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汇总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2 10:48:19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汇总18篇)
时间:2023-12-02 10:48:19     小编:梦幻泡

通过阅读,可以扩大自己的知识视野,开阔思维。在总结中,要注重词语的准确性和用语的规范性,使其更具说服力。这是一些旅行攻略和景点推荐,希望能够给旅行者带来一些参考和建议。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一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朝气蓬勃同样也性格冲动,德育教育的开展对于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成为了初中的政治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式为学生们的发展起引导作用,促使学生健康快乐的度过青春期,同时在德育培养的过程中升华学生的爱国意识。

一、结合政治术语,学习文明礼仪。

政治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政治课程中有许多专业的政治术语,而学生们往往会因为对这些知识的陌生感而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因此,初中的政治教师可以巧妙的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在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促使学生们在学习和探究新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的汲取知识中蕴含的德育意识,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品德。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的政治中《学会拒绝》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我首先向学生们提问:有多少人经常打游戏?打游戏的同学认为游戏对你有没有吸引力?同学们七嘴八舌的讨论。随后学生们表示:自己经常打游戏,有的时候是因为无聊也有的时候是朋友相约。也有的同学表示:游戏有非常大的吸引力,自己克制不住的想要参与其中。针对学生们的这种现象,我要求学生们考虑:打游戏到底好还是不好?大多数的女同学表示:打游戏会玩物丧志。而男同学则表示:打游戏不仅能促进友谊还能锻炼脑子。于是,我引导学生们要辩证的看待打游戏的问题:打游戏确实能够在疲劳时放松心情,但是过度打游戏确实有玩物丧志的嫌疑,因此要恰当的应对打游戏的问题学会拒绝游戏的诱惑是自己的能力,而拒绝朋友的邀约是一门艺术。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了解到有的时候拒绝也是一种文明。由此可见,在初中的政治的实际教学中采用结合政治术语的德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够促使学生们更扎实的学习政治知识并了解人际中的文明礼仪,从而帮助学生们有效的提高个人修养。

二、组织教学活动,启迪德育意识。

实践是落实理论知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同样在政治德育课堂中组织教学活动对于学生们德育的培养非常有效。因此,在初中的政治的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们组织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实践的方式来启迪学生们的德育意识,从而高效的开展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的政治中《礼貌显魅力》这节课的内容时,我就采用了组织课堂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们在活动中深刻的感受德育的力量。首先,我要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小品,并在小品中体现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了解到要求之后学生们积极的展开了讨论。随后学生们在班级里展示了自己的小品。有的小组设计的小品如下:一个炎热的夏日午后,许多老人其乐融融的在阴凉处聊着天喝着茶,然后一辆豪车停在了老人们跟前,一个男人透过窗户闻到:“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看了看他都没有回答,这个男人开着车骂骂咧咧的走了。一会儿过来一个衣着朴素的年轻人,年轻人客气的向老人询问:“爷爷,请问北大街怎么走?”老人们热情的为其指路。这个小品直观的体现了礼貌的魅力,从而激活了学生们的德育意识。可见,以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式开展德育教育能够帮助学生们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自然而然的形成良好的品德,同时组织活动还能够不仅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更好的交流和沟通,从而整体提高政治课堂的教学效益。

三、比较中西差异,升华爱国情怀。

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因此培养初中生的爱国情怀是初中的政治教师的核心任务。但是当下的初中生因为受到许多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出现了一些比较偏执的崇洋心理。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们比较中西差异的方式,引导学生们认识到本土文化的精彩,从而有效的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怀。比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初中的政治中《灿烂的中华文化》这节课的时候,我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们展示了几组中国古建筑、古代发明、传统节日等的图片,然后要求学生们结合这些图片谈一谈自己对于祖国的认识。学生们通过对图片的观看认识到: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学习。随后,我引领学生们对中国传统节日进行了了解,并且要求学生们用我国的传统节日与国外的节日进行对比。通过对比学生们认识到传统节日的寓意和习俗,从而引发了学生们对传统节日的探究心理,并在探究的过程中深刻的感受中国文化,同时为自己国家的悠久文化感到自豪和骄傲。如此一来学生们的爱国情怀得到了有效的升华。由此可见,通过引导学生们对比中西差异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这种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们爱国情怀的同时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得到了发扬,使得中国文化能够在新生力量中得以传承,可谓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针对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而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不仅能够促使学生们牢固的掌握政治知识,同时还能够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培养和教育,促使学生们更好的学习文明礼仪并升华爱国情怀。

【参考文献】。

[1]玉芳.河北省召开初中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观摩会[j].思想政治课教学,1987(06)。

[2]赵刚.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新探析[j].中学教学参考,(08)。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二

职业院校的学生与大学生和高中生是不同的,因为传统观念以及社会舆论大家选本科院校,所以这些职业院校的学生都是一些没有取得优良成绩或者家庭状况良好却不认知学习的学生。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茫然,茫茫黑暗的未来让他们不知所措,不知如何做才好,于是放纵自己不再积极向上,忘记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誓言付出的汗水,吃喝玩乐破罐子破摔,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光辉形象和美好的未来,越来越沉溺而无法自拔,成为了每个人眼中扶不起的阿斗。但其实他们反而更加空虚,烟酒网络无法在现实世界中满足他们,空虚的心灵,无法诉说的情感,这让人十分痛心。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蓬勃发展,我们国家以及社会越来越注重教育方面的问题,大学生以及职业院校的学生是建设社会国家的未来主力,所以他们的德育教育问题是各方关注的重点。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我们国家的未来发展需要具有高品格和良好的行为举止的技术人才,所以需要他们有正确的世界观和社会观,能够很好地团结协作提升团队能力。

4结论。

“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职业院校的德育教育关键在于系统化的教育体系和高素质的教师,这样我们才能教育出优秀的符合当代国情的学生。教师是学生的指路明灯,职业院校逐渐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所以职业教育可以促进优秀人才的就业,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三

