一方源头活水。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和阅读的终结之后,引导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艺术特色、语言特点等方面做一点评析或摘抄一些精彩片断,通过周记进一步巩固读书收获。一位同学读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之后,写了读后感《不懈的追求》,文中写道:?最令我钦佩的不是他放烟丝的勇敢,也不是他打仗时的英勇,而是他生病时的坚强。当他得了重病时,没有气馁,没有松懈,毅然开始了他人生中的又一次转折——写书。?读书周记,不但让学生加深了对名著情节的印象,而且从中汲取了有益的人生启示。

通过有目的地、经常性地训练学生写以上几种周记,笔者发现学生逐步养成了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喜欢积累的好习惯,而且写作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丰富多彩的周记教学帮助学生打开了写作的泉眼,成为我作文教学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七

小学实施计算机教学是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果计算机教学再不从小抓起,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会越拉越大。目前,城市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已日渐普及。但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在实施计算机教学时,容易在思想认识上、硬件(软件)配置上、师资配备上存在误区。如果不走出这些误区,势必影响农村小学计算机教学的健康发展。误区一:在思想认识上,认为小学生年纪尚小,没必要马上学习计算机知识;升学考试没有计算机,学计算机可慢慢来目前,我国尚未把计算机教育纳入“普九”课程体系,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也还没有给电脑课应有的一席之地。因此,给人的思想认识上带来混乱,各校的电脑课教学也因此随意性很大。上课周时数不一,教材五花八门,教学内容差异明显。为了理顺我国小学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原国家教委于10月印发了《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对中小学的计算机教学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课时等作出了规定,各校应认真参照执行。再不可因思想认识上的不到位而拖延时间,错失良机。误区二:在硬件(软件)配置上,认为不必讲究教学设备的配套,能凑合就行日前,笔者去许多小学了解计算机教学设施配备的一些情况。看到不少农村小学虽然都配备了计算机房,但可能由于经费的原因,大多数学校都采用了品牌较低档的电脑。另外,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装备好了,还需要软件的支持才行。但我们的不少学校不仅硬件配套不够,而且缺少软件。由于软件与硬件的'不配套,也由于经费的紧张,大量使用盗版软件,严重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正常开展。误区三:在师资配备和培养上,对计算机教师重使用、轻培养一些校领导认为计算机教师会简单操作计算机和文字录入,就能当计算机教师。于是计算机教师除课堂教学外,不少人成了学校的打字员,领导的发言、教师的论文、学生的试卷都由计算机教师来完成。而计算机教师的培训却没有被充分重视起来。他们不知道计算机教师要完成比较繁重的教学任务,还要掌握计算机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同时,计算机教师还是计算机房的系统管理员,需要随时维护机房里的所有设备。事实上,计算机教师需完成的任务有教学、教科研、软件开发、机房管理、本校教职工培训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工作量很大。计算机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胜任本工作岗位,才能始终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如果老是让计算机教师担当学校的文字录入员,会挤占计算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时间,可能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假若我们在上述这些问题上走出误区,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就一定能使农村小学的计算机教学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八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的积累,还可以通过阅读获得更多的写作素材,让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让作文更有文采。作为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布置阅读的任务,而且要注意定量和定向。定量就是要学生每周、每月都要阅读一定数量的课外读物;定向就是给学生一个阅读的方向,像有哲学道理的中外童话故事,也可以是一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书籍。例如,我常常推荐学生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三字经》《中国古代神话传说》《寄小读者》等。当然,阅读了以后,我还让学生摘抄书中好词好句,并写下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督促他们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并进一步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

二、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

写日记是积累作文素材的另一有效办法。让学生每天都坚持将自己所见所闻所思都记录下来,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对字词句的组织能力,还督促农村小学生多观察生活,多对生活进行思考,对周围的事物更加关注。日记也可以折射出孩子更多的内心世界,让我们更了解孩子的.心理,同时,学生通过写日记,可以不断调整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畅快,让自己以后拥有更多回忆。当然,更重要的是,通过日积月累的写日记,记录生活中的点滴,让学生积累了更多的生活写作素材。

三、重视表达真情实感。

作文内容符合社会正确的价值观,才能称为好的作文。小学生年龄小,对于世界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善恶观念也是没那么清晰。作为老师,应该赋予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引导。怎样让学生不再是依葫芦画瓢,而是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自己真正的情感,是我们老师应该关注的。老师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心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内心真实想法的同时,传递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拥有积极的思想,这样学生写出的文章才是符合社会期望的价值取向。一篇文章,只有有了作者的情感在里面,才有真正的灵魂,才能感动读者。同时这样也才能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写作,而不是敷衍性地完成作业。

四、重视课后作文修改。

农村小学作文课堂之所以缺乏好的效果,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老师没有重视作文课后的修改。当作文课结束后,老师对作文的辅导也马上结束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其实一堂作文课,除了课堂的教学外,课后的修改也同样重要。很多老师只是对学生作文给了批阅意见后,就没怎么管了,学生看了老师的评语,就将作文本一扔,根本没想到怎样去完善和修改。“文章不厌千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以下方法:

1.朗读修改法。学生习作后,先大声朗读几遍,针对字词句标点等毛病,进行初次修改;

2.同学互评法。即同桌(或小组)互改互批,学生积极参与,互挑毛病,共同修改;

4.佳作参考法。每次选择几篇佳作,贴在班级学习园地上,让学生阅读、欣赏。

五、结语。

总之,要提高农村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和学生长时间共同努力,并结合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让学生感受作文的乐趣,才能让作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九

数学建模是在数学改革的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的数学教学方式,经过大量小学数学教师的验证,其的确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积极针对于小学数学的数学建模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1数学建模的含义。

所谓数学建模是指以建立数学模型的方式去解决数学问题,简单来讲,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知识实现对于现实中问题的解决。这种教学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方式。很多情况下,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可以使得抽象的问题变得更加形象,并且便于学生的理解,这是实现实际教学质量提升的良方。

小学数学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担负着小学生良好数学基础的教学任务,更在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探析数学建模与小学数学教学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的理论本质就是研究数学应用方面的问题,可以很好的融合到数学教学中去,使得数学教学主体更加深刻的理解到数学的魅力,由此实现其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使得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以不断提高。简单来讲,数学建模思想可以运用来引导小学数学教学,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开展,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得小学数学教与学的.过程显得更加高效。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当前依然有部分小学数学教师习惯性的使用传统的教学去开展教学,这不仅仅不符合当前课改精神,也不利于新时代对于小学生数学教育的宗旨。()因此,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将数学建模理论运用到小学数学过程中去,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往往还需要从多个角度去进行课程设计,以保证最大化体现出数学建模在促进教学效果提升方面的优势。笔者结合自身参与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尤其是在运用数学建模思维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方面,有着很多的尝试和探索,当然也存在不足和缺陷。现在将笔者的教学经验总结如下:

2.1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培养数学建模意识。

在将数学建模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小学数学的实践性,使得学生懂得数学是与自己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的,并且我们可以利用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实现数学问题的解决,由此实现数学建模意识的培养。为此,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和实际,积极引导学生从过多个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并且积极尝试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其二,高度重视在数学建模过程中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鼓励学生积极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实现数学建模思维的培养。

