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篮摇教案范文(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09:47:19
摇篮摇教案范文(20篇)
时间:2023-11-30 09:47:19     小编:笔砚

编写教案时需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教材的要求、教学环境等因素。那么我们该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呢?首先,我们需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教材要求,明确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其次,我们要合理安排教学步骤,确保教学过程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同时,我们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水平,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另外,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和辅助材料,提高教学效果。最后,我们要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这些教案范文展示了不同学科和不同年级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教案的编写方法。

摇篮摇教案篇一

知识与能力:了解早期人类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古埃及的金字塔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了解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较为完善的法典;说出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过程与方法:利用地图找出亚非文明古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他们的自然环境,分析内在联系,培养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运用论从史出的方法,说明古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古印度的种姓制度都是奴隶主剥削压迫人民的历史见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金字塔不但是统治都剥削人民的历史见证,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是人类史上的伟大奇迹。

教学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

教学难点: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点。

幻灯片。图片。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课前预习题。

图片显示四大文明古国名称及位置。

这是世界文明的四个摇篮,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有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随之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

【讲授新课】。

(一)自学指导?整体感知。

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大河上游高山积雪的融化,导致河水的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这些都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水是生命之源,在世界各地的文明发展史中,水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刚才提到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有自己的母亲河。人类文明依河而兴,河川孕育了人类的文明,水波荡漾与滚滚逝水交织着人们对河流的记忆。人类文化的发源,莫不是以大河流域为主要的舞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出示课题)。

(二)讨论交流,解决疑难。

一、金字塔的国度。

这些文明古国都和中国一样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我们来学习起源于尼罗河流流域的古埃及。

在非洲广阔的土地上,尼罗河由南向北、倾泻而下,注入地中海。它每年定期泛滥,不仅使河流沿岸的土地得到灌溉,而且水退后留下肥沃的黑土,便于农作物生长,这就给古埃及人的生存、繁衍提供了条件。尼罗河不仅养育了埃及人民,而且也孕育了埃及文化。古代埃及人留下了赞颂尼罗河的诗篇:“啊,尼罗河,我赞美你,你从大地涌流出来,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这些诗句反映了古代埃及与尼罗河息息相关的事实。马克思也说过说:“计算尼罗河水的涨落期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这个论断也反映了古埃及的科学文化知识正是在利用和改造尼罗河的生产实践中产生的。因此,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尼罗河河水犹如母亲甘甜的乳汁,养育了世世代代的埃及儿女。)。

古埃及这一目的关键词是什么?

一提起埃及,大家就会想到金字塔,因此把埃及称为金字塔的国度,金字塔的建筑,从古到今都给人留下了许多不解之谜。

大家对金字塔了解知多少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学生发言后,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作总结。?

金字塔是古埃及奴隶制国王的陵寝。这些统治者在历史上称之为“法老”。法老们不仅活着时统治人间,而且幻想死后成神,主宰阴界,因此,“法老”死后,便取出内脏,浸以防腐剂,填入香料,将尸体长久保存,称作“木乃伊”。金字塔便是存放“法老”木乃伊的陵寝。现在,埃及境内保存至今的金字塔共96座,大部分位于尼罗河西岸可耕谷地以西的沙漠边沿。

金字塔距今已有4500年的历史,由于它形似汉字中的“金”字,因而被称为“金字塔”,金字塔本身是一座王陵建筑。它规模宏伟,结构精密,塔内除墓室和通道外都是实心,顶部呈锥角。金字塔历经多次地震都岿然不动,完好无损。

金字塔前有座狮身人面像,是古国王第四王朝法老胡夫的儿子哈佛拉的形象,它叫斯芬克斯,高20米,长57米,仅一只耳朵就有两米高。除狮爪是用石头砌成之外,整个狮身人面像是一块天然的大岩石凿成的。鼻部有损伤,据说是在一次战争中被拿破仑的士兵用大炮轰掉的。斯芬克斯象征着法老的权利至高无上,威不可侵。

胡夫金字塔,又称齐阿普斯金字塔,兴建于公元前2760年,是历史上最大的.一座金字塔,也是世界上的人造奇迹之一,被列为世界7大奇观的首位。该塔原高146.5米,由于几千年的风雨侵蚀,现高138米。原四周底边各长230米,现长220米。锥形建筑的四个斜面正对东、南、西、北四方,倾角为51度52分。塔的四周原铺设着一条长约1公里的石灰石道路,目前在塔的东、西两侧尚有遗迹可寻。整个金字塔建在一块巨大的凸形岩石上,占地约5.29万平方米,体积约260万立方米,是由约230万块石块砌成。外层石块约11.5万块,平均每块重2.5吨,最大的一块重约16吨,全部石块总重量为684.8万吨。修建金字塔,集中了当时古代埃及人的所有聪明才智,解决了许多难题,创造了一大奇迹。可以说,金字塔是古代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同时,金字塔也是无数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它给古埃及人民带来了无尽的苦难,是奴役奴隶的见证。

二、新月沃地孕育的古国。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1901年,法国考古学家在伊朗的苏撒考古时发现,后被劫夺到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此图展示的是石柱的浮雕部分,表现的内容是汉谟拉比正从太阳神那里接过象征统治权力的权杖,图中人像坐着的是太阳神沙马什,他手里握着的是“权杖”,站在太阳神面前的就是汉谟拉比。下面的文字共约8000字,分为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

如果你是古巴比伦的律师是否可以为奴隶进行辩护?为什么?

(从《汉谟拉比法典》的性质来考虑)。

为什么说《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了呢?(从它的内容来分析)。

这些文字从许多方面作出了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利益的规定,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新月沃地”如今很不平静。介绍伊拉克局势。

摇篮摇教案篇二

爷爷说:

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真有意思,这是多大的摇篮啊!

那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遮住了蓝天。

我想——我们的祖先,可曾在这些大树上摘野果,掏鹊蛋?

可曾在那片草地上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

那时候,孩子们也在这里逗小松鼠,采野蔷薇吗?

也曾在这里捉红蜻蜓,逮绿蝈蝈吗?

风儿吹动树叶“沙沙,沙沙!”

那回忆多么美好,又那么遥远。

啊!

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

内容介绍

《祖先的摇篮》是“课文作家作品系列”中的一本,收录了吴珹老师的适合二年级孩子阅读的经典作品。为小学生量身打造,全文注音,配有多幅彩色插图,帮助孩子顺利实现自主阅读。最后的作家面对面版块是作者对自己的创作经历及被选入课文的《祖先的摇篮》这篇文章的写作介绍,帮助老师及学生了解课文背后的故事及更深层的含义。这个版块对学生甚至对老师都是有很大帮助,有助于孩子和老师们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简介

吴珹,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崇明区人,毕业于复旦大学。著有《吴珹儿童文学选》《美丽的童心》《红尘思絮》《亚澳美欧见闻》等。儿童散文诗集《美丽的童心》曾获“中国新时期(1979-1988)优秀少儿文艺读物”一等奖,《豆花庄的小家伙们》被列入“世界华文少儿文学系列”,在马来西亚出版。《祖先的摇篮》入选统编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六个生字,会写八个生字。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能力。

2.理解课文内容。

3.继续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5.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入新课:

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喜欢)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儿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

二、自学建议、合作学习: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在读文的过程中完成下面几个任务。

1.自读课文,用你认为的方法认识本课生字。

2.把诗歌读熟。

3.小组合作讨论人类的起源,你知道些什么?

三、汇报自学情况:

1.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

2.你画出了哪些生字并组词。

3.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4.老师检查认字情况(开火车读生字)

5.质疑:

四、理解课文。

1.读课文回答人类的起源你知道哪些?

