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教案的过程也是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案的编写应该注重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和正确价值观。掌握好教案的编写方法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大有裨益。
汉文化教案篇一
教学难点: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教学思路: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
一、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
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有人还翻译佛经。佛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二、道教的出现。
道教,由道家思想和民间神仙方术发展而来,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迎合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道教的影响:如建筑(道观)、医药(炼丹、火药)、武术(武当派)、气功等。
三、王充与《论衡》。
联系前面曾经涉及的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王充,东汉人,著《论衡》,提出无神论,即唯物主义思想。
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迷信思想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科技落后,统治者利用封建迷信麻痹人民,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违世之说就显得更为可贵。[小结]思想和宗教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今天社会上还有一些迷信思想的残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一些事物。
板书设计:
汉文化教案篇二
(课间:屏幕上出示课题、作者、背景胡同图片、背景音乐(前门情思大碗茶))。
一、导入新课。
猜谜:石刻的史书,凝固的音乐(建筑)。
从文化的眼光看,民居是与人们最为亲近的背景文化,它给生活打上了民族的时代的烙印;用艺术的眼光来看,民居是凝固于时间长河的多重性艺术,它为生活平添着诗章;用历史的眼光来看民居是无处不在的伦理学、民俗学、建筑学的历史缩影,它使生活有了更为丰富的内涵。
中华民族的智慧和耐劳精神,创造了巍峨的长城、庄严的宫殿、秀美的园林,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民居宅院,他们都有着自己独特鲜活的生命。同学们,大家对“文化”的了解有多少?从时间上看,古代有古代文化,现代有现代文化;从空间地域看,有中国文化、西方文化,南方文化(海派)、北方文化(京派),海峡两岸有闽台文化,每个地方都有它独特的文化;日常生活中,吃有吃的文化,穿有穿的文化,居住有居住文化,像永定土楼文化。可见,“文化”一词的内涵是多么的丰富。(课件一)。
辞海》:“从广义来说,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来说,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胡同文化》,(课件二)就是一篇诠释北京民居建筑与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文章。作者汪曾祺,江苏高邮人,长期生活在北京,对北京的生活有深刻的理解,感悟很多,他写的文章京味十足。本文放在第三单元“概括要点”之下,我们将通过它来进行概括要点的学习。同时感受一下京都文化气息,揣摩本文自然闲适的语言,领略作者散淡的情趣。
课前布置大家自读课文,从文中读出问题来,要求每人至少得提出一个问题,那么现在我们集中来展示一下,看看同学们提的是哪些问题。(投影)这些问题,有的可以通过概括要点来寻求解决,有的需要细细地品味鉴赏。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再读课文。(不确定因素)。
二、概括要点,揣摩语言,体味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1、复习:
前面我们学习归纳出概括要点的一些方法,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概括要点的主要依据有哪些?(学生回答,老师演示课件三)。
注意题目传达的信息。
注意上下文的联系(理清思路)。
寻找关键语句(段首句、过渡句、修辞句、情态语等)。
把握材料的作用。
2、应用:
本文题为“胡同文化”,那么,题目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呢?(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胡同有什么特点?胡同文化有什么内涵?胡同与文化之间又有什么关系?)题目中传达的这些信息,正是需要我们去概括的内容。
让学生寻找最先写到“胡同文化”字样的段落,从中发现这一段在文章思路上的作用。(明确:第五段是将胡同的城建特点与其文化特点挂起钩来的段落)。
(1)自读1-5段,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要求学生应用所学的概括要点的方法,边读边画出要点。(演示课件四)看北京平面图,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学生概括北京胡同的特点(演示课件五)。
胡同:方正——影响生活,影响思想。
取名,多种来源。
数量多。
形成网络。
与四合院一体。
(2)、听配乐朗读6-12段,概括胡同文化的特点,同时品味本文语言的京味特色:(演示课件六)同学们听了这段录音,是不是有所感悟,确实京味十足。请几位同学范读“虾米皮熬白菜,嘿!”一句,体味句中所传达的复杂情感(满足、欣赏,也有几分感慨)。那么下面再请同学们来概括一下胡同文化的特点。(演示课件七)。
文化:封闭----安土重迁。
自扫门前雪。
易满足。
爱看热闹,不爱管闲事。
忍
(3)、读课文后三段,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留恋、怀旧、伤感;知道它必将衰败、没落,带有一定的批判意识)。
三、讨论。
同学们今天学了这篇文章,对北京胡同的特点,对胡同文化的内涵,对北京胡同与北京市民文化的关系已有了一定的感受、认识。你看,那方方正正的居住环境,它是那么深刻地影响北京市民的生活和思想。可见,文化的形成与居住环境的联系多么紧。我们要学会像作者汪曾祺这样善于感悟生活,思考生活。下面,我们由此再引申开去。大家想一想,今天我们生活在怎样一种居住环境中,这其中又是怎样一种文化?(老师相机诱导,学生各抒己见,演示课件八)。
问题:“胡同文化”与“高楼文化”比,哪一个更封闭?(演示课件九)。
参考:“大杂院中最让人信服的是相互信任。一家外出,钥匙放心地放在邻居处,以备家人和至亲的突然到来。至于日常用的油盐酱醋,做饭时没有了,不要紧,直接到邻居家橱柜里去拿。
社会在进步,住了四十多年大杂院的我,搬进楼房后真不适应‘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环境。当然,这还算是好的,更有甚者,如果您开门时忘记把钥匙取下来,那您可就留神吧,须知现在的兔子也吃窝边草了。”(作家徐城北语)。
四、布置作业:
1、课后练笔:(演示课件十)。
学习《胡同文化》的写法,以“××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2、课外阅读:
在课文以外找和“胡同文化”有关的素材,和同学说一说,借以印证或补充作者的观点。可在看过的影视作品中或读过的文学作品中找。
课外阅读参考篇目:
汪曾祺文集(散文卷)》(江苏文艺出版社)。
汪曾祺传》(江苏文艺出版社)。
中国居住文化》(同济大学出版社)。
城市季风》(东方出版社)。
文化苦旅》(知识出版社)。