2.2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促进数学的简单化。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极为活跃的,一旦他们的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就能够形成更加强的学习能力。我们可以抓住他们这样的特点,积极为促进数学建模打下基础。具体来讲,对于部分比较复杂的应用题或者算术题,教师可以以设置具体情境的方式,使得学生融入进去,以便其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并且积极尝试去进行解决;另外,尽可能的简化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数学建模的方式去应对,使得学生可以自由的使用数学建模实现对于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实际上,以这样的方式去开展教学,不仅仅可以促进学生想象力的提升,还能够使得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更加简单。

2.3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真实数学情境。

合理选择数学建模案例,构建相对真实的数学情境,是将学生融入数学建模课程的关键所在。为此,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案例应该鲜明的体现出教学目的,是教师结合新课标的基本要求和课程特点进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保证案例的趣味性,实践性和真实性,最好是与小学生生活学习相关的,以保证学生可以以较高的热情参与进去。另外,在选择案例的时候,最好选择可变性强,有着较为明显的典型性的特点的,以保证真实数学情境的构建。

2.4注重建模过程的引导,实现学生自主建模。

在通过多次演示数学建模过程中后,学生对于数学建模的效能以及过程有着比较清晰的了解,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的去进行数学建模的过程。简单来讲,将原本使用的案例进行条件的改变,或者情境的调整,要求学生同样以数学建模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在此过程中,最好是以合作探究式的方式来开展,以保证小学数学中数学建模思想的切实利用,并且渐渐的使得学生学会如何使用这样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综上所述,将数学建模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去,不仅仅能够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可以改变以往小学数学灌输教育的模式,是当前很值得推广的小学数学教学思维和模式。对于小学数学教师来讲,应该不断学习数学建模思维,实现其在小学数学过程中的融入,以保证小学数学教育事业朝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和进步。相信随着在此方面实践教学经验的积累,数学建模将成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此过程中做出自己的贡献。

小学数学兴趣教学策略探究——以“认识时间”教学为例.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3(07)。

对“抓中间,促两头”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的探析.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02)。

苏教版教材中“你知道吗”板块的类型和教学策略.新课程学习(中)。2014(05)。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欢迎大家参考!

"徜徉品味"是指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营造的情境中细细品味。例如,对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精彩的细节,可采取联想、想象重现情境,以推敲品味的方法来感知它鲜活的表现力,理解它对形象塑造所起的重要作用。精彩的细节是以精确的语言为载体的,因此,品味细节描写的语言不仅可以获得语言方面的审美感受,还可以深入地认识作者所塑造的"形象"。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写道:"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啊,哪怕一根小小的火柴,对她也是有好处的!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枝小小的蜡烛!"这里的一个"敢"字就值得细细琢磨:小姑娘究竟是"敢"还是"不敢"?为什么她一整天都不敢抽出一根火柴来为自己暖和一下?为什么这时候居然"敢"了?再如"终于"用在这里极有分量。抽一根火柴本是毫不费力的事,为什么,那么艰难,要用上"终于"?还有,一根火柴热量很少,光亮很小,安徒生怎么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通过这些词句的推敲,我们的心就能跟作者慢慢融合,就可以真切感受小女孩生活的痛苦以及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

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创设的意境,揣摩诗中人物活动的场景、人物行为、人物情感。入境索意的过程即是培养学生通过想象再创造能力的过程,学生根据诗歌语言,在头脑中再造情景或体悟诗歌未直接道出的人物神态、行动以及情感。如,在教学《小池》这首古诗时,可以这样问:"你能根据这首诗画一幅漂亮的画吗?"教学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则可从"望"字展开,"日照""紫烟""瀑布""银河"具有色彩美,"挂前川""飞流""直下""落九天"具有线条美,两者构成了一幅雄伟壮美的庐山风景画。想象再现法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还可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陶冶高尚情操。

联想迁移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凭借作品中的人、景、物、事,联想到其他的人、景、物、事,来准确地把握意象,领悟诗歌情境。联想是指在一种事物和另一种事物相类似时,往往会从这一事物引起对另一事物。在文学作品鉴赏中,利用事物之间的联系点(相关、相似、相反、因果等)展开联想,是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重要抓手。教师在引导学生鉴赏作品时,应抓住联系点,启发学生联想。如,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穷人》,主人翁桑娜因邻居西蒙死后留下两个孩子无人抚养,而不顾自己一贫如洗的困境毫不犹豫把两个孩子抱回家中。小说至此戛然而止,没有了下文,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这样假设: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生活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有哪几种可能?有的学生说,随着生活负担的`加剧,桑娜和渔夫不堪重负相继病死;有的说,桑娜宁可送自己的孩子去当学徒,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也有的说,正当他们生活困窘时,渔夫出海打鱼发生了奇迹:打到了一条会说话的鱼……这样的讨论无疑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说出来或写出来,为故事续一个结尾,既深化了对原文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思维。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基础知识固然重要,切实地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自主的阅读鉴赏能力更为重要。好的阅读教学法能使学生学会如何解读一篇文章,对学生语文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有显而易见的作用的。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育都是依托于教学板书和教师的口语表达,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即学生在下面“听”和“记”,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法,致使上课氛围枯燥,学生的学习情绪低沉,上课容易出现走神、开小差、做小动作等的课堂不良现象。要提高教学的效率,教师要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进而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题地位,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为辅,进行创新教学。简单来说便是:教师要走下讲台,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盲点,找出学生学习困难的地方,倾听学生的学习想法,对症下药,做到“精准”教学;教师要围绕学生展开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必要引导,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尽最大可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小学生的学习自控力差,而且上课注意力集中能力也差,需要教师变化教学方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征,以其易接受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分组比赛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进行课文讲解时,可以根据小学生爱看动画片的特点,以放影像的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讲故事、扮演动画人物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的求胜心理,在对字词的记忆内容上,以比赛的方法,进行生词生字的教学,如此小学生的学习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也会相应提高。

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是教育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工作,对提高教学效率很有裨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语文教学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相比数学、英语等其他学科来说,具有较强感性认识的特点,教师在上课前,为学生安排一定的知识进行预习,或者进行导学案教学,使学生对于将要学习的知识能提前有一个认识和熟悉的过程,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教学过程中能减少对新知识的引导时间,也使节约的时间能花在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的教学中,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教师也要为学生安排一定量的课后练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及时总结,使学生能对课堂中学习的知识进行及时的强化和巩固,这些强化和巩固对于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

俗话说:“眼看十遍不如手写一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手抄生字生词,对于小学生生字生词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有着重要作用。现如今,随着电子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许多小学生受到社会或成年人的影响,喜欢玩电子产品,主观的认为手写生字生词毫无意义或者意义不大,这种错误观念,造成学生或者教师对于课后抄写生词生字有抵触心理。所以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手抄生词生字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还要引导小学生转变观念,勤于手写,少用电子工具代替手写。采用手抄方法使学生在生字生词学习方面能有牢靠的记忆,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间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小学语文教育是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直接影响到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做好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重视手抄背诵等这些方法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希望能给广大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教育者提供参考。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还要结合时代的变化和小学生心理的变化,积极探索新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教师也要结合教育和学生需要,不断完善自己,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人才。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研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却能使人感受。

现代语文教学中有个比较流行的词“语文味”,然而这种“味儿”具体指什么,未见有个专家定论。但有一点却是众口一致的,那就是——朗读是语文细酌入“味”的佳法。由此可见,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朗读是学生阅读的主要形式之一,也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基本训练。它是指书面语言转化为出声的口头语言的阅读,是发声阅读。教学法理论中对朗读有过这样的论述:文章的讲解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如同进行解剖,朗读却如同给作品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能使人感受。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是,从作品的声律气韵入手,体会其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实谓语文教学之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能成为千古名言,理也就在此吧。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该如何指导学生练好朗读呢?

