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梳理思路、提炼核心,提高表达和思考能力。在写作过程中,我们需要系统性地对我们的写作主题进行分析和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总结范文的分享是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总结的要点和写作技巧。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一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第三单元分数乘法的最后一课大家一起来齐读课题(倒数)
我们从小就与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关于倒数这个名称听起来很有意思。那么关于倒数你有哪些想知道的问题呢?(学生回答)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那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倒数的神秘面纱。(板书课题)
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几个算式。不着急做,想要从算式背后挖掘更多的信息,先来看活动要求。
认真计算各题,再去想一想你发现了什么呢?我们开始算一算吧。
我看大家都已经很快的算好了,我们一起来对对答案吧。
看来同学们写的都很棒,那么通过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呢?(算式都等于1)
这些等于1的算式都有什么特点呢?小组内讨论一下吧
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老师要为你们的积极动脑思考点个赞。在数学中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可以式分数、整数或小数,只要它们的乘积是1.这两个数就互为倒数。
在填表格之前我们先想一下,要求另一条边的长,实际在求什么呢?我们一起填一填吧。小组内可以讨论交流一下。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是怎样填的呢
看来同学们写的都很不错,2和0.4这一题你还有其他答案吗?
整数和小数我们在求倒数的时候除了把它改成分数来求倒数之外,还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来求它的倒数。
说到这里可能有同学在思考一个问题,是不是可以用1除以一个分数来求它的倒数呢?其实也是可以的,我们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来证实我们的猜想。
现在表格已经填完了,大家觉得还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吗?对了,我们发现1的倒数就是它本身。
现在我们来回顾总结一下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呢。如果是求一个分数的倒数,那我们可以把这个的分数的分子分母互换位置,是带分数的可以先化成假分数再互换。如果是求一个小数的倒数,可以先把小数化成分数互换分子分母的位置。如果是求整数的倒数,那么整数n的倒数就是n分之一。别忘了1的倒数是它本身。其实不管是哪一种数,我们都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来求出它的倒数。我们可以根据数的特点,灵活的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通过观察长图形,我们发现长方形的一条边如果比1大,那么另一条边就比1小,也就是说如果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比1大,另一个倒数就比1小。长方形的一条边越来越长,那另一条边就越来越短。也就是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其中一个数越来越大,那么另一个数就会越来越小。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其中一个数变得非常大,那么它的倒数就会越来越接近什么呢?那会不会有一个数它的倒数就是0呢?0有没有倒数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
求一个数的倒数可以用1除以这个数,但是0不能做除数,所以0没有倒数。如果面积是1的长方形的一条边是0了,那么也不能成为一个长方形了。同学们回答的都很棒。
我们快点把这个结论补充到里面吧。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什么是倒数了,也知道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了,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道练习题来检验一下吧。
刚才有同学在解方程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他说按照我们原来解方程的办法,我们在求解的时候,可以用积除以另一个乘数,也就是1除以三分之二,虽然我们没有学过分数除法,但是我们用倒数的知识也很快的得出了答案。是不是很神奇。倒数是不是真的和分数除法有关系呢?相信通过今后的学习你会对这个问题有更清楚的了解。
本节课的最后,我们来交流一下,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同学们说的都很不错,我们这节课围绕着什么是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展开了非常充实的讨论,而且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特别有意思的问题和规律,相信大家都很有收获。本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二
教学内容:本节是新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北师大版下册分数除法的第一节。 教材所占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要学习分数除法的基石。这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情分析:本班共有63名学生,其中女生有34名,男生有29名。学生的智力水平来看,一部分学生是很聪明的,反应在数学学习上就是学习态度非常好;思维敏捷;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接受的速度也比较快;而且对学习过的新知识能学以致用。完成作业的效率高,在平时的测试或者练习中,成绩优秀,能够达到或经常达到满分或优秀。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一直处于中等水平,他们的智力也是不错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上课开小差、做作业速度慢、偷工减料碰到难题不肯动脑筋、爱依赖老师或家长、学习的兴致不高、自信心不足等。
教学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主要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倒数的意义,一是求倒数的方法。把这部分知识安排在分数除法的前面,主要是为了学习分数除法做好铺垫,打好基础。教材列举了八道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设计了“算一算”这个活动,目的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更直接地感受这组算式的共同特点,从而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通过“试一试”写出一个数的倒数,让学生在实际的寻找中,自然而然的运用倒数的特征和意义来寻找出倒数,掌握求一个倒数的方法。再加以适时的练习,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的掌握更为全面。
根据课程标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水平特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并能正确熟练的求出倒数。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概括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质疑的习惯。
教学重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难点:倒数的意义和求法。
教学方式:自主探究
二、说教法
这节课,我采用新课程努力倡导的“问题情境----猜想---验证与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新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可能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立足“基本”,注重“过程”,不仅使他们“学会”还要使他们“会学”。
三、说学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前素质教育的主流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以课本中的一些例子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的“学”,让学生亲自尝试,接受问题的挑战,充分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提高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去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体会参与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感知数学的奇妙。
四、说教学流程
本节课是一节新授课,为高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引入倒数。
1、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在计算分数乘法中,你觉得应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问题?
3、出示口算题(课本24页算一算)
(二)观察思考、感知倒数。
1、观察上面的几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讨论、指名汇报)
2、继续观察算式中的两个数,你发出了什么特点?
