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是教案(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08:00:13
关系是教案(通用20篇)
时间:2023-12-02 08:00:13     小编:书香墨

教案可以将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引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化教学设计。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教案设计,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系是教案篇一

教材第94页复习第1~5题。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好家、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更加熟练地进行加、减法计算的验算和求加、减法算式里的未知数x。

我们在这一单元里,学习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复习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让学生说一说加法算式中和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老师板书。

2.做复习第1题的第(1)题。提问:为什么可以写成这两道算式?

3.做复习第1题的第(2)题。提问:写这两道算式的根据是什么?

4.做复习第2题。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小结:求未知数x,一定要先看x是算式里的什么数,再想用什么方法求x,列出式子来计算。

6.做复习第4题第二组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7.列含有x的等式解答文字题。

(1)小黑板出示文字题。

25加上多少是45?

什么数减去30是52?

68减去一个数是8,这个数是多少?

(2)指名学生说出哪个数用x表示,口答出求x的等式,教师板书。

(3)提问:用x列出的这些相等的式子后,你能算出要求的数吗?按照什么来算?

复习第4题第一组题和第5题。

关系是教案篇二

凡事都必须公私分明,一旦环境熟悉之后,就会有“这么做也没有关系”的公私不分,这样很容易让人以为“这家伙是个不值得信任的人”。一旦被烙上个烙印,可是个人信用的最大损失。

在走廊上与上司擦肩而过时,稍停一下和上司打个招呼。在上楼梯的时候遇见上司从上面下来,在下面的二三阶暂停等候,等和上司打过招呼之后再继续前进。

上下关系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言辞的使用。现在的年轻人常会像对待一样对待自己的上司。

“喂,组长,科长叫你!”

这种值得商榷.

”组长,科长请你过去一下,

“喂”这一类轻的用语不可以对上司使用。

此外,回答上司的问话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换言之,不可以语意含混地回答“喔”或“嗯”,即使是挨刮也不可忿忿不平地顶嘴.

那些被公认为懂得节制上班族,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就是言词运用恰当,尤其是在结尾的地方更是重要.

年轻女子常常习惯使用一些语尾助词来表现柔美,例如“哦!”“呢!”之类的,但是这却不适合用在办公室,凡是精明干练的上班族,是不会这样说话的.这种说话习惯还是及早改掉好.

关系是教案篇三

1、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各准备几根长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报告单。

教学过程:

这是什么图形呢?(三角形)谁来说说什么是三角形?怎样理解这个“围”字(端点首尾相连)。同学们还知道三角形的哪些知识?关于三角形的知识还有很多,我们继续往下看。

师:老师这里有三根小棒,分别长3、5、10厘米,这3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什么图形?

生:三角形。

师:谁愿意上来围一围?围的时候要注意小棒首尾相连。

师:这三根小棒为什么围不成三角形呢?三角形的三条边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板书课题)。

师:我们发现这三根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怎样做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换一根小棒

师:怎样换?同学们说的都是你们的猜想(演示猜想1)

1、学法指导

师:你们的这些猜想是否正确,三角形的三条边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做实验来验证一下,现在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材料:3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小棒各一根一起试着围一围三角形。同学们亲自动手摆一摆,拼一拼,看看有什么结果。先看要求(大屏幕)。

操作要求:

(1)、2人一组合作完成四种拼法

(2)、围三角形时要注意首尾相连。

(3)、完成后,填写好活动记录表准备交流

第一根小棒长

第二根小棒长

第三根小棒长

能否围成三角形

2、 动手操作,寻找规律(师巡视,并指导)

3、 交流汇报,探究规律。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

小组上台展示,

3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3厘米、5厘米、10厘米 不能

3厘米、5厘米、8厘米 不能

5厘米、8厘米、10厘米 能

师:其它组有不同意见吗?

三根小棒要围成三角形,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通过刚才的实验和分析,你发现三角形三条边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生:

师:其他同学赞同吗?谁再来说一说。

师:我明白了,3厘米的边是不能和5厘米、10厘米的边围成三角形的,因为这两条边之和小于第三条边。(板书3+4〈8)你很会观察。(演示)

生:3+5=8 重合了 不能

师:是这样吗?(演示)请看大屏幕。

师:真的是这样,通过演示现在明白这个同学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来说一说。

师:通过以上的动手操作和探究分析,我们发现了当两边之和小于、等于第三条边时,这3条边是围不成三角形的。

师:那么怎样才能围成三角形呢?

