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写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归纳、提炼和概括的方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一些绘画技巧和艺术作品,供大家学习和欣赏。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一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继续练习用比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提高默读能力。
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信赖是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基础,激发学生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一课时。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播放课件)同学们,请先看几幅鸟儿的图片。(学生欣赏课件)。
二、配乐朗读,整体感知。
1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2珍珠鸟有哪些变化?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3文中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学生根据阅读提示中的“三个阅读要求”开始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
2找出问题的答案。
四全班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1、珍珠鸟在作者照料与呵护下发生哪些变化?让学生读所划的语句,教师大屏幕出示:
有十处,讨论,教师结合鸟的变化随机点拨:
(1)、一开始躲进吊兰丛中。
(2)、渐渐地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一点点熟悉了。
(3)、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
(4)、随后在屋子里飞来飞去。
(5)、渐渐地胆子大了,落在书桌上。
(6)、蹦到杯子上、低下头喝茶。我这时又有什么反应?
(7)、跑到稿纸上,绕着笔尖蹦来蹦。
(10)、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2、同学们,你从描写小鸟的这些变化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1)学生回答。
(2)教师小结。
3、文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处?
(1)、让学生读第14自然段。
4、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1)、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拓展延伸。
(3)试着仿照作者的这个内心感受,自己写一句有关信赖方面的格言。
五再读自己喜欢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语言特色。
(1)学生动笔写格言。
(2)集体交流,鼓励有创造性的学生。
六、总结全文。
1、听音乐结束课文。
2、布置作业:把自己的格言展示在板报上。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二
1.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主要体现重在引导同学们欣赏和表述之美。“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叶圣陶语),这个例子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了对同学们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因此是个很好的蓝本。
2.文本简析:
的手法,更要让同学们仔细品味语言,领略语言文字的魅力。
初一同学们有很强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望,所以教师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初一是同学们开始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的时期,但他们的鉴赏能力还是很有限的,因此要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以上几点主要是从同学们的现有水平、学习习惯和能力上去认识归纳的。
1.知识与能力: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针对单元重点和教材内容,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重点是:
2.针对同学们的现有水平和心理层次,我认为本文的教学难点是:
1.教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一课时(45分钟)。
新授课。
一、未成曲调先有情(3分钟)。
(一)课前预习。
1.掌握本文字词,熟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对有疑惑的地方做好记号。
2.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认识并熟悉作者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窥一斑而知全豹(12分钟)。
整体感知全文,筛选关键信息,思考以下问题。
三、奇文探究共赏析(22分钟)。
四人组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以下内容,并且采用“小组擂台积分榜”进行评价。
(一)研读入境品语言。
展示例句,让同学们运用联想法,替换法,咀嚼品味作者细腻而准确的写作手法。
(二)赏读入心悟情思。
让同学们“读其所喜,品其所爱”,重视诵读能力,并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先小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这也是我的教法和学法指导。同学们边读边评边议,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教师指导同学们用怎样的感情、语调来朗读,并作好评价的引导。
(三)涵咏入理勇质疑。
四、万水千山总是情(8分钟)。
(一)拓展迁移。
欣赏一段视频,走出语文的范本,走向课改中倡导的“大语文”境界。
(二)课堂总结。
打破按部就班的教师总结,改由同学们总结。这不仅是对同学们学习成果的检验,而且这种生成性的信息反馈更加准确有效,可以使得教师对自己的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和完善。
(三)作业布置。
xxx。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三
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里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4个自然段。
3、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了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鸟语》这一课,懂得了鸟儿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2、揭示课题。
(1)出示挂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珍珠鸟的样子。
(2)师小结:珍珠鸟体形小,因它后背有珍珠似的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
(2)读顺句子和课文。
(3)给课文各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自学。
(1)抽读生字,读准下列字句的字音。
撞傍蹦腻扭蔓雏。
(2)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拨开雏儿细腻淘气扭动。
不由自主信赖索性居然。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交流。
四、指导学字。
五、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1、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这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
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近蹦到喝瞧。
啄笔尖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白天,生接读。
傍晚。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进。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五、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教学要求:
1、学习第七节,理解反问句的意思。
2、会用居然、不由自主造句。
一、复习检查。
齐读课文。
二、学习第7自然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自然段共几句话?
一、听说训练。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9课——珍珠鸟。
3、指名听说。
4、齐说(rgb出示)。
5、对于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针对一些简单问题,可以当场解决)。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学完课文《珍珠鸟》,你会对这句话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
二、复习朗读。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两小节,字里行间我们可以体会到我对珍珠鸟的喜爱,下面就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来读一读课文的1、2两小节。
三、讲读3——6。
过渡: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我给它们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而且安全的住处,三个月过去了,我在珍珠鸟的住处发现他们有了雏儿,雏儿长得什么样呢?它又是怎样和我交往,一步一步接近我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读一读3——6(自由快速读3——6)。
(一)、讲读3。
1、指名读3。
那小雏儿究竟长什么样呢?答案就在第三小节,谁愿意给大家读一读?
3、交流(边交流边知道朗读)。
4、齐读3。
(二)、讲读4。
1、引读4。
正因为我对小珍珠鸟的喜爱,所以珍珠鸟才一步一步地接近我,课文第四小节就把这个过程写的非常具体,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起先……渐渐地……后来……)。
2、rgb出示:起先……渐渐地……后来……。
3、自由练说。
4、指名说。
(1)交流。
(2)看到这小家伙在屋子里乱飞,我们的主人并没有伤害它,那下面就请同学们发挥一下你们的想象,这时候的我会有怎样的表情、神态,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小组交流)。
(3)交流。
(1)交流。
(3)引读4的最后的话。
7、背诵4。
(1)自由背。
(2)齐背。
(三)、读5(引读5)。
(四)、讲读6。
1、瞧,有一天,又发生的什么事呢?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6。
3、同桌讨论。
4、交流。
四、讲读7。
过渡:我们的作者也和你们一样,看着这可爱的小家伙,一步一步地和我越走越近,我从内心底自觉地发出了一声呼唤:
1、rgb: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
2、理解“不由自主”
信……作者是从内心底自觉发出的一句话,从……也就是我们书上所说的一个词语,就是(不由自主),还可以用其他词语吗?(情不自禁)。
3、雏儿和我在慢慢的交往中成为了好朋友,为什么它们会成为好朋友呢?(交流)。
对,就象我和雏儿一样彼此相互信任,这就是信赖,而这种相互信赖又使得朋友之间相处得(非常愉快),朋友之间友好愉快地相处,这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这也就是我们这句话中提到的(美好的境界)。
五、延伸。
2、交流。
3、小结:是啊,只有人与人之间,人与动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彼此信赖,我们才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让世界的每个角落充满了欢声笑语。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四
1、学会本课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饭碗、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
2、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要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
3、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并把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比喻的方法。
1、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2、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3、《匆匆》flash字幕朗读作品,课文重点句子的课件。
一、名言欣赏,激趣引入
指名背诵课前搜集的惜时的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师:是啊!时间转眼就流逝了,尽管人们知晓了时间的可贵,可是却无法挽回已逝去的时日了。80年前的一位年轻人也和我们有同样的感觉,这个人就是朱自清。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他的一篇文章《匆匆》。(板书课题)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
播放《匆匆》朗读作品,学生欣赏完后回答,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什么?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要读正确读通顺。
3、指名读文,纠正字音和断句不准的地方。
4、自学生字新词,检查学生对下列词语的理解:确乎、涔涔、头脑胀痛、潸潸、凝然、徘徊。
5、练习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要反复读几遍。
6、练习把课文读熟,指名读给大家听。
7、你对课题怎么理解的?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提出问题,二、三、四自然段写日子悄然而去,匆匆而逝,我心中充满惆怅和伤感。)
三、自主感悟,初步理解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如轮读、范读、小组读、默读等)读课文。画出最能体现时光特点的词语。
2、画出感悟深的句子,在能读懂的句子旁边写写批注。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读书记号。
3、小组之间交流一下读书体会,讨论讨论不懂的问题。
4、组长记录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
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
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学习第1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
2.学习第2段。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3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
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
4.学习第4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
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年8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31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年由昆明返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前夕,患胃病辞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文学道路。1919年2月发表了他的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1922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1923年发表长诗《毁灭》。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200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厚一叠发言稿,可到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点17分20秒至18分20秒。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六
告诉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在这个秋天的季节里,老师想带你们去游山玩水,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赶快出发吧!(课件秋景)
游玩结束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是啊,是谁把这样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第11课。板书课题《秋天的雨》。
学生汇报:在秋雨里你们看到什么了?
