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具的家说课稿大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7:09:18
文具的家说课稿大全(18篇)
时间:2023-12-03 07:09:18     小编:HT书生

总结是对工作和学习的一种自我监督和评估,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进行及时的调整和改进。写总结时,我们需要注意总结的篇幅和字数,以免过度冗长或过于简单。感谢下面的分享,为我们提供了一些优秀总结的案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一

今天,聆听了白**老师的一堂公开课,课题是《介绍礼仪》。听完这节公开课我感到受益匪浅。下面简单说说我听完这节课后的感受。

1、教学目标十分明确。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解了介绍类型中的自我介绍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介绍,了解自我介绍的相关礼仪礼节。白小青老师制定了十分明确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自我介绍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白小青老师让学生自主,独立地去思考,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课堂内容充实,教学思想落实得较好。

2、教学思路清晰。课文篇幅较短,容量不大,但可感可学内容却很多,主要从自我介绍的`内容、形式及时机三方面来展开讲解。

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学生知识面有限,自我认识不足,因此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时,内容不够丰富,语句也不够通顺,应事先让学生有所准备,这样在课堂上模拟自我介绍时就会比较顺利,师生互动也会更加流畅!

总的来说,这节课上的还是非常成功的。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二

我有一个既漂亮又精致的文具袋,那是我和妈妈一起逛街淘来的。

它是长方形的,穿着一身粉红色的布外衣,正面画着一座景致的城堡。城堡的旁边是两位美丽的公主,其中一个披着红色的头发,身上穿着粉色的裙子;另一个公主扎着黄色的头发,身穿湛蓝色的裙子。她们笑咪咪地看着我,好象再说:你要好好学习哦,我们在这儿为你加油!

漂亮的文具袋是我的文具们的大管家。外层住着我喜爱的尺子。里面第一层住着各种各样的铅笔,第二层住着我的`红笔。钢笔。橡皮。要是我不需要他们时,他们就会乖乖地躺在里面;如果我需要它们时,它们就会爽快地答应下来,用心地为我服务。铅笔。钢笔可以帮我写出漂亮。美观的字;当我用铅笔写错字时,橡皮就会跳出来,把写错的字擦得干干净净;当我做到连线题时,尺子就会跑出来,帮我画出笔直的线。

我喜爱我的文具袋,我要让它一直保持现在的干净。美丽!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三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字,并端正整洁的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1、会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1、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

文具们可伤心了,它们都要离开你们去找贝贝了,你们想不想留下它们呀、

2、快去找小贝贝商量商量吧。

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反复朗读。要把字音读正确。

2、同桌互读,互相帮助对方读准字音。

3、反馈指导:

(1)、文具、丢、时候、仔细、已经。

(2)、学生评议,鼓励与纠正并用。

(3)、用多种方法读准要认的生字。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

3、读文,师生评议:能否做到正确流利。

4、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2、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谈的问题吗?

1、你有过小贝贝这样的现象吗?你想过为什么吗?

2、怎样才能做到不丢文具呢?

3、鼓励学生互动,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想法。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四

我有一个心爱的文具盒,它是我过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生日礼物。

它的外形非常漂亮,它穿着一件粉红色的衣服。衣服上面有两兄妹。一个是米奇哥哥,一个是米奇妹妹。它俩正牵着手在跳舞呢!右边还有两个按键,按键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指南针。文具盒不但外表美丽,打开看看,里面居住着不少的成员:有活泼可爱的橡皮擦,有个性爽直的钢笔,有沉默寡言的直尺,有锋利的小刀,有散发着香水的铅笔。

每当我写错字时,活泼可爱的橡皮擦就会跳出来,然后站在我错误的地方,开始跳起舞来。过了一会,那写错的字便消失了。

我画线时,尺子哥哥也会来帮我画直线,我铅笔断了的时候,锋利的小刀会帮我把铅笔削尖,让我写出一手漂亮的好字。

我喜欢我的文具盒。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五

1、俞老师的课非常可爱。平时枯燥的文具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引导下变得生动、可爱起来;平时默默无闻,不爱发言的学生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变得积极主动而显得聪明可爱起来。整节课的结构简洁清晰。老师的教态亲切自然,从容不迫,从中看出教师的功底与底蕴。尤其是教师课堂随机的恰当评点,让我印象深刻,值得学习。

