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撰写可以加深我们对所读书籍的理解和记忆。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深入挖掘作品的细节和隐含意义。前方高能!以下是一批精彩绝伦的读后感范文,赶快来看看吧。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一
我很小的时候,大人们就经常给我讲神话故事。比如:“在月亮上有一座宫殿叫广寒宫,宫里住着嫦娥和一只玉兔。在广寒宫的院子里,还有一棵美丽的桂花树,树上总是开满了小花。玉兔每天都在树下捣药。”
今天我又听到了一个新名词――“兔儿爷”。那《兔儿爷》又讲的是什么呢?和神话故事中的玉兔有什么不同呢?带着心中的疑惑,我翻开了《兔儿爷》一书的扉页。
原来,玩具兔儿爷是中秋节送给孩子们的礼物呀!兔儿爷殷切地盼望着能找到自己的小主人。然而,一阵风吹来,写着地址的小纸片不见了,玩具兔儿爷的期盼也随之落空了。他的新家,变成了囤聚旧货物的阁楼。在盒子里,玩具兔儿爷孤独而寂寞。于是,他决定捅破盒子,从阁楼出走,走下长长的台阶,走过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最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归属,也让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与此相同的是,月宫里的玉兔也很寂寞。我看过《西游记》,里面提到了月宫里的玉兔到了人间,阻挡唐僧西天取经。最后被嫦娥带回了月亮上。玉兔就是因为孤独想去人间玩一玩。兔儿爷也一样,期盼找到自己的主人。讲到这儿,我想到了我自己。
现在的我,已经长大了。我和家长兴趣不合,玩不到一块儿,但我喜欢买玩具。不是乱花钱,我也是因为孤独才老想买玩具的。我只是希望有玩具来陪我玩。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陪伴者――爸爸或妈妈。应该说,现在更多的陪伴自己的或许是玩具,或许是宠物。
现在的孩子缺少亲情的陪伴啊!瞧!周末以为可以跟爸爸妈妈玩儿,结果,爸爸上班,妈妈逛商店。他们都不跟我玩儿,我只能再一次和玩具玩了。有多少像我一样的孩子啊?我们多么希望家长能多陪陪我们呀!不过,做不到也没事,只要有玩具陪我们就行了。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二
谈到教师,人们经常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你可别误人子弟;家人们说做老师脾气要好,你这脾气要改改了;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很多时候,大家对我们职业的评价都是多余神圣化。这些大帽子扣在自己的头上,瞬间让自己觉得亚历山大。
朱先生说,它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因为创造、服务、研究与分享的教育“幸福”,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他这样说“职业”: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
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他这样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他这样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他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他说,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时间抓起来是黄金,抓不起就是流水。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三
我是一个生长在南方的孩子,每年中秋节,一家人团坐桌边,挂灯笼、吃月饼、赏明月,很是温馨和谐。却殊不知,在遥远的北方,中秋节除了吃喝玩耍外,还有卖“兔儿爷”的。这就是我读了《兔儿爷》后的收获。
