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优质2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8:41:05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优质21篇)
时间:2023-11-30 08:41:05     小编:薇儿

在我们的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呢?接下来是一些实用的总结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一

任何事物都是利弊同存的,电化教育技术在为现代教育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隐患,如过分注重教学形式,忽视了教程内容的实际性;信息安全度有待提升;不良信息诱惑,影响学习成果等。因此,电化教育技术仍有待改善。

1.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教学过程中,兴趣是辅助学生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工具。一般而言,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综合素养的培养取决于学生对此件事兴趣的浓厚度。针对电化教育技术而言,生动形象的图文视频,动画音频等教学形式的充分设计,不仅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也是培养良好学习兴趣的重要条件,只有在轻松民主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够达到事倍功半的教学成果。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广泛性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以教材知识为主要讲解要点,很少涉及课本之外的知识,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学识视野的开阔以及知识结构的完整建构。通过电化教育技术在课堂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增加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内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利于学生知识的融会贯通。但是,在利用该媒介的同时,也要注意网络信息的虚假性,避免受到虚假信息的误导与困惑,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展开。3.优化课堂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一般来说,单一死板的课堂教学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就语文学习而言,语言综合素养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锻炼是教学的关键点,而不是基础知识的简单叠加。语文作为众多学科学习的基础,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着重于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并加强文字理解能力,以致于在日后的学科学习中能够将所学知识有效利用起来,提高学习效率。电化教育技术作为新兴时代的产物,通过视频录制,图文浏览,动画观赏,课件展览,以及音乐的欣赏等形式,在一改以往教学形式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课堂教学高效性。

1.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浏览,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大多以板书授课,学生笔记的形式,完成课程的教学安排,教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主要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在此种课堂教学形式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也很难真正做到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不符合现代化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阻碍了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然而,利用电化教育技术这一教学形式,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也利于帮助学生通过所搜集信息的整理完善,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十课《欢乐的泼水节》一文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课程的安排:形式一,通过对云南地区傣族人民的这一传统节日的视频观赏,帮助学生了解傣族文化,如傣族人民选择庆祝泼水节是希望纯净的清水可以洗去一年的晦气,为新的一年带来好运,因此,清水作为神圣的产物,受到该民族人民的普遍珍惜与爱护;形式二,通过对该歌曲《快乐的泼水节》的欣赏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与此同时,音乐能给人一种轻松活泼的氛围,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形式三,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游戏情境模式,帮助学生通过情景模式的合作创设,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加深对云南地区傣族文化的了解。2.通过师生课件制作,相互合作形式,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从古至今,任何仁人志士的文化素养都是在自我学习与对知识的推敲琢磨中逐步形成的,学习不可一蹴而就,文化素养的提高也不是仅仅依靠课堂,书本就可获得,需要学生具备以下几个条件:首先,要有浓厚的知识学习兴趣,以致于在往后的学习中能够不厌其烦的进行积累;其次,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仅仅依靠课堂时间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课后大量的知识积累,提高其知识完善度;最后,要善于思考学会将所学知识进行学以致用。通过课件制作讲解的教学形式,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能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比如,在小学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课《庐山的云雾》一文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课下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相关课件,并通过课堂上的展示讲解提高其对知识的掌握度。学生在备课时,可以参考一下几个要点:(1)云海的最佳观赏时间和地点:是每年十月份到次年五月份,在锦绣谷和龙首崖都可以浏览到相关景色;(2)“不识庐山真面目”诗句的由来,作者是出于怎样的心境:由于云雾的诡异奇特,天气忽晴忽雨,珠峰的忽隐忽现等,还是作者本身心情的跌宕,与外界关系不大;(3)在游览庐山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学生参考这些要点进行信息的搜寻,不仅利于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也利于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结语】。

通过视频,动画,图文信息的安排,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体系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师生课件的制作改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知识的应用讲解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通过情景合作模式的进行,并利用电化教育技术的普遍应用,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技能,打造高效课堂。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二

以生为本,就教育而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关爱人,关爱人的生命,关爱人的生存环境。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有效学习最重要的内部条件:一是学习者的原有知识基础,二是学习者的主动加工活动。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追求以生为本的课堂就是追求有效且高效的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生本化阅读就是一种关注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阅读,是一种建构性的学习,是主动的,个性化的,是融合作与探究于一体的阅读,是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尊重学生个性的阅读方法。而这种方法的习得,必须依靠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渗透生本化理念,在课堂上进行生本化阅读教学。

那么该怎样进行语文生本化阅读教学呢?在实践中,我试图从以下几方面去关注:

一、生本课堂开始于备课环节。

备课是教师教学的关键一环,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显得至关重要。于永正老师强调隐性备课,注重备学生、备学法。是的,追求生本课堂在教师备课之始就应该做到心中有学生,备课过程中不仅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心中对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以学生的原有水平、年龄特点为出发点。

在备课环节,我比原有的单纯备教案多了一项对学生预习单的了解。我们班有实行预习单的操作,而我在上课之前必定会去看学生的预习单,预习单包括难写的字词,读懂的地方以及不懂的问题。正如《墨子·大取》中所云:子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对学生了解得越透彻,对我们的教学就越有利。

二、生本课堂优化了教学效率。

追求生本课堂,教师必须时时关注每一个学生,老师需要有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能力,以亲切的教态,巧妙的方法落实既定的目标,但要注意的是,课堂教学中,可能我们的预设和学生的学习成果有一定出入,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一)关注学生的兴趣特点。

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寻找和文本基调一致的兴趣点,营造儿童感兴趣的课堂教学气氛,寻找能调动学习兴趣的方式进行有趣味地教学。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卢姆所说的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四册教材《三个儿子》时,在识字学习环节,我事先准备了一桶水,在体会拎着、沉甸甸、晃荡三个词语时,我即兴请学生上去做动作,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其动作和表情,并建议大家选用生字词语把所观察到的情景说一说。/soft/被抽到做动作的孩子兴致勃勃地上台,台下的孩子们兴奋得姿态各异。动作完毕后,我随即问上台的学生:你能说说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说:刚才我拎着一桶水觉得沉甸甸的。我又追问:你走了几步后,又发现了什么?该学生说:我发现桶里的水在晃荡,都快流出来了。之后,我让台下的同学也说一说刚才的所见,要求说一段话,尽量能用上表情。有位学生说:刚才某某同学提着满满的一桶水,沉甸甸的,他觉得很吃力,脸都(憋)红了。他摇摇晃晃地走了几步,桶里的水直晃荡,他好像快要摔倒了呢!事实告诉我们:关注儿童的兴趣点,效果很好;当学生有兴趣时,他们学得最好。确实,那争先恐后的场面既满足了学生追求新奇、好动的兴趣特点,也在玩玩说说中突破了生字词的难点教学,甚至拓宽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二)关注学生的心智水平。

儿童的心智发展水平、认识规律和成人的不一样。课堂上,我们不能以为自己感动,学生就一定会感动。我们的审美情趣、能力和学生有重大差异。蹲下来看学生,就是认真地观察了解儿童的世界,努力在打通儿童的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上动脑筋。要仔细琢磨学生,换位思考。要想想儿童会怎样读这个文本。我们面对的是6--12岁的儿童,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感受强加给孩子或牵引着他们向前。沈大安老师指出:好的教学贵在深入浅出,要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人教版第八册教材《尊严》时,她创设了图片加音乐的情境引领学生感受逃难时的凄苦,并且在图片的展示中,让学生去体会面呈菜色、疲惫不堪、脸色苍白、骨瘦如柴等重点词语的意境,从中感受哈默的与众不同之处和那可贵的尊严。在多种感官的调动下,三维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的确,给学生一架梯子,他们摘到了最甜的`葡萄。我想:这就是教学的精彩,更是生本课堂的成功。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教材《长征》,在引导学生体会五岭逶迤腾细浪的境界时,教师没有过多的叙述,而是用板画突出了五岭的巍峨和细浪的渺小,在直观对比中让学生体会红军蔑视困难、披荆斩棘的气魄。化难为易,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创造了接纳、宽容、有效的课堂氛围。

(三)关注学生的知识能力。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学生的真实状态是决定课堂教学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布鲁纳在《关于学习的学习:一份会议报告》中指出:世上不存在惟一的最优化教学程序,只能从学习者的具体情况出发,设计与之相称的理想化程序。

如浙教版语文第十册教材《晓出净慈寺》,杭州市江干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费蔚老师在教学导入环节时是这样预设的: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晓出净慈寺》这首古诗,你们熟悉这首诗吗?有多少同学以前读过?结合学生已有的阅读经验,简单了解诗人及诗歌大意。之后,费老师又问:既然这首诗你们都会读、会背了,那咱们这节课还要学什么呢?顺藤摸瓜,教师随即提醒学生关注本课学习目标,就此来开展教学。课堂上的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学会了有滋有味地诵读古诗,而且感受到了诗歌内蕴深厚的大意境。

实录告诉我们: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我们的教学;只有了解学情,才能成功驾驭我们的课堂;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只有了解学情,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更快乐地学习,更健康地成长!正如于漪老师所说:学生的群体有时代的特征,他们对语文的认识、要求、爱好、追求有共同的一面语文教师要坚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不迷信本本,因材施教,道而弗牵,这样,学生在学习中才能真正发挥主人翁的作用,个性和特长才能得到充分地发展。这就是以生为本的课堂所创造的美丽。

