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教案(优质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30 15:15:12
奇异的琥珀教案(优质23篇)
时间:2023-11-30 15:15:12     小编:雁落霞

教案是教师对教学活动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案的评价方式应该多元化,既注重定量评价,也重视定性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展。教案的完善离不开教师们的共同探索,以下是一些教案的实际应用案例,供大家参考。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

2、体会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和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出示课题。

二、细读文本、精读感悟。

(一)透过样子,感受奇异。

1、观察琥珀图片,介绍琥珀样子。

2、交流:(奇异之处)。

(出示文中琥珀插图,用自己的话介绍特点。文中是怎样描述的?齐读文中具体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

(二)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们不得不为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奇,那这块奇异的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2)读句子:(琥珀科学价值)。

(3)推测是什么意思?(根据已经知道的事实来想象不知道的事)。知道什么?(琥珀的样子,)不知道什么?(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世界上有苍蝇和蜘蛛)。

(三)揣摩形成,感受奇异。

1、理清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小组合作学习)。

2、小组合作探究,找出答案,填写表格,汇报结果。

交流、小结:形成需要的条件。

3、分析松脂球形成化石需要的条件。a、找出表明时间的句子(漫长的时间)。

b、概括句子: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地壳的运动)c、交流、小结。

(四)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自读13—17自然段,进行交流:这块琥珀是怎样被人发现的呢?(2)角色朗读:父子对话(教师指导)。

(五)揣摩写作特点。

三、拓展延伸。

1、出示化石图片,选择其一推测该化石的形成过程。

2、交流推测结果。

四、总结。

五、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2.复述故事过程。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看、读、思、画、议、交流。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二)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1--。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学习形成化石部分(10—12自然段)。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10—12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松脂球成了化石的原因。(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习:(课件出示练习)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2--。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d.齐读最后一句。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恐龙、大象等。

[意图: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三

一、背景: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条理清晰,描写生动。作者按照琥珀“形成时间——形成——发现——科学价值”的顺序来写。在教学过程中,我直奔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学习琥珀的特点,精心设计了“推测”一词的教学,先引导学生理解“推测”的词义,然后以琥珀的特点为根据,紧紧抓“根据„„推想„„”的练习,使学生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学习由已知推想未知的思维方法,有层次地展开琥珀的特点、形成、发现的教学过程。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读、思、画、议、批注、交流等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边读边思,在质疑和释疑的过程中,逐渐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案例。

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最后一节,分别划出有关形态和价值的句子。学生交流。(出示句子)师: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齐读。

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学生交流。(出示句子)师:什么是推测?作者如何推测?师:读一读,背一背最后一节。

师:琥珀是怎么形成的呢?默读2-11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出示)学生交流。(出示句子)齐读。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交流,采用不同形式朗读句子。

师:作者不仅把松脂球的形成推测得十分合理,而且把故事中蜘蛛捕捉苍蝇的情景写得十分生动有趣,划出有关句子,说说好在哪里?师:指导朗读。

三、反思:在教学《奇异的琥珀》一课时,我体会到:当今小学教育仍以课堂教学为基本形式,要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就必须达到课堂教学的优化。要使课堂教学优化,必须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学方法。

1、因材施教,更新教学方法。

《奇异的琥珀》这一课教学时,我采用了“篇末入手”、“由果溯因”的变序教学法。把幻灯、录音等电化教学手段引进课堂、创造情境,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视听形象、营造宽松的课堂气氛,使小小的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呈现在孩子们眼前的是有声有色、有字有图、色彩鲜明、形象具体的世界,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采用“自读——质疑——发现——解疑”的教学模式,由认识琥珀入手,从它的共性特点“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到它的个性特点与价值,引导学生抓重点段的重点句,分析科学家是怎样想象琥珀的形成过程,想象的合理之处所在、合理想象的美妙所在,促使难度较大的科学知识得以解决,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2、巧设提问,活跃课堂。

教师的提问是传授知识、反馈信息的重要手段。好的提问能够启发学生深刻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在教学《奇异的琥珀》这一课时,我依据教材、紧扣重点,精心设计提问,使提出的问题起到“以问促读”、“以问促思”的作用。针对小学生认识事物的思维规律,注重选好问题的切入点。《奇异的琥珀》一课是根据已知的去推测未知的,学生不易理解。我首先从重点词入手,提问“什么叫推测?”学生不难答出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在此基础上又提问,课文中哪些地方是“已知道”的,哪些地方是“不知道”而经过推测才了解的?作者怎样进行推测?提出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明白了琥珀是松脂球的化石,推测出松脂球的形成是在很久以前的一个炎热的夏天。从这两个小东西还是好好地躺着,推测出当时松脂刚好滴在树枝上把这两只小虫包在里面的情景。从“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当时两个小虫包在松脂里挣扎的样子。这样,学生对课文的思路一目了然。

3、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弄清琥珀形成的过程。

实践证明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任何一篇文章,如果没有“读”这个环节,你就无法了解它的内容,而没有“朗读”这一环节,你就不能真切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可见朗读之重要。《奇异的琥珀》这一课时中,为了解松脂球的形成过程,先分小组读故事,然后交流。找到相关语句后,再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朗读,使学生对琥珀的形成有个整体的了解。“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这一句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来想象的,也采用了先朗读后讨论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本课的教学从整体着眼,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点,以由“疑”导“思”“读”为主线,步步导“疑”,为学生的“思”架桥铺路。学生在品尝成功的喜悦的同时强化学习的主动性,扎扎实实地进行了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不仅能获得语文知识、发展思维、启迪智慧,还能使学生在读中受到语言艺术和思想感情的熏陶。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四

一、温故导入,问题再现(5')。

我们欣赏了一组()的琥珀图片。(生交流)(补充课题)。

2、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这块琥珀的呢?(生自由汇报,师相机板书)。

3、师:课文中又是怎样介绍这块琥珀形态的奇异的呢?

4、师: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吗?(生回顾问题)二|、潜心批读,解疑自探(8')揣摩“形成”,感受奇异。1.出示自读提示:

1)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用“——”画出来,并试着用小标题概括出来。2)与同伴互相交流、补充。

2、生按自读提示进行自学。三.多元导悟,解疑合探(15')。

1、师: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呢?请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1)概括说明:太阳。

树脂。

苍蝇和蜘蛛2)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师:想想作者写了几次太阳?

