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0-27 21:36:20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2023-10-27 21:36:20     小编:QJ墨客

阅读一本好书后,我们常常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需要通过写一篇读后感来表达。如何使读后感不仅仅是对书中情节的简单回忆,而是通过思考和总结来展示个人的观点和理解?通过阅读以下的读后感,我们可以对不同书籍的解读和思考有更多的了解。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一

最近阅读完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后,感悟颇多。给我感受最大的是:冯教授的例举的一个“老虎办学校”的寓言故事:

老虎年过半百,吃了百鸡宴。庆祝完50大寿后,他回顾前半生,真实也喜也忧。喜的是前半生混得还可以,好歹也成了百兽之王。忧的是社会上越来越重视教育,喊响了科教兴国,又叫亮了尊师重教。校长这一职业越来越成为最让人羡慕的角色。这个职业,老虎没干过,有点遗憾。于是他痛下决心,五十知天命,后半生什么也不做,就一门心思当校长。

老虎去学校自荐上岗,很遗憾,没有一个单位敢聘请一个人人都怕的角色来做第一把手。正好这个时候《中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出台了。老虎一想,我的前半生小有积蓄,我就拿出我的全部积蓄来毁家兴学,圆我的校长梦。就这样,森林动物学校开张了。

森林动物学校招生咨询日时,家长问老虎:把娃娃交给你跟把娃娃交给其他校长有什么不一样呢?老虎不假思索的回答:你把娃娃交给其他学校能学会一种或两种本领,你把娃娃交给森林动物学校,保证你样样本领都能学会。森林里和人世间一样,望子成龙啊!一个样样都能学会的承诺,让刚出台的森林动物学校第一年招生就盛况空前。很抱歉,好景不长,一个月以后,森林动物学校出现转学风了。第一个转学的是鸭子,老虎很惊讶,问鸭子为什么要转学。鸭子告诉校长,我们鸭子家族的遗传基因决定了我们在水里行,在地上不行,因为我们腿细,腿短啊。你要求我们水陆两栖,每天水里还可以,要我在地上长跑五千里,我实在受不了。鸭子妈妈看到小鸭子一天一天地瘦下去,心疼不已,就告诉小鸭子:你爷爷水里行地上不行,你爹爹水里行地上不行,恐怕你也走不出这个误区,样样都会,不适合我们鸭子家族发展,咱们转学吧。紧接着,第二个转学的是兔子。那一天教过河,讲完了过河要领,兔子犯难了,它对老虎校长说:“老虎校长,我的脚底板一沾水,我的腿从大腿根部抽筋啊!样样都会,有命会的越多人家越羡慕,我现在到不了河当中就得沉下去,命都保不住了,会多会少一个样!”兔子接受不了样样都会的教育,也转学了。第三个转学的是老鹰。那一天教上树,老虎讲完了上树要领,老鹰想:展示我的强势和智慧的机会来了。老师刚刚讲完,它第一个站起来:“我能行,我先上。”它张开翅膀呼啦呼啦地飞到树上。老虎脸色严肃,告诉它:“动作不规范,退回原地重来。”老虎规定,上树要沿着树干爬上去,不准张开翅膀飞上去,老鹰受不了这样的教育,转学了。就这样,三个月后,最后一个动物也转学了,森林动物学校黯然关门。这时候,一个不识相的小报记者找老虎校长作名人专访,问它:当了三个月的校长有什么感受。老虎脸色严肃,从牙缝里就挤出一句话:校长这个活儿不是人干的,我再也不当校长了。

森林动物学校以美好的愿望开始,以失败的结局告终,这个故事给我带来了这样的启示:每个孩子他来自不同的家族,每个孩子的成长经历不同,他后天的教育培养不同,他的兴趣点不同,他的阅读量差别也是很大的。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平时的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中,不仅研究教育教法,而且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因为时代在进步作为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学习与时代一去进步,因为我们的孩子他们在不断地进步,他们对时代是不排斥的,他们的步伐是与时代同步的。所以作为教师,我不仅要不断地学习,还要不断地去研究学生,每天孩子在成长,每个孩子们都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很多的新情况不断涌现,我想这都是正常,说明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以前学生出现过的经典问题,但更多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出现的一些新情况。当我发现这些新情况时,我喜欢挤时间把这些新情况及时地记录下来,当我在慢慢地的过程中,我也会逐步明白了学生为什么会这样,我也会慢慢明白了我作为教师该如何处理学生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寻找可行的适合孩子成长的方式方法。比如前不久写的一篇我的教育故事《眼圈红了》。