三、生本课堂致力于学生发展。

(一)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

针对不同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练习,能让后进生掌握基础知识,又能让优生优生有更好发展。但这种练习需要家长的配合,如按图编故事之类的练习,就需要家长配合。但家长文化素养的低下,对孩子关注不够,使我们的分层作业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时,教师要预设分层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学习时都有自己的位置,有不同的发展,各得其所,体验成功的喜悦。如课堂中分层作业的设计,预设中根据问题的难易进行指向性的备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的个别辅导等等。

记得在教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画家与牧童》时,在布置作业这一环节我进行了星级作业分层设计:读读背背描写戴嵩画技高超的词语或句子。用积累到的词语写一句或几句话。搜集齐白石、徐悲鸿、李苦禅等画家的资料。如此种种关注个体,实行弹性处理的举措,正是学生差异性特点的具体表现。

允许落后,鼓励冒尖,实施分层教学,我觉得是生本课堂中应该予以密切关注的问题,因为对学生差异性的尊重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自身价值,而且也产生了良性的循环趋势。我们同时要注意的是,由于学生接受能力的不同,为了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时候需要慢慢走,停下脚步等等他们。

(二)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素质教育的目标,是生本课堂的精神追求。

在教学人教版第九册教材《慈母情深》时,我围绕慈母情、儿女心这一明一暗的线索展开教学,通过与文本的对话,品析人物的言行,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善良、慈祥及对儿女希望的坚守,同时也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尊敬之情。在解读母爱的过程中,我不仅引领学生去关注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增强相关的语文意识,而且我还预设了多处精彩得当的语言,通过评价、过渡、小结等渠道,在潜移默化中美化、净化学生的心灵。最后在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和诗歌《伟大的母爱》中向天下所有的母亲倾诉了一份爱的情怀!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得到的是一份深深的感动和厚厚的财富;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的是自己精神生活的完满和幸福。我想: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孩子们记住和回味的肯定是一幅无限美丽和深沉的画卷。正如王崧舟老师在《细读文本》中告诉我们的那样要细读文本,倾听文本所发出的细微的声响,要有一种基于作者崇拜、文本崇拜、读者崇拜的文本细读姿态,最后在发现文本的时候发现自己,发展学生!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充满智慧的学科。课堂更是充满智慧挑战的地方。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存在,有其独特的令人惊叹的神奇魔力。面对语文课堂中多面的学生,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该以生为本,给学生腾出时间和空间,为有效阅读教学创造条件。让课堂教学成为对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的成全;让语文真正成为师生精神享受的,跳跃着灵动旋律的和谐家园!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三

合理利用电教媒体,对创设教学情境十分有效。投影仪教学直观、形象生动,学生可以快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及场景,就像是身临其境一样,良好的教学情境更容易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形象生动的教学也很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对语文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探索的欲望。

如四年级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整篇文章都流露出父亲对儿子的爱、儿子的坚强勇敢和对父亲的信任,这篇课文的教学要点是要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浓浓的父子情。但小学生阅历较浅,对地震这种自然灾害的认识也不够,只有把地震等这些抽象模糊的概念、事物以直观的形象表现出来,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这个时候就要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利用电教媒体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视频、图片等直观的教学情境,感受文章的事物和情境,深刻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上课时,先给学生观看地震灾害的视频和图片,通过观看视频和图片,学生必定会对地震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可以感受到地震灾害的震惊场面以及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的无奈和渺小,调动学生的情绪,提升课堂教学气氛。看完视频和图片再给学生讲解课文,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对文章流露的情感产生共鸣,深刻理解文章中描绘的父亲对儿子浓浓的爱以及在灾难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内涵。

扩展学习空间,提高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是为了培育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而这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往往遇到很多困难。如今,电教媒体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在电教媒体教学中,多媒体计算机运载的信息量大、速度快、交互性能好,学生可以很大范围内查询、分析、筛选、整理、积累信息和知识,极大地扩展学习空间。同时,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利用播放视频与音频、展示图片等手段,让小学生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以及口语交际等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2]。

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对于象形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视频,来达到让学生认识字并会写字的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象形字“山”,可以展示一幅一座高大山峰的图片;教学会意字“森”,可以展示三个“木”字结合成“森”字的过程;教学形声字“鹅”,可以播放鹅叫的视频;等等。利用这些展示手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有效提高识字写字的能力。

又如在教授三年级课文《月球之谜》时,除了讲解文章涉及的月球知识外,还从网上寻找许多月球的知识,给学生观看、阅读。对于对月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把一些介绍月球的书籍、网页、网站、论坛等介绍给他们,教授他们寻找相关知识的方式方法,扩展学习空间,激发求知探索欲望,从而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比较抽象,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没有直接相关性,学生容易对其缺乏兴趣。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电教媒体技术能够提供生动、形象的参照物,创设情境,把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逼真地展现出来,吸引学生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授《桂林山水》时,由于很多学生没有去过桂林,只是阅读课文里面的文字和听教师的讲解,他们无法知道桂林山水具体是什么样的,对于文章中美如画的意境的描写也很难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巧用电教媒体,把《桂林山水》中抽象的语言文字用生动直观的图像表现出来。同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关于桂林风土人情的视频,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背景。在导入新课后,一边播放桂林山水的视频图片,一边播放朗读课文的录音,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的美景之中,充分激发学生观赏、品味桂林山水的兴趣,对于文章中“奇峰罗列”“怪石嶙峋”等抽象的词语,也能结合形状各异的山峰图片来让他们理解这些词语的含义。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品味出作者语言文字的美,如身临其境一样去欣赏桂林山水,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习兴趣。

充分利用资源,突破重难点。

在教学中把握重点、攻克难点是提高学习效率最有用的方法。小学生的学习经验不是很丰富,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理解学科知识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正确梳理好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充分利用电教媒体的资源,把抽象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具象的、容易理解的知识内容,逐一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知识,让学生能全面理解文章内容,更好更有效率地接受语文知识[3]。

如在教学《称象》这个课文时,经过梳理,这一课的重难点知识就是“曹冲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如果只是依靠阅读课文和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曹冲到底是怎么称出大象重量的。所以,这时候就要借助电教媒体,充分利用资源,把“赶大象上船”“船舷画线”“赶大象下船”“放石头上船”“运石下船”“称石”这一曹冲称象的过程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让称象的步骤以直观、生动、形象的方式来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多媒体展示完之后,让已经理解曹冲称象原理的学生上台表演,把称象的过程演示出来,让同学和教师进行点评,让学生以更加轻松的方式学习知识、掌握知识,突破重难点,从而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

拓展教材内容,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提倡大语文教学观,指出语文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要在教材的内容上拓展延伸,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习知识,积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利用电教媒体可以弥补教材资源的短缺,有效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延伸,节省课堂时间,优化教学环节。同时,电教媒体丰富的知识环境可以把学生带入一个全新的世界,打开学生进行创新的大门。

如在教授《乌鸦喝水》时,为了拓展延伸知识点,可以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找一些类似《乌鸦喝水》这样益智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拓展知识面,发散他们的思维。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先播放乌鸦喝水的影像,根据影像让学生发散思维,想象一下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乌鸦喝水的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让乌鸦喝到水。这时候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增强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针对学生思考的结果,教师要做出科学的点评,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正确引导和鼓励,积极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又如在教学《鸟的天堂》这一课时,为了加强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播放相关视频,通过视频,学生可以看到茂盛葱绿的树木,手一拍,就看到了多姿多彩、大小不一的鸟类,就像文章中所写的“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这生动鲜明的一幕,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鸟的天堂”。针对学习这篇课文,给学生布置一个描写大树的写作练习,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可以描写风吹下的大树,也可以描写下雨时的大树,更可以描写大雪下的大树。总之,让学生全凭自己的想象来描写,以此方法来拓展延伸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挖掘美感因素,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在欣赏课文的同时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努力挖掘文章中的美感因素,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能感受美,受到美的熏陶。

如在教授《燕子》时,可以借助文章中的“燕子”来赞美春天的美丽。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来结合文章,帮助学生欣赏文章中优美的句子。介绍完课文的背景知识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见过春天的脚步?有没有看见过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有没有感受过春天沁人的气息?”对于这些问题,学生一开始可能回答不出来。这时候教师就可以进入课堂教学,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一边播放幻灯片一边对文章进行朗诵,将文字和图片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之后,深刻体会到“春天的脚步”“春天婀娜多姿的身影”“春天沁人的气息”这些美的意境,感受到春天的美,得到美的熏陶,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

3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运用电教媒体,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很好地培养了学生观察、想象、审美等方面的素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更好地教授学生语文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记住,电教媒体只是教学中有用的辅助手段,课堂还是要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要寻找到最佳契合点,让电教媒体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得力助手[4]。

参考文献。

[1]张小伟。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4):83。

[2]曾晓荣。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教学版,2010(4):26—27。

[4]何兰芝,张淑平。课堂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使用的误区及评析[j]。新课程:教育学术,(9):125—126。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四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和谐、全面的发展。但目前许多学校所面临的大班额教学却与其产生了一些矛盾.如教师精力有限、教学空间不足等都成了阻碍学生发展、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不利因素。如何面对实际,使大班额语文教学有显著收效,在此,我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加强理论学习,转变教学观念,就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的前提。