生:看到了小青蛙、小松鼠、小喜鹊……
生:还看到了银杏树、柳树……
学习第二段:
1、有的同学看到了小动物、水果、还有很多漂亮的颜色,那么你是通过读课文的第几段读懂了银杏树这漂亮的颜色的?(第2段)
2、秋天的雨把颜色送给谁了呢?请你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带颜色的词语画下来。
3、秋天的雨都把颜色送给谁呀?你知道秋雨里还有哪些颜色吗?
4、这么多的颜色多漂亮啊!真是----五彩缤纷。(板书:五彩缤纷)喜欢这些颜色吗?你们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一会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读得最美!
(生自由小声读文,点名读。)
6、是呀,扇子的力量不够怎么能扇走炎热,银杏树像一把小扇子,轻轻地就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飘得轻轻的柔柔的,迎来了秋天的凉爽。谁来读一读。
7、谁还想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他读得怎么样?谁还想读这句话?那现在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颜色的菊花啊?这么多颜色的菊花一定很美,齐读这句话。
8、谁还有喜欢的句子想读给大家听?(生读)
你挤我碰多有趣啊,金色的海浪多美啊,谁还想读?
过渡:读得真美!孩子们,秋天不光有五彩缤纷的颜料,它还藏着许多好闻的气味呢!(板书:藏着气味)
学习第三段:
1、谁想把这段给我们大家读一读呢?(点名读)
2、瞧,小朋友的脚都让香味勾住了,多美呀,那么小朋友的脚怎么会让香味勾住呢?
4、看来啊,你们的脚也被秋天的香味勾住了!秋天的香味可真吸引人啊!
过渡:秋天的雨不光带来了色彩和香味,还很会关心人呢!
学习第四段:
2、我现在有一个主意,咱们就把小动物小植物怎么过冬演一演,好不好?要想把小动物们过冬的情景演好应该怎么办啊?(把课文读熟)那就先自由读文,如果你想演谁,你就描写它的句子再来用心的读几遍,然后在小组内用心地演一演。然后我们选最好的表演者到前面来表演。
(学生合作学习表演,然后到前面来表演)
4、动物们都来过冬啦,你看秋天的雨它在吹喇叭呢,这么快乐的景象,就让我们读一读吧,放开声音快乐地读吧!谁想把这段读一读呢?(点名读)
他把自己的快乐读出来了,其他的小朋友谁还能读得更快乐呢?(点名读)咱们一起读一读吧!
是呀,它们都在准备过冬了,多么有趣的景象啊,难怪课文开头说,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带着清凉和温柔……打开了。小朋友们,说说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秋天?(板书:丰收,欢乐)
秋天的雨给我们带来了五彩缤纷的世界,带来了水果成熟的香味,带来了冬天快要来了的信息,给我们带来了丰收,带来了欢乐,让我们尽情的赞美秋天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听,这是什么歌曲啊?(老师播放伴奏:春天在哪里)你能试着编一首秋天的歌词吗?
老师啊,也编了一首歌词,试着把它唱出来吧!
秋天的雨是这样的神奇,这样的五彩斑斓,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啊?课下完成。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体会课文的思,帮不应只讲体面,应该做有真才实学的,对人民有用的人。
2、能在语言环境中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教学过程:
1、复习重点段。
(1)自由读重点段,对“花生的好处很多……才知道”这句话反复诵读。
(2)说说“我”听了父亲的话,体会到要做臬的人,你是怎样理解“有用”和“是讲体面”的。
2、指导学习第1、3段。
(1)指名读第1段课文。
(2)理解词语“半亩、开辟”的意思。
(3)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4)指名读第3段。
(5)说说怎样理解“父亲的话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3、朗读全文。
4、讨论:作者5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为什么课文用“落花生”做题目。
5、小结。
(1)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回忆父亲的教导,更严格的要求自己按照父亲说的“像花生那样做人,踏踏实实、不求虚荣”
(2)因为父亲的谈话由花生引出的的,又用花生特点比喻做人的美德,希望子女像花生那样做人,所以用“落花生”作题目。
6、思考后,指名说说学了这篇课文的体会。
7、指导课后练习3。
(1)读题。
(2)讨论,这样理解课文对吗?为什么“(参考答案见教学参考书)。
8、指导作业本第3题。
(1)区别“居然”与“果然”、“分辨”与“分辩”的意思。
(2)完成作业。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八
《猜字谜》一课有两则谜语,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本设计力争让学生在“读读,想想,猜猜,写写”的活动中主动识字,在朗读中总结猜谜窍门,在朗读中巩固生字新词,启发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引起学生用字谜法识字的兴趣,激发创编字谜的欲望,培养学习汉字的浓厚兴趣。
1.制作多媒体课件、字卡、词卡。(教师)
2.制作本课字卡。(学生)
一、谈话导入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谁来说个谜语让大家猜一猜?
2.导学:刚才的同学说出来让大家猜的部分叫“谜面”,你们猜出来的答案叫什么?(谜底)
3.教师说猜谜的窍门:“猜谜语,动脑筋,会观察,抓特征,跳出谜面想一想,谜底就在话里藏。”
4.揭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则字谜,你们想猜一猜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教给学生猜字谜的方法,激发学生对字谜的探究欲望,也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探究的基调。
二、读文识字
(一)初读课文。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仔细听,听准生字的字音。
2.导学:多有趣呀!你们想读吗?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读文。教师相机正音。
(二)随文识字。
学习第一则字谜。
1.指生读第一则字谜。
2.指生评议朗读。
3.赛读。
4.相机学习生字“相、遇、喜、欢、怕”,认识“又字旁”。
(1)指多个学生领读词语:相遇喜欢最怕
(2)同桌互读三个词语,并分别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
(3)学生用“相遇”“喜欢”和“最怕”说话,教师相机指导。
(4)导学:谜语中说的是“谁和谁相遇?”“什么喜欢什么?”“什么最怕什么?”
