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就像是给自己写一封信,提醒自己成长和进步的重要性。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内容,才能写出有重点的文章。总结范文中的语言运用和表达方式可以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新颖的视角。
小熊说课稿篇一
小熊红着脸走进了小山羊的家。小熊对小山羊说:“上次我没让你进我的家,是我太小气了,下次你有困难我一定帮助你。”小上羊很开心地说:“没关系,我们是好朋友。”
一个炎炎夏日,小山羊走在路上大汗淋漓,快吃不消了。小熊在家里看电视,从窗户看见小山羊满头大汗,小熊对小山羊说:“山羊弟弟,外面太热了,请快进我的家,吃块西瓜,消消暑吧!”
太阳落山了,两个好朋友手拉手去散步了。
小熊红着脸走进小山羊的家。它感到小山羊的家很温暖,它惭愧的对小山羊说:“冬天的时候,我没有让你进我家,真对不起,我太不应该了,为了弥补我的错误,我能帮你做点什么事情么?”小山羊笑着说:“好啊,你帮我打扫房间吧。”于是,小熊拿起扫把很快帮小山羊把家打扫的干干净净。小山羊开心极了:“真是太谢谢你了,我们做好朋友吧。”
两个好朋友开心的拥抱在一起。
小熊说课稿篇二
《小山羊和小熊》是一篇比较有趣的童话故事。课文通过小熊和小山羊的两次对话,让学生了解到小熊和小山羊各自处事的行为,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本篇课文处于全册教材第八组的第二篇,它采用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文本形式,更具可读性和趣味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这一部分教材的特点是要借助课文识字,识字的语言环境越来越丰富,学生学起来不会感到枯燥、单调。另外本课的生字在生活中都比较常见,因此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调动学生已有的认字基础,进行归纳整理也是学习的一大重点,要写的字只有“冬”字与要认的字重合,所以在识字教学中要把认字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积极、主动地想办法认识11个生字。
(2)、会写“冬”“只”上下结构的字,学会折文部首。
(3)、朗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大意。
本节课在设计上尽量体现学生学习的层次性,既要保底:在语言环境中学会11个汉字,在读文中了解小熊和小山羊各自处事的行为,感受到帮助别人是件快乐的事。同时,还为他们提供扩大识字量的途径,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创设学习的平台。对于11个要认的字结合生字特点分类识记,有的抓住字音,巩固三拼音节,有的联系生活情境练习说话,有的`结合字开特点,了解会意字的构成方式。这样的教学设计,初步体现了识字教学和语言训练为基本特征的训练机制。这也是长春版教材编写的一个特点。
本课的生字比较常见,许多已经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汉字,根据这一学情,本课可以采用先集中识字,再集中阅读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力争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学生多种识字方法,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识字方法进行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这一直观的教学手段,丰富学生词语积累,解决学习重点,使方法为完成目标服务,较好地体现了低耗高效。
根据设计,本课主要围绕以下五个环节进行实施的。
(1)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一上课,老师就出示画面,让学生说说画面上观察到的内容,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同时指导学生读好课题,揭示学习这篇童话故事。
(2)感知课文,了解内容。先让学生听老师范读,帮助扫清朗读障碍。接着让学生借助拼音,练习读文,把课文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分段引读课文时抓住描写天气的词语和小山羊与小熊的对话,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灵活多样,分类识字。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通过扩词识字,反义词记字,生活中识字,文中识字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有所侧重地掌握11个生字的音、形、义,同时丰富学生的词语积累,将识字与语言训练巧妙结合。
(4)抓住重点,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写好“冬”“只”两字,写好上下结构的字。
小熊说课稿篇三
冬爷爷走了,春姑娘悄悄地来了。可把小熊给乐坏了,他想:春雨绵绵,这不正是种植的好季节吗?于是,他拿着铲子,轻快地走到地里种西瓜。
到了地里,他就开始忙起来了。他先用铲子松土,再挖了个小坑,把种子轻轻地放进去,然后把土盖上。他还提来一桶水,小心地给种子浇上。小熊心想:种子啊,种子,你快点发芽吧!
