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的价值断想论文(专业2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3 07:22:06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专业23篇)
时间:2023-12-03 07:22:06     小编:JQ文豪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在总结当中,可以运用一些图表、数据等可视化的内容,使总结更直观、易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一

在中国古代文化语境中,作为一种文体,“散文”的内涵和外延一直相当模糊。在《中国散文通史总序》中,我曾经对“散文何谓”这一问题做过简要分析,最近又有更多的思考,想再做一些补充。

首先,以韵律作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韵文”相对称。古人曾经在“韵”“散”区别的意义上,界说“诗”与“文”两种文体,有时称为“韵语”和“散语”;有时称为“诗律”与“散文”;有时则分辨押韵与不押韵,将不押韵的文本称为“散文”。但是,在中国古人的文体辨析中,是否有韵律,并不足以区分“诗”与“文”,我们既不能说散文是非韵文,也不能说非韵文即散文。

其次,以语体作为分类标准,“散文”可以与“骈文”相对称,排比俪偶为“骈文”,散行直言为“散文”。“散文”与“骈文”相对称的文体意义,到南宋时开始逐渐确立,并大量使用。如吕祖谦认为:“散文以深纯温厚为本,四六须下语浑全,不可尚新奇华巧而失大体。”他说的“四六”即指骈文。但是,奇偶相生、骈散相杂,原本就是汉语文章的特点。因此在历*写作实践中,骈散之分,从来都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骈文容有散行之气,散文也不乏骈偶之语。周必大早就认识到:“四六特拘对耳,其立意措辞,贵浑融有味,与散文同。”所以今人也常常以“散文”统称散体文与骈体文,甚至统称赋,并从学理上探求其相通相融,认为古典散文的研究应该包括骈文和赋在内。

第三,以典籍目录作为分类标准,“散文”隶属集部典籍,经籍、史籍、子籍之文不属于“散文”。南朝梁萧统编纂《文选》,基本上采取了这一选文标准。但是谁也无法否认,经籍、史籍、子籍之中包含着大量的散文(或称“古文”)。经籍如《尚书》《春秋左氏传》,后人称为“史传散文”;《论语》《孟子》,后人称为“诸子散文”;即便《礼记》中的诸多篇章,也进入后人的“散文”视野。所以刘熙载说:“《六经》,文之范围也。”在中国古代典籍文献中,早就形成一个以经部为源头与规范,史部、子部分流殊派,集部蔚为大观的“散文”世界。

第四,从中国文学源流变迁来看,对“散文”的认知原本涵容在对“文”的认知之中,而“文”的内涵与外延本身就一直包容广泛,而且变动不居。从先秦至六朝所说的“文”,仅仅以“文字书写”的意义论,大而言之可以指称“文”(或称“文章”“文辞”)与“学”(学术),中而言之可以指称诗、赋、奏、议、论、序等各种“文”(如《文心雕龙》《文选》所谓“文”),小而言之可以指称与“笔”相区别之“文”。从中唐开始,“诗”与“文”成为两相对称的“文类”,“文”才渐渐特指“散文”(包括“古文”与“骈文”)。中国古代“文”的内涵与外延的包容性与流动性,形成一种相当独特的“泛文学”或“大文学”的体制与观念,而最能鲜明地代表这种体制与观念,并长期延续、至今不变的文学体裁,非散文莫属。

因此从整体上看,中国古代散文历时久远,歧义纷呈,旁枝杂出,的确难以“正名”。“散文何谓”,这恐怕已经是,并且永远是一个难以准确回答、也不必准确回答的问题。

当然,中国古代散文的体制、语体、体式无论多么纷繁,多么变动,就其内涵而言,应该有着一脉相承的审美对象和精神结构,借用萧统《文选序》的概括,就是“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我觉得,这一概括,虽然模糊,却也实用,不仅可以指称古代的散文,也可以指称现当代的散文。至于“散文”的外延,完全可以是流动性、开放性、包容性的,因时不同,因体不同,甚至因人不同。“定体则无,大体须有”,这是文体的特质,其实也是“文学”的特质。

因此,从汉语文章的实际出发,“中国古代散文”不能仅限于那些抒情写景的所谓“文学散文”,“而是要将政论、史论、传记、墓志以及各体论说杂文统统包罗在内,不仅如此,而且连那骈文辞赋也都包括在内”(郭预衡《中国散文史·序言》,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而且不能仅限于集部之文,还应包容经部、史部、子部之文。这种广义的“散文”观念,超越了20世纪以来学术界对“散文”的内涵与外延的纷繁歧异的辨析,更为符合中国古代文学的实际面貌。

“研究”何为。

当然,无论“散文”概念如何变动、宽泛、灵活,无论“散文”有着什么样的文化属性,“散文研究”还是有着明确的学科归属,学术界大都约定俗成地将它划归文学研究范围。

我曾经指出,中国古代的文学研究大致包括三个相互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结构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中国古代对文学的资料整理与考订,第二个层次是中国古代对文学现象的记述和评论,第三个层次是中国古代对文学规律的探索和总结。

在这样的“文学研究”结构中,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一是由于散文较之诗歌,具有更为鲜明的“实用性”特征,在古代政治生活、社会生活中发挥广泛而巨大的实用功能,所以大量散文专集、别集、选集、总集、评点盛行于世,上自文人学士,下至书生塾师,通过编选笺释、教育讲授,促进了散文研究的普遍化;二是从“知人论世”的研究方法出发,重视散文史料的搜集与编撰,从作家传记、作品评论到目录编制、资料汇编,形成了一个庞大丰富的散文研究资料宝库,为散文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是受中国传统的随意性、领悟性的思维方式所制约,散文研究大多采用随笔式、杂感式的研究方法,散文研究成果多为随思、随感、随录的札记体文章,散见于文人的交谈、书信、序跋、笔记、杂论等形式之中,有的甚至隐含于文人的哲学、史学、子学著作之中;四是散文研究特别注重文本内涵的丰富性,注重文本与社会生活、学术思想、文化习俗的密切联系,散文经典在不断的阐释中被赋予生命,成为文学、文化、思想的重要载体和重要呈现,从而构建了宏阔的散文研究格局;五是由于散文具有实用性的“书写”功能,古代对散文体式(或表达方式)的研究数量庞大,内容丰富,论析细致,包括文体、篇体、语体、修辞、体貌等“散文写作学”的认知,足以构成中国古代“文章学”的完整体系。

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观念和研究格局是相当宏通,也相当开阔的。但是,20世纪以来,由于受到西方文学观念和现代文化思想的影响,传统的散文研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学术界普遍倡导进行散文批评史与散文理论史的建构。但是,由于在根本上中国古代并无西方意义上的纯文学以及与之相伴而生的'纯粹的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散文批评史与散文理论史研究无论何等细致深入,也难免与中国文化传统及散文史风貌方枘圆凿。这种主动地将丰富多彩的古代散文研究狭隘化的学术视野,限制了散文研究的拓展与深入,一方面切断了与中国古代丰富文学世界的联系,另一方面中断了与传统学术文化思想的对话,从而导致散文研究长期以来一直陷入难以形成自身独立的价值体系、学术概念和研究方法的尴尬局面。

因此我认为,今天重提我们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中独创的“研究史”概念,不仅大有必要,而且适当其时。这一“研究史”概念,以其开放性和宽泛性的结构,更切合中国的“大文学”、“泛文学”观念,有助于打破以往用西方文学观念和文学理论来框范中国古代文学现象的陈规陋习,全面而深入地审视中国古代的文学研究成果,透视文学研究与经学、史学、子学以及文献学研究结下的密不可分的因缘关系,从而给中国古代的文学研究做出更为准确的定位和生动的描述。就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而言,这种宏通而开阔的“研究”概念,显然更为切合文体形式庞杂多变、文化含量丰厚深邃的散文文体,也更为切合包罗万象、种类丰富的散文研究文献。

“文献”为何。

从先秦至清末,散文的基本文献由两大部分组成:一是散文文本文献,包括历代书写的散文篇章、专集、别集、选集、总集等;二是散文研究文献,即历代研究散文的成果,既包括校勘、标点、注释、考证、编纂、辑佚、编目、典藏、检索、翻译等文献整理的成果,也包括批评、鉴赏、技巧探讨、理论思考等文献阐释的成果。

20世纪以来,中国古代散文文本文献的整理与研究成绩极其显著,历代散文专集、别集、选集、总集的整理成果蔚为壮观,散文史研究专著层出不穷,各种断代研究、专题研究、作家研究也已形成规模效应。

相形之下,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的整理与研究,现状却不容乐观。最可称道的是王水照主编《历代文话》,收录宋以来至民国时期(19)的文评专书及别集中成卷的文章评论部分,以论古文者为主,兼及部分论评骈文、时文者,共计143种,627万字。该书是系统整理“文话”的开山之作,卷帙浩繁,编撰精当,可与《历代诗话》《词话丛编》鼎足而三,堪称迄今为止散文批评文献的代表性总集,沾溉学林,厥功甚伟。当然,《历代文话》在所确定的收录范围中,尚未能“涸泽而渔”,其后余祖坤编撰《历代文话续编》三册,便补充其未收录的明清和民国时期文话27种。而且限于编选原则,《历代文话》亦有其不足之处,如只收成书,不收散见材料;只收宋以后,未及宋以前。所以吴小如在充分肯定《历代文话》的编纂实绩后,不无遗憾地指出:“自南北朝以迄唐五代,具文章学评论之内容而未成专著者,实连篇累牍不胜枚举。即以两宋历元明清乃至于‘五四’前后而言,凡散见于书牍、序跋、随笔、小品中涉及文章学或文评文论之文字,诚如天上之繁星、地面之渊海……倘不加以搜罗辑录,则将永如恒河之散沙,未采之巨矿。”

的确,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发端于先秦,延续至清末,奉献出极为丰富的成果,累积成汗牛充栋的典籍文献。这些丰富的散文研究文献,固然以集部文献为主,但是却决不仅仅限于集部文献,举凡经部、史部、子部文献中,也都包含着众多与散文研究相关的资料;固然有略成系统的文评专书,但是潜藏在各种典籍文献中的散文研究资料,更如散金碎玉,难以计数。