汉文化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点分析: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难点分析: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一切宗教都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很易于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而宗教所起的社会作用又非常复杂,初中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很深入的程度,不易掌握其本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法建议:
一、讲授本课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专有名词,请注意理解:
1、《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
2、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上承认的三大宗教。
道教产生于中国,生长于中国,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不具有世界性,属于地方宗教。
3、古印度不是今天印度的国名,而是一个地理名称,表示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家。
二、讲授本课时,可采用对比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
迷信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的对比:鬼神迷信思想宣扬天人息息相关,人死为鬼。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认为人死不为鬼,否定天神的作用。
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佛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能转生来世、忍受苦难。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教义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社会现实持消极态度。使被压迫阶级在宗教的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符合统治阶级稳固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成为他们麻痹人民的工具。
汉文化教案篇四
学习目标:
1、了解秦汉时期先进的科技成就——造纸术、数学、地理、医学。
2、通过学习这一时期的科技成就增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蔡伦改进造纸术;地动仪。
难点:张衡制造的地动仪。
自学指导:认真阅读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完成填空,注意书写。
1.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是_________早期用麻做的纸.
2._______时候,宦官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后人将这种纸叫做______________.
3.东汉时期的_________________,是一部数学名著.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4.东汉时期,科学家___________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叫做____________.这是世界公认最早的地震仪器.
5.汉代著名的医学家____________,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_____________,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叫做__________.
6.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_______________,写成了《________________》,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世尊称他为_____________.
学法指导: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课学到的科技和医学成就。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有疑问的地方作出标记并提出来。
领域时期代表人物主要成就。
造纸西汉。
东汉蔡伦。
数学东汉。
地理东汉。
医学东汉麻沸散和五禽戏。
东汉张仲景。
汉文化教案篇五
1、通过对关键语句和关键词语的理解梳理文章的中心。
2、体会序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特点,在恰当的表达方式即说明的表达方式中也能融合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受作品语言特色,让学生认识语言恰切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特殊效果。
4、培养学生透过表象挖掘事物本质的能力。
汉文化教案篇六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一切宗教都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很易于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而宗教所起的社会作用又非常复杂,初中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很深入的程度,不易掌握其本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1、《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
2、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
道教产生于中国,生长于中国,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不具有世界性,属于地方宗教。
3、古印度不是今天印度的国名,而是一个地理名称,表示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家。
迷信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的对比:鬼神迷信思想宣扬天人息息相关,人死为鬼。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认为人死不为鬼,否定天神的作用。
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佛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能转生来世、忍受苦难。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教义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社会现实持消极态度。使被压迫阶级在宗教的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符合统治阶级稳固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成为他们麻痹人民的工具。
汉文化教案篇七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汉末年佛教传入我国;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道教的兴起;佛教与道教广泛传播的原因;王充与《论衡》。