面对大班额,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性格、爱好各不相同。因而,我们就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课堂上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教学模式,那么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一就是学习新课程全新的理念,转变教学观念,领会“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牢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性质,准确把握“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领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内涵;思考如何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二就是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经常听课,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三就是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净化自己的灵魂,热爱教育事业,树立安贫乐教、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师德形象。让教学内容生活化,使师生共同成为“生活处处皆语文”这一理念的忠实实践者,进而让“师——生——文本”三者能很好地联系起来。四就是学习现代教学设备的操作程序,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就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关键。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就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就是学习动机最活跃的.成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学生对学科兴趣如何,决定着他对这门学科的态度。面对大班额,我们更应该从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这个人。要让学生喜欢教师,教师必须具有崇高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高超的技艺、精粹的语言和幽默的谈吐,这样才能产生亲和力、信赖感,唯有如此才能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效应。博得学生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必须最大限度挖掘课文内涵,深入钻研教材,披文入情,把握作者思想情感的脉络,并结合学生实际,选好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切入点,寻找学生兴奋点,理清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找准拓展延伸的发散点,引起感情的共鸣。在备课时,教师一定要设计好各个环节:如何说上课的第一句话,如何安排课堂提问,如何用自然的教态,去抓住学生的心,给他们创设情景,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驰骋在文本的天地里,去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去享受文本带给他们的快乐。

第三、关注差生,充分发现寻找差生的闪光点。差生的客观存在,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无法回避的现实。俗语说得好:“一只老鼠坏锅汤”,这就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尤其就是在大班额的班级里,教师如果不关注差生,不善于发现差生的闪光点,他们就如同汤中的那颗“老鼠”,在其间捣乱,影响其他同学的听课情况,也影响着学科的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差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当然分寸要得当,要使全班同学理解教师的用意和诚心。如果在尊重这部分掉队学生自尊心方面处理得慎重、科学,不但能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而且能自然地融洽师生之间、差生与其他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所以,在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时时刻刻关注差生,给差生的进步予以及时的鼓励,让他们找回自信,逐渐进步。

三、建立科学、合理的班级教学管理体系,就是搞好大班额语文教学工作的保证。

第一、根据学生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即分层教学)。在推进我们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有意识地把各个层次的知识点渗透到相应的同学身上,以便掌握其内容。课堂上,将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请比较优秀的学生回答,然后再让差生复述要点,督促其掌握知识;遇到简单问题,让差生回答,让他树立起自信心,培养起学习积极性;在布置作业时,也采用分类布置的办法,让优生吃得饱,让差生消化得了;同时,利用课外时间对差生辅导时,一定要让他们把基础的东西学懂、弄通。当然,这个分层目标就是一个动态的目标,会随时根据学生的变化进行调整。而且,在确定各层次目标时,要采用“跳一跳,摘桃子”的原则,以利学生求知欲望的保持,学习兴趣的长期存在。

第二、编排学生座位时,采用“好”与“差”相搭配的原则。这样的编排方式,便于形成“你帮我扶”的良好班风。可以设立三至五人为一小组,由组长帮助小组内差生,协助老师检查、督促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促使其不断进步。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五

设立学习角,将各种学习资料及学生的学习心得集中放在学习角,不仅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还可以受到思想的教育。一个小小的学习角,就是一个世界。学生在学习角中可以自主自由地学习,还可以将自己的学习经验展示在学习角中,供其他学生学习,这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二、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后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甚至导致产生厌学情绪。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的兴趣之火。”

1、品味书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让学生沐浴在书香中,有利于营造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教室的小黑板上可以经常摘抄一些好词好句、古诗、励志良言,学习角摆放各种各样的书籍,培养学生学习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专门准备一个本子摘录好词好句好段,随时写下自己的感悟,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每学期举办定时诗歌朗诵赛或读书交流会,促进学生多读书。例如,古诗朗诵比赛,让学生在朗诵古诗的时候,体会古人的胸怀。

2、交流经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学习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学习经验,勤交流。优秀学生向全体学生介绍好的学习方法、学习经验,其他学生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以少带多,不仅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交流,更有利于学生之间友谊的培养。让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学习。

三、结语。

总之,在新世纪语文改革大潮中,为了提高语文有效教学质量,为了提升学生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激发小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以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有效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硕果累累。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六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在高年级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其他各科内容提供了文字基础。所以,我们教师在教授学生正确理解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积极探索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增大学生的识字量,巩固学生的识字效果。

一、正确传授基础知识。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之一。在识字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

1.重视汉字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是能力的基础,掌握足够的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学生具备了基本笔画、笔顺规则、常用偏旁部首、汉字结构等知识,就可以形成自己主动识字的能力。

2.灵活运用基础知识,教学生学会分解合体字。针对汉字中合体字较多的特点,首先,我们通过各种方式带领学生牢记住汉字的偏旁部首、汉字结构等基础知识,学会分、合“合体字”。如,纪占辉老师在教学《比尾巴》一课的生字时,把“公”和“松”、“巴”和“把”放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从感性上认识独体字和合体字之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汉字,能比较形近字。学会比较形近字,既可以减少错别字,又可以帮助学生更快地记住新字。例如:李国平老师在教学“情”字时,把已学字“清”提出来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使学生通过换部件的方法很快记住了“情”字,同时也记住了它们的不同之处,减少了错别字的发生率。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识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习的内容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学生自然就乐意去学。我和几位老师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生字的兴趣。

1.利用教材优势,营造愉快的识字氛围。新教材的选文非常富有儿童情趣,可以说是图文并茂,为老师的教学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像一年级上册的《影子》、《比尾巴》、《比一比》,都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出现,内容通俗易懂,语调朗朗上口。

2.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我校老师李国平在教学《比一比》一课时,先让学生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等词,再让学生观察动物图片,把词语贴在对应的动物图片旁边,这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巩固了生字。

3.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识字。我在教《在家里》一课时,让学生把生字填入相应的花朵里,并告诉学生,谁填对了,就把小花奖给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立刻调动了起来,这一点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探索有效识字的教学方法。

如何让识字教学避免枯燥无味,充满乐趣呢?探索小学语文有效识字教学的方式方法,对增强学生识字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1.趣味游戏法。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与生字联系起来的游戏,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比如找朋友,我找几个同学站在讲台上,分别发给他们带有生字的卡片,然后让下面的同学找出自己认识的“朋友”,哪个字被同学说上来了,拿卡片的同学就可以回来,如果有回不来的同学,我再重点教,让同学在集中精神认识一个“新朋友”。

2.联系形近字识字法。在每册书中都有许多相近的字,在学习时,把相近的字一起写出来,在比较中识字,也有效果。

3.用肢体语言教识字。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用肢体动作演示字的形义联系。在所要学的生字中,有一部分是动词。学动词时可以让学生先记住这个字,然后再想一想动作,再做一做动作。最后再边做动作边识记生字。

4.联系生活识字。我在教学时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觉得我们身边就有这么多生字。比如在教“腿”时,我告诉学生我们身上的很多器官都带有“月”字旁,“月”字就是“肉”的变形,像“脑、脸、胳膊、脖、腰、肚、脚、腚”等这些字。

5.以熟带生识字。班级里有一部分学生的识字量比其他人多,在学到某一课时他们往往不愿再认真去看。我发现了这种现象后,为了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我就采取了“让会读的同学带不会读的同学”的方法,让认字多的同学担任小组长,每人负责教几个识字能力较差的.同学。这种方法既辅导了识字少的同学,也让识字多的同学有事可做。

6.猜谜语识字。孩子的好奇心强,表现欲望也强。抓出了学生的这个特点,我有时故意说:“老师给大家说个谜语,看谁能猜出来。”这时候同学们会全部坐得很好,听我说谜语,我就把要学的生字或刚学到的生字以谜语的形式说出来,让同学们猜。以谜语的形式教识字,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达到了识字的目的。

7.用阅读促进识字。加强了阅读识字的内容,节省了时间,更便于教学,也更贴近学生的实际。“阅读识字”能满足学生心理的需要。

8.用写作巩固识字。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如果教材中安排用词造句和看图写话的内容,要求学生练习写一两句话,或者两三句话,学生不仅能够做,而且也是愿意做的。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增加了写话方面的要求。在写话的过程中,学生巩固了学过的生字。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七

在听《唯一的听众》这节课时,不论是开课揭题、尊重学生的主观体验,还是润物无声的情感教育和情感升华,都能体现出授课教师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对课堂的精心预设,都能很好地诠释学生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一事实。在这堂课上,教师重视和强调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让学生通过阅读老人的话,圈出深深打动了自己的词语,然后跟同桌互相讨论,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不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打开了学生的思路,而且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活了学生情感。

二、解读文本孰重孰轻。

同样的文本,在不同的人读来会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教材,在不同的教师的处理下呈现出来的状态也截然不同。究其根本,在于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不同。听名师上课,我们常惊叹于他们对教材的.处理之巧妙,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之深入。开始,笔者总以为,名师课讲得好是因为他们的方法高明,后来才发现,名师课讲得好是因为他们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

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师要做文本和学生的知音》一文中指出:“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可见,准确的文本解读对于高质量的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现行的语文教材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主题选编课文。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容易出现两种极端现象:一是紧紧围绕单元主题详细解读选编的课文,使学生充分了解这一主题的阅读方法,致使课堂容量庞大,影响教学进度。二是恪守文本,致力于落实教材中的句式练习,不敢越雷池一步。笔者在听《唯一的听众》这节课时,授课教师在这方面做了一个很有益的尝试。教师先是导入文本,统领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解读,然后直接切入2—9的重点自然段,从解读老人的话和眼神入手,进行精读感悟,其他的段落只是作为工具或资料,起着辅助解读重点段的作用。这样,教师既能尊重文本,又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多元化的、富有个性的表达,使学生有独立与文本对话的时间。由此可见,当教师在教学文本、解读文本时,既要认同、理解学生的独特体验,又要不着痕迹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理解文本;既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又不任由学生天马行空。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知道,教师是语文课堂的组织者,学生是教师的教育对象,文本是教师主要的教学内容,教师的目的就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无论何种教学模式,它的落脚点都应在课堂的有效性上,而有效的课堂应该是教师用智慧的语言将学生及文本融为一体的,有效的课堂会时时闪现智慧,智慧的课堂也会处处彰显有效。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八