生:两条边加起来要大于第三边就行了。

师(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我们来看看能围成三角形的这两组是不是这样的呢,3+8>10、8+5>10

看起来是这样的。

生:有一种不符合就不行了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生1:加“任何”、“任意”

生2:其他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条边。

生3:无论哪两条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

4、归纳小结

师:看来只是其中的两条边之和大于第3条边是不完整的,

师:这句话概括说就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板书:任意)

师:是这样吗?再挑选一组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条边,来验证:

生:3+4>5、3+5>4、4+5>3,

师:这个例子证明了你的想法是对的,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都是: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齐读)

四、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你平时多观察、多动脑,你一定能成为数学的好朋友。

关系是教案篇四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2页的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观察比较,初步感知三角形边的关系,体验学数学的乐趣。

(2)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猜想验证、合作探究,经历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这一性质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体验“做数学”的成功。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课件、学具袋。

如果你能答出老师的问题,老师就让你上来任意选一个小奖品。你们想选哪一个?有几种选法?(三种)

如果某个小朋友回答问题特别棒,老师就让你任意选两个。有几种选法?(三种)

教师:真不错,不知不觉中,同学们已经回答出老师的两个问题啦。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在课堂上有更好的表现。

一、动手游戏,提出问题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你的1号学具袋,看看里面有什么?(三根小棒。)

三根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

学生先猜。

教师:光猜可不行,知识是科学,咱们来动手围一围。

学生动手围,集体交流:有的能围成,有的不能围成。

教师请能围成和不能围成的同学分别上来展示一下。

同时板贴:能围成三角形不能围成三角形

教师小结:随意的给你三根小棒,有的时候能围成一个三角形,有的时候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看来呀,咱们考虑问题的时候要全面、周到。

提出问题:那么,能围还是不能围,跟三角形的什么有关系呢?

引导学生明白:跟三角形的边有关系。

板书课题:三角形边的关系(让学生收拾好一号学具袋)

关系是教案篇五

1、通过仔细观察,能从不同角度说出图片间的多种相反关系,发展逆向思维。

2、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生活中常见的相反关系。

教师操作材料:《找关系》游戏图一张;关系卡片24张。

幼儿操作材料:《找关系》游戏图一张;关系卡片24张。

一、出示百宝袋,了解反义词。

1、分别请幼儿从袋里拿出一大一小的蓝球,幼儿比较观察,了解大与小的相反关系。(1—2名幼儿)。

2、分别请2名幼儿摸出大石头和小积木,并让幼儿抱起,说说抱起的感觉有什么不同。引导说幼儿找到重和轻的相反关系。

3、再分别请2名幼儿分别摸出两袋果,引导幼儿说出反义词“多和少”

5、教师:刚才小朋友能从百宝袋里摸到的宝贝里找到了许多秘密,大和小的秘密、重和轻的秘密、多和少的秘密,这些秘密就是反义词。反义词意思就是说明这两个东西存在着相反的关系。其实相反关系有很多很多,小朋友的椅子下的卡片里,就有许多反义词(用教师的卡片)。

二、幼儿自由观察卡片,了解卡片上的内容。

幼儿自由观察手上的卡片,相互说说卡片上有什么?

请幼儿逐个说:我的卡片上有**。请幼儿说完后将卡片贴在黑板上。(可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

1、教师出示其中一张卡片(如大象),提问幼儿:“这张卡片上的`大象和哪张卡片会有相反关系呢?”

2、请幼儿找出“大”的反义词“小”(小老鼠),并说出它们为什么会是相反关系。(请个别幼儿)。

他们还存在什么相反关系呢?再请幼儿找出同组张卡片中含有其他的相反关系,如:“轻”(老鼠)和“重”(大象)。

3、请幼儿找出两张卡片放在一起,然后说一说它们有多少个相反关系。(请个别幼儿回答)。

4、教师:小朋友今天学会把有相反关系的图片放在一起,并很快地说出图片内容中的反义词。下面我们玩一个小游戏。

四、亲子游戏:找相反关系。

1、请一名幼儿和教师一起站在前面。其他幼儿说相反关系。

2、请两名家长上前。请幼儿说出相反关系。

3、请幼儿两两结伴,找出教室中存在的相反关系的物品。

五、亲子操作:

请家长拿出其中一张卡片,幼儿找出相反关系的卡片,并大声说出一组反义词。

关系是教案篇六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p82页。

1、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多媒体课件,不同长度不同颜色的小棒若干根,实验表格。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上这些地方你们都熟悉吗?

