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专业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4:05:44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专业20篇)
时间:2023-12-03 04:05:44     小编:梦幻泡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目标和方向。写一份完美的总结,需要我们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意义。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不妨参考下面这些被推荐的文章。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一

摘要:教材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掌握现代技术和信息手段等方面,对教材管理人员素质的探讨进行探讨,以寻求全面提高教材管理质量的途径。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旧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学校对教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往往安排学历低的人员担任此项工作,把教材科只作为教材收发的部门。为保证教学质量,教材管理工作任务加重,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教材管理不仅教材是发放,还要肩负起教材研究、建设、管理的任务,并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更新更全面的教材信息服务。因此,教材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管理能力等,才能更好地做好教材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一、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

在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管理人员应具备有较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个人修养,才能适应发展,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文化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社会文化常识。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较快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个人修养主要是接人待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沟通能力。教材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的服务窗口,总是要与院内师生、院外商家以及其它学校联系。教材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好的工作态度,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具有主动同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协调和改善各种关系的能力。与公众建立融洽的关系,塑造部门形象,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

政治和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领会是贯彻执行党、国家以及行业部门各种政策、法规的基本条件。作为教材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随着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管理逐步走向市场,教材管理部门参与经营或成为经营实体,因此加强部门监督和树立法制意识在当前形势下尤为迫切。如果缺乏有效、规范的`监督机制,加上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个人或部门为追求不法利益,在教材计划、征订、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违规违法行为。近年来因违法盗版教材、收受教材回扣、伪造入库套取现金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教材管理人员屡见不鲜。这不仅是个人终生的耻辱,而且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专业知识是指在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教材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由于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不同,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有所侧重,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是需要掌握的。

1、熟悉教学计划、掌握教学规律。

教学计划是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内容、培养目标而制订的,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基本规格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对教学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使用。教材管理人员应熟悉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课程编号、学时、学期安排等内容,掌握教学规律。在预订教材之前教材计划人员要认真核实教材计划是否与教学计划相符,在发放教材之前库房管理人员要仔细核实发放清单上教材、教材教辅资料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这样层层把关,才可能减少错订、漏订和错发等,保证学生课前到书。

2、熟悉教材管理系统,树立整体意识。

教材管理系统是由很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计划、采购、发行、研究评价、财务结算、库房管理等。这些系统互为联系,缺一不可。这要求教材管理人员在明确自己工作职责的同时,对整个系统以及工作程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各负其责,互相督促,互为补充,保持各岗位工作一致性、连贯性,才能发挥出整体力量,最高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熟悉并严格执行教材管理规章。

为规范教材管理工作,教材管理部门根据本校的特点制订了一系列的教材管理文件,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教材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教材管理规章制度,对制度内容必须理解一致,严格执行,坚决抵制“人情教材”,不可说一套做一套,使制度形同虚设。比如教材选用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在为学生选用教材时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教师不得随意随时更换教材。教材计划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制度的各项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审核各部门上报的教材计划,坚决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教材。报订教材计划是一件严肃的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只有严格各级审批,才能做到职责明确。又如教材编写管理制度,要求教研室为各课程指定或编写教材大纲和实验、实习指导,并规定使用期限。有的教研室为追求高的稿费而多订或多印教材,有的教研室管理松散长期不编写。因此教材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课程学期安排,督促各教研室进行编写或重编,并严格审核各级申报程序,并审定印刷数量,这样才可能保证教材质量,避免教材的积压浪费。

4、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材信息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信息在提高教材管理工作水平,实现教材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材管理人员必须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种手段,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本人通过多年的教材管理工作,总结出获取教材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集各书店和出版社的教材征订单,整理分类后,提供给教师;

(2)参加各级教材工作研究会、教材展销会获取更多的教材信息;

(4)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在办公中的应用,从网络检索信息是当今收集教材信息最快捷最广泛的途径。教材管理者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了解教材信息服务网络,掌握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才能获得全面、及时、准确、有用的教材信息。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二

(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深入对_的学习,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党团和班级建设。开展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

(三)学风建设。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开展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及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组织评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指导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做好学生困难帮扶。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

(七)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参与学校、院(系)危机事件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

(八)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九)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三

本文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管理员面临的新形势和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提高高校图书馆管理员管理工作质量的建议。

图书管理人员是优秀文化的引导者,是新知识的传播者,是师生答疑解惑的引路者。新时期的图书馆建设呈现新的景象,管理人员也面临着新的形势。

1、管理对象的多元性。

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高校图书馆除了传统的图书、期刊等纸质资料外,大量增加的声像、机读、数字型的最新媒介元素,使得图书馆资源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尤其是随着远程访问系统,wifi技术的应用,更使得图书馆资源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其馆藏种类、数量,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彻底改变了图书馆管理人员传统的工作模式,对其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管理手段的复杂性。

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无论是书籍的整理、归档、借阅等管理模式大多数依靠的手工劳动,即使是在计算机高度普及的今天,其管理方式也仅仅的将停留在将纸质材料改为电子材料的阶段,无论速度还是准确性方面都有存在着极大的制约。

而新时期图书馆管理人员不仅仅要求是一个文献资料的提供者、保管者,更要求是一名信息、网络的管理员、组织者,是新技术使用的讲解员,倡导者。

要求他不仅仅会使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手段,更是懂得有线、无线网络技术、媒体制作技术等等多方面的技术能手,真正实现有传统手工技能服务向自动化,网络化、程序化现代管理和技能的转变。

高校管理层对图书馆工作认识不到位,弱化其作用,是目前高校图书馆工作一直在低层次徘徊的主要原因。

一是大多数高校管理人员对图书馆的认识依然停留在图书保管员的层次,认为只要能够懂得简单的图书管理知识,经过简单的培训就能够适应管理人员的要求。

二是执行管理人员宽进标准,导致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将图书馆看做是养老院,收容所。在人员的选择上,将无法胜任教师工作的人员、教师配偶及子女等人员,安排进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加大地影响了管理人员队伍素质。

三是在岗培训力度不够,影响了人员素质的提高。对于管理人员的相关培训对大多数图书馆而言是一个空白,大多数高校只是在人员上岗前进行了简单地培训,让其了解和掌握最基本的.电脑操作,而对如何提高其工作能力却重视不够,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整体服务水平和质量。

2、图书馆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全面。

管理人员自身素质而言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相对以往而言,工作量大、负担重,急需一些年纪轻、精力充沛的人员。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多数管理人员年龄较大,虽然其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但工作精力、责任心相对不足,而年轻人员相对较少.影响了图书馆的后续发展。

二是职称结构不合理。图书馆中高层次人员相对缺乏,人才流失严重。图书管理学虽然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多年来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新的高素质人才不愿到图书馆来,而原来的高职称人员也逐步离开了工作岗位,从而进一步消弱了图书馆职能的发挥。

三是专业结果不合理。由于专业人员引进存在问题,因此在管理人员专业的选拔方面,只能以应急为原则,将相关专业,如计算机操作、网络专业等人员选进队伍中来,造成了结构上的不合理。

3、图书馆管理制度、方式难以适应新时期要求。

在图书馆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方面,依旧沿袭几十年前的经验和模式,没有针对新时期工作的特点,采取有效的应对方式,影响了工作的展开。

而监督制度的缺失,更使得图书馆管理工作存在人浮其事的现象大量存在,造成庸、懒、散风气的形成。奖励机制的缺失.则使得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不足,产生厌倦感,既影响了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影响了图书馆工作的开展。

1、提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将其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高校管理层要切实把图书馆的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使其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一是要严格选人用人制度,将能够适应新时期图书馆发展需求,自身素质过硬的人才选进图书馆,克服目前收容所的不良局面,为图书馆工作的提高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是加强现有人员的培养。转变工作人员的观念,树立以读者为本的理念,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

三是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端正服务态度。将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重要的地位抓紧抓好,真正提高其爱岗敬业的思想水平,实现图书馆工作的跨越式发展。

2、加强人才培养力度,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队伍质量一是实行轮岗培训。要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底数摸清,将固定式岗位工作模式变为轮岗式的模式,不仅仅要在图书馆内部进行轮岗,也可以有高校统一设计,在行政机关、院校办公室等等岗位统一进行轮岗,使得图书馆管理人员能够更为全面的接触到高校的实际工作中,全面了解学生的需求,更好的满足工作的需要。二是实行脱岗培训。

将有发展潜力的人才选送进其他高校,进行脱岗培训.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也可以充分了解、借鉴其他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先进经验,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三是实行聘任制。可以采取聘任制的方式,大力吸纳社会上的高层次人才.既不大量提高高校的财政、管理的压力,也可以在图书馆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机制,用榜样的力量促进自身工作质量的提高。

3、严格制度落实。提高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要创新管理工作模式,积极解决外面的先进管理经验,改变以往传统的管理模式,用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替代传统的模式,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要严格监督.奖惩机制,在工作实践中用制度管人,用人,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作性,改变以往图书馆死气沉沉的工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奋进的工作氛围,真正开创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良好局面。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四

