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6:36:16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通用20篇)
时间:2023-11-30 06:36:16     小编:翰墨

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明的重要途径,教育的质量关系着国家的未来。传记的写作需要对历史人物的研究和对事实的真实再现。以下是小编特别为大家搜索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一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书中的九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关注了教育的发展,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助。尤其是阅读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时感触颇深。

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一节课下来,评课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课改年部已经快两年了,对于课改年部的课堂流程已经很熟悉,每节课都按照流程授课。几次教研课后,总体感觉是课堂流程完整、条理清晰、点拨及时……但是总觉得课堂缺少亮点没有引起共鸣,效果不如平时的'课堂。虽然有学科的差异,但是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呢?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节教研课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完整和流畅;更多的关注了学案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课堂表面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太强。为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引导探究,这样的课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书中说: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团结别人的力量,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识已经进行了删减或变化。我们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及时发现教材中变化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比如:以前学习的约数改名为因数;公约数改为公因数.教师就要跟随教材的变化,使用新的名称。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读完一本书要想说说体会,总是千头万绪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们的感受不同,也许我们的做法不同,但是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引领下,必将会在教育实践中播种幸福。让我们和学生共享我们的幸福人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二

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教育。

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

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xx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

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

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三

10月初,我认真读了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第7、8、9个主题。学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展望教育前路,豁然开朗。下面针对第七主题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

冯老师说得好,说到底,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是学校的办学理念,也是教师的理想目标。说追求卓越也好,谈魅力修炼也罢,都是讲述老师专业发展的成长历程,是一个不懈奋斗、不断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锻造,自我提升的历练过程。那么,对于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不懈追求的教师而言,要想独具魅力、走向卓越,要经历三重不同境界的修炼。

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艺术。教学中学会反思自己,总结自己,取长补短,才能提高自己,才能不断地走向成熟。

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须有一桶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的源头,则是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读书,则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重要的途径,有这样一个让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早在一年级就回出现一些落伍的学生。而到二三年级有时候还会遇到落伍的无可救药的,因而教师干脆对他们放弃不管的学生呢?是他们太笨,还是上课没有专心听讲,还是应该从我们教师自己身上找原因呢?这更使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作为教育者,我们是否做到了教育的`公平?是否做到了关爱每一位孩子?特别是弱势群体。再幼稚的学生,也是有个人思想和感情,有独特的思维和心灵。他们不是我们施恩或者显示个人魅力的对象,更不是被动等待我们去塑造的苍白灵魂。我们应该多一份关爱,多洒一份阳光,给那些需要的学生。我想,今天的老师要想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那么和我一起读书吧。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四

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20xx年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五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近几天阅读此书后,收获很多,感受颇深。

书中一些教育故事和案例把教育理论浅显化,深入浅出,还有一些是冯老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工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道理明确又精辟,浅显易懂。

在细细的阅读中,受感动的是哪些让自己刻骨铭心的来自冯老自己行为和感悟的教育真谛:

1、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我们的老师由心中有书走进胸中有书、目中有人的境界。

3、我的责任就是让我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我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我知道我的工作缺位了。我做校长,我有责任让我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我发现学生是有潜能的。潜能不释放,学生不快乐。

4、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要求我们胸中有书,目中有人,根据学情决定我教什么,我怎么教。

5、直木造梁,弯木造犁,让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6、一个教师照亮了别人,发展了自己,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好的照亮别人,只有发展了自己,才能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

7、这个过程来源于读书,因为从1982年到昨天晚上,我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我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我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

8、最好只是一时的现象,更好是永恒的追求,持续改进,不断创新。

9、有什么样的流程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质量。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话,那么一个好的管理文化可以培育一群好学校。

10、教育就是要做到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

二、感慨万分的学习反思:

1、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我记得在《天龙八部》里有这样的一个情节,吐蕃国师鸠摩智没有练习少林内功心法,而强靠小无相功来推动少林功夫终究导致走火入魔。虽然是小说,但却很在理。所以我们组一致认为对一些名校的做法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结合学校实情在实践中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从而形成自己的模式。其实模式这个东西就是形式,是品牌,当你做出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就有了模式。