(我们的学校、鼓楼商场还有学校后门的建设银行。)。

师:老师从学校大门口到建行去取钱,有几条路可走?猜一猜我会走哪条路呢?为什么?

师:老师在银行取了钱后,现在要去鼓楼商场购物,又有几条路可走?我会走哪条路?

师:老师现在要回学校,我又有几条路可走?我又会选择哪条路呢?

师: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认为在三角形的线路中走其中一条边的线路比走另外两条边组成的线路近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学生困惑,沉默不语、)。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一下,看看在三角形中,三边的关系是怎样的?

二、设疑激趣,动手探究。

师:(设疑)用小棒代替线段。请看,老师这儿有红、蓝、黄色的小棒若干根,任意拿三种颜色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色的三角形吗?(学生会出现能围成和不能围成两种情况。)。

师:有两种意见,到底谁的猜测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动手操作后再谈自己的发现。

师:我请一位同学上来任意拿出不同颜色的三根小棒,看看能不能围成三角形?

(学生上台演示,其他同学看。)。

师:这位同学围成三角形了吗?(根据学生的情况将数据填在表格中)你们想不想试试?

师:请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小棒,要求用三种颜色的小棒围三角形。看看哪些长度的小棒能围成三角形,哪些长度的小棒不能围成三角形。

同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围三角形,然后读出小棒上标出的长度;另一个同学作记录。

(单位:厘米)。

能围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红、蓝、黄)的长度分别是:

关系是教案篇七

1、通过量一量、摆一摆、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并应用这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学生、老师各准备几个长短不等的小棒、直尺、探究报告单。

一、摆一摆,激发探究欲望

师:前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给你三根小棒,谁能到黑板上围成一个三角形?

(指两名同学到黑板上来。提供的小棒一组能摆成三角形,另一组摆不成三角形。)

在学生摆不出来时,引导学生发现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能摆出三角形来。

师:若想再摆个三角形,你有解决的办法吗?

看来,要想摆成一个三角形,对三条边的长度是有要求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三角形边的关系。(板书课题)

师:谁来猜一猜,这三条边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师: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我们还是用实验来验证吧。

[反思]这个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围三角形,第一名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很顺利地围成了三角形,第二名学生怎么也围不成。这样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产生思维冲突,从而提出“数学问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课一开始,就牢牢的抓住了学生的心,让学生饶有兴趣的投入到下一轮的学习中去。

二、操作验证,揭示三边关系

(一)分组研究,四人小组长拿出准备好的四组小棒。

出示实验要求:

1、 量出每组小棒的长度。

2、 将三根小棒首尾相接,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3、 把任意两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再与第三边进行比较。(用式子表示)

4、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将实验结果填写在探究报告单上。

(二)小组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结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引导学生理解“任意”的意思)

再用这个结论解释实验中围不成三角形的原因。

[反思]: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开拓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学中,我有意设置这些动手操作,共同探讨的活动,既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由让学生在高昂的学习兴趣中学到了知识,体验到了成功。

三、应用与拓展

1、判断下面几组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为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快速判断的方法)

(1)1厘米、3厘米、5厘米

(2)3厘米、5厘米、2厘米

(3)11厘米、6厘米、7厘米

[反思]:课堂练习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及时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到了这一点,即让学生用所学内容来说明为什么这一环节。同时我们引导学生发现,快速判断的方法,使学生在原来所学内容的基础上,对原知识又有发展,找到了最佳的判断方法。

2、小华上学走哪条路近?为什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解释)

书店

学校

小华家

[反思]:教材是学习的载体,我充分挖掘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这副情境图既能靠直觉来判断,又能用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来解释,还可以用“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来解释。这样既拓展了学生思维的空间,感受到解决问题方法多样性,又领悟到知识与实际的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长是4厘米和6厘米,第三条边长是多少厘米?

