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校园教学设计(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5:05:03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优质14篇)
时间:2023-11-30 15:05:03     小编:灵魂曲

想要重整旗鼓,那就先来一份总结吧!写总结时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推动问题的解决。阅读下面这些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并为我们的写作提供一些参考。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一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课文以“校园交响诗”为题,描绘了校园中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了诗情画意,表达了学生对培育自己的学校的深厚感情。课题以比喻的方式,形象地点出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富有诗意、令人回味的。全文是以小标题的形式从五个方面来写的。文中五个小标题“蜂巢”“鸟岛”“花瓣”“喷泉”“树根”也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以比喻的方式描绘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学习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抒发的美好情感,激发学生对曾经哺育自己成长的学校、老师及所有的工作人员的感激之情,让学生要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二是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以比喻的手法来描述事物和表达感情的表达方法。

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和感受,努力提供自主学习和自由交流的平台,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精神。通过对阅读文本的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阅读欣赏散文诗的方法,感受散文诗的基本表达方式,激励学生在课文留白处大胆想象,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使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通过日积月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读懂课文,了解文中所描述的五个校园场景。

(3)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体会校园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过程与方法。

(1)以读为主,读中想象场景,体会感情。

(2)联系实际,读懂内容,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2)体会作者对校园生活的留恋及对老师的热爱与赞美。

读懂内容,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理解课文中生动形象的优美语言和表达方法,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教学课件。

两课时。

第二课时。

1、深入品析、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生动。2。畅谈感受,体会校园生活的美好及作者蕴含于文字间的情感。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图片。

(一)课件出示词语“汲取、储积、恬静、花瓣、鸣啭、丰硕、欣喜、绚丽多彩、水上芭蕾、硕果累累、书声琅琅、生机勃勃”。

1、学生自由读。

2、齐读。

(二)说说文中选取了哪五个富有特色的场景来描绘多彩的校园生活。

1、指名学生说一说。

2、全班总结。

教师小结、导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文中那美妙的`语言,去感受绚丽多彩的校园生活。

(一)自主阅读,思考领悟。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思考: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二)研讨交流,畅谈体会。

同桌交流:自己运用联想和想象的方法,领悟到什么?

(一)从文中所描绘的五个场景中,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一个,用心读一读。

(二)小组交流,畅谈各自的阅读感受,并相互议一议。

(了解感受学习方法,为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打基础。学习方法:读主题文章——交流感悟文中的比喻、想象与象征,体会课文中传达出来的美好情感——引导学生进行联想与想象——带着自己的感受多种形式读主题片段。)。

(三)小组合作,指导学生用已有的学习阅读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其他四个主题的片段,交流汇报。

(四)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蜂巢:

在知识的大海里采集、探索、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

(1)理解比喻手法的运用。

(2)体会“我们”在课堂上收获知识的甜蜜。(3)练习有感情朗读。

2、鸟岛:

歌声,笑语,像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体会“我们”下课后在校园里尽情活动的欢乐。

3、花瓣:

啊!飞来的花瓣,变成一朵朵馥郁的鲜花,开在老师的心间。体会那满含思念与祝福的贺卡带给老师无限的欣慰与幸福。

4、喷泉:

体会“我”对那为美化校园而辛勤劳动的老爷爷的崇敬与怀念。

5、树根:

(1)当繁花满枝,当硕果累累,我们谁也不会忘记哺育我们的树根,是它默默地汲取大地的营养传递给我们。体会“我们”对默默哺育“我们”成长的老师的崇敬与感激。

(2)啊!让我们去做根的事业,长出亭亭华盖的大树。体会“我们”决心以老师为榜样,学会无私奉献。

课件出示:赞美老师的名言。

(结合学生的反馈,品析文中生动的表达,了解比喻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体会作者蕴含于文字间的深情,感受校园生活的美好。)。

1、分组读五个片段,整体感受散文诗的文字美。

2、教师介绍散文诗,拓展学习。

(散文诗是精短的、有着内部韵律的、文字精美的、哲思的文字。它的内容具有跳跃性,以凝炼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并且多用象征、暗示等手法扩大内容和容量,这就留下较多可供读者自由大胆地进行想象的空间。)。

3、教师总结。

同学们很快就要离开学习生活了六年的学校了,回顾这六年的小学生活,它一定会给你们留下些不寻常的记忆,请带着你们各自的感受,再次读这首散文诗。

1、选择最喜欢的场景在小组内朗读比赛。

2、各小组推荐代表在全班展示、交流。

3、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深化认识:

(1)表达生动形象,语言清新优美。

(2)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作。(3)将写景、叙事与抒情有机结合。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校园生活的感受。

(运用已有的阅读方法回顾课文,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中,体悟美好的校园生活,并结合自己的真实体验,达到感悟美好情感的目的。)。

1、摘抄、积累让你感动的优美词句,做做读书笔记。

2、选择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练习背诵。

蜂巢——教室。

鸟岛——校园。

美好回忆。

花瓣——来信。

感恩之心。

喷泉——汗水。

参天大树。

树根——老师。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二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具有通俗歌曲风格的校园歌曲,四四拍,大调式,二段体结构。每个乐段采用了起、承、转、合式的手法写成,曲调规整,全曲节奏紧密,情绪欢快活泼。充满诗意的歌词配以跳动的节奏,形象地表现了一代莘莘学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第二乐段在六度跳进后,旋律进行在全曲的高音区,把欢快热烈的情绪推向了高潮,与前段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最后一句不仅以优美动听的旋律,深切豪放地赞美校园的美丽风光,而且也表达了当代学子将来报效祖国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多次聆听歌曲范唱,让学生能够运用轻快流畅的声音正确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运用听辩法,掌握前十六和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方法,运用对比听辨掌握五度、八度音程大跳的音准。能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在欢乐、和谐的气氛中轻松的学习、接受、理解音乐,创造性的表现音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领略校园多姿多彩的风貌,体会到校园歌曲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对自己校园的热爱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十六分音符节奏及装饰音的演唱。