生试着说说。(如果...就...。

因为...所以...。

只有...才...)3)水陆变迁。

2、刚才的讲解让大家了解了这块琥珀奇异的形成过程,他们的讲述也深深吸引了大家,那么课文中又有哪些生动形象的语句也深深吸引着我们呢,让我们找出来,有声有色地读一读。

3、指导朗读。

感受“瞬间巧合之奇异”

1、谈论“发现”,感受奇异。

(1)、一个“巧”字贯穿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那它的发现是否也存在着一种巧合呢?(2)、自读第二部分之后进行交流。

(如果孩子没有赤着脚走在沙滩上,就感觉不到沙里的硬东西——琥珀。)。

2、分析“推测”,感受奇异。

(1)、师:这种种巧合给这块琥珀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自然万物的奇异。

学家的推测)。

(2)、推测是什么意思?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可见,科学家们就是依据这些,进行推测。那么科学家的推测是否合理呢?描写琥珀的样子和前文中的哪些描写相吻合呢?这又见,科学家推测是合理的,有依据的,不是凭空瞎想。

3、揣摩写作特点。

师:这是一篇说明文,与你以前读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有很多生动形象的语言,富有文学色彩,动植物富有人情味……)。

希望同学们也可以把学到的写作方法运用到以后的习作当中,一定会有不错的效果哟。

四、审视文本,质疑再探。

五、拓展延伸,总结提升。

1、出示课前欣赏的几幅图片。

师:请大家也像科学家们一样,根据这几块琥珀的特点来推测一下他们是怎么形成的?

2、生进行小练笔。

3、展示交流。

4、师总结,引导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学习,去探索大自然中不为人知的秘密。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五

1、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理解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想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2、能抓住关键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科学合理的想象,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理解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想象,并能够举例说明。

教学难点:能抓住关键词语展开合理的想象,并体会这样表达的好处。

一、导入。

1.出示:一块不含任何物体的琥珀,再出示一块含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让学生做比较,说出这块琥珀的奇异。

3.让学生质疑问难,学生主要提出如下问题:

(1).琥珀的形成有几个阶段?

(2).松脂球是如何形成的?(3).琥珀又是怎样形成的?

(4).为什么把渗出的松脂比喻为黄色的泪珠?

师:同学们提出这么多问题主要靠谁解决?

生:靠我们自己。

二、讲解课文。师:那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课文中哪一段是直接描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生:最末一段。)。

师:请读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生: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在所读的句子中,哪一个分句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想象的?(生: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是怎样挣扎的。)根据是什么?(生: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这块琥珀是透明的?(生: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根据什么知道那时就有蜘蛛和苍蝇?(生:奇异的琥珀就是物证。)下面大家再齐读最末这一整段。

师:“推测”的近义词是什么?(生:猜测)它们的区别是什么呢?

生:两个阶段:一是松脂球的形成,二是琥珀的形成。

(板书:松脂球的形成琥珀的形成)。

师:想想这个特殊的松脂球的形成要有哪些必要的条件?

师:说得很好。一句话的意思,表达时既可以从正面说(只有),也可以从反面说(没有);既可以先说条件,后说结果,也可以先说结果后说条件。可见,语言表达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让我们以开火车的形式来读这一大段。

师:我们学习过课外知识《黄河象的化石》,还记得化石的形成一般要有哪些条件吗?

生:两个条件。一是地壳变化,二是时间漫长。(教师板书:地壳变化时间漫长)。

师:“地壳变化”课文里是怎么写的?(生读: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淹没在泥沙下面。)。

师:“时间漫长”有多长?

生:有一万年左右。课文里说“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一转眼就过去了”。下文又说“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所以说有一万年左右。

师:为什么又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呢?

生:因为后面写“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所以前面就必须要对海水的情况作交待。

师:同学们齐读13—17段,然后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在干什么”简要地概说这一段内容。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分角色朗读,老师读爸爸说的话,一位同学读孩子说的话,其他同学读旁白。

师: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有没有根据?(生:有)是不是“猜测”?(生:不是)哪是什么?(生:推测)。

师:拿出笔,根据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用下面的关联词语写一个句子。(打出投影)。

如果没有„„就„„。

只有„„才„„。

师:写好后就自己读,要读出感情。请还没有发过言的同学读自己的句子。

生1:如果没有经过漫长的时间,没有地壳的变化,就不会有琥珀的形成。

师:有没有比她说得更好、更严密的?

生2:如果没有包含着蜘蛛和苍蝇的松脂球,没有地壳的变化和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就不会有琥珀的形成。

师:再修改,改得更好、更严密一些。(再动笔)。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知道本课主要讲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生:1.琥珀的形成;2.琥珀的发现;3.对琥珀的推测及其科学价值。

师:我们就可以按这几部分给课文分段。(学生分段)。

生:1—12段,13—17段,18段。

师:科学家的推测是非常严密的。这是科普说明文非常重要的特点。(板书:科普说明文。

严密、准确)科普说明文还有什么特点呢?大家再默读琥珀形成这一部分,边默读边用笔划出描写生动、传情的词句,然后再好好地读一下,要读出感情来。(学生默读课文,勾划词句。)。

师:没有发过言的同学优先请说。(请一生说)。

生:“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这一句写得好,因为作者用拟人的写法,把松脂比喻为泪珠,把松树写活了。

师:为什么说是“泪珠”而不说“汗珠”里?

生:因为老松树看到两个小虫子挣扎的情景心里是非常痛苦的,就很可怜它们,所以流下了泪珠。

师:说得好。下面谁来读这一句,要把老松树对小昆虫可怜、同情的感情读出来。(指名读)。

生:“一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太阳光里快乐地飞舞”这一句写得好。

师:为什么?(生答)谁来读这一句,读出苍蝇快乐地感情来。

生:这一段也写得好——“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

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师:老师范读。(要求读得慢些,要读出时间的漫长,读出对这两个小东西淡淡的同情,读出这块琥珀的珍贵。)然后指名学生读。

生:第6段、第7段中也有描写生动传情的句子,是„„(老师顺势打出投影片)。

a.许多老松树渗(流)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b.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盖)在里头。

师:上面语句中的“渗”能不能换成“流”,“包”能不能换成“盖”?为什么?

生1:不能换。“渗”的速度比较慢,“流”则太快了。

生2:“盖”是从上往下,可能盖住头,脚还露出来呢。“包”就是把全身都包住了。

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用词准确,描写生动、传情。这就是这篇科普说明文的第二个特点。(板书:生动、传情)。

师:课文学到这里,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你们能不能把今天学到的知识用到写作中去呢?(出示投影图片,图中桌上有一花猫,桌下的地板上鱼缸已破碎,两条金鱼平躺在地板上)大家根据这幅图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测,用五分钟的时间写成一百字左右的短文。

(五分钟后分别请两位同学念所写短文,其中一位学生写的短文如下:)。

一只小花猫看见鱼缸里有两条小金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它馋涎欲滴,不管三七二十一用爪子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它恼火了,用头一顶,一个悲剧发生了,鱼缸被跌落在地板上破碎了,可怜的小金鱼也一命呜呼了。