2、针对学生临时的语言材料组织调控格外好。比如指导写文具盒上的图案。学生呈现的情况是“铅笔盒上有一些小动物,穿着红色、紫色的衣服”,介绍模糊。俞老师就具体地指导他:“上面有哪些小动物,他们分别是什么样子?分开来说说清楚。”这样学生经过再观察,改得就清楚具体多了。这种指导具有多重功能。一种是引导语言的组织,另一种功能就是指导观察。学生介绍不清,很大程度上是他不会观察。其实老师的评点,往往只做到向学生提出要抓外形、抓特点这一层次,而具体指导中对学生随机的语言表达,不善于捕捉,欠缺这方面的.能力。学生写得不具体、不生动,怎么办?老师有时无从下手。俞老师提供了指导的范例。一堂好的习作指导课标志之一是看,老师是不是善于捕捉契机,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语言表达,这一点俞老师做到了。俞老师的指导适合三年级的特点。先示范,再反复读范文,从模仿入手,再放飞,根据学生习作的具体情况,作第二层次的指导。

3、俞老师评价反馈的目标集中。紧紧围绕最初提出的本课应达成的教学目标去评价。比如要求学生围绕外形、颜色、图案、用途去写,评价时就用这些点去评价。学生做到了就应该表扬。语言表达是重点,但对于三年级的孩子,她做到适当的“粗放”。因为孩子们的语言一开始有些罗嗦不要紧,重点在激发学生写作的乐趣,她没有强求面面俱到。俞老师的例文教学层次非常清楚,先听老师读,再细细读,最后总结文章的方法。这样的例文教学值得学习。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六

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执教的一节习作课。课上,张老师循循善诱、尽然有序的教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节课上有许多精彩的地方。

一、猜谜导课,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心。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导课可以为新课的学习作良好的.铺垫,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谜语是小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张老师在课始让学生猜谜,学生个个兴致高昂。在猜到谜底的基础上,学生如数家珍地说了自己还知道的文具,那表情好自豪、好亲切。

二、引导观察循循善诱、尽然有序。

老师在引导学生观察铅笔刨刀时非常有序,从外形(从上到下)、颜色和用途等方面,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表达,降低了本次习作的难度,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分别表述,让学生认识了两种表达方法特点。

第一人称表述生动活泼,亲切感人。教师耐心地听每位学生口述自己心爱的文具,及时点拨、辅导,师生融洽和谐。在第一人称表述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体会第一人称表述的妙处,教师又引导学生用第三人称表述。在对比的基础上,学生领悟了第一人称表述的精妙之处。

教学是门缺憾的艺术。我略谈几点拙见:

一、在学生口述自己喜欢的文具时,当每个学生都能说下来时,及时转入下一环节。

二、给学生留点写的时间,哪怕让学生写一段话,或者精彩的几句。

习作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只有不断探索,勤于反思,多多总结,必会“化难为易”。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七

我的文具盒很美丽,它的来历也是具有“外国风格”,是从西餐那得来的,它也闻到了西餐的香味,他的外表是一个米奇和一个高飞,它的来历就是这样。

我最珍爱的铅笔盒很精致,打开铅笔盒左边,是一个欧式花纹,有一个凸起的边,看起来是放橡皮的,右边是放铅笔的,又有一个升起降落的放铅笔的夹子。右边,是非常特别的,放铅笔的地方,有像尺子凸起的,好有突起的剪刀,圆规之类的,还有一张课程表,可以记下这学期的课程。

这个文具盒虽好看,但它却在期中考试这个关键时刻,给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去爬进了孙jh的桌子底下,把我给弄了个热火朝天。

这是我美丽的文具盒,请你看看。听听。说说我的美丽铅笔盒。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八