通过分析佛教和道教对我们周围事物影响的实例,说明佛教和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理解宗教迷信的危害,培养辨别是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王充的著作《论衡》的学习,培养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学习他积极战斗的精神。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秦汉时期,求仙迷信思想在统治阶级中盛行。为神化封建皇帝,麻痹人民,西汉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宣传迷信思想。两汉时期出现了不少批判迷信思想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东汉的王充,他著有《论衡》。在书中他批判了天降灾祸,否定了天神;批判了人死为鬼,否定了鬼神。
西汉末年,佛教传人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佛教宣传追求来世幸福,受到封建统治阶级的欢迎和扶持。佛教的传播,对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道教是中国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适应封建统治阶级麻痹人民的需要得以传播,对后世文化也产生深远的影响。
重点分析:
1.佛教的传入。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的兴起以及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的政治、文化、艺术所产生深远的影响,学生应重点掌握。这有助于学生了解和欣赏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王充在反对当时盛行的董仲舒所提“天降灾祸”论的战斗中,发展了我国古代唯物主义传统。其著作《论衡》在我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使人们对唯物主义思想的认识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在当时封建迷信思想盛行的情况下,唯物主义思想家能坚持科学地认识世界,学习此内容,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是极其有益的。
难点分析: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一切宗教都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反映,很易于被统治阶级利用,作为麻痹人民的工具。而宗教所起的社会作用又非常复杂,初中学生对于宗教的认识不可能达到很深入的程度,不易掌握其本质,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教法建议。
一.讲授本课时我们会遇到一些专有名词,请注意理解:
1、《论衡》中“衡”指的是重量,论衡即论述轻重。论述什么的轻重呢?王充自己解释到:“控轻重之言,立真伪之平。”即实事求是地衡量人世间的是与非。
2、世界三大宗教是指具有世界影响的、不受任何国家任何民族局限,在更广泛地区传播的宗教。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为世界上承认的三大宗教。
道教产生于中国,生长于中国,是中国自己的宗教,不具有世界性,属于地方宗教。
3、古印度不是今天印度的国名,而是一个地理名称,表示南亚次大陆,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尼泊尔等国家。
二、讲授本课时,可采用对比法,加深学生对所学习历史知识内容的理解。
迷信思想与唯物主义思想的对比:鬼神迷信思想宣扬天人息息相关,人死为鬼。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则认为人死不为鬼,否定天神的作用。
宗教:佛教起源于古印度;道教源于我国民间。佛教的主要教义是灵魂能转生来世、忍受苦难。道教的主要教义是修身养性、得道成仙。教义表述虽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对社会现实持消极态度。使被压迫阶级在宗教的幻想中寻找精神上的安慰,符合统治阶级稳固统治的需要,受到统治者的欢迎,成为他们麻痹人民的工具。
教学设计示例。
--宗教的传播和杰出的思想家。
教学重点:佛教的传入和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难点 :宗教的本质和影响。
教学思路:制作知识结构图表,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知识结构,掌握重点内容。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 :
[导入 ]提问:秦汉时期有哪些科技成就?总结,引入思想、宗教。
一、佛教的传入。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公元前6世纪创立于印度,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被尊称为释迦牟尼。其教义主要有人生是苦难;要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入极乐世界。西汉末,佛教经中亚沿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传入我国后,分内传佛教、藏传佛教。
佛教传入我国后,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者到西域求佛法,一些贵族供奉佛像,建造寺庙,有人还翻译佛经。佛教之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欢迎和支持,是因为它要求人们忍受现世的一切苦难,而追求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来世的幸福,从而起到麻痹人民斗志的作用。正是在封建统治者的支持之下,东汉末年,佛教在我国逐渐流传起来。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总是利用宗教来麻痹人民,以使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力量,而相信神灵的力量,把希望寄托于来世和天国,从而放弃为争取现实幸福的斗争,而安于被奴役的命运。
二、道教的出现。
道教,由道家思想和民间神仙方术发展而来,它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得道成仙,道教迎合了人们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也符合封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需要,道教的影响:如建筑(道观)、医药(炼丹、火药)、武术(武当派)、气功等。
三、王充与《论衡》。
联系前面曾经涉及的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荀子(提出人定胜天的观点)。王充,东汉人,著《论衡》,提出无神论,即唯物主义思想。
当时的社会环境是迷信思想盛行,分析其原因主要有科技落后,统治者利用封建迷信麻痹人民,在这种社会氛围下能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违世之说就显得更为可贵。[小结]思想和宗教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今天社会上还有一些迷信思想的残余,我们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一些事物。
——宗教的传播和杰出的思想家。
一、佛教的传入。
1.佛教传入我国(西汉末)。
2.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二、道教的出现。
1.道教在民间兴起(东汉)。
2.道教对我国文化的影响。
三、王充与《论衡》。
1.迷信思想盛行。
2.王充和《论衡》。
汉文化教案篇八
积累下面词语: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马或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八、板书设计。
板书??