在教学前老师需要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解和准备,找到知识点和学生学习的方向,在课堂上要带领学生参与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另外,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不要盲目的一味的批评学生,更不要一股脑的全部为学生解决,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告诉学生如何去寻找答案和解题的方法,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克服难题,从而让学生对学习充满自信心,也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深度。最后,老师可以将生活实际有效的结合到课堂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熟悉程度,这样学生就会感觉政治知识和生活非常的贴近,学习起来不但会相对轻松,还会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从而满足当今社会对实用型、运用型人才的需求。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能力。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可以也到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从而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在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老师提前将要学习的问题告诉他们,然后让学生自由结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和就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1、注重学生的课堂展示,调动学习积极性。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积极性,良好的自信心也能够让学生增加对政治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就需要老师在对初中的政治教学课堂模式优化的过程中,要注重给予学生课堂展示的机会,以此来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和学习自信心得到强化。可以在课程开课前,老师通过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一些与本节课堂知识相关的小短片或音频等,达到课前活跃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的目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提前对所学的知识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也就更容易为后续讲课奠定基础。铺垫完成后,老师可以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所观看到内容回答相关的问题,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这样学生在回答完题目后势必会进入深思,对题目进行进一步的思考,这样老师在正式教学时也会轻松很多,很容易就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上课中来。此外,在老师上课前也可以通过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学生提前预习,在预习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会得到提升,久而久之,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也会逐渐加强,这样老师在进行提问时,学生给出的答案也会带有个人色彩,充分彰显出学生自身的思维模式,以这样提问的方式给予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学生的自信心,更有助于学生学习政治课程热情的提升,从而使学生为自身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找准问题所在,及时总结评价。总结对于任何事情的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在每一个知识点或者每一节课堂教学后,老师一定要找准问题所在,及时的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情况进行总结,这样就可以让学生了解自身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有助于学生自我反省,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知自我,在学习中对自身不断的优化与完善,做到全方位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初中的政治的教学过程中,更要抓住总结的妙处所在,这里的总结不仅仅是对教学的开展进行总结,更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能力进行表扬和指正,所以说老师一定要认证地听取每一个或者每一组学生的发言和展示,及时、准确地找到其中的问题点和亮点,对于一些优秀的想法,要及时地鼓励学生,对于出现的问题,更要耐心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让学生了解自身的问题出在哪里,从而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如此以往,学生就会在总结评价中不断的完善自我,从而促使自己综合能力和知识水平的提升。另外,总结还有另一层好处,就是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总结就是对课堂过程进行梳理和回放,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对知识点从新的学习一边,从而加深学生的记忆,杜绝学生下课就忘的事情发生。

三、结语。

综上,教育之本在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教改后,我们注重的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以导、学、展、练、评为教学主干,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勇于创新和改变,做到与教材内容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政治教学在课堂中贯穿生活,合理有效的优化教学模式和思想,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自主性,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四

基于上述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提升初中教学德育教育的实施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2.1在班级管理当中落实德育教育理念。

德育教育是一项全面教育,并不只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专业内容,其应该贯彻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学生的班级管理当中也贯彻落实德育教育的理念,树立起德育的教学思想,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级活动考核等班级管理工作当中融入德育教育的理念,从而让学生逐渐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投入到德育教学活动中来。其次,在班级管理中不断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以此弥补现代中学生身为独生子女的情感、生活等方面的空白,让班级学生成为兄弟姐妹,并在德育教育当中形成关爱他人、谦让他人的良好品质。

2.2充分发挥出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

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任何事务具有较高的新鲜感,该阶段学生的模仿能力非常的强。教师作为学生教育中的第一人,其对学生的行为举止、思维建设和观念培养都具有非常直接、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素质,积极为学生树立起正面的榜样,能让学生“有样学样”,在模仿的过程中实现德育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之上、日常的班级管理当中、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充分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并用自己的行为带动学生,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德育教育的全过程中。

2.3加强德育教育的教学实践性。

光说不练嘴把式,所有学习的知识最终都应该运用到生活当中来。因此,教师也应该不断加强德育教育的教学实践性,将德育教学与学生的日常活动连接起来,促使德育教育真正走入到学生的心中。教师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公益日、公益活动、名人住所参观等形式来开展德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在实践当中学会帮助人的乐趣、体会到社会主义精神、培养起良好的社会道德。

3结论。

总之,德育教育作为我国初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其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学校和教师对此都应该予以重视。并对当前我国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原因进行深入的分析,且基于自身的教学实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达到提高德育教学质量、效果的目的,实现学生发展的推动,达成我国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2]伍洲青.当前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阻碍及改进方法分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11):55.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五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在当今时代不断飞速的发展以及教育模式的改革在学校中的不断深入,对于学校的教学水准人们提出了更加高的标准。尤其是在学生形成具体人格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生涯中尤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同样也是学生进入叛逆期的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大多数都会有不小的叛逆心理,家长和教师这是应当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也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同时,政治作为初中阶段教学的重点课程,也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人生观和世界观以及高尚人格的风向标。本文将针对初中阶段融时政教学于政治教学中的价值,并具体的介绍时政教学在政治教学中的教学策略,以期望初中的政治教师能将时政教学引入政治课堂,以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并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

作为我国初中阶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政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是学生道德素质形成的风向标,还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人生观和世界观有引导作用。刚由小学阶段步入初中阶段的学生在思想上并不成熟,这是就需要政治教育的引导来帮助他们见力健全的人格,以防受外界不良因素的诱惑而误入歧途。但是,政治课由于大多都是理论知识教育,课堂的教学相较于其他的课程明显枯燥乏味,所以初中的政治的教学效果并不算理想。笔者认为,初中阶段的教学可以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

将时政教学融入到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不仅是改革初中阶段政治教学模式的重要手段,同时还对教育教学格局发展以及学生的道德素质教育具有良好的影响作用,因此,在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中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是具有重要的意义。

1、时政教学的融入符合政治教学模式改革的要求。

初中阶段政治教学的传统模式还存在着许多的许多的不足之处,不利于学生全面综合的发展,也很难促进调动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政治的学习中的积极性,并对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产生了桎梏。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政治的教学大多都是书本理论知识,相较于其他课程学生在政治课堂的学习中会明显感到枯燥乏味。而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又是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的学习中会非常的被动,这就导致学生在上课时不会主动去思考,并且长时间一味地接受只会样成懒惰的'思维习惯,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恶的情绪,从而不能从课程中获取有用的知识。初中的政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通过对各种政治时事和显示案例的讲解来激发学生课堂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可以让学生针对这些案例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2、时政教学也是世界格局变化所提出的需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越发的迅速,社会的状态更加的复杂多变。从表面的现象来看,世界格局表面显得平静异常,但实际内在却动荡不安,局势随时都可能向更加恶劣的方向发展。初中阶段的政治教学的首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人生观和世界观,让学生对我国目前发展状态能充足的了解,并能够初步了解世界格局变化的状态,从而在思想观念上能够做到与时俱进,并通过不断地自我思维变化的调整,让学生能更加赢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且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

3、时政教学的融入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

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带来的社会竞争也非常明显,多数企业与商家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时常会散播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思想。而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学习和培养健全人格的阶段,在思想和行为处事上并不成熟,因此很容易受到这些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从而形成叛逆心理或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思想观念。保护初中生的思想能健康向上的发展是政治教学的首要目标。在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适时的融入时政教学,选取典型的现实案例作为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的反面教材,除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课程知识之外,也让学生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作出反思,以防他们偏离正确的思想道德方向。

1、突出时政教学的时效性和教育性。

初中的政治教师在平时教学生活中也应当养成不断学习的好习惯,可以通过网络、新闻、报刊、广播等方式及时的理解最新的时事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合理的运用到政治教学的课堂中。同时,教师应当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的去关注时事政治,并且让学生能够走出课堂对思维的束缚,让他们自己通过网络、新闻、报刊、广播等方式来了解最新的政治信息。