总结:若两个数的乘积是1,我们就说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即这两个数互为倒数。板书倒数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4 互为倒数。 3
3、让学生说出黑板上另几组数中谁是谁的倒数,谁和谁互为倒数?(指名汇报)
强调:在倒数的意义中,特别注意“互为”这两个字,即倒数是对于两个数来说的,它们互相依存,不能孤立的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4、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35 4 1 0 42
(小组讨论,并汇报想法。)
师生共同总结: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整数的倒数要把它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然后再写出它的倒数。
1的倒数是1
0没有倒数
(三)、巩固应用、理解倒数。
智力大闯关
第一关: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21的倒数是( ) 8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510
91的倒数是( ) 的倒数是( ) 200的倒数是( ) 4
第二关:将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用线过起来
37251 13626100
13598 100 399
619926 782559
第三关 :判断
(1)得数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
(2) 143143× × = 1,所以 、、互为倒数。( ) 232232
(3)1的倒数是1,0的倒数是0. ( )
343× = 1 ,所以是倒数。 ( ) 434
9(5)9的倒数是 。 ( ) 1(4)
(6)一个数的倒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 )
(四)、拓展探究、深化倒数。
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32 0.2 1.75 5
巩固练习:
2第四关:说出下面各数的倒数。 23 的倒数是( ) 4
0.3 的倒数是( )
2.25 的倒数是( )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倒数的认识
516 ×=1 8×、、、、、、 685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1 的倒数是1
0的倒数是0
五、说教学效果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重理论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去动手、动脑、按照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环节,从特殊到一般,简单到复杂,归纳出倒数的意义及倒数的求法,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消除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恐惧感。但是由于自己的经验不足、出现了以下问题:1、教学环节设计上对倒数的意义入求法上没有分开,导致学生意义与求法混淆。2、提问方式不对,对学生引导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学生发言不积极。3、对学生全面关注度不够,再加上数学术语表述不清,使本节课出现了很多瑕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力争改变自己的不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三
老师们:
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溶质的质量分数》。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流程以及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今天的说课。
首先说教材分析,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九单元课题3”,本单元介绍了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是中学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分别是“溶液的形成,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基于前两个课题学习的基础上展开认知的,例如在课题一“溶液的形成”中溶液的组成对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起着理解作用。课题二“溶解度”中饱和溶液的概念则启示同生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说。此外,本课题是本册书中唯一涉及计算讲解的课题,也是九年级化学中最后涉及定量分析的课题,通过分析近几年的南京中考试题可发现,溶质的质量分数常联系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的有关内容进行编题,可见其重要性。根据课标要求,本课题课分为两个课时,本节课是溶质质量分数的第一课时,通过本节课的认知,同学将具备配置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能力。
学生情况是教学的依据,此前同学们已学过相对分子质量以及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有了定量计算的概念,对化学中存在的计算已经不再陌生。尤其是在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中,同学们已经接触到了质量分数的计算,这会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本节课的认知内容。此外,基于同学们的有关数学知识与其抽象化思维都有助于学习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但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题型种类较多,体现了四个量“知2求2”的思维方式,所以只要在真正理解溶质质量分数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掌握好各种变换的题型。
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溶液组成的一种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其中我最关注的是知识与技能目标,因为只有在此目标达成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本课题第二课时的学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重难点:
重点是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及简单计算。我将以主板书的形式暗示学生,以突出重点。通过引导讨论法并结合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突破本节课的难点:溶液的组成及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下面是我的教学流程:
本节课主要突出“两个公式四个量之间的关系”。我将通过糖水实验复习旧知(溶液的组成)通过问学生“你可以用一个式子表示糖,水,糖水的质量关系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引出本节课的第一个重要关系式“”。通过让学生回顾课题一中溶液与生活的联系,就此举出医疗溶液中各种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对我们的健康乃至生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溶质的质量分数”。之后我会回到那杯糖水问学生“你会用百分比表示糖占糖水的量吗?”通过由具体到一般的思维方式,学生不难得出本节课的第二个重要公式“溶质的质量分数=100%”为了巩固学生推出的公式,我将让学生填写书本中实验9-7下面的表格,我则配置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让他们比较颜色的变化,从视觉上刺激他们,让学生对不同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有一定感观上的印象。之后,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分析刚刚填写表格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从而得出解答溶质质量分数简单应用的主要解题思路“四个量,知2求2”。
为了巩固这种思路,我将让学生练习一题有关“生理盐水中已知溶液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一来让学生巩固新知,二来让学生感知溶液与生活的联系,三来与本节课的引入相照应。为了缓解计算带来的紧张气氛,我将回到那杯糖水,我会通过向学生求助“怎样使糖水味道淡一点”自然让学生引出化学用语“稀释”,通过不断引导,让学生自己推测出“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这个结论。为了巩固学生推导出的结论,我将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例2的解答,并请个别学生上黑板来讲解她的解题思路,小组同学进行补充。最后我将让学生自由回顾本节课学习的主要知识内容。
作为本节课的延续,我将布置如下作业:
2、通过观察身边事物联系本节课的重要思维方式“四个量,知2求2”,自己编题并写出解析过程。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四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中的第二课时内容——“读数写数”。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100以内数的数数及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一方面读数和写数的过程是综合应用本单元所学概念的过程,另一方面它又是后面要学的数的大小比较、百以内数的计算的重要基础。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数具体的实物——用小棒表示数——用计数器表示数——写数、读数的编排层次,这样编排是由直观操作等依靠实物思考到脱离实物思考,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的原则,逐渐提高抽象程度,有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为进一步学习大数的认识打基础。
从小学阶段数概念的形成看,在上本节课之前,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基础是一年级上册的20以内数的认识。从本单元来看,学生学习的基础是100以内数的数数及组成,学生学好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关键是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而数位的概念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于是如何在理解数位的基础上掌握数的读法和写法便成了这部分内容的难点。
学生会数100以内的数,能说出数的`组成,已经掌握了一些基础的学习技能,能根据教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观察、操作、归纳等活动,有初步的小组合作的意识,有一定的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满十进一”的进位制和数位意义与数的读法、写法之间的关系还很模糊,对于“位置值”没有明确认识,大部分学生不认识也不会使用计数器,特别是学生不能建立小棒与计数器之间的关系。
基于以上考虑,我为本节课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读、写任意两位数和100,会用计数器拨珠子。
