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模板2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3:19:37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模板22篇)
时间:2023-12-04 03:19:37     小编:BW笔侠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规划未来。注意总结的时间范围和事件选择。培养积极的心态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和挑战。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一

各位执委、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区工商联在这里隆重召开三届六次执委会,这是我区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广大非公经济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各位执委,并通过你们向工商联全体会员及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界人士致以亲切的问候!

我区工商联工作,一直得到上级工商联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工商联副主席、处长亲临大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是全区加快建设胶州湾北部国际化、现代化生态新城和青岛国际航空城,全区民营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区新增民营业户9100户、注册资本36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9亿元,增长30.7%。这其中凝聚着在座各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此,向大家表示诚挚地敬意!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工商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来,区工商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动员、团结全体委员和广大工商界人士,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围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有了新提高;积极组建行业协会,推动了行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自身建设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在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时期、新的一年里,工商联面临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更加艰巨。区委、区政府希望工商联能够认清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明确职责,把握大局,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工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问题讲三点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对工商联事业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战略举措,是对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全面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工商联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是今年工商联工作的重点。《意见》的下发,使工商联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将掀开工商联工作的崭新。全区各级工商联组织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按照提出的“三个更有作为”的要求和《意见》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对象、基本任务、工商联的职能作用的界定和部署,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拼搏进取,更加奋发有为,推动工商联工作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实现新的跨越。

二、围绕促进民企发展和引导民企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增创新优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经济性依然是工商联工作的重要特性。要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推动我区民营经济不断跨上新台阶。

要在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下功夫。引导我们的民企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切实做大做强。鼓励他们利用好政策机遇和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和城阳建设国际航空城的机遇,扩规模上项目,有条件的民企要走出国门,拓宽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做好对外交往联络工作。广大工商联成员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与区外很多投资者和商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服务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工商联组织要积极组织、引导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立足自身产业、资源、技术、产品等优势,通过区内商会组织网络,扩大对外联络,广泛传递商贸信息,促进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将引进外资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管理方式,借力发展、借资扩张,提升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要在引导民企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鼓励引导企业走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路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重视人才培训,增创新优势,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着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当今,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对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作用重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区场竞争力。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企业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工作,各位民营企业家要把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此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争取中小板上市融资,在解决资金瓶颈的同时,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当前,工商联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面临着引导和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指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规范发展各类商会组织建设等新任务,迫切要求工商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

要加强工商联会员队伍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按照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工商联会员发展工作。适当提升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比重,注重吸收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等经济类社团。按照思想品质优、社会贡献大、公众形象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把综合素质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到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

要切实加强基层商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和管理会员、联系和服务企业方面的组织作用。切实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工商联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促进工商联机关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执行能力和工作效能,更好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着眼统一战线和工商联事业长远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工商联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

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实际,不断总结工商联自身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学习借借鉴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认真抓好班子队伍和会员队伍两支队伍建设,抓好服务型机关和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建设,特别要抓好服务民营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工商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同时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多出新招、多出亮点,增强工商联工作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同志们,区委、区政府历来对工商联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工商联的全体同志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发挥优势,创先争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胶州湾北部现代化、国际化生态新城和青岛国际航空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二

工商联作为联系党和政府与非公经济的桥梁、助手和纽带,是一个中国特色的商会组织,具有经济性、统战性、民间性。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材料,仅供参考。

各位执委、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区工商联在这里隆重召开三届六次执委会,这是我区经济工作和经济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广大非公经济界人士表示衷心地感谢!向各位执委,并通过你们向工商联全体会员及全区个体私营经济界人士致以亲切的问候!

我区工商联工作,一直得到上级工商联的关心和支持。今天,工商联副主席、处长亲临大会指导并作了重要讲话,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的一年,是全区加快建设胶州湾北部国际化、现代化生态新城和青岛国际航空城,全区民营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的一年,全区新增民营业户9100户、注册资本36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49亿元,增长30.7%。这其中凝聚着在座各位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在此,向大家表示诚挚地敬意!民营经济的健康成长,工商联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年来,区工商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能,动员、团结全体委员和广大工商界人士,积极发挥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纽带和政府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作用,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步。围绕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区委、区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参政议政水平和能力有了新提高;积极组建行业协会,推动了行业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坚持创新工作机制,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自身建设水平得到了不断提高。在充分肯定这些成绩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在新的时期、新的一年里,工商联面临的任务将更加繁重、更加艰巨。区委、区政府希望工商联能够认清当前的经济发展形势,明确职责,把握大局,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工商联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我区经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下面,我就进一步加强工商联工作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问题讲三点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若干意见》,体现了党中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对工商联事业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加强和改进工商联工作的战略举措,是对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全面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指导工商联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深入学习贯彻《意见》精神,是今年工商联工作的重点。《意见》的下发,使工商联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将掀开工商联工作的崭新。全区各级工商联组织一定要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认清形势、坚定信心、把握机遇,按照提出的“三个更有作为”的要求和《意见》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对象、基本任务、工商联的职能作用的界定和部署,深入抓好贯彻落实,努力拼搏进取,更加奋发有为,推动工商联工作在新形势、新任务下实现新的跨越。

二、围绕促进民企发展和引导民企转方式、调结构,积极应对新挑战,努力增创新优势,促进非公有制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当前,经济性依然是工商联工作的重要特性。要紧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履行职能、发挥作用,推动我区民营经济不断跨上新台阶。

要在促进民营企业上规模、上档次上下功夫。引导我们的民企树立世界眼光、国际标准,立足本土优势,切实做大做强。鼓励他们利用好政策机遇和青岛市建设蓝色经济区核心区和城阳建设国际航空城的机遇,扩规模上项目,有条件的民企要走出国门,拓宽发展空间。要进一步做好对外交往联络工作。广大工商联成员在对外经济交往中,与区外很多投资者和商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服务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工商联组织要积极组织、引导我区非公有制企业,立足自身产业、资源、技术、产品等优势,通过区内商会组织网络,扩大对外联络,广泛传递商贸信息,促进地区间、行业间、企业间的经济联系,将引进外资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先进管理方式,借力发展、借资扩张,提升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要在引导民企转方式、调结构上下功夫,鼓励引导企业走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路子,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同时引导企业不断提升管理水平,重视人才培训,增创新优势,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要着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当今,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两大支柱,对于企业长期健康发展作用重大,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区场竞争力。要高度重视、关心和支持企业制度创新和文化建设工作,各位民营企业家要把企业制度创新和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以此增强民营企业自身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积极争取中小板上市融资,在解决资金瓶颈的同时,促进企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当前,工商联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史无前例的挑战,面临着引导和服务非公有制企业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引导非公有制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参与指导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规范发展各类商会组织建设等新任务,迫切要求工商联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机关建设。

要加强工商联会员队伍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按照面向工商界、以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为主体、广泛性和代表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工商联会员发展工作。适当提升企业会员和团体会员比重,注重吸收行业协会、行业商会、异地商会等经济类社团。按照思想品质优、社会贡献大、公众形象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要求,努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要加强工商联领导班子建设。选好配强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和履职能力建设。把综合素质好、各方面表现优秀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选拔到各级工商联领导班子。

要切实加强基层商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发展和管理会员、联系和服务企业方面的组织作用。切实加强工商联机关建设。建立健全符合工商联自身特点的工作制度,促进工商联机关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提高执行能力和工作效能,更好服务科学发展和实现自身科学发展。着眼统一战线和工商联事业长远发展,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工商联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干部培养、考核、激励机制,全面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努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干部队伍。

要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实际,不断总结工商联自身建设的主要做法和基本经验,学习借借鉴先进经验,以改革创新精神,认真抓好班子队伍和会员队伍两支队伍建设,抓好服务型机关和学习型机关、学习型党组建设,特别要抓好服务民营企业科学发展能力建设,努力提高工商联工作的科学化水平,同时要解放思想,锐意创新,敢为人先,多出新招、多出亮点,增强工商联工作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同志们,区委、区政府历来对工商联工作寄予厚望,希望工商联的全体同志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发挥优势,创先争优,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为建设胶州湾北部现代化、国际化生态新城和青岛国际航空城,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

今天,很高兴来参加区工商联(商会)20xx年度工作会议,与各位企业家一起座谈、共话发展。刚才志江主席作了。

工作报告。

全面回顾了今年工商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具体部署了明年工商联的主要任务。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20xx年是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经济社会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一年,是全面完成“”目标任务、精心谋划“”宏伟蓝图的关键之年。区委区政府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和市委会专题研究工作会议精神,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主线,以融入大上海、构筑大平台、营造大环境、狠抓大项目、培育大产业为主抓手,深入开展“三个年”活动,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和“”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4亿元,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亿元,增长16%;财政总收入20.3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亿元,分别增长12%、1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3000元,分别增长10%和11%,为“”发展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扎实基础。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各级工商联(商会)服务大局、主动作为,离不开广大非公企业特别是在座各位企业家坚定信心、奋力拼搏。

今年以来,区工商联(商会)紧贴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优势,认真履行职能,以助推非公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做了大量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比如通过与浙江民生银行的对接,为我区中小企业牵线搭桥,开展银企合作,为中小企业融资1.5个亿;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坚持科学发展,进一步深化“五联创评”主题实践活动,评选表彰了10家“诚信企业”和10名优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通过走访调研,为企业协调解决了污水处理、用电、劳资纠纷等12个问题,并形成了《关于促进我区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建议》、《xx区木业企业基本情况》等有价值的。

调研报告。

为银企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认真指导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非区非公企业中深入中开展以“双带双创”(带头创新、带动创新带头创业、带动创业)、“党员责任区”(划定一个区域由几名党员服务这个区域内的各项工作包括生产质量、安全生产等)、“党员先锋示范岗”、“我是党员我承诺”等为载体的创先争优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到目前为止已有171个企业党支部公开承诺了925项实事3754名企业党员作出了公开承诺。全区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特别是在座各位企业家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转型升级的工作部署坚定信心、加快发展为我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应该说一年来我区工商联(商会)工作是富有成效的在座各位的作用是明显的区委也是充分肯定的。借此机会我代表区委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对于明年我区工商联(商会)工作,刚才,志江主席已作了具体部署,这里,我再简要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1、要着眼发展大局找准定位。明年,是我区“”发展的开局起步之年,也是“奋力拼搏一千天、迎接建区十周年”的启动实施之年。工商联要突出紧贴中心工作。“”发展,将紧紧围绕建设“湖州东部现代化中心城区”这一总体定位,全力实施“以业兴城、以城强区”发展战略,以融入大上海、打造大平台、集聚大产业、实施大项目、培育大企业为抓手,全力打造临沪临港产业区、古镇文化休闲区、魅力水乡示范区、幸福民生和谐区,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的小康社会。“以业兴城、以城强区”的“业”就是指以工业为主的具有特色的产业体系。“城”就是指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城镇体系。“以业兴城、以城强区”,就是以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城镇体系的发展和综合能级提升,从而在更大范围吸引更高层次的要素集聚,进而更好地反哺产业的转型升级,形成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以此不断增强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推进全区在更高水平上的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最能够体现湖州新一轮发展形象的新中心城区。区工商联(商会)要围绕“以业兴城、以城强区”的主战略,深入研究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服务举措,切实有效帮助企业解决发展困难,进一步提升助推科学发展的有效性,加快建设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要围绕加强党的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党的xx届四中全会和区委二届十次全会精神,切实履行指导、推动非公企业党建的工作职能,进一步发挥非公企业党建在推动民营企业科学发展中的服务保障作用。

2、要立足企业需求优化服务。当好助手,服务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是工商联的首要职责。工商联要主动联系企业,建立完善会员约谈、执委企业信息员、工商联驻会领导联系等制度,动态掌握企业项目建设、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等情况,及时了解企业在加快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做好服务工作。要主动协调部门,建立完善与金融、法律等部门、海内外商务机构、工商社团的长效合作机制,积极为企业提供金融、法律、培训等服务,帮助企业参与国内外经贸合作,做好引资、引才、引智等工作,努力为民营企业科学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要主动建言献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特别民营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健全工商联、民营企业与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交流机制,及时反映非公经济人士的愿望诉求,提出有利于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意见建议,促进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完善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3、要坚持以人为本凝聚人心。非公经济人士是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商联要着眼于非公经济人士的健康成长和作用发挥,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按照“尊重、联系、团结、帮助、引导”的方针,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全面推进综合评价工作,做好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一步加大培养培训力度,有重点地选拔一批企业家,特别是新生代企业家,定期开展宏观经济、企业管理、资本运作等专题培训,不定期组织到先进地区、著名企业参观考察,不断拓展发展视野,提升学习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参政议政能力,努力为我区发展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进一步组织开展社会活动,深入实施“村企心连心、共建新农村”活动,抓好村企结对项目的落实,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生态农业、旅游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助推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和谐企业创建、光彩事业等活动,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关爱员工,参与扶贫济困、服务社会等工作,努力为我区加快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4、要强化自身建设提升能力。工商联要充分发挥“五个作用”,必须注重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作能力水平。领导班子要带头加强理论学习、转变工作作风,扎实开展学习型领导班子和学习型机关创建,组织引导干部学理论、重实践、优服务,进一步提高服务大局、服务会员的工作本领,提升工作满意度。各位执委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树立做大做强的强烈意识,自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在坚定信心、加快科学发展上作出表率;树立服务大局的强烈意识,积极为区委、区政府谏有益之言、献有用之策,在参政议政、支持党委政府上作出表率;树立共建共享的强烈意识,自觉维护职工权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在致富思源、履行社会责任上作出表率。党委政府要继续强化支持保障,定期听取工作汇报,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关心关爱广大企业家和工商联干部,特别是统战部门要加强对工商联工作的指导,积极协调、主动帮助工商联解决好有关重点难点问题,为其知情出力、发挥作用创造必要条件。

同志们,新的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十分繁重,需要工商联继续紧贴中心、主动作为,需要我们广大企业家继续奋发有为、加快发展。我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区一定能够实现发展的良好开局。

最后,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之际,我向大家拜个早年,祝愿大家心想事成、幸福安康!

同志们:

今天,工商联在这里召开。

半年工作总结。

和民营经济发展讲座,总结了20xx年上半年工作情况,安排下半年主要工作。我认为,工商联上半年在组织建设、会员服务、对外联络、会员活动、光彩事业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会员队伍结构不断优化,领导班子和机关建设日益加强。工商联党组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正确把握政治方向,科学决策重大问题,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并积极指导各类商会开展工作,加强政治引导,确保了我县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健康成长,为我县统筹城乡综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地的现代田园城市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下半年的工作安排部署周密,切实可行。下面我主要讲几点意见:

一、希望工商联努力抓好队伍建设。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工商联必须始终紧紧抓好三支队伍的建设。一是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按照“工商联要把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的要求,切实加强班子自身建设,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政治素质、理论水平和领导能力,提高班子整体效能。二是建设一支不断适应新要求的机关干部队伍。工商联专职干部少、工作任务重,提高自身素质更为重要和迫切。工商联机关干部都要成为学习型干部,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在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工作本领、提高工作效率上下工夫,建立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热爱事业、熟悉业务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为推动工商联事业科学发展认真履职尽责。三是建设一支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工商联工作的重要任务。工商联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认真贯彻中央16号文件精神,按照“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方针,团结教育我县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以强国富民为己任,自觉承担爱国报国、发展企业、遵纪守法、公益慈善、道德自律等社会责任,切实把企业发展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个人富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把遵循市场法则与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结合起来,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二、希望工商联把服务工作做深做细,搭建好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平台。

1、培训平台。

工商联要对全县的非公经济企业进行认真的分析,对规模以上企业进行分批次培训,选出部分企业到国内国外培训。同时要加强对“富二代”素质的培训。

2、搭建金融平台。

工商联要加强同金融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争对性地开展银企座谈会,切实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的问题。

3、搭建校企平台。

为解决企业招工和大中专学生就业的问题,工商联要加强企业和大中专学校的对接,在学校和企业间设培训基地和实习基地,制定企业委托培训计划,进行高校和地方的订单式培训。同时促进校地企间的科研开发和产品对接。

4、搭建法律服务平台。

企业如何规避风险,如何更好地发展,这些都涉及许多法律问题,工商联要同相关法律部门加强联系,进行相关法律的培训,加强对企业的服务调解。

5、搭建会展平台。

工商联要加强同省、市工商联的联系,组织企业参与更多的国际性和区域性的会展活动,把工商联的工作落实到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去,宣传和推介我县企业的产品和科技成果。

三、希望工商联全体会员要树立中心意识,做大做强自身企业,为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贡献。

希望工商联的各位会员企业家要坚持以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为第一要务,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献计出力,把自己的企业做大做强。同时要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多做为民排忧、为民谋划、为民服务的工作。

最后,希望县工商联(总商会)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带领全体会员坚定信心、精诚团结、主动作为,为全面完成20xx年各项目标任务,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现代田园城市而努力奋斗。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三

同志们:

我们今天召开全省工商联参政议政工作和专题培训会议,总结去年参政议政和调查研究工作,进行培训、研讨和交流,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的工作任务,研究如何进一步发挥工商联组织特色,做好参政议政工作。

过去的一年,省工商联坚持年度重点调研工作机制,机关各处室开展了包括省政协、省委组织部、省委统战部重点课题在内的课题研究,调研时间和空间跨度均有扩大,主动“走出去”和“走下去”,到企业到基层接地气、摸实情、扩视野,及时转化成果。向全联和省政协报送提案23件,《关于加强金融管理促进民间投资的建议》被列为省政协重点督办提案。配合全联组织了民营企业“走出去”、全面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第三方评估、构建新型政商关系、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全面改革创新试验区专题调研等多项重点调研工作,得到各市州工商联的积极支持,其调研成果融入到全联总体报告中并被中央和国务院的有关文件采纳。我们还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开展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产业扶贫模式、商会组织建设、聚焦转型升级等调研工作,多方面听取民营企业和商会意见,通过报送社情民意和党外人士意见建议,积极反映民营企业的问题和呼声。各市州工商联也按照全联和省联的工作指导和要求,积极开展调查研究,报送了一些有深度、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和信息,不少情况都在当地党委、政府推进工作的具体实践中得到了体现,为促进决策施政的民主化、科学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在20xx年全省工商联系统优秀调研成果评选活动中,有30件成果获奖,较往年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提升。我们还看到一些市州的提案被列为当地一号提案,部分市州针对企业和商会开展上规模的专题调研,掌握了民营经济发展的最新情况。这些参政议政成果都很好的在实践中转化运用,取得实效。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依托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发挥集体智慧和自身优势、形成合力的结果,在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职能方面的能力和成效不断提升,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工商联向所有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做好今后的参政议政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紧跟当前发展形势,充分认识抓好工商联参政议政工作重要性。

参政议政是工商联作为人民政协界别的一项基本职能,是工商联履行职责的重要形式和开展工作的重要内容,做好参政议政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的形势,在提高认识上下功夫。

3月4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民建、工商联联组讨论会并发表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的战略高度,从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落实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做合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三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成果,是治国理政思想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深化发展。同大家推心置腹,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回应了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所关切的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个坚持、二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四个重要作用、五个重要定位”几个方面,给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吃了定心丸,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民营企业提振信心、争取更大作为吹响了集结号,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指南针。还充分肯定了工商联调研成果,提出增强工商联组织“三力”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贯彻执行的重要讲话精神。

去年以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省委经济工作暨城市工作会议、省脱贫攻坚大会等重要工作会议相继召开,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经济社会发展宏伟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确立了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和任务,内涵丰富,理念创新。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则对新形势下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作出决策部署,颁布《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明确了统一战线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向原则,全面规范了各领域各方面的统战工作,推进统战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有利于统一战线凝聚力量、增进共识、加强团结。这些会议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成为指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新常态下工商联工作的根本遵循,对工商联做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工商联事业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将加快得到解决,但同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也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由于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许多民营企业处在生产经营困难、生存发展举步维艰的状况,加之民营企业自身存在产业业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等等问题,发展信心不足较为突出。面对诸多民营经济发展困境和亟待破解的难题,需要我们工商联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站在引导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角度,践行发展新理念,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了解其诉求,积极建言献策,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的桥梁和纽带,促进两个健康是工商联主要任务,而参政议政是承担这一任务的重要途径。做好工商联参政议政工作,全省各级工商联必须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来谋划和推进工作。一是要把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会议精神与提升工商联工作水平结合起来,紧密联系形势发展和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全面领会、准确把握,吃准吃透内涵实质,下功夫去学习钻研,增强做好工商联参政议政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二是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带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转型升级出谋划策。各级工商联主席办公会议要对参政议政和调查研究工作定期研究、部署和检查,使参政议政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亲自参与到调查研究工作当中。工商联干部要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自身素质,提升履职水平,把参政议政落到实处,踩到点上。

促进两个健康是工商联始终坚持的工作主题。的重要讲话为促进两个健康给予了理论指导、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遵循。全省工商联必须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履行职能的重大任务和主攻方向,着力在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调整等方面,科学选题,深度调研,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着力推进解决涉及融资难、市场准入、政府公共服务等关键问题,协助党和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团结的工作。

一是紧扣“十三五”规划为工作主线。“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20xx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们要结合今年省政协协商计划的实施和工作要点的落实,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聚焦聚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把为“十三五”时期发展献计出力作为履职主线,把助力脱贫攻坚作为重要使命,把促进全面创新改革作为重点任务,更好发挥统一战线组织作用,切实做到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谋良策、出实招。

二是把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研究新领域。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新的发展机会不断涌现。工商联干部要深入学习供给侧改革的相关知识,要对调整领域的内容摸清摸透,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和分析,要引导民营企业研究和对接市场需求,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技术、产品、组织和商业模式创新,树立品牌意识,大幅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建言献策要求真、务实,反映实情、敢讲真话;要让民营企业家当挚友、诤友,不当“花瓶”,努力提高建言献策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要通过建言献策,形成专题报告等形式,推动政府出台新的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合力,尤其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形成产业支撑,对困难行业和困难企业要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渡过难关。

三是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等问题建言献策。要以我省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着力点,开展深度调研。今年省工商联根据省委统战部关于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研究课题的要求,已确定的重点选题方向包括:新的社会基层人士统战工作研究、中央和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及我省《实施细则》贯彻落实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党外人士在创新创业中作用发挥研究、统战工作宣传网络体系和工作体制机制研究等。这些选题涵盖了创新驱动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军民融合、中小微企业发展等多方面的内容,要继续推进民营企业信息直报点、私营企业抽样调查等基础性工作,进一步挖掘可调查可研究的内容,获取更多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和案例。各市州也可以根据这些内容制定相应的年度调研计划,确定一些有价值的课题,扎实深入开展调研,确保成果质量。还可以省市联合、市市联合搞一些调研,集思广益,把问题分析的更加透彻更加全面更加有深度。

四是与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针对当前企业发展信心不足的情况,今年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守法诚信、坚定信心”,要进一步发挥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作用,帮助企业增强信心、创新发展。要按照习重要讲话精神要求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真心实意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工商联干部就是要做企业家的“贴心人”,越是“贴心”,就越能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和实际困难,掌握到第一手资料,形成好的意见建议,就能转化为具体的对策举措,就能切合实际的帮助企业解决困难。

三、紧密结合今年工作要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和方法。

我们工商联每年报送的提案建议和调研报告等也引起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每年都有省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的批示,政策建议大多被采纳,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挥工商联作用的高度重视。全联十一届四次执委会议和省联十届五次执委会均对的重点工作作出了具体安排,各级工商联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完善机制,主动作为,整合资源,发挥优势,突出重点,形成合力,确保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参政议政的优秀成果充分体现工商联的重要地位和优势作用。

一是要加强参政议政基础性工作。参政议政的渠道和载体包括调研报告、提案、社情民意、党外人士意见建议等,这些往往能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到真实声音,了解实际情况。要将调研、提案、信息有机结合起来,特别要与重点课题的调研、重要提案结合起来,将其中涉及的一些热点、难点和关键问题,进行研究、加工、提炼,作为重要信息反映。近几年来,我们在报送信息数量和被采用情况上,与各民主党派省委有较大的差距,在今后工作中必须下大力气去完善工作机制,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提高信息质量。省工商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最近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情民意和党外人士意见建议工作的通知》,就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切实提高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作了要求。今明两年之内,全省各级工商联也将陆续换届,要借这个契机,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完善信息队伍建设,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推动此项工作。

二是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参政议政工作,必须注意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要注意发现、吸纳一些从事软科学、政策研究或宏观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的相关人才,努力建设一支全方位、高水平的参政议政人才队伍。要责任到人,进一步密切与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政府实职人员、各类特约员、高校专家学者等的联系,整合多元化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把参政议政工作做实做好。我们要通过建立民营经济研究智库,更广泛地吸纳智力资源,可以探索以各级参政议政委员会和“专家沙龙”建立为重点,加强智库平台建设,制定智库专家活动办法,加强联系、服务和管理,确保智库活动多出成果,为参政议政提供更多有价值的“金点子”。

三是进一步发挥执及商会作用。参政议政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建立稳定、高效和协调的工作机制,调动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一是要紧密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收集民情民意民智。工商联的执都是各个产业和行业领域里的精英,要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特长优势,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要邀请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积极参加党委、政府和政协召开的征询意见会、情况通报会、协商会和座谈会等,鼓励他们向党委、政府反映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愿望、诉求和意见建议,并予以认真回复和反馈,提高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政议政积极性。要组织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参加政协、统战部或工商联举办的各类政策宣讲或参政辅导,使他们及时了解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动态情况,了解和掌握参政议政的形式和方法,并就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开展联合调研,使他们通过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增强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企业自身发展同社会发展全局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各级工商联换届契机,把参政议政能力作为一项重要考核指标,按照“三强一好”要求,认真做好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推荐工作。

四是要进一步发挥好对行业商会的引导服务职能。行业商会对行业发展现状、行业面临的问题,特别是业内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对本行业发展非常了解,他们提出的建议意见最有发言权。近年来,众多商会通过走访会员企业,及时、深入了解行业及会员单位发展情况,掌握行业发展趋势,做好行业分析研究工作,并与相关政府部门就行业的发展前景和存在问题进行深入沟通交流,通过提案等多种形式积极建言献策,有力地推动了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工商联要进一步发挥对商会组织的指导、引导、服务职能,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通过主动搭建平台,建立协作服务机制,加强对各地四川商会及在川异地商会的联系和服务,听取来自商会的声音,也要鼓励他们多发声,多行动,传民意,达民情。

同志们,参政议政工作在工商联全局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各级工商联要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优势,积极推动工作机制建设。要充分发挥工商联密切联系民营企业、商会的优势,加强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扎扎实实把我省参政议政工作提高到新水平,为促进“两个健康”事业,开创工作新局面作出新贡献。

谢谢大家!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四

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20xx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我们物价工作者来说,感受更加深刻。去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波动、金融危机从局部波及到全球,从发达经济体传导到新兴市场经济体,从虚拟经济扩散到实体经济。从全国形势看,由于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已相当高,进出口总额相当于gdp的2/3左右,出口增速已连续多月低于上年同期,经济下行风险不断加剧。从我省来讲,作为能源大省,煤炭、焦炭等重要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受到的影响更大,11月份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均比上年同期下降24%。尽管如此,我省全年生产总值完成7000亿,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00亿元,增长23%;财政总收入完成1520亿元,增长2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000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50元,增长11%。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各部门的支持和我们物价部门的努力下,采取多种措施和手段,使副食品等重要商品价格趋于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由3月份上涨最高的10.3%回落到11月的3.3%。张宝顺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持续放缓。王君省长指出,物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得到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7%,并要求20xx年确保完成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的目标。

今天,我们召开全省物价工作会议,主要任务就是贯彻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物价局长会议精神,总结20xx年全省物价工作,安排20xx年工作任务;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及牛仁亮副省长的指示;认清当前特殊的物价形势,提高当前做好物价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当前物价工作肩负的重要使命,团结全省物价系统的干部职工形成合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投身于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和新基地、新山西的建设中,为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贡献,再上新台阶!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20xx年的全省物价工作。

去年以来,全省各级物价部门面对复杂多变的形势和价格剧烈波动的严峻挑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中央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勤奋工作,在价格改革、价格法制建设、价格服务、价格监测、价格监督检查、成本监审、价格研究、价格认证、价格培训、价格宣传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控制物价上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一些关键时刻、一些重大问题上,我们物价系统团结一致、齐心协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得到了国务院检查组、国务院纠风办检查组和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得到省委、省政府和各市县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特别是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支持和肯定。

(一)认真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努力稳定重要食品和煤炭价格。

去年以来的消费品价格上涨,主要是以食品价格为主的结构性上涨。为此国务院决定对部分重要商品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这是《价格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但是全省物价系统同志敢于创新、科学操作,对粮食、食用油、牛奶等6类商品和服务价格实施临时干预措施,涉及113个在全省影响较大的工商企业。省局组成6个组对全省各地的执行情况进行了检查指导。各市县准确把握政策界限,保证各项政策落实到位。干预措施的实施,为有效控制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不合理上涨,保持市场价格基本稳定,安定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大,是去年的又一大特点。9月份之前我省成品油、煤炭、焦炭等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油价7月11日创下147.27美元历史最高记录的影响下,9月份我省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幅度达到32.7%,为历年所少见。焦煤价格每吨最高上涨到20xx元,焦炭价格最高上涨到3000元。面对这种情况,国家发改委决定对电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省物价局立即印发了《关于对我省发电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并按照牛仁亮副省长的指示,会同省发改委、财政厅、经委、建设厅、煤炭局、电监办等有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认真落实干预措施、安排财政补贴、努力控制连锁反应、稳定市场物价总水平等工作。

8月份,在市场形势即将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针对有关部门提出的我省煤炭等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过大进入“红灯区”的意见后,省物价局又组织发改委、经委、煤炭、电力、冶金等部门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认为当时的形势不是如何防止价格上涨的问题,而是如何保持合理的价格水平的问题,向省政府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做好煤电价格工作,为全省迎峰度夏奥运保电做出了突出贡献。

众所周知,我省是煤、电大省,做好煤炭、电力生产供应和价格工作,对我省以至全国影响重大。特别是去年6、7月份,在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煤炭供应紧缺,价格大幅上涨,煤、电矛盾异常突出,严重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正常生产。当时全省装机容量为3434万千瓦,其中停机容量为796万千瓦,占到23.2%。在停机容量中,由于缺煤停机349万千瓦,占到省调发电机组容量的15.2%,全省电力缺口达460万千瓦,远远超过250万千瓦的“红色”预警水平,仅运城市缺电就达到100万千瓦。

电力供应紧张,已经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影响到我省工农业生产的正常发展,更直接影响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6月下旬,国务院检查组在我省检查工作后,总结了三个没想到:一是作为煤炭大省,没想到山西电力生产企业如此缺煤;二是作为优质煤炭大省,没想到山西电力企业亏损如此严重;三是作为电力输出大省,没想到山西电力供应如此紧张。因此做好迎峰度夏奥运保电工作,不仅是当时重大的经济任务,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务。在当时特殊的形势下,省政府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并成立迎峰度夏奥运保电及煤炭干预领导组,我们物价部门作为主要成员,积极参与研究解决煤电矛盾,帮助电力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按照省政府要求,省物价局及时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全省各地对省内发电企业用煤实施临时价格干预,同地区、同煤质的电煤价格,不得超过本区域内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6月19日的电煤价格,要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确保电煤供应,尽快恢复发电。要求各地学习借鉴朔州的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办法。我在这里特别要介绍的是,在国家出台煤电价格政策之前,朔州市就在保障电煤供应和稳定价格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主要做法:一是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保障电煤供应稳定电煤价格的文件,要求全市煤炭生产企业加大马力,全力生产,首先保障电煤供应;二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到电厂和煤炭生产企业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效果十分明显。6月份在我省其他电厂严重缺煤的情况下,朔州的发电企业达到了足够的存煤量,火车运煤到厂价每吨191元,公路运煤到厂价每吨212元,电煤价格约为当地市场煤价格的一半,在全国电厂普遍亏损的情况下,仍实现了较好的利润水平,实现了满负荷运转生产。

在20xx年7月6日全省迎峰度夏奥运保电新闻发布会上,省物价局又向全省发布了以上政策措施,在短短几天的时间里,各级物价部门按照当地政府的统一部署,严格执行价格政策,借鉴朔州经验,收到了十分明显的效果,很快扭转了电力生产的被动局面,为全省迎峰度夏奥运保电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赞赏和充分肯定。

(三)稳定居民供热价格,让人民群众共享资源大省的优势和改革的成果。

冬季供热价格是否调整是去年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一个问题,省领导对此十分重视。10月23日和27日省委、常务副省长申联彬,省委、副省长李小鹏,副省长牛仁亮、陈川平等省领导两次共同听取了省局的汇报,研究此项工作。牛仁亮副省长在此之前多次过问此事,要求物价部门和有关部门把这项工作作为关心群众生活、保证社会稳定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确保冬季供热采暖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搞好此项工作,各级物价部门就如何安排供热价格及早进行了准备,对企业成本、人民群众的意见及全国各省市供热价格情况进行了调研。省局多次会同省建设厅、发改委、经委、财政厅、煤炭局进行研究,并重点对太原市供热价格等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向省政府汇报了关于做好我省冬季城市供热价格工作的意见,具体提出三个方案:一是居民供热不调价;二是微调供热价格;三是较大幅度调整供热价格。省物价局在向省政府汇报时,将第一套方案作为倾向性意见,建议政府不调整居民供热价格,主要理由:一是体现我省是资源大省、煤炭大省的优势,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煤炭价格上涨带来的实惠;二是有利于稳定市场价格水平。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协调,在王君省长主持的省政府常务会议上,决定冬季全省居民热价不作调整。决定公布后,立即引起舆论和人民群众的热议,得到了全省人民的高度赞赏和拥护。就在前几天,新闻媒体的朋友还在关注、采访这件事情。在全省范围稳定居民供热价格,在全国仅北京和我省实行了这一政策,而北京也主要是在市区范围内。

一项调价工作,由四位副省长两次研究,省长主持政府常务会议决定,在近年来我省物价工作史上是没有的。也是我们物价部门按照省领导的指示,为全省人民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

去年初,省政府提出五年任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是推进服务业发展,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加快新农村建设。围绕“四大攻坚”工作,我们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电价方面,根据我省电价水平偏低的实际情况,我们多次向国家发改委请示和沟通,争取到了有利于山西的电价政策,运用电价政策取得了四方面的显著成效:一是电价的调整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大大缓解了煤电矛盾。去年国家两次大幅度提高上网电价,全国平均水平每千瓦时上调4.14分,我省是4.57分,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43分。电价调整使全省电力生产企业增加收入近50亿元,大大减轻了生产压力,缓解了煤电矛盾。二是进一步实施电厂脱硫加价政策,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硫排放量。在前两年电厂已上脱硫设备400万千瓦基础上,20xx年又新上了480万千瓦,实现了老机组全部脱硫的要求,累计执行脱硫电价的机组装机容量达1958.2万千瓦,减排二氧化硫40多万吨,解决了多年来的“老大难”问题,为改善我省环境质量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进一步实施差别电价政策,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对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实行了差别电价政策,对允许和鼓励类企业执行正常电价水平,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用电分别加价0.05元、0.20元。截止20xx年底,累计甄别明确执行差别电价的高耗能企业952户,促使高耗能企业实施关停、转产、关小上大或技术设备改造的企业达到500余家,极大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四是降低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减轻农民负担。从去年9月1日起,降低了农村分类综合电价,取消一县一价,农电维护费标准平均由每千瓦时8.5分降低为4.7分,平均每千瓦时降低3.8分,每年可减轻农村、农民负担约4亿元。

在水价方面,根据我省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实际,20xx年我们制定了“差别水价”和“阶梯式水价”政策,去年太原、大同等部分市县开始实施。去年还调整了全省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和标准,对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做出具体安排。水价改革的效果已初步显现,对调整供水结构、增强节水意识、推进节水工作开始发挥作用。

在环保收费方面,继续完善焦炭排污费征收政策,为我省环境治理筹集了大量资金。在20xx年大幅度提高征收焦炭排污费的基础上,去年征收16.8亿元。两年时间累计征收35亿多元,为我省保护环境积累了大量资金。焦炭排污费征收政策的改革和脱硫电价政策的实施,对改善我省的生态环境,对推进“蓝天碧水”工程建设功不可没、不可替代!