我想我们的成年人在处理孩子出现的问题时是否可以冷静地察看前因,和孩子分析多种后果。让孩子逐步认识到自己在这件事上的做法上的不可取之处,我想建议家长不要打孩子,咱们管孩子以理服人。

我在处理学生未交作业的情况我不同的学生我采用了不同的方法,这个学生我就是单独找他谈,了解学生未交作业的原因,然后分析问题,把我解决问题的方式写出来,和家长朋友们商量,讨论。

通过这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我觉得这个孩子很愿意听我的话,知道江老师是在为他好,当天他及时补完了昨天的作业,那几天的作业他也是做得格外的认真!我作为教师也没有因为学生的一次不交作业而气得头痛。

我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可以有很多种方法,对待每一个学生每一种性格的学生也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我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是发现孩子一点的错误就不放,而是声嘶力竭地劳心劳肺地苦苦挣扎,这样老师伤身体,学生也伤心。

做一名创造适合孩子的教育将是我在教育事业是不懈追求的主题。

本文作者:江彬

11月10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二

假期初,我参加了县第三届骨干教师培训班学习,期间有幸拜读了上海著名教育家冯恩洪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里面的文字是那么的新鲜、案例是那么的鲜活,没有那喋喋不休的“指导”,有的只是与你促膝般的交流。读完这本书,感受良多。

教育是一种发现。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谈到姚明,我们第一个联想到的是什么?是姚明的总分是多少还是姚明的特长是什么?同样,谈到刘翔这两个字,我们联想到的是什么呢?是跨栏,是亚洲飞人,没人会联想到他的几门主课的总分是多少。显然易见,其实卓越,不是一种表现形式,我们教育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智能发展方面都存在差异,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真所谓:人皆有才,人无全才,只有扬长避短,才能实现个个成才,这就要求我们探寻一条适合学生的教育,发现学生的强势智慧,让学生的强势智慧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育是一种智慧。

衡量一个教育者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机会其实是无时不有的,只是我们经常没有注意。

夸夸其谈。一个小小的闪光点,被你发现了,本来很平常,但是你刻意地将其放大,谎言重复千遍,终于成为了事实。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不断地向我们传递出这样的思想: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大家实力差不多的情况下,谁受到的积极暗示多一点,态度就积极一点,最后的效果就好一点。我们要善于明察秋毫,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倾听、朗读、表达、想象、合作、坐姿等,让他们感受到,课堂是属于他们的,他有让所有人引以为豪的东西,他就爱上了你的课。

借力使力。衡量一个班主任业务能力高低的标志之一就是看他能不能发现或制造出教育的契机。有时,教育的契机在纠结中闪现。钓鱼时,如果一条大鱼咬钩,此时硬拉反而容易将弦崩断,正确的方法是拉一拉、放一放,反复地收线放线,一张一弛,时松时紧,在反复地拉锯中等待最后收获的良机,教育学生也是一样,一位非常喜欢欺负弱小的同学,经常把他人打得鼻青脸肿,只是强硬的批评教育是不起作用的,老师灵机一动,通过表演课本剧《孤独的小老虎》,让他扮演小老虎,欺凌弱小动物,没有人能近身,快乐没人分享,伤心也无人安慰,孤独的看着动物们在六一儿童节欢聚一堂载歌载舞。他演得很棒,但他再也不想当“小老虎”了。最佳机会往往只有一次,所以要一剑封喉。

只有把教育的死水变成了活水,学生才能常饮不竭,我们才能常胜不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三

本学期学校组织学习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讲座:《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收获很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需要智慧、需要激情、需要胆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离不开课堂变革和课程建设。

一是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很多人赞美老师的工作,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然而,我却不喜欢这样的比喻,也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天性,也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因斯坦,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二是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所以,教师对每个孩子的评价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更是如此。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还有一句话这样说:“讽刺和谩骂可使天才变白痴,鼓励和赞美可使白痴变天才。”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赞美评价。

三是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教育的关键是适合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和谐发展,培养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是中国社会发展需要。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重合格轻特长。过分强调合格,过分看重学生的分数,让分数说了算,而拥有某方面特长的学生是凤毛麟角,令人遗憾。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四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五

(一)

读了此书,感触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实践家冯恩洪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经历

冯恩洪――一个不仅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1985年提出了德育改革的新思维新思考。1987年提出了合格加特长的目标模型,提出卓越不止一种表现形式,卓越也不意味着要求所有的学生达到某个统一认定的所谓的优秀标准。1990年提出了用规范保证合格,用选择支持特长,校园里不能只有就范而没有选择。1993年提出了优秀教育资源最大化,使之进入寻常百姓家。提出了教育的真谛在于人的社会化与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有思想的老师。