过了几天,种子发芽了,长出了嫩绿嫩绿的叶子,小熊可高兴了,他天天都去给西瓜苗浇水。过了些日子,藤上开出了几朵小花,花谢以后,长出了一个圆圆的西瓜。这回可忙坏了小熊,他每天都去看几次,还给西瓜浇水、施肥、捉虫,可勤劳了,西瓜在他的辛勤培育下,一天天长大,他看着可爱的`西瓜,自言自语地说:小西瓜,快长啊,快长啊,长大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炎热的夏天到了,小熊的西瓜也成熟了,他把西瓜摘下来,乐巅巅地抱回家。他一边走一边想:这西瓜是我亲手种的,一定很甜。他邀请了小伙伴们和他一起分享劳动成果,伙伴们都夸他是个勤劳的孩子。
小熊说课稿篇四
一个寒冷冬天的傍晚。天空中下着鹅毛大雪,北风呼乎,寒风刺骨。小山羊在雪地中艰难地走回家。小山羊走着走着,看见前面有一座房子。心想:我能够躲避暴雪,真是天助我也。小山羊走到有耳朵的'房子面前,敲了敲门,给他开门的是一只小熊。
房子里生火,暖烘烘的。小山羊苦苦哀求道:“小熊大哥,你能让我在屋子里面躲避风雪吗?”小熊生气的说道:“不行,不行,我的屋子里太小了住不下你。”小山羊只好无可奈何的离开了,继续行走。
春天的一个傍晚。天空:“没关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下着倾盆大雨,小熊走在雨中。小熊走着走着,咋看见一个磨菇似的小房子。小熊急匆匆的跑过去敲了敲门。给他开门的是小山羊。小山羊说:“赶紧进来吧,你身上已经湿漉漉了,快进来躲躲雨吧。“小熊羞红了脸说:“谢谢你,小山羊,上次我没让你进我家真抱歉。”
小山羊说:“没关系,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小熊说:“我们能成为好朋友吗?”小山阳点了点头。
从此以后,小熊和小山羊成了真正的好朋友。
小熊说课稿篇五
活动目标:
1.仔细倾听故事,认真观察画面,理解小熊哈利从不爱刷牙到每天刷牙的转变过程。
2.知道牙齿的重要性,懂得爱护牙齿,坚持每天刷牙。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过观察图片,引导幼儿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一)出示“嘴巴”图,导入活动。
2.教师:对了,这是小熊,它的名字叫哈利。我们跟哈利问个好:你好,哈利。
(二)师幼共同欣赏故事。
(2)教师:现在啊,哈利可高兴了。“哈哈,太好了,没有了牙齿,我以后再也不用刷牙了,我要把这件事告诉我的的好朋友”。
(3)教师:可是,你们看,他们看到哈利没有牙齿是怎么做的?
(2)教师:哈利一个人跑到屋子外面,你们想想,这时他心里觉得怎么样呢?
(3)教师:哈利已经太久没刷牙了,都不记得正确的方法了,我们一起来教教他,好吗?
(三)律动:刷歌牙1.教师:我们也来刷刷牙齿吧。
2.教师小结:我们的牙齿本领可大了,一定要好好爱护它们,每天都要坚持早晚刷牙,而且不能吃太多的糖果哦,这样你的牙齿才会更健康,更漂亮!