(5)引导学生小组内认读生字并交流识记方法。
(6)汇报交流。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九
《秋天的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11课,是一篇抒情意味很浓的散文。文章名为写秋雨,实际在写秋天。课文的内容丰富多彩,抓住秋天的特点,从秋天的到来写起,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秋天的丰收景象,还有深秋中各种动物、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课文把秋雨作为一条线索,将秋天众多的景物巧妙地串起来,从整体上带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文章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课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或把秋雨人格化,或把秋雨比喻成生活中常见的东西和事物,或很含蓄的抒发感情,通篇语言艺术化,给人以美感。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
1、独立识字,学会认1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课文的诵读感悟,知道女娲所承担的使命的艰巨,以及她不懈的努力。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1、培养学生独立识字能力。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体会女娲立志后的行动,培养学生为实现的愿望,要坚持不懈努力的勇气。
1、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收集有关女娲的故事。
3、有备件的可以准备有关《女娲补天》的动画片。
一、导入。
设境激趣。(多媒体课件演示或录音播放故事)在遥远的古代,水神共工同火神祝融的战争使人类受到了巨大的灾难,女娲是人类的母亲,她心痛极了,她是怎么样想,又是怎么做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神话故事《女娲补天》。
二、新课。
(一)自学。
提示识字方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1、选择喜欢的方式读文,把不认识的字圈起。
2、用“查一查、拼一拼、猜一猜、问一问”等方法自主识字。
3、小组内读课文,互教互学,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4、你在读文时还有不认识的字吗,提出来,起解决。
5、全班齐读课文,遇到你喜欢的那一段就站起来大声读。
(二)评价。
自评、互评中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1、指名分段读课文,然后自评互评。
2、你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吗?读给同桌听听,好的地方夸夸他,不好的地方指出来。
(三)交流。
细读课文,悟情明理,抓住重点,学习三、四自然段。
2、指名读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女娲是怎样做的?
3、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女娲的做法。
4、课件出示句子:不知烧了多少天火,练了多少石头,虽然累得腰酸背育,但从不停歇。
指名读,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该怎样读?
(四)诵读。
感受从语言文字这中流露出的对女娲实现补天之志的无畏勇气和不懈努力的赞叹。
配乐朗诵第三、四自然段。
(五)识字、写字。
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1、测读第3、4自然段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2、师生合作学习七个要会写的生字。指名学生当老师讲解。
3、指导书写。
4、同桌互测生字,当堂课全都书写正确的得到两颗星星。
(六)练习。
练习使用关联词语,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依照例子写一写。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部分生字新词,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重点学习了课文三、四自然段,了解女娲是怎样补天的,女娲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妈的志向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再读课文,共同解决。
二、新课。
(一)交流。
1、默读课文,尝试解决问题,圈画有关的句子。
2、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远古时代,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对照课文第一自然段读书。
女娲的志向是什么?
3、小组汇报学习收获。
(二)诵读。
通过诵读,感受女娲的痛心及远大的志向。
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好“她心痛极了,发誓要修补好残破的天空”。
作为人类的母亲,看见自己儿女所受的苦难,女娲的志向是坚定而不可动摇的。就用这种强烈肯定的语气读一读。朗读全文。
(三)识字。
1、读词语。
2、示生字卡片,学生抢读。
3、开火车组词语。
4、小组内检查识字情况。
(四)写字。
1、观察比较记忆字形。
娲祸锅佛沸。
2、指导书写“祸、仿、佛”。
(五)练习。
1、比一比,组成词语。
祸佛模熔张炼歇恼。
锅沸摸溶帐练竭脑。
2、填一填。
一()汪洋一()小锅一()帐篷。
一()大火一()乌龟一()石子。
3、造句。
发誓要……。
总结:学习了这篇神话故事,你想对女娲说些什么?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一
1、回顾谚语:我们积累过识天气的谚语,你知道雾的哪些知识?(春雾风,夏雾晴,秋雾阴,冬雾雪。)。
2、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你见过的雾是什么样的?(大雾弥漫;远处的景物模糊看不清;只能大约看到建筑物的轮廓;空气很潮湿等。)。
3、展示云遮雾绕的山川、云雾弥漫的树林等图片。(板书课题)。
(一)朗读指导。
本课的朗读主要把握两个方面:
一是读出雾说话时的语气。
“我要把大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天空连同太阳一起藏起来。”
“现在我要把海岸藏起来。”
“现在,我该把谁藏起来呢?”
“我要把自己藏起来。”
这五句话都是雾的自言自语,但是语气有所不同。前三句写雾孩子藏完一处又一处,朗读时,“我”的后面可稍作停顿,语气上扬,突出雾孩子的顽皮和淘气。第四句写雾孩子不知该藏什么了,自己问自己,“现在”的“在”语音稍微拖长,或者略作停顿,读出雾孩子思考问题的语气。第五句是写它突然有了主意,于是便自问自答。朗读时,要紧紧联系前一段雾孩子的自我发问,读出它恍然大悟、高兴的语气。
二是读好描写雾景的长句子。
1、“房屋、街道、树木、桥梁,甚至行人和小黑猫,雾把一切都藏了起来,什么都看不见了。”
这句话写出了雾藏起一切的情形。前半句中,4个词语由顿号间隔,朗读时停顿稍短一些,4个词可采用“高一低一高一低”的语调,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甚至”表示更进一步,要读得略重,以突出雾不仅藏起了大的事物,就连小的“行人和小黑猫”也不见了。后半句的“一切、什么”重读,后面略作停顿,以表现所有事物都被浓雾笼罩,世界一片朦胧的景象。
2、“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这个长句子由多个短语组成,语义连缀,一气呵成,写出了雾散之后所有事物显现出来的景象。朗读时,要注意连接词“连同”的前面要稍作停顿,后面要连贯,声断意连,以体现云开雾散、万物复现的景象。
(二)理解运用。
1、初读课文后,教师可结合课后第二题提出问题:雾都把什么藏了起来?要求学生先画出雾孩子说的几句话,然后引导学生发现获取信息的方法。雾说的几句话,分别说出了它依次藏了哪些事物。可用“雾是个又淘气又顽皮的孩子,他把……藏了起来”的方式说完整。还要提醒学生注意,在提取信息时,不要遗漏要点。
2、整体把握课文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后第二题,用“无论……还是……都……”的句式说说课文中描写的雾景。通过朗读,想象画面,明白有雾的时候世界一片朦胧、神奇美丽,云开雾散以后,世界又恢复原状:作者的想象如此奇妙,让普通的自然现象变得如此有趣,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创编的兴趣。
3、自由阅读课文,提出要求。
(1)读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是怎么样的情景;能用“什么”说话;愿意留心观察自然、观察生活。
4、理解感悟。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师生及时评价。重点指导朗读停顿与重点词句。
(2)组织学生讨论:淘气的雾都把什么藏起来了?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本课的生字词,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过渡:小朋友,你们记得真好!雾把整个世界藏起来,世界变成什么样了?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1、师生活动一:淘气的雾会把什么藏了起来?
出示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____藏了起来。
2、师生活动二:雾真淘气,他把世间万物都藏了起来,他是怎么说的?再读读课文,找一找,用直线划出。
3、师生活动三:雾是这样说的,又是怎样做的?于是出现什么情况了?
2、出示图片,开拓思路:出示云雾弥漫的山川、树林、学校等图片,图片下方辅以句式:雾,是个淘气的孩子,他把______藏了起来,无论______,还是______,都______。
3、同桌练说,说出景物的特点和情趣。
1、打开“阅读训练-《雾在哪里》”,一起来闯关吧!