附:板书设计。

科普说明文。

松脂球的形成。

地壳变化。

严密、准确。

琥珀的形成时间漫长。

生动、传情。

一只小花猫看见鱼缸里有两条小金鱼快活地游来游去,它馋涎欲滴,不管三七二十一用爪子就抓,可什么也没抓到,它恼火了,用头一顶,一个悲剧发生了,鱼缸被跌落在地板上破碎了,可怜的小金鱼也一命呜呼了。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六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读准“树干、埋没、重重”等带有多音字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3、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能根据提示正确复述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2、通过学习,体会科学家推测的严密合理,语言的生动准确。

教学课件。

一、谈话引入,出示课题。

1、(出示树脂图片)知道图片上画的是什么吗?这种从树枝上渗透出的黏性液体,我们称为(板书:树脂)古代松树脂在地壳变化后,被长期掩埋在泥沙里,一万年后就形成松脂化石,也叫作琥珀。(板书:琥珀)。

二、感受奇异,大胆推测。

1、文中有一段这块琥珀近距离的描写,就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思考这块琥珀究竟奇异在哪?(板书:苍蝇、蜘蛛)。

2、琥珀的种类很多,有蜜珀、花珀、血珀等。其中包裹昆虫的琥珀称为虫珀,也叫灵珀。灵珀是琥珀中最珍贵的,像这种包裹两个完好昆虫的更是绝无仅有,珍贵之极。那这两个小家伙是如何跑进琥珀里的呢?德国科学家柏吉尔就是根据这块琥珀推测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板书:推测)谁能说说推测是什么意思?(推测就是根据已知的事物进行想象。)。

3、就请同学们也来根据这已知的事物想象一下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同桌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学生想象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预设生: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摸算来,总有一万年了。一天,一只苍蝇在树林里飞累了,停在一棵松树上。一只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作美餐,于是它慢慢爬过去。正当蜘蛛扑过去的时候,一滴松脂落下来,把两个小东西一齐包在了里头。

注:根据学生的交流板书。

4、对于他的推测有什么不同意见?

根据你们的推测,我知道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发生在蜘蛛、苍蝇间的一件事。那么你们的推测与作者有何不同呢?就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文中哪几节写了这个故事。

三、学习1-8节,正确复述故事。

1、文中有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一起借助拼音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

媒体出示:飒飒、掸掸、拂拭、黏稠。

2、这些词在读时要注意什么呢?(要注意读准多音字)。

媒体出示:树干、重重包裹、当作。

3、刚才同学们轻声地读了课文,谁能说说文中哪几小节写了发生在一万多年前的故事。

4、就请学号是1——8号的同学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对照刚才你们推测的故事,在不同之处作上记号,等会儿进行交流,比一比谁听得最仔细,找的不同之处最多。

5、你们推测的和作者推测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交流不同之处)。

6、你觉得这些地方是不是一定要这样写呢?

师:看来作者用词很准确,写得也很生动。

7、那么还有哪些内容是你们没想到,作者却写到的呢?就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读课文找一找,找到后,也请作上记号。(交流没有推测到的内容)。

8、你觉得这些内容是不是一定要写?

如:松脂继续滴太阳火辣辣远处有海等。

师:可见作者推测得合情合理而且十分严密,使得这个科学小故事引人入胜,让我们读来仿佛身临其境。这也是科普文章的一个特点。

9、就请同学们根据板书提示,再来说说这个故事,尽量做到推测严密合理,用词准确,语言生动。小声准备。

课后小结。

四、小结复习。

1、齐读全文。

2、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七

1.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燃烧时有香气,还具有科学价值。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又称为“奇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珀、脂、湃的读音。注意澎湃、黏稠的字形。

2.理解词语的意思:约摸、飒飒、热辣辣、前俯后仰、化石、黏稠、推测。

三、整体感知。

2.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交流。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

(2)必须是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

(3)树林的不远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

(4)必须要很长时间。

3.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4.琥珀有什么价值?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获得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可是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第二课时。

一、回顾初读内容。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想想为什么将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二、深入学习课文。

1.通过琥珀的样子,琥珀的形成,感受文中的奇异。重点语句:“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到好几圈黑色圆环”

2.通过学习琥珀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推测,感受琥珀的奇异。

三、揣摩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与你学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交流体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人。

情味)本单元习作就是让写一篇说明文,可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板书设计。

松脂球形成。

形成过程。

松脂球变成化石罕见的化石。

奇异的琥珀。

海滩发现琥珀科学的推测。

想象依据。

琥珀的形态。

教学反思。

学生对于一种新事物比较感兴趣,抓好这一点很关键,能使课堂教学顺利进行。还要利用本说明文语言生动活泼的特点,使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应该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本堂课导入很好,学生很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缺憾是应当引导学生多思考,让学生发现,不干预学生思维,还有就是应当趁此机会给学生补充一些课外知识,做拓展训练来巩固课文。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这节课就结合这两个问题进行学习。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语句:

(1)“我们的老师是个从城里来的女学生……又漂亮。”

(2)“她用好听的嗓音教我们唱……小歌剧。”

(3)“我还和姐姐争论过……还是我们老师长的好听。”

(4)“我说,……天下第一好。”

感受:“我们”这些山乡的孩子对老师非常热爱。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6、7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

(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

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要求学生要说出体现首尾呼应的语句。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习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九

一、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2、复述故事过程。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看、读、思、画、议、交流。

三、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二)、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学生读出相关句子,教师点拨,引导学生归纳出松脂球形成的相关条件。(课件展示)。

(5)、师:请同学们找找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太阳光热辣辣的,这会与松脂球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指名读相关句子)。

指名读相关句子,出示课件,理解句子。

(7)、分角色读2-9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个松脂球形成的过程。

(1)、过渡:松脂球的形成我们都了解得很清楚了,但松脂球并不等于琥珀,琥珀应该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下面我们继续来了解一下由松脂球变成化石的过程。

(3)、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松脂球成为化石的原因(学生边说教师边随机出示课件)。

指名读相关句子体会漫长的变化过程:“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剩下的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4)、[课件出示动画--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

b、出示松脂球化石的形成过程的动画课件,激发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

3、简单了解琥珀的发现过程。

(出示课件,指名反馈)。

4、复述故事过程。

先同桌之间交流,再指名全班复述,然后完成下面说一说的练习:(课件出示练习)。

a、琥珀是由松脂球变成,推测出()。

b、琥珀中有苍蝇和蜘蛛,推测出()。

c、苍蝇和蜘蛛的腿的四周有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

d、琥珀是海滩上发现的推测出()。

5、学习了解琥珀的科学价值部分(18自然段)。

a、教师导入,请同学们快速默读最后一段。

b、默读思考: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科学价值?

c、指名反馈后,出示课件。

d、齐读最后一句。

(三)、谈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了解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及时给予一定评价)。

(四)、总结全文。

(五)、布置课后作业:收集了解一些其他化石的形成过程,如:恐龙、大象等。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

1、能独立认识本课生字,通过多种方法,理解并积累“琥珀、飒飒地、翻腾怒吼、拂拭、粘稠”等词语。

2、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3、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1、熟读并背诵课文的最后一节,能够根据提示,简要复述琥珀的形成过程和条件。

2、在品词读句中体味琥珀的“奇异”,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热情。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课前学生准备1、通读课文标小节号,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对不解词语查字典。

2、思考: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琥珀。

教学流程。

一、预习反馈,学习最后一节,了解琥珀的外形:

1、读词语,读准字音:

约摸飒飒澎湃粘稠。

掸掸翅膀拂拭渗出前俯后仰埋没。

2、出示:琥珀(图片)。

板书:琥珀。

(1)回家已经预习过课文了,谁能联系课文内容来说说,琥珀是什么?