第二课时

一、激情引入:

我们人类的祖先当时在怎样在原始森林生活的?

二、理解课文

1.自读课文,说说你最喜欢哪一段或哪一句?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比如:学生说喜欢第一句:“爷爷说,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真有意思,这该是多大的摇篮哪!”学生可能说,我也觉得很有意思,摇篮本来应该是很小的,婴儿睡的地方,我们祖先的摇篮居然是一个大森林。就指导读出有意思的情趣来。

4.配乐读课文。

三、拓展延伸,画画想想,拓展想像力。

1.学完了课文,你也展开自己的想像,来画画这美丽的摇篮吧。想想我们的祖先可能在这里做什么?来画一画,写一写。

2.全班交流,适当点评。

四、指导背诵,指导学生采用想像画面的方法去背诵。边背边想森林的样子,想像祖先的活动,做着动作,辅助背诵。

五、指导写字。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祖先的摇篮》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

一、识字教学方法多样,扎实有效。

1、字理识字

板书课题时,先写了生字“祖”,让孩子说出带有示字旁的一组字:“神、祀、祝、福”,然后出示图片,揭示偏旁示字旁的字源,让孩子知道“示”最早的意思是祭祀用的神台,示字旁的字与祭祀有关。字理识字,让学生从中领悟到了汉字丰富的文化内涵。

2、溯源识字

猜一猜古文字“逮”,其中一部分是一只手一把把动物的大尾巴给抓住了,另一部分像是一个人在跑,又跑又抓,这就是“逮”。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语境,追根溯源讲解汉字的字义,有效预防错别字,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轻松掌握识字能力。同时,汉字溯源法还能运用到阅读教学中,增强阅读教学效果。

3、动作演示识字

“逮、掏、逗”等动词是在学习动宾式词组时识字的,动作演示,表演了逮蝈蝈,活灵活现地再现原始又跑又抓在逮蝈蝈的情景。教师动作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掏鹊蛋”,还联系生活说说还可以掏什么?最后引导孩子把“掏”和“拿”进行比较,让孩子知道到把手伸进去再拿出来就是掏,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

4、图文结合识字

认识“蔷薇”二字时,通过看图把生字与图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让孩子关注草字头,认识到蔷薇是一种植物。

二、找准训练点,感悟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怎么通过课文阅读指导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还是要聚焦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挖掘值得关注的词句段落,确定具体的语言训练点——动宾式短语。这首诗中藏着结构相同的词:摘野果、掏鹊蛋,老师还引导孩子把其他动宾结构短语也用三个字概括了,如,追野兔、采蘑菇、逗松鼠、采蔷薇、捉蜻蜓、逮蝈蝈,然后引导发现这些词组的特点,孩子们发现前面是动作,后面是动作指向的对象(事物)。再进行拓展训练,你还能说出这样的词语吗?积累动宾式的短语。这样找准了语言的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言语表达的规律,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就能不断得到提升。

三、分层指导,重视朗读训练

根据文本特点,李老师把教学重点放在朗读上,用大量的时间引导学生诵读,旨在帮助学生在读中体味。

1、美读词语。一是通过图片再现原始森林的美好景象,帮助学生读好“浓绿的树荫、一望无边和苍苍茫茫”这三个词语,二是读好动宾式词语的不同节奏,读得很有趣味。

2、读好了诗歌中带有叹词“啊”的句子,两个“啊”,放在了句子不同的位置,也就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每次词语、句子的朗读,李老师都对孩子进行了评价,并对下一位同学的朗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运用课件里的'精美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朗读,孩子的朗读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好地表达诗意。这样从美读词语,品读句子,再回归到入情入境的课文朗读,李老师进行了有梯度的分层训练,最终落实了有感情的朗读这一目标。

四、在重视朗读训练的同时,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有待提高

诗歌教学难度大,常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虽说通过反复读,能使学生有一定的感悟。但诗歌抽象表达的特点会给学生留下无限想象的空间。因此,在指导朗读过程中,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将抽象的文字和抽象的内容转化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了祖先们在美丽的森林里美好生活的场景,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这也是这一单元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在这节课中,教师有确定这一重点,但不是很好地突破重点,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还有待提高。

总之,老师根据文本特点,设计多种方法识字学词。通过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分层次的梯度朗读训练,初步感受诗意,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摇篮摇教案篇三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关于人类祖先和原始森林的话题,孩子们很感兴趣,教学时,可以从此话题入手,激发学生的兴趣,为课文的学习做好铺垫。学生对于祖先的摇篮的理解有些困难,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提示。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知识与技能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习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识字。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开展小组交流讨论,理解、感悟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读好问句,学习准确地使用动词。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难点

1、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师:生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新课。

2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3、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学习准确地运用动词。

难点

理解课文大意,知道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摇篮吗?摇篮是干什么用的?那大家知道中华民族祖先的摇篮在哪儿吗?请看录像。(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这就是原始森林,你们喜欢原始森林吗?我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美丽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原始森林,感受一下祖先生活的环境吧。

3、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

4、齐读课题。理解祖先和摇篮。

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1、同学们已经自学了课文,下面老师来看一看你们自学的情况怎么样。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习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2、学习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采蘑菇挖野菜

逗松鼠捉蜻蜓逮蝈蝈

看夕阳赏明月数星星

(1)齐读短语。

(2)分组讨论:加点的词语是什么意思。(指名说)

(3)教师提示:加点的词语都是动词,表示人做一件事时的行为、动作。

(4)学生可以演一演上面这些动词表示的动作。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指名说)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指导朗读,从中体会摇篮的大。

1、出示会写的字,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形,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学生注意书写。

祖的偏旁是礻,不要多写一点。

摘、掏的偏旁都是扌,右边笔画数较多,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不能漏写笔画。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临写。

祖先的摇篮

祖先的摇篮原始森林

祖啊浓望蓝

摘掏赛忆

第二课时

1、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2、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点

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难点

1、仿照课文第2、3小节说句子。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1、小组合作,组长读字,成员找相应的字卡。

2、认读词语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

3、齐读课文。

1、师配乐范读课文,生思考:原始森林给了你怎样的感觉?

(1)指名回答。

指导读句:那原始森林,是我们祖先的摇篮。

(2)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3)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2、学习第2、3小节。

(1)同桌互读,说说我们的祖先在摇篮里有着怎样美好而遥远的回忆?

(2)我们的祖先曾在这里做了些什么?(指名说)

(3)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4)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5)学生练读第2、3小节。

(6)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7)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3、学习课文最后一小节。

(1)全班齐读。思考:你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理解苍苍茫茫)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3)说一说:祖先的摇篮怎样才能地久天长,永远不被污染?(保护环境)

4、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小节有感情地读一读。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苍苍茫茫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习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习的良好习惯。

摇篮摇教案篇四

在欣赏乐曲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是安静、优美的,培养幼儿欣赏音乐的情绪与丰富的想象力。

1、录音磁带《摇篮曲》。

2、布置小环境。

3、娃娃若干。

情景导入——(布置一个小环境:有小床,娃娃等,将幼儿带进角色游戏中。)

t:娃娃该睡觉了,可她吵着不肯睡,你有什么好办法能使她安静地睡着吗。

(二)初步欣赏

t:有一首歌曲能使娃娃快快睡觉,这首歌曲的名字叫《摇篮曲》,我们来听一听。

(放录音让幼儿欣赏。)

t:这首歌叫什么名字?听了音乐,娃娃也不吵了,咱们再听一遍,想想为什么娃娃听了这摇篮曲会睡着了?(让幼儿再次欣赏音乐,引导幼儿发现音乐的特性是很慢的、好听的、安静的、舒服的。)

t:你们听到歌曲中唱了什么?(再次引导幼儿欣赏歌曲,然后让幼儿自由地谈谈歌词内容。)