2、关注差异。

老师们,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他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我想这样的情况大家都遇到过吧!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想按相同的标准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都做不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同理,我们组还觉得在管理教师队伍时也要关注教师的差异性,让教师充分地发挥他们的特长,扬长避短,最大程度地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满足他们渴望成功的心理需要。

3、尊重和倾听。

“现在的老师不好当,班主任更不好当”,我们可能经常要发这样的感慨,教育无小事,教育也无大事呀,有的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然而处理不好,就会激起各种矛盾,不但影响教学,而且还真可能会有“大事”发生。学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怎样尊重呢?这就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怎样骂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和学生建立了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去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4、加强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对于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现在我们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设备,遥远的梦想已经变成了现实,然而我们还有很多思想和技能却停留在梦想中。如果现在不抓紧学习,很快就会被淘汰了,我们不能真等到这一天再来怨天尤人,我想我们真的要有那么一点点危机感。我们在平时可以更多地阅读可以提高教学技能的书籍,多反思自己的教学,学习一些课件制作的本领。让自己时刻处于前进的状态用心了,努力了,就会有收获,只要我们对自己还没有放弃,我们一样可以创造适合我们自己的教育。

读了这本书后,让我们放开手脚,用规范加选择的教育思想,合格加特长的育人目标,开辟芝罘教育的新天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六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胆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很多人赞美老师的工作,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也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天性,也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更是如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七

本期拜读了冯恩洪教授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著作冯恩洪教授围绕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从各方面进行了阐述;内容生动化和生活化,这与一般的就理论内容泛泛而谈的教育类著作大不相同,读这书在有一种读冯恩洪自传的感觉,因为书中很多观点的阐述都是结合了作者的亲身经历,对中国的教育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展望,他在文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要改变观念。

教育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好的教育应该是最有益于学生学习和发展的,所以我们在教学行为上要更多地考虑学生的需求。

我们学习了很多模式,但现在仍然没有找到最适合我们的模式,感觉我们总是不停地在照搬别人的东西,感到不合适就抛弃了,再搬再抛弃这种照搬模式浅尝辄止的做法是达不到课改目的的,我们总是想套用现成的模式,通过学模式来带动教学进而形成模式,现在看来是行不通的。

二、要关注差异。

老师们都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我们正卖力地讲着习题时,有的学生正在玩铅笔、橡皮或做别的事情;当我们批改作业时发现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错了。问题出在哪里,错误应该归咎与谁?至少不应该只责备学生,我们老师也有错误,我们没有去了解我们的学生,虽然我们很多老师都知道学生存在差异这个事实,但我们在行动上仍然按相同的标准来要求他们,一旦做不到,就进行批评教育,最后得到的只是相互间的怨言,师生关系渐行渐远。书中提到的“人皆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这样的境界,可能我们很难做到,但如果我们真能更多地去了解和认同我们学生的差异性,更多地包容学生的错误,换位思考他们的处境,更多地为学生设计一些他们够得着的问题,让他们享受到哪怕一点点的学习的快乐,我想我们的师生关系肯定会得到改善,我们的课堂肯定可以更活跃一些。

冯教授曾经接收过一个女孩,他是被这个女孩感动了才决定接收的。女孩十岁的时候体育课上摔了一跤,摔出了全世界的不治之症,右腿受伤的膝关节软组织钙化,而且这个钙化会蔓延到全身每一个软组织所在的部位,最后造成终身瘫痪,没有手术可以治疗,没有药物可以治疗。网上搜索全世界治愈的病例只有两例。这个孩子生活在一个破损型的家庭,父女两人相依为命。父亲不忍心女儿瘫痪,最后毅然辞去公职,卖掉住房,买了两辆自行车踏上了远行之路。这一出门两辆自行车就骑了六年,行程五万三千公里到了祖国的26个省。六年之后到达总医院,奇迹发生了,女儿的病征全部消失,父亲的风湿性关节炎也不治而愈。但是这样一来这个孩子受伤的时候是小学四年级,等到她治愈了申请重回课堂的时候,她已经16岁,她的同龄人都已经进入高一了。六年没有进过一天课堂,上过一节课的孩子,她的知识结构肯定是不完整的。冯教授想:她的知识结构是她的短板,但是这个孩子有她的优势啊,她有六年五万三千公里的行程磨炼的钢铁般的意志,六年她五万三千公里在社会大学堂里积累的见识,这是她的同龄人所不具备的。