(引导学生探究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反思]:此题设计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大于另两边的差,小于另两边的和。教学中开始学生逐渐答出了3厘米、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8厘米、9厘米,接着就沉默了,我就提出了9.2厘米行不行?学生略一思考得出结论:行。于是他们的思维又活跃起来,9.6厘米、9.9厘米……当学生发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时,得出结论第三边小于10厘米大于3厘米就可以,于是我又提出问题:现在同学们找到的最小答案是3厘米,2.5厘米行不行?学生经过思考得出答案:第三边要小于10而大于2。由于时间关系,当时我有些着急,直接将我想要学生了解的“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要大于另两边的差,小于另两边的和”这个结论直接说了出来,结果效果并不是太好。不如让学生自己课下探究“三角形两边之差与第三边的关系”更好。虽然此处处理并不是很恰当,但在这道题中师生、生生之间思维的碰撞,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质疑探究的能力。

4、儿童乐园要建一个凉亭,亭子上部是三角形木架,现在已经准备了两根3米长的木料,假如你是设计师第三根木料会准备多长?并说明理由。

(引导学生实际生活中要讲究美观、实用)

[反思]此题是上一道题的延伸,是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合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5、 用15根等长的火柴棒摆成的三角形中,最长边最多可以由几根火柴棒组成?

[反思]这是一道要同学动手探究的问题,作为家庭作业学生更愿意做这样的题。

关系是教案篇八

1.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能判断给定长度的三条线段是否能围成三角形,能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在探索体验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有条理的思考。通过学习,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

教学难点:引导探索三角形的边的关系,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的性质。教学准备:、不同长度纸条若干张、实验表格。

1、出示情境图。

师:通过刚才摆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用的三张纸条中有两条长的和大于第三条长却没有摆成三角形呢?)

师:通过刚才是实验,我们可以发现三角形三条边在长短上有某种关系,但究竟怎样的三张纸条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2、 动手实验2:进一步探究怎样的三张纸条才可以摆成三角形。

学生汇报展示:能或不能摆成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是否大于第三边( 1 )不 能4+5=9 4+9>5 5+9>4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等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2 )不 能6+10>3 3+10>6 3+6<10发现:两边之和有时大于第三边,有时小于第三边,不能摆成三角形( 3 )能6+7>8 6+8>7 7+8>6发现: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能摆成三角形师:对于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怎样表达更严密?体会任意两边的含义。

1、 说一说老师为什么走中间的这条路最近?

2、 判断:哪一组中的3根小棒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单位:厘米)

(1)3,6,9 (2)4,4,10

(学生通过比较任意两边之和是否大于第三边,来判断是否可以围成三角形,教师再让学生讨论交流好方法)

3、解决问题:

师:小明想要给他的小狗做一个房子,房顶的框架是三角形的,其中一根木条是3分米,另一根是5分米。

(1)第三根木条可以是多少分米?(取整数)

关系是教案篇九

一、识记与理解:吐蕃的统一及其与唐朝的联姻,并受到唐朝的深远影响;南诏的发展及其与唐朝的关系;回纥的发展及其与唐的友好关系。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二、能力与方法:回纥、南诏、吐蕃等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都对祖国边疆的开发做出过重大的贡献,都有过灿烂的文化。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开放的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与唐“和同为一家”。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正确的民族观,中华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通过分析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使学生认识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是民族团结、祥和的重要前提。

二、难点:1、对各族人民都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一和、观点的理解。

2、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迅速发展的原因。

谈话、讲解、阅读归纳。

一、导入新课:你对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知道多少?或朗诵有关文成公主的配乐诗,由此导入新课。除了政治上统治时间长、经济发展水平高和文化繁荣以外,也体现在和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中,有密切的交流,推动了他们的发展。不过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汉朝又有很大的区别,究竟是什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展示《唐朝时期边疆各族分布图》弄清楚唐朝主要边疆民族的名称与分布。

唐朝时期,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统一高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国家。吐蕃东临中国,西临新崛起的阿拉伯帝国,南临印度戒日王朝和尼婆罗(尼泊尔),北临突厥。为了进行统治,把战略位置重要的逻些作为都城,就是现在的拉萨。(显示吐蕃的政权和经济)。

松赞干布热心地接受周围各族的先进文化,派贵族子弟到天竺留学,招揽了天竺的学者、尼婆罗的技师、大食的医生。所有这些国家中,以中国的文明程度最高,松赞干布非常仰慕中原文明,决心要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公元634年,第一批吐蕃使臣来到了长安。(显示《松赞干布像》和《吐蕃赞普图》)。