因此,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文献是一座含金量极高的富矿,亟待人们全面、系统而深入地开采。这一学术工作至少具有如下几方面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第一,全面而系统地梳理、编纂、辑录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资料,可以为中国古代散文史、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学术研究奠定更为坚实的文献基础。丰富而完备的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暗含着历史变迁的脉络和发展演变的过程,足以客观地呈现中国古代散文写作与散文研究的多重面相,如实用与审美、继承与创新、观念交叉融合、文体生成演变等等,从而为古代散文史、古代文学史研究提供极为充足的学术资源。

第二,全面而系统地梳理、编纂、辑录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资料,可以为中国散文学(中国文章学)、中国文学理论的学术建设奠定更为坚实的文献基础,有助于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梳理、思考、总结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的观念、对象、范围、方法等一系列学术问题,进而建构中国古代散文研究理论体系。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本质上属于历史研究,必须回归古代散文世界,回归古代散文所依存的学术思想世界,在宏观、整体的视野下重新审视古代散文,才能建立自足的理论体系。

第三,全面而系统地梳理、编纂、辑录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资料,有利于实现古今文化融合,开创崭新的散文文化,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古往今来,从经世济民、思想创造、传递情感,到描写社会、塑造历史、表现社会习俗,散文展现出一个多元并存的世界,承担着其他文体无以取代的巨大的社会作用。中国古代散文研究文献的系统整理,必将对当代社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四,全面而系统地梳理、编纂、辑录中国古代的散文研究资料,有利于实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整体战略目标。散文具有丰富而深厚的精神内涵,特色鲜明的表达方式和审美特征,是中国文化精神价值的重要载体。因此,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语境中,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古代散文在国际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二

法的本义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似乎法学界早已解决,在新中国成立的二十多年时间内,阶级斗争理论一直被奉为至高无上的理论并成为主导中国社会各个领域的统治思想。与此相对应,中国法学无不打上阶级斗争理论的烙印,政治为法律定调,法律被一味强调为政治服务。法与国家一样被视为暴力的象征,专政的工具。同时,由于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中缺乏法学知识,而近代中国法学及法律制度又仅是处于模仿阶段,因此,中国人对于近现代法律在国家政治与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缺乏应有的了解与体会。再者,建国前期,由于人们对旧制度的厌恶和对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不信任感,并深受前苏联的法学理论的影响,故法学在那时的中国都是被不加分析地遭到批判或冷漠的,法的阶级论实际上就是对法的一种批判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虽然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与理论,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的政治路线,但受阶级斗争理论的长。久的影响,虽有真理检验标准讨论的春风吹拂,然而,我国法学理论并未跳出传统的思维,即始终都把法视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视为统治阶级实行统治的工具。笔者认为,这种阶级论的法学观虽然揭示并剥出了法的内核,但无意中却使法丧失了血与肉,失去了灵气与活力,造成了法的苍白无力及其神圣价值的消失。

不仅如此,上述阶级论的法学观还存在许多非科学的方面,值得人们商榷和推敲。首先是法的意志之问题。阶级论的法学观认为“法体现的阶级意志只能是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意志,而不可能反映对立的被统治阶级的意志”,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片面与偏执的。我们知道,杀人偿命、欠钱还债、公平交易、平等签约、损害赔偿、信守协议、惩罚盗贼、打击抢劫等等法律关系的内容与规定并不是哪个社会哪个统治阶级所发明或创造的,而是人类各个民族或国家的人们(当然包括统治阶层的人员在内)在创造自己的文明史、法制过程中所共同归纳得出并基本上一致接受的人类生存的公理与原则,反映在各国的法律中就上升为一种国家意志。如果我们都把这些法律内容及法制原则说成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岂不是等于宣扬统治阶级是创造人类法制史的英雄了么?这是其一;其二,我们又知道,法意味着公平、正直、平等等价值,法无论是怎样的严峻与冷酷,它都体现着一种唯它是尊的威严与价值。如果我们认为法律只能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则无异于说这些公平、正直、平等的法的价值与原则也只能是统治阶级给予和确立的。其三,这种视法为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之观点实际上是一种“家天下”的国家观在法律观点上的反映,即是“谁打天下谁治天下”的观点所致。我们知道,近现代国家尤其是民主、共和及联邦制的国家,那种由一家或一个阶级主宰国家政治生活的历史现象早已消失,代之而来的是由利益多元化的各种政党、集团、派别、团体等组成。他们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都各有自己的主张及要求,并随着纳税人、选民的广泛参与而更加强烈。明显的体现就是领导集团的成员来自于社会各个阶层,并受选民的制约,其政治主张及立法追求无不反映与体现选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于是,这时的法律己不象封建时代的法律那样远离与违背人民,而是日益贴近时代,贴近人民,反映民意。正如美国法学家,现代新自然法学派的主要代表朗。富勒所特别强调的那样,如果人们光以形式上着眼,把法律当作是由官员们定下来的东西,当作官员们办事的依据,那就可能出现无理和不道德的事情。正是由于这样,法律的制订、实施才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并获得民众的支持而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违法或者渎法都会受到人民的批评与谴责。其四,单就法的功能来讲,如果法只是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话,则法的规范、调整作用就相当有限,法的实施和适用更是困难即需要施压和强制才能起作用。这种情况在古代国家中也许是大量存在,但在现代国家中却不普遍,原因就是在于现代之法的意志已不单单体现为统治阶级的意志了。法治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其法律的实施与执行不全是靠施压和强制来实现,而是靠大多数人的自觉遵守来实现。

[1][2][3]。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三

价值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从一般意义上讲,价值是指客体的作用同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即客体对主体存在的意义。价值观就是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能否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物质的、精神的现象及人们的行为对个人、社会的意义。

职业价值观反映了人们的需要与社会职业属性之间的关系。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对于职业评价、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等的总体看法,反映了大学生的需要与社会属性间的关系。它对大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活有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不仅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极其活跃、极不稳定的部分,由于直接受到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生活转型和就业体制改革的巨大冲击而呈现特有的变动性。

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现状特点。

(一)从消极依赖型向积极进取型转换。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当代青年大学生职业心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调查中,90%以上的学生都认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这一就业形式,在“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的调查中86.1%的学生相信自身的综合实力是实现就业的关键因素,只有7.8%学生认为社会关系也很重要。在“择业方式”的调查中,78.3%的大学生选择通过参加各类人才交流会现场招聘这种求职方式,10.3%选择通过各类媒体广告介绍包括网上求职的方式,只有5%的选择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介绍的方式。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求职主动性、自主择业意识明显增强。

(二)“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逐步形成。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进入到某个职业就基本终生不变,人们视调动工作比登天还难。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存环境。每个人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根据职业的工作性质、地理环境、经济收入、社会地位、劳动强度等综合价值和个人的兴趣爱好、发展要求等进行多次双向选择,直到找到自己最合适、最喜欢的职业为止,就业过程正从过去的“一步到位”到“逐步到位”,这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一种现实的.择业方式。调查中有52.4%表示自己将“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他们对“短期过渡性择业”,“寻求性失业”、“工作后再回炉”的观点普遍认可。这是在现阶段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理性的表现,是大学生合理定位的表现。

(三)择业倾向逐渐从权力崇拜向金钱崇拜转化。

(四)强调自我价值,重视自我发展,个人本位价值观凸现。

调查中居于“职业价值取向”前四位的分别是“为使自身价值得到承认”,“为享受高水平的物质生活”,“为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实现个人抱负”;在对“你奋斗的主要动机”的调查中居于前四位的依次是“适应社会找个好工作,生活得更好”,“证明自己的价值”,“出人头地”,“回报父母和家庭”,而选择“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比例最低;虽然当国家突然遭遇危险或灾害时,89.99%被调查的大学生表示“国家需要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切”和“尽自己最大力量给予帮助”,表现了大学生爱国主义的真挚情感,但是在正常状态下,被调查的大学生90%选择自己交费上大学是为了“自我发展”和“多挣钱报答父母”,只有3.o4%的调查对象选择了“个人追求应该服从国家需要”。由此可见,大学生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当今大学生群体中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五)求职意向呈多元化趋势。

注重职业的等级性是传统职业价值观的一大特点。表现在人们选择职业时是按照先国营后集体,先大集体后小集体的顺序排列的,就业的岗位是本着先机关后生产一线来排列的。当代大学生对就业单位的选择更加多样化,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等都成为大学生选择工作时的主要目标。而且近几年随着国家政府的支持,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及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开始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倾向自主创业,这种从就业到创业,既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根本性转变,也是传统职业价值观的一个根本性转变。

三、如何引导大学生建立科学的职业价值观。

如何促进大学生形成适应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所要求的职业价值观,促进他们完成好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真正从源头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是摆在高校广大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要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高校的教育作用。

大学毕业生是高校的产品,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顺利踏上就业岗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要与学生进行沟通,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者两人以上的群体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首先,在沟通后要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择业价值取向和合理的就业目标。合理的就业目标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既要符合个人的特点、能力,也要符合社会、企业发展的需要,即达到人职合理匹配。其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现代社会越来越强调人的综合素质,要求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强烈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能、诚信品质等。因此,大学教育不仅要注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加强大学生职业品质的提高和培养,要重视专业课程与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再次,要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求职择业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大学生就业是关系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高校要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为宗旨,充分发挥就业指导的作用,大学生的就业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高校在指导学生就业时必须以学生为本,实施个性化的指导,增强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开展得富有成效。

(二)重视家庭的引导作用。

家庭教育要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家长与孩子之间要建立平等、和睦的关系,加强与子女的沟通,多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以宽容的心态,尊重他们的选择。在引导学生正确择业时要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强、自理的精神,积极配合学校,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准备定位,合理评估,降低期望值,教育和引导孩子树立适应市场经济下的职业价值观念。