2、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通过摆小棒、拨珠子等活动,沟通小棒与计数器的关系,使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及估算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是任意两位数的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是由直观到抽象,读、写两位数。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思维活动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第一,在学习内容上选择生活中的素材,让学生从猜到动手数出24根铅笔,并思考怎样摆能让别人很容易看出是几个十和几个一,然后抽象成小棒图,让学生理解图中所表示的几个十几个一,再脱离实物和图像,抽象出数的组成。这三个环节是由具体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每一步都是以学生的认知经验为基础进行的,这样有利于学生透彻地理解数的组成。
第二,充分发挥了小棒、计数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用小棒摆数,用计数器表示数,根据计数器读数和写数,并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对比演示,沟通小棒与计数器之间的关系,理解数位的意义,学生一目了然,直观形象,更好的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在动手实践中,化抽象的数学知识为看得着、摸得到的东西,学生既获得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为了能更好的达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认为教学时要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数具体的实物数量——说出数的组成——在计数器上用算珠表示——数的读、写这样一个过程来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法。因此我分三个环节设计了猜铅笔——说组成——在计数器上拨珠子(沟通小棒与计数器之间的关系)——读写数——对比认识,理解数位——练习提升等学习活动。
1、第一个环节:动手操作,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在这一环节里,我首先出示一些铅笔(24枝),让学生“猜一猜大约有多少”,然后数一数铅笔有多少,交流数的方法时引导学生:怎么样能使大家一眼就看出是多少枝,突出数出10枝捆成一捆,这样就能清楚地看出:一捆铅笔表示1个十,2捆表示2个十,4枝铅笔表示4个一,由此得到:24里面有2个十和4个一。
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方法,动手、动口、动脑去数数,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加深学生对计数单位“一”和“十”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良好学习态度和习惯。
2、第二个环节:操作探究、合作交流、掌握读、写数的方法。在这一环节里,先出示计数器,认识计数器,使学生知道计数器上从右边数,第一位叫个位,第二位叫十位,第三位叫百位,并让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24,引导学生思考:2捆小棒用计数器怎么表示?4根小棒用计数器怎么表示?为什么24用小棒表示2捆和4根,而用计数器表示是2个珠子和4个珠子?通过学生的操作、思考、交流,同时通过课件的对比演示,沟通计数器与小棒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看计数器写出24并读数,说明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4个一就在个位上写4,使学生初步感受读数、写数的方法。接着学生在计数器上拨出36,交流是怎么拨的,并看着计数器读数、写数,在读、写数的过程中总结读数和写数的方法。然后出示63,学生拨数,同时课件出示36和63的拨法,引导学生对比观察、交流36和63中的“3”和“6”有什么不同,在学生交流的同时课件演示“闪一闪”,使学生体会到数位不同,数字表示的意义也不同,加深学生对数位的理解。最后通过拨数27、65、40、100,进行拨数、写数的练习,特别是40、100这两个数的写法进行重点交流,强调当哪一位上一个也没有时,应用0占位。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拨数、读数、写数的方法。这样通过让学生边操作边数数,配合课件的直观对比演示,加深对100的认识,再次沟通小棒与计数器的关系。
3、第三个环节:闯关游戏,练习提升。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闯关游戏,设计了由浅入深的练习:先是读数,接着写数,写数的练习先看计数器写数,再是根据读出的数来写。这样通过闯关竞赛为学生提供多种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读数和写数的过程中掌握100以内数的读法、写法,加深理解100以内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力求突出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反复操作的基础上,配合课件的演示,逐步建立起百以内数的概念,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会利用计数器正确的读数、写数,并通过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自主构建知识的学习方法。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五
地点:六年级办公室。
参加评课人员:李治国焦静徐珍刘勇。
评课记录:
1、执教老师。
在备课时我准备了两道练习作好学习倒数的铺垫。第一道汉字的上下结构颠倒引出数学知识也有类似情况,进而展示乘积是1的乘法算式的练习,也是第二道练习的计算、讨论交流学习。有了这两道练习的铺垫回顾,学生对倒数的上下位置调换的特征、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乘法算式的基本框架也逐渐清晰,倒数的数学模型也在学生的认知范围内建立起来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也得以高效的提升。在倒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以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在1分钟内进行书写,从而探讨出倒数的意义。在一系列的举例说明下让学生对倒数的意义有了深刻的了解。在求一个数的倒数时,我让学生观察乘积是1的两个数的特征,通过讨论、交流得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的方法。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讨论、交流整数、带分数、小数的倒数的求法。学生也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建立了倒数的求法中的数学模型。
2、李治国老师:
在每个知识点和问题的讨论过后教者都能以相应的练习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然后根据学生的练习反馈做出相应的讨论与讲解,使学生对知识的模糊认识得以不断的清晰。如一个数和几另一个数乘积1,我们就说这个数和另一个数互为倒数,或一个数的倒数是另一个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容易出现两数相等的书写格式,通过相应练习的及时检测后作出及时的讲解,加深学生的认知印象,避免学生再犯类似的错误。对倒数求法的探索过程中,每一次对知识点的讨论教者都伴随练习检测,以便做好每个知识点的及时补救,让学生对知识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
3、焦静老师;。
在本堂课的知识点、问题、练习的讨论、交流、竞赛等一系列的探索活动中,及时有效的课堂评价既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收到短时高效的学习效果。在导学过程中,由于本人没做到适时的学习评价,导致知识点、问题的讨论、交流、汇报各环节的收放不及时,学生的学习进度没得到及时的铺开,最后教学内容只能延时上完,使教与学没达到高效的教学效果。因此,课堂教学中的`课堂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也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4、刘勇老师:
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具体评议如下:
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教学过程思路清晰、流畅,环节设计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到位,教学设计严谨,语言简练。对教材理解全面、深刻。如导入环节以口算入手,既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又为学习倒数的概念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时为学生整体感知倒数和求倒数做好充分的准备。充分体现新理念,让学生充分感知、发现概念。在教学过程中能提供给学生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表现的机会,促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同时教师能做到引导到位,导、放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给自己所列举的数,通过观察去分析特征,引出倒数这个新名词.练习设计精巧,有梯度,有特点。一种是对概念的判断,师生互动非常好;可是在听课过程中,也产生了这样一些想法:知识的学习应以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讨论为主要形式。如果把这节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从意义到求倒数的方法都是由学生来尝试、探索,效果会非常好。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六
2.教材位置、作用和意义:
11~20的认识是小学一年级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在整个数的学习系统中存在比较主要的地位,它既是10以内数认识的连续,又是100以内乃至更大的数认识的基础,同时也为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打下算理基础。可以说这一节在整册教材中不仅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在全部学习阶段乃至今后的工作中所起的作用也是举足轻重的。“11-20各数的认识”这局部教材是在学生把握10以内数的基本上,通过操作实际,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辅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筹备。教材支配了一幅主题图和3个例题。
分辨从数数,数的涵义,数的组成,数的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加减法六个方面对教学进行了细化。第一,是先创设一幅公园里热闹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数一数,图中有些什么?有多少?第二,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视察思考,建破十根小棒绑成一捆的观点,进而赞助学生树立11~20各数的表象。二是摆一摆,想一想。这部门内容的着重点是数的组合,让学生知道11--20的数分离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合成的。三是数的认识的拓展。为了让学生较全面地认识数,教材部署了在直尺上读数的运动,其目标一方面拓展学生对数认识的范畴,另一方面也能形象地让学生看到20以内数的排列,为他们认识数的大小、数的顺序打下基础。