(五)围绕省政府确定推进服务业发展战略,运用价格政策促进服务业发展。

服务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在“十五”期间,我省服务业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低1.97个百分点,占gdp比重逐年下降。20xx年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37.4%,比20xx年下降了6.4个百分点,下降速度之快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主要原因是国内外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强化了山西以重型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对服务业发展客观上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由此可见,价格对服务业发展有巨大的影响。去年以来,我们以支持交通运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旅游业等18个行业发展为重点,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涉及服务业的价格政策文件,进行科学分类、归纳整理、集中汇编重申。二是在对现行政策文件进行分类梳理的基础上,挖掘潜力,从中寻找对服务业发展有利的政策依据,并对有碍于服务业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予以废除,不断完善各项政策,积极为服务业发展创新价格环境。三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深化价格改革,为服务业发展创造更加广阔、更加宽松的发展空间。20xx年我们紧紧抓住国家调整电价的契机,组成专门队伍,积极向国家发改委反复做工作,最终得到国家的支持,对18个行业的鼓励类服务业给予电价优惠,全省服务业可得到优惠电价5亿多元。20xx年全省服务业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个百分点,这其中就有我们物价部门的一份功劳、一份成就。

(六)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充分发挥价调基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是各级物价部门调控价格最直接、最有效、最经济的手段之一,按照牛省长的指示精神,使用好价调基金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各市、县在征收、管理和使用上都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做法,特别是在去年春节前,全省物价系统运用价调基金对稳定节日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这里特别讲一下河津市物价局在使用价调基金方面取得的效果。河津隆兴公司是价调基金支持建设的一个以万头猪场、无公害蔬菜基地、特色花卉基地、新型苗木基地和优质面粉加工厂等五大板块为主的生态园林式农业企业。在去年春节期间,该公司按照当地物价部门的要求,当即宰杀了600多头猪,以低于市场5元的价格投放到市场。公司负责人讲,政府大力扶持咱,咱就应该在政府需要的时候积极支持政府。河津一鸡蛋养殖场从最初的3000只鸡,发展到现在的5万只。养殖场负责人深情地讲:说实在话,当初创业很艰难,如果没有政府特别是物价部门的支持,企业很难有今天的成就。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河津农业、物价部门对每个大棚补贴4000元,40座无公害大棚如期建成,到20xx年春节前夕,120万公斤的西红柿将上市。河津一退休职工对采访的山西日报记者说:这几年来,河津的肉、蛋、蔬菜价格一直很平稳,一有风吹草动,政府就会采取措施平抑物价,这几年咱河津就没有高价菜。关于河津使用价调基金的报道,大家可以看看1月3日的山西日报。事实证明,河津市物价部门使用价调基金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他们通过科学、合理和及时使用价调基金,不仅保证了市场供应,平抑了市场价格,而且还吸纳了周边的劳动力,带动了当地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特别是为工业反哺农业做出了表率,拉动了大量的民间投资,为产业结构调整探索出了新路子,值得在全省学习、推广。

(七)突出重点行业和商品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

去年,全省各级价格监督检查机构围绕“稳价格”,组织开展了落实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稳定救灾物资市场价格、稳定奶源产品和乳制品市场价格、强化节日市场价格监管等专项检查行动;围绕“安民生”,坚持不懈地组织开展了教育和医疗收费专项检查;围绕“保改革”,组织开展了环保收费和电厂脱硫专项检查;围绕“促发展”,组织开展了惠农价格和收费政策落实情况、电信邮政资费等专项检查,成品油市场价格巡查和煤炭价格检查,配合国家发改委对省煤炭运销集团、煤炭生产企业进行了检查。省物价局价格监督检查分局派出骨干力量,代表国家赴陕西省进行了教育收费专项检查,赴云南、浙江等省进行了电力价格专项检查,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受到国家发改委的通报表扬。在省局的支持下,吕梁市对“集中供热企业违规向群众收取供热建设费”问题进行了调查、办理,促使吕梁市政府召开了市长办公会议,由财政提供担保、支持,将累计收取的2800多万元供热建设费全部退还给用户,极大地缓解了因供热成本上升、供热费用上涨所激化的社会矛盾,使吕梁市多个居民小区众口相传的供热上访动议胎死腹中,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社会和谐。长治市及时查处了当地煤层气经营企业趁成品油价格调整之机搭车涨价问题,受到出租车经营者的高度赞扬,得到了政府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据统计,20xx年1—11月,全省共查处价格违法案件2528件,查出价格违法问题金额6652.29万元,实施经济制裁5755.41万元。其中,退还用户1590.1万元,上缴财政4165.31万元。去年,煤炭价格稽查工作克服煤炭市场剧烈变化的不利条件,追缴水资源费和稽查管理费1.62亿元。

(八)以明码实价为重点的价格诚信建设,得到了国家发改委的肯定和人民群众的好评。

针对人民群众反映的价格诚信中存在的突出问题,20xx年省局将晋中市祁县确定为全省明码实价试点县,大力开展了以明码实价为重点的价格诚信建设。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形成了消费者满意、企业效益提高、领导充分肯定的良好局面。去年2月,根据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毕井泉的安排,价检司李镭司长带人专门就此进行了考察调研,在调研中李镭司长指出:祁县是“中国全面推进明码实价第一县”,要在全国推动此项工作。在祁县的带动下,出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良好格局。晋中11个县市掀起了晋商故里价格诚信活动的高潮。太原市解放百货大楼、长治市佳威商城、大同市北方电器有限公司、朔州市北方康乐美食公司等一批实行明码实价的单位大大推动了本地的价格诚信建设。吕梁柳林县、运城河津市等市县开始在全县推行明码实价。忻州市忻府区成立市场稽查队,每天在市场上专门检查明码实价落实情况。各地采取不同的方式,都不同程度地推进了这项工作。

明码实价工作对于弘扬晋商文化,倡导价格诚信,规范市场经济秩序,解决诚信缺失问题收到明显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实行明码实价后消费者对经营单位的信任度有了提高,认为商品价格比较公道、实在,购物和消费放心,因此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和好评。二是经营单位经济效益明显提高。根据对祁县部分企业的调查,实施明码实价后,大部分经销企业销售收入增加20%左右,利润增加10%左右。三是得到了国家发改委和山西省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四是引起了新闻舆论界的高度关注。中央电视台、中国经济导报、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电视台、晋中日报、晋中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广泛报道和评论。五是价格诚信工作为稳定物价发挥了积极作用。

(九)加强价格研究,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山西发展的价格工作思路。

作为中部省份,我省有明显的区域经济特点。围绕山西产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从理论和实践方面研究、探索符合我省实际的价格工作思路,是我们物价部门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按照牛仁亮副省长的指示,在深入研究煤炭价格的同时,从20xx年开始,我们又主动开展了对焦炭价格问题的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由省局牵头组织山西财经大学、省政府研究中心、省社科院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和部分焦炭企业,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完成了《山西焦炭价格问题研究》课题初稿。此课题以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要素价格形成机制为指导,对山西焦炭价格的构成、价格水平、价格变动趋势以及价格对企业行为、产业发展、山西经济的影响等进行了研究,提出可供企业参考和政府制定焦炭产业政策的建议,以指导山西焦炭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课题研究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肯定,并作出重要批示。

11月28日,牛仁亮副省长批示:这是一件涉及山西重大利益的事情,请福龙同志继续组织有关方面专家做好此事,报王君省长阅示。

12月3日,王君省长批示:仁亮同志,这个课题研究确立的很好,包括全省各个煤种产销价格、货款回收,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防止无序竞争都应有专人研究,请你们继续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此件请川平同志阅。

12月16日,牛仁亮副省长再次批示:请省物价局按王君省长批示要求,做好这件大事。

目前,此课题正按王君省长、牛仁亮副省长的批示进一步深入研究落实。

(十)各项基础工作扎实开展,各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成效显著。

20xx年,各项基础工作扎实推进,为全面完成国家发改委和省委、省政府安排的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是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政风行风建设工作成效明显。贯彻落实惩防体系《实施纲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一岗双责工作格局初步形成。治理煤焦领域乱收费进展顺利。加强监督工作制度化、经常化、全程化,会同省监察厅、纠风办实施对价格调控价格监管的监督检查扎实开展,效果明显。政风行风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行风热线”省、市两级联动,受到省纠风办的肯定和广大群众的欢迎。省物价局继续被评为“文明和谐标兵单位”,各市在政风、行风评议中的位置明显前移。二是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统一部署,价格检查和成本调查转编工作基本顺利完成。理顺了价格检查和成本调查机构编制,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三是价格法制建设和“五五”普法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受到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表彰。四是价格监测工作充分发挥预警预报职能,为处置价格异常波动和控制物价上涨,发挥了先导作用。五是成本调查工作突出服务职能,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六是加强和完善住房价格管理,规范住房交易价格行为。七是加强教育、医疗收费管理,各类学校收费保持了稳定,药品降价总额约2亿元。八是清理整顿涉农价格和收费,取消3项、停收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对农民免收12项行政事业收费,每年可减轻农民负担2.3亿元。九是积极完善收费政策,促进治超专项工作顺利进行。十是各地创造性地开展物价工作,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好评。太原市春雨惠农行动给农民群众带来了实惠;晋中市明码实价工作和房地产价格管理享誉全省、全国;长治、阳泉、临汾等地价费明白卡成为当地群众离不开的消费指南;运城价格公示上井台,受到农民的欢迎;吕梁的“进万家、问物价、解民忧”万人大调查活动受到群众和有关部门好评;长治、阳泉、晋城、大同、朔州、忻州等地价格宣传工作深入人心。

二、联系实际,寻找差距,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价格工作。

当前,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全党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省物价局作为省委安排学习实践活动的第一批单位,已按照省委要求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学习调研和第二阶段的分析检查、找准问题、群众评议任务,现已转入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省物价局党组多次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密切联系实际,认真总结近年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全面查找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主客观原因,明确提出了价格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在12月29日,邀请人大、政协、企业等方面的代表120多人,召开了群众评议大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各市、县将很快开展。全省各级物价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既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客观分析、认真总结我们的工作成就,更要密切联系实际,看到我们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关于取得的成绩,我上面已经讲了不少,现在结合全省物价工作实际,重点分析我们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省局存在,也是我们物价系统共性的问题,希望大家高度重视,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实践活动打好基础,理清思路,寻找差距,制定对策。

一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物价工作者思想解放的程度还不够。在更加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我们物价工作者解放思想的“总阀门”还没有完全打开,谋划价格工作标准还不够高,在全国范围找位置、定坐标的意识还不强,推进工作思路不够宽、办法不够多,改革创新的氛围还不够浓厚,有时还存在经验主义、按部就班、因循守旧的惰性思想,缺乏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勇气。对其他省市价格工作的新经验、新思想、新成果研究借鉴不够,各项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有待进一步提高。推进价格改革、解决价格问题,“啃硬骨头”的决心还不够大,措施还不够硬,进展还不够快。

二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一些重大价格问题深入研究的不够。稳定物价缺乏长效应对措施,市场价格波动比较大;资源价格改革相对滞后,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用价格政策促进节能减排的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在排污费征收方面,还缺乏有效的措施来准确执行国家规定的排污费征收政策;对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价格监管理论缺乏深入系统的调查研究和探索,特别是对放开价格商品的监管还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

三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对重要民生价格问题解决的力度不够。人民群众在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负担过重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对公共服务商品缺乏有效的价格约束机制不太满意;涉农价格收费问题仍然突出,对列入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目录的生产资料价格监管不到位;市场价格监管力度不够,不正当价格行为时有发生,尤其是价格欺诈行为表现尤为突出,囤积居奇、串通涨价也时有发生,价格监督检查的力度还不够,等等。

四是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各级物价部门领导的素质还有待迅速提高。一个部门工作如何,关键在领导。从总体上看,我省物价部门的领导素质是比较高的,但也有不少领导在思维力上,思想还不够深入,站在全局高度对重大价格问题缺乏理性思考,用长远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和研究问题不够自觉;在决策力上,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价格形势的研究和把握还欠“火候”,以科学规划指导价格工作实践的本领有待提高;在创造力上,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结合价格工作实际创造性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本领不够强;在执行力上,大的思路目标确定之后,把思路变为部署、部署变为行动的效率不高,特别是遇到难题时缺乏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锐气,灵活运用掌握的知识和经验、有效解决突出价格问题的本领有待进一步提高。

存在以上问题和不足的原因,既有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微观方面的问题,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讲,主要是我省发展的基础相对薄弱,经济水平和实力还不强,解决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还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有些业务比较新、缺乏可借鉴的经验等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从主观方面讲,主要是我们的思想还不够解放,思路还不够开阔,作风还不够务实,还存在许多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思维、旧方法。

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原因,就是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找准定位、转变职能,真正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价格工作,增强物价工作的主动性和科学性,积极主动地探索在新形势下做好全省物价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

三、认清形势,把握重点,努力做好20xx年全省物价工作。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今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全国物价局长会议上,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和彭森副主任对今年全国的物价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张宝顺书记、王君省长对全省经济工作作了安排,要求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以内。按照国家发改委和省政府要求,结合我省实际,20xx年全省物价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物价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充分运用价格杠杆,科学促进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价格改革,依法加强价格监管,努力提升服务水平,构建和谐价格环境,为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服务,为全省人民服务。

(一)认清形势,提高做好物价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正确认识形势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当前我国以及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严峻性和复杂性,认清形势、把握走势,把物价工作做得更加主动、更加扎实、更有成效。

从国际形势来看,国际金融危机何时见底,还很难预料。总的来说,国际金融动荡有可能持续较长时间,世界经济将经历一个较长的低迷和调整时期。尽管次贷危机以来,美国等国家和国际机构纷纷采取一系列紧急措施稳定金融、刺激经济增长,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但仍没能稳住世界经济金融形势,今年会更为严峻,出现全球性衰退的风险越来越大。

从国内看,在国际环境影响下,我国经济下行风险比预想的要严重,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而且可能会越来越突出。增速放缓、效益下滑的状况已从沿海向内地、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蔓延,这种态势可能进一步发展。

从我省来说,宏观经济环境的重大影响与自身的结构性矛盾相互交织,经济出现多年来少有的大幅度下滑。11月份,工业增加值负增长24%,财政收入也随之大幅下挫,形势十分严峻。突出表现在传统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冲击,投资衰减加剧,发展后劲不足,制约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现实困难和潜在风险加大,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等。

从价格形势看,20xx年推动价格上涨的因素会比20xx年明显减弱,部分重要商品价格过快下跌的矛盾正在逐步凸显。受外部需求大幅减弱、出口受阻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煤炭、钢材、化肥、棉花等主要生产资料和猪肉、食用油等主要副食品价格持续下跌。随着翘尾因素的明显减弱、农产品供求关系的进一步改善以及产能过剩矛盾的凸显,今年价格总水平进一步下行的可能增大。

在看到困难的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央和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虽然我省主导产业受到冲击,短期内经济出现负增长,但从长远看,能源供需趋紧的态势不会改变,全国4万亿和我省6千亿的投资规模,将直接增加钢材、水泥、煤炭等需求,必将有效拉动我省主导产业的发展,对价格有拉动作用。主要农副产品、劳动力、土地等要素价格趋涨,环保收费改革、长期积累的价格矛盾亟需疏导,这些也构成对价格的拉动。20xx年的价格形势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感,坚定做好物价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认真整改,理清物价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面对复杂的新形势,需要我们以新思维、新思路和新方法,来完成新任务、实现新目标。

一是要统筹兼顾,在协调关系上下功夫。价格是国民经济运行的综合反映,物价工作是综合性工作,物价部门是综合经济部门,这就要求全省物价系统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这个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方法,做到上下同心、左右协调、各方配合、形成合力,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要处理好几个重要的价格关系:要处理好宏观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与微观上加强监管规范市场价格秩序的关系;要处理好保障经营者合理赢利与保护消费者合法价格权益的关系;要处理好市场价格配置资源与防范市场失灵带来的经济风险的关系;要处理好推进资源价格改革促进资源节约与各方面承受能力的关系等。我们要按照“规则更完善、裁判更公平、服务更到位”的要求,自觉地从全省发展大局、从维护和增进人民利益的根本立场出发,认真履行职责,为我省建设新基地新山西服务,为全省人民服务。

二是要转变职能,在价格服务上下功夫。在新的形势下,各级物价部门要切实改进作风,转变职能,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和促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上来;从强化价格监管、兼顾价格服务,转移到价格监管与价格服务并重上来。通过监管指导服务,通过服务落实监管。要切实做到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服务机制、增进服务效能、提升服务效果。

三是要加强调研,在科学决策上下功夫。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调查研究工作方法,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做好物价工作的重要前提。在当前经济社会复杂多变的情况下,价格工作更加复杂,难度更大。因此,各级物价部门要把调查研究作为决策之本,使之制度化、经常化。要切实做到深入群众、深入企业、深入农村,分析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加强对国际经济、金融等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经济的走向,增强前瞻性和预见性。今年各市要确定1到3个调查研究重点,完成有分析、有理论、有实践的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或课题研究报告。

四是要转变作风,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目标任务确定以后,重在落实。全体物价干部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思想上要绷紧、时间上要抓紧、落实上要赶紧,在实干中求创新、在落实中出实绩。要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和办事效率。要以正确政绩落实科学发展观,多干抓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时刻把为民干事、为民谋利、为民解困放在心里,抓在手上。

(三)突出重点,努力做好20xx年价格工作。

1、力争实现4%的调控目标。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确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预期调控目标为4%左右,这一目标既可合理引导市场预期,防止因部分重要商品价格过度下跌影响经济活力;又充分考虑了各国向金融市场注资可能影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也为进一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预留了空间。需要大家认识的是,价格上涨幅度过大,将增加人民群众的负担;价格上涨幅度小,在当前形势下不利于增加消费,也不利于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健康运行,4%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预期目标。

2、加强农村价格工作。

20xx年,农村工作以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为主题,是中央针对宏观经济形势新变化和农村发展新情况,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按照党的xx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方针,完善支农惠农价格政策,积极利用价格杠杆促进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一是会同有关部门落实20xx年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稳定市场粮价,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密切关注生猪市场价格变动趋势,高度警惕生猪价格过度下跌,减缓生猪生产和价格的周期性波动。二是扩大绿色通道实施范围,所有收费公路对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减轻农副产品流通和销售环节的负担。三是稳定化肥价格,完善化肥价格形成机制,积极运用价格调节基金支持化肥储备,鼓励淡季储存,旺季销售,保障化肥市场供应,稳定化肥等农资价格。四是做好涉农价格信息的收集、整理、反馈工作,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优质高效的价格信息服务。五是加强涉农价格收费公示工作,做好涉农收费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打击坑农害农的价格违法行为,切实维护农民的价格权益。

3、积极推进资源价格和环保收费改革。

我省是资源大省,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对我省影响巨大。完善反映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生产要素和资源价格形成机制,是合理引导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手段。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和我省实际,20xx年我们要在六个方面实现新突破、取得新进展:一是要进一步完善煤炭、焦炭价格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二是继续完善差别电价、脱硫电价政策;三是稳步推进成品油价税费改革;四是完善天然气和煤层气价格形成机制;五是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征污水处理费,没有开征的市、县今年必须开征,征收标准在去年已经提高的基础继续适度提高。

4、加大清费治乱减负工作力度。

经济增速下滑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年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积极主动按照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各项政策,扎实推进清费治乱减负工作,通过优化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价格环境,促进消费投资增长和经济景气回升。一是全面清理地方涉企收费。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对有关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深入开展涉及煤焦领域收费清理整顿工作。清理整顿涉及煤焦领域的收费是全国、全省统一安排的工作任务,同时也是物价系统责无旁贷的重要工作任务。各级物价部门要遵照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省政府通知要求,扎扎实实搞好这项工作。三是优化消费环境。规范游览参观景点门票价格,降低质价不符、定价偏高的门票价格和景区内交通运输服务价格,鼓励旅游消费。四是进一步完善服务业支持性价格政策。落实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实行与工业同网同价的电价、水价政策,支持服务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面,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关于收费工作,我想讲一下高校收费问题。由于多种原因,我省高校收费标准长时间没有调整,低于全国和中西部平均水平,收费水平只占学生全部培养费用的17%,低于国家控制标准25%的水平,对高校的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张宝顺书记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专门讲了这一问题。省人大对此组织了调研,省委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征求意见时,有关部门和人士也讲到这个问题。牛仁亮副省长、张平副省长等省领导亲自协调,以争取国务院领导和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省局在20xx年就完成了《山西高校收费问题研究》,此课题报告得到省内知名专家的高度好评,并获第四届“薛暮桥价格研究奖”。近期我们又做了大量工作,确定时间表分期分段做好准备工作。成本监审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八所大学的调查监审任务,为调整收费提供了基础依据。目前已经形成调整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标准方案征求意见稿,并定于1月23日召开听证会,其他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5、继续做好民生价格工作。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越是困难时刻,越要高度关注民生,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我们要把改善民生作为物价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集中力量办几件人民群众热切期盼的大事、实事。一是要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防止和杜绝“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现象发生;二是规范有线电视等收费行为,在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的同时,保障群众基本收视需要;三是推进医药价格改革,改进价格核定方法,规范医药价格行为,对流通环节加价率进行适当限制,切实减轻患者负担;四是改进房地产价格与收费监管,完善经济适用住房价格政策,加大保障性住房价格管理力度,严格经济适用住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审核;五是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建立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救济标准与经济增长和物价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改善低收入群体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6、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

切实履行价格监督检查职责,规范市场价格秩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一是加强价格收费专项检查。围绕促进农民增收减负、开展涉农价格收费政策落实情况检查;围绕减轻企业负担,开展涉企收费、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收费检查;围绕保障价格改革顺利实施,开展资源性产品价格检查;围绕促进社会和谐,开展医药、教育、交通运输等价格收费检查。二是加强市场价格监管。依法开展反价格垄断执法工作,严厉打击低价倾销、价格垄断、价格欺诈、价格串通等不正当价格行为,集中力量查处影响重大的不正当价格案件,营造良好的市场价格环境。三是加强价格应急检查。密切关注市场价格动态,健全价格应急机制,完善价格应急预案,积极防范和妥善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加强节假日市场价格监管,建立节假日市场巡查制度,及时处置倾向性、苗头性价格问题。四是结合煤焦领域反腐败专项斗争,继续开展煤炭价格稽查工作。

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今年的价格监督检查中,内容上要抓住重点,方法上更要加大力度。一经发现价格违法案件,要立即查处,做到露头就打,要打出我们物价系统的执法形象来,打出威风来,打出成绩来,打出效果来。

7、大力推进价格公共服务。

推进价格公共服务,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化解价格矛盾、保持社会稳定和谐的客观需要。一是继续推进价格服务进万家活动。各级价格主管部门一把手要高度重视,把价格服务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进万家服务活动。要完善价格服务网络,改进价格服务方式,加强价格服务考核,构建价格服务长效机制,推动价格服务工作持久开展。二是继续开展明码实价、价格诚信建设活动。大力推广祁县明码实价、价格诚信体系建设经验,各市要选择1-2个具备条件的县实行明码实价试点,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全面展开。三是为社会提供综合服务,充分发挥物价部门在价格监测、价格成本监审、价格监督检查、价格评审认证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指导农民种植意向,帮助企业降低成本,促进结构调整,引导社会舆论,保护公平竞争,营造和谐价格环境。四是继续推进价格举报建设。要继续推进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形成全省联动、快速办理、及时反馈、实时查询、动态分析的价格举报工作网络,维护群众利益的作用。

8、党风廉政和政风、行风建设工作要常抓不懈。

全省物价系统要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行风建设,扎实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加强廉洁自律工作;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理想信念、党风党纪、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制,完善一岗双责制度、述职述廉制度、廉政承诺制度、廉政反馈制度等各项制度;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把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价格工作的各个方面等。做到“做好物价事,不倒一个人”。总的要求就是机关作风要进一步转变、政务环境进一步优化,把物价部门建设为创新型、服务型和民主法制、勤政廉洁的政府工作部门。

9、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做好基础工作是做好整体工作的重要前提,各市要高度重视基础工作的安排、落实和督查工作。一是要改进价格宣传工作,要掌握价格宣传工作的主动权,以正确的导向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二是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价格调节基金的征收、入库、使用管理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对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的成本监审。四是进一步加强价格诚信体系建设。继续巩固明码标价和价格公示成果,在有条件的地方、部门、行业倡导和推行明码实价。对价格诚信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加大对价格失信单位的处罚力度,促进经营者加强价格自律。五是继续做好价格理论研究工作,重点是结合我省实际,做好资源环境价格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六是发挥价格协会沟通、协调、服务职能,开展全方位的服务工作。七是继续完善干部培训制度,做好价格业务培训工作。八是继续拓宽价格认证工作领域,不断完善工作制度。

同志们:20xx年的价格工作面临的形势是复杂的,任务是艰巨的,困难和挑战考验着我们,责任和使命激励着我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全省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解放思想、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并预祝大家春节快乐!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五

同志们:

这次全市老干部工作半年总结会,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当前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任务、强化措施、再鼓干劲,确保全年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会议共安排了三项内容:7月12日,我们在昌平区召开了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推进会,总结交流上半年老干部(老年)大学四级体系建设经验,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大学建设工作;7月13日,在市老干部党校,集中就贯彻落实中办发〔20xx〕3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我市《实施意见》进行研讨交流,征求各区各系统对《实施意见》稿的修改意见;今天上午,召集全市200多家单位,对上半年离退休干部工作进行总结,部署下半年任务。

会前,140多个单位按照要求报送了工作总结材料,客观总结成绩、分析问题,对下半年工作提出了许多好的想法和意见。可以看出,对搞好半年工作总结,思考安排下半年工作,大家是花了心思、下了功夫的。综合考虑全年重点工作、平时了解到的情况和报送的总结材料,我们选择了5个工作有特色、有成效的单位做了交流发言,大家谈的都很好,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和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一、攻坚克难,主动作为,上半年全市老干部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总的来看,上半年全市老干部工作情况不错,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中心工作取得突破,重点工作深入推进,阶段工作富有成效,基础工作稳扎稳打。

(一)中心工作取得突破。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中办发〔20xx〕3号)精神,是今年全市离退休干部工作的中心和焦点,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上半年,市老干部局专门印发通知,加强对学习贯彻《意见》精神的指导。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采取集中研讨、辅导报告、座谈交流、主题宣讲等多种形式,组织广大离退休干部和老干部工作人员,认真学习领会《意见》原文、学习新华社关于《意见》的通讯报道及中组部负责同志就《意见》的答记者问,在全市掀起学习宣传《意见》精神的热潮。通过学习宣传,老同志们切实感受到党中央对离退休干部的尊重与关爱,对老同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所寄予的殷切期望;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同志进一步明确了中央关于新时期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新定位、新要求,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在学习贯彻《意见》精神中,大家坚持边学习宣传,边贯彻落实,注意在学习中贯彻,对那些认准的,条件具备的工作,如加强老党员先锋队建设、推进老干部大学四级教育指导体系建设等不等不靠,主动先干起来;在贯彻中学习,对那些还拿不准、吃不透,条件尚不完备的工作,如离退休干部党工委建设、加强退休干部服务管理等深度研究、深入思考,形成了一批学习研究成果。为推动3号文件精神尽快落地,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意见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领导小组和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同志、市局各部门负责人、各区各系统老干部工作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的8个专项工作组,明确职责分工和目标要求,按照“1+x”,即一个《实施意见》加若干单项配套政策的总体思路分头开展工作。半年来,各工作组定期通报工作进度,深度研讨落实《意见》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及时汇总阶段性成果。截至6月中旬,已完成了《北京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施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的起草工作,并在一定范围内征求意见、反复修改。这次半年总结会,又专门拿出1天时间,集中对《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进行研讨,提出完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综合大家的意见,对《实施意见》及有关配套政策文件做最后修改,并提交市委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后以“两办”名义印发。

(二)重点工作深入推进。今年,全市从贯彻落实3号文件精神,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转型发展出发,将强化政治引领、加强组织建设、创新服务管理、推进老干部大学建设、开展正能量活动等列为重点工作,要求各级离退休干部工作部门围绕重点聚精会神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从上半年情况看,在各级组织部门、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各项重点工作深入推进,效果明显。在强化政治引领,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老干部局印发了关于组织离退休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通知,加强指导。安顺、仲文等市领导带头,向老同志通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倾心聚力把老同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方面,发挥市、区(系统)两级老干部党校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对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书记、支委的培训,培养党组织建设带头人。全市启动“讲传统、看变化、话改革、助发展”主题活动,为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开展工作提供抓手和着力点。朝阳、顺义、房山、延庆积极开展建立离退休干部党工委试点工作,一些区和系统主动探索在老同志集中居住地、活动学习场所、兴趣爱好团队建立党组织或临时党支部工作。在创新服务管理,为老干部办实事解难题方面,积极创造条件,盘活社会化养老服务资源满足老干部高龄养老服务需求,与北京急救中心合作,对全市离休干部急救呼叫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更新了老同志急救呼叫器;与民政系统合作,安排老同志入住具有医养结合功能的养老院。在推进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实施文化养老方面,3月初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市老干部(老年)大学建设的指导意见》,召开全市老干部大学工作会。各区、各系统迅速行动,想实招、出实策狠抓落实,朝阳、海淀、昌平、大兴、顺义、京能集团等,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出发,主动争取资金和场地,积极开办老干部(老年)大学分校,探索具有自身特点的办学模式,全市老干部(老年)大学教育覆盖面得到延伸拓展。在深入开展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活动,发挥老同志优势作用方面,全市继续按照“一面六点”顶层设计推进正能量活动深入开展。东城区龙潭街道深化“三个平台建设”鼓励老同志以向上、向善、向美姿态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做法得到了中组部的充分肯定,并受邀在全国介绍经验。着力加强老干部宣讲团工作,从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推荐的老干部优秀宣讲员中选出28位老同志,成立了北京市老干部宣讲团,紧扣“展示阳光心态、体验美好生活、畅谈发展变化”主题,举办了首场宣讲报告,并面向全市开展巡回宣讲活动,充分展示了老同志的时代风采,极大地鼓舞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为党和人民事业增添正能量的信心,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阶段工作富有成效。开展庆祝建党95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是今年老干部工作的两件大事。“七一”前夕,市委召开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8位老干部代表发言,年龄最大的94岁,最小的64岁,平均年龄76岁。这些老同志结合亲身经历讲述了革命年代的奋斗历程,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抒发爱党爱国、为民奉献的壮志情怀,表达了永远跟党走、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的心声,展现了老干部、老党员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品格。市委副书记苟仲文同志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勉励老同志们加强学习,牢记宗旨,不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增添正能量。全市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组织离退休党员以支部为单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西城区、怀柔区等举办了老干部庆“七一”座谈交流活动,在职领导与离退休干部代表欢聚一堂,共话区域发展。平谷区开展了“读红色书,讲红色故事”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离退休干部为在校学生讲述革命故事,共同重温党的历史、缅怀革命英烈,教育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门头沟区在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诞生地举办书画展,以“翰墨抒发爱党情丹青描绘新农村”为主题,追忆红色革命历史、反映时代发展变化,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结合纪念活动,各单位普遍走访慰问老红军、老党员,为他们送去组织的关怀和温暖。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活动也进入了紧锣密鼓的筹备阶段,研究制定了活动方案,召开协调会进行动员部署。为扩大纪念活动的影响力,更好地宣传老干部的历史功绩,宣传离退休干部工作,经研究,决定将纪念活动纳入市委宣传部全市群众性纪念活动中一并开展。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六

同志们:

这次全省国税系统国际税收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20xx年工作,研究部署20xx年工作。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讲三个方面意见,供大家讨论。

20xx年,全省各级国税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依法行政深化年”活动为抓手,以强化反避税调查和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为重点,开拓进取、求实创新,国际税收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实现了“”良好开局。

(一)认真开展国际税收税源专项调查。

为摸清我省国际税收税源状况,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省局在去年3至7月份组织各地开展了一次国际税收税源情况专项调查,共调查外资企业2714户、非居民企业1885户(次)、履行单一功能但出现亏损企业26户、房地产企业80户,达到了摸清税源、宣传政策、纠正偏差、改进管理的目的。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将调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开展实施督导,并根据调查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武汉、襄阳市局对有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强化了税务登记和合同备案;黄石、宜昌市局以居民企业日常管理为着眼点,加强对源泉扣缴类所得,尤其是股息、股权转让所得的税收管理;十堰、荆门、咸宁、天门市局对长期亏损、跳跃性盈利、微利微亏等存在避税嫌疑的企业,强化关联申报和筛选分析,督促企业自行调整,均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稳妥推进反避税防控体系建设。

20xx年,全省各地围绕“坚持防查并举,建立管理、服务、调查三位一体、统一规范的反避税防控体系”的工作目标,强化管理,优化服务,深化调查,反避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贡献税收收入2124万元,同比增收326万元,增长18.2%,其中调查环节收入1332万元,管理环节收入792万元,调增税款连续四年突破千万元,继续保持在中部六省前列。

一是关联业务申报率快速提升。通过省局督导和各市州局努力,我省关联业务往来申报工作实现了全面电子化,申报率从上年的46.3%提升到97.8%,有8个市州达到了100%。同时,关联交易申报金额达到7004亿元,较上年增长了45.2%;关联交易大户不断增多,金额过亿元的达到371户、需要准备同期资料的有94户,分别较上年增长了69.4%和59.3%。关联申报工作质量的提高,为反避税选案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反避税嫌疑筛选有效开展。各单位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式有效地开展了避税嫌疑户筛选工作。武汉、襄阳市局充分调动所辖县(区)局的反避税工作积极性,搞活了县、市两级筛选工作;黄石、宜昌市局注意梳理分析税收管理员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避税疑点,运用到反避税案件筛选之中,并进行考核通报;鄂州、咸宁、潜江市局在下户稽查、出口退税审核和纳税评估工作中安排核对关联交易,注意发现避税疑点。去年全省共筛选出30户避税嫌疑案件,数量增加,质量提升。

三是反避税调查取得新进展。各地在省局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经费保障等方面的支持下,积极探索新途径,反避税调查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共立案14户,结案14户,调查对象从单纯外资企业延伸到内资企业和非居民企业,涉及领域从传统购销业务扩展到资金融通、技术转让和股权转让业务。省局集中反避税业务骨干对荆州某避税案件进行可比性分析和调查,加快了该案件的查处进度。武汉、宜昌市局加大调整补税力度,积极探索股权转让和成本节约等反避税工作新领域,注重后续跟踪管理,初步建立起反避税工作长效机制。

四是预约定价申请应对积极。为积极应对东风汽车有限公司和东风本田有限公司提出的预约定价安排,省局去年将汽车行业确定为重点跟踪、研究行业,并组织力量对10户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的经营特点、成本控制、盈利状况及发展趋势进行跟踪分析。在总局的统一部署下,省局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进行了预备会谈,搜集整理了4家汽车行业企业历年的同期资料,并从bvd数据库中搜索汽车行业的经营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谈判方案既保障纳税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税收权益。

(三)不断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

20xx年,各地按照“信息管税、分类管理、部门协作”的工作思路,全面加强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全省完成税收10.1亿元,同比增收3.07亿元,增长43.8%。

一是规范业务流程。去年初,总局在ctais管理系统中设置了非居民税收管理及税收协定执行的业务模块。为便于基层税务机关熟悉和规范该类业务操作,省局于4月份组织人员进行了业务流程清理,开展程序测试,并起草操作规范,逐步将我省的国际税收业务纳入到ctais管理系统进行规范化管理,减少了录入工作的随意性,加强了数据综合分析和利用,提高了信息管税水平。

二是开展汇算清缴。各单位认真贯彻总局关于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申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狠抓规范管理,加强对基层税收管理员的业务培训,引导纳税人履行纳税申报和汇算清缴等义务,有效地提高了非居民企业所得税预缴率和汇算清缴工作质量。武汉、鄂州市局对118户非居民企业进行了20xx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共征收企业所得税293.12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54.01万元,实现了税收翻番。

三是做好分析调研。省局、市州局始终坚持非居民税收收入预测分析机制,按季报送非居民税收收入分析报告,剖析收入增减原因,把握非居民税收收入变化规律。同时,加大对非居民税收管理的调研力度,省局先后到部分市州对重点税源企业进行走访,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加强了上下交流,提高了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水平。

四是建立协作机制。省局及有关市局密切与商务、工商、外管、外办、文教、地税等部门的联系,获取了“走出去”企业、对外支付款项、股权转让及合作办学等信息,拓宽了税源信息来源渠道。去年12月初,省局组织省商务厅、工商局、外管局、外办、地税局五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就部门配合及协作管理达成了一致意见,初步建立信息交流及协作管理机制。

(四)全面落实非居民税收协定待遇。

一是严格执行税收协定。20xx年度,全省共受理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申请117件,减免税额6036.79万元。其中审批类64件,减免税额5339.29万元;备案类53件,减免税额697.5万元。经审核,有2户支付给香港的股息不符合条件,予以驳回,涉及金额1049.92万元。武汉、黄石、襄阳、宜昌、荆州市局在落实非居民享受税收协定待遇管理工作中,一方面,严格执行税收协定审批工作,防止税收协定滥用;另一方面,做好纳税服务,降低跨国纳税人的税法遵从成本。

二是认真开展专项调查。去年8月,按照总局要求,组织对全省金融行业非居民企业进行了专项检查,摸清了外国银行分行及代表处的基本情况及经营特点,明确了各项所得的征免税范围。9月,组织开展“走出去”企业调查,省局从商务部门取得了我省181户对外投资企业的信息,经分类整理后下发各地进行调查,核实我省有90户企业在20多个国家(地区)有投资、承包工程等业务,掌握了企业的经营纳税和税收抵免情况,为更好地服务和管理“走出去”企业打下基础。

(五)积极开展国际税收征管协助。

20xx年,我省按照税收协定所规定的义务,认真做好税收情报交换工作,充分发挥国际税收征管协作在防止跨国纳税人逃避税收方面的作用。一是自动情报交换数量增加。有9个单位向美、日、韩、加、澳五国提供了电子自动情报471份,较上年增加95份,为历年来最多。二是专项情报质量提高。武汉市局注重情报交换与反避税、日常征管和税务稽查相结合,积极发现问题、捕捉疑点,主动提出2份专项情报请求,请求内容有新扩展,整体质量有新提高。三是外来情报利用效率提升。武汉、襄阳市局充分利用3份外国税务当局的专项情报开展调查,使跨境交易中的有关涉税信息能及时发现并查处,有效防范和打击了国际偷避税行为。

(六)着力培养国际税收人才队伍。

针对国际税收工作专业性和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人员素质要求高的特点,为尽快适应工作需要,我们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多种方式加强干部培养、提升专业队伍素质。一是加强队伍建设。省局通过考试选拔,建立了首批18人的国际税收人才库。武汉市局积极采用有效措施,保证了专业人员的集中和稳定。二是积极参加各级国际税收专业培训,全年先后有100多人次参加了总局、省局组织的各类培训,其中既有一般干部,也有市州局分管领导。三是省局邀请总局领导和中介机构专家授课,就反避税、bvd数据库、非居民税收管理和税收协定执行进行专题讲解和研讨,拓展了国际税务干部思路,探索了工作新方法。

过去一年,全省国际税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这是省局党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的结果,是各级国税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在座各位和广大国际税务干部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局党组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战斗在国际税收工作岗位的同志们致以亲切的慰问和诚挚的谢意!