摘要:随着时代进步与发展,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深受教育界人士的青睐。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简要阐述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相应地提出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以期为促进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顺利实施,提供一定的参考。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课程,奠定学生今后其他学科学习的重要基础,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语文素质教育重视,积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本文主要针对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策略展开分析,希望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一)基本概念。

素质教育属于一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其强调的是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心理素质、身体素质、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等综合素质,让学生掌握为人处事的方式,提高学生生活与创造能力。为此,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国民素质。

(二)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两者的比较。

素质教育是不同于应试教育的全新教学模式,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就教育目标而言,应试教育以提升学生成绩为目标,而素质教育以提升国民素质为目标;二是就教育重点而言,应试教育重点在于成绩优秀、可升学的部分学生上,而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放在全体学生身上,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三是就教学方式而言,应试教育采用传统的以讲述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式,以此提高学生考试成绩,而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创造性,采用多种利于学生今后发展教学方式。

(三)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要求。

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肩负起这一重大责任,按照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小学语文具有工具性与思想性的特点,是义务教学的基础学科。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奠定学生今后发展坚实基础。其中,小学语文素质教育包括十分广泛的内容,除了包括基本的字、词、句的积累、阅读、写作等,还包括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智力水平与情感态度等。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所提出要求,可概括为习惯、品格与情感三个方面内容。其中,针对于小学语文习惯又可以细致划分为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倾听习惯与写字习惯等。对于学生而言,良好的习惯是终身受益的。品格强调的是提升学生语言文字修养,塑造学生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以及乐于助人等优秀品格。情感所强调的是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二、小学语文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在人的素质结构中,最基本要素是语文素质,而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语文教育对于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情感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挥着重大作用。也就是说,人才素质品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语文素质,对于学生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其中,人的素质由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术素质以及智力素质等多个方面构成,而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从课堂出发,在课堂教学中逐步渗透素质教育目标,在传授学生丰富语文知识同时,更要提高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提出,人们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然而,我国素质教育实施中依旧存在着部分教师对素质教育认识不足问题,且受到我国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影响,阻碍着素质教育全面实施。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转变自身落后的思想观念,提高对素质教育重视,以宣传板报等多种形式加大对素质教育宣传,提高人民群众对素质教育认识,具体而言,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中应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小学语文教育基本内容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素质教育理念下,虽然减少学生学业负担,但是对于学生文化素质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中,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其中,小学教材针对于该方面内容选取部分内容。例如,教材中《晨读》这一文章讲述的是三个孩子充分利用晨间的光阴,大声的朗读文章。该文章向学生倡导的理念是应珍惜宝贵时间,努力的学习知识。除此之外,《雷锋日记二则》中所提倡的“钉子精神”,讲的就是时间如海绵中的水,让学生珍惜平常的点滴时间,抓好每一寸的光阴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学生在学习该部分内容时,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珍惜时间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道德素质的作用在一定意义上超过文化素质。因此,教师在开展平时教学活动中,除提高学生文化素质,更要努力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其中,类似于《中华美德贤士》等文章,学生在阅读此类文章中,潜移默化中受到道德熏陶,对于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与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教师应从知、情、行三个方面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其中,“知”强调的是教师面向学生开展说理教育,提高学生是非分辨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讲授《海豚救人》这一文章中,教学重点不应是讲解生字词,而着重讲解动物与保护动物行动关系,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动物的重要性,并使其了解动物保护具体方式。其次,“情”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道德情感,让学生在认识到好与坏的行为基础上,并对好的行为产生快乐、满足等积极情绪,而对坏的行为则产生厌恶、悲愤等消极情绪。例如,教师在讲授关于《狼牙山五壮士》的文章时,教师应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精神,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爱国主义情怀。最后,“行”所要强调的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践行道德,坚决不做违反道德行为。

(三)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对于小学语言素质教育而言,良好的心理素质属于重要内容。因此,作为一名优秀小学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抗挫折能力。为此,针对于这一问题,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中,应引导学生切身感受与体验挫折感,循序渐进提高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例如,教师在讲授《爱迪生》这一篇文章时,除让学生认识其中复杂的生字词之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认识到爱迪生为科学坚持不懈、努力拼搏的精神,端正学生面对挫折的态度,并通过融合学生考试失败的具体生活情景,增强学生克服生活困难的自信心与勇气。与此同时,在《地震中的父子》的文章中,主要描写的是父子在地震中所表现出的患难真情,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让学生在挫折与困难面前,不退缩,不逃避,而是迎难直上勇敢面对。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素质教育受到教育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提高对素质教育的重视,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与方式,推动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满足社会发展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九

摘要:为了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文章从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教学氛围、实施沟通教学、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运用游戏教学法实施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六方面探讨了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语文是小学阶段的一个基础学科,对于学生后期的继续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该采用合理的、适当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语文教学,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创设教学情境。

课堂教学是进行教学的主要场地,传统的教学工具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教学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大胆发挥想象力。更为重要的是,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授《青藏高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伊始,为学生放一段有关青藏高原的视屏,供学生观看,让学生对这一区域的人文、地理、气候等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而让学生从心里对这里产生好奇心,从而带着这份好奇心投入到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这样就能够确保学生有效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二、营造教学氛围。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应该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而又愉快的学习氛围。例如,在进行传统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在学习《静夜思》的时候,学生对于传统的古诗歌的了解比较有限,接触到的古诗歌也比较少,理解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让学生死记硬背,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还会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所以,教师在进行备课的时候,多利用多媒体来播放有关这首古诗歌的一些视频,通过声音和画面、动画的接触,使得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视觉和听觉感受,从而更好地去了解古诗歌所要表达的意思,促使学生能够更加认真地去学习,从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提高学习效率。

三、实施沟通教学。

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关系会使得教学的过程充满乐趣,只有营造融洽的教学氛围,才能使得师生之间进行更好的交流,才能更好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了能够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注重实施沟通教学,只有教师能够做到切实关心每一个学生,才能够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活跃,乐于与教师沟通、交流,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而且还能有效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促进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

四、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是基础,是小学生学习好基础知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需要能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利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来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五、运用游戏教学法实施教学。

小学生具有爱玩、爱闹的特点,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得到快乐的同时,又能够学习到一些知识,这样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任何一个游戏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教学,因此,在运用游戏教学法的时候,教师应该组织那些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同时能够学会团结同学,认识到团结的力量。进而,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够带着一个愉悦的心情,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快乐学习。

六、运用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抽象的问题,通过视频、图片、音频的方式展现出来,从而为学生展现出一个更加直观、生动的素材,使得学生能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而且还能够在学习的时候感受到乐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很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去了解课本所要讲的内容。这样,学生就能更加深刻地去理解这些内容,并且能够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样一来,教师也能够对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整体的把握,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七、结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从一定程度上有效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麻建芬.浅谈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9):159.

[2]刘晓丽.快乐教学法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实施[j].中国校外教育,(35):117.

[3]夏小玲.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青春岁月,(10):266.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

(一)忽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我国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教师在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忽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通常以理论知识讲解为重点,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知识,并为了应付考试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1]。整个课堂学习环境中,师生之间严重缺乏交流,教师无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无法有针对性的展开教学,因此课堂教学效率较低。(二)教学模式单一化。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会采用单一化的教学模式,以领读、背诵和默写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这种教学模式毫无新意,更缺乏趣味性,因此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

(一)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积极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必须变学生为课堂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提升课堂教学环境的趣味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从而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2]。而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客体职能,引导学生逐渐深入研究语文知识,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鼓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从而对语文知识的内涵产生深刻理解,在这一过程中,能够对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兴趣、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综合素质进行全面培养。(二)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教师应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为了弥补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化的缺陷,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综合应用多种教学模式展开教学:1.情境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的教学模式[3]。情境教学模式即根据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综合应用各种元素进行课堂情境设计,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境当中,对语文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积极主动的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设定课堂教学情境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保证小学语文课堂情境的开放性、趣味性和探索性,不断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秋天来了》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播放动听的音乐,引导学生保持身心放松,利用秋天美丽的景色和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带入到真实的秋天情境当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你怎样知道秋天的到来?”“秋天的色彩是什么?”等具有一定神秘性和趣味性的问题。学生会在教师的逐渐引导下,逐渐深入到课文内容当中,对知识产生深刻的认知,并体会到语文知识学习的快乐。2.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有效应用。多媒体能够将小学语文知识内容通过音频、视频、图片和文字等形式直观的呈现出来,通过对学生视觉以及听觉等感官的刺激,引导学生逐渐深入思考语文知识内容,从而提升学习效率。例如,在《神笔马良》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精彩的电影片段利用多媒体播放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全身心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对马良的机智、勇敢等品格产生深刻认知。由此可见,多媒体教学模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符合小学生特点,对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及时变学生为课堂学习主体,详细进行学情分析,并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为出发点,综合应用情境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模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才能够为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人才全面培养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韦国安.在习惯上下功夫,在方法上做文章—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31):101+105.