2、通过音乐活动,激发学生表现与创作的欲望,鼓励和启发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难点:十六分音符节奏及装饰音的演唱。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介绍作者施光南及作品:施光南为中国成立后我国自己培养的新一代作曲家,被称为“时代歌手”。曾任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副主席、中共十三大代表。作评《周总理你在哪里》、《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3.导言:

二、情景激发。

1、学生用啦唱旋律。

2、学生模仿拍出,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分组拍手,然后合起来拍。

3、播放(多媒体课件……校园风景图),背景音乐《校园多美好》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校园一角。

4、教师播放图片:升旗、广播体操、眼保健操、课间活动。

设问:四幅图分别表现了什么校园生活,可以用什么音乐表现,你能哼唱几句?

还有哪些音乐能使你联想起校园生活?

小结:校园的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在众多的校园歌曲中,已故作曲家创作的《校园多美好》颇受师生欢迎,它营造了当今校园的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欢快气氛(出示课题)。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范唱。

初听并设问:歌曲的情绪怎么样?歌曲表达了什么内容?

再听:分组分句按节奏拍手(课件出示节奏谱)。

2、生随歌曲拍手。

3、学唱歌曲:按节奏朗读歌词。

难点处理:学生学琴上面的节拍器按节奏读词(曲调的节奏较密集,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时而前半拍,时而在后半拍,在读词时要认真细致。

7、学生练习在心里面随教师的琴声哼曲不出声。

处理方法:波音与倚音暂时不唱,在较流畅地唱好曲调时再加入。

8、生随琴用“啦”音唱旋律。

9、学生随录音轻轻填唱歌词。

难点处理:完整地、流畅地、轻快地填入歌词。注意一字一音,吐字清楚,口腔不要开得太大。(纠正个别难唱的句子)。

四、歌曲演唱处理:

1、用什么样的情绪演唱?(指导学生有感情的唱词)。

2、歌曲的高潮在哪里?(提示学生在歌曲高潮处尝试着加入铃鼓,使歌曲的气氛更为热烈)。

有感情地、朝气蓬勃地,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配上打击乐。

学习方式: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配上打击乐器伴奏。

3、学一学、跳一跳:一部分学生演唱,一部分学生舞蹈,一部分学生配打击乐表演歌曲。

教学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

4、展示课前学生自己画的校园图片。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校园多美好》这首歌曲,希望同学们能够热爱我们的校园生活。更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校园美好的学习环境中茁壮成长,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仿写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风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我们却摸不着,也抓不到它?你们想知道它在哪都在做些什么吗?让我们一起到叶圣陶爷爷的诗中去看一看吧。

板书课题:我们知道。

二、初读感知:

1、创设情境,初读课文。

出示课件,听老师范读。

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出生字并解决生字困难。

先自学,然后小组长用卡片领读,最后在小组内以游戏的方式考一考。

2、学习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同桌互相检查生字。

以猜字游戏形式检查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接读课文。

大家生字学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读的更通顺,流利。自由练读。

指名接读。其他学生听读,并画出描写风的语句。给读的同学做出评价。

2、汇报交流。

指名读出描写风的句子:

a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理解词语:颤动。

为什么枝头颤动,风就在那了。

体会找到后的心情:激动、高兴、兴奋。

体会感情,练读课文。

b但是林木微微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体会词语微微点头,

知道朗读方法:边读边想象。

想象当时的情景,齐读课文。

c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理解词语泛起波纹。

体会风的调皮可爱有趣活泼。

带感情练读,指名读。

3、总结读文。

现在同学们都从文中找到了风,他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可爱调皮变化多端伟大。

带有喜爱之情读一读课文。

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一背。

四、激发想象,拓展延伸。

1、叶圣陶爷爷在河面、在枝叶上找到了风,你们还在哪看到过风?

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在生活中寻找风。

你能想文中这样来写一写吗?

课件出示: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的时候,我们知道风()了。

2、小结: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春天的风给大地披上了绿装,夏天的风给人们送来了阵阵凉爽,秋天的风吹响了丰收的号角,冬天的风带来了片片雪花。你还收集到哪些描写风的好词好句了。

学生汇报:词语和诗句。

今天大家和风成为了好朋友,学习这么累了,老师领大家大学习超市去逛一逛吧!

课件出示:

1)画风——通过图画向大家展示风。/。

2)颂风——有感情的背诵小诗。

3)写风——当小诗人写写风。

4)给大自然中其他自然现象写首小诗。

同学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题目,回家完成。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2.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快乐。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乐于帮助别人。

教学过程:

一、“快乐”激情。

1.板书“快乐”。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个词。问:快乐是什么意思?(是人们精神上的一种愉悦,是一种心灵上的满足,它会使人变得开心,我们摸不到,但我们可以用表情来表达。)。

2.同学们有过快乐吗?在什么时候?能说出来一起分享吗?