2、作业布置,拓展延伸。
(1)熟读课文。
(2)完成相关练习册。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二
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1课时。
大家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旧事。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
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
(1)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
(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
(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
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三
教学目标:1.认识“尖,说,春,青,蛙,夏,弯,地,就,冬”9个生字和言字旁、虫字旁和折文旁;会写“天、四、是”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了解四季的特征,感受四季的美丽。
3:模仿课文,说说自己喜欢的季节。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
3.引问:秋天,除了我们刚从画面上看到的景色之外,你还能看到什么?一年之中,除了秋季,还有哪些季节?(板书:春、夏、冬)真好,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四季,去欣赏四季的美丽景色。(板书:四季)4.齐读课题。
二、自主读书,合作探究。
1.教师引学: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主识字,用圆形画出不认识的字。2.教师引导:同桌交流,如果遇到困难要相互帮助。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生字认读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卡片上的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2)做游戏识字(摘苹果游戏)。(3)学习多音字“地”。
(4)开小火车:每个同学和每个生字打个招呼,先开小火车读,适当给予评价,以鼓励为主。
4.自由读文(在读中体现层次,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同学们把生字学得这样好,相信课文读得更棒。我们先自由读一读,然后比一比谁读得最熟练、声音最响亮、字音最准确。5.合作探究,朗读课文教师:同学们,你们想把课文读得更美、更好听吗?请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读一读,然后比谁读得最美。
(1)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美美地读一读。(2)(多媒体课件)启发、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3)生生、组组、师生挑战读。(4)熟读成诵。
(5)离开课本,看四季的画面,试着背一背。
三、教师指导,学生练写。
教师:同学们不但说得好,而且画得好、唱得好。有个新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它就是“撇”,你看它像什么?1.认识笔画撇,指导学生书空练习。2.指导学生书写“天、四、是”。
(1)引导学生发现“天、四、是”的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天”,第一横短,第二横长,最后一笔是捺,从横中线和竖中线的交汇处捺出。“四”,第四笔是竖弯,不要写成竖弯钩。“是”,第二笔是横折,第五笔横从横中线上起笔。(2)学生观察字形。
(3)提醒学生在书写每个字时应注意些什么。(4)学生练习书写,每个字练写两遍。(5)学生互评。
四、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1.教师:小朋友们可真了不起,春、夏、秋、冬四位小姐姐也向大家竖起了大拇指。大自然妈妈请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不仅要喜欢她,还要学会保护她,让她变得越来越美。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四
1、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朗读重点片段,感悟大榕树的奇特、尼奥的欢快。
一、导入。
1在广东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四、五百年前广东新会的天马村有一条小河,河中有块泥潭小洲。一天,一只仙鹤看中这环境优美,便衔来一棵榕树枝,说来奇怪,这棵榕树很快的生长起来,枝繁叶茂,远看像浮动的绿洲。又一个美丽的清晨,这只仙鹤带来了成千上万只仙鹤。从此,每于清晨薄雾,万千灵鸟,鸣声呼唤,翩翩起舞,形成了南国的一个奇观“鸟的天堂”。
2同学们,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地方才能称作“鸟的天堂”呢?
(生自由说,带着你们美好的幻想再来读题目。)。
二、检查预习。
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各在什么时间?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两次一次在傍晚,一次在早晨第一次看到了一颗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三、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指名读,读出感慨。齐读。
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说:为什么第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第二个不加引号呢?
(第一个“鸟的天堂”是大榕树,第二个“鸟的天堂”是真正的鸟的天堂。)。
1、你仿佛看到了一棵怎样的树?
(大、茂盛、生机勃勃)。
2、看到这棵大榕树,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齐读(读出赞叹)。
五、自由朗读7、8自然段,体会作者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方法:圈点批注,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在旁边写出自己的体会。)。
1、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从不可计数体会出枝干数目很多,说明树很大。)。
指导朗读:读出“一株、大”
2、枝干的数目为什么不可计数呢?
(枝上又生根,根上又生枝)。
出示图片,形成了独木成林的景观,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3、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体会“卧”字,带着你的感受读)所以作者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
(不留一点缝隙,说明树叶多。)。
5、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读了这句话有疑问吗?(为什么说有“生命在颤动?)。
6、借助平时的生活感受,小组交流。
(预设:可能是风吹的树叶在动,可能是小鸟在动。)。
(是树叶在动,是生命在动,也是作者的心在动,所以他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六、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已有500年的历史了,它之所以这样美丽,不仅是因为它自身旺盛的生命力,还有天马村的人对它的爱护,天马村的人视这棵树为神树,视这些鸟为神鸟,多少年来人们用这种最淳朴的环保意识保护着这棵树,所以,人们一直拥有这“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八、1让我们用同样地方法看看作者写出了鸟的什么特点,怎样写出这些特点的?
学生汇报。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影。(两个“到处”说明鸟很多。)。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应接不暇的意思就是说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起来。在课文里是说鸟太多了,眼睛看不过来了。)。
3、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有的……有的……有的,说明鸟的姿态很多,种类也很多。)。
4、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体会到鸟儿很欢快,快乐地叫着。)。
5、教师借机指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那么,请大家想象一下,树上还有什么姿态的鸟呢?(学生发散想象。)。
九、总结全文。
大榕树被大自然赋予了旺盛的生命力,成为了鸟的天堂。作为我们人类也要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才会有这“鸟的天堂”。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五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课文在语言表达上凝练的特点。
理解课文以桥为题目的深刻含义。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1、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我们先来读一些词语。(咆哮、狂奔、狞笑、势不可当……)。
2、读了这些词语后,能说一说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3、视频:洪水袭击村庄,谈一谈看后的感受。
二:读中品文,体会洪水的来势凶猛。
(一)今天,让我们深入的走进课文,和村民们一起感受灾难突然降临时那惊心动魄的一幕。
1、浏览课文,找出描写洪水的句子,仔细读一读,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读后谈感受。
(1)我仿佛看见了倾盆大雨从天而降,我已经感受到洪水即将爆发,灾难即将到来的紧张气氛了。
3、如果刚才是倾盆大雨,那现在就是山洪暴发。
(1)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3)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4、请同学们站起来,看看一米大约到我们身体的哪个部位啊!跳舞,平时的舞蹈是赏心悦目的,此时,洪魔跳的可是疯狂的死亡之舞啊!谁再来读?(读出了洪水的肆虐与疯狂)。
5、最后一句谁来读?(我听出了洪水如野兽般在狞笑,读出了洪水的凶猛和可憎。)全班读这3个句子。。
6、我们将这3句话连起来再读一遍。听了大家的读,我的眼前仿佛又看到了刚才录像中那狂奔而来的洪水,在路面上张牙舞爪的姿态,为什么这3个句子会有这样的表达效果呢?(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对,用适当的修辞方法会让句子更加生动。
三、读中悟文,感受桥的危急。
1、如果是我们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中,我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呢?是的,求生是人们的本能表现。
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描写村民反应的词语画出来。谁来说说你找到了哪些词语?(惊慌,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
2、这样的场面你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么?(惊慌失措)。
3、是啊,人们你拥我挤,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正是失措的表现啊。
4、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寻找生路,他们的生路在哪里?谁来读第4自然段。东,西,南,无路可走,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桥)我们再来齐读一遍第4自然段。现在,我有些担心了,我通过只有这个词,知道它是唯一一座可以逃生的桥,你是不是也有你的担心啊!
四、读中析人,感受老汉的伟大精神。
1、此时此刻,不但有天灾,而且人祸也即将发生。在这种万分紧急的情况下,有一个人挺身而出,请大家读第7,8,9自然段,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仔细读课文,年迈的村支书是怎么做?怎么说的?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
(2)、反复读读画出的句子,想一想,老支书是怎样一个人?