二、冯恩洪教授的每天自学一小时的学习习惯

冯恩洪教授在书中谈到他从1980年7月1号开始,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每天自学一小时,先读书,后休息。一次他和同事在学校讨论教育问题,回到家已经是凌晨四点十分了,他洗完了澡以后,想到今天的自学一小时没有完成,于是他深深呼吸了三口气,提起精神,强迫自己坐到书桌旁。自学一小时后,他再拉开窗帘,太阳已经升起。他的这种读书习惯从19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现在,他说读书给他带来了成功和乐趣,当读书使他对教育的认识由简单走向庞杂,再从庞杂回归到简单,这时他发现他把握了教育的真谛。这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是一个善于获得知识增量的老师,是善于学习的老师。

三、冯恩洪校长追求有生命力的教育的执着

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就在苦苦地追求着有生命力的教育的两个支点,即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这要求教育的思想者能够在今天的现实中敏锐地洞悉并遇见和把握两者的发展趋势;要求教育的实践者在今天的体制下实施明天的理想。沉浸在这样的追求中,就必须时刻挑战现实,从而超越现实。冯恩洪对此体会至深:“仅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未免有功利主义色彩;不仅思考从今天走向明天,而且着眼于明天的环境,思考如何从明天走向后天才称得上战略眼光。教育是百年树人的伟业,需要他的参与者走一步想两步。

辉南县朝鲜族学校

金雪梅

4月2日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六

假期,阅读了教育大师冯恩洪的书《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有如沐春风之感。全书语言生动幽默,见解独到,充满智慧。冯校长将深刻的教育理论寓于明白如话的故事中,娓娓道来的话语里有着太多的引人思考的话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认真反复地阅读。

难道没有适合他们发展的路?答案毫无疑问是否定的。作为老师,有义务去发现每一位孩子的优点,让他们在最适合的发展区域中发展。我们面对的是许多个有差异的学生,为什么还要用无差异的教学方法去教育他们呢?冯校长的一句话说得特别好,“当我们站上讲台的那一刻,我们终生都在面对差异”。在教育中我们就要哪壶先开提哪壶!

他在书中指出: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而由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是一场革命,是一场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革命,是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的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书本中心,走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人将真正是“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有个性有特长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冯老师的书和我的工作实际谈谈我的感悟:

首先先来谈谈“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明确了教育的最高境界。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对当下的课堂教育进行了反思: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我们现在的教育,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学生。像我们这样的班额大,人数多,一个班级六十八人,一个教案,统一练习,完全没有注意到受教育者的差异;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

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可见,要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者必须重新认识教育的目的,探寻教育的真谛,创造真正适合学生的教育,追求和谐发展的教育。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读着这些内容,我很是信服,更是佩服。冯恩洪教授的成功教育生涯就是最好的证明。他就是一个珍惜讲台,做最好的自我的优秀班主任、校长;他就是一个享受读书,积极反思的复合型的教育专家。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七

童话故事里,恶毒的后母,善良的公主更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第一次有意识的明白了什么是善恶。其中,起着推波助澜的魔镜,让当时的好奇的我着实震惊,也羡慕不已,在多少个梦里,也一遍遍地问:“魔镜,魔镜你告诉我,天为什么是蓝的?”“小朋友为什么不喜欢和我一起玩。”……它能真实的反映这个世界,它视野的广阔,勇敢无谓,准确通透也给如今身为人师的我些许启发。冥冥之中,一直在寻寻觅觅,一面能指导我的教育实践,摆脱困顿狭隘观念束缚,引导我不断展望未来,亦师亦友的“魔镜”。

“当老师就要当中国最好的老师。”这是冯恩洪校长自己的人生目标也是勉励年轻教师的一句话。听着访谈中的这句话,它每个字着着实实的落进了我的心里,我不禁抬头把他自信的`脸庞收进眼里,忖度着: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的自信,是什么思想,让他的光芒如此耀眼?偶然的机会,有幸捧起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专著,翻开细细品味,合上慢慢回味,闭眼字字体会:他的呕心沥血、成就他人,发展自己的岗位爱;他的张弛有度、亦师亦友,“处心积虑”却润物无声的学生爱;他的先行者般的披荆斩棘的不断开辟中国教育的新天地,他的英雄般的毫不畏惧的为此实践着这一教育理想……对了!这就是那面最值得拥有的“魔镜”。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八