2、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

在初中阶段的政治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针对不同的知识点随时结合时事政治进行讲解,并让学生针对时事以及指点进行分析讨论,让学生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教师也可通过课后作业让学生自行通过网络、新闻、报刊、广播等方式来获取时事政治的信息,并让学生利用课堂的前几分钟进行时事报导,从而将时事政治信息融入课堂。长此以往的运用这种方式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要成了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

3、组织学生制作关于时事政治的剪贴报。

报纸作为一种传播途径是时事政治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政治学习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最新的时事政治报纸,并将其中的重要信息进行剪切,并通过重新的排版组合粘贴,形成一张全新的剪贴报。这样的方式不仅引导学生对实证信息的关注,养成关心时事政治的好习惯,也能激发学生对政治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时事政治所涵盖的知识面非常广泛,在初中的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仅凭教师在课堂中融入时事政治的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依据新闻类型分成不同的小组建立时政小论坛,来满足学生对时事政治的求知欲。各小组之间可通过不同的方式收集不同类型的新闻时政,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讨论或是组织一场时政辩论赛,让学生对时事政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政治学的积极性。通过这种小论坛的方式也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从而达到思政教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2]谢章海.在初中的政治课堂中引入时政教学的措施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12).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六

摘要: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教育和培养好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奠基工程,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而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仅关注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发展。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三大教学目标之一,从而对初中物理教学提出了较高的德育要求。本文对新课标下物理教学的德育要求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的德育渗透途径。

当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正在不断地深入和发展,结合《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意见》,充分发挥课程德育功能,推动学科统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细化,落实到各学科德育目标之中,提升综合育人效果。

学科教学作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它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因此,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科特点,有机渗透德育,是摆在广大物理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物理教师认真研读新课改理念下的新物理课程标准,加强自身理论学习,提高新课改对初中物理学科德育要求的认识,明确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积极探索物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途径。

1明确初中物理学科德育目标,有方向性的进行德育渗透。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要求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渗透德育的方向,这些教育,在常规教学中应落实在三个方面。

1.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领域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如讲经典物理学时,结合介绍古代墨翟和宋代沈括在力学和光学力面的贡献,以及沈括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讲近代物理学时,介绍我国近代著名的力学家、火箭专家钱学森,它所涉及的学术领域十分广泛,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际应用中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尤其是对我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的导弹之父”。“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显示了中国卫星发射技术的新成就,更显示了中国航天科技的巨大进步;“神七到神十一飞天”,实现了中国航天员太空行走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步入航天大国的行列,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老师可以进行今昔对比,让学生为我国科技的发展感到骄傲与自豪,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并使其产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

1.2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注重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实验为基础,结合有关概念、规律,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师应举出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物理现象的.实例,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进行正确分析,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初中物理教材中的牛顿第一运动定律、阿基米德定律、光的反射定律、欧姆定律和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等,这些规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这些结论是经过许多科学家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次反复才归纳、总结出来的。

1.3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物理学是一门体系严谨,结构紧密,科学性极强的学科。每一个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总结和升华,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学生在学习中会受到良好的科学素养的训练,其中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严格操作、认真实验、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爱护仪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德。而有重点地介绍中外科学家发现重要定律和原理的过程,则可培养学生锐意进取、百折不挠的精神。如英国科学家焦耳在极端困难条件下,积30余年实验研究,做了400多次实验,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础。法拉第刻苦自学,经历十多年研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刻苦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会起到良好作用。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2结合物理学科教学内容进行隐性的有机渗透。

2.1结合中国古代物理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平面镜”这节课提到“我国大约4000多年前夏王朝时代就有了铜镜”,抒发爱国情感,再引导学生感悟从“以铜为镜”到“以人为镜”的做人道理。不仅能使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提高学习兴趣,而且还能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

2.2结合当前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讲授《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章时,补充讲述我国新建设的水力、火力发电站,介绍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简述三峡工程等,另外也要提出我国能源形势十分严峻,例如,我国煤的储藏量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储藏量约462吨,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从而提出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能源和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是相当必要的,最后,讲述核能的开发、利用及前景。这样,通过与实际国情的结合,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等意识。

3结合学生实际,利用课外活动渗透德育。

(1)指导学生阅读科普读物。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兴趣教育。

(2)提倡学生参加科技活动。从中加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主题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积极进取,实现自我。

(3)指导生活中的物理应用。物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学完家庭电路后,可以让学生进行家庭电路设计、家庭电路简单故障排除等,还可以开设课外兴趣小组共同研究,动手实践,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4)通过举办物理讲座、开展社会调查、组织竞赛、参观考察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从小就具有社会责任感。在物理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可以使学生更好地获得相应的道德知识和道德实践体验,养成道德行为习惯。总而言之,教育是育人,育人要育心,育心就是育德。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渗透,需要广大物理老师根据物理知识及物理教学的特点,以课内外活动为途径,以学习内容为载体,以教育心理学原理为依据,以渗透为主要形式,激发他们的情感,唤起他们的责任感,并驱动他们的行为,从而达到德育的目的。

作者:宋永志单位:大连市普兰店区第二十二中学。

参考文献:。

[1]2011版新《课程标准》.。

[2]《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七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需要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特色,强调学生的体育技能与德育培养并重,注重在速度、力量、耐力和柔韧等方面加强德育教育的有效培养。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培养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培养学生掌握基本体育技能、体育锻炼知识和专业项目技术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行为规范、社会主义荣辱观、健康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感恩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和工作学习的道德观和法制观,它的思想锻炼和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初中体育教学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道德观念的进步,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道德素养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养成终身教育的思想观念。

1.3初中体育德育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体育德育教育必须改变学生被动听讲、机械吸收的教学状态,应该切实选择各种信息手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效提升学生的世界观和荣辱观,发扬初中体育活动中的集体主义精神。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八

总结各个学校的德育教育成功的案例,吸取精华成功之处改编为学校特色,打造出高技能高素质的全面性技能人才,以打造本土品牌为工作目标,创新创造出适合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职业院校生本身就在成长发育阶段,即使还处在叛逆期,经过好的教育还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1.2加强师资和学生干部建设。

对于职业院校生的教育问题,教师是最好的指路明灯,所以老师和学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多多加入对学生的感情,注意学生的品德教育,充分发挥校领导、辅导员、心理教师、团干部和学生干部的作用。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讲授一些关于优良品德的小故事,加强他们对于品德方面的重视。

1.3创建一种校园文化。

为什么家长在挑选学校的时候都比较关注学校校风,因为校园风尚是一个学校本质、个性、精神面貌各方面的集中反映。所以我们要以建设优良校风为核心,对于这些职业院校生来说,我们并不能改变他们来时候的素质,但是可以改变学生毕业时候的素质。学校就是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学院文化建设,以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为重点发展校园文化。