唐朝很快派使者到吐蕃,松赞干布见到唐朝使者的礼物,更增加了他对中原文化的无限向往,两次向唐朝皇家求婚。尤其是第二次,派宰相禄东赞携带大量珍宝到长安。(显示《步辇图》)。

唐太宗认识到吐蕃是西部疆域重要的力量,要保证安宁,与吐蕃建立友好关系是必要的,准备答应松赞干布的请求。但是几位年龄合适的公主都害怕到吐蕃吃苦,太宗很为难。江夏王李道宗的女儿得知以后,很欣赏大宗讲的“一桩婚姻顶得上十万雄兵”这句话,自愿前去。但是又怕边远地区的人是不是太粗俗?因此她出了三个难题,如果使臣能够答上,她就自愿嫁到吐蕃。太宗非常高兴,封她为文成公主(显示《文成公主像》);禄东赞也接受了挑战,不仅顺利地解答了难题,还在公主面前展示了吐蕃人的机智和能歌善舞。经过了充分的准备,一支庞大的送亲队伍出发了。下面请几位同学来讲一讲文成公主嫁吐蕃的故事。(经过准备的三位学生分别讲述下面的故事)。

学生甲:公主带着乳娘、宫女、乐队、工匠,加上江夏王率领的3000羽林军,组成一支庞大的队伍。他们带着华贵而丰富的妆奁。其中有金银、珍宝、绸帛,显示了唐朝国力的充沛:有经史、诗文、佛经、佛像以及种树、工艺、医药、历法等书籍,送去了中原文化的精英;他们还带着种子、工具等物,成为传播中原先进的农业手工业技术的队伍。

学生乙:一行人浩浩荡荡出了长安,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赶来送行。大路两旁有几十万人,排出二十里长的队伍。人们挥舞着香花和彩带,祝愿他们的“女儿”一路平安。先向西,后向南,穿过青海到达西藏。因为青海的吐谷浑首领早已接受了唐朝的册封,娶了唐朝的公主,所以热烈欢迎文成公主的到来。他们在事先建好的“行馆”里休息了三个月,以适应高原的气候和吐蕃的风俗习惯。继续行进中,公主看到青海的土地平坦,河流纵横,但是居民只会种植疏朗的青稞,于是让随行的工匠教他们种植大麦和燕麦,还为他们装上水磨。当地人为了纪念公主,在山上树立了一尊公主的石刻像。

思考: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联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二)、唐与南诏的关系。

1、六诏是南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公元8世纪蒙舍诏统一六诏更名为南诏。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提问“唐与南诏的友好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3、利用有关史料介绍大理崇圣寺三塔并看图。

(三)、唐与回纥的关系。

到了唐朝后期,北方又兴起了一个强大的少数民族——回纥。回纥兴起于色楞格河一带,和突厥有许多相似之处。在突厥向西迁移以后,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建立回纥汗国。回纥人与其他北方少数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看到突厥的兴衰,明白南下侵扰暂时能得到一些好处,但是不能长久。于是回纥吸取匈奴和突厥失败的教训,知道和平对自己有利,主动与唐朝交往,是与中原王朝保持和好关系时间比较长的北方少数民族。唐朝也不把回纥列为敌人,唐玄宗还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共有12位可汗接受唐朝的册封。两国边境平静无事,出现历史上罕见的和好关系。在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时,回纥出兵帮助唐朝收复洛阳和西安。

三、巩固小结:唐朝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多数是友好的。由于开明的民族政策、强盛的国力和先进的文化,唐朝吸引着各族人民与之交往;在交往中与唐朝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原的技术与文化传播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了少数民族的社会发展和进步,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经济文化生活。其中,吐蕃与唐朝的关系更是“和同为一家”。

四、学习与探究:唐朝通过哪些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五、课堂作业:学习辅导该节作业。

关系是教案篇十

1.培养幼儿的对应能力、观察能力及语言能力。2.幼儿能够进行5以内属于量对应的游戏,让幼儿理解实物与半抽象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3.提高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幼儿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1.演示板一套

2.思维学具每人一套

教师播放律动音乐,让幼儿学“蜜蜂飞”动作进教室,有序取思维学具入座。

一、情景导入

1.速排20游戏

2.教师:“小猴子和小青蛙是好朋友,它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我们看看今天它们做的是什么游戏吧。”

二、操作探索

游戏一:眼疾手快

教师:“小猴子对小青蛙说:‘我要考考你,我给你看思维体,你能快速找到相对应的卡片么?’小朋友也来玩一玩,好吗?”