3d打印笔好似马良手中那把神笔,3d打印笔比普通水笔铅笔可神奇多了,笔长约长18厘米,宽近1厘米。能做出三维的物体,是能将2d(平面)的图像转换为3d(立体)物体的一种热熔技术,具有立体作画功能,是不是很像马良手中的那把神笔。

3d打印笔的颜色也有很多,蓝的,白的,黄的等等。它能打印很多有趣的立体物品,如埃菲尔铁塔,小黄人,花瓶等等。

说起3d打印笔的原理,目前3d打印笔用的“黑水”是abs材料或者pla材料。abs和pla可以在高温下高速熔化,也可以在常温中高速凝固,利用这个原理,就实现了立体作画。比起大型3d打印设备,3d打印笔灵巧多了。

3d打印笔使用很简单。首先打开开关按钮,插上电源,接下来预热,达到能打印的温度。这时,插入和推动耗材,注意要推到底。现在手摁住了3d打印笔的出料键,就可以打印,并制作喜欢的物体了。制作完成后,按出料键,取出耗材,关闭开关,拔下插头,去除笔尖的杂物就可以了。

3d打印笔,不仅锻炼了我的动手能力,还提高了我的创造力。好奇心让我们在科技和创新这条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探索着未知。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能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护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购物活动,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学法。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较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参与到购物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笑笑过六一买文具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认识人民币。

这里,由于是学生上过的课,因此人民币的分类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类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接下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特点。这里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笑笑买文具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运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课本p71填一填(1)(2)小题,接下来通过模拟买水果这一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完成教学目标。

之后,通过课件你知道吗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货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最后,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课,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倾听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五、说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

广东省顺德北区西山小学三年级3班麦骏钊。

星期天,妈妈叫我去买文具,还说如果有零钱,就叫我买东西。我高兴得跳起来。

妈妈叫我过马路要小心,千万不能把钱弄丢了。我说:“知道了!”就蹦跳着走出家门。

路上的人真多,还有许多汽车,突然,一辆自行车差一点把我撞倒了。

我在路上遇见我的`好朋友小刚。我问小刚文具店在哪里,小刚说,就在前面一点儿,拐一个弯就看见了。我往前走,拐了一个弯,果然看见了文具店。售货员阿姨问我:“小朋友,你想买什么?”这时我的心里很害怕,不敢大声说话。我又想,第一次做事要做好,所以,我鼓足勇气说:“我,我买文具。”阿姨叫我自己选。我走过去自己选,选好后,我就把钱给阿姨,高高兴兴地走了。

回到家里,妈妈夸我真能干。

指导老师:谢老师。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一

周末,我带着妈妈给我的零花钱去书店买文具。来到书店,我想先买几本书,两旁的书架摆满了书,看得我眼花缭乱,不知道选什么书好。最后,我选了一本童话书、一本科技书和一本连环画。童话书是11。5元,科技书是13。7元,连环画是6。3元,售货员阿姨开始用计算器一个一个的算,我灵机一动,后两本加起来不就是20元,再加上11。5元,就是31。5元。哈!我比计算器算得还快!

接着,我去买涂改纸。大张的有80格,每张2元,而小张的每张0。6元,有30格,我一算:2÷80≈0。025(元)0。6÷30=0。02(元),奇怪了,怎么大张的反而贵?它们的质量和格的大小是一样的呀!按常理,人家总会觉得买大的便宜,所以买大的。幸好我会计算,就买小张的!于是我买了6张小张的涂改纸。价钱是:6×0。6=3。6(元)我把钱拿出来,一共有43。6元。现在要买文具的总价:31。5+3。6=35。1(元)找回:43。6――35。1=8。5(元)。阿!这样算更快:43。6――3。6――31。5=8。5(元)。

最后,我还要买笔芯而且要多买一点,分给哥哥。笔芯是每枝0。8元,心算:8。5÷0。8≈10。6(元),这里可以四舍五入吗?不可以,我最多可以买10枝。谁知,付款时,阿姨说我口算快得很,就快成精了,于是给我11枝,太好了!