(三)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

政府作为社会的组织管理系统,要积极利用各种经济、行政和法律的宏观调控手段来不断调节由市场经济造成的过大的收入差距,推动社会主导价值观的形成,为营造良好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氛围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和导向。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公平的就业市场。公平的就业市场是市场经济良好运行的前提之一。在全社会树立一种公平竞争、实力至上的理念,对于大学生合理职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就业监督和法制建设,完善就业法规建设,将就业工作纳入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三是以政策为导向,通过制定一系列的政策来发挥政策利益的调节和刺激功能。如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大毕业生择业的地域自由度;简化就业程序,减少就业限制,保证就业渠道的畅通;运用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到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国家建设最需要的地区去工作;建立创业扶持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建立相应的奖励机智和基金,为学生创业提供优惠。另外,政府还要利用大众传媒这一宣传喉舌,大力弘扬主旋律,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四

本文试图诱过法现象的外观向其深层意境作出研究。用意是为法的存在找到更普遍、更广泛的起源背景,也为法的价值找到更真实、更合理的前景解释。这样,本文题目亦可表述为法之由来的极始和法之价值的最高。所谓终极并非尽头或端点之意,实乃人类之知(无可再言说、解释)的界域。这界域是人类思维所能及的最大限度。

众多的哲学体系以及现代物理学、天文学、生物学已给我们建立了一种明确的印象:世界是无中生有的。[1]哲家们说体变相演用显,[2]物理家们说能量的裂变与会聚,天文家们说大爆炸时空的延伸,生物家们说脱氧核糖核酸(dna)的复制和复杂化。这些学说简明扼要之即是,有的世界不断被分崩离析和复杂化。

有即存在。这一概念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可感觉的为有。有或存在即是感觉的对象。这说明,可感觉,是存在世界的特征之一。

哲学上,抽象的有或存在是相对于绝对的无而定义的,然具体的有或存在却难以与无对比,它只能与有或存在本身相比较。即此在与他在互为存在、互为解释。这里,比较的前提是,世界为分化、分裂、分类、分层、分级、分别、分析、分离、分置。分使存在有了时空、彼此、这那、高低、上下、前后的别致,使世界有了构成上的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简言之,分化是存有世界的又一特征。

分化是存有世界的特征,也是存在得以复杂化的前提。或许可以说,没有分化就没有世界,没有分化也没有知觉者。很显然,我们或知觉者是存有世界自源起以来不断分化与分别的一种后果。非生物学的广义进化综合理论已至少从量的意义上解释了我们之由来的原因:

进化是存在复杂化过程的一种特殊形式。[3]从另一相对意义上讲,进化亦是分化方式的次序化。中国哲学坚持认为,人是万物之灵秀。

这灵秀(宇宙的最高存在级次)就是理气本体变转后一再分化的最佳后果。气之清浊的会聚差别,导出了大千世界逻辑链式的丰富多彩,人乃清气的会聚,处在这链条的最高级,故有智的觉悟与能力,能对有的世界进行感觉、理解,亦能对无的绝对进行体悟。[4]在此,人即用或有或存在的组成,亦是体的相化表现。

有的知在与分裂。

人特定的知觉、感觉或性智、理智能力,使其对有的理解、把握、解释复杂化。这种复杂化是说,世界在其自在中,延展出了知觉的层面。即自在或实在的有和知在或人在的有构成二重关系。知在世界由智能的感觉、想象、设计、猜测、摹仿、觉悟组成。它以自在世界为摹本,但往往出入很大,以至截然相反。知在世界的呈显,使存在关系复杂化,也使“分”的涵义趋向特化。

就功利的意义言,知觉或感觉是生物求生过程中器官功能特化的一种结果。根据自然法则,它以形成、造就和适应生物的优选、有利的生存条件、环境为基本价值实现(在后面的论证中,读者会发现,这一判断并非是完整的)。正是根据这一基本的'自然法则,智能者顺理成章地发展出了排他的、几近于绝对的自我中心主义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这样,世界之存在的方式就不再只是自然的分化,而且还有人为的排他性对抗和毁灭。

分化这一存有复杂化的方式和暂且,实已导致了世界表象化的分裂、对抗、争斗、不相干之类的表征。长期以来,世界都在具体化,而具体的一种不正确涵义恰是,存在乃各种各类毫无关联的存在的拼凑。若生物存在中,生存的竞争、异养的猎杀,直至人类社会的阶级斗争、政治冲突、贫富极化、宗教对抗、自我神圣,无不在强化着世界的分裂。

实在或自在与其知在或人在的巨大落差,构成了世界的二重性,这是有人类而有的特出现象。二重性是世界之分化的必具结果。问题在于,世界的知觉、感觉化实反过来强化和极化了世界的分化,使之成为人为分裂、不知谐、互不关联的孤立。

[1][2][3][4]。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五

检察日报01月14日。

是指拥有自然生命的个体的人,即自然人。做为自然人的人,在法中。

究竟有何意义,常常为人们甚至为学者们所忽略。在法理学家那里,

人似乎只是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或义务主体等;在民法学家那里,

人也不过是做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

人和无行为能力人等;在刑法学家那里,人不过是犯罪人、被害人;

在诉讼法学家那里,人不过是原告、被告,原告人、被告人、诉讼第。

三人,证人、鉴定人,等等,都忘记了那创制法并运用法来服务于人。

本身的大写的人。而法的价值首先要明确的,正是做为法的主体的人。

没有人,就不可能有以人为中心与归宿的法的价值。

人,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法律视野中的人也是具体与抽象。

的统一。因为每一个法律制度、法律规范都总是由特定时期、特定条。

件下的特定的人创造,并由特定的人来实施的,其目的也在于要为特。

定的人在特定的时空上提供一个具体的行为准则。法律视野中的人也。

是抽象的人。创制法律的人是人的整体,人的总称,法的产生与存在。

都不是某个人的杰作或伪作,而是人作为整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

现的历史现象,它还将伴随人的发展而发展,甚至消亡。法的.价值所。

关注的,是具体的人与抽象的人的统一,只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都是对于法律中人的地位的误解与歧见。

法的价值主体,是人而不是物。由于阶级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人。

的主体性失落了,这实际上是法律的实然与应然的冲突,也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悲剧。也许是由于剥削阶级压迫的影响,以至于在无产阶级。

取得政权以后,许多人还在历史的阴影中,忽略了对于法律中人的地。

位的理性审视,错误地认为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剥削阶级的主张,殊不。

知那恰恰是剥削阶级口口声声要实现而实际上严重背离了的主张。人。

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剥削阶级学说。

的重要区别之所在,遗憾的是这一点在很长的时间都被人们遗忘了。

法的价值即是法对于人的价值。发展与解放全人类是无产阶级的。

伟大理想。真正的法的价值是谋求人的发展与解放的,否则就是法的。

价值的畸变,就应当为我们所摒弃。凡是与人的发展与解放背道而驰。

的法的追求,就不是真正的法的追求,也不是真正的法的价值。任何。

忽视人与抹杀人的法都是对于法的价值的反动。

法的价值归宿一文由搜集整理,,请注明出处!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六

法是人的创造物,法与人性之间就必然地具有这样那样的联系,简直就是人性发展的产物。法学中的价值研究必须将人性与法的价值联系起来。因为,“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回到人性。”

人性问题是人类关于自身认识上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在时间不断流逝的长河中,在人类生活的千变万化后面,传统哲学家们总是希望发现经久不变的人本性,曾提出了各种各样而又相互歧异的定义。”具体地说,在西方,人性问题上最大的争议是人性的理性与非理性的问题,即究竟人是理性的或是非理性的;在中国,人性问题上最大的争议是人性的善与恶的问题,即究竟人性是善良的或是邪恶的;马克思主义主要从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三个方面揭示了人性的内涵.在人性上的不同认识往往会导致不同法律学说的产生与形成。换句话说,不同的法学学术主张可能是导源于不同的人性认识的。这些学说具有或多或少的科学性,为了全面探讨法的价值的人性依据,有必要对这些主要的人性理论进行评说,并肯定其中科学的'部分。要探讨法的价值问题,就必须关注从人性角度进行的法的价值诠释,并应力争对法的价值与人性之间的基本关系作出科学的结论。法与人性的关系问题,法与人性的关系问题一直为许多学者所关注。中国古代的荀况、古希腊的柏拉图都是将法与人性联系起来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法学家。荀况在《荀子。性恶》中提出,法是以人性恶作为其产生的基础的。他说,“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性情而导之也。”柏拉图在其《法律篇》中指出:“人类必须有法律并且遵守法律,否则他们的生活将像最野蛮的兽类一样。……人类的本性将永远倾向于贪婪与自私,逃避痛苦,追求快乐而无任何理性,人们会先考虑这些,然后才考虑到公正和善德。这样,人们的心灵是一片黑暗,他们的所作所为,最后使他们本人和整个国家充满了罪行。如果有人根据理性和神的恩惠的阳光指导自己的行动,他们就用不着法律来支配自己;因为没有任何法律或秩序能比知识更有力量,理性不应该受任何东西的束缚,它应该是万事的主宰者,如果它真的名副其实,而且本质上是自由的话。但是,现在找不到这样的人,即使有也非常之少;因此,我们必须作第二种最佳的选择,这就是法律和秩序。”

1.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是法的价值的人性基础。

[1][2][3][4]。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七

人也不过是做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完全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

人和无行为能力人等;在刑法学家那里,人不过是犯罪人、被害人;