教师一次展示1-5个思维体,让幼儿看到后快速找出相应的数字。

游戏二:耳聪目明

小青蛙说,他也给小猴子和小朋友带来一个拍手游戏。教师拍手,让幼儿根据拍手次数取出相应数量的思维体,并找出相应的数字卡片。

三、迁移运用

1、练习《课堂用书》p10

2、让幼儿有序收学具,并随律动把思维学具送回原处

延伸运用

1、“闪看思维体取数字”游戏:教师用一种思维体对幼儿进行闪看训练(5以内),要求幼儿看到数量后不要说出来,要举起相应数字的卡片,做错表演节目。

2、练习《家庭辅导用书》p10 风铃宝幼儿园老师提供

关系是教案篇十一

1、培养幼儿对事物顺序的感知,体会起点、终点与路径之间的对应关系。

2、培养幼儿初步的概括能力和可逆思维。

1、教具:房子卡、数字卡、动物卡、方向卡

2、路径线路图。

一、教师在黑板上画出四边形路线图。

二、教师摆放不同颜色的房子,并往路径上各放一个数字卡,表示该路径是几号路,引导幼儿观察房子的颜色和路径的数字。

三、让幼儿按路标的提示给房顶涂色,教师观察再做个别指导。

教师可以把房子换成动物,并往路径上放上数字卡,引导幼儿观察这只小动物要到谁家去、应该走几号路?可请幼儿多次更换动物卡、数字卡和方向卡,进一步感知起点、终点与路径的关系。

关系是教案篇十二

1。感知路径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2。发展方位知觉,提高计数能力。

磁性教具、黑板、幼儿用书、笔

一、游戏导入

《找朋友》的音乐入场,游戏活动导入:

师:找到好朋友了,我们要去好朋友家串门,要求:小朋友坐在小椅子上,老师说a小朋友去b小朋友家串门,a小朋友和b小朋友起立,a小朋友要说出从自己位置到b小朋友的位置之间隔了那些小朋友,共几位?男孩几位,女孩几位!

二、布题

互动:开心农场

幼:小狗、胖胖猪、机灵鼠

1。师:小狗他们非常认真的在工作,看看农场里种了哪些蔬菜和水果?

幼:西瓜、玉米、西红柿

幼:西瓜、玉米或西瓜、西红柿或玉米西红柿

3。师出示实物卡,并引导幼儿记录

师边说小狗和胖胖猪边出示动物磁卡铁在黑板上。例:小狗到胖胖猪这块地里有几个玉米,就在相应的玉米实物卡后面贴几个玉米。(如图二)

4。幼儿操作(选幼儿代表到黑板上操作)

5。师:再来看一看胖胖猪到嘟嘟牛这块菜地里种了什么?再数一数分别有几个?

6。幼儿操作,增加操作难度。师事先准备好画好的西瓜和玉米,让幼儿涂色

三、评价练习

打开幼儿用书,揭晓答案,借助投影仪引导幼儿观察书上都有什么颜色的饼干,数一数每种颜色的饼干有几块,在圆圈里图上相应的颜色。幼儿在书上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最后评价。

四、活动延伸

玩法:

1。教师在户外的空地上吧呼啦圈摆成类似书上的样式,把沙包、皮球跳绳分别放到每段的路径上。

2。每个呼啦圈里"住进"一名幼儿。

3。再请一名幼儿以单脚跳或者蛙跳等方式在路径上跳一跳、走一走。

4。其他幼儿记录他在每段路上遇到什么,分别有几个。

5。分成小组进行比赛,速度最快,记录最准确的组获胜。

关系是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引导幼儿在下面找到从起点到终点所以对应路径的颜色并涂色。使幼儿感受到从起点出发到达不同的终点,要走不同的路,帮助幼儿理解起点,重点与路线之间的对饮骨关系。培养幼儿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使用本页之前的活动

1、生活经验

平等在幼儿园活动或散步时,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观察,走不同的路径会到达幼儿园不同的地方。

如:上楼到大班,下口到小班等。

带幼儿园外出,例:参观幼儿园,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走那条路能看到什么动物或到达什么地方。