3.噢,同学们心目中的快乐各不相同,有人说,快乐是结交新朋友;有人说,快乐是看到妈妈的微笑;有人说,快乐是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人说,快乐是别人真诚的感激;还有人说,快乐就是奉献我们的爱心,其实,还有一种比获得快乐更让人高兴的事,那就是“分享”(板书分享的)。

4.今天,老师首先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天堂和地狱的`勺子》(课件)。

二、畅想生日,初步感受分享的快乐。

1.出示同学过生日的照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2.对,这是**同学*岁生日拍下的照片,你们是不是也经历过这样的情景?今年还没过生日的同学,你打算这样过?(把好朋友请到家里来和自己庆贺生日??)。

3.你们的打算真多,老师发现了一个共同点,没有一个同学愿意一个人过生日,能说说为什么吗?(是呀,让别人一起来庆贺自己的生日,是多么热闹,共同分享成长的喜悦,是多么快乐,分享就是一种快乐。)。

三、“分享日”活动。

1.现在的社会是一个人们交流互动,空间不断扩大的全球化时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非常密切,学会与人分享,合作,相处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必备素质。分享,能带来快乐,分享,能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昨天,我们一起约定今天是我们班这个月的“分享日。”

2.下面,请大家拿出自己心爱的物品,我们先分小组来交流和分享。

3.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每个人将各有两种思想。(课件出示后齐读)分享,能让我们的快乐倍增,让我们的痛苦减半。分享,是我们交往、沟通的润滑剂。板书:

四、反思“分享”,实践。

1.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困难。回想一下,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帮助了你,你的感受怎样?别人遇到困难时,需要你帮助的时候,你又是怎么做呢?请大家静下心来想一想。

3.小结后板书:他人有难主动帮。

五、送卡片,传“快乐”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了故事,分享同学们的“最爱”,分享了智慧,分享了大家的感受。下面请大家从老师的词语超市里转一转。今天,老师还给大家制作了一张《我是你的快乐》,课后请组长代替老师送给每一个同学,希望快乐永远伴随在你们身边。希望分享得到更多的快乐,快乐分享后更快乐。(播放歌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内容:

苏教版第九册26~27页《校园的绿化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测量、设计,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计算方法,掌握用割补法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3、在创新设计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时,采用割补法,把它转化成几个基本图形再进行计算。

教学预案:

一、课前导入、激情引趣。

1、到现在,我们都认识了哪些图形?

2、把你最喜欢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5年级的孩子,情感日趋成熟,让他们自己说出喜欢的公式并用自己的经验把这个公式需要特别注意的细节跟大家提醒,代替老师一问一答的旧知复习,充分展示课堂的开放、大气。

二、合作探索、掌握新知。

(一)学测量,说解法。

1、我们学习的这些计算公式,今天要在生活中派上用场了(出示课件)。这是我们校园里的一块花圃,同学说认真观察。

思考:要计算出它们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如果老师只给你们一把米尺,要怎么测量?

思考和指明回答。

(二)学会探究、挑战难题。

2、同桌合作,探究,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算式写出来。

3、指明汇报结果,师展示他们的结果。

4、结合课件,师小结解决这个问题的割法和补法,并说明: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会得出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就像刚才这道题。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我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学会与同学探究、交流、学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他人,同时也学会认真听取别人建议,真正做到学生新知的获得不仅教师的告诉和训练,而更是学生的探究与交流。

三、联系巩固,强化方法。

1、校园里还有两块花圃,都是像我们刚才研究的不规则图形。同学们,不管你们喜欢割法还是补法,用你自己喜欢的一种方法求出它们的面积,现在就动手吧。

2、展示学习成果,优化解题方法。

3、总结提升:通过刚才的探究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把你的收获告诉大家。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完成这两道习题,既有利于优化解题策略,更有利于让学生的知识从操作到语言的飞跃,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升华。

四、拓展练习,争当小小设计师。

为了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美好,校长决定在建一做教学楼,教学楼前的花圃让我们来帮忙设计,看谁的花圃设计的美丽又大方,校长就采用谁的设计。那样,你就真正成了一个设计师了。拿出我们的格子图,动手设计吧!

2、展示设计成果。

3、利用课间时间思考:我还可以怎么设计使花圃更合理更美丽。

〔设计意图〕让每个学生当小小设计师,既有利于学生综合应用已学的知识,更有助于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六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培养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茶花。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2.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课题)。

二、观察方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这些问题:

(1)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2)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植物的这些变化呢?怎样测量这四张大小不一的树叶?

2.学生汇报:

预设(1)树干变长变粗、叶子变色掉落、树木变高等。

(2)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数一数每天有多少落叶,测一测树叶的宽度等。

(3)还可以看看茶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等。

三、校园内实地观察测量。

1.观察樟树的要求以及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1)测一条树枝上的叶与最小叶、中间叶的长度和宽度。

(2)测量树干的粗细,连测三次,取平均数。(为什么?)。

(3)数一数落叶有多少?

(4)完成前面的同学,可以再观察和测量自己喜欢的?

2.学生在操场上观察测量,教师指导。

四、交流观察内容。

1.汇报落叶的数量。

落叶的数量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老化死亡)。

2.汇报叶的大小数据。

树叶的大小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成长,在变化)。

3.汇报树干的粗细。

树干的粗细说明什么?(树干的粗细一次记录很难看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以后继续观察。植物的树干变化可能是十分缓慢的)。

五、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

1.观察一棵树的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说一说有些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进一步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在生长,在成长,在变化。)。

六、课外延伸。

1.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课后作业):

(2)观察记录表的设计。

我的____________变化记录表。

树干树冠叶子其他。

粗细树皮落叶数颜色大小。

我的发现。

小结:这样坚持下去,我就还可以科学的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2.准备材料:

(1)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

(2)教师准备: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板书设计】。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项目观察情况说明了什么。

落叶……老化死亡。

树叶……在成长。

树干……变化缓慢,但也在成长。

植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概念: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