(2)教师总结:课文告诉我们琥珀是松脂球经过上万年后形成的化石。

强调:化石。

板书:松脂化石上万年。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将给我们介绍一块奇异的琥珀。

板书奇异的(补全课题)。

4、这究竟是一块怎样的琥珀,它又奇异在哪里呢?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对它进行近距离描写的。

出示: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像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1)指名读,结合生活实际理解“粘稠”

板书:看见想象推测知道。

看见:(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面,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趴着。我们可以看见他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师总结:作者的描写由远及近,观察得可真仔细呀。

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

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

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早已有那样的苍蝇和蜘蛛了。)。

(3)同桌两个人一起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小节,然后结合课文内容来说说,这块琥珀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师总结点题:这多年,保存得那样完好无损,通过它还可以来推测一万年前发生的故事,并且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有了苍蝇和蜘蛛这些物种,这块琥珀可真是奇异呀!

板书:保存完好。

(4)根据提示的四个词语,试着来背背这个小节的内容。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一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文章通过想象,具体记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增加了关于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1、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继续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想象,领会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1、到大自然中观察松树,注意松脂的特征(形态、颜色等)。

2、收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同学们,关于琥珀,同学们一定了解了不少知识吧,那么赶快把你们知道的告诉大家吧!

(学生互相交流、补充,教师相机点睛,小结。)

一边读课文1——12自然段,一边提出问题。

(学生质疑,解疑,弄清想象的依据。)

学生小结琥珀形成的条件。

作者将琥珀形成的过程写得精彩生动、有情有趣,找出喜欢的自然段有滋有味地朗读,我们要进行一场朗读比赛。

出示你们找来的琥珀图片,选择一幅,想象它是怎么形成的?

(小组交流、汇报)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二

教学目标:

1、结合语境,理解推测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准确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21课奇异的琥珀,这一节课有三个学习目标(幻灯出示)什么是琥珀?想必大家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已有所了解,咱们再来欣赏一下琥珀的图片然后说说你对琥珀样子的描述。琥珀有什么作用呢?咱们接着看琥珀的相关资料。简而言之用一句话概括琥珀是什么?你可以用资料中的哪句话来说明。(资料:琥珀是化石)。

琥珀这种化石是什么样子的?琥珀是怎么形成的?让我们带着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同时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顺,读完后老师要对大家的自读情况进行检测。

二、字词检测(幻灯出示)。

三、学习新知。

1、探究尾段。

理解“推测”

通过阅读,谁找到了描写琥珀样子的语句在文章的哪一段?这一段最后一句话是写什么的?这一句话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词语是?这个词语的近义词是猜测,两个词语能互换吗?为什么?咱们来看看这两个句子该用哪个词语更合适?(幻灯出示)。

2、探究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课文第1至12段)。

c、练习:谁能用一句话把这四个条件用关联词“只有……才会……”或者“如果没有……就……”说完整(2)、探究化石形成的必要条件(10至12段)a、地壳的变化(书上是怎么说的?挑学生读)b、时间的漫长(书上是怎么说的?挑学生读)c、练习:(幻灯出示:用“如果没有……没有…….就……”或者“只有……只有…..才…..”把琥珀形成的所有必要条件陈述完整)。

3、探究琥珀被发现的过程(13至17段)。

这个奇异的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呢?咱们分角色朗读课文的第13至17段。挑两个同学分别扮演爸爸和孩子课文的15、17段,其它同学读13、14、16段的旁白。

4、总结幻灯出示:(1)这篇说明文写了哪些内容?先写。

再写。

最后写。

这样课文就可以分为三部分了。师过渡语:科学家正是依据琥珀的样子进行了合理大胆的推测这个推测是非常严密的这也体现了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严密科普说明文的语言还有什么特点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读琥珀的形成这一部分内容用笔找出描写生动传情的句子仔细品读要读出感情一会儿咱们比一比看谁读的有感情。

(2)科普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a、准确严密。

b、生动传情。

四、拓展延伸课外练笔。

根据这幅图来推测想象曾经发生的故事。(幻灯出示图画)。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三

二、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

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讨论方法组织教学,必须注意两点:一是讨论必须扎扎实实,认认真真,讲求实效,切不可搞花架子,形式主义。我们过去听的一些公开课或比赛课.常常看到一些流于形式的课堂讨论。比如教师要学生转过脸来进行四人小组的讨论,但当学生转过脸来刚开始讨论,教师马上宣布停止讨论而转到别的教学活动上去了。这样的讨论,显然是走过场,流于形式,是不可取的。二是要在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处组织讨论(这可从这篇教案的设计中看出来),并非什么问题都要组织讨论。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四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词,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澎湃、黏稠”等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语言的特点,背诵课文的最后一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及作者的想象依据,体会它的奇异之处,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学习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课时。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说明文,也可称科学小品。大家知道琥珀是什么吗?琥珀是一种淡黄色或红褐色的装饰品,燃烧时有香气,还具有科学价值。那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呢?为什么又称为“奇异”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学生默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注意珀、脂、湃的读音。注意澎湃、黏稠的字形。

2、理解词语的意思:约摸、飒飒、热辣辣、前俯后仰、化石、黏稠、推测。

3、概括课文大意:写人们根据一块奇异的琥珀来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课文共分三部分:

一、(1——12)写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二、(13——17)写琥珀被渔民父子发现。

三、(18)写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文中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琥珀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总结交流。

(1)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必须是老松树,这样才会滴下较多的松脂。(2)必须是蜘蛛扑过来的那一刹那,不然只包一个昆虫,或者一个没有。(3)树林的不远必须有海,这样地质变迁时才会形成化石。(4)必须要很长时间。

3、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找出文中的句子。

4、琥珀有什么价值?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说了它的价值,我们可以从琥珀中获得很多关于远古的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简单了解了,琥珀的形成过程和价值,可是为什么说是“奇异”的呢?我们下节课再说。