(三)哄娃娃睡觉

t:我们的宝宝要睡觉了,我们边听边哄她们睡觉吧。(将事先准备好的娃娃分发给幼儿,让他们边听边哄娃娃睡觉,从而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延伸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边听乐曲边用图画的方式,将对《摇篮曲》的感受画下来。

操作提示

绘画活动不必放在欣赏活动中同时进行,可放在区域活动中进行,让幼儿再次感受《摇篮曲》,完成后用语言与同伴分享感受和想法,以该乐曲作为背景进行即兴朗诵。午睡时,可让幼儿再次欣赏《摇篮曲》慢慢进入梦乡,进一步感受摇篮曲风格音乐的美妙。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双手。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的手臂。

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妈妈爱你。轻轻摇着你,摇篮摇你,快快安睡。

永远保护你,世上一切,幸福愿望。妈妈喜欢你,一束百合,一束玫瑰。

夜已安静,被里多温暖,爱和温暖,一切都属于你。等你睡醒,妈妈都给你。

摇篮摇教案篇五

新学期开始了,天气也暖和了,孩子们发现天气和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观察大自然的变化和让孩子朗读《春天》这首诗歌,让他们了解春天来了,激发孩子们热爱春天情感,爱护校园花草树木的习惯。

1.感知、理解诗歌,学习用轻柔、优美的声音朗诵诗歌。

2.尝试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表现诗歌美好的意境。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4.理解诗歌所用的比喻手法,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1.布娃娃和摇篮各一个。

2.音乐《摇篮曲》。

3.图片:蓝天、星星、大海、小鱼、花园。

1.师幼共同欣赏《摇篮曲》,引出活动。

教师播放《摇篮曲》音乐,引导幼儿感受《摇篮曲》优美、温馨的意境。

师:听了这首乐曲,你想做什么?

教师出示小摇篮,并请一位幼儿上来摇摇篮,鼓励其他幼儿用自己的手臂当摇篮,随着音乐摇娃娃睡觉。

师:小床是摇篮,摇着布娃娃,小床轻轻推,布娃娃睡着了。下面老师给大家朗诵一首诗歌《摇篮》。

2.引导幼儿学习诗歌《摇篮》。

师:诗歌里有哪些摇篮?摇篮里有哪些小宝宝?

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鼓励幼儿和自己一起朗诵诗歌。

3.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感知、理解诗歌内容。

师:为什么说蓝天是摇篮?

为什么说大海是摇篮?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完整朗诵诗歌《摇篮》。

4.启发幼儿根据诗歌的结构进行仿编。

师:在蓝天这个大摇篮里,除了摇着星宝宝,还摇着谁呢?

师根据幼儿的讲述,在图片旁边添画相应的内容,然后带领幼儿根据诗歌原有的结构,仿编诗歌的第一段。

同样的方式引导幼儿仿编每二段、第三段。

师带领幼儿完整地朗诵仿编的诗歌。

5、配乐朗诵诗歌《摇篮》

再次播放《摇篮曲》音乐,教师指着黑板上的图,引导幼儿随音乐完整地朗诵原文和仿编的诗歌。

表达出来,既能让人感受到诗歌的韵律美,又极富画面感,让人浮想联翩,整首诗歌洋溢着浓浓的爱意,是一篇有较高文学价值的幼儿作品。

2、本次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欣赏感受;第二部分是学习理解;第三部分是尝试创编。重点是理解,难点是创编。为了能让幼儿充分感受诗歌优美、温馨的意境,我采用了两个手段,先是让幼儿听《摇篮曲》,让幼儿在音乐中体味。其次是适当的体验,我让幼儿用自己的手擘来当摇篮,跟随音乐来摇晃,体验妈妈哄宝宝入睡的温馨。在此基础上,利用直观的画面和针对性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内容。最后又通过先部分后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创编诗歌,这样解除了难点,同时也达成了目标。整个活动中,我还将诗歌朗诵贯穿始终,每一部分都能听到诗歌,感受到其中的美好,潜移默化中将温馨的意境传递给了幼儿。

3、从幼儿参与程度来年,整节活动幼儿的兴趣还是比较浓厚的,参与点也比较多,特别是在创编部分,大家联想的比较丰富,创编的诗歌也有好几个版本,可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

摇篮摇教案篇六

1、感受歌曲的温柔、宁静,学习安静、柔和地哼唱歌曲的旋律。

2、借助哄娃娃的轻柔动作和温柔的声音等,感受理解摇篮曲的性质。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5、能跟着节奏打节拍。

1、布娃娃(可让幼儿自带)每人一个,大娃娃和大摇篮各一个,把桌子布置成小床。

2、《舒伯特的摇篮曲》录音磁带、录音机,录好的哭声

3、碰铃一副。

一、 活动导入:

(教师播放哭声录音,引出娃娃,讲述有关情节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欣赏欲望。)

教师:你们听什么声音?(哭声)谁在哭,哦!原来是这个小娃娃,这个小娃娃在什么里呢?(摇篮)她躺在摇篮里一定是困了想睡觉,没有妈妈哄她,那我来做她的妈妈,给她唱首《摇篮曲》吧!你们和她一起安静得听,别吵醒了小娃娃。

二、 幼儿欣赏教师演唱《摇篮曲》。

1、教师清唱歌曲,边唱边轻摇摇篮中的娃娃,让幼儿初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教师:听完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感觉?(好听、想睡觉、柔柔的、静静的)

老师再来给你们唱一遍《摇篮曲》,你们再听一听是不是有这样的感觉。

2、教师跟随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让幼儿欣赏,并伴随自然的动作。

教师:听着这首歌曲你们想干什么呀?(教师可以用动作和语言启发、引导幼儿知道摇篮曲的特点:《摇篮曲》是为哄宝宝睡觉唱的歌曲,它听起来温柔、优美、安静,很容易让宝宝进入梦乡。)

三、 用哄娃娃、敲碰铃、哼唱等方式帮助幼儿欣赏。

1、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哄娃娃睡觉的动作。

2、幼儿选择自己的娃娃抱好,边欣赏歌曲录音边用轻柔的动作哄娃娃。

师:你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自己的小娃娃睡觉吧!注意哄娃娃的动作应该怎么样?

3、请配班教师用适当的力度敲碰铃,其余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边哼唱,边做哄娃娃的动作。

师:请爸爸、妈妈一边哄娃娃,一边轻轻的给娃娃哼唱歌曲,让小娃娃快快入睡好吗?

四、 幼儿欣赏歌曲录音,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

1、教师指导幼儿把娃娃放到四周的(桌子)上睡觉。

教师:你们真是好样的,把小娃娃都哄着了,快把他们放到小床上去睡吧!