因此当年中央电视台的导演跟冯教授说了这件事以后,他非常感动。产生了一个冲动,来帮助她实现重回校园的愿望。这样就把她安排到集团学校下面的建平实验学校的初一三班。六年没有进过学校,重新拿起课本的时候,冯教授和其他老师用了两个月的时间不是让她坐在初一三班的教室里,而是让老师对她一对一的教学。两个月的学习过程结束了。这个时候面临着考试,如果让她使用初一年级的共同试卷恐怕孩子的自尊要受到一次重大的挫折。仔细考虑以后,各科任课老师为她度身定做了一份试卷。这两个月里她学什么考什么,这样第一次考试,除了英语亮了红灯,其他学科都考出了优良的成绩,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这个学生到初中毕业进入上海的高中的时候,她已经全部消失了差距。

这就告诉我们,教育在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差异,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他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三、学会尊重和倾听。

书中提到冯教授在审阅一份全国十佳模范班主任材料的时候,看到石家庄一位小学老师他的班级到毕业班六年级的时候,校长给他的班级里面安插了一个数学只考个位数8分的学生,这个班主任正好是数学老师。面对毕业班只有一年的时间,这个学生性格内向自卑,数学课他从来不敢举手,结果他远离了这个学生群体。这个时候,老师鼓励他,不管你会做不会做,听懂没听懂都要举手。这样好不好,老师讲课的时候,你听懂了你就举右手,老师肯定叫你。你没听懂你也不能不举手,因为你一不举手,同学就远离你了,你看全班同学除了你,谁不举手啊。如果没听懂你也举手,你就举左手,你举左手的时候不叫你。会了举右手,不会举左手。

这就说明尊重学生的情感需要通过满足学生的自我尊重的精神需要来实现,让他们获得成功,产生成就感,给他们以肯定和鼓励,特别是不能言语损伤,侮辱性的语言甚至超过一顿痛打对学生的伤害。我曾经与学生交流中获悉,学生记住对自己不好的老师的原因都是说曾经怎样训斥过他,要博取学生的认同,还必须有心灵上的沟通,这就需要我们去倾听他们的心声,所以我们要更多地俯下身来聆听学生的想法,这样我们就会和学生建立一种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关系,学生的心里话会对你说,你才能解决他们中的实际问题。

四、加强学习。

冯恩洪教授说:“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智慧。”从1980年到昨天的晚上,他没有一天不读1个小时的书,读书长智慧,当读书使人对教育的认识,从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的时候,他发现我把握了教育的真谛。养成读书习惯,体会读书乐趣,作为一名教师,更深刻地体会到了读书的重要性,不读书眼界就狭窄,理念就落后,只有通过不断地读书学习,提升自己,才能更好地为我们的学科教师提供有效地指导和服务,才能赢得老师们对我们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把一直鼓励冯恩洪教授的泰戈尔的一首诗同大家一起分享,这首诗的题目就是“播种”:把一个信念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行动,把一个行动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习惯,把一个习惯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性格,把一个性格播种下去,收获到的将是一个命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八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做一名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将是我在教育事业是不懈追求的主题。

本文作者:江彬。

2012年11月10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九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三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

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唠闲嗑等的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现有的知识教个小学绰绰有余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其次是在积累经验、学会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够。教学完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什么思考,也懒得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论文可言。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要学会反思,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一步步的完善自己,并超越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一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二

辉南一职:柴如峰。

按照辉南县进修学校干训部及我校党支部的学习要求,2015年3月末,我认真阅读了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中的前两个主题文章---《探寻教育的真谛-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撬起教育质量-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这两个主题主要讲述了五个方面的观点:

一、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

三、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

四、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

五、课程建设释放学生的.潜能。

我校是中等职业学校,我校的学生主要来自初中毕业没能考取普通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不仅在学科学习方面落后于整体水平,而且相当一部分处于一种自卑、不自信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极其严重,持久地影响学生学习的精神状态和目标动力。有些学生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自觉或不自觉地离开学习的主流。他们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动机不充分,学习精神不饱满;敏感而自卑;自以为是却不自信;表面自主内心却缺乏独立能力,仅有雄心和抱负,却显得懒惰。