文中说:这“兔儿爷”是一种用来祭月用的泥塑玩偶,兔子脸,人身,有各种各样的服饰、坐骑,很神气。不同的“兔儿爷”大小、身高也不同。“兔儿爷”的起源大约是在明朝末期,到了清朝,功能便从祭月转变成了儿童的玩具,随之有了更多的种类、形态。“兔儿爷”大的有将近一米,小的有一二寸,捧着沉甸甸的。“兔儿爷”一般都是粉白面孔,抹上一层淡淡的胭脂,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亲切。
从《兔儿爷》这篇短文里,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无所不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而华夏人民的智慧也是非常可叹的。从一个个神话故事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生动的形象,还将这些形象具体化,做成了各种玩偶、物品,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我还感受到民间的艺术的丰富多彩,就我所知,除了兔儿爷,在北方,还有吹糖人、捏泥人等小玩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不觉中,兔儿爷在我心中已经变得亲切可爱起来,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可以发现更多象兔儿爷一样的民间艺术,生活和学习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发现中越来越快乐,越来越美!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四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太常引》(宋)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台湾民谣《中秋旅思》。
孤影看分雁,千金念弊貂;
故乡秋忆月,异国夜惊潮。
手未攀丹桂,以犹卷缘蕉;
登楼悲作赋,西望海天遥。
《月夜思乡》。
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
何处关山家万里,夜来枨触客愁多。
《煎熬》。
夜深沉,明月高挂天正中,
寂无声;睡眼朦胧,
恍若梦中;生卧徘徊以不宁,
故国家园萦脑中;
苦煎熬,归去成空,如焚王衷。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五
去年想送一个美国朋友的小孩子礼物,看来看去选了这本书,自己手动翻译成英文,又用荧光笔写在书上,读过看过抄过译过描过,五遍过后,深深地爱上了这本书。
这个小小的关于寻找与不是错过的错过的故事,让我心有戚戚。在我看来,关于生命中那无尽的期盼与寻找,都像是包含在其中了。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六
兔儿爷是旧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目录历史起源制作方法寓意现状收缩展开历史起源。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的《花王阁剩稿》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战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关于兔儿爷,《燕京岁时记》有记载:“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兔儿爷是旧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旧时哄小孩也有个规范,即寓尊天敬神于娱乐之中。爷,是封建时代对高贵人的尊称,进而引申到对神的尊称。玉兔不是凡间的家畜,也不是野兔,而是广寒宫里的神兔,不能随便捉来玩耍,要玩,只有“请”一尊泥塑的称为“爷”的“兔儿”恭而敬之地“供”起来。正如清人方元d《都门杂咏》所写:“儿女先时争礼拜,担边买得兔儿爷。”在现今的一些小说中,因兔子温顺的性格兔儿爷有时亦被作为“娈童”的别称。
制作方法。