胡同文化。
方方正正安土重迁。
命名来源是居住方式各自封闭。
北京胡同胡同大小是文化形态封闭的文化易于满足“忍”
胡同静僻置身事外。
安分守己。
逆来顺受。
板书二。
胡同文化。
语言特色。
不显喧闹更加安静静的文化。
口语色彩嘿——易于满足。
北京人,真有你的!——善于忍耐。
古典色彩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无可奈何。
短句大腌萝卜,就不错——干。
汉文化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和改进、华佗和张仲景的成就,
从而培养学生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纸的发明对人类文明史做出哪些贡献?”
培养学生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使学生认识到秦汉时期文化的繁荣昌盛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和非凡的创造力。
(四)教材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2)地动仪。
2、难点:涉及到科技名词和物理学原理,而初一学生没有学习物理,对于利用物体惯性来对地震波进行远距离测量的原理难以理解,因此是本课的难点。
3、解决办法。
(1)这一课的重点问题学生比较熟悉,可学生熟悉的只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形成完整的概念。
(2)采用直观教学法,利用幻灯、挂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有关内容。
(3)地动仪的构造原理和一些专门的科技名词,以教师讲述为主,但必须做到概念准确。
(4)用归纳法,让学生多做、多读、多讲,最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概括秦汉时期的科技成就。
二、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纸、竹简。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一起读本课的引言,然后教师概述)我们已经学过的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情况,这个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正是文化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从18、19课,我们都来学习秦汉时期的文化。
2讲授新课。
(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板书)(一)、纸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
1、从竹简到纸的发明。
前面我们讲过甲骨文。后来人们又把文字写在竹木简、帛上。帛是丝织品,比竹木简轻得多,可又太贵了。使学生了解纸的发明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接着出示两个问题让学生思考:
1)纸是怎样发明的?2)纸的出现对人类有哪些贡献?。
(板书)2蔡伦改进造纸术。
公元1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来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接着又让学生思考第2个思考题:造纸术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请同学们回答后教师归纳):造纸术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到世界各地,有利于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
(板书)(二)、《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有很多数学成就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并且传到了十几个国家被当作教科书。
(板书)(三)、地动仪。
请同学们思考:在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才能感知?
东汉科学家张衡又发明了地动仪。
(板书)(四)、华佗和张仲景。
首先向学生点出:中国医药学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具特色,而且有着悠久的历史。秦汉时期,中国有很多著名医学家,其中成就最突出、影响最大的是张仲景和华佗。
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剂,五禽戏。
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五、课堂小结。
秦汉时国家的统一、经济的繁荣,使得这一时期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文化成为可能,这是秦汉人民留给后人的一笔珍贵遗产,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的重要贡献。
六、课堂练习见课件制作。
附:板书设计。
一、造纸术:
1、中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西汉前期)。
2、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称蔡侯纸。
二、《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的一部数学著作。
三、医学成就:
1、华佗:麻沸散--世界最早的麻醉剂,五禽戏。
2、医圣张仲景(东汉)著有《伤寒杂病论》,在书中全面。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张衡(东汉)地动仪:世界上最早的测定地震的议器。
汉文化教案篇十
内容提要: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
地域文化是在一定地理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下历史形成的具有个性特色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至少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特色各异的地域文化圈,如吴越文化、巴蜀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秦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等等。中华文化就是由众多地域文化圈相互融合、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大文化系统。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差异,采用近代科学方法对地域文化开展研究也很早就已出现。如楚文化研究,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引起学者的关注,但地域文化真正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还是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这与新中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五十年代,在长沙一地,就发现有楚墓200多座。