老师要了解学生情绪产生原因和表现。教师应该根据各方面因素的影响,首先洞察学生此时此刻情绪如何:是精神愉快还是愁眉苦脸;是精神贯注、思想集中还是思维迟钝、联想困难。根据学生不同的情绪和情感状况,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当学生心情舒畅,情绪稳定时,应珍惜这段最佳学习时机,加大学习量;也可以找同学谈心,指出他这段时间学习、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心情烦躁、不安、冒失时,应少说缺点,多说闪光点,采取诱导的谈话方法,促使学生转变。反之,如果老师在学生情绪不好时,用过激的言行对学生进行压制、驯服,如若学生不服,则很可能与老师发生顶撞、冲突,收不了场,达不到教育效果。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的独一无二,来自于他们基于遗传的,在环境影响下的自我实现。这里说的环境影响,教育教学责无旁贷。基于人本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基础、兴趣、需要,创设适切的教学环境和条件,营造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氛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建构,互教互学,共同提升,尊重和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进步与发展。而“学习金字塔”理论告诉我们,多运用“示范”、“小组讨论”、“做中学或实际演练”、“教别人或马上应用”等方式进行学习,学生学习潜能会得到激发和释放,学习效果会更好。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那么你尽管放心,他们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无论你的话多么动听,但是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甚至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那么除了蔑视以外,你永远不配得到什么。”这就说明,打造优秀的课堂,从根本上讲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我们要对学生给与信任和期待,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待值与成功率成正比。期待的话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正视自我,调整自我,完善自我。教育的艺术不仅在于传授的本领,而且在于鼓励、唤醒、鼓舞。学生会在教师的期待和鼓舞中获得信心和力量,教师如能注意自己人文素质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注意专业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也是提高课堂教学管理质量里的途径之一。

我们都知道,知道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是变革课堂。通过改变传统的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由讲授走进合作,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我们就能把教学质量撬起来。

在冯恩洪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中强调教育要释放学生的潜能,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如何能真正做到释放学生的潜能?我认为:让学生自觉地探索问题、拓展问题是释放学生的潜能的有效做法。激励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不仅可以落实在导入新课阶段,而且还应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中可以放飞学生的想象,通过交流评价、互动质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促使学生不断探索问题、拓展问题。

在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是天才。所以我们教师要有发展的眼光与真诚的爱心,用适当的方法,让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提高学习兴趣,释放他们无限的潜能。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三

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一个学期),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四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把学生管住,教育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感动的教育,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让每一个教室里的学生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教育的真谛在于实现人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你是老师,你的责任就是让你的学生快乐,成长不需要伴随着每天的愁眉苦脸,当你的学生走进教室,脸上没有笑容的时候,你知道你的工作缺位了吗?”是的,作为老师,我们有责任让我们的学生实现快乐的成长。要让学生快乐,就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挖掘学生的潜能、释放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

人都是有潜能的,教育要释放学生潜能。总分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弱势智慧,总分倒数第一的学生不等于没有强势智慧。教育不允许嫌贫爱富!哪一个老师能发现总分不高的学生身上的强势智慧并且创造环境让人的强势智慧充分燃烧,那么这个老师在他的学生心目中是视为恩师的。释放学生的潜能,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老师走进学生,研究学生,让我们的课堂关注差异,尊重情感,让学生享受课堂!

一个教师选择三尺讲台的时候恐怕要做好一个心理准备:我们将终身面对差异。面对差异不应该埋怨,埋怨会让学生变得灰头土脸,埋怨会让教师产生职业倦怠。与其埋怨差异,不如研究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需要给有差异的学生提供他伸手够不到,但是跳起来能抓到的目标。这样我们的学生在课堂里能够听得懂,听得明白,还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这样他在课堂上就告别忍受,走出接受,走进享受了。

