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不仅是对书籍内容的回顾,更是对自己思想意识和情感世界的展示。写读后感的同时,我们可以思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思想,并结合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进行分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其中包括对不同类型作品的读后感,如小说、散文、诗歌、电影等。阅读这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读后感的写作方式,同时也开拓了我们的阅读视野。大家一起来看看这些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写读后感提供一些启示和灵感。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一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本·琼森称他为“时代的灵魂”,马克思称他和古希腊的埃斯库罗斯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虽然莎士比亚只用英文写作,但他却是世界著名作家,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其剧作也在许多国家上演。他对文学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人们尊称他为“莎翁”。
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著名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欢喜》。历史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查理二世》。正剧、悲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我们必修四的教材中就有《哈姆雷特》的选段。看了课文之后,我对这部戏剧产生了好奇,于是就利用休息的时间读了这本书。
《哈姆雷特》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因父王突然去世,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不久,母后又与国王的弟弟、新国王克劳狄斯结了婚,更使他感到难过。新王声称老国王是在花园被蛇咬死的,而老国王的灵魂显灵,告诉哈姆雷特自己是被人害死的,凶手就是他的亲弟弟克劳狄斯,目的是为篡夺王位、霸占王嫂。鬼魂请求哈姆雷特说,要是他确实崇拜和挚爱他父亲的话,那他一定要向那卑鄙的凶手复仇。哈姆雷特担心泄露心事,于是作出了一个奇特而大胆的决定:假装发疯。哈姆雷特借一个戏班子进宫演出的机会,自己改编了一出描写阴谋杀兄的旧戏“贡扎古之死”,让戏班子演出以试探新国王。戏未演完,新国王就做贼心虚,仓皇而去。这样,哈姆雷特相信新国王的罪行属实。新国王下在坐立不安,奥菲利亚的父亲---宫内大臣波洛涅斯为他献计,让王后将哈姆雷特叫到房中谈话,自己躲在帷幕后偷听,以便探明情况。与母后谈话时,哈姆雷特发现帷幕后面有人,以为是新国王,便一剑刺过去,结果杀死了波洛涅斯。新国王知道事已败露,又想出借刀杀人的办法。他派哈姆雷特去英国,并让与他同行的两个老同学带上一封密信,集中要英国国王在哈姆雷特上岸时将其杀死。没想到哈姆雷特已有察觉,调换了密信,反让英国国王杀死克劳狄斯的这两个特使;他自己则跳上海盗船,回到丹麦。哈姆雷特这才知道:奥菲利亚因为父亲被杀、情人远离而发了疯,落水溺死了。奥菲利亚的哥哥雷欧提斯与哈姆雷特带领一批人冲进宫来,要为父亲和妹妹报仇。新国王利用雷芡提斯与哈姆雷特决斗的机会,在雷欧提斯的剑上蘸了毒,同时还准备好毒酒,以便将哈姆雷特除掉。最后,哈姆雷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谋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克劳提斯也被哈姆雷特刺死。哈姆雷特留下遗嘱,让好友霍拉旭完成他的心愿。赞同在这部剧中,哈姆雷特是不完美的,有时他的抉择很不理性,例如当他在愤怒之下一剑刺死他误以为是国王的波洛涅斯,这或许会让人觉得他太冲动了,然而就是他这种不理智的行为,这种人性的弱点的表现,让我们从心里接受和认同他的艺术形象,因为这样不完美的人,才是也个有血有肉的正常人。
戏剧中有许多经典的语句,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倾听每个人的意见,但只对少数人发表你的意见;接受每个人的批评,可是保持你自己的判断;你可以怀疑星星是火把;你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炽热决心的光彩,被审慎的思维盖上了一层灰色,伟大的事业在这种考虑下,也逆流而退,失去行动的意义;可以怀疑太阳会移动;你可以怀疑事实是谎言;可是不要怀疑我对你的爱意……这些话中充满着哲理,当然,整个故事对我们也有着莫大的启发,在一个“脱了节”的时代哈姆雷特立志重整乾坤,但他又耽于沉思、自责、自我怀疑,加之犹豫与孤独,于是一再拖延复仇计划。他身上集中体现着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及他们的迷惘、矛盾和痛苦,反映着16—17世纪初人文主义思想的危机。哈姆雷特的精神苦闷具有超越时空的意义,他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不休的经典形象。
《哈姆雷特》被誉为莎翁戏剧王冠上最璀璨的一颗钻石,它是莎士比亚的骄傲。他通过“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我们看”的方式来揭示人类的深层灵魂以及对人类前景的再思考。哈姆雷特的变化过程正是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当我们没有踏入真实的社会中的时候我们都是踌躇满志的王子,在我们的眼中一切都是美好的,我们有太多的梦与想。当我们慢慢地成长起来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也是如此,更何况我们在这个时候是比较敏感与心萌动的时代,也仍然保留着童年时代的那颗童心,对有些事情仍然抱有美好的憧憬,当事情的结局不如自己的梦想之中或理想的时候,我们就会变得郁郁寡欢甚至是自暴自弃,那时周围的一切对我们来说都是那么的丑恶与讨厌,让我们觉得个社会、世界是特别的残酷,当我们经历了一些残酷的事情之后,或许就会左思右面想,迟迟不肯行动,顾虑太多,到头来只是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有时我们错过了机会反而还会给我们自己找借口以此来摆脱我们的内心的失望与空虚,更会以此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无奈与清白。在我们考虑不周全或鲁莽的无奈的行动失败之后仍然还会给我们自己找种种的借口以此来完善自己的面目,可是我们却不曾想过这样做反而到头来只会弄巧成拙。(经历也是一种财富,让我们学会时刻呵护自己的心灵吧,慢慢的成长,在以后的岁月里,在前人的教导下,慢慢的走向属于自己的那片天地,期许着与自己的梦想更贴近些吧。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二
在经济学研究中,有两种趋势。一种是规范研究,另一种是实证研究。前者以某种“规范”为依据,给出一种标准,然后再指出应该怎么做;后者则以现实中实际发生的情况为依据,解释事情为什么会像现在这样。
张五常反对“规范”研究,赞赏“实证”研究。他认为有些“规范”纯粹是空中楼阁,从来没有得到过验证,怎么可以以此为依据呢?他有一句名言,“有些经济学家总喜欢研究那些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就是这个意思。
“经济解释”这四个字,涵义就是用经济学思维解释实际中发生的事情,代表了实证研究。与它相对应的名词应该就是“经济规范”了。
在过去,大多数经济学家往往根据应该是什么来分析,这是一种旨在提供政策建议的规范方法。但是,近年来情况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许多经济学家现在开始解释事情为什么像现在这样,这是一种立足与推导和检验假说的实证方法。
实证研究的典型方法是,首先找出大多数行为主体的行为方式,然后寻找原因。但是,有时候某些行为主体就是在胡作非为,这时就不是解释的问题了,而是要直接指出不可以这样做。这种情况往往发生在政府身上,一个直接原因是市场机制对政治权利不起作用。
张五常在解释产权理论的应用时,说私有产权可以解释历史发展。
私有财产是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前提。现在快速增长的每一个国家都主要是把经济建立在私有企业制度之上。就是说,大多数生产性资源都归私人所有,不受政府行为的干预。这一点曾经是偶然的现象。
但亚洲的经验却证实了一个铁的规律:在整个历史上,没有一个经济在不存在较为明确的定义和执行的私有产权结构的情况下取得了重要的增长。反过来说则是,在明确定义和私有产权支配着大多数重要资源时,没有一个经济没有增长。
我们无论是回顾欧洲的罗马帝国还是回顾中国的清朝,都找不到这一规则的例外。
当私有产权被压制时,经济就会大大增加交易成本和运行成本。结果是增长受阻。换言之,广义的交易成本虽然在私有产权及相关的自由企业制度也非常之高,但仍然比在人类已知的任何其他制度下要低得多。
张先生他更相信交易的作用,按张先生的说法交易是可以做到互利的,这样更符合“自私前提”。
而这里的“自私前提”实际上是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定之一,即“理性的经济人”假定。
不过我个人还是认为经济学应该避开哲学上人类本质的讨论,而使用“理性的经济人”的假定较为合理。
既然我们已经有了人类本质“自私”的假定前提,那么我们当然会追问人类行为的外部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这也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张先生在《经济解释》中用“缺乏”一词来说明这个问题。既然市场上的物品是“缺乏”的,那么我们想拥有它就必须付出一定的代价。
张先生认为这个代价的高低就应当用市场价格的高低来衡量,而应排除政治权力或其他非正常因素的.影响。换句话说,个人手中的货币就是经济市场上的“选票”,它的多少决定了你可以消费的商品的多少,而政治权力的介入必然会削弱这个“选票”的作用。
“缺乏”引起了竞争,张先生认为“‘没有竞争’这句话,从比较严格的经济学来看,是难以成立的。”没有竞争这个社会也就没有进步,但竞争不应当是无序的、恶性的,竞争“跟任何运动游戏一样,是要有游戏规则的。”张先生认为“产权制度就是竞争的游戏规则”。
产权理论并不应仅局限于市场,有时它的某些观点当被引入到政治领域后,同样会产生某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当然这还有待于实践。
对于效用的观点在经济学中是有争议的,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有的,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唯心的观点,也有的学者认为它的不存在是因为它的不可度量性。
张先生似乎不太同意“效用”理论,例如他在文中有这样的阐述“我反对功用理论的主要原因,是‘功用’只不过是经济学者想出来的概念,是空中楼阁,在真实世界不存在,所以要推出可以被事实验证的含意不仅困难,而且陷阱太多,以致推出来的很容易是套套逻辑,自欺欺人。”
至于需求定律,谁都知道这是经济学中最为核心的灵魂思想,倘若离开了它,我们的经济学似乎也就不存在了。
在认识需求定律时,我们必须区分需求量的变动和需求的变动这两个概念。需求量是个变量,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它是由价格量的变动所引起的。
而需求的变动是在价格不变时,由其它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变动。张先生也不惜花了一节的篇幅来向我们区别这两个概念,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而经济学历史上著名的“吉芬反论”似乎又同我们的需求定律是那样的格格不入。