在回家的路上,我拿着大袋小袋的东西,心里美滋滋的!小朋友,你看,学好数学多有用!我今后要更努力的学,勤思考,多发现!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二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2课时。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1、检查预习。

(1)教师导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写的是()和()之间发生的事。()总丢文具,()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绢。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预设: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找”字。提手旁加一个“戈”就念”找”。

生2: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找”字。“拍”字右边的“白”换成“戈”就是“找”。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6)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通过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轮流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闪电出字卡”游戏旨在让学生愉快地巩固生字。

1、教师课件出示“文”“找”“办”3个要求会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

2、教师边指导边示范,注意占格位置。

文:注意最后一笔捺的起笔位置,不要和横相接。

找:右边的“戈”字,第一笔横向右上倾斜,第二笔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

办:教师书空示范,起笔是横折钩,不要和“为”混淆。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1、教师导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3、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强调平实、扎实、不花哨。所以,课后总体感知内容,以及对识字方法的复习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对识字教学更有帮助。

1、课件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

2、师: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平时学生不注意丢弃的文具,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平时的浪费,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

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

预设:生1:我看到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

生2:我看到桌面上的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生3:我看见妈妈惊讶地张开嘴,好像很生气。

生4:我看见小女孩睁着大眼睛,好像在说“对不起”。

2、教师导学: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图画上的内容,真了不起。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

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3、你认为妈妈为什么生气?

预设:生1: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

生2: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

生3:她总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习。

(师引导教育: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

4、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贝可能丢过哪些东西?

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

预设:生1:我确实不知道啊!

生2:我该怎么回答啊?

5、多天真可爱的孩子啊,假如你是贝贝,能不能读出她的感受呢?

6、假如你身边的人也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什么呢?

7、谁能用“眨着眼睛”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词语意思,同时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爱惜文具的教育。

1、师导问:我们都来当写字小能手,在十分钟之内,按老师教的方法,仔细观察“包”“让”“次”“平”的占格,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指生汇报。

重点:“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先外后内。

示范“平”的书写,上横稍短。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4、词语开花,积累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本课的一个生字并组词。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

1、导学: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进行整理。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好地把文具和书本送回家。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价、表扬、鼓励。

4、师生共同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5、总结: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再也不会把你们的小伙伴弄丢了。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铅笔橡皮转笔刀——文具盒。

仔细检查——平平安安回家。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三

本课从三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趣的情境,组织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培养学生有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

单位的知识作为学习小数的形象支撑,让我们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比较小数的大小,在探究中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学习这部分内容既可以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又能为今后系统的学习小数打下初步的基础。

1、结合买文具的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第2页的情境图;第2页试一试。

剪下课本附页中的人民币图样。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买过东西吗?

生:买过。

师:都买过些什么?

生1:买过盐。

生2:买过铅笔。

生3:买过瓜子。……。

师:那么你能说出它们的价格吗?

生1:铅笔1角钱一支。

生2:一包瓜子5角钱。

生3:本子3角钱一个。……。

师:可见,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文具商店买文具好吗?

生:好!

(师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文具商店里:铅笔0.5元,尺子1.06元,笔记本3.50元,水彩笔16.85元)。

1、师:请同学们仔细看图,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生观察后回答)。

师:你们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在小组内把你的想法互相说一说。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

生:铅笔0.50元,也就是5角;尺子1.06元,也就是1元零6分……。

2、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一下,价格标牌上的数与元角分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1)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2)小组汇报。

