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汇总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8:44:22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汇总16篇)
时间:2023-12-03 08:44:22     小编:文锋

总结是一种寻找进步方向的有效工具。在总结中,我们应该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词语和表达,以确保观点的清晰和准确。可以从范文中学习到如何组织文章结构和内容。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一

高校科研活动与科研管理紧密相关,有序有效的科研管理能够提高高校的科研实力。科研管理人员是执行科研管理职能的主体,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可以影响高校的科研管理水平。只有提高高等院校科研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增强高校科研管理的服务水平,提高高校整体的科研水平。科研管理人员素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高等院校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水平人才的同时,还承担着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术研究的重任,推动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知识来源和智力支撑。高校的科学研究水平也成为了教育界普遍认可的衡量高等学校综合竞争力的核心指标之一。高校科研管理人员作为管理的执行者,在科研管理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科研管理人员本身素质的提高,对科研管理机构职能作用的发挥,科研管理工作是否沿着优质、高效、顺畅的轨道有序运行,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要综合一般的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的才能,总的说来应当具备以下素质。一、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水平政治素质是“一种特殊的素质,是人们为实现本阶级根本利益而进行各种精神活动和实践活动的特定品质”。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对高校的发展,尤其是对推动着国家科学技术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必须保证其思想上对党和国家的绝对忠诚;另外高校科研管理人员面对的主要是高智能的群体,必须具备高于一般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水平,才能保证其工作的顺利开展。1.具备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水平和政治水平,具有坚强的无产阶级党性原则高校科研的内容包括了我国高新科技自身的发展,同时还要研究对外国的先进经验、理论的吸收,科技产业化和科技人才梯队的建设等。科研管理需要能坚持党的领导,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敏锐的政治警觉性,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不为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所左右,在主动服务中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引导,果断决策。因此,高校科研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的一致。2.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政治责任感科研管理是一项寓组织、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工作。作为一名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人员有限,工作任务却很繁重,工作中既要对科研活动实施管理,又要为科研人员服务,这就要求科研管理人员要把敬业放在首位,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高尚的职业精神。要从对院校和国家的长远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任劳任怨,艰苦奋斗,要有高度的自我牺牲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情操。二、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素质和文化底蕴,这样才能通过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作用。在所管理的科研领域,要具有统筹和协调能力,这样才能保证科研的先进性、连续性和一致性,才能保证科研的效率。1.掌握新时期的科技发展的战略和特点,把握科技的发展方向在科学技术主导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生活的关系日趋密切。这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科学技术的特性和本质以及科技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深刻理解和掌握新时期科技发展的战略方针和指导原则,密切注视高新科技的新特点,注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新动问。这样才能做好高校科研命题的选定,保证其时效性及与我国科技现代化建设的一致性。2.要具有与其工作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并具有运用知识的能力掌握相关的科学文化知识是对一个管理人员的最基本要求。作为科研机构这一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管理人员,由于其管理主要集中在对知识分子的管理上,因此更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文化知识,否则就难以担起组织为科研服务的重担。3.要具有所管工作的专业知识,熟悉主要学科的特点和发展状况作为科研机构,必须保证其成果在相关领域内的实用性及先进性。在这种基础上,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当具有较高水平的科研人员,特别是在各学科领域内的管理知识。要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了解各学科的发展状况,这样才能把握住发展的方向,找到所负责专业的弱点及难点,组织科研人员攻关,才能使科研结合实际,发挥更大的作用。三、具有较强的管理能力管理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广义上讲,高校科研管理包括科研领导和相关的管理活动。也就是说,管理不仅仅包含了领导决策(决定高校科研的方向、目标、方法等重大问题),同时,也包含了具体的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协调、检查和保障等)。作为管理人员,至少应当具备以上两种素质之一,在此基础上,重点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要具备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最基本的能力。娴熟的组织协调能力是科研管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之一,这是保障科研质量的关键。其次,管理人员要能做到充分发挥每个科研人员的作用,使之达到最优化组合。再次,管理人员在实施科研管理过程中要有较敏捷的思维、分析、判断的能力,在组织和处理出现的各种问题时要果断,要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2.要具备创新能力这是高校科研管理人员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志。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地理解和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是当前高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思想如果仍然停滞不前,那么就只能拘泥于现在,必将导致落后。因此善于思考,锐意进取,不拘泥于原有的模式,不满足于已取得的成果,敢于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工作的重点之一。3.要具有预见能力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的预见能力,主要表现在能正确地预见现代社会科研的发展趋势,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研计划和实施方案。还要能充分预见计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实行及时而有效的指导。同时,这种预见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是知识积累的结果,是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的,坚决反对盲目攀比西方的不切实际的做法和好高骛远的浮夸作风。科研管理工作不是一般单纯事务性、执行性的行政工作,它的综合性很强。科研管理人员要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自觉性,不断提高自身现代化管理的技术水平,努力培养和提高科学思维和预见力,以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创新的思维打开高校科研管理的新局面。参考文献:[1]朱述钧,刘红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探讨.现代农业科学,2008,(9).[2]时云.高校青年科研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研究.中国科技信息,,(17).[3]刘梅.论高校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十大素质.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0).[4]徐巧珍.探索新世纪高校科研管理服务新体系.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4).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二

你是否具有成为亿万富翁的潜质呢?你是甘于悠闲平稳的生活还是敢于开拓属于自己的事业?美国心理学家琼-凯恩及大卫-巴拉德提出的问题,帮你自我评价:

你能容忍并且处理好分歧吗?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透过分歧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成功人士有着自己的着重点,能够分清主次划清区域,不让自己沉溺于繁杂的细节。

你有为公司发展主导大局的魄力吗?

你喜欢公开演讲吗?

任何一家大公司都要树立起自己的公众形象。企业家们每周都要出席不同的会议包括股东大会,甚至电视采访。这时你要在闪烁的镁光灯下镇定自若,即使你不擅长抛头露面的讲话,也要逼自己成长,找一个有价值的话题让公众接受你的想法。

你能与他们保持沟通吗?

你能忍受孤独吗?

亿万富翁们很孤独。尽管他们的朋友遍布天下,但一段真挚的情谊是很难维持的。要获得成功,必须要耐得住寂寞,并且适时地在圈内找到可信并且悦己的人。

你能否和众人达成共识?

多数情况下,你的企业越大,你就要从身边采集更多的信息。那就意味着你要接受众多的意见,并与有价值的观点达成共识。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三

国家确定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高校食堂以此为时间节点,19之前,我们可以简单地称为高校食堂管理的“计划时期”,年之后,称为高校食堂管理的“市场化时期”。计划时期的高校食堂的所谓经营管理情况是食堂炊事人员的工资、食堂运营的硬件设备、水、电、燃料、供暖全由高校一揽子承担,由学校教育事业经费中列支的,高校食堂的伙食成本核算就是核算用餐人员的伙食费。1999年之后,为了提高食堂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解决当时高校面临的经济困难,引入市场化经营手段,食堂的伙食费成本里包含的不仅是直接原料成本,还有人工、水、电,气、设备及维修、管理费等间接成本。

二、高校食堂的经营模式定位。

在高校引入“市场化”经营后,高校食堂全面进行改革,从食堂固定资产的归属与经营权归属关系方面,主要形式如下:(1)食堂固定资产归属高校,引入社会市场化经营;(2)高校以市场化机制体制自营;(3)食堂由社会资源的自投自营。在三种形式中,前两者是高校食堂构成的主体,占全部高校食堂总量95%以上。由于本文首先认定高校食堂是公益性的,保障高等教育的服务属性是高校食堂存在的根本,加之前两者食堂资产构成归属主体是高校,所以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针对前两者而言,统称为高校食堂。第三种情况,虽然食堂存在位置、服务与高校有配套,从其食堂的资产构成和实际经营性质而言,只能理解为高校教育服务的社会企业,为非公益性,不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

研究高校食堂的成本控制,必须要掌握高校食堂的成本构成和目前成本控制情况,这是研究食堂成本控制的基础。本文对高校食堂的成本构成及归集如下:

1.采购成本。

(1)采购人员用工成本(2)采购人员交通、通讯费用(3)采购物品运输费用。

2.加工销售。

(1)主料成本(2)配料成本(3)调味料成本(4)食品加工销售消耗的水、电、气。

(5)食品加工销售消耗的低质易耗品(6)食品加工销售的用工成本。

3.日常管理成本。

(1)税及上缴额度(2)办公费用(3)业务接待费用(4)参与食堂管理人员的工资。

4.公共服务成本。

(1)食堂卫生保洁(2)食堂餐具的'清洗与消毒(3)就餐区公用水、电费(4)食堂垃圾清理费用(5)防火防盗费用(6)公用低质易耗品。

5.突发事件成本。

(1)食物中毒(2)火患(3)生产事故(4)行政罚款(5)气候变化造成损失。

6.经营管理者收益。

食堂经营者从经营食堂中获取的收益部分,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这一部分也是成本。

(1)缺乏成本控制主体意识。长期以来,在高校食堂中,不少人认为成本、效益都应由学校和财务部门负责,而把各部门、班组的职工只看作是生产者,广大职工对于哪些成本应该控制、怎样控制等问题无意也无力过问,成本意识淡漠,浪费现象时有发生,食堂的成本控制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当然难以真正取得成效。

(2)成本控制手段单一。将成本控制的目的归结为降低成本,节约成了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主要方法有:节约能耗、防止事故、以招标方式采购原材料和设备。这是企业的一种战术的改进,属于降低成本的一种初级形态,一种消极的成本控制。

(3)脱离发展目标,孤立进行成本控制。一味地以降低成本为目标,而将成本控制与食堂的发展战略脱钩。因为在不同的战略条件下,食堂成本控制的侧重点是不同的。

(4)成本控制范畴狭窄。受长期计划经济观念的影响,高校食堂在成本控制中往往只注重采购及生产两个环节的成本管理,而忽视了事前的分析、事后的反馈,也忽视了对其他成本和费用的分析和研究,这种成本控制思路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和激烈竞争的冲击。

2.食堂成本控制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低,控制手段落后。

高校食堂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往往无法吸引高素质的人才,而管理者又常常认为成本核算较简单,只要认真负责就可以做,而忽视这项工作的专业化,没有根据自身需要,培养一支能够适应成本控制不断升级的专业人员队伍,这样不可避免地使自己处于粗放式管理的模式中。食堂工作多是一人多岗往往使核算人员常常陷入一些繁重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当中,而没有时间去思考和改进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食堂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薄弱,制约成本计划、成本决策制定。

成本核算的基础性工作包括健全原始记录、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管理等。实际操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入库物资的原始记录较详尽,而验收、盘点、领退料各个环节的严密性和准确性不够,未能制定合理的成本定额和出料率,这样一来,基础数据不够、不完整并缺乏真实可靠性,不仅导致用料上的随意性和浪费现象的产生,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了成本计划、成本决策的制定,给成本控制带来极大困难。

4.食堂成本控制只注重表面的成本控制,不注重提高生产效率。

多数食堂的成本控制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分析上,如加工过程中原材料价格的降低、行政管理中的办公经费、业务招待费的降低等,而对那些不易被抓住和“看见”的成本控制,则很少考虑,如提高劳动生产率、设备利用率等。

5.食堂成本考核落实不到位,难以有效地提高食堂效益。

成本考核是将成本计划、成本目标等分解成各种成本考核指标,下达到各个责任单位或个人,并按期考核。成本考核是实行内部经济责任制必不可少的一环,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未能落实到位。主要原因在于,有些食堂没有进行成本责任中心管理,没有形成一套责任预算、责任核算和责任分析的管理体系,没有与食堂经济责任制密切结合。成本控制如果不能落实到具体的责任主体,考核也就无从谈起。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四

(一)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引导学生深入对_的学习,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宣传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

(二)党团和班级建设。开展学生骨干的遴选、培养、激励工作,开展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开展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党支部和班团组织建设。

(三)学风建设。熟悉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的基本情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

(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开展入学教育、毕业生教育及相关管理和服务工作。组织开展学生军事训练。组织评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指导学生办理助学贷款。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做好学生困难帮扶。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协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培育学生理性平和、乐观向上的健康心态。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阵地,积极传播先进文化。加强学生网络素养教育,积极培养校园好网民,引导学生创作网络文化作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创新工作路径,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

(七)校园危机事件应对。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参与学校、院(系)危机事件工作预案制定和执行。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及时掌握危机事件信息并按程序上报。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

(八)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为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引导学生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九)理论和实践研究。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五

当今,计算机技术更新换代日益加快。作为全国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我校的机房管理任务日益加重,理实一体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上机掌握所学的理论知识,这决定了我校的计算机机房的重要特性。机房管理是具有专业性较强、日常繁琐的工作特性,它要求计算机机房管理者除了具有维护、操作计算机的专业知识外,还应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在管理的同时,还应该按照学校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章程来满足学校对计算机机房的使用。如何发挥学校机房的作用,最大限度地辅助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如何科学管理学校机房,减轻机房管理人员负担,使学校机房管理更加科学、规范、高效?这些都是许多信息技术老师、机房专职管理人员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目前,各个学校的计算机机房都具有一定数量的计算机等硬件设施,而管理还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没有采用相应的管理软件。我校下设多个二级学院,每个二级学院都面临机房管理的难题,如何提升机房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借助于管理平台最终实现管理科学化、自动化,通过高效的管理为教学服务,是各个二级学院面临的主要难点。

1我校现状。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渗透到各个行业,我校随着升本对计算机硬件不断追加投入,各个二级学院的计算机机房也都得到了升级换代,这不仅仅体现了学校对计算机应用教学的重视,更要求每个教师都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但同时,随着学校的机房的升级换代,而机房管理没有跟上步伐,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二级学院有电子阅读室,各个专业的专用机房,面向社会培训的机房等。各个机房除去学生按课程进行正常的上机外,还涉及到课余时间的机房使用,机房在为师生提供一个实训场地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的问题:1)存在安全隐患,没有采用实名制,导致无法了解机房的上机上网记录,一旦出现安全问题无从查起。2)没有统一的管理标准,不同专业的机房由于配置和软件的需求不同,各个机房的硬件配置的高低存在着差异。3)没有统一的监控管理,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候私自上网、玩游戏,难于控制。若不能进行远程教师控制开机关机,发送消息提示学生,则不能达到规范化科学管理的要求。4)缺乏配套的专用软件,软件资源要能够对机房进行财产、设备的综合管理服务。

2.1制定管理制度。

信息化机房管理,需要制定机房管理制度。首先制定学生在机房上机所要遵守的规范,为了免于对机房相关设备的破坏,要求学生在上机的环节中必须严格执行;其次,在机房使用前,要根据不同专业班级和授课内容,制定相配套的制度和计划,确保师生能够合理地使用机房。最后在上课期间制定如下规则:机器管理,对学生的上网内容、程序运行进行监控管理;外网管理,教师控制上网行为,教师根据课程的需要可进行外网的接入。运行程序管理,教师自定义设置允许运行的程序库。上课期间学生机只能运行教学软件,其他软件则被禁止,学生上机时则控制游戏、聊天等与上课内容无关的程序。文件传输管理,管理员可设置允许访问的内网ip段、进行内、外网管理;对应学校机房的维护处理情况如下:计算机机房的平常管理及日常维护由专门的管理员负责。计算机机房要给使用机房教师提供方便的服务。计算机机房内的所有设备进行统一的编号、建立设备管理档案,每间机房配备实训室上机情况登记表,由使用机房教师负责填写。为了保障正常使用计算机,管理员要每周对计算机设备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不影响计算机机房的正常使用。所有计算机设备均设有计算机硬件设备账目,由各个二级学院负责存档管理。计算机配件的的采购由二级学院向学校提出申请,学校审批购买。每台计算机屏幕和主机箱上按顺序进行编号,并加盖二级学院公章。只有机房管理员具有拆卸计算机的权限。未经二级学院批准,所有计算机设备一律不得私自外借。机房管理员应在学生上机时巡视各个管理的机房,协助上机教师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计算机问题。并制止学生不规范的操作。使用机房教师负责机房的卫生,每天下课后组织学生做卫生,拉闸断电、关闭门窗等,机房管理员下班前负责巡视检查。建立登记制度,每个使用机房教师负责组织学生填写实训室上机情况登记表和卫生安全等级表。机房使用教师要爱护机房,保持机房的卫生状况,下课后负责组织学生清扫卫生,坚持每次课后都要扫地、擦地、擦桌子。.为了确保机房的使用安全,杜绝火灾的发生,每次使用机房后要断电拉闸。