[3]祝小珍.积极学习心理:有效学习的基石—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研究[j].教育科研论坛,,(03):5-6.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一

1.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的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使教学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2.让学生成为教学的参与者,安排学生轮流在家长的引导下预习下节课要讲的内容,每节语文课开始时先让学生简单讲讲这节课的难点。然后教师再结合学生的讲解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

二、充分备课,生动的教学语言。

1.要实现小学语文的有效教学,教师要对教学内容把握准确,认真钻研、理解教材,并加以延伸,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为了使教学更有效地进行,教师在全面把握教材的同时要明确教学目标,找到重点和难点,运用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教学方法,在有效的时间内将教学任务完成,完成教学目标。

2.完成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就是教学语言,教师应当用生动性的教学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启发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语言尽量要形象具体,语调要充满感情色彩,并有极高的调动性,而且要不失幽默。

三、课堂上的高质量对话。

高质量的对话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教师在课堂上要抓住每一次与学生的对话,不断地引导学生对话深度和广度,在教学设计时要多设置教师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敢于与教师讨论语文知识内容。

四、突破重难点,注重能力的培养。

教师要用心观察学生,将重点和难点放在学生注意力较为集中的时刻讲解。教师要设计巧妙、简练的教学方法,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地将重难点突破。小学语文知识的水平直接影响着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教师在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教会学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学生交际、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总之,要实现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教师要不断地尝试和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二

当前教育界议论较多的话题是创新教育。但是改革的思路一般是关心体制、教材、教法等方面的变革,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际教育界出现了一种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改革的发展动向,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它能促使我们的教学方法、教材内容到教学模式、教育观念及至教育形态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为创新教育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语文课堂上恰当地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能使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尤其实在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更是起到了其它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效果。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电教媒体达到教学最优化的效果,怎样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确定最优化的教学目标,选择最优化的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方法,设计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从而使学生用较少时间,学会较多知识,身心全面发展,素质全面提高呢?通过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要使电化教育促进教学优化,必须把握学科特点,研究教学规律,科学运用电教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电教媒体优化教学的作用。进一步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改进小学语文的教学结构。

在实践的过程中,根据《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语文学科的性质,依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我探索了在阅读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使学生“认识——理解——内化——扩展”的教学结构。

1创设情境、导情激趣。

例如:在上一节口语交际课“神奇的七巧板”时我在课的开始设计了这样的开头“同学们老师最近又有了一项新的爱好,今天我把我的作品带来了你们想不想看看。”同学们都好奇的期待着,这时老师适时的运用电脑课件出示用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案再加以相应的配音,声情并貌、生动有趣。同学们看得津津有味,这样大大的调动了同学们拼组七巧板的兴趣,他们一个个跃跃欲试,求知欲空前的高涨,收到了非常好的学习效果。

感知阶段电教媒体发挥了创设感知词语知识的情景,提供与所学词语知识有关的事实材料(声音的、图象的),帮助学生迅速、正确理解所学词语的作用。

2指导点拨、自主探索。

在观察感知的基础上,自主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存在的疑难,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功能,可以十分有效的突破课堂的重难点。

如我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讲到动物的活动方式一段,学生由于缺乏实际经验,对各种动物的活动的样子理解的不是很好,而通过语言文字很难使学生产生直接而深刻的印象,这时就是利用多媒体的好时机,让学生通过录像、动画和电脑制作的课件,可以非常直观形象的观察到各种动物的活动方式,那生动的形象、丰富的知识给学生留下了清晰的印象。课后他们兴致勃勃谈论着课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并且还能把这些知识自觉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之中。

在深入理解学习内容的阶段电教媒体以自身所特有的表示词语信息形象化的优势,起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加深理解的作用。

3深化练习、延伸扩展。

在课后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确定的重点词语,运用电教媒体设计图文结合的多种形式练习,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加深理解、熟练运用。更可以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扩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见闻使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书本之中。

如在教学12课《吃虫的植物》时在学生学习完课文内容以后学生对吃虫的植物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生活中我们又很少能看见这种植物,如何使学生的求知欲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呢?现代的多媒体教学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浏览了解到更多关于吃虫的植物的知识,不仅有利于本课知识点的巩固,并且可以使课上的知识得到扩展,还很好的培养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巩固学习这一阶段中,电教媒体有效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使所学的知识得以巩固和扩展。这样做,有效地训练和培养了学生正确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此外,恰当运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就要寻找它们最佳结合点。

首先,教师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重点、难点,从教学要求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设具体生动的可感可知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真实、形象地去感知所学内容,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和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结合点。

其次,教师运用教学语言,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联想投影、录像、电脑课件等,对感知材料进行理解和概括,使思维活动有了依托,实现了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感性认识转化为理性认识,这就是运用电教媒体理解学习内容的最佳效果。

再次,教师依据教材、教学目标、围绕应掌握的知识点、能力点,设计以电教媒体为中心的画面,进行深化练习,将知识进行延伸、扩展,以达到在理解语言基础上自如运用语言的目的。

最后,教师要选择电教媒体使用的恰当时机,克服随意性。那么电教媒体适合在什么地方运用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

(1)创设情境、提高兴趣、引发学习动机的;

(2)意思抽象的词语离开具体形象的感知难以理解的;

(3)重点、关键词语需要强化加深印象的;

(4)内容展示的事例需要拓宽视野的;

(5)提出问题、可以讨论引起思辩的;

(6)显示过程、可以启发思维的等等。

以上的这几种情况,学生由需要而引起“兴奋”的心理状态,在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兴趣最浓、想象最丰富,这是如果恰当及时运用电教媒体,就可以把学生的兴趣迁移到学习目标上来。

总之,抓住电教媒体最佳作用点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之关键。教师要依据学生认知水平、教材特点、教学目标,将教科书与电教手段有机结合,精心选择,设置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注意随时调整、补充,以便电教媒体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最佳的作用。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三

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造成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便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一、创设意境,以景激情。

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

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置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抓住小兴安龄一年四季景色变化特点,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诱人与物产丰富。这篇课文,语言流畅,文质优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情与爱。然而,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对小兴安岭没有感性认识,任凭教师“千呼万唤”,学生对小兴安岭的“情”也难以激发起来。而借助电教媒体,进行情境教学,便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激发情感,以情促思。

人的情感怎是在一定的情境之中产生的,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写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境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翠鸟》是一篇介绍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常识性课文,全文洋溢着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教这篇课文时,我先让大家看录像,录像里的翠鸟色彩明艳动人,歌声清脆婉转,动作轻盈敏捷……同学们通过耳朵听、眼睛看、脑子记,多种感观协同活动,很快地翠鸟在大家的头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就让学生说说翠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有的同学说:“翠鸟很美丽,真可受,我很喜欢它。”有的说:“翠鸟很机灵,我也很喜爱它,真希望也有这么一只翠鸟。”看到学生的情感被激发起来了,我又问:“你们喜爱它的哪些方面呢?说说理由。”我用这一问题来促使学生把留在头脑中的翠鸟形象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样处理,学生的`思维既轻松又活跃,变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分析为录像中翠鸟形象的回味,这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教学使学生易懂难忘,达到“乐中学知”的目的。

三、启发想像,静中思动。

想像,是借助表像在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表象,以激发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积极主动地去思索、去创造的热情。

[1] [2]。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四

运用电教媒体教学,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浓厚,课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而且能让教师如虎添翼,更让我们的课堂效率大大提高。在运用多媒体教学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它在数学教学中的优越性。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源泉。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时,我向学生介绍:今天老师带了几位特殊的朋友来,此时配合精彩的声音效果,利用课件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每个图形像真的一样飞到我们面前,展示在了屏幕上。学生们兴奋不已,说着这些图形的名称。接着运用多媒体课件,动态显示出四个图形给学生们带来的节目:有乡村的小屋,烟囱里还冒着烟;有正在发动的小轿车;还有快速行驶中的火车。然后图片全部消失,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看到的东西分别是由哪些图形组成,学生回答十分积极踊跃。简单的图形拼凑出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学生觉得既新鲜又好奇,激发了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并为巩固练习时自己拼组图形做好了准备。

二、化静为动,突破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有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图像等直观媒体信息可同步进行的优点,可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对学生的认识具有“催化”作用,为学生实现由具体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架设桥梁。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先让学生通过实物感知长方体有六个面,再用媒体演示:出示六个长方形,再慢慢围成一个长方体,并将围成的长方体旋转一周,然后依次抽出长方体的后面、下面、左面,接着分别同它的对面比较,使学生形象、直观地看到长方体有六个面,并且相对的面大小相等。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使原来实物不好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多媒体教学使课堂更精彩,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认识元、角、分”的教学中,我制作了10元、5元、2元、1元、5角等可随意拖动的钱币和物品价格表,我让学生利用鼠标移动这些钱币,使其组成这些物品的价格。以前上课总是老师在操作电脑,这回轮到他们操作,学生们感到十分新鲜,个个都跃跃欲试。这堂课不仅使学生在与老师的共同协作下完成了教学任务,且融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充分培养。

总之,多媒体教学让教师成了指导者、帮助者,学生消除了紧张感、枯燥感,有了更多的展示自我的机会、练习的机会,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五

摘要:运用电教媒体创设生态化小学语文课堂,能以境激情,以情促思,以幻促想,以动悟知,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生态”现在通常指生物的生活状态,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课堂是一种不同一般的生态系统,是由教师、学生、教学环境间共同作用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进入生态中,充分享受生态课堂的乐趣呢?我认为电教媒体的合理运用,能使小学语文课堂与生态零距离接触,成为激发学生生命潜能、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享受语文学习乐趣的空间。