3、教学目标:
a常识技巧目的:通过《11-20各数的意识》的教养,学生应当取得以下方面的知识和技能:“11~20”之间物体的数目;充足懂得“10个一组成1个十,1个十里有10个一”;晓得11~20这些数都是由1个十跟多少个一组成的,并懂得各数的意思;控制数位顺序,能按11-20各数的大小次序数数,并能根据尺子能够比拟各数的大小。
b进程与方式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与配合交流,充分感知10个一就是1个十,造就学生的着手操作能力和交换能力,自主摸索中培育其察看、剖析、口头表白能力,以及初步的形象概括才能。
c情绪态度目标:通过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触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起源于生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与生活的接洽,树立估算的意识,并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让学生在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数学思考、情感立场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如数感。《数学课程标准》从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表示数;能从详细的情境中掌握数的绝对大小,能用数来抒发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抉择恰当的算法。新课引入时,老师可以手上抓了一把铅笔,先让学生猜一猜共有多少支?这不仅仅是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一种策略,更是让学生通过想和猜的活动,发展数学意识。
4.教学重点,难点。
a初步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教训为起点,掌握教学的重点,处置教学内容。依据学生的现状和发展程度,对11-20的数数,读写11-20的数,学生并不生疏。
b建立计数单位“十”的概念。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组成1个十,掌握1个十和几个一是11--20各数的组成,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11~20各数的组成”使学生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理解10个一是1。
1、情景教学法、说教法学法:
上课开端,我运用情景教学法,为学生创设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主动参加到后面的学习活动。最后,我又设计全部同学一起数小棒和捆小棒的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数学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基础上,让学生在“做中学,玩中学”,在他们强烈的兴趣下坚固新知。
2、引导探索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教新知识时采取引导探究法,给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自阅历数学知识的产生过程。通过探索,使学生对知识产生直观的认识,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萌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为了更好地施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演一演、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猜一猜等多种情势,让学生踊跃自动地学习,领导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休会知识的构成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数数,复习1-10的各数,新课开始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温习1-10的数。然后,数到10当前不会数了,怎么办?根据这一情景的创设,让学生深入感受到“比10大的数”的学习需要,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同时引出本课,出示主题图。这一环节可以适当支配时间,因为这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会数数就可以了。因为一年级学生在学前就已经会数数了,所以这部分内容我只安排了3分钟。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数小棒的方法首先创设情境出示小棒,让学生猜一猜大概有多少根?然后亲身数一数。通过估算小棒的数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又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引出数数的必要性,接着让学生数数,让学生数出20根小棒,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感触到一根一根的数太麻烦了,因此我又采用了“想一想,有什么好措施,不必数,只有摆一摆,一眼就能看出有20根?”这样一个问题入手,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棒的根数,让学生感悟到把10根捆成1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明白你的请求,这样学生才干清楚本人该做什么。当他们回答问题停止,给予他们确定的回答和激励性的评估。
2.1个一和1个十的认识。
教师要学生理解:1根小棒是“1个一”两根小棒是“2个一”。10根小棒是一捆,一捆小棒里有“10个一”,就是“1个十”里有“10个一”。即:1个十里有10个一。10个一组成1个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或教具演示10个一组成1个十的过程,并且以开火车的形式强化学生记忆:10个一是1个1十,1个十里有10个一。
3.数的组成。
a认识“11”。
在11-20各数中,最“特别”的就是11了,这不仅是因为11是继10后呈现的第一个数,更由于11的个位和十位都由1组成,假如学生可能理解11的意义,对其余数的生成绩会牵强附会,首先通过课件出示小棒11,让学生看表现几,而后学生在理解1个十的基础上看小棒图问学生一捆是几个十,一根是几个一,让学生对11的组成有了初步的了解,在学生的答复中标准学生的语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
b学习“15、20”,加深理解组成。
对十几的数组成进行深入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又让学生用小棒摆数,也是进一步强固十几的数的组成,在大批的动手操作中,激发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生在活动中也发现了十几的数的组成的方法。
c20的组成。
学生应用10根捆成一捆的办法在很短的时光里就能理解“2个十是20”解决了知识的重点。并请同学们说一下20和我之前学的那些数有那些不同,教师总结。
在这里完整撒手让学活泼手操作,探索数的组成,并相互说一说、猜一猜,通过什物说出数的组成,加深学生对以1个十和1个一的理解,冲破学生学习数的组成的艰苦,让学生由理性认识回升到感性认识。学生在操作探究中,不仅学到了知识,同时思维能力,协作交流能力,自信念都得到加强,贴近了与数学的感情。
4.数序比大小。
一年级学生基础掌握20以内的数,我先让学生顺着数一数,然后倒着数一数。斟酌到学生对屡次反复熟习的事物会损失兴趣,因而,随后我设计开放题让学生坚持学习兴趣。如,出示直尺图,和直尺图填空,通过这两项趣味性的活动使学生对20以内的数的顺序和大小有比较明白的认识。同时让他们机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该是事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衅性的。在此设计富有挑战性的训练题(在课件上),根据学生的心理特色,以富有情趣的亲热的第一人称表述,以满意不同档次学生发展的须要,增强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愿望。
课外延长:
回家找找身边的数,让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猜猜你的谜语。
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11-20各数,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的意义,感想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领会到用数学的乐趣,拉近与数学的情感,培养他们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
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培养学生书面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不仅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了学生学习过程以及学习中所体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负心。
课堂总结以与学生总结的方式来进行,先引诱学生回想所学知识。最后先生总结。总之,整节课中,我提倡主动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失掉胜利的体验,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20各数的认识。
1个一,
1个十。
1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11。
2个十是20。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七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四)说教学理念: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只有在亲身经历或体验一种学习过程时,其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发挥出来。任何学习都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五)说教学具准备:温度计、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三、新课教学:
(一)导入。
1、教师说出下面几句话,请学生一次说出与它相反意思的话。向上看。
向前走200米电梯上升15层我在银行存入了500元。
2、认识温度计,让学生读一读温度计上的数。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1。
(1)根据例1的情况提问:零上16摄氏度用16摄氏度表示,那么零下16摄氏。
度可以怎样表示呢?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2)思考:16摄氏度和-16摄氏度的意义是否相同?16摄氏度是零上16摄氏度,从而使学生体会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是以0摄氏度为基准的,是一对相反意义的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明确零上16摄氏度和零下16摄氏度的写法以及读法。
2、教学例2学生自学,理解存入和支出的含义及表示法。
3、初步归纳正数和负数。
首先要求把刚才所写下的数进行分类,通过学生间的交流使学生明白像+4、19、+8844这样的数都是正数,像-4、-11、-7、-155这样的数都是负数。
4、体会正数、负数与0的大小关系。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所在,因此我充分利用具体的温度计和海平面的示意图,使学生体会“温度计是以0摄氏度为分界点,以上的温度用正数表示,以下的温度用负数表示。同样,以海平面为基准,海平面以上的高度用正数表示,海平面以下的用负数表示。”
启发学生思考:0是正数吗?0是负数吗?正数、负数和0比一比,他们的大小关系怎样?