1.4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则应该积极探索各种立竿见影的实践式教学模式,要把学生带动到实践中来,乍一看,实践和德育教育没什么关系,但是如果学生踊跃地参与到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让学生自行体会成为故事中的主角,就能够加强他们对于自身的认知,改掉一些不好的坏习惯。

2职业院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2.1缺乏针对性。

因为高校的权威性,所以人们容易对其教育方式普遍认可,这造成了各职业院校都沿袭之前的教育方式,这种千篇一律的模式在职业院校中缺乏针对性。我们忽视了学生的不同导致德育问题的不同,过于强调结果而忽略了步骤,我们过多地强调终极目标,忽视了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老师应该投入更多的心血去单独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而不是设置一个打造好的套子,让每一个学生都往里面钻。

2.2评价方式单一。

虽然这几年在国家经济的带动下,学校教育方面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但是我们的探索缺乏一套科学的评价,我们在德育方面的探索缺乏明细可行的规范性,这种过于形式主义的教育无法教育出具有优良品格的优秀人才,限制了学生道德水平的发展。

2.3缺乏实效性。

我们在进行某方面的改革教育时,只过分注重结果,认为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整体水平,因此大多数职业院校的教育方法缺乏实际科学性,这种类似高中填鸭式的德育教育,怎么能教育出具有时代性的技术人才。我们虽然在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的探索,但是大多数带有浓重的理想化的色彩,不重视社会的看法,不重视家庭的配合和结合,所以这种教育缺乏实效性。

2.4落后的教育方式。

虽然我们进行了德育教育方面的探索,但是大多数院校对学生采用的还是老一套的,墨守成规的教育方式,主要只在课堂上传授德育知识,没有重视学生和家庭社会方面的结合,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实践才能很好的贯彻和落实德育教育理念。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九

3.1以职业道德教育为主线,确立“四分段渐进式”德育内容。我们在基础德育教育的基础上,创设“四分段渐进式”教育模式,第一分段实施养成教育,对学生的仪表、语言、行为以及学习习惯等进行导正教育。第二分段实施感恩教育,通过活动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第三分段实施职业生涯教育,开设了职业生涯德育活动课,指导学生设计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划。第四分段实施交往与沟通教育,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助人、学会尊重、学会赞赏、学会合作。

3.2创新德育工作载体,指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创设德育活动课。学生处利用国庆节、教师节、环境日、消防日等重大的、有纪念意义的或有宣传教育意义的节日期间在全校师生之中进行宣传、倡导,以达到一定的教育意义。我们成立了班主任研究小组,请老师到学校来给我们讲解,讲专家给我们指导,指派班主任到兄弟院校去学习,在不断的学习和探索中,我们在高一、高二学年开设了德育活动课,一学年下来,收获颇丰,学生中形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礼仪习惯。违纪现象少了许多。为了拓展学生的活动,假期组织学生走进社区,组织学生参观访问、调查,参加公益劳动,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接触社会,接近生活。在具体社会实践中,培养学生爱劳动、能吃苦的意志品质,提高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对于高三的学生,利用假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走入职场,让学生体会学校生活同职场的区别,以提高走入职场的心理准备。

3.3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是指技能训练以外的从业能力。主要包括对事物的认知和创造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组织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要给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机会,要把较多的自由思考、自由活动、多方面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学生会组织是学生自我管理的基层组织,长期以来,我校积极搭建各种平台,让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自主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办,学校的升旗仪式、校园广播、校园值周、校园卫生、寝室管理、体育比赛等都由学生会自己组织和管理,我们在学生会中设立了实践岗工作,学生会正常的值周工作外,增设了实践岗,成立“爱校值勤礼仪服务队”和“校园文明礼仪督察队”,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注重发展学生道德方面的自我教育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道德完善。学生干部负责早自习、午休、晚休时间管理整个校园的卫生、纪律、安全等工作,学生会全体成员四人为一个小组,每天有三个小组同时工作,全程对学校的`各个角落进行巡逻和督导,遇到问题及时同学校各部门取得联系,及时处理问题,在工作中,学生会的全体学生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水平都得到全面的、综合的发展。

3.4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基础,构建德育教育体系。在国家示范校建设中,我们学校实现了数字化校园管理,在充分发挥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作用的同时,精心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体系,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工作。学生处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职能部门,密切关注社会、企事业用人单位对中职生的要求,保持与其他学校的联系,制定出相应的工作计划。每学期组织学生走进社会、服务社会,进行义务劳动,每个寒暑假学校都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生深入到幼儿园、汽车修理厂、广告公司等单位进行深入社会活动,以班主任为“桥梁”,加强与学生家庭特别是家长的沟通,可以通过家访、家长会、致信、打电话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携手教育学生。从而形成合力,营造出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德育工作氛围。

4结语。

4.1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道德成长。现在学校到处呈现出学生礼貌待人,学生违纪现象明显减少。今年董金竹、孙贺楠、赫名娜、钟悦等七名同学被评省级“三好学生”,张欣、崔世强、刘雨、付佳等八名同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干部”,13级计算机2班被评为市级“好习惯示范班”,耿宇鑫、盖宏坤、沈尚奇、谢克洋四名同学被评为市级“好习惯示范生”,姜莹莹、张艳辉、孙浩元、付赵明等二十六名同学被评为校级“好习惯示范生”。切实提高了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了德育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4.2德育队伍专业能力得到有效拓宽。通过德育活动课的开展,使班主任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更清楚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在德育活动课的学习和研究中,班主任提高了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有效地促进了班主任专业能力的提升。

4.3促进了学校的和谐发展。通过“四分段渐进式”德育工作模式,实现了对学生严格规范和亲情指导的统一、“依法治校”和“以德治校”的统一,构建了和谐校园。推行半年来,学校的学风、教风和校风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质量也得到明显提升。家长、社会对学校的满意度也不断提高。拓宽了学校德育的渠道,家庭、社会的参与,构筑了多维的德育网络,形成了德育工作的合力,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关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

5结语。

我们以德育活动课的开设为载体,推进“四分段渐进式”教育模式,给学生参与、体验、感悟、践行的机会,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激发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事物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学生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知识、更打开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了人格,从而也更好地实现“学校人”向“职业人“”社会人”的转变。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

政治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有针对性地将课文知识渗透到丰富的人文背景中,将知识与人文精神两者间进行有机的融合。比如,教育者在向学生传授和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有关的内容时,首先从人文精神教育的角度分析,人类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实际上就是一种人文活动。在市场经济中所实行的平等、自由、诚实、信用等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属于伦理道德的范畴。怎样保证经济发展中所履行的诚实与信用原则两者间平衡,这充分地反映了一种浓厚人文价值的社会思想。笔者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个这样的问题:“我国现阶段最缺少的是什么?回答:信用。”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只有遵守诺言,诚实守信,才会被别人信任。从古至今,诚实、信用是我们所向往的道德目标以及行为指导。但是,当前又有多少人始终坚持着“诚实守信”这一社会道德呢?多数人已经遗忘。于是,市场中出现了诸多的'质量低下、假冒的商品,并且诈骗、恶意欠款等各种失信行为屡见不鲜。这些社会现象中潜在着极为深刻的人文精神内涵。所以,教学中,应将这些社会上的实例与教材分析、论证有机地结合,这样,教学中就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一种掌握,而是逐渐地提高到了人文精神这一层面,从而构成了一种道德追求。通过这样的方式,除了能够让学生对现实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处理问题、看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时,还符合人文精神教育的要求。