兔儿爷是用模子翻塑出来的,先把黏土和纸浆拌匀,填入分成正面和背面两个半身的模子里,等干燥后倒出来,把前后两片粘在一起,配上耳朵,在身上刷层胶水,再上色描金。此外还有捏的一种做法。兔儿爷大的有三尺多高,小的只有三寸,均是粉白面孔,头戴金盔,身披甲胄,背插令旗或伞盖。它的坐骑有狮、虎、鹿、象不等。兔儿爷左手托臼,右手执杵,做捣药状。此外,还有刮打嘴的兔儿爷,其制空腔,活安上唇,中系以线,扯之,则兔唇乱捣。总之,种类繁多,不一而足。旧京,有以此为业者,每进旧历八月,便设摊于街头,适成节日点景。清代诗人栎翁《燕台新咏》曾写“兔儿节”一诗:“团圆佳节庆家家,笑语中庭荐果瓜。药窃羿妻偏称寡,金涂狡兔竟呼爷。秋风月窟营天上,凉夜蟾光映水涯。惯与儿童为戏具,印泥糊纸又搏沙。”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祭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寓意。
兔儿爷寓意:坐象兔儿爷,象与祥同音,寓意吉祥如意。坐虎兔儿爷,虎为百兽之王,是统帅,寓意事业兴盛,人脉广博。麒麟兔儿爷,因麒麟吐书的典故而流传,象征着学识广博,学业有成。坐葫芦兔儿爷,因葫芦与福禄同音,象征着福禄双全。兔儿爷是旧京中秋应节应令的儿童玩具。人们按照月宫里有嫦娥玉兔的说法,把玉兔进一步艺术化、人格化,乃至神化,之后,用泥巴塑造成各种不同形式的兔儿爷。
现状。
在清朝年间,上至北京东安市场的高级货店,下至各大庙会集市及繁华地区街摊都会有摆卖的“兔儿爷”。那时的兔儿爷,多是用泥模子扣出来的,也有手工捏的。除了头顶上那对长耳朵和画上的三瓣儿嘴巴露出兔子模样外,“兔儿爷”的身体、脸形、姿态都是人的样子。除源于清光绪年的一种金甲红袍、端坐于莲花塘上的正统型兔儿爷外,常见的兔儿爷大致分为戏曲角色型和生活型两类。前者脸谱穿戴、身段神气。后者更加人化,也更趋社会时尚,如剃头师傅、或是缝鞋、卖馄饨、卖茶汤的……社会群相应有尽有。现如今,兔儿爷已成了稀罕物。在北京的厂甸、后海以及少数商场的工艺店里还能偶见。在北京的东岳庙北京民俗博物馆中保存了一些各种造型的兔儿爷玩具。说起兔儿爷,别看它个头不大(大的约1公尺,小的不足3厘米),样子可神气了:衣冠毕具,执药杵,或披甲胄,或衣红袍。又有骑黑虎的、骑黄虎的、骑鹿的、骑麒麟的、带莲花座的、带云气纹的,还有背插靠旗的、头顶伞盖的,各式各样不胜枚举。兔儿爷的造型注重衣着的华丽和面目五官的神情,通常二目直视,三瓣嘴紧闭,脸蛋上施淡淡的胭脂,俊秀中含威武,端庄中有稚气,活泼生动惹人喜爱。现如今,兔儿爷的境况可大不如从前了,除了在春节期间的庙会上,还可以见到兔爷儿的身影外,其余的时候,它可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喽。远了咱不提,其实就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北京的兔儿爷还很多见呢,尤其是中秋节前,街巷到处都设有“兔爷儿摊子”。即使在日寇侵华期间,兔爷儿依然盛行。老舍先生在长篇小说《四世同堂》中就描写了当时兔儿爷的特色,说那兔儿爷“脸蛋上没有胭脂。”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七
很久很久以前月饼也叫胡饼,据说有一年唐太宗和他的爱妃杨贵妃一起赏月,突然杨贵妃抬头一看觉得胡饼这个名字太难听了,就把胡饼这个名字改成月饼了。月饼有豆沙味,有凤梨味,有香芋味,还有莲蓉味……但是我最喜欢吃巧克力味的月饼。
啊!这真是一个难忘的中秋夜呀!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八
假期里,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此书分为四辑,以书信和新春致辞的形式,阐述了和教师的生活,工作,成长密切相关的四十六个问题。语言质朴简洁,却意味深长,是作者的用心之作。下面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
第一个体会是:警醒。
曼德拉说:“教育是最强有力的武器,你能用它来改变世界。”还说:“生命的意义不仅是活着,而是我们给别人的生命带来了何种不同。这就决定了我们人生的意义。”我觉得这两句话很好地揭示了“做教师”的意义。强权和武力仅能在政治形式上改变世界,而教育能在精神实质上改变世界。曼德拉把教育问题提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事实是不是如此呢?我们自己的老师和身边优秀的同事用活生生的事实做出了证明。好老师不仅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传授知识,更能在生活中以自身的学问修养精神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改变人生命运。这样的人多了就能改变民族和国家的命运。做教师不知不觉中已近二十年,对教师这项工作认识却十分浅薄,令人汗颜。
第二个体会是:惭愧。