首先,使用机房管理软件对学生上课的操作进行限制和记录,防止学生进行与上课无关的活动。教师通过教师机可以锁定全部学生的机器,可以发送通广播消息。也可以将学生机设置只运行学习相关的`软件,控制其它程序无法打开。第二,屏幕广播教学功能可以使学生紧跟教学任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时操作画面都呈现在学生机上。同时,通过教师机锁定学生机的键盘和鼠标,简洁、方便的管理学生机。第三,机房管理软件还可以在课下方便业余时间上机的收费管理,使充值计费更加简单。在核心机房部署的综合管理平台,可对二级学院网内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提供监控,及时了解网络设备的接口流量与资源使用状态。还能通过网络拓扑,二级学院出口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出现网络故障时,可快速定位。总之,机房管理平台主要是从教学上的管理、机房的计费管理、各个资源的统一管理、网络实时监控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统一管理,它能充分的实现学生的管理、自动记载帐务及上机收入、统一对计算机、打印机等相关硬件设备的电子管理、实现上课上机的教学安排、使工作进行量化。因此,使用机房管理软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机房教学。

管理人员根据机房实际,跨部门、多机房统一安排教学上机,并能动态按班级查监控授课上机状况,也可以远程网络监控。按照上机考勤进行统计汇总及针对学生上机课时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监控管理教学上机情况,保障授课质量;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操作痕迹。学生登陆系统:学生上课通过选择班级,输入自己的真实姓名,如果学生存在,则判断密码是否正确,如果学生不存在,则保存学生信息。学生上课登记:由后台管理员设置好机房,可以是自动根据机房ip判断或者指定机房,主要是适应有些学校多个机房的问题,然后学生登陆后,就可以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后台可以设置好使用情况,方面学生选择),默认同个学生机房登记1h内,只能允许登记一次!学生自我文件管理:对于机房来说学生的文件管理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放本地,容易被其他同学误删,老师也难以管理;放服务器则好了很多,本系统通过学生文件管理,教师可把学生的作品传到系统中,同时通过设置文件共享,让其他同学一起共享此作品,在共享的同时加入了评分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功能还可以作为老师上课最后作业评价的一部分!学生作品上交:学生通过客户端把自己的作品上交到系统设置的教师机默认文件夹下,老师在教师端可以依次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审。学生在线提问:在学生客户端机器上,学生通过客户端程序提出问题,老师在教师机端将解答的答案传输到提问学生的客户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进行在线交流。在线公告功能:可以设定指定的班级进行公告、发布设定的信息。

3.2.2课余上机计费。

设置多费率计费方式,方便不同用户上机,按不同时段、不同机房上机时间长短动态计费;

3.2.3资源设备管理。

根据学号、姓名、班级等字段创建帐户的基本信息,并实现帐户款项添加、查询、退款等操作;记录机房设备日常状态及维护信息;具有权限管理设置,保障系统安全。

3.2.4网络监控功能。

在管理系统中通过配置运行的各种参数,能使教师远程监控并管理学生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学生的实时上网行为,监控管理学生利用聊天软件进行在线聊天、私下玩游戏等个人行为。同时,此系统还能自动地记录学生在上机过程操作行为,比如上网记录、启动的程序记载等。

4结语。

计算机机房作为我校二级学院上机的重要实训场所,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机房整体综合管理,使得机房管理更加高效,更体现了我校的信息化程度,推进了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发展。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五

摘要: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活跃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性质平凡而具体,工作内容繁杂而琐碎,但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教学管理人员要忠诚教育事业,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教学管理人员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岗位,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乎教学工作的好坏。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忠诚教育事业,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所以高校要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养,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活跃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性质平凡而具体,工作内容繁杂而琐碎,但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教学管理的工作涵盖了制订教学大纲、落实课程编排及各项教学任务、协助遴选教材、检查教学进度、监控教学质量等教学组织和管理。同时还负责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常规教学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学籍管理、考务和成绩管理、教学档案管理以及上级部门临时交办的任务和突发性工作。所以教学管理是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门科学,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

1、较高的思想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熟悉教育法规,把握教学管理的政策、方向,掌握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通晓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要求,这样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要学习基本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充分理解和认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教务管理的政策性在毕业资格审核工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毕业资格审核中,教学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应届毕业生从大一到大四每学期执行的教学计划,全面核查每个毕业生的各课程成绩,依照毕业及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审核每个学生的毕业、学位资格,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如:学籍异动、双学位、转专业、有处分)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严格把关,保证其成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不具备毕业资格和不能授予学位的学生,要实事求是的提出其不能毕业和取得学位的理由,并上报教务处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

2、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教学管理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掌管着一些“秘密”,从新生的入学考试到毕业班的统测,从各个学期末的期末考试到各个学期初的补考、重修考试,同时,还有一些英语、计算机的等级考试贯穿其中,考务工作连续不断,从试卷的编排、审核、印刷到装订,从考试、阅卷到成绩的录入,教学管理人员始终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强烈的保密意识、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正义,排除各种干扰,自觉维护学校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繁重而琐碎,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且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细心、耐心和热心。对待课表的编排、试卷的审核、考试的安排等工作要细心;对待教师的问题,学生的疑惑解答要耐心;对待新的教学信息、教学动态传达给师生服务要热心。事物头绪多且工作量繁重,要踏踏实实的工作,能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乐于为广大师生奉献,实实在在的为师生解决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比如在期末考试的安排中,不在集中时间安排同一年级的两场考试,以给学生充分的复习时间;在监考的编排中,要考虑到教师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尽量安排的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这个过程倾注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心血,同时也体现的教学管理人员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4、高度的责任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不能有一丝马虎大意,有时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学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教师的临时停调课,就需要及时通知学生,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又如学生成绩的核算,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它为学生的各种奖学金评定以及就业考研提供重要的依据,“分、分,学生的命根”,一分的差错可能就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前程发展。同时学生的成绩也为教师今后改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提供了数据来源,所以一定要认真、严谨、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

5、强烈的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人员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窗口,直接与广大教师和学生打交道,所以一言一行、服务态度、服务水平都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影响到教学服务质量。教学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耐心解答他们的各种咨询,满足他们的需求,做到教学管理为教学服务,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

1、全面的教学管理能力。

要精通教学管理业务,要熟练掌握教学管理流程,要熟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自如地运用教学管理软件,熟知教务管理的内容、要求、流程,按照教学规律,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举措地开展,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同时教学管理工作头绪多,要掌握其周期性、规律性,遇到问题要善于分析和解决,要会干并且巧干,这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完成每件工作。

2、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连接教务部门、教师及学生的纽带,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更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处理教师的临时停调课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教师没到岗,学生没来上课,考试安排冲突等情况,教学管理人员要灵活、机智,处理好突发事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3、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

教学管理不是专门的学科,没有专门的知识作为指导,所以就要求在干中学,学中干,汲取前辈的经验教训,同时自己摸索前进。教学管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为今天的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同时面对教师和学生,还要懂教育、懂管理、懂心理,这就给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跟得上形势,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能桎梏于以前单一的模式,要全面发展,横向发展,增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联系,取长补短,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上层次添砖加瓦。

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管理也会随之变化,尤其现在实行学分制、学分预警等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就会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积极思考新的工作方法,积极挑战新的工作思路,同时在当今信息化的形势下,运用好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为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提出更好的建议,同时为教学改革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学管理人员的高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组织的悉心培养下,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这个过程可谓艰辛但有意义。我们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为教学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学与管理,(6)。

【2】教学管理工作十人谈[j].中国大学教育,(6)。

【3】区煜立.教务工作指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六

你是否具有成为亿万富翁的潜质呢?你是甘于悠闲平稳的生活还是敢于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美国心理学家琼-凯恩及大卫-巴拉德提出的问题,帮你自我评价:

你能容忍并且处理好分歧吗?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透过分歧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成功人士有着自己的着重点,能够分清主次划清区域,不让自己沉溺于繁杂的细节。

你有为公司发展主导大局的魄力吗?

你喜欢公开演讲吗?

任何一家大公司都要树立起自己的公众形象。企业家们每周都要出席不同的会议包括股东大会,甚至电视采访。这时你要在闪烁的镁光灯下镇定自若,即使你不擅长抛头露面的讲话,也要逼自己成长,找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让公众接受你的想法。

你能与他们保持沟通吗?

你能忍受孤独吗?

亿万富翁们很孤独。尽管他们的朋友遍布天下,但一段真挚的情谊是很难维持的。要获得成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并且适时地在圈内找到可信并且悦己的人。

你能否和众人达成共识?