2.2加强系统维护。

二级学院根据每学期的教学任务,在寒暑假根据下学期的教学情况对机房软件进行安装和优化,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同时,为了便于机房的统一管理和控制,针对病毒的入侵及学生的私自安装行为,从安全性上考虑,采用了每天定时还原的方式,来加强机房的系统维护。每天定时还原方式是指当天资料可以在机器中存留,转天开机时计算机自动还原初始化,这确保了计算机系统的初始化;如果在当天使用机器时发生异常,也可以手动进行还原;当自动及手动都无法还原时,则需要利用硬盘进行克隆安装。上机期间严禁使用usb口,教师对学生布置的作业都要通过教师广播软件进行下发,学生也要通过客户端将作业上传。同时在教师机上也设置了ftp服务器供学生在ftp平台下载和上传作业。二级学院每间计算机房都配备有标准的32台机器,公共机房配备有50台计算机。每学期做系统的话,如果每台都按部就班的进行安装会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每台机器系统的安装和恢复是使用ghost来进行,我们使用的是蓝沙网络快克、ghost网络版等。使用ghost建立镜像文件与系统恢复两个目的。首先我们把计算机硬盘划分为两个区,其中默认的c盘装操作系统软件、上课使用的编程工具如vs、java、eclipse等,以及一些常用办公软件,诸如office等,通过运行ghost程序,将系统盘资料备份到d盘,并将备份的文件在d盘设置隐藏,一旦系统出现问题,便可通过d盘的备份文件还原系统。机房管理员通过使用ghost管理计算机,能起到良好的效果。生成镜像文件:插入安装有ghost软件的光盘后启动需还原的计算机,在dos环境下,进入到ghost运行主界面;依次选择“loacl”、“partition”、“toimage”,将系统盘资料备份到设定的d盘,。镜像文件的恢复过程是在选择partition后选择fromimage,将d盘里的镜像文件恢复到系统盘里。再次启动计算机后,即可达到还原系统的目的。同时、利用还原精灵等来保护计算机安装的初始数据,杜绝操作系统的启动崩溃。这些保护措施,对于计算机机房来说至关重要,我们在授课时用到的一些软件若遭到破坏,对于使用者来讲那将会是一种灾难,如何使我们日常使用的软件不被人为地损害,硬盘上的数据可以使用还原卡来进行数据保护,但就我们二级学院机房使用还原卡的情况来看,效果不是很明显,有些时候出现的状况是系统无法自动识别还原卡设备,导致无法正常使用还原卡。有些课程在上机的时候需要使用网络,经常插拔网线会导致网线的破损和水晶头的断裂发生。为了进行网络的控制,我们二级学院计算机房通过代理服务器来进行网络的接入。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六

摘要:教材管理在学校教育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在文化素质、个人修养、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专业知识、管理能力以及掌握现代技术和信息手段等方面,对教材管理人员素质的探讨进行探讨,以寻求全面提高教材管理质量的途径。

教材是知识的载体,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对实现教育目标起着关键的作用和具有重大的影响。在旧的教学管理制度下,学校对教材管理工作重视不够,往往安排学历低的人员担任此项工作,把教材科只作为教材收发的部门。为保证教学质量,教材管理工作任务加重,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教材管理不仅教材是发放,还要肩负起教材研究、建设、管理的任务,并为全院师生员工提供更新更全面的教材信息服务。因此,教材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管理能力等,才能更好地做好教材管理工作,适应新形势下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服务。

一、文化素质和个人修养。

在知识大爆炸、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材管理人员应具备有较广泛的文化知识和较好的个人修养,才能适应发展,发挥较高的工作效率。文化知识包括文化基础知识和社会文化常识。只有掌握这些基本知识,才能较快地学习其他知识,才能较好地学习和掌握现代管理技术。个人修养主要是接人待物、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和沟通能力。教材管理部门作为学校的服务窗口,总是要与院内师生、院外商家以及其它学校联系。教材管理人员应具有高度的工作热情和好的工作态度,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具有主动同服务对象进行沟通、协调和改善各种关系的能力。与公众建立融洽的关系,塑造部门形象,为自己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政治素质和法律意识。

政治和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领会是贯彻执行党、国家以及行业部门各种政策、法规的基本条件。作为教材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随着学分制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教材管理逐步走向市场,教材管理部门参与经营或成为经营实体,因此加强部门监督和树立法制意识在当前形势下尤为迫切。如果缺乏有效、规范的`监督机制,加上管理人员法律意识淡薄,个人或部门为追求不法利益,在教材计划、征订、发行等各个环节都可能出现违规违法行为。近年来因违法盗版教材、收受教材回扣、伪造入库套取现金等,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教材管理人员屡见不鲜。这不仅是个人终生的耻辱,而且严重破坏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在社会上造成不良的影响,损害了学校的声誉。

三、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

专业知识是指在从事的岗位工作中教材管理人员所具有的专业知识。由于教材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不同,各个岗位人员的工作能力和要求有所侧重,但基本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是需要掌握的。

1、熟悉教学计划、掌握教学规律。

教学计划是按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内容、培养目标而制订的,是实现培养目标,落实基本规格要求,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的总体设计,对教学工作具有举足轻重的使用。教材管理人员应熟悉教学计划中的课程设置、课程编号、学时、学期安排等内容,掌握教学规律。在预订教材之前教材计划人员要认真核实教材计划是否与教学计划相符,在发放教材之前库房管理人员要仔细核实发放清单上教材、教材教辅资料是否符合专业要求。这样层层把关,才可能减少错订、漏订和错发等,保证学生课前到书。

2、熟悉教材管理系统,树立整体意识。

教材管理系统是由很多个子系统构成,包括计划、采购、发行、研究评价、财务结算、库房管理等。这些系统互为联系,缺一不可。这要求教材管理人员在明确自己工作职责的同时,对整个系统以及工作程序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这样,各负其责,互相督促,互为补充,保持各岗位工作一致性、连贯性,才能发挥出整体力量,最高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3、熟悉并严格执行教材管理规章。

为规范教材管理工作,教材管理部门根据本校的特点制订了一系列的教材管理文件,使得各项工作开展有章可循。教材管理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教材管理规章制度,对制度内容必须理解一致,严格执行,坚决抵制“人情教材”,不可说一套做一套,使制度形同虚设。比如教材选用制度,要求任课教师在为学生选用教材时要有严格的审批手续,教师不得随意随时更换教材。教材计划人员必须认真学习有关制度的各项要求,严格按照程序审核各部门上报的教材计划,坚决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教材。报订教材计划是一件严肃的工作,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前提,只有严格各级审批,才能做到职责明确。又如教材编写管理制度,要求教研室为各课程指定或编写教材大纲和实验、实习指导,并规定使用期限。有的教研室为追求高的稿费而多订或多印教材,有的教研室管理松散长期不编写。因此教材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课程学期安排,督促各教研室进行编写或重编,并严格审核各级申报程序,并审定印刷数量,这样才可能保证教材质量,避免教材的积压浪费。

4、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教材信息已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信息在提高教材管理工作水平,实现教材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材管理人员必须以教学需要为中心,掌握获取信息的各种手段,积极开展信息服务工作。本人通过多年的教材管理工作,总结出获取教材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收集各书店和出版社的教材征订单,整理分类后,提供给教师;

(2)参加各级教材工作研究会、教材展销会获取更多的教材信息;

(4)随着计算机与网络在办公中的应用,从网络检索信息是当今收集教材信息最快捷最广泛的途径。教材管理者应加强这方面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培养,了解教材信息服务网络,掌握信息服务的内容与方式,才能获得全面、及时、准确、有用的教材信息。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七

应牢固树立为学生服务思想,努力做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学生排忧解难。具体岗位职责如下:

一、负责辖区公共场所及宿舍内日常卫生管理,检查学生宿舍和个人卫生;对违反宿舍管理规定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并及时处理。

二、负责辖区公共场所及宿舍内部设施的管理,接待零星维修登记,并查明损坏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三、做好治安保卫工作,掌握人员进出情况,熟悉本楼学生;对私自留宿按规定处罚,防止偷盗及意外事故发生。发现无法处理的情况,及时汇报。

四、负责辖区自行车管理,严禁自行车停放在宿舍和楼内。

五、负责本楼门卫及清洁工的考核和楼、层、室长的考核,

六、配合洗衣房做好床上用品的换洗工作。

七、完成上级布置的其他工作。

1、全面了解所负责的宿舍楼住宿分配情况及宿舍管理情况。(宿舍管理制度和宿舍分布图上墙,标明宿舍长、楼层长、党员干部的电话)。

2、每天至少要深入公寓楼三次(早、中、晚),重点做好晚上在公寓楼楼门口值班工作(8:50-10:00)并做好记录,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排查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问题。

3、参与楼层长的选拔、使用、管理、考核等。

4、加强学生宿舍纪律,安全教育并参与宿舍考评,违纪处理(协助系院)等。

5、指导学生做好整理内务、卫生、财物保管等工作。

6、协助辅导员做好所在宿舍楼的'日常管理工作。(重点毕业生宿舍的检查及管理工作)。

7、负责卫生员的管理;宿舍楼内外卫生的检查情况上报系(院)里。

8、负责公共设施的检查与报修,安全隐患及时发现和上报。

9、保持值班室的干净整洁。

10、临时交办的任务。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八

岗位要求:

1、食品相关专业,专科以上学历;

2、食品生产型企业,2年以上食品检验工作经验。

岗位职责:

1.负责巡查仓库、商品问题客户原料验收、食品农残、药残等快速检测。

2.食品安全风险管理与评估、技术咨询与指导。

3.开展食品安全培训。

4.协助配送中心的标准化管理及5s推行。

5.完成上司临时交办任务。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九

首先,使用机房管理软件对学生上课的操作进行限制和记录,防止学生进行与上课无关的活动。教师通过教师机可以锁定全部学生的机器,可以发送通广播消息。也可以将学生机设置只运行学习相关的`软件,控制其它程序无法打开。第二,屏幕广播教学功能可以使学生紧跟教学任务,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实时操作画面都呈现在学生机上。同时,通过教师机锁定学生机的键盘和鼠标,简洁、方便的管理学生机。第三,机房管理软件还可以在课下方便业余时间上机的收费管理,使充值计费更加简单。在核心机房部署的综合管理平台,可对二级学院网内的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提供监控,及时了解网络设备的接口流量与资源使用状态。还能通过网络拓扑,二级学院出口流量进行有效控制。在出现网络故障时,可快速定位。总之,机房管理平台主要是从教学上的管理、机房的计费管理、各个资源的统一管理、网络实时监控等多个方面来进行统一管理,它能充分的实现学生的管理、自动记载帐务及上机收入、统一对计算机、打印机等相关硬件设备的电子管理、实现上课上机的教学安排、使工作进行量化。因此,使用机房管理软件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3.2.1机房教学。

管理人员根据机房实际,跨部门、多机房统一安排教学上机,并能动态按班级查监控授课上机状况,也可以远程网络监控。按照上机考勤进行统计汇总及针对学生上机课时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监控管理教学上机情况,保障授课质量;同时记录学生上机操作痕迹。学生登陆系统:学生上课通过选择班级,输入自己的真实姓名,如果学生存在,则判断密码是否正确,如果学生不存在,则保存学生信息。学生上课登记:由后台管理员设置好机房,可以是自动根据机房ip判断或者指定机房,主要是适应有些学校多个机房的问题,然后学生登陆后,就可以进行使用情况的登记。(后台可以设置好使用情况,方面学生选择),默认同个学生机房登记1h内,只能允许登记一次!学生自我文件管理:对于机房来说学生的文件管理一直是个头疼的问题,放本地,容易被其他同学误删,老师也难以管理;放服务器则好了很多,本系统通过学生文件管理,教师可把学生的作品传到系统中,同时通过设置文件共享,让其他同学一起共享此作品,在共享的同时加入了评分功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这个功能还可以作为老师上课最后作业评价的一部分!学生作品上交:学生通过客户端把自己的作品上交到系统设置的教师机默认文件夹下,老师在教师端可以依次对学生作品进行评审。学生在线提问:在学生客户端机器上,学生通过客户端程序提出问题,老师在教师机端将解答的答案传输到提问学生的客户端,使教师与学生之间能进行在线交流。在线公告功能:可以设定指定的班级进行公告、发布设定的信息。

3.2.2课余上机计费。

设置多费率计费方式,方便不同用户上机,按不同时段、不同机房上机时间长短动态计费;

3.2.3资源设备管理。

根据学号、姓名、班级等字段创建帐户的基本信息,并实现帐户款项添加、查询、退款等操作;记录机房设备日常状态及维护信息;具有权限管理设置,保障系统安全。

3.2.4网络监控功能。

在管理系统中通过配置运行的各种参数,能使教师远程监控并管理学生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学生的实时上网行为,监控管理学生利用聊天软件进行在线聊天、私下玩游戏等个人行为。同时,此系统还能自动地记录学生在上机过程操作行为,比如上网记录、启动的程序记载等。

4结语。

计算机机房作为我校二级学院上机的重要实训场所,为学校教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我们利用信息化管理平台进行机房整体综合管理,使得机房管理更加高效,更体现了我校的信息化程度,推进了学校的整体信息化建设发展。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

摘要:高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活跃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性质平凡而具体,工作内容繁杂而琐碎,但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教学管理人员要忠诚教育事业,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技能以及创新能力。同时,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以提高自己的素质和水平。

教学管理人员是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岗位,教学管理的水平和质量直接关乎教学工作的好坏。优秀的教学管理人员要忠诚教育事业,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具备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服务意识、精湛的业务技能以及创新能力。所以高校要重视对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和培养,要让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素质,这样才能提高整体的教学管理水平。

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人员活跃在教学管理工作的一线,工作性质平凡而具体,工作内容繁杂而琐碎,但工作岗位至关重要且必不可少。教学管理的工作涵盖了制订教学大纲、落实课程编排及各项教学任务、协助遴选教材、检查教学进度、监控教学质量等教学组织和管理。同时还负责在教学运行过程中的常规教学行政管理,主要包括学籍管理、考务和成绩管理、教学档案管理以及上级部门临时交办的任务和突发性工作。所以教学管理是包括学术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门科学,需要长期学习和实践。

1、较高的思想素质。

教学管理人员是高校教务管理制度的执行者,应严格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熟悉教育法规,把握教学管理的政策、方向,掌握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通晓教学管理各个环节的程序和要求,这样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要学习基本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学管理工作,充分理解和认识当前教育体制改革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教务管理的政策性在毕业资格审核工作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在毕业资格审核中,教学管理人员要严格按照应届毕业生从大一到大四每学期执行的教学计划,全面核查每个毕业生的各课程成绩,依照毕业及学士学位的授予条件,审核每个学生的毕业、学位资格,对有特殊情况的学生(如:学籍异动、双学位、转专业、有处分)要根据个人不同情况严格把关,保证其成绩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对于不具备毕业资格和不能授予学位的学生,要实事求是的提出其不能毕业和取得学位的理由,并上报教务处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的行为。

2、严格的组织纪律性。

教学管理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掌管着一些“秘密”,从新生的入学考试到毕业班的统测,从各个学期末的期末考试到各个学期初的补考、重修考试,同时,还有一些英语、计算机的等级考试贯穿其中,考务工作连续不断,从试卷的编排、审核、印刷到装订,从考试、阅卷到成绩的录入,教学管理人员始终作为主要工作人员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强烈的保密意识、要遵纪守法,严于律己,要敢于坚持原则,坚持正义,排除各种干扰,自觉维护学校政策、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3、崇高的敬业精神。