自1960年代到1970年代,在湖北江陵县有计划地开展了对楚国遗址和墓葬的发掘,在望山楚墓中出土了越王勾践剑、竹简、人骑骆驼铜灯等。尤其是对楚郢都纪南城和雨台山500余座楚墓的发掘取得重要成果,在雨台山出土的器物有4200余件,著名的如虎座飞鸟、鸳鸯形漆豆、竹制天平衡杆、砝码等。江陵天星观一号是楚封君的大型墓葬,发掘的遗物有2400余种,对研究楚国的封君制度有重要的价值。对纪南城的发掘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城址的面积、建筑布局有了基本的了解,有宫殿区、制陶、冶铸作坊区等,并大致确定了其存废的年代。接着在湖北当阳、襄阳、宜城等地也发现了不少楚国墓葬和遗址,当阳赵家湖楚墓群发掘了自西周晚期到战国中晚期的中小型楚墓近300座,使人们对春秋楚墓的分期有了系统的.认识。
特别是湖北随县擂鼓墩的战国曾侯乙墓及随枣地区近百座曾国墓葬的发掘、湖北大冶县铜绿山发现的周代铜矿遗址,把对楚文化的考古推向高潮。仅曾侯乙墓就出土了15000余件青铜器、漆木器、金器、玉器等随葬品,仅青铜器的重量就有10余吨。其中有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青铜编钟等礼乐器,轰动了世界,改变了人们对先秦时期我国南方地域文化的传统观念。大冶铜绿山遗址从1973年起经过多次发掘,清理出采矿井巷近500条,出土了用于采掘、装载、照明、排水、提升的生产工具和多种器物,证明铜绿山遗址至晚在西周时已开始开采,而年代上限,很有可能一直上溯至商代晚期。使人们摸清了先秦时期铜矿开采和冶炼的情况,并推动了我国“矿冶考古”新型学科的成立。大量珍贵文物的出土,使人们对楚文化的内涵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各个相关学科纷纷加入到楚文化的研究之中,各地先后成立了楚文化研究会,对楚文化的渊源、楚都的地望、楚墓的考古学特征、’楚国的物质文化成就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又有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如湖北江陵马山1号墓出土大量精美的丝织品,有绢、绨、纱、罗、绮、锦、绦、组等各种各样类型,反映了楚国丝织工艺在当时所达到的高度。在湖北潜江龙湾发掘了l号放鹰台宫殿遗址,被认为是楚章华台遗址,从而对楚国的大型宫殿建筑提供了实物资料。在湖北荆门挖掘的战国楚墓包山大冢,出土了大批竹简,为深入研究楚文化提供了珍贵的文字资料。通过几十年来所挖掘的数千座楚国墓葬和遗址,对楚文化的认识已由模糊趋于清晰,对楚文化的要素、特征已有系统的认识,考古学的成果为楚文化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楚文化研究的全面繁荣。
楚文化研究只是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一个缩影,可以说,我国地域文化研究的兴盛,都离不开考古学的成果。如蜀文化就是在新津宝墩、广汉三星堆、成都金沙等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后重新认识到它在中华文明起源中的重要地位。
地域文化是区域的精神内核,这种深层次的思考催生了地域文化研究的热潮,并将地域文化的研究与现实问题更紧密地结合起来,由某一历史时段延伸到对一个地域从古至今的文化进行全方位系统的探索,力求形成区域的独特文化氛围,提升劳动者的素质,增强热爱家乡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一个地区的地域文化对其所在地的经济社会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各地的地域文化研究在弘扬地域传统文化中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注意剖析本地区传统文化中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开放不相适应的一面,为建立健康创新的地域文化开辟道路。
地域文化也是一种凝聚力,它在塑造本地人文精神的同时,也是在塑造着本地区人的素质,从而对本地的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的影响。浙江温州地区资源贫瘠,但它能在改革开放二十几年来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与当地的重商传统和注重功利的人文精神分不开,与温州人四海为家,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创立家业的地域文化精神分不开。挖掘本地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值观念,提升区域的文化内涵,培养具有时代气息的新人,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各地地域文化研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特别是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文化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用也愈来愈重要。挖掘地域文化内涵,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综合竞争力,已经成了现实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如湖北在开展荆楚文化研究时,就强调要把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开发具有荆楚文化特色的产品,形成产业优势,创立知名品牌。利用荆楚文化的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结合。因而地域文化的研究已不仅限于考古或历史学领域,而是不断拓展,成为一个涵盖多学科的新的科学研究领域。
汉文化教案篇十一
对于文化课,可以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目标。上不好,罗列文化成就,表格数字的罗列,枯噪而乏味。老师累,学生烦。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充分利用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处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拓展学习思考空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就是从小着眼,用以复习旧课,从大处着眼,加深对社会,人生的思考,秦汉时期的文化,先让学生了解秦汉文化昌盛的原因,从而知道秦汉大一统下气势恢弘的文化等。
对于课的处理,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原则,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概括回答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求真知,并注意运用课本上的图片、资料等内容,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给学生以直观的印想。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讨论解决疑难,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相互合作的意识。