那么如何正确地运用电教媒体呢?笔者就从自己的平时教学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创设生态化意境,以境激趣。

电教媒体有其色彩丰富的画面,身临其境的声音,让课堂快速进入生态化的情境。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对文章描写的景、物、人,仿佛带上3d眼镜,就在眼前,易激发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强烈的探索欲望,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

骆宾王的《咏鹅》以清新欢快的语言,抓住事物(鹅)的突出特征来进行描写,写得自然、真切、传神。我利用电教媒体把古诗变为动画,让学生在画中领悟,用动画促进学生朗读,用动画创设一种鹅在水上游的场景,边读便欣赏,对诗意的理解难度降低,充分感受到小作者对鹅的喜爱。首先借助音乐课件,正确流利地读熟诗。其次出示图片,让学生读诗选诗句描写的图形,从而理解、感受“曲项向天歌”的完美艺术造型,并倾听“鹅”的叫声,渲染气氛。由此再依据诗句为画面涂色,领略“白毛、红掌、绿水、清波”色彩的鲜明与和谐之美,“拨清波”动作的轻盈。最后通过视频再现让学生直观感受,把学生带到鹅的身边,加深对动词“拨”的理解。这样就理解了诗意,同时强化了记忆,感悟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激发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二、创设生态化情境,以情促思。

借助图像烘托、音乐渲染等手段促使学生进入教材所描写的特定生态化情境中,便能使学生的情感自然而然地与作者的情感交融在一起,入景生情,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

如《草原》一文,前半部分重点写了作者进入草原感受到的草原之美。我在教学这一部分是这样处理的。首先,请学生闭目听教师配乐朗诵,想象老舍笔下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其次,请学生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认为描写优美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再次,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重点出示四张图片:草原天空、天涯碧草、草原羊群、柔美小丘,导读并理解。

(1)能不能说一说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2)配腾格尔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音乐指导诵读,全班齐读。

(3)你能想象一下作者看到这美景会有什么感受?

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而且还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既感悟草原之美,又“以情促思”的目的。

三、创设生态化幻境,以幻促想。

电教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生态化情境幻境,以促进他们开动大脑,积极主动地去想、去创造。

多种媒体的综合使用,能将课文的内容以声感、形感、色感、动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产生丰富的幻象。《夹竹桃》这篇配图学文,是学界泰斗季羡林老先生的作品。文章描绘了在万紫千红、五彩缤纷的花季里,夹竹桃的可贵韧性,以及加月光下的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象,表达了作者对夹竹桃的喜爱之情。从个体看,文中描写的一红一白夹竹桃色香俱全,姿态各不相同;从整体看,满盆夹竹桃挨挨挤挤,静态极美;加上可贵的韧性,带给作者的种种幻象,令人赏心悦目。根据本课教学要求,为了达到激发兴趣,深化认识,全面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种电教媒体的组合使用:用夹竹桃插图,欣赏画面导入,进入学习夹竹桃的静态美;学习夹竹桃可贵韧性段落文章用投影,出示重点句子,朗读体悟;在学习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象段落时,可以制作动画,感受夹竹桃带给作者的幻象:地图、荇藻、墨竹,体会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美感,接着想象还会带给作者什么样的幻象,把它写下来,分组汇报。最后播放夹竹桃录像,这样循序渐进,带着学生走进教材,辅之以学生听说读想写的训练,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四、创设生态化动境,以动生情。

创设动态的情境更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因为小学生只有置身于动态的情境之中,才会真正受到感染,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求知的海洋中遨游,感悟知识的乐趣,真正走入文本,和作者心与心沟通交流。而运用电教媒体,就可以达到创设生态化动态的情境。

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小女孩的同情,对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控诉,我利用自制flash课件进行范讲,用动画的形式对文中进行了梳理,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小女孩在大年夜卖火柴,特写镜头把那双大拖鞋拉近,由近景卖火柴,到远景消失在雪夜中,配以音乐范读“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接着指导学生生说出内心的感受:小女孩真可怜啊!太悲惨了!接下来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又从动画投影中了解了五次擦燃火柴过程。同时安排小组讨论学习,完成表格。(幻灯片出示)。

这样通过投影的演示,使学生对小女孩悲惨的遭遇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犹如身临雪夜。在讲课文最后一节“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我又用上了半边富人庆祝大年夜的情景,半边是小女孩卖火柴,五次擦燃火柴,最终小女孩面带微笑的死去的动景,强烈的视觉对比,使学生自然理解了富人穷人的天壤之别。学生仿佛置身雪夜,陪同小女孩一起度过,并沉浸在对小女孩深切的同情之中。

总之,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进入生态化课堂,化解学生认识生活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教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真正是小学语文生态化课堂的灵魂所在。

参考文献。

[1]电化教育,(1).

[2]谢进军.构建语文生态课堂策略,(11).

[3]新语文学习,2012(2).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六

在人类历史中,美术本身就是重要的文化传播媒介和行为之一,是在思想情感的交流和表达中逐渐形成的。小学美术教育更注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培养,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注重学生审美能力、想象力、感知力、表现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新课程标准强调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培养,使学生学会合作互动以及自主探究学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提倡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以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变,通过教学实践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最终使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品格得到提升。就此而言,小学语文教学和美术欣赏教学的教学目标有着一致性。

二、学科之间的联系。

语文和美术都是小学基础学科之一,二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其起源、作用以及反映形式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文学作品和美术作品一样,都是通过某种形象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现实生活进行反映,只是在表达方式上有着一定的差异。美术创作既要对事物的可视形象进行描述,还要对事物的神、行、情等进行描述,这点和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西方很多著名美术作品均取材于文学名著,中国古代山水画也和古诗词中的神韵、意境等不可分割。无论在对美术作品还是文学作品进行评价时,人们都常用“诗情画意”来进行评价,说明了文学和美术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方法的融合。

在小学语文以及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一定的融合。首先,教师培养学生形成敏锐的视觉能力和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美术鉴赏课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学生在美术欣赏中对自然事物和具体对象进行观察和比较,做到心中有数,然后根据自身的体验来进行绘画创作。通过同样的方法,让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将自身的见闻和感受记录下来,也能够成为一篇文学随笔。其次,在学生创作力和想象力的培训方面,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法来使学生的想象空间得到拓展,让学生在知识的探索中得到乐趣,将小学生善于幻想的特点充分发挥出来,比如在《大人国与小人国》这一节课中,美术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相关童话故事的方法,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想象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而语文教学中,在讲解《天上的街市》一课时,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这首诗想象成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清晰地感受到诗中的意境。

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开展说话活动,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以及小组为单位的探究性学习,使学生采取口头表述的'方式将自己所想展现的内容表达出来,利用语言的广泛性和形象性来实现学生创作激情的激发和拓展,从而使课堂效益得到有效的提升,并对学生口语表达交际能力进行锻炼。教师让学生对美术作品进行探讨,对学生的想法给予一定的赞许和肯定,这样的教学内容,既能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一定的拓展和提升,并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四、学生绘画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绘画日记等活动,让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来对日记进行注释、画插图等。如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来对一天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一件事进行说明,也可以对某种景物进行描述,另外还可以通过绘画加文字的形式来对自身的内心世界进行展示,将自身的心情和感受画出来,然后配以文字来对画面主题进行说明。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表达生活中的感受,这样既能够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又能够使学生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感受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得到增加。

五、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以及美术教学均属于综合性的学科,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进行培养,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够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对美术鉴赏和语文教学进行一定的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学习的过程中,更重视其学习能力和个人品格的提升,确保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尝试。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七

[摘要]针对“素质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地资源的优势,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刻了解当地的美术资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

[关键词]美术教学乡土美术资源古建筑地域特点校内资源传统节日资源。

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全面普及“素质教育”,并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我们美术教育也要转变教育观念,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除了要有相应教材内容外,还要求我们全面了解乡土美术资源状况,充分利用乡土美术资源,拓宽美术教材,使学生树立热爱故土、建设家园的美好信念,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一、什么是乡土美术。

“乡土”是属于本地区的民间美术,是其他任何美术形式也替代不了的。就好比我们自家里的东西,可能不值什么钱,但对我们每日的生活来说非常有意义。乡土美术(或称民间美术)是最丰富、最生动、最质朴、最健康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以其手工性、情感性唤起人们情感的认同,其简洁明快、博大宽厚、热情淳朴、粗犷豪放的艺术风格为人们喜闻乐见。在美术乡土教材的编排上,要充分利用、发挥乡土美术的独特作用,继承、发扬乡土美术的优良传统。

二、乡土美术运用的现状。

作为一个较长时间在农村工作的中学美术教师,我感到当代的农村美术教学存在着不少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和农村教学条件的差距,主副课分化的严重性,家长素质严重参差不齐等,种种原因决定农村美术教学很难在当地得到发展和重视。根据笔者调查,当地农村美术教学主要都以教课书为主,很少利用周围现有的美术资源去进行教学,并且有时还很难保证学生一星期一节的美术课,可有可无。可以说,在当地美术教学乡土教材的运用几乎为零,乡土教材的运用严重的不足,严重的滞后。

三、开发乡土美术教材的优势。

台州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乡土美术资源及其丰富,章安古郡、临海古城墙、温领古鱼港、仙居白塔古镇等文化遗存,只要教师正确合理的运用这些资源,再和当地的美术课本相结合,就能使一节无关紧要的副课变成丰富多彩的一堂美术课。