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繁重而琐碎,但每个环节都很重要且不容忽视,这就需要我们具备细心、耐心和热心。对待课表的编排、试卷的审核、考试的安排等工作要细心;对待教师的问题,学生的疑惑解答要耐心;对待新的教学信息、教学动态传达给师生服务要热心。事物头绪多且工作量繁重,要踏踏实实的工作,能够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乐于为广大师生奉献,实实在在的为师生解决问题,为他们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比如在期末考试的安排中,不在集中时间安排同一年级的两场考试,以给学生充分的复习时间;在监考的编排中,要考虑到教师的各种各样的因素,尽量安排的人性化、科学化、合理化。这个过程倾注了教学管理人员的心血,同时也体现的教学管理人员高度的敬业精神和服务意识。

4、高度的责任心。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是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同时也是教育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不能有一丝马虎大意,有时稍有差错,就会造成不良的后果,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教学管理工作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教师的临时停调课,就需要及时通知学生,否则就会造成教学秩序的混乱;又如学生成绩的核算,看似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但它为学生的各种奖学金评定以及就业考研提供重要的依据,“分、分,学生的命根”,一分的差错可能就会影响学生今后的前程发展。同时学生的成绩也为教师今后改进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进度提供了数据来源,所以一定要认真、严谨、细致,来不得半点马虎。

5、强烈的服务意识。

教学管理人员是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窗口,直接与广大教师和学生打交道,所以一言一行、服务态度、服务水平都会对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影响到教学服务质量。教学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教师和学生服务,耐心解答他们的各种咨询,满足他们的需求,做到教学管理为教学服务,确保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

1、全面的教学管理能力。

要精通教学管理业务,要熟练掌握教学管理流程,要熟悉现代化的管理技术,自如地运用教学管理软件,熟知教务管理的内容、要求、流程,按照教学规律,每一项工作都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有举措地开展,这样才能有条不紊。同时教学管理工作头绪多,要掌握其周期性、规律性,遇到问题要善于分析和解决,要会干并且巧干,这样才能卓有成效的完成每件工作。

2、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教学管理人员作为连接教务部门、教师及学生的纽带,要具备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尤其是遇到突发事件,更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处理教师的临时停调课或各种原因引起的教师没到岗,学生没来上课,考试安排冲突等情况,教学管理人员要灵活、机智,处理好突发事件,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保证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

3、较强的学习实践能力。

教学管理不是专门的学科,没有专门的知识作为指导,所以就要求在干中学,学中干,汲取前辈的经验教训,同时自己摸索前进。教学管理工作已经从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为今天的计算机管理、网络系统信息化管理,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同时面对教师和学生,还要懂教育、懂管理、懂心理,这就给教学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跟得上形势,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能桎梏于以前单一的模式,要全面发展,横向发展,增强校际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联系,取长补短,为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上层次添砖加瓦。

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教学管理也会随之变化,尤其现在实行学分制、学分预警等新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工作就会更为复杂,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模式,积极思考新的工作方法,积极挑战新的工作思路,同时在当今信息化的形势下,运用好信息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为教学管理手段的创新提出更好的建议,同时为教学改革的发展献计献策。

教学管理人员的高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组织的悉心培养下,在不断学习和实践中锻炼出来的,这个过程可谓艰辛但有意义。我们不要满足现状,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建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为教学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教学与管理,(6)。

【2】教学管理工作十人谈[j].中国大学教育,(6)。

【3】区煜立.教务工作指南[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一

摘要:文章对高校公共房产管理中存在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总体规划等方面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以实现占据高校国有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资源的保值增值,节约教育经费的目标。

高校公共用房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实践的重要基础条件保障,它是高校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共用房的总资产量占据学校各类资产的首位,以笔者所在的江苏科技大学资产清查统计为例,公共用房资产约占学校总资产的50%以上。为此,笔者认为学校公共用房使用效率高低,直接体现了一个学校办学成本和管理水平。

所谓公共用房是指产权属于学校所有除教职工宿舍以外的各种用房。包括教学、科研、生产、经营、行政办公、学生宿舍以及各类生活福利、商业服务的用房。根据使用性质的不同,学校公共用房分为六类。

1、校党政机关用房。经学校正式确认的校级各类党政机构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办公室、资料室、会议室、接待室等。

2、学院用房。学校设立的学院用于办公、教学、实验和学习的办公室、会议室、教研室、研究生室、专用教室以及各类实验室。

3、公共服务用房。面向全校服务的教室、图书馆、档案馆、网络中心、会堂、学生与教工活动中心、体育活动场所等用房。

4、后勤与保障用房。后勤服务部门和条件保障部门所使用的房屋。包括学生公寓、食堂、浴室、活动室、车队、医院、幼儿园等后勤服务用房和变电所、泵站、物资仓库、门卫室、收发室等条件保障用房。

5、产业、商业用房。产业用房是指经学校批准,由学校全部或部分投资兴办的,具有独立法人实体,并在当地工商机构注册的企业在学校所使用的房屋。商业用房是指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因历史原因在校园内开办公共服务设施(如银行、邮局、电话站、商店、粮店等)而使用产权属于学校或占用学校土地自行建设的房屋;或根据地方规定由学校提供的产权属于学校的教职工住宅区内配套的公共服务(如服务网点、物业管理、基础设施)用房;或为方便学生生活,由学校招商的服务企业使用学校产权的用房。

6、附属单位及其他用房。包括附属高中、附属学校、继续教育学院、国际交流学院等用房。

1、缺乏必要和健全的管理体制。我校公共用房至今尚未归口于一位校领导统一管理,是由全体学校领导集体管理。学校领导一般都分管着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条线,校领导所管的部门有用房需求,用房管理部门凭其在部门请示报告上的指示都得设法满足要求,直至没有任何空余房可调配。公有用房分配日积月累的遗留矛盾得不到解决,新的问题还在不断出现,用房管理部门对此只能束手无策。

2、缺少科学的分房政策。1992年国家教委颁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此规划指标是普通高等学校总体设计任务书、校园总体规划和建设用地计划的重要依据,同时也量化了相应学校各类公共用房的建筑面积。但许多学校与我校一样,至今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公有用房分配制度。这就使得分房无量化标准,造成调控困难。

3、二级管理部门缺乏自我约束机制。学校公共用房管理实行的是无偿使用,为此各二级管理部门热衷于向学校争资源、争用房,却不太注意房屋的使用效率。有的学院设置多功能厅、健身房、超大办公室;有的学院许多用房都堆放满了废旧物资无人问津。退休多年的老教师也占着实验室不让,形成公共用房实际上的“终身制”、“占有者所有制”。

4、公共用房从设计到使用缺乏总体规划。学校近几年新建了新实验二楼、动力楼、西楼区实验楼。每幢楼分配到使用部门后都进行了面广量大的改造工程。新建实验二楼实际建筑面积为13600平米,改造面积达到6620平米。原设计作实验室的改作办公室,作为实验室的用房高度及大面积,在改造成办公室过程中要隔断、要吊顶,原来为实验室条件所铺设的水电管线全用不上,造成极大的浪费。

1、统一认识,转变观念。高校领导要亲自组织学习上级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的有关规定和财经法规,并将公共用房作为国有资产管理一项重要内容列入工作目标,树立资产效益的意识,强化管理,建立国有资产即自己的资产,真正健全与落实每间公共用房有人管理,有人负责,确实是有效使用。应当把占据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保值增值纳入政绩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资产有效地保值、增值。

2、建立机构、明确责职。公共用房的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以确保公共用房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现代化,提高学校管理的质量和水平。

学校成立公共用房领导小组,代行所有权人职责。成员由分管资产的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和专家组成。公共用房领导小组负责公共用房规划评审、根据用途对建房方案审议、组织实施各项改革,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关系。处理公共用房管理和使用过程中的重大违规事件等。

确定公共用房的主管部门,我校以国有资产处为学校公共用房管理的职能部门一级管理单位,代表学校具体制定、补充、修改、完善各类公共用房的实施细则并编制公用房配景方案,报公用房领导小组审定,对使用人的使用行为进行监督,负责公用房的综合管理。

