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乡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2-04 04:05:20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通用20篇)
时间:2023-12-04 04:05:20     小编:XY字客

总结是进一步发现问题、改进工作的重要手段。完美的总结需要关注细节,确保每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考虑。以下是一些总结写作的佳作,希望可以对你的写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如课题。

1、齐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俞伯牙。

2、读第二段,体会俞伯牙遗憾的感情。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虽然他是个音乐家,但是找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却很难,就在这时,伯牙出使途中,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对江弹奏,这时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

2、自渎3、4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描写伯牙在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抽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有琴声的傍晚。播放《高山流水》,生感受,师读课文。

5、正当伯牙弹起这段音乐的时候,钟子期听到这段音乐,自渎5-7段,勾出描写钟子期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抽生回答。

6、出示钟子期的句子: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a、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从哪些词说明子期夸的妙,读出气势磅礴的语气。

c、抽生读,齐读。

d、理解“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

e、赞的是什么?(伯牙的音乐美妙),怎么赞的?再读。

7、再来看看子期的第二句赞叹。

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a、读一读。

b、伯牙弹奏的是什么?子期赞的是什么?

8、区别体会两句的感情不同,自己体会对比读一读。

9、听了子期的赞叹,伯牙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伯牙弹“志在高山”时,伯牙是什么表情?(惊讶,只是看了一眼子期)。是什么原因?

当第二次赞叹是,伯牙是什么表情?

齐读伯牙的语言: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这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以为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从这句话体会伯牙什么样的心情?

齐读,读出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抽生读)。

10、回顾过渡。

子期第一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高山”,第二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流水”,对比读一读子期的赞叹和伯牙的话。

(二)《高山流水》悼知音。

1、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他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自渎8-12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4、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a、抽生读。

b、抽生评。

c、齐读。

(三)小结。

1、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万分,而这一次的离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默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读后的收获,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

3、再读课题。

学了这课,你对高山流水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学了这课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

教学建议。

《高山流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以一曲《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动人传说,在如泣如诉、催人泪下的故事中,让我们品味到友谊的真谛。

课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为《高山流水》遇知音,第二部分为《高山流水》悼知音。

在巧遇知音这一部分中,尤其以伯牙两次抚琴为重点;在凭吊知音部分,又以伯牙摔琴为重点。整篇课文洋溢着真挚的情感,就如一曲动听的曲子,令人回味无穷。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要抓住描写人物表情、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友谊的可贵,知音的难寻。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洁地复述文章内容。

2.感受娃丽关爱他人的美好心灵,做一个有优良品质的小公民。

3.仔细朗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自己读与复述的能力。

4.掌握新生字的音、形,最后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体会娃丽有责任心、能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6课《信箱》,看看这个信箱又引出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2.板书:16.信箱。

二.通读全文,概括大意。

1.出示问题:问读课文,然后说出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在阅读中,遇到不懂的字或句子,先作记号,然后小组讨论,说出结果。

3.检查阅读结果(回答得好的及时给予表扬)。

三.再仔细朗读,解决问题。

1.朗读阅读提示,之后解决提示中的三个问题:

a.哥哥、娃丽各是怎样对待这封信的?

b.娃丽为什么拿到了和哥哥一模一样的钥匙?

c.你想对哥什提亚说些什么?

2.请同学一一回答,找出相关段落,分角色朗读(师做适合的指导朗读)。

从中分析并体会人物的性格特征及思想品格。

四.总结全文,谈感受。

1.根据板书复述课文。

2.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感受?

3.结合实际:假如是你遇到了类似的事,你会怎么做?