四、开发乡土美术的途径。

长期以来,我始终将自己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及对家乡风土人情的了解融汇到平时的美术教学中,使学生在中学美术学习阶段从民间美术和乡土教材中学到属于本民族、本地区的`独特艺术知识。《美术新课标》中提出“认识本土文化是学生学习艺术,认识艺术的基础,是他们走向世界的起点,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深入地学习本土文化,从他们的周围环境开始,挖掘生活的美,乡土文化的美”。怎样利用乡土文化这片活水来激活美术课堂教学,笔者以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教学。

美术教师应充分考虑当地城市和周边农村的文化建筑、园林、民宅等作为教学资源开发的重要内容。章安史称“章安郡”,历史文化悠久,建有明清时期的老街。有记载着1000多年前的故事;有神奇传说的金鳌山;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好奇心,还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自发到金鳌山、明清老街等地实地考察、写生,品味家乡古建筑基石纹样上线条的美感。有的学生试着用纸蒙在瓦当上描摹,有的用速写本写生家乡的古建筑,还有的用手抚摸,感受石刻纹样的凹凸变化,体验古人用线条表现物象的手法。学生对家乡的古建筑非常熟悉,但从来没有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它,通过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学会了用美术的眼光去观察身边的事物,又使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培养了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教学。

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教学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及特殊的人才资源,因地制宜进行利用、挖掘,并把它实施课堂教学中,对美术教师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挑战。但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利用好教材资源。美术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示出来的。它是教材的延伸和发展。总之,只要我们勤于留心,善于动脑,合理地开发利用校内资源,将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校园环境有机有整合起来,就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3、利用地域特点进行教学。

乡土美术的运用要求美术教师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所以美术教师应在教学中,结合学校实际的地域特点,依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对地域资源进行挖掘、整理、组织成教学内容。教学中教师尽量发掘和利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地域素材,从地域资源中挖掘出丰富的教学内容。

家乡的服装业也比较兴旺,自然废弃的布角料也就多了,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教学生用布角料进行布贴画的创作,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当我把这些经济实用的原生态材料作为美术学具引进课堂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调动了学生内在体验,学生学得主动、愉快、生动活泼。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教学。

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过春节”、传统的“端午节”、“中秋节节”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土家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总之,如何运用好乡土文化这片活水,对于地方性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对于高素质教师的培养以及积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我们只有不断地进行开发、实践,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不断推进美术教育的健康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八

电教媒体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它就像一架设在学生和课文之间的桥梁。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提供充分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利于引发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一、运用电教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电教媒体通过录像、幻灯、配乐朗读、播放音乐、配备图片,把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教学中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给学生以置身其中的真实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在教学中,针对青少年好奇心强的特点,可采用长幅拉片和多幅投影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吸引到课文中。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内容制作一幅幅的投影片,把一系列问题、品析的词句、预习课文的目标等投到银幕上。有时可还利用录音、录像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这样以来学生听讲就更认真,学习的兴致就更高了。

二、运用电教媒体,能填补认识上的空白点。

语文教材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从远古到现在,从自然到社会,从太空到海底,从异国到乡土,其中有许多事物和现象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学习这些内容就比较困难。而这些学生认识上的空白点都可以通过投影,录相幻灯片再现出来,让学生亲眼目睹,身临其境。如教《苏州园林》这一课,大部分学生对苏州园林比较陌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较困难。

为了让学生全面直观了解苏州园林图画美这一特点,可把苏州园林各个风景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打出来,还可采用播放录像的方法,让学生对照课文谈感受,体会到苏州各处园林局各不相同,但总体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善的图画”,对“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影远景的层次”,有了深刻的印象。这样多彩流动的画面、优美的音乐、如诗般的朗诵,使学生如临其境,学生在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把握了园林布局和特征,完成了学习任务。

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把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道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教学难点,主要指由于知识的深度,学生的经历以及知识的模糊性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困难问题,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得不到解决,就会严重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如果运用电教媒体,就能突破、化解教学中的难点,使学生能充分进入情境,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学《老山界》“之”字形的路上这一段时,如果用传统的方法,分析关键词句,通过形象语言让学生体会“之”字路奇观景象,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乐观豪迈的情感,学生很难感悟意境。如果把红军爬越“之”字形路一段制成投影胶片,随着图片的出现,很快在脑中形成直观画面,再品读课文,犹如身临其境,对人物的感情体会也很充分,形象与情感两方面的难点也迎刃而解。

四、运用电教媒体可以营造声情并茂的教学氛围,创设“乐学”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利用声音,图像等创设模拟的各种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想像。如在教台湾诗人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可先播放刘欢演唱的碟片――《弯弯的月亮》,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学习《乡愁》,效果就好多了,这样学生才有真情实感。戏剧教学也可以发挥电教的优势。比如学习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节选)时,可以用配乐朗诵的《雷电颂》录音带,替代教师的范读。学习歌剧《白毛女》(选场)时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电影《白毛女》,也可把《北风吹》《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等唱段的录音用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对歌剧的音乐、舞蹈、美术等有了具体的感知,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欣赏能力。

运用电教媒体,能生动形象地显示其它教学手段无法实现的动态、声讯、色配效果,处理教学难点水到渠成。只要语文教师做有心人,平常多搜集些现代教育软件,多些思考,多些探索,充分利用电教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才能深化教学内容,才能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到知识。总之,运用电教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妙药”,应大力提倡。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十九

面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式,面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高度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但要牢固树立探求知识离不开丰富的教学资源这个助推剂的意识,还要有整合语文教学资源的能力。新课程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要从文化的角度、从情感与态度及价值观的角度上发展学生。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科学利用,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及探究心理的需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使语文教学内涵更加丰富,更有生气。语文教师的教学资源无处不在,无处不有,而且还会不断再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只有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一切教学资源,将学校、家庭、社会的语文教育形成一个整体,在自然、社会广阔的天地里,才能引导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语文的乐趣,不断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

自有课堂教学形式开始至今,一直就伴随着语言、教材、板书、挂图等传统教育媒体的使用。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大量的电教媒体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参与,为语文课堂教学手段的优化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学生对计算机虽有几分陌生但却兴趣盎然。教师为能跟上教育的步伐也不甘示弱,积极投身于新型教育的改革浪潮之中。电教媒体以其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在语文教学中,科学地运用电教媒体,老师们都这样评价:收到了事半功倍地效果。诚然,我们不能让电教媒体代替了老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性,不能为了课堂的热闹而形式化的使用电教媒体,使语文课堂显得虚、闹而又杂。因此,必须合理地适时地使用电教媒体。

电教媒体有着不可估量的优势,如果我们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使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花枝招展而无实效。在具体操作时,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小学生年龄小,实践经验少,对教材中的某些片段、词句理解有困难,也很难将文中描述的比较抽象的景色难以理解,通过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课件,可使复杂、难以理解的内容变为直观、浅显、易懂的感性材料。例如,《索溪欲的“野”》一文,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索溪欲的山的野,学生没有去过索溪欲,对索溪欲的美景不能直接感受,只能凭空想象,存在着思维的跨度和理解的难度。文中描述的“一线天”、“百丈峡”、“十里画廊”“西海峰林”等那种天然的野性的美更是让学生难以理解。此时,教师针对学生这一难点适时出示多媒体课件,将学生带到其中的美丽景色中,让书面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活生生的画面,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瞑目感受其中的美景,有的学生还能拓展思维,将画面以外的景色描述一番,是那么生动而又美丽,从而又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强烈感情。

二、电教媒体应该为学生的学习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简单而又乏味的教学媒体已经对学生毫无新鲜感了,也难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使用电教媒体,能为学生创造一种具有丰富的内容、方便的手段和个性化学习方式的良好的教学环境。二年级杨琼容老师在教学《日月潭》一文的生字时,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生字的方法学习本课生字,再相互交流。老师根据学生交流信息,得知学生对“茂、建、展”字的学习有难度,因此,老师抓住出示电教媒体的契机:“同学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这几个字是怎么写的?”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屏幕上的书写动起手来。这样,不用老师呆板地讲解就让学生迅速地记住了这几个字的写法,并牢牢地记在心里了,不但加深了印象,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的主体性。作为教师--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选择和使用现代教学媒体,使现代媒体真正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插上翅膀;而不是穿现代媒体的新鞋,走传统灌输式教学的老路。教学中,老师只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发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的实际,就能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空间。二年级学生,想象思维能力还停滞在一个起步阶段,合理而又巧妙地利用电教媒体,通过图、文、声、像,构造出富有强烈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杨琼容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日月潭》一文时,老师知道学生无法将抽象的文字形成具体的表象,为了让学生能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从学生这一实际出发,教师便出示“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想童话中的仙境”相应的优美文字与生动画面相结合的媒体资源,不仅使学生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而且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内容。整节课给人一种清晰的感觉,不但突出了重点,还解决了难点。这样,既强化了教学目标,还优化了教学效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泛泛地读书使得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好呈现媒体资源的契机,不但能使学生兴趣倍增,而且省时省力。《景阳冈》一文中,仅凭文字,武松打虎的情景就只能靠学生瞑目想象了,那“一扑,一掀,一剪”是怎样一番情景呢?图、文、声具备的电教媒体使学生对文的理解易如反掌了。

