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认识教案(汇总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1 07:45:17
千米认识教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2-01 07:45:17     小编:JQ文豪

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案,它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活动。教案的编写还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和改进,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在这些范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可以借鉴其中的优点和特点。

千米认识教案篇一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所以,为了弥补这一不足,我让学生课后走一走,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

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课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100米,走100米要多少时间,大约几步,和爸爸或妈妈一齐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课堂上,我先让学生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白:计量路程等的长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到过?你明白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们自我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

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200米)几圈才是1千米?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400米,跑几圈是1千米?你是怎样想的?经过这三个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和米的简单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最终是课堂小结。

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1千米或几千米的体验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课前布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十分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动,而只靠学生想象1千米有多长是无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的。

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明白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能解决一些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体验千米的应用价值。单位换算和有关千米的实际问题对学生而言并不困难,而本课的教学难点是如何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兴趣。在导入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选取一些富有时代气息、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为学生熟悉的和感兴趣的、能引起学生进取思考探索的材料,这样不仅仅能使学生明确数学源于生活的本质,并且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导入经过我和学生比高矮这样一个同学们感兴趣的活动,帮忙同学们回顾了以前学过的一些长度单位,经过让学生说说你已经明白了哪些有关千米的知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找到了学生学习的起点,有效地开展下头的活动。利用这样的活动引入新知,能够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起了学生进取探索的兴趣。

对于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所以在教学时我着重于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强调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在构成1千米概念的活动中,我从基本的长度单位米开始,在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加以复习强化,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尽量使学生较快地建立1千米的概念。再说说15分钟能从学校门口到哪儿?再出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让学生确定从学校门口到哪儿是1千米?整个过程,我不断启发、引导学生用自我身边的事物、场景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把1千米与学生习以为常的生活很好地联系了起来,让学生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精确的动态生成过程,同时也充分展示了学生自我的个性以及创新一面,让学生切实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最终我留了10分钟时间带着学生切实体验1千米的长度,让孩子们在跑道上量了50米,再体验走了20个来回,真实地去感知1千米的长度,加强对1千米的概念建立。孩子们在实践中收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千米认识教案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明白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经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本事,并且经过教学资料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进取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明白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齐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经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我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齐。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先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6000米=千米5千米=米米=7千米9000米=千米3500米=千米+米。

5、总结: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齐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齐把今日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日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千米认识教案篇三

课题:

公顷与平方千米

新授人:

教学内容:教材第82页例2。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认识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知道平方千米、平方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能进行单位换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能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培养主动探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平方千米的含义,体会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教具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准备: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周登玉,你们可以叫我周老师,很高兴来到你们班,这节课就由我和大家一起完成,你们愿意吗?(愿意)

(让学生简单说一说:生,测量和计算土地面积,通常用公顷作单位。公顷可用符号“ha”表示。师:1公顷有多大?生: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这么大,1公顷=10000平方米。非常好,我们来看一看这个题你能完成吗?)

2、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来学习另外一个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投影出示例2图片)

3、学生看图,并读一读其中的数据和文字。

同学们,图中计量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面积用的是什么土地面积单位啊?

(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方千米。

二、认识平方千米

四川九寨沟,三峡水库、杭州西湖的占地面积都非常大(可稍微介绍一下)

我们在测量和计算大面积的土地时,通常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板书: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2”表示。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领土面积有多大吗?介绍:大约是960万平方千米。

2、那1平方千米到底有多大呢?

上节课,我们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那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

揭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

1000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绕1个篮球场跑一圈是56米,大约跑18圈。)

1平方千米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大家想像一下,是不是非常大啊。

3、那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又等于多少公顷呢?你能自己推算一下吗?(学生计算)

4、交流反馈。

指名说一说是怎么推算的。

1平方千米就是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所以1平方千米=1000×1000=1000000平方米。而10000平方米=1公顷,所以1平方千米=100公顷。

5、试一试

学生理解题意。这个梯形松林的上底、下地和高分别是多少?单位是什么?那求出的面积单位是什么?指出:和千米相对应的面积单位就是平方千米。学生完成解答并交流结果。

三、练习巩固

1、练一练第1题

学生计算,并交流如何把平方米化换算成平方千米。

2、练一练第2题

学生读一读,并填一填,交流如何把公顷换算成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如何换算成公顷。