2、教师扮演妈妈请幼儿做孩子,一起听《摇篮曲》的音乐自由表演。并引导幼儿用轻柔的动作舞蹈,保持宁静的气氛。

教师:看到你们做爸爸、妈妈做得真好,老师也想当妈妈,那谁来当我的宝宝呢?好!就请你们把小椅子当摇篮,听妈妈唱《摇篮曲》入睡吧!(欣赏过程中教师一边跟录音唱歌,一边轻抚每个幼儿,让幼儿通过听、身体接触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优美、温柔和宁静。)

提示:

1、 如果教师感觉每人带一个娃娃有困难,可以让幼儿两两接伴,一人扮演妈妈(爸爸),一人扮演孩子,用小椅子当摇篮,通过亲自哄拍小朋友感受歌曲的性质。

2、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午睡时给幼儿播放摇篮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摇篮曲》的特点,也增强了午睡环境的温馨。

摇篮曲是大家都比较熟悉的音乐体裁,很多的作曲家都写过许多优秀的摇篮曲,平时生活中也能接触到较多的摇篮曲。摇篮曲这种音乐体裁对于幼儿说来不算陌生。在本活动的教学中,我创设了一种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并特别关注幼儿的情感,从谈话中、表扬中、活动中充分让幼儿说、唱、想象和创造,让孩子们体会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

摇篮摇教案篇七

1、感受摇篮宁静、温馨的意境,激发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理解儿歌摇篮的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摇篮。

3、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4、根据已有经验,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5、大胆想象,尝试讲述儿歌的不同发展。

了解儿歌内容,尝试有感情地诵读儿歌。

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并进行创编。

1、《摇篮》flash动画,《摇篮曲》音乐。

2、一张摇篮图片,四幅自制教学挂图。

3、创编时所用图片:鸟宝宝,龟宝宝、熊宝宝、蝴蝶宝宝等。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2、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首关于《摇篮》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二、欣赏诗歌、感知理解。

1、第一遍欣赏(教师朗诵,引人入境)。

提问:

(1)儿歌的名字是什么?

2、第二遍欣赏(播放课件flash,整体感知)。

提问:

(1)师:谁来说一说哪些是摇篮?(提示幼儿用诗歌中这样完整的句子回答)。

(2)师:想一想蓝天是摇篮,摇着谁呀?大海是摇篮,她的宝宝呢?......

3、第三遍欣赏(图文结合,分段理解)。

师:哦!白云在做什么?你能用动作表演一下吗?

(2)师:你演的可真好!我们一起接着看看大海的怀抱中有谁呢?师:好的,浪花在做什么?一起做一下这个动作吧!

(3)师:恩,孩子们表演得真不错!再来看一下第三幅图中又有谁呢?

师:看风儿在做什么?花宝宝呢?

(4)师:花宝宝睡着了,我们可爱的小宝宝呢?师:他是怎样睡着的?

三、诵读诗歌,加深理解。

1、随文划指诵读。

2、师幼合作诵读。

师:这么美的诗歌,我们一起再合作读一读吧!我读前半句,你们接读后半句。看好老师的手势,比比哪一小组接读的好哦!

3、幼儿接龙朗读。

师:谁愿意展示你的声音?好的,请4名幼儿接龙朗读。

4、师幼配乐同诵。

师:孩子们读得真好,我也想读一读了,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来美美地读读吧!

四、展开想象,创编儿歌。

1、示范引导创编。

师:你们朗读的声音可真好听!瞧,都把螃蟹宝宝吸引来了!螃蟹宝宝的'摇篮在哪里?我想到一首诗歌了,你听:海滩是摇篮,摇着蟹宝宝,海风轻轻吹,蟹宝宝睡着了。

2、幼儿分组创编。

师:我当上了小诗人,你们呢?想不想当小诗人?好,赶快把你们桌下的宝宝们请出来吧!你也来用诗儿歌中那样美的语言说一说吧!还可以将你编的诗歌说给同伴听。

3、幼儿集体交流。

五、总结评价,情感提升。

大树是摇篮,摇着鸟宝宝,树叶沙沙响,鸟宝宝睡着了。

沙滩是摇篮,摇着龟宝宝,温度悄悄升,龟宝宝睡着了。

草地是摇篮,摇着兔宝宝,草儿轻轻动,兔宝宝睡着了。

花儿是摇篮,摇着蝴蝶宝宝,风儿轻轻吹,蝴蝶宝宝睡着了。

其实,在大自然里还有许许多多的小宝宝,他们的摇篮在哪呢?细心的小朋友和我一起去找找吧!

摇篮摇教案篇八

在幼儿园我一直是带的大班或大大班幼儿,而且也一直在负责语言领域的教学。从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语言对幼儿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激发太重要了,要达到同一个目的,教师不同的语言组织、引导完全会达到不一样的效果。在一次儿歌“小草爱做梦”的课后,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在课间跑来主动告诉我,“老师,我也会编儿歌——小鸟爱做梦,梦是……”。这时的我心里除了充满教学上成功的成就感以外,我还思索着;大班孩子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强,他们喜欢自己创作,觉得有成就感,不满足于单纯的朗诵诗歌,他们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并能根据自己的想象,运用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尝试自己仿编、创编,我再一想,孩子在小的时候或多或少都有睡摇篮的经历,就设计了这堂“摇篮”课。

1、通过动画和动作,理解诗歌的语言,并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2、初步感知诗歌中的比拟手法。

3、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诗歌仿编 。

材料准备:

1、动画“摇篮”,“摇篮曲”音乐,黑板,磁铁,字卡等。

2、图片:蓝天、大海、花园、妈妈的手;星星、鱼儿、花儿、小宝宝。

经验准备:

教师在课前可以利用散步活动、谈话活动引导幼儿观察认识诗歌中所提到的这些事物,如天空和花园,让幼儿亲身感受生活中大自然的美,为诗歌教学的开展奠定了情感基础。

(播放摇篮曲)孩子们,你们知道这首歌曲叫什么名字吗?听着这首优美的曲子,小宝宝们躺在摇篮里睡着了。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摇篮,我们一起去听听、看看吧!

1、欣赏第一遍动画:

——“诗歌的名字是什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

2、欣赏第二遍动画:

——“刚才小朋友听得可认真啦!现在,我们来看着图再欣赏一遍吧。欣赏的时候请小朋友想一想,诗歌里有哪些是摇篮?摇篮里面摇着的都是谁?又是什么在轻轻飘、翻、吹、唱呢(幼儿带着问题欣赏诗歌,之后依次一组一组地出示字卡)”

1、幼儿边看动画边跟着诵读诗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自然地学会诗歌)

——“这首诗歌这么好听,刚才有的小朋友都忍不住跟着念了,还做好看的动作呢,你们想不想学呀?那我们边看大屏幕边跟着亲亲地念一念好吗?”

2、幼儿加上动作来表演诵诗歌。

“小朋友的声音太好听了,如果这一次小朋友的声音再稍微大点儿,把我们的动作加上的话相信会更棒的,我们来试试吧。”

3、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诗歌。

4、“为什么诗歌中说‘白云、浪花、风儿、歌儿’都是轻轻的呢?”(引申午睡的时候小朋友们也要动作轻轻的,在家里,爸爸妈妈睡觉时也要轻轻的。)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

——“听了这么美的诗歌,老师也想来编一首儿歌:草地是摇篮,摇着草宝宝,风儿轻轻吹,草宝宝睡着了。”

——“小朋友,那你们想不想自己也来编一首诗歌呀?那请你们照着黑板上的句子结构来自己编一编吧!”

——小朋友编的诗歌多美呀!请小朋友回家后为自己编的诗歌配上优美的画面吧!