第二课时。

一、回顾初读内容。

2、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形成、发现、样子和价值)。

3、想想为什么将这块琥珀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二、深入学习课文。

1、通过琥珀的样子,琥珀的形成,感受文中的奇异。重点语句:“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到好几圈黑色圆环”。

2、通过学习琥珀的发现过程以及科学家们的推测,感受琥珀的奇异。

三、揣摩写作特点。

这篇课文与你学过的说明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交流体会。(语言生动形象,富有人情味)本单元习作就是让写一篇说明文,可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

四、课堂小结。

想象和推测要有科学依据,不能凭空想象。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探索奥秘的科学精神。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五

1.会认15个生字。

2.学习默读课文,体会卡罗尔对小猫的喜爱之情及小猫给人们带来的生活情趣。

3.感受卡罗尔善良美好的童心,并从中受到情感熏陶。

课前准备。

1.课件及生字卡片。

2.学生收集小猫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知道许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伙伴,你最喜欢跟什么小动物一起玩耍呢?(生自由畅谈,并出示课件,可爱的小狗、小猫等图片)。

2.有一位叫卡罗尔的外国小姑娘很想有一只自己的小猫,最终她是怎样得到的呢,让我们一起从《卡罗尔和她的小猫》这篇课文中寻找答案。(板书课题,指名读题)。

(设计意图:通过一组活泼可爱、生动逼真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去阅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并标出自然段。

2.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并根据情况及时正音。

(1)你们觉得哪些字音最难读,谁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读一读?(老师抽出生字卡片,指名读,并集体认读)。

(2)读准了字音,我们开小火车读一读词语(课件出示本课词语)。

(设计意图: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为阅读课文扫清文字的障碍。)。

三、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今天,老师和大家用一种新的读书方法来读这篇课文,“默读”(师板书),什么叫默读?(指名说)小结:不出声,不指读,用眼看,用心悟。边读边想。

2.学生默读课文(第一次),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指名全班交流)。

3.学生默读课文(第二次。

(1)哪些地方让你觉得有趣,为什么?边读边用“―――”画下来。

(2)把自己画下来的句子、段落默默地多读几遍,你一定会觉得其乐无穷。

(3)指名全班交流。

老师要注意适时评价,并请学生把自己喜欢句子和自然段读一读。看谁说得有趣,那谁能读得比她更有趣呢?(鼓励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读出有趣,享受阅读的快乐。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出示课文插图和段落。)。

3.默读课文最后三段(第三次),想一想伯洛为什么没有离开?你从哪儿知道的?卡罗尔用心地照顾它,和它一起游戏,一起玩耍。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感受。

4.领悟文章内涵: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植物,植物就会给我们创造绿色的生命;如果我们关爱地球上的动物,动物就会与我们和谐相处;如果我们真诚地关爱他人,别人就会真情地关爱我们。(播放课件)。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六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科学故事。全文扣住“奇异”这个词,课文的一到十一节,向人们介绍了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十二到十三节介绍了琥珀是如何被发现的,最后一节描述了琥珀的价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1、理解课文内容,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

二、检查预习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装饰品。)。

三、指导学生自学,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么形成的,它有什么价值。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这块琥珀是透明的,一个苍蝇一个蜘蛛好好地躺在里面,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根毫毛。)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从这块琥珀,可以推测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从这块琥珀还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2)课文中哪一部分讲了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从“一个夏天”到“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3)请同学们把讲这块琥珀形成经过的部分读一读,再用自己的话把形成经过说一说。

(4)课文的其他部分是讲什么的?(第一自然段讲故事发生的时间;从“海风猛烈地吹”到“这是很少见的”,讲这块琥珀怎么被发现的;最后一个自然段,讲这块琥珀的样子和它的价值。)(5)请四个学生分段朗读课文。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新词。

板书:

这块琥珀是什么样子的。

它是怎么形成的。

它有什么价值。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七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12个生字,理解“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黏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3.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方法:

(一)教师教法。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讨论交流并媒体,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

(二)学生学法。

读、思、画、议、批注、交流。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

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1.组织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交流。

2.借助电教媒体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活动设计。

1.自学、讨论、交流。

2.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质疑。

揭题,板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提出:琥珀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谁发现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读不准的借助工具书或询问老师和同学。

(2)边读边画出带生字的词,结合语言环境加以理解。

(3)思考:琥珀是什么?课文讲了有关琥珀的哪些内容?琥珀有何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集体交流。

(1)自己拿不准的字音或不理解的词虚心向班上任何一位同学请教,答对者给小组加分,激励同学自学、上进的意识,增强小组荣誉感。在同学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第3个思考题,小组议答,全班交流。

(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本文所讲的琥珀里面裹着一个苍蝇,一个蜘蛛,而且这两个小东西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课文主要讲了根据一块裹有苍蝇和蜘蛛的琥珀想像这块琥珀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并且判断它在科学上的价值。)。

(三)熟悉课文。

(电脑出示琥珀图片)学生对照图片,练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四)听课文录音。

听课文录音,动画显示琥珀形成发现的过程,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五)学生复述。

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自学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课文写了关于琥珀的哪些内容?哪方面内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内容是对琥珀的真实描绘?(生回答)。

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据是什么?要形成这样的琥珀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这是我们这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1.默读形成过程部分思考上述两个问题。(点击课件,出示问题)。

(l)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把小组意思记录下来,以便全班交流。)。

(2)集体交流。

(3)学生交流过程中师相机引导板书。

(4)师生共同归纳形成的条件和想象的依据。

(第一,要有松树、柏树。依据是琥珀是松树树脂形成的。第二,炎热的夏天正晌午。因为只有在这一时间松柏才渗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第三,苍蝇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来把它们包在里面。)。

(5)出示课件。松脂球——琥珀。直观感受琥珀的形成。

2.科学家又是怎样想象发现过程的?探究想象依据。

(1)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师生交流。

(2)角色朗读此部分。

(3)小结:通过以上问题的探讨,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据是什么了吗?

(讨论后学生归纳:要想进行合理的想象,必须根据事物的特点创设情境。)。

3.科学家研究这块琥珀有何价值呢?