3、练一练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4、练习十四第5题 学生理解题意,估计其他四个省的面积。 学生讨论并交流。

5、练习十四第6题 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 全班交流。

6、练习十四第7题

想象物体的实际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四、全课总结 板书设计:

公顷与平方千米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

千米认识教案篇四

二,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米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课前活动:。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离,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沿学校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要几分钟。

步行的同学了解一下自己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表象,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策略。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因此,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从教材的设计意图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改造和组织了教学过程.首先,通过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的融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在发现中建构,在建构中实践,在实践中内化和提升.其次,在采集教学素材时,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感受,环绕着教学重点"千米的认识",组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研究和发现,让学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

四,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交流导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问: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沿学校200米的操场走一圈大约需要3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汇报的时候用到了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温州到杭州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引出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千米=1000米.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00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学生独立操作后交流汇报:(学生能汇报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从学校门口出发一直向西至蟠凤路口.

方案二:从学校门口出发向西经一幼门口,再向北至经梧田高中.

方案三: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学门口.

……。

三,了解用途,体会价值。

(一)引导学生举例。

师:千米也称公里,用字母km来表示.(板书: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千米(公路上,摩托车表盘上等)。

(二)欣赏生活中的"千米"。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老师也从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电脑出示指路标志)瓯海实验小学距温州世纪广场约7000米。

师问:你看到了什么7000米等于多少千米呢你是怎么想的(板书:7000米=7千米)。

2,(电脑出示珠穆朗玛峰山峰图)珠穆朗玛峰,高度约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师问:你又看到了什么9千米是多少米啊你能说说你思考的过程吗(板书:9千米=9000米)。

3,(电脑出示《汽车速度表》)汽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80千米.

4,(电脑出示自行车行驶图)自行车每小时行驶的路程大约是15千米.

5,(电脑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图)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连线全长约410千米.

6,(电脑出示万里长城图)我国的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之一,大约长6700千米.

(三)小结: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时行驶的路程,还可以表示比较长的物体长度.

四,实际应用,巩固新知。

(一)应用练习。

(二)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过课前活动,即为学生课中研究1000米,认识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维的现实背景基础,又解决了因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的制约而不便操作的实践体悟问题,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间观念的构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

交流活动不仅使学生获取了有关千米的应用知识,拓展了数学知识视野,而且在实际中进行换算,丰富了学生对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学习情感,使学生感受了"千米"的数学和生活价值.

课后延伸探索,拓展"千米"价值,教师在落实了教材所设定的教学目标后,课末布置了学生课后实践调查活动,把学生带向了研究性学习的行为中,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了环境.

五,教学片段实录。

片段一:初步估计。

生1:从学校门口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

师:为什么。

生1:因为我家住在梧田街54号,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钟,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还要远.

师:恩,你说的有道理,不过从学校门口经梧田街再直到美能达照相馆那里还不到1000米,大约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后,我每天回家大约15分钟,所以从学校到我家大约1千米.

师:同学去过他家吗(举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过很多同学没去过他家.现在就请同学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播放录像)。

教师引导: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东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建设银行,又经过镇政府门口,一直向北就来到了瓯海第三人民医院门口.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

师:我们已经知道1千米的大约路程,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生1:挺累的.

生2:脚也会有点酸.

……。

片段二:应用练习。

生1:我准备步行,可以锻炼身体.

师:步行需要多少时间呢。

生2:1千米15分钟,4千米有4个15分钟要60分钟.

师:你算的真快.同学们你们同意他的选择吗。

生3:步行太费时间了,我选择自己开车到学校,这样又快又省力.

师:你知道自己开车需要几分钟吗(全班沉默)。

生4:1千米多一点.

师:是啊,那开车4千米大约需要几分钟呢。

生5:开车大约需要4分钟.

师:是啊,你觉得开车怎样。

生5:很方便.

生6:我觉得骑自行车也可以,也很方便,还可以锻炼身体.

师:骑自行车大约需要几分钟呢请同学们估算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得出:骑自行车大约需要15分钟.

师:刚才同学们的建议都很有道理,还帮孙老师算出了花费的时间,这样孙老师上班就不会迟到了.