国庆抽空拜读了冯恩洪教授所著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国内知名教育专家冯恩洪教授就如何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在课堂上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1、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必须努力实现使教学面向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地发展。课堂教学中,应旨在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即实现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学中的主体。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那种无视教学规律的“一言堂”、“满堂灌”式的作法必须改变。把学生从“应试教育”、“淘汰教育”中解放出来。真正做到面向全体,生动活泼地发展。2、让学生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学习。一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首先是看教师能否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上,首要的任务就是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才能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让课堂真正“活动”起来。合作性学习是发挥学生的集体智慧,而不是四个人简单的作样子。所讨论的问题要具有思辩性,讨论时要带动其他同学共同学习,讨论后要进行每组间的组际交流。不要把一看就会,一找就到的问题拿来讨论。如果把真正能表现学生不同见解的问题拿来讨论,那讨论后的学生回答将是各抒己见,百花齐放。这样,在比较中鉴别,在鉴别中统一认识,这样的讨论才真正有意义。但这样的讨论需要教师认真的备课,了解学生实际,精心的设计才能够完成。4、让每个人都有表达的机会。课堂上,对于教学重点、难点部分的讲解、提问,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实际。对于疑难问题,只找举手同学答对就完事是不行的。还要考虑到其他层次的学生,给中等或低层次的学生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了解他们的问题所在,让大家帮助分析、解决。这样,才能是真正面向全体;这样,才能不仅全体都学习,而且力求做到全部都学会。5、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一名天才的想象家。所说的创造性学习,应该是在课堂上,经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见解的结果。只要求学生按教师的思路作出预定答案的,谈不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只局限于课本内知识的,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作家,每一名学生都是一名天才的想象家。就看我们的老师能否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启发学生,并创造条件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就看教师能否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谁做到了这一点,谁的课堂就将是学生展示才华的天地。那么,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是知识的掌握者,更将是有独立见解、有创造力的一代优秀人才。教为了不教,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心系课堂,成为课堂的主人。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九

看到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的简介知道了“南冯北魏”,魏书生老师多少还有些了解,听过他的报告,看过他的一些教育理论的书籍,家庭教育的书籍,而冯恩洪老师却知之甚少。借此次读书交流之机,能够静下心来读了冯老师《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受颇深。

全书共分9个主题,分别是探索教育的真谛、撬起教育质量、育人的第三课堂、为幸福人生奠基、特长加选择、享受讲台、自我提高、优化学校文化和来自媒体的声音。冯恩洪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对中国教育的未来进行了展望,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教学模式,并且从各个方面都详细的介绍了如何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当然他是一名校长,我们不可能像他一样进行诸多的教育改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感受最深的有两部分:

一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部分。

冯老师指出: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作为一名普通老师而言,我认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关键是要研究学生,使教师告别以书本中心,走进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变革新时代。我们要看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正确对待,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子教育学生之所以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才使得他们成才。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洞察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基点要落实在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上。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就是尽可能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做课堂的主人,提供合适的教育和不同层次的任务目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虽然也在努力开展分层教学,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较紧,很多时候是在赶进度,没有办法照顾到所有学生的需求。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已经成为我当下及将来亟需研究的任务。

二是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老师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方面的作为,感觉到自己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只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如《小学数学教育》,《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等。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唠闲嗑等的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现有的知识教个小学绰绰有余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教学服务。

其次是在积累经验、学会反思方面做的很不够。教学完成之后,再也没有进行什么思考,也懒得进行经验教训的总结,所以几乎没有什么教学论文可言。对照冯老师的告诫,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要要学会反思,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一步步的完善自己,并超越自己。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像冯老师说的那样,真心关注每一位学生,因材施教,创造适合学生的课堂,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也多读书多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更好地从事教育事业。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

最近我拜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本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与展望。这本著作,深深地吸引了我。读完此书,心头的诸多困惑迎刃而解。于是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确实有这种感觉,读书不仅增长见识,还可以在写作时有所借鉴。各种有意义的课外读物,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教育的动力。虽然我是教数学的,但我本身一直认为读书可以让自己的心灵变得更丰厚,能够承载更多生命的底蕴。读书伴随着积累,然后在需要的时候才能"厚积薄发",在课堂教学中就能给学生提供适当的精神营养。我可以把这分精神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也每天多学习一点点。

时时反思自我,时时向学生学习,学生的心灵纯洁可爱,学生的心灵比老师高尚得多。在这里,我之所以用"也"这个字眼,是因为我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也有这样的认识,而读到这里的时候就和他产生了共鸣。我也和在书中坦然自述的一样,是个急脾气的人,有时和学生之间难免因为急躁而发生不该有的误会,特别是和那些学习、纪律上的困难生,还经常怨声载道的,每次过后,我都后悔不迭,但学生从来不跟我记仇,有时我真诚地向他们道歉,他们却说:"没事,老师,你都是为我好";反思一下,作为老师觉得很惭愧,常常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其实孩子是多么天真无邪呀!今后,在和学生相处中,我要格外注意树立教师的形象,用真心喜爱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爱学生,才能对学生的缺点宽容处之,慢慢等待他们战胜自我,取得进步,并和学生一起成长;爱学生,才能细心指导学生,如李镇西老师在给新生的信中,对新学期的准备就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爱学生,就有耐心和学生真诚沟通,用谈心、写信的方式而不是一味用批评去教育学生。