张先生为说明这个问题,主要引用了弗理德曼的观点。按弗理德曼的观点,“要是我们以社会整体的一般均衡来看世界,吉芬反论不能成立。”但弗理德曼的观点并非完美,张先生的解决方案是就是“逻辑上,只要有竞争(而在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吉芬物品不可能存在。”
吉芬物品的存在应当是有条件的,但当在一个竞争的社会中时,很难会有违反需求定律的吉芬物品存在。
通过读《经济解释》,经济问题可以比较通俗的进行理解。读经济学的人应该要熟悉这么一本不可错过的书。我想凡是读过的同学都会对经济学有更深刻更直观的认识。最后一句凡是好书都不应错过。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三
酷狼朋友罗克的故事太多了,我非常感兴趣。他是一个聪明的发明家。他研究了人体能量吸收器,把人自身散发的热量攒成电,大伙儿从此不用交电费了,他还研究出防暑疫苗,打一针凉快一夏天,还有防寒疫苗,文凭针,官运针,愉快针,孝顺针……他甚至还能捣鼓出人造龙卷风,使善良反败为胜,战胜邪恶,他还发明了垃圾炼金机,能把垃圾炼成黄金,那叫彻底的变废为宝!罗克还是个教育家,他发明了50句家长忌语和50句教师忌语,可最后还是宣告失败,他任地球-球长后,不仅解决了计算机“万年虫”的困扰,还从此免了后代的“n年虫”之忧,罗克甚至还当上上帝,让孩子在六岁时学会“父话”,能够和母语”讲得一样流利。他是一个奇思妙想的发明家,我非常喜欢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我也想和他一样当地球球长和上帝,为人类造福。也想……我平时除了认真钻研。刻苦学习以外,还能积极动动脑筋。记得有一次,我的地球仪褪色了,变得模模糊糊,看不清,只得让他退休了。我想这样要买许多地球仪,得用许多钱,不是很浪费吗?怎样能让地球仪不褪色呢?要么把它放在柜子里,可是又放不下,怎么办呢?这时,我看见桌子上有一只三江购物的袋子,把它套在地球仪上,打一个结,怎样非常方便,要用时只要把袋子拿掉。我已经用了5年了,但地球仪还是跟刚买来的一样新。在生活中,我就是这样爱动脑筋。当然,像故事中的罗克一样成为一个发明家,还远远不够。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加倍努力。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创新。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四
在全球旅游中,仅仅重申新兴市场作为“主要的旅游客源或是目的地”(p. 419) 的重要性已经是老生常谈,从这点来看,李想博士的文章恰逢其时且富有建设性。如今,越来越多的来自新兴世界地区的人参与到旅游实践中,然而在学术领域里,我们对这类市场的研究却很滞后。当“发展中国家显示出相当的增长势头和经济潜力”时 (p. 419),新兴市场就不仅仅是一个情境或是一个背景,还是一种机制,一种促进消费者行为形成、中介的机制,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重新认识 (reconfigure) 消费者行为。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非常符合这一情形,故而中国旅游市场研究者应该更细致地理解其消费者的心理机制和行为表现。
作为新兴市场(尤指中国)的旅游研究者,我常常收到这样的问题,“中国文化有怎样的独特之处?”或是“中国消费者与西方消费者有怎样的区别?”虽然这些都是我经常思考的问题,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想回答这些问题并不容易,在李想博士文章里,我得到了一些启发。文章中,李想博士从新兴市场和发达市场、宏观和微观角度描述了“新兴市场情境与其他市场的区别问题”,其中有一个观察尤其吸引我,同时也是我在近来研究中提出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市场增长已经鼓励了许多有关中国旅游者的研究,但是大多数研究仍采用西方的范式或者是“中国样本加西方框架”来验证(新瓶装旧酒),同时,许多研究者已经意识到使用西方范式研究中国市场存在一些局限,例如以下几点。
现代旅游理论很大程度上基于以欧洲为中心的范式假设。然而,作为以东方文化为基础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情况和欧洲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在跨文化情境下,如果不加区分地套用西方范式和框架,不尝试发展概念,则会给测量内容和情境、以及理论推广带来潜在的问题。特别是从其他的社会和文化情境中提炼的有限的测量题项可能限制了中国旅游者充分表达他们行为和体验的能力。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中,维度和组成题项是否能通过同样的方式被解读是存在疑问的。
应该指出的是,当和其他西方旅游者做比较时,尽管中国旅游者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行为,但是他们拥有一些由文化根基产生的特点,而在之前的测量中并没有捕捉这些特点。因此,已有的维度和组成题项可能无法发现中国旅游者行为的一些细微差别。例如,类似的维度,由于受社会和文化的重建影响,可能并不显示相同程度的相关性或重要性。李想博士提出通过教育获得更高社会地位的例子说明了这一问题。尽管几乎所有的社会都强调教育的意义,但是与教育追求有关的期望可能在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例如,“学而优则仕”这一中国信仰可能是一个中国文化视角的具体维度。这种文化差异可能是测量中国旅游者行为时在方法论上面临的主要困难。
此外,李想博士指出来自新兴市场的消费者已表现出“消费动机的快速转变,从基本的生理/生存需要到对质量、价值、便利以及更快乐的追求”(p. 420)。从需要实现的视角看,人类需要是复杂且宽泛的,尽管食物和住所等基本需要可以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理解,但是由社会和文化参数框定的更高水平的需要则不容易理解。来自新兴地区的旅游者可能以相当不同的方式看世界;他们的社会和文化需要可能有所不同,因而有关度假行为的视角可能大相径庭。
在谈到“前方有什么机会” 的问题时,李想博士概括了一系列未来研究的机会,敦促我们扩大消费者基础。总体上来看,中国社会经济正在经历市场导向改革、大规模城市移民以及不断扩大的阶级分化等变革,由此催生了与中国情境相关的特殊细分市场,包括新中产阶级旅游者、中国的暴发户、个人主义风格的千禧旅游者以及常常被忽略的低收入、低教育的旅游者。这些新兴的细分市场的存在表明旅游活动越来越开放多元,同时有着很大的市场消费潜力,但是我们对这些人群的休闲和旅行需要的了解却非常少。同时,这些市场的存在使得如今中国的社会结构变得错综复杂,一个典型的例子是近来已经受到西方媒体广泛关注的杀马特亚文化群。当年轻的移居者在城市和乡村社会经济现实中挣扎时,当这一群体的`数量在不断增长时,我们对他们的了解却少之又少。同时,我们又可以合理推断,对于那些处在变化的政治历史模式前沿的群体来讲,休闲和旅行的体验具有社会经济意义。我和我的合作者已经尝试在更宽泛的社会现象情境下对旅游进行解读,在某种意义上,探索旅游的变迁实际上是如何揭示社会的变化。
既然西方量表解释中国旅游者行为的力量有限,在我们的研究中,就需要超越现代的以欧洲为中心的观点,而不是仅仅复制已有的量表。那么,如何能做到呢?我们怎样更充分、准确地应对新兴市场群体?作为研究者,我们想要更丰富、更敏感地解读新兴旅游市场,具体在测量的层面,则需要聚焦于构念、题项上,进而思考如何产生与文化、社会经济相关的维度。可以说理论构建的时间似乎已成熟,装在新瓶子中的旧酒尝起来不新鲜,而我们可以为新酒装入新瓶子中喝彩。
然而,虽然西方的范式在应用中存在严重局限,但并不是完全无效,这意味着我们不一定需要或是应该提倡完全的范式转换或是普世规则来推翻之前的实证现象。正如李想博士所主张,尽管我们承认传统营销原则的局限,即“它们建立在不能可靠地解释新兴市场特性的社会经济条件和体验经济的基础上” (p. 424),寻找中层理论来寻求解释是现实的,因为“我们不仅能够结构化地重新组织已有的发现,延展它们的边界(大致是“旧酒,新瓶”方法),而且可以提出新的研究问题,引领新的方向(“新酒,新瓶”方法)”(p. 424)。通过新瓶中的旧酒,我们只能“举杯消愁愁更愁”,然而端起新瓶中的新酒,我们则能“共君一醉一陶然”。
事实上,包括我自己和我的合作者在内的许多研究者已经开始使用更基础的方法和更本土的视角来探索中国消费者是哪类消费者,他们在旅途中寻找什么,他们实际上做什么。有如下两个例子。1)传统文化价值作为中国消费者指导原则的角色。2)现代化和全球化如何与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互动,乃至挑战传统文化价值体系。中国与其他新兴市场在国内、区域内、长距离的国际旅游行为和体验上的差别将会是另一个有趣的研究主题。这样的洞察将产生理论意义,并且为试图吸引中国以及其他新兴市场的目的地和企业提供实际可用的框架。
文化是动态的,新兴市场的概念也是如此。正如李想博士指出的,新兴市场将生长成为先进的经济,而先进的经济将可能再次成为新兴市场。有趣的是,中国这一新兴市场,在过去的两千年中曾经是世界上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直到1810年,西方才通过产业革命超过了中国。在此之前,西方人通过横跨大陆的旅程去获得东方商品,例如瓷器、茶以及丝绸等。来自中国——当时世界的中心的任何物品都被认为是优质的、有地位的。如今,在中国与西方的第二次接触中,中国正在发展、过渡和新兴。谁又知道接下来将发生什么?可是时候将新酒倒入新瓶中来满足我们的求知欲了。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五
1835年秋天,马克思在中学毕业考试中的一篇题为《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要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他认为“如果人只是为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的聪明人、出色的诗人,但他绝不可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使自己变得更加高尚的人,历史承认他们是伟人;那些为最大多数人们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他进一步发挥他的思想。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我们就不会为它的重负所压倒,因为这是为全人类所做的牺牲;那时我们感到的将不是一点点自私而可怜的快乐,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万人,我们的事业并不显赫一时,但将永远存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把自己的想法都写进了这篇文章中,教师看了大为惊异,深受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老师对这作文只作了“思想丰富,理解深刻。”这八个字的评语。
这告诉我们理想重要,立志重要,周恩来总理少年时期便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志向。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六
《论文》读后感作者所在的时代,有一部分人主张模仿古文进行创作,作者作此文对此进行了抨击,在他看来今人对古人的可以模仿,只是从形式上进行了模仿,而不能真正体会古代文章的精髓之处,所以他从文章的流变入手分析阐述,更加明确了文章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不是死板模仿。俗话说,我手写我心,没有生活,没有想法,一味追求形式美的文章是没有灵魂的,在哲学上,我们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告诉我们凡事要通过自己真实经历去创作,这样的文章才有可读性,才会有其存在的价值。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七
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一直受着教学与科研的双重压力。对于教学,我还能符合要求;可是长期以来,科研是我的弱项。
是,记录下一些自己的收获和想法。
一、关于选题。
(一)如何进行选题?