1、读得正确,即要用普通话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顿读。

2、读得流利,即不复读,不断读,不读破,停顿间歇分明,语气连贯流畅,速度适中。

3、读得有感情,即要绘声绘色,有轻重缓急,抑扬顿挫,语调能准确地传达出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情的表露要朴实、自然。

首先可以利用电教手段创设情景交融的氛围。这样,孩子们朗读时才能感情投入,真正感悟到语言美、意境美。如教《大海》一文,在一阵海鸥哨叫和波浪声过后,我放出了一首有关大海的钢琴曲。学生跟着悠扬起伏的琴声开始朗读。大海的宽阔、美丽、富饶都在他们动情的朗读中体现了出来。

在多种读的形式中,评读是不可缺少的。课堂中,教师们常用“赛”的方式组织朗读教学,如小组比,男女生比等。既然有赛,就有评。评议时,教师应特别注意评价的理念和方法,充分地尊重学生,使每一个学生在评价过程中领略成功的喜悦。学生的主体意志是在具有真正主体地位之后而渐渐形成的,有了主体意志,才有了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发展,也才有了自己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加上阅读材料本身内涵的开放性,不同的学生对文本会作出不同的“解读”。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逐步养成欣赏学生看问题的不同立场、方式、方法的习惯。“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是学生读出真情实感的,能准确理解和表达朗读内容的,都应该给予肯定。教师不要只是强调某个字词该读大声或是读小声,以免造成形式化、表面化的指导。这就是新理念的最好体现。

针对孩子好胜的心理,引入竞争机制,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不管是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读,都给打分,在评分的过程中逐步养成了学生认真读书的好习惯。其次,经常利用早读课、读书课开展朗读比赛,每次评选出一名“朗读天使”,让得奖的同学尝到成功的喜悦,让失败者继续努力,争取夺魁。

学生的朗读水平与教师的示范朗读密切相关。因此,必须重视示范朗读的积极作用。示范朗读即通常说的范读。教学中,如果教师只是讲应该怎样读,而不应该怎样读,学生是很难学好朗读的。他们的认识还是很模糊的,并不知道怎样读才算表情达意了。但孩子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如果他们亲耳听听老师是怎样读的,学起来就容易得多,读起来也就有情有意得多。因此,教师的范读及录音示范能让学生较快地掌握朗读的语气,并进行模仿。在朗读课文的同时,再配上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音乐,更能吸引住学生,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教师在范读之前应认真“备读”,反复研究朗读的语气、语调,发挥出最佳的水平,让学生听了以后,产生强烈的想读好的欲望,达到以读促读的目的。

学生是积极地参与表演和模仿活动的,给他们营造一个情境,他们就会在情境中绘声绘色地进行表演,伴随着的朗读训练就会简洁高效。小学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故事性很强的文章适合于学生的表演。对于这类文章,可以让学生担当课本剧中的角色,进行绘声绘色的表演。学生通过对文中人物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进行模仿,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了理解,那么再回过头去朗读课文的时候,他们就能很好的把文中的感情表达出来。一开始,学生有可能顾此失彼,注重了演的形式,又忘了词。这时,教师应让学生自由地练习,充分地交流讨论,反复地比较和揣摩,不断地提高认识、加深理解。而学生一旦达到充分理解且又经过反复练习形成了技能技巧,确信自己有能力达到熟练自如的朗读时,自然会跃跃欲试。此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朗读,如表演读、诵读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就是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与感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形式,尽情诵读。可独自读,也可约伴读,还可邀老师一起读。

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深刻地体会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朗读不但要重量,重质,同样也要注重读的形式和方法;读要读出情,机械的重复只会使学生“食”之无味,“言”之无语;充满情感的课堂朗读训练,是学生、教师、作者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让学生情藏于心间,而溢于言表的深刻体验,是永远具有生命力的永恒不变的语文课堂教学的主流。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一

自参加工作以来,本人在农村中学从事教育工作近20余年,主要负责学校的德育和学校的教学工作,与学生交往比较密切,在工作、生活过程中我经常看到一些学生缺乏一些社会公德的基本底线,不讲文明,没有礼貌,个人自我约束力较低的现象屡见不鲜。加之社会上的一些消极的因素、各种不利媒体的冲击也冲淡了学生的理想信念,重利轻义,待人冷漠,缺乏真情和爱心,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面对这种种问题,无一不令人忧虑。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期望与现实产生较大偏差,说明我们目前的德育工作确实存在着低效的现状。

为探究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规律,作为学校管理者要把德育理念、德育活动和德育科研相结合起来,才能有效的搞清楚当下中小学德育工作新的特点、形式、方法、手段等。现把本人的几点思考汇总如下,与广大教育工作者分享。

一、德育工作实效低、边缘化的原因。

1、认识上的误区是导致德育工作实效低的重要原因。往往人们一谈到学校教育就狭义的认为只是对学生进行文化素质的教育,很多时候忽视了教育中最关键,最重要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教育。加之在现有的多渠道获取大量信息和教育制度下,家长的期盼、教师的考试成绩的过度追求往往忽视了学校德育的核心地位。

2、学校办学位置的偏僻性使得学校德育工作边缘化。我们常说课堂教学是德育工作渗透的主渠道,事实上作为教师往往并没有有效承担起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责任,而是重视传授知识,忽视德育功能。加之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薄弱、外来人员的复杂性,德育成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特点。

3、学校德育内容缺乏针对性。现行的学校德育教育中学生总处于被动地位,学什么,怎样学,甚至为什么学都由老师决定,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加之初中学生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比较差,基本上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这里又涉及到教师的重要性了。

4、德育工作时常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训练。一说德育工作就是政教处、团委、班主任的事情,而事实上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应该是学生的德育工作的实践者。因而在具体操作中我们经常把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放在课堂,特别是思想品德课堂上。这样的灌输道德准则多,细、实忽略了学生的行为训练,照本宣科、乏味、不能让大多数学生接受。因而学生的实践活动很多时候得不到体现。

5、评价体系的偏差也是制约德育工作发展的一重大因素。在升学考试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在衡量教学质量及教师工作时总是以学生分数的高低作为重要依据,此时,德育工作似乎永远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德育的考核也成为了一项棘手的山芋。学生也不能在德育活动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也不能从活动中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能做。