在我园的教研课上曾经把语言领域的诗歌活动提出来做过探讨,老师们都觉得古诗、散文、诗歌教学对幼儿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主要是要理内容、体会意境,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才谈得上仿编、创编。诗歌“摇篮”是我在我园上过的一堂公开课,所以是自己实际操作过的,感悟和体会也比较多一些。 总的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好,对自己语言的组织呀,提问的准确上性呀还是比较满意。觉得幼儿在我语言的引导下自主发展的空间还是比较大,思维也比较活跃,活动性也比较强,孩子比较感兴趣。只是在与幼儿互动时感觉自己对幼儿关注全体还不够,同一个幼儿请几次来回答问题的情况稍微多了一点;还有就是觉得自己的教育机智和临时的应变能力还比较欠缺,不能很好地根据幼儿的实际反应和接受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地调整,以期服务教学目标,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中还有些一味地想从幼儿那里得到自己教学活动设计中想得到的答案,违背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还应多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和考虑,运用正确的教学理论,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做到最大化地发展幼儿。

摇篮摇教案篇九

1.引导幼儿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的基础上,学习仿编诗歌。

3.感受妈妈的爱,懂得感恩,用行动报答妈妈的爱。

2.与诗歌内容匹配的图片、创编所需的图片若干。

1.出示摇篮,提问:看,这是什么?

师:对了,是摇篮。摇篮有什么用呢?

幼:小宝宝睡觉的。

幼:我们小时候可以睡在里面。

师:摇篮是小宝宝的床,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幼:很舒服。

幼:感觉很暖和、很温暖。

(评析:出示摇篮图片,让幼儿用已有的经验说说睡在摇篮的.感觉,很多的幼儿都能说出睡在摇篮舒服、温暖的特点,有的幼儿会不自觉地做出一系列身体摇摆的动作,很好地感受到了睡在摇篮里舒服的感觉。)。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幼:我看到了星星,我觉得白云的它的摇篮。

幼:妈妈是宝宝的摇篮。

幼:花园里有很多的小花,风吹起来,它的摇篮。

师:小朋友说的真不错,这段动画当中还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完整欣赏诗歌,加上配音)。

(评析:一开始出示课件,让幼儿欣赏诗歌中漂亮的场景,没有加上配音,让幼儿根据看到的内容猜测生活中的一些摇篮,第二遍加上配音朗诵,让幼儿欣赏画面的同时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熟悉诗歌的内容,为学习、朗诵诗歌作铺垫。)。

1.教师配乐朗诵,完整欣赏诗歌。

(1)教师配乐诗朗诵,幼儿欣赏,欣赏后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

(评析:请幼儿试着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并看着图完整地复述句子。)。

(2)引导幼儿用诗歌中语言来回答。(蓝天是摇篮,摇着星宝宝;大海是摇篮,摇着鱼宝宝;花园是摇篮,摇着花宝宝;妈妈的手是摇篮,摇着小宝宝。)。

(3)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4)分析句式,这首诗歌中有哪些一样的地方?

幼:最后一句一样,它们都睡着了。

幼:小宝宝都睡在摇篮里。

摇篮摇教案篇十

1、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激发幼儿对摇篮的兴趣。

2、在掌握诗歌基础上,学习仿编摇篮。

3、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1、多媒体课件,《摇篮曲》。

2、创编所需的图片。

一、导入课题,出示摇篮,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1、出示摇篮,师问:看,这是什么?摇篮的什么用呢?睡在里面有什么感觉呢?

2、师:睡在摇篮里软软的,很舒服,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像摇篮一样的东西,我们一起起来看看吧。

3、欣赏课件(没声音的画面),初次感知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什么像摇篮呢?它摇着谁?

二、学习诗歌,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1、教师配乐朗诵诗歌,幼儿欣赏。

提问:你听见了哪些好听的话,用诗歌中的话来说一说。

(要求幼儿要用诗歌中的话来说说,同时出相应的图片,来加深对诗歌的印象,熟悉诗歌内容。)

为什么说蓝天是星宝宝的摇篮?(为什么说大海是鱼宝宝的摇篮?花园是花宝宝的摇篮?)

2、观看课件,分段欣赏诗歌。

(1)播放诗歌中第一小节,师提问:星宝宝怎样的睡的?

为什么白云要轻轻地飘?我们一起用动作来表现。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小节。

(3)引导幼儿说一说,浪花轻轻翻,鱼宝宝睡着了;风儿轻轻吹,花宝宝睡着了;歌儿轻轻唱,小宝宝睡着了。

3、诵读诗歌,体会意境。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诵读(看着图把这首诗歌完整地朗诵一遍)。

(2)教师和幼儿分角色诵读。

(3)用好听地声音来读一读。

我们就用轻轻的、好听的声音来读读这首诗歌吧。

三、发挥想象,仿编诗歌。

1、蓝天里的星宝宝以外,还会有谁?

师:那我们试试,把太阳编到好听的诗歌中去。(插卡的形式,把原来诗歌中的白云图片替换为太阳,连贯地看图朗诵整句话。)

2、大海中除了鱼宝宝,还会有谁?

3、花园里除了花宝宝外,还会有谁?

把创编的内容看着图完整地朗诵,提醒幼儿用轻轻地、好听的声音进行诵读。

将图片放在语言供幼儿自己练习诵读诗歌。

小百科:摇篮是可摇动的婴儿卧具。婴儿睡在上面会很舒服。还有一种专为婴儿睡觉的时候唱的歌,名为《摇篮曲》。通常十分轻柔,演唱者一般为女性。

摇篮摇教案篇十一

1、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2、介绍音乐家舒柏特。

1、欣赏歌曲《鳟鱼》,感受歌曲中因调式的转换而造成的情绪与气氛的变化,以及初步认识伴奏在塑造音乐形象上所起的作用。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在艺术歌曲创作上的成就和贡献。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扩大学生音乐视野。

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欣赏舒柏特作品:《鳟鱼》。

录音机、磁带

一、发声练习:

同前节

二、检查复习:

集体有感情的齐唱歌曲《摇篮曲》。

三、欣赏《鳟鱼》

1、教师介绍《鳟鱼》:

同《摇篮曲》一样,《鳟鱼》也是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作曲的一首名曲。这首乐曲作于1817年夏天,当时舒柏特20岁。这是一首乐曲颇受人们喜爱的活泼、抒情的歌曲。歌词取自诗人舒巴尔特的一首浪漫诗,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和对自由的向往。

据说歌曲中将统治者比做?将小鱼比做?又揭示了什么寓意?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

2、初听乐曲。请同学们说说歌曲的三段分别说了什么?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它所引起的感情色彩又有什么不同?

4、复听《鳟鱼》,请同学完成听听想想,

并讨论:鳟鱼代表什么?渔夫代表什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寓意?

四、欣赏讨论

1、请每组派出代表上台来介绍奥地利作曲家舒柏特

2、评委给每小组得分。

3、加分题:

想要得到这部分分的同学,还可以每组派出代表,播放自己找到的舒柏特所作的乐曲,并简单做一个评述。

4、汇总得分,得出优胜组。

五、教师小结:

(若学生介绍的舒柏特知识不够丰富,教师可做补充,见教参)

鳟鱼

第一段 一群鳟鱼在清清的河水中游戏

第二段 渔夫悄悄的站在河边钓鱼,鳟鱼不上他的钩

第三段 狡猾的渔夫把河水搅浑,小鳟鱼受骗上钩

表现了渔夫残忍的感情和紧张的气氛

摇篮摇教案篇十二

摇篮曲是颇具民族风格的一首曲子,其旋律婉转、音乐形象亲切,且歌词见解移动。在以往的老教材中也有将它列入歌曲教学的。如浙江版的教参中就有,但这些教学方式不外乎是机械的,新《纲要》颁布后三年的今天我们岂能再将幼儿的主体地位反之以便?记得许卓娅教授在对音乐活动的创新中就强调幼儿自主的学,而不是死记硬背,所以活动中我将从对乐曲的欣赏体验入手,以递进式的学习方式逐渐解除师生、生生间的音架。让幼儿充分自主体验音乐的存在以肢体动作图谱演示,配合语言的解析,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从而学会歌唱。