多数情况下,你的企业越大,你就要从身边采集更多的信息。那就意味着你要接受众多的意见,并与有价值的观点达成共识。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七

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生排忧解难。具体岗位职责如下:

一、负责辖区公共场所及宿舍内日常卫生管理,检查学生宿舍和个人卫生;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处理。

二、负责辖区公共场所及宿舍内部设施的管理,接待零星维修登记,并查明损坏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三、做好治安保卫工作,掌握人员进出情况,熟悉本楼学生;对私自留宿按规定处罚,防止偷盗及意外事故发生。发现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汇报。

四、负责辖区自行车管理,严禁自行车停放在宿舍和楼内。

五、负责本楼门卫及清洁工的考核和楼、层、室长的考核,

六、配合洗衣房做好床上用品的换洗工作。

七、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

1、全面了解所负责的宿舍楼住宿分配情况及宿舍管理情况。(宿舍管理制度和宿舍分布图上墙,标明宿舍长、楼层长、党员干部的电话)。

2、每天至少要深入公寓楼三次(早、中、晚),重点做好晚上在公寓楼楼门口值班工作(8:50-10:00)并做好记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3、参与楼层长的选拔、使用、管理、考核等。

4、加强学生宿舍纪律,安全教育并参与宿舍考评,违纪处理(协助系院)等。

5、指导学生做好整理内务、卫生、财物保管等工作。

6、协助辅导员做好所在宿舍楼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毕业生宿舍的检查及管理工作)。

7、负责卫生员的管理;宿舍楼内外卫生的检查情况上报系(院)里。

8、负责公共设施的检查与报修,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上报。

9、保持值班室的干净整洁。

10、临时交办的任务。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八

国家确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以此为时间节点,19之前,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为高校食堂管理的“计划时期”,年之后,称为高校食堂管理的“市场化时期”。计划时期的高校食堂的所谓经营管理情况是食堂炊事人员的工资、食堂运营的硬件设备、水、电、燃料、供暖全由高校一揽子承担,由学校教育事业经费中列支的,高校食堂的伙食成本核算就是核算用餐人员的伙食费。1999年之后,为了提高食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解决当时高校面临的经济困难,引入市场化经营手段,食堂的伙食费成本里包含的不仅是直接原料成本,还有人工、水、电,气、设备及维修、管理费等间接成本。

二、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定位。

在高校引入“市场化”经营后,高校食堂全面进行改革,从食堂固定资产的归属与经营权归属关系方面,主要形式如下:(1)食堂固定资产归属高校,引入社会市场化经营;(2)高校以市场化机制体制自营;(3)食堂由社会资源的自投自营。在三种形式中,前两者是高校食堂构成的主体,占全部高校食堂总量95%以上。由于本文首先认定高校食堂是公益性的,保障高等教育的服务属性是高校食堂存在的根本,加之前两者食堂资产构成归属主体是高校,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前两者而言,统称为高校食堂。第三种情况,虽然食堂存在位置、服务与高校有配套,从其食堂的资产构成和实际经营性质而言,只能理解为高校教育服务的社会企业,为非公益性,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研究高校食堂的成本控制,必须要掌握高校食堂的成本构成和目前成本控制情况,这是研究食堂成本控制的基础。本文对高校食堂的成本构成及归集如下:

1.采购成本。

(1)采购人员用工成本(2)采购人员交通、通讯费用(3)采购物品运输费用。

2.加工销售。

(1)主料成本(2)配料成本(3)调味料成本(4)食品加工销售消耗的水、电、气。

(5)食品加工销售消耗的低质易耗品(6)食品加工销售的用工成本。

3.日常管理成本。

(1)税及上缴额度(2)办公费用(3)业务接待费用(4)参与食堂管理人员的工资。

4.公共服务成本。

(1)食堂卫生保洁(2)食堂餐具的'清洗与消毒(3)就餐区公用水、电费(4)食堂垃圾清理费用(5)防火防盗费用(6)公用低质易耗品。

5.突发事件成本。

(1)食物中毒(2)火患(3)生产事故(4)行政罚款(5)气候变化造成损失。

6.经营管理者收益。

食堂经营者从经营食堂中获取的收益部分,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一部分也是成本。

(1)缺乏成本控制主体意识。长期以来,在高校食堂中,不少人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学校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是生产者,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食堂的成本控制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控制手段单一。将成本控制的目的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和设备。这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一种消极的成本控制。

(3)脱离发展目标,孤立进行成本控制。一味地以降低成本为目标,而将成本控制与食堂的发展战略脱钩。因为在不同的战略条件下,食堂成本控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4)成本控制范畴狭窄。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高校食堂在成本控制中往往只注重采购及生产两个环节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事前的分析、事后的反馈,也忽视了对其他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和研究,这种成本控制思路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激烈竞争的冲击。

2.食堂成本控制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控制手段落后。

高校食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而管理者又常常认为成本核算较简单,只要认真负责就可以做,而忽视这项工作的专业化,没有根据自身需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控制不断升级的专业人员队伍,这样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处于粗放式管理的模式中。食堂工作多是一人多岗往往使核算人员常常陷入一些繁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食堂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制约成本计划、成本决策制定。

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健全原始记录、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管理等。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入库物资的原始记录较详尽,而验收、盘点、领退料各个环节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够,未能制定合理的成本定额和出料率,这样一来,基础数据不够、不完整并缺乏真实可靠性,不仅导致用料上的随意性和浪费现象的产生,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了成本计划、成本决策的制定,给成本控制带来极大困难。

4.食堂成本控制只注重表面的成本控制,不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多数食堂的成本控制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如加工过程中原材料价格的降低、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的降低等,而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看见”的成本控制,则很少考虑,如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等。

5.食堂成本考核落实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提高食堂效益。

成本考核是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等分解成各种成本考核指标,下达到各个责任单位或个人,并按期考核。成本考核是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未能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有些食堂没有进行成本责任中心管理,没有形成一套责任预算、责任核算和责任分析的管理体系,没有与食堂经济责任制密切结合。成本控制如果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考核也就无从谈起。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九

在影响个体成长的众多因素中,家庭因素显然是非常重要的。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家庭因素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联系密切。相对于社会和学校教育,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更直接、更广泛而深远。家庭是个体精神运动和心理活动的自始至终的成长环境,是个体教育的起点并伴随个体的一生,“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就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家庭对个体人格等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是塑造个体人格的基本环境,是真正的终身教育。在与父母的融洽相处中,孩子的心理状态、生活和学习态度都会比较健康,有利于他们成年后的生活和事业发展。家庭不仅对塑造学生进入大学前的心理素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其大学期间的心理发展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家庭给予的关爱多、支持程度高,学生在校的安全感就强,相应的心理问题也就少了。笔者统计多年的心理咨询记录发现,家庭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父母的素质、家庭气氛的好坏及其教养方式等无一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水平。魏鹏程采用自编《大学生成长状况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家长对心理危机干预的态度、知识、行为与大学生的成长表现高度正相关。

当前,充分发挥家庭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用显得尤为必要。

(一)需要良好的家庭联系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归属感。

大学生的自主性增强,自由度变大,生活范围越发宽广,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不像中小学那样紧密,致使部分学生缺乏归属感,而家庭对大学生的归属感却始终保持着。一些从未远离家庭的学生对家的依赖感很强,大部分刚入学的学生对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复杂、大学的学习等方面的不适应,容易引起紧张焦虑等情绪甚至经常逃课。期末时他们照样去考试,放假即回家,家长还以为孩子在大学认真学习,而当孩子出现较严重的问题通知家长时,家长感到非常意外。家是人们永远的情感纽带,良好的家庭联系可以带给人们强烈的安全感和归属感。然而,现实中有很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上了大学,教育孩子的全部责任都是学校的事情,这种观念和做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心理归属感的形成有诸多不利,需要加以矫正。

(二)需要良好的家庭支持来有效舒缓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社会发展带给大学生更多机会的同时也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压力。而且随着科技进步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社会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迫使大学生为了使自身具有更强的竞争实力而需要学习更多知识来充实和完善自己,除了要完成学校规定的课程外,还要获得外语和计算机等级证书以及其它证书,使之成为步入社会寻求更多发展机会的敲门砖,这些使学生感到压力特别大,如果家长能随时了解孩子的这些情况并给予一定的心理和情感上的帮助与支持,那么孩子的心理压力就会得到缓解。高等教育改革也带给大学生一些压力,特别是高校收费政策的实施以及物价的不断上涨,使一些学生及家庭倍感经济的压力。大学生作为时代骄子,承载着社会对他们的高期望,他们自身对未来也有着美好的憧憬,那些在中小学令人羡慕的佼佼者进入高校后,可能在人才荟萃之地出现角色期望与自我价值实现的冲突,感受到昔日辉煌不再有,找不到自我价值的闪光点,自觉跌入万丈深渊,使自己整个身心陷入困境。在这些情况下,学生更需要家庭的帮助和情感支持以达到舒缓压力的目的。

(三)需要父母的关爱才能有效消解一些特殊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特殊家庭越来越多,容易成为一些学生心理问题的源头。而这些问题的解决,仍需家长的支持。