小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课文所展示的画面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很难通过抽象的文字在脑中建立具体可感的表象系统。为此借助录像、投影等电教媒体,再现课文形象,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学生有兴趣去深入学习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朗读的过程中,充分运用课件,将文中关键词、句、段显示出来,引导学生反复品味,从而领会了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达到发展思维,深入朗读的目的。所以,勤用录音进行模仿朗读,巧用录像再现情境进行赏析美读,妙用投影比较语言,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更能培养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能力,为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语言交际能力的提高奠定了基础。如教学《匆匆》一课时,我借助朗读录音、照片投影、录像等媒体,带领学生赏析朗读。通过这样轻巧而又婉转的赏析,让学生自然产生了一种想读的冲动,于是,越读越爱读,还能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感情,在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这样,既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又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主动参与,使学生愿读、乐读,从而达到有感情地背诵课文,最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现代教育媒体具有娱情激趣、增长见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等特殊功能,使学生乐看乐学,能激发其主动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对教师在教学中的运用实际、技巧等的要求更高了,作为教师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根据教学实际科学、恰当的运用电教媒体,才能使语文教学达到美不胜收的效果。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有助于化解学生认识活动中的难点,深化学生情感活动,能让学生学得兴趣盎然,老师教得生动活泼,达到激情引趣,以情促思,寓教于乐的目的。只要适时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进行阅读教学,会给语文教学带来诸多的方便,能使学生真正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要求,更利于学生从捷径理解、深化课文内容。归根结底,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天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电教媒体也为我们探索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用武之地,在语文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二十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才的竞争成为我国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因素,国家开始大力推进青少年的素质化教育,要求在青少年的教育中要重视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注重挖掘儿童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使得小学美术教学能够与时俱进,为儿童日后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以人性化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参与和创作热情。小学美术教育的重点是学生审美情感的培养,通过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美术学等专业学科,对小学儿童美学情操培养展开研究,使儿童在掌握基本美术技能的条件下,注重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的美学教育,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使其具有发现美的眼睛,感悟生活,使美术回归生活的本源。根据教师能力的相关培训和国内外教材的查阅,笔者将培养小学儿童美学情操的方法总结为以下四种:

一、整体法与个性法合理结合。

1、整体法。

整体法是指将每个年龄段的小学生都看作不同的整体,根据年龄发展阶段进行教学,主要分为小学低年级(一、二年级)、小学中年级(三、四年级)和小学高年级(五、六年级)等三个年级段,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历的积累,不同年级段的孩子对美学有着不同的认知,教师要通过平时与学生的交流和相关的社会经验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整体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刚刚步入小学校园,他们审美情感主要依靠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因此这时候的教学要注重孩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教授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而对于小学高年级段,学生们经过了几年的校园生活已经开始慢慢形成社会经验,对于事物的美丑也有了自己的主张和看法,更加注重同龄人的意见,这时候的美术教学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以平等的姿态进行教学和对话,听取学生的意见并以朋友的身份对其审美提出意见和建议。

2、个性法。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孩子在对美术的理解上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特质,要因材施教,在课堂教学中观察每个孩子的表现,然后在美学教育中根据其性格特点进行点拨。如有些孩子在学习五年级下册课本第3课中祖国、家乡、和平等作品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些在第15课中的自然、环保、科技等主题下积极活跃……教师要结合美术课本的编写结构来发现学生的培养方向,可能是时间上的古今,可能时地域上的中外,也可能是结构上的立体与平面,或是色彩上的冷色与暖色,以及更高级的情感上的喜怒哀乐,教师可根据儿童对美学的不同兴趣点,组织其参与不同类型美学作品的创造,在不同主题下引导其观察生活,动手实践。

二、直接法与间接法相得益彰。

1、直接法。

直接法是指美术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直接性传递的美学元素,比如在教学时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声调语速等,以及教师在讲述相关案例时的个人意见都会成为影响学生审美的重要因素。比如在评析某件作品时,老师给予鼓励的眼神或是带头鼓掌表扬,都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老师鼓励性的语言也会给予学生无限动力,比如在进行美学元素探寻时,有些孩子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观点,教师应该对于这种勇于发言和积极思考的行为进行表扬,如果一味的批评或漠视,就会使得学生在日后的美术创作中缺少创作激情,对审美主题选择上畏首畏尾,难以打开思路。

2、间接法。

小学阶段的学习主要是模仿,也是孩子道德理念及生活方式塑形的重要阶段,因此这个阶段的美学情操培养要根据孩童模仿的特点进行教学。在美术作品赏析时不仅要注重作品本身美学价值的传递,还要向其讲述美术作品创作者的优良品质,讲述创作者在作品完成时所做的准备工作、努力方向以及寻找素材的方法,向儿童传达只有心灵美的作者才能创作出美丽的作品,用典型人物范例进行间接式美学培养,如《七色花》作品中助人为乐的行为是美丽的,《图画里的声音》中民族自豪感是美丽的,在潜移默化中传递给学生美学理念:生活中从来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三、反复法和多样法相辅相成。

1、反复法。

贪玩是孩童的天性,很多孩子都是上课时左耳朵进,下课时右耳朵出,尽管在上课时认真听取老师的教学内容,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也存在着知识流失的现象。针对这个问题,美术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上课之前回顾上节课的大体内容,并请学生进行复述,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再一次回忆起上节课的知识点,也会因为老师的提问而进行课下主动对知识的回顾和温习。

2、多样法。

积极采用我国教育部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法,采用小组教学的方式进行美学教育,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参与感,在与同龄人的讨论中更能激发其竞争心理和参与热情,可以很好的打开其创作思路,扩大其对美学的寻找范围,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积极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作品展示,二维到立体的变换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新鲜感,或积极举办作品展,让学生们重视美术作品的创作,创作所带来的荣誉也能够促使其在生活中注重美学素材的积累,在长期的学习生活以及各科文化的交流融合中探索新的美学领域。

四、总结。

我国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强调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更加注重其精神内涵和心理美学的培养。在美术这样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学科中,美学情操对儿童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发展规律,在客观上进行教学方法的改进,从家庭、学校、课堂等方面进行层层推进,关注儿童的成长特点,丰富其美学素养,改革教学方法等,能够为儿童未来的美术学习奠定基础,培养创作者健全、优秀的心理品格。

浅析小学语文和美术教学整合的应用论文篇二十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电教媒体已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学中,电教媒体的恰当运用,使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有声有色,感知过程活灵活现,从而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笔者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利用电教媒体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谈几点感受。

一、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而对学习内容兴趣不浓。因而,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的兴趣。如教学《触摸春天》一文时,我首先播放同学们熟悉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那生动、鲜活的情境极富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学生不时发出“啊”、“啊”的赞美声,我适时点拨一群残疾人做出了许多常人很难做到的事,真是一个奇迹,有个盲女孩也创造了一个奇迹,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去触摸春天吧!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运用电教媒体,突破重难点。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很多,我在实践中体会到巧妙运用电教媒体是理解教材重难点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五彩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五彩池池水颜色成因这一难点,我借助电脑展现阳光在池水中折射的动画,并配以悦耳动听的音乐,和谐可亲的解说,这样色光交融,视听结合,帮助学生在语言信息和图形信息之间搭建起相互转化的桥梁,使这一原本深奥的物理学中光的折射原理变得直观化、具体化、简单化,同时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奇丽。

三、运用电教媒体,发展思维。

培养学生的思维必须贯穿于语言训练之中。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识为基础,没有外界媒体的刺激、启迪,他们思考问题时,经常出现思维障碍,有时还会出现思维不完整现象。使用电教媒体的刺激引导,会启开学生思维闸门,收到豁然开朗的效果。如《触摸春天》一文中学生对“谁都有生活的权利,谁都可以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这一句很难理解,于是我在教完全文后出示自制的网页,让学生观看我搜集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并配上音乐《感恩的心》,让学生通过视觉的观看、听觉的冲击、心灵的震撼。从而明白:他们虽然是残疾人,但他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创造了奇迹,他们有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权利,他们应该受到人们的尊重,我们作为健康人,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更好地为他人服务。

四、使用电教低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逻辑思维也比较差。

要让他们口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或某一事物的特征是比较困难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教师首先要根据学情,适时利用电教媒体进行直观教学,由于电教手段具有生动直观、形声兼备的特点,可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动态的、超越时空的、有声有色的形象化知识,适应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也弥补了他们视野较窄、直观表象储备少的缺陷。从而让学生的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有一定的物质依据,让学生依物说话、言之有物,逐渐有话可说、学会说话。如在教学《雨》这课时,我训练学生说说下雨的场景,由于年龄特征的限制,在学生的头脑中雨只是个模糊的印象,他们没有留意过它的声音,更没有能力去通过声音去分辨雨的不同。这时我利用电教手段,将大雨“哗哗”、中雨“淅淅沥沥”、小雨“沙沙”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这样就立刻唤起了学生的`联想,头脑中的表象一下子清晰了,一个活生生的画面顿时显现在学生眼前,此时再要求学生说雨的特点,他们就能说得真实、具体了。

五、使用电教媒体,加强信息传递,强化有意识记。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在识字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段,可以加强信息的传送,强化儿童的有意识记,加强字、词教学的直观性,提高识字效率。如学习“芽”的草字头和“树”的木字旁时,利用电教媒体展示了从小草(大树)到古文字再到偏旁的渐变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生动再现了象形字的演变过程及规律,揭示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强化了形与义的内在联系,既形象又生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由于电教媒体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恰当地运用电教媒体,提高教学质量,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媒体,可提供丰富直观的训练说话材料。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30591.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