二、正确把握国际税收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认清形势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对形势有了正确的判断分析,工作中才会明确方向。

(一)当前国际税收工作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把握两个机遇。从国家层面来说,“”时期,我国将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资本、技术、人才和服务等跨国流动的数量和规模不断加大,税源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必然带来税制安排和税收管理的国际化,这就需要加大国际税收管理力度,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切实保护我国税基,维护国家税收主权。从我省实际来说,去年,我省对外贸易累计进出口335.1亿美元,同比增长29.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6.5亿美元,同比增长14.9%;先后在印尼、加纳、瑞士设立了湖北企业营销中心,在“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层面上发挥着有益的作用。世界500强企业中已有92家在湖北设立分公司、办事处和研发基地。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深入,湖北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和合作中,这预示着国际税收管理任务越来越艰巨,地位越来越重要。

正视两类挑战。首先是来自外部的挑战。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外资企业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国际间偷、逃税的手段更加隐蔽和多样化,跨国纳税人通过转让定价、资本弱化等手段避税的势头有增无减,劳务与技术的混淆、收益所有人的模糊,使得非居民身份、常设机构、所得来源等判定工作日益复杂,税源监控难度加大。跨国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财务会计的信息化发展迅猛,传统的手工会计凭证和账簿已经为基于信息技术的财务核算、管理系统所取代,税务部门调账取证的难度增大。这些都在考验我们的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给维护我国税收主权带来极大挑战。其次是来自内部的挑战。今年,全省国税系统以“核心业务强化年”活动为抓手,积极构建以分级分类管理为基础、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实施信息管税为依托的税源专业化管理新机制;积极优化办税流程,提高各类审批效率,降低纳税人税收成本,提高其税法遵从度,构建符合现代公共管理要求的新型纳税服务体系。这些都对国际税收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挑战,在加强国内税收管理的同时,要着力加强国际税收管理。要研究完善国际税收专业化管理体制机制,优化跨境纳税人服务,防范国际税源流失风险,积极探索专业化、信息化的国际税收管理新格局。

(二)全国国际税收工作会议提出的新要求。

王力副局长在全国国际税收工作视频会议上指出,20xx年国际税收工作总体思路是:紧密围绕服务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税收的工作思路,把握“围绕一条主线,完善四项机制,强化三个保障”基本要求,推进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建设,探索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积极提高国际税收工作水平。他强调,为积极落实总体思路,必须要切实把握四个重点方面。一是各级税务机关特别是各级税务机关的领导干部必须要有战略思维与长远眼光,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提高对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对维护国家税收权益重要性的认识。二是我国经济已经全面融入到世界经济体系,国际税收“143”的总体思路紧贴税收主题,切合当前实际,必须牢牢把握。三是为服务我国“引进来”与“走出去”战略的齐头并进,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国际税收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建设。四是加强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实行专业化分工,配备专业化人才,实施专业化手段,充分发挥部门协作与联动。

一是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系统内外对国际税收工作认识还不深,重视不够,尚未营造出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有的认为其工作专业性太强,难度太大,畏难观望,徘徊不前;有的认为其收入块头不大,税收成本高,安于应付,主动性不够。二是各地工作开展不够平衡。近几年反避税案件调查工作进展不大,非居民税收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情报交换中查补税款总量较少;新所得税法实施以来,还有8个单位没有实现反避税案件破题,2个单位没有取得非居民税收突破,6个单位未开展情报交换工作。我省专业人才不足,也制约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三是数据信息分析利用不够。目前,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与内、外部门的信息共享、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各类系统已有数据信息收集分类管理不到位,分析利用不够;税源信息从上级搜集向下传递的多,从基层搜集向上传递的少,基层调查核实分析判断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这些问题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做好20xx年国际税收工作的几点要求。

20xx年全省国际税收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以税收征管和纳税服务为核心,进一步构建反避税三位一体的防控体系,全面提高非居民企业税收管理水平,积极探索“走出去”企业管理机制和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更好地发挥税收协定、情报交换在税收征管中的作用,促进我省国际税收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环境。

一要加强领导。加强国际税收管理,不仅体现在税收收入上,而且事关国家主权和税收权益,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各单位一把手要高度重视并加强领导,不能因为业务不多、块头不大而淡化管理,分管领导要切实加强业务管理,“靠前”具体指导。同时,国际税收工作特别是反避税工作难度大、周期长,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各级领导要有打持久战和打硬仗的思想准备,要排除干扰、鼓劲打气,为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二要加强统筹。总局近期将要下发关于国际税收管理体系建设的文件,我们将根据总局要求从加强组织建设、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岗位职责、强化人员配备和经费使用等方面进一步加强管理。省、市州局要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发现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不断探索工作规律和经验。各级国际税务管理部门要密切联系税政、征管、稽查等部门,开展配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三要加强宣传。要把国际税收业务宣传纳入到税收宣传月和所得税汇算清缴中,通过制发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开展国际税收在线访谈,组织课题研究等方式,普及基础知识,让国际税收业务与国内税收业务一样深入人心。各地要制定措施,通过多种方式,对内对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沟通,使社会各界认识、理解并支持国际税收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二)加强基础管理,推进体系建设。

目前,各市州局的国际税收管理机构改革虽基本到位,但不等于工作职责落实到位,明确岗责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强化督导考核是加强基础管理的关键。一是研究制定岗责体系。省局年初在襄阳进行了ctais中国际税收业务模块测试工作,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原则,研究制定《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岗责体系》。在明确省、市州、县区局工作职责的基础上,优化业务流程,推行环节管理,确保环环相扣。进一步理顺国际税务管理部门与系统内有关部门间的职能关系,建立健全覆盖日常管理、税收分析、纳税评估、反避税调查等所有业务链条,实现良性互动。二要确立市州局的主导地位。鉴于目前国际税收的税源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市州局在国际税收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必须确立。市州局要通过加强税源分析、纳税评估、案件调查充分发挥组织指导作用,从而带动县区局全面开展工作,进一步调动县区局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使国际税收管理工作向纵深发展。三要加大省局指导和考核力度。省局要利用各系统的数据和各类案件开展税收分析,查找税收流失风险和税收管理风险,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市州局的业务指导。对于重大反避税案件、跨区域联查协查和非居民税收案情调查等工作,省局要抽调骨干集中力量组织实施。同时,要探索建立日常与年度、定量与定性、人工与自动相结合的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考核指标,形成科学、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

(三)加强管理服务,推进依法行政。

今年是“核心业务强化年”,要按照全省国税工作会议要求,在纳税服务和税收征管上着力,全面提升国际税务工作质量。一要提高服务质效。进一步梳理办税流程,规范涉税文书,整合各类调查、检查事项,大力推行电子申报,深化国、地税联合办税。要及时公布涉及跨国纳税人税收权益事项,引导企业自行调增关联交易利润水平,规避反避税调查风险。要积极推动预约定价谈签,探索双边磋商,妥善处理国际税收分歧和争议,增强税收确定性,避免国际双重征税。要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税收政策宣传和服务,大力支持国家鼓励的对外投资项目,及时有效解决“走出去”企业在境外的税收风险。二要提高管理水平。武汉、宜昌、襄阳等税源规模较大、管理基础较好的地方,要进一步拓展反避税工作领域,深化行业分析和经济定量分析,加大调查补税力度;其他地方要提升关联申报质量,开展审核分析,确保完成省局下达的立案结案指导计划,使我省反避税工作在全国排名提升,在中部六省继续保持领先位置。要加强非居民企业分类管理,研究跨境税源分布规律,防范税收流失,重点抓好对特许权使用费、转让股权、取得股息所得的税收管理,不断提高非居民税收在国税收入中的比重。要严格税收协定执行和优惠待遇审批,提升专项情报的使用价值,防止税收协定滥用和跨境逃避税,切实维护我国税收权益。

(四)加强信息管税,探索专业化管理。

一是规范流程操作,管好数据源。从各地反映的情况来看,国际税收信息化管理比较薄弱,信息不足、质量不高。要统一规范ctais中国际税收事项的操作,明确岗责流程,保证国际税收相关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地录入和更新,把好数据来源“入口关”,提高数据采集质量。省、市州、县区局要加强征收、管理、稽查各环节的管理,防止发生机外流转,体外循环。二是整合内外资源,扩充信息量。要充分运用好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所得税汇算清缴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等系统中有关国际税收管理的信息,实现内部信息共享。同时,要努力获取第三方信息,与工商部门协商建立信息交换机制,实现股权转让信息共享。积极开展与银行、海关、商务和外汇管理等部门在企业资金账户、股权交易等方面的信息共享。要进一步应用bvd数据库和标准普尔数据库,推广使用全球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与兄弟省份开展联查协查和信息交流。三是建立指标体系,用好数据库。目前,我们获得的国际税务信息主要来源于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的登记申报信息、税务证明开具时的审核信息、日常检查和稽查环节发现的信息,以及外部门发送的相关信息。这些信息散落于税收管理各个环节,尚未实现部门间的对接和共享,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省局要要逐步建立关联申报审核、反避税选案、非居民企业股权和股息管理、“走去出”企业税收管理等一系列指标体系,并适时把这些指标体系加载到省局正在研发的税源管理风险分析监控平台,提高国际税收风险管理水平,为实施跨境税源专业化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五)加强队伍建设,用好人力资源。

在国际税收领域,偷税与反偷税、避税与反避税的斗争异常激烈,要在激烈的税收竞争中获胜,靠的就是一支政治素质过硬、税收业务扎实、具备外语能力的队伍。一要善于发现人才。继续推进国际税收人才队伍建设,以各地推荐和省局考试相结合的方式,每年选拔一批20人左右的业务骨干进入省局人才库,并力争在“”结束时,全省完成百名国际税务人才库的建设。二要积极培养人才。要努力争取总局培训的指标,培养几名高级国际税收人才,成为我省国际税收管理的领军人物;省局要利用举办培训班、下发案例集、处室网站建设和建立qq群等方式,每年对百名以上的税务干部进行实用型的国际税收业务培训;各单位也要分门别类抓好岗位人才的培训,重点培训进入省局人才库里的人员,在实践中抓好技能培训,锤炼实用型人才,不断提高国际税收干部的整体素质。三要合理使用人才。省局、市州局要通过案情研讨、集中办案、成立工作小组、调查专班和反避税案件审议小组等方式,把专业人才安排在国际税收工作上,特别是省局国际税收人才库的人才要充分利用好,想方设法提高其业务水平和政治待遇,保护和激发他们干事敬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在实践中锻炼人、提高人,为全面加强国际税收管理工作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障。

同志们,20xx年的国际税收工作十分繁重,我们要认清形势,把握重点,以全面开展“核心业务强化年”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巩固成果,完善机制,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国际税收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国际税收管理水平,为我省国税事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七

这次全国组织部长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总结2009年工作,部署2010年工作。在刚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对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作出了全面部署。昨天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一年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取得的成绩,对组织战线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领导同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明年的组织工作,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

一、2009年组织工作取得新进展,选人用人满意度明显提高。

2009年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的一年。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坚持“三服务”、“两满意”,为科学发展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今年全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显示,对组织工作、组工干部形象、干部选拔任用、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分别比去年提高0.28、0.83、4.25、3.51分。这是难能可贵的进步。2009年组织工作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6个方面。

一是突出服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党中央领导下,各级组织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为最大实践,精心组织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参加第一、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共出台“三保”措施65万多条,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90多万个。注重在完成重大任务、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灾后恢复重建、处置乌鲁木齐“7·5”事件等大事要事中,带头贯彻中央精神,坚决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优化班子配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各级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在复杂形势下驾驭全局、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全年中央组织部直接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20期,培训干部1.4万人;各地区各部门培训各级各类干部1500多万人次。

二是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在破解组织工作难题上取得了进展。各地区各部门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加大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重视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完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出台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和考核评价办法,完善了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施从严管理干部14条措施,着力解决一些干部责任心不强和干部管理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干部监督工作,以最坚决的态度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党员干部和群众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今年以来,中央组织部立项督查严重违规用人问题203件,有627名责任人及相关人员受到处理。

三是加强战略谋划和长远规划,增强了组织工作的前瞻性科学性。中央组织部组织力量研究制定的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党员教育培训5个规划已经或即将出台。各地区和有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划和实施意见。

四是抓住关键岗位和战略重点,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成效。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管理,出台和落实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20条规定。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和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新精神,基本完成新一轮后备干部集中考察调整工作。大力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__”,中央层面已引进326名高层次专家,还有480多名通过初评,各地区和中央企业、高校、科研机构普遍加大了引进海外人才力度。

五是全面推进基层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进一步巩固了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各级组织部门抓住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机遇,全面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新建党组织2万多个,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2.5万多个,调整充实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17.8万多名。村党支部书记“一定三有”政策初步落实,村“两委”换届工作的领导得到加强,“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经验全面推广,全国新选聘7.6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国有企业党组织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政治核心地位进一步确立;城市社区党建工作“三有一化”建设积极推进;机关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队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流动党员教育服务管理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基层党建工作薄弱环节得到新的加强,全国各级党组织走访慰问流动党员120多万人,组织流动党员技能培训240多万人次,帮助5万多名流动党员实现再就业。

六是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组工干部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我们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深化拓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结合起来,树立王彦生、王理效等优秀组工干部典型,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全国共有1.5万名组织部长、副部长和7万多名组工干部参加,下基层与干部谈心谈话116万多人次,建立基层联系点15万个,结对帮扶困难党员15万多人,解决实际问题11万多个。组织部门带头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激发了组工干部队伍的活力。加强组工干部教育培训,举办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培训班,首次把专题培训直接办到县委组织部长,3100多名组织人事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集中培训。加强和改进组织工作宣传和信息公开,提高应对、引导和运用新闻舆论特别是网络舆论的能力,改善了组织工作的舆论环境。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进一步树立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一年来,老干部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提高了部分离休干部医疗待遇,普遍开展走访慰问老干部、老工人、老党员活动,表彰了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党支部和先进个人。党建研究、领导干部考试测评、党建读物出版和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等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首先是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正确领导的结果。组织工作的所有重要文件,中央政治局会和中央党建工作领导小组都认真研究、指明方向;组织工作的所有重要事项,胡锦涛、同志等中央领导都在关键问题上作出重要指示、及时指导。其次是各级党委加强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坚决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各有关部门在人才引进、大学生“村官”、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方面给予了有力的政策、资金等支持。第三是全国组织系统上下齐心、开拓进取的结果。各级组织部门和广大组工干部坚决贯彻中央决策部署,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创新的精神,解放思想、坚持原则、勇于开拓、倾心付出,卓有成效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组织工作满意度在总体提高的进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下降。从这次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来看,31个省区市,对组织工作的总体评价,满意度提高的16个,降低的15个;对组工干部形象的评价,满意度提高的19个,降低的12个;对干部选拔任用情况的评价,满意度提高的30个,降低的1个;对防止和纠正用人上不正之风的评价,满意度提高的28个,降低的3个。二是组织工作中群众反映强烈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明显解决。调查显示,领导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排在前3位的,仍然是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责任意识不强,工作不深入;选人用人上不正之风的突出表现排在前3位的,仍然是领导干部指定提拔人选,跑官要官、买官卖官,任人唯亲、封官许愿;人才优先发展的思想和政策在基层落实还很不够,人才结构不合理,束缚人才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尚未有效破除;一些地方和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薄弱,党组织覆盖面不广、缺乏凝聚力战斗力,部分党员党员意识淡化、起不到应有作用。三是组工干部形象与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差距。调查中大家认为,影响组工干部形象的突出问题,第一是不够公道正派,第二是不敢坚持原则,第三是服务意识不强,第四是创新意识不强,还有口大气粗、少数人不清正廉洁等问题。我们有些工作重点还不够突出,抓落实不够有力。组织工作满意度是个“易碎品”,上去不容易,下来很容易。我们要增强高度的责任感和一贯的危机感,正视存在的问题。努力加以解决。

二、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做好明年组织工作。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胡锦涛指出,制定一份好的文件不容易,把文件落到实处更不容易。同志要求各级组织人事部门要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保证四中全会精神在组织战线的贯彻落实。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精神、求真务实作风,扎实做好明年组织工作。

明年组织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以“三服务”、“两满意”为目标,以贯彻四中全会《决定》和实施五个规划为抓手,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加强领导班子能力建设、从严管理和重点管理干部、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改革创新、狠抓落实,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努力提高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努力建设过硬组工干部队伍,为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按照这一总体要求,明年要重点抓好10个方面工作。

(一)善始善终抓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在全党开展的学习实践活动将于明年2月基本结束。要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把学习实践活动办成群众满意工程,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要坚持“五个贯穿始终”,扎实抓好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确保实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基层组织、推动科学发展的目标。要及早部署总结学习实践活动成功经验,建立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长效机制的工作。活动结束后,中央将召开总结大会,我们要认真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二)坚持正确的考核导向和用人导向,为全国科学发展大局提供坚强组织保证。2010年是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新胜利、推动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开拓奋进的重要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胡锦涛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坚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正确政绩导向、正确用人导向,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组织部门要把这一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特别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中去。要全面实施“一个意见、三个办法”,完善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做好对中央管理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工作。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各有侧重、各具特色的促进科学发展的具体考核指标,提高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导向的正确性。要树立正确的示范导向,注意发现和宣传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做出突出成绩的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先进典型,总结宣传他们的经验和事迹,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自觉做到“五个更加注重”,自觉衡量“八个是否”,努力提高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要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注意提拔重用那些符合干部使用条件特别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态度坚决又有能力的同志,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人民群众意见强烈的干部,要批评教育,该调整的及时调整。要强化正确的作风导向,把干部作风情况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转变作风、亲民爱民、真抓实干、勤政廉政、恪尽职守,自觉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三)落实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全面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已经中央审议批准下发,明天要召开会议作专门部署。这里我简要讲一下明年要抓的几项重点工作:一是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中央组织部将制定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工作暂行规定,经中央审定后印发。二是推广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要突出岗位特点,注重能力实绩,干什么考什么,在提高选拔质量上下功夫。中央组织部将研究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的指导性意见。要完善差额选拔干部办法,促进好中择优。三是加大从基层一线选拔干部力度。提高党政领导机关招录具有基层工作经历公务员的比例,优先选拔具有基层一线工作经历的优秀干部充实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机关,推广和完善从优秀村干部、社区干部中考录乡镇、街道公务员的办法,树立重视基层的用人导向。四是完善干部交流制度。加大重要部门、关键岗位、中央和地方、东中西部及民族地区干部交流力度,疏通不同领域干部交流渠道。同时,要抓好中央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和考核评价办法的落实,研究提出加强中央管理的金融机构领导人员管理的意见;研究制定符合不同行业特点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办法和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四)以最坚决的态度同用人上不正之风战斗,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对组织工作提出的重大任务。要加大对违规违纪用人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集中检查、重点抽查和巡视检查,严格执行违规用人立项督查制度。坚持有案必查,下级不查上级查,查实一起通报一起。明年要继续下大气力治理拉票问题,同时开展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问题的专项整治。要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制定出台《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等4个法规性文件,完善“一报告两评议”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离任检查。要拓宽监督渠道,强化公开监督。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完善信访、电话、互联网“三位一体”的群众举报网。要运用好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结果,形成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力杠杆。中央组织部将把2009年调查结果尽快反馈给各地区各部门,并向社会公开有关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找准问题和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把民意调查带来的压力转化为推进改革和强化监督的动力。

(五)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建设规划纲要》,着力提高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能力。要积极推进学习型领导班子建设,大力倡导读书学习、调查研究的风气,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战略思维、干事创业的本领和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要认真贯彻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意见,重点抓好10项制度性措施的落实,提高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质量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要认真做好领导班子调整补充工作,优化领导班子结构,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和合力。加强女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党外干部培养选拔,尤其要注意掌握一批政治素质好、年轻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名单,有计划地进行长期教育培养。严格控制选任制领导干部任期内职务变动,保持领导班子任期稳定。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保持各级领导班子老中青梯次配备的年龄结构,防止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纠正对乡镇干部、县级领导用45岁、50岁的年龄杠杠“一刀切”的做法。要认真落实进一步从严管理干部意见,把从严管理贯穿到干部工作各个方面。从严管理干部当前主要应严在对干部德的要求上。要注重从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关键时刻表现、对待个人名利等方面考察干部的德。加大问责力度,切实解决一些干部不敢坚持原则、不愿担负责任等问题。对干部身上的苗头性问题,要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防止因姑息迁就导致干部犯严重错误。

(六)加强对关键岗位干部的重点管理,抓好后备干部队伍的培养。对关键岗位干部实行重点管理,是组织工作科学化的重要体现。要继续抓好加强县委书记队伍建设20条规定的落实,重点是选优配强、严格管理监督、加强教育培养,要防止把“重点管理”变成“重点提拔”;研究对市委书记、市长,乡镇党委书记重点管理的办法和措施。要把重点管理关键岗位干部与加强党政正职后备干部重点培养结合起来,组织实施好“百千万工程”,对掌握的年轻优秀市委书记、县委书记进行跟踪了解、重点培养。要按照《2009—2020年全国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要求,加强对后备干部的教育、培养和管理,突出党性锻炼和实践锻炼。要建立后备干部交流培养制度,加大跨地区跨部门交流力度,对缺乏基层历练的后备干部要优先安排去艰苦地区、复杂环境、困难环境、重点工程经受锻炼和考验。

(七)积极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调动和激发广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政治热情。现在一些基层单位的党员政治参与热情不高、不关心党内事务,已成为影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一个突出问题。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展党内基层民主,是调动党员政治参与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中央组织部明年将研究制定党内基层民主建设实施纲要。要全面推进基层党务公开,明确公开内容、规范公开程序和形式、落实公开责任,提高党务公开的质量。要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畅通党员与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信息互通渠道,推广党员议事会、民主恳谈会、党务听证会等做法,拓宽党员参与民主决策的途径。完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议事决策规则和程序,发挥党员大会和党员代表大会作用。要改革和完善党内基层选举制度,加强对村“两委”和社区等基层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在有条件的农村、社区、企业等单位普遍实行有领导的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两推一选”制度,逐步扩大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直接选举范围,继续开展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中央组织部将按照中央要求,做好《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修订工作。要加强党内基层民主监督,健全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探索建立党员信访举报受理、查核和反馈机制。要落实《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暂行条例》,建立党代表大会代表提案制度,继续抓好县(市、区)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八)大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广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要组织基层党组只和广大党员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创先争优活动为抓手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以“五个好”为目标加强村党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明确支部书记职责,妥善解决激励保障问题;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继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等经验,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基本完成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要以“三有一化”为重点推进城市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增强服务和管理功能。要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把城乡党建工作融入城乡统筹发展大局。要认真落实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国有企业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体制机制,探索在选人用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途径。统筹抓好机关、学校等领域党建工作。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央组织部将制定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意见。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团结各族群众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反对分裂、维护稳定的战斗堡垒作用。要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全面实施各项党员培训工程。加大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力度,筹备建立全国党员信息库。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加强县、乡、村三级党员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在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力度,继续做好在高知识群体、在大学生等各领域优秀青年中发展党员工作,提高发展党员质量。

(九)深化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继续做好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各地区各部门狠抓落实,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取得很大成绩。当前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仍然是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要加大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力度,更好地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成长服务。中央组织部明年将制定实施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要坚持以人为本、按需施教,根据不同类别、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干部履职和成长需求,确定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明年将启动中央和国家机关司局级干部自主选学试点工作,开展后备干部个性化定制培训试点。要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作用,注意发挥高校、社会培训机构的作用,逐步形成各类培训机构有序参与的竞争择优机制。探索建立培训经费跟着干部走、跟着项目走的管理办法。要创新培训内容、方式和手段。中央组织部直接组织的培训班次,明年要增加分类别、分专题培训的比重。继续进行领导干部境外专题培训。教材建设要突出案例特色,尽快审定出版第三批全国干部学习培训教材。要加强学风建设,加大不良学风整治力度。

(十)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正报请中央审定。明年要围绕实施《规划纲要》重点抓好5项工作。一是抓好《规划纲要》任务分解,研究提出重要政策、重大工程和重点任务的配套实施办法。各省区市和有关部门要抓紧编制出台本地区本行业人才规划,形成覆盖全国的人才规划体系。筹备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二是加快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__”。中央层面全年争取引进500名左右,各省区市特别是东部省市和重点城市也要有各自的“__”。要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进中央企业在京集中建设“未来科技城”。完善引才配套政策,健全“__”服务体系。三是以高层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制定进一步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大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四是坚持以用为本,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创造热情。五是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意见,开展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试点,推动“一把手”抓第一资源,把人才优先发展落到实处。

要继续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进一步落实老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抓好“五个好”党支部创建活动,开发社区资源搞好对老干部的服务和管理。要进一步加强组工宣传、党建研究、领导干部考试测评、党建读物出版和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

组织工作优秀的基础是组工干部队伍优秀。各级组织部门要带头贯彻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方针,从优配备、从严管理、强化培训组工干部,努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

第一,创建学习型机关,建设眼界宽、思路宽、胸襟宽的高素质组工干部队伍。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全国组织系统普遍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带头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要加强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引导组工干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群众学习,优化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创新能力,不断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要建立健全考学评学制度、基层专题调研制度、定期研讨务虚制度、学习成果交流制度等,形成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好风气。

第二,广泛开展向王彦生同志学习活动,进一步树立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良好形象。明年是全国组织系统“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的巩固提高年,要把学习王彦生同志作为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注意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建立长效机制。组工干部要以王彦生同志为榜样,坚守党的原则,知人善任、公道正派,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无私无畏地抵制不正之风,做组工战线的正派人、老实人。

第三,继续开展“万名组织部长下基层”活动,大兴调查研究和抓落实之风。组织部长下基层是组织部门最受干部群众欢迎的工作之一。组织部长下基层,不能“一阵风”,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要把下基层活动作为加强组工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谈心谈话要坦诚交心,调查研究要“解剖麻雀”,结对帮扶要真心实意,信访接待要解决问题。各级组织部门要把下基层与抓工作落实结合起来,加大抓落实力度,提高抓落实在工作中的地位,推动广大组工干部想抓落实、敢抓落实、会抓落实,防止和克服“机关化”倾向。

第四,严格执行“十严禁”纪律,保持清正廉洁政治本色。要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从严带队伍,使“十严禁”成为规范组工干部行为铁的纪律。对在选人用人中跑风漏气、在干部考察中弄虚作假、违规干预下级单位干部选任工作、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等行为,必须严肃查处。原则性不强、责任心不强、纪律性不强的干部,不能当组工干部。要把“十严禁”作为组工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内化为每个组工干部的自觉行为和自律准则。要让全社会了解组工干部“十严禁”纪律,鼓励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要坚持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推动和谐机关建设。

新的一年,组织工作任务更加繁重,组织部门责任更为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狠抓落实,为完成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八

同志们:

今天是星期六,为了照顾我在中央党校学习,占用大家的休息时间开会,我向大家表示歉意。我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部署安排全年重点工作。省工商联制定印发了相关文件,今天上午三位副主席结合省工商联工作要点对全年重点工作的实施方案进行了说明,大家对实施方案、对省工商联代拟的《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工商联工作的意见》(草稿)、对省工商联领导机构成员履行职责义务的有关规定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很多好的意见和建议。这里我想再从两方面强调几点:

一、工商联必须在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方面提升水平。

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行有效引导和管理,促进其健康成长,是当前党和政府面临的一项新的重要课题,是新时期、新阶段工商联的首要任务。面对素质越来越高的民营企业家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面对在改革发展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各级工商联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加强学习,加强锻炼,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创新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引导水平。

1、要通过大力度的宣传广泛引导。民营企业家的贡献要靠舆论的充分肯定,民营企业的发展也要靠舆论强有力的支撑。做好对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的宣传工作,是工商联义不容辞的责任,是教育引导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重要方法,也是为民营企业服务的重要形式。抓宣传、促发展,不仅是我们今年工作的重点,也是工商联永远的工作主题。光彩论坛、民企宣传都要搞成宣传工作的品牌。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各级工商联要抓住这个契机,积极营造宣传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舆论氛围;要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内容,多形式、多渠道、大张旗鼓、全方位地大力宣传30年来我省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巨大成就和巨大贡献,大力宣传民营企业家的先进典型,充分展示民营企业家的新理念、新品质、新风采、新形象,为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树立先进典型,树立学习榜样。引导广大非公经济人士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要通过多方位的平台互动引导。引导不能只靠灌输,只靠说教,最有效的引导是互动。要为广大非公经济人士打造多方位、多角度表达的平台,这是换届以后省工商联做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需要各级工商联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经过半年多的努力,省工商联改版了网站,复刊了《河南工商界》,创刊了《民企社情》,整改了《工作信息》,平台基本搭建好了,各级工商联和广大非公经济人士都有机会在这些平台上表演展示。要尽快建立好引导机制、考核机制、竞争机制,通过有序的互动引导,共同努力,把这几个平台真正打造成为全省工商联先进思想建设的园地,政策法律宣传的阵地,建言献策诉求的营地,企业经营交流的商地。

3、要通过高质量的培训深入引导。加强民营企业家培训,是全面提高民营企业家队伍的整体素质,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中央已经把加强非公经济人士的培训工作纳入议事日程,中央党校培训部今年春季的培训班次,有省部班、地厅班、县委书记班,还有一个中关村企业家班。从时间安排看,省部、地厅班两个月,县委书记班1个月,中关村企业家班4个半月,可见重视程度。这种高层次的培训深受企业家欢迎,因为他们有加强学习的内在动力和需求,所以他们非常重视、非常珍惜,抓住一切机会学习锻炼提高,培训部开展的案例教学及有关活动,企业班学员都表现可嘉。最近《劳动合同法》贯彻实施过程中引发的争议,将会促使有关部门更加重视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培训引导。全国工商联正在制定五年培训规划,省工商联也把培训工作作为本届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是培训工作启动年,省工商联要紧密联系省财经学院,建设好培训基地,规划好培训内容,选择好培训教师,开展好高质量培训;各级工商联要积极配合,增强培训意识,宣传培训意义,按要求动员好组织好培训学员。要通过培训逐步建立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各级工商联领导机构成员、骨干会员的培养机制。同时,通过培训,努力提高各级工商联机关人员素质,促进工商联干部健康成长。

4、要通过有实效的服务真情引导。要真正树立服务理念,把服务升华为一种境界。当服务成为一种境界,服务就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那么,领导是服务,引导是服务,宣传是服务,培训是服务,帮助维权、融资、咨询、联系更是服务,工商联的一切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字:就是“服务”。要增强服务意识,做好本职服务,本职见责任;做好主动服务,主动见真情;做好小事服务、小事见精神;做好细节服务,细节见人文。要创新服务手段,使服务手段跟上时代的步伐,符合形势的要求。我们今年的工作在服务手段上体现了创新,有不少新突破,关键要抓落实,见实效。联系会员、融资服务、维权服务、顾问服务,行业商会服务、企业帮村服务等等,不能仅仅停留在制度、文件、方案层面,更不能站在指挥的位置上,要从制度、文件中走出来,从领导、指挥的位置上走下去,深入调查研究,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解决问题。特别是百千万工程、行业商会建设,不管是指导督查、加强统计,还是经验交流、评比表彰,唱主角的是企业、是商会,工商联一定要找准位置,工商联的角色是服务员,不是指挥员,要做到全方位服务。什么是全方位服务?就是服务要横向到边、竖向到沿、服务到位。总之,通过我们真心、真诚、真情的服务,不断提升我们的引导水平,提高我们的引导实效。