2、拥戴,我们怎么理解呢?(拥护爱戴)他不仅是一名老汉,还是一位党支书,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我们可以说是德高望重。
3、老汉沙哑的喊话,谁来接着读。(生接着读老汉命令的话)我们看,短短的一句话,连续使用了3个感叹号,这能是一句普普通通的喊话么?此时,山洪在咆哮,人们在哭天喊地,场面极其混乱,老汉应该怎样喊?谁再来读?那么多人站在大雨中,站在洪水中,等着你指挥,我们就应该读得响亮,干脆,坚定,全班齐读。
4、老汉一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使惊慌失措的人们瞬间变得井然有序,一百多人很快排成一队,依次从老汉身边奔上木桥,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课文的7到13自然段。
课文中是怎样描述的呢?谁来读读课文的15自然段。(老汉是多么的愤怒,谁再来读读,你的声音很大,可是你愤怒了么,你愤怒时是什么样的呢?再来读读。)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6、老汉揪小伙子出来,维护了秩序的井然,可是在这么危险的情况下,把小伙子揪到后面,意味着小伙子离生的希望越来越远,而离死亡越来越近了。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明知道这是自己的儿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还一定要小伙子排到最后去?这是一个怎样的党支书啊!请同学们试着用一个词语来评价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舍己为人。)是的,老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大家齐读4个成语。
7、此时,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木桥痛苦的呻吟在向我们传递一个什么信息?是的,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木桥即将断裂,情况变得更加危急了。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对父子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对话,老师来读旁白。
第一次吼,在危险面前,有群众,有儿子,老汉选择了群众。第二次吼,在危险面前,只有自己和儿子,老汉选择了儿子。因为他不仅是一名党员,也是一位父亲,爱子之心人皆有之。
9、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
10、那座窄窄的木桥倒塌了,可是另一座高大雄伟的桥却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来了,谁来说说那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一座永不坍塌的生命桥。)。
11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情至深处,一写为快。
1、五天以后,洪水退了,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2、那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来祭奠他那位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先人后己的老伴,和她那在危急时刻不和父亲争吵的孝顺的儿子,这是多么的慷慨悲壮啊!此时此刻,我想同学们可能想对老太太,对乡亲们,对老汉,对在座的同学们有许多话想说,那就请你们拿起手中的笔在80页的空白处写下你想说的话吧!
3、生读自己写的话。
4、听了同学们的真情感言,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感动,文中对老汉的动作,语言描写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正因为这样,老汉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才那么崇高,伟大,深厚,永恒!
六、领悟写法。
1、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
“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2、文章的写法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吗?
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
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
大量运用比喻、拟人,对比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
通过自然环境描写的烘托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通过刻画人物表情、动作、语言等塑造人物形象。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六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认识翠鸟,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一个生字,会写八个。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继续学习搜集整理资料,制资料卡片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妙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课前准备:课件、录音机、磁带,生字词卡片。
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相处,互相亲近的照片或图片,有条件的通过课件展示出来,供学生欣赏。
生自由谈观后感受。
师:一次,一只翠鸟就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怎么想的呢?让我们快去看一看吧!
引入新课10《搭船的鸟》。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情导入,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师:同学们自由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同学爱听。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派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建立小组评价机制,把检查识字情况安排在小组内进行,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让小组同学单独认读生字,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培养了其自主识字的能力、合作意识及良好的识字习惯。
以小组形式认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汇报,激发学生竞争意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更换语境,强化生字的再认。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位。
2、学生再次自由读文,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伴随着学生交流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翠鸟资料来理解课文。同时,要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想象课文情境。教师要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或感受。
4、随机指导朗读。配乐读。
5、指导背诵课文。
提出的开放性问题,把学习的主动权充分交给了学生,既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又有利于学生自己在读中品味和体验,留给了学生读书、感悟的余地。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分析记忆字形。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方面予以指导(结构、偏旁等)。
2、书写指导。指导学生按笔顺规则写字,并注意汉字间架结构,把字写美观。
教给了学生识字的方法,培养了自主识字的能力。
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写中再去创造美。
五、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课文的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七
本课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由两篇文言文组成。《囊萤映雪》讲述了晋朝人车胤克服家境贫寒,利用萤火照亮,勤学苦读的故事。文章篇幅短小,寓意深刻,有很好的教育意义。《铁杵成针》以文言文的形式,阐明了学生从小比较熟悉的道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本课选取的是两篇关于学习的文言文小故事,富有语言凝练、意蕴丰富的语言特点,是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励学生发奋学习的佳作。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恭、勤”等4个生字,会写“囊、萤”等9个字。
2、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囊萤夜读》。
4、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
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教学的重点,正确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伟大品质是教学的难点。
三、说教法学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完美统一。
本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情境感悟法、点拨引领法、诵读体悟法。新课标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诵读是解读文言文的敲门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文言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习本课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让学生反复诵读,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在从提出问题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四、说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由先辈发奋读书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
(二)初读课文,疏通生字。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首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和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我再利用多媒体检查生字和朗读情况。对易读错、难读的句子让学生思考、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拓展了学生的识字方法,加深了对生字的印象,同时,在讨论中也让学生发现了朗读的问题,为后面的理解打下基础。
(三)学习《囊萤夜读》。
1、资料补充,课件展示车胤的相关资料,让学生注意时代背景,初步知道故事发生在晋朝。
2、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完之后,结合课文注释,想一想课文大意。
3、指名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鼓励学生回答)。
4、逐句讲解句子意思,疏通课文大意。
课文大意:晋朝人车胤谨慎勤劳而不知疲倦,知识广博,学问精通。(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香油(点灯,以便在灯下读书)。夏天的夜晚,(车胤)就用白绢做成(透光的)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从夜晚到白天看书学习。
5、课件展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图片理解课文。
6、学生提问,就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教师进行讲解。
7、再读课文,思考:从车胤用萤火虫作灯看书的行为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感受车胤的勤奋好学。
师总结: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这样日后必有成就。我们今天的条件比起车胤来说要好得多,所以我们更要勤奋学习。
8、归纳主旨:本文讲述了车胤年幼的时候用袋子装萤火虫照着书本读书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环境有多么恶劣,我们都要勤奋学习。
(四)学习《铁杵成针》。
1、自由读课文,遇到难理解的字查字典学习。
2、让学生结合注释,尝试自己翻译课文句子,同桌之间相互交流、检查是否翻译得准确。
3、教师检查学生翻译情况(鼓励为主),带领学生逐句翻译句子,疏通文意。
课文大意: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4、课件展示李白的资料和课文相关的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5、提问:你觉得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靠的是什么?这对李白有什么启发?(鼓励学生踊跃回答)。
师小结:老妇人将铁棒磨成针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6、让学生谈一谈学完本文对自己的启发。
7、归纳主旨:本文讲述了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打算半途而废,这时候受到一个老妇人铁杵磨成针的启发,回去继续完成自己学业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最后一定能成功。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就是一份微型教案。本次板书力求串起故事内容,简洁明了地呈现中心,帮助学生清晰直观地理解课文呈现的道理。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八
成语故事《坐井观天》,让学生懂得目光短浅,眼界狭小,见识就会有限的道理。小编准备了部编坐井观天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部编坐井观天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力,初步理解寓意;
4、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
重点难点:
懂得“坐井观天”寓意,明白本词含有贬义。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
2、小青蛙、小鸟的头饰。
教学流程及意图:
一、谈话导入。
在黑板上贴青蛙与鸟的图片。
(以画导课,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不认识的字可以问同桌或老师;
2、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中讲青蛙住在什么地方——(井里)。
(老师简笔画井,把黑板上贴的青蛙移置到井里)。
2、那么,小鸟从哪儿来的呢——天上飞来,落在井沿上。
师将小鸟图片放在井沿,看图理解井沿就是井边。
(通过图直接观察理解“井沿”,形象又直观。)。
(教师范读,生倾听)。
3、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
4、小鸟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
(步步设疑,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5、你认为青蛙和小鸟谁说得对?小组讨论一下,并汇报。
(摆清青蛙和小鸟的观点,让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和善于分析、善于思考的能力。)。
(以实验为突破口,了解青蛙错误的原因,培养学生动手寻找问题根源的能力。)。
(扩展思维,培养学生想像能力。)。
7、下面,我们看本文题目。
“坐井观天”,现在你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井底之蛙”呀!