二、采用现代化教育技术,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方面,应进行观念的转变。首先要将以往忽视现代教育技术在人文学科中应用的思想,或者觉得现代教育技术实际运用过于繁琐、难度大的畏难思想全面转变;其次要将现代教育技术视作一种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的错误观点转变,充分地认识到以先进计算机为重点的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变革过程中的重要性;而教育范畴中运用信息技术,使得我们的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模式得到了全面的变革,并且带动了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以及教与学理论的巨大变化。总而言之,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和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创新精神的形成、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各方面的教育目标间是息息相关的。另一方面,转变教学模式。纵观现有的教学软件,它所遵循的设计思想依旧是以教为核心,它的任务还是辅助教育者怎样在实际课堂中讲授,对于学生学习方面的事项考虑的甚少。其实,这一设计和传统的统治课堂的以教育者为核心的教学模式脱不了干系。由此可见,如果不将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转变,光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先进,是很难在政治课堂中顺利开展素质教育的。所以,应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基础上,采用具有较强交互性、较好共享性、网络等优势特征的多媒体,实际中,制定出以教师为主导和以学生为主体相融合的教学软件,从而构建全新的教学模式。

三、寻找结合点,全面体现人文精神教育的基本要求。

初中的政治课在人文精神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中均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内涵。而新课改后,更是增设了大量的有着人文精神的内容与材料,比如“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强意志,“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律己观念等等。教育者在上《善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这一课时,先为学生介绍了有效调节不良情绪的方式,比如,心理放松法、理智消解法,带学生做课文材料中的心理放松操等。这样,不仅促进了学生良好情绪的形成,而且还使得他们内心的道德感、美感、爱国主义情感等大大提高。其次,可以采用以例说法、模拟法庭等各种形式,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让他们学会通过法律的手段对国家、社会以及自身正当权益予以维护,增强依法同不法分子作斗争的能力,养成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的良好习惯,加强对自己的行为进一步规范。另外,要让学生准确地区别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存在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加以认识,对世界上存在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加以了解,合理地看待升学与就业,培养学生树立起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促使其情感进一步升华,自觉地将祖国未来的发展、命运、个人前途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贯穿于自身行动中。综上所述,初中的政治课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内涵,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根据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将学生潜在的自主、合作以及探究精神全面地激发出来,从而推动人文教育下的初中的政治教学顺利开展。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一

1.充分利用教材融入德育。

2.结合教学过程融入德育。

3.精心创设情境融入德育。

4.利用数学活动融入德育。

1.把握数学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原则。

2.数学中融入德育要兼顾课内外。

学生德育教育仅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抓好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课后及时拓展,促进学生将数学学习与德育结合起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强化德育效果.课外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融入德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是对传统教学组织的一种突破和补充.这就需要教师深入钻研教材,结合数学学科特点进行渗透,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当然教师要把握好德育渗透的策略性,使学科教育与德育相得益彰,使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既学习了知识又感悟到德育的精髓,从而得到智育、德育双重教育的目的。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二

“人文”一词在很久就被提出来了,在我国古代这样解释人文:“文明以止,人文也”、“人文,人之道也”。在古代对于人文已经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本身的价值作为中心,构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化体系。在国外,“人文”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最初强调的是“有知识、有文化”,到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提出,使得“人文”含义更加深刻,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创造,强调人性。“人文教育”的概念就是通过向受教育者传授人文知识,使其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较大提升,同时使自身的思想、道德和素养得到升华。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使学生发现自我,寻找自我价值。它的教育思路是以人文精神为指导,以人文知识传授为手段,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人文教育的内容包括对科学、知识、创新、真理的追求,也包括对理想、道德、人格的培养,既强调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也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的教育。

2.1高中的政治教师的人文素养有待提高。高中的政治教师作为人文教育的先行者,在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时候,自身的人文素质必须过关,这样才能使学生的人文教育顺利开展。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有部分的政治教师的人文知识缺乏,人文素养不够,很多政治教师在平常只针对自己的学科进行研究教学,仅仅掌握了本门课程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有很好地掌握人文教育相关的知识,也很少对其他知识如历史、地理等进行掌握。政治教师人文素养的缺乏,直接的后果就是高中人文教育开展的不顺利。然而,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包含着深刻的人文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的缺失,使得教师在进行人文教育时,空洞而没有深度和内涵。最后,政治教师的艺术修养不够。对学生艺术的培养也是人文教育的一环,但是我国传统教育中认为只有艺术生才可以学习艺术,这就导致普通学生在艺术素质方面的缺乏,缺乏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高中的政治教师艺术素养的缺乏,使其不能在人文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

2.2高中的政治教师人文意识的淡薄。高中的政治教师在自身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将人文教育加入到日常的政治教学工作当中的意识。政治教师的教学观念还是比较陈旧,只是为了教授政治知识而进行教学,缺乏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人文精神形成的指导。这样就导致学生的情感、思想、道德得不到指引,学生的创造力得不到发挥,相应的学生的人文素养也就得不到提高。

2.3高中的政治教师教学方法与人文教育不相匹配。现在高中的政治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传统,只重视政治成绩的提高,采取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简单的以教材为主,以考试为评价手段,这样的方法比较落后,会压制学生的天性和个性,不符合人文教育的理念,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在高考的压力下,政治教师为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会轻易的去尝试其他的教学方法,只能采取最保险的方法进行教学,不断的记忆、不断的考试,使得教学模式机械化。

3.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加强对人文知识的`学习,包括对文学、历史、哲学等与人文相关领域的学习,在学习的同时注意总结学习经验,形成自己的人文观念。政治教师要多接触与人文相关的书籍,挑选其中的精品进行阅读研究,掌握一定的人文知识,形成一定的人文素养。然后,政治教师还要注意从传统文化中获取人文知识,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接触和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从传统文化中得到经验。最后,政治教师要有一定的艺术素养,对音乐、绘画、雕塑、舞蹈等艺术形式都要略懂,通过艺术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

3.2高中的政治教师要增强自己的人文意识。政治教师要将自己现有的教学思想进行转变,摒弃以前那种为教学而教学,树立起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而教学。在这种教学思想的影响下,教师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突出人文教育的地位,以自身的人文素质去感召学生,让学生培养自己的人文素质。在教学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多给予学生以人文关怀,倾听学生的心声,感受学生的情感,建立起师生间良好沟通的桥梁。