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过程与方法:

运用比较的方法获得有关共同特征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植物寿命的认识,懂得生命的可贵,也体会生死的自然规律。

【教学重点】了解植物的一些共同特点。

【教学难点】通过阅读资料来总结植物的一些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水生植物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学生: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回忆引入。

1.我们前面学习了哪些植物?它们分别生活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2.小结:在我们的周围生长着许多植物,有高大的木本植物,也有低矮的草本植物,有生长在陆上的植物,也有生长在水中的植物。但是,它们都称为植物,为什么都属于植物呢?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物的共同特点。(揭示课题)。

二、植物生长的条件。

1.我们已经认识了大树、狗尾草、水葫芦和金鱼藻等植物,你还知道哪些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呢?把你想到的记录在记录本上。(学生填写)。

2.学生汇报。

预设:陆生植物有:杨树、桃树、樱花、菊花、车前草、油菜、小麦……。

水生植物有:莲、菱、满江红、茭白、荸荠、菖蒲、芦苇……。

3.这么多陆生植物,它们要健康生长,需要什么条件呢?(水分、阳光、空气、土壤、营养)。

那么水生植物的生长又需要什么条件呢?(水分、阳光、空气、营养)。

4.学生记录在记录本上,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设计表格。(可用维恩图记录)。

5.小结:不管是陆生还是水生植物,它们共同的生长条件是什么?(水分、阳光、空气、营养)。

三、植物的一生。

1.向日葵的一生。

物的一生要经过哪些生长变化?你能举个例子吗?(学生举例)。

(2)观察向日葵的一生图片(课件),思考向日葵的一生经历了哪些变化?

(3)学生汇报。(种子-出芽-破土-子叶张开-幼苗-花蕾-开花-结果-种子成熟繁殖后代)。

2.大树的一生。

(1)刚认识了向日葵的一生,那么大树的一生又经历了哪些变化呢?(出示课件大树图片)。

(2)学生汇报。(小苗-小树-大树-落叶-枝逐渐枯萎-死亡,大树靠种子、茎等繁殖后代)。

3.比较大树和向日葵。

(1)大树与向日葵的一生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寿命长短)。

(2)大树与向日葵的一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经历了从生到死的过程,会生长发育,还会繁殖后代)。

4.从大家的思考和交流中,认识了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一生的变化,从植物这么一生的变化,从中你明白了什么?(植物是有生命的,会生老病死,会繁殖后代)。

四、植物的共同点。

2.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和交流、汇报。

3.小结:植物都生长在一定的环境中,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过程,这些都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我们要爱护生命。

4.你想怎么来爱护植物呢?

五、课外延伸。

1.我们是通过哪些方法来学习植物的知识的呢?(学生讨论)。

小结:实地观察,小组讨论,画图,填表,记录观察内容。要想知道更多的植物知识,我们还可以查找资料。

2.布置课外活动:查找有关植物方面的知识,并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中,下节课进行交流。

3.准备材料:观察记录本。

【板书设计】。

7.植物的共同特点。

生长条件:植物的一生:

水分、阳光、生长发育、繁殖后代。

空气和营养从生到死的过程。

植物有生命,我们要爱护。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熟悉自己的校园,增进对学校的了解与亲近感。

2、了解并尝试利用学校中与自己关系密切的设施、设备等。

3、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熟悉自己的校园。

2、尝试利用学校中的设施。

3、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

课前准备:

1、教师课前准备。

事先设计好参观路线。

课前与医务室、传达室、图书室、校长办公室等有关部门协调好参观时间。

2、教学器材:学生作业本。

一、出示校园的大照片,问:同学们,你认识这是什么地方吗?(板书课题)在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秘密,你们想知道吗?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探密。

二、老师向同学们提出探密注意事项后,就到校园的各个场所去参观。,引导学生发现校园中不同的场所,了解其不同的用途。请有关部门(如医务室、图书室等)的工作人员介绍相关设施应如何使用。

四、现在我们再来仔细观察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教室里都有哪些物品,他们分别有什么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汇报。

六、在学校的一天里,我们需要作很多事情。遇到下面的情况,你知道怎样去做吗?录像上课后,老师要在黑板上写字,却发现没有粉笔了。一位小同学说“我去领粉笔!”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把作业收上来。一位同学说“老师,我送本子去!”下课了,几位小同学想玩球,一位小朋友说:“走,借球去!”课间活动时,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摔伤了腿,同伴说:“赶快去包扎一下。”他们应该到哪里去?找谁?我们替他们去找一找。

方案一:让学生自愿结合成组,分别完成一项任务。(注意说话有礼貌)回来后,向大家谈谈完成任务的情况。

方案二: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模拟演习后,在教室内设置医务室、办公室等有关场所,由学生到前边来表演。

七、小结:校园是我们每天学习生活的地方,我们不仅要熟悉它,更要爱护它。

教学反思:

本课以探索校园里的秘密为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校园的各个场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学生对校园的设施、设备有了更多的了解,增进了对学校的亲近感。这种进行探究活动的教学方法既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在本课结束,设置了几种在学校常见的情形,通过模拟练习,使学生更加熟悉校园环境,认识到校园设施和我们每日学习的密切关系,同时在模拟的过程中也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貌教育。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八

1. 我们的校园是我们的乐园、家园、花园……在作者眼里,校园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读课文。

2. 板书每部分诗的'标题。

3. 请3个同学分别来读,适时点拨文中不容易读准的字音。

4. 全班齐读。注意读准字音。

1. 你最喜欢哪部分内容?仔细读读,并想想它好在哪里。

2. 学生交流,注意相机指导。

3. 第一部分:

出示蜂巢实物。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校园比作蜂巢。讨论交流,感受比喻的恰当与巧妙。

这一部分的排比句很美妙,交流读这些句子的感受。

4. 第二部分:

这是个怎样的小岛?它的生机展现在哪里?