各学院、机关处、所、直属单位成立相应的工作小组,负责本单位公共用房管理的具体事宜。具体贯彻执行学校公共用房的各项规定,对本单位的房屋进行内部配置,按规定对房屋进行管理和维护。

3、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公共用房管理部门要发挥宏观管理作用’健全和完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建设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原国家教委联合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本校情况的公共用房管理制度和具体实施的细则,做到有规可依,违规必究。

确定公共用房的配置的原则“按需配置、定额使用、超额收费、缺额补贴”改革现行的公用房无偿使用制度,试行定额核算和使用单位超额面积向学校缴纳房产资源调节费,缺额面积学校调剂解决或给予补贴的政策,以建立公共用房管理使用中的自我约束机制,借助经济杠杆克服单纯依靠行政手段调节用房的种种弊端,提高房产资源的利用率和完好率。

科学测算、量化标准。建立一个公共用房计算机管理系统工程,将房屋的结构、楼层、房间、使用人、面积、建造时间、造价等内容用计算机管理起来。根据使用人的性质、功能、发展需要和资源状况制定配置标准,确定各使用人公用房配置类别、地点、楼层和面积,在深入调查摸底、科学测算的基础上,确定定额内用房面积及定额外用房面积,依此确定定额外用房收费额度或缺额面积补贴额度。

明确使用管理范畴,签订使用管理协议。公共用房使用协议是明确学校作为所有权人与公共用房使用人之间的权责关系的协议。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房,制定相应的配套实施细则,实行不同的使用和管理方式。国有资产依据配套实施细则的规定,提供使用人超额、缺额清单、使用条件、管理要求,与使用人签署公共用房使用协议。

督促检查、循序渐进,国有资产处跟踪检查全校公共用房使用情况,督促各单位合理安排和充分使用本单位的房屋,努力提高公房的使用效率。详细收集公共用房使用、维护、安全等各方面的数据资料,做好公共用房信息管理工作,对公共用房实行动态跟踪管理。定期检查违规情况,及时处理各种违规事件。

4、科学发展、规划先行。根据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结合《普通高等学校校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文件的有关规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用房管理部门对学校整体用房进行规划,报送公共用房领导小组审定。

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由过去单一幢楼项目的规划,变为一个学校整体群楼全局性的规划。有时单幢楼的计划很好,但由于没有一个总体的规划,结果整体来看很乱、很不协调。

四、结束语。

公共用房的管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管理过程,从房屋的建造、分配、使用以及维护等方面的工作都带有定性和定量的问题,各个环节紧密相连,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为保证此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总结经验,对公共用房管理办法不断进行完善和补充。以提高公共用房的使用效率,逐步改善原来宽紧不均的用房使用状况,消除原来用房的“终身制”现象。同时,要有效地盘活闲置的房产资源,使现有的公共用房资源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实现占据高校国有资产最大份额的房产资源的保值增值、节约教育经费的目标。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二

最近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壮大过程中,信息化逐渐应用到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工作中,极大的提升了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为读者提供了更为人性化的服务。新时期,读者阅读行为和习惯已悄然发生改变,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是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所具备的收集、整理、储存和利用等功能,实现科学管理图书馆,实现图书馆管理的网络化和共享化,最终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涵盖了图书馆管理系统改革、管理技术水平创新、管理理念创新等多方面内容,是新时期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需要及时转变过去传统的管理理念,从图书馆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科学有效的图书馆管理办法,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图书馆信息共享。最近几年,烟台市福山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进程逐渐加快,图书馆积极加强云馆系统建设,圆满完成了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任务。云馆系统的建立,实现了区域内所有图书馆资源共享,使全区读者能够随时随地的登录系统,访问图书馆,查询、预借图书。通过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方式,能够更加有效的借阅读者时间,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有更多的时间为读者提供更加针对性的人性化服务,促进图书馆更好发展。尽管最近几年,烟台市福山区图书馆进一步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但是工作人员对系统认知能力不足,再加上自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差,使得信息化管理系统不能很好的发挥其应用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图书馆的良好发展。面对这种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分析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为读者提供更好的信息化服务。

二、信息化对公共图书馆管理工作产生的影响分析。

1.对公共图书馆社会职能产生的影响。

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服务职能更加突出,能够更好的.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从而提升图书馆发展能力和服务质量。在传统的图书馆管理过程中,管理人员都是采用人工手段开展管理,工作效率不高,读者服务质量较差,不能很好的发挥出公共图书馆社会服务职能。而在应用了信息技术之后,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和信息化技术开展管理服务工作,节省更多时间为读者提供服务,再配合使用科学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好的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化不断加深发展,公共图书馆信息化进程中还会建设数字化数据库系统,更好承担社会文化服务的社会责任,履行自己的社会职责。

2.对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式产生的影响。

传统公共图书馆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都是采用人工手段进行管理,严重影响到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公共图书馆应用信息技术之后,可以在管理系统中引入互联网技术,通过计算机系统来分析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多种问题,从而帮助图书馆制定更加合理的管理措施,最终提升服务的管理服务职能。此外,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工作逐渐向着个性化、多样化发展趋势发展,能够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针对性的服务,满足不同读者群体的阅读需求,吸引更多读者到图书馆阅读,提升公共图书馆在读者心目中地位,营造良好的形象。

3.对公共图书馆管理理念产生了深刻影响。

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图书馆的管理质量和效率,因此,公共图书馆在开展各项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转变工作理念。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能够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服务范围,在信息技术引导之下,图书馆管理队伍的各项工作能够切实得到改善,工作形式和工作理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在信息化大背景下如果公共图书馆不能够及时调整管理理念,将会严重影响到未来图书馆的发展。信息化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管理理念应该紧跟时发展进程,为不同读者群体提供完善的读者服务,确保读者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服务的满意率。

网络化平台是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技术手段的实现必须依靠网络技术,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图书文献资源的信息化,因此,在全新的历史时期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必须要建设高效的网络化服务平台,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图书馆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就要求公共图书馆摒弃过去传统的管理模式,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系统,建设总馆管理为中心,分馆主要负责信息检索和读者认证,在科学完善的网络服务体系下,确保读者和图书馆的信息化安全,为广大读者提供针对性的读者服务。此外,在信息化模式下,公共图书馆还要积极建设科学的文献检索保障机制,以数字化图书文献为依托,为广大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文献服务,确保读者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让读者获得高质量的图书文献服务。

2.强化信息资源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资源利用率。

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的文献中心,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广大读者提供针对性的文献服务。在信息化管理模式下,公共图书馆必须重视自身信息资源建设。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过程中必须遵守适用性、合作共享和特色化的原则,针对不同读者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进一步拓展公共图书馆现有文献资源,加强馆际之间的合作共享,结合本馆特色和自身特色,积极建设符合本馆特色的信息资源体系。在进行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过程中,应该对公共图书馆内部现存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通过应用扫描技术、打印技术实现现有文献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并进一步建设数字检索平台,最终提升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利用效率。

3.加强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必须建立在充分分析市场需求和读者需求的基础上,保证管理体系建设的多样性和深层次性。公共图书馆首先应该结合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和读者需求对自身发展方向进行明确定位,强化对公共图书馆资源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科学整合,最终提升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的服务能力。此外,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证,这就要求图书馆重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公共图书馆信息化管理体制建设质量。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三

目前,高校教学管理队伍整体水平较低,人性化教学管理要求有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学管理队伍。既要熟悉教学,又要懂得科学管理,更要有较强的服务意识,不仅能完成常规的管理工作,而且要有一定的学业指导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较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因此,从思想和业务能力等方面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此外,应加强考核,采取有效的机制激励他们在管理中实践人性化理念,适当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地位和待遇。

实现人本理念的教学管理,建设一支政治合格、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坚强有力的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尤其重要。

首先要强化思想认识。作好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必须一手抓教师队伍建设,一手抓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高层次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缺一不可。但是长期以来,一些学校在思想上偏重师资队伍建设而对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发展的投入过少,直接导致管理队伍不稳定。学校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管理人员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作出长远规划,卓有成效的开展教学管理活动。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像抓师资队伍建设一样抓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人才充实到教学管理队伍中并使之稳定安心,逐步成为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行家能手。