教师职业,固然辛苦,但却极富挑战性。在和每一个学生每一天的相处中,要针对学生千差万别的个性因材施教,面对一个个活生生有自己独特想法的学生,工作要时时创新,但更应遵循教育的规律。当你走在学校一些不起眼的角落,有时会听到这样的对话,我们老师只喜欢班上某某,而对我们从来都视而不见,真是偏心。这些被忽视的学生为了引起老师的注意,有时就会用一种不好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你为此很生气,师生关系闹得很僵。相反,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纪律就不再是什么问题。学生相信你非常关心他,他就会尽可能地使你高兴: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课、按时完成作业、虚心向你请教……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体验成功的感觉,希望被尊重,被欣赏。所以,不要挡住学生的阳光,让我们多做手指运动,当你竖起你的大拇指,可能造就一大批自信的人。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英国有个科学家叫麦克劳德,小时候杀死了校长家的狗,校长仅以让其画出狗的血液循环图和骨骼结构图作为惩罚。校长的宽容和善心的惩罚使麦克劳德爱上了生物学,并最终因发现胰岛素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作用而获得了诺贝尔奖。如果当时这个校长给予他的是严厉地呵斥、指责甚至言语的侮辱,他可能不会有如此的成就。

经常听到老师在谈论班上的问题学生,但其实有问题的`学生不一定是坏学生。可能出于好奇或者其他心理原因使其做了错事而不是品质问题,老师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横加指责,要多方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对症下药、耐心引导。作为一名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要育人,要善待问题学生。很多老师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当我们很不舍地送走了一届毕业生以后,过几年,甚至十几、几十年,仍然记得你这位老师的,就是当年的问题学生,因为你在他身上花得心血最多,这是你应得的回报。我们的学生尚未成年,还处在身心发展阶段,是非观念还没有成熟,出现一些毛病和错误,这是在所难免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

作为人民教师,首先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发展自己,做最好的自己,要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要做复合型的教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直以来,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回过头来看自己做得并不是很好。尊重学生的情感关键是在课堂上,如临春风的课堂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只要学生喜欢还愁纪律学习上不去,的确我们不能埋怨学生的差异,要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师要为有差异的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一

近期我认真读了冯恩洪教授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读后感悟颇深,对自己的教育触动很大。该书是冯恩洪教授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实践对中国教育的理性思考和展望。

读冯教授的书,不仅是感受书中鲜活生动的教育案例,更能领悟他深邃的教育思想,特别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要关注学生差异,尊重学生情感,释放学生潜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学习能力,培养适应能力,锻炼实践能力,提升交际能力。美国美术课《画马》,山东教师的“8分数学生举手”和冯老的钓鱼故事,都说明了一件事:教育的真谛是:实现在的社会化和人的个性化的和谐发展。教育就是发掘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获得发展的信心。

作为一线教师的我,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作出深刻的反思。我们从事教学的课堂担负着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任务,课堂由“谁来教”是校长做主,那么“教什么”和“怎样教”就是我们一线教师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了。

自己过去的课堂,讲授偏多,学生的合作和独立思考偏少,虽然我的教学学生感觉还算轻松的,但读了冯教授的这本书,更坚定了我要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的决心,尽力让学生在自己创设的课堂上找到如沐春风的感觉。特别是课堂上要力求做到不同学生的不同教育,真正在课堂落实好差异教育,让学生享受自己的课堂,变讲授的课堂为合作的课堂,力争让每个孩子都做最好的自己,让自己的生命也因为三尺讲台而精彩。

要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精彩,学生是享受,如果老师走上讲台的感觉还是“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那么课堂注定是无法精彩,学生也是无法享受的,甚至有可能带来的是难受,让学生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而教师要发展自己,就两条路:一是教学经验的积累,二是知识的不断更新和补充。尤其是后者,更显得必要,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有个性和差异的人,教育的每个对象都是全新的,不可能重复。这就需要老师有满腹的才思来应对各种学生的教育需求。

冯教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一名教师的成长秘诀,他一生勤于读书,作报告引经据典,妙语连珠,他始终坚持无论自己多忙,每天坚持读一个小时的书。这一点对于我就惭愧有加了,自己虽然爱看书,但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天天读书,把读书当成和吃饭睡觉等每天生活必须的事了。