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把自己感受到的快乐和活力展现出来。

5. 第三部分:

花瓣指的是什么?它代表着什么?

这校园里不仅有知识,它还有温情充盈着。有感情地读文。

1. 读完这组散文诗,你有什么感受?(可从内容,也可以从写法上谈感受)

2. 我们对校园也应该有自己的比喻吧!请仿照课文说一说我们眼里的校园。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生活》(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活动目标】

1.感受风的特征,初步感知风产生于空气的流动,知道风的积极与消极作用。

2.学习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对自然界的风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3.体会风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与快乐,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课前观察与风有关的现象,并用画表现出来。

2.收集可以表现风的存在的物品:扇子,小纱巾、风车等。

3.制作风与人们生活有关的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

1.玩风车,激发情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玩具,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生:想)请你们把眼睛闭上,等我数到三时再把眼睛睁开,好吗?(出示五彩风车)这是什么?(生:风车)谁能让这漂亮的风车转起来?(教师发风车给学生玩)

师:风车都转起来了,同学们用的是不同的方法,所以大家都是成功者。

2.揭示课题。

师:小朋友们玩风车开心吗?(生:开心)小朋友们知道风车为什么能转起来吗?(生:有风)对了,就是因为有风,风车才转起来了。今天我们将一起去和风姐姐交朋友,去听听她的声音,看看她的表演,夸夸她的好处,你们愿意吗?(生:愿意)(板书课题)

【点评】爱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以玩风车的形式导入新课,很自然地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意识,并以“和风姐姐交朋友”这种拟人化的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主题活动,使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

活动二:我会找风

1.听风声。

师:小朋友们听,这是谁来了?(播风声)(生:风姐姐来了)对,让我们大声对风姐姐说声hello!

2.课件1:指导学生观察,找一找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风。

生:风把小朋友的帽子、纱巾、头发和衣服吹动了,风让帆船破浪前进,风把红旗吹得飘呀飘,风把柳枝吹得摇啊摇,风让风筝飞得很高,湖水随风荡漾。

师:小朋友们观察得真仔细,风姐姐非常愿意和你们这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交朋友哩!

3.课件2:指导学生欣赏、感受人们生活周围的风。

生:在湖边,风把树枝吹得摇啊摇,湖水随风荡漾。

生:风把我的衣服吹动了……

4.交流展示学生课前画好的风,看看谁的画最能表现风。

师:你们可真是细心的孩子。老师还知道有些小朋友把自己找到的美丽的风画下来了,谁愿意把自己的画介绍给大家看看。(请三名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

师:你画的风姐姐在哪儿?

生1:我画的是海风,海风吹得人很舒服。(表演“舒服”的感觉)

生2:我画的是树林,风把树吹得很响。(学风吹树林的声音)

生3:我画的是国旗,风把国旗吹得飘呀飘。(演示国旗飘动的样子)

师:你们画得真棒,小朋友们真聪明,会用看、听、感觉等等各种不同的方法找到风姐姐,瞧,她正对着大家微笑呢!你们也对她笑笑。(板书:我会找风)

【点评】游戏是学生喜好的一种活动,也是有效的学习方式。教师通过和学生一道玩捉迷藏的游戏来感知大自然中的风;通过拍摄学生身边的风,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了教材中没有的本土风景;让学生通过“欣赏风”和“画风”,去感受自然界中的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中了解大自然和热爱大自然。

活动三:我会造风

1.小实验:我们都来制造风。

生:上台演示各种不同的办法,如:用嘴吹,用扇子扇等。

2.小结: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点评】教师通过组织开展小实验活动,让学生在亲身实践和观察比较中动脑筋、想办法去造风,体验和感知“风”的存在,领悟风形成的原因,达到教育学生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之目的。

活动四:风与我们的生活

1.课件4:风姐姐的自我介绍。

师: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那你们知道风有哪些作用吗?先听听她的自我介绍吧!(课件录音:我是你们的风姐姐,在生活中,我的作用可大了,春天一到,花儿开了,我一吹,你就可以闻到花儿迷人的香味。炎热的夏天来了,我可以让人们感到凉快。在没有电的时候,我能让大风车忽悠悠地转起来,那样就能带动机器发电呢!怎么样,我厉害吧!哦,对了,你们见过在大江大河中航行的帆船吗?那可全靠我的帮助呢!)

2.听了风姐姐的自我介绍,同学们想想,风姐姐还有哪些作用?(学生回答)

师:风可以帮助燃烧,帮助人们发电,为有些花传播花粉,还可以帮助帆船航行。你们还知道风姐姐有哪些好处呢?把你知道的向小伙伴说说吧!(学生自由说)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动动脑,想一想:长大了,你将会怎样利用风来帮人们做好事?

师:风姐姐的好处可真多呀!除了这些,你还想让风姐姐帮我们干点什么呢?