二、加强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实践探索。

1、学校加强德育工作就是要看到德育工作实际效果,就是要通过有效的德育工作,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特别是在行为上的全面提高。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过程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不能把德育工作看成是一气呵成的而应有长远的目光去看待,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立竿见影”。二是既要抓好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督查、德育常规管理,又要抓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评价机制。三是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体性与学生主体性的关系,教师是德育过程实施的主体,即要抓好老师的主体性,又要把握好学生的主动性。

2、德育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教育,我们不能一味的把学生造就成听话的“奴隶”。内塑品质,外塑行为,是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的一条重要途径。在实际中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分阶段确立主题,以班或年级开展德育活动,比如我校确立:初一养成习惯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初二进行行为教育+独立意识教育,初三开展思想教育+价值观教育。所有活动围绕这个主题,深入开展,就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要重疏轻堵。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我认为:学校德育不能只重管,不重育,只重堵,不重疏,必须以思想疏导为主,配以针对性的德育活动即行为教育以提高学生整体德育素质。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结合学生年龄特征,我认为:经常开展“国旗下的讲话,先进事迹报告,演讲比赛、座谈会、主题班会课按劳取酬等一系列活动,勤开展、勤总结,通过行为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开展德育工作。只有通过丰富多彩活动才能培养发展学生真正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形成和发展他们的团结协作及集体思想,实现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

4、加强身边榜样示范作用。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载体,在教学中,我经常把我校身边的人和事结合起来,利用身边的事物更能有效的让学生“服”,我们每期都在全校开展“优秀学生,团员、三好学生”等评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训练德育行为,锻炼德育意志。进而找出这些同学的发光点,让同学们在自己周围学榜样,找不足。做到从知开始,到行结束。通过榜样示范极大地影响学生。

总之,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思路,笔者认为就是把德育理念、德育活动和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起来,只要我们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坚持下去,做到循序渐进、一步一个台阶就一定会把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上一个新高度。

新疆阿瓦提县第五中学推荐论文。

阿瓦提县第五中学。

王新龙。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二

根据新课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生必须学会2500个左右的常用汉字,在低年级就要掌握2000个左右。如何培养低年级的识字能力,巩固提高识字效果,一直都是教学工作者需要探索的问题。近几年来,有许多新的识字方法涌现出来。如集中识字、分散识字、注意识字、部件识字等。这些识字方法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根据多年对低年级识字教学的探索、实践和分析表明,遗忘率比较高,中下层生更为严重,学生往往学了后面的生字,忘了前面学过的生字,复习前面的生字,又忘了后面的生字。反反复复,识字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正常状态下,人对字词的记忆一般是领先短时记忆来完成的。我国心理学家谢千秋、王锭城指出:短时记忆如果经过反复重现或进一步加工,就会转为长时记忆。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遗忘规律进行测试:第一天学的知识第二天保持率只剩下33.3%,第三天保持27.8%,第六天保持率降到25.4%。其遗忘规律是从快到慢过渡的,多年实践证明,遗忘是有特征的,而记忆也是有规律的。心理学家谢千秋、王锭城也指出:记忆有先“记”后“忆”的过程,完整的记忆过程必须包括识记、保持、再或回忆三个环节。识记和保持是“记”的环节,而再认或回忆则属“忆”的环节。记忆的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相约的,识记和保持是再认和回忆的前提,再认和回忆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和表现。教师的教学如果符合学生记忆方面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其教学效果就好,不然就将是事倍功半。因此,只有科学地抓住遗忘规律进行反遗忘识字教学,才能扬长避短,才能进行有效的因材施教,获得预期的教学目的。多年来我采用了循环记忆识字教学,实验效果证明,学生的识字巩固率大大提高,差生的识字效果特别明显。少写多复现,再认得巩固,循环牢记忆,巧练促乐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遗忘率。

循环记忆识字教学法,摒弃了片面追求写字数量的机械重复。现时有的低年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生字无论多与少,一律要求学生一个生字抄写几行。在实际中,学生连续写同样的字,写多了,就会产生的课业的负担。因此,对学生的写字训练不能只讲数量,不求质量。汉字是复杂纷繁的,而识记是在规律可循的。把写字与“循环记忆识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减轻学生学业负担,而且提高了识字效益。

循环记忆识字教学法的主要教学过程有:课前循环、课中循环、课后循环和周期单元循环。

1.课前循环。课堂循环是根据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识字能力进行教学。这是循复现的重要环节。在教学时,可由偏旁部首带出学过的字,再引出生字。例如:木—枝、枫、样—“校”。也可由基本字引出熟字,再学生字。例如:日—晴—“晒”,还可以填空、组词、说句等形式再现容易认错写错的字。课前循环可以针对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形式多种多样。

2.课中循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短,每节课所学的字不多。教师在教完生字后,应加强写字训练。教师在布置学生抄写本节课的生字新词时,同时加插抄写上一篇课文的生字,每个只写一个,数量不宜太多。课中循环主要的指对上一篇课文学完的生字进行再认教学。这是针对遗忘规律而安排的循环再认过程。教师通过“少写多复现”来达到防止遗忘的教学目的。

3.课后循环。课外作业最厌烦重复抄写相同的字。教师如果把写字与“循环记忆识字”结合起来,就会激发学生装的写字兴趣,提高识字能力。因此,布置作业时,除安排学生抄写本课学的生字新词外,还加插安排抄写上两篇课文的生字,一个字写一个。课后循环会起到既循环又巩固的作用。

4.周期和单元循环。周期和单元循环是指对本周或本单元学过的词语通过一而再、再而三地周期复现巩固识字效果。这两次复现都是以读写结合的方式进行的。在本周或本单元中出现的词语要求学生会读,知道大概的意思,并鼓励学生用学过的生字进行一字组多词,丰富词汇,写字是巩固识字的手段。写字教学的过程,是进行视动直辖市训练的过程,心理因素是否良好直接影响视动训练的和谐统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写好字的关键。长期以来,在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中,我把写字作为促教风、促学风、促班风的重要途径,重视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有良好的书写习惯,才有良好的学、风、班风。学生只有认认真真写好字,才能认认真真识字、记字,才会减少错别字,提高识字率。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尝到了甜头,觉得以上的识字教学方法行之有效,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学生不管在单元自查还是在期未自查,识字率都达93%-95%以上,每期的作业书写检查和硬笔书法比赛都名列级部前矛,得到老师和学校的一致好评。所以,如果教师在写字练习设计上科学地安排学生训练,就会起到“少写来复现、再认得巩固、循环牢记忆”的作用。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三

内容摘要:

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已经不适应教育的发展,不适应学生的音乐能力、音乐素质的提高,对学生个性的发挥起到了阻碍作用。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无动于衷地听;台上激情地说,台下茫然……这样的欣赏课堂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反作用。伴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欣赏课也应当以更新的姿态面向学生,以全新的理念来支撑我们的教育教学,《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全新的视角对音乐欣赏教学提出了策略教学以及在策略教学下的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对音乐欣赏教学起到推动作用。