在诉讼法学家那里,人不过是原告、被告,原告人、被告人、诉讼第。

三人,证人、鉴定人,等等,都忘记了那创制法并运用法来服务于人。

本身的大写的人。而法的价值首先要明确的,正是做为法的主体的人。

没有人,就不可能有以人为中心与归宿的法的价值。

人,既是具体的,也是抽象的。法律视野中的人也是具体与抽象。

的统一。因为每一个法律制度、法律规范都总是由特定时期、特定条。

件下的特定的人创造,并由特定的人来实施的,其目的也在于要为特。

定的人在特定的时空上提供一个具体的行为准则。法律视野中的人也。

是抽象的人。创制法律的人是人的整体,人的总称,法的产生与存在。

都不是某个人的杰作或伪作,而是人作为整体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

现的历史现象,它还将伴随人的'发展而发展,甚至消亡。法的价值所。

关注的,是具体的人与抽象的人的统一,只看到其中任何一个方面,

都是对于法律中人的地位的误解与歧见。

法的价值主体,是人而不是物。由于阶级社会的剥削与压迫,人。

的主体性失落了,这实际上是法律的实然与应然的冲突,也是人类社。

会发展的悲剧。也许是由于剥削阶级压迫的影响,以至于在无产阶级。

取得政权以后,许多人还在历史的阴影中,忽略了对于法律中人的地。

位的理性审视,错误地认为强调人的主体性是剥削阶级的主张,殊不。

知那恰恰是剥削阶级口口声声要实现而实际上严重背离了的主张。人。

的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与剥削阶级学说。

的重要区别之所在,遗憾的是这一点在很长的时间都被人们遗忘了。

法的价值即是法对于人的价值。发展与解放全人类是无产阶级的。

伟大理想。真正的法的价值是谋求人的发展与解放的,否则就是法的。

价值的畸变,就应当为我们所摒弃。凡是与人的发展与解放背道而驰。

的法的追求,就不是真正的法的追求,也不是真正的法的价值。任何。

忽视人与抹杀人的法都是对于法的价值的反动。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八

法的价值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新颖的法学命题,法的价值断想论文。早在人类创制法或法律的时候,就开始了关于法或法律的价值思考。人类创制法或法律的行为,绝不是没有意义和目的的盲动,事实上,法学家和思想家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着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法对于人所具有的意义,是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和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法的价值的探究实际上是法的意义的探究,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为基础,并以人为归宿的法的意义探究。

法的价值即法对人的意义的第一个方面,是法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这是法的价值的最直接、最基本的体现。法是怎么满足人们关于法的需要的?我以为其方式主要有两个,一是将人的`需要法律制度化,使之具有合法的、为法律所保护的性质。这是人的需要在制度层面的法律化。例如,刑事立法体现了秩序、正义等,并将其落实在具体的规范之中;民事立法直接规定了效率、平等、公平等,并贯彻在整个法律制度之中;诉讼立法和仲裁立法直接规定公正与效率等,并在具体的制度和程序设计中将其体现出来。二是将已经法律制度化了的人的需要现实化为法律的现实。这是法的价值在社会生活意义上的法律化。法的价值在实际生活之中对于人的需要的满足,必须需要法律实施作为中介,并在法律实施中得以完成,法学论文《法的价值断想论文》。这两种方式从不同的角度表现着法的价值。

法的价值即法对人的意义的第二个方面,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其中的“指向”是指法的价值具有目标、导向的意义;“绝对”是指法的价值具有永远的、不断递进的,而又不可彻底到达的性质;“超越”是指法的价值作为人类关于法的追求而总是超越人的客观能力和客观的现实状况。法的价值的这种“绝对超越指向”性质,为法的价值的崇高与神圣奠定了基础,对人类关于法的行为和思想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甚至是人关于法的精神企求与信仰。人类之所以会为了法的价值理想而不息奋斗和一往无前,最根本的原因,也就在于法的价值具有绝对超越指向的性质。历代不畏权贵、执法如山的清官的义行,无不是在一定价值精神指导下的壮举。

法的价值的两个方面的意义,经过了千百年的凝练,固化为了法治、自由、平等、人权、正义、人的全面发展等价值目标或价值准则。正是这些价值目标或价值准则,使历代圣哲、先贤、清官能为法的实现献身,死而无怨、死而无憾;使许多受到制裁的人会感到罪有应得、认罪伏法,甚至感激对其进行处罚的司法官员;使人们为法献身的意义超出了一己之私利与歧见,而更为崇高。集中体现法的价值的价值准则和价值目标——自由、平等、人权、公平、正义,乃至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等,为法的发展与进步设定了实在的目标与远大的理想。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九

摘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开始全面扩招,这一变革在其提出后的二十年里,逐渐造成了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高膨胀的局面,从而导致了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日益变大。大学生作为高素质、高教育、高文凭的代名词,一直被视为就是祖国栋梁,此时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建设者,因此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作为一名百年老校和陈毅母校电子高专的学生,我觉得十分的光荣,但就是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和沉重的就业压力也让我有些彷徨。时光荏苒,如今我已经迈入大学二年级,在收获了两年大学给我带来的成熟之后,我也开始努力地去思考我今后的道路该如何去走。

1、我的理想和目标。

如果我们想要在未来的就业中获得成功,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切合实际的就业定位和就业目标,并把目标进行分析,然后设计出合理的就业规划图,并付出行动,经过不断的努力和调整,最终达到我们的目标,取得人生的成功。

自入学以来,我已经在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习了整整一年半,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完成了从对市场营销什么都不懂到懂的了许多专业知识技能的蜕变。同时,我发现我对市场营销的兴趣也就是越来越浓厚。

从我自身的条件来看,我的思维比较活跃,心思也很细密,此时学会了市场分析,市场调查,学会了如何去运用学到的营销知识。

学市场营销不就是一味的怎么去营销某种商品,去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而就是学会如何去了解市场,了解我们的目标顾客,不就是让市场慢慢的来适应某种商品,而就是要主动的去让顾客了解,通过消费行为学的角度来分析,主动的去占领市场,扩大市场。更重要的就是掌握这种营销理念,从顾客,消费者的角度出发,来实现产品的消费话。生产决定了消费,消费也能反作用于生产。

目前我正处在大学二年级,毕业将即,摆在我面前的一共有三条路:工作、升本、考公务员。今年暑假我认真地思考了这三条道路之后,我决定选择工作这条道路。

在从业方向上我的初步计划就是,在工作的前四年里主要从事营销方向,因为在才毕业的四年里我还很年轻,思维活跃,而且体力也比较好,在这期间我要自己加强营销知识的学习,在第四年后我已经二十七八岁,这个时候我会逐步向商业领域发展,在慢慢的区适应创业,去尝试着自己去组建一个公司,去学会去拼搏,不要让自己的人生留下有遗憾,此时哪怕失败也要去闯一闯,尝试打下自己的一片天地。

从自身的品质素养方面来说,我就是一个喜欢钻研的人,不畏艰苦,喜欢挑战喜欢和人交流,我相信这些品质对我今后的职业生涯绝对就是一个有用的条件。

3、我目前的水平分析。

承前所言,我已经初步学习了关于市场营销知识,此时并且掌握了一些营销方式和策略。但就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也发现了一些自己的问题。

比如专业知识不全面,技能不全面,不能让专业知识更好的适应与实际商业场合。社会经验不足,还没有很好的适应社会,必须在实践中去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还有待磨练。

4、和目标的距离分析。

我的职业规划的跨度比较大,具体涉及四个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也就是我的近期目标那就就是参加社会实践;第二个层次就就是前四年向营销管理人员方面发展;第三个层次就就是四年后逐渐向商业方向发展;第四个层次就就是三十岁之后向创业发展。

就目前而言,我的自身条件和我的目标之间的差距还就是很大的,若光看专业知识,我现在掌握的知识根本就无法满足我的目标的要求。

正如我上面分析的那样,我在营销知识掌握方面就不够好,市场调查所需要的时间也比较长,这些在今后的职业生涯里面肯定就是不被允许的。而且我的专业知识现在还停留在理论阶段,在校的两年里面,我并没有自己做出什么实体的东西出来,所有的一切都还只就是纸上谈兵。

5、我的具体计划。

所有的理想只有付诸实际才有意义,只有一步一步地去开拓才会成就自己的成功之路,否则就算理想再美丽,它也不过就是一座海市蜃楼。

经过我的认真思考,我的具体计划如下。

大三上学习着手准备英语六级,由于我大二下学期的时候参加过一次英语四级的考试并且顺利通过了,我发现我的薄弱环节在作文部分,因此我把这次的复习重点放在作文上面,保证一个星期背三到四篇英语作文,努力将这次的四级成绩提高到500分以上。

大三上学习的寒假里面我希望可以去学驾照,并着手三月份准备中级口译的考试。大三下学期我的主要目标就就是学习好学校的专业知识,并且开始着手考研的复习,在这个阶段里面我主要就是自己复习加多做练习。针对我自身的条件,去应聘工作,准备实习。在这一年的暑假里面,我希望可以找到一些专业对口的兼职,以此来提高我的专业技能。。同时我将会迎来我大学阶段里最为重要的毕业论文。在明年我将开始准备我的毕业论文。大三下学期,这学习我的主心骨就放在了毕业论文和毕业答辩上面,我将御用我大学这三年里面所学的所有知识和百分百的心血去完成这份毕业论文,争取给我的三年大学生活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6、我对大学生形势政策的评价。

的9月份我才进入大学的时候,对于就业就是一片茫然,但就是现在我已经可以较为完整地写出一份职业生涯规划,应该说这种巨大的进步和形势政策这门课就是密不可分的。由于大学生涉世不深,社会经验不足,对国情和社会缺乏深刻的了解和认识,以至于对就业问题缺少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以致在就业面前无所适从。

然而大形势政策课却很好地填补了这个空白,它告诉我们在面临就业的选择,应该怎样分析主客观条件,怎样看待不同工作岗位的利弊得失,如何在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环境下,把握机会,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工作岗位,以便能心情愉快地走向社会。

形势政策还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和自我完善。这门课程在让我们清楚地意识到竞争的激烈的同时,也给我们指明了本专业学生今后就业的方向,这促使我们不断进行知识、技能和心里承受能力的积累,为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最为重要的就是,大形势政策课其实就就是学校和社会的一个转折点,它在提前为我们指明了就业的道路和方向的同时,也提前为我们做好了就业的心理准备,让我们在校学生提前知道了以后工作中的种种事项,就是我们不至于一走上工作岗位就感到社会和学校的巨大差距,从而差生巨大的心里落差,导致自身优势发挥不出来,影响今后的发展。