(最后解题,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加深对成语的印像。)。
四、指导朗读。
课文中青蛙与小鸟有几次对话?
教师指导。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六、带头饰表演。
教学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色”、“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
5、感受老乡的热情好客。
6、能说出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葡萄沟美在哪里。
2、交际目标:利用对话和人热情相处。
3、能力目标:自己动手感悟颜色的差异性,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知道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理解葡萄的特点及葡萄干的制作方法,读好长句。
教具:音响设备、纸做的葡萄、水彩笔、搭满葡萄架的挂图、各种颜色的真葡萄、新疆产的葡萄干、课件等。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表演式、游戏式、自学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音乐《咱们新疆好地方》。
师:我知道同学们都十分喜爱音乐,现在让我们放松一下,先听听音乐,想一想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你可以拍手也可以随音乐做动作。(播放音乐,学生自由地做动作。)。
2、师: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新疆)刚才同学的回答真是雅克西。谁来说说这雅克西是什么意思?(好)能不能做做这个动作?(学生自己做动作)。
3、师:让我们随着刚才轻盈、欢快的歌曲来学习今天的新课,雅不雅克西?(雅克西)。
4、出示课题:《葡萄沟》。
师:让我们来齐读一次吧!(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得可真好,让老师想起那又大又园的葡萄。(出示葡萄)忍不住想吃上一口。(做个夸张“吃”的动作)这三个字都是要求我们掌握的字,老师相信同学们能把这三个字写得和葡萄一样美,是不是?(是)那我们就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生写,师巡视)。
师:写得真不错,下面翻开书,课文里有一句话是夸葡萄沟的,我们边听录音边用“——”把它找出来。(播放录音)。
师:谁来说说这句话是什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师板书)找得可真准,让我们来读一读。(生读)。
二、新课。
(一)、教学第一段。
1、师: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我想知道它好在什么地方吗?(想)下面我请一个同学来读第一段。(抽生读)。
2、师:读得真不错!下面由老师领着小朋友读:
葡萄沟在什么地方?葡萄沟出产什么?出产些什么水果?(如读得不好,可再读一遍)。
最喜爱的是什么?(葡萄)哪位小朋友来读出喜爱之情?(抽学生巩固读一、两次)。
3、师:读了这段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生自由地说,师相机板书)。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吧!(生齐读本段)。
4、师:让我们来夸一夸葡萄沟吧!(指黑板提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二)、教学第二段。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二自然段。(生读)。
2、师:读得真认真!从这段中你感受到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请同桌互相说说。
——根据说的内容边读边讲解。(抽小组共同来回答。)。
如:生说: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一个个绿色的凉棚。(允许同桌互相补充)师:说得可真好,能不能把这句读给大家听一听?(生读)“一个个”表示葡萄怎么样?(多),那好大家就把“葡萄”多的意思读出来好吗?(生读)。
步骤:先把说的读一读,把“一个个”“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读好。
3、师:葡萄有很多颜色,请在书上把描写颜色的词语用“——”勾出来。
师:现在用你神奇的画笔把葡萄涂上你喜爱的颜色,涂好后自己把它挂在“凉棚”上,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先涂好。
(师巡视,生自己挂,先挂上的给予加油。)。
4、师:哇!这么多颜色,真美!书上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它,谁能把它找出来?(五光十色)。
我们来读一读这个词语。葡萄这么美,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生读)。
5、师:葡萄沟里的葡萄不但很多、很美,连老乡也非常好客,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抽学生读)。
大家一起来读,好不好?
6、师:读得真不错,假如你是一位游客,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想时播放轻音乐)。
生回答,师给予鼓励。
7、师:老乡这样好客,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
(三)、教学第三段。
1、师:葡萄沟真美,葡萄还有另外一种用途,可以制成……?(葡萄干)师出示葡萄干。
大家来尝尝,这葡萄干是什么样的味道?(甜)我们把它说完整,好吗?(葡萄干的味道可真甜呀!)。
想不想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
2、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生读)。
4、师:现在请同学们互相说说,请加上“先、接着、再、后”等表示顺序的词语。(先互相说,再抽同桌起来说)。
5、师:说得真好,那么这里生产的葡萄干究竟怎么样呢?(鲜、甜)。
我们再把这句话读一读,怎样才能读出“甜”的感觉?(抽学生读,再齐读)。
6、师:读得很好,把鲜、甜的感觉都读出来了,我们再齐读本段好吗?
7、师:让我们再夸一夸葡萄沟吧!(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五、小结: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水果多,葡萄美,人热情,葡萄干是那么有名,现在让我们用自己的话夸一夸葡萄沟吧!最后带着这样的感觉再读一读全文,相信你们的感受又不相同!(生齐读)。
六、抄写:
师:读得真好,葡萄沟美不美?好不好?想不想去?那好,希望你们努力学习,今后去开发建设新疆,建设我们西部。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想不想记住它们?(想)那好,就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抄在本子上。
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8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3、发挥想象,初步理解寓意。
教学目标:
1、随文识字,随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话弄错无边无际”等词语,识字“沿际”。
2、正确、流利、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研读青蛙和小鸟的第一,第二次对话,理解他们不同观点的原因。
初步学习把反问句改成肯定句。
教学重点:研读青蛙和小鸟之间的前两次对话。
教学难点:理解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小”。
教学准备:板画水井贴图词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集体背诵《识字四》。
2、导入新课《坐井观天》。
二、初读课文。
1、一读读通课文,把读不通顺的句子读3———5遍。
2、二读同桌互读课文,互相纠正读音。
3、三读边读边想,《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三、研读三次对话,随文识字。
(一)反馈:《坐井观天》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和()争论()。
2、再次默读课文,找一找,从课文中找出依据。
3、反馈出示课文4、5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的观点是(),小鸟的观点是()。
(二)思考:青蛙和小鸟的观点为什么截然相反呢?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这一段,请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摆一摆青蛙和小鸟的位置。
2、理解“井沿”,识字“沿”
小鸟落下的这个位置就是“井沿”,看来“井沿”就是——井边,“沿”在这里的意思就是——“边”。
(教师手指桌沿)那么这是?————桌沿。
学生给“沿”组词。
3、理解“落”字在句子中的运用。
给“落”换词。
想想为什么课文没有用“停”等词呢?
(三)教师引读,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次对话,了解故事的起因。
引导学生参与评价,了解“一百多里”有多远,读好“一百多里”。
(四)研读第二次对。
话,争论的要点。
1、理解小鸟的观点。
(1)理解“无边无际”
小鸟飞过那么多地方,但是它都没有看到天的尽头,这就是课文里的哪个词?(无边无际)。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呢,我们还可以说什么也无边无际?