……。

六,教学反思。

(一)注重生活经验。

"千米"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建立1千米的表象难度很大.所以,在教学时,我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从新旧知识的引申,发展处,促成新旧知识的转化.在课前,我亲自带领学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并量出绕操场200米走一圈的时间,通过这些实践性的课前活动,为千米的教学提供了有利的认知阶梯.在课中,我又引导学生把1千米与课前了解到的信息进行联系,给学生提供一个具体的参照物,增强了学生对1千米距离的感性认识.我还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让学生估计1千米的路程,使学生对1千米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为学生学习"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据.

(二)重视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节课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后,我先让学生初步估计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录像,跟着录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这样,学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实际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对比,学生对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观念.然后我又出示了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让学生进一步估计,学生有了初步的观念后,在进一步估计中对1千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认识.在练习中选择交通工具时,我又安排了估算时间的环节,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同时还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数感的培养.

(三)问题与思考。

我们常常有这样的体会:放得很开,收得匆匆;看似热闹,效果平平.这节课我让学生"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这个环节应该是放得很开的,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充分领会,认识1千米究竟有多长,教师应该在这里着力引导学生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如:学校操场的跑道长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长度等.所以我在这里让学生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但是虽然我这样说了,三年级的学生还是不能马上从"乱猜"过渡到"有具体的可比事物"上来,以至于浪费了一些时间,我想在我以后的教学中这个问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和思考.

执教:孙丹。

设计:孙丹指导:黄德杰。

孙丹:温州市瓯海区实验小学邮编:325014电话:357。

黄德杰:温州市瓯海区教师教育与科研中心邮编:325005电话:599。

千米认识教案篇五

1、借助生活中的具体物体,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知道并掌握1吨=1000千克,学会吨和千克之间的'换算方法。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学会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

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形成印象。

课件

一、情境引入

1、提问:我们已经学过哪些质量单位?(克、千克)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师板书:1千克=1000克

课件出示教材第22页图片,提问: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这样的图片,码头上这些集装箱,火车皮所运送的都是很重的或大宗的物品,通常用什么作单位呢?(吨)明确:吨可以用字母“t”表示。

指出:计量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不用千克作单位。今天我们就一块学习另一个比千克还大的质量单位――吨。

二、交流共享

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课件出示一袋100千克的大米。

谈话:一袋大米重100千克。你平常见过这样的一袋大米吗?提过它吗?提过的说说感受。

学生回答,交流感受。

课件演示,一袋袋地出示,学生跟着100千克、200千克地数,贴满10张。提问:每袋100千克,10袋多少千克?(板书:1000千克)

千米认识教案篇六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xx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xx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

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

……。

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考查知识点:对千米的认识;能力要求:掌握并运用千米的相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要知道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需要多长时间,首先要确定出行方式,然后确定这种出行方式的运动速度。

步行每小时行4千米,用2313÷4,大约用580小时。

火车每小时行80千米,用2313÷80,大约用30小时。

教材习题。

教材第26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对此概念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教师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从而比较自然地认识“千米”。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1千米或几千米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

千米认识教案篇七

教材第7~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也叫公里,知道1000米=1千米。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建立一千米的长度概念。并通过观察、推究等方法明确1000米=1千米,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推理能力,并且通过教学内容能够喜欢体育,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积极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及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身体验1000米长度,建立1千米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在之前的学习中,咱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能从小到大背出来吗?并且用手表示每个小单位。

板书:毫米(mm)、厘米(cm)、分米(dm)、米(m)。

师:我们一起用手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暑假中有没有观看一场体育盛事——奥运会,在奥运会中有些什么比赛?

生:乒乓球羽毛球跑步、游泳、、、、、、

师:那么跑步比赛中有一些什么项目呢?

师:跑步比赛中都是在规定的跑道内完成,你们有没有试过这些长度的跑步。

生:1千米=1000米因为1000g=1kg通过孩子们已知的知识构架能够清楚地推出此公式。

三、体验1000米的长度。

1、联系实际,提示咱们学校的操场一圈大约是150米,那么如果我们要跑。

1000米的话需要跑几圈呢?

2、估想。

(1)、1000米是多少个100米,那么在操场上会跑多久就是1000米了呢?(学生快速的思考,有的在草稿本上计算,有的自己默默的想)。

3、总结出正确的圈数:150+150+150+150+150+150+100。

4、那么我们亲自到操场上去体验一下1000米的真实长度,跑完后我们一起。

迅速回教室分享一下大家的感受。

四、分享跑完1000米长度后的感受,继续探究米和千米的关系。

1、全班共同分享感受。

生1:1000米真的好长啊!