可以这么说,形势政策课就是一门让学生受益无穷的课程。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

[摘要]电子商务是通过采用数字科技并以internet作为最基本的沟通手段,将企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链定位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业务(business)仍旧是这种方式的核心部分,而“e”在其中扮演的是一种沟通手段,用来对核心部分进行优化。

[关键词]电子商务价值互联网。

19xx年是中国电子商务的预热期,大批电子商务网站纷纷走上了中国互联网的浪尖,成为大众关注的电子商务先锋。然而,配送体系落后、支付方式缺乏、网上人群有限、国民的心理和习惯等种种问题给看似火爆的电子商务蒙上了不少阴影。

我们曾经将yahoo、aol视作网络经济的大师,之后又将拜为电子商务的经典,然而随着美国纳指风云激荡的变化,促使人们对网络经济和电子商务的价值开始了更务实的思考,20xx年电子商务成为时下最时髦的话题时,对电子商务的实质的讨论也步入了更深层次。

电子商务是通过采用数字科技并以internet作为最基本的沟通手段,将企业的价值主张和价值链定位进行持续不断的优化配置的过程。因此,业务(business)仍旧是这种方式的核心部分。而“e”在其中扮演的是一种沟通手段,用来对核心部分进行优化。最终的目的是业务而不是“e”。但也不要忽视这个“e”,因为这是所有的利益和优化的、新型的业务模式的来源。

事实上,dot-com的崛起并不能代替传统产业在整个经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即使是amazon创造的销售奇迹,在衡量整个国家经济活动的gdp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微乎其微的。何况这种奇迹对互联网来说是不可复制的,当一个站点在该领域拥有了最大的凝聚力时,其他对手就很难获得同样成功。在ebay成功的背后是超过600家拍卖网站的倒闭。

在另一方面,传统的实体企业则在经济中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些所谓“砖头加水泥”的实体企业是社会物质财富的直接创造者,是社会经济的基础和支柱。新技术的出现只有应用到传统企业中,真正实现生产力的提高,才会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向前发展。

传统企业随着产品竞争日趋激烈,产品同质化、品牌无差异化日益严重,如何吸引顾客、提供个性化产品、提高服务质量等等问题都需要新的技术和新的经营方式来解决。利用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技术优化其业务流程,成为传统企业的必然选择。dot-com不能代表新经济,传统企业要走上电子商务。商业价值的真正实现决定了电子商务最重要的着眼点:是业务流程而不是电子技术,是支柱企业而不是dot-com。

所谓的“鼠标加水泥”就是指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传统优势资源相结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传统业务的效率和竞争力,实现真正的商业利润的一种电子商务运作模式。鼠标加水泥是一个传统企业e化和互联网公司实体化的趋同过程。鼠标加水泥的方式是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同方向。

传统业务的运作模式存在着效率低、成本高,对市场的反应速度慢、市场覆盖面有局限性无法实现7×24×365式的经营等种种弊端。通过实施企业的电子化、网络化管理,可以全面监控下游客户每日的进、销、存情况,及时进行补货,让上游的供应商及时知道企业原料的库存情况,及时补充,将存货量保持在最低水平;可以为企业提供新的业务增值,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更好服务于利润率最高的客户,吸引新客户。本质上讲,通过实施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无论新、老客户都会从企业建立的电子商务服务活动中得到利益,产生新的业务增值,降低成本,企业与客户间形成买方、卖方及服务提供商的良性循环。

电子商务交易量最大、效率最高的部分是企业之间的供应链。思科的商业网络每年交易额超过100亿美金,每天4000多万美金,是交易数额最大的b2b网站之一。相形之下,亚马逊公司是一家小型的电子商务公司:亚马逊公司在第三季度收入3.56亿美元,或者说每个工作日收入约600万美元。而传统零售商沃尔-马特公司(wal-mart)利用一套最好的零售信息系统,即一个卫星网络,每天传递下属各个商店的数据,同时自动指挥着一个庞大的供应网。由于有了这套商界最出色的后勤设备,它与美国在线(aol)签定了电子商务合作协议。

互联网公司最先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但没有实业支持,“鼠标”很难完成所有的商业运作。作为成功典范的dot-com公司也都纷纷走向与实业相结合的道路。美国在线与时代华纳的合并是众所周知的范例。而从事电子零售的亚马逊也从沃尔-马特挖来了物流部门经理以管理其最头痛的配送问题,而且该公司还在美国各地建立了多个巨型仓库――当初理想主义者的零库存没有实现。ebay则在各城市开设分站让同城的人们能够真正实现交易和交付。更多公司的理想化的商业模式由于没能真正实现其价值而宣告失败或在惨淡经营之中。

电子商务的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电子宣传册(e-catalog)的营销时期,其次阶段是电子交易(e-commerce)时期,而第三个阶段称为电子决断(e-decision)时期。可以看到,在第一阶段,电子商务的重点是信息表述,要求信息内容个性化、互动性以及优秀的表现形式和创意。早期成名的dot-com公司是这一阶段的成功案例。而第二阶段的重点则是事务处理,亚马逊、ebay等企业是这一阶段诞生的佼佼者。第三个阶段的电子商务是对整个价值链管理以及对所有业务信息高度整合共享,最终实现商业智能化的决策支持和协同工作。cisco、沃尔-马特、英特尔,以及戴尔、通用汽车、甚至麦当劳将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

无论是前卫的互联网新兵还是持重的传统大哥大,电子商务将令其走上一条以先进的信息技术整合传统优秀资源从而实现商业利益最优化的殊途同归的道路。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一

【论文摘要】高职大学生人数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他们担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的重任,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使青年学生的生活方式朝着多元化的趋势发展,进而也使他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本文通过对在校学生生活方式的调查和分析,针对当前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进行了探索。

【论文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多元化生活方式;价值观教育。

“价值观是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周围的人、事、物及行为等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评价及看法,它是一个人对事物的总体评价标准,是世界观的核心,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它驱使着人的行为,同时又通过人自身的行为取向、态度等反应出来。价值观是后天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起着决定作用。家庭、学校、工作环境等群体是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键因素,个体价值观在社会化过程逐渐形成并趋于稳定,但是又随着客观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发展变化而改变。

当今社会,在市场经济的需求导向影响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正在发生迅速变化。而作为时代文化的引领者,作为担负着国家建设和发展重任的接班人,大学生群体的生活方式正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他们的价值观也在发生变化。高职大学生人数已经占据“半壁江山”,从学生性质上看有其“特殊性”,因此作为高职院校,我们应该认真分析高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现状,对他们的生活方式问题进行探讨,把对学生的价值观教育作为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笔者就目前高职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想动态在校内对300名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目的在于通过了解和分析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观现状,探索积极有效的价值观教育方式和途径,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高职大学生生活方式呈现多元化,积极与消极并存。

大学生生活方式不再单纯,告别了过去“三点一线”的模式,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多元化。健康积极的生活方式和消极颓废的生活方式并存。其中,有50%以上的学生认为“生活充实,有意义有目标”,有25%的学生认为“生活茫然,没有目的,很被动,很消极“,有20%的学生认为“貌似很充实,其实内心矛盾重重”。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休闲方式和消费方式进行了解和分析。

1.学习方式多元化,而学习态度不容乐观。

调查结果显示,课堂学习是学生的学习主要方式,但除了学校安排的日常教学和选修课之外,学生还可以通过上网、看电视、看报纸、参加社团、社会实践、素质拓展、考证、兼职等实现课余学习。55%的学生对于考试存在“临时抱佛脚”的想法,45%的学生对于老师上课的内容持“完成任务”的态度,65%的学生独立完成作业时经常借助网络搜索,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团队作业时滥竽充数,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意识。能自觉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查阅学习资料的学生只占25%,认为使用工具书或阅读课外书籍可以增加知识量的学生有92%,但每周能坚持阅读学习的不到20%。对于继续学习,有不少学生选择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选择自学考试、远程学习、本校参与合作的专生本课程班和全日制专生本等,少数学生计划出国留学。从这些结果可以看出,在高职院校,一些学生客观条件逐渐优越,自主选择的机会多、面广,但缺乏理性和科学性,拥有资源却不能有效利用,对于网络过分依赖,严重影响学习自主性和创新性。

2.休闲方式多元化,上网成为重要的娱乐方式。

从调查情况看,高职大学生的休闲方式有玩电脑游戏、聊天、听音乐、逛街、看电视、旅游、休息和健身体育活动,而上网位居第一,并且主要集中在“浏览网页”和“看电影”、“玩游戏”上,网络已经成为这些“90后”大学生“最为亲密的伙伴”。在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很多高职大学生的休闲状态其实是比较“单调空虚”的,无论是上网、逛街、聊天闲谈等,他们的主要动机主要还是为了消磨时间。”

3.消费观念多元化,消费差距增大。

调查结果显示,有66.7%的学生认为“有必要”提倡“勤俭节约”,认为“不必要”、“看情况“和“其它”的分别占13.3%、13.3%和6.7%。除了生活费用,高职学生支出项目中娱乐和游玩比重最高,用于购买书籍资料的较少。表示经常透支的学生占13.3%,从不透支的学生占35%,总体还行的学生占40%,偶尔透支的占11.7%。在对“攀比”风的看法上,有31.7%的学生认为追求好的物质生活互相攀比很正常,43.3%的学生觉得无所谓。这些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高职学生消费观念整体比较理性,大部分学生能“量入为出“,而在消费结构上除了生活必需开支,娱乐游玩是主要支出,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明显,攀比心理较重。