一个好的选题是一篇论文成功的一半。最好以问题到导向确定论文的选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东西都在变,就像一个大试验场,因此这里面有很多很好的素材可以去挖。
如果能在中国找到一个有意义的选题,别人研究过但你有好办法,或者别人根本没有研究过,那是非常好的。
(二)什么样的是好选题?
第一种选题是要有新的理论构想。
做纯理论的东西不是很容易,因此还是需要问题导向,可以是在现实中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但现有的理论解释不了,然后去发展一个新的理论。姚洋在报告中提到最忌讳看到的一类文章是,将一个已有的理论模型中假设改一改,进行非常复杂的推导,最后推导出的是一个非常没有价值的东西,另外改已有模型的假设往往会改错。
因此,最好是从现实中发现有意义的题目,而不是纯粹地去改已有的理论模型。
第二种选题就是解释一个谜或者意外。谜就是逻辑上无法找到答案的现象。
譬如,李约瑟之谜。李约瑟在写《中国古代技术史》这套书的时候,他提出来一个问题,中国古代技术水平到了如此之高的地步,但为何近代的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中国,似乎在逻辑上没有办法解释,这就是一个谜。意外就是你发现了和现有理论预测相左的经验事实。
譬如,理论上说随着价格上升需求会减少,但后来吉芬发现价格上升需求上升的事实,这就是一个意外,对于这个意外进行解释也是一个好的选题。无论是你发现的谜还是意外,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抓住审稿人的眼神。
第三种选题就是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现象,比如说检验现有的理论。有很多理论,以前没有检验过,然后可以用新的数据,新的计量方法去检验,这也是一类选题。在做这类选题是,一种是用新的数据去检验理论。姚洋指出如果是论文是用微观数据做的,被拒的概率会大大降低。
同时,姚洋指出中国现在的微观数据较少,现在做微观研究可用的数据就2个,中国居民家庭收入调查(chips)和美国北卡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另外,北大有两个数据,一个是赵耀辉老师领导做的charls,主要做退休和健康的数据。
这个数据在ccer的网站上就可以查到的并且免费下载;另一个是中国家庭动态调查(cfps),由于数据库是北大出钱做的,所以北大先用,明年10月对外公布。另一种就是用新的计量方法。
几类不好的选题。一是改别人模型的假设;二是,没有把经验事实弄清楚,就生搬硬套别人的理论模型去解释;三是,稻草理论;四是,研究决定因素的文章。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文章在研究某一问题时提出了很多变量,然后运用计量的方法对这些变量进行回归。
姚洋认为这不是做研究的方法,他认为应该是研究一个机制,控制其他变量把一个机制说清楚就可以了。比如可以问工会对工资有没有影响,只要把这个因素搞清楚就可以了,而不是说非要去研究工资有哪些因素决定。
二、关于写作技巧。
(一)关于理论研究的写作技巧。
做理论研究,并不是写出一个模型,然后模型推导出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做经济学的文章,首先是我已经知道了我要的结论;然后将一个符合直觉的故事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
当然,如果故事没办法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那肯定是什么地方出现问题了;最后是找到适当的经济学模型,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把故事用表达出来。
这里有个关键的地方,就是用适当的经济学模型,最好使用现有的经济学模型,就能把它给讲出来,模型又比较精巧,然后你还能用数学语言讲出来。
(二)关于经验研究的写作技巧。
经验研究,好的数据是第一要务。姚洋认为,省级的数据现在基本上都被大家用烂了,除非有好的主题,他建议大家少用省级数据,花一点时间收集县的数据、城市的数据。
另外,在做经验研究时,不能直接将数据扔到模型中,认为回归出来什么结果就是什么结果。经验研究也要有故事,最好要有理论模型,有分析框架。
写完分析框架,就更清楚地知道在做数据分析时应该放入什么样的变量,思路会更清楚。
三、优秀论文的写作。
第一个是要说清楚文章在文献中的定位,开篇就要说。论文的摘要很重要,姚洋提到很多文章在看过摘要后,就会决定不给发表了,这是因为通过看摘要就会发现里面什么都没说。
另外,论文的前言很重要。审稿人一般都先看文章前言,然后看结论。如果他觉得没意思,就会砍掉了。
所以一定要在前言里面写清楚,文章在文献中的定位是什么,你的贡献在哪里。
第二个是要在前言里面把自己的故事说清楚,如果是做计量研究,把使用的方法大体上主要的说一遍,把结论说一遍。并且要在前言里面说清楚论文用的是什么数据。
第三个是要尊重规范,文字要符合语法,这个是最基本的要求。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八
假期特别找了一本外国的教育书籍《德国美术教育》,书中介绍了在德国文化大背景中,德国的艺术教育既保留了本民族思辩性、有序性的特点,又吸收了宽容性、多元性等优点,形成了具有相当伸缩力的教学模式。从我们的美术教育的角度看德国的艺术教育,它具有很强的个性,深受启发:
一、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素材,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在德国,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外,还得用2―3年的时间来专修教育理论,通过教学实践才能确定。这样决定了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完成具有相当伸缩性的艺术教育成为可能。在小学,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面对刚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孩子,学校对一、二年级实行包班,教师明确所教学科的教学大纲和内容,不设日课表(但应要求教师尽可能地向一个学科内容为一课时过渡),教师所教内容可随机应变,如:课堂内突然出现了美丽的蝴蝶,孩子的注意力自然随蝴蝶而转,这时教师的教学内容随蝴蝶而变,让学生观察蝴蝶飞的动态、形状,介绍有关蝴蝶的种类、习性等常识,然后要用语言来描绘蝴蝶;用彩色笔画蝴蝶。把常识、语文、美术等课结合起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这儿我体会到学科的横向联系,教学的灵活性,颇像我们的综合实践课,但在国内似乎缺少一个过渡的阶段,让教师从一个循规蹈矩的状态突然转变到一个随心所欲的状态,结果必然是混乱失败的。
二、重视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给孩子以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孩子独立地用不同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美术教学中,创造力的培养应首先注意创造性思维,而创造性思维是以发散性思维为特征的。关于发散性思维,美国心理学家基尔福特认为:“创造性思维指的是重新组织观念,而产生新的结果,并且在面对一个对象时,做出各种选择的假设。”在德国艺术教学大纲中从小学到中学始终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着重研究创造的行为过程。与自己的教学相比,我似乎更注重学生的作业效果,在以后的课堂上应该找到更好方法,既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又能有好的作品出现。
三、师生之间提倡“帮助我,让我自己来做”,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使教师由权威变为顾问,创造平等对话的关系。
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一个美好的环境,启发学生如何感受和发现,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本身美的潜在性,尊重学生对人和物的不同感受及表现。从小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根据不同对象具有多样选择的可能性。这一点与我们的教学观念不谋而合,淡化教师的权威性,与学生做朋友,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发现美,表现美。
四、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能力,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愉快中获得新的知识。
对于色彩的基本知识,在德国的美术教学中表现为有序而轻松,色彩以心爱的事物为对象来认识;色环通过色板的游戏找色彩之间的关系;色调的联系通过一些故事描述等方法来出现。如:“一座房间夜里着火了”,(既形成色调,又认识暗与亮的关系);“公主希望城市变成红色”;“绿色宫殿里的红色巫师”等。表现有兴趣的内容促成知识掌握,不至于太理论化。
组织参观当地的一些博物馆和参加一些传统节日,结合这些活动来表现印象最深、最喜欢的事。如参观汽车博物馆,画出不同时期汽车的风格;汽车比赛的场景;星期天的登山活动;为狂欢节制作脸谱等。这些对学生来说,有生活体验,丰富了知识,又能生动地在画面中体现。
这些灵活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方法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而让学生死记硬背,甚至加以考试,还要在他们人生第一次重大事件中记录上一笔,不是学生没兴趣不爱学,是我们硬把学生踢出了艺术的大门,不是老师们教不好,而是我们赤足站在烧得火红的石头上,只有快步奔跑保命,无力顾及其它。
除以上四大方面以外,德国艺术教育同时强调艺术教育的学科性,体系框架十分清晰,学科色彩很浓等等。总之,艺术教育始终是围绕最高教育目标,学生不仅是学会画画的技巧,更重要的是培养创造力、审美力、动手能力及个性的发展。努力使艺术教育与工业发展和科技发展相适应,把美术造型观念和能力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去,与一切领域的活动相联系。德国对艺术教育的理解及其观念,对我们的艺术教育深受启发,值得我们借鉴。
美术学作为人文学科的核心之一,凝聚着浓郁的人文精神。人的理想、愿望、情感、道德、意志、价值、尊严、智慧、美、自由等人文特征都内蕴于不同历史、不同国度的艺术家所创造的美术作品中。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人文素质的培育思想,让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具备浓厚的人文性质,可不断提升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小学生的身心。
二、小学美术教育中融入人文素质教育的课堂实践。
1.注重学生审美情趣的培育,在弘扬艺术精神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积淀着浓厚的人文精神,即以人为核心,把人的伦理精神、道德情操的提升与超越放在首位。弘扬艺术精神从娃娃开始,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情趣与艺术精神的培养,要让他们从小接受对事物、社会,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一种理解,为他们今后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奠定基础。如,我讲授了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中的一节课,内容是“威武的盾牌”。在这一课中,为让学生很明显地感受到编者的这个意图,在教学实践中不仅从美术角度来阐述盾牌功能,还可以通过盾牌上的动物头图案设计使盾牌增强威武感,给敌人造成心理上的恐惧感,从而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这种引导式的教学手段,较好地让学生了解了盾牌的功能和特点,知道了盾牌是古代士兵用的一种防御性的武器;并且知道了盾牌威武是为了让敌人见了胆战心惊。学生通过学习能以绘画的形式表现出威武的盾牌,特点突出、表现完整。通过教学,我完成了课前设计的所有教学任务,达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