我以前读书,纯粹是把看书当成消遣打发时间的一种方式,很少做批注和写心得体会,看了冯教授的书后,我才感觉到作为教师看书的重要性,尤其是要把读书当成教师职业的必需。唯有读书,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去构建适合学生的教育;也只有读书,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爱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阅读伴随一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二

当我翻开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读着这本著作,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十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三

所谓的教育针对性就是针对学生的特长和差异,让孩子选择他们适合的教育,也就是应该让“鸭子练游泳,兔子练长跑,老鹰学高飞”从而使教育把学生个性发挥到极致。因为现代教育要求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差异”,每个学生在“特长”方面都分别得到发展。如何避短扬长,是我们教育者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而作为学校,应该“发展学生的强势智慧“,打破“课程”与“时间”僵化的组合,减少“圈养”学生的时间,增加“放养”学生的时间。学校教育应以“圈养”为主、“放养”为辅,因为“圈养”出规范,“放养”出个性。

创建积极的第三课堂,使我们对教育有了一个更好的认识。以前,我们面对第二课堂都做得不是很到位,我们只顾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了,而忘记了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感受体,忽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这是我们教育的缺失和无知。第三课堂在育人中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越来越引起教育同仁们的关注。

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比学会学问更重要,小学生主要是学会做人,高等教育主要是学会做学问,学会做文明人,学会做现代人,学会做社会主义人,学会做有中国灵魂世界眼光的时代新人。这一切都要从小处做起,在和平年代里,能够反映人的品位的主要是细节。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决定学生更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成熟不仅是教学技术的成熟,人格的成熟,更应该有知识的更新和教育主动性的培养。一个教师,即使是已经成长为特级教师,如果失去了教育积极性,那么,这个教师也再是一个优秀教师,因为没有积极性,没有爱的教师,如何能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呢。所以,教师的积极性的保护,以及教师再学习再发展,是摆在当前教育的面前的一个主题。

同时,教师间的合作也很重要,教师间要学会合作,做复合型教师。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四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冯恩洪校长的一本教育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书中有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我们一直在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却没有关注我们的教育是否适合学生。冯恩洪校长不仅是具有远见卓识,还是“艺高人胆大”的教育实践家。

早年,他就对德育改革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考。我们传统课堂往往经常要求学生样样都行,但冯恩洪校长说,全才、全面发展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接受他:“人皆有才,人物全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观点,要为有差异的学生选择合适的教育才是我们教师的任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

但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大部分的时候是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满堂灌”成了我们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堂让学生“难受”,如何让学生从“难受”过渡到“享受”,我从冯恩洪校长《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得到了一些启示:

著名教育家韩凤珍认为“所有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都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的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想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心,首先要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没有水就不能称之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就不能称之为教育。教师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学生,种进不同学生的心里,就能结出不同喜人的硕果。

孔子早在千年教育史中就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的教育理念。孔子门下的成功学生颇多,其实跟孔子教学理念有很大的关系,孔子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教师面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人们常把教师比作是辛勤的园丁。

然而,我觉得这种比喻并不恰当。园丁的工作是把花园里的参差不齐的草本修剪得规规整整,千篇一律。难道教师所做的'工作也是把有个性的学生给调教得千篇一律?那是扼杀学生的天性,也是我们教育的失败。教师的眼里既要有牛顿,爱迪生,也要容得下平凡的清洁工人,因为社会需要多方位的人才。

所以,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在某个阶段落后,经过努力赶上。允许学生某个方面有所突破,某些方面平平淡淡。允许个别“超常”学生脱颖而出,这一切的参差不齐,才是教育的正常现象,因为教师并不是克隆专家。

如今,课堂教学要提效,就要退出讲授,提倡合作,课堂教学要由讲授走向合作,“班里最好的学生一定也没有老师知道的知识多,但老师知道的知识绝不会比全班同学加起来的知识多。”冯恩洪前辈的这句话有力的揭示了讲授教学的弊端,非常具有说服力。让每个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真的很好!我们也不能等待,不妨去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方说尊重差异的调整与尝试,全面优化课堂,提高效率等!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五

利用假期时间阅读了《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书中的九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关注了教育的发展,给我了许多思想上的启迪和行动上的帮助。尤其是阅读主题七《自我提高—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时感触颇深。