如:进了动物园的大门沿着右边的路一直走就能看到猴山,沿着左边的路一直走就能看到熊猫馆。

2、学习经验

在进行此内容之前先完成情景主题“小红帽”中有关路径题的讨论

师生互动活动

1、活动材料

磁性教具:动物卡,颜色性卡。

路径线路图。

2、活动过程

活动过程一: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简单的路径图,中间是路,两各有一个椭圆形。

[2]请幼儿任选两个不同的动物卡分别放在两个椭圆形里;路径图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或任选一种颜色卡放在路径上,表示路径的颜色。

幼儿用书:

1、让幼儿翻开书。先看上图,图上有哪些小动物?

2、说一说胖胖猪到其他小动物家应该走什么颜色的路?

3、按照上图胖胖猪到其他小动物家路径的颜色,在下图空白格里涂上相同的颜色。

结束活动:教师总结,幼儿有序收书。

关系是教案篇十四

1、学会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并用统一的符号写出一些交通工具的速度。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1、出示例题情景:特快列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是40千米。

2、问: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再出示:特快列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

4、师说明:也可以这样写。

5、让学生观察:哪种方法简便?怎样用复合单位来表示速度?

6、汇报成果:可以用所走的路程/时间单位来表示速度。

7、练习:让学生试着写出其他交通工具的速度,集体讲评。

1、出示例3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决第(1)(2)小题

3、出示:

(1)802=160(千米)让生说出每个数各代表什么量?

(2)280=160(千米)

4、小组讨论、探究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有什么关系?试着写出三者之间的关系式。

5、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速度时间=路程

1、出示练习八第8题情景图

2、让生独立解答,全班讲评订正。

3、让生思考讨论:(1)(2)题的算式是根据什么关系式得出的?你有什么发现?

汇报展示成果: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发现:只要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便能求出第三个量。

练习8 5、6、7、9

生独立完成,全班讨论订正。

教学反思:

关系是教案篇十五

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1”和“许多”,并初步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培养小朋友对数活动的兴趣,并学习用语言来进行表达。

通过操作游戏活动,让小朋友感知“1”和“许多”,初步学习区别“1”和“许多”两个不同的量。

小鸡若干,红黄绿三种颜色的蛋若干

1、老师以动物的叫声,吸引小朋友的兴趣,引出今天的主题。

2、出示小鸡,引导小朋友观察说出许多小鸡,初步感知1和许多。

3、出示蛋,引导小朋友观察说出蛋的颜色,初步认识红黄绿三种颜色。

4、老师让小朋友每人拿一个蛋,然后引导小朋友观察知道许多蛋蛋是由一个一个的蛋蛋组成的,而一个一个的蛋蛋合起来就是许多的蛋蛋,进一步巩固加深对1和许多的认识。

5、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起玩小鸡生蛋的游戏,让小朋友通过愉快的游戏知道1和许多之间的区别。

在本次教案过程中,老师强调了让小朋友用语言来表达“1”和“许多”两个量,符合小朋友动作配语言的思维发展要求,也促使小朋友在表达过程中理解“1”和“许多”这两个量的概念。

关系是教案篇十六

1.感受歌曲的.优美旋律,学习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进行表演。

3.懂得要做一个讲礼貌的孩子。

1、教师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了解歌词大意。

师:故事里有谁,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教师清唱歌曲一遍,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师:你听到了些什么?

3、跟着音乐节奏念歌词。

4、幼儿跟着教师演唱一遍。

5、幼儿完整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一遍。

山羊踩了小公鸡,山羊心里觉得怎样?除了难过,还有吗?

小公鸡心里又怎样呢?歌词里是怎么说的?

6、分组练习。

7、幼儿欣赏音乐磁带,并跟着音乐边唱边表演。

(1)幼儿结伴表演。

(2)交换角色表演。

8、小结:。

山羊哥哥和小公鸡这么有礼貌,我们小朋友生活中做哪些事情也要有礼貌呢?