1、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2、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重点:通过欣赏、哼唱,感受乐曲柔美的旋律。

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唱歌曲。

1、课前欣赏各种不同性质的乐曲。如:进行曲、圆舞曲等等。

2、记号笔、大张白纸。

(一)教师哼唱乐曲引起幼儿兴趣。

“嘘,……”(教师以轻柔的声音哼唱乐曲的旋律。)

提问:“老师在做什么?怎么做的?”(幼儿自由回答)

(二)引导幼儿欣赏乐曲。

1、听教师完整唱一遍歌曲。

提问:“这首歌听起来怎样?你以前听过吗?”(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边轻轻清唱歌曲,边根据歌词做动作。幼儿观察教师唱时的表情及肢体动作。

(三)学唱歌曲。

1、幼儿欣赏过乐曲后讨论歌词内容,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绘制图谱。

2、集体边看图谱边唱歌曲2~3遍。

3、幼儿边做动作理解的唱歌曲。

4、撤除图谱,幼儿闭上眼睛做小宝宝睡觉状再次唱歌曲。

5、一半幼儿做宝宝,一半幼儿做妈妈轮流长歌曲一次。

(四)结束。

教师模仿公鸡叫,“天亮了小宝宝们起床了去外面活动活动。”

让幼儿更好地感受音乐,更好地表达对音乐的感觉;体会自己是活动的参与者、操纵者;感受音乐过程中所带来的快乐及亲子之情。运用幼儿已有的哄娃娃经验创设了“娃娃要睡觉”的情景,让幼儿感受到轻柔、优美的摇篮曲对娃娃的催眠作用。

摇篮摇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教学,了解舒伯特的生平。

2、用柔美的声音演唱《摇篮曲》,表现歌曲安静、温暖、甜美的意境,感受母爱的温暖。

教学重难点:

1、体验《摇篮曲》表达的内容与情感。

2、用自然、甜美的音色准确演唱歌曲。

教具准备:多媒体电教用具、钢琴等。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导入新课,介绍舒伯特的故乡。

导言:同学们,今天我们的音乐之旅将到欧洲一个美丽的音乐城市去看一看,了解一下奥地利的音乐之城——维也纳。

2、学生观看课件,了解维也纳及金色大厅。

1、观看课件——少年舒伯特。

师:在维出纳,诞生了很多著名的音乐家,如海顿、莫扎特等。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一位著名的作曲家——舒伯特。

2、学生观看课件,读一读,说一说:从舒伯特的故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3、师小结: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我们要像舒伯特那样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1、教师讲述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舒柏特被世界人民称为“歌曲之王”。他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天,大作曲家舒伯特饿得昏头昏脑,但他身无分文。他试着走进了维也纳的一家饭馆。进去后,他四处张望,希望能看见一个朋友,他的眼光无意中落到桌子卜的一张报纸上,那上面有一首小诗。他看了看,在饭馆里来回走了几趟,为那首小诗谱上了乐曲,他把乐曲交给了饭馆老板,换了一份土豆烧牛肉。三十年以后,巴黎的`一家商行将这份手稿以四万法郎的高价售了出去,这就是后来有名的舒伯特《摇篮曲》。

2、学习歌词:师生一起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听范唱,感受歌曲情绪。

师:读起这首小诗,我仿佛觉得自己是个睡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夜幕降临的时候,深兰色的天空中,星星眨着眼睛,耳边传来妈妈动听的歌声。

教师弹唱歌曲请学生欣赏。

师:听了这首《摇篮曲》你有什么感受?

请学生谈对歌曲情绪、速度、力度的感受。

师小结: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是母亲在摇篮旁为使婴儿安静入睡而唱的歌曲,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音乐体裁。摇篮曲的音乐形象一般都具有温存、亲切、安宁的气氛。曲调平静、徐缓、优美,充满母亲对孩子未来的热诚的祝福。

4、学生再次聆听,跟琴哼唱歌谱。

5、学唱歌曲,启发感情。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后,请生做表演唱,生生评价,师生评价。

学生用简短的话讲述自己与妈妈之间的故事。

师小结:在妈妈的呵护下我们健康地成长着,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我们的妈妈,回报我们的家人。让我们唱着音乐家舒伯特的摇篮曲,再次回味一下那浓浓的母爱吧!

摇篮摇教案篇十四

通过聆听中外两首摇篮曲,感受优美抒情、轻柔安宁的意境体会本课主题“静静的夜”,学习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用动作表现自己感受到的情感和意境。

感受摇篮曲这类体裁的特点

用声音动作表现

录音、打击乐、各种毛绒玩具及彩笔

一、 聆听《摇篮曲》—女声独唱

1、 回忆自己小时候妈妈是怎么哄自己睡觉的?

(生:轻轻唱着歌,拍着我,摇摇篮)

2、 假如你来哄一个小宝宝睡觉,你会怎么做?

(学一学、做一做—提示摇篮曲的特点)

3、(师):“那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摇篮曲》是不是象我们刚才说的那样?”

4、初听乐曲,让学生感受摇篮曲的特点,并用语言,动作表现出来。

5、老师讲解摇篮曲的特点,它具有舒缓、优美、安静、抒情、中速(稍慢)力度稍弱的特点。

6、复听乐曲,并用动作表现了歌曲的情境。

7、 用线条表示出歌曲的情绪

(师):“刚才我们听的是一首德国作曲家他作的摇篮曲,你们想知道中国的妈妈怎样哄宝宝睡觉吗?嘘—你听……”

二、 聆听并表演《小宝宝睡着了》

1、 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意境,并随音乐轻拍节拍。

2、 对歌曲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情绪、力度、速度……)最后确定是属于摇篮曲。

(师):“下在让我们一起来学唱《小宝宝睡着了》。”

3、 老师有表情的范唱歌曲,学生仔细听,歌词中都写了些什么?

4、 用听唱法,分乐句,学习歌曲的演唱。

5、 在教唱的过程中,提示学生要演唱得连贯、轻柔、唱准音高(老师要随时纠正学生在演唱中出现的不足)。

6、 随老师的伴奏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边唱边体验摇篮曲所表现的意境。

7、 分为4个小组,讨论一下结尾应怎样唱更好听(提示小宝宝渐渐的睡着了)。

8、 展示自己设计的结尾(渐慢、渐弱),并进行表演。

9、 自己设计为歌曲加入打击乐伴奏(自己讨论应怎样敲才符合歌曲情绪)。

10、 出示教具—毛绒玩具,分组进行歌曲表演,

i 唱 ii

演 iii 敲

11、(师):“刚才我们用线条表示出了摇篮曲的情绪,低温 否可以为这种体裁的音乐选择一下合适的颜色(浅色)—感觉柔和的。”

12、师生共同表演《摇篮曲》一课外的:老师唱—妈

学生演—宝

共同感受摇篮曲的意境。

小结教学内容及学习情况.

摇篮摇教案篇十五

动作建议:

1、a段八拍一个乐句,乐句的前四拍是4下剪的动作,后四拍则变一个造型。

2、教师在b段中的示范动作尽量要优美。用教师自己的体态去感染孩子。

3、教师b段音乐中,做前、后、左转、右转吊线暗示,教师鼓励幼儿理解后应尽快按暗示的方向变化身体位置和姿势。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曲的欢快气氛,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扮演角色“放风筝”的快乐。

2、通过观察教师的示范,掌握b段音乐老爷爷收放风筝的动作。

3、倾听音乐,根据音乐的变化完整表现出放风筝的情景。

【活动准备】。

1、音乐《放风筝》、风筝图片的ppt。

2、幼儿有过放风筝的经验。

【活动过程】。

从前有一位老爷爷特别爱扎风筝,他扎的风筝啊栩栩如生、造型各异。

(播放ppt,幼儿观察)。

老师出示四只不同种类的风筝图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老爷爷都做了哪些风筝呢?”