1、读书、学习是伴随从教的永恒主题

读书,一直是引领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但是往往因为我们每天在学校要忙碌很多事务性的工作,在家又要尽好自己的各项职责,冲淡了学习的时间。有时候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或者应付考试往往也是囫囵吞枣的读完。但是当我读到养成读书习惯,享受读书乐趣中的事例时,让我深刻的感到:要想教好学生真得活到老。现在我们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如果我们不读书就无法跟随时代的步伐。读书未必能让我们在教育上走向出色和成就卓越,但不读书不学习就注定我们与出色和卓越无缘。例如:我们所有的老师都能列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但是要想快速并且没有遗漏的列举出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以前我有需要时也是采用不断尝试的方法。但是有一次偶然阅读了有关记忆100以内的质数的方法,通过这种方法让我能够快速不遗漏的列举出这些质数。这是我以前不曾学过的方法。因此读书、学习应该是伴随我们从教的永恒主题。以读书为支撑,教师可以立足课堂,从从容容播种传道,以读书为信仰,教师可以积极坦然而宁静,明朗的面对人生;以读书为生活,教师可涵养自己的丰富的感情、健全的理性、敏锐的判断,和不竭的创造力,更好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以读书为己任,可使教师的生命之树常青,无声的润泽学生也悄悄的葱茏自己。

2、学会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

书中提到:一个优秀的教师和一个普通的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一节课下来,评课时也往往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我在课改年部已经快两年了,对于课改年部的课堂流程已经很熟悉,每节课都按照流程授课。几次教研课后,总体感觉是课堂流程完整、条理清晰、点拨及时……但是总觉得课堂缺少亮点没有引起共鸣,效果不如平时的课堂。虽然有学科的差异,但是怎样在数学课堂上引起学生的思维碰撞、激荡出智慧的火花呢?这一直是我不停思索的问题。通过和同事的交流,使我终于找到了原因。一节教研课我更多的关注了课堂的完整和流畅;更多的关注了学案习题设计的广度和深度;而忽略了学生的探究过程。使课堂表面上老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太强。为此,在以后的课堂上,我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学生学习的疑难处引导探究,这样的课堂也就更有效了。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3、学会合作为教育教学增光添彩。

书中说:除了读书和反思,要想做最好的自己,还需要我们学会合作。确实如此,一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但要是能团结别人的力量,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功。尤其现在进行的课程改革、教材的更替,有不少知识已经进行了删减或变化。我们通过教师间的合作及时发现教材中变化的地方,及时调整教学。比如:以前学习的约数改名为因数;公约数改为公因数,教师就要跟随教材的变化,使用新的名称。通过教师间的合作打破了教师个体思维上的局限性和模式化倾向,促进教师间的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对教师观念的更新和专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其实,读完一本书要想说说体会,总是千头万绪的。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也许我们的感受不同,也许我们的做法不同,但是我们在《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引领下,必将会在教育实践中播种幸福。让我们和学生共享我们的幸福人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六

暑假里我认真地阅读我国著名教育专家冯恩洪的著作《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这本书,结合自身的教育生活,我有了许多的思考与感悟。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我的理解是: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知识,让学生拥有学习能力和工作技能等;而学生是否享受学习似乎不是我们所要思考的,因为读书就是枯燥的,需要每个人勤奋的。而《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文中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教育,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学生享受适合自己的教育,教育不仅要创造适合教育的学生,教育更有责任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注意受教育者的差异,教育者对学生的差异不应该埋怨,而是研究差异,关注差异,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所以教育要尊重学生的情感,激励学生“你真了不得,你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创建和谐的师生情感,让教育的感觉不是难受,教育的感受是走进享受。教育者的责任就是让学生快乐成长。所以教育要让学生彻底释放自己潜能,让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撬起教育质量的支点在哪里?在课堂。“撬起课堂教育质量的课堂变革在于,走出讲授,走进合作或者差异发展,以释放学生的潜能。”

课堂是将自然人打造成社会人的主要手段,课堂承担着个体社会化的第一责任。课堂变革要由讲授走进合作。合作课堂就是学生能讲的让学生讲,经过启发后,学生仍然存疑的,教师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的课堂。合作课堂上,让学生主动想参与课堂,开动机器,做课堂的主人,学到知识并理解知识,提高课堂知识的巩固率。课堂变革还要由讲授走进差异发展。差异发展就是我们给有差异的学会提供合适的教育,就是不固定班级,按照层次开展课堂教学,实实在在地实施分层次教学,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有效发展。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也在力求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但每个班级学生确定,教材单一,课时紧,教师每天都在赶进度,在练习,有时完全忘却了学生的需求,只是想着让学生将课程内容学完就好,于是,讲授知识就占去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听了课,做了练习,但就是课堂知识巩固率极低。而那些为了展现合作教法而合作的课堂,让后进生举手发言的所谓关注差异的课堂,都不是高效的课堂。当前,由于课堂变革没有适应时代,课程建设较滞后,导致我们的课堂大多在约束学生的潜能,萎缩学生的潜能,而非释放学生的潜能,因此,学习的不快乐成了不少学生的痛苦感受。所以,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当下及将来亟需完成的任务。我们要建立符合学生个性、适应学生发展的动态、综合的课程体系;我们要让合作课堂,让差异发展成就学生的美丽人生。