(2)天如此无边无际,怪不得……、教师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集体读,再次回顾。
教师出示课文第5自然段,指名读,想想小鸟会()地说。
评价读中感受小鸟的自信、诚恳……。
2、理解青蛙的观点。
(1)理解“大话”:“大话”是什么话?青蛙认为小鸟说了什么大话?
(2)青蛙问小鸟“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它其实想说的的是:(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3)出示两个句子读一读,感受同一个意思的两种说法,感受“!”和“?”的变化。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不用飞那么远!
(4)听了青蛙的话,你心里一定有了问题了。(预设:青蛙怎么会有这么奇怪的想法呢?)。
(5)探究青蛙的观点的形成原因。
a、抬头看看教室的天花板,你看到了方方正正的一大片,但是再把纸卷成筒状看看天花板?你又看到了什么?)。
b、再观察一下课本插图中青蛙所处的位置,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青蛙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因为青蛙的视线被厚厚的井壁挡住了……)。
(6)指名读第四自然段青蛙的话,读好“!”和“?”
3、分角色朗读第一、二次对话。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十九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感受文章的语言美,自然美和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体会搭石上蕴含的美,感受乡亲们的美好情感,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引出搭石。
1、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搭石》这篇课文,知道了作家刘爷爷的家乡是个非常美丽的地方。你瞧,这就是那个美丽的地方,你能简单地向大家介绍一下那里的风景吗?(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木,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最让刘章爷爷难忘的还是那平凡而又普通的搭石。)
2、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一起去走走搭石吧。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把课文翻到103页,请你快速地读读课文,从文找一找:
什么叫搭石?再想一想,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印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交流:什么叫搭石?
(出示: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会根据水的深浅,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4、那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是怎样过小溪的呢?生:脱鞋绾裤
什么叫脱鞋绾裤?“山洪”你是怎么理解的?为什么山洪过后,人们就要脱鞋绾裤了呢?
5、山洪过后,小溪的水涨高了,人们出工必须——,收工必须——,赶集必须——,访友也必须——。一次又一次的脱鞋绾裤,你觉得怎么样?(麻烦、辛苦、不方便)所以过小溪必须得依靠这些搭石了。了解了这些,我们再来读一读什么是搭石。(齐读)
6 那了读了课文,这些搭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1、想不想一起去欣赏这道美丽的风景呀?那我们就跟着家乡的人们一起去走走搭石吧。我们有一句话叫“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课文2—4自然段,划一划课文中写家乡人们怎样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怎样的一个画面。
2、自划句子,默读思考。
3、交流。
第一句:“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21《 搭石》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泉城》教学设计《沙漠中的绿洲》教案《最佳路径》之最佳路径《一路花香》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每课一练诚实与信任。
1、读一读。
2、老人在干什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当时可能想到了些什么呢?
3、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呀?
第二句:“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一行人”变红)“行”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xing”,它还有一种读音念“hang”,句子中的一行人指的是在搭石上行走的一个接着一个的行人。
齐读两遍。
2)你从哪个词中看出这些在搭石上行走的人动作很有节奏?
板书:协调有序
什么叫“协调有弃”?怎样的动作才算协调有弃呢?(用书上的句子说说)
3)老师也想和你们来合作一下,看看我们的行动是不是也能做到协调有序?
(师生配合读一读这一段话。)
4)没有人踩脚,没有人摔跤,更没有人落入水中,是不是有人在指挥他们呀?(没有)也没有人在指挥,但他们却配合得那第默契,那么有序,这样的动作就叫协调有序。
谁来读读最后一句话。
6)呀,真美,这既是一幅优美的画,也是一首优美的诗,我们请全体女孩子来读读这段话。你们的朗读清新、甜美,把我们带进了如诗如画的境界,让我们真的体会到了这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
第三句:“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2)齐读这一句,同桌商量,练习表演。
(3)请两个上台表演,品议。
(4)家乡的人们每天都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要过小溪,走搭石,从两人面对面地走搭石这幅画面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的谦让,人与人之间的友好相处,我们请男孩子把这幅谦让,友好的画面带给我们。(男孩子读一读)
第四句: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后事。
1)那如果是老人来走搭石,又会出现怎样的画面呢?(出示句子,“伏下身子”变红)齐读两遍。你们能做做这个动作?(请学生在座位上做动作)
板书:理所当然
3)听了你们的回答,老师在想:这位老人年轻时,也一定伏下身子背过老人过河,因为他把这当作是————,而当这位年轻人老了以后,才会有另外的年轻人伏下身子背他过河,因为人们都把这看成是——-(指着板书说:理所当然)
4)从伏下身子、理所当然这些词语的描写中,我们看到了家乡人们身上尊老爱老的美德,确实,这些老实是很值得我去去尊敬的。(读第一句话)
是呀,搭石是平凡而又普通的,但是我们从家乡人们走搭石的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看到了家乡人的善良、淳朴,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友好,谦让,看到了家乡人们的尊老,爱老,这是留给我们最美的风景。所以说,搭石,构成了——————。21《 搭石》教学设计 相关内容:《徐悲鸿励志学画》第二课时教学实录《泉城》教学设计《沙漠中的绿洲》教案《最佳路径》之最佳路径《一路花香》说课稿七月的天山 每课一练诚实与信任。
5)配乐朗读课文第2——4自然段。
四、激发想象,练习说话。
2、发挥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写一写。
3、 小练笔:假如
4、交流。
五、总结本课,布置任务。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
2、布置作业:美,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这篇课文的作者刘章爷爷从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中发现了美,我们也来做个生活中的有心人,细心观察一下周围的人和事,看看谁也能从平凡的小事中发现美。
六、课堂延伸,深化提高
最后,伴着“爱的奉献”的乐曲,师生共同走搭石离开课堂,更给人以“曲已尽,意未终”的感觉。课堂教学在学生踏着搭石离去中结束,体现了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
板书设计: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摆 让 背整 走
协调有序
默默无闻 无私奉献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二十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1个多音字,三个会写生字,认识“言字旁、虫字旁、折文”这三种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受四季不同的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年有四季及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教学难点:仿照课文编儿歌。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生字词,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一、图片引入。
1、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几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看吗?