(l)默读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组讨论后回答。

4.济览全文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并想一想本课与《黄河象》一文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三)感情朗读课文。

1.自由练读。

2.分角色朗读。

(四)学生质疑问难。

(五)扩展延伸。

课文中描写的琥珀还有可能是怎样形成的?你是怎样想象的?和同学交流交流。

(六)布置作业。

以《未来的××》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八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

2、难点: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教师导读:请大家看大屏幕,(展示琥珀的图片),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你们又知道什么是琥珀吗?(琥珀晶莹剔透、色泽娇艳,深受世人的欢迎。琥珀实际上是数千万年前的树脂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一定的化学变化后形成的一种树脂化石,是一种有机的似矿物。琥珀的形状多种多样,表面常保留着当初树脂流动时产生的纹路,内部经常可见气泡及古老昆虫或植物碎屑。可入药,做装饰品。)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想一想: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

2、检查生字新词。

字形:“珀”的左边是“王”不是“氵”

3、指名反馈:课文围绕“琥珀”写了哪些内容?引导分段,理清条理。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十九

教学步骤 :

一、以实物(人造琥珀)导入  新课,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改变学习顺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一)学习第四段(了解琥珀的样子,为体会作者考虑周到奠定基础)(略)。

(二)学习第一段(了解形成所需的时间)(略)。

(三)学习第二段(通过读议、设疑、赏析把学生的情感推向高潮)(见实录)。

(四)学习第三段(找出琥珀被发现的条件,再次体会作者推理的严密)(略)。

(五)回到第四段(略)。

(六)引导总结板书,强调训练重点(略)。

下面是步骤(4)教学实录:

师:时间的估算有科学依据:那作者对琥珀形成过程的推测是否合情合理呢?现在我们重点来学习第二段,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试把这一段分为两层,并总结层意。

(学生活动)。

生:这段的第1小节为一层,其余是第二层。第一层介绍了环境,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生:我不同意他的意见。第1小节说明不了什么,不应该分开。我认为应该分到“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这层写松脂球是怎样形成的,第二层讲松脂球是怎样变成化石的。

生:我分错了,刚才没仔细读课文,忙着举手。

师:我也同意第二种分法。

板书:松脂球 化石。

下面请同学们自学第一层,分析一下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几个条件,并说说理由。

(学生活动)。

生:第一个条件必须是夏天,只有夏天的天热。

板书:夏天。

生:夏季也有阴天、雨天,我认为还得补充有阳光,而且强烈。

师:为什么?

生:阳光不强,松脂可能渗出但不可能大滴大滴地掉呀!

师:有道理。补上。

板书:阳光强烈。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的变化集中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学生活动)。

生:有三处:1太阳暖暖地照着;2太阳照得火热;3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气温的变化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

生:苍蝇必须飞在松树上,只有松树才有松脂。

生:我认为必须发生在松树林,而且必须落在一棵老松树上,因为树多,才会有多年生的老树,只有老树才会掉大滴大滴的松脂。

师:有道理。

板书:松树林。

还有呢?

生:不凑巧也不行。必须是蜘蛛刚扑到苍蝇身上,“吧嗒”松脂滴下来了。

师:找得准。(板书:蝇、蛛、巧遇、松脂滴)。

那么,请大家想想,假如不是这么巧呢?

生:如果不是这么巧,就不会形成这块琥珀。比方说,蜘蛛猛扑过去,把苍蝇吞了,大摇大摆地走了,松脂才滴下来,就不会有这颗奇异的琥珀了。

生:要是蜘蛛刚把苍蝇吃了,还没来得及逃,松脂就滴下来,虽然包住的也是两只小虫,可人们只能看到蜘蛛了。

生:假如蜘蛛正要扑过去,可掉下来的松脂已经把苍蝇包住了,那蜘蛛决不会自投罗网了。

生:有。我看“松脂继续滴下来”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师:我看可有可无。一大滴已经把它们包住了呀!

生:必须有,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目标一致,没准儿还能挣扎出来。

生: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形不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师:讲得好。板书:松脂继续滴。

大家把形成松脂球的四个必需条件都找到了。作者对它们的交叉描述,使得故事情节不但合情合理,而且生动有趣。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层,找找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学生独立赏析课文)。

生:“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生:暖暖的天儿,香香的味儿,这么好一个环境,难怪它出来到处飞。

生: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生:“飞累了”这句很重要,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

生:“身上粘满了灰尘”是作者根据琥珀里“两只小虫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推测出来的。

生: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生: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生:“乐极生悲”也许有点道理,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呀!

生:“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生:“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想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家伙太可怜了。

……。

生:《黄河象》。

师:你还记得必需几个条件吗?

生:大象陷进淤泥里被河水淹没了,它的尸体腐烂了,还有棗。

师:(板书:被淹 被埋)你坐下,再想想,谁来补充?

生:时间必须很长,地壳发生过变化。

板书:岁月漫长 地壳变化。

师:对。四个条件。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这一层,看看松脂球变成化石是否也具备了这几个条件,如果是,请画出有关的句子。

(学生活动)。

生:松脂球变成化石也需要四个条件,“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又是几千年过去了”这说明时间长;“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这又是两个条件。

师:(板书:松树林 松脂球)大家同意他的意见吗?

生:同意。

师:这说明任何古生物变成化石所需的条件基本相同。

生:老师,这一层讲化石的形成,为什么又提到了苍蝇、蜘蛛?

师:请你读有关的句子。

生:“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颗老松树上。”

师:谁来回答他的问题?

生:时间那么长,苍蝇蜘蛛那么多,可唯有那两只被包住了,这主要是为了强调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颗琥珀太少见了。

师:对。刚才我们学习了第二段,请大家回顾一下,这一段是分几层意思来写的?

生:两层。

师:第一层讲棗。

生:松脂球的形成。

师:第二层讲----。

生:化石的形成。

师:这两层,作者是怎样安排详略的?

生:第一层详,第二层略。

师:想想看,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呢?

生:因为人们最想知道的就是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所以作者把它作为重点来详细描写。而古生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一般人都有这个常识,没必要写那么详细。

师:非常好。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懂得了如何得当地安排详略,了解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情节,又初步体会到了作者推理的严密,真是收获不小呀!

…… 。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二十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琥珀的科学知识,产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和愿望。

2、细读文本,仔细推敲,合作交流,体会作者推测、想像的合理性。

3、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体会表达顺序及其作用。

4、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科学、合理的推测与想象。

2、体会文章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推测、想象的合理性。教学过程:

一、回顾琥珀的样子,初步感受奇异。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哪位同学告诉我这块琥珀的样子呢?

1、学生回答,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

2、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完好无损)。

二、品味重点词句,理解想象的合理性,感悟故事的趣味性。

1、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故事是推测出的。

(2)根据这块琥珀的什么推测什么?