活动延伸:
1.开始爱牙活动。
教学反思:
整个活动的不足之处在于引导孩子阅读绘本时,不应该急着说教,不断地提问、说明;应注重引导孩子们仔细的观察画面,发现故事中没有叙述出的细节,启发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大胆、连贯地讲述哈利的内心情感的变化,并且尊重每个孩子不同的感受,积极鼓励他们参与到故事中,鼓励他们将自己比拟成故事中的角色。例如,可以让孩子将自己想象成小熊哈利,他们就会很自然的以“哈利”的身份进入故事,感受故事。把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哈利”会怎么想,这样也许能让学生更好的体会哈利的内心情感变化。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应该改进这些不足之处,争取做的更好。
小百科:刷牙是使用牙刷去除牙菌斑、软垢和食物残渣,保持口腔清洁的'重要自我口腔保健方法;也是人们自我清除菌斑,预防牙周病发生、发展和复发的最主要手段。
小熊说课稿篇六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兴趣。”这说明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让课堂充满情趣,不仅是低年级孩子的心理需求,也是语文教学、识字教学本身内在的要求。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在学习上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有意注意的时间持续很短,因此,在三十五分钟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陈如如老师的课堂就让我们体验着快乐和活跃。特别是她的识字教学环节,每处都体现出“以趣为本”的思想。
课堂开始,陈老师就把画面定格在美丽大森林。用画面再现情境,用音乐渲染情境,用语言描绘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由境生情,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慢慢增长,课堂的情趣多了些许期盼。而在接下来的识字教学中,陈老师通过数学题引入、动作、语言等,创设情景,使汉字与事物形象地联系起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游戏是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儿童喜欢模仿,喜欢表现。在在本堂课上,陈老师利用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抽象文字符号的兴趣,不断采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如:数学题目,捉迷藏等。将这些游戏引入课堂,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对识字就会兴趣盎然。
深层次的学习兴趣应该能够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在每个学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一个成功者。陈老师的识字课堂就极大地满足了孩子们的欲望。用数学的方法识记汉字,对孩子们来说是个非常新鲜的玩意儿。他们被新鲜的刺激所吸引,而这种方法竟能让他们认识那么多新生字,还能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同。他们个个跃跃欲试。而得到肯定的孩子获得了心灵上的满足,在满足中体验着成功带来的欢乐,之后他们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去创造!
同样,作为班集体的个体,会因为同一个生字有这么多不同的精彩的理解而丰富自己的思维,让整个课堂显得生机勃勃,让每个学生个体都成为真正的发展主体。
小熊说课稿篇七
以前,有一只小兔十分酷爱看书。天气晴朗的一天,小兔抱起一大堆书,到室外的木桩上全神贯注地看起了书。过了一会儿,它觉得好累,就用手托着脸颊看。看了一会儿,它觉得用手托着脸颊也很累,干脆就躺到草地上看书。
不知不觉,一个上午就过去了,小兔还躺在那里看书。这时,山羊爷爷慢悠悠地走过来,对小兔说:“小兔,躺着看书,对眼睛有害,要坐端正。”小兔听了说:“山羊爷爷,我知道啦,我会改正的.。”小兔就端端正正地坐了起来看。
到了正中午,太阳高照,小兔还在看书。这时,小鹿姐姐走了过来,对小兔说:“小兔,不能在太阳直射下看书,这样对眼睛不好。”小兔听了,觉得好奇怪,心想:山羊爷爷说不能躺着看书,我就坐端正。为什么小鹿姐姐说不能在太阳底下看书,亮一点不是看得更清楚吗?小兔没有听小鹿姐姐的话,经常在阳光下看书。
过了不久,小兔戴上了眼镜。它很后悔,自言自语地说:“哎,要是听小鹿姐姐的话不在太阳底下看书,我就不会戴眼镜了。”
小熊说课稿篇八
《小熊过桥》是一首情节性的诗歌,关于一个小动物的故事,诗歌抑扬顿挫、琅琅上口。小熊过桥,从幼儿熟悉平凡的生活中,以小熊这一幽默憨厚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明快的节奏,展示出一定顺序的画面从而展现出小熊过桥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小熊不敢过桥的时候想谁呢?乌鸦和流水是怎样嘲笑小熊的?小熊最后能过桥吗?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学习下去。浅显的诗歌构思和富有情节形象的画面,都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
今天的幼儿是新世纪的主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积累了一定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但不能恰当的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所要表达故事的内容。缺乏节奏感和流畅性,对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观察不仔细,欠缺为故事创编动作的能力。所以我从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及意义。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遇见困难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
知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鼓励帮助,而不是讥笑。
3、能够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尝试为诗歌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在儿童3—8岁期间,我们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度。所以科学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是活动重点。理解和想象用比较适当的语句描绘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节的发展是活动的难点。