生:我想让风姐姐帮我制造玩具、帮我们把衣服吹干、帮我们给沙漠中口渴的人们送水……

4.课件5:沙尘暴、台风给人们带来的麻烦与灾难。

师:不过,风也有不高兴的时候。你们见过风姐姐不高兴的样子吗?(播“台风”和“沙尘暴”录像)

师:台风确实可怕,沙尘暴的确讨厌。不过这可不能全怪风姐姐,这是因为有些人不爱护花草树木,她才生气的,所以我们要爱护好花草树木,多种植花草树木,当好环保小卫士,让风姐姐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那样风姐姐就可以和我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了。

【点评】儿童是在真实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并得到各方面发展的。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体验风在人们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和给人们带来的好处,来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通过感受台风、沙尘暴给人们造成的危害,从中领悟要让风成为人类的好朋友,必须要多种植花草树木,自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好自然环境。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十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平行、成角透视消失规律,并学会初步运用此规律进行美术创作的方法,为表现优美的校园风景画打下基础。

教学重点:

理解平行、成角透视消失规律。

教学难点:

透视规律的运用。

教具:

直尺、彩色粉笔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师述:同学们,我们天天生活在校园中,你对我们校园有哪些美好的印象呢?假如让你把自己的感受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你想站在哪个位置?选择哪些场景来表达你的感情呢?(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步骤一:引出透视现象。

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吗?当我们站在宽阔的马路上,放眼往远出望的时候,马路两边的景物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学生分小组进行回忆、讨论、互相补充回答)。

师小结:同学们各抒己见,回答得很好,我们看东西时产生的这种近大远小的现象叫透视现象,那么我们画风景画时运用什么方法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的呢?(学生齐答: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步骤二:探索“平行透视”消失规律。

师问:我们课本上介绍了哪两种透视现象?(生答: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师问:平行透视有什么消失规律?(组织学生根据彩图及辅助图进行讨论,教师巡视,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向有疑难问题的学生提示,讨论结束时,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步骤三:探究“成角透视”消失规律并加以运用。

师问:平角透视有一个消失点,那成角透视呢?

教师组织学生根据彩图“日云宾馆”及辅助理解图进行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铅笔、直尺延长彩图的楼层线,验证自己的答案)。

师问:成角透视有几个消失点?(生答:两个)。

师师范:教师在黑板上假定出视平线、中线及楼层的高度,用彩色粉笔板演课本上的“成角透视消失点”理解图,使学生加深理解。

师问:现在,我们将6页中间的辅助图改画成一座6层楼房,怎么画呢?(教师请一个小组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其他小组讨论后用铅笔、直尺画在书上,教师巡视,分组指导,指导时抓住成角透视的消失规律,让学生明白,即使有千个楼层,,每个楼层的延长线总会消失在两边的消失点上)。

步骤四:巩固新知识。

师问:第7页上两副学生作业中哪些景物运用了成角透视,哪些运用了平角透视?(生互相补充回答)。

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下一节课我们将把这些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表现我们美丽的校园。

作业:

课下观察楼房、马路及两边树木的透视变化。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十一

1.情感目标: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2.知识目标:把握文章中语言特点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3.能力目标:体会文章亲切、自然的文字风格。

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以及对文章的学习,教育学生如何树立自信心,引导学生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1、组织学生写出对同桌的评价,只写优点。

2、收集有关自信的名言或广告词。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最近老师收到了一封信,信中有位学生向老师倾诉了内心的苦闷与疑惑――在家里,帮助家人做家务的时候经常会越帮越忙,受到训斥;在学校,由于成绩不理想,觉得同学们瞧不起自己,故意疏远他,自己常常感到很孤独。结尾他向老师询问自己是不是一无是处,没有希望。

教师:有类似心理状态的同学请举手(借此掌握学生心理状态的大致情况。)。

出示心理测试题,请同学自测:

1、我觉得自己有不少优点。()。

2、我喜欢在课堂上回答问题。()。

3、与陌生人相处,我很少局促不安。()。

4、我的小伙伴很喜欢和我一起玩。

5、无论学什么,我觉得自己经过努力,一定能学会。

6、我常常对自己的表现很满意。

7、我比较容易成为别人的朋友。

8、我知道有些人不太喜欢我,但我并不为此而担忧。

9、每次坐在考场上,我总是信心十足。

10、如果我做了件傻事,我会同在场的人一起大笑,不觉得有多难堪。

11、我心理觉得我会成为一个很棒的人,

12、尽管我还有不少毛病,但我肯定能改掉。

师统计结果:有这么多的同学对自己充满信心,相信你们一定能做一个最好的自己。

板书课题:做一个最好的你。

师:这是一篇议论文,与我们以往不同的是开始说自己的观点,用事实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

二、探究学习。

(一)学习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读明白了什么?

师:作者列举了容貌美丽却依然“灰心丧气”的这一怪现象,引出自信对人的重要性这一观点。

2、罗森塔尔的试验是怎么做的?快速读2—3自然段,说一说。

师:大家注意罗森塔尔说的这句话“其实,我对这些学生一无所知,完全是随意挑选的。”进一步印证了自信心的神奇作用。

师:用事实开头,运用一正一反两个例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同时设悬念,引人入胜。

(二)学习第二部分。

师:我们看第5自然段的调查结果,哪些句子采有了修辞手法,什么手法?

师:向学生推荐一些可以调查自己自信心情况的测试题。

(三)怎样才能树立自信心呢?我们看第三部分。《做一个最好的你》教学设计。

1、指名个人读,有几种方法?

第7自然段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为记住这些方法,老师编了儿歌:

你拍一,我拍一,自己喜欢自己哩。

你拍二,我拍二,做好小事很重要。

你拍三,我拍三,自己喝彩勇向前。

你拍四,我拍四,坚持一下敢冲刺。

3、在你失去信心时你是怎样做的?