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它包含以下几层含义:第一,教学策略包括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和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教学活动的元认知过程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教学的进程的反思性认知。教学活动的调控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及其中的变化而对教学过程的反馈、调节活动。教学方法的执行过程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师生相互作用方式、方法与手段的展开过程。第二,教学策略不同于教学设计,也不同于教学方法,它是教师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把握和推进的措施。第三,教师在教学策略的制定、选择与运用中要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入手和着眼,要兼顾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学生的状况和现有的教学资源,灵活机动地采取措施,保证教学的有效有序进行。第四,教学策略是一系列有计划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同的层次和水平。那么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要根据概念要求,抓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运用教学策略,设计教学方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欣赏教学。

二、策略指导下欣赏教学的具体方法。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教导儿童的主要技巧是把儿童应做的事也都变成一种游戏似的。”音乐新课标也明确提出“音乐欣赏教学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1、动一动,画一画。

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认为:在音乐上,凡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节奏的长短、声音的高低等各种变化的动感,均可以身体的动作予以表现。例如:圣桑的《动物狂欢节》组曲当中有多首乐曲其力度、速度、节奏、曲调、乐句、曲式等均有鲜明的表现,随音乐做身体律动是用身体动作来反应声音,听音乐画图则是用图像表现声音,但并不是要求学生一定要画出具体的物体,过分复杂的画图过程会使教学活动脱离听觉,而是从听引发感觉,产生形象,以简单的线条、色彩、直觉地反应表现音乐。

2、看一看,想一想。

欣赏音乐的同时,配合图片或影片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但不要连续实施太长。最好是在欣赏的过程中,老师适时地引发一些与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在听音乐当中思考答案:这段音乐是快的?还是慢的?你觉得这是描写哪一种动物?为什么?这段音乐特别激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学生聆听之后再发表他们的感受与体验。

3、哼一哼,唱一唱。

哼唱主题演奏曲调:以儿歌、民歌、名曲为主题的乐曲,最好的欣赏方式就是让学生在乐曲当中发现他们所熟悉的歌曲从而引起兴趣,然后配合音乐哼唱或演奏主题,学生从回忆旧经验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伟大的名曲。例如《小步舞曲》这首优美曲调。巴赫运用钢琴独奏的形式,主题鲜明简单,该曲受到世人特别的喜爱,学生完全有能力也有必要唱一唱。《小步舞曲》的合唱版,其优美的歌词再配上曲调使旋律更加动人。

4、读一读,拍一拍。

听音乐,一边随音乐表现节奏,让学生综合听觉、认知、技能,与作曲家、乐团、打成一片是何等的有趣而有成就感。凡是结构简单、节奏明显、速度适中的乐曲均可在欣赏的时候一起演奏。学生分组用不同的打击乐器演奏不同的节奏,就可以形成合奏,完全靠听奏而不需要视谱。老师根据乐曲节奏的特点设计节奏型,并用不同的符号画成图谱。每一种符号代表某一种节奏,而每一种节奏可用人声、身体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表现。

三、运用欣赏教学策略的要求与注意点。

1、教师必须深刻理解乐曲内涵掌握欣赏重点。

熟悉教学的曲目是成功教学的第一步。老师必须要对所欣赏的曲目内容要素、曲式结构非常清楚,事先进行反复聆听,分析记录,这是绝对不可少的案头工作。传统的欣赏教学总要以为每首乐曲都得从头至尾全部听完。但有效的欣赏并非完全如此。应该是完整聆听的基础上再撷取音乐当中有表现特色的段落,作重点的深入赏析。对部分有所理解之后,再回归整体,以认识部分在整体中的特征以及乐曲整体的面貌。所谓“窥一斑而知全豹”也。

2、制定三维目标,把握重难点,设计教学。

掌握重点,设定目标,根据目标设计教学活动,活动方式包括听、动作、歌唱、演奏、表演甚至创作,老师应当灵活运用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深刻地感觉与理解。切勿整节课枯坐干听。

3、把握音乐主线。

欣赏的主体是音乐,再美的音乐莫过于以其本身美妙的乐声来引人共鸣,言语的描述不能充分表现音乐的美。老师应该尽量少说,只作简要的提示,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想像,以音乐来教音乐。强调音乐情感的审美,音乐的进行过程实际上就是情感的展示与变化过程,要强调内心深处的体验,而不能仅仅停留再外化的层面上;强调音乐想象的个性体验,音乐的不确定性给予了音乐丰富的想像空间,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和见解。

4、视听器材应多加运用且注意品质。

丰富的软、硬件视听器材有助于欣赏教学的教学成效。录音带、vcd、录像带、录音机、电脑多媒体、网络是基本的设备,配合教学所用的乐器图片、幻灯片、或实物可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而具实效。因此,教师要努力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装备。

5、欣赏曲目广泛性。

欣赏的曲目应尽量涉及到各种不同形式(如童谣、儿歌、民歌、进行曲、音乐故事、标题音乐等)、时期、民族、国家、作曲家,让学生有机会广泛地接触。多听、多比较就有更宽广的视野,能培养敏锐的鉴赏力。

音乐欣赏整合了个体在听觉、视觉、动作、认知和感性等各方面的运作。音乐欣赏教学并非让学生单纯地聆听,而在教学策略的指导下,结合音感、识谱、演唱、演奏等活动,通过创造性的引导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的内涵。教师的职责是选择最优秀的、最有代表性、最能激发学生美感的艺术精品,通过教学策略的选择,实施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浓厚的听赏音乐的兴趣,获得美好的音乐享受,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懂得欣赏音乐的学生必定具有良好音乐素养,而欣赏群体的增加必定提升学校音乐教育的水准。

【参考文献】。

5.《中小学音乐教育》浙江省音乐家协会。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四

音乐欣赏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的方式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一种审美活动。在小学音乐课中欣赏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拥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美国音乐教育家默塞尔与格连在《学校音乐教学心理学》一书中指出:“音乐欣赏课可以说是音乐教育中,设法引起儿童对音乐的爱好,并使这种爱好更深、更有智慧的一种力量。”它既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能力和音乐记忆力,又能够丰富学生对音乐的联想力和想象力,还能增强学生对情感的体验能力及音乐直觉能力,从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开阔音乐视野、丰富情感世界。正如达尔克洛兹说的:“欣赏是艺术中最令人神往和欣慰的,我们可以在其中体验人类创造音乐的共同情感。”音乐欣赏课教学,是音乐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就当前现状看,它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作品本身缺乏吸引力;2.教学设备落后,影响听觉效果;

3.教师上课形式单调,缺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4.学习任务不明确,学习没有目的性。

一、运用多媒体。

音乐理论家修海林曾说过:“音乐意境既产生于音乐家对形象的审美感觉中,又存在于音乐的再现中。”自然,音乐的审美也势必要求体验到这一意境,这时意境即是客体的主体化,也是主体的对象化,意境是审美意象性活动的产物。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习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意境对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尤为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巧妙地运用它,教学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

(一)引情激趣,营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习产生的影响,远远超过教师的督促和简单的说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像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把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审美体验推向高潮。