五.课后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爷爷、奶奶听。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

()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在学习了《音乐课程标准》后,我在想,如何使《如今家乡山连山》的教学有新的突破,为此,对歌曲的教学设计我做了重新安排,打破常规,做了一些尝试:

1、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学科综合与其他音乐体裁的联系。通过欣赏钢琴曲《秋日的私语》感受浪漫抒情的秋天;通过欣赏配乐朗诵沈尹默的《秋》、白居易的《暮江吟》来了解文学家笔下的秋天。

2、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歌曲的导入时,我对歌曲的两个声部进行了两次范唱,并告诉学生个人的能力有限,请学生们帮助老师完成歌曲的范唱,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进行了师生合作的训练,让学生在倾听和参与中获得对歌曲的初步感知。在歌曲二声部的训练中,启发学生倾听声部的音量,以培养生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3、在音乐教学中注重学生对美的感受。在朗读歌词时,学生习惯了按歌曲节奏朗读歌词,但在这一课中我强调学生用欢快而富有感情的声音朗读歌词,初步掌握歌曲所要表现的内涵;在歌曲的学唱中,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姿势进行演唱,教会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在教学内容的延伸中,了解秋天不同韵味的美丽。

4、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有几处我进行了修改:(1)教授歌曲中的力度记号并能在演唱中运用。(2)最后一句中的附点音符用动作弯腰来辅助,八分休止符用响嘴来替代,对最后一句进行重点的处理。

5、对歌曲进行二度创作,归“情”于“故乡”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这节课,我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和情感色彩的音乐情境,帮助孩子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关键处,即:二度创作----激发对歌曲丰富的情感体验。作为情感延伸的另外一种表现手段,我牢牢把握住“爱大家”这一条主线,请学生对歌曲进行了二度创作。通过加感叹词、改歌词使孩子们对家乡的爱得以深化。“归情于故乡”是整堂课的最终情感归依。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难点。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有利于进行音乐表演和创作等教学活动的开展。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课堂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去做的,便是通过各种途径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我认为这堂课的不足之处:不够注重细节问题,如二声部合唱部分还是因为时间问题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当然这也与平时的练习有关,学生对低声部的把握有畏惧心理,容易跑到高声部去。以后这方面要加强练习。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如课题。

1、齐读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问: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

(一)、了解俞伯牙。

2、读第二段,体会俞伯牙遗憾的感情。

(二)、《高山流水》遇知音。

1、虽然他是个音乐家,但是找个了解他音乐的人却很难,就在这时,伯牙出使途中,来到汉阳江口,他只能对江弹奏,这时伯牙弹的是《高山流水》。

2、自渎3、4段,想一想哪些地方描写伯牙在弹奏《高山流水》时的情景,抽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走进有美景,有琴声的傍晚。播放《高山流水》,生感受,师读课文。

5、正当伯牙弹起这段音乐的时候,钟子期听到这段音乐,自渎5-7段,勾出描写钟子期神态和语言的句子。抽生回答。

6、出示钟子期的句子:

子期啧啧赞叹道:“真妙啊,气势磅礴,就像挺拔雄伟的泰山!”

a、读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b、从哪些词说明子期夸的妙,读出气势磅礴的语气。

c、抽生读,齐读。

d、理解“啧啧赞叹”。(不停的赞叹)。

e、赞的是什么?(伯牙的音乐美妙),怎么赞的?再读。

7、再来看看子期的第二句赞叹。

子期又意味深长地说:“真妙,我看见了烟波浩渺、宽广无边的江河流水!”

a、读一读。

b、伯牙弹奏的是什么?子期赞的是什么?

8、区别体会两句的感情不同,自己体会对比读一读。

9、听了子期的赞叹,伯牙的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当伯牙弹“志在高山”时,伯牙是什么表情?(惊讶,只是看了一眼子期)。是什么原因?

当第二次赞叹是,伯牙是什么表情?

齐读伯牙的语言:

这时,伯牙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猛地站了起来,拉这子期的手说:“高山流水,知音难遇。想不到在这里能遇上您这样以为真正了解我的人啊!”

从这句话体会伯牙什么样的心情?

齐读,读出伯牙此时激动不已的心情。(抽生读)。

10、回顾过渡。

子期第一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高山”,第二次赞叹,伯牙弹的是“志在流水”,对比读一读子期的赞叹和伯牙的话。

(二)《高山流水》悼知音。

1、子期和伯牙一见如故,于是有了来年的约定,当伯牙如期来到汉阳江口,他等来的却是子期病逝的消息。自渎8-12段,说一说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2、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4、用读体会伯牙的痛苦、伤心。

a、抽生读。

b、抽生评。

c、齐读。

(三)小结。

1、钟子期和俞伯牙的相遇,让伯牙激动万分,而这一次的离别,又让伯牙心碎不已,正是因为这个故事,才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佳话,碎琴山,古琴台也因此而得名,高山流水、知音也有了新的含义。

2、默读课文13、14段,想一想读后的收获,在生活中,你有自己的知音吗?