其次,学校要对各个岗位进行职位分析。职位分析为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许多环节提供有用的信息。对教学管理岗位进行正确的职位分析,是高度重视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教学管理是一门涉及行政学,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的社会科学,兼有行政管理、学术管理等职能。同时。它又肩负着人才培养管理的重任,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因此,在人事部门的指导下,相关部门对该岗位的高层、中层、基层各级教学管理岗位进行职位分析,明确岗位的性质、地位、作用、工作内容以及人员的任职资格。学校要把教学管理队伍建设提升到教师队伍建设同等重要的地位来抓。对管理人员在素质、能力、学历、职称等方面有明确的规定,并履行严格的审批程序,通过对管理人员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提升教学管理队伍的层次,以符合高等学校体制调整和教育转型的要求。

再次,要把激励体制与实施培训作为动力和保障。在高校教学管理中,要善于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法,应做到“奖励为主、惩罚为辅,奖惩结合”。而且要保证奖惩的及时性和适度性,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和保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学校要鼓励教学管理人员在职进修高层次的学历,通过进修,使他们的理论研究、工作研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增强,也可以举办定期的短训和研讨班。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方式,让教学管理人员听取知名同行专家的讲座,或到著名高校参观、考察,交流、吸收借鉴先进的教学管理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及能力。

在文明高度发达的高等学校,需要不断营造“人本理念”的和谐气氛,让师生都沐浴在以人为本的温暖阳光下,体验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尊严,体验到平等和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才能真正从心底感到做人的幸福和快乐,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高昂的教学热情、管理热情、学习热情和创造热情。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四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已悄然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为社会的繁荣进步带来广泛而积极的影响。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社会服务的信息化已成为发展的趋势,随着信息化改革的不断深入,人力资源管理可以更为方便、快捷、高效地实现人力资源的信息共享、合理配置和资源整合,从根本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核心,人事管理直接关系到高校的运转效率与长足发展。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明确了建设双一流高校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方案。这些重大举措在进一步扩展高校办学规模、建设一流师资队伍、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引领高校机制改革的同时,也无疑给人事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科学高效地处理好指数级增长的人事信息量、日趋多样化的人事关系、日益复杂化的人员结构等诸多问题,成为新形势下高校人事管理工作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加快推行和实现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成为必然。

二、高校人事工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1、管理层观念滞后,信息化认知度尚浅。

要想真正实现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必须从学校领导层就牢固树立信息化的观念,明确发展目标,破除固有模式,做好顶层设计。然而,目前国内多数高校还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并未从学校层面设立专门的信息管理部门,搭建统一的信息平台,而是任由各部门“各自为政”,根据需要自行创建平台、购置系统,这虽然能在短期内解决一定的困难,但从长远来看必将成为信息化进程的羁绊。反过来看,人事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全面推行必须依托健全的机构设置和管理办法,而当前高校人事机构的设置却基本是以业务分割为依据,信息化工作或被忽视,或仅作为辅助手段而已,管理者们并未真正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2、信息资源共享率低,数据的权威性存疑。

高校党政部门众多,工作需求各不相同,关注点各有侧重。在信息化初期,由于学校层面未作整体的规划和考虑,各部门便根据工作运转所需,相继建立起符合自身业务需要的管理模式和信息系统。如学生处的学工管理系统、组织部的干部管理系统、教务部门的教学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一般由不同公司独立开发,其平台架构和开发理念的迥异在制约人事信息共享的同时,带来了严重的信息资源冗余,反而从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管理一体化的建设进程。此外,各部门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决定了对数据采集的不同要求,数据的字段设置、采集要求、更新方式等存在很大差异,当需要跨部门整合数据供决策之用时困难重重,严重的影响了人事数据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3、信息更新维护困难,数据的准确率堪忧。

首先,高校人事管理部门以大量的人事数据为基础,辐射出十几类数十种流程复杂的业务,主要涉及人才引进、定编定岗、人员异动、职称评审、培训进修、年度考核、薪资福利、社会保险、档案管理等。除基础信息的几十个字段外,个人与业务相关的扩展信息也数据量庞大,有的信息库字段要上百个,数据的更新和维护工作需要占用大量的工作时间。其次,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稳步推进需要相应的制度规范作为支撑,而二级院系在配合人事部门工作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这无疑会增加管理的难度。最后,由于分散式管理,各管理部门对各自信息库进行信息录入和维护的口径不一致,在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整合时,会产生极大困难,稍有闪失,甚至会出现大量连锁性的错误,如果没有权威的人事信息作保障,难以保证工作和决策的准确性。4、信息系统框架陈旧,数据的安全性较差经过若干轮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高校的人事管理工作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简单的信息管理系统已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事管理需求,一个优秀的系统,既要满足现有的工作需求,又要便于扩展,同时还可从信息化的角度对现有的工作进行优化。目前,多数高校还依然采用封闭的系统平台,单纯面向管理人员,限于管理优先的惯性和服务基层概念的缺乏,缺乏管理者和广大教工的交互,无法真正达到信息化的管理要求和资源的真正共享。目前,主流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均采用b/s架构,通过浏览器进行用户端和管理端的操作,简化了用户端的操作流程,带来了舒适的用户体验,同时减轻了系统维护和升级的工作量,有效降低了成本。但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也使得系统的安全性面临更多未知的挑战,一旦产生诸如硬件损坏、病毒袭击等问题,都会给系统的数据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和损失。5、管理队伍素质不一,实施的有效性受限事在人为,再好的政策如果没有一批精干的队伍去实施,也将是一纸空文。高校人事干部不仅是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者,更是人事改革的推动者,这支队伍的素质将直接影响高校的发展。目前,从高校人事工作者本身来说,还存在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文化素质、心理素质等基本素质较低,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较为薄弱;沟通协调能力、决策执行等能力尚缺的问题;从高校角度来看,进人缺乏专业性、用人缺乏科学性、育人缺乏长期性等问题并没有进行有针对性的改善,导致这些问题将长期存在并对人事工作的开展产生负面影响。

三、对目前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改革的几点思考。

要想突破高校人事信息化进程中的重重阻碍,就必须革新观念、系统设计、全面部署,将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必须做、科学做、持续做”的重点工作,纳入到高校行政管理体系中来。

1、以人为本――加快高校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轨。

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就是高校人事部门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平台,通过对高校各种人事信息资源的广泛收集、整理、深入开发和充分利用,促进人事管理从传统事务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的转变,不断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和决策水平的过程。高校人事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其实也是传统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轨的过程,转轨的方式和速度将直接影响信息化的深度。人事管理依次经历了“经济人”和“社会人”的人性理论,逐渐形成了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的管理不仅要依靠规章制度和组织形式,还要激励并保持成员的责任感、成就感、事业心和集体精神。由于管理的视角、类型、侧重点、形态、方式等多方面的区别,高校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人力资源以人为本,将人力视作第一资源,通过积极的科学管理和主动开发可以使其不断升值和增值,比传统的人事管理更加契合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在近年来出台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迫使高校朝着科学化、制度化和社会化的方向发展。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明确了按需设岗、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合同契约式管理方案;的《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实施办法》中提出了养老金并轨的要求,明确了单位和个人缴纳的比例,持续推进了社会人理念和高校社会化;,人社部宣布将研究制定高校不纳入编制管理后的人事管理衔接办法,再一次打破了高校与社会间的壁垒,“铁饭碗”成为过去,专业人才的自由流动和社会化管理成为必然趋势。这场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革命性变革的号角已经吹响,面对这场变革,高校不仅需要借鉴已有的理论和经验,更要在管理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以形成适应变革需要和自身发展的新理论,应快速转变陈旧观念,积极探索和健全适应本单位特点的分配激励机制,形成高校内部以及高校与地方间人才流动的合理机制;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科学合理的手段培养人才,以社会化、科学化和自动化有效提高行政服务能力。