1.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导致离婚率不断提高,离婚家庭增多,使家庭结构形态日趋复杂。如果家庭气氛不和谐或父母离异而处理不好亲子关系,那么就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留下较严重的阴影,容易导致孩子性格畸形发展甚至形成不易治愈的心理创伤,容易陷入自卑、苦恼、无助、愤怒甚至悲观厌世的恶性情绪中。比如,有个女大学生的信念是不结婚:因为在她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常常在她面前数落父亲的诸多不是,所以让她形成“男人不可靠,恋爱和婚姻痛苦”的观念,所以她拒绝恋爱甚至不准备结婚,性格非常暴躁,特别是反感男生,这严重影响了她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水平甚至影响了她对幸福生活的感受与追求。从2007年某校在对新生的心理测评中增加了人口统计学资料,特别是有关家庭的资料,结果发现,在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问题的大学生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占50%左右;在不良性格行为的发生率上,单亲家庭学生与完整家庭学生相比差异明显,问题比例高于完整家庭大学生,单亲家庭学生更易形成极端人格。所以,离异的父母要加倍关爱孩子,用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才会成为子女成长的良性因素。

2.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家庭增多。中国农村目前至少有2亿左右的农民常年于城市务工经商,从而使留守儿童逐渐增多,据全国妇联最新调查显示,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4]。有研究发现,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易出现的问题,且主要表现为隐性,不容易发现却影响深远。笔者咨询中发现有很多大学生的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相互之间一年难得见上几面,甚至几年也见不了面,父母与孩子偶尔打打电话,简单问候学习和身体情况,亲情关系淡漠。有研究表明,家庭亲密度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提高个体的生活适应性[5],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行为习惯、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有直接而重要的影响。很多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心理距离,情绪不好时往往无法及时排解,易形成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畸形心理。尽管政府也出台了相关政策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但孩子最渴望的还是父母的关爱,所以作为留守儿童的父母更应该关注孩子的心理状况,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与孩子建立紧密的情感联系,让他们健康成长。

3.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贫富分化可能会逐渐加大,贫困家庭可能增多。加之高校收费制度的改革,在让更多学生能圆大学梦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高昂学费。高校扩招以来,贫困大学生的数量也在不断攀升,这些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不仅要面临经济压力,还承载着家庭和个人很多期望以及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性与毕业后还款的压力,易使他们长期处于心理紧张焦虑甚至自卑的状态,严重破坏了心理环境的平衡。虽说国家也逐步形成了“奖贷助、勤补免”加“绿色通道”等各项政策,《2013年中国学生资助发展报告》显示,虽然当年各类政策措施共资助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生3724.07万人次,总额574.11亿元,比2012年增加26.28亿元,增幅4.80%,但还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所有贫困生的经济问题。某男大学生,常常感到极度自责,因为家里太穷,自己考上大学,是家族第一个大学生,家人为了让他圆大学梦以光宗耀祖,只得让其弟弟辍学打工挣钱供他上大学,所以他时常觉得自己愧对弟弟并感到身上的责任太重大,承载着全家人甚至整个家族的希望,承受着经济和心理的双重压力,他有时几乎要窒息。对这些学生而言,特别需要家庭给予孩子更多的情感支持,通过各种途径减轻孩子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

(四)需要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来为大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

过度保护或过于严厉的家庭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很多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有欠缺,特别是随着独生子女增多,这一问题尤其明显。由于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容易过度保护与溺爱,容易让孩子形成只关注自我,在与同伴交往中往往是以“我”的单一结构出现,很少有“我们”、“他们”的思维模式,因此有些大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很多困扰。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父母想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条件,这也可能会剥夺孩子发展自身独立性的机会,甚至出现了一些始终都不愿独立的孩子,如社会上出现的“啃老族”现象,这不仅是孩子不愿独立,也反映出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家长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教养方式过于严厉,也容易对孩子的心理发展产生不良影响,药家鑫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此,家长拥有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不仅对孩子各个成长阶段心理的健康发展有重要作用,还能为他们终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作用的基本对策。

一个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是发生心理危机,不仅影响一个或几个家庭的幸福和安宁,甚至可能造成很坏的社会影响如马加爵事件,这对于实现社会和谐发展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应当采取以下一些基本措施,充分发挥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将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规范化、制度化。

目前还没有相关政策将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和职责正式纳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机制中,也没有将家校合作规范化和制度化。如果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中明确规定家庭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职责以及家校合作的具体事宜,并从制度上提供必要的人力和物力等方面的支持,那将更有利于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开展家校合作最根本的是要通过利用和激发家庭的教育力量,帮助家长确立良好的家庭教育观,与学校共同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发展和良好的大学适应。中国绝大多数家长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比较淡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不够,如果在政策和制度层面可以有切实可行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措施增强家长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提升家长的心理健康素质、使家长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巧,以便充分发挥家庭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对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对大学生家长给予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与指导。

融洽的父母关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家庭健康的基础。大量研究结果都表明:在相同的社会压力情境下,那些受到来自家庭或朋友较高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健康的家庭氛围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帮助孩子形成健全人格,这种教育力量是任何一种教育都不可比拟的,是有效利用家庭因素培养大学生健康心理的关键。然而,很多中国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比较淡薄,未能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心理和情感支持。因此,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宣传时,可建议家长通过各种方式给孩子营造一个优良的家庭心理环境,使家庭成为孩子最大、最有力的社会支持系统。现在有一些高校对家长进行短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培训的工作。如上海大学积极创新家校合作育人模式,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举办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专题讲座,以此增进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增强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同时向家长介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巧,增强家长培养孩子心理健康的能力,在家校互动中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某校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将大学生心理健康相关资料发给家长,以增强家长重视孩子心理健康的意识,也给家长介绍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效果较好。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有针对性的家校合作方式。

家访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家校合作效果最好的传统方式之一。在大学,由于不少学生是异地求学,这对于高校做学生工作的教师来说是一项工作量极大的工作,学校的一些院系由于人手不足,要做家访确实有很大困难,导致家访这一家校合作方式在高校往往被忽视。其实在高校还是可以使用这一方法,只是不像中小学那样范围广、频率高。在高校使用这一方法时要注意:一是要有针对性,绝大多数高校在新生入学时都会进行心理建档工作,通过这种方式筛查出一些存在心理困扰需重点关注的学生,院系相关教师要对这些学生家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远程家访,不是到学生家里走访而是通过相应的现代通讯手段联系,定时与家长互通学生情况,实时了解学生的情况,实现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二是方式要更加多样化,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电话、短信、飞信、微信、e-mail、班级家长qq群、msn、微博以及专业网站等开展家校合作,这样可以使家校合作的心理教育方式更灵活,而且这些方式经济便捷、反馈及时、信息量大、覆盖范围广。在一些网络使用不方便的情况下,亦可以用传统书信联系,院系安排相关人员定期汇总那些需重点关注的学生的情况,向家长反映学生的适时心理动态,并给家长介绍一些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和教育的具体措施,同时也希望家长及时反馈学生的相关情况,以有助于学校采取针对性的心理辅导措施。当然要更有效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工作,单纯靠高校自身的力量远远不够,还要依赖学生家庭的理解与配合,更要依赖政府部门、社会教育机构等力量的支持,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

我国民办高校普遍存在重、轻管理的现象,学生管理队伍在学校管理中不受重视,同时学生管理队伍人数较少、工作强度大、待遇偏低;基层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工作职责与学生处、团委、招生就业处、所在院系等职能部门联系在一起,很多工作让辅导员感到无所适从;这些都造成了民办高校学生管理队伍不稳定的现象。《学记》一直提倡“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这是说在大学开学的时候,统治者带领着全体师生,穿着礼服,来祭祀先圣先师,用以表示尊师重道。“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弗臣也;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大学之礼,虽诏于天子无北面,所以尊师也。”古时作为老师,天子都要敬重有加,被天子召见可以免去朝见君王的礼节,可见对教师职业的尊重。而现在民办高校的教师在社会中普遍不受重视,大部分民办高校由于其自身的运营方式和管理特点,对在校教师缺乏最基本的人文关怀,甚至最基本的生活保障都很难满足。

2健全学生管理体系,保障学生健康发展。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教育原则,如果能做到这四方面,教育就会取得成功,同样将这四方面做好学生管理工作也会取得成功,制定好学生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是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对于生源素质相对较弱的民办高校来说至关重要。“豫”是指在不合正道的事情发生之前就禁止,也就是说学生管理工作要有预警机制,才能够防患于未然。一方面,学校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能够规范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确哪些事应该做,哪些事不能做以及做事之后的后果。另一方面,需要学生工作人员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对学生的熟悉程度,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提前预防突发事件,恶性的事件的发生,确保学生生命财产安全。“时”是要在适当的时候加以教导,要合乎时宜,抓住最佳的时机,及时施教,因势利导,就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针对大学生在校的每一个阶段,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实施不同的教育策略,比如在新生入学阶段需要辅导员做的工作,如何使新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在校园介绍、专业介绍、专业发展方面给新生一个详细的计划目标,让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环境。在这需要注意的是面对民办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如何调整民办高校学生对自己和学校的认识,让他们从“民办弱势”地位中走出来,在生活和学习上树立自信心,培养他们远大的理想。“孙”是指要遵循一定的顺序,根据学生的.特征和接受水平妥善地安排教育教学活动。学生管理工作要充满人文精神,认真分析学生各方面的特征,听取学生的意见,根据各个阶段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管理方式,既能保证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又能满足学生不断发展的需求。例如在新生入学时,帮助同学们制定学习发展规划来规划自己的学业,在大大四毕业前需要帮助同学们制定职业发展规划,促进就业以尽快的适应社会。“摩”要求同学之间相互观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就能共同进步。要形成校园良好的文化氛围,需要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支撑和调节,对此学生管理者要尽可能多的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活动中,在同学之间的互动中培养学生们的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民办高校的学生在学习成绩上与普通本科高校学生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其他方面却有着自己的优势,很多同学都是音乐、美术、体育的特长生,可以从兴趣点入手着重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从而呈现出不同的生活面貌。