“小熊过桥”课件,与诗歌对应的图片,小熊乌鸦、流水鲤鱼的粘贴图片。
教法:
1、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的基本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2、直观展示法:直观展示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活动重点服务。
3、情感体验法: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课堂上,幼儿作为主导性主题的课堂地位,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运用多种感官系统,使学习在积极主动中进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学法:
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重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怎样去学,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
我把教学过程分为六个方面:
(一)情景引入。
用小熊过桥的课件哑剧引入,请小朋友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依次来说一说,老师评价表扬。激发幼儿的兴趣后,老师把诗歌改编成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然后告诉小朋友:“小熊过完桥后,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做‘小熊过桥’,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引出课题后完整欣赏诗歌,提问:“你听到小熊都说了些什么?”这里多听几遍,然后将幼儿听到并说出的内容,老师拿出与之相对应的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二)学习新课。
(三)巩固新课。
跟随着黑板上的图画,鼓励幼儿跟随着老师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分组练习,表扬读的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加油。
(四)活动延伸。
老师让幼儿慢慢朗读诗歌,在一张画有小溪的版面上逐一粘贴诗歌中出现的小动物,从而完成一幅情景画,示范后请其他幼儿上来做一做,贴一贴。最后老师将诗歌编成儿歌,让幼儿跟着反复唱,进一步巩固新课,并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小结。
通过两个问题的讨论,让幼儿通过学习诗歌,懂得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并教育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和帮助别人,而不是讥笑他们,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品德教育。
(六)课后作业。
请幼儿回家后把这首诗歌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中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看、听、想、说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使多数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小熊说课稿篇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班数学活动《去小熊家做客》。下面我将分别从教材分析、目标定位、活动准备、教法学法、活动过程几方面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内在联系:
一一对应是比较物体的集合是否相等的最简便、最直接的方式。不仅可以比较出两个集合之间量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发现相等关系,这是幼儿数概念产生的一个关键性步骤。因此,让幼儿通过尝试一一对应的操作匹配能较好地为幼儿进行"比较活动"作好准备。小班幼儿的注意力容易分散,经常不能持久地参与活动,而且他们对自己感知到的东西缺少表达的习惯和方法。因此萌发他们参与活动的`兴趣.培养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很重要。
本次活动是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较为感性的活动。一是以去小熊家做客引出课题,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引导幼儿学习重叠对应,对于幼儿而言,通过重叠的方法更容易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对应关系。二是感知一一对应的关系,教师提供给幼儿诱发对应性的材料,去给小熊买水果。容易使幼儿进行一一对应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形成了一一对应的意识。三是比较男女小朋友的多少,这主要是数与量的对应,将一一对应提升一个高度。
(二)活动目标活动中幼儿通过一系列的操作来获得重叠和并置的对应方法.并通过这种方法发现物体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活动中教师不向幼儿传授一一对应的方法,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这有利于幼儿认知结构的发展.有利于他们以后对数概念的理解。
1.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多少。
2.学会运用多、少、一样多来表达两组物体的数量关系。
喜欢数学活动,对数学操作活动感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1.能准确运用多几个、少几个、一样多来表达两组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小班幼儿在学会了区别"l"和"许多"的基础上,可以学习比较两组物体数量的相等或不相等,即所谓的"一样多"和"不一样多"。在比较的过程中通常会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对应一般有两种:重叠对应(即将第一组物体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排成一行,再把第二组物体一个一个分别叠在第一组物体的上面)。并置对应(即把第一组物体排成横列或竖行.第二组物体一一对应分别摆在第一组物体的下方或左、右方)。