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下:第一,问题设置还不够有针对性,要有启发性、趣味性、灵活性。第二,语言上的问题,铺张浪费,有些不要讲,有些必须讲。一定要信任学生,有些问题,不必要重复。但自己往往不放心,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
汉文化教案篇十二
汉服、汉礼、雅乐、雅聚。
文史学会、采薇阁、国学学会、思弈协会、营销协会、天涯笛箫社。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中华民族历来被称为“衣冠上国,礼乐之邦”,中华文化素以文雅著称。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本应是中华民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但是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外来文化充斥我们的生活,国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越来越多的忽视了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缺失在国人之间的表现越来越严重。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而当代青年学生是中国文化中最活跃的推动者与受益者,加强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加深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修养,普遍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使我们任重而道远的大任。
近年来,随着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国学热兴起,作为华夏儿郎,在弘扬华夏文明,展我礼仪之邦的大潮中,应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校园内的传播,促进当代大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对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认识了解,也为了承接宿州学院首届汉服汉礼文化艺术展演所带来的文化影响,准备开展以“汉服、汉礼、雅乐、雅聚”为主题的服饰文化、礼仪文明活动,展现中国的大雅文化。
通过此次活动,旨在锻炼会员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加强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识礼、懂礼的文化氛围。推动当代大学生自觉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自觉接受古典文化的熏陶,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为校园文化建设添砖加瓦。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倡导礼的回归,在大学校园里宣扬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宣传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倡导知礼、懂礼、举止优雅、言谈有度。同时引导大学生去思考中华文化何去何从,为中华文化找到归属感。提升青年学生的文化素养,彰显中华文化的魅力。
通过服装、礼仪的展示,唤醒同学们对中华文化根源的认识和觉醒,增强同学们对中华传统美德及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激起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1、通过活动开展,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在活动中学习交流、分享见解。
2、倡导同学们在校园文化生活中更多的关注中国古典文化,更好的做一名华夏儿郎。
3、营造传统文化的古典优雅氛围,凸显中华文化独有的魅力,增强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前期宣传。
由主办社团联合制作宣传海报两幅进行宣传,届时,视赞助情况在校内以条幅形式宣传。
2、活动流程。
(1)活动当天中午在食堂门口组织一场倡导知礼、懂礼、文明、优雅的签名活动,为其造势。
(2)活动当天下午,晚会前一小时,所有礼仪模特、演员以巡游姿势绕行校园一圈。
(3)晚上,在报告厅,以汉服汉礼文化艺术展演形式开展一场以古代文化为主体的晚会。
注:附活动详细流程细则。
3、分组安排。
汉文化教案篇十三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依稀记得这是初上幼儿园时,老师声情并茂地领着我们读的一首诗,这也许是我与汉文化的初次正式见面,只那一眼,便与它结下了剪不断,理还乱的缘份。
一年级时,在父母的陪同下走进校园,从老师手中接过崭新的语文课本书时,我就被它迷住了,但可笑的是,让我着迷的是书中五彩缤纷,生动有趣的插图,而并非是那一个个整齐有序的方块字。
于是当我有了语文课本后,不再像以前一样与伙伴们去捉泥鳅,玩泥巴了。而是安静地搬个板凳,坐在院子前的榕树下,静静的,慢慢的看书,不过看的依旧是那丰富的插图。就这样,看起来还真有一副“大家闺秀”的`样子哩!过往的人都夸我长大了会有出息,妈妈听了,笑得合不拢嘴。我却在心里偷偷的笑着。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不知不觉间我已经上五年级了,我对汉文化认识得也更深刻了,不再是以前那个呆呆的抱着语文课文看插图的小毛孩了。老师带着我们走进了“汉字塔”第二层——古诗词。
从古诗中,我读懂了许多诗人的心情。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淋漓尽致的体现了陶渊明悠闲自得的心情;一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更是说明了李白与汪伦的朋友之情;还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作者范仲淹心怀天下的广大的胸襟。这一首又一首,一句又一句的古诗词,都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珍贵财物。
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转眼间我已是一名初中生,再也没有了往日的任性与顽皮,时光磨平了我的棱角,岁月冲淡了我的调皮。因为我重新认识了新的文体——文言文。
它就像是一位带着神秘色彩的博学的老人。让人望而却步却又止不住的想了解它,在这样一种心理下,我与它结成了好朋友。它对我说了一个《伤仲永》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学习不仅仅需要天分,还要有后天的努力;还有《孙权劝学》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它让我体会了学习的好处,不仅能增长见识,提高修养,还能结交朋友;哦,还有《伯牙绝弦》的故事,我深深体会了俞伯牙与钟子期那至深的朋友之情。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让我们一同在历史的长河去探索汉文化之美吧。出发!