“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是一种温暖,是一种关怀。“适合教育”就是强调以学生为本,追求人文关怀,引导学生的心灵走向真、善、美;强调教育要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适合每一名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民主、科学的教育教学服务;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要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发展。强调教育要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强调教育必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自主性、选择性、倾向性还给学生。总之,适合教育就是要吸纳古今中外一切科学合理的教育思想精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时代的特征,继续发扬创新,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躬身自问:从教二十几年,我是一个珍惜讲台,努力做最好的自我的老师吗?我是一个热爱读书,学会合作,由单科型的老师走向了复合型的老师吗?对此,我还有极大的差距呀。既然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已成共识,我们还需要等待吗?作为一名现代教育者,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要求,为走进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做好准备,做出贡献。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读后感篇十七

读了冯恩洪校长的《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一书,感悟很深,对我触动很大。其中印象最深刻就是其中关于教师自我提高,如何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部分。

在这部分中冯校长告诉我们:在三尺讲台上,我们同样可以品味一流人生,创造一流业绩。我们不但要珍惜讲台,热爱讲台,享受讲台,而且要挑战自己,做最好的自己。同时也只有做最好的自己,才能享受讲台。要发展自己只有两条路,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学习,经验积累需要反思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学会合作双赢,做复合型的教师,你就会成功。

对照冯校长的告诫,反思自己在这两方面的做为,感觉到距最好的自己有很大的差距。首先在读书学习方面,感觉自己做的很不够。一是读书少,二是读教育教学方面的书更少。平时总感觉时间少,拿各种原因给自己找理由,现在想起来,如果把平时上网看新闻等的上网时间拿来读书,也能通读几部教育教学方面的理论著作了。总觉得自己的知识教中学够了,正是这种对自己满足的心态,使自己变得懒惰。现在读了冯校长的书后,觉得从现在开始应该严格地要求自己,过去教师们常讲:要给人家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现在的知识更新速度很快,如果不努力跟上,就会落后,就会被淘汰。只有改变观念,终身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才能更好地、更长时间地照亮别人,发展自己。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打算制定一个读书计划,挤时间来读几本教育教学学理论名著,除了学校发的读物外,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在网上找一些适合自己的读物来学习,还要做好笔记,以便能不断地提醒自己,特别是要学习一些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并用来指导自己的实际教学活动,争取用不长的时间(一个学期),使自己的理论素质有所提高,同时学习一些专业知识,以便更好地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积累经验,学会反思。一个优秀教师与一个普通教师的区别在于,一个一般的教师总是沾沾自喜自己曾经上过的那节课有多么的成功,而一个优秀的教师永远认为教学是一个令人遗憾的行为科学,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更好的课永远是还没有上,接下来要上的那一节课,是自己已经上过的课中永远存在需要反思的余地,需要有重新审视的环节。要提高自己就要学会反思并经常性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中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找到更好的处理方式方法,教师要有反思的意识、习惯和技能。明确自己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以及其专业发展的现有水平、从而对自己的专业发展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动态的心态。对照这方面的要求,觉得自己做的不够好,一会不能经常性地去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是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去反思,如果每个教学行为后,都去反思一下,总结一下,就不是出现或少出现一些问题,所以要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勤反思,勤总结,总结成功的部分,反思失败的教训,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教师,更好的为学生、学校服务。

冯校长还告诉我们,要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教师要学会合作,实现双赢。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有自己要学习的.长处,所以要虚心向同事学习,同时也要把自己的成功经验毫无保留地与同事分享,只有这样,才能有一个充满合作的团结的集体,合作不仅仅是指教师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要合作,因为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向行为,如果没有师生之间的合作,教学就不会成功。所以学会合作、乐于合作是一个优秀教师的素养。应该朝这方面继续努力。

冯校长最后指出每一名优秀教师都是复合型的教师,要释放学生的潜能,除了关注他们所学的国家课程外,还要关注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因此,教师能不能上一门国家课程,开一门校本课程,带一个学生社团也是评价一个优秀教师的的一方面。所以教师应该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要有自己感兴趣的方面,然后才能影响自己的学生。今后自己在这方面也要努力。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399862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