一一对应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物与物的一一对应和物与数的一一对应。比较常见的形式有:相关物体的匹配、数和量的对应匹配、颜色的对应、形状的对应、大小的对应等。小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5以内的数量关系、物体的明显特征,物体简单的排列(横排、竖排)以及生活中常见的相关事物。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为进行一一对应的教学做了较好的铺垫。他们对操作性较强的游戏活动较感兴趣,一一对应的活动正是为幼儿提供了直观生动的操作机会,使幼儿在玩一玩、排一排的过程中感知到抽象的数、物之间的逻辑关系。
活动准备是为了完成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环境、材料相互作用获得发展的,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所以,我进行了以下准备:活动准备:教学挂图两张,音乐,幼儿操作材料若干。
(一)说教法小班幼儿年龄小、爱玩、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充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
1.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小班幼儿易受情境感染的特点,有目的地创设了去"去小熊家做客"的情节,以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排序兴趣,让幼儿积极观察,动脑,以达到个性与素质的共同发展。
2.交流讨论法:恰当的问题有助于活跃幼儿的思维,启发学习,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知识和发展智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在排序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幼儿观察物体的排序规律,在观察探索的过程中充分让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进一步感受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
(二)说学法。
1.操作法:本活动的操作是通过让幼儿观察,尝试图形的排序方法。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特点: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本次活动就是以这种理念为依据,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里自由地操作。
2.情境体验法: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的方法,通过情节,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情节中轻松掌握了比较多少的方法。在反反复复的观察和交流中,并不缺少的是为孩子创设情境,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努力下一步步地接近成功,从而培养孩子们喜欢帮助他人和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习惯。
(1)谈话引入,激起幼儿学习兴趣。
1.小朋友们好,今天小熊送来一张请柬,邀请我们去它们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随音乐带幼儿进教室。
(2)参观卧室,初步学会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多少。
1.引导幼儿观察小熊家的卧室设置,数一数每一种物品都有几件?
2.请幼儿说一说如果每一只小熊睡一张床,那么床的数量多还是小熊的数量多,怎样比较他们的多少。
3.教师示范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多少,并引导幼儿说出熊的数量比床的数量多(或少)一个。
4.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幼儿比较小熊和拖鞋的数量,并说出小熊和拖鞋的数量关系。
5.教师小结:比较两种物体数量的多少,我们可以采用重叠的方法,就可以说出他们之间的数量关系了。
(3)参观餐厅,重点学习表达数量关系1.请幼儿观察餐厅内的设置,并比较小熊和椅子数量的关系,并尝试表达他们之间的关系。
2.请幼儿操作挂图并表达小熊和帽子的数量关系。
3.请个别幼儿操作比较苹果与小熊数量的关系,并引导幼儿说出苹果与熊之间的数量关系。
(4)游戏:选水果。
1.教师交代操作要求:幼儿每人为小熊家选一种水果,并数一数水果的数量,老师说出水果的名称,幼儿用重叠的方法比较水果与小熊的数量关系。
2.拓展延伸:比较男女朋友数量的多少。
小熊说课稿篇十
《小熊开店》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的第5课时。教材创设的是一个学生熟悉的购物情景,从中提出乘法问题,也提出除法问题。通过解决“算一算”中的乘法与除法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乘、除之间的联系,进而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解决除法的计算问题,从而摆脱食物操作的过程,感受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基于以上教学内容,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本节课是在完成了“除法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使学生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求商”的计算课。我以小熊商店里几位顾客的问题作为主要线索,并通过以下活动实现教学目标。
1、创设“小熊开店”问题情境,从情景入手,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引导学生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提出“买4辆小汽车需要多少元”和核心问题“20元可以买几辆小汽车”。
3、通过自主探究,发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建模型,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简捷思维的优势和广泛应用的价值。
4、通过游戏、竞赛的形式进行练习,使枯燥的计算变得生动、有趣。学生可以轻松巩固知识。
5、每个教学环节都配有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化静为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知识与技能:
1.在实际问题中体会乘法和除法的关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2.会看图列乘除法算式。