过渡语:你们看哪些风筝来了?它是怎样出来的。

(1)教师根据音乐变风筝造型,幼儿观察并发现教师变造型的规律。

指导语:老师的风筝是怎样变出来的的?

(2)幼儿边听音乐边按节奏变风筝造型。

(l)继续讲述情境:你们猗猜后来风筝们飞上天了吗?可是没有老爷爷的线他们怎么飞得起来呢。不过就在这时老爷爷回来了,他不但没有生气,还带着这些风筝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翔,这些风筝都很聪明,老爷爷风筝线往哪边扯,他们就往哪边飞。他们飞啊飞直到,天黑才砸家呢。

(2)倾听音乐,幼儿当风筝,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坐在座位上随音乐节奏自由模仿风筝向不同方向飞的动态。

(1)教师当老爷爷,师生一起玩放风筝游戏1-2遍。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按节奏、飞得有美感的“风筝”,并请其示范。

(3)请个别幼儿上来当老爷爷放风筝。

(4)重点练习如何当老爷爷来指挥风筝飞舞。

(5)幼儿两两合作,一人当老爷爷,一人当风筝玩游戏。

引导幼儿评价:合作得怎样?动作是否优美、是否有节奏、是否看了主人的指挥。

过渡语:今天老爷爷扎了一条巨龙风筝,你们能把这个大家伙变出来吗?

(1)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变成一条龙,如何飞起来。

(2)教师当老爷爷,放飞“中国龙”。

大班音乐活动:包饺子。

摇篮摇教案篇十六

这节课是选自上海音乐出版社二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第五课,主要教学内容是欣赏《摇篮曲》,感受摇篮曲的音乐形象。奥地利著名作曲家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是一首四四拍,由四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歌曲。这首欣赏曲旋律平稳、优美、抒情。歌词亲切、感人,形象地描绘了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情景。音乐是一种听觉艺术,要想实现音乐欣赏目标,必须遵从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本课欣赏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欣赏习惯,每一次聆听都有明确的目标,从对《摇篮曲》形成初步印象——听出歌词大意、分清乐句——哼唱旋律与歌词——动一动表现乐曲——拓展。层层铺垫、步步加深,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教学内容】。

1、欣赏舒伯特作曲的《摇篮曲》。

2、律动《多彩的摇篮》。

3、拓展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摇篮曲》,使学生了解乐曲所表现的情境,从而唤起对儿时的美好向往,深切地体会到母爱的温暖,了解异国多元音乐文化。

2、让学生在听听、想想、议议、唱唱、玩玩的活动中,感受《摇篮曲》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指导学生学会用动作以及声音等方式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3、通过拓展欣赏中外不同的《摇篮曲》,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难点】。

1、欣赏《摇篮曲》,感受乐曲的情绪。

2、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1、复习用上海方言朗读《摇啊摇》歌词。

2、复习用上海方言演唱童谣《摇啊摇》。

说明:通过对上海童谣《摇啊摇》的复习,以旧带新。从回顾本土的《摇篮曲》自然地过渡到对外国《摇篮曲》的欣赏,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多元音乐文化。

(一)初听。

1、初步感受乐曲的情绪,想象乐曲所描绘的音乐形象。

说明: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喜欢的姿势,闭上眼睛来静静地欣赏,培养学生聆听的良好习惯。

2、说说感受。

(二)复听。

1、了解歌词内容。

2、听出乐曲由几个乐句组成。

(三)唱一唱。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3、有感情地学唱《摇篮曲》。

说明:通过以上环节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理解乐曲的音乐形象与情绪,进一步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

(四)动一动。

1、听着《摇篮曲》音乐分角色做做哄宝宝睡觉的动作。

2、跟着音乐创设各种摇篮做做律动《多彩的摇篮》。

3、组合律动。

说明:在动的过程中,可创设情景:星星、月亮、晚风婆婆、花、草等,并结合《多彩的摇篮》自由创作各种摇篮造型,边哼唱边摇宝宝入睡,在身临其境中表现自己对《摇篮曲》的感受。

1、欣赏莫扎特作曲的《摇篮曲》。

2、引导学生通过上网、书籍、传播媒体、音响资料、询问他人等途径来收集中外有关《摇篮曲》的文字或音响资料,下节课在课堂中展示交流。

说明: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进一步感受《摇篮曲》所表达的音乐形象。并且激发学生通过课外自主学习,加深对《摇篮曲》题材的理解,丰富有关《摇篮曲》的音乐知识,最终归纳出《摇篮曲》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欣赏课遵从了“听觉领先,动觉切入”的先进音乐教学理念,对每一次聆听都提出了恰当、明确的要求,教学铺垫层层递进,使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深切地感受到了《摇篮曲》优美动人的音乐形象,唤起了对儿时的美好遐想,理解了多元文化,并养成了的良好的聆听习惯。在动觉切入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来体会母亲哄宝宝睡觉时的心情和当时宝宝的感受;然后引导学生用各种动作或道具来搭建摇篮进行《多彩的摇篮》的律动;再将两者结合起来,创设适宜的情境,进行组合表演。使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摇篮曲》所表达的意境和情绪,顺利地解决了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再现了月光下,慈爱的妈妈轻轻摇着摇篮,催宝宝快快入睡的动人情景。架起了与世界其他不同民族优秀音乐文化之间的桥梁,帮助学生树立了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摇篮摇教案篇十七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乐曲安静、舒缓的音乐风格。

2、学唱歌曲,引导幼儿体会歌词含义,感受音乐的优美。

3、借助音乐情景展开想象,引导幼儿体验放松、倾听、互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音乐、幻灯片、娃娃、场地。

活动过程:

1、听音乐《小小解放军》踏步进入教室坐好。

2、说一说,听过这首乐曲之后的感受。

播放宝宝哭声,请幼儿一起做摇一摇、搂一搂、亲一亲的动作体验音乐的轻柔感受。

倾听音乐第一遍,教师提问:“听过音乐之后的感受。”教唱歌曲,幼儿跟随教师学唱歌曲。复习歌曲,幼儿随音乐歌唱歌曲。

1、教师和幼儿一同《摇篮曲》的曲式风格特点。

2、放松、倾听、欣赏乐曲。

摇篮摇教案篇十八

生活经验,使孩子获得发展的活动。而主题《亲亲一家人》中正好有一个音乐欣赏活动《爱意摇篮曲》,让孩子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因此,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设计了音乐活动“爱意摇篮曲”,目的是通过孩子亲身的感受,懂得要时时关爱娃娃。体验爸爸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我将活动过程分为:讨论导入,哄娃娃睡觉;基本过程,欣赏摇篮曲,感受柔和宁静的音乐氛围;结束部分,我来哄娃娃睡觉。

片段一:开始部分我就提问怎么才能让宝宝快快睡着呢?孩子们的回答是:听故事,摇一摇,晃一晃,拍一拍。有个小朋友说:听歌。我马上追问听什么歌?是唱起来很大声,让我们很兴奋的歌吗?“是轻轻的,能让宝宝睡觉的歌。”哄宝宝睡觉的歌我们给它一个名字:摇篮曲。这一部分和幼儿的互动比较自然。