从而得到结论: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有正数都大于0,所有负数都小于0。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既然负数是生活中发现的,那么我们就应该“取之于生活,用之于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基础性练习。做一做1和2,区分正数、负数,并能正确表示正数负数。
2、综合练习,完成书后练习一4---6.,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数和负数和0之间的关系。并能区分它们之间的大小。
3、拓展性练习。完成练习一3、7题。让学生体会负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好!(鞠躬)我是小学数学组几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负数》,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教学。
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认识负数》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自然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结合熟悉的生活情景,来初步认识负数。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数概念,培养数感,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数学认识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说学情。
一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对教材的把握,还有对学生的研究。六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的阶段,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但自控力稍差。因此本节课将注重引导学生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的传统数学课堂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牢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借助熟悉的生活情境,在亲历与合作中,体会负数的意义,学会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情感目标:感受正、负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结合史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生活情境中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本课教学中,尽可能为学生创设生活情景,为他们提供各种机会,让学生展开观察、猜想、比较、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采用了同桌合作形式组织教学。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能很好地达到以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教学分为四个板块来进行:1.巧设情境、游戏导入——引出负数;2.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3.回归生活,拓展应用——应用负数;4.课堂。
总结。
知识延伸——拓展负数。下面,我就来具体阐述教学环节以及我的设计意图。
(一)巧设情境、游戏导入——引出负数。
课的开始我设计一个热身游戏,名字叫《反反反》。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语言,说一句相反的话。比如:向前走――向后退、向上看——向下看、电梯上升15层——下降15层、存了500元――取出500元、零上10摄氏度——零下10摄氏度等等。
这样设计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又与所学的负数有直接联系,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到“相反”的意义中,为负数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体验内化、探求新知——认识负数。
1、数学来源于生活,作为教者应在课堂上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给予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游戏之后,利用课件出示几组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然后抛出“学生自己思考,用数学的方法表示相反意义的量”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把,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出负数的意义。再利用课件出示生活中正、负数的运用(存折),解释存折中的一些信息,以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子,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负数的认识。
2、温度计是学生认识正、负数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利。
用课件出示温度计,提出问题: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出–5℃和5℃这两个温度所在的刻度吗?要在温度计上快速找出指定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也就是在温度计中0刻度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确感悟到: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上温度用正数表示,零下温度则用负数表示。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了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教学难点。紧接着设计一个基本练习:给数找家,巩固所学知识。
3、利用课件介绍负数的产生和发展,让学生感受中国是最早认识和使用负数的国家,再通过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三)巩固练习——应用负数。
数学与生活紧密相联,作为教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运用数学的语言来表达生活。在练习环节,我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生活中的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自己身边的问题,使练习变的既有趣又有用。我设计了三种练习:
1、温度中的正负数。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零上用正数表示,零下用负数表示。
2.海拔中的正负数。因为学生对于海拔并不熟悉,所以,先利用课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海平面,什么是海拔高度等,既拓展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知道高于海平面的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用负数表示。
3.电梯中的正负数:比如去六楼开会和到地下一楼,应按哪个键?
(四)课堂总结、知识延伸——拓展负数。
我将此环节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性总结,让学生畅谈本节课的感受和收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情感体验。第二部分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情感性总结,我会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表扬和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
(五)布置作业。
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让学生在课下和家长交流今天的收获和感受,从而让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
说板书设计。
一个好的板书应该是简洁明了整洁美观,重难点突出,能够对学生理解本节知识有一定的强化作用,因此我的板书是这样设计的。
以上就是我的全部说课,感谢各位老师的聆听!(鞠躬)。
负数教学反思。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九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的加减法》。
一、说教材。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同分母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分数的乘除法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的分析以及同学的认知经验,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同学经历探索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同学现有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是重点是熟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同学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加减法。
二、说教法、学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
1、情境教学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二)学法。
同时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思维不能依照单存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也给予了同学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交流、去总结。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将详细地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要分为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我将要出示两道有关求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复习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接下来的新课环节做铺垫,唤醒同学的旧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桥梁。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我首先出示例: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同学列出算式(1/2+1/4)并提问同学今天的分数加法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引入今天的课题是学习异分母的加减法,我并且适时板书。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同学的求知欲望,我抓住契机,提问同学,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我该怎么求呢?我给同学充足的时间去分组探究,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去发现1/2+1/4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设计就让同学从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变为了具体的操作,不仅锻炼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也符合小同学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充当好同学的引导者,这时我着力让同学去观察发现1/2可以看作几分之几?让同学试着说出是2/4,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初步感知要先将1/2进行通分,只有当分数单位相同的时候才能进行相加。
2、接着教学完例1后,我利用同学对异分母的加法的探究经验,引入同学做“试一试”的5/6-1/3,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尝试让同学独立练习,并集体交流。由于同学的个性差异,可能有些同学的结果是3/6,1/2,这时利用教学契机,提问同学3/6和1/2哪个更简洁?在交流中指导同学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接着让同学完成剩下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结果。
3、最后,让同学去说说是怎么计算异分母的加减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同学理清最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培养了同学概括知识的能力。我在同学的总结中,最后加以给出准确的归纳,明确指出:“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候,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能写成最简分数的要写成最简分数。”
第三个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主要是让同学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4题,也是采取独立完成、集体校正的方法,对于同学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同学在练习环节达到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熟练过程。同时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练习中也涉及到了利用异分母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部分设计主要让了同学体会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任务结尾。
这环节主要是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表现,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同学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为了培养同学正视自己对自己课堂评价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异分母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
1.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如何将这一全新的知识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教学时,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所有事物的“一半”。