过程与方法:在实际生活中体会乘法口诀求商的简便性,会用乘法或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建立“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拓展对“除法意义”的理解,认识和运用的空间。
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在教法上,我运用观察、思考、分析的方法进行教学。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我在教学时特别注重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教学。生动有趣地呈现教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充分探索的空间,多创设同学之间交流的机会;特别注重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在学法上,我让学生在动手、动口、动脑中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中,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我为本次教学设计了如下流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第二步,自主探究,建立模型。
第三步,运用模型,解决问题。
第四步,利用模型,知识拓展。
第五步,尝试总结,结束新课。
下面我将具体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
第一步、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步骤过程中,我首先问:“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吗?”告诉老师你们都喜欢那些小动物?“喜欢!”今天许多小动物都聚集在一起我们的课堂。它们要做什么呢?猜猜看,我们还是来听听小熊姐姐是怎么说的。课件显示小动物,以小熊姐姐的口气向学生问好:“嗨!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小熊姐姐的小商店开业了,许多小动物都相约去买东西。小朋友你们愿意去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商店。
这样的开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好奇心调动起来啦!同时增加了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小熊说课稿篇十一
1、知识目标: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学过的乘法口诀进行口算,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经历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在数学游戏中让学生体会数学存在于生活中,从而强化学习数学的兴趣。
4、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创设“小熊请客”的情境,通过观察发现信息,表达信息,并借助乘法意义编制口诀,而且通过“开火车”和“对口令”等多种形式,观察学生记忆口诀的流畅性和了解口诀记忆的准确程度。同时在教学中,注意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学习形式的交互运用,达到发展智力,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力能力的目标。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我以小熊过生日用红果招待朋友的故事情境导入,然后用大屏幕出示色彩鲜明的主题图,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上的数学信息,并展示给大家。接着组织学生提出用乘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3串要多少个红果,4串需要多少个红果,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等等。同学们真善于提出问题,我相信你们也能解决这些问题。这样设计使学生一开始就以快乐的心情步入课堂,通过展示数学信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做到了各学科之间的整合。设计理念:让学生从中得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从而乐学、爱学,这正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另外这种方法,也让学生体验算法多样化,也能体会到运用已知去探索未知的思考方法。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编制4的乘法口诀。
要想解决刚才同学们提出的数学问题,独立完成课本20页的填一填吧,想一想,数一数。完成后同桌相互交流,检查结果是否正确,同时我去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最后请一位同学汇报结果。刚才大家填的速度真快,学的多认真啊!那能根据我们刚才完成的表格以及编制5,2,3的乘法口诀的方法,编制4的乘法口诀吗?小组内讨论交流,怎样编制4的乘法口诀,并完成课本20页的4的乘法口诀表。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我去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并对编制口诀有困难的同学及时提示,使他们利用已有的知识正确编制口诀。最后小组汇报结果。紧接着,我引导学生观察4的乘法口诀表的特点,有的同学可能会发现:相邻的两句口诀之间相差4。这时我抛出“如果知道4*5=20,但忘了4*6=?,怎么办?引起学生的思考。有的学可能会说20+4=24。之后我通过师生对口令,男女对口令,开火车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熟悉并记忆4的乘法口诀。在整个过程中,我没有对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做过多引导,因为学生已经经历了5,2,3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有了这方面的经验。学生主要是在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这些都体现了数学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我首先设计的是看算式说口诀,这里有10道题,男生女生各说5道,比一比谁说的更好。第二个练习是看口诀说出对应的两个算式。请位声音洪亮的同学读口诀,其余同学对算式。最后我组织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运用4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的实例。生1:一张课桌4条腿,我们组4张桌子,“四四十六”,一共16条腿。我们每天上午4节课,每星期5天上课,每星期上午一共上20节课。生3:教室前面国旗一边有4个字,两边有8个字,“二四得八”。练习形式的多样化,使学生乐于接受,积极参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全课小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4的乘法口诀,现在说说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生1:我知道了4的乘法口诀。