(二)突破难点,优化教学。

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教学中,以静态方式存在的教学材料,通过多媒体的手段可恢复其鲜活的面目,变得有声有色。在音乐欣赏课中,如采用多媒体,把视听结合起来,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采用cai动态图像演示,利用其文字的闪现、图形的缩放与移动、颜色的变换等手段,不仅能把学生难懂的知识直观的显示出来,而且有较强的刺激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

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信息交流活动,通过多媒体辅助,可以优化提高教学效果,摒弃落后的教学方法,突破创新,扩大补充知识容量。例如在欣赏教学中,以前总是对录音磁带进行剪辑,不仅费时,而且效果不理想,但电脑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剪辑,使以前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效果更佳。

出现这种乐器,如单簧管、圆号等,既让学生欣赏了乐曲,又听辨了演奏乐器的音色,认识了不少乐器。这样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扩大了学生视野。

二、正确引导学生参与。

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这种方法不仅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灌输式进行了改革,而且有利于主体作用的体现,有利于学生认识的发展,也有利于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学生个性品质的养成等。音乐欣赏中学生参与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听、唱、想、说四个方面是引导学生参与的主要手段。

(一)“听”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关键。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因此听是参与音乐欣赏教学的关键。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中去,在聆听中感知、认识、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采用提问法听和对比法听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可行方法。提问法听,也就是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给学生提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对比法听是听的深入,也是音乐欣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对学生来说,惟有对比才能真正获得对音乐风格、特点、形式等要素的感性认识。倾听中的对比有节拍、节奏、速度、力度、音色、风格、形式等方面的对比,可以在同一作品中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不同的作品进行对比。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对比。

(二)“唱”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基础。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唱主题是欣赏作品的基础。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乐思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唱主题可以有两种形式:

一是听前唱主题。引导学生听前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主题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如欣赏《翻身的日子》,在听前可以先引导学生一起唱书上的四条谱例,也就是每个乐段的主题,在学唱时,首先对每个主题音乐的节奏、特点、情绪等进行分析,然后再进行学唱。教师要求学生边唱、边记、边对音乐进行初步的情感体验。待学生欣赏作品时,不光对主题的出现和变化非常敏感,而且对作品的分段也不感到困难。接着,给学生再放一遍录音,很多学生能说出:曲子是由引子加上三部分再加尾声构成的,每一部分音乐基本上是每一段主题音乐的重复和稍加变化的重复,整首曲子的情绪都是欢快的,表现了翻身农民喜气洋洋、欢天喜地的感情。通过听前唱主题,不仅为欣赏作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在听赏时能进一步的人情、入境地去体验作品,而且能使学生更好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是在听后唱主题。学生欣赏完音乐作品后,对这个音乐作品已有了一个大概的轮廓,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主题,可以让学生加深这个音乐的理解。如欣赏《赞歌要比星星多》,可以先让学生欣赏,然后讲解这首合唱的内容、风格、根据哪个民族的曲子进行改编以及这首歌的衬词部分。学生欣赏完后,对这首合唱的衬词“呀儿呀儿哟”已经很熟,此时再安排学生唱这首歌的主题便是点睛之笔。

(三)“想”的参与是欣赏作品的目的。

“想”就是学生在聆听音乐中,根据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由于音乐艺术不同于文学和美术,它由情而动,有感而发具有抽象性、多解性、模糊性等特点。因此,通过音乐欣赏能开阔学生思维视野,培养学生想象的广阔性、独立性、新颖性和创造性,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五

合作学习的意义是在遵循教学原则基础上,要让学生心甘情愿,增加兴趣,敢于创新,陶冶情操。同时也会让教师和同学之间各自所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总而言之,新颖的数学教学和课堂上的合作学习是整个集体所注重的。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数学老师自身的问题。

一个只知道课本知识的老师不是好老师,他们的知识仅仅局限在一个小的空间范围内没有办法让他自己的学生开阔视野,这个严重的问题体现出一个数学老师应该有的专业素质,只有具有高水平的专业素质,才能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例如,在讲解《反比例函数》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在习题教学时,先让学生组成小组讨论,利用自身的魅力感染学生进入到数学学习中去,然后在数学习题的讲解时,用多个思维方式来给这堂课润色,帮助学生主动合作学习,因此,想要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合作学习,教师在中间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

小组之间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有些小组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大眼瞪小眼不知如何沟通,各自忙自己的学习任务,不会合作,更不会去分享学习数学的思路。这样的合作学习背弃了最初衷的意义。从侧面可以看出新一代学生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自私的成分。因此,合作学习离不开热情主动。

(三)重点目标不明确,完不成教学任务。

合作学习之所以没有贯彻落实,是因为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教育目标过于狭小、目光短浅。教学目标狭小是因为数学老师眼光短浅只知道课本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数学是生活中随处可见、随处可用的一门学科。各级教育部门对教师们高质量的教学要求,只能从抓学生的成绩入手而忽视了数学的实用性。让教学目标更加迷茫与模糊,从而使得合作学习与教学任务都完不成。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必要性分析。

本文通过上述对初中数学教学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可知,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数学老师由浅入深将同学们带入自己课堂,用自己专业的知识以及个人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品质去慢慢的渲染他们,进而让他们组成小组合作学习达到最终的目标,才能让整个集体对学习更加热爱。理所当然,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要做到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就现阶段的初中数学教学来说,有很多方面不足,例如教学环境差,教学老师的个人素质,教学目标模糊不清晰,学生没有积极性去合作学习等一系列的问题。同时,也正因为教学过程中存在种种的问题,所以开展班级小组合作学习是很有必要的。

通过对以上初中数学教学过程合作学习中提出的必要性分析,可以针对下面三个方面来改变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不好的作风。

(一)创新教学方式。

教学的方法要选择适合学生年龄段所能接受的方式,例如风趣的语言表达,数学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和同学多一些有效的互动,在难点上要一遍遍重复耐心的讲解,用新颖的思路去贯穿整个课堂,也可以通过小组教学进行知识比拼让孩子更有效的接纳和吸收知识。例如,在进行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几何图形》这个课时的学习时,数学老师可以开展课堂导入教学,通过向学生介绍课本中的趣事来勾起学生对几何图形的兴趣,从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这堂数学课中。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何图形的历史发展背景,亦或是让他们以小组形势进行知识竞赛比拼,渲染出活泼生动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帮助学生在最短时间内最快的掌握住知识点,通过这节有趣的课堂,既是老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式也让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合作。

(二)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数学的课堂上除了教师就是学生,学生占多数,教师起的作用是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潜能和自己的思想意识,数学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合作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才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获得一起讨论结论的胜利果实。不少名人和专家总结出:“课堂上好多失败的根本原因,绝大多数都是老师没有理清思路的时候就给学生上课,上课是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劳动成果,首先是由师生间的相互关系来决定的。”如果学生只是通过教科书这个载体、教师的讲解这个传播体来进行的话,合作学习会变得毫无意义可言。数学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主动与别人一块学习,一块分享知识的成果,由它去引出课外那浩淼无边的知识海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感受数学的奥妙。