3.3改变教学模式。高中的政治教师要积极地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改变现在以成绩为准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动者,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形成自我意识。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要将人文教育与政治课堂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政治知识的过程中也受到人文知识的熏陶,无形中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总结人文教育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不是一蹴而就。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需要高中的政治教师付出的努力很多,同时也需要学校、学生、家长的支持,只有大家都了解人文教育的重要性了,人文教育的开展才会顺利。

参考文献: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三

[摘要]互动式教学模式是当前国内外比较推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促进师生间、生生间和人与情境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该模式要求教师充分备课、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具有良好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并且辅助各种现代教学设备,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方式。

[关键词]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课堂教学。

“互动”是一个由自我互动、人际互动和社会互动三个阶段组成的过程,其实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往返活动,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沟通。这是一个从社会心理学引入到教学领域的概念。20世纪60年代,“互动”的概念被引入课堂。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可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如何教”,是一种“填鸭式”教育,这种教育方式违背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难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互动式教学模式(interaction)是目前西方普遍采用和推崇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同时亦要求教师不再只是专业知识的提供者,而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以便师生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互动”。互动式教学模式应该是教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帮助和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促进师生间和生生间的全面交流和集体学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以教材、教学课件等为媒介,教师的讲授活动为主导,学生的学习活动为目标的三者互动的过程,它具有以下特征:

全面的互动。它包括师生间互动、生生间互动、以及人境的互动。教师精心准备和设计教学环节,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共同讨论、作业批改等方式进行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强化师生交流;教师通过案例引导、问题提出、情景模拟等方式引导学生分组讨论、集体学习、分工合作等,推动学生间信息和知识的流动,鼓励学生间的互动学习;除了基本教材、讲义外,教师通过引入补充资料、视频文件、教学卡片等多种教学材料和器材,充分利用教学环境,推动人与物、情景的互动。

开放的互动。它是灵活多样的,是多种教学手段的综合,是课堂内外有机结合。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互动为原则,知识、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为目的,通过讲授与讨论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平时与考试相结合,监测与督导相结合,把传统的教学方式改变为“教师学生轮流讲,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理论知识和现实实践的有效结合,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综合的互动。它的教学手段是综合的、多样的、灵活的,凡是能够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方式和手段都可以适当利用。可以通过传统的口授和板书,也可以通过现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可以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可以适当进行实验教学、室外教学、网络讨论、模拟大赛等。通过多种教学中介和教学手段实现教与学的互动,全面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环境。

阶段的互动。它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引导阶段,由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学、思考和提问为辅,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前沿动态、基础应用,激发学生思考和进一步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其次是交流阶段,在基础知识和相关实践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补充材料发现问题(或者教师结合学生兴趣和意见提出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等方式查阅资料、反复思考、集体讨论,再通过讲课、演讲、辩论、作业、模拟等方式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和碰撞,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最后是应用阶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运用课堂知识观察生活,分析现实,解决问题和反思,促使学生在实践和反思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进而巩固课堂知识。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互动是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思考,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行互动式教学有以下要求:

首先要求教师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作为教师不仅要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还应该熟悉相关领域的知识和信息,尤其是能够丰富学生知识面、调动学生兴趣的相关素材和案例资料。课前,教师需要根据讲授内容及其特点,对课堂需要讲的内容、方式等进行设计和“彩排”,并对课堂需要的材料、道具等做好准备,如需要播放的`视频文件,角色扮演需要的卡片、纸条等道具,课堂练习需要的材料等。

其次要求教师平时注意案例素材的积累。案例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引入的案例是否合适就需要教师的专业判断。教师不能仅仅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而应该在日常的阅读、研究以及生活中有目的的去搜寻和积累,在课堂上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甚至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对案例进行现场修改或演绎。

再次,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讲课不同于舞台表演,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需要与学生这群没有事先排练的演员进行现场互动。这就需要教师凭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掌控教学进程,调动课堂气氛。教师通过巧妙提问,适时讲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在课堂沉闷时讲几句纯粹为消除学生疲劳或引发学生注意的小笑话,或者在学生交头接耳时故意停止讲课以施加压力等来活跃课堂气氛。

最后要求具有完善的现代教学设备。互动式教学不仅仅是师生间的互动,生生间的互动,还是人境(或人物)的互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的发展为互动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因此,多媒体教学设备也是互动式教学不可缺少的。

互动式教学模式可以采取课堂讲授、启发思考、提问回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利用多种教学媒介,充分调动学生在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碰撞、实际应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人与情境之间的互动。

课堂讲授要求摈弃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可以由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提出关键问题,或者提前下发相关资料,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主动思考。可以由学生单独完成,可以分组完成,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率先阐述预习所得,并可提出新的问题,并根据学生讨论结果,着重对难点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容易理解的内容可以一带而过,或者采取作业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完成。讲授过程也要综合利用提问回答、启迪思考、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方式,教师充分驾驭课堂进程,保证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最大限度的思考问题,吸取知识。课程结束前,可以让学生对课前的问题进行新的思考,分组讨论课堂所得,加深印象。

除了传统的“教材+板书”的教学方式外,可采取多元化教学工具。如介绍案例时可采取发放案例材料、ppt演示、视频文件演示等方式;集体讨论除课堂讨论外,课下还可以通过qq、邮件、面谈、电话等方式,每个小组可分别建qq群或讨论组,实施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高垣麻由美:教学研究的前哨[m].京都:北大路书房,:124、56。

[2]何浩峰:简论课堂互动教学设计[j].教学与管理,(7):3-5。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四

摘要:德育教育是21世纪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物理学科的作用:不单单开发学生们的智力、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赋予学生们强烈的爱国情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次,学生们可以从物理学家身上学到不怕困难、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本文着重分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开展德育教育。

素质教育的关键就是德育教育。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并且开展德育教育,不仅能够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更能培养他们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使学生们在未来迎接各种挑战的过程中,能客观的看待事物,不受主观情绪的影响,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从物理学家身上发掘爱国思想。

1.培养学生们民族自豪感五千年的古代文明,中国拥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对物理学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物理教师在教学物理内容的时候,经常向学生们介绍我国的四大发明,以及一些别的伟大物理成就。譬如教学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的时候,告诉学生们:早在北宋的行军打仗的时候,将士们在中途休息时,都枕着牛皮箭筒,防止敌人偷袭。以历史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士是如何获取敌人是否到来的,使学生对于声音的传播介质进行思考。这种对于声音运用事例,在沈恬的《梦溪笔谈》中早有记载。通过这件事例使学生们了解到中国比西方早400多年就已经懂得将声音的特性运用到战争中。运用这样的事例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使他们形成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近年来虽然中国一些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还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物理教师应当经常叮嘱学生们:国家的未来全靠他们,这个艰巨额任务需要他们来完成。给学生们增加压迫感,激励他们为了中国的崛起而不断努力前进。