3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的素质。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擅长唱歌的人,能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他唱;擅长教学的人,能使人不由自主地继承他的志向。这是教师的个人魅力使然,一个好的教师会是学生的一生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学生管理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充实自己,多给自己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获得学生的青睐和崇拜,更有利于学生管理的有效进行。民办高校辅导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综合素质有差距,如何提升学生管理工作者特别是辅导员的素质,除了自身不断地知识补充、职业道德的加强。“教学相长”是《学记》对教育深刻而独到的理解,它概括出了一条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学生需要发展,教师同样需要发展。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只是“闻道有先后”而已。另外,辅导员在学生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教师和学生应建立起“伙伴式”、“合作式”的学习合作关系。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中全面了解学生,针对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做到“长善救失”,鼓励他们发扬自己的长处和优点,补救他们的过失和缺点。此外,辅导员还应该学会在工作中使用“启发诱导”的管理方式,《学记》中:“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非常明白的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思考,明白人世间的道理,采用的教育方式是启发诱导,辅导员在与学生的交流中采用启发诱导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接受学校的规章制度,更好的开展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学生管理工作更好的展开。

4组织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大学生在学校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学习之外则是靠一系列课外活动来巩固自己所学的知识,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校园文化艺术活动的举办调动了大量的学生的积极性,使校园展现出年青人特有的青春气质,因此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不仅使校园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也让学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民办高校的学生特点具有复杂性,一方面学生文化知识学习能力偏低,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主学习能力较弱,造成学生自卑感强,自信心弱的心理特点;另一方面学生却又个性鲜明,思想活跃,多才多艺。如何做好民办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对于学生管理有着重要的影响,校园文化活动如果能够调动好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管理就会如鱼得水,能够顺利的完成各项工作;校园文化活动若只是流于形式,靠学生管理人员一味的强制,反而更不利于学生工作的展开。

参考文献。

[1]曾媛媛.论《礼记学记》的教育管理思想[j].文学教育(下),(3):59.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一

隧道工程施工属于建筑工程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施工过程中其工程的施工量大,工程施工强度高。这样一来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所聘请的人员更多的是具有较好体力能力的施工人员,而这一类人群对于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再加上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对于相关的信息质量了解也极为有限就导致了隧道工程施工管理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极为有限。

1.2信息化资金投入有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程施工队伍在进行项目的招标时为了获得更大的夺标机会只能尽量降低工程的施工成本,从成本以及质量两个方面同时入手。但是这样就导致了工程的施工投资成本大幅度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影响到了后期的工程投资,使得项目在后期施工时根本不具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息化设备的添置,无法引进信息化设备。

1.3对信息化技术的重视力度不够。

在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很多的工程施工单位对于信息化技术的重视力度都不够,很多的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认为人工就可以完成相应的管理,设备所起到的仅仅是一个辅助的作用,这样的认识导致了其在施工管理过程中根本不重视信息化技术的引进和应用,导致了工程的施工管理效果一直不好。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二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管理逐步由一级向多级管理模式转变。在目前逐渐兴起的三级管理模式中,第三级别管理层——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都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培养模式也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据报道,虽然自起,全国研究生报名人数出现了下滑,但是招生人数依然在增长。全国硕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为64.74万人,较“十一五”末的的53.4万人,研究生招生人数增长了21.24%,由此可见研究生招生规模在目前仍然是扩张的趋势。

针对不断增长的研究生数量和日益复杂的培养模式,各研究生培养单位相继对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进行改革,由最初的高度集中的一级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二级、三级分级管理模式,其中三级管理模式已经逐渐为众多高校所采用。

研究生一级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校(研究生处或研究生部)管理为主,这种管理模式的行政管理职能相对强些。二级管理模式是学校-院系两级管理,以院系管理为主。研究生三级教育管理模式,实质是校级研究生管理机构把大量权、责下放到学院(系)和学科两级,通过下放管理权力和相应职责,调整管理权限,规范管理职能,减少管理职能过于集中的弊端,充分调动学院(系)、学科两级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对研究生的教育教学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尤其是第三级“学科”的参与,使得研究生教育管理执行得更具体、更切实际。笔者结合自身工作体验,谈一下学科管理在研究生三级教育管理模式中可发挥的作用。

一、学科管理在研究生招生工作中可发挥的作用。

研究生的招生工作包括许多方面,从最初的研究生招生宣传、招生目录修订、研究生入学考试出卷阅卷,到研究生调剂复试,直至最后录取,都可包含在招生工作中。要想切实做好研究生招生宣传工作,尤其是针对本校本专业的本科生,学科导师与本科生直接面对面授课的机会最多,最适合做好宣传。

导师在教授专业课程过程中,或者学科在组织学科组导师一起为本专业本科生开展考研咨询指导时,都可将本学科的亮点与特色宣扬给本科生,包括每个导师的科研方向、最新取得的科研成果等。好多本科生会抱有“这山望着那山高”的考研观念,对本校本专业老师的科研方向和成果反而可能更不了解。通过学科的宣传,可以适时地引导本科生准确自我定位,增强报考本校导师的意愿。目前的研究生招生目录,是在1990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育委员会联合下发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原目录)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征求意见、反复论证修订的。修订的主要原则是:科学、规范、拓宽;修订的目标是:逐步规范和理顺一级学科,拓宽和调整二级学科。

由此可见,学科的参与是不可或缺的。在学校和学院掌握大方向和原则的前提下,学科可根据国家政策导向以及自身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对招生专业目录进行修订,以适应不同时期人才培养的需要。复试过程是学生与导师直接面对面接触、了解的最好时机,也是最终确定师生关系的过程。导师与学生关系的`确定,我校实行双向选择,即导师挑选学生,学生亦有权选择导师。但是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科组的正确引导和协调。

否则,可能会有学生集中选择某几个导师、而有的导师(特别是年青导师)招不到学生的情况,不利于学科稳定、持续发展。这就需要学科组提前做好工作了解学生动向,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学生适度分流;另一方面,督促年青导师积极主动联系学生,关心学生,“推销自我”,吸引学生报考。在第一报考志愿不能满足某学科招生生源数量的时候,学校、学院、学科三层面都要积极做好宣传调剂工作。学校、学院要及时在平台发布调剂信息,反馈学生信息,学科在此过程中,可积极发动导师个人关系,加强与外校导师的联系,广泛接收外校导师的推荐,扩宽调剂途径。研究生招生工作的其他环节,如出卷、阅卷、录取等,除了学校和学院层面的宏观调控和统筹规划,也都同样离不开学科的参与。例如,学科导师组在出卷时,需要合理考虑试卷的重点内容、题量和难易程度;阅卷时,需要把握适度的评分标准。

二、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可发挥的作用。

研究的序幕,是论文研究进展顺利与否的前提保障。

论文开题做的好,研究思路设计科学、合理,可行性强,后面的论文课题研究才可能会如期顺利进展。如何确保研究生的开题质量,对于学科多样化、学生人数较多的学院,仅靠学院层面管理,很难保质保量完成。而具体到学科内部,学生人数相对较少,学科便于组织专业导师严格把关,及时给研究生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甚至可推翻不合理开题设计,指导研究生重新设计试验思路,这在初期可能显得比较麻烦,但是却可避免研究生后期试验过程中走很多弯路,甚至试验反复修改、时间不足,导致延期毕业的严重后果。

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至关重要的环节。现在我校研究生在正式答辩前必须经过预答辩,预答辩通过后,学位论文送交校内校外专家评审,评审通过后方可申请论文正式答辩。可见仅是论文答辩一个环节,其实也包含若干分环节。所以要保质保量完成该项工作,迫切需要学科的积极参与。首先在符合学校、学院相关制度规定的前提下,学科可视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符合本学科现状的制度和标准,弹性安排答辩时间,联系校内校外相关专家,严格组织答辩程序,确保学位论文质量。