朱永新先生说:“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教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审视自己,教龄不长,境界不高。我常常也在问自己:我的课堂效率是不是高?我的讲解点评是不是深入浅出学生能懂?教案作业设计是不是有的放矢突出实效?对学生是不是热情和善,一视同仁?作为教师,是不是“心安”?对你从事的工作是不是竭尽全力?当思考这些问题时,我的心情是不平静和不坦然的。因为心中有太多的遗憾和内疚。当想到那些因我任教科目拉后腿而不能进更高一级学校深造的学生时,我就觉得惭愧。
第三个体会是:努力。
“知耻而后勇”。《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示》一文给我很大的启示。“每日三省吾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感所读所思,无不可入文。”十年后3650篇千字文(计三百六十万字),就能自感跻身成功者之列。这一事例给我的启示:要有恒心才能做好事情。要勤学习勤思考才能做好事情。要从小事做起,“集腋积硅步”,才能“成裘”,才能“致千里”才能“成功”。为了做好工作,我以后要像书中所讲的那样,多向经典著作,向优秀的同仁学习,多思考多写作。我也要以十年的时间为自己买份保险,不为“成功”,只为“心安”。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九
圆月高悬在天边,影影幢幢树梢间。中秋佳节月如斗,抛洒银霜泄人间。敢托嫦娥送我情,敢派吴刚传我言。祝福声声不止步,愿你幸福常香甜。分享给大家。
阴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祭月的节日,由于有“男不祭月,女不祭社”的风俗,祭月的主持者为家中的女主人。祭月源于人们对月神的崇拜,在春秋时代已有月中有兔的传说,汉代以后人们将这种崇拜表现在艺术作品中,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有一幅画,画的是一弯新月中并置着口衔灵芝的蟾蜍和奔跳的白兔。郑州土出的西汉时期的画像砖中有“玉兔捣药”的形象。
关于兔儿爷的产生,最早在明末,据明纪坤著《花王阁剩稿》记载:“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另据专门记载明代北京岁时节日民俗志的《北京岁华记》载:“市中以黄土博成,曰兔儿爷,着花袍,高有二三尺者。”
在皇宫中的皇子们也玩这种游戏,据清末徐珂《清稗类钞·时令类》中记载:“中秋日,京师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高三四尺,值近万钱。贵家巨室多购归,以香花饼果供养之,禁中亦然。”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十
如果你能够真正地把爱给所有的孩子,真正地用心看待自己的每一次讲课、每一次与学生的沟通,你一定会感受到老师的乐趣、体验到做教育的幸福。——朱永新《致教师》。
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可很少有人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对大多的教师而言,认为能教出好成绩就是好老师;而我们各级优秀教师评选条件中也很少出现“爱学生”这样的字眼。当然,要将“爱学生”作为一条评价标准,确实操作起来不太容易,但事实是这一标准基本是被忽视的。这样一来,大多的教师在爱学生方面明显就有了缺失。
李镇西老师教育的爱心教育想必大家一定耳熟能详,也正是爱心,谱写了李老师的教育传奇。每每读到李老师的教育故事,总感到热血沸腾。是啊!我们的教育中因为缺少了这份爱心,使得很多“问题学生”失去了矫正的机会;青春路上“失足”的学生,没能得到心理辅导而越走越远;学困生丧失了进步提高的机会;尖子生仅仅成绩优秀,人格、道德沦丧……所有这些,都是我们的爱心不够造成的。
谈起教师这个职业,很多人会嗤之以鼻,就连我们自己,也很少正视,其实这是很不应该的。我们应该在教育历程中,“以爱心唤醒童心”,爱教师这个职业,爱每一个学生,用心看待每一个学生,用情上好每一节课,在我们的职业旅程中用心发现和挖掘教师这个职业的魅力,感悟幸福,收获幸福。正如朱老师所言,教师应该努力挖掘教师职业的内在美,从而坚信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个影响人的一生的、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