3、再读课题。

学了这课,你对高山流水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学了这课你该怎么对待自己的朋友?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五

1、能学会《我的家乡日喀则》的二部合唱,体验歌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积极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活动。

2、能积极参与学跳藏族踢踏舞的活动,并能随着歌曲的节奏舞蹈。

3、能初步感受藏族歌舞的风格特点,了解相关文化,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二声部合唱的学习,弦子、踢踏舞步。

ppt课件、藏族服饰、电子琴、教学光盘。

一、走进西藏,了解藏族文化。

1、播放歌曲《青藏高原》,教师表演舞蹈。让学生欣赏、感受。

生:............

3、走进西藏。

师:同学们,你们了解藏族吗?(播放ppt)藏族的人们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位于我国的西南部,这里有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有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蓝蓝的天空下辽阔的大草原,有成群的羚羊和牦牛。

二、学唱歌曲《我的家乡日喀则》。

1、听赏歌曲。

2、介绍“日喀则”

师:日喀则是西藏的第二大城市,藏语意思是“土质最好的庄园”。

3、读歌词。

师:请大家轻声的读一读歌词,看看有什么疑问。

(指名)。

总结:去掉衬词啊,就不活泼了,很平淡。所以衬词虽然与歌曲没有多大的关联,但是它可以更好的表达人们内心的情感。藏族民歌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的使用衬词。

4、复听歌曲。

师:我们一起听一听,再体会一下。听的时候,王老师想考考大家,看谁能听出它的基本节奏。

5、节奏练习。

师:谁听出它的基本节奏了?

(指名)。

师:你拍的真准,王老师这里有一个双响筒,你能不能用它来敲出这个节奏,试一试。

师:还有谁愿意试试(指名)。

师:真棒,你们带着大家拍一拍,其他同学边读边拍手。

6、唱谱。

(1)分别练习高、低声部。

师:大家的节奏感都非常好,下面请随着老师的琴声一起唱一唱歌谱。

第一遍:随琴在心里唱。(慢速)。

第二遍:随琴轻声唱。(慢速)。

第三遍:随琴放声唱。(原速)。

(2)练习。

13—2|1———||。

65—6|3———||。

a、分别练习高低声部。

b、教师唱高声部,学生唱低声部。

c、学生唱高声部,教师唱低声部。

d、女生高声部,男生低声部。

二部合唱:

a、听第一遍:要求听两个声部的整体效果。

师:唱的真棒,仔细听老师的伴奏,我把两个声部合起来了。b、听第二遍:要求听自己的声部,并在心里跟唱。

c、轻声唱各自声部。

(3)练习。

33216165|353211‖。

11216165|321611‖。

师:大家的音准真好,敢跟我接唱吗?就是我唱一句,你接下一句。比如…。

分别练习高低声部。

二部合唱:

a、听第一遍:要求听两个声部的整体效果。

师:唱的真棒,仔细听老师的伴奏,我把两个声部合起来了。b、听第二遍:要求听自己的声部,并在心里跟唱。

c、轻声唱各自声部。

(4)完整唱谱。

7、听音乐装歌词。

师:轻声的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词唱出来。

8、歌曲处理。

生:……。

师:让我们用最快乐的心情,最美的歌声一起为日美丽的日喀则歌唱吧!

完整原速唱。

师:你们学的真快,有的同学不仅唱的好,表情也很生动,真是在尽情的歌唱。

三、歌舞结合。

1、学习舞蹈动作。

师:有谁会跳藏族舞吗?上台来跳一跳。我们一起学学好吗?

(1)弦子。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讲解动作要领:膝盖屈伸,身体起伏,手脚同向。

(2)踢踏。

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2、歌舞结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现在我们随着音乐自己来编一段舞蹈好吗?