2.以往我们在初次教学分数时,总是以单个的物体的进行平均分,然后“半个”无法用整数表示的时候就引入了分数,优点是这样分数出现的实际需要性能够凸现,学生对分数的产生印象深刻;缺点是这样以单个的物体入手,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受到局限,会导致到高段学习分数的意义的时候,对单位“1”难以理解和接受。其实“一半”和“半个”是有区别的,只有“半个”才用分数表示是不全面的。因此,我在分数引入的时候,请学生说身边一些事物的一半,发现日光灯是11个,一半一下子无法说出来。同时一个圆的一半是多少也无法说清。然后,引出“所有事物的一半我们只用一个数表示出来”。从而引入分数二分之一,这样对于分数的认识放在了一个宽广的背景下来学习,学生体会到任何事物的一半都可以用一个1/2来表示。
分数的知识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是在整数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对学生来说,理解分数的意义有一定的困难。而加强直观教学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充分重视学生对学具的操作,通过折纸让学生对分数的含义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的演示来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概念含义的理解,降低了对分数概念理解上的难度。特别是在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时,尽管学生在正方形纸上这出了几个几分之一的分数,并且用分数表示出来,但是学生在比较分数大小的时候,还是受到整数认识的影响,认为1/32比1/8大,于是课件显示猪八戒分西瓜的过程,学生直观的认识到分的份数越多,一份就越小。从而使学生内化了分子是一的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一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往往是他们自己生活经验中对数学现象的一种“解读”.在教学中,如果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他们喜闻乐见的素材唤起其原有的经验,那么学起来必然亲切、有趣、易懂了。学生的好胜心理强,教师在学生认识了1/4.纸上折了1/4后,谁还能折出其它分子是1的分数,学生动手积极性很高,纷纷折出了其它分数。当问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就更愿意比了。起初,学生对分数的比较这一知识停留在比较表面、比较肤浅的水平上。他们用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来比较分数,教师也不做出判断,而是利用学生喜欢听的故事,将知识蕴于故事中,在听故事、看课件演示中,使学生主动得构建自己的知识,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当回过头来再比谁折的分数大的时候,学生都笑了。而教师也不必再多说什么,学生已经自己推翻了先前的认识。
在整个课堂预设时,想的比较完美,事实上在真正上这堂课的时候有很多的缺憾、很多教学环节还有待完善。从整体上认识分数,对三年级学生而言是否要求拔得过高,在折分数操作时是否需要及时的比较等等。我想只有一次次积累、一次次思考,才能上出真正平实而有效的数学课。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一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是北师大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选修1-2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大纲课时安排一课时。主要包括数系概念的发展简介,数系的扩充,复数相关概念、分类、相等条件,代数表示和几何意义。
复数的引入是中学阶段数系的又一次扩充,引入复数以后,这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于数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也为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了基础。通过本节课学习,要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扩充的过程以及引入复数的必要性,学习复数的一些基本知识,体会人类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在学习了这节课以后,学生首先能知道数系是怎么扩充的,并且这种扩充是必要的,虚数单位公开课《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说课稿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而复数就是一个实数加上一个实数乘以公开课《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说课稿。学生能清楚的知道一个复数什么时候是虚数,什么时候是纯虚数,两个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是什么。让学生在经历一系列的活动后,完成对知识的探索,变被动地“接受问题”为主动地“发现问题”,加强学生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深化学生对复数的认识,从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问题情境中了解数系的扩充过程。体会实际需求与数学内部的矛盾(数的运算规则、方程求根)在数系扩充过程中的作用,感受人类理性思维的作用以及数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2、理解复数的有关概念、数系间的关系、和几何表示。
3、掌握复数的分类和复数相等的条件。
4、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中的作用。
认识i的意义、复数的有关概念以及复数相等的条件。
复数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复数的几何意义的理解。
复数的概念是整个复数内容的基础,复数的有关概念都是围绕复数的代数表示形式展开的。虚数单位、实部、虚部的命名,复数想等的充要条件,以及虚数、纯虚数等概念的理解,都应促进对复数实质的理解,即复数实际上是一有序实数对。类比实数可以用数轴表示,把复数在直角坐标系中表示出来,就得到了复数的几何表示,这就把数和形有机的结合了起来。
在学习本节课的过程中,复数的概念如果单纯地讲解或介绍会显得较为枯燥无味,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时,采用讲解已学过的数集的扩充的历史,让学生体会到数系的扩充是生产实践的需要,也是数学学科自身发展的需要;介绍数的概念的发展过程,使学生对数的形成、发展的历史和规律,各种数集中之间的关系有着比较清晰、完整的认识、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建构虚数的概念、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分类。由于学生对数系扩充的知识不熟悉,对了解实数系扩充到复数系的过程有困难,也就是对虚数单位公开课《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说课稿的.引入难以理解。另外虚数单位公开课《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说课稿和实数进行四则运算也不容易接受。复数的相等和复数的相关概念(比如实部、虚部、虚数、纯虚数等)这些学生很容易理解。
本节课我采用设问“n、z、q、r分别代表什么?它们的如何发展得来的?”、“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公开课《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概念》说课稿没有实数根、能否将实数集进行扩充,使得在新的数集中,该问题能得到圆满解决呢?”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虚数单位的引入打下基础,在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采用设疑、提示、观察、类比、练习等活动启发学生,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积极参与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以努力把类比、分类、归纳、概括、分析等方法贯穿到课堂中去,实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理念。
从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来看,学生已理解了新知识,掌握了本节的知识点。但个人仍感觉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数系扩充的发展史是否应该放在课前让学生自己收集,复数的分类是否再讲解细致一点,提问的范围是否再扩大些,教学语言是否再简练一些,新课程教学理念怎样做才能落实得更好些等都是值得反思的。通过本次公开教学活动,我希望各位同仁多提些教学建议,多让我分享大家的智慧,使得个人和在座的所有老师从中受益,让我们的教学水平再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二
根据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体验行为与后果的联系,结合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讨论、探究等形式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公平的比较》是教育科学出版社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十三课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上节课重点探究认识了诚实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懂得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结合中学生的实际经验认识了考试作弊的错误和危害性;本节课将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到作弊不仅仅关系个人的诚实品质,而且也有损公平的原则,引导学生尊重规则,遵守规则,追求公正。它是上一课《诚实的检验》的延伸扩展,是第五单元的一个重点内容。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能运用自主学习、归纳总结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他们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很强,所以本节课结合学生以上特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培养其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公平意识,在参与社会合作的过程中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维护公平公正。
能力:增强在社会生活中辨别是非的能力,能与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提高自己与别人公平合作的能力;能正确处理好“友谊”与公平之间、“集体利益”与公正之间的关系。
知识:知道作弊不仅关系个人的诚实品质,也有损公平的原则。
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置情境,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本着以“互动、交流、合作、探究”为教学理念,对学生的具体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把各知识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行为实践能力。采用的教学方法有: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集体讨论法、活动探究法等。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探究,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在学生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合作学习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等。
教学重点:认识作弊与公平的关系。
教学难点:把握“友谊”与公平之间、“集体利益”与公正之间的关系。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关于公平公正原则、诚实守信准则的小故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和学法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课件出示:
环节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环节二:共话考试,考出真我。
环节三:真诚待人,讲究公正。
环节四:关爱集体,真情永驻。
环节五: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环节六:深化总结,体验收获。
环节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
1、如果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2、如果我们班上有两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3、如果我们班上有5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4、如果我们班上有20位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5、如果我们班上全班同学考试作弊了,其影响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温馨提示:考试作弊不像我们想象得那样简单,它不只是涉及到个人的事情,而且关乎社会的秩序和公平,关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
知识链接:从某种角度看,考试也是一种公平的“竞赛”。在一定程度上,分数代表个人的学习成绩、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在目前的升学和就业制度中,考试仍然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鉴别和选拔方法。
环节二:共话考试,考出真我。
首先课件出示作弊图片,学生看后思考。
教师:这些作弊现象是个人的事吗?
学生再小组讨论。
温馨话语:作弊现象实质上是用不正当的和不公平的手段获得了不应该得到的利益,这不仅违背了诚实的准则,也破坏了公平的原则。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锻炼学生敢于发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与他人合作能力;从课程内容上看学生在前面已认识到了考试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鉴别和选拔方法,考试也应是一种公平的“竞赛”,那么再使学生认识到考试作弊的危害,是有损公平的,突出了本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三:真诚待人,讲究公正。
有时,作弊行为就发生在我们关系很好的同学或朋友身上。
课件出示:我和小明是好朋友,平时我有什么困难都喜欢找他帮忙。一次考试中,我发现他不断地向我递眼色,原来他有一道题不会做,希望我告诉他。
提问:我自己不作弊,但。
(1)考试时,好朋友要看你的考试答案,你会怎么办?
(2)看到好朋友作弊了,你又该怎么办?
温馨提示:
1、讲友情也要讲原则。
2、当作弊与友谊纠缠在一起时,需要我们做出理性的分析和选择。
设计意图:本环节组织学生辩论,旨在通过辩论能够解决同学们之中非常普遍的问题,正确认识和解决“友谊”与公平的冲突,其中关键是辨析每一种选择的理由与后果,分清什么是真正的友谊,以此突破本课的教学难点。
环节四:关爱集体,真情永驻。
在学校生活的其他方面,比如各种竞赛活动中,也存在着分数、成绩与诚实、公平的关系问题。
课件出示:
身边的故事:赵里和杨小刚是学校初中部乒乓球队的搭档队员。在全县初中生乒乓球比赛之时,赵里生病了。球队临时找了本校高中一年级乒乓球打得最好的蒋剑飞代替他。比赛开始前,裁判问球队的杨小刚:“蒋剑飞是不是初中生?”