二、工商联必须在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方面再上台阶。

贾庆林主席在全国政协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当代中国,任何组织和团体能否在社会生活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体现应有的价值,归根结底取决于在促进发展方面的成效。”在现场听到贾主席的这段话时,我感觉好像是专门对工商联讲的。我们有时觉得工商联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重视,应有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和体现。这次在全国政协会上,就有一个省工商联主席提出建议:工商联要成为政府口管理非公经济的机构。我想这个建议也是缘于我说的这两种感觉。我们不必过多关注体制上的问题,那毕竟是客观方面,我们还是要按照贾主席的要求,在促进发展方面下真功夫。要立足于我省经济建设大局,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发展谋划工作,紧贴发展开展工作,抓住发展促进工作。省委书记徐光春对工商联促进发展寄予厚望,在全省统战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我们,要在招商引资、发展开放型经济上筑大通道,要在推进全民创业、发展壮大非公有制经济上做大文章,要在富民惠民、改善民生上做大贡献,要协助党委、政府营造好创业环境,为非公有制经济送阳光、空气、雨露、养分。我们实施“百千万工程”,并将其作为全省工商联工作重点,就是贯彻落实省委统战工作会议和徐书记的讲话精神,结合工商联实际,立足于整合资源,统一目标,打造品牌,促进发展。“百千万工程”不是权宜之计,不是一时之举,是长期工程,通过“百千万工程”的积极推进,有效实施,把广大会员更加紧密地凝聚在工商联周围,为加速中原崛起做出积极贡献。工商联的社会影响就会越来越大,党和政府对工商联的工作就会越来越重视,工商联的位置就会越来越重要,工商联的价值就会越来越彰显。为此我再强调四点。

1、在促进非公经济36条落实方面要有新举措。国务院非公经济36条,从7个方面提出了促进非公经济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和要求,我省也制定了实施意见。我们要积极促进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一是加强调研,做到心中有数;积极建言,做到切实可行。二是选准课题,促进我省非公经济联系会议制度启动,促成非公经济联席会议召开,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努力运作,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促成高层领导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座谈。四是积极联系,促进银行更加关注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2、在促进民营企业发展方面要有新行动。我省民营企业发展情况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工商联有责任帮助、引导、推动、促进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我们提出引导民营企业“走出去、请进来”,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大循环,这应该说是老思路,老思路要有新行动。经联部拿的方案很好,太安主席讲得也很清楚,我再强调两点:一是要做好调研工作,通过深入调研,对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进行梳理,归类排队;二是要做好联络工作,充分利用工商联的网络,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及省外境外联系,为企业家提供有效信息。工商联有丰富的资源,我们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仅全国工商联直属商会就有几百家企业,这个资源我们就可以很好地用起来。省工商联要与全国工商联及其直属商会、与兄弟省市工商联从不同层面多加强联系。企业要“走出去、请进来”,工商联机关也要“走出去、请进来”,信息、经验更要“走出去、请进来”,在这方面网站首先要办活。

还有一个老话题是为民营企业融资服务。我们过去都做了什么?今后怎么做?在新形势下要有新行动。市场期待已久的“创业板”推出已经进入倒计时,中国证监会上周五公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征询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有望在“五一”前后推出首批创业板上市公司。我省有1000多家中小企业和科技企业申请,有200多家符合标准,已选出50家有希望的企业,正加紧备战。这三个数字的企业中有多少民营企业?我们是否可以在政策、咨询、联系、培训等方面提供帮助?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祁斌给我们讲课时说,不少地方政府为了鼓励中小企业上市,帮助企业把前些年偷的税补出来,有的政府甚至为企业补税。工商联作为政府助手可以呼吁,但必须吃透情况才好说话。祁斌说,全世界的资金流向资本洼地,大国就能崛起,今天的中国已成为资本洼地。我国资本市场经过的发展,轻舟已过万重山,各项制度已与发达国家接轨,已经成为世界第四。祁斌说,要鼓励所有的企业在本土上市,让老百姓分享改革成果。他认为美国社会之所以稳定,就是因为有60%的人拥有股票,成为资本家,我国如果有50%的人成为股票持有者,对构建和谐社会将具有重要的作用。他预测5年后,中国企业500强必然是上市公司,否则,要么是倒闭了,要么是被收购了。无锡有220个企业准备上市,全国类似的市有10个。在我国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氛围下,我们工商联一定要有所作为。

3、在促进民营企业创新方面要有新思路。十七大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民营企业对推动我国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着重要作用。有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国内发明专利和80%的新产品来自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一般都是非公有制企业。结合我省实际,要引导民营企业进行五大创新。一是引导管理创新,这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关键。二是引导技术创新,这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三是引导体制创新,这是企业健康发展的保障。四是引导知识创新,这是企业发展的源泉。五是引导精神创新,这是企业创新的灵魂。我们要围绕这五个方面开展调研,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提供帮助。

4、在促进全民创业方面要有新作为。十七大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今年以来,全国掀起了解放思想,全民创业的热潮,有的提出“解放思想,激情创业”,有的制定鼓励全民创业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元月3日,徐光春书记在河南日报发表《让全民创业之歌响彻中原大地》,吹响了我省鼓励全民创业的号角。创业是发展之源、富民之本、和谐之基,鼓励全民创业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激发社会创造活力的现实选择,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大好机遇,是培育创业精神的广阔舞台。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统战工作会议精神,协助党委、政府营造好创业环境,在推进全民创业上做大文章。要挖掘好发挥好优势,通过“带、帮、扶”,用民营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创业智慧、创业毅力、创业成果,激发创业热情,推动创业浪潮,弘扬创业文化、实现创业价值。

同志们: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在这美好的春日里,我们明确了全年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作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任务重、时间紧、要求高,全省各级工商联组织和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要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定信心、上下联动、密切配合、狠抓落实;要向市委统战部主要领导汇报这次会议精神,紧紧依靠统战部,紧紧依靠民营企业家,紧紧依靠政府有关部门,促进发展上台阶,促进发展创品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只要各级工商联和广大会员携起手来,团结合作,同心同德,话往一处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就一定能够取得辉煌的成绩!

谢谢大家!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九

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老干部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关于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和盐城市委关于老干部工作的最新部署要求,表彰先进典型,研究部署今年工作。

会议表彰了7个先进集体和16名先进个人。3位老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讲述了他们永葆本色、老有所为,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生动事迹和切身感受,听了深受教育、非常感动。此前,我市白驹镇老干部支部受到了中组部的表彰,2名先进个人受到省表彰,3个先进集体和6名先进个人受到盐城市表彰。这些受表彰的先进典型,是全市老干部工作和离退休干部的优秀代表,展示了广大老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胸怀大局、服务发展的责任意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精神,值得全市党员干部学习。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典型表示热烈祝贺,向广大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向全市老干部工作者表示亲切慰问!

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大丰发展的有功之臣。市委历来重视老干部工作,市委倪峰书记、市政府陈平市长每年都亲自走访慰问离退休老同志,主持召开老干部形势报告大会,通过座谈会等多种途径征求老同志的建议意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近年来,全市各镇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精神和省、市委部署,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加强老同志思想政治建设,全面落实老同志各项待遇,整合社会资源做好服务工作,鼓励支持老同志发挥积极作用,老干部工作呈现出整体提升、全面发展的良好势头,取得了显著成绩,许多方面走在全省、盐城市前列,在全国也有一定影响,市委对老干部工作是充分肯定的。刚才,夏寅局长对我市老干部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和部署,我完全赞同。现在,我就贯彻落实习重要讲话以及全国、省和盐城市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全市老干部工作,讲几点意见,供同志们参考。

一、切实增强做好老干部工作的政治意识。

党的以来,习多次对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发表重要讲话。去年11月,习等中央领导同志在全国离退休干部“双先”表彰大会上,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对老干部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最新部署要求上来。一要找准新定位,主动作为。指出,老干部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我们党的工作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不忘本才能开辟未来,老同志为大丰改革发展奋斗了一辈子、奉献了一辈子、辛劳了一辈子,把他们照顾好、服务好,是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我们一定要切实增强责任意识,把老干部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把握、去谋划、去推进,找准定位,主动作为,务求实效。二是明确新任务,创新作为。指出,要充分发挥老同志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组织引导老同志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这为充分发挥广大老干部作用、彰显老干部工作价值拓展了空间。我们要在做好服务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工作内容,积极鼓励和支持老同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把握新要求,务实作为。指出,要把党中央关于老干部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老同志的实际困难。我们要保持敬重之心,始终牢记老同志的历史功绩,倍加珍惜老同志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事业传承、接续奋斗中把握正确的前进方向,在弘扬先辈优良传统中坚定走向未来的信念。要多做务实之事,时时处处为老同志着想,从老同志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真正把利老便老、优老惠老的政策落实到位,把服务工作做到老同志的心坎上。

二、注重发挥广大老干部的智慧力量。

去年12月份,视察江苏时首次提出“四个全面”,并向江苏提出了“五个迈上新台阶”的殷切希望。最近,先后10多次阐述“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四个全面”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涉及的领域是全面的,其关键就在于坚持中国道路、增创中国优势。这喻示着各项工作要全面推进,各类群体将普遍受益。

老干部具有丰富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是推进“四个全面”的独特力量。希望广大老同志老有所为、量力而为,为“建设新大丰、发展上台阶”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一是发挥老干部在改革发展中的参谋智库作用。广大老干部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大丰各项事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希望老同志们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大丰的改革发展,紧紧围绕稳中求进、提质增效的总基调,以机构调整、沿海开发、现代服务业、城镇建设、绿色生态、民生改善为重点,在增长与转型、经济与民生、发展与稳定等方面多鼓劲加油、多建言献策,齐心协力深化改革,同心同德推动发展。二是发挥老干部在依法治市中的引领推动作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部署,大力推进依法治市,是“建设新大丰、发展上台阶”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希望老同志们带头树立法治理念、弘扬法治精神,利用同社会接触机会更多、了解各方情况更广的优势,在开展法治宣传、救助弱势群体、关心下一代、参与社会治理等方面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多做工作、贡献力量,倡导弘扬文明新风,促进社会团结和谐。三是发挥老干部在从严治党中的示范监督作用。从严治党,关键在从严管理干部。强调,“干部随管理成长,管理伴干部一生”。广大老干部经历过长期党内政治生活的洗礼和艰苦环境的磨炼,党性原则强、自我要求高,是我们党弘扬优良传统,加强作风建设的生动教材。希望老同志们一方面永葆政治本色,发挥好党员干部传帮带作用,当好示范作出表率;另一方面,继续担当起爱党忧党护党的政治使命,发挥好在党风廉政方面的监督作用,推动作风建设常态长效开展。

三、不断扩大服务广大老干部的实际成效。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关心重视老干部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服务保障好老干部生活是老干部工作的基本职责。我们要主动适应发展新形势和社会新变化,倾心服务、倾情关怀、倾力办事,更好地满足老同志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不断推进老干部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强化思想政治建设。老干部的政治立场、政治态度、政治表现如何,在社会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力。要把加强老干部思想政治建设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坚持不懈抓好理论武装,认真组织广大老同志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老同志始终做到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要加强形势政策教育,引导广大老同志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遵守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工作惯例,自觉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和省、市委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建设,努力做到组织覆盖、班子健全、制度完善、活动正常,真正把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成为组织、凝聚、教育老同志的坚强堡垒。二是全面落实各项待遇。要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和省、盐城市有关老干部的各项政策,继续坚持和完善定期向老干部通报情况,让老同志阅读文件、参加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走访慰问老干部等制度,将老干部的政治待遇落实好。要针对老干部普遍进入“双高期”(高龄和高发病)的特点,进一步完善离休费保障机制、医药费保障机制和财政支持机制,将老干部的生活待遇落实好。要健全完善离退休干部特困帮扶、党内关怀、紧急救助等机制,将老干部的急事难事解决好,使老同志难时有人帮、病时有人管,让他们时刻感受到党的关怀和温暖。三是创新服务保障能力。主动适应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新情况新变化,积极创新老干部服务管理工作的理念、方式、方法,为广大老同志提供更优质、更快捷、更便利的服务。要畅通老同志诉求表达沟通渠道,对老同志提出的要求,只要是符合党的老干部工作政策、力所能及的,要尽可能地统筹解决好。要适宜适度组织老干部开展一些有影响、有规模的活动,释放老同志政治热情,展示老同志精神风貌。要加大对空巢、独居和重病老同志的关心照顾,为他们提供更多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服务。要更加重视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建好用好老干部活动中心、老年大学等重要阵地,不断满足离退休干部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新形势下老干部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干部工作,认真落实领导责任制,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党政主要领导对老干部工作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工作上要亲自过问。分管领导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了解老干部工作情况,经常听取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老干部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老干部工作领导小组要加强统筹协调,切实履行好责任。要围绕让党放心、让老干部满意的目标,不断加强老干部工作部门自身建设,努力建设一支讲政治、重感情、业务精、作风好的过硬队伍,更好地为老干部服务。

同志们,做好新时期的老干部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过硬的作风、更加优质的服务,努力开创全市老干部工作新局面,为“建设新大丰、发展上台阶”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

各位执委,同志们:

此次省工商联十届五次执委会就要结束了。会议期间,我们听取了陈放主席所作的工作报告,通过了有关人事事项,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需要重点把握好的问题谈三点意见。

一、抓住新机遇,增强非公企业的发展信心。

近期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政策思路、战略战术布局以及各项工作重点,将明年的经济工作讲得很明白、部署得很具体,既宣示了实现“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的坚定决心,又激发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活力。可以说,这次会议对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就是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廓清迷雾、凝聚共识、增强信心、顽强奋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起冲刺打下坚实基础。

一要保持定力、增强信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判断,我们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我们应该看到,一段时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加大,关于我国经济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和看法。其中,有些是合理的担忧,但也有不少是恶意的唱衰。在当前经济新常态下,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只有当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和预期时,才愿投资和消费,经济增长才有持续的动力。信心从哪里来?既从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四个没有变”的客观事实中来,也从我们对未来发展的全面分析、主动把控中来。从我省来看,全省经济运行实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好,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将达3万亿,增长8%。服务业gdp增长9.5%,投资增10%,消费增12%,三次产业比重进一步优化,达到11.9:48:40.1;高端产业项目竣工398个,到位资金近万亿,为发展增强后劲;高速公路突破6000公里,铁路达到4600公里,新建改建农村公路2.5万公里,发展条件持续改善;地方预算收入增长7.5%,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5%和10%,新增就业102万,单位gdp能耗下降6个百分点,经济质量效益稳步提升;成都经济总量过万亿,千亿元市州达到14个,百亿元县达到109个,城镇化率达到47.5%,显示区域协调发展也有当量。

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应该说,明年是比较困难的一年,持续的经济下行压力,多重的困难叠加,多重的风险交织,特别是“四个下降”(即经济增速、工业品价格、实体企业盈利、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和经济风险发生成为大概率事件。四川经济在新常态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其标志性特征表现为,经济增长必须规模和质量同步、工业和城镇化必须继续加速、多点多极发展必须进入整体跃升、发展转换必须找到新的动力源、产业转型必须接续发力、全面建成小康必须由决战向决胜攻坚。

因此,我们认识新常态要到位,正确认识经济增速,真正理解增速逐步放缓是客观发展使然,是符合国际经验的经济发展规律,正确认识投资率明显下降、多数企业收入占比明显下降等客观问题,从而把握规律、因势而谋、顺势而进,努力实现多方面工作重点转变。适应新常态要主动,要善于在把握大逻辑中坚定重要战略机遇期没有根本改变和经济基本面长期向好的信心,深刻认识中央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从供需两端加大结构性改革等决策部署,从而做好充足准备打好持久战、打好攻坚战。引领新常态要作为,紧紧围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这个基点,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坚持把研发创新、工匠精神作为生存发展的关键,真正把价值创造作为企业立足的根本。

二要吃透精神、增强信心。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几个关键词,主要体现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以及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银行体系改革、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四大改革”上。从经济任务方面讲,“五大任务”中的“降成本”与我们的企业休戚相关。比如会议提出,要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打出“组合拳”。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进一步清理规范中介服务;要降低企业财务成本,使金融部门回归利率正常化,为实体经济让利;要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进一步正税清费,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营造公平的税负环境;要降低社会保险费,研究精简归并“五险一金”;要降低物流成本,推进流通体制改革;要降低电力价格,推进电价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举措,可以说,抓住了当前企业发展中的一些“痛点”。从工作着力方向讲,会议强调要在工作重点上实现“十个更加注重”,每一个方面都直指当前经济发展的短板。比如,强调经济发展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意在破除唯gdp;强调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意在加快“走出去”;强调推进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为核心,意在解决以往“产业空心”等问题。可以说,解决这些问题,既是经济走出困境的突破口,也是实现跨越的增长点。中央强调要在战略上坚持持久战,在战术上打好歼灭战,这种清晰的问题意识,这种明确的解决思路,这种务实的应对举措,应该说,足以凝聚和提振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发展的信心。

三要深处着力、增强信心。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已经到了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阶段,之所以没有出台大规模刺激措施,正是为了给结构性改革创造空间,着力解决经济中的深层次和中长期问题,让中国经济走得更好更稳更远。从短期来看,中国经济确实有压力,但放在更长周期来看,不过是波浪前进的新曲面。为此,我们要抓住企业应对“浪潮”的着力点。要充分发挥企业党建优势,激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强化企业党组织的引导力、凝聚力和推动力,通过企业党员信心的提升带动全体员工信心的提升,带动合作伙伴信心的提升,带动企业自身信心的提升,从而上下同心,形成合力,不断凝聚企业发展的整体力量。要带动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应对经济形势,主动调整发展思路,努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企业治理和内部管理,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有效降低经营成本。要引导企业化解过剩产能,用“腾笼换鸟”的思路去换产品、换技术,换新的运营方式,提供有效供给。要帮助企业做实做强,扎实破解好影响和制约企业发展的融资渠道少、帮扶政策少、创新手段少、核心竞争力弱等难题,为企业“过冬”送上“锦囊”、缝好“棉袄”,增强企业防范风险和抗击危机能力。境由心造,事在人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把经济的走势规律研究得更透彻一些,把将要面临的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解决问题的对策谋划得更周密一些,认清自我,看清方向,脚踏实地,运筹帷幄,做好自己的事情,处理好自己的问题,我们就能化危为机赢得新一轮发展。时间也会证明,坚定的信心必将转化为强大的动力,引领我们像接力赛那样一棒接着一棒地奔向胜利。

二、强化正导向,为非公经济发展明理造势。

在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上强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要坚持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这为我们做好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指明了正确方向、提出了根本要求。促进“两个健康”是重大经济问题,也是重大政治问题。明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起步之年,同时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因此,强化正导向,为非公经济发展明理造势显得更为迫切。我们必须把握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善于抓住和处理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努力调动各方积极性,紧扣“两个健康”主题,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基层导向,做到既有清晰的思路目标,又有明确的工作方法引领,更有服务能力和作风保证。

一要领会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思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明年经济工作思路和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善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适应和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转型发展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对内靠改革、对外靠开放,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突出全面创新改革牵引,着力加强结构性改革,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比较优势,促进发展成果共享,推动全省社会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努力实现“十三五”发展的良好开局。我们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必须紧扣这样的部署和节奏,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跟上国家政策的步点,非公经济的发展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因此,大家必须把发展理念、发展政策、发展措施搞清楚、弄明白,这是我们搞好经济的“母本”。

二要善于处理经济工作中的主要矛盾。要搞清楚中高速增长和中高端发展的关系。“双中高”是省委关于明年经济工作的基本要求。增长和发展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只有中高速的增长才能为中高端的发展创造条件,也只有实现了中高端的发展,才能为中高速的增长创造空间。财政税收、企业利润、居民收入、扩大需求、创造新供给,莫不生生息息于此。当前我省非公经济还不适应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变得非常“焦虑”。转型往哪里转,没有明确方向,感到非常“茫然”,有的甚至把“走出去”变成了“跑出去”。这里关键是要准确把握速度和发展的辩证关系,不能速度下来了,在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上找不到方向,使不上劲头。要搞清楚供给侧改革和需求侧管理的关系。目前经济运行遇到的困难,表面上表现为需求不足,实际上是供给侧不匹配,不能提供新的需求热点。任何产品都存在边际效应递减的问题,如产能过剩问题,只是低端供给过剩,而高端供给仍然紧缺,推动供给侧改革,必须在质量和效益上下功夫。合理地选择是企业加强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政府加强制度创新、简政放权、减费降负,共同推动和引领产业升级、产品换代。要搞清楚传统产业和新产业的关系。传统产业和新产业两者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二者互为补充、并行发展,只有过时的产品,没有过时的产业,任何一次现有产业的修复和动力的新增,都不为过时和过剩,对经济增长有贡献,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能够加以改造的,都是新兴产业的前兆和发轫。要帮助那些暂时遇到困难的企业度过难关,迈过转型升级的坎。要搞清楚个体企业和整体企业的关系。现在企业之间的交互作用、关联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充分。处理一个企业的问题,可以避免一片企业的问题连锁,因此要因小见大、见微知著,特别是对龙头企业的帮扶,更要提上重要议程,要做到既鼓励你追我赶,更要推动互补协调发展。要搞清楚“政”和“商”的关系。政商关系本质是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找市长还是找市场,一直是困扰民企发展的核心问题。对民营企业来说,找准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的最佳结合点,才能实现企业的健康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作用,政府应当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这是不争的共识。这些年民企发展中的教训尤为深刻,必须把好边界。

三要努力调动各方积极性。中央和省委特别要求,要注重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可谓一语中的。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民营经济发展更是如此。民营经济说到底是企业家经济,企业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工商联要爱护保护企业家的积极性,既要帮助他们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又要帮助他们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困难。要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支持他们干事创业,保护其合法权益,稳定企业家预期,给他们吃上“定心丸”。创新人才是转型升级的主力和人才支撑,要尊重人才、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创造热情。工商联干部紧密联系非公经济人士,深知企业家的困难和忧虑,要和企业家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呕心沥血,不谋私利,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做好工作。要不断加强学习,用率先适应的态度引领非公企业“认识新常态”。只有学习上抓紧、体会上深刻、理解上透彻,才能做到观念上适应、认识上到位、方法上对位、工作上得力。最近中央强调,要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经济制度剖析为主要内容的理论体系,我们一定要准确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原意,不能误解错解。要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坚持真理,注重对实际问题的研究,以此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着力解放思想,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引领非公企业“适应新常态”。非公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推动转型升级、寻找发展项目和资金、化解实体经济困难等,必然会有很多难题,工商联干部要勇于探索、敢闯新路、开拓新局。当前,国家推出的政策、项目、资金很多,我们要帮助民企开动脑筋、创新观念、主动对接,在抢抓“一带一路”机遇中“走出去”拓展企业发展新空间,在参与精准扶贫中兑现社会责任开创企业发展新境界,在奋战“十三五”中搭上全面创新改革这班快车实现企业发展新飞跃。要推动依法治理,用法治环境的营造引领非公企业“干在新常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干在新常态离不开法治的思维观念,更不能没有法治的行为方式。各级工商联在推动法治建设中,要发挥独特作用。一方面,通过第三方评估和党委政府委托的重大事项专题调研,推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切实施行和权力清单、负面清单、责任清单的制度完善。另一方面,通过民企依法诚信的典型示范引领,推动非公经济领域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的普遍增强和“重诚信”、“不豪奢”的共识形成,以此建立有利于维护市场秩序、发展法治经济、更好维护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环境,让小富安、大富稳、踏踏实实的干。

三、着力抓重点,做好新常态下工商联工作。

20xx年全国工商联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两个健康”主题,深入开展以守法诚信、增强发展信心为重点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做好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服务工作,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加快推进商会改革,不断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为“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作出新贡献。对于我们来说,明年工商联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全联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切实加以落实,必须把省委十届七次全会精神、省委统战工作会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以及经济工作会议作出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同时,也要始终坚持省工商联一以贯之的“12345”工作思路,加大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力度,优化经济服务工作,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加强组织建设,扎实为“十三五”开局起步作出新贡献。

刚才,陈放主席已对明年工作作了部署,这是做好新常态下工商联工作的重点。要做好这些工作,就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扣“两个健康”主题,坚持责任导向、考核导向、用人导向,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和夙夜在公的精神状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一是理想信念教育重在激发活力、改进方法、占领阵地。工商联具有统战性、经济性、民间性有机统一的基本特征,这就要求我们促进“两个健康”必须始终坚持把政治性摆在首位,始终坚定政治方向,加强政治引导,根植理想信念,始终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凝聚在党的周围。全国工商联从20xx年5月起自上而下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理想信念方面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明年将继续以“守法诚信、增强发展信心”为重点,深化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当前,非公有制经济人士队伍绝大多数是好的,价值取向整体进步,代表作用也日益突出。但少数人存在认识模糊、言行错误等不容忽视的思想动向,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现象。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的“钙”,事关事业成败,我们只有拿出“工匠精神”慢工出细活,持之以恒、广泛深入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在抓鼓励支持的同时抓好教育引导,及时解开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思想上的疙瘩。要全面激发活力。理想信念教育的主体是企业家,主角也是企业家。从我们近两年的教育实践活动来看,部分企业开展得不充分,使得活动活跃度、实效性打了折扣,如何激活企业的“一池春水”,重点是抓好企业家的思想引导。为此,要把思想政治素质作为企业家素质的内在要素,注重引导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以企业家自我教育为主,帮助企业家从“要我参加”变为“我要参加”。要大力弘扬以“创新、执着、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家精神,充分发挥企业家才能,增强企业家创业创新创造的责任感使命感,以发展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重要途径,在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增长点、加快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大作用。要改进工作方法。教育引导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中共党员,要引导他们自觉加强党性修养、锤炼优良作风,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的年轻一代,要引导他们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先进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青年楷模;对于兼具党外知识分子、归国留学人员等多重身份人士,特别是投身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人士,要以适当方法加强教育引导,体现充分地热情关怀。通过持续深入地引导,真正帮助他们自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者、维护者和捍卫者。要占领主要阵地。抓住理想信念教育在商会的有效覆盖,充分用好商会这个教育主阵地,坚持把教育贯穿商会组建、管理、教育、培训、党建的各个环节,不断引导会员企业增强“四信”。只有商会真正行动起来了,教育活动的覆盖面才是真正扩大了;只有商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了,理想信念教育才能真正深入基层、深入企业、深入人心。

二是抓好创新服务重在把准重点、搭建平台、优化环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省委十届七次全会也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省发展新的目标要求,拉开了创新改革发展的“帷幕”。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同时也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当前,我省非公有制经济gdp占比超过60%,但仍有许多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发展方式比较粗放。各级工商联要引导企业把创新作为产业升级的主引擎,把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作为服务中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准服务重点。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重中之重,实体经济则是国家经济的主力军。我省的中小微企业量大面广,是制造业升级换代、取之不竭的庞大生力军。为此,我们必须将服务重点面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始终抓住中小微企业这个困难群体和最大覆盖面,以此带动和提升整个实体经济。要始终坚持把握企业需求,了解企业意愿,设身处地排忧解难,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人才流失、技术不足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要坚持抓大扶小、扬长补短,科学引导产业方向,推动中小微企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想方设法为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先行、企业创新和培养人才等方面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要积极搭建平台。加快开放平台建设,引导企业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西部大开发、天府新区建设等国家及省的重大开放开发战略机遇,拓宽“引进来”“走出去”的深度、广度和节奏,帮助企业把提高运用两种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作为转型升级、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以开放的姿态带动创新、推动改革、促进发展。加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协调,整合资源,在政策、资金、技术、信息、人才、法律等服务上牵好线、搭好桥,不断帮助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要优化发展环境。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扶持发展等系列改革,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得到不断改善,但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各级工商联既要及时向企业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又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反映企业的意愿和呼声。为此,工商联要认真履行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深入一线了解企业期盼诉求,通过参与第三方政策评估、政协提案、政策法律制定等渠道,不断提高建言献策质量和水平,努力推动形成有利于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三是参与扶贫脱贫重在真心帮扶、产业扶植、精准施策。多次强调,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坚决打赢这场扶贫开发攻坚战。当前,我省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企业家又是社会扶贫的主力军,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引导企业参与脱贫攻坚,全面实施“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要真心帮扶。引导企业不把扶贫当作一种施舍,而将投身精准扶贫脱贫行动,作为深化党情国情民情教育、为国家脱贫攻坚作贡献的重要平台,积极帮助贫困群众创业置业、增收致富,真正让当地老百姓实现经济翻番,将企业的财富变成老百姓脱贫的资源,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要产业扶植。对于精准扶贫村宜农则农、宜游则游、宜商则商,通过产业带村、项目兴村、技术帮村、资金扶村等有效形式,把企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优势与扶贫村土地、劳动力、特色资源有机结合,在产业落地上见实效。要精准施策。持续完善建档立卡工作,抓好“回头看”,把贫困人口、贫困状况、致贫原因等搞准确、对上位,对不同原因和类型的贫困,采取不同脱贫措施靶向治疗;要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与基层党组织建设“双推进”,建立健全党组织结对共建长效机制,以党建带扶贫,以扶贫促党建。

四是夯实商会建设重在增强亲和力、吸引力、凝聚力。工商联在新形势新任务下要想蓬勃发展,基础在于商会,源泉在于商会,难点也在于商会。当前,经济新常态下,各级商会组织建设在新兴产业、科技创新型产业、战略性行业和新经济组织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这些产业和行业发展到哪里,我们的商会就应跟进组建到哪里,商会要像毛细血管一样延伸到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各个行业和角落。为此,工商联要紧紧围绕推进所属商会改革,加快商会发展质量和效益。要注重增强亲和力。将商会建成深受欢迎的“会员之家”,让会员在有烦恼、有困难时最先想到的就是找商会,不断提升商会在会员中的归宿感,真正让企业增强对商会的欢迎和信赖。要注重增强吸引力。将商会建成会员成长进步的学校,通过开展经常性地学习培训、考察交流等活动,让会员提升本领、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不断成长为有信仰、有信心、有责任感的企业家。要注重增强凝聚力。将商会建成促进“两个健康”的重要阵地,最大程度地把量大面广的中小微企业吸收到商会组织中来,充分发挥工商联基层组织重要作用,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建设阵营。

五是加强自身建设重在抓班子、带队伍、强后备。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按照“三严三实”要求,落实“一岗双责”责任,自觉遵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充分发挥党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工商联代表大会、执委会、会工作的指导,支持工商联主席开展工作,确保党的方针政策和党委决策部署有力贯彻落实。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五好”干部标准,积极探索实践锻炼、岗位锻炼、基层锻炼等能力建设途径,坚决纠治脱离群众、“庸懒散浮拖”等各种衙门作风,切实提高机关干部政治把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群众工作能力、落实推进能力,使领导干部成为“专家权威”,处科级干部成为“行家里手”,一般干部要“能参善谋”“应知应会”,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要加强基层班子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坚持选好配强基层工商联主席和党组书记,严把政治关、能力关、群众关;坚持考核好选配好商会会长和秘书长,真正把社会影响力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的精英充实到商会领导班子中。要加强后备队伍建设。按照“三强一好”标准,通过日常联系、调查研究、开展活动、教育培训,在各个行业和领域,有针对性地物色和培养一批思想政治强、行业代表性强、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信誉好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骨干队伍。

同志们,新常态新机遇下工商联工作将顺势而为、大有可为。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和全国工商联十一届四次执委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精神和“三严三实”作风,埋头苦干,再接再厉,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加快推进我省“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一

这次会议是在我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近期召开的全国政府采购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时期全省政府采购工作,分析当前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明确“”时期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改革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时期全省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政府采购制度是公共财政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有效手段。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政府采购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是从98年亚洲金融危机和这一次世界性的美国次贷引发的经济危机之后,许多发达国家从信奉“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不得不转向“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开始主动制定各种经济政策来引导国民经济发展。各国政府为了实现自身政策目标,有的采取直接的国家干预,有的采取间接的市场调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又分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类,而政府采购就是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以我国为例,近年来实施的家电下乡、以旧换新、农机补贴、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文化信息工程、远程教育工程等等,都是通过政府采购来促进家电业的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时期,我省各级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由初创阶段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政府采购在发挥财政政策功能、规范财政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以及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日益显现。

(一)政府采购规模快速增加,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20xx年以来,我省通过科学制定政府集中采购目录与采购限额标准、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监督、强化拨款项目审查以及对国库集中支付的监督审核等手段,加强对政府采购预算的事前、事中、事后监督,强化政府采购计划管理手段,辅之以国库集中支付的支付审核限制等手段,政府集中采购目录范围由改革初期的计算机、公务用车等大宗通用物品扩大到通用货物以及专用货物的几乎所有品种,由单一的货物类扩大到工程类以及服务类等各个领域。同时,日益增多的民生项目采购活动成为公共财政和政府采购新的工作亮点,一些影响重大、涉及千家万户的重点项目陆续纳入了政府采购管理范畴。例如中小学免费教科书项目、中小学远程教育项目、全省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项目、疾病预防体系建设项目、农村基层医疗体系建设项目、农村广播电视无线覆盖项目、全民健身工程项目、农家书屋工程等等。在政府采购范围不断扩大的同时,政府采购规模也快速增长,全省政府采购规模由20xx年的33.27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116.57亿元,年均增长50.08%,“”时期累计节约财政资金36.73亿元。

(二)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日趋完善,政府采购的规范性显著增强。

完善政府采购法规制度体系建设始终是各级政府采购监管部门的工作重点之一。20xx年以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以部门法规为依托,陆续制定了加强监督管理、规范采购行为等数十项制度,基本覆盖了政府采购活动的全部当事人以及政府采购活动的各个环节,对规范政府采购活动起到了基础性约束作用。规范是政府采购赖以生存的基石,各级财政部门围绕夯实基础、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的思路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政府采购的规范化行为有了显著提高。在采购方式的选择上,坚持公开招标为主,除少数特殊采购项目外,90%以上的采购项目采取公开招标采购。省市两级均建立了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招标时按随机原则抽取专家,有效保证了政府采购评标工作的公平公正进行。通过不断扩容,省级政府采购评审专家库各类专家数量由20xx年的500多名扩充到20xx的2080多名,扩充4倍多,专业覆盖面不断扩大,多次抽取重复率大幅下降。同时将专家使用由前一天抽取变为当日提前抽取或开标后抽取,由专人抽取变为多人监督抽取,有效减少了串通专家作弊的可能性,同时对专家的评审行为和评审专家本身也进行考核和监督,并把其纳入到整体财政监督管理体制之中,使评审行为更具公平性、公正性和权威性,从根本上促进了独立评审质量的提高。

政府采购信息发布趋于规范透明。20xx年重新设计开通了“中国山西政府采购网”,建立起联通全国、覆盖全省的电子服务平台。各项政府采购制度规章、办事流程、工作动态、招标信息、中标信息、投诉处理情况均按法定要求及时在政府采购网进行公布,接受来自社会各层次的监督,增加了新的监督监管渠道及模式。中国山西政府采购网点击量和信息量显著增加,加上网上信息发布及时、完整、全面,与群众形成互动的良性反馈体系。依法受理与处理供应商投诉,是维护供应商合法权益的重要救济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政府采购规范化运行的重要纠错机制。各级财政高度重视供应商的投诉处理工作,做到了公开合规、依据确切,同时引入案件听证制度与法律顾问协助制度,有效提高了投诉案件经办质量,维护了政府采购公平竞争秩序。

(三)集中采购管理逐步强化,采购工作质量和效率显著改善。

各级财政部门积极完善集中采购目录管理,纳入目录的采购品目和采购项目不断增加。集中采购机构加强自身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采购效率,有效发挥了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全省集中采购机构完善集中采购工作机制,优化业务管理流程,规范化管理迈出新的步伐。省级政府采购中心在采购各环节引入预警机制,长治市实行“项目负责人+节点控制机制”,临汾市执行限时办结制,晋中市将采购流程分四段执行,大同市、晋城市完善工程招标、评标制度等,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各地在完善协议供货和定点采购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采购组织形式,长治市对办公家具、音响设备采购采用综合评分加样品检测的方式,运城市进行网上询价,阳泉市、朔州市加快电子化建设步伐,既提高了效率,又方便了采购人和供应商。各地还积极贯彻落实厉行节约的有关要求,认真开展车辆定点加油、维修和保险,会议服务等“三公”经费使用的政府采购工作,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和政府工作效率。