【板书:形成过程】。

2、探究推测、想象的合理性,感悟故事的趣味性。小组交流,注意听取别人的例子,代表小组的意见。预设:教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来说:“天气”

(1)找到句子,说明理由:因为我们知道:只有在天气炎热时,松柏才会渗出树脂,所以推测出当时处在夏天一个炎热的晌午。

(2)引导学生找到三处描写太阳的句子,体会用词不一样,说明天气的变化。

一个夏天,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顶上飒飒地响。

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味。

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彩。

生:通过“暖暖”“火热”“热辣辣”三个词语,可以看出气温的变化,天气越来越炎热。

师:作者用这三个词语写出了天气越来越炎热,为两只小虫遭遇不幸作了铺垫。

c通过朗读,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自由读)动物(“苍蝇”和“蜘蛛”)(1)找到句子,说明理由:

a因为看到了在这块透明的琥珀里有蜘蛛和苍蝇两只小虫子,所以作者推测出两只小虫子被包住的一瞬间离得很近。

b因为我们知道:蜘蛛吃苍蝇,所以想象到:当时蜘蛛是想扑上去捉住苍蝇。

c因为蜘蛛能去扑苍蝇,说明此前苍蝇肯定没发现蜘蛛及自己的危险处境,所以作者想象到:当时苍蝇“飞累了”。只有累了,睡得才香,哪还会防备有蜘蛛要吃它。苍蝇歇的时候,用了几个动词:伸、掉、拂拭,一看就知道它丧失警惕了。

d因为两只小虫同时被包住,所以作者想象这两个家伙,一个美得想歇,一个馋得想吃,都没发现大祸临头——松脂滴落!(2)重点感悟第7自然段:两只小虫被包裹那一瞬间的情景,感受巧合,体会用词准确性。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a读这段话,你能感受到什么?

(“刚”、“突然”、“刚好”“一齐”:这几个词写出了当时事情发生得太巧了。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必须分秒不差,如此凑巧,才形成了如此奇异的琥珀。)b去掉这几个词读一读,体会这几个词语的好处。【板书:语言准确】c读这句话,想象当时的情景。

d说说你想像到了什么?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当时情况的巧合。(自由读)“环境”

(1)找到句子,说明理由:

a因为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所以推测出在蜘蛛扑蝇时,恰巧一滴松脂滴落下来。松脂离不开松树,只有很少的松树,不太可能形成松脂球。所以作者推测故事发生在一片松树林里。

b因为我们知道: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作者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后来地壳变化,陆沉海漫,琥珀被埋于海沙之下。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2)重点感悟第8自然段:感悟拟人的修辞方法,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a读这段话,你能感受到什么?

b比较两句话,哪句好?为什么?(把黄色的泪珠改为松脂)。

比喻:把滴落的松脂比喻为黄色的泪珠,形象地写出了滴落的松脂的形状、颜色。

c有感情地朗读句子,再现当时的情景。4“时间”

找到句子,说明理由。

小结:你们为作者想象到的内容找到了依据,说明这个故事想象得很合理。【板书:合理】。

三、感受奇异。

1、从这块琥珀,我们还可以知道什么?2出示最后一段,学生朗读板书科学价值。

3、请大家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块琥珀。

4、除了它的样子、形成过程、科学价值,你还从哪发现它的奇异?(学生在课文中寻找发现的偶然)。

三、观看琥珀形成短片,朗读课文。

四、布置作业。

课文写苍蝇先出场,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蜘蛛先场,你会怎么写呢?(仿照课文的描写方法写一写)。

板书设计:

推测想象合理。

样子发现科学价值形成过程故事生动有趣。

语言准确形象。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二十一

上午好!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奇异的琥珀》是六年制小学s版教材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科学与发现”主题的一篇精读科学小品文。它主要写了一只琥珀被发现以及科学家推测它的形成过程,全文语言易懂,描写生动形象,意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想象出琥珀的形成过程,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严谨的。细读课文,字里行间显现着“奇异”。

2、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琥珀、松脂、晌午、渗出、澎湃、粘稠、详细”等词语,积累“美餐、热辣辣、淹没、冲刷”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激发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以及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难点: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篇课文是以自然科学密切相关,要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探索文中答案;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讨论、交流并播放多媒体(琥珀图片、动画展示形成过程)来深入理解课文。在反复品读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认真领会说明的道理,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从小培养自己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三、说教学过程。

我将本课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课堂结构是:质疑导向——初读感知——简述形成——感受奇异——小结背诵。

接着进入第二个环节:初读感知。这一环节包括:检查自学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概括课文大意,分段。在对文章有大致了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进入第三个环节:可采用画箭头、文字描述等不同方式,简述琥珀形成过程。(主要先由学生自主完成,然后指名上台板演或简述。这样可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意识而显得活泼生动。第一课时宣告结束。第四个教学环节是: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奇异。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在设计这一部分教学时,我从课题中的“奇异”二字入手先理解“奇异”的意思:跟平常的不一样,奇怪而特别,与众不同令人惊异。再以问题的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逐层深导,感受“奇异”。

1、透过样子,感受“奇异”。学习课文最后一段,引导观察课文中的图片,观察课件(琥珀图片)。

2、揣摩形成过程,感受“奇异”。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先形成松脂球,再由松脂球变成化石。把关键词“松脂球——化石”板书出来。下面我们再认真地读读文章第一大段,看看松脂球是怎么形成的?松脂球又是如何变成化石的?让学生边读边画。第三步:先同桌互相说然后指名学生说说琥珀形成过程,再找学生补充,教师板书。第四步动画演示形成过程。

3、谈论“发现”,感受“奇异”。我们学习第二段,看看琥珀的发现是否也存在一种巧合呢?让学生齐读,引导找出答案“赤着脚”。

4、分析推测,感受“奇异”。那么我们是否也在为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感到惊异呢?读第十八自然段,学生体会。理解“推测”的意思:从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再让学生分析科学家推测的依据是什么?(松脂球形成化石等相关知识,琥珀的样子,发现琥珀的过程。)。

第五个环节:小结课堂,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思考,讲述。课后作业:用自己的话写写琥珀的形成过程。

一、说教材。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深切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二是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与学生特点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理解科学家是怎样想象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以及这样想象的依据。

2、复述故事过程。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情感目标: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三)、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默读、朗读、理解、想象能力。

本课教学的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2、体会科学家合理想象的依据。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家想象的依据。

三、说设计理念。

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引导学生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感受作者说明语言的生动准确;体会作者推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学中重朗读、重感悟、重情感、重创新。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说教学思路与意图。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回顾旧知,教师导入:(课件出示课题)。

2、课件出示琥珀的图片,设悬:

要知道在世界上,琥珀里面有一个小动物并不稀奇,而最稀奇的是在这块琥珀里同时存在着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的痕迹,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二)、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学习松脂球形成的部分(2—9自然段)。

(1)、课件出示有声动画——松脂球形成的过程(学生观看动画)。

(2)、看后,教师问:你觉得这个松脂球的形成需要哪些条件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9自然段,边读边用直线画出相关的句子。

(3)、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找出松脂球形成的条件,教师巡视帮助。

(4)、全班汇报交流。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二十二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小品,从一块琥珀的发现,推测到一万年前的故事和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使我们进一步增加了有关化石的科学知识。文章既有形象的描绘、生动的记叙,又有科学的说明,因此是一篇富有情趣、引人遐想的课文。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自悟能力,且乐于表达和交流,但对如何运用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将事物之间的规律阐述清楚还不太清楚。因此本课我将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知识技能目标: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边读边想象,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理解“渗透”、“挣扎”、“澎湃”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方法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情感价值目标: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为了落实本科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理解琥珀形成的条件和过程教学难点定为:体会科学家的合理想象。