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四、拓展。

1、欣赏〈家乡〉。

师:今天大家的表现棒极了,接下来我们休息一下,欣赏一首歌曲,边听边思考:它与我们今天学习的歌曲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2、讨论交流。

3、总结。

师:同样是歌唱日喀则的歌曲,同样使用了大量的衬词,却因为不同的旋律,不同的速度,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让我们在歌声中一起告别西藏,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大家!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六

1知道《小小少年》是德国影片《英俊少年》的插曲。

2初步掌握歌曲中的主歌与副歌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区分。

3有感情演唱歌曲。

区分歌曲中的主歌和副歌。

新授: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一首德国故事影片《英俊少年》中的插曲《小小少年》。

2让我们听一听中文版本的这首歌曲。中文范唱。

3歌曲中的少年究竟遇到了什么事情?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英俊少年》的故事梗概。影片描写了从小失去母亲,父亲遭诬害入狱的少年海因切。在女律师雷娜特的帮助下,以自己诚实善良感动他的外公,最后一家重新团聚的生动故事。

4你对这首歌曲印象最深刻的部分是哪里?为什么?

(将歌曲自然的分成主歌和副歌两部分。)。

5首先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请同学找一找这部分的典型节奏,有几句都是哪句?

(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

6视唱歌词,根据教师的提示小结本段的结构。

(歌词是在叙事,节奏比较简单,情绪上比较平稳)。

7应该怎样的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将第一部分连起来演唱。

8象这样的部分我们通常把它称作歌曲的“主歌”

出示重点内容:主歌。

9进入第二部分,用同样的方法找出典型节奏。

(学生找出典型节奏后,按节奏划一划,并唱一唱)。

10你发现了什么?

(共有三句典型节奏,并且每一句中都有相同的部分,只有个别地方出现不同。)。

11结合歌词看一看,为什么不象第一部分一样,用完全相同的节奏?

(人的情绪是起伏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在节奏的设置上是会有所变化的。)。

12对照第一部分,小结:第二部分的歌词反复出现是在抒发情感,旋律起伏将歌曲的情绪推向高潮。我们把它称为“副歌”

出示重点内容:副歌。

10应该用怎样的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

12一首简单的歌曲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歌曲的结构已经清晰的展现在我们的面前,现在让我们来齐唱这首歌。

主歌:声音(连贯、流畅)情绪(舒缓)来演唱。

副歌:声音(嘹亮、悠扬)情绪(饱满)来演唱。

1个别学生领唱主歌,其他学生齐唱副歌。

2女生齐唱主歌,男生齐唱副歌。

小结:

在小小少年中小主人公遇到了不小的烦恼,他被烦恼打倒从此消沉了么?他是怎样做的?我们同学的年龄跟他相仿,也许在某一天你的烦恼也会悄悄来临,希望你能象他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爱心将困难克服掉,勇敢的迎接生活的挑战,做一个生活的强者!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重点:课文的二、三段为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收集一些著名音乐家的生平。

2、收集一些维也纳的一些图片资料。

3、一些文字投影。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中的11个生字,其中3个只识不写,联系上下文说说词语“摇篮”、“掺和”的意思。

3、文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4、学习课文的一、二小节。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

出示有关维也纳的图片,师作简单介绍。

板书9音乐之都维也纳。

二:自学课文。

1、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边读边想,读懂主要词语,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

3、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4、交流。

(1)字词。

(2)读书情况。

(3)质疑解疑。

5、默读课文,给课文分分段,并交流。

三:学习第一、二小节。

1、抽读第一小节,说说告诉我们什么。理解“摇篮”一词。

2、学习第二小节,可补充音乐家的有关资料。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继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维也纳这座音乐都市的人们酷爱音乐的语句,感受维也纳浓厚的音乐氛围,培养学生喜爱音乐的情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

二:学习课文重点段。

1、同学们认真读课文,然后利用合作的形式学习。

2、交流。

(1)维也纳是音乐装饰起来的城市。学生说说相机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指导朗读。