生2:跑到三圈的时候就很累了。

生3:1000个1米真的好长啊!

生4:1公里原来有这么长!、、、、、、、、、

2、那么我们再次来从小到大把咱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整理一遍。

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总结:在计量比较远的长度时我们通常用千米(公里)作为单位。

3、想一想。

师:如果我们要完成3000米,得在我们的操场上跑多少圈?

生:150米一圈得20圈才能完成3000米。

师:3000米有多少个1000米。

生:3个。

4、换一换。

5、总结: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五、看书质疑。

看一看书,想一想还有什么地方不懂或是有疑问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六、巩固练习(多媒体课件展示)。

师:我们一起把今天学过的知识再巩固一下,看看今天我们班上谁最勤劳,回答的问题有多有正确,我们将给予奖励哦!

1、完成课件的题。

2、完成书上的练习。

板书设计: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一、说教材。

《千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中的第三个课题,从教材编排看是在学习了米、厘米、毫米、分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之后,学生对长度单位就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了。因此,本节课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看对较小的长度单位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且已掌握了千克与克之间的换算。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于:1、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把“在具体的情景中感受、体验直至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在教学策略的选择上主要考虑:

1、联系生活,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通过奥运会中的比赛项目马拉松展开课题。让学生自己推出米和千米的关系,感知1千米时,实际运用到我们学校的操场上长度,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体验一千米的长度。

2、重视估测,力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告知我们学校操场一圈的长度,让学生自己琢磨出1000米的长度应该跑几圈,并切实体会跑完后的感受。

四、说教学过程。

在具体的教学中以“引入、感知——展开、体验——巩固、应用——总结、回顾”为主线展开的,分四个环节进行的。

(一)第一个环节:引入、感知。

通过对已经学习过的内容进行复习,使学生对要学习的新内容有一定的引导,再。

根据实事消息暑假中的奥运会展开对话,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出公里。

(二)第二个环节:展开、体验。

再展开了公里和千米的关系后,老师继续提问:米和千米的关系,让学生自己从。

已经学过的知识构架中猜想、推究出1000米=1千米这个公式,在知道这个公示后,老师提示咱们学校操场一圈又150米,那么再次让学生自己算出或者推算出要几圈才是1000米。用十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到操场上去体验1000米长度。并分享感受。

(三)第三个环节:巩固、应用。

分享完感受后继续展开对1000米=1千米公式的学习,掌握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并系统的将所学习过的长度单位做一个清晰的关系概述,让学生整体感知并强化记忆,通过一些有趣、生动的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从而让学生将内容尽量的吸收。

(四)第四个环节:总结、回顾。

让学生自己来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并完成课后的练习。

千米认识教案篇八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将收集的数据有选择地板书在黑板上。

2、导入新课。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搜集有关千米的知识,感受“千米”这一长度单位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互动新授

1、感受千米。

(1)师:学校操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多少圈是l千米?

(2)引导:同学们分组活动,15名同学在跑道上走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走完l千米所用的时间;l5名同学在跑道上跑5圈,5名同学记录他们跑完1千米所用的时间。

2、体会i千米。

师:清同学们谈谈自己走或跑完l千米的感受。

3、估计1千米。

(2)引导:从学校出发到人民医院大约有多长?到图书馆大约有多远?……

学生通过“走”“跑”等活动体验l千米的长度。

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1千米有多长,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学生结合学校周围交通图分组讨论交流。

让学生通过“走一走”“说一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在活动中思考。真实感受了1千米的长度,体会出1千米真的很长。

学生结合自己的体会,去估一估身边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加深对长度单位“千米”的理解,同时也真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密不可分。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实践活动,你有什么收获呢?