(3)教师小结。

生:不同,因为有个点。

师:非常好,所以我们把这样的数叫小数,中间的点叫小数点。

4、师:小数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1)自学课本。

(2)指明回答,师适当补充。

(1)小组讨论。

(2)指名说一说,教师小结,特别强调小数点的重要性。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四

我买过很多文具盒,但我还没用过塑料的文具盒。心里一直盼望着能有一个塑料的文具盒用用。

今天,我在学校看见我的同学王卓琦也刚刚买了一个塑料的新文具盒,我非常羡慕,回家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妈妈也能给我买一个。妈妈说:“行。”第二天,妈妈就骑车来到了青峰大卖场,妈妈来到卖文具的柜台,她又是挑种类,又是挑价格,很长时间终于挑好了一个米奇的文具盒。她走到收款台,一问价钱26元,妈妈惊了一下,说了一句:“太贵了。”赶快又把文具盒放回到原处便走了。刚走到门口,妈妈又回来了,她说:“一一平时也不乱要东西,很听话,还是买了吧!”妈妈就去拿了文具盒,掏了钱包付了钱。我看着这个漂亮的'文具盒,我很感谢妈妈。

这个文具盒是淡蓝色的,上面是米奇图案,旁边还有一个可爱的唐老鸭,这个新文具盒可比铁的文具盒柔软多了,也比布的文具盒功能多,我真是爱不释手。我要爱惜我的文具盒。现在我的尺子、铅笔、橡皮,都有了新家。他们也和我一样高兴。他们呆在我给他们准备的新家里快快乐乐,平平安安。我的橡皮再也不会丢了。因为它正好有单独的一个房间,不大不小正合适装下它。铅笔公主也很高兴,因为在她旁边正好睡着一个削笔刀,可以给她削尖。我好像听见他们在说:“小主人,谢谢你呀!”

我今天是很高兴的。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五

《买文具》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买文具是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本单元分成了三个内容,第一课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买文具》,第二课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买衣服》,第三课是正确的使用人民币《小小商店》。我所教学的就是第一课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掌握人民币的知识对学生解决生活中的购物问题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年级儿童年龄小,缺乏独立购物的实际经验。在周末的时候,我布置了一个去超市调查十种你喜欢的物品的作业,为的是加强学生的购物经验,对人民币有个初步的认识,为新课作准备。

教法学法:结合新课标的理念,使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跟据新课标的三个维度的目标,我采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和活动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有趣的氛围中学习。

1、结合购物的情境认识各种小面额的人民币。

2、认识小面额人民币之间的换算关系。

3、会用小面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

1、认识小面额人。

2、小课题培养小学生数学正确书写习惯

习惯是长时间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倾向和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可以有利于促进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它对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情感和态度等人格水平、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智力水平、健康水平、生活能力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催化剂。

小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要从低年级抓起,只有从入学起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入学的一、二周的教育非常的关键,我觉得这一阶段学习并不是主要的,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是最主要的。要让孩子知道怎样去听课,怎么去学习。

习惯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是在不知不觉当中养成的,良好的习惯是决定一个学生未来成功的基础和保障。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在日常学习中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六

《买文具》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二册第六单元购物的第一课。这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理使用人民币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是本节课的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难点。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了一点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导入中谈话内容的设计,不仅很自然的将学生引入新课中,更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使他们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路径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认识人民币这一环节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

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再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的教学设想之一。本课中的购物和小小银行活动的设计正是源于这种构想。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放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每4人一组,小组活动讨论将人民币进行分类和共同参与到购物、兑换活动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一)导入新课。

师:你们陪爸爸妈妈买过东西吗?买东西需要什么?你们知道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钱?(生自由发言)看来钱的用处非常大,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又叫什么吗?(人民币)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二)人民币的认识。

1、认识人民币。

(1)出示几张大面额的人民币让学生认识。

(2)利用cai出示常用的小面值的人民币,提问:你们认识哪些?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和同桌之间交流一下。

(3)向学生介绍盲点,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2、分一分。

师: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分类吗?假如要把全班同学进行分类,该怎么分?现在你们能把盒子里的人民币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一分吗?在组内分一分。分好后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小结各种分法后,教育学生要养成用完人民币及时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

3、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结合学生的分法,引出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并板书。说明:在人民币中,元是最大的单位,分是最小的单位。