2.注重学生人文史观的培育,在提升人文情怀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我在平日的美术教学中都坚持让学生收集整理当地的人文景观和自然美景,在课堂上进行介绍赏析。通过美术课堂,教师在陶冶学生健康审美情趣的同时弘扬了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升华美术教学。如,人美版小学美术教材第六册第八课“彩墨游戏二”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三环节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随堂欣赏是欣赏的一种重要形式,学生从艺术大师吴冠中早期画的江南水乡中初步了解彩墨画的语言――点、线、面,它们把画面表现得美丽多姿……(边播放课件边进行描述)图1白墙黑瓦,小桥流水,江南水乡仿佛刚从春雨蒙蒙之中苏醒过来……图2垂柳飞燕,红男绿女,为水墨江南增添了无限生机,图3寥寥几笔,流水人家,既准确地塑造了形体,也精细地分割了空间;图4流畅的线条,活泼而丰富的彩点,构成一幅充满诗意的乡村美景。
3.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增进知识融合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现在美术教材在体现美术学科社会性、艺术性的同时,更注重展现美术学科的实用性和人文性,为丰富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在平时的美术教学中除了有意识地联系音乐、文学、历史、媒体艺术等人文学科外,还特别注重架起美术学科与自然学科的桥梁,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如:“光芒四射的花灯”将美术教学与民间艺术相结合,让学生动手设计制作彩灯,通过欣赏、感知联想、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使学生对我国传统灯饰、灯节产生一种亲切、熟悉和融合的感觉,丰富学生的素质教育内涵,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审美情趣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与情感,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研究。
4.注重学生情感抒发的培育,在感悟现实生活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艺术是生活的再现。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进步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渐提升。在当今,小区规划讲究格调,居室布置讲究情调,穿衣打扮讲究别致,服装配饰讲究协调。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它正悄悄融入现代人的衣食住行和精神世界中,并以多样的形式滋润着社会文明。因此美术课堂教学不应仅垂青于历史,只注重单一的、理论化的专业知识,而应与时俱进,使人文精神和美术文化进入到学生的真实生活世界,让美术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沟通学生现实生活和理想生活的桥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精神生活随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而提高。
总之,美术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有机结合,为美术课程增添了新的生命力,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心灵的滋润是潜移默化的。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升华美术教育。
断断续续地,我教少儿学习美术已近二十年了。经验告诉我,三到十岁的少儿不应将大量的时间化在学习简笔画上,也不宜直接学习素描写生。尤其是近几年利用周末独立办班后,更是切身体验到家长和孩子,尤其是孩子的需要――不是想简单地学会画几副简笔画就够了,而是想通过美术这门艺术挖掘潜力、完善人格、体验别样的成功、别样的乐趣。因此,在我的“尖尖角”美术乐园里,如何让孩子在快乐的氛围中循序渐进地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是我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围绕这个目标,我将所有的学生按照年龄和基础的不同分编成几个班,引导孩子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事物,用尽可能用丰富多变有趣的手法来表现美术的方方面面,既不强求孩子的作品跟老师的一样,更不要求和其他孩子一样,鼓励每一个孩子都尽可能地表达出自己的特色。比如我教孩子画小鸟,练习圆、半圆、三角形的组合图形,我通常是先引导孩子回忆并联想曾经见过的各种小鸟,都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然后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画一画,评一评。总结出小鸟的基本形是圆、半圆与三角形的组合,色彩是丰富多变的。然后我会利用至少三个课时教孩子运用三种以上的方法来表现小鸟。一、剪纸拼贴画,二、简笔画,三、写生临摹加想象画。同时,每一节的课后作业我都会要求孩子带着课堂所学知识去重新观察分析生活和书中的小鸟,然后在新课开始的时候与同学相互交流自己的新发现。对于每一个孩子我都会设法找出一个优点,当堂在他们的《美育周记册》上画上红色的星星、月亮、太阳等等,以资鼓励。对于学生的作品,无论是家庭作业还是课堂练习,我都会认真地将它们悬挂在教室里,经常地找个理由点评一番,充分地肯定优点,慎重地、建议性地指出不足。比如小鸟的头画的不圆,我会微笑着说:“哎呀,小鸟是不是不听话,被他的妈妈打了一锤,把头给砸扁啦?”如果孩子画的小鸟身子太小,我会说:“小鸟好可爱呦,有点像大头儿子哦。再画一个身体大点的,强壮点的鸟儿做它的小头爸爸,好吗?”这样一说,孩子多半会带着快乐的好玩的心情再画几只鸟出来。时常是2-xx-xx小时课都上完了,许多孩子还不愿意放下画笔回家。
今年五一长假期间,我带了几个孩子上附近的山上写生,有位路过的老者询问:你这是教美术、素描还是简笔画呢?这话初一听似乎老者还挺懂行,细一琢磨其实是个外行。可以断言,这位老者对美术是一知半解,对少儿美术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更是一窍不通。
经过美术专业训练的人都知道,美术不仅仅是拿笔在纸上绘画。如果说美术是一座四层楼,绘画则是这四层中的一层,另外三层分别是工艺美术、建筑艺术和雕塑。而素描和简笔画呢,则不过就是这搂中的钢筋或几小块砖。在我的日常美术教学中,对第一次来学习美术的孩子和家长,我总是这样讲解美术的分类和学习目标:美术好比是一个人,我们的四肢可分别代表美术的四大门类;学习美术就是要学习如何观察美、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如果说美术像语文的话,那么简笔画就像其中的夸张手法,而学习素描就有点像语文课上学字词语法,那么写生呢就好比是写日记。大家都知道,学习语文不可能只学写日记,更不可能把夸张手法作为主课讲上一学期。但是奇怪的是,目前社会上就有很多课外美术辅导班把简笔画教孩子一画就是一两年!搞的很多家长对美术产生误解,以为孩子学美术就非得学简笔画,学素描就非得画石膏,也不考虑孩子的年龄和个性特点,随便进个美术班就算学美术了。实在是荒谬。()。
我认为,4-14岁的孩子学美术应该尽可能地教孩子了解、接触到美术的各大门类。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和接受能力分班教学。围绕造型、色彩和创意这三个基本要素,综合运用绘画、工艺、雕塑等多种表现技巧引导孩子从美术的角度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热爱生活,提高美的鉴赏力和表现力。我的美术教学以激发保护孩子的美术学习兴趣为主要目标,坚决反对美术教师图省事,一味地只教孩子学习简笔画。对于3-6岁初学美术的孩子,我更主张孩子的家长尽可能地陪同孩子一起学习,以便配合老师对孩子的美术学习给以经常性的,相对比较理性和科学的辅导。目前为止我带了xx-xx这样的课外美术辅导班,我叫做美育亲子班,每班有6-1xx-xx学生各带6-10位家长,孩子的学习兴趣及作品效果明显优于没有家长陪同的班级。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九
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双腿难以行走的男孩,单纯的他不得不进入特殊学校……然而,他的母亲并没有放弃他,上帝并没有放弃他。似乎,单纯的他,得到了上帝的眷顾。他拥有了一双使他箭步如飞的腿……他无时无刻不在奔跑,然后,从足球队明星,英雄,到外交乒乓球队员,到虾船船长,到跑遍美国……他用低下的智力与先天缺陷的身体,完成了即使智力与身体健全的人也一辈子无法企及的高度……他的一生就像一盒巧克力,总能尝出不一样的味道。
一片羽毛从天而降,缓缓的落在了福雷斯特·甘的脚下,他捡起了那片羽毛,滔滔不绝地讲起了他那既不平凡又感人的故事。
影片中,实在有太多太多的画面让人难以忘怀,每一个画面每一句台词都让人不禁感慨。因此,这小小的页面当然装不下我那说不尽的感觉。所以我也只好对某些动人的画面浅谈一番了……影片中最让我感动的画面是阿甘在中不惧死亡救人的时候,本为救好友布巴的他,不忍看着队中的战友在树林中等待死亡,一个又一个都把他们背到安全的地方。最后,当他发现布巴的时候。布巴已经奄奄一息了,单纯的阿甘对于友谊的真挚并不是用语言能够诠释的,最后他的努力完成了布巴的遗愿,成为了一名出名的富豪捕虾船长。
而影片中的人物,主角当属阿甘。不过其实片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们去细细品位,因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经过了编剧的量身定做,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着他不平凡的一生,他们都代表了社会上都某意中人,而阿甘把这些人联系在了一起。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说这部片子很夸张,夸张到离谱,夸张到让人觉得这更是一部喜剧。其实不然,夸张的来不会过分,却很好的用一个人的一生结合了真实的事件,真实的描绘了当时美国的人与社会。像丹中尉,本应战死沙场,扬名立万的他因为阿甘而保住了性命,他曾经埋怨,曾经堕落,但最后他毅然面对了现实,让人佩服。再看看阿甘的母亲。以为普通的妇女,却用她的信念,改变了阿甘本该平凡的一生。还有珍妮,她所折射出,正是美国社会泛滥,生活放荡的人的后果。
一部好的电影,会在剧本,服装设计,演员的演绎上为人称颂。它会在一段时间内流行。而一部伟大的电影,奥斯卡的最佳影片,是用平凡的人,平凡的事,造就不平凡的成就。它使你从不会厌倦的一次次看它。并且每一次都能从中学习到新的东西。
《阿甘正传》正是这样一部电影,他告诉了我许多,而最重要的是:生命本是平凡,没有人天生是英雄,也没有人天生是富豪,只有我们有信念、去尝试,并在生命中保持奔跑,奇迹才会变成奇迹,平凡才会变得不平。阿甘的一生仅仅是把这种奇迹放大化,见证黑人民权运动、上战场、参与中美外交的乒乓球大赛、启发猫王创造了著名的舞步、见证约翰列农枪杀事件……他不可思议地见证了50年代以来美国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但人生就是这样,是平凡还是不平凡,仅仅是一线之差,它就像一盒巧克力,结果往往出人意料。
不应该感谢我阿!应该感谢制作这部电影的所有人员跟崔老师阿!