(四)政府采购监管工作不断强化,源头治腐作用显著增长。

我省财政部门密切加强与监察、审计等部门的协作配合,不断创新监管方式,在促进廉政建设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各级财政部门在认真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积极推进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和执行机构分设工作,努力做到监管和执行机构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到20xx年底,省、市两级及部分县已完成了集中采购机构与财政部门脱钩的工作,“”期间全省政府采购“管采分离、机构分设、政事分开、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工作。20xx年,按照财政部要求,省财政厅牵头组织开展了政府采购领域治理商业贿赂工作;20xx年,各部门进一步细化。

工作方案。

合同。

履行等行为进行量化考核,目前该方案已进入编制阶段。

(五)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不断拓展,宏观调控能力显著趋强。

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是政府采购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能,也是政府采购管理的高级形式。20xx年以来,我省各级财政部门通过大量研究和实施工作,在发挥政策功能方面有了积极的进展。20xx年,按照省政府的要求,通过认真调查研究制定了政府采购制度程序,将本省生产的“亚日”计算机列入了政府采购协议供货品目,在支持本省优势企业发展方面进行了积极尝试。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省财政利用政府采购合同资信程度高、回款风险小的特点积极联系山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为政府集中采购投标和政府集中采购融资企业进行担保。开展此项业务后,能使投标单位免交保证金,提高投标单位的资金使用效率,缓解资金周转困难,同时提高了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项目的积极性,增强了市场竞争度。20xx年,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政府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的通知》以及财政部《关于实施促进自主创新政府采购政策的若干意见》,充分发挥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我省制定了《关于政府优先及强制采购节能产品促进自主创新产品发展的实施意见》,在招标文件制作环节、评审环节、合同签订及履行环节等方面制定了细致的鼓励办法,以使优先采购政策落到实处。

政府采购活动中优先购买国货是政府采购的重要原则之一,为此,财政部印发了《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管理办法》,为使该政策落到实处,我省建立了进口产品采购前置审批制度,要求采购人对确实需要购买进口产品的,要组织专家对申报理由进行充分论证,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允许购买进口产品。对未进行论证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必须注明不接受进口产品的条款。通过政策制度的推行,有效遏制了采购人随意采购进口产品、过度配置采购资源的行为,客观上发挥了保护国内企业的政策作用。

回顾总结“”时期的工作,可以说,这五年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实现新的突破和跨越、政府采购职能体系丰富发展的五年,是“管采分离”体制更加完善、监管运行机制更加透明、政策功能作用成效显现的五年;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依法采购意识全面提升、社会认知度大大提高的五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级财政部门、采购单位和集中采购机构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财政厅党组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与成熟的政府采购制度相比,我们的工作还有不小的差距。政府采购无论从规模上还是行为的规范上,都未达到制度设计的预期目标,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深层次的体制机制性问题进一步凸现。主要表现在:政府采购规模小、实施范围窄等,目前主要限于货物类和少量服务类采购,不少购买性资金仍游离于政府采购监管之外,采购规模占gdp的比重还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差距其实很大,如按占gdp的15%计算我省采购规模应达到1362亿元,而去年全省的116亿元政府采购规模只相当于先进水平的0.85%,即使按中等水平的10%考量,也只为13%;按采购规模占财政支出的30%衡量,去年我省应达到1737亿元,可见差距之大;制度建设滞后与缺失并存,许多制度细化不够,操作性不强;政策执行尚不规范,采购人规避政府采购的现象时有发生;采购需求管理比较薄弱,部分项目采购结果价格高、效率低等问题仍然突出;政府采购的政策功能体系还不完备,执行机制尚不健全,发挥政府宏观调控作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政府采购与部门预算、资产管理以及绩效评价等财政改革尚未有机融合,财政支出管理的综合效应有待增强;政府采购从业人员的专业化程度不高,难以适应政府采购制度不断发展的需要,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二、“”时期政府采购制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落实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政策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时期。准确把握现阶段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是做好政府采购工作的前提。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及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已使政府采购成为政府间开放市场的重要贸易问题,也使我国政府采购改革面临更大的国际压力,随着加入gpa谈判进入攻坚阶段,根据gpa规则对政府采购制度进行改革和调整已迫在眉睫。因此,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显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紧迫性。

在新的形势下,继续科学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是我省政府采购工作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我们要立足当前,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部署,加强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财政相关改革的衔接配合,着力解决现阶段改革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探索政府采购制度发挥更大作用的管理领域和实现方式。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省财政“”改革发展目标,全面加强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大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和服务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政府采购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努力实现政府采购事业全面协调发展。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主要目标是:结合财政改革进程,逐步建立涵盖各类预算体系资金、各类政府采购主体和各类采购对象,符合公共管理要求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强化和提高政府采购执行力度,努力实现政府采购工作全面协调发展。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

(一)积极构建配套衔接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继续完善以政府采购法为统领、以部门规章为依托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并针对政府采购的管理领域和管理链条,完善相关配套制度,细化操作执行规定,做到体系完备、结构合理、配套齐全,使各项采购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二)积极构建调控有力的政府采购政策体系。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科学设计政府采购政策的调控目标,实施办法和配套措施,建立健全政策执行机制,努力将政策功能要求落实到所有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加强政府采购政策与其他财税政策的协同配合,推动政策功能逐步涵盖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不断增强政府采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调控职能。

(三)积极构建分工制衡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进一步巩固“管采分离”体制,建立健全以财政部门全流程监管为主导,以审计部门事后监督和监察部门党风政风纪律监督为支撑的监管机制,构建程序严密、方法科学、过程透明、监管有效的运行机制,完善有利于反腐倡廉和实现政府采购职能的全过程、全方位监管体系。

(四)积极构建规范完善的政府采购基础工作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加强政府采购信息化建设,推动政府采购与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资产管理的衔接,加强采购流程和采购文件标准化建设,建立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健全供应商诚信体系,以制度规范评审专家行为。加强代理机构资质管理和内控机制建设,完善信息统计制度,保障和促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与发展。

从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来看,我省已经进入了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深化期和政策的拓展期,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发展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各市、县财政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整个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统筹研究和部署,努力实现政府采购事业全面协调发展。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采购工作,应妥善处理好几个认识问题。换言之,就是要了解政府采购发展的趋势,即政策目标由节约财政支出转变为兼顾经济和社会发展,要落实宏观调控,促进产业发展、鼓励自主创新、扶持中小企业等;扶持手段由单一资金型转变为资金与市场并重型,政府采购资金可以直接转化为企业的销售收入,从而为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扶持;制度规定由自发松散型转变为规范化、系统化,采购范围从传统领域拓展到新型领域。对上述发展趋势,各级部门一定要加大宣传力度,使相关方面清楚明白。

1、政府采购是财政整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采购是强化财政支出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必须把政府采购纳入支出管理的整体统筹考虑,增强政府采购与财政其他改革的协同配合。一方面,通过建立政府采购与部门预算、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及绩效评价的有机结合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出综合监管水平;另一方面,依托财政支出综合监管,建立“预算—计划—采购—支付—监督”的循环监督机制,努力实现政府采购各环节相互制衡、环环相扣,更好地促进政府采购活动的依法规范。

2、数量规模与质量效益同等重要。数量规模是政府采购制度不断改革完善的必然结果,而政府采购的制度优势、政策目标和综合效益,只有建立在一定的规模上之上才能得到有效的发挥。质量效益是政府采购的生命线,直接关系到政府采购的形象和声誉,只有依靠规范操作和严格管理,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的质量效益,才能发挥政府采购制度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因此,必须把数量规模和质量效益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继续扩面增量的同时,坚持不懈地抓好采购质量和效益,以彰显政府采购制度的先进性和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3、节约财政资金和落实采购政策互不矛盾。随着政府采购社会认知度的逐步提高,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发挥政府采购的职能作用,必然要求在采购活动中切实转变低价中标的惯性思维,按照物有所值的原则,结合落实采购政策的要求,综合权衡和把握。既不能过度强调节约资金而偏废政策功能,也不能一味强调发挥政策功能而忽视节约资金,努力实现节约财政资金与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有机统一。正确的方法是在全面落实采购政策的同时尽可能节约资金,而不是为节约资金而不顾其他。

4、集中采购与分散采购优势互补。集中与分散的关系始终是政府采购制度中的一个重要关系,要继续实行集中采购和分散采购相结合的模式,进一步规范集中采购管理范围,坚持把通用性强、便于归集统一招标的采购项目纳入集中采购范围,进一步发挥集中采购的规模优势,支持集中采购机构做大做强。适当提高分散采购的比重,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代理机构,加强社会代理机构监督,建立采购代理市场的良性竞争机制。

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推进的几项工作。

深化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路径、目标与任务已经明确,各级财政部门要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强化工作力度,努力实现政府采购规模上台阶,采购综合效益上水平,采购整体形象大提升。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在推进服务项目采购和完善工程管理制度,扩大政府采购管理范围方面取得新突破。

扩大政府采购制度的管理范围,是政府采购制度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继续推动货物类采购规模稳步增长,服务类采购占比明显提升,并逐步将工程类采购全面纳入统计和执行监管范围,努力提高政府采购规模。在工程招标和政府采购两法暂时无法协调一致的情况下,在统计上一定要将招标投标法下的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范围,同时要做好相关解释工作。要适应服务业发展的新特点和发展中出现的新业态,结合基本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方式改革,逐步将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社会工作服务等专业服务和公共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要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采用非招标方式的工程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使用招投标法的工程采购项目纳入政府采购执行统计、政策功能和信息发布监管范围。要适应政府预算体系改革的要求,按照应采尽采的原则,努力将财政预算覆盖范围内的各类资金采购货物、工程和服务项目纳入政府采购管理范围。要适应财政支出结构调整的变化,积极开展保障性安居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强农惠农项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等民生项目的政府采购工作,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二)在加强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新成效。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前提。政府采购法规制度的缺失和滞后,已经成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和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效益的重要瓶颈。要继续把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放在突出位置,重点做好填补空白和完善细则工作,努力提升可操作性。重点完善操作执行的。

规章制度。

规范供应商、评审专家、代理机构等管理解决制度缺失问题;在操作执行中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制定完善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政府采购和执行监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采购流程标准化规范、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办法解决制度规定不严格、操作性差等问题。各市也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实际开展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工作努力做到“用制度管采”、“用制度管人”。

(三)在推动政府采购操作执行标准化管理方面取得新业绩。

采购行为的规范和效率,直接关系到政府采购制度的成败与发展。近年来,政府采购操作执行不规范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继续加强采购活动操作执行管理:一要巩固和完善“管采分离”体制,进一步落实政府采购各方当事人的职责。政府部门要履行好监督管理和业务指导职责,逐步形成依法管采的工作规范,不得从事和干预具体采购交易活动;采购单位在确定采购需求、执行采购政策和合同履行中负有主要责任,要全面加强对自身及所属单位采购活动的管理;采购代理机构和采购单位应当接受财政部门的监督和业务指导,做到操作规范、执行到位。二要加大政府采购标准化建设力度。规范政府采购标书编制、开标评标、合同签订、质疑投诉等操作环节,推进政府采购业务流程标准化和规范化,促进政府采购操作执行与管理监督各环节既紧密衔接又相互制衡。三要进一步加强集中采购管理。积极探索改进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制定方式,强化目录的执行效果;大力推行批量采购,发挥集中采益;完善协议供货管理制,发挥其作为小额采购快速通道的效率优势;在集中采购活动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集中采购激励约束和风险防控机制;鼓励和发展电子询价、电子订购、电子反拍等电子化政府采购手段,尽快解决社会反映强烈的价格高、效率低等问题。

(四)在推动政府采购监管方式改革上要有新创举。

科学有效的监管,是政府采购制度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要按照构建分工制衡的政府采购监管体系的要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监管方式创新。

一要加强政府采购预算执行管理,推进政府采购管理与预算编制、资金支付、资产管理等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方法,在细化部门预算编制中充分考虑政府采购的管理要求,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厉行节约工作要求,加强采购计划审核,切实防止重复采购、盲目采购、超标采购等现象发生。

二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审计、监察部门协同配合的监管机制。财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工作协调,针对工作薄弱环节开展定期检查和专项检查,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增强对政府采购活动监督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三要建立健全监督与处罚并重的政府采购动态监控体系。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加大对政府采购信息发布、计划执行、方式变更、合同备案等重点环节的监控力度;建立严格的惩治制度,依法开展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加大对采购当事人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罚力度,以查处促管理。

四要把供应商、评审专家和社会代理机构纳入监管范围,建立健全对采购单位、评审专家、供应商、集中采购机构和社会代理机构的考核评价机制、不良行为公告制度和政府采购市场禁入制度,促进政府采购诚信体系建设。

(五)在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方面取得新进展。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政府采购政策功能逐步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国家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和成熟做法,强化落实政府采购政策功能,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要进一步完善促进节能减排的政府采购政策,加大绿色采购力度,提高节能节水产品和再生利用产品比重。完善政府采购信息安全的政策措施,建立采购信息安全产品的审查机制。适时制定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研究完善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的实施办法和实现方式,采取预留采购份额、强化供应商资格审查、实施评审优惠、附加合同约束、采用不同采购方式等手段,统筹协调各项政策目标。加强对采购人的审计监督,强化政策执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机制,努力提高政策执行效果。

(六)在推进政府采购信息化方面迈出新台阶。

以现代先进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现对政府采购活动全过程监督管理,是不断提高政府采购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级建设”的要求,加快建设全省管理交易一体化系统。目前,省级政府采购管理系统(第一期)建设已完成招标工作,进入系统开发环节,预计8月份进入试行阶段。同时,要大力推动中国山西政府采购网的升级工作,逐步将中国山西政府采购网建设成为省内最具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政府采购信息网络发布媒体。

(七)在建设专业化的政府采购从业人员队伍方面取得新发展。

政府采购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涉及学科多,工作时效性强,需要高素质的政府采购人员来执行。为此要加快建立职业资格管理制度,对采购从业人员实行资格认证,逐步做到政府采购执行人员持证上岗。要建立和完善培训及考核制度,加强对采购单位、代理机构工作人员和评审专家的职业教育、法制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推动政府采购从业人员职业化进程。要重点加强对市、县等基层人员的培训,夯实政府采购制度发展的基础。加快研究全省性政府采购行业管理方式,积极探索政府采购行业协会建设,建立行业自律机制,制定从业人员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完善采购代理机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定要在政府采购领域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工作,世界各国的重大经济丑闻许多与政府采购有关。据统计,政府采购市场的腐败使得采购支出平均超出正常水平的20—25%,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国家的政府采购领域的腐败导致了国家的政治危机。对此,从事政府采购工作的同志一定要给予高度重视,要善于发现管理漏洞,不断完善政府采购法律法规体系,做到防患于未然。

同志们,我省政府采购工作已经进入全新的阶段,面临着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双重任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政府采购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统筹推进政府采购制度改革和市场开放,为不断推进财政改革发展和实现我省“”规划宏伟目标做出新的贡献。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二

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是转型之要、竞争之本、活力之源。就经济尚欠发达但极具优势和潜力的来说,抓好人才工作,尤为重要。当前,我们要以贯彻实施人才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契机,推动人才工作科学发展,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统一思想,强化认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自觉性。

面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新一届县委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构建绿色发展示范区的发展战略。要顺利实现县委确定的奋斗目标,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强化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吸纳资本、引进项目、激发活力,实现科学发展、统筹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环节来抓。我们要深化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以更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吸纳人才、集聚人才,以更务实的作风管理人才、使用人才,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厚待人才的浓厚氛围,创造人才活力竞相迸发、建设事业快速推进的生动局面。

第一,在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上,牢固树立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确立人才资源开发相对于物质、环境、资金以及其他资源开发的优先地位,要把服务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事关全县发展大局的重点产业,重大项目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发挥各类人才作用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使人才第一资源的理念成为各级各部门的自觉行动,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重视、谋划和加强人才工作,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的浓厚氛围,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

第二,在人才培育导向上,牢固树立以用为本、量质并举的理念。有了人才,最重要的是要用好人才,把人才用到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评价人才不能只看他说得怎么样,更要看他干得怎么样。要积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既重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尽量扩大我县人才的总量,又要注重突出重点、因时而异,着力提升人才的质量。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打破身份壁垒和体制局限,特人特用,促进优秀人才发挥更大作用。只要是优秀人才,只要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不论来自哪里,不论是什么身份,都要放到重点部门,关键岗位。

第三,在人才选拔使用上,牢固树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惜才、识才、用才理念。坚持在项目建设一线、化解矛盾一线、维护稳定一线发现、培养、考察和使用干部,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让干事、老实、正派的人不吃亏,让投机钻营的人不得利;坚持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选用人才,避免用“论资排辈”观念和“求全责备”思维限制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

第四,在人才结构优化上,牢固树立充分调动两个方面人才积极性的理念。坚持一手抓现有人才队伍素质提升,立足县域内现有人才队伍,以盘活为目的,以激励为手段,最大限度调动工作积极性,充分使各类人才在各自岗位上,全力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一手抓外来人才吸收引进,围绕全县重点产业发展,重点项目推进,想千方、设百计引进各类急须人才,弥补我县人才的“短板”和薄弱环节,通过两手齐抓,实现人才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二、肯定成绩,正视问题,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紧迫感。

近年来,我县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全县人才工作思路进一步深化,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人才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造创业能力进一步提高。一是人才工作格局逐步完善。县委坚持把人才工作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建立和完善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氛围。二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通过实施引才计划、育才工程,全县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县人才队伍总量达到20863名,占全县人口的4.6%。其中党政人才2067名,专业技术人才6092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28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7833人,高技能人才3736人,社会工作人才107名。三是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实施党政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培育工程、农村实用人才“1511”培养计划、企业人才振兴计划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人才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党政人才队伍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1358人,占干部总数的65.7%;专业技术人才人才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的有4181人,较20xx年相比有明显提升。四是人才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制定出台了《关于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的决定》、《**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高层次人才引进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工作制度,积极创造条件,搭建平台,鼓励支持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培养引进、创新创业、发挥潜能的环境明显改善。五是人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全县各类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我县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一是人才总量仍不足。截止20xx年12月,我县共有各类人才20863人,万人拥有量仅为443人,虽有一定的增长,但人才总量不足。二是人才层次还不高。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县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仅有1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硕士学位以上高层次人才仅有10余人。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人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行业分布等不够合理。社科类、基础学科类人才多,理工类、应用学科类人才少,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能创业的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集中,经济建设一线人才不足,民营企业人才稀缺,人才的潜性闲置与显性短缺并存。四是人才发展环境还不够宽松。仍有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物质投入轻智力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等现象。为此,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正视问题,要有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

三、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针对性。

要按照服务科学发展的要求,根据我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坚持自主培养与开发引才相结合,以培养引进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急需紧缺人才为重点,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开发建设。

第一,围绕发展大力引进“六类”人才。发展产业、壮大产业,没有高层次专业人才作支撑,就无从谈起。对于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的人才,引进是最直接、最现实、最有效的途径。有些人才非常急需,可现在我们没有,短期内又培养不出来,只能搞“拿来主义”,积极从外面引进。一是要突出重点。当前要紧紧围绕推动跨越发展的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推进重大项目,培育优势产业的需求,大力引进“六类”人才(工业经济的创业人才、生态农业的高层次人才、城市规划的高端人才、绿色发展的领军人才、文化创意产业的高级人才、社会公共事业的复合型人才),为全县的项目建设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二是要解放思想。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宽广胸怀选人用人,不能“武大郎开店”,比自己个子高的都不要;也不能怕丢位置,担心好不容易空出的位置让别人占了。三是要坚持五湖四海。要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开放理念,以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视野,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凡是事业需要、发展需要的人才,要大胆选拔任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当其时。全县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像抓招商引资一样抓招才引智,要像招商引资重点招大商、富商一样,重点引进高端人才、领军人才,从而更好的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

第二,立足实际统筹抓好“六支”队伍。一是党政人才。要继续开展大规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注重以一线实践锻炼等方式强化教育培训实效,进一步加大竞争性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力度,加强中青年后备干部、女干部、非党干部的培养,不断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和引领发展的能力。二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加大对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主要经营管理人才以及重点发展领域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训,积极开展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培训,努力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三是专业技术人才。继续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和创新人才培训工程,加强优秀青年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使用,努力打造一支覆盖教育、卫生、文化、体育、艺术、社会工作等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四是高技能人才。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深化县管拔尖人才选拔制度,加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高技能人才的培训工作,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五是农村实用人才。致力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型、科技服务型和社会服务型人才,积极引导县城人才、技术向农村流动,深入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加强示范实训基地建设,鼓励农村实用人才创办经济实体,不断扩大农村实用人才总量,提升整体素质。六是社会工作人才。探索建立聘用制、派遣制、项目制、委托制等多种用人机制,不断吸引和聚集社会工作人才,提高职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总之,要通过这六支人才队伍的开发,进一步扩大人才总量、提高人才质量、盘活人才存量,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建功立业。

第三,着眼长远深入实施“六大”工程。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工作实际,县委制定下发了《**县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这是我县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也是今后一个时期全县人才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各单位要组织抓好《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学习贯彻活动,深刻理解《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新思想、新理念,准确把握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要把《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目标和措施具体化,及时制定《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任务分工方案》,并结合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中提出的重大政策、重点工程和重要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配套实施办法,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围绕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县委确定了人才工作“六大”工程(即引才聚智工程、党政领导干部培养工程、企业家培育工程、技能人才开发工程、农村实用人才“1511培养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社会事业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内容涵盖了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农村基层等领域和范畴。各有关部门要尽快启动实施,要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步骤,有达到的目标任务和实施的效果,真正把规划变成计划,把计划变成项目,把项目变成成果,确保人才发展规划落到实处,确保人才工程真正发挥效用。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三

同志们:

这次全县人才工作会议,是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传达贯彻了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全县各条战线加强人才工作的典型经验,表彰奖励了全县人才工作中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各类优秀人才,研究部署了新形势下的全县人才工作。会议的召开,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主动适应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受到表彰奖励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各类优秀人才表示热烈的祝贺!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做好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近年来,我县各级党政组织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在人才培养、教育、引进、服务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人才工作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宽松,人才总量逐步增加,“十五”末,全县有各类人才15162人,比“”末增长5%,占全县人口的9.8%,人才结构更加合理,人才素质进一步提高,人才成长的环境更加宽松,一个发展依靠人才、人才推动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但实事求是地说,全县人才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人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不高,结构失衡,配置不尽合理,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人才缺乏等,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由于人才缺乏,我县的许多优势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一些市场潜力好的项目,只能生产和加工初级产品,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直接影响了项目作用的发挥;有的企业因为没有专、精、尖的人才支撑,企业经营举步维艰。要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抓三支撑”战略目标,加快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在人力资源开发上取得新突破,就要学会“反弹琵琶”,善于以人力资源开发和人的素质的提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保证县上确定的“打造酒嘉地区‘后花园’、建设‘四大基地’”战略目标的实现,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政领导人才队伍、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符合项目建设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我们的资源优势就不能转化为产业优势,就会直接影响全县工业化进程。各级一定要牢固树立市场经济就是人才经济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求才观”,引进各类急需人才,盘活现有人才资源;树立正确的“重才观”,突出重特长、重能力、重业绩和重贡献的意识;树立正确的“育才观”,快速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素质,用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理念来培养选拔人才;树立正确的“用才观”,从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入手,科学选人用人,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切实做好人才工作。

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人才保证。

今后一个时期我县的人才工作,要以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技工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队伍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为重点,大力推进人才强县战略,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1、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要建设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人才队伍,充分发挥县委党校、农广校的主渠道作用,积极开辟赴外培训途径,不断加大党政干部培训力度,选派优秀的后备干部到企业、上级机关、农村基层挂职锻炼,到“”末,全县党政人才队伍达到700人,全县党政机关45岁以下干部的学历在原有基础上普遍提高一个层次;要建设高素质的企业家人才队伍,鼓励和引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参加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培训,选派一批有培养前途的经营管理人才,到高校或知名企业学习锻炼,“”末,全县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总量达到300人;要建设高素质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加大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力度,积极配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甘肃省“555创新人才工程”和酒泉市“3251人才工程”,构建高层次学科专业人才群体、中青年技术骨干群体和支柱产业人才群体,优化我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结构,“”末全县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突破2200人;要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加快技能技工人才的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技能技工人才队伍,“”末全县技能技工人才队伍达到1000人;要积极开展“三支一扶”活动,组织实施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双培双带”等人才培养项目,大力培养一批以种养加能手、能工巧匠、农村经营能人、乡村科技人员为主的农村优秀实用人才,争取在20xx年前,全县各类农村实用人才达到12600人,使全县50%的行政村至少有1名大专以上学历的村干部,使每个村有3-5名科技示范带头人,80%的户有一名科技明白人,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要通过加大宣传力度、科学设置社会工作岗位、优化配置社会工作人才、加强社会工作人才专业化培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健全执业资格制度,不断提高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规范化水平,“”末全县社会工作管理人才总量达到1000人。

2、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艰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不足,只有下大力气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环境,才能弥补我们自然和经济条件的不足,才能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组织部门要以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大胆使用人才,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对人才既要精心培养、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又要充分尊重和理解人才成长的规律和特点,不要以偏概全,求全责备,要观大节,看主流,用人长处,积极为他们干事创业搭建平台,让他们在岗位接受锻炼,在基层经受磨炼,促其尽快成长成才;认真落实各项人才工作的政策措施,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调入、短期或长期聘用,挂职、兼职、讲学、咨询等多种途径,引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紧缺人才,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高层次人才工作制度,关心和帮助高层次人才的成长进步,使其尽快成长为本行业、本领域的骨干力量和领军人才;要解决好人才的待遇问题,不断畅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的原则,营造“拴心留人”的环境,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谐融洽的人际环境、民主活泼的学术环境、比较舒适的生活环境和尊重理解的社会环境,调动和发挥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和主动性,最大限度的激发人才自身的潜能,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3、健全完善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竞争机制引入党政人才队伍管理之中,真正把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选上来;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以推进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积极探索依靠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办法,真正使那些懂经营、会管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人走上企业经营管理者岗位;改革分配制度,使一流的人才、一流的贡献,获得一流的报酬,充分体现知识的价值、劳动的价值和人才的价值;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表彰和奖励力度,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逐步形成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和社会力量奖励为主体的人才奖励体系,要强化精神鼓励,大力表彰和宣传科技创新成果和优秀人才,形成创业光荣、创新可贵、创造无价的社会舆论导向。

4、认真抓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建设新农村,人才是保障。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是县委、县政府在全县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规划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也是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和新任务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实施这项工程,要重点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各乡镇、各部门的基础条件、工作条件、现实条件有一定的差异,农村各类人才队伍的状况也千差万别。为此,在工作方法上,既要认真研究谋划总体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又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找准“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各项子工程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主要矛盾,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工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顺利实施。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涉及的单位、部门和工作比较多,各级要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积极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县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把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纳入单位总体工作,统一部署,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项子工程的牵头单位要明确职责,大胆负责,发挥好牵头作用,坚持重大问题主动协商、共同研究,定期召开有责任单位参加的联席会议,研究解决工程实施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各责任单位要积极参与、主动配合,努力完成好所承担的工作。要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不定期组织力量对各乡镇、各部门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实施情况纳入目标管理责任书进行年度考核,推动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舆论氛围。宣传、广电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宣传计划,采取开辟专栏、开展系列报道等形式,积极宣传实施“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的重大意义,大力宣传各乡镇、各部门的先进经验和新农村建设中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营造关心、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氛围。

三、坚持党管人才、以人为本的原则,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县战略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把人才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在制定发展目标时要明确人才发展,在部署重点任务时要考虑人才保证,在落实工作举措时要确保人才到位,建立党的干部工作和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县委人才工作暨知识分子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做好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提供服务的工作,努力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各级组织要从实际出发,按照《**县“”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县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实施办法》的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积极探索人才工作的规律,及时解决人才队伍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真正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象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那样来抓人才工作,象防止水土流失那样防止人才流失,真正把培养好、吸引好、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一件大事来抓;要加大对人才工作的多元化投入,充分发挥政府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大在人才引进、使用、培养等方面的投入,专项用于人才培养、引进和奖励;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推动企业加大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力度,注重社会投资的补充作用,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力资源开发投入的积极性,鼓励各类社会力量对人才资源开发进行投资。政府职能部门要制定有关政策,注重引导,加强管理,规范有序,逐步建立多元化的风险投资体系,努力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生动活泼的人才资源开发新格局。

同志们,千秋大业,人才为本。要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让我们在xx大精神指引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我县人才工作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四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主要是传达贯彻中央、省、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人才工作经验,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工作的主要任务,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刚才,士官同志传达了省、枣庄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新能凤凰能源公司和高端人才代表苗付标同志、大学生村官代表王腾同志分别作了很好的典型发言。希望大家认真学习领会会议精神,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就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全局出发,充分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把人才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强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服务工作,人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14.3万人,人才总量居全省县级前列,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较大、素质较高、门类较齐全的人才队伍。二是人才队伍优势逐步显现。先后实施了人才培养计划、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等一批重点人才工程,建立博士后工作站3处、省级院士工作站1处,3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兼职我市科技顾问,人才队伍竞争优势进一步增强。三是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文件,全社会人才意识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四是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全市各类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大批技术含量高、带动性强、产业化前景广阔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同先进地区相比,我市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问题,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才短缺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人才总量不足。20xx年,全市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为13.8%,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2个百分点。二是人才层次不高。高层次人才和重点产业、重点领域人才十分短缺,尤其是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才严重不足,全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仅有8人,博士仅有4人,省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仅有1人,省级首席技师仅有2人,省级乡村之星仅有2人。三是人才结构不够合理。社科类、基础学科类人才多,理工类、应用学科类人才少,特别是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能创业的实用型人才严重不足;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人才集中,经济建设一线人才不足,民营企业人才稀缺,人才的潜性闲置与显性短缺并存。四是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和单位对人才工作认识不够到位,存在重物质投入轻智力投入、重资源开发轻人才开发、重项目引进轻人才引进的现象等等。我们一定要清醒认识我市在人才工作上存在的差距,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和自觉性,以战略的眼光、创新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人才工作。

古人讲:“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要兴旺发达,关键在人才。近年来,党和国家对人才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推进力度越来越大,中央印发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专门召开了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了人才第一资源、党管人才原则、人才强国战略等一系列新论断、新思想、新举措。省委、省政府和枣庄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对加强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部署。这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充分表明人才资源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发展进入了优先发展的新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用全局和战略的眼光看待人才工作,深刻认识人才和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

第一,人才是发展之要,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重要保证。人才是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第一要素、第一推动力。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去年底今年初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人代会,明确提出了我市今年和“”时期的发展目标,就是努力把徐海打造成为科学发展示范区,尽快跻身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建成具有较强辐射力的转型示范城市、新型工业城市、特色旅游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文明幸福城市。实现既定奋斗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当前,我们急需眼界开阔、思维超前的党政人才,急需敢闯市场、善闯市场的经营管理人才,急需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急需技术熟练、素质过硬的实用人才。只有牢牢抓住人才工作不放松,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从待遇上、政策上、情感上营造一种良好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将现有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外面的人才吸引进来,使潜在的人才涌现出来,为推动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崛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第二,人才是竞争之本,做好人才工作是增强核心竞争力、增创发展新优势的关键所在。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区域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以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区域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优势是最需培育、最有潜力、最可依靠的优势,谁拥有了人才竞争优势,谁就赢得了区域竞争的主动权,谁就抢占了科学发展的制高点。人才总是稀缺的,如果不去争,就会错失良才、错失机遇、贻误发展。因此,我们只有坚持出实招、重实效,早一步、快半拍,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人才竞争中抢得主动权、制胜权,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决战决胜、抢占先机。

第三,人才是活力之源,做好人才工作是推动徐海新一轮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人才是最具活力、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发展每向前一步,都凝聚着人的劳动和创造,而人才的创业创新,更是我们事业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坚持以人为本,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创业创新热潮。今后一个时期,徐海改革发展任务更加艰巨繁重,发展的主体在人,动力源泉在于创新。只有广大人才创造性的劳动,人才工作的持续发展和全面提升,才能让智慧涌流,激发全社会创业创新的活力和激情,形成人人竞相成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

第四,人才是执政之基,做好人才工作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支撑。随着党的历史方位、执政环境、队伍状况深刻变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考验。为此,中央进一步提出“党管人才”的原则,明确了党在新时期巩固执政基础、提高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工作着力点。就徐海而言,提高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最根本的是要不断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党政人才和其他各方面人才。只有把我们的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由先进分子组成、集聚大量优秀人才的队伍,使全市各级党组织成为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广泛团结和吸纳人才的组织,才能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担当起推动徐海科学发展的重任。

各级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强人才工作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责任感、危机感和紧迫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的决策部署上来,牢固树立“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抓长远、抓后劲”的理念,把人才工作放到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服务发展、支撑发展、推动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新局面。

根据国家、省、枣庄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徐海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20xx年)》,提出了建设人才强市的目标任务,明确了到20xx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25.9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例提高到25%的战略目标。实现这个战略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培养培训,提升“育才”水平。人才与教育是密不可分的,抓人才首先要抓教育,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要突出培养创新型人才,注重培养应用型人才,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实施“善国英才”选拔培养工程,努力打造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富有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团队。要围绕培养造就高素质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进一步优化教育的结构和布局,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发展,加大枣庄科技职业学院、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等高校应用型学科建设力度,紧贴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食品医药、电子信息、汽车配套等产业发展,重点培养适应徐海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缺实用性人才,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每一个重点领域和特色优势产业,都能够拥有一个创新人才团队、一支专门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构筑起年龄、知识、专业、能力等梯次配备的产业发展人才体系。要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充分借用知名高校的教育资源,共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要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发展各类专业化培训机构,发展壮大人才培训市场。要继续广泛开展“创学习型城市,建书香徐海”活动,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办好徐海大讲堂,选择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课题,邀请知名专家学者来滕进行专题辅导报告,让党员干部及时学习掌握最新的理论和专业知识,促进各级干部队伍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二)坚持人尽其才,提高“用才”效能。科学发展以人为本,人才发展以用为本。只有用好人才,把人才用到合适的位置上,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才能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效能,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吸引人才。要坚持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形成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要改革企事业单位人才选拔任用方式,把优秀人才放到关键岗位使用、放到一线经受锻炼,使不同专业特长、不同职业岗位、不同成长经历、不同能力水平的人才都能各得其所、各展其才、建功立业,做到人岗相适、用当其时、才尽其用。要改革人才分配制度,推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作出突出贡献的人才实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真正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报酬。要注重遵循人才成长和工作规律,积极为各类人才提供干事创业、发挥作用的平台,让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

(三)勇于开拓创新,拓宽“引才”渠道。招才引智是改善我市人才结构、提升人才核心竞争力的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径,也是最经济、最实用的方法。下一步,随着京沪高速铁路的投入运营,我市与北京、上海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接受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经济圈的辐射、带动效应更加明显。各级各部门要抢抓机遇,解放思想,主动出击,以海纳百川的气度和力度引才聚才。要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有针对性地制定招才引智计划,到先进发达地区举办政策推介和引才活动,努力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要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以包容的心态、宽阔的视野,拓宽引人渠道,创新柔性引才引智方式,设立政府特聘专家特殊岗位,建立重大科研攻关项目公开招标制度,推进校企共建产学研联合体,采取“周末工程师”、博士后流动站和专家公寓等方式,着力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型领军人才,带动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