生2:我记住了4的口诀。
生3:我会用4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师:看来大家的收获还真多!回家以后,请把你们的收获讲给爸爸妈妈听。
五、布置作业。
在生活中,还有许多用4的乘法口诀来解决的问题,请你们再找一找,记在数学日记中,比一比谁的发现最多。这样但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身边事物的能力也,使生活和数学紧密相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是对传统的布置作业的一种补充,是学生乐于接受的作业方式。
小熊说课稿篇十二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歌曲《小熊过桥》。接下来,我将从教材,教学法,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小熊过桥》是花城版走进音乐世界第九册第四课的一首歌曲,它是一首g大调6/8拍的由多种演唱形式组合而成的歌曲。歌曲采用拟人的手法。运用活泼跳跃的旋律abaca的回旋曲式结构描绘了小熊过桥由害怕到勇敢跑过桥的前后不同心理对比。通过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在困难面前应做勇敢自信的人。
我所面对的教学对象是五年级的学生。五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好动爱模仿,勇于探索创造。他们喜欢生动,活泼,有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因此我打算采用:兴趣引入,教授欣赏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来进行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与本首曲目的特点。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基本理解音乐中简单的回旋曲式结构,通过形象记忆和歌曲对比。提高基础音乐修养。
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过桥》,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创编活动。
三情感目标通过小熊过桥这个故事启发学生在困难面前应该做勇敢自信的人。其中我把学生能够较自然地有表情地演唱《小熊过桥》作为本课的重点。学生能够基本理解音乐中简单的回旋曲式结构作为本课的难点。
接下来,我再来谈谈我的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我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1、第一个环节:用童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里,我会有两个提问来导入:1、“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试过自己单独走过一个独木桥呀?”2、“那你们第一次过独木桥时的心情还记得吗?有没有同学可以举手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当时的心情与想法?”当同学们回答完自己的心情与想法后,我会马上顺着这个话题,告诉他们:“今天,在动物王国里,有一只小熊也将要走过一个独木桥了,它的心情会和你们一样吗?”这样提高学生想要去认识这只小熊的兴趣。
2、第二个环节:,我需要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熊过桥》的动画片,当然,播放的背景音乐正是本节课要学的歌曲。我会要求学生在看与听的过程中思考:1、小熊在桥边依次遇到了什么动物?2、小熊出现犹豫的时候哪一句音乐反复地出现?你能数出它出现了几遍吗?这里我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并给予适当的提示。不一会学生就能告诉我:老师,小熊在桥边依次遇到了乌鸦鲤鱼。而小竹桥,摇呀摇,有只小熊来过桥。这句音乐出现了三次。这样,就可以引出本课的难点——回旋曲式,我会介绍一下回旋曲的定义,回旋曲式是由相同的主部和几个不同的插补交替出现而构成的乐曲。接着,我拿出标有英文字母abcd的卡片,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乐段,其中,把大家听到的重复的那个乐段归为a段,其余的乐段让学生在我的带领之下去思考,去讨论,然后请代表出来用abcd的英文字母展示自己组讨论的结果。(学生出来摆卡片的时候,我会再次播放音乐)。聪明的同学很快就把正确的答案abaca摆出来了。但是,无论结果如何,是坏是好,是对是错,我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作出肯定,并做出简单的点评。这一环节是我的教学难点,可并不是我的教学重点,因此所占用我的时间并不长。
3、第三个环节:在这一环节里,我的主要目标是:学生能学会唱《小熊过桥》。由于在上一个环节中已经听过这首歌曲两次,学生已经对这首歌曲有了初步的印象,接下来,我会用一句“小熊现在正害怕地站在桥边,如果你们可以学会唱这首歌,小熊就有走过独木桥的胆量了,你们愿意帮帮它吗?”这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这个再借用钢琴,音箱等教具,当学生在反复多次的音乐声当中,对歌曲《小熊过桥》由陌生到熟悉,从而把歌曲主动地变为自己的东西。
4、第四个环节:结束前面三个环节,我会继续牵引着他们的童话思绪进入第四个环节,我会再让学生看一次《小熊过桥》的动画片,然后我会引导学生想,“小熊站在桥上害怕的时候是怎样的表情,用什么动作可以展示出来呢”“乌鸦在树上笑它的时候又该怎样用肢体语言给展示出来呢?”将学生的创造能力发挥到本堂课的一个最高点,让他们根据歌词,去编排一些简单舞蹈动作,并排成一个完整的微型歌舞剧。在这一环节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分组排练,在经过3—5分钟的排练,请出有代表性的一些组出来合着音乐进行表演,而台下的同学可以一边拍手一边合着音乐演唱。通过歌舞表演,不仅锻炼了学生的音乐实践能力,同时也启发了学生遇到困难时和小熊一样勇敢自信。将童话故事贯穿于教学的四个环节实施之后,我的本堂音乐课也轻松地完成了。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请评委老师给予指导。谢谢大家!