尤其是《阿甘正传》的编剧,让我深深地佩服,这是我看过剧情结构最好的一部电影了!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
阿甘于二战结束后不久出生在美国南方阿拉巴马州一个闭塞的小镇,他先天弱智,智商只有75,然而他的妈妈是一个性格坚强的女性,她常常鼓励阿甘“傻人有傻福”,要他自强不息。
阿甘像普通孩子一样上学,并且认识了一生的朋友和至爱珍妮,在珍妮和妈妈的爱护下,阿甘凭着上帝赐予的“飞毛腿”开始了一生不停的奔跑。
“人生就像各种各样的朱古力,你永远不会知道那一块属于你。”阿甘母亲的这一句话,向我们阐明了:每一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存在,而且是独一无二的。阿甘,就正是听着这样的教诲,一步一个脚印地踩出了属于自己生活的奇迹。
“你必须明白,你和你身边的人一样,你和他们没有什么不同,一点也没有!”
阿甘看起来总是莽莽撞撞,傻里傻气,说起话来也是痴痴呆呆的,因而总是受到同学们的嘲笑和忽视。可是人生并没有放弃他,赐给了他一双天生的“飞毛腿”,并且在珍妮的鼓励下,他勇敢地开创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在该影片中的母子之情也着实让我感动,他的母亲并没有因为阿甘的智商低下而抛弃他,但是她却做出了相反的抉择,让阿甘去接受更高档的教育,她不愿别人看不起他。而正是这位伟大的母亲,对于阿甘一生的影响是远大的,默默地支持他并鼓励他做正确的事情。
影片中的友情也是非常感人的,在期间,队伍遭到偷袭,大家都各自逃命,但是阿甘一直都想着自己的朋友巴布,但是当他将一个个受伤的士兵都解救出来的时候,他依旧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挚友巴布。巴布死后,阿甘履行了承诺,到巴布家做起了虾业,取得了成功并与巴布一同分享财富。对此真的深有感触,友情也是需要感恩的,朋友对我所做的努力与对我的照顾和包容都是一种上天赐予的恩德。
当然,阿甘也有非常浪漫的爱情,同时他的爱人一直都是自己的初恋,这一点也可以看出阿甘是个多么纯洁又重情的人。阿甘一生都在奔跑,同时也是在为爱情奔跑。幼年时的他,浑身戴满支架的他,被同伴欺负,珍妮的“run,forest!run!”让他的人生第一次出现了奇迹,他摆脱了束缚,开始了自己的奔跑人生。到了期间,他依旧听着珍妮的话,只要不对就掉头跑,阿甘便这样留住了性命,跑遍了全球,得到了一个美好的未来。不管阿甘在做什么事,不管珍妮在最初有多抵触他,但是他都是那样单纯的不去打扰她并默默的保护她,只要珍妮的一个喊叫,都会惹他心疼,并且不顾后果奋不顾身的去解救她。阿甘最终还是感动了珍妮,并在阿甘家的门口举行了婚礼,虽然平淡,但是却依旧感人,真挚。
阿甘就是这么一个诚实守信,重情轻财的人,虽然他爱的人一个个离他而去,但他仍然带着小阿甘坚强地活着,阿甘虽笨,但他的人生是那么的纯洁无瑕,他那颗金子般的心,折射出了人性最耀眼的光芒!
那片洁白的羽毛又从阿甘的手中飞走了,但他坚信,不幸的背后一定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片美丽的羽毛将永远在阿甘心里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飞翔。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一
内容:把你看过的书本、电影、电视、课文,看后,你对所看内容的感受、想法写下来;把所受的启发、所受的教育写下来。
1、把你所看书本、课文的名字当成题目。通常是,读《······》有感。如:读《她是我的朋友》有感。
2、直接把你对所看书的内容的感受当成题目。如:伟大的友谊(读《她是我的朋友》后的感受)
简单介绍你所看的书或课文是什么名字,看后的总体感受。
如:我看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课文后,感慨万千。
内容:边写文章内容,边写这一段内容的感受。边叙述内容边抒发感情。
1、首先对文章内容做个概括叙述。
2、接着可以写对文章的总体内容的感受;或哪句话的内容的感受;或写对文章写法的感受;或几句话、一句话的感受。
注意:1、文章不以内容为主,而以作者的感受为主。
2、文章不要求我们面面俱到,你只需要取最能打动你的一点,加以展开,甚至可以抓住作品的一句话、一个细节,写出自己的想法。
3、感受就是看后你的想法。
读完书或课文后,你对自己今后的学业、生活的感触、信心;对现在社会的一些呼吁、思考。
如: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
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第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得眼睛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
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它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
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使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不断的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这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受到批评、指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
设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明智的。
我读了《弃婴》这篇文章后,我无比愤慨,有无限担忧。
弃婴,大多数丢弃的都是女婴。为什么会这样?细细想来,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祸!在这些人的心里,只有男的才能传宗接代,才会防老;女的是赔钱货,总归是别人家的。现在,我要告诉这些人:你们的这种想法,错了!!!女孩也能挣钱,也能养老!
先不说替父从军花木兰,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忧国忧民而被害的秋谨;也不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从小又聋又盲却成为全球知名女作家的海伦;就在我们今天,女名人也层出不穷。
为共产主义献身的江姐、刘胡兰,深受学生欢迎的著名作家冰心,女物理学家吴建雄,身患高位截瘫却自学成才的张海迪真是说也说不完。谁说女子不如男!
当今社会,当今社会主义社会,提倡人人平等的今天,提倡男女平等的今天,提倡女权主义的今天,弃婴的人啊!
请别因为孩子的性别而丢弃她们,让这个社会男女平等起来吧!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二
内容:把你看过的书本、电影、电视、课文,看后,你对所看内容的感受、想法写下来;把所受的启发、所受的教育写下来。
1、把你所看书本、课文的名字当成题目。通常是,读《······》有感。如:读《她是我的朋友》有感。
2、直接把你对所看书的内容的感受当成题目。如:伟大的友谊(读《她是我的朋友》后的感受)
简单介绍你所看的书或课文是什么名字,看后的总体感受。
如:我看了《她是我的朋友》这篇课课文后,感慨万千。
内容:边写文章内容,边写这一段内容的感受。边叙述内容边抒发感情。
1、首先对文章内容做个概括叙述。
2、接着可以写对文章的总体内容的感受;或哪句话的内容的感受;或写对文章写法的感受;或几句话、一句话的感受。
注意:1、文章不以内容为主,而以作者的感受为主。
2、文章不要求我们面面俱到,你只需要取最能打动你的一点,加以展开,甚至可以抓住作品的一句话、一个细节,写出自己的想法。
3、感受就是看后你的想法。
读完书或课文后,你对自己今后的学业、生活的感触、信心;对现在社会的一些呼吁、思考。
如: 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有感
前几天,我阅读了语文课本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章。
看着这篇文章的题目,我被它那奇特的命题深深地吸引住了。什么“精彩极了”,又什么“糟糕透了”?带着这些疑问,我仔细地阅读起来。这篇文章主要讲的是巴迪在七八岁的时候写出了第一首诗。母亲看了以后,兴奋得眼睛发亮,称赞这首诗“精彩极了”;而专搞文学创作的父亲却评论这首诗“糟糕透了”。多年来,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巴迪的耳际。它们像两堵墙,把巴迪夹在中间,使巴迪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不骄傲,不自卑,最后终于成为一名作家。
读了这篇文章,我感到巴迪是一个十分幸运的孩子,因为,他既有一个慈祥的母亲,又有一个严厉的父亲。有了母亲的鼓励,他不自卑,不骄傲,增强了继续写作的信心;有了父亲的严厉,使他不被表扬冲昏头脑,于是,不断的写出一篇篇出色的作品。这说明,一个人在成长的过程,既需要鼓励、表扬,又需要受到批评、指教,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设想一下,如果巴迪的父母或是一起称赞他的诗“精彩极了”,或是一起评论他的`诗“糟糕透了”,那巴迪后来怎能写出大量好的作品而成为作家呢?所以,巴迪父母教育孩子的做法确实是非常明智的。
我读了《弃婴》这篇文章后,我无比愤慨,有无限担忧。
弃婴,大多数丢弃的都是女婴。为什么会这样?细细想来,都是封建思想惹的祸!在这些人的心里,只有男的才能传宗接代,才会防老;女的是赔钱货,总归是别人家的。现在,我要告诉这些人:你们的这种想法,错了!!!女孩也能挣钱,也能养老!