教法与学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可以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教材特点、学生实际,本节课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法,朗读品悟法,想象感悟法,多媒体辅助法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品、悟”(或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来学习本文,让学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读中享受审美乐趣。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个成功的导入,能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所以开课伊始,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多媒体出示两块不同的琥珀图片,再让学生观察二者有什么不同之处,然后问学生为什么第二块琥珀里会有两个小动物,还有挣扎过得痕迹,这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有趣的故事吧。顺势揭示课题并板书,以此设计一个悬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的欲望。

二、整体把握,感知全文。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这一环节中,我首先将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块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有些什么价值。然后在全班进行讨论交流,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知琥珀的形成经过。

三、细读品味悟,理解感悟。

阅读是一个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与文本对话,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基于这一认识,我将根据上一环节学生的反馈交流,在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将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那些自然段是写松脂球形成的条件和化石形成的条件,然后进行汇报。

奇异的琥珀教案篇二十三

这天,班主任邓老师在班上上了一节示范课,课文是《奇异的琥珀》,学习了这篇课文后,我颇有感触。

《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它先写了琥珀的形成过程,需要松脂,苍蝇、蜘蛛、时间等重要因素,然后写了有渔民发现了这块琥珀。

最后写了这块琥珀的研究价值和科学价值。

这就是连篇课文的好处之一,正是因为它有一个很好的框架,才会使读者清楚、明白的读通顺整篇课文,也不会使整篇课文显得很凌乱。

过程中,环环相扣。

因为正是在森林里,菜会有茂盛、粗壮的松树。

正是因为在夏天,所以才会有火辣辣的太阳光,有了火辣辣的太阳光,这些繁茂的松树才会渗出松脂。

也是因为苍蝇飞累了,停在树上休息,蜘蛛看见了,想把苍蝇当做一顿美食,才会靠近苍蝇,所以这一对天敌才会近距离接触。

不然这块奇异的琥珀里怎么会出现这一对天敌呢?这些都是作者巧妙而又精密的写法,一环扣一环推理出了琥珀形成的过程,这是一种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手法。

还有在写蜘蛛想要捕捉苍蝇,吃掉它时,最后一滴松脂把他俩包裹起来时,用了一些动作、描写,环境描写,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使读者更能在这些描写方法的衬托下,在脑海中想象到当时的情景,学习这篇课文不再枯乏无味,而是生动有趣。

《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有着一个清楚明白的框架。

还一环紧扣一环,也有适当的描写方法。

让人觉得这篇课文即生动有趣,又清楚明白,还有着结构紧密的写作手法。

这种课文值得我们学习并且借鉴。

学习了《奇异的琥珀》一文,我懂得了不少知识。

例如:琥珀的主要成分是松脂。

琥珀的形成要经过地质变化和漫长的时间,还必须是炎热的夏季,只有在夏日骄阳下,松树才会渗出厚厚的松脂,天越热,温度越高,松脂渗得越多,才能继续滴下,把虫重重包围;形成地点在松树,只有松树才会渗出松脂,松脂厚、黏稠才能一滴就把两虫完全淹没,挣扎也徒劳,才能继续滴,把他们重重包围;条件三是只有十分接近,一滴松脂滴下,才能把他们一齐包住,蜘蛛刚扑过去,松脂刚好落下,早不滴晚不滴,就在那一刹那,早一秒,晚一秒都不行,而且不偏不倚,一齐包住,这真是机缘巧合,十分奇异。

条件四是松脂重重包裹,这样才能历经泥沙的掩埋,岁月的浸润;条件五要有两只距离极近的蜘蛛和苍蝇,这样一大滴松脂才能把他们重重包围。

……这几个重要因素缺一不可。

我不得不想:琥珀的形成可真难啊!它形成的奇异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那就是“巧”,蜘蛛刚好要扑过去,一大滴松脂刚好滴下来包住两虫,这一切是多么凑巧啊!可是,考古学家门是靠什么什么来推测这些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通过查阅资料,我知道考古学家们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琥珀的样子所推测的。

今天,我去好朋友淼淼家,她拿出一本精美的画册——《琥珀奇趣》让我看。

我好奇地打开画册:金黄透明的琥珀就像洒在水面上的`霞光那样美丽动人,我被深深吸引了。

画册上介绍,琥珀是古代树脂的化石。

树脂是从某些植物的伤口渗出的一种粘液,植物用这种东西保护自己受伤的地方。

树脂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当树脂被沉积物覆盖,历经千百万年的地下压力,内部会产生化学反应,有机分子进一步聚合,并失去化学活性,同时变得坚固,最后变成了琥珀。

琥珀中常含有古代昆虫的遗体,这些昆虫是当年不幸被树脂粘住的小可怜。

但从此,它们的尸体便受到树脂的严密保护。

那些小可怜因祸得福,琥珀使它们得以永生,得以“流芳万世”。

在那晶莹剔透的琥珀里,各种昆虫仍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看起来是那样栩栩如生。

这是中南美洲盛产的琥珀。

2500万年前,两只不同种类的小蚊虫被蜘蛛网给绊住了。

看!它们至今还像是在那里拼命挣扎着……

2500万年前,三只蚂蚁正在合作狩猎,向比它们大得多的螳螂发起进攻。

可见昆虫的历史是多么久远啊!

一对蚊子夫妇正在“跳舞”,不幸被双双埋葬在树脂之中。

从此它们的爱获得了永恒。

一只母蛾正在那里产卵,突然祸从天降,一大滴树脂落了下来,把它和它的几只卵给罩住了。

一块仅有2.8厘米宽的琥珀中,竟含有62只完整和不完整的昆虫,其中有蚊虫、蚂蚁、甲虫、寄生蜂、白蚁……真是一个“琥珀动物园”啊!

琥珀中的这只小蚊,死前刚从某种动物身上吸饱了血。

可惜它吸的不是恐龙的血,否则科学家就能从它的细胞里获取恐龙的dna了。

一块大小如鸡蛋的琥珀中,有两只青蛙和一只壁虎。

仔细一看,可以看出,其中一只青蛙在被树脂“埋葬”前,已经腐烂了。

许多苍蝇的幼虫围在它的四周。

这些琥珀可贵之处在于,它们不仅含有昆虫,而且还忠实地记录了昆虫生活的某些情景,实为稀世珍品!

奇异的琥珀带给了人们那么多美好的想象,希腊人认为,琥珀是太阳落入大海时,由太阳的一些碎片在海水中凝结而成;希腊神话则说,琥珀是法厄同姐妹的眼泪变成的。

其实琥珀既不是太阳的碎片,也不是天神的眼泪,它就是古代树脂的化石。

啊!我惊叹大自然的神奇!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73023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