2、打通通道――建立基于服务域的高校人事信息平台。

人事管理工作是高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工作效率的高低、质量的优劣都直接关系到教职工对高校的认可度。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人事管理以庞大的人事数据为基础,其准确性、实时性和全面性决定了管理的效益和决策的正误。因此,建立起基于服务域的高校人事信息管理模式将逐渐取代保守封闭的管理方式,并以此突围现有的困境。此处所讲的“服务域”,是指将相关的业务进行梳理并重组整合成的服务集合,该管理模式的推行将会引发从顶层到部门、从管理到服务、从打碎到整合的一系列变革。从“顶层”到“部门”。高校应设立校级的信息化中心,着眼全局,履行全校性的信息化部署和指导职能,积极打破部门之间的“信息孤岛”局面,实现以人事信息为主体的信息资源共享;与之相呼应,在二级部门设置信息管理科室,结合部门实际进行信息化建设的构想和实施;在院系设置信息管理员,负责更新和维护教工信息;如此形成自顶向下辐射的局面,确保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整体性和有效性。从“管理”到“服务”。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延续了政府机关的管理模式,但其产生的种种弊端成为了高校发展的桎梏。在高校“去行政化”的进程中,要引入现代服务理念,构建科学的行政制度,并将这种“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贯彻到信息化建设中去。摒弃传统的单机式管理模式,引导教工从“被动接受管理”到“主动自我管理”,逐渐转变为一种能突出教工自我意识的网络化服务窗口。从“打碎”到“整合”。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办公无纸化进程的延伸与推进,更多的体现为系统的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模式将打碎各部门业务壁垒,聚合为系统性的跨部门业务流程,形成业务清晰、流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并基于以大人事为主体的“服务域”理念,进行“大平台+微应用”的'重构,解决各业务部门数据孤立、服务零散的问题,为教职工提供从招聘到离退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长此以往,这些全面积累的人事业务相关数据,定将成为决策分析和制度改革的强有力支撑。

3、队伍建设――自上而下建立起一支强有力的人事管理队伍。

一流的大学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两支队伍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人事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人事管理信息化亦如此,不仅要依靠科学的政策和完善的软件,更要有专业的管理团队作为支撑,这种专业的管理团队将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其特有的品质。科学的管理模式。目前,多数高校的人事管理队伍由人事部门工作人员和二级院系人事秘书组成,前者由机关管理考核,后者由所在院系管理考核,组织结构较为松散,任务分配不够合理,考核标准也不统一,个人素质参差不齐,这无疑给人事队伍的管理带来了困难。要解决以上问题,需将与广大教工接触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基层人事工作者真正纳入到学校的人事管理体系中,由学校人事部门和院系共同完成对这些人员的招聘、培训、任用、考核等,以例会和工作沙龙传达和解释政策文件和服务要求,从而强化人事服务的第一道窗口。合理的任务分配。人事信息资源具有资料信息量大、构成多维、要求精确、动态变化频繁、信息发布交流面广等特点,光靠校级人事部门的单个科室甚至单个人来更新和维护,不仅费时费力,还极易发生错误。应根据实际情况,规范人事信息流动渠道,合理配置信息维护的业务流,首先可在人事部门设置相应的信息科,作为信息更新的末端,聘任既熟悉人事业务又熟悉信息系统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把人事信息库的建设和人事档案的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把基础信息与衍生信息、静态信息和动态信息统一起来;与之相应的可在人事部门的其他科室设置信息专员(或由科员兼任),将本科室所属信息进行批量更新和动态维护,并及时提交给信息科审核,如职称评聘情况、教工状态变化等;其次请人事秘书对教工提出的信息更新进行初审,或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字段维护权限,对相应字段进行维护。长效的培训机制。现阶段多数高校人事岗位上“人员流动快、专业出身少”的现状还未得到有效解决,而高校人事管理涉及面广、业务量大、更新率高,且在向人力资源管理转轨的过程中逐步突显的“专业化、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等特点,使从业人员必须适应岗位特点和时代发展的新需求,拥有更强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成为各高校急需破解的新问题。有鉴于此,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对人事管理队伍的培养,利用长效的培训机制,通过理论教学、政策解读、业务学习、互动交流等丰富多彩的培训方式和分阶段分时段的培训结构,普及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人才工作理论以及法律知识,不断探索高校人事管理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提升人事工作的综合水平。

四、结束语。

高校人事从传统事务型管理向现代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的及时转轨,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高校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要保障。作为一项长期持续性的工作,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必将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和高校实际情况的日益变化而不断发生新的变化,这便要求人事工作者不断探索、不断努力,寻求更好的改进途径和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3]茹洁.浅析人才资源管理在高校教师管理中的运用[j].亚太教育,(6)234.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五

内容提要: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非常有必要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结合班主任工作和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教学实践,本文就如何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作了一些探讨和分析。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发育特点,在不同阶段确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雪风网络xfhttp教育网)主题;怎样加强自我调控,提高适应能力;怎样利用集体讲座、心理训练、心理咨询、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把个案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素质,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本文所提到的一些方法具体,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强。

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当代高中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高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高峰期,生理上的显著变化和心理上的急剧发展给他们带来许多新的问题。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高考考生资格的放宽,竞争日趋激烈。高中生普遍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沉重的课业负担;加之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心理承受能力差,挫折意识不强。如果这一阶段缺乏引导,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

那么,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两组数据:

在一次对全国近3000名大中学生的调查中,发现42.73%的学生“做事容易紧张”,55.92%的学生“对一些小事情过分担忧”,47.41%的学生“感觉人与人之间关系太冷漠”,67.26%的学生“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朋友倾诉”,48.63%的学生“对考试过分紧张,感到有些吃不消”。

[1][2][3][4]。

浅谈高校机房的管理和维护论文篇十六

从概念上理解,高校公用房是指所属高校利用自身的土地所有权在对应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房屋,以提供给教师办公、休息、居住以及学生等活动场所。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类高校能够获得国家等足够的教学资金用以发展教学、科研和新建数量众多的新型房屋,但由于陈旧的人工管理模式,其导致部分高校公用房依然无法满足需求,供不应求的问题较为突出。

2传统管理模式的短板。

传统高校公共用房管理形式为以学校内部行政管理为主。所有的教学用房等均可以免费提供,无需教师、学生缴纳资金,且使用期限很长,间接导致学校内部各部门单位以各种理由争取公用房,增加了人事方面的管理成本。同时,对公用房利用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有些部门单位能够妥善利用;有些单位利用率则偏低,主要表现为较长时间安置不能继续利用的器材物品,占用较大面积,进而导致新的教学工具,如,办公桌、椅子等,无处安放。用房终身制会演变一种“老越老,新越新”的现象,即更早以前进入校园的教师等拥有的房子、教学资源越多,新入的教师能享受非常少,对于学校的某些学科亦是如此。这种恶性循环、非理性现象将会阻碍学校的发展,同时会影响人力资源的流动。

本文在摘要中提及“高校公用房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基础,是学校教学事业得以开展的物质保障”,体现了公用房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因此,提高公用房利用率将能实现使用效益的优化。而由公用房的重要地位推及必要性是信息化管理的一个层面,本文接下来将详细探讨公用房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3.1招生规模扩大,供给存在障碍。

年,全国各类高校实行扩招,原有的教学场所、居住地均远低于招生人数对房屋的实际需求,公用房资源短缺较为明显,各校园单位竞争公用房情况多有发生,资源的有限性与人数的无限性形成冲突,因而,建立公用房信息化管理系统迫在眉睫。

3.2变动愈加明显,信息储存困难。

校园公用房在使用上经常会存在调整现象,大规模的公用房调整会产生巨大的信息量变化,传统的管理模式不能详细、及时记录信息改变的具体情况,例如,公用房建成的时间、布局构造、占地大小、如今房屋具体情况、可抗压抗震的程度和使用状况等,因而不能准确地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导致部分公用房出现闲置而其他方面又有需求的现象,而信息的不对称往往引起资源闲置浪费。

3.3管理问题突出,改革势在必行。

除了在第2部分讨论的传统管理模式的短板,原有公用房管理制度的弊端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人员使用的管理手段较为落后、效率低;在整个校园内部缺乏可靠的信息约束制度;缺乏适用于管理人员合适的管理手段。在校园内部,少数部门未经允许随意改变公用房的用途,另外,一些调离的职员继续占用公用房资源。整体来看,校园公用房使用率较低,且管理上较为混乱。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75027.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