二、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唯物主义思想。

物理学本身就建立在唯物主义者思想上。对于现象、物质本身的解析是主观、客观观点的相结合。物理教师在教学相关定律、原理的时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去剖析、解释其中的原理和规律,能帮助学生们形成科学的价值观,正确的人生观。

1.发掘物理知识中的德育内容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贯穿在每一个物理知识点上。所以要求物理教师们在日常备课中,认真挖掘素材,巧妙地跟德育内容相结合。例如,在教学八年级下册(九年级第二十章))《电和磁》内容的时候,学生们对于水、电、火都有兴趣。这时候问一句:“电是磁产生来的呢?”接着把学生们带到物理实验室,让他们站在客观的一面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为了验证猜想,会把唯物主义思想跟所学的物理知识有机结合。

2.合理运用神奇的物理实验物理学建立在动手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可以验证学生们的大胆猜想,让学生们明白:他们的主观意识并不能决定物质的客观规律。所以就要要求物理教师巧妙运用实验,为学生们树立唯物辩证注意思想。例如。教学八年级下册十一章(九年级第十三章)《功和机械能》(《内能》)的时候,首先教师运用物理知识不用点火,利用活塞就能把棉花点燃。学生们刚开始肯定疑惑不解,以为“鬼神相助”好奇心相当重。这时候物理教师不要放过这个机会,亲自带领学生们讲解活塞因为把把里面的空气压缩,把动能转变成了内能。内能使得空气升温,棉花到达可燃点,就会自燃。这样做可以帮学生们树立唯物主义思想。

三、物理课外活动与德育教育相结合。

德育教育渗透到物理活动当中,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道德素质。

1.引导学生们多看一些科学杂志。学生们刚刚接触物理,肯定会被物理实验中的各种奇妙现象所吸引。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科学的进行引导、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2.鼓励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且应用物理知识。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例如,可以鼓励学生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帮家里检修一下电风扇。安全的设计家庭电路、为家庭电路排除故障。鼓励他们多动手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真理,使学生养成在生活中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习惯。

3.多带领着学生们自己多做一些社会调查。譬如,在学完八年级上册《声现象》后,让学生们自己调查自己社区的噪音影响现象,调查声源、提出解决方法。从小树立学生们爱护环境的道德素质,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德育教育与物理结合的重要意义。

德育教育与物理学的结合。不仅是对教育理念的新改革,也是全面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有效途径。学生们在学到物理各种知识的同时,物理教师把一些正能量的隐性元素传递给学生。全面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以及道德情操,为适应未来的全新挑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小用德育教育来给学生们“充充电”,让学生们将正能量合理的释放,用到国家建设当中去,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德育教育的渗透不仅仅是对学生的全面提升,更加是对物理教师的一次理念上的洗涤,让物理教师们清楚认识到自己肩上的重任,激励自己积极投身到伟大的教育事业当中。德育教育与物理知识的结合是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不同的学生,特点不同,合理的运用德育教育,从实际出发。是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接受,真正的做到教书和育人的相辅相成。希望物理教师们明白自己的重任,努力为国家输送适应性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惠芳.物理学史和高中物理教学相结合的探索与实践[d].西北师范大学。

[3]石秀芹.高中学科教师德育作用的调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4]林文斌.数学教育的德育功能[d].福建师范大学2002。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五

互动教学模式互动作为教授和学习的手段,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通过教学、讨论和交流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配合。学生通过这种教学模式了解文学的经典作品,掌握评价和审视文学作品的方法。它分为课前、授课和课后互动三类。

(一)课前互动包括指导学生自主阅读和收集材料。我院创立了《中国古代上教学资源库》,通过网络课程提前将讲授课程的预习和思考题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对所讲授的知识有所了解。学生通过查询资料的过程中寻求答案,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如在讲授《牡丹亭》前请学生查阅其的版本,很多学生在查询中发现其版本在科白上存在很大变动,得出舞台表演和文学剧本之间是有很大差距的结论。

(二)授课互动是指教师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运用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情景模仿式教学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授《鸿门宴》时运用情景模仿式教学,教师让学生扮演《鸿门宴》中的角色,对鸿门宴的场景进行了模仿,课堂妙趣横生。最后的作业是每个班级编一个短剧《鸿门宴》。有的学生用现代人的观点戏说鸿门宴,表演时尚幽默,经过多年演绎已经成为话剧社节日表演的保留剧目。运用这种授课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创作的热情。

(三)课后互动以网络为平台,教师答疑,指导学生阅读、写作和实践。教师指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和生活中。学生创办具有特色的文学社、戏剧社和杂志。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引入了对联、绝句、律诗、长调词之类的写作训练。我校成立了徐州高校诗词协会、楹联协会和话剧社,每年都举办采风活动、诗词朗诵和创作大赛。戏剧社创作课本剧参加高校大学生dv大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写作和社会实践能力。

古代文学教学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大学的素质教育,特别是文化素质教育,其宗旨、其核心是育人,或让学生学会做人。但是这种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课程教学,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却不是唯一的形式,育人、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环是‘养成’,即通过大量日常生活和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润物细无声地对人的心灵予以感染、纯化。”[4]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和评估体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增强趣味参与性教学。互动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愉快的美学享受,如在教授《春江花月夜》时可以安排多媒体教学播放古筝曲《春江花月夜》,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同时安排周期性讨论会,师生共同评议文章,各抒己见,见仁见智。先让学生评议,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然后教师进行修改、评议和总结。一篇文章经过师生的反复评议会出现很多亮点。学生的思维和参与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