研究生奖学金的设立在督促研究生努力做好课程学习和科研工作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奖学金的评比关系到每个研究生的荣誉甚至经济利益,研究生本人,甚至导师都比较重视奖学金的评定,这极大促进了研究生科研积极性和科研成果的产出。应该说这是设立奖学金的正面导向效应。但是,学院如果全权组织和掌控奖学金的评定,不给予学科适当的权限,在评选过程容易在学科间产生各种所谓的“不公”和“矛盾”。但是,如果学院将评优基本原则和优、奖名额按照人数比例下分到学科,由学科内部自行竞争选拔,不仅可消除学科间差异性影响造成的“不公”,激励弱势学科发展,还可充分发挥导师的功能,及时调解研究生间的各种问题,将矛盾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将问题解决在学科内部。

三、学科管理在研究生学科建设中可发挥的作用。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中一项复杂的基础工程,它的内涵丰富,包括了学科规划、师资队伍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学术研究、教材建设、实验室建设等方方面面。学科的发展与高校的发展相辅相成。学科发展得好,则促进高校的发展;同样,高校发展得好,将带动学科的发展。因此,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及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学科要发展,就要做好学科建设工作。

诚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在宏观上离不开学校、学院领导的重视与支持,离不开政策导向的巨大推动作用。但是这些都是外部因素,仅靠外因发展不了学科,关键还要看内部因素,看学科自身的发展动力与活力。这就需要学科加强自身的建设与管理,充分了解自身在全国同类学科中所处的位置,明确学科定位和发展方向;跨界、提升和整合,充分挖掘院内外、校内外的资源,实现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发展;加强学术氛围营造,加强文化建设和制度建设。只有学科自身重视管理和建设,才能实现学科的长足发展。

研究生学位点建设也包含在学科建设范畴。在经历了“十五”之前的学位点大范围快速增设,搭建研究生教育平台之后,“十一五”以来转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国家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教研〔〕1号)等文件,确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定期组织专家对各单位学位授权点和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诊断式评估。

评估不合格的学科,终止学位授予权。这不仅要求学科师生注重平时实际的教育培养质量,更要做好评估时的各项工作。评估内容涉及学科内部师生的科研、教学、获奖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工作细致繁琐且要求严谨。仅靠学校、学院相关负责人一项一项搜集、落实,费工费时,有效的工作方式就是学科主任组织学科全体师生集中几次“碰头”、讨论、填报,各负其责,不仅搜集数据可靠,而且效率高,效果好。另外,涉及到学位点建设、重点学科申报、科研平台建设与评估验收等情况时,也需要积极调动学科力量进行整合,填报材料等,才能获得有效成果。当然,除了以上提到的环节,学科在研究生的其他培养过程中,如研究生的考博、就业、创业等过程中,亦可提供更专业有效的指导与帮助。

结合我校研究生管理现状而言,每个学院专职研究生辅导员人数很少,有的学院研究生总人数达到近600人,也只是配备一名专职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压力之大可想而知,在很多工作上很难做到面面俱到,工作效率必然会受到影响。此时,研究生的多级管理模式就极为适宜,特别是学科的适度参与管理,必将极大缓解这种矛盾。但是,目前关于学科管理还没有相关的制度与明确的责任,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探索。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三

[摘要]心理剧是一种可以让人练习怎样过人生,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方法。由于其趣味性和体验性的特点,非常符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能极大地调动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热情。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剧的应用有着独特的优势和市场,能有效的引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但就目前的应用的现状而言,还存在专业指导薄弱、心理剧优质剧本匮乏等不足。为了使心理剧更好的为大学生的身心发展发挥有效作用,应该对这种方式予以重视,加强对心理剧专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和指导,从而保证心理剧的治疗、引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一、心理剧的特点。

1、定义。

心理剧是由维也纳精神病学家莫雷诺于19在奥地利维也纳创办的,它是用来帮助个体“演绎”本身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有着团队治疗的特性,在团体的互动中,借着参与者身体的活动,让他们感悟到内心世界的需求和渴望。马修。卡普是莫雷诺的第一批弟子并且为心理剧的推广应用做出杰出贡献的心理剧专家,他定义这种方法是一种可以让人练习怎样过人生,但不会因为犯错而被惩罚的方法。心理剧在促进人格的发展与完善、化解个人情绪冲突和挖掘个体潜能等方面有较突出的效果。

2、与一般戏剧的区别。

首先是主角,心理剧的主角往往是没有经过任何专业训练的普通人,没有预先指定,主角被要求做他自己,而不是隐藏自己的个性去进入剧本中的某个设定角色;其次是导演,心理剧的导演必须是受过心理剧训练有系统心理学背景的专业人士,他要在心理剧中使用心理剧方法引导主角探究其问题;再次是演出剧本,心理剧是现场演出,一般来说没有事先准备好的剧本,丢掉剧本是心理剧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最后是演出流程,心理剧的流程一般有暖身、主角产生、演出和分享审视四个阶段,其主角是由个人意愿、团体选择和导演选择等方式产生,这一点明显区别去一般戏剧,同时演出的内容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时调整的,允许被随时打断,允许被导演现场干预。

首先,心理剧要求他们进行“本色”演出,能调动起广大大学生的参与热情;其次心理剧寓教于乐,有效减少参与者的阻抗;最后,心理剧能唤起当事人的主观情绪,较深入的引导大学生体验自己的情绪和问题,能带来较好的改变效果。

二、心理剧的应用现状。

1、校园心理剧形式。

校园心理剧是心理剧的应用形式之一,是心理剧技术在学生适应与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启发、寓教于乐的模式,通常由主角将自己的心理问题通过戏剧、小品的形式展示出来,再由接受过心理剧专业培训的治疗师、导演和教师作为情景剧指导者运用心理剧的技术和方法,帮助主角和当事人检验真伪,表达感受,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这些年,高校的学生管理部门、心理协会或心理健康教育部门结合校园活动开展校园心理剧大赛,这些心理剧选择大学某一阶段的突出矛盾编写成剧本,但这种形式往往对于一些确实存在心理问题和困惑的学生的作用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其表演性质,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几乎呈单向进行。

2、基于个人成长和治疗的心理剧。

这种方式由经过培训的专业咨询人员组织实施,有完整的心理剧演出过程和要素构成,心理剧演出过程中由导演应用替身、角色互换、镜子技术、空椅技术等心理剧技术对心理剧的主角、辅角和观众进行分析引导,这种心理剧由存在一定心理困惑的来访者担任主演,由存在相同心理问题的来访者作为观众和辅角。其对组织者的专业性要求较强,心理剧的演出以封闭形式进行,心理剧结束后,导演会严肃地提醒所有的参与者在心理剧结束后,把所有的问题、疑虑和建议都留在演出地点,不允许在剧后对主角进行追问、讨论。这种心理剧的形式较多的应用于高校的心理健康指导课堂或团体辅导治疗中,对参与者的人格发展有较强的引导作用,但由于其专业性和封闭性的特点其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较少,影响比较有限。

三、校园心理剧应用的不足。

1、校园心理剧偏重表演、娱乐性质。

心理剧以其独特的魅力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被越来越多的使用,受广大师生的喜爱。但由于有过心理剧系统培训的专业人员的短缺以及大众对心理剧这一形式的不了解,高校现有的心理剧应用大多偏重于表演、娱乐方面,其对大众心理的深度引导及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的治疗显得非常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心理剧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2、校园心理剧优质剧本短缺。

校园心理剧以大学生的生活为创作素材,讲述大学生自己的真实故事,剖析心理问题,借鉴心理剧的技术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各种不同的选择和价值观念,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思考。校园心理剧的剧本直接影响对观众的引导和成长,目前校园心理剧剧本的数量较少,而有创作能力和指导能力的专业老师也非常稀缺,这直接导致目前校园心理剧优质剧本的匮乏。

3、引导和治疗功能缺失。

校园心理剧一方面强调大学生将自己的困惑和问题以演出的方式表现出来,另一方面也需要接受过心理剧专业培训的治疗师、导演和教师作为指导者帮助主角和当事人检验真伪,表达感受,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洞察力。而现实应用中,往往只强调演出,而专业人员的介入往往被忽略甚至缺失。这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心理剧的作用和意义,必然会损伤心理剧作为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地位。

四、心理剧的应用对策。

1、提高认识,充分发挥心理剧这种方式的作用。

相对于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各种方式,心理剧不失为一种既能吸引广大学生参与热情又能达到对参与者心理困惑进行有效指导二者兼得的一种方式。只有充分提高认识,重视发挥心理剧的应用,才能真正使这种方法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走到广大同学中去,为大众所认可。

2、培养队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指导水平。

要使心理剧发挥出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关键在于要有专业的人员引入专业的方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中对心理剧技术有过系统学习和训练者寥寥,心理剧的技术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应用的较少。这种状况直接导致心理剧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加大培养力度,选拔有一定心理学专业背景的工作者参加心理剧培训,提高其应用心理剧技术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水平。

参考文献:

[1]石红.心理剧与心理情景剧实务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8.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四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较低,人性化教学管理要求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既要熟悉教学,又要懂得科学管理,更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不仅能完成常规的管理工作,而且要有一定的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从思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此外,应加强考核,采取有效的机制激励他们在管理中实践人性化理念,适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实现人本理念的教学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坚强有力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尤其重要。