(四)完善政策措施,营造“聚才”环境。对人才而言,发展环境的优劣非常关键,可以说,环境就是凝聚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要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等各项政策,不断加大投入,创造良好平台,真正以更加优越的综合环境优势推动人才发展、集聚各方英才。一要建立健全人才扶持政策。进一步完善各类人才创业资助、科研扶持、安家落户等政策,尤其是对高层次人才来徐海创业发展的,要主动关心、加强扶持,对其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要通过“一事一议”等方式妥善予以解决,真正使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干得好。要推进人才专用房政策,有序推进人才专项住房建设,逐步解决各类人才的住房问题,努力让在徐海工作和创业的各类人才安居乐业。要建立人才项目融资的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创业风险投资基金投融资平台,加大民营资本与人才资本的融合,为人才创业提供完善的金融服务。要制定出台激励鼓励政策,组织开展“善国英才”的评选活动,每两年评选有突出贡献的“善国英才”5-10名,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10万元;评选有较大贡献的“善国英才”20名,一次性奖励5万元;评选成绩突出的“善国英才”30名,一次性奖励1万元,真正让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荣誉。二要切实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人才的投入是一种战略性的投入,是效益最大的投入,在这方面要善于投入,舍得投入。各级财政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加大对人才工作的投入力度。市财政设立“善国英才”计划专项基金,重点用于全市“善国英才”的培养、引进、资助、奖励和人才开发培训等。要发挥政府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企业和社会各个方面加大投入,形成人才资源开发的多元化投入体系。三要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科研教学机构、科研项目、创新基地建设,使之成为吸引人才的磁场、培养人才的摇篮、展示人才的舞台。要加快推进机械工业生产力促进中心、中小数控机床行业技术中心、国家机床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鲁南煤化工工程技术研究院、中俄高新技术科技示范产业园等平台建设,使之成为吸引凝聚人才、发现培养人才的重要载体。要充分发挥市经济开发区和木石高科技化工、西岗苯制品、徐海现代玻璃等十大特色产业基地的作用,千方百计吸纳市内外人才智力资源向重大项目、支柱产业流动,通过项目聚人才,依靠人才上项目,使各类园区成为吸纳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国内知名研究院所的合作,依托重点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更多地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我市研究开发、多出成果。

三、全面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

切实做好人才工作,加快建设人才强市,加强和改进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是根本保证。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自觉用科学理论指导人才工作、用科学制度保障人才工作、用科学方法推进人才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工作水平。要落实党管人才责任。各级党委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保证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切实担负起抓第一资源的主要责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履行好党管人才职责,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团结人才、用好人才、服务人才。要研究制定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和详细实施计划,明确责任,抓好落实,做到领导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工作力度到位。要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的组织协调作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组织部门要认真落实牵头抓总职责,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和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在加强公共服务、提供具体保障等方面多办实事、多干好事。要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和各类社会组织的作用,动员全社会力量协调一致做好人才工作。要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形成见贤思齐、奋发努力的良好风尚。要加强督促检查。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制度,制定人才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健全完善考核指标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要加强督查调度,及时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任务真正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站在徐海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大人才开发力度、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全市上下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理念、更加开拓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区、争当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加快建设繁荣昌盛、文明富裕、安定和谐的幸福徐海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五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经市委、市政府同意召开,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和全省档案局长馆长会议精神,审议《广元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总结“十二五”及20**年全市档案工作,安排部署20**年全市档案工作。

市政府副秘书长袁俊同志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十二五”及20**年全市档案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就做好今后全市档案工作指方向,明路子,请各县区局、城建档案馆、市局各科室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下面,我讲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十二五”及20**年全市档案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广元档案事业发展史上极为关键的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档案局的精心指导下,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中心大局,履行档案行政管理和档案保管利用两大职能,档案事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法制建设成效显著、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的主要目标任务,全市档案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新跨越。

一是发展环境迎来新机遇。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重视档案工作,经费逐步保障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队伍结构逐步优化。

二是法治建设取得新成效。档案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加大,普及面更广,执行效果更好。认真开展“六五”普法,加强档案行政执法,档案法制建设不断完善。

三是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超历史水平。清代、民国、革命历史档案和建国后重要民生档案基本完成数字化,全市总量达2500万页。市、县(区)两级均建立了局域网和档案信息网站,初步建成电子文件备份中心,基本实现现行文件网上挂接,市档案馆已具数字档案馆雏形,各县区综合档案馆和城建档案馆数字化工作正有序建设。

四是馆库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了7个综合档案馆新建,1个综合档案馆维修加固。

五是业务建设跃上新台阶。全市各级综合档案馆馆藏档案达90.8万卷(件)、104.8万件,资料8.1万件(册)。探索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新机制,依法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企业档案工作,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档案工作得到新提升。市档案馆创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5个县区综合档案馆创建国家二级档案馆,3个县(区)、84个乡镇创建省级新农村示范县区、乡镇,108个机关、乡镇、企事业单位达到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等级标准。9个市级重大建设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

六是服务水平得到新提升。各级综合档案馆共计开放档案654个全宗、18.2万卷。接待利用者累计超过11.2万人(次),提供档案资料、现行文件和政府公开信息超过37.5万卷(次)。建立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6个,其中2个建成市级“廉政教育基地”,接待观众3.3万余人次。公开出版和内部发行编研资料81种、445万字。

七是安全建设提供新措施。8个综合档案馆全面建立视频监控、温湿度监控、消防系统等安全保障体系,人防、物防和技防三位一体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市馆及个别县区开展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工作。各级档案馆共抢救2.69万余卷重点档案。

回顾“十二五”,我们感到,这5年是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的5年,是基础设施完善、基础业务夯实、档案影响力扩大的5年,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刚刚过去的20**年是“十二五”收官年,是档案事业发展跨越年,也是我们档案人的丰收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系列重要讲话,省委和市委各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切实加强班子和队伍思想政治建设,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大力推进“三个体系”和档案馆“五位一体”功能建设,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领导重视,档案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不断优化档案事业的外部发展环境。去年3月,现市委书记、市长王菲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了中国档案报社记者的专访,介绍了我市档案工作情况,并提出了“加大对档案工作的支持保障力度”的建议。市委、常务副市长陈泉多次听取档案工作汇报,主动询问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对20**年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作了重要批示。各县区党委政府多位领导通过到局(馆)调研、出席展览等形式关心、支持档案工作,给予政策支持、经费保障和干部选配。

(二)依法行政,档案法治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切实履行普法责任。印发《〈四川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解读》《四川省国家档案馆管理办法学习资料》等法律法规宣传资料2.5万余册,苍溪将其纳入县政府常务会会前学习内容。广泛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旺苍、青川、利州等县区以“12.4”国家宪法日为契机,采用发放资料、业务咨询等方式宣传档案法律法规。做好“六五”普法总结,启动“七五”普法。市局开展学法用法示范机关创建工作,并顺利通过市依法治市办检查验收。二是推动阳光决策和办事。市局与四川慧济律师事务所签订了常年法律顾问合同,提供重大决策和法律咨询、法律支持和合法性审核等法律服务,希望各县区局也积极参与进来。认真做好“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及运行工作,切实推动行政权力公开、规范运行。三是认真开展档案执法检查。全市档案部门不断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共对252个单位进行了执法检查,进一步推动了各单位档案工作规范有序、健康开展,剑阁、朝天等县区取得明显成效。

(三)多措并举,宣传效果显著提升。

一是开展宣传活动。6月9日,各县区均通过设立宣传点,采用制作展板、发放资料、现场解答等方式开展了“档案——与你相伴”主题宣传活动。同时省局在6.9宣传日把我市档案馆建设和重要工作在《四川日报》版面上进行了刊登。二是举办档案展。市局与市委宣传部、市委老干局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展,青川协助完成中国共产党青川县历史图片展,朝天“荣誉陈列馆”展览作用充分发挥。三是加强信息报送。20**年,全市档案部门被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和档案专业媒体采纳稿件118篇/条,在省级以上报刊档案宣传用稿3条。市局、苍溪、旺苍、朝天获全省档案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四是做好爱教基地开放。全市6个档案馆爱教基地不断更新内容,增设栏目,全年接待14120余人次。积极开展“廉政教育基地”建设工作,市馆和青川县档案馆爱教基地被命名为市级“廉政教育基地”。

(四)跟进服务,业务指导能力明显提高。

一是认真开展机改单位档案处置工作。紧紧围绕全市政府机构改革搞好档案服务,指导煤管、计生、食品药品等机改单位档案移交进馆工作。二是扎实推进企业档案工作。对全市国有企业档案工作进行了调查摸底,掌握了基本情况。指导了国投、工贸、供排水、粮油供应等企业单位规范化管理工作。完成了本级所属国有企业管理类文件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编制审定工作。在市本级国有企业开展了档案信息化工作,建设企业数字档案室1个。三是深入落实项目档案工作。开展“项目档案工作服务年”活动,完成了省、市重点建设项目档案的登记,省级登记率达100%,市级达95%以上。联合市发改委对市广电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等13个项目档案工作进行了督查。市、县(区)重点建设项目档案指导工作有序进行。举办了项目档案培训班,对广元经开区及所属企业档案人员进行了培训。四是深化高校及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对四川信息职业学院、广元职高、市疾控中心等单位档案工作进行了指导;对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进行档案行政执法检查。五是继续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完成31个乡镇档案规范化管理,做好农村土地确权档案的监督、指导工作,完成对7个县区的农村土地确权档案工作的调研。六是不断加强民生档案工作。对全市农保业务档案工作进行了监督指导,旺苍、苍溪、利州农保档案通过专项验收。市、县两级档案馆在开展档案数字化扫描时,把民生档案列入优先考虑范围。七是扎实开展规范化管理工作。20**年,规范化管理认定16个单位,复查125个单位。

(五)强化管理,“三个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丰富馆藏资源。全市档案部门严格贯彻落实《档案法》和《关于做好档案移交进馆工作的通知》,依法开展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市、县两级综合档案馆共接收档案11.2万卷、17.1万件。加大对散存于民间珍贵档案的接收征集力度。其中,市馆接收捐赠档案资料50多种136(件),苍溪征集家族谱等资料35套(本),利州征集乡镇地方志、族谱以及50、60年代珍贵资料等100余卷。积极稳妥推进拟开放档案鉴定工作,市馆及时对形成期满30年的档案进行了鉴定,共鉴定23个全宗,向社会开放档案2539卷、306件。剑阁向社会开放第三批次剩余的青年远征军、民国剑阁县府等全宗单位的到期开放档案。二是提高利用服务水平。市、县两级档案馆充分挖掘馆藏资源,编撰完成了《蜀门壮歌》《苍溪县抗日战争档案史料汇编》《追根溯源话利州》《知客宝典》等17种书籍和资料,总字数达308万。全市档案部门积极开展来馆直接查阅、来函代查等多种形式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共接待查阅利用者35800余人次,提供档案84100余卷(件)次。其中,苍旺苍接待查阅量占全市的总量的50%以上。三是加强安全综合防范。按照构筑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综合防范体系要求,建立了由“一把手”负总责的档案馆安全工作责任制,制定了《档案馆安全管理应急预案》,把档案馆每个部位以及水、电、电梯、消防等安全运行管理落实到具体责任人,确保档案馆安全实现全覆盖。苍溪、朝天相继开展了应急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严格按照“九防”要求,坚持每天做好温湿度记录,适时采取调控措施,确保了库房温湿度达标。利州新馆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昭化启动新馆建设前期工作,市馆投入15.6万余元,添置了除湿机、空调等设施设备。

(六)加快步伐,数字化建设提速推进。

一是积极开展数字档案室建设。召开了全市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培训会,积极开展数字化档案室试点单位申报和指导工作,市国土局、青川法院等9个单位被省档案局认定为四川省第一批数字档案室建设试点单位。二是加快推进馆藏存量数字化。市、县两级档案馆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全年累计完成档案数字化扫描达901万页。市局150万页,苍溪200万页,旺苍220万页,朝天101万页。三是做好电子档案接收进馆工作。市、县(区)两级档案馆严格按照制定的电子档案进馆工作制度和相关流程,制定了接收计划,建立和改造了接收平台,接收工作有序进行。苍溪接收636份电子档案,朝天完成3个单位的电子档案接收。积极开展重要档案数字化异质异地备份,青川与泸州市合江县开展了备份。四是加强档案门户网站建设。不断加强网站建设,对栏目进行了增设、调整,对各栏目内容进行定期更新,并开展了政务信息公开、档案文化展示等工作,进一步增强了网站的服务功能。

(七)示范引领,自身建设有序开展。

一是抓干部队伍建设。扎实开展了“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入学习了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以及省委和市委全会精神,按步骤开展了党课、专题研讨、民主生活会等“规定动作”。市局组织对20**年提拔的3名科级领导干部转正,选派了两名同志分别到帮扶村和长虹欣锐科技有限公司挂职锻炼,接收1名乡镇干部到我局锻炼,又从县区选调了2名年轻干部。抓好干部学习、教育培训工作,完成20**年度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举办档案业务培训班26个,培训档案人员1377人次。二是抓党风廉政和作风效能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构建“三同”责任防控体系,参加“政风行风”热线直播。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党风廉政资料,观看警示片,参观监狱,旁听法院审理。重点开展“庸懒散浮拖”“三公”经费支出、项目资金使用等专项检查。积极开展“廉洁机关”创建,市局被市纪委命名为“廉洁机关”示范单位。三是抓基层组织建设。市局机关党总支进行了换届选举,发展入党积极份子1名,安排2万元资金打造党员和老干部活动室、职工活动室,拨出活动经费4.47万元。组织退休支部党员到县区和市本级档案局(馆)看新馆、论发展。群团工作有力推进,妇委会、工会、学会先后组织开展木门红色教育,3次传统节日慰问和12次学习交流。举办了全市档案系统“中国梦.兰台情”主题演讲比赛,所有县区均选派人员参加,获得一等奖的选手参加了省档案局组织的决赛阶段比赛。四是抓精准扶贫建设。市局调整充实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帮扶工作队,制订扶贫工作方案,选派政治可靠、能力强的干部担任“第一书记”。多次深入调研指导,开展脱贫产业项目规划,进行种植技术培训,落实魔芋种子和10万元补助资金。同时,协调解决通村公路和饮水工程建设资金300余万元,新修水泥路2.87公里,解决4个社人畜饮水。各县区档案部门均按照党委政府安排,做好定点帮扶村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双联”“双报到”工作也有序开展。

20**年我市档案工作获全省目标考核先进单位,排名第3。同时,经济科技、“三个体系”建设、数字档案馆(室)建设和文化建设四个单项工作获得先进单位,并有2项工作获创新项目奖。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共同举行的档案系统4年一度的表彰先进活动中,市局(馆)被评为先进集体。同时,市局还荣获市委授予的全市追赶跨越突出贡献奖,市委、市政府表彰的“三创”工作先进集体。市馆被国家档案局报道为全国“最美档案馆”。同时,有的县区局也获得了当地党委、政府的多项表彰。

同志们,以上成绩的取得,主要归功于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档案局的有力指导,归功于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市档案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在此,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们还应清醒地认识到全市档案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档案法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不高,数字档案馆建设步伐有待加快;档案资源开放力度有待加强,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档案部门创新意识有待提高,人才结构和干部素质与事业发展不相适应等。这些问题将在今后工作中一定认真分析原因,积极研究努力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市委六届十一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今后5年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彰显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个发展理念”为我们做好“十三五”时期档案工作指明了方向。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扶贫攻坚进入决胜阶段,随着“四个全面”战略升级、国家大数据发展和“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我们档案工作已日益成为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务不可或缺的基础和支撑,涉及的领域更加广阔、内容更加丰富、需求更加多样,为档案工作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提供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走向依法管理、走向开放、走向现代化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大趋势。在这种背景下,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省委和市委各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深入落实三级《意见》,继续实施“以人为本、服务为先、安全第一”战略,健全“三个体系”,完善档案体制机制,提升档案治理能力,加大支撑保障力度,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作出积极贡献。

总体目标是:到,初步建成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相适应的、有效服务和支撑国家治理的档案事业发展体系。

在“十三五”期间,我们主要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法治化水平显著增强,档案治理法治化基本形成。依法行政、有效监督、高效服务的档案法治体系基本形成,社会法治意识日益增强,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档案的能力明显提升。二是基础业务统筹推进,档案资源体系基本构建。加强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园区、民生、重大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等工作;馆藏资源更加丰富,“五位一体”功能更加完善。三是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档案利用体系基本实现。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保障民生能力进一步提升。全面推广“异地查档、跨馆服务”,逐步实现民生档案“一站式”服务。加强档案文献遗产保护和利用,系统推出编研成果和文化精品。四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基本健全。完成2个以上国家级综合档案馆新馆建设。全面落实重要档案异质异地备份制度,确保档案实体安全和档案信息绝对安全。五是信息化建设稳妥推进,档案管理基本现代化。加快融入社会信息化和大数据发展战略,开展“互联网+”行动;市、县区两级综合档案馆基本建成数字档案馆,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数字档案室建设创新推进。六是自身建设持续用力,档案人才队伍基本专业化。抓好工作体制和机制建设,宏观管理能力不断增强,经费投入力度明显加大,干部队伍结构逐步优化,宣传氛围形式适应时代要求。

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至关重要。20**年全市档案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和市委各次全会精神,深化三级《意见》落实,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党委政府中心、服务大局,夯实基础业务,健全“三个体系”,强化自身建设,扎实贯彻“十三五”规划,为全市档案事业“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

(一)完善档案法制建设,提高档案治理能力。

一是落实“十三五”规划。《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讨论稿)》已在会上印发,请大家认真研读,建言献策。同时,各县区也要联系实际,制定出台本地区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划。规划出台后,要层层传导压力,级级压实责任,逐步解决分层次、分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十三五”规划落地生根。二是深化行政执法。认真落实《档案管理违法违纪处分规定》,加大档案违法违纪行为查处力度,重点开展档案安全、归档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和重大建设项目、档案馆库建设项目督查。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备案,扎实推进行政权力公开运行。三是强化法治宣传。今年是“七五”普法的起始之年,我们将尽快出台《全市档案系统“七五”宣传规划》。各县区档案部门要全面总结“六五”普法的基础上开展“七五”普法规划。以“6.9”国际档案日、“12.4”国家宪法日等活动为契机开展多形式档案法制宣传,进一步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依法治档能力,进一步普及档案法律法规和档案业务知识。

(二)深化档案开发利用,增强档案服务能力。

一是增强服务中心工作能力。主动服务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档案资政服务,服务依法治市和党的建设,继续做好服务政府改革档案工作。配合重大活动、重大项目,超前谋划、主动参与,全方位多视角地进行跟踪征集,提升档案的系统化、专题化和专业化水平,积极将档案工作融入到各行各业中。同时,今年新修订后的《档案法》,将在进馆时间,收集、指导范围,数字档案馆建设等方面赋予新要求、新任务,我们要主动跟进服务,提供高质量的指导意见。二是增强服务民生工作能力。继续做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工作指导、检查和验收。加强和规范乡镇、村(社区)档案工作,认真做好扶贫、救助、国土资源、信访、卫生审批许可、社保等民生档案管理指导工作。本着“先用先整、突出重点”的原则,加快馆藏民生档案整理、鉴定、开放和数字化步伐。认真落实《四川省国家档案馆民生档案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办法》,提供“一站式”等多样化、个性化、常态化档案服务。同时,进一步加强城镇建设和产业园区档案工作。三是增强服务文化建设能力。坚持做好档案编研工作,精心选题,创新形式,充分整合档案资源,努力推出一批有助于弘扬正能量和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档案文化精品。充分利用“6.9”国际档案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活动,为档案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氛围。继续深化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及时更新,增设栏目,加强与纪委、宣传、教育、机关工委等部门的合作开放利用。同时,强化信息的宣传报道,提升数量、优化质量,特别是20**年在省以上渠道没有报送1条信息的个别县区,今年一定要有所突破。

(三)夯实档案基础业务,提升规范化建设能力。

一是做好基础工作。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档案局8、9、10号令,依法做好到期应进馆档案接收工作,做到应归尽归、应收尽收。特别是民生档案、电子档案收集齐全完整、整理标准规范,并依法依规向档案馆移交。针对企业档案工作,继续开展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的审定工作。进一步加强高校及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依法加强对专业档案馆的监督指导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档案鉴定开放制度,及时向社会开放符合开放条件的档案。探索开展城市社区档案工作的指导,每个县区力争新培育1-2个社区档案工作典型。二是抓好规范化管理。认真贯彻《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归档文件整理规则》等新修订或新颁布的规章、标准,指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加强规范化建设工作,今年要在市本级建成××个规范化管理示范单位。各县区也要抓好本地区档案规范化管理示范工作,继续开展机关、企业、科技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规范化水平。

(四)加快数字档案馆(室)建设,提升档案管理能力。

一是做好数字档案馆(室)建设。继续加强与发改、经信等部门的沟通协调,落实数字档案馆建设列入“智慧城市”整体规划,及时启动单独立项建设。认真贯彻《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和《数字档案室建设指南》,积极稳妥推进综合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逐步将20**年确定的9个省级数字档案室建设成为典型,开展原生电子文件接收,传统档案数字化。二是继续实施档案数字化和电子档案管理。要坚持实施“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战略,总结近年来数字化工作经验,进一步加快工作进度,逐渐减少存量份额。市档案馆完成150万页,各县区档案馆力争完成100万页。继续抓好电子档案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努力实现对电子文件的前端控制、全程监控和集中保存。

(五)抓实档案安全管理,强化安全保障能力。

一是加强档案实体安全。剑阁、昭化档案局馆要把新馆建设放在更重要位置,想方设法争取领导支持,要抓紧立项、抓紧规划、抓紧推进,在20**年争取要有新的进展。其他县区要继续加强档案馆库房消防、保密、温湿度等设施设备完善,乡镇和机关单位档案室安全保障能力的提高,做到管理与建设同步,建筑安全与档案实体安全同步。二是加强档案信息安全。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档案局有关政策和规定,在做好馆藏档案鉴定划控工作的同时,严格审查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各级档案馆(室)要做好对已上网的政府公开信息和开放档案的复核审查工作,确保开放档案信息安全。贯彻《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规范》,加强档案数字化外包安全管理。另外,要积极开展档案数据备份,县区档案馆要尽快全面完成重要档案数据异质异地备份。三是加强档案安全防范。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坚持靠制度管人管事,加快构建科学配套、务实管用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完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强化应急处置能力。继续抓好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工作,制定方案,扎实开展抢救。

(六)重视部门自身建设,提高队伍从业能力。

继续开展档案业务培训,引进专业技术人才,着力培养年轻干部,促使档案专业人才的规模、质量和结构与档案事业发展相协调,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档案人才队伍。巩固和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对查摆出来的问题按照时限整改落实,及时销号。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双联”“双报到”和精准扶贫等工作,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政治责任做好档案工作,践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

同志们,任务已明确,关键看落实。让我们更加紧密的团结在以为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钉钉子的精神,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努力推动我市档案事业发展实现新跨越,为决胜全面小康和“美丽广元、幸福家园”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六

尊敬的各位领导、朋友们:

大家好!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定了“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人才培养方针。在《纲要》刚刚颁布实施不久,市南区在这儿隆重召开这次人才大会,作为一名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我非常兴奋,也倍受鼓舞!

人才是社会文明进步、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推动力量。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工作,做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人才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的人才观正逐步确立。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发展,培养了许多优秀人才。

市南教育作为市南的一个窗口,在人才培养方面更是取得了有目共睹的佳绩。市南教育局为优秀人才成长创设了良好的环境,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多举措促进人才发展,为充分发挥优秀人才的作用,搭建了广阔的舞台。我区先后选派优秀人才到国外培训,到华师大、北师大等高等学府进修,到全国知名中小学挂职,将著名专家请到我区示范、指导,与中国教育学会、知名高等学院联手建立教师发展联合体、开放名师课堂锤炼名师、进行名师交流等等,由于领导高度重视和实施的一系列培养措施,在市南这片沃土上成长起了许多优秀人才。在领导的培养下,我也由一名普通的教师,成长为了一名区、市级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全国百位语文名师、全国优秀教研员、副校长等,并被聘为了青岛大学讲座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参编教材、著作十余部,发表学术论文一百余篇。前不久还成为了全国著名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市南教育、市南区委、区政府领导的关心和指导,得益于市南区重视人才、培养人才的大环境。在此,我代表区专业人才,向多年来一直关心指导、辛勤培育我们成长的各级领导表示最衷心的感谢!感谢领导对我们的成长所做出的努力!

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国、省、市的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市南教育局也确定了率先建成现代化教育强区的目标,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实现这一目标,作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专业人才,任重道远。

首先,作为一名市南教育的拔尖人才,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学习与研究,掌握先进的理念,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广博的知识充实自己,树立“创先争优”的意识,在教学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在工作中追求一流、勇攀高峰,为构建学习型组织贡献力量。

其次,要在工作中不断开拓进取,锐意创新。二十一世纪,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快速发展的巨大动力,而创新所依靠的就是高素质人才。作为专业人才,要敢于承担建设首善之区的重大研究课题,潜心研究、不断创新,努力通过创新快速提高教学质量,为促进市南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贡献智慧。

再其次,要在工作中起示范带头作用,当好表率。作为一名学术带头人,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学习、研究的表率;争当提高教学质量的表率;争当多出工作成果的表率。同时,要起到传帮带作用,帮助带动区内更多的教师尽快成长与成才;促进市南教育快速全面和富有特色的发展。

最后,要立足本职,无私奉献。我们从事各项工作,没有无私奉献的精神,就难有建树、难攀高峰。我们不仅要成为业务带头人,也要成为政治坚定、情操高尚、团结协作、拼搏奉献的楷模,更要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多出佳绩、勇攀高峰的表率。在探索中寻求科学的真谛,在创新中创出更多的效益,在工作中提升生命的价值,使自己真正成为政治思想过硬、专业技术精湛、创新能力一流、社会贡献突出的拔尖人才,为市南的发展,为国家的腾飞,贡献聪明才智。

相信,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区一定会培养和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优秀人才队伍,为建设国际化的首善市南增光添彩。

最后,再次感谢各级领导和同事们对我们的关心、厚爱和帮助!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七

尊敬的鲁昕副省长,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辽宁省保险工作会议。首先,我代表保监会,代表吴定富同志,衷心感谢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于保险业的关注和支持。同时,感谢鲁昕副省长和今天在座的各位参加会议。国务院对于中国保险业的改革和发展问题高度关注。5月底的时候,温家宝主持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了保监会关于保险工作的汇报,并发表了重要的讲话,黄菊副对于保险业改革发展问题也有重要的指示。保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工作,在国办的直接组织领导下最终形成了《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其后又在全国范围内分两次召开了保险工作座谈会,华建敏同志亲自到会做了重要讲话。上述工作既使我们感到振奋,又使我们感到很大压力。国务院23号文件的贯彻落实是一项系统工程,有待全社会的支持,特别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今天,辽宁省政府召开全省保险工作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和全国保险工作座谈会精神,充分表明了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保险业的高度重视,必将推动国务院23号文件的深入贯彻落实,促进辽宁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xx大以来,辽宁省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随着辽宁经济社会的快速协调发展,辽宁保险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十五”期间,辽宁省保费收入年均增长22.4%,20xx年全省实现保费收入225亿元,居全国第七位,保险深度为2.8%,比全国平均水平高0.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达到532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53元。辽宁保险业在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努力探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辽宁保险业发展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辽宁省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得益于辽宁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得益于辽宁保险业广大干部职工的辛勤努力。在此,我代表中国保监会向大家长期以来对保险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当前保险业发展形势,以及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谈几点认识和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当前保险业已经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

党的xx大以来,保险业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防范风险为主线,以服务和谐社会建设为根本目的,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一)行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一是业务规模不断扩大。20xx年全国保费收入4927亿元,是20xx年的1.6倍,年均增长17.3%。二是资产实力明显增强。目前,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1.8万亿元,是20xx年的2.8倍;保险业资本金总量达到1100亿元,是20xx年的2.6倍。三是市场结构日益优化。保险机构达到100家,比20xx年增加了58家,初步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成份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四是国际影响逐步扩大。三年来,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幅比世界平均水平高8个百分点,20xx年我国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11位,占全球总保费收入的1.8%,比20xx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前不久,“标准普尔”将我国保险业的评级从“发展中”上调为“正面”,这是国际评级机构对我国保险业评级最高的一次。同时,“标准普尔”指出,中国保险业信用状况将在中期内逐步改善,而且中国保险业增长潜力强劲,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并预测中国在20xx年内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市场之一。

(二)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一是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基本建立。大力推进国有保险公司股份制改造,除经营政策性业务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所有中资保险公司都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二是在金融业中率先实现境外上市。20xx年至20xx年,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先后在境外上市,迈出了我国金融保险企业走向国际资本市场的第一步。三是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时期。20xx年12月11日保险业入世过渡期结束,实现全面对外开放。适度把握开放节奏,统筹对外开放和风险防范,维护金融安全,呈现出以我为主、安全可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和谐发展的对外开放新局面。

(三)保险监管形成新体系。一是初步建立了市场行为、偿付能力和公司治理结构三支柱的现代保险监管体系,努力做到对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二是建立了以公司内控为基础、以偿付能力监管为核心、以现场检查为重要手段、以资金运用监管为关键环节、以保险保障基金为屏障的防范风险的五道防线,不断完善防范化解风险的长效机制。三是完善保险保障基金制度,率先在金融行业建立了市场化的风险自救机制。目前,保险保障基金达到63亿元,今后每年将增加20亿元左右。

(四)服务经济社会取得新进展。保险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充分发挥经济补偿功能、资金融通功能和社会管理功能,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在保障经济稳定运行方面,三年来保险业累计赔付3000多亿元,特别是在一些重大灾害事故发生后,保险公司及时支付赔款,促进了灾后重建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发展。如20xx年上海地铁4号线透水事故,保险公司共赔付7.1亿元,保障了工程建设顺利进行。辽宁保险业向“5.7”空难、绥中电厂事故和20xx年洪涝灾害共支付赔款6亿元,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恢复灾后生产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一是积极发展农业保险。结合各地实际推进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试点,批准设立三家专业性农业保险公司,扭转了农业保险业务逐年萎缩的局面。20xx年全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84.3%,农业保险赔款同比增长94.8%。二是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河南、江苏等8个省68个县(市)参与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涉及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1978万人,提高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效率。三是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在重庆等18个省(市)的53个地(市、区)开展了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险业务,使被征地农民得到了稳定的养老保障。四是为农民工提供保险服务。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通过在农民工相对集中的建筑、矿山等企业开展团体人身意外保险,满足了农民工的意外伤害和医疗保险需求,保障了农民工的生产安全。

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商业保险已经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xx年底,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养老和健康积累准备金1.2万亿元,相当于全国社保基金的6倍和全国各级社会保险资金积累总额的2倍。保险业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有8家保险机构获得10项参与企业年金业务的资格。辽宁省的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发展也取得了较好成效,“十五”期间,辽宁保险业为全省居民累计提供的商业养老保险金额达到1.8万亿元。锦州市开展的特困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险试点,为4.5万特困居民提供了健康保险保障。

在参与社会管理方面,保险业充分利用自身的网点优势、技术优势和体制机制优势,通过大力发展责任保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轻政府压力,提高社会管理效率。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的《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条例》,将车险费率与交通违章挂钩,通过“奖优罚劣”的费率经济杠杆手段引导人们遵守交通规则。在北京、深圳等地推行的医疗责任保险,在缓解医院、医生和病人之间的纠纷,规范医疗秩序和分担政府责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辽宁省也积极发展雇主责任险、公众责任险和承运人责任险,20xx年全省责任险承保金额同比增长了62%,在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和加强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由于保险业发展起步晚、基础差,整体水平不高,与发达国家相比,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比如说,保险业的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保险产品结构单一、服务水平不高、诚信建设有待加强、经营管理不规范等若干问题,这里面包含着不少比较严重的风险问题。对此从监管者的角度,从我们公司经营的角度要加以高度的重视,切实地加以解决,要在落实23号文件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改进我们的工作。

二、国务院23号文件的发布是我国保险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国务院23号文件的发布,正值我国保险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的重要历史时期,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国务院23号文件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把xx大以来的保险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进行了高度概括,对关系我国保险业未来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科学回答,是指导我国保险业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一)创新了中国特色的保险理论。温家宝肯定了xx大以来保险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指出保险业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行业,保险可以稳定人们对未来的预期,从而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全局。国务院23号文件指出,保险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是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有利于应对灾害事故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稳定运行;有利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保障需求;有利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创新,提高政府行政效能。这些重要论述,从理论上解决了保险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定位问题,将保险的功能和作用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保险业改革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开创了中国特色的保险道路。在传统保险实践中,保险业发展主要依靠行业自身努力和市场的力量,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就保险论保险”和“就发展论发展”的现象。国务院23号文件突破了原有行业发展思路的束缚,认为保险业的发展,除了要靠自身和靠市场,还要靠政府推动、政策引导和法制保障。国务院23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的保险业,既要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在加强政策支持方面,国务院23号文件提出,根据不同险种的性质,按照区别对待的原则,探索对涉及国计民生的政策性保险业务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鼓励人民群众和企业积极参加保险。立足我国国情,结合税制改革,完善促进保险业发展的税收政策。建立国家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保险体系。在健全法制体系方面,国务院23号文件提出,修改完善《保险法》,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法律法规建设,研究推动商业养老、健康保险和责任保险以及保险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立法工作,健全保险法规规章体系。在改善舆论环境方面,国务院23号文件提出,将保险纳入中小学课程,发挥新闻媒体的正面宣传和引导作用,普及保险知识,提高全民风险和保险意识。

(三)明确了中国特色的保险战略。国务院23号文件在总结改革开放特别是xx大以来保险业改革发展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特色的保险发展战略。一是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国务院23号文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刻阐释了保险业加快改革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指出加快保险业改革发展是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国务院23号文件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把广大人民群众对保险的需求作为保险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出要开发满足不同层次、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人民群众需求的各类财产、人身保险产品,优化产品结构,让最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分享保险业改革发展的成果。三是坚持服务全局。国务院23号文件明确指出,保险业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着力解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要逐步拓宽保险服务领域,加快发展农业保险,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保险和健康保险,大力发展责任保险,不断提高保险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促进辽宁保险业又快又好地发展。

辽宁是我国东北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的重要结合部,是重要的工业大省和农业大省,在我们国家的整个国民经济建设当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20xx年,辽宁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9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根据辽宁省“”发展规划,“”期间辽宁将突出全面振兴老工业基地的主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主线,以城乡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为重点,以基础设施建设为支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和谐辽宁建设为保障,促进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努力建设成为国家新型产业基地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这既为辽宁保险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又对辽宁保险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时期,辽宁保险业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按照辽宁省“”发展规划的要求,紧密结合辽宁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想全局、干本行,干好本行、服务全局”,不断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第一,加快保险业改革创新,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围绕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培育多元化的保险市场主体,鼓励多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保险业,健全保险市场体系。深化保险企业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内控制度,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加大保险产品创新力度,不断满足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多层次保险保障需求。发展工程保险、企业财产保险、货物运输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保障和促进老工业基地装备制造业、石化、冶金等重大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发展电子信息、航空工业、生物工程与制药等高科技保险,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新型产业基地建设提供保险保障。发展出口信用保险,服务老工业基地外向型经济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第二,大力发展“三农”保险,服务辽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辽宁省在“三农”保险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在农业保险、新农合试点、被征地农民的保险这些方面辽宁工作做的是相当突出的。从全世界的情况来看,农业保险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政策支持,这一点是必要的。中国保监会也正在和财政部、税务总局、农业部、卫生部等有关部门在研究,国家将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辽宁保险业一定要从支持新农村建设这样一个大局出发,要继续围绕辽宁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认真总结农业保险试点经验,扩大试点范围,有步骤地建立多形式经营、多渠道支持的农业保险体系,探索具有辽宁特色的农业保险发展模式。创新“三农”保险产品,积极发展与农村生产、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农用机械、家庭财产和人身保险产品。创新销售方式,拓宽业务渠道,不断提高“三农”保险服务水平。

第三,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提高辽宁社会保障水平。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截至20xx年,保险业为人民群众未来的健康和养老积累的储备金是1.2万亿,相当于全国社保基金的6倍,因此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需要更多地运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辽宁保险业在统筹发展城乡商业养老健康保险、提高辽宁保障水平方面,和我们社会保障部门共同提出了很多有效的举措。当前,随着辽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将逐步剥离出来,对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宁保险业要加快发展个人、团体养老保险,满足不同层次的养老保险需求。认真总结试点经验,积极参与企业年金业务,逐步扩大企业年金的规模和覆盖面。深入开展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探索通过商业保险提高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障水平的有效途径。积极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发展农民工保险、学生保险等特殊群体保险业务,提供医疗、意外、大病救助等相结合的综合保险保障。要与社会保障部门进行更多的积极沟通,共同推进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

第四,积极发展责任保险,服务和谐辽宁建设。今年4月,保监会与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下发了《关于保险业参与平安建设的意见》,辽宁保险业要结合实际认真做好贯彻落实工作。要以发展责任保险为突破口,积极参与平安建设。积极落实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稳步推进医疗责任保险发展,逐步在高危行业、公众聚集场所、境内外旅游等方面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在涉及社会公众利益、社会影响较大的领域,大力发展安全生产责任、建筑工程责任、公众责任、执业责任、环境污染责任等保险业务。

贯彻落实国务院23号文件,既需要保险业自身努力,更需要辽宁省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特别是参加今天会议的省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各地市分管保险工作的负责同志,大家对保险工作非常熟悉,在贯彻落实方面具有关键作用。我们诚挚地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支持保险业发展,切实把国务院23号文件落到实处。一是希望继续关心支持辽宁保险业的发展。过去,大家对保险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解决了保险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促进了辽宁保险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希望大家今后继续支持辽宁保险业发展,为辽宁保险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希望更多地运用保险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把保险业发展纳入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统一谋划,发挥保险的各项功能和作用,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多层次的保险服务。三是希望对保险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保险业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也对保险业提出许多新要求。希望大家对保险业发展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使保险业能够吸收借鉴各地区、各部门在改革发展方面好的做法和成功经验,促进保险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的来说,保险业的发展要靠自身的努力,同时也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尤其是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在此,我再次地感谢我们地方政府,感谢辽宁省委省政府对保险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们相信,在辽宁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在全体保险业从业人员的努力下,在辽宁省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辽宁省的保险业一定能够稳步推进,取得不断的发展,落实好23号文件的精神,更好地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服务!