(三)制定清晰的教学目标。

目标具有指导性和激励性的作用,它可以检验结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的目标首要符合数学课程的特点,最终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在课堂上合作学习。

四、结论。

综上分析可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学习能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合作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乐趣,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作者:郭合芳单位:岚山区巨峰镇初级中学。

参考文献: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六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要多样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1.教学材料和教学活动应贴近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把所学的内容应用到他们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在教学away时,教学生anappleaday,keepthedoctoraway.学习名词dog时,我又告诉学生,含dog的词组或谚语也不少,而且很有趣,如aluckydog(幸运儿),hotdog(热狗),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之日)。

2.教师应在课堂上,尽可能给学生创造一个开放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课堂气氛下,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习,自然信心就增长了,也就敢用英语大胆发言、积极思维,不断产生学习英语和施展能力的兴趣。

二、教学手段应形式多样,要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与良好的语言环境。

1.为了适应学习内容的灵活性,把英语变成开放、民主的交流现场不失为一个好方法。要想让课堂“活”起来,教师先要“活”起来。教师自始至终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这就要求教师语调抑扬顿挫、语言风趣幽默、表情丰富、手势恰当,以此做出榜样,渲染气氛,感染学生。

2.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应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情景法、直接法、讨论法、练习法、视听法、交际法等,只要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都可采用。

三、运用激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1.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表扬和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认真听讲的学生发小贴熊,并将每节课时英语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并发小贴熊,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分组比赛,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

总之,教师在教学时应采用各种有效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参考文献:

[1]高跟娣。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思考[j]。考试周刊,(31)。

[2]祁英。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周刊,(18)。

(作者单位四川省青川县金子山小学)。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七

摘要: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在教学方法以及理念方面都需要提升,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其投入到合唱学习中。因此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策略。

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因此要高度重视小学音乐的课堂教学,特别是合唱教学,这对于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音乐鉴赏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小学音乐课堂的合唱教学在教学方法以及理念方面都需要提升,以消除学生的顾虑,使其投入到合唱学习当中来,因此实施正确的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

一、兴趣引导,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学习的潜在动力。在开展合唱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积极性。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对于自身感兴趣的.事物投入的注意力会多一些,因此要进行正确的兴趣引导,让小学生对合唱产生兴趣。具体的方法还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规划,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引导方法。首先从自身方面进行引导,教师对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具有启蒙意义,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学生,在合唱教学中也是一样,教师可以先加强综合素质,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学生,展现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合唱学习的魅力。小学生的兴趣点和成人不太一样,可能对于某一学科的喜欢只是出于对这一学科教师的喜爱,因此,教师应该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让小学生喜欢自己,然后在自己的带领下逐渐喜欢上合唱。另外就是选择一些学生比较喜欢的合唱歌曲,作为兴趣的切入点,让学生愿意参与到合唱练习中来,比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是一首比较轻快的歌曲,可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一般来说是受学生喜爱的,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以这样的歌曲作为合唱曲目来练习,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和鉴赏能力,逐渐对合唱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技巧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合唱并不是简单的唱歌,需要多个声部的配合才能演绎出完美的歌曲,各个声部之间要互相协调,达到平衡统一才能完美演绎歌曲。合唱也是讲究方法技巧的,不论是气息的控制还是各声部之间的配合、音准都需要一定的技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合唱技巧,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先要让学生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调整气息,掌握好呼吸的节奏才能使演唱更加平稳,通过一些吸气呼气的训练加强学生的气息控制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就要让学生不断训练这一技巧,通过有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呼吸方法,让学生保持身体直立,面部放松,自然呼吸,反复练习,最终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呼吸。另外在换气的时候,也要采取平和的方式,尽量均匀平和,避免出现大幅度的换气影响合唱的效果。还有就是节奏的把握,对于学生音准以及节奏把握还需要加强练习,如果音准达不到理想的要求,就会严重影响整体的和谐,即使是一个学生的音准没有把控好,也会严重影响这个合唱团队的水平,因此一定要加强音阶以及音准的练习,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渐掌握演唱的技巧,把握好音准和节奏。比如,在学习《爱我中华》这首歌曲的时候,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合唱练习一下,互相找一下存在的音准问题,并且指出,改正明显存在的问题。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要寻找问题,将出现的问题罗列出来,一一进行指导,按照教师的指挥演唱正确的音阶。一般来说,通过交流讨论,存在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解决合唱中出现的音准问题,掌握合唱技巧,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三、调整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度。

在合唱教学中,声部的划分要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每个学生音质音色分成不同的声部,但是在演唱过程中各个声部之间的配合存在一定的难度,不同声部的学生要唱好不同音高的声音,否则很容易出现相似声部之间弄混或是串音的现象。如果歌曲演唱的难度确实比较大,小学生对于各个声部的把握比较困难,就可以适当调整教学难度,选择降低声部或者是改变声部的方式让学生适应,调整到符合学生认知的难度。不能用难度太大的歌曲要求学生,以免小学生产生畏惧和消极的心理,对合唱学习失去信心,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难度,让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学习,从而感受到合唱带来的乐趣。比如,《我相信》中,可能副歌部分的音比较高,教师可以适当降一两个音阶,降低难度,让学生更容易把握。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学生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要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教师需要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学生对合唱感兴趣,从而积极参与。另外,合唱技巧的教学是非常必要的,包括气息控制以及节奏把握,让学生能够有技巧地演唱歌曲,做到各声部之间互相配合,协调演唱,在适当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降低一些难度,以达到轻松学习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乔苏吉.小学合唱教学初探——合唱和畅和谐[j].才智,2011,(7).

[2]尚广平.浅议“唱法”[j].黄河之声,2007,(5).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八

为了真正实现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全体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本文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物理学科的知识讲授要注意科学方法的有机渗透;贯彻形象教学,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形象作用;实现物理知识和实际生活的有机结合,以及重视物理知识教育基础上的德育教育五个方面对高中物理教学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期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江刚作者单位:乌鲁木齐市第七十中学,新疆,乌鲁木齐,83001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26)分类号:g63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策略思考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十九

在初中数学中,代数的学习是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解答代数问题时,如果仅仅运用代数的解答方法,那么在求解的过程中,则需要处理比较复杂的假设等问题。将抽象的代数与形象的函数图像结合起来,通过坐标、数轴等方式形象化地呈现出来,更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如运用坐标的方法处理更多的内容,包括二元一次方程组、平移变换、对称变换、函数等。要有效地运用数轴等来将数与代数图形化,通过数形结合,将抽象的代数转变为具象化的图像。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开展教学工作,引导学生善于画图来将代数转变为图像,通过点对点的对称关系来贯彻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中,可以将一元二次方程理解为函数。可见,教师应该积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不仅有助于具象化地进行教学工作,同时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养成学生善于思考、善于整合的科学学习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中的数形结合。