2、谁能说说它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分别出示春夏秋冬的图片)。
3、大家说得都对!这几幅美丽的图画加上几句优美的文字就组成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4、四季)齐读课题。
二、学习新知。
1、生字学习。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字,谁来读一读?(抽生认读)。
2、你能给它组组词吗?(抽生组词)。
3、你能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抽生说,如果生不会,师引导)。
4、请同学们拿出小手,老师写,你们书空。注意四的第三画是竖撇,第四画是竖弯。
5、师书写完后,请同学们翻到语文书第61页。拿出笔,将这个“四”字描红。(提示写字姿势:身体坐直,头放正。胸离桌一拳,眼离桌一尺,手指离笔尖一寸。)(评价)。
6、很好。现在老师要考考同学们了。谁来认一认?(随机出示春天、夏天、秋天、冬天的图片及字)抽小老师教读。
7、大家真棒。请同学们自己观察,夏和冬他们,它们两个字有一个相同的地方,你找到了吗?(出示折文)。
8、接下来请同学们看到语文书第60页,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一共有四个小节,先听老师把儿歌朗读一遍。(师范读)。
9、下面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自由地,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的时候,借助汉语拼音把每一个字读准确,把每一句读准确。开始!(生读)。
10、刚才读的课文中有很多生字宝宝,老师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你能帮老师叫出它们的名字吗?谁愿意来试一下?(ppt上依次出示生字,找小老师教读)。
11、出示“顽皮地说”,同学们还能想起我们在哪儿见过这个“地”字吗?(出示。
天地人)。
它们是同一个字,但是拼音不同,我们把它们叫做多音字。
12、出示三角锥图片。请同学们看一看这幅图,它的上面小,下面大,看起来非常(尖),教读尖。
尖可以组哪些词语?(抽生)。
出示词语,教读。
13、出示弓箭图片。再请同学们看看,这是一把(弓),它是由弯弯的弓臂和直直的弓弦组成的。教读弯。
谁能给它组词?(抽生)出示词语,教读。
弯的反义词就是(直),反义词指的是意思相反的词。
14、出示“说话,演说”图片。谁能告诉老师他们在做什么?(抽生)。
对,他们在说话。说是左右结构言字旁,言字旁的字与说话有关。(学生跟着说一遍左右结构言字旁)谁能给它组词?(抽生)你能用说话组一个句子吗?(师:上课不能随意说话,要端坐认真听。)。
师出示词语,教读。
15、这个字读作(蛙),它是左右结构虫字旁,虫字旁的字与虫有关。
谁能给它组词?(抽生)出示词语,教读。
16、现在老师把它们的拼音去掉了,你还认识它们吗?(随机出示字,火车抽读)。
17、掌声送给他们。这些生字宝宝还把它们的好朋友带来了,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小老师教读)。
三、课文学习。
1、现在让我们回到课文吧。请同学们翻到语文书第60页,大声地,自由地朗读一遍课文。
2、谁来读一读第一小节?(抽读)读了这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抽生)。
4、(出示图片)这是细长的柳枝。你能照着这样的格式说一说吗?
柳枝(),他对()说:“我是春天。”
5.现在请男生来读一读第二小节。(声音真响亮!)你在这一小节中知道了什么?
6.荷叶圆圆我们还可以说成是(圆圆的荷叶)。
真棒!请同学们看图片。这是(太阳),这是(西瓜)。你能用它说一句话吗?
()(),他对()说:“我是夏天。”
7.掌声送给他们。现在请女生来读一读第三小节。(女生的声音真清脆!)。
你从这一小节中知道了什么?
谷穗弯弯我们也可以说成是弯弯的谷穗。
在这里老师有一个不懂的问题,谁来帮帮我?什么叫做鞠躬,谁来表演一下这个动作?
哦,这个叫做鞠躬呀,我学会了。起立,请同桌两人做一下这个动作。请坐。
我看同学们对鞠躬这个词理解得很好了。小谷穗非常地谦虚,它是鞠着躬说的,谁能加上自己的动作来读一读?(抽生)。
掌声送给他。同学们,这是一片美丽的枫林,它们有着红红的枫叶。请你用这种格式说一句话。枫叶(),他对()说:“我是秋天。”
8、请一个同学来读一读第四小节。谁能表演一下挺肚子的动作。(抽生)。
有同学知道顽皮是什么意思吗?(顽皮就是爱玩爱闹,调皮的意思)。
现在请全部的同学起立。我们一起边做动作边带着调皮的语气读这一小节。
课文中他们都会说话,是因为作者用了一种修辞手法:拟人。拟人是将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了它们人的思想、动作和语言。
文中的草芽、小鸟等都被当做人来写了,所以它们才会说话。
四、生字书写。
现在老师要向同学们介绍一个生字。请看(出示:是)谁来读一读它的词语?(师出示词语)。
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书空。老师书写,你们再书空一次。
请同学们拿出笔,在语文书61页上将是字描红并仿写一个。同桌互评,写得好的请给他一颗星。
五、板书设计。
草芽(尖尖)。
春天荷叶(圆圆)。
夏天谷穗(弯弯)。
秋天雪人(顽皮)。
冬天。
部编版漏教学设计篇二十一
教学目标:
第一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世界闻名”、“创举”、“雄伟”、“雕刻”、“遗产”等词语。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对字、词的理解是基本的要求,也是理解课文的保障。)。
第二能力目标。运用“参加”、“既……又……”造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了解句与句的联系,有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造句,使他们能够联系实际做到会用。加强学生理解能力的锻炼。)。
第三思想品德目标:从闻名世界的赵州桥设计与建造及其在造桥史上的意义,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发学生的自豪感及爱国情愫。
(设计意图:本单元主旨就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感到骄傲是本文的中心意图。)。
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
(设计意图:三年级学生的认识水平有限,不能直接领悟文章主题,所以只有通过让学生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及设计上的特点的方式让学生领悟到课文在赞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通过让学生深刻理解语言文字,用幻灯片展示,有感情朗读课文来使学生掌握赵州桥设计上的特点以达到预设目标。)。
在积累语言的同时,学习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把内容写具体的写作特点。
(设计意图:围绕一个中心思想把内容写具体是本文的写作特点。例如课文在介绍赵州桥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时,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赵州桥在设计上的特点,然后从不同侧面,运用不同方法具体说明。这样便使描述的内容更加具体形象。三年级的学生初步接触写作,因此,对于这种写作手法还不能轻易理解。通过让他们读课文,思考每一句话的意思来自己探索发现,一个自然段里的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话来展开写作的,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问题既实现了我的预设目标又能让学生深刻记忆。)。
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
(设计意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完全自己理解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加以引导。对于较低年龄段的学生而言,利用幻灯片图片创设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搞活课堂气氛。)。
一课时。
幻灯片。
一、提问导入。
(设计意图: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不仅可以自然导入新课,还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充分运用电教设施,利用幻灯片展现赵州桥风采。
(设计意图: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范读时给学生留有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避免学生不认真听讲讲。)。
三、再读课文,仔细品读。
1、此环节充分利用电教手段。
(设计意图:以使课堂变得活跃、新颖、吸引学生。)。
2、巧妙提出问题,如:赵州桥的别名一问题采用赵州桥有问题想考考大家的方式提出。
(设计意图:令学生感受到自己是在猜谜中学习的。用不同的方式将问题巧妙的提出可避免语文教学中的枯燥感,真正实现轻松学习)。
3、课文中出现的多音字,注重在全班同学面前强调以引起学生重视。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重视、并有利于学生牢记。)。
4、注重对学生进行写作手法的教导,如:第二自然段总写句的运用。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经验。)。
5、使学生通过读的练习从语言的实践中来体会“既……又……”这一对关联词语的并列关系。
(设计意图:避免讲语法术语,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利用幻灯片将“既”和“又”后面内容的位置交换进行读的训练恰到好处。真正做到在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让学生用这对关联词说句子,使他们做到会用。)。
6、同样通过让学生读来突破对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话承上启下作用的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思考我加以引导,以加深学生的记忆。)。
7、利用幻灯片以不同顺序翻出描绘龙的句子让学生朗读,并要求学生通过朗读理解句子的意思,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分号在句子中的作用。
(设计意图:这样既使学生了解赵州桥外表的建筑美,又使学生懂得在书面表达中如何正确使用标点。)。
四、回顾总结。
(设计意图:在学生掌握内容的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文章结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五、知识探索。
(设计意图:扩展学生知识面、着重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
六、升华主题。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丰富积累。)。
2、画出自己心目中美丽的赵州桥。
(设计意图:综合学科间的相关性。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动手绘画能力。)。
【板书】。
(设计意图:板书设计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434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