先不说替父从军花木兰,太平天国女状元傅善祥,忧国忧民而被害的秋谨;也不说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居里夫人,英国女首相撒切尔夫人,从小又聋又盲却成为全球知名女作家的海伦;就在我们今天,女名人也层出不穷。为共产主义献身的江姐、刘胡兰,深受学生欢迎的著名作家冰心,女物理学家吴建雄,身患高位截瘫却自学成才的张海迪真是说也说不完。谁说女子不如男!
请别因为孩子的性别而丢弃她们,让这个社会男女平等起来吧!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三
论文写作是以语言文字为信号来论述知识的一种方式,所以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学生在毕业前大学学习成果的考验.毕业生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参考毕业论文范文更有利于信息的收集、储存和整理,因此可以这么说,毕业生在文章的写作过程中离不开参考大量的优秀范文.毕业论文是结束大学学习生活走向社会的桥梁。
写作的主要目的在于培养毕业生怎样运用大学所学的理论知识联系到社会实际生活中来,进行独立分析思考能力,毕业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多阅读范文更能加深对所学所知的理论的认知.运用大学几年专业所学的理论知识加上对其它范文的参考,找出在本学科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加以阐述和研究,得出自己的看法是写作的好方法.本站包含了大学各专业范文供毕业生写作参考,希望广大毕业生从中得到体会获得有用的帮助.
(一)从开展优质服务以来,在我们科室主任、护士长的带领下,全体护士牢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夯实基础护理,提供优质服务,扎实推进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朝着“患者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目标不断前进。
在此期间,作为科室的一名护理人员,我感触颇多。护士长每周在病房征集意见,对病员提出的问题科室进行整改,如液体呼叫现象。通过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工作的合理安排调整及大家积极参与,我们加强对输液病人的液体巡视,主动取液、加液,观察用药后的不良反应,以及向病员介绍治疗护士及输液的用药目的等。工作开展以来,液体呼叫现象明显减少,得到病员的好评,我们还需继续努力!
护士长还要求我们每班次接收的新病员,向病员做自我介绍,介绍科主任、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环境、作息时间、规章制度以及病员的权利和义务,为病员讲解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注意事项,使病员了解自己的病情,帮助病员尽早完成角色转变,同时每日的晨间护理由以前的4名护理人员增加为6~8 人,要求床铺清洁、整洁,床上床下不能堆过多的物品,每日的早班还排出了相关责任人,如晨间交-班时发现哪个病员床单有污渍未更换,她会找到相关责任人给予及时更换,并教导我们加强责任心,做好每一件小事,要用心服务,我们每位护士都牢记于心。
(二):随着我院“优质护理服务“的开展,全院掀起了一股创优质服务的热潮,本着一切都是为了病人的服务宗旨,全院护理人员都积极的参与其中。我科从开展创优活动以来,全科室护理人员在护士长的带领下积极响应,朝着“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不断进步。正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我做起,事事从细节做起,我也不能落人后。
从“优质护理服务”活动开展后,现在的我:会积极主动的向病人介绍自己,会微笑的和病人或者家属打招呼,会偶尔和病人或家属开开小玩笑,用我自己的方式感染他们,让他们能放松一下心情。
做各项基础护理的时候,我会很耐心的讲解这么做对病人有什么好处,也会关心病人在我做各项基础护理时有哪些不舒服,而选择等他们适应了再接着做。
病人在费用方面有什么不清楚的,如果我不是很忙的话,我会马上给他查清楚。现在有病人叫液体,我会马上询问是输完了还是液体不通畅,根据情况给病人解决问题。……这些虽然只是小小的改变,但我会继续努力争取为每一位患者带去更优质的服务,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正是体现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外四 王丽)
(三):从优质服务开展以来,很多让我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每个人也为其自己对优质服务的理解而作出了自己特色的优质举措。而我觉得加强沟通是共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沟通是架起医患关系的桥梁,作为医护人员应主动营造医患双方相互尊重、相互沟通、彼此配合和共担风险的医疗氛围。
首先,要建立医患信任关系。尽管医患关系不和谐的成因有多种,但医患之间缺乏真诚的信任仍是主因。目前,因为种种原因,不能满足患者对多元化医疗服务的需求,使患者信任度降低。建立医患信任的主导是医护人员,只要我们切实转变服务意识,做到认真诊疗、合理用药,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才能在工作中偶有失误的情况下,也能得到患者的理解。
其次,医务人员须与患者真诚沟通,.因医务人员不愿与患者沟通,或者不会沟通、沟通不到位而引起的医患矛盾占绝大多数。所以,改善医患紧张关系,应从规范我们的行为入手,强化医务人员的沟通意识,掌握沟通技巧,真诚与患者沟通。医患沟通并不复杂,只要在患者就诊、住院、检查、出院或存有异议时,多说一些安慰、解释、鼓励的话,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第三,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要通过细节服务来体现。由于医疗服务维系的是患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危,医务人员对工作忙累不应有任何抱怨。因此,应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并要从点滴做起。(外四病区李月)
(四):在服务行业,客户的口碑至关重要。人说:“金杯银杯不如别人的口碑”。而想要赢得好的口碑,就要求从业人员要有良好的素质,能为客户提供优质满意的服务。既然服务行业总体要求如此,作为其成员的陪护行业更是要求陪护员们要有良好的素质。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陪护管理办公室利用每月的员工例会,于 2016年9月15日下午,邀请外六江英老师对陪护员们进行了职业道德规范及五心教育方面的知识培训。
江英老师利用电脑、投影仪等设备,用生动形象的图片及文字对陪护员们进行了展示,让陪护员们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很多知识,获益颇多。
在培训结束后,很多陪护员还将江英老师给“包围”在了办公室,询问很多关于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不让她离开。
以前,我们几乎每次都是针对陪护专业知识在培训,这次,我们特意将职业道德规范及五心教育提出来专门培训,足见其重要性。我们希望,在本次培训后,陪护员们能将学到的知识用于实践中,为我们的病员提供更好的服务。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四
随着社会发展,科学进步,计算机对人们来说已不再陌生,仅在北京市的普通家庭,计算机的普及率已经比较高了。 对于使用计算机的用户来说,如何操作不再是难事,然而新的问题又出现了,庞大的信息量用什么存储,靠什么流通呢? 软盘片便于携带,但容量太小,一般不超过2mb(1mb=1000kb kb=1000b,2b可容纳一个汉字),对稍大的软件则不适用;硬盘容量较大,对稍 大的软件则不适用;硬盘容量较大,从几十兆(mb)到几gb(1gb=1000mb)不等,但是只能装在机器内部,携带极为不便。为为集中二者优点且避免二者缺点,便出现了一种新存储器——光盘。 光盘的大小与软盘相仿,随时可带在身上,使用方法与软盘也基本一样,只不过用的不是软盘驱动器,而是光盘驱动器。 光盘的大小与软盘相仿,随时可带在身上,使用方法与软盘也基本一样,只不过用的不是软盘驱动器,而是光盘驱动器。 光盘不像软、硬盘那样利用高速旋转来控制读写速度,而是充分利用光。高科技的光头读写,使光盘和可读写光盘速度快,容量大,跟上了当前计算机发展的潮流。 光盘分为两大类:只读光盘和可读写光盘。只读光盘标准容量为650mb,速度比软盘要快得多,相当于中档硬盘的速度;可读写光盘容量大些,一般不超过1.4gb,速度略慢,相当于低盘的速度。 光盘的优点还不止这些,它的计算机领域已被广泛应用。 首先先是软件,无论是应用软件还是游戏软件,容量超过15mb,使用软盘就不太方便了,何况几百上千兆的高级软件。而使用光盘就不用顾忌这些,无论多大的软件,只需薄薄的几张光碟便可解决问题。所以现在的软件和游戏多趋向于精美化、完善化,漏洞明显减少。 其次,现在流行的cd唱盘,vcd影碟,都是利用了光盘技术。它们实质上都是按不同格式存储的光盘。 再加上较之软、硬盘、光盘价格低廉,可被一般家庭接受。所以相信过不了多久,光盘势必成为计算机流通领域的主流,而且它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决不会停止的。
水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资源,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农业生产、动植物都离不开水,可是人们却在不停的污染着原本就非常缺乏的水资源。其实地球上的水资源并不像人们想像中的那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资料显示: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只占全球水资源的2%,除去冰山这些固体淡水所占的1.7%,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有0.3%。但这也遭到了严重的污染。世界上80%的人生病与水有关,并且每年有2500万5岁以下的儿童因饮用被污水生病致死。我国水污染更是严重,全国城市自来水源已有80%受到污染。同时,我国每年因水污染至少损失300亿元以上。
从这一组数据中可以看出水资源的极度匮乏与污染水源的严重后果。我国是世界十二个贫水国家之一,我国3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188个供水紧张,40多个严重缺水。就连我们的母亲河——黄河,一年断流最多时达到了200多天。为了弥补地表水的严重不足,人们便大量的抽取地下水,但由于过量地开采,地下水位的下降,造成了地壳支撑力下降,地表塌陷,致使上面的建筑物下沉、倾斜以至于倒塌。
地下水是有限的,地表水也是有限的,都不能过分地开采和浪费,淡水的使用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要改变这种情况的根本办法就是节约用水。因此,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节约生活中的每一滴水,并且做到,不论在学校还是家里,尽量让可以重复利用的水留下来再做他用。
我想让储水箱走进千万家。这个储水箱专门用于储存洗衣、洗碗、洗脸等脏水,它与便盆连通,储水箱里的脏水专供冲洗便盆。这样一来,每家每户每天将会节约很多不必要浪费的水资源了。
除了生活废水可以再利用,大自然赐予我们的天然雨水也可以利用。我想,在城市地下排水系统上增设雨水接收柜,这些水柜与各个街道的花圃相连,当花草树木需要浇水时,由专业的工作人员打开水阀,水柜的水便可输送给花草树木。还可以把屯集下来的雨水通过管道送到自来水厂,净化后再送到千家万户。这样一来,就有效地避免城市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了。
除此之外,我建议海滨城市在城市规划时,应该考虑铺设海水引水管,让海水也走进家,让它代替淡水完成冲洗厕所的工作,还可以用海水喷洒道路,这样一年下来,全国的海滨城市又可以节约不少淡水呢!我还希望科学家们尽快研究如何把海水变成淡水,让海水和淡水共同携手造福于人类。