谢谢大家。

3

页,当前第。

3

1

2

3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八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召开的。会议的任务是: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和全国、省档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全市“十二五”时期档案工作,研究部署“十三五”时期和今年档案工作。下面,我讲三个方面内容。

一、“十二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回顾。

“十二五”以来,全市各级档案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指导下,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基本遵循,以建设档案强市为目标,深入实施依法治档、信息化带动和档案文化建设战略,全面提升档案资源建设、档案行政监管、档案公共服务和档案安全保障“四种能力”,档案各项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市档案工作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一)档案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上了新台阶。

20**年以来,特别是党的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原省委、市委书记刘奇视察档案工作时强调:“档案工作是党委、政府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档案十分珍贵,是城市发展历史的真实记录,是文化的根脉所系,要收集好、保护好、利用好”。市委、秘书长王剑波每年都多次听取档案工作情况汇报,并及时对有关工作做出指示和批示,帮助协调解决档案工作重大问题。市委、组织部长杨立平专门到市档案局走访调研,肯定档案和档案工作“跟得进、融得好、用得活”,鼓励档案干部在兰台建功立业。张明华副市长视察档案局并指示档案工作要“更好地发挥存史、资政、育人、为民的独特作用。”市人大、政协有关领导也多次赴局考察调研,关心指导我市档案事业发展。20**年,市委、市政府“两办”专门下发《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通知》,为我市档案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工作指引。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制订宁波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把“支持档案事业发展”纳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内容,为“十三五”时期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十二五”期间,市委历次全会有关决定和市政府每年工作报告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对档案工作提出要求,保障和促进了档案工作与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档案馆基础设施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等一些我市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短板得到有效解决和改善,社会档案意识进一步增强,为档案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服务水平上了新台阶。

“十二五”时期,各级档案部门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充分发挥档案作用,服务水平上了新台阶。全力服务党政工作大局。在“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重大工作中,通过出台规范、上门指导、业务培训、记录存档等多种方式提供档案服务。围绕重大纪念日、重大活动,发挥档案作用,举办了“四明丰碑—庆祝建党__周年大型图片展”、“宁波人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图片展”、“三北烽火—纪念浙东区委成立70周年档案图片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朝鲜战争停战60周年图片展”、“档案在你身边—宁波市社区与家庭档案展”、“中国对外开放的宁波记录—宁波成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城市30周年档案史料展”、“宁波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等大型展览,在《宁波日报》头版公布了日军侵略宁波的有关档案史料。围绕三年行动计划重大项目建设等开展档案指导验收,65个重点建设项目通过档案专项验收。主动参与并记录首届中东欧博览会等全市重要活动。全力为民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并作为经验推广到全省,还与上海浦东、贵州黔西南州、黑龙江黑河市等档案馆开展异地查档合作,大大方便了人民群众异地查档。各级国家档案馆普遍实行了档案利用免费服务,还推出了函电查档、网上查档、预约查档等一系列便民服务举措。“十二五”期间,共向社会开放档案43万卷,提供档案利用26万人次。在省“精简退职”等三项惠民政策落实中,有上万人通过查阅档案享受了政策红利。服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均创建为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省级5个。建成国家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2个,省级中小学档案教育社会实践基地4个。市档案馆成为全市首批中小学社会实践大课堂资源基地。创建乡村记忆示范基地29个,建成“企业记忆之窗”示范点13个。各地结合实际,确定主题,与教育主管部门合作,组织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走进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发挥了档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三)依法治档上了新台阶。

档案法规体系更加完善,市政府颁布实施《宁波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市档案局印发《宁波市档案馆档案征集办法》、《宁波市机关档案工作业务建设规范》、《关于加强市属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档案工作的意见》等20多个规范性文件。市县两级档案局均具有执法主体资格,列入法治政府(依法行政)考核范围。全市各级档案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规定》,深入开展档案法制宣传,社会档案法制意识进一步增强。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单独或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档案专项执法检查活动65次,依法保障和推进了档案工作的开展。各地切实加强档案行政审批改革和标准化建设,档案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政务服务网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市档案行政审批窗口多次被评为先进窗口。

(四)“两个推进”工作上了新台阶。

按照省档案局的工作部署,全市大力推进档案登记备份和档案文化建设。档案登记备份工作扎实开展。认真贯彻实施《浙江省档案登记备份管理办法》,着力推进登记备份工作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市县两级均建立了档案登记备份中心,其中9个通过省级规范化登记备份中心认定,完成登记备份单位987家,备份数据总量达405tb。档案文化建设特色显著。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档案文化建设的通知》,深入实施具有档案特色的“宁波记忆”工程,扎实开展档案文化建设“十项试点”。全面贯彻实施《宁波市著名人物档案管理办法》,名人建档工作稳步推进。方言语音建档工作全面完成,完成《乡音的呼唤—浙江方言语音典藏》宁波专题。《〈申报〉宁波史料集》、《民初宁波地方自治史料集》、《百年和丰》等一大批档案文化精品问世。全市编研档案史料134种,1769万字,16项成果获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20项成果获省优秀编研成果奖。各地大力创新档案文化建设,4个项目荣获全省档案文化建设创新奖,位居全省第一。评选表彰了18项档案文化优秀成果。举办档案展览145个,参观人数达27万次。精心组织“国际档案日”等重大活动,加强档案宣传,打造宣传品牌,扩大了宁波档案工作在系统内外的影响力。我市在国家级、省级档案期刊杂志网站上宣传报道数量位居前列。

(五)档案基层基础工作上了新台阶。

全市档案部门始终牢牢抓住档案基层基础工作不放松,在“十二五”期间省档案局对各地档案工作考核中,我市连续3年获考核优秀。档案馆新馆建设有新成效。“十二五”期间全市建成新馆2个,扩建1个,在建2个,立项新建或扩建2个,立项改造1个。档案馆基础业务有新加强。及时修订接收办法,依法开展档案接收,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达到161万卷,比“十一五”末增长22%,创新档案征集手段,实现境外征集档案资料零突破,一大批珍贵档案征集进馆。开展档案馆基础业务检查和测试创建活动,档案馆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全市已有国家一级馆2家,国家二级馆4家,省一级馆4家。基层档案工作有新提高。329家单位通过省级目标认定,278家单位通过市级目标认定,市直机关基本建成规范化档案室。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继续深入开展,1个县创建为国家级、4个县创建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县。国有企业、乡镇、行政村、社区以及民生领域等档案工作不断规范提高。

(六)档案信息化和安全水平上了新台阶。

档案信息化加速推进。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均建成数字档案馆,1家通过国家级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加快馆藏档案数字化进程,完成存量档案数字化7719万页,数字化率达到50%。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创建省级示范数字档案室170家,省级规范化数字档案室716家。深入实施档案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档案利用进一步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宁波档案网获全省优秀档案示范网站称号,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市政府系统优秀网站。各地积极建设档案微信、微博等新平台,为公众获取档案工作信息与服务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档案安全水平进一步提升。健全档案应急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档案工作应急演练。市县两级国家综合档案馆档案信息系统均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档案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全市重要档案数据备份机制日臻完善,备份基地建设更加规范,保障了重要档案数据的安全。制订档案信息系统安全保密规定,开展了全市档案安全保密检查,确保了数字化条件下档案实体与信息的安全。

(七)干部队伍建设上了新台阶。

全市档案系统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和“创先争优”、“三思三创”、“比树强创”、“比实干、比服务”、“增强职业精神、提升职业能力”等主题教育,开展向全国档案工作者的杰出代表——朱志伟学习活动,推出了一批最美档案人。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廉政准则和党员纪律处分条例,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讲规矩、守纪律,筑牢廉政防线。召开了全市档案干部队伍建设座谈会,提出了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政策措施,特别是对加强档案业务学习提出了要求,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依托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办了两期全市档案系统干部培训班。全市档案系统举办各类档案培训班100余期,1万余人次参训。全市49人入选浙江省首批“115”档案人才,入选人数居全省各市前茅。市档案局机关连续荣获民主评议机关先进单位、市级文明机关。“十二五”以来,全市档案干部队伍职业能力显著提升,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过去五年宁波档案工作实践,为今后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全市档案工作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档案基层基础有待加强、档案法治规范需要强化、档案服务创新能力不足、档案安全保障仍有弱项,档案队伍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问题影响和制约了档案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开创“十三五”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推进档案强市建设。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档案事业发展非常关键的时期,全市档案系统要以走在前列、干在实处的要求,以昂扬的斗志,开创全市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

(一)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总体要求。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宁波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打下坚实基础。这必将为我市档案事业健康发展、特别是记录历史和服务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更大的舞台。“十三五”时期,全市档案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实施“六个加快”和“双驱动四治理”战略决策,以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省“两办”《实施意见》和市“两办”《关于做好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通知》为主线,以“五档共建”为主抓手,打强基础、加强法治、做强服务、筑强保障,建强队伍,加快建设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档案工作强市,为我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积极贡献。全市档案事业的发展目标是,到,具有宁波特色的档案工作“三个体系”建设更加健全;档案事业发展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档案工作整体水平处于全省、全国前列;基本建成档案工作强市,跻身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必须努力实现以下“六个显著提高”:档案工作法治化水平显著提高,健全的依法治档机制、高效的档案行政执法机制基本建成,全社会档案法治意识明显增强;档案基层基础显著提高,“五位一体”新型公共档案馆加快建设,档案资源体系更加健全,档案基础基层工作水平明显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优质便捷高效的档案利用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档案安全保障水平显著提高,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档案工作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快融入社会信息化,智慧档案建设成效明显;档案工作活力显著提高,档案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档案干部职业精神更加彰显,职业能力进一步增强。我们要紧扣以上总体要求,做好“十三五”的各项工作。

(二)努力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档案强市建设。

1、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实现档案工作创新驱动。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要着力机制和方法的创新,把创新驱动贯穿档案事业发展始终,实现档案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要推进档案治理创新。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档案工作,深化建设法治档案,加快推进依法治档,完善档案工作法规制度。要创新档案执法手段、方式和方法,将开展联合执法、严肃查处档案违法违纪行为、确保档案安全等作为档案治理工作的重点。推进档案工作体制机制创新,鼓励符合条件的地方部门设立档案馆或档案馆分馆。鼓励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小镇等探索档案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档案事务。二要推进档案服务创新。进一步挖掘档案利用潜能,完善档案开发利用方式和渠道,提升为大局服务、为社会服务和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加档案文化产品,探索提供个性化档案服务,努力满足社会需求。三要推进档案管理手段和方式创新。深化智慧档案建设,全市各级各类国家档案馆100%建成数字档案馆,县直以上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档案室100%建成数字档案室。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实现规范化、常态化。积极推进文档一体化、馆室一体化、馆际一体化建设,有效开发与整合开放档案信息资源。探索“互联网+”大数据时代档案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积极借助新的信息技术,促进档案管理方式向智能型、精细化转变。四要推进档案文化创新。继续实施宁波记忆工程、档案文化精品工程和阵地工程,推进档案文化示范基地创建,深化乡村记忆基地建设。实施宁波数字记忆工程,建立记忆文化网络平台,运用各种媒体,提升档案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

2、强化协调发展理念,补齐档案工作的短板。协调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档案工作在行政与事业、局与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服务与自身建设等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平衡的问题,要在补齐档案工作的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一要统筹好区域和城乡档案工作均衡发展。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区域档案工作均衡发展,建设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推进档案查询利用服务在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的全覆盖。进一步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档案工作,开展“千村万屋档案”工程,构建历史文化村落档案数据库。二要统筹好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两种职能。依法履行好行政管理和保管利用两种职能,强化档案行政执法、行政监管、资源建设、信息化建设、抢救与保护职能,突出档案实体和信息的安全监管,加强对档案服务中介机构的监管。开展规范化档案馆(室)创建和档案馆基础业务考核。三要统筹好服务发展和自身建设。档案部门在服务发展的同时,要加强自身的建设,真正做到服务发展与自身业务建设齐头并进、双赢互利。

3、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档案事业可持续发展。绿色是实现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加强档案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推进可持续发展。一要提高资源的效益。在加大对档案工作投入的同时,特别注重让各种有限的资源发展最大的效益,档案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有效、更契合实际,建设节约型档案机关。探索建设县级档案中心以整合档案资源。利用政务云存储,开展信息化建设。在档案馆建设过程中,选用绿色节能高效的软硬件设施。二要注重档案馆功能的发挥。在档案馆硬件设施改善的同时,加快推进新型公共档案馆建设,强化“五位一体”功能,拓展宣传展示、文化休闲、社会服务功能,实现功能最大化。

4、强化开放发展理念,融入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开放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要突破档案工作的封闭性和局限性,在保持档案工作特性的同时,加快档案和档案工作开放步伐,不断提高开放水平。一要加大档案开放力度。健全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机制,制定开放鉴定办法,符合开放条件的档案及时向社会公众开放。实施重点档案保护和开放利用工程,开展明清档案、民国档案、革命历史档案、抗战题材档案等重点档案的普查、数据库建立和保护与开发。积极申报国家、省档案文献遗产。二要积极推进档案馆开放合作。通过“国际档案日”、“档案馆日”等活动,走出档案馆办展览、办网上展厅,搭建开放平台,让更多的公众走进档案馆。做好政府公开信息的收集和提供利用等工作。三要加快档案工作开放。加强与有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境外档案征集和工作交流力度,让档案工作的朋友圈越来越广、影响力越来越大。

5、强化共享发展理念,提高档案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共享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深化民生档案建设,建立高效便捷的档案利用体系。一要加强档案公共服务制度建设。加强民生档案建设统筹规划,制定完善一批重要民生领域档案管理制度。二要加强档案公共服务资源建设。把民生档案作为国家综合档案馆资源建设重点内容。规范民生档案归属与流向,构建归属科学、流向合理的民生档案资源建设机制。大力推进区域民生档案资源整合,鼓励各级档案馆采取档案实体、电子档案进馆或分布式保存等方式整合民生档案信息资源。三要提升档案公共服务水平。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并进一步加以规范化。建成民生档案服务利用平台,探索民生档案信息管理服务新格局。推进馆室共享平台建设,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档案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共享水平。

20**年是“十三五”的起步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十分重要,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与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意见》、省“两办”《实施意见》和市“两办”《通知》精神,认真组织实施“十三五”规划,强化五大发展理念,打基础、强服务,加快建设档案工作强市,力争“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一)抓好开局,推进“十三五”规划实施。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十二届十次全会精神,抓好“十三五”规划的落实。《全市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争取尽快印发,各地要做好与市规划的衔接,明确目标任务和重点项目责任分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必须完成的硬性指标,如:新馆建设、规范化档案室创建、数字档案馆建设、数字档案室创建、馆藏档案数字化等指标,抓统筹、早谋划、早启动,分年扎实推进。

(二)深化法治档案建设。

完善档案法治建设,着力提高档案治理能力。建立健全档案政务事中事后监管制度,推进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的规范运行,严格依法行政,提高执法能力。选择确定执法对象,开展档案执法检查。配合省局开展档案执法专项行动,规范档案行政执法办案规程。做好档案规范性文件起草和普法学法工作。完成平安浙江档案内容考核工作。

(三)加强档案服务。

为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深化“五水共治”档案工作,做好重点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深化“异地查档、跨馆服务”工作,力争建成统一的档案公共服务平台。拓展省外跨馆利用协作,推进馆际、馆室以及城乡之间档案共享网络建设。积极推进民生档案资源建设,加强资源整合,健全覆盖人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民生档案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档案归属流向。

(四)加强档案安全体系建设。

抓好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开展综合档案馆重要档案信息系统安全等保工作和保密工作督查。做好电子政务内网全国档案业务应用系统的接入准备。完成市数字档案馆资源网系统迁移,基本建成符合数字档案馆测试标准的资源总库。继续做好档案登记备份、异地备份工作。加强宁波档案网站等互联网档案安全建设。推进市档案馆改造和县级档案馆新馆建设,“十三五”期间都要达标。参与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在省档案局的领导协调下,围绕某一专题开展联合申报。做好全省档案安全监管专项执法检查迎检工作。

(五)加快推进档案信息化建设。

推进数字档案馆(室)的规范化建设工作。完善数字档案馆的软件系统功能和网络架构,推进数字档案馆系统测试工作。加快馆(室)藏档案数字化进程。20%的县直以上机关单位完成数字档案室规范化建设。做好进馆单位数字化成果的验收工作。继续开展市直单位数字化的安全监督和技术指导工作。推进“纸质档案数字化智能质检”等科研项目成果的应用,加快进馆数字化成果验收的步伐。推进电子文件归档与接收系统建设,推进行政审批电子文件归档和移交接收工作。开展网站信息归档试点工作。

加大做好档案接收、征集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三五”全市国家综合档案馆馆藏增量指标。建立档案馆工作年度报告和基础业务检查制度,提升业务建设规范化水平。制定出台档案开放鉴定办法,依法开展档案开放鉴定工作。推进市直单位规范化档案室建设,按照部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及时修改单位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规定。加强国有企业10号令执行情况督查。加强改制、破产企业档案管理工作。创新推进民营企业档案工作。加强城市社区、村级档案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开展“千村万屋档案”工程,构建历史文化村落档案数据库。加强特色小镇档案建设,有条件的乡镇可以探索建设乡镇档案馆。

(七)推进档案文化建设。

继续实施宁波记忆工程,推进档案文化阵地和精品工程建设。组织编辑《宁波古旧地图集》。积极推选省百项档案编研精品和省档案文化遗产。推进著名人物档案工作。借助网络平台,展现档案文化。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加强与媒体合作,继续组织开展“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组织好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系列活动。推进对外合作交流和社会力量参与档案工作。

(八)着力提升档案干部队伍素质。

巩固“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抓好整改落实,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先进经验学习推广活动,学习宣传全国档案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事迹,不断增强职业精神。充分发挥省“115”档案人才的作用。继续鼓励档案从业人员参考参评档案专业职称,加大档案人员教育培训,搭建网络教育平台,持续提升职业能力。

同志们,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市档案事业发展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加快建设档案工作强市,开创档案事业发展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十九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规划纲要和近期教育重点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把握,强抓落实,推进教育改革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去年,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相继召开,颁布了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谋划了未来十年教育改革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进一步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确定了“到20xx年,全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目标,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最新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对于进一步总结教育发展经验、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和谐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力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实现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纲要》的颁布实施,增添了群众对教育改革的信心,提高了社会对改革的期望。目标已经绘就,重在落实。千招万招,贵在实效。要在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努力见到实际效果。

一要强化教育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要发展,关键靠创新。当前,中央和省、市已经为教育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和政策优势,教育发展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机遇来之不易,发展迫在眉睫。干好干不好,关键看敢不敢创新、善不善创新、能不能创新。要深入落实好全市科学发展表彰暨解放思想加快发展动员会议精神,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求突破,让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教育发展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要以更大的气魂和决心,破除“旧思维”、突破“老框框”,围绕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两大重点,大胆尝试。要创新教育理念,瞄准学生长远发展,打牢人生发展的基础;要创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要创新管理模式,不断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内动力,营造不断超越、永不满足的工作氛围;要创新教育机制,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二要加大教育投入。投入是教育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物质基础。教育,一头连着国运,一头系着民生。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教育大发展,投入是关键。要把教育作为公共财政的重点来保障,形成强有力的投入保障机制。在投入这件事情上,中央讲的“三个优先”(即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要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要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要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一定要落到实处。投入的账不是靠说出来的,必须有真金白银做支撑。我们提出,到20xx年,全市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22%以上,并随教育事业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各级再有困难也要想方设法、坚定不移地落实这一要求。要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大力调整支出结构,借鉴采纳“零预算”的思路,加大新增财力的倾斜力度。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投入,作为政府绩效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建立健全行政考核、检查报告和年度公告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地方性土地出让收入、彩票公益金分成中要有一定比例用于教育。要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及时拨付,专项用于教育事业。要把化解债务作为政府和学校的共同责任,通过安排专项资金、逐年提高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定额等方式,争取2年内解决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普通高中债务。

三要营造发展氛围。《纲要》的落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密切配合,尽心尽力为教育办实事,努力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教育部门要切实履行牵头抓总职责,主动加强衔接协调,争取广泛支持;财政部门要加强资金使用管理,提供经费保障;税务、物价、审计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收费和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住建、规划、国土资源部门,要在规划、用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政法、文化执法、工商部门,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严厉打击各种侵害学校权益、危害师生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新闻媒体、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成就的宣传,加大对广大教育工作者高尚品德、先进事迹的宣传报到力度,努力营造崇文尚教、尊师重教的社会新风尚。

二、肯定成绩,坚定信心,在新起点上实现教育工作新跨越近年来,我市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教育事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财政投入年均增速达17.7%,高中教育质量三年实现三大突破,跃居全省上游,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连续3年取得优异成绩,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不断提高。特别是去年,我们大力度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楼房化工程和教师补充工程,累计投资3.3亿元,改造校舍56万多平方米,其中新建楼房31.7万平方米,投资量、工程量均居全省前列;新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1946人,是常年的3倍,在全省17个市中数量最多。在教育管理上,首创了“推门听课”、“教师对抗赛”、“当堂达标教学”、“中职学生职业技能大赛”等管理模式,带动了教育质量的大幅提高,这些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有的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省委、省政府的认可。

当前,全市上下正在大干、实干、冲刺、跨越,建设幸福德州,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对全市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市各级务必将教育作为重要的奠基工程、民生工程,牢固树立民生政绩观,以民生幸福谋划工作思路、以民生品质评估发展成果、以民生改善推进跨越赶超。集中力量,在五个领域重点突破。一是校舍楼房化工程力求突破。校舍是学校最基本的办学硬件,处于基础性地位。在农村,所有校舍中农村校改和“普九”建造的校舍占半壁江山,基本达到或超过使用年限;现存危房还有63万平方米,中小学楼房化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8个百分点。在城市,学校建设严重滞后于城市发展,孩子上学难、上好学校难已成为社会问题;大班额现象特别严重,有的小学班额甚至已经超过80人,安全状况令人担忧。由此引发了群众对教育的不满、对政府的不满。下一步,各县市区要以教学用房和学生生活用房建设为重点,着力解决大班额及功能室不足的问题,满足寄宿生住宿和就餐的基本要求。到20xx年农村初中和中心小学必须实现楼房化。今年要完成63万平方米危房改造任务,新建楼房校舍不能少于36万平方米。这项工作哪个县市区拖了后腿,就追究哪个地方主要领导的责任。校舍出问题,不是群死就是群伤,任何人都承担不起这个责任。这是硬任务,只能多不能少,必须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到20xx年,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基本达到省普通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标准。要适应城镇化建设和户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中心城区学校布局结构。各县市要根据城镇化建设需要,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新建住宅小区必须按规划配套建设中小学和幼儿园,并严格落实校舍建设有关规费减免政策。乡镇学校布局要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重点布局中心小学、初级中学,在交通不便且留守儿童较多的地方,布局寄宿制学校。

二是教师补充工作力求突破。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近几年,我市基础教育质量连续取得历史性突破,关键在于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辛勤工作。但是,我市的教师队伍底子薄、基础弱,年龄老化、梯队断层问题十分突出,教育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农村小学平均年龄达到45岁,30岁以下的仅占12%,民师转正和招工进入的占71.3%。有的农村学校平均年龄达到了53岁。义务教育阶段教师专业对口率仅为50%,没有专业音体美教师的农村小学占75%。近五年来,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自然减员5100多人,期间共补充2800多人,仅占自然减员一半多。照此下去,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教育差距将越来越大,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将成为空谈,农村孩子将因为我们工作的不到位,输在起跑线上。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本着对人民群众负责,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负责的态度,增强危机感和责任感,高度负责地抓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补充工作。每年各县市区都要按照“退一补一”的原则,补充教师,建立起长效机制。今年的教师补充计划,有的县上报数量不足。补充计划上报不足的要重新上报,去年没完成招聘任务的今年也要补上。市政府办公室要做好督查工作,对达不到要求的采取现场办公、个别调度等方式,抓好落实。

要加大教师人文关怀力度。着力解决好城乡教师同工不同酬问题,确保3月底前完成,使农村教师待遇高于城镇。新招聘教师工资全额纳入财政预算,在编教师工资不得由学校自行负担,解决教师后顾之忧。要关心农村教师,切实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环境,确保留住人才。要高度关注农村教师职称评聘、评先树优等工作,各项政策大力度向农村倾斜、向一线倾斜、向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师倾斜。在教师职称评聘问题上,市直有关部门、各县市区要做好调研,真正让政策起到推动工作的作用。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考评教师的重要内容,实行“一票否决”,广泛开展学生、家庭评价学校、教师活动,严厉制止有偿家教等败坏师德师风的行为。要做好对优秀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不断激发内动力,营造学有榜样、赶有目标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拼搏的教师队伍。

三是学前教育发展力求突破。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意义重大。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在各类教育中是薄弱环节,投入不足、资源短缺、城乡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公办幼儿园占比低,“入园难”、安全隐患大等问题普遍存在。据调查,我市2600多所幼儿园中,登记注册的仅686所,其中公办和公办性质的394所,仅占15%。尤其在农村,绝大部分幼儿园没有办园资质,取缔了适龄幼儿没地方去,不取缔又存在诸多隐患,使我们处于两难境地。《纲要》提出,到20xx年全市公办和公办性质的幼儿园数、在园幼儿数均占到总数的80%,所有幼儿园达到省定基本办园标准,毛入园率达到85%,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按照这一目标,未来20xx年内,我市要新建和扩建公办或公办性质的幼儿园20xx多所,投资15亿元左右,需增配幼儿教师5000人左右,任务十分艰巨。任务再艰巨,投资再大,我们也要办,这是对社会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各级党委、政府必须强化责任,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政府主导、公办为主、民办补充的办园体制。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要落实国家幼儿园用地规划相关规定,制定并落实居民小区配套幼儿园规划建设管理政策,每5000人口住宅区规划建设1所规模为6个至8个班的幼儿园,不得建成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校舍和其他资源,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并鼓励优质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各县市区已制定的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是三年内学前教育发展的最底线,只能超额,不能缩水。今年,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建设一所省定基本办园标准的公办幼儿园。

四是教育体制改革力求突破。改革出活力。要遵循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要健全和完善分级管理体制,建立县级为主,县、乡两级共管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要全面落实“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社会在参与和支持基础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构建“以市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要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快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要积极探索符合各类学校特点的管理方式,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提高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水平。要进一步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活力的办学体制,逐步取消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要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建立校长任职资格制度,改革校长选拔任用制度,促进校长专业化,推行校长职级制,探索校级副职、中层干部聘任制改革。

五是办学特色力求突破。办学特色是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高等教育同质化趋势比较严重,基础教育学校千校一面,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趋同、单一,不能与市场完全接轨。下一步,各级各类学校要在办学特色上狠下功夫。高等教育要加大对我市经济发展所需学科的开发力度。普通高中要建设特色课程,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对有特殊才能的高中学生进行特殊培养;鼓励普通高中根据需要适当增加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提供多元选择机会。义务教育学校要围绕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兴趣,加强学生基础能力知识培养,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增加学生全方位的知识。从近几年高考看,我市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基本能力得分在全省基本处于末位,英语、语文等学科也在下游,说明一个问题,学生发展不全面,学校教学有弱项。必须更新教育理念,紧紧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组织教学,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职业学校要围绕提高基础能力建设这一重点环节,加快示范性、规范化学校和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对于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主管部门要统一把握,打造特色,对接企业,服务就业,加快职教强市建设步伐。以上五项工作要实现突破,各县市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负全面领导责任;分管副职是直接责任人,要靠上抓,定期研究、检查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负直接领导和综合监管责任,要树立全局意识,各司其职,分口把关,密切协作。五项工作中,中小学校舍楼房化工程和教师补充工作,市委、市政府将列为对县市区科学发展年度综合考评指标体系,两项工作任何一项完不成任务,教育事业发展得分均为零分,整个社会事业不能评为先进单位。对中小学楼房化工程实行半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一年一考核,对完不成年度任务的,全市通报批评,扣减专项资金和奖励资金。新闻媒体要加强对五项突破性工作的宣传,不仅要宣传报道典型经验,而且要对工作进度缓慢的及时曝光,树立典型,鞭策后进。

同志们,做好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以对党、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做好教育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全面落实全市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扎实做好各项教育重点工作,全面促进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打造区域经济文化高地、实现富民强市新跨越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二十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引,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委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决策部署,总结20xx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分析形势,明确任务,研究安排20xx年的各项工作。会议已将《20xx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印发给大家,希望结合工作实际,提出建设性意见,齐心协力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坚持实践创新,全省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0xx年,全省各级农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认真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高标准粮田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为抓手,理思路,拓途径,转方式,求突破,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高基数上再夺丰收,高起点上再创佳绩,在全省经济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有效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

――粮食和农业生产再夺丰收。粮食实现了连续9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1127.72亿斤,比上年增产19.2亿斤。油料总产量110.1亿斤,增产3.4%;蔬菜总产量1360亿斤,与上年基本持平;水产品总产量21.9亿斤,增产6.6%。瓜果、食用菌、茶叶、中药材、蚕桑等经济作物继续稳定发展。

――农业综合效益和功能不断提升。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达1.4万亿元,实现利润1289亿元,约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1/3。农产品加工能力大幅提升,粮食、肉类、乳制品加工能力分别达到700亿斤、128亿斤和61亿斤。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初见成效。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休闲农业、创意农业发展迅速,农业的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得到协调发挥。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不断增加。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4.49万家,入社农户占全省农户总数的15%。全省种粮大户1.37万户,经营耕地面积440万亩。全省农村土地流转面积2595万亩,约占家庭承包经营面积的1/4。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7524.94元,同比实际增长11.3%。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占到农民纯收入的40%,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超过一半,拉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7.1个百分点。

――惠农民生工作得到持续加强。争取和落实涉农资金191亿元。争取中央和省以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17.7亿元,对30314个一事一议项目给予补贴。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1282个。新建大中型沼气工程108座,新增农村户用沼气11.1万户,新增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00处。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中有升,“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继续增加,蔬菜、水果、食用菌例行监测合格率均在98%以上,水产品产地抽样检测合格率在97%以上。

――农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果。参展第十届农交会、举办全国农产品加工业投资贸易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3亿美元,同比增长0.8%。农业利用外资工作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了第七届全国农民运动会。

――农业系统建设有了新进展。坚持开展目标管理和综合考核,不断提升农业系统整体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手段,推进工作落实、思想作风、政风行风建设,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政风行风建设先进单位,全省农民负担维持在较低水平。

同志们,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全省宏观经济健康运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这一好的形势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各部门积极协作、合力推进的结果,是广大农业科教工作者无私奉献、农民群众辛勤劳动的结果,更是各级农业部门真抓实干、科学指导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农业厅,向全省农业系统的广大干部职工和农民群众致以亲切问候!