提问:
(1)杨小刚该说实话吗?
(2)杨小刚说实话是不是损害了集体利益?
(3)杨小刚不说实话又会怎么样?
(4)那么,如果你是他的话,你该怎么做?
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以身边熟悉的实例,通过一连串的设问,调动其积极思维,引起学生解决公平与维护“集体利益”的冲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对这些问题确实有模糊认识,而且还存在一些学校、班级为了“集体利益”而弄虚作假的现象,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造成极其恶劣的负面影响。因此,从具体情境当中去解决这一连串的问题,辨析每一种选择的理由与后果,使学生自己就能得出结论:在“集体利益”与“公正”之间发生矛盾时,我们坚守“公正”的原则,这恰恰才是关爱集体的表现,突破了本课的又一教学难点。
环节五:走进生活,迁移应用。
课件出示:
(1)小明是大队部干部,同学让他给我们自己的班级板报多加点分。
(2)学校小路上,李元同学边走边吐瓜子皮。学生会干部上前制止,李元怕给班级扣分,就撒谎说是某班的张明。
(3)运动会上只能报两项,但小刚有多项特长,一定能给班级多得分。
请你对以上三个生活场景发表自己的观点。
设计意图: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环节六:深化总结,体验收获。
设计意图。
这种设计比较直观、系统,不仅能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而且能很好的体现教材的知识要点,以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三
1、说课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大数的读写练习。
2、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习了大数的读写的基础上,设计了若干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些大数目的意义,掌握它们读写方法,并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价值。
3、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角色,依据学生的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猜测、试验、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4、教学目标:
(1)、正确熟练地读写大数。
(2)、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大数目在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价值,更好地感受这些数的数值,增强应用意识。
(3)、进一步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合作、交流的意识和情感。
5、教学重点:
大数的'读法和写法。
6、教学难点:
大数中有关“0”的读法。
1、在教学思想上,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让学生始终参与在教学活动中。
2、在教学方法上,采用直观法、游戏法、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等方法,让学生在观察、探索、练习、实践操作过程中掌握含有万大数的读写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交流,操作的过程中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去年我国成功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会,上个月,我们的十一届全运会也在山东胜利闭幕了,关于全运会你们了解吗?”
学生:不了解。
师:“现在,老师带领大家一起来了解全运会的一些知识吧!”
出示:消息1:(第十一届全运会是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赛事,主赛区设在济南市,山东省其他16个地市均设有分赛区,共有10900多名运动员参加33个大项、362个小项的比赛。)让学生读一读。
继续出示消息2:(济南奥体中心位于省城东部新城区,总占地面积八十一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三十五万平方米),让学生写一写。
师:“大数的读写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一下吧!”(板书:大数的读写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师:“这节课,你们就跟随老师一起去游览我们的数学园博园,首先我们一起进入基础园”
出示练习题:
1、逐个出示卡片,读数,并说一说读法。
53945710100010090003。
194832180095004080006。
指名学生读一读,然后交流读数。特别对中间或末尾有0的读法。
2、写出下列各数。(小黑板出示)。
(1)、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三十二万平方千米。写作:
(2)某图书馆有图书一百万四十零五十册,写作: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交流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写数时的方法。
3、做个小医生。
(1)40053000读作:四零零五万三千。
(2)七十万零五写作:70005。
(3)850050读作:八十五万五十。
师:“在读数和写数时要特别注意0,游玩了基础园,让我们进入实践园吧。
1、玩转盘。
师:“出示实物,”这是什么?想玩吗?
出示游戏规则:两人一组,开展游戏。一个人转动,另一个人记下数字,多转几次,组成一个多位数。然后读一读。两人交换继续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师:“糟了,老师来到这里想找一位多年的好友,可是把她的电话号码忘记了,你们能帮老师猜一猜吗?”
出示已知条件:(1)电话号码是一个七位数;
(2)最高位和个位上的数是最大的一位数,万位上是6,其他各数位上都是0。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帮助老师猜出电话号码,老师谢谢你们。”
3、设计会员卡。
师:“现在很多商家都开展了会员制,只要拥有店里的会员卡,就会有很大的折扣,瞧,老师这里就有很多。你们发现了吗,每张卡上都有一个号码,今天,老师想让大家为我们的数学园博园也设计一张会员卡,好吗?”
出示设计要求:
姓名填写自己的名字,卡号要求是一个八位数,并只能读出两个0。
设计完先小组展示,读一读。然后全班展示。特别说一说你是怎样安排0的位置的?
教师和学生一起设计一张。请一位学生来读一读,最后作为礼物送给大家。师:“同学们的表现真出色,让我们一起进入探索园吧”
4、设置密码。
现在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密码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大了。想自己设计几组密码吗?那大家赶快行动吧!
出示设计条件:
用5、7、8和三个0设计六位数的密码。
(1)只读一个0的密码。
(2)只读两个0的密码。
(3)不读0的密码。
《三》归纳小结。
《四》自主检测。
进入《收获园》,让学生自主检测一下吧。
收获园。
姓名:等级:
一、读出下面各数。
700890读作:
1870000读作:
50050500读作:
二、写出下面各数。
1、山东省的面积约十五万平方千米。写作:
2、某乡镇年财政收入为四百零三万零五十元。写作:
3、一个数由3个百万,5个万和7个百组成的。这个数写作:
三、找一找,连一连。
读出一个0读出两个0读出三个0一个0也不读。
2080604208600428600042864000。
四、用三个“5”和四个“0”组数并读出来。
(1)一个零都不读的七位数。
(2)只读一个零的七位数。
(3)读两个零的七位数。
做完后,同桌互相评价,最后统计学生的检测结果。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四
一、说教材:《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人教版大刚教材小学数学第十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这一课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分数的大小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老教材,新思路是我设计这堂课的出发点。《新课程标准》全新地强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研究性学习作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学习方式愈来愈受到重视。所以在设计真分数和假分数这一课时,我力图把研究带入学习之中,让学生在学习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学到知识、发展能力。分数教学有两个最基本的概念,一个是分数的意义,一个是分数的单位.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了这两个概念,学习分数就可以举一反三,因此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我首先帮助学生从分数意义上理解和掌握新课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和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能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加深对分数认识的理解。会进行假分数与整数的互换。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语言表达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探索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重点: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正确判断真分数和假分数。难点: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
五、教法、学法:主要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索与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类、比较、交流等活动中,自己概括出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因为真分数和假分数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概念的形成是认识的发展过程,也就是在对事物感知和分析、比较、抽象的基础上,概括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不断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同时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升了思维水平,提高抽象、概括等能力,而教师只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六、说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说2/3、7/9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我通过让学生叙述自己表示出的分数、分数的意义,回答分数的分数单位及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为学生学习真分数和假分数奠定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猪八戒吃西瓜》故事,要求同学们认真听,把藏在故事中的分数找出来。
(1)只用一个圆(单位1)表示,够不够?