教育小朋友都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鼓励幼儿在表演区继续演唱、表演、创编。

关系是教案篇十七

1、能区别两个物体之间的上下关系。

2、在操作中能正确使用方位词表达两者之间的上下关系。

3、体验集体游戏的快乐。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1、玩具娃娃一个、帽子一顶、袜子一双。

2、水果、蔬菜图片若干、玩具柜的玩具若干。

3、操作册。

一、常规活动:指五官。

幼儿坐在椅子上玩“指五官”,教师加快速度增加其趣味性。

二、师生共同探索。

1、教师出示玩具娃娃,请幼儿说出眼睛和鼻子、鼻子和嘴巴的上下关系。

2、教师给玩具娃娃戴上帽子,穿上袜子。请幼儿说出帽子和袜子的上下关系。

三、游戏“捉迷藏”。

1、教师蒙上眼睛,幼儿分别在床下、桌下躲藏,教师找到谁,谁就说他的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再请幼儿互相找,互相说。

2、小动物捉迷藏。

教师摇铃鼓,幼儿将动物卡片藏起来,然后说一说把小动物藏在什么地方了,要求幼儿用方位词表达,比如:枕头下面、被子下面、床的上面、椅子下面、桌子下面等。

四、分组活动。

1、做《操作册》第59—60页的活动。

2、户外活动时,引导幼儿观察树上、树下、天空、大地等自然界景物,再说出其上下关系。

五、活动评价,表扬做得又快又正确的幼儿。

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让我了解了孩子对数学都很薄弱,为了能够使他们对数学感兴趣,我准备在以后的数学活动中多加游戏,做到让幼儿在玩中乐、玩中学的目的。真正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不断提升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

关系是教案篇十八

1、理解什么是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知道如何用图象表示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及其物理意义.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

重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人教版第一册(必修) 2.4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 教案。

难点:对图象物理意义的`理解。

(一)复习提问: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

点评、注意横坐标、纵坐标的内容是否标注完整、规范

(二)引出新课,安排学生阅读课文

如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纵轴表示速度,横轴表示时间,就可以作出速度-时间图象(v-t图象),以便直观地表达运动质点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阅读课文第27页第四节

(三)讨论、学习新课

1、v-t图象和s-t图象的坐标建立有什么区别?

・ ――纵坐标不一样

1、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怎样的?

――与横轴平行的直线,直线与纵轴(v)的截距表示速度的大小.

关系是教案篇十九

1、记住唐朝边疆主要少数民族及政权的名称。

2、著名的少数民族首领及其被唐朝册封的称谓,

3、了解唐朝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理解唐朝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

教学重点、难点:

2、难点:唐朝时汉族与少数民族关系迅速发展的原因。

自主学习:

2.唐与南诏: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

3.唐与回纥:回纥出兵帮助唐朝平定了安史之乱;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4.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关系的方式:联姻、册封、经济文化交流,共同平定叛乱等。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

1.吐蕃是(民族)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一带。他们饲养牦牛,种植。吐蕃杰出的首领统一各部,并向唐朝皇帝请求与皇室通婚。都城在唐太宗决定将嫁给松赞干布,加强唐蕃友好。

2.在位时,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向唐朝皇室求婚,他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1.六诏是族和族的先民于唐初在今云南洱海一带建立的六个政权。8世纪前期南诏首领统一六诏,建立以(今云南大理)为中心的政权。

2.唐玄宗时封他为,南诏和唐朝关系密切。

1.回纥是的祖先。其首领建立回纥汗国后,主动向唐朝表示友好,唐玄宗封他为。

2.788年,回纥改称为。以后唐朝册封回纥可汗的制度固定下来。

合作探究:

1、了解吐蕃族生活的地区及其生活。

2、通过教材小字部分介绍文成公主进藏的具体史实及其影响。

3、代表唐朝与吐蕃友好交往的史实有哪些?

1、南诏一词的含义。

2、唐朝与南诏友好关系的史实反映在小字之中。

2、唐朝加强同少数民族的联系有哪些主要方式?

关系是教案篇二十

1.知道同一起点可以到达不同的路,同一条路可以有不同的起点和终点。

2.培养幼儿从不同方向思考同一问题的思维习惯。

1.生活经验。

2.学习经验。

引导幼儿看情境主题图“小红帽”观察路径,引导幼儿充分利用情境图。理解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

3.让幼儿翻开幼儿用书。

4.看上图,图上有那些小动物,每条路上有什么东西。

5.找找看,贝贝羊到邻居家去,路上有什么?

6.其他小动物到邻居家去,路上会有什么?

7.根据上图,让幼儿再下图找出每条路上分别有什么实物,将正确的答案圈起来。

幼儿有序收书,整理自己的物品。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50013.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