二、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价值观教育,倡导健康生活方式。

1.多元化生活方式对高职大学生价值观带来的影响。

在家庭和社会的影响下,一个人的价值观从出生开始逐步形成。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所处的经济地位以及周围群体宣传的观点与行为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高职院校目前在校生大多是“90后”,一方面很多学生所处的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富裕,另一方面也有部分学生还处于经济贫困、要依靠助学贷款和助学金等完成学业的境况中,差距明显。但是,这些学生又具有共性,他们伴随着网络成长,接受最前沿和西方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他们彰显个性,标新立异,对新事物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接受能力强,喜欢赶潮流求时尚,一些传统的价值观正在逐渐消退。进入大学阶段,他们重视人际交往,喜欢朋辈交流,希望通过交流沟通接受新信息新思想。但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自我保护意识过强,缺乏交往经验和技巧,依赖虚拟的网络世界,再加上生活习惯不同,一些学生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中一直处于被动状态,通常感觉到“孤独”。

生活方式的好坏,对人的行为和思想观念都会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从学习、消费、休闲和人际交往等角度去分析,当前高职大学生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已促使这个特殊群体的价值观呈现出明显的“务实”特点。他们一方面有积极拼搏奋进的理想,善于创新创业,对学习和工作有高效率的要求,另一方面他们集体意识淡薄,缺乏团队协作精神,过分追求“自我价值实现”,追求较高的物质享受,喜欢横向对比,希望有轻松体面、条件优厚且安定的工作。自信与自卑、进取与焦虑、机遇与挑战、追求与茫然,是当代高职大学生始终要面临的考验。

2.加强价值观教育,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1)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丰富教育形式。大力加强对高职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世界历史和中国历史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的信念;引导学生坚持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结合,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结合,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相结合。

在教育引导过程中要讲究创新工作方式,体现“以生为本”,体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特色和灵活多样性,避免“教条主义”、“走形式”。比如开展集体主义精神教育时,我们可以通过素质拓展的形式把团队协作、艰苦奋斗、体验生活和奉献意识等融入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其中的价值,通过总结使学生学会审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强自主学习和主动思考的引导,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善,同时也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2)丰富校园文化教育活动,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营造有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环境。

校园文化内涵十分丰富,包括各类文体活动、素质拓展活动、学术科技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创新创业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拥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动员力,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是我们开展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和阵地。校园文化活动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影响广泛、润物无声的效果。通过充满人文气息、优美高雅的校园“硬环境”和积极健康、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公益服务、文体比赛、网络论坛等“软环境”,让学生感受到社会责任、勤劳勇敢、节约朴素、团结合作、关心友爱、努力奋斗等“健康”词汇的真正含义并从中受到启发和熏陶,让主流文化活跃在我们广大的青年学生当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倡导积极健康的学习、生活、消费和人际交往方式。

(3)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高职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较弱,面对的社会压力也更大。开展职业理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能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使之具有为国家昌盛和民族兴旺奉献一生的远大理想,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观念。通过教育引导,学生更愿意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愿意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自我学习和锻炼提升自身素质,在日常生活中更加注重生活方式的选择,调整心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二

有毒的大树矗立在路旁,有的人心怀畏惧,有的人大发慈悲,而也有人发现它的价值。事物是多面的,从不同的角度都能发现不一样的世界。正如读书一样,“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遇见困难,换个角度,打开新视角,你的世界可能因此而不同。

苹果公司前ceo幼年时对机械十分感兴趣,十岁的时候随父亲维修车辆,车辆大量的拆卸,留下了许多电路元件和电线,他的父亲将这些电线扔到屋外,每天晚上乔布斯将它们取回来,自己钻研电路,上大学时,他更是用这些“垃圾”拼接出“蓝盒子”,为自己挣了第一桶金,也为他日后的傲人功绩作下铺垫。

许多哲学家都说“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无论是废料还是垃圾,都可能变废为宝。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宗师,他的伟大并不是被世人尊敬,而是他有一双能发现事物内在和价值的眼睛。庄子有个好朋友被大王奖赏了上好的葫芦籽,他将它们种植,倍加呵护,结出了硕大**葫芦。他高兴地用葫芦装酒,却发现酒一倒进去就破了,懊恼的他将葫芦扔在地上,骂它们是华而不实的*。庄子却将葫芦拴在腰上,跳入水中,在江中自由漂流,正是他与众不同的看待事物的方式,缔造了庄子发现“*用之用”的千古佳话。

欧洲有一名裁缝,他在做工的时候抽烟,不小心将一条裙子烫了一个洞,他最后突发奇思妙想,将裙子上都剪满洞的形状,起名为“金边凤尾裙”,赢得了客户的赞许。

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不同的角度带来不同意义,生活中亦是如此,我们时而面对困难、不顺,也许换个角度,失败、困难带来的懊恼也许会化作我们前进的动力。

nba是一项非常激烈的赛事,每个球员都有很大的压力,有些球员甚至不堪重负,提前退赛,而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篮球明星常说“我不是天才,我只是比其他人更喜欢压力,因为压力能使我飞跃”,他的成功,仅仅因为他对待困难、压力,不同的角度。

我们面临高考,承担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生活中也会遇到困难,我们不妨学习一下庄子,在懊恼之时换个角度,去发现生活的“无用之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三

对于鸡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教我们写作文的庞老师今天就带我们去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吹鸡毛”比赛。

首先,老师先把同学们分成两个队:红队,黄队。随后,每个队再选一名队长,接着就出发了,经过猜拳决定,我们红队先出兵。规则就是谁接不住就出局,哪一组出局的次数多就输。

大家都摩拳擦掌的迎接这场比赛。比赛开始了,老师便把一根红色的羽毛用力向上抛,我们红队的同学便像一窝蜜蜂班的挤成一团。不一会儿,又来了一阵风,那羽毛啊,是到处乱飞的,害得同学们东奔西跑的。有的同学鼓起了腮帮子,用处吃奶的劲儿;而有的同学却呆呆得像个木鸡一样不动,我想:“如果这样下去怎么行?肯定会失败的!”刚想完,那羽毛就跑我头上去了,我迫不及待地飞步向上吹,可当到了一个小弟弟接时,羽毛已经要往下落了,我立马像箭一样跑上前去,侧在地上用力吹,羽毛终于起死回生了。就当同学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时,那羽毛却好像在享受着音乐,跳着而欢快的舞蹈呢!

羽毛又飞到我头上了,我双脚紧紧地蹦起来,为了要保住那根羽毛不掉下,我差点摔了个“四脚朝天”。这是,羽毛就快要落地了,糟糕,那个最接近羽毛的同学居然还站在那里观看,唉!羽毛落地了。我们队淘汰了一个,接着一共出局了四个同学时,时间到了。

黄队和我们一样,也被淘汰了四个,出现了平局,所以,大家必须再比一次,这次,老师又把我们分成了两队:男队,女队。

或许是因为有了上次的比赛经验,我们女同学对机子都是信心十足的。

比赛再一次开始了,这次是男同学们先吹。到了我们女同学的时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羽毛飘飘悠悠的,一下子忽上忽下,一下子有忽左忽右,起伏不定的,我的心里就想“十五个水桶打水——七上八下”,我目不转睛地盯着那根羽毛,大家几乎都把他当成了一个宝贝似的……比赛随着一阵阵欢笑声中结束了,结果是男同学们胜利了。

通过这次有趣的活动,我知道了,不管做仍和事情都要讲究技巧和策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更重要的是:团结的价值!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四

1.安全价值观的概念与本质。“安全价值观”,从其英文“safetyvalues”字面来看,是指被企业的员工群体所共享的、对安全问题的意义和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对于企业来说,安全价值观是以安全意识为基础、安全技能为体现、并运用到员工自身行为中、本质是为了保障安全的价值理念,安全价值观并充分体现了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安全全面管理(tsm)理念。

2.企业中的安全价值观概述以及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建设,是衡量一个企业安全管理层次、阶段的重要标志。企业要想在社会上赢得信誉,实现经济效益,必须把企业安全价值观放置在一个重要的位置,推介出去。安全价值观既是企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工程,因此要夯实安全生产、引导安全文化发展,必须首先抓好安全价值观建设。

2.1安全价值观的要素。安全价值观和企业价值观的要素是基本一致的,都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中一切人、物、机制、环境等的状态时时管理与控制。安全不是少数人和安全部门的事。缺乏全员的`参与、全过程的自驱动,不会出现好的安全效果。当然,这并非否定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和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作用。

2.2在企业生产经营价值观中的地位。安全价值观首先要解决安全在企业经营理念中的优先顺序,其次是引导安全文化的完善和发展。只有把安全放在优先位置,真正将“安全第一”落实到企业经营的价值观中,企业才能有好的安全效果。如果连员工人身安全都要给生产经营让路,那么其他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不能有效地进行,必然会被各类安全事故事件阻断、停顿。所以,必须树立“安全第一”暨安全优先的价值观,把它摆在企业生产经营理念的行的首要位置和先行条件,并把安全问题作为一票否决的红线,体现到企业的安全价值观中。

二、制造业企业中存在的安全价值观问题。

正是由于安全价值观建设的滞后、安全价值观的错误,导致安全生产的滞后,导致了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发生了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爆燃重大事故、保利集团保利民爆济南科技有限公司爆炸重大、吉林省通化矿业集团瓦斯爆炸重大事故、中石化黄岛管路爆炸特大事故等一系列重大、特大事故,其余中小事故更是不计其数,从这些事故的背后,暴露出的是混乱的安全生产;混乱的安全生产反映的滞后的安全管理;滞后的安全管理显示落后的安全文化;落后的安全文化直接说明安全价值观的错位。

1.首先要认识企业的安全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企业安全价值观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是企业文化和战略实施的核心原则,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指明灯。对于企业内部而言,能激励员工安全意识,培养员工安全能力,改善员工与企业关系。对外而言,则要树立企业良好形象,提高企业美誉度和企业的竞争力。而企业安全价值观建设的实质就是以安全为前提、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原则,不是仅仅写在企业手册上和宣传牌上,更要体现在企业管理全过程、全环节、全员身上。