学生是有灵感的。回答错误的学生也有追求自我尊重的需求。如果面对一个14岁的学生他回答3+5大概等于7,你会怎么做?可能会无语、可能会暴跳如雷。而文章中的美国老师却说出了让我们终身难忘的一句话,“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每一个老师都会说,都会写,但是在这样的情境下,该有多么艰难。如果你这样做了,学生就会告别如坐针毡的课堂,走进如沐春风的课堂了。

学生有青春的烦恼,有成长的烦恼,我们的校园怎样才能有一个倾诉衷肠的环境呢?需要我们老师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学会倾听。我们老师要做到老师不能不像老师,老师不能光像老师,既做良师又做益。做老师就要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会对你倾诉衷肠。只有这样,我们的校园师生之间才能以美好的心灵互相映照,以坚定的信念互相温暖,以整齐的步伐走向明天。

享受讲台,就要热爱讲台。教师的`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其实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强盛和民族的兴衰。我们需要想大道理,做小事情。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关键是端正我们的位置。教师要找准定位,自觉到位,主动补位,不能越位,不得错位。

珍惜讲台,才能热爱讲台。珍惜讲台就要发展自己,改变自己的角色。老师的魅力有三种:权利赋予的魅力,学术赋予的魅力,人格产生的魅力。我想,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用学术魅力、人格魅力迷倒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激活讲台,享受讲台,。

教育是智慧的事业,是激情的事业,我们要带着激情,带着智慧走向三尺讲台,不断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一)做最好的自己,需要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如果学生的智力生活仅局限于教科书,如果他做完了功课就觉得任务已经完成,那么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别爱好的。”教师这个职业的特点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学生都不能仅仅局限于教科书,况且我们老师呢?!另外从教师自身的良性发展层面看,读书也同样是一种提升自我,充实人生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阅读文学来培养爱心和审美情趣,通过阅读专业理论来培养求真务实的技能本领。只有阅读,才能让我们更多的接触和了解以往所不知道的世界。才能把阅读的成果灵活运用到我们的工作之中,才能提升课堂驾御能力,才能让学生感受学术赋予我们的魅力。

所以,阅读之于教师,其实就是划分教书匠和艺术家的一个分水岭。一辈子教学,尽管勤勤恳恳,但从不或者极少阅读教辅材料之外的书籍的老师,终其一生,最多也还只能是一个熟练“技工”而已。读书可以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使自己变得更有智慧。今天的教师想要做最好的自己,恐怕要拿起书来养成读书的习惯,享受读书的乐趣。

(二)做最好的自己,需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

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般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自己已经上过的课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

波斯纳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由“教书匠”向反思型和研究型转变是现代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知识更新越来越快,具有传统经验的教师再也无法胜任培养人格健全、富于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人才的教学工作,迫使教师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对教学进行反思和研究,教学反思是中小学教师获得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就要把教学反思变成教师自身的自觉行为,而不是靠“规定”来完成。

(三)除了读书和反思,做最好的自己,需要我们学会合作。

有效的教学出路只有一条——走出讲授,走进合作。加拿大学者富兰(fullan)指出:“合作对于个人的学习非常重要。如果我们不与人交往,我们能学到多少东西是有局限的。合作的能力不论在小范围还是大范围内,在后现代社会正在成为十分需要的能力之一。只要他思想开放(即提倡探索),个人的力量与有效的合作相结合将变得更为巨大。”由此想到我们的教师,我们的教师团队,更需要合作的力量。一所学校,没有合作的教师,要想取得好的成绩,我想是不可能的。作为一名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善于合作的老师。每一个老师的知识结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多个闪光点结合在一起就可以形成一节优质好课。除了师师合作,还有师生合作。很多成功的教学经验都是到学生当中去备课。从学生中来再到学生中去,能够更好地因材施教。

讲台走不出首富,但讲台有独得之乐,讲台可以让人青春永驻。21世纪人类最好的教育,是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要学生告别难受、结束忍受、远离接受、走进享受!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我们教师必须勤于思索、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懈追求,使三尺讲台不仅成为我们安身立命的场所,而且成为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我们要做最好的自己,让生命因三尺讲台而精彩,让学生因三尺讲台而快乐!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五

暑假里我认真地阅读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二十几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六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七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三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

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八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

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

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十九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书心得篇二十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本文作者:江彬。

11月10日。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598562.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