千米认识教案篇九

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理解它的意义,掌握平方千米与公顷、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用平方千米计量较大面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通过合作讨论和小组交流认识并运用平方千米。

2、通过具体情景的创设,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感受到平方千米在生活中的运用。

1、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平方千米,了解它的作用。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3、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平方千米、公项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准确地运算。

教学方法: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观察想象、验证归纳等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以前我们学习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这些面积单位。下面请同学们完成这些填空题。

1、(1)4公顷=()平方米(2)73000平方米=()公顷

2、填一填

(1)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为1平方厘米。

(2)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为()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平方米,相当于()

出示课件1.指名答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课前先收集资料的方式对土地面积有所了解,课上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而真实,真实而有意义的情景。让学生联系图片初步感知平方千米是一个很大的面积单位,也为学习新知设置一个知识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认识平方千米(板书)

二丶新授: 1.看到平方千米,你想到了哪个长度单位?(齐说)谁能说边长多大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呢?(指名答并说理由,评价)

出示课件2,边长为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生读)

2.推算平方千米和平方米的进率。

我们都知道1千米=1000米,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呢?(小组讨论,并说明理由,看看哪个小组表现最棒。) 指名答:你们同意吗?表扬说得好的同学 板书2 1000×1000=1000000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齐读2遍出示课件3,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

3.算平方米与公顷的进率,刚才我们推算出来平方千米与平方米的进率,上节课我们学习了1公顷=10000平方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公顷与平方千米的关系吧! 出示课件4.引导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及时评价。

板书3 1平方千米=100公顷。

小结:

三、巩固练习

学了这么多,我们来运用一下,先思考,再举手答,看哪些人答得又对又快。

四、看课件

1、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想想表示什么面积用平方千米作单位。

2、小结:平方千米是比较大的面积单位,通常用来表示县、省、城市的面积。

五、拓展练习

六、全课小结

谈谈收获!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好,希望大家再接再厉。

七、板书设计

认识平方千米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

千米认识教案篇十

此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多方位、多角度的材料感知建立1千米的丰富表象,学生举例身边的事物并用具体的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给学生提供操作、交流与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在提供学习资料的基础上现场生成学习材料,在交流中进一步感受1千米的具体长度,在头脑中比较清晰的建立1千米长度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在学生具有大量的感性基础和丰富的表象积累上,以直观、动态的录象播放让学生感知摩托车行驶1千米路程,用另一种的方式感知和感受1千米,强化了对1千米有多长的感受性。

本节课教学体现新课标理念,设计巧妙,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学习素材,注重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一)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密切联系

当数学与学生的现实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新课标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于1千米的观念的建立本身是枯燥的,学生会感到索然无味,只是机械被动的去学习。然而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有目的的选择和补充,教师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以常见的事物作为教学内容,如播放我国长江、雅鲁藏布江、火箭发射等图片,让学生对它们的长度、深度、高度进行千米和米的换算,使学生自然就融入了学习环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到学习数学的价值与意义。

(二)把已有的经验作为支点

学生的空间知识来自于丰富的现实原型,培养空间观念要将教学拓宽到生活空间。教师能借助学生对100米的长度的认识作为“敲门砖”,找准发展空间观念的支点,通过课前感知、课中回忆、推想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中逐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实背景中,引领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三)给学生充分的感性积累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受1千米,建立1千米的观念。教师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校门口到丽都美容院之间100米的长度入手,推想1千米的长度;接着,让学生结合身边的物体利用数据来描述1千米的长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最后,再让学生通过看摩托车行驶1千米的实际长度的录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注重感性积累与体验,在学生自己对知识的体验中建构新知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用自己的方式描述1千米的长度时,留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自己探索与交流,学生的答案丰富多彩:“教室的2块地砖的长度大约是1米,20xx块地砖的长度约是1千米”、 “教室门约高2米,500个门叠起来的高度约是1千米,冲天了!”“小朋友走1米大约要2步,1千米大约要走20xx步”……这一环节的设计提供给学生“再创造”的时机,形成学生思维碰撞的高潮,课堂显得真实而生动。

千米认识教案篇十一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1、 用手势表示1毫米、1分米的长度。

2、 口答:

50毫米=( )厘米 5米=( )分米

60厘米=( )分米 9厘米=( )毫米

3、 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铅笔的长15( ) 门高2 ( )

橡皮长40( ) 课桌长60( )

1、 通过投影出示书本第7页的例3图,“图中的情境大家见过吗?说一说图中主要说了些什么?”找二至三名学生回答。对,图上说的是到叶镇还有21千米,到灵山还有23千米,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

2、 在日常生活中类似的情境大家见过吗?找二名学生说说身边的类似问题。 你知道千米是个怎样的长度单位吗?(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3、 出示例3的图,如果我们用毫米、厘米、米来作单位好不好?为什么?找一至二名学生回答让学生说说他们的原因。(很不方便)在什么情况下我们用千米作单位比较方便呢?(明确计量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做练习二第1、2题