(姚明的故事、高红的故事……)。

(四)结尾的部分。

1、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作结尾,谁愿意读一下?注意诗的韵律。

2、这部分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学生试着仿写。

范例1:

如果不能成为鲜花,那就当一片绿叶。

如果不能成为诗人,那就当一个爱好者。

如果不能成为伟人,那就当一个平凡者。

范例2:

如果不能成为大厦,那就当一个基石。

如果不能成为大雁,那就当一个小鸟。

如果不能展翅飞翔,那就默默行走。

三、总结:

送同学们一句话:

“自信是风,能带我们飞翔,自信是浪,能诠释我们的胸怀”。

我们的生活等待我们去学习,我们的未来等待我们去创造,可这需要我们有一颗愉快而且充满自信的心,需要我们坚信自信的自己将格外引人注目、格外的美!祝愿同学们,每个人都拥有各自的美丽人生,像那条小路、那条小鱼、那颗星星,永远做一个最好的你!

四、教学资源:

课外阅读毕淑敏的《我很重要》。

第二课时。

一、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对你有什么启发?

二、联系身边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深化认识。

1、你知道哪些有关自信的广告词,分析一下它们好在哪里。

2、说说你知道的相关名言警句,并谈谈你的认识。

三、互找优点,激发自信。

1、拿出课前写好的同桌的优点,交给同桌,并真诚的告诉他(她),他(她)其实很优秀,可举例说明。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拿起笔,写在“我的视角”里。

四、别出心裁――发散思维。

自信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我们取得成功的必须条件。可是,不加分析,盲目自信,就会变成自负、自满,这就会给我们带来害处。

讨论:过分自信――自满、自负,带来的害处。

(可借鉴“望洋兴叹”、“龟兔赛跑”、“马谡失街亭”等故事来说明。)。

五、自由谈本节课的收获。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十二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正确理解乘方、幂、指数、底数等概念,在现实背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会进行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乘方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使学生能够灵活地进行乘方运算。

3、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灵活处理现实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和关键:

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掌握乘方运算法则。

2、教学难点:正确理解乘方、底数、指数的概念,并合理运算,

3、教学关键:弄清底数、指数、幂等概念,区分-an与(-a)n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

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结构以及思维活动特点,本节课采用多媒体直观教学法,联想比较、发现教学法,设疑思考法,逐步渗透法和师生交流相结合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这一章我们主要学习了有理数的计算,其实有理数的计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有一种游戏叫“算24点”,它是一种常见的扑克牌游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玩过?那我们现在约定扑克牌中黑色数字为正,红色数字为负,每次抽取4张,用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使结果为24。

师:假如我现在抽取的是黑3红3黑4红5(幻灯片放映图片)如何算24?

师:如果四张都是3呢?

生答:-3-3×3×(-3)=333324。

师:现在老师把扑克牌拿掉一张红3,变成2个黑3,1个红3,大家有办法凑成24吗?

生:思考几分钟后,有同学会想出33(3)的答案。

师:观察这个式子,有我们以前学过的3次方运算,那它是不是乘法运算?可以告诉大家,它是一种乘方运算,那是不是所有的乘方运算都是乘法运算,它与乘法运算又有怎样的关系?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有理数的乘方”,相信学过之后,对你解决心中的疑问会有很大的帮助。(自然引入新课)。

2、动手实践,共同探索乘方的定义。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进行对折,再对折。

问题:(1)对折一次有几层?2。

(2)对折二次有几层?224。

(3)对折三次有几层?2228。

(4)对折四次有几层?222216。

师:一直对折下去,你会发现什么?

生:每一次都是前面的2倍。

师:请同学们猜想:对折20次有几层?怎样去列式?

生:20个2相乘。

师:写起来很麻烦,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空间,有没有简单记法?

简记:222324。

师:请同学们总结对折n次有几层?可以简记为什么?

2×2×2×2×2。

n个2。

生:可简记为:2n。

aaa?师:猜想:a生:an。

n个a。

师:怎样读呢?生:读作a的n次方。

的因数),n叫做指数(相同因数的个数)。

注意:乘方是一种运算,幂是乘方运算的结果.看作是的次方的结果时,也可读作的次幂.小试牛刀:

练习一:把下列各式写成乘方运算的形式:

6×6×6=(-3)(-3)(-3)(-3)=。

2.1×2.1×2.1×2.1×2.1=1。

21。

21。

21。

21。

21。

2=。

543431126。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乘方运算的性质。

师:我们在进行有理数乘法计算的时候,要先确定积的符号,然后再把绝对值相乘。我们知道乘方是一种特殊的乘法运算,那对于乘方运算的结果如何来确定积的符号呢?用幻灯片出示表格,计算后,请同桌之间进行讨论并总结。(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从底数和指数两方面进行考虑)。

教师再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师生总结:负数的奇次幂是负数,负数的偶次幂是正数,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正。

数,0的任何正整数次幂都为0。

(-3)15;(-5)8;(-7)6;(-10)25;123;(-16)9。

例1:计算(教师板演一题后请学生板演)。

(1)26(5)62。

(2)73。

44(3)(3)(6)3。

33(4)(4)(7)4。

比一比:(1)与(5)一样吗?(3)与(6)一样吗?(4)与(7)一样吗?

小结:一定要先找出底数和指数,确定符号后再去计算。

例12:计算:(1)2522,(2)3,(3),(4),(5)453533334。

比一比:(2)与(3)一样吗?(4)与(5)一样吗?