如果人们再这样浪费浪费水资源,那么水荒将不再遥远!没有了水的地球,将是多么可怕啊:世界将是一片荒凉,人类将无法生存,一切生物都将不复存在。为了使这样可怕的日子不会到来,我们应该积极宣传节水的重要性,想尽一切办法节约用水;并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养成爱护资源的良好习惯。为了让美丽的地球永远覆盖着一片片的蔚蓝色,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吧!我们坚信:随着各项措施的实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永远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球妈妈。
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呵护生命之源”,共同“ 激荡财富之泉”吧!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五
读后感的写法很简单,要求我们先“读”,然后写出你的感想。
因此,你读一篇文章是否有你的独到感受是读后感的灵魂,具体的写作格式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写你今天读了什么书,直接写出你的感想,这些感想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作方法上的。
读后感的一般的结构是这样的:第一段写我看了一本什么书或文章,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相当于议论文的提出观点(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文字语言上的等)。
然后就围绕你的这个观点来论述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写出你的见解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
最后,可写一些对你的启示,做个总结。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
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下面就是标准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
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做事做到位》这一书断断续续地看了一学期,印迹显然,感受也颇多。
作者西武通过一系列数据和事例、故事深刻地阐述了做事要做到位的道理。
从书的主要内容看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通过一些准确具体的数据和典型深刻的事例来说明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做事做不到位的现象和行为,如虎头蛇尾、投机取巧、浅尝辄止、遇事拖延、应付了事、马虎轻率、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眼高手低、推卸责任等等,并讲述了这些行为和现象的危害性,要求我们在具体的学习和工作中要极力克服和改正。
二是同样采用一些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的故事来阐明怎样才能把工作做到位,如工作首先要做到位、用心做事、尽职尽责、制定计划、坚决执行、小题大做、关注细节、一板一眼、踏踏实实等等。
书中的很多观点都对我有很深的借鉴意义,如“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心态决定个人命运”、“细节决定成败”等等。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带着爱心去工作。
有责任才会有爱,有爱才会有教育。
郑杰在《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也曾这样写道:“所谓‘负责’就是每一名教师都为自己的工作岗位负责,每一位学生都为自己的学习负责……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一定是由负责任的师生来贡献的,一所向全社会作出提供优质教育服务承诺的学校,也一定是负责任的学校。”我们学校是一所负责任的学校,也有许许多多的老师和学生在负责任地贡献着。
作为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确实应该捧着一颗爱心来从事我们的工作,应满怀责任地来对待我们的事业。
教师的爱是博大的、包容的,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学生可以不成材,但必须要成人,这是我们老师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学校“先学做人,再学技艺”教育理念的深刻体现。
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心中充满爱、充满责任感,才能真正把我们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好、做到位。
我以前总觉得自己对待工作、对待学生还挺有热情、挺有爱心、挺有责任感的,但比照书中写到的做事做不到位的一些现象和行为,发现自己还有很多方面做得不够到位,想来主要表现这几个方面:1、上进心不够强,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
一学期来自己觉得在业务上没什么长进,工作没什么成就,这些都是对自己要求不严的结果。
2、做事循规蹈矩,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在工作中缺乏积极主动性,只会服从工作任务的安排和布置,不太会对工作进行创新和发挥,容易导致做事死板。
3、做事不够细致周到,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尤其是工作繁忙时,心情容易烦躁,做事会顾此失彼,会出现很多漏洞和失误。
针对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今后要吸取教训,积极进取,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努力:1、转变观念、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
教育无小事,学校无小事,像我们这么大的学校更无小事可言,我们必须做好每一件小事、抓好每一个细节。
对于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活动我们都要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休息我们都要密切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思想、情绪、心理、身体以及个性发展我们都要全面关心、细心呵护,这样才能真正管好我们的学生、管好我们的学校,学生才能真正成长、发展、成人,我们的学校也才能蒸蒸日上。
2、提升业务能力,强化开拓创新意识。
没有能力,工作无法正常开展;能力不强,也会影响自己教学管理绩效。
在工作中要积极参加各种培训,多学习,多吸纳新知识、新信息、新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并把学到的新知识、新观念适时地运用到自己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把教学管理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3、制定计划、关注细节,用心做好每一件小事。
“用心做事,就是用负责、务实的精神,去做好每一天中的每一件事;用心做事,就是不放过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并能主动地看透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用心做事,就是要让自己比过去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这是书中阐释用心做事的一段话,但只有制定计划,把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安排的井井有条,才能为自己的工作确定清晰的目标,才不至于在工作中太匆忙,才能真正地用心做好每一件事,才能真正地把教学管理工作做到位。
皮尔·卡丹曾经对他的员工说过:“如果你能真正地钉好一枚纽扣,这应该比你缝制出一件粗糙的衣服更有价值。”皮尔·卡丹的这句话告诉我们:做什么工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做到位。
把工作做到位也是我们每一个人尤其是我们教师的职业责任。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六
英亚当·斯密所著的《国富论》,全名为《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此书初版于1776年,就是美国《独立宣言》发表的那一年。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方面,《国富论》起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国富论》的编者马克斯·勒纳评论说:"这是一本将经济学、哲学、历史、政治理论和实践计划奇怪地混合在一起的书,一本由有着高深学问和明敏见识的人所写的书。这个人有强大的分析能力,能对他的笔记本中所有的材料进行筛选;又有强大的综合能力,能按照新的和引人注目的方式将其重新组合起来,斯密对他当时的学术领域的各种思想是极为敏感的。他像后来的马克思一样,不是一个关在自己房子里的与世隔绝的学者,他仿佛全身装着天线,能收到并吸收所能接触到的一切信息。他在封建欧洲解体之末、近代世界开始之时写作,在这个世界中,封建制度仍以既得利益集团经常表现的顽固性在坚持。他正是为反对这种利益集团而写作的。结果是,他的书不只是为图书馆收藏而写的,它对经济意见和国家政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形成了我们今天住在其中的整个生活环境。"
国人对《国富论》并不陌生,但多将它看作有二百多年历史的经济学说而束之高阁,除了高校经管类学生被导师要求阅读之外,普罗大众看过这本书的估计不多。
《国富论》全书共分五篇,囊括了政治经济学原理、经济史、经济学说史和财政学,可以说既是一部经济学的百科全书,也是经济学的一部奠基之作。虽然它体系庞大,内容广泛,但首尾一贯,结构严密。全书始终围绕的一个主题,就是如何促进国民财富的增长。
财富的源泉是什么?斯密在序言中开门见山地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既然“劳动是财富之父”,那么,要增加财富,就得提高劳动效率,或者是增加劳动数量。
在《国富论》中,亚当,斯密很详细的论述了分工的重要性。不管是对生产效率的提高还是管理的时效性或者生产设备的创新方面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斯密认为,交换是人与生俱来的倾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由于交换而产生了分工。那么,商品的交换价值如何确定呢?斯密明确地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这就等于说,商品的价值取决于劳动。但是斯密同时声称,这个理论只适应人类社会的野蛮时代。一旦资本积累起来,投入到企业,或是土地变为私有,情况就要另当别论了。因为此时的劳动产品,不再全部归劳动者所有,其中一部分作为利润和地租,被雇主和地主收入囊中。由此,斯密又得出了一条结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发生之后,决定商品价值的就不光是劳动了,利润和地租也得算上一份。这样一来,工资、利润和地租,就不仅是一切收入的来源,而且还是 “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如此,斯密就不知不觉地由劳动价值论,转到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上去了。马克思把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理论,叫做的“斯密的教条”,后来的西方经济学的不少理论,如生产费用论、节欲论等,都可以从它那里找到思想源头。斯密揭开了商品价值的神秘面纱,的确功不可没,但另一方面,在价值问题上他又含糊其辞,举棋不定,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模棱两可的答案。后来的经济学家各取所需,斯密的哪一种解释对他们的胃口,便采纳哪一种。甚至连那些势不两立的学派,也能同时从斯密那儿,找到本派发端的痕迹。