第一题: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进行反馈。

第二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总结。

千米认识教案篇十二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p7—8千米的认识 。

“千米”是一个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在学生的生活中经常会听到、看到有关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构效果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由于“千米”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离学生“可视性”的体悟和感受经验比较远,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习过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较困难,是学习的难点。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学、乘车旅游、参加运动会等生活经验,这就使得本节课很容易和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考虑到锦江小学校园及学生的特殊情况,在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实际长度概念时选用学生熟悉的学校周围的一些环境,这样既能有效化解难点,又能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一)复习导入

师:到目前为止,你知道的长度单位有哪些?(毫米、厘米、分米、米)

(二)学习新知

1.认识1千米。

师:你感觉1千米应该有多长?

2.感受1千米。

师:1000个1米有多长?你来猜测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场,走两圈半就是1千米)

师:请每个人都在心里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长,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师: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么长,你想不想亲自到室外去验证一下?我们一会儿到外面去验证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样长。

去室外体验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步要匀,路线要直。

(2)数步数时可以用手指帮助计数。

(3)靠路边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学习汇报单

回到教室里,说一说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

4.单位间的换算

(三)巩固练习

(四)总结阶段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写一篇数学日记———《感受1千米》。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1.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

2. 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 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千米认识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7-8页。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千米慨念的建立。

米尺

(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一些路程指示牌)

三班石牛山

15千米45千米

九仙山美湖

45千米38千米

师:小朋友见过这些牌子吗?你能看明白指示牌的意思吗?

师:千米也叫公里,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活中以千米作长度单位是很常见的,1千米有多长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千米。(板书课题)

(二)、提出学习目标:

1.千米的实际长度,并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2.千米的应用。

1.各小组汇报课外实际测量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并把有关数量板书。

2、全班展示(以小组为单位)

a、运动场跑道的一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是1000米。

b、我们学校运动场跑道的一圈是200米,跑5圈就是1000米。

c、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1000米=1千米)

1、针对同学的展示,学生自由质疑问难。

1、完成课本第9页的第1、2两题。

2、实践体验

师问:你们想不想体验一下走1千米有什么感觉?想不想知道自己走了多少步就是1千米?走了多长时间大约是1千米?(组织学生到操场分小组进行)

汇报:你们是怎么走的?有什么感觉?

3、出示高速公路的指路标志,限速标志,汽车、摩托车上的速度表等让学生能说说指路标志、限速标志的意思。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让你感到最深刻的地方在哪?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千米认识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教师提问:我们都学了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让学生具体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千米。

教师出示例3的情境图。(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播放提前录制好的视频录像,录像中出现路牌标志)

提出下面的问题:类似图中的情境你见过吗?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解释路标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么意思。

教师指出: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2、出示老师收集到的学校附近的路标,让学生理解、体会从某路口到当地某个标志性建筑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义。

3、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教师指出:1000米就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千米。

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

(2)实际感受1千米。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让学生仔细观察一下。并让学生按一般的步行速度实际走一走,所需时间大约是1分十几秒。(注:这个教学环节也可以放到课前进行)。然后告诉学生10个这样的长度就是1千米,一般步行12分左右的距离大约是1千米,并让学生想象一下10个100米有多远。

4、完成教科书第8页上的“做一做”。

到校门口,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说一说(估)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走1千米的活动,感受1千米的距离。(注:如果条件不允许,此题可以作为课外作业)

5、教师出示教科书第22页的例5。

3千米=( )米 5000米=( )千米

教师放手让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让学生在组内互相说说是怎样想的。

通过学生回答,使学生明白: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就是3000米;1000米是1千米,5000米是5个1000米,就是5千米。

6、练一练。

6000米=( )千米 4千米=( )米

( )米=7千米 9000米=( )千米

三、巩固练习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1、2题。

第1题,是关于物体运动速度的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对常见物体运行速度有一定的认识。可以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再进行反馈。

第2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

2、练习二第3题。

学生在教科书上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3、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课外拓展

1、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每小时不能超过( )千米,磁悬浮列车每小时可行驶( )千米,地球绕太阳每秒运行( )千米。马拉松长跑比赛全程大约( )千米。(课后可在父母的帮助下到图书馆或网上查找这些资料。)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85976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