汉文化教案篇十四
汉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想、生活和价值观。秉承着对汉文化的无尽热爱与追求,我愿意将自己多年的学习和感悟用文字表达出来,并分享给更多的人。下面将从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传统节日、尊师重道以及文化传承等五个方面来展开写作。
首先,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孝道”和“礼仪”,倡导“以人为本”的伦理道德观念。在我看来,儒家文化教育了我如何做一个有担当、有修养的人。无论是在家庭还是在社会,通过对待人际关系的宽容与理解,我学会了与他人和谐相处,体现着中华民族的包容精神。
其次,道家思想是中国文化中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道家注重个体与自然的融合,强调“无为而治”和“无为而无不为”。在日常生活中,我积极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和谐,学会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保持淡定与从容。同时,通过修炼身心的方式,我更加明白了“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哲理,明白了只有在与自然和睦共生的基础上,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春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传统节日是我与家人共同庆祝的时刻。尤其是春节,它代表着新的开始和希望。我热爱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它让我感受到亲情的浓厚、亲戚朋友的团聚、互送祝福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传统节日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的尊老敬老之风,还保留了许多古老的民俗活动,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尊师重道是传统中国文化的重要价值观。中华民族历来尊重师长和对知识的追求与崇敬。我从小就被灌输尊师重道的思想,这不仅是对老师和父母的尊重,更是对智慧的崇敬。通过尊师重道的理念,我学到了谦卑与感恩,懂得了悉心学习和虚心求教的重要性。这一价值观使我在成长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学风和品德,也让我深刻理解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深刻内涵。
最后,文化传承是汉文化的重要使命。作为一名学生,我感到自己肩负着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学习中国历史、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我更加珍惜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我积极参与各种文艺活动,如朗诵比赛、书法展示等,努力传承和弘扬汉文化。同时,我也通过亲身实践和社会交往,增强自己的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与世界各国的文化相互融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总之,汉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的骄傲和底气。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传统节日、尊师重道以及文化传承构成了汉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也是我多年来学习与感悟的重要指导。我深信只有通过对汉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我们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让我们共同努力,携手创造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的汉文化世界!
汉文化教案篇十五
7月中午,傲慢的阳光像火一样,周围的空气热得像火柴一样点燃空气。天气这么热,但我的心还很开心。
中途,路边的房子和被阳光照射的树叶在我面前闪闪发光。ddt,时间的步伐好像在我脑海里越慢,我真的很期待到达武汉的瞬间。过了多久,列车越来越慢,我的心跳越来越快。终于,车停了,我和妈妈终于来到了这个文化名城--武汉。离开车站,拿着行李到达酒店后,我和妈妈休息了一会儿,冲向我日夜思考的第一站--古朴优雅的黄鹤楼。
到了黄鹤楼公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几个豪华的大字:天下江山第一楼。“这些大字是谁留下的?”我好奇地问。母亲说:“这是北宋时代着名书法家米菲留下的。”我们一边说一边走,不知不觉地来到了主要景观--黄鹤楼前面。
经过几天的武汉文化之旅,我知道武汉是文化悠久的名城,青山绿水丽的画,浮现在我眼前。这里有数不清的名胜古迹和名人名言,其中最难忘的是黄鹤楼。我站在黄鹤楼的顶端,认为自己是千年前大师王的松弛,高耸而蓬勃,武汉城整体在脚下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我大声朗读了永恒的名句。“想穷千里眼,想上一层楼。”
汉文化教案篇十六
1、组织意愿者到新圩敬老院慰劳孤寡白叟,协助敬老院清扫卫生,陪白叟谈心聊天。
2、组织意愿者探望慰劳我校局部退休老师。
1、到敬老院慰劳孤寡白叟
工夫:10月16日上午8点30分
担任:
参与人员:30名先生意愿者(带备清洁工具)
集中地点:学校教学楼中厅
拍照:
2、重阳节慰劳退休老师
工夫:10月16日上午8点30分
担任:
参与人员:6名先生意愿者
慰劳物品推销:
集中地点:学校教学楼中厅
拍照:
1、一致看法,高度注重,精心布置,仔细组织,
2、活动进程要留意平安。
3、要搜集好重阳节各类材料并以旧事稿的方式及时上报校团委,校团委将经过校园播送、校报等方式进展宣传,以增强宣传,扩展影响力。
4、活动完毕后,以简报、总结等方式向相打开级部门报告请示活动的展开状况。
汉文化教案篇十七
20xx年6月13日下午两时。
图书馆二楼平台。
汉服成人礼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日新国学会筹划举行的一次旨在弘扬传统礼仪,复兴民族文明的大型成人典礼。经过此次汉服成人礼,让更多的'当代大先生看法我们的民族服装,理解和保存传统文明中的精髓局部,明白成人认识,提示社会责任。
日薪国学会会员。
党委副书记王兴和教授图书馆长读书会长黄秀子。
日薪国学会指点教师杜沛然日薪国学会指点教师肖琴。
迎宾:主人立于东面台阶位等候宾客。
就位:主宾落坐于主宾位;主人就座于观礼位。
开礼:主人〔父亲〕起身,复杂致辞。
就位:冠者〔笄者〕走至场地中,面向南,向观礼宾客行揖礼。
宾盥:正宾洗手做预备。
初加:正宾跪坐下〔膝盖着席〕为冠者〔笄者〕梳头加巾〔笄〕。
一拜:冠者〔笄者〕面向父母亲,行正轨拜礼。这是第一次拜,表示感念父母养育之恩。
二加:正宾为冠者〔笄者〕着帽〔簪上发钗〕。
二拜:冠者〔笄者〕面向正宾,行正轨拜礼。这是第二次拜,表示对师长和长辈的尊崇。
三加:正宾为笄者冠者〔笄者〕着幞头〔加钗冠〕。
三拜:冠者〔笄者〕面向国旗行正轨拜礼,这是第三次拜,表示传承文明报效祖国的心。