(2)分三个层次说:一是这儿到处是音乐大师们的雕像;二是这里的许多建筑都是用音乐家的名字命名;三是就连王宫花园草坪上的鲜花图案,是用鲜花组成的巨大的音乐符号。

(3)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从四个方面说:一是人们漫步时,随时可以听到优美的华尔兹舞曲;二是夏天的夜晚公园里还举行露天音乐演奏会;三是维也纳的许多家庭有室内演奏的传统;四是在集会、庆典甚至政府会议是,会前,会后都要奏一曲古典音乐。

(4)维也纳歌剧院、音乐厅星罗棋布,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最为有名。学生边读书,边说,师边出示图片,边指导朗读。

3、指导背诵其中的一段。

三:总结。

同学们,维也纳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此时,你想说什么?

四:作业。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述说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

2、迁移练习。

照样子,写句子:维也纳是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

少年宫是()的摇篮。

()是()的摇篮。

()是()。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仿照第三段,按作者所维也纳国家歌剧院的描写方法,抓住显著特点多学校的教学大楼进行焦距体的描写。

教学过程:

一:谈话。

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师相机指导朗读。

二:迁移练习。

1、读第三段,说说作者是怎样写维也纳歌剧院的。

(1)介绍了维也纳歌剧院的设施、规模以及在全世界的影响。

(2)从哪可看出歌剧院的规模宏大?

(3)介绍了歌剧院的哪些设施?

(4)按什么顺序来写歌剧院的?

2、组织学生参观学校的教学大楼。

(1)外观的形状。

(2)规模,设施。

(3)按一定顺序描写。

3、学生写一写。

4、习作欣赏。

三:作业。

1、用“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波光粼粼”这一组词语描写自己看到的景观。

2、开展“维也纳--音乐之都”专题研究,引导学生组成小组,自行选题。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重点:简介中国民歌的分类,欣赏《川江船夫号子》、《上去高山望平川》、《放风筝》三首民歌。

教学难点:听辨号子、山歌与小调。

一、简介中国民歌的三大类的不同特点:

劳动号子:音调铿锵有力、豪迈。

山歌:节奏舒缓、旋律明朗。

小调:结构规整、旋律优美。

二、欣赏一组民歌。

1、四川民歌《川江船夫号子》:感受歌曲的演唱形式对歌曲所起的作用。

说说歌曲音调有什么特点?属于哪类民歌?

2、青海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感受歌曲的旋律特点—延长音较多。

说说山歌为什么用那么多长音。

三、活动与练习:分组说说自己收集的有关中国民歌的知识。

四、教师小结民歌种类及特点。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结合音乐知识进行民歌欣赏,引导学生从民歌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归纳。

教学难点:说出号子、山歌与小调不同的特点。

一、赏陕北民歌《脚夫调》,想一想:歌曲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二、哼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感受山歌的曲调特点——节奏自由、衬词多。

三、欣赏河北民歌《盼红军》,想一想:歌曲的曲调属于山歌类吗?为什么?

四、随伴奏音乐哼唱《盼红军》,感受小调旋律优美、结构规整等特点。

五、听辩练习:

1、《黄河船夫曲》、《码头工人歌》属于哪种类型的号子?

2、《牧歌》、《小白菜》、《茉莉花》属于哪种民歌类型?

六、活动与练习。

1、你会唱哪些广东方言歌?

2、创作民歌:

应用1、2、3、5、6五个音创作一首有民歌风格的歌曲。

3、教师示范再集体创作。

七、集体评议。

八、小结。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通过表演唱《甜甜的秘密》,聆听《飞来的花瓣》,表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培养学生与他人之间的交流能力。

教材分析:

歌曲《甜甜的秘密》。

这是一首曲调轻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借物抒情,通过饶有趣味的活动,揭示了学生的心理,唱出了对老师的热爱之情。歌曲为4/4拍、大调式,由二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较多地运用了八分休止符,把学生一连串“悄悄”动作表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第二乐段以较自由的节奏展开,乐句从弱拍起,曲调的跳进形成高低起伏与孩子的亲切语气非常贴切,表达了学生盼望老师发现“秘密”的急切心情。

歌曲《飞来的花瓣》。

有如老师打开了信封,信中叙述的热烈的思念、优异的成就如春风扑面而来,老师的感情升腾,幸福的暖流在心中涌动。接着旋律回落,渐趋平静,传达了学生们温馨、美好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旋律中的大跳音程要唱准。

课前准备:桔子1个、箱子、歌单。

一、导入:

今天,我们要组织一次特别行动,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举手。我有一个请求:我来当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可以吗?好,既然这样,一切行动可要听指挥哦!