这样,你会更加热爱教师这个职业,而且不仅作为职业,视为事业。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十一
却殊不知,在遥远的北方,中秋节除了吃喝玩耍外,还有卖“兔儿爷”的这就是我读了《兔儿爷》后的收获。
文中说:这“兔儿爷”是一种用来祭月用的泥塑玩偶,兔子脸,人身,有各种各样的服饰、坐骑,很神气。不同的“兔儿爷”大小、身高也不同。“兔儿爷”的'起源大约是在明朝末期,到了清朝,功能便从祭月转变成了儿童的玩具,随之有了更多的种类、形态。“兔儿爷”大的有将近一米,小的有一二寸,捧着沉甸甸的。“兔儿爷”一般都是粉白面孔,抹上一层淡淡的胭脂,让人感到滑稽可笑,而又亲切。
从《兔儿爷》这篇短文里,我体会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无所不有,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感到很自豪。而华夏人民的智慧也是非常可叹的。从一个个神话故事中,人们创造出了许多有趣、生动的形象,还将这些形象具体化,做成了各种玩偶、物品,点缀了我们的生活。同时,我还感受到民间的艺术的丰富多彩,就我所知,除了兔儿爷,在北方,还有吹糖人、捏泥人等小玩意,这些可爱的小东西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不觉中,兔儿爷在我心中已经变得亲切可爱起来,我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还可以发现更多象兔儿爷一样的民间艺术,生活和学习就是在这样不断的发现中越来越快乐,越来越美!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十二
有一年,北京城里忽然闹起了瘟疫,几乎家家都有病人,吃什么药也不见好。老百姓们愁眉苦脸,只好烧香拜月求嫦娥保佑他们。
这天正好是农历八月十五,又圆又大的月亮挂在空中,月宫中的嫦娥看到人间烧香求医的情景,心里十分难过,就派身边的玉兔到人间去为百姓们消灾治病。
玉兔变成了一个身穿素白衣裙的少女,当天就来到了北京城。她去敲开了一家家的大门,但是,人们打开门一见到她,都连忙把门关上,不敢让她进去。
玉兔想来想去,不知为什么人们不让她进门。她只好坐在一座小庙里寻思。她低头一看自己这一身素白的衣裙,忽然恍然大悟:只有办丧事的人家才穿白的衣服,现在人们家里都有重病人,看到我一定觉得不吉利,我应该换一身衣服去试试。玉兔儿看见身边的神像穿着一身铠甲,就借来穿在了自己身上。
人们感谢玉兔走街串巷,不辞劳苦地解救病人,都要送给她东西。玉兔什么也不要,只向人家借衣服穿。这样,玉兔每到一处就换一身衣服,有时候象个卖油的,有时候象个算命的,有时候又象个卖菜的、唱戏的----一会儿是男人装束,一会儿是女人打扮。病人太多了,玉兔跑得再快也忙不过来,她就骑马骑鹿、乘凤乘鹤;或者骑上狮子、老虎,走遍了北京城内外。玉兔走到哪里,哪里就充满了欢乐。
玉兔治好了所有的病人,累得倒在树下睡着了。在睡梦中,玉兔現出了本來的面目,头上露出了两只大耳朵。街上的人围观这位兔面人身的少女,嘈吵声把玉兔吵醒了。玉兔见此,只好说出真相,说病人已治好,它也要回月宫去了。
中秋节故事之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中秋故事之貂蝉拜月。
貂蝉是东汉末年司徒王允的歌女,国色天香,有倾国倾城之貌。见东汉王朝被奸臣董卓所操纵,于月下焚香祷告上天,愿为主人担忧。王允眼看董卓将篡夺东汉王朝,设下连环计。王允先把貂蝉暗地里许给吕布,在明把貂蝉献给董卓。吕布英雄年少,董卓老奸巨猾。为了拉拢吕布,董卓收吕布为义子。二人都是好色之人。从此以后,貂蝉周旋于此二人之间,送吕布于秋波,报董卓于妩媚。把二人撩拨得神魂颠倒。
吕布自董卓收貂蝉入府为姬之后,心怀不满。一日,吕布乘董卓上朝时,入董卓府探貂蝉,并邀凤仪亭相会,貂蝉见吕布,假意哭诉被董卓霸占之苦,吕布愤怒。这时董卓回府撞见,怒而抢过吕布的方天画戟,直刺吕布,吕布飞身逃走,从此两人互相猜忌,王允便说服吕布,铲除了董卓。
兔儿爷与中秋节读后感篇十三
在中秋佳节光降之际,老北京传统手工艺兔儿爷建造人张忠强与北工雄心愿团队一同来到了西城区大栅栏街道残疾人温馨故里,为学员们讲授了一堂活跃风趣的老北京兔儿爷建造课程。
在张先生的指导和志愿者的辅佐下,各人下手做起了泥坯、彩绘,当看到一个个活龙活现的兔儿爷展此刻面前时,各人似乎感觉到了浓浓的团聚情,高兴的笑脸洋溢在每位学员的脸上。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0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