几何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相比代数的抽象化,几何因直观化的图形图像等,赢得了学生的喜欢。但由于初中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开拓不足,使得他们在学习几何图形的空间变化时,容易遇到瓶颈,难以真正理解几何图形的变换思路。教师积极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空间与图形的充分结合,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更加深刻地理解几何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教师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应该善于从生活中挖掘素材,积极利用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试验,探究几何图形的空间转换能力。如在平面图形的几何变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的方式来亲自演练平面图形的空间变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折纸箱或拆剪盒子等,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授课前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共同探讨拆剪盒子的空间变换。如图1所示,两个大小不一、连接在一起的正方形,假设小的正方形是大的正方形边长的一半,如何在只剪两刀的情况下,拼出一个全新的大的正方形呢?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来自我发掘拆剪方式,但由于学生思维能力有限,在拆剪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不仅无法精准地找到拆剪的方式,还容易因拆剪方式不科学,造成课时的延误或者思路的混乱。但如果仔细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题目中说在剪两刀的情况下,构成新的正方形。在转换的过程中,边长发生了改变,但面积是固定的。这样通过计算大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很容易得出新的正方形的面积。假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4,小正方形的边长为2,那么两个正方形的面积和为20。学生只需要计算出面积为20的正方形的边长,并找出边长在哪即可。可见,在“数形结合”中,不仅可以将代数转变为图像,从抽象过度到具象,同时还可以分析判断几何图形中的“不变量”,从具象过度到抽象。

三、“概率和统计”中的数形结合。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概率是相对较难的科目,概率的抽象性较强,学生在理解概率或计算概率的过程中,如果仅仅通过题目给出的提示,那么无疑会增加学生的思维负担,造成学生抽象思维的困顿。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解答概率问题时,将题目中给出的提示,通过统计图表的方式展现出来,这样可以直观地帮助学生分析与判断概率的整体情况,也便于学生全面理解与掌握概率的重点内容。总之,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将抽象的数学题目转变为具象的图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题目,同时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初中数学的兴趣,有效提升数学课堂的兴趣和活跃程度。此外,数形结合的思想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数学思维,不断开拓学生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朱文俊。浅谈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教研,2010(10)。

[2]朱立明,王久成,王晓辉。巧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中学数学难题[j]。中国数学教育,2011(z2)。

浅谈农村小学教学策略篇二十

摘要:本文就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契机谈谈体会。在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注意力时、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化解教学难点时、揭示数形关系时运用多媒体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初中数学教学;合理运用。

借助信息教育技术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所呈现的数学问题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实现教学空间的渲染,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促使学生轻松掌握数学原理,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开阔思维空间。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清晰地隐性地把数学过程鲜明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数学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但是,笔者通过数学教学实践体会到:多媒体的运用不是堂堂课都用,也不是每个教学环节都得用。是否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看教学实际的需要,也要看学生的需要,只有恰到好处地运用,才会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笔者在此就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的契机谈谈体会。

一、在激发学习兴趣和调动注意力时借助多媒体。

只有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学习,其学习效率才会高。正因为如此,应当注重借助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科学的教学情境,从而促进学生有效融入情境,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感染学生,才会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授《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一节内容时,大屏幕播放“海上日出”的慢镜头:伴随着悦耳的音乐,火红的太阳渐渐露出地平线,慢慢升起来。老师抓住这一美景,通过圆圆的太阳露出地平线时,形似直线与圆相交的状态;圆圆的太阳将要离开地平线的一刹那,形似直线与圆相切;火红的太阳升高后,离开地平线的状态就是直线与圆相离的状态。在有了直线与圆的三种状态的基础上,学生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就一清二楚了。这时,我们引导学生用圆规和直尺画出直线与圆相交、直线与圆相切、直线与圆相离的三种位置关系,从而非常顺利地掌握这一节课的知识。在宏观的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后,学生通过画图也轻松地掌握直线和圆相交有两个公共点;直线和圆相切的时候,只有一个公共点;直线与圆相离的时候,没有公共点。运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欢的教学情境会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运用多媒体。

数学概念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数学概念的学习对学生来说常常是最憷头的事。教学时,借助多媒体丰富的演示功能,搜集、整理、播放学生熟悉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教学案例辅助数学学习,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授《平行线》这节内容时,为了列举大量的身边的平行线的案例,通过大屏幕展示我们日常生活中身边常见的有关实例,丰富教学内容。如播放笔直的高速公路,广场上并排矗立的彩旗旗杆,大理石瓷砖铺满的会议室的地面上一条条笔直的缝隙,以及教室的黑板同一走向的边框,五线谱里面的横线,等等。这样借助多媒体将学生非常熟悉又常见的画面搬上大屏幕,既加深了对平行线的理解,又巩固了所学内容。如此,就可以使得每节课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教学和学习效率均得到有效提高。像这样,教师将多媒体巧妙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就可以完成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学到形象具体的形象思维到转变,避免了传统教学中的死板和枯燥,教学效果自然随之增强。借助信息教育技术教授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呈现学习内容,从而逐步掌握数学知识和原理。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概念,还可以通过比较和分析,增进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而且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探究的兴趣,拓宽数学知识视野,开阔的思维空间,从而培养学生勤于思维、善于思考、积极思维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

三、化解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

多媒体的运用,较生动形象地呈现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形成能够清晰地还原其形成过程,使本来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直观、形象,同时还会增强其趣味性。这样在大屏幕的演示引导下,学生的各种感官都会被调动起来,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也变得清晰简单明了,所以,在化解教学难点时运用多媒体能辅助学生轻松自如地学习和掌握教学难点。例如,《正负数的认识》这一节内容中,虽然知识简单,但是学生对正负数的认识和理解很费劲,教学时用大屏幕呈现用温度计测量室外的气温和冷库的温度的情景,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特写镜头画面,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正负数的概念和含义,同时也加深学生的理解过程,印象极为深刻。在数学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抽象的数学概念,恰当巧妙地运用多媒体,都会给学生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轻而易举地化解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顺利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四、揭示数形关系时运用多媒体。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达到直观形象的教学目的,我们常常会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数形结合即把较抽象的数学定理、数量关系等用比较直观的图形来展现。也就是把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直观形象,用生动具体的图形理解数学问题。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思想有助于挖掘数学问题的实质,使难以理解的数学问题得以解决。例如,在教学《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这一节内容时,学生通过多媒体画图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变量变换不同的数值后,生成双曲线的图像。学生在直观形象的图形中很容易发现并归纳出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这比老师干巴巴地讲,以及在黑板上画图讲解效果要好得多。诸如此类如集合问题、线性规划问题、方程的解与不等式的解的问题等,通过运用多媒体揭示数形关系使学生轻松掌握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法。总之,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要把握好运用的时机,是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看教学的需要,要看学生的需要。只有恰到好处地把握多媒体运用的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付丽丽。多媒体技术在中学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及探讨[j]。中学教学,2011(11)。

[2]孟园园。多媒体技术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体会[j]。中小学电教,2011(1)。

[3]李刚。计算机辅助教学与数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j]。数学教育,1999(01)。

[4]赵云。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浅析[j]。河北教育,2002(03)。

[5]胡萍。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02(02)。

[6]栗裕。郭红梅。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应用中的反思[j]。教师,2010(09)。

[7]连銮英。浅谈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条件[j]。广东教育,2005(05)。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82614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