首先要强化思想认识。作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手抓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缺一不可。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在思想上偏重师资队伍建设而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投入过少,直接导致管理队伍不稳定。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长远规划,卓有成效的开展教学管理活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像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样抓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并使之稳定安心,逐步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行家能手。

其次,学校要对各个岗位进行职位分析。职位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许多环节提供有用的信息。对教学管理岗位进行正确的职位分析,是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教学管理是一门涉及行政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社会科学,兼有行政管理、学术管理等职能。同时。它又肩负着人才培养管理的重任,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相关部门对该岗位的高层、中层、基层各级教学管理岗位进行职位分析,明确岗位的性质、地位、作用、工作内容以及人员的任职资格。学校要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对管理人员在素质、能力、学历、职称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并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层次,以符合高等学校体制调整和教育转型的要求。

再次,要把激励体制与实施培训作为动力和保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善于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应做到“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而且要保证奖惩的及时性和适度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校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职进修高层次的学历,通过进修,使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也可以举办定期的短训和研讨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教学管理人员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著名高校参观、考察,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高等学校,需要不断营造“人本理念”的和谐气氛,让师生都沐浴在以人为本的温暖阳光下,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体验到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高昂的教学热情、管理热情、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五

生活方式的巨大变革,将人们对艺术设计的需求提升到空前的高度,充满商机的市场推动着多种设计门类的发展,为顺应社会发展与市场经济的需求,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中经受着改革的考验。艺术设计教育没有现成的统一的标准模式,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所孕育出的社会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大相径庭,设计的服务对象与市场变化多样,因而本着以服务社会为目标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必须因地制宜,建立起动态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势在必行的,而特色办学将成为民族地区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方向。

一、专业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定位。

专业设置既是市场需求动向的折射,也是学校服务的方向和培养目标的体现,专业设置是高等院校办学中高度关注的`重要理由。在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之下,广西的艺术教育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得以蓬勃发展,不仅艺术院校开设了门类多样的艺术设计学科,甚至工科院校、综合院校、师范院校各大高校纷纷创办艺术设计专业,这在数量上极大填补了设计人才的空缺。

而横向审视后,不难发现广西各大高校中的艺术设计学科的专业设置是很相似的,具体表现为一所院校增设一个新专业,其它院校很快效仿增设,这显然不利于形成各院校之间的学科专业特色,而一所院校、一个学科的办学特色,是有意识的向逐渐个性化、特色化、系统化的趋向行进。广西各人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缺乏总结、调整、更新的过程,对于同等类型专业的办学情况和市场需求的人才类型缺乏明确的了解和认识,以至于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

培养目标是区分具体专业的重要标志,一定程度上体系出专业人才的基本条件与规格,为高校设计制定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教学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效果评估提供了基本依据。广西各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存在一些共同理由,即设计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目标流于形式,大多数高校对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够重视,其培养目标还停留在技能型的打造,各高校之间培养目标缺乏特色始终拉不开距离。

二、优化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的优化,可以完善专业建设。在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优化时,应加强专业课程的综合化程度,把课程设置从传统的深入型改为横向宽广型,在本专业学科基础之上寻找和其他专业学科的契合点并融合到人才培养模式中,形成学科复合后的综合课程,将复合型人才所需多学科知识整合为全新的有机整体。

1、转变传统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强化创造性的实践教学。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通常是以讲授式为主的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这种单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满足艺术设计教学内容的多边性。创造性思维方式的培养应是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主要内容,高校艺术设计的培养目标在于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仅仅要实现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原创力,激发发散性的、灵活性的及独创性的思维,善于用创造性的策略来解决理由,加大原创思维训练量,实现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模仿性设计到创造性设计的模式变迁。目前在广西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中,开设创造学课程的并不多,“创造学”课程也大多是开设在传播学专业之下。

而像图形创意、产品创意、创意思维表达等创造学类型的课程零散地分布于艺术设计各个专业方向或课程之中,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缺乏在创造学课程方面的系统性学习与训练,尚未形成通识培养的平台。此外,现代设计的物化过程往往需要经过多道程序、多方人力物力合作才能最终达成,团队协作精神与合作方式也是当代艺术设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应用专业的设计课程教学中,强化实践教学,将学生带入社会项目、虚拟课题等设计实践中,以设计团队的组织形式,让学生把一些前瞻性的课题和社会的具体实践项目结合起来做研究。另外鼓励学生参加设计竞赛活动,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与竞技性,逐渐培养起学生独立设计和组织策划的能力,开发创造潜能,提升就业竞争力。

2、区域民族文化的植入,深化与民族地区经济的互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世居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彝、仡佬、水、同、京等十二个民族。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及历史因素的制约,广西在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滞后现象,而作为民族地区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对广西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民族文化资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资源,在特定的区域世代相传,历史上民族地区的传统艺术以其特有的视觉方式表述着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文化价值观念,体现民众对物质、精神的需求取向。

将区域民族文化的设计元素吸收、再创作,以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材料工艺来表达,创造出符合当代审美价值的产品,不仅能开发民族地区经济市场需求,与区域经济良性互动,更肩负起对民族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处于民族地区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理应在课程教学、媒体传播等平台植入区域民族文化教育内容,体现民族地区的艺术设计办学特色,使设计教育具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传承价值,发挥民族文化的精神价值与经济价值。

市场运作的时代,“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民族地区的新型旅游经济开发需要文化来支撑,如桂林阳朔的大型实景山水剧“印象·刘三姐”正式运营商敏锐地抓住传统民族文化作为商机而成功运作的典范,可见民族文化是具有较高效率的生产经营模式,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需要当地民族文化作基础,而教育是最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艺术传承方式,艺术设计教育更是通过再设计的方式实现着民族文化的视觉化、形象化。民族地区的艺术人才培养应注重地域特色的开发,以民族文化为沃土,从教材、教学内容、课程安排、教学策略、教学目标等方面有意识地为学生解读民族文化的样式和内涵,不断调整知识文化结构,整合课程体系的设置。

广西高校中开设广告、包装、室内装潢等设计课程较多,当然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但调查得知,一些依靠传统手法的工艺品及手下制品也具有极好的市场前景,如娃仔背带、头饰等民族特征鲜明的商品有着独特的经济文化价值,外商不惜重金购买,而广西在民间工艺品设计、民族服饰设计等课程的开设较少,普通培养模式产出的设计人才无法满足市场对此的需求,因而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在教学上将更注重专业课与市场合作的内容,把市场信息与需求带到课堂中,实现市场教育互动。

结语。

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地域民族文化为沃土发展特色办学,像广西这样的民族地区在新形势下迎来的“设计生机”,对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是一种考验,如何把握市场经济带来的正面效应,让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适应地区经济动态发展,使艺术设计人才更符合于市场需求,是民族地区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王宙川.高校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深层深思[d].湖南师范大学,2007.

[2]刘锁.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人才培养途经[j].艺术教育,2009.

[3]张鑫月.广西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与市场经济之互动性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六

最近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壮大过程中,信息化逐渐应用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极大的提升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新时期,读者阅读行为和习惯已悄然发生改变,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等功能,实现科学管理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化和共享化,最终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涵盖了图书馆管理系统改革、管理技术水平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等多方面内容,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从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图书馆管理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馆信息共享。最近几年,烟台市福山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图书馆积极加强云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任务。云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区域内所有图书馆资源共享,使全区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的登录系统,访问图书馆,查询、预借图书。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借阅读者时间,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更多的时间为读者提供更加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促进图书馆更好发展。尽管最近几年,烟台市福山区图书馆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但是工作人员对系统认知能力不足,再加上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图书馆的良好发展。面对这种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

二、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

1.对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产生的影响。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加突出,能够更好的.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发展能力和服务质量。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都是采用人工手段开展管理,工作效率不高,读者服务质量较差,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而在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开展管理服务工作,节省更多时间为读者提供服务,再配合使用科学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化不断加深发展,公共图书馆信息化进程中还会建设数字化数据库系统,更好承担社会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2.对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人工手段进行管理,严重影响到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公共图书馆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在管理系统中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从而帮助图书馆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最终提升服务的管理服务职能。此外,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逐渐向着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发展,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吸引更多读者到图书馆阅读,提升公共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地位,营造良好的形象。

3.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转变工作理念。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在信息技术引导之下,图书馆管理队伍的各项工作能够切实得到改善,工作形式和工作理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如果公共图书馆不能够及时调整管理理念,将会严重影响到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应该紧跟时发展进程,为不同读者群体提供完善的读者服务,确保读者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服务的满意率。

网络化平台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实现必须依靠网络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因此,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设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平台,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摒弃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建设总馆管理为中心,分馆主要负责信息检索和读者认证,在科学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下,确保读者和图书馆的信息化安全,为广大读者提供针对性的读者服务。此外,在信息化模式下,公共图书馆还要积极建设科学的文献检索保障机制,以数字化图书文献为依托,为广大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文献服务,确保读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让读者获得高质量的图书文献服务。