总结:负数和分数的乘方书写时,一定要把整个负数和分数用小括号括起来。

5、课外探究。

一张纸厚度为0.05mm,把它连续对折30次后厚度将是珠峰的30倍。试着去计算一下,这句话对不对。

6、归纳总结,形成体系:

1、乘方是特殊的乘法运算,所谓特殊就是所乘的因数是相同的;。

特别提醒:底数为负数和分数时,一定要用括号把负数和分数括起来。

2

3、进行乘方运算应先定符号后计算,要确定符号要先确定底数和指数。

7、作业布置:习题2.6第1、2题;。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十三

1、了解诗歌点染的写法。

2、体味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背诵诗歌。

理解作者在诗歌中寄予的感情。

一、导语。

我们接触过许多唐代大诗人的作品,他们都各具风格。比如:李白的诗——豪放飘逸,杜甫的诗——沉郁顿挫。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以“高雅闲淡”著称的诗人韦应物的传世佳作《滁州西涧》。

二、请学生朗读,再齐读。

三、这是一首山水诗,那我们可以用欣赏山水国画的方法来欣赏它。国画中有一种技法称为:点染法,和我们文学中讲的“文眼”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诗歌中,每一句都有一个文眼。

1、第一句诗,讲的是?(草)那么这个草是什么样的草呢?(幽草)。

这里的“幽草”即是第一句的文眼,用“幽”来点染“草”。

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沉静、安闲)那么这个“幽”字在这里就赋予了“草”独特色彩和意味!作者就独怜(爱)这幽草。

那么请同学们自己来找其余三句诗中的文眼。(鸟鸣、潮急、舟横)。

高高在上的深树林中的黄鹂传来清脆的鸣叫,作者对它是什么态度呢?这就要从第一句诗中去寻找答案了,是什么?(毫不在意,因为他“独怜”幽草)至于他为什么不在意呢我们呆会儿再来分析。

3、接着来看第三句的文眼——潮急。这里首先要提到一个自然现象,在春天桃花盛开的时节,往往会出现多雨的天气,称之为桃花汛。这时候山涧里河水暴涨,形成了“潮急”的景象。

4、那么这里的“急”除了形容潮水外,还有别的含义吗?作者来这里享受清幽的环境,到晚上了,没想到春雨不断竟涨起了春潮。此时,作者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急于归航)于是,他慌忙地去找他的舟——舟在河中是什么样的呢?(舟自横)为什么会横着呢?(水的力度很大)进一步突出了当时这春潮的急!

四、、进入诗歌的意境。

请同学们根据前面的赏析和flash中的图景来想象一下这是一幅什么样的画卷呢?请发言。

五、体会作者的情感。

1、怜——喜爱,怜惜。开篇将幽草、黄鹂并提,用“独怜”的字眼,很明显地表露了诗人。

安贫守节,不高居媚时的胸襟。

2、舟自横——这里需要联系着作者的身世来理解它的深意了!

韦应物出生官宦家庭,享受着世袭特权,早年是唐玄宗的皇家卫队中的一员,过着骄奢腐化的生活。经历了安史之乱后,他深受震撼,发奋读书,27岁中进士,走上了仕途。做过滁州、江州、苏州等地的刺史。他深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也十分关心民生疾苦,但他无能为力。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他的心情。

诗中的“舟自横”蕴含着一种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无奈)以及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

七、背诵诗歌。

八、判断正误。

1、独怜表现了诗人对滁州西涧春景的喜爱。()。

2、幽字表现力诗人心情闲静。()。

3、潮急导致舟自横,有着必然联系。()。

4、舟自横表现力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设计校园教学设计篇十四

科学概念: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过程与方法:

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够关注周围植物的变化,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培养热爱植物、保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观察记录描述植物的变化。

【教学难点】坚持记录完成一棵植物的变化记录表。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把尺子,4张不同大小的叶片,记录表。

教师准备:一些树木四季变化的图片,带花苞的茶花。

【教学过程】。

2.我们知道,春暖花开的季节,许多植物很快地进入生长期,发芽、长大、开花结果。秋天里,从开学到现在,好几个星期过去了,校园里的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揭示课题)。

1.小组合作交流这些问题:

(1)植物在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呢?

(2)我们应该怎样来观察植物的这些变化呢?怎样测量这四张大小不一的树叶?

2.学生汇报:

预设(1)树干变长变粗、叶子变色掉落、树木变高等。

(2)测量树干是否变粗了,数一数每天有多少落叶,测一测树叶的宽度等。

(3)还可以看看茶花的花苞长得怎么样?等。

1.观察樟树的要求以及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吗?)。

(1)测一条树枝上的叶与最小叶、中间叶的长度和宽度。

(2)测量树干的粗细,连测三次,取平均数。(为什么?)。

(3)数一数落叶有多少?

(4)完成前面的同学,可以再观察和测量自己喜欢的?

2.学生在操场上观察测量,教师指导。

1.汇报落叶的数量。

落叶的数量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老化死亡)。

2.汇报叶的大小数据。

树叶的大小变化,说明了什么?(说明树叶在成长,在变化)。

3.汇报树干的粗细。

树干的粗细说明什么?(树干的粗细一次记录很难看出植物发生了哪些变化,需要以后继续观察。植物的树干变化可能是十分缓慢的)。

1.观察一棵树的一年四季中的变化,说一说有些什么变化?

2.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这进一步说明,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的在生长,在成长,在变化。)。

1.记录一种植物的变化情况(课后作业):

(2)观察记录表的设计。

我的xxxxxxxxxxxx变化记录表。

树干树冠叶子其他。

粗细树皮落叶数颜色大小。

我的发现。

小结:这样坚持下去,我就还可以科学的知道大树一年四季中的变化。

2.准备材料:

(1)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

(2)教师准备:水生和陆生植物的图片、植物一生的图片。

【板书设计】。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观察项目观察情况说明了什么。

落叶……老化死亡。

树叶……在成长。

树干……变化缓慢,但也在成长。

植物的共同特点。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2724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