2.安全价值观宣传教育、培训和固化。企业安全价值观建设必须涵盖企业所有层级和人员,包括企业的决策层、经营层、管理层和基层操作层。但是要区分方式,对决策层、经营层必须将安全指标纳入部门长及全员绩效考核,并且级别越高,安全责任考核比重和价值越大,安全事故必须实施一票否决并严肃追责制,就连重大隐患也按照事故来进行处理,让各级经营人员优先考虑安全原则,并形成习惯;而对于中层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技术的掌握、应用安全隐患排查和处理的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基层操作层员工掌握安全检查技能、按照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操作并形成习惯则更为有效。这一切都是一个持续改进、升级、固化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搞形式主义能实现的。

四、结语。

任何一个企业,要想彻底解决安全生产的难题,都要明确正确的安全理念,树立正确的安全价值观,并建设好安全价值观,真正从企业各个要素、全过程体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以及“以人为本”的安全价值观,才能逐步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目标,取得良好的安全生产效果,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五

在哲学观点里,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的确,努力提高自我价值是个体发展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同时,个体发展能否得到满足和满足程度,取决于自己对社会的贡献。怀抱向善其群的公德之心,将“自我”献予“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方可同道而行。

为追求个体发展奋扬踔厉是嬗变时代里最好的注脚。里尔克在《孩子的世纪》里谈到,“时代最渴望的一向是伟大的与众不同的个性:因为未来从来是与之同在的”。“个体心灵的捍卫者”黑塞面对生活和精神的双重失落在东西方文化中四处探寻出路,走向自我获得救赎;不断挑战新题材的“电影织梦者”斯皮尔伯格创造了电影产业的新高度。

然而,缺乏社会责任意识仅顾自我发展的人,就像一块贫瘠的土地,单薄的石层下潜藏着被侵蚀的危机,永远无法成为最坚固的岛屿之基,更无法与其他岛屿共同形成广阔的大陆。拉塔尼和达利“责任分散效应”猖獗的当下,破坏社会公德之举俯拾皆是:公共交通霸座事件、珍贵文物伤痕累累……正是普遍沉默和责任意识的缺位,使欺凌者肆无忌惮,使霸座者理直气壮。

梁启超先生曾言,“人人独善其身,谓之私德,人人相善其群,谓之公德”,脱离群体讨论自我实质是形而上的自我,社会价值才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准则。社会价值的创造是个体在社会中立身处世、获得认同感佩的基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到所谓生命的意义。南丁格尔深入战地为濒死伤员提供医疗护理,其美多吉茫茫雪域高原路一人一车邮寄千万藏区百姓之手,刘传健凭借着高超的职业技术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护全飞机百余人生命安全,樊锦诗“躺下是敦煌,醒来仍是敦煌”的几十年来与敦煌厮守保一泓文化源头、艺术之光。他们怀抱向善其群的公德之心,将“自我”献予“社会”并从中收获生命的价值。

集体责任意识从不为俗世之律令所拘于流形,从不以时空之易换而泯于残光。从“横渠四句”到“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它是沛然呼啸苍冥的气,是千磨万击弥坚的骨。社会所推崇的从不是仅顾一己之私的“唯我”发展观,囊者屈原"伏清白以死直兮”溷浊世事身仍察察,司马迁以生践志终成“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家绝唱;今有乡村教师梁俊将阳光带给大山深处双双渴望的眼睛,黄旭华隐姓埋名数载研制核潜艇,回答了"生命应该有怎样的意义”的经典命题。

约翰·多恩在布道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中写道,“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一个人必须是这世界上最坚固的岛屿,然后才能成为大陆的一部分。”在发展中权衡个体本然与社会外在的力量,以向善其群的公德之心滚动社会机器中的齿轮,才能让这个精妙机器的驱进更加稳健、更富活力。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本就可同道而行。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六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每当听到这首令人感动的歌,我就仿佛看到了绿色的小草,看到了那坚强,默默无闻的小生命,也看到了生命价值的存在。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坚强的生命。

暴风雨在突然间倾盆而下,黄豆般的雨点‘啪啪’地落下,万物都垂下了它们高傲的脑袋,失去了以往的生机,但唯有一种小生命--草,它们倔犟的仰着头,用藐视的目光看着暴风雨,以柔弱娇小的身躯奋力抗争着。没有人为它们遮风,也没有人为他们挡雨,尽管雨很大,但它们屈服了吗?向暴风雨求情了吗?没有,它们用一种顽强的毅力拼搏着,奋斗着。用各自的体温和热情感染着整个整体,仿佛在说:“加油啊!伙伴们,风雨之后见彩虹!”终于,他们坚持到最后,它们胜利了,它们以最坚强的精神驱走风雨,迎接彩虹。你看!小草们在雨后仿佛换了一身新装,脸上得意地微笑着,欢呼着,庆祝它们的胜利。从小草身上,我第一次那么深刻地感悟到坚强这一伟大的生命价值。

如果你说小草是坚强的,那它更是默默无闻的。

草原上,山坡上,田野里,小草都是如此普通,普通到甚至可以忽略掉,但是,他对生命的渴望,对生命的珍惜,甚至比人还要多,他们坚强,所以他们成功了。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七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从书店,或在书摊旁经过,看到五花八门,形形色色的书籍,你是否有了如同在商店面对琳琅满目,精美华丽的商品而不知如何抉择,对每样都爱不释手的感觉呢?书也一样,我们要读书,既要读自己感兴趣,容易理解的书,更要读对自己有益,有价值的书。有多种形式:漫画书,教材书,课本。

说起读书,有莫大的好处:读书使人增长知识,丰富头脑,增加智慧;读书开阔人的眼界,陶冶人的情操;读书给人以安慰和鼓励,帮助我们消除疑惑;读书使人提高修养,明白是非于(与)善恶。读书好处多多,我们应该多读书,古人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在《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就十分爱读书。因为自幼家境贫困,没法买书,他便借别人的书来抄。在冬天的时候,天气寒冷,连砚都冻得像冰那样坚硬,手指也冻得无法屈伸,可是他并没有放弃,在寒冬中坚持不懈,直到书抄完,反复多次,他也就博览群书了。

在酒缸中,经过漫长的发酵,经过长时间的存储,融入了岁月的味道,酒的香味会更加浓厚。而读书也如同酿酒的过程,读书需要我们读有价值的书,去一点点一滴滴的积累,去逐渐丰富我们的阅历,不能一口气吃胖子。在这点滴的积累中,我们会吸收许多有益的知识和优美的语句,同样有利于我们写作文,那时,功到渠成,自然会在洁白的卷子上妙笔生花。

我们在书海中遨游,在书辽阔的天空中翱翔,在书中了解大千世界,更需要的,是我们对书的辨别,对好坏书之分的清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学会读书,在有价值有意义的书中,不断的成长。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八

时间的价值正如金钱的价值,二者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用它们。死到临头才舍得花钱的吝啬鬼,实际上是个穷光蛋,他的钱就好像是一堆伪钞。同样的,谁要不把时间用在增加自己和他人的幸福上,他的岁月年华也是虚假的。

我们生活在有限的时间内,昼夜相循,运行有序,各不相犯。生命被划分为各有其名称的阶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阶段都有不适于其他阶段的特殊工作,就好像耕种庄稼,如果误了节令,便不能在别的时令播种。

因此,时间是有限的,不能将其缩短或加长。时间的价值在于很好地使用它。我们应当爱惜时间,很好地利用它。

爱惜时间的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你在生活中要有目标,符合道德要求的目标,而且要把你的时间用在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进行的奋斗中。

首先,人不能没有一个奋斗目标。那个随便抄起一本书便无目的地去读的人,是多么浪费时间呀!那个没有固定目标,从这条街逛到那条街,从这家店逛到那家店的人,是多么劳累!确定目标可以使时间充裕很多,容易让人在生活中步入正途。这个人在遇到什么问题时,他知道如何选择有助于他目标的东西,避开不符合他目标的事物。人们发现,做事最多的人,是时间最充裕的人。这是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明确固定的。

其次,加剧时间浪费的另一个因素是,一个人虽然有某个确定目标,但他不忠于这个目标,不努力去达到这个目标,不去做符合这个目标的工作。没有目标和对目标不忠,这是两个偷盗时间并把时间的功效抛掉的窃贼。

爱惜时间并不是要我们连续工作,不留一点休息时间。而是要我们好好利用休息和空闲时间,以便更胜任工作。假如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怠惰、无聊之事,那我们就不会从中获益,也无助于我们的工作。

如果我们把空闲时间用于有用的游戏、活动和体育锻炼上,那必定会有益于我们的工作,必定会让我们得到能够用来为我们目标服务的力量,这就需要合理安排和利用。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十九

现在每天都在完成组织布置的命题作文,毫无创意可言,结果真的接受到一挑战性命题,却发现自己真的已经没有创意了,呜呜……生命的价值思考,嗯,真的很久没有认真思考了,容我思考思考。

生命的价值思考1。

不知道这些算不算生活的意义,但这就是我和家人度过的一个貌似快乐和惬意的周六,我只能说:如果你感到快乐和幸福,那就是快乐和幸福。不管你有没有思索,有时候,人生需要一些肤浅的没有理由的满足感。

生命的价值思考1。

散步的时候听着黄小琥的《没那么简单》,听了几遍好像才懂了这个人的歌为什么流行,一切没有那么简单,只是因为你再也无法回到那个简单的年纪和情境了,原来最快乐来自最简单,而我们总在为生活做加法,无法那么简单了,没有那么简单了。

生命的价值思考1。

就这么走吧,保持这样的步伐,哪怕一片树叶,经历了四季都会有沉淀,何况我们呢,有些阅历带来的迷茫或者顿悟,都是平常的正常的,只是别停下了脚步,有些路注定只能自己走的,不妨给对面走来的人一个微笑吧!