2.强化信息资源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的文献中心,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广大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文献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自身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适用性、合作共享和特色化的原则,针对不同读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公共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共享,结合本馆特色和自身特色,积极建设符合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在进行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公共图书馆内部现存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应用扫描技术、打印技术实现现有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并进一步建设数字检索平台,最终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管理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和深层次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该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读者需求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定位,强化对公共图书馆资源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最终提升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能力。此外,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证,这就要求图书馆重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质量。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七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如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只有与时俱进,正视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才能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前言。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已经为社会各行各业增加了新的活力,学校教育领域也开始引入新媒体,在这个时代背景下,高校如何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是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只有与时俱进,正视新媒体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才能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本文基于新媒体时代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提出创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对策,意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管理过程更加复杂在以前,高校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相对简单,对他们进行管理也比较容易,只要下达一些通知,让学生照做就可以了,但是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交流信息,进行互动,这就使得学生管理工作的流程开始变得更加复杂,如果教师一直沿用传统的管理方法,难以得到学生的共鸣。2.管理模式更加多元化在以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主要采取单向式管理层次,管理者进行学生管理工作,只需要按部就班,一步步管理下来,但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后,学生的学习空间、生活空间更加多样化,他们不仅仅是在校内活动,还开始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如果教师一直使用单向性管理方式,必然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受到阻碍,难以获得学生的认可,进而不支持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正是因为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高校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1.完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影响,提出了一定的挑战,网络技术可以打破时空限制,网络平台上的数据信息也纷繁复杂,让大学生眼花缭乱,如果大学生能善于利用网络提升学习效率,那么就可以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但从目前来看,由于大学生缺少良好的辨别能力,他们在网络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盲目性、随意性等问题,他们难以从海量的数据信息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教育者就必须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学生的辨别能力,使学生善于挖掘有用的资源。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可以建立官方平台,开辟专门的栏目,比如德育版块、学习版块、留言板块,及时上传一些学习资料,宣传资料,督促学生下载学习,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以此帮助学生将网络平台变为学习工具。2.组织多元化的校园活动新媒体绝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了休闲娱乐工具,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还可以将新媒体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如开展深受学生欢迎的影视作品展映、dv创作大赛、校园博客大赛、校园微博原创大赛、校园微小说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同时也能向学生宣传新媒介方面的知识,更能进一步提升学生驾驭和运用手机获取、整理、筛选、分析信息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判断和鉴别各种新媒介信息的能力。由于当前的学生对dv、网络博客等新媒介比较熟悉,参与热情高,这类形式新颖的校园文化活动必定能够广泛吸引学生的注意,使他们感受到现实世界的乐趣,进而忘记网络世界的诱惑。3.利用新媒体挖掘学生信息在传统模式下,教师评价学生的发展情况,只是通过学生的一张考卷来判断,这具有明显的片面性。随着新媒体的普及,为多元化判断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契机,教师要通过新媒体,对大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学习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需要基于已有的客观数据,同时还要采集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遗留下来的过程性数据,将学生放在他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中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构建出学生成长的动态发展规律。具体而言,在新媒体背景下,要分析学生正式学习的环境,包括学生的学习轨迹,在每道作业题上逗留的时间,回答教师问题的`情况,这些数据不仅要包括常规化的结构数据,即考试成绩、违规记录、出勤记录等学业结果数据,还要重视非结构化数据,包括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行为数据(如图片、视频等学习资源的学习,计算器、画板等学习工具的学习及教学软件等)。通过这些多元化的信息数据,判断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而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21世纪是一个新媒体时代,给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了契机,也提出了挑战,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要正视新媒体给大学生成长带来的影响,因势利导,将新媒体变为良好的管理工具,结合学生的现实情况组织多元化的教育工作、评价工作,这样才能逐渐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八

摘要: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推动下,水利工程建设逐渐从传统技术依靠中脱离出来,逐渐转变为通过多种形式的高新技术为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其现代化愈发明显。在此过程当中,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工程管理的信息化提供了发展条件与急促,也预示着水利工程建设必须走向信息化,这不仅意味着水利工程从设计到施工,从管理到维修都以现代化科学技术为基础,也标志着水利工程建设更加具有信息化的明显特点。基于此,本文通过多种角度分析了水利工程,并根据现阶段社会科技发展程度为基础探讨水利工程建设的出路。

关键词:水利工程;信息化技术;现代化。

0前言。

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信息化技术在人类社会生产的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类社会得以繁衍的基础性工程——水利工程,也逐渐开始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以智能电子计算机为基础,在整个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多种介入手段将电子技术融入到工程实施项目当中,一方面提高施工科学性与安全性,另一方面为工程后续建设提供快速支撑系统。因此,分析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管理进行分析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

1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

水利工程在我国属于历史较为悠久的建设工程之一,同时也是一个信息密集化产,它的信息化建设起始于“七五”期间,当时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围绕着对水情信息的汇总和处理来开展工作。从80年代开始,水利信息化开始着手开展对信息源的处理。90年代更是开始了向计算机和网络平台的转变。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目的在于利用先进的科技信息手段对水利信息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以形成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并最终促使信息网络和数据中心的建成。此外,也建成了水利信息保障环境系统,其中水利信息保障环境是指包括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安全体系、相关的政策法规和组织管理在内的环境系统[1]。同时,在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基础之上也建成了相应的配套系统,这些系统主要是包括水资源管理支持系统、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水质监测与评价系统在内的十大专项业务应用系统,其中,国家防洪抗旱系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专项应用系统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促进着水利工程施工和管理的信息化的发展,也加速着我国水利现代化的进程。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九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题;怎样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怎样利用集体讲座、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把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组数据:

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中国科学院心理所王极盛教授对北京两万多名学生的测试结果表明:当今中学生三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这些枯燥的数字说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本文主要结合班级管理工作实践,就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和尝试。

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始终注意把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放在重要日程上,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磨炼顽强的意志,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工作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认知规律,在不同阶段确定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重点,采取讲座、心理训练、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以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办法,不断调整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取得了显著效果。在我所带的班高考成绩名列前茅。全班总平均分485.7,超出高考文科本科录取线61.7分,超出高考文科重点录取线23.7分。其中重点率70%,上线率100%(全校唯一一个全部上线的班),本科录取率87.5%,专科录取率97.5%均居第一。本科上线率和重点录取率居第二。其中,有2名学生上北大,2名学生上人大(全校有5名同学上北大,3名上人大)。吕尤同学以642的高分被北大人力资源管理系录取,与北京市文科状元仅差4分。我所教的政治属于文综的一部分,我班高考文综平均分190.4,居全区第一,高于区平均分23.5分,高于市平均分34.22分。现在所带的`班在几次考试中均居前列,在各项活动中均表现突出,被评为优秀班集体。

所有这些成绩与平时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是分不开的。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

1.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之一。一个适应能力强的人,能和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周围环境和事物有清醒、客观的认识,能较好地适应不断变化的人际环境和心理环境,乐于接受新事物,能承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不幸。

为提高学生的自我调适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主要引导学生接受环境、顺应环境,针对环境的变化对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以积极的心态适应环境。同时学会在生活中不断反省自己,认识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方式,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

与初中相比,高中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在学习方面,知识密度大、知识难度加深,课程进度快。要想尽快适应高中生活,就要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适应能力。在生活和交往方面,有一部分同学由于住宿要开始新的集体生活,和同学之间的接触和交流更密切。第一次远离父母,还要学会独立处理很多事情。另外,考入九中的学生在初中大多都是学习的佼佼者,在工作上都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现在大家都集中到一起,可谓人才济济。所有这些都要求学生重新认识自己,调适自我,给自己定位。

基于此,我从高一新生入学开始,就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心理保健的重点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加强对学习心理和学习规律的科学指导与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同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考试分数和名次的变化,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生活,指导学生摆脱由于不适应而造成的学习上的困境,顺利完成从初中到高中的过渡。

随着高中生心理生理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增强,独立性、自主性逐渐提高,心理闭锁性特征更明显,这就需要家长、老师给予及时正确地引导。所以在高一第二学期我重点针对这一阶段学生成长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教育。在继续加强学习心理调节指导的同时,侧重良好人际关系的引导,加强心理训练,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交往观,学会正确处理学习、生活、交往中的遇到的问题,克服自卑心理,克服各种困难与挫折。我还利用录音机、vcd、电视机、投影仪等多媒体电教手段组织了“学会生活、挑战明天”“意志品质助我成长”“我们在爱中成长”“我与责任”等大型主题班会,使学生深受教育,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样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渐渐地被调动起来,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融洽,我班不但在各种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同学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大大增强,踊跃参加各项活动,表现突出。

2、开展心理咨询,注重个别辅导。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师角色的要求不再是单纯的“传道,授业,解惑”。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教师的职责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以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真理的人”。学生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更需要心理的关爱和情感的交融。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二十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题;怎样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怎样利用集体讲座、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把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组数据:

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1][2][3][4]。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07904.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