《国富论》篇章众多,除了上面浓墨重彩的价值理论外,斯密还谈到了货币、分配、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社会再生产以及自由贸易等学说。这些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他的`经济自由主义思想。18世纪,西欧的孟德维尔写过一则寓言,讲述的是一群蜜蜂由盛及衰的故事。开始,蜜蜂自私自利,爱慕虚荣,追逐荣华富贵,这时,整个社会欣欣向荣,人人安居乐业。但是,当蜜蜂变得善良节俭,放弃了奢侈挥霍的生活时,经济却反而一片萧条,民生凋敝。最后有敌来犯时,无力抵挡,只好逃之夭夭。这则寓言,在当时被视作妖言惑众的异端邪说。但一位意大利哲学家却说得好:“谁要想发现真理,最好是成为异端。”在斯密的《国富论》中,孟德维尔的“异端邪说”,贯穿始终,成为构造其理论大厦的一根支柱。斯密娓娓道来:人的本性中最重要的是利己主义,人的大部分行为都是受“利己心”支配,社会利益往往被抛在脑后。但是,不期而然的是,这种行为的结果,不但利己,而且比一个人殚精竭虑、刻意追求公众利益时,更有利于社会。斯密把这种机制,称作“看不见的手”。因此,斯密主张完全的自由竞争,认为与其让政府干预经济,还不如听任市场调节来得有效。政府的职能,只是保家卫国,抵御外侮;建立严明的司法机构;适当兴办公共工程和公众事业,其他,则尽可无为而治之。斯密一生性情平淡,可他对任何来自制度上的垄断,都深恶痛绝。他极力主张清除关税壁垒,实行贸易自由,撤消行会制度和专卖公司。
“在将近一百年后,斯密依然是经济思想史上的巨人。”《大英百科全书》如是说。的确,《国富论》从面世到现在,已经两百多年了,但是,岁月未能将它尘封,它的光亮依然一如从前,熠熠生辉。比如,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西方国家陷入“滞胀”,凯恩斯主义者对此一筹莫展。不少经济学家就转而求助于斯密的经济学,梦想回到自由竞争的“黄金时代”,希望在“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重整旗鼓,再创辉煌。今天的经济学理论大厦,经过二百多年的精心构建,已经巍峨耸立,金碧辉煌,但如果没有斯密的《国富论》奠基,那也不过是一座美丽的空中楼阁。作为“经济学之父”,斯密对政治经济学的影响之大,是怎么评价都不为过的。甚至有人做过这样的评论:“两百年来经济学家所作的工作,都不过是在为斯密的理论打打补丁,抹抹油而已”。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七
经常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要多读书,可作为语文教师的自己却疏于读书,这不能不说是让人羞愧的事情。这一学期,学校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启动了“教师素质年”的活动,其中有一条便是鼓励和规定教师读书,这对我这样的懒人来说真是一件好事,因为在这种“压力”下,我竟也认真地捧书而读了起来——先是大纲、考纲、课程说明等基础性的东西,接着是教育大家的教学随笔,再就是些教育前沿问题的论文集。“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读着读着,就越来越感受到语文教育知识的博大,就越来越意识到自己肚子里墨水的低浅——最后,干脆捧起了大部头的《西方教育思想史》,欲从教育的源头学起,以期弥补自己的不足,当然,这并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心急也吃不了热豆腐,慢慢来,先把已读过的书消化消化,写写心得、谈谈体会,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读点书,难免就有点体会,有点体会就把它写下来,一曰消化、二曰反思,这是促进自己专业成长的终南捷径,也是不二法门——《语文教育论文选》就是这样一本让我感触和反思颇多的书。这本书是著名的语文教育专家王世堪写的。王世堪,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57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任《文科教学研究》期刊主编、广西教育厅副厅长、广西艺术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广西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兼院长,现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顾问。
亚里士多德说:“知识来源于惊异”,我对这本书的“惊异”也是从王老师的履历表开始的,具体说来有二:一,这是一位成功的语文教育大家,他的成功之路是如何铺就的?二,这是一位老专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他的语文教育思想可借鉴之处有哪些?我便是带着这两个问题读这本书的。
这本书是王老师的一本论文集子,收录的文章中有谈语文教育历史的、有谈语文教育现状的、有谈语文教育思想的、有谈语文教育方法的、还有语文课堂实录与点评的……总之,文章均是从语文教学中来,或反思、或探讨、或总结,凡有所思,皆成文章。我从这些文章中找到了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第一,如何成为一位成功的语文教师:成功的语文老师与他精湛的业务素养(“业务素养”是颇让我震撼的一个词)是分不开的,只有苦练基本功,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有了精湛的业务素养这一基础之后,我们方才能谈得上走上成功之路。在这本书中,王老师有三篇文章专门谈这一个问题,他为我们指出了走上成功之路的方法——成功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苦练出来的,先要全面打好教学业务的基础,接着要学会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最后要学会形成教学上的风格特色、甚至是教学流派,在高屋建瓴地谈了这么一个方向后,他还提出了操作性很强的具体小点,这些,青年教师均可作借鉴和学习之用。
第二,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看待和借鉴老专家的语文教学思想: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有些疑问的,那就是,老专家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时下新课改的理论是否能够“衔接”?读完这本书后,我才发现,只要是“真理”,是不分时间的先后顺序的,也是能够经得起时间检验的。王老师的这些文章很多是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写就的,但是在今天读来仍是语文教学思想的“真知灼见”,比如他谈到的语文课程的性质、“对话”教学的方法、阅读教学的思想、学生听话和说话能力的培养……等等这些问题,直到现在我们仍在如火如荼地讨论着,在今天的语文教学探索中,我们回过头去看看文革前后的语文教育史,仍会有“淘金”的收获,王老师的这些文章就是这种熠熠闪光的“金子”,对于这样的思想火花,我想我们应该虚心学习,认真吸收,借鉴利用,发扬光大。
语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实践;语文教学也是一门科学,科学需要我们努力地去探索发现,只要我们“用心”去做,一定会结出一朵奇葩,这是王老师这本书教会我的,也是我读完这本书后最大的收获。
黄沾论文读后感篇十八
论文其实就是一种文章,就一种讨论某种问题或研究某种问题的文章。它有自己独有的论文格式。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着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读后感从文体上属于散文,没什么格式要求,只要求行散而神不散
读后感的写法很简单,要求我们先“读”,然后写出你的感想。因此,你读一篇文章是否有你的独到感受是读后感的灵魂,具体的写作格式我们不要拘泥于形式,可以写你今天读了什么书,直接写出你的感想,这些感想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作方法上的。
读后感的一般的结构是这样的:第一段写我看了一本什么书或文章,看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相当于议论文的提出观点(可以是文章内容上的,也可是文章写法上的,或文字语言上的等)。然后就围绕你的这个观点来论述为什么会有这些感受,写出你的见解来,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写。最后,可写一些对你的启示,做个总结。
读后感,是指看了某篇文章或某部作品后,根据自己的感想所写的'文章(如果是看了某部影片或戏剧后所写的感想,叫“观后感”,与“读后感”的性质性同)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但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一般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典型,论证严密;而读后感最突出的特点是“读”和“感”的紧密结合。“读”,指读了何人、何文,文中有何事、何观点;“感”,是指读后有何感受。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读”的升华。就所读作品而言,“读”是“即”—对所读内容和感发点作必要的交代;“感”是“离”—根据感发点进行联想,谈感受。 “感”是“读”互相作用,不可脱节。
“读”和“感”的结合,一般采用两种形式:一是边述读(交代所读内容)边发感;二是先述读后发感。原则上讲,先述读后发感的形式比较好把握,适合初学写读后感的同学选用。
要写好读后感,除掌握以上基本的文体知识外,还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写作步骤:
一、研读原文。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二、确立感发点。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部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述读,指对所读文章的出处、篇名、作者、感发点等方面的交代,目的是使读者明白这篇读后感的由来,要发什么感。这些交代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就会让读者不明白你的“感”由何而发。发感,是在述读和感发点的基础上,展开联想与引申,联系实际进行发挥,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部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联想和引申的材料。
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结尾,要根据读后感的类型而定。
1、述读原文多,无“感”或“感”少,喧宾夺主。有的同学写读后感,主体部分完全是复述原文的情节,或加进几句不痛不痒的评述。这些都违反读后的最基本要求。
2、评述原文多,无“感”而发,牵强附会。这类文章混淆了读后感与文学评论的界限,把无关紧要的内容勉强地扯在一起。也是有些同学最易犯的一个毛病。
3、空洞抽象,缺乏联想,没有引人入胜的新鲜想法。这类文章的主体部分往往展不开,主要是没有打有思路。
4、蜻蜓点水,面面俱到,没有重点。这类文章主要症结是没有把握原文的精神或主旨,没有确立好感发点的要点。
以上只举了最常见的四种毛病,在写作实际中可能不止这些。
读后感是一种重要的作文形式,只要同学们多读,多想,多练,不断总结写作经验,就一定会把读后感写好的。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699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