(2)一个单位1不够,那怎么办?
(3)5/4怎么理解?5/4里有几个1/4?
(四)指导分类,揭示概念:
1、观察、比较大屏幕上的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你们能给它们分类吗?
(1)同桌讨论分类方法。(2)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2、汇报分类结果,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4、练习:师生操练。
(五)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大小关系:
三、课堂练习:
(一)完成练一练第1题。师问:应把什么看作单位1?
(二)写出分母是5的所有真分数,再写出分子是5的所有假分数,在小组里交流。
1、学生填写。2、师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五、布置作业:小组合作,以本节课所学知识为主,为下节课设计一组复习题。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真分数:分子分母、真分数1。
假分数:分子分母、假分数1。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五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异分母的加减法》。
这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5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同学学习了同分母加减法、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今后学习分数的乘除法的重要基础。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的分析以及同学的认知经验,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同学经历探索异分母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理解异分母加减法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同学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根据同学现有水平以及教学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是重点是熟悉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同学能够正确计算异分母加减法。
(一)教法。
根据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及为了有效的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
1、情境教学法、
2、谈话法、
3、讨论法等进行教学。
(二)学法。
同时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也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的思维不能依照单存的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也是同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也给予了同学充足的时间去探究、去交流、去总结。
下面我将详细地谈一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本要分为了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复习引入,促进迁移。
我将要出示两道有关求最小公倍数和通分的复习题,这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为接下来的新课环节做铺垫,唤醒同学的旧知,建立起与新知识的桥梁。
第二个环节:活动探究,获取新知。
我首先出示例:
1、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同学列出算式(1/2+1/4)并提问同学今天的分数加法和以前学过的有什么不同,引入今天的课题是学习异分母的加减法,我并且适时板书。这样的设计激起了同学的求知欲望,我抓住契机,提问同学,对于异分母的加减法我该怎么求呢?我给同学充足的时间去分组探究,同学利用手中的学具,长方形纸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去发现1/2+1/4的结果是多少。这样的设计就让同学从抽象的数学计算转变为了具体的操作,不仅锻炼了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也符合小同学的思维特点。教师要充当好同学的引导者,这时我着力让同学去观察发现1/2可以看作几分之几?让同学试着说出是2/4,这样设计是为了让同学初步感知要先将1/2进行通分,只有当分数单位相同的时候才能进行相加。
2、接着教学完例1后,我利用同学对异分母的加法的探究经验,引入同学做“试一试”的5/6-1/3,利用知识间的关联性,尝试让同学独立练习,并集体交流。由于同学的个性差异,可能有些同学的结果是3/6,1/2,这时利用教学契机,提问同学3/6和1/2哪个更简洁?在交流中指导同学结果要写成最简分数。接着让同学完成剩下的练习,并及时反馈结果。
3、最后,让同学去说说是怎么计算异分母的加减法,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助于同学理清最题思路和做题方法,培养了同学概括知识的能力。我在同学的总结中,最后加以给出准确的归纳,明确指出:“计算异分母加减法时候,要先通分,再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最后结果能写成最简分数的要写成最简分数。”
第三个环节:练习应用,巩固提高。
练习是新知识的巩固提高环节,因此适度适量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主要是让同学完成练习十四的第1~4题,也是采取独立完成、集体校正的方法,对于同学易发生错误的地方进行重点分析,帮助同学在练习环节达到对异分母加减法的熟练过程。同时数学与生活密切相联系,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因此在练习中也涉及到了利用异分母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题目,这部分设计主要让了同学体会学习异分母加减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任务结尾。
这环节主要是让同学谈谈这节课的收获,谈谈自己的表现,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提高同学梳理知识的能力,也是为了培养同学正视自己对自己课堂评价的习惯。
(四)说板书设计。
以下是我的板书设计:
异分母加减法。
异分母分数——通分——同分母分数——结果写成最简分数。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六
对于本节,教材设计的是一道“已知比一个数少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的例题。后面又在“试一试”部分分别设置了“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和“已知一个数去掉几分之几后,还剩多少,求这个数”的问题。
根据教材内容的设置,我将本节内容分为三课时来完成。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明确解方程的一般步骤,并能解简单的方程;
第三课时:引导学生进一步巩固解方程一般步骤,同时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去掉几分之几后,还剩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的稍加变动,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例题变动前后差别,让学生独立探索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共同总结解决“已知比一个数少(或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的解题方法。
1、引导学生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或直观图;
2、根据对图的分析得出解题思路;
3、根据思路列出方程;
4、通过解方程进行计算作答。”
四个环节让学生达到逐步理解的目的。在通过对例题的稍加变动,将问题转化为“已知比一个数多几分之几的数多少,求这个数”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例题变动前后差别,让学生独立探索此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读数与写数说课稿篇十七
(一)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内容是一堂复习课,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个级的所有计数单位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高一级数(万级)的读法、写法以及改写,教材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级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生活中较大的数用个级来计数是不能满足的,从而理解学习多位数的必要性。多位数的读法是在万以内数的读写基础上的引伸和发展,其中绝大多数知识内容的学习,都可以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去主动进行探索。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这之前已经学习了万一内数的认识,掌握了“个”、“十”、“百”、“千”、“万”这些计数单位,理解相邻想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会读会写,会比较他们的大小,这写为本单元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的紧密,因此对发展学生的数感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根据数级正确的读出、写出以及改写多位数。
2、能力目标:结合读数,培养类推和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读数,用有教育意义的数据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
本课教学重点:掌握多位数的读法,本课的教学难点:掌握中间末尾有0的多位数的读法,关键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学生用类推的方法学习多位数的读法。
1、说教法。
(1)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观察法和发现法,老师要适当地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从观察中发现数的读法原则,之所以采用这两种教法,是针对学生以前在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懂得了个级数读法而设置的,用原有的经验和方法来解决本课的.问题,应该是可行的。
(2)本课在提问方式上,应多用启发式提问,首先让学生质疑,然后让学生经过自身的经验寻找解决的方法。
2、说学法。
根据学生情况,我认为本课的学法,应该是以自主探究式学习方法为主,学生通过观察以及总结来解决问题,在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我没有做太多的讲解,只适时作适当的引导。为什么采用此种方法,主要是因为学生已经有了个级数读法的经验,移植到本课,用来解决本课问题是很自然的,大多数的学生是可以独立完成的。
根据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以及本课的教学内容步步逼进的特点,我认为本课教学应按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复习多位数的读法;
2、复习多位数的写法;
3、复习多位数的改写。
(四)全课小结。
教师:通过刚才复习多位数的读法、写法、改写你有什么收获?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09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