生命的价值思考1。

十分喜欢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生命,如果跟时代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了,你就会感到它永垂不朽了。尽管现在很多人不谈时代的责任了,但我仍然觉得这种境界无比庄严且美好。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二十

长江大学的学生手拉手,筑成人梯救助落水少年的事件已经过去很久了,几位英雄苍白的身体和同学们盈满眼眶的泪水的画面,仍历历在目。之后媒体对此事件进行了报导,社会上也议论纷纷。有赞叹他们英勇无畏的,有惋惜他们年轻的生命的,甚至也有人认为他们有勇却无谋,相当愚蠢。这一系列的评论,不禁引起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我曾想,一块石头,它是愿意在山野中默默,享受清风呢,还是愿意在红尘之间经历百年,喧嚣蒙垢呢?它是愿意经受刀刻研磨成为艺术品,供人观赏呢,还是愿意只做荒野中的一块石头,却安然自在呢?这是对生命价值的思考,也是对生命的选择。

我认为,三位大学生的生命的失去并不是愚蠢的代价,而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他们平凡,却不平庸,这早已是许多人无法企及的。面对波涛汹涌的江面,面对暗藏危机的漩涡,身后是同伴温暖的手和有力的心跳,前面是两名少年危在旦夕的脆弱生命,这一刻,早已不是“值得”、“不值得”的问题,而是“去做”和“不去做”的选择。

我相信,这三位大学生已经体现了他们的生命价值。在这个逐渐冷漠的社会里,在这个趋向于用金钱来衡量一切的社会里,他们的生命换回的不仅是两个少年的生命,他们唤回了一种精神,一种爱。他们让我们记起了缺失已久的一种感动、热情和冲动。他们更是90后少年们的道德标杆,让社会看到了下一代的热血和热心。

很多人会为他们感到惋惜,不值得,就象当年为钱学森等科学家抛弃一切毅然回国感到不值得一样。对,没错,他们对自己是“不值得”,他们对不起自己,但对于整个社会,那是“值得”的。那就够了,孰轻孰重,大家都能掂量。

面对别人的困境,总有人冷眼旁观,无动于衷,也有人瞻前顾后,无所作为,但是也总会有人义无反顾,挺身而出。确实,这难分对错。这是对生命的不同选择,对价值的不同认知。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永远会是人类社会的话题,也将永远得不到结果。但愿人人心中有一杆秤,用道德、勇气和爱心做砝码,秤量出生命最大的价值,谱写华丽的生命篇章。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二十一

如花蕊吐露芬芳,如树木新生翠绿,如一泓清泉沁人心脾,信任让人与人之间相处得和谐、融洽。信任是缕缕春风,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

信任,衍生感激,源于无意。

战国时期,争乱纷纷,英雄辈出,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亦是其中之一,他的成功并非偶然,时势造英雄,然而英雄亦需要把握时势,具有常人所不具有的品质,他的品质,源于信任。一次对外战争中,庄王得胜回朝,大宴群臣,并令爱妾敬酒,忽然灯灭,一位将领偷偷摸了这位爱妾的手,却在慌乱之中被那位爱妾摘去帽缨。有人将这件事告之庄王,庄王却令侍从暂不点灯,群臣皆摘去帽缨痛饮,如此圣恩,那位将领自是感恩戴德,尽欢而散。三年以后,晋国与楚国交战,这位将领奋勇争先,五场战斗冲杀在前,最后楚国大败晋军。

信任,千金价值,源于真心。

信任使人如沐春风,化作清泉荡涤心灵,仿佛芬芳使人精神振奋,产生无可估量的价值。

明代被称为“木匠皇帝”的朱由校,因为对其师孙承宗的信任,在那个魏忠贤一手遮天的时代,他的这份信任,使明王朝得以延续,使努尔哈赤及皇太极在辽东绞尽脑汁却无计可绝,使明王朝内忧外患而不至灭亡。

古人曾言:得千金不如得季布一诺。

信任,是刘备于白帝城托孤诸葛亮之时的:“阿斗若可为,便辅之,不可为,君可自为之”时的毫无保留,是明光宗对给事中杨涟的临终顾命,若不推心置腹,何令别人感恩戴德,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项羽因受刘邦反间之计,怀疑亚父范增,却落得四面楚歌,曹操因怀疑蔡瑁张允,将其杀害,赤壁之战险些亡身。

敢信则得国,失信则失国。

没有信任,便不会有诸葛亮的六处祁山,为蜀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信任,便不会有姜尚古稀之年,而佐武王伐纣,没有信任,项羽失天下,曹操则兵败回,纵观历史长河,多少名将因受猜疑而功败垂成。

就如花香能使人迷醉,泉水能使人清爽,无畏带给你勇气,诚实带给你高尚,而在人与人相处中最重要的是信任。人生乐在相知心,信任,总会在不经意间带来力量。

让我们以信任之名,对待人生。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二十二

人们为何偏爱春日的芬芳却难以欣赏冬日的涩寒?那是因为春天里充盈着许多诗意美好的元素,而在冬天一切都矜持着,缺少了生长的痕迹。可从四季轮回来看,自然万物经历了一整个寒冬对世间精华的收藏与汇聚,才能在春天爆发出芬芳的生气。或许冬日的价值正潜藏在这孕育与隐忍的状态中。在我看来,世上万物都有自身独特的价值,但是人们难以完全地认识并认同所有的价值。高级的智慧则是能辩证理性地认知事物的价值并内化为己用。

价值是客体的附着物,存在于人的认识之前。一方面由客体本身内在的属性决定,另一方面又与外界相互作用,并最终服从于宇宙自然理性的规定。因而,所有事物的价值都是其自身存在目的的外化,都是极具个性化的表现。但是人类有限的知性不可避免导致了我们观察的偏差,我们总会对不同事物的价值分高低优劣,对“有价值”和“高价值”的推崇至极,对“无价值”或“低价值”的漠不关心,就连最伟大的哲学家们也无一例外地陷入了“a比b更重要、更有价值”的说法。

然而,“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显然这个世界不应当由少数主元事物的价值所充斥与制霸,更多事物的价值需要并值得被发掘与肯定,但这往往事与愿违。从个体角度,生活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一边逐渐失去严肃思考和理性判断的能力,变得无知又无畏,对待事物愈发轻佻,于是难以洞见深层次事物的价值;另一边,人们也开始怀疑否定周遭,不敢轻易触碰“陌生”的事物,从而导致我们很难去真正欣赏并肯定它们,正像《浮世画家》中的那群年轻人“我之所以没能描绘那个浮华世界,是因为我无法让自己相信它的.价值”。这将放逐我们生命中一些细微脆弱的美好,十分可惜。

从群体角度,作为人类社会集合中的成员,为了寻求安全归属感,我们势必会追求群体共同的价值取向,如《乌合之众》中写“每一个人个性消失,他们都在关注同一件事”。这将埋没一些隐约的事物的价值,让它们在群体非理性的思考模式下消散溶解,让本是多彩的调色盘化为深冷的黑色。就如《三体死神永生》中写人类在知道光粒很快就将毁灭太阳系后,所有地球人都急于逃离这个末日地狱,可鲜有人还真正在乎人类精神文明的保护,它的价值被忽视了,这也是相当可惜。

正是如此,时代的前进就如同奔流之水,若是只认定修筑了一条笔直的河道,那么水势将湍急险恶,淹没沿岸;但若是能开发多元的分叉,那么将水流将温和、通畅、平衡,并滋润更远的地方。

我们要做的是去不断打开我们的智能,进步地认识理解不同事物的价值,用辩证思维克服偏见。同时常怀一颗宽容之心、诗意之心,多去俯听一些生命中少有听闻的声音,发现并肯定一些生命中忽隐忽现的事物的价值,这或许会有别样的感悟。

春末夏初,当我们沉醉于这一片生的美好时,是否能沁闻到冬的芬芳?当冬天的价值能够被人们所认同与铭记时,那么它也就不再那么寒冷了吧。

法的价值断想论文篇二十三

德国青年卢安就是这样找到了实现人生價值的正途的善良的人。他从万里之遥的汉堡来到中国偏远山村支教多年,无私奉献,默默付出,并不求回报。他燃烧了自己青春年华温暖了他人。成为了那群留守儿童最亲的亲人。(文首开门见山扣材料点题启下)。

奉献之始,甚是艰难。(分论点一)。

卢安克支教之初感到最困难的是,除了偏远山区物质匮乏,大抵是那些村里人戒备的目光吧,那真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这种精神上的孤独是需要信仰来支撑的。我们人性的弱点里,该有这样一条:不肯轻易相信别人的好意并予以质疑。(例证奉献不容易,需要信仰来支撑的)。

面对这样的质疑,唯有用行动证明自己。(分论点二,奉献需要行动来证明)。

陈光标就是这样的人,有心去做善事,却被指责过于高调、炫富,但他仍然以自己的方式做下去,最终得到了认可。他是全中国五年来捐款最多的实业家之一,这就是陈光标的人生价值:善是可以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的。

卢安克也是如此,他不只是单纯地教孩子知识、开发他们的想象,最重要的是用长达十几年的陪伴,来完成了这场最长情的告白,最终大人们明白了他,小孩儿们把他当作亲人,当他们的唯一最可亲的亲人,这就是卢安克的人生价值:爱是可以超越国界的。(将陈光标与卢安克对比分析)。

卢安克不是唯一的。(分论点三,进一步深入分析)。

在留守儿童眼里,父母迫于生计而外出打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谁来弥补?这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困扰国人的一个问题。

幸运的是,许多地方出现了卢安克这样的人,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来到了偏远地区,和留守儿童们亲密相处,关爱他们的心灵,呵护他们的成长。

不幸的是,中国之大,有更多的留守儿童在一日又一日的空虚、等待中长大,长大后的他们性格中亲情的缺失、自卑而不自信的种子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正反对比分析,指出卢安克等奉献精神的可贵)。

所以社会需要更多的卢安克,他们的“陪伴”为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提供了可行的一例,可是这样的牺牲精神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缺失之严重,已不是一日两日能弥补得了的了。

我要呼吁:让我们在对社会的奉献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吧,这是一种正途,我们需要通过一个又一个卢安克的实践推行下去。(提出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更多卢安克的建议)。

你看,一道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曙光,不正在升起吗?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054810.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