(二)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通过假期社会调查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比如的暑期社会实践题目是结合中国古代文学的知识调查和研究你感兴趣的地方传统文化。很多学生通过调查和研究写出了不少好文章。如《唐代徐州进士考》《宋代徐州进士考》《明代徐州进士考》《清代徐州进士考》《苏轼在徐州文学创作研究》《苏轼在徐遗迹的考证和研究》《徐州古代名人遗迹考察与研究———以彭祖、项羽、刘邦为例》和《张竹坡文化遗迹调查与研究》等。学生运用学到的中国古代文学知识进行调查和研究,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三)形成开放灵活的评估体系。在考核考试方式上将参与讨论、学期论文和课外实践与期末考试一起计入学期总成绩。用灵活的评估体系扭转学生被动、应试学习的不良倾向。采用考查和考试相结合的评估体系,考查的成绩占30%,考试的成绩占70%。考查内容分为平时的课堂讨论、学业论文的写作和课外实践三个部分,各占三分之一。考试采取笔试方式,试卷考查的重点突出学生对重名家名篇的掌握,通过具体作品的分析达到以点概面的效果。通过这种考试方式,学生在具有扎实的文学基础知识功底的同时,也提高了古文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下,中国古代文学面临着推进课程向综合化发展,教学内容、教学技术和教学模式现代化的课题。加强学科建设,改革教学手段和模式,全面发挥课程在德育、智育、美育等方面对学生的作用是改革的重点。互动教学模式将交流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和灵魂,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实践,通过讨论交流相互作用、影响和配合。它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协作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增强教育效果。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六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没有什么比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更熟悉的了,所以,我常常利用生活中的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和探究。如在教学《看云识天气》这篇课文之前,我观察到今天可能会有雨,于是,上课的时候我直接提着雨具进了教室,当时,还没有下雨,学生看我带着雨伞上课,甚是不解,于是,我没有急于讲课,而是故意望了望教室外的天空,引来学生的好奇,很多学生也跟随我的目光开始遥望天空,在学生感觉好奇的时候,我说道:“同学们,今天朝霞在西,表明阴雨天气在向我们进袭,所以教师推测今天很可能会下雨。”学生自然对我的这一推断表示怀疑,于是,我开始为大家讲解云层的构成,在学生了解了其形成过程之后,我进而引导学生认识几个简单的云层,包括课文中提到的卷积云、高层云、雨层云等。学生对云层有了基本认识之后,就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奠定了基础,而当本节课尚未结束之时,果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学生自然对“看云识天气”的真实性深信不疑,从而更加认真地学习课文内容。讲完课之后,我还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任务:看明天的云,辨别明天的天气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之间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充当一个协助者的角色,根据每个小组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同时协调好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比如教学《济南的冬天》这篇课文时,我根据学生的平时表现和语文基础将全班划分为几个不同的小组,并根据事先掌握的资料了解班上有几位来自外地的学生,将这几名学生分到不同的小组中,明确每个小组中成员的各自职责———有的负责查找作者老舍的生平资料以及写作背景,有的负责整理并分析课本中关于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语句,有的负责记录整个小组的讨论过程,在分享各自的资料之后,可和外地的学生一起讨论作者认为“济南的冬天”特别温情的原因,小组成员各司其职,在行动上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在知识上形成互补,能够有效地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对于学生的评价,要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就是不仅对学生的知识层面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爱好、兴趣、情感、态度、习惯等进行综合性评价,并且尽可能挖掘学生身上的优点,以激励学生为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及时冲破传统教学模式的阻碍互动式教学,树立起人本教育新理念,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真正做好学生的知识导师和人生导师,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七

在初中的政治教学中,要想提高生活化教学的效果,教师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首先,将政治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初中生虽然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的政治素养,但是其对于一些问题的看法仍然比较肤浅,且比较片面,因此政治教师应该发挥指导者和引领者的作用,从初中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学会在实践中挖掘理论根源,进而将思想政治理论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与应用;其次,将政治教学与现实案例相结合,初中的政治教材由于篇幅限制,只能提炼理论精华,因此其案例的部分必然会存在不足,此外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时政要闻、社会热点也是瞬息万变,因此,教师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理念,及时为学生做出案例补充,以保证其在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中获得多角度的启发;再次,将政治教育与当地实际相结合,每个人对自己的乡土都有一份特殊的情感,因此,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优先采用在当地具有典型代表的案例,以拉近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最后,将政治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长期僵化的教学模式,让许多学生对政治教学产生了沉闷、说教、高高在上等不良印象,基于此,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应该从初中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创新教学方法,让政治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1.从趣味性的生活视角构建教学模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只有对某一新知识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才能够在积极的情感引导下不断探索。学生缺乏兴趣一直以来是是困扰初中的政治教师的主要问题之一。建构主义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依托一定的情境,而熟悉的生活就是思想政治教学情境设计的来源,初中的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从有趣的生活场景出发,让学生在情感迁移中完成对理论知识的探索,例如在“成长在社会”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教师利用教学视频为学生展示了一些社会不文明现象,如乱丢垃圾、踩踏草坪、乱写乱画等,这些不良行为在大多数学生身上都出现过,而将其搬到课堂上,则可以让学生从案例中反思自身行为,并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感。

2.从政治性的生活视角构建教学模式。

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未来接班人,因此基本的政治理论是政治教育的核心。在生活化教学中,教师应该从政治的角度出发,让初中生对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矛盾、基本政治经济体制、未来发展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然后通过内容的细化,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在“情系祖国”这一章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利用鲜活生动的历史故事,为学生讲述党的发展历史,新中国的诞生和发展历史以及改革开发以来的伟大成就,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3.从时效性的生活视角构建教学模式。

新媒体使信息的传播更加便捷,许多社会问题都会经过网络的发酵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教师在生活化的教学实践中,应该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紧跟时代步伐,用最新的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现实思考,例如近年来,“老人摔倒,扶不扶?”的问题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许多人由于扶人被讹,这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的风气,让爱心成为了社会欺诈的对象,因此,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可以利用正反两方面的案例,组织学生展开思考与讨论,以保证在基础教育阶段纠正社会的不良风气,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氛围和正确的指引。

三、结束语。

总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理论性强、概念抽象、趣味性少,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实现基本的传道受业解惑的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社会观,进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并能够对一些社会事件形成独立的思考。政治与生活密不可分,从生活视角探索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新途径,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利于推动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

参考文献。

[2]杜凤芹,郭明会,杜先民.基于生活化视角的初中的政治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86.

[3]曾椿树.对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的政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1:133.

时政教育与初中的政治论文篇十八

摘要:随着德育教育在初中教学中深入贯彻,德育教育实施中的问题彰显出来,限制了我国初中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将对初中教学中德育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予以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此为其他学者研究德育教育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资料。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德育教育的越来越重视,且德育教育在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对学校的长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德育教育作为一项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知识的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遵纪守法的思维。而初中教育作为我国义务教育中的重要阶段,其学习质量对学生的今后的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

随着德育教育在我国初中教育中的不断运用,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出来,需要教育者予以重视。

1.1德育教育理念与时代脱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全球经济的日趋紧密,促使人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重大的改变,人们对时代的认识、对事务的构思方向发生了转变,促使初中生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向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特别是,受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大部分初中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思想上容易出现“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在与人交流以及关爱他人之上存在一定的障碍。据此变化,初中生的德育教育也应该随之改变,依据现代初中生的思维理念和情感特征来开展教学活动,以此构建起与时代接轨的德育教育理念,为新时期的初中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

1.2德育教育的管理工作与教育工作之间出现错位现象。

依据当前我国初中学生德育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之间存在分工的问题,促使德育管理与教育无法实现有效的融合,学生的德育教育出现错位。事实上,德育教育工作与管理工作都是为初中学生德育教学来服务的,应该加强两者之间的融合,从而达到管理中教学、教学中管理.

1.3德育评价体制存在弊端。

当前我国不少学校对学生的德育评价都只关注学习成绩,导致成绩成为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过于片面,非成绩类的德育评价项目考核成为一种形式,无法实现对学生的全面评价与综合考量。这种评价方式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给学生的身心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87605.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