片段二:弹奏《睡吧,布娃娃》第一遍的时候,孩子们都能跟着音乐,轻轻的摆动身体,摇晃脑袋,有几个孩子还闭上了眼睛。音乐对于孩子有一种天生的魔力,而这个氛围是需要老师来有效创设的。

片段三:我来当爸爸妈妈,这个环节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抱着自己的“宝宝们”,有模有样的拍拍“宝宝”的背,在角色置换中,让孩子感受爸爸妈妈对于自己的浓浓爱意。

1、小班孩子音乐欣赏活动的特点。

小班音乐活动要整合幼儿的已有经验,《纲要》中指出,幼儿没有经历就没有经验。可见生活已有经验对幼儿学习的重要性。尤其象音乐欣赏类型这种对小班幼儿而言相对较抽象的内容,更应顾及到他们的已有经验与需要。《爱意摇篮曲》中妈妈与孩子的爱抚、关爱等正是小班幼儿特别需要、印象深刻的生活经验。由于小班的孩子们对父母的依恋很敏感,常常会有孩子想家、想爸爸、想妈妈。因此,活动中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更能理解音乐性质,乐意表现音乐。在欣赏《爱意摇篮曲》时,我一开始就创设了情境,让幼儿回忆起被妈妈拍睡时的意境,激起了孩子们的活动兴趣。活动中孩子们不仅能用安静柔和的声音演唱,而且能用动作表示对娃娃的关心。有的做拍娃娃的动作;有的'做摇摇篮的动作;还有的幼儿做轻抚娃娃的动作,体现了美好的情感。这种生活经验的自然整合,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

2、选材应选择有明显特征的音乐让幼儿欣赏:

让小班幼儿欣赏音乐,首先要考虑音乐本身对幼儿是否具有吸引力,那么选材就显得很重要。应选择一些具有明显音响特征和情感色彩的音乐让幼儿充分感受,这些音乐中,歌曲所占的比重较大,因为歌曲中有歌词,幼儿容易理解。

3、音乐活动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积极丰富的情感使幼儿终身收益。

在活动中,我来哄娃娃睡觉“这一环节幼儿边听音乐边跟着哼唱,哄娃娃入睡,幼儿既感受柔和和宁静地音乐氛围,满足幼儿各种情感的需要与发展。同时又满足了幼儿好模仿的特点。活动中我们能看到一幅幅温馨的场面:有的把宝宝抱在手里,有的把宝宝放在小椅子上,边哼摇篮曲边哄娃娃睡觉,孩子们体验到了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给予的浓浓爱意。

4、存在的不足之处:

若能在欣赏“爱意摇篮曲”后将这一问题抛给幼儿(如:谁听了摇篮曲也会睡着,他们睡在哪?)这样更能提升欣赏摇篮曲的意义。活动给予孩子的并非只是一首能哄宝宝睡觉的摇篮曲,更是一首让每样事物都入睡的舒缓、安静、优美的摇篮曲,这才是摇篮曲欣赏的更高价值。

音乐欣赏活动我虽然上的并不多,但我明白活动中音乐活动的氛围营造很重要。比如可以多准备几首摇篮曲给幼儿欣赏,而不只是单一的一首,拓宽幼儿的音乐欣赏。在播放录音时,可以引导幼儿轻轻哼唱,在最后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环节,给孩子留有更充足的时间,鼓励幼儿尝试用各种动作来哄宝宝入睡。希望自己可以在以后的活动中前期准备更充分,这样在活动才能和幼儿有效互动!

摇篮摇教案篇十九

1、感受摇篮曲的安静、温柔,能够在摇篮曲的情境中轻轻地哄宝宝睡觉。

1、人手一个布制玩具,一个摇篮。

2、《摇篮曲》、《黑猫警长》主题曲。

1、情境导入。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是我的小娃娃。咦,小娃娃在说话:我要睡觉!我要睡觉!

师:小宝宝有点累了,要睡觉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入睡的呢?(幼儿讲述并模仿)。

2、选择欣赏乐曲,通过比较理解摇篮曲的特点。

(1)播放两段不同的音乐,供幼儿选择。

老师这里有两首好听的乐曲,选哪一首呢?

(2)播放幼儿选择的音乐。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合适吗?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选择放乐曲。)。

师:我们再听一听另外一首怎么样?

师:我们应该选哪一个呢?

3、创设情景,完整欣赏乐曲。

师:好的,让我们就选这首安静、优美的摇篮曲给宝宝听吧。

教师抱娃娃进行表现,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4、根据幼儿讲述的感受,老师介绍摇篮曲的特点。

师:听了这首乐曲娃娃已经快睡着了。为什么娃娃听了这首乐曲就安静了,想睡觉了?

小结: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5、幼儿跟音乐展开联想,进行表现。

师: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唱着歌哄你们入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宝宝入睡吧。你们的宝宝都在小床上等你们呢。

宝宝们都睡着了吗?嘘,不要吵醒她们,轻轻把娃娃放到床上去,帮他们盖好被子吧。爸爸妈妈们都去外面吧,让宝宝好好睡觉吧。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摇篮摇教案篇二十

1.感受摇篮曲的安静、温柔,能够在摇篮曲的情境中轻轻地哄宝宝睡觉。

2.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3.通过整体欣赏音乐、图片和动作,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内容。

1.人手一个布制玩具,一个摇篮。

2.《摇篮曲》、《黑猫警长》主题曲

师: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他是我的小娃娃。咦,小娃娃在说话:我要睡觉!我要睡觉!

师:小宝宝有点累了,要睡觉了。你们睡觉的时候,爸爸妈妈是怎么哄你们入睡的呢?(幼儿讲述并模仿)

1、播放两段不同的音乐,供幼儿选择。

老师这里有两首好听的乐曲,选哪一首呢?

2、播放幼儿选择的音乐。

师:听一听这首乐曲合适吗?为什么?(根据幼儿的选择放乐曲。)

师:我们再听一听另外一首怎么样?

师:我们应该选哪一个呢?

师:好的,让我们就选这首安静、优美的摇篮曲给宝宝听吧。

教师抱娃娃进行表现,使幼儿进一步感受、理解摇篮曲的风格特点。

四、根据幼儿讲述的感受,老师介绍摇篮曲的特点。

师:听了这首乐曲娃娃已经快睡着了。为什么娃娃听了这首乐曲就安静了,想睡觉了?

小结:这种很优美,很安静地音乐叫摇篮曲,摇篮曲是专门哄宝宝睡觉的曲子,你们小的时候,妈妈一定也唱着摇篮曲哄你们睡觉的。

师:在你们很小的时候,妈妈就是这样唱着歌哄你们入睡的。今天,我们也来做爸爸妈妈哄宝宝入睡吧。你们的宝宝都在小床上等你们呢。

宝宝们都睡着了吗?嘘,不要吵醒她们,轻轻把娃娃放到床上去,帮他们盖好被子吧。爸爸妈妈们都去外面吧,让宝宝好好睡觉吧。

在小班上学期我想让孩子接触到比较典型的曲子,例如摇篮曲、进行曲等,让他们初步了解音乐有不同的类型,在音乐的活动中能够有稍深一点的探索。

而在这节活动中,我们发现:孩子能够分辨什么样的曲子才是适合睡觉的曲子,而小班的幼儿也特别容易进入情境,能用入境的语言、动作带娃娃睡觉。活动的目标很容易达成。

不足的是在环节的设置上还不够流畅,哄娃娃睡觉的时候想轻柔的语言、动作和情景有些不匹配,最好在孩子自然地抱娃娃听音乐入睡地时候观察他们的自然表现,在之后的环节中加以提炼。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4701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