置醴:有司摆好醴酒席。
醮子:冠者〔笄者〕跪着把酒撒些在地上作祭酒。然后持酒意味性地沾嘴唇,吃一点饭。
字冠者〔笄者〕:给冠者〔笄者〕取字。
聆训:冠者〔笄者〕跪在父母面前,由父母对其进展教导。
揖谢:冠者〔笄者〕向在场一切参礼者行揖礼以示感激。
礼成:冠者〔笄者〕与父母并列,全体起立。父亲面向全体参礼者颁布发表礼成。
弘扬传统礼仪,复兴民族文明。明白成人认识,提示社会责任。
侯楷藏倩。
汉文化教案篇十八
1.备课思路。要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一)”我就认真地思考如何能体现新课标精神,把老师感到困惑的文化课处理精当些、鲜活些、生动些、深刻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设计导语时,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导入。“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各民族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交往加强,这就成就了昌盛的秦汉文化。今天我们将学习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本课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时期在科技、医学方面领先世界的成就,现在让我们一睹她的风采。”激发了学生热情,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课件运用。我一直坚持认为,课件的应用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突出重点和难点。例如,地动仪的震动原理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然而,教材只提供了一个“震动示意图”,以初一学生的知识基础,难以理解杠杆原理等物理知识。有的学生把饮水机想象成地动仪,引起了兴趣,但还是不太理解。为了把这个难题解决,我几经周折找到了一段科普视频,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在另一个班教学时效果很好。显然,在上次教学过程中,学生确实存在较大的认识误区。当视频资料播放时,生动形象的演示使学生的.思维豁然开朗起来。
3.活动设计。结合教学实际需要,我调整了教学内容,将原来的三个栏目,更改为四个,使问题更加系统、科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对不同栏目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注重方法引导,设置多样的教学情景,通过“导学提示”、“课堂研学”、“课堂感悟”、“总结升华”和“巩固提升”等教学环节,切实提高课堂实效。
4.课堂组织。完成课堂教学,需要老师有较强的课堂驾驭能力。在备课时准备非常充分,对课件也进行了反复的调整修改,然而,在使用时,却发现不是很自如,在这种情况下,我临时调整思路,设计了一个容易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问题,完成了预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分别作四个展厅的解说员,以巩固本课知识。同学们都跃跃欲试,积极表现,既锻炼了口才,又巩固了知识。可见,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些“生成事件”可能影响教学效果,也会因为教学智慧使课堂活跃起来,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汉文化教案篇十九
汉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对汉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并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汉文化以其丰富多样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观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汉文化以其深厚的思想精华给我带来了启迪。汉文化包含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墨家思想等各种学说,这些思想观念对于培养我的品德和人生态度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例如,儒家思想强调仁爱与孝道,使我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和家庭的重要性。在尊孔尊师的影响下,我学会了尊重和倾听他人的意见,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
其次,汉文化中的传统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民族情感。在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中,包含了许多传统的习俗,如过年、端午节、中秋节等,这些习俗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并通过世代相传,留给后人。家人团聚、亲朋好友的交流、美食的享用都让我感到幸福和情谊。这些传统习俗让我深切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然后,汉文化的艺术形式给我带来了美的享受。汉文化涵盖了京剧、曲艺、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我喜爱京剧的豪放激昂,在京剧表演中我能从演员身上感受到他们对角色的认真刻画,以及他们艰苦的训练和执着的追求。京剧的音乐、舞蹈、表演技巧在瞬间展现了千年来的传统文化,让我沉浸其中。此外,曲艺和戏曲也是我喜欢的艺术形式,通过这些形式,我更能体会到中国民间文化的独特魅力。
最后,汉文化的价值观念对我言传身教的影响是我体会最深的。汉文化强调忠诚、仁义、好学和勤奋等美德。这些价值观对于塑造我的品格和独立思考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美德的引导下,我培养了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自我约束的能力,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了乐观的态度,不断进取。同时,通过好学精神,我培养了读书的兴趣,积极探索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之,汉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心得体会。从思想精华到传统习俗,从艺术形式到价值观念,汉文化的种种特点贯穿了我的生活。同时,汉文化的魅力还在不断影响着我,让我受益匪浅。我相信只有深入学习和传承汉文化,才能真正把握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底蕴,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675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