小熊说课稿篇十三
姜老师所上的课文《小熊住山洞》,它是一个意在表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动人的童话故事。它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连环画形式出现。文中通过住在山洞里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间木房而始终舍不得砍树造房子的行为,赞扬了小熊一家高尚的情操。
在课堂教学中,姜老师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把这节课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和“用“上,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教法让学生爱学、乐学、会学,会用,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其教学特点总结如下: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在复习完生字后,老师就积极地创设环境,利用儿童喜欢图画的世界,富于幻想这一特点,通过课件把学生带入了大森林的山洞里,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住了,对课文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另外,通过让学生对比住木头房子和住山洞的不同感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这一环节,也使得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调动。
姜老师在这一堂课,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完全能扮演好这一角色。他们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欲望,他们有交流、评价的能力。我们教师完全可以提供他们一个展示的平台,让他们在这一宽松、和谐、民主的平台上,主动学习,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共享学习成果。在整堂课中,老师向学生提了很多问题,学生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在大胆的放手中,在充分的尊重下,学生的潜能得到了开发,学习更加主动了。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姜老师就做到了这一点。在学生读到“一年又一年,他们没有砍树造房子,一直住在山洞里”时,姜老师让学生反复读“一年又一年”,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受到一年又一年,是很多年以后了。并接过学生在之前的说话,巧妙地引出了这个精彩的话题:“那么黑那么闷的山洞里,小熊一家怎么能住了一年又一年而不砍树造房子呢?这个问题马上引起了学生们的热烈回响,有的学生说“因为树是有生命的,砍了树,它的生命也就没有了。”有的学生“因为砍了树,树上的小鸟就没有家了。”遗憾的是,我觉得姜老师在这里,给的时间还不够,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说。姜老师把重点都放在了动物们送来了一束束鲜花,这时它们会说些什么?这个问题上了!
苏霍姆林斯基说:“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课堂上,当学生置身于大森林,聆听着美妙的音乐,这种需要顿时被强烈地激发出来。在感悟了小熊一家高尚的情操后,姜老师要求学生想象假如小熊住上了木头房子会发生什么事情呢?“我们应该怎样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呢?”学生个个兴奋不已,马上开动脑筋,积极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表达。虽然还不成熟,但也值得鼓励,得到鼓励的孩子更自信了。这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说话写话的开始。同时,也加强了课内与课外的联系,扩大了语文学习的范畴,注重了语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珍惜了学生的独特体验。
回顾整堂课,除了以上教学特点,姜老师还有许多细节处理值得我学习的,如:姜老师对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评价的语言等等。
最后,对这堂课,我也想提一点意见:在“表演唱”这一环节,如果姜老师能把代入歌曲的几句话用幻灯片显示出来,让学生先念几遍,读熟后再配乐唱,可能会落实得更到位!另外,如果能多给一点时间给学生说练,整个课堂应该会更丰满!
总得来说,姜老师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01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