一年来,我们站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高起点上,充满感情,满怀热情,勇于担当,锐意进取,有效克服各类自然灾害的影响,科学应对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实现了持续求进的目标。我们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采取的措施务实有效,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最根本的是我们始终坚持实践创新,注重超前谋划。

(一)围绕“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这一重大政治责任,理思路,找抓手。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和粮食大省,确保粮食生产稳定发展,既是我们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既是一项基础性经济工作,更是一种重大的政治责任。当前,在全省粮食生产能力已迈上1100亿斤这个较高台阶上,如何克服耕地、劳动力等资源要素约束,全面增强抗灾减灾能力,协调提高农业“三率”,如期实现13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去年以来,我们积极谋划,深入调研,提出了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的战略构想,通过整合资金,统筹推进田间生产设施建设,跟进抓好科技创新与推广支撑条件建设,集中打造“软硬”条件具备的高标准永久性粮田。牵头制定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高标准粮田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高标准粮田建设专项。

工作方案。

》。到20xx年,在95个县1亿亩耕地内,建成6000万亩平均亩产超吨粮的高标准粮田,推动粮食生产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以此实现保粮、保地、保收、保服务的“四保”目标。20xx年,全省巩固完善和新建高标准粮田1734.45万亩,农田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了“田成方、林成网、路相连、渠相通、旱能浇、涝能排”,抗灾稳产能力显著增强。

(二)围绕“确保农民持续增收”这一核心目标,拓途径,挖潜力。“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好农民问题关键是促进农民增收。在农业进入高成本、高风险的新阶段,传统农业大省如何加快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去年以来,按照内挖外拓的工作思路,结合农业大省实际,积极谋划,科学论证,牵头起草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和《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专项工作方案》。提出要围绕米面肉奶等12类优势农产品,培育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的生产经营群体的战略举措,着力构建“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农业整体效益,加快传统农区工业化进程。在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内,通过“保底收购、订单收购、二次结算”等措施,让农民从种植业中提高收益;积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开展标准化生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吸纳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实现农民多元就业;坚持“以产兴城、产城互动”,带动小城镇发展,有效减少农村人口,为现代农业发展创造条件。

(三)围绕“强科技促发展”这一根本出路,抓实事,求突破。去年以来,针对我省农业科技创新推广中的薄弱环节,重点谋划办成了三件大事。一是加快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省政府先后拿出1亿元资金,用于海南育种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发展和主要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培育突破性优良品种,打造现代农作物种业集团,全面提高供种保障能力。二是强力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组织大规模调查研究,牵头制定了《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全面落实“两个覆盖”政策,明确了“管理在县,服务在乡”的运行机制。力争用两年时间,在全省新建900个以上农技推广区域站和乡镇站。三是加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实施国家级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开展小麦、玉米、水稻等主要农产品新品种培育和技术研究,加强技术集成应用,形成以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从研发到市场各环节紧密衔接的现代农业技术体系,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四)围绕“深化农村改革”这一活力来源,培主体,转方式。针对“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这个事关农业农村发展全局的现实问题,我们坚持在深化农村改革上下功夫,创新农业经营机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社,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力就业,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广泛调研,积极应对,适时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意见建议,为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决策当好参谋。比如,在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建议“实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利用3年时间,在全省每个县建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场所,化解农村承包土地纠纷,推动土地流转。在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上,率先开展农民合作社辅导员队伍建设,结合“阳光工程”,大规模开展辅导员培训,提高指导服务能力,促进合作社规范化发展。在扶持发展农民植保合作社上,提出了农资综合补贴新增部分向农民植保合作社倾斜,帮助购买大型高效植保机械;有条件的地方,“一喷三防”等防灾增产技术补贴资金由补贴农民变为补贴农民植保专业合作社,努力扩大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稳定小麦生产等。这些意见和建议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有所体现。

二、准确把握形势,科学确定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各级农业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要在全面掌握基本精神的基础上,着重加深对有关“三农”工作要求的理解和把握。要深刻理解“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深刻理解“四化同步”、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目标途径,努力拓宽和创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深刻理解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部署,准确把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深刻理解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新举措,积极探索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有效途径;深刻理解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牢固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

(一)充分认识我省农业农村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当前,我省农业农村社会发展已进入重要转折转型期,农业发展已经进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已经进入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大生产加快转变的新阶段,农村社会结构已进入由传统村落逐步向复合型社区转变的新阶段,工农、城乡关系已经进入深度调整和互动融合的新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中,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总体要求,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全国重要的粮食和现代农业基地,推动城乡共同繁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赋予了新使命。

(二)深刻认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农业农村经济面临的新要求。新世纪以来,我省粮食生产和农民收入实现连续九年增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加快推进信息化的进程中,持续走好“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之路,稳固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就必须真切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确保粮食持续增产面临新挑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但资源要素、生态环境、气候变化等约束作用不断增强。必须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物质科技装备,切实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进而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持续增产。二是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面临新挑战。到20xx年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需保持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但目前促进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基础并不牢固,实现翻一番目标需要做出艰巨的努力。必须适应农民收入结构的变化,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创造增收条件,开辟新的途径。三是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面临新挑战。近年来,农业生产成本连年增加,致使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要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除落实好价格保护制度外,我们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四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挑战。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形势下,耕地、农用水等自然资源日益趋紧,农业农村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断加重,农药、化肥、农膜的不当使用造成面源污染,加剧土壤退化等。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发展模式。五是保证“有人种地种好地”面临新挑战。转移农村劳动力,减少农村人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伴随发生的农村劳动力数量不足、素质结构性下降等问题日渐突出。必须把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当务之急,作为关系长远和根本大事来抓,切实解决“谁来种地、怎样种好地”的问题。

(三)进一步理清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思路。按照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省委一号文件的要求,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精神为指导,继续深化改革,坚持科学发展,紧紧抓住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有利时机,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为主题,以确保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主要“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确保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为核心目标,以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树立依法治农理念,突出高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四大重点,坚持“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持续探索具有中原特征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四)合理确定20xx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综合考虑近年来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发展潜力和可能遇到的困难,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主要目标是,全省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5亿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100亿斤以上,力争较20xx年有新的增长;油料总产量稳定在100亿斤以上;蔬菜面积稳定在2550万亩以上,设施蔬菜面积增加20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到23亿斤;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增长15%以上。农产品质量安全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农民收入增长9%左右。

三、夯基础抓重点,统筹做好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

20xx年是贯彻落实党的精神的第一年,在高起点上再夺农业丰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从当前全省宏观经济环境、夏粮生产情况、农民种植意向、市场供应等来看,尽管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总体形势将持续向好,但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为:宏观经济仍处于下滑周期中,作为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对农民就业增收影响较大;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缓慢,势必影响我省高效特色农产品生产和出口;通胀压力依然较大,农业生产成本可能继续增加,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气候不确定性增大,极端天气增多,病虫等自然灾害加重发生,粮食继续增产的难度加大。

因此,我们要以国家当前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为支撑,夯实基础,突出重点,完善体系,牢固树立依法治农理念,强化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建设。既要立足当前,注重工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抓生产夺丰收;又要着眼长远,抓大事,打基础,注重工作的前瞻性,统筹做好20xx年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

(一)以建设高标准粮田为重点,坚定不移抓好粮食生产。一要认真落实抓建设。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一规划指导,规范建设标准,强化督促检查,开展表彰奖励,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建一方,成一方,见效一方,力争今年建成高标准粮田900万亩。二要毫不放松抓生产。要围绕保面积、增单产的目标,抓主要粮食作物,抓重点优势产区,抓重大技术推广,抓关键农时季节,抓惠农政策落实,确保不违农时,不误农事。三要立足抗灾夺丰收。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的思想,强化灾情预测和预判预警,完善防灾减灾预案,加强科学应变管理,落实防控措施。四要突出抓好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2月21日,郭庚茂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我省耕地质量管理等工作。强调要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保护,出台《河南省耕地质量管理办法》,将其上升到政府规章的层次,并将这项工作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基础性、制度性措施向前推进。各级农业部门作为实施主体,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质提升等技术措施,努力提高耕地可持续生产能力。

(二)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一要坚持分级培育。省级重点培育优势主导产业、高成长性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规模较大的集群,市、县重点培育区域性优势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集群。二要建设生产基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绿色环保的种植、养殖原料生产基地,满足加工需要,启动建设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100个。三要壮大农产品加工业。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研发,推动产品结构升级,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扩大农业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利用外资、引进高端技术设备,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建立农业产业损害预警机制,维护农业产业安全,力争20xx年培育形成农业产业化集群100个以上。四要加快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加强规划指导、完善有关措施,抓好8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争取创建第三批示范区。适时开展示范区考核评价工作。发挥农垦工作在现代农业建设方面的示范、带动、引领作用。

(三)以建好“菜园子”为重点,有效保障“菜篮子”产品供给。推动《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实施意见》尽早印发执行,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的落实,确保“菜篮子”产品市场供应。一要建设一批高水平蔬菜生产基地。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带建设,规划和建设集中连片、设施农艺配套的蔬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生产。重点建设豫北冬春日光温室蔬菜、豫中冬春棚室蔬菜、豫南春秋大中拱棚蔬菜和豫西山区越夏蔬菜四大基地。二要加快现代水产业发展。强化科技支撑,加强质量监控,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开展中低产池塘改造,创建一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现代水产示范园区,逐步完善水产苗种供应体系。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培育水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水库生态渔业和休闲渔业,推进水产品牌建设。

(四)以构建现代种业体系为重点,着力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一要推进种业科技创新。围绕育种创新、企业竞争、供种保障、种子监管“四大能力”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农作物种业体系。突出抓好海南育种基地、西北制种基地建设,提升省内良种繁育基地水平,继续扶持育繁推一体化科技型种子企业,推进种子企业商业化育种步伐,加快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农作物品种区域技术创新中心和县级品种试验展示基地建设。二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力度。继续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启动农业科技创新工程试点,全面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工作。完善已启动的小麦、玉米等6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启动肉牛、棉花等2个农产品的产业技术创新团队,培育大宗淡水鱼类、水果类2个产业技术创新团队。抓好重大科研成果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小麦“一喷三防”、水稻工厂化育秧、水肥一体化、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三要持续开展高产创建活动。在全省120个以上县(市、区),创建小麦、玉米、水稻、花生、棉花等9种作物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扩大整建制县乡高产创建试点,建设一批“吨半粮”乡和“吨粮县”。

合同。

签订、价格评估等流转服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仲裁条件建设。

(六)以培育现代职业农民为重点,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一要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探索培养职业农民的途径和方法。改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院校、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设施条件,提高培训服务能力。加强实用技术、职业技能和创业培训,培养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型人才。二要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加快综合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依托省内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按照“省级示范培训、市级重点培训、县级普遍培训”的原则,对农业管理干部和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分层次、分专业的能力提升培训,着力提高科技素质和现代农业管理水平。今年争取开展中等学历教育1万人,培训农业干部650人,农业技术推广人员5000人。

(七)以完善现代农业支撑体系为重点,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一要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认真落实“两个覆盖”政策,以基层农技推广站建设为重点,加快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今年要完成700个以上区域或乡镇农技推广站基本建设任务,并逐步改善保障条件。建立健全“公开公正、竞聘上岗、定期考评、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启动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岗计划试点,合理配备专业技术人员。二要抓好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提升省市级,突出县乡村,依托全省农技推广区域站和乡镇站,完善基层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建成省、市、县、乡、村“五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业生产的精准化、集约化、智能化、规模化水平,提升农业信息服务能力。加强与河南联通、河南移动、农信通等通信运营商的合作,建立完善“12316”服务热线、省级农业生产调度应急指挥中心等“三农”信息平台建设。强化农产品市场监测预警,做好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成本、收益等信息的采集及分析研判,提出相关政策调控建议,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特别针对可能发生的区域性、季节性、结构性鲜活农产品突发滞销卖难问题,努力提高市场预警反应能力。加快转化金农工程一期成果,配合农业部做好金农工程二期项目。三要加快推进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支持农产品冷链物流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农社对接。以规划的102个现代农产品物流园区为重点,推进农产品物流园区和网点建设,加快郑州、商丘、驻马店等地的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和周口、南阳等农业大市的农产品综合交易市场建设进度,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四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加快健全标准体系,以园艺产品、水产品等为重点,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提高风险评估和预警能力。深入开展以农业投入品为主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完善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机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努力消除隐患、减少损失、降低影响。力争今年底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县级全覆盖。五要完善植物保护体系。加快建成省、市、县、村四级农作物病虫测报网络,重点建设94个监测预警区域站,1520个村级测报基点。积极推进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做好种子繁育基地和重点区域的重大植物疫病监管与阻截防控,强化迁飞性、流行性病虫应急处置联防联控。六要加强农业综合执法体系建设。推动各级综合执法机构充分发挥作用,不仅要查办农资违法案件,还要向农产品质量安全、维护农民权益方面拓展。深入开展示范窗口创建活动,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能力建设。

(八)以发展循环农业为重点,加快改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要求,积极推广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和农牧结合技术,开展农业清洁生产示范。积极推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加快实施农业有机废弃物各类沼气工程,稳步推进农村“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建设,提倡整村集中供气。大力推广高效种养生态循环模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大力推广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还田、秸秆养畜、秸秆气化等,减少秸秆焚烧污染。

四、加强系统建设,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坚强保障。

近年来,全省农业系统通过加强目标管理和综合业务考核,建立了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机制,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良好作风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得到了集中体现。但时代在发展,要求在提高,农业系统干部队伍的自身能力、思想作风与人民群众的期盼相比、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要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不断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自觉加强系统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政策、理论、工作水平,增强驾驭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一要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系统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深入研究农业农村经济重大问题,在全系统上下形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实践的良好风气。打造服务型机关,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基层和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高质量的指导和服务。建设创新型团队,推动思想观念、发展理念、工作思路、工作手段创新,不断提高工作水平。二要大力弘扬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有关规定,切实增强服务基层、服务农民的自觉性,坚持为农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进一步改进文风会风,求实效,讲实际,坚持厉行节约,防止铺张浪费。三要大力加强现代装备水平、创新农业管理方式方法。继续坚持和完善目标管理和综合考核,全面推进农业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和工作部署在基层得到落实。四要大力推进政风行风和反腐倡廉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府的部署要求,把政风行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纳入本部门总体工作布局中,务必保持全省农业系统清廉、务实、为民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确保今年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事关全局,任务艰巨。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锐意进取,不断开创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新局面,全力推进具有中原特征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3

页,当前第。

2

1

2

3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二十一

同志们:

砥砺奋进,耕耘不辍,不觉间已经进入20**年。今天我们召开这次会议,中心任务就是表彰先进、总结一四年和部署一五的工作任务。,刚才同志宣读了县政府关于表彰档案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本次会议受到表彰的先进,是全县档案系统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集中体现了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良好的精神风貌和优秀品质。在此,我代表县档案局向他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希望未受到表彰的单位和个人,在今后的工作中向先进看齐,高标准严要求,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奋进,争得荣誉,也立新功。

20**工作回顾。

20**年,全县档案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转作风、提素质,抓服务、上水平,抓特色、突亮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很大进步。

一、年度接续立卷工作完成95%。

年度接续立卷作为档案系统的常规工作,除去一些单位更换人员等因素,绝大多数单位都能够按时保质完成,我局业务股的同志们也严格把关,从业务上进行上门指导、电话督导,至20**年底,县直部门和各乡镇的年度接续立卷合格率达到了95%。

二、单位档案统计摸底工作顺利完成。

这项工作最近两年才开展的,要求大家熟悉《全国档案事业统计应用软件》,去年我们对县直单位和乡镇档案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大家认真对待,翔实统计,形成了综合数据,使县域档案工作让人一目了然。

三、档案馆库建设不断加强。

1、馆藏档案统计工作。档案馆每年都要搞一次全面的统计,掌握馆内存档情况。经过我们认真清查统计,截止去年年底,馆藏文书档案达28975卷,2101件,破产企业档案14573卷,土地合同120761份,图书资料1774册,书法作品档案60幅,照片档案410张,还有一些光盘资料等,馆藏档案资料不断丰富。

2、开放档案鉴定工作。根据上级要求,对照开放档案划控、鉴定标准,我们对馆藏满30年(1984年前)档案进行了鉴定,新增开放档案807卷,其中永久554卷,长期253卷,共66个全宗。

3、利用工作。20**年共接待档案利用者257人次,提供档案资料812卷次,解答各种咨询103人次,为个人在解决房地产纠纷、落实政策、接续工龄等民生方面问题提供了解决依据,为单位利益提供了法律保障,为编史志书等工作提供了参考,提高了档案工作的社会知名度和公认度。

4、接收工作。严格按照进馆要求接收各单位符合条件的档案。20**年接收沧县文体旅游局——文书档案536件,接收了关于张岱年、张申府的文学作品部进馆,并分类、编目、排号,布置展室展览。接收沧县一些名人的文学书法作品共计257册、字画60幅。

为加快实现馆藏档案管理的电子化步伐,在人力、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县档案局组成档案著录领导小组,通过内部挖潜、全局动员,建立了局域网,研究软件应用,攻克技术难关,先将利用率较高、关乎群众个人利益的民生档案进行目录微机著录。从去年10月份开始着手,至年底馆内档案目录微机著录已完成2万余条。

我们严格按照“十防”的要求开展工作,确保馆藏档案安全,做到万无一失。馆内安全检查常态化,积极做好消防安全的日报和月报工作,灭火器材及时更换。做好馆内的温湿度记录,根据要求及时调节。做好电力安全检查,及时更换老旧线路。及时投放了和防虫灭鼠药。因房子质量问题,以往楼外墙有下雨渗水现象,我们查明原因,采取措施,消除了隐患,同时馆内安装了监控设备,确保安全。

20**年,我们把特色档案征集做为全局的一项工作亮点,着力打造。明确重点,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多方进行搜集挖掘整理。首先我们明确了历史名人、文化艺术、产业发展等几大板块,在这个框架中着手细致的工作进行铺垫。我们对能了解到的沧县历史名人进行研究,多渠道考证,将其事迹材料进行整理编研。在征集过程中我们多方沟通联系,多次外出寻访名人的后人、亲朋,征得他们支持。如在搜集“张申府、张岱年、张崇年”的档案资料时,我们多次去他们老家杜生镇小垛庄,访谈他们的子侄辈,查阅他们家谱,还三上北京拜访其子女,和他们座谈了解历史情况,使他们从最初的不了解到后来非常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捐献出很多珍贵的图书和资料。5月份我们还赴北大参加了纪念张岱年诞辰105周年哲学学术研讨会,与国内哲学界一流学者们交流探讨,我局何洪岭同志撰写的《张氏三兄弟的学术接力、借力与合作,对中国哲学和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论文,受到与会知名学者的赞赏,并对开展的研究工作表示称道。至6月底将张氏三兄弟的展室布置完毕。7月底张申府的小女儿、全国政协九局领导张燕妮女士来参观后非常满意,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之后,我们又在多方挖掘、广收博采、认真考据的基础上,将沧县历史上著名的文臣、武将、能吏及艺术大家的事迹资料进行研究整理,将54位有代表性的名人事迹全部制作展板上墙展示。在制作展板的同时,我们还着手编辑《沧县历史名人画册》,目前已整理完成初稿,不久即会和大家见面。之后,我们又开展了“武术之乡”、“书法之乡”、“曲艺之乡”“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等几个获得的国家级荣誉称号相关领域档案资料的搜集整理。目前这方面的资料征集已基本完成。截止到目前,我们已征集相关资料40余册,图书本,光盘593张,电子照片300余张,征集到县域书法界52人次的作品60幅。为存放这些特色档案,我们因地制宜,压缩办公用房,腾出6间办公室改造为特色档案展室,对大量的信息内容进行编辑整合,制成展板上墙,以最大的内容量展示出来,并制作展柜保存实物,这种形式即方便人们浏览查阅,也使人能更直观形象地了解沧县的历史发展和人文特色,大大提升了特色档案的吸引力。

20**年,我们以《档案法》与《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为重点,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大力推进依法建档、依法治档,增强全县档案法制意识,营造档案事业发展的良好法制氛围。5月26日,沧县档案局、沧县监察局、沧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贯彻《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规定》的通知。年底,我局组织人员对各单位的档案工作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给予了全县通报,通过“保先进、促后进”的工作方法,推动全县档案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20**年工作思路。

20**年,全县档案系统响应县委、县政府“聚焦优化环境,突出重点,打造亮点,提升水平,争先创优”的号召,本着档案工作“对历史负责,替未来着想,为现实服务”的思路,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做好年度接续立卷工作。

实现档案年度立卷合格证率100%,消灭白点单位。在这项工作上大家要有底线意识,在这里我们要给自己的工作最低标准划一条红线:全县县直各部门和各乡镇没有一家单位年度立卷不合格,任何一项工作在全省兄弟单位横向排比中都不落后。各单位要做到档案保管期限与分类一览表清晰,要有档案保管措施和健全的档案借阅登记制度,年度接续立卷合格证不能出现年度缺少情况。

有底线意识,才能让最基本的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进程。按惯例,档案接续立卷的时间要求在6月底前完成,如果往后推迟,就是工作延误。立卷完成后,要及时到档案局领取合格证。不要小看这一张纸片,这是档案局对你及你单位年度档案工作的认可,有了这个,你就有了评先资格。当你不在这个岗位的时候,当你要将工作交给新人的时候,这一张薄薄的纸片就是你在岗期间档案工作称职的证明。

二、加强档案宣传和执法检查。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思考从实际出发依法制档的问题,在已有《档案法》、《档案实施办法》及《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的基础上,去年又出台了《档案管理违法违纪行为处分的规定》,使档案工作更加有法可依。如果有的同志、有些单位不及时立卷,档案保管不利,出现丢失损毁或泄密等问题,这都是触犯了相关法规,请同志们回去后再熟悉了解相关法规,严格依法建档、管档。为此,档案局年内要进行1-2次全面执法检查,根据奖优罚劣的原则,对优秀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彰,对落后单位和个人也通报批评,问题严重者将进行依法惩处。

三、目标管理认定工作。

对业务基础较好、有意向升级的单位,我们鼓励大家向更高的标准迈进,获得更高的档案目标管理认证。工作中规中矩,只是底线要求,大家还要想法出成绩,还要有拔高意识。我们工作中不做保守派,永远要有争先的精神,要干一行、爱一行,只有制定更高的工作标准,自我加压,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做对单位、社会更有意义的事。

四、继续做好特色档案征集工作。

20**年,我们继续将特色档案征集做为全局的亮点进行倾力打造。今年我们制定了更高的标准,任务集也更为繁重,我们要在进一步完善特色展室综合布局的同时,积极推进实物档案征集和支柱产业展室的制作,搜集企业相关特色档案,不断充实特色档案内容,并利用好这些成果,在适当的时候举办特色档案展览,向社会推出我们的编研成果:《沧县历史名人》、《沧县张氏三兄弟》《再忆张申府》,以期释放正能量,吸引更多的人来关心档案工作,支持档案工作。

去年以来,我局的亮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果,我们很自豪。在这里我也向在座的同志们提点要求,希望大家在做好归档立卷等常规工作的同时,要有创新,要拿出精力来,研究一下档案编研工作,出一种编研成果,具体各单位出哪一种编研成果,各部门和乡镇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

这两年,我看过旧州镇出的《千年古城-旧州镇》、捷地乡出的《捷地志》,这都是编研成果,其中究竟包含着我们档案工作者多少的努力在里面,是值得大家思考和借鉴的。大家要想把档案工作干得出色,要想出成绩和亮点,就要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多出编研成果这就是一个渠道,比如杜林、纸房头、李天木乡的工业园区近几年发展的不错,档案员可以考虑一下总结整理乡园区发展方面的东西,高川乡、崔尔庄镇是我县的食品企业数目较多的乡镇,你们可以围绕食品发展做做文章薛官屯线路板、仵龙堂乡铸造管件,杜生镇药包材等,不再一一列举,各乡镇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我们档案员同志们都可以在这方面做文章。我们做出了亮点,就是出了成绩,我们自己出了成绩,也是单位出了成绩,领导出了成绩,这样领导才会高看你一眼,才会重用你。同志们,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工作中始终都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工作努力,机遇才会垂青。

五、开展好档案微机著录工作。

目前,档案馆统计折合档案5万卷,按每卷50条目录统计的话,将有250万条的目录需要进行微机著录,这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这一点上我们不等不靠,尽最大努力克服困难,有钱多办事,经费少也要尽力而为,今年我们将根据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的原则,确保完成日常查阅率较高的劳人局、工业局的相关民生档案的目录著录完成。

六、加强学习培训学习,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在县里自己搞好业务知识培训的同时,组织人员参加市档案局的培训。二是根据大家需求,组织档案应用软件使用的培训。我深有体会的一句话就是“活到老,学到老”,“学无止境、技不压身”,多学点东西,只会增加你的本事,让人高看一眼。举个例子,我局特色展室内展板的制作、电脑ppt文件的制作,历史名人画册的制作,都是我们自己动手设计编排。这不仅要求高度责任心和较高的文学素养,形成的文字经得起人们推敲检验,还要会操作运用相关的制作软件,我们做到了,为单位节省了一大笔开销,现在不少单位的档案室添置了照相机、摄像机等一些现代办公设备,要想熟练操作就得用心学习,我们档案员同志们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发展环境,迎接新的挑战,才能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会后大家如有需求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可以与我们沟通,我们可以组织这方面的培训。

同志们,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不过数千年,这期间虽然社会在不断变迁,但档案工作从来不曾休止,档案员角色不可或缺。希望全体档案工作者建立职业自信、坚定岗位自信,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求真务实、勤勉尽责,推进我县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富强、美丽、幸福、开放的“厚德沧县”贡献力量!

谢谢大家!

全省工商联工作会议讲话篇二十二

统计工作具有提供统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等职能,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全省统计工作会议。

讲话稿。

仅供参考。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机化统计工作会议是经过省办同意召开的,参加会议的有各市农机局统计人员、省办有关处站负责统计工作的同志。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省办有关文件;讲解20xx年农机化管理统计报表制度;布置农机监理收费“票款分离”工作;交流近年各市农机化统计工作开展情况;表彰20xx-20xx年度全省农机化优秀统计分析论文,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农机化统计工作发展的新路子。省办对这次会议很重视,希望大家通过相互学习交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围绕重点开展工作,推动我省农机化统计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全省农机化发展的情况。

今年以来,全省认真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省委两个1号文件精神,出现了农业和农机化发展的大好形势。从整个农业和农村工作看,中央和省支农惠农政策效应进一步显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加强,粮食生产增势强劲,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实现了小麦面积、单产、总产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四个增长”。

从农机化发展看,全省农机化发展形势喜人,生产、销售和作业市场一片繁荣,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农机需求拉动强劲,农机总量快速增长。受补贴政策拉动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等因素的作用,农民购机热情高涨,农业机械产销两旺,呈现出销售旺季提前、淡季不淡,拖拉机、配套机具、收获机械及农机配件等农机商品销售全面增长。大型拖拉机市场继20xx年火爆脱销,20xx、20xx年发展平稳之后,今年又出现强势增长。农民的需求拉动了我省农机总量的快速增长,截止6月底,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9003万千瓦、农机总值470亿元、拖拉机201.67万台,分别比去年底增长2.9%、3.1%和2.3%,均提前超额完成了“十五”规划发展目标。

(二)农机作业市场逐步规范,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为规范农机跨区作业市场,提高跨区作业组织化程度,有效地保护农机户和用机户的利益,我省农机主管部门以“树山东形象、创农机品牌”为重要内容,继续开展“明星服务队”创建活动,努力打造山东跨区作业服务品牌,农机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上半年完成机耕作业面积3000千公顷,比去年同期增长10.3%;机播面积1958.09千公顷,增长12.4%;小麦机收面积2970千公顷,机收率93.46%。

(三)农机服务效益明显增强。农机销售、维修、作业三大市场体系日臻完善,农机新型合作服务组织蓬勃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贡献。仅小麦机收跨区作业,全省就实现收入14亿元,比上年增加2亿元。20xx年,全省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324.1亿元、增加值203.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4.9%和3.7%。

(四)创新示范工程硕果累累。我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经过4年的实施,通过一级抓一级,省办处站分工抓创新,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一起抓,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结出丰硕果实。特别是玉米机械化收获技术正由项目点的示范向大面积推广跨越。截止6月底,全省玉米收获机是20xx年的3倍,玉米机收程度由20xx年的3%提高到目前的7.8%,预计20xx年有望达到10%。

二、近几年我省农机化统计工作开展情况。

近年,全省各级农机统计人员紧紧围绕“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战略理念,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默默奉献,推动了我省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逐步完善了统计报表制度。农机化发展情况是通过统计报表来反映的。近几年来,我们逐步完善统计报表制度,本着科学、合理、实用、简便的原则,先后4次对统计报表制度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努力适应我省农机化工作的发展形势。特别是20xx年以来,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经过同省统计局的多次协商,我们在统计制度中增加了新机具、新机型、新的作业服务指标,同时,首次增加了农机化经济效益核算情况表,增加了“农机服务产值、增加值、节本增效”等反映农机作业和服务贡献水平指标,并核算出农机化为农民增收数额,占农民增收比例、替代农村劳动力数量等情况,这样就把农机化融入到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中,基本反映出了农机化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逐渐跳出“就农机说农机”的圈子,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很好的依据。我办农机化经济效益核算工作为全省统计部门三产改革的试点,得到了省统计部门的支持和好评。同时,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探索也走在全国的前列。

今年,结合全省实际,经省统计局审批同意,我们在原报表制度的基础上,对《农机化服务组织及人员情况表》、《农机作业服务项目效益情况核算表》做了适当调整。同时,由于以前统计数据年底汇总时间紧、统计人员业务工作较多,报表的质量和报送时间很难得到保证,统计工作的时效性也相应减弱的情况,结合我省农机化工作的实际情况,省办将统计年报数据截止时间调整为每年的10月31日,省办统计年报汇总时间为11月25日。

(二)积极探索统计方法改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成熟,各级党政领导和农机管理部门和广大的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农机使用者对农机化统计工作的需求和关注越来越高,对统计数据准确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农机系统基层机构不健全、统计工作薄弱、统计对象配合程度降低的新形势下,搞准统计数据的难度越来越大,以往的每年逐级上报的统计方法已很难保证统计数据的质量,因此,近几年省办积极探索统计方法的改革,设想逐步将现行的统计方法转变为部分指标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为主的统计方法,使之更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近两年临沂、日照、烟台等市对部分统计指标开展了普查、重点调查等活动,积极探索统计方法改革,为全省提供了经验。

(三)全面提升了统计分析水平。近几年,我们在全系统加大统计分析研究力度,着力提高统计分析质量,在“出精品”上下功夫,努力提高统计分析和预测水平,为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一是连续5年由山东省农机统计专业委员会联合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山东农机学会、山东农机化杂志社等单位共同对农机化统计优秀论文进行了评选,今年又评出一等奖8篇,二等奖16篇,三等奖13篇,参评的37篇论文分析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上较往年有很大地提高,我们把这些论文编印成集供大家学习交流;二是连续多年推荐大批优秀论文参加全省、华东地区以及全国的优秀学术论文、优秀统计分析评选活动,在更大的社会范围内宣传农机化事业的发展状况。今年又推荐了9篇论文参加省统计学会第十三次优秀学术论文与统计分析评选活动。统计服务正在由单一封闭式服务向创造性、有价值的服务转变。

总之,近几年在面临工作任务加大、基层农机机构改革、人员精简变动大、统计调查对象配合程度减低等不利因素影响的情况下,全省各级农机统计人员不畏困难,勤勤恳恳、默默奉献,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得到了农业部和省统计局的肯定。20xx年,我省烟台市局的曲东霞同志、潍坊市局的贾宝文同志、聊城东昌府区刘新允同志和省办的郑莉同志等四名同志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优秀统计人员,省办连续多年被省统计局评为部门统计先进集体和先进统计学会。这些成绩凝结了广大农机统计人员的心血和汗水,凝聚了大家的辛勤劳动。我代表省办向大家并通过大家向全省农机统计战线上的广大统计工作者致以衷心的谢意和亲切的问候!

总的看,近几年全省农机化统计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一是统计报表制度需要进一步的完善,目前的制度体系中指标数量太多,重点不突出,有些统计指标仍延续多年前的计划经济的指标,与当前形势不适应,例如机耕程度的计算,一直沿用机耕面积除以耕地面积这种计算方法,不能反映农业结构调整的成果,也无法真实的反映机耕水平,有的指标统计、核算有一定困难,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例如我们的〈农机化作业服务项目效益情况核算表〉的统计核算需要做大量的基础调研工作;二是统计方法与当前农机化统计队伍状况和经济发展现状不相适应;三是农机信息发布渠道不够宽,发布制度需完善,服务水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四是统计执法力度不强,对《山东省农机化统计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缺乏必要的监管;五是统计手段落后,严重影响了统计工作效率;六是统计队伍建设缺乏系统性,统计人员培训缺乏计划性,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针对以上不足和问题,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机化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的发展战略,围绕农机化工作重点和新形势对农机化统计工作的新要求,坚持“一个中心”、突出“两个重点”、加强“三个建设”、实现“四个提高”。围绕着我省农机化统计工作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今后重点抓好六项工作:

(一)适时、适需地调整统计报表制度。今后,我省农机化统计报表制度依据农业部的报表制度和我省农机化发展实际,根据〈〈进一步做好我省农机化管理统计工作的意见〉〉提出的统计报表修改的“五项原则”,对报表制度进行适时、适需地调整。同时,还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报表制度的指标设置继续同相关业务处站协调,确保统计指标的口径一致,防止数出多门的现象发生。二是进一步规范统计范围、指标解释和逻辑关系,防止概念模糊,混淆不清。三是抓紧修改和测试报表应用程序,特别注意解决市县统计部门由于微机档次低,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确保年报汇总时软件正常使用。

(二)积极探索统计方法改革。一是结合20xx年全国农村经济普查时机,对全省农业机械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底。做好普查准备工作,参考日照、烟台等市开展农机普查的做法,通过进村入户和逐项调查登记,准确掌握当前农机化发展现状,为统计方法改革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是充分发挥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优势,加强与农机合作组织、农机大户和农户的联系,抽取部分户作为农机作业市场抽样调查的调查户。三是加强同农机生产企业、营销企业、农机大市场和修配厂(点)的联系,采取抽取部分单位作为调查点,吸纳部分重点农机企业作为农机化统计学会成员等多种形式,定期进行信息交流,以此推算全省农机销售市场和修配市场经营和服务总体情况。四是加大农机化调研力度。调查研究是统计工作的生命,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今后统计工作要站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高度,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研究新时期农机化发展的新思路,围绕农机化发展的速度与结构、农机化投入的规模与效益,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模式及经营机制等方面,铺下身子,深入基层,开展专项调查、重点调查等调研活动,可以省市一起搞,也可以几个市联合搞,争取每年拿出一份有份量的。

调研报告。

为各级领导决策服好务。

(三)加强统计执法力度。近几年,我们要加强统计执法力度,着重检查《山东省农机化统计管理办法》实施情况,提高统计数据质量和权威性。一是用今明两年的时间,采取单位自查、全省抽查的方式开展统计数据质量检查活动,主要对各级农机部门上报的半年报、预测报和年报表的统计数据上下对应情况,有无虚报、瞒报和拒报的情况进行检查,对报表质量高的单位进行表彰,对虚报、瞒报、迟报和拒报统计资料的单位要给予通报批评。二是完善报表报送制度。各单位严格遵守调整后的统计报表制度规定的时间、要求、程序及时、保质地上报年报、半年报和预测报。报表的上报要规范,要求以正式文函的形式上报,并附上报表说明和报表两部分,单位领导审查签字(盖章)、单位盖章等手续要齐备。

(四)完善统计信息发布渠道。为了提高服务水平,今后省办在每年印发《统计资料》、《统计手册》、《统计论文集》和统计资料上网查询等信息发布渠道的基础上,尝试在半年和年终组织生产、销售、科研等部门采取农机化形势分析会等多种形式定期发布统计信息,形成统计信息发布制度,为领导和社会各界提供及时的服务。同时,《山东省农机化信息网》中设立了“统计数据”、“农机化论坛”等栏目,为我们搭建了很好的信息平台,各级农机部门要建设和利用好这个信息平台,积极提交包括统计知识、农村农业情况、统计工作情况、统计数据、统计分析、统计论文、统计调研活动等与农机化统计工作相关的信息,实现统计信息资源共享。

(五)改善统计基础设施,提高统计手段。在以往的统计年报汇总工作中,由于微机和打印机性能的落后(微机硬件不匹配,病毒侵蚀严重;打印机速度太慢),加大了汇总工作的难度,延长了汇总时间。今后在改善统计技术手段方面,各级农机部门要结合自身情况,积极创造条件,尽快配备性能高、速度快、便于携带的计算机、打印机等统计工作必需的办公设备,及时解决设施硬件不匹配、统计软件无法运行等问题,有效地提高统计工作效率。同时,按照上级业务部门和统计部门要求,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设立单独的统计邮箱等统计工作信息化必备工具,尽快实现数据网上传输,实现统计信息的汇总、整理、存储、应用、管理的现代化。

(六)加强统计队伍建设。高素质的农机化统计队伍是做好工作的基础。我们要提升农机化统计队伍形象,努力打造“敬业、诚信、务实、创新”的山东农机化统计品牌,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提供基础保障。首先,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农机化统计工作专业性、科学性较强,要想适应新形势、出色地完成统计工作新任务,必须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清新时期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和历史责任,始终坚持工作的高标准和求真务实、甘于奉献的工作作风,在为农机化发展服务,为广大农民服务中提升我们统计工作的地位,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第二、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今后,我们以统计上岗证、执法证和农机专业知识培训为重点,采取以会代训、举办短期培训班、专题研讨会、开展调查研究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统计人员学习经济理论、统计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提高队伍的业务素质。同时,农机统计人员也要主动地熟悉经济工作和农机化主要工作,多深入基层搞调研,多渠道、多角度地了解农机化业务工作,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第三,要加强同兄弟省市的交流沟通。要想干好工作,就要拓展视野,善于学习先进经验。全国许多省市农机部门在报表制度执行、统计方法研究和统计科研等工作上都很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因此,今后,我们要加强与有关省市的沟通交流,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多了解情况,实地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提高我省农机化统计工作再上新水平。

举办这次培训班,有关部门的同志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临沂市农机局的同志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在此,我代表省办一并表示感谢!并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搞好学习交流,领会好统计制度改革的关键,把握好统计工作的方向,实现我省农机化统计工作在全国争创一流的目标,为我省农机化事业快速、稳步发展,为农村小康社会的尽快实现作出应有的贡献!

2

页,当前第。

1

1

2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5388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