(三)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1、创设商店购物的情境,问:一本数学本2角钱、一把尺子1元钱,你们可以怎样付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元=10角。问:我这儿有张卡片5分钱,但是我要两张一起卖,你该付给我多少钱呢?小组讨论后付钱。在活动中明确1角=10分。(板书:1元=10角,1角=10分)。

2、结合歌曲《一分钱》教育学生拾金不昧,养成不乱花钱、节约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填空: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设计成小小银行的游戏。)。

2、抢答。

[这一题的设计,旨在进一步巩固深化,拓展思维,确保学习任务的圆满完成。]。

(五)全课总结。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必要的梳理。]。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七

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许多教材的编排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小数的意义,但这本教材却是把小数的意义放在“分数的认识”的前面来学习的,但教材在呈现方法上还是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

教材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基础为背景开始,来认读小数、写小数,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2~3页的内容。小数的意义是小学数学概念中较为抽象、难理解的内容,许多教材的编排都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来学习小数的意义,但这本教材却是把小数的意义放在“分数的认识”的前面来学习的,但教材在呈现方法上还是比较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从易到难,从具体到抽象,分层渐出。

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这体现了教材编排的科学性。教材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基础为背景开始,来认读小数、写小数,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意义,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学好这节课的内容,将为今后学习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的加减法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来学习数学。因此本节课,在教法和学法上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原则,主要采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亲历知识的观察、发现、应用的过程。主要利用迁移法、讨论法、练习法对新知识进行主动学习。

2、由于小数的`意义是小学阶段较为难理解的概念。因此要注重教学中数学的生活化。本节课从学生已有的“元、角、分”的经验出发,紧密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激活学生先前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再认识小数,经历读写小数,要有层次性。把小数与价钱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习,从而理解小数的意义。

【说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教材中创设了“买文具”的情境图,教师可以利用这个情境,激活学生先前的生活经验,为此教师也可适当加上一点语言,比如新学期开学了,小朋友们要准备买一些学习用具,小飞在文具店里看到“橱窗”里陈列着的文具,出示情境图,师:你知道每种文具是多少钱吗?这样的数你见过了吗?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同桌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多少?学生对于这样的情境图是很熟悉的,价钱也应该能说清楚。

2、新课讲解。

看着标价牌上的数据,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每一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促进每个学生去感受和理解每个文具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然后,要求每个学生都动笔填写各种文具的价格,同桌互相检查核对。在学生理解了标价牌上小数的意义后,就引出课题,这样表示文具单价的数叫做小数,今天我们来学习对小数的认识。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小数与以前学过的数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会很容易就发现小数多了个小数点)。

师讲解:尺子1.06。

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读作:一点零六。

讲解读法的时候要强调不同小数部分的读法,小数部分只要读数字就可以了。再讲解写法,并让学生再说一说这个小数中的“1”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6”表示什么?整个小数又表示几元几角几分。为了巩固知识,老师可以再写几个小数,让学生读一读,并说一说分别表示的价钱。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小数点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创设一个这样的情境:在超市里,售货员叔叔粗心地把水彩笔标价牌上的小数点位置写错了,16.85元写成了1.685元,你想想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这样一个问题,学生会很感兴趣的,让他们讨论讨论,可以引发他们对小数点的关注。

3、巩固练习。

书本上的“试一试”,让学生独立填一填,同桌互相检查反馈,并读一读,再老师讲解,分别说一说每一个数字的意义。

“练一练”,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反馈。练习中可以出现一些比较有挑战性的题目,让学生能够与同伴合作,解决一些问题,知道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数学。

4、课堂小结:谁能向大家介绍你认识的小数朋友是怎样的?你是是怎样认识的?这节课你最得意的是什么?(让学生反思学习活动,以及学习的内容)。

文具的家说课稿篇十八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能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护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购物活动,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较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参与到购物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笑笑过六一买文具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认识人民币。

这里,由于是学生上过的课,因此人民币的分类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类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接下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特点。这里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笑笑买文具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运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课本p71填一填(1)(2)小题,接下来通过模拟买水果这一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完成教学目标。

之后,通过课件你知道吗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货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最后,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课,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倾听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51506.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