说到这里,同学们肯定特想知道,这会是一次什么行动呢?嘘,这是秘密,而且这个秘密呀,味道有点甜!

二、初听:

听音乐(出示歌词),谁来说一说,这是个什么样的秘密?

(师拿出一个桔子),这是一个很普通的桔子,让我们一起来赋予它神奇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把你的秘密悄悄地装进桔子里。现在我感到手里桔子沉甸甸地,因为它装了那么多同学的小秘密,我要把它放好。

三、熟悉歌词:

1)在行动开始之前呢,我们要先来熟悉一下这次的任务。请你们按歌词的内容有感情地念一遍。(自己念————指名————齐念)。

你觉得他们在行动的时候是带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情?神秘急切地。

2)配乐朗诵。

四、学唱歌词:

1)再听音乐,假如你是一位小导演,让你为这首歌配上画面,你会选用怎样的画面?

2)一边想象,一边随着琴声用“lu”哼唱。

3)轻轻地跟唱歌词。

4)齐唱。

5)处理:为了把这首歌唱好,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提醒别的`同学在哪些地方应该注意一下?(教师点拨:这首歌你觉得最重要的是体现哪两个词?哪一部分应该唱出“悄悄”,哪一部分唱出“甜甜”?)。

为什么这个秘密是甜甜的?仅仅是桔子的味道吗?(生讨论:这不仅仅是一个甜甜的桔子,更是同学们一份甜甜的心意。)所以,今天我们要完成的也是一次甜甜的、爱的行动。

6)以“领+齐”的形式演唱歌曲。

五、学唱歌谱:一起把歌谱连起来唱一遍。

六、表现:

2)展示。将好的作品和想法予以展示。(投进箱子)。

3)歌表演。

分小组合作排练。

4)汇报。

一齐朗诵+表演唱。

七、聆听《飞来的花瓣》(机动安排)。

1、有许多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培育下长大成人,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为祖国的建设发挥着他们的聪明才智。那他们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热爱之情的呢?(放《飞来的花瓣》)。

2、师:是呀,不只在校生爱老师,已经毕业的甚至全社会的人们都尊敬老师。现在,你想对尊敬的老师说句什么呢?(背景音乐《飞来的花瓣》)。

先想一想,每人说一句话。

八、课外延伸:采访你最尊敬的老师。

1、我相信每位同学心中都有自己最尊敬的老师,请你在课外找到他进行采访,向他说说自己的心里话,相互沟通。

2、结合采访的内容和所学的歌曲,排一个歌颂老师的小节目。下节课进行交流。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

活动目标:

1、1、感受音乐的快慢变化,唱准音阶旋律。

2、2、尝试用不同速度的声音、肢体动作表现音乐的快慢。

活动准备:图片、马路上的车、积木搭成的楼梯:1---7、指偶等。

活动过程:

1、观看图片,引出话题:“你知道哪些车开得漫漫的?哪些车开得快快的?“。

2、音乐游戏“小司机”

(1)请你来做小司机跟着音乐开车,当你听到音乐快快的时候,想想是什么车开来了?当你听到音乐慢慢的时候,想想又是什么车开来了?(教师用快慢两种速度交替弹奏乐曲)。

(2)幼儿听音乐做游戏。

3、联想经验,感受快慢。“在我们生活中小动物走路的时候有快有慢吗?小老鼠走路是快还是慢?(幼儿议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4、学做音乐游戏。

(1)教师用指偶进行故事表演,幼儿感受音阶的高低。

(2)幼儿扮小老鼠学唱歌曲两遍。

(3)幼儿根据音乐的快慢选择不同的角色进行游戏。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一

大班孩子都喜欢敲敲打打,经常有意无意的用肢体语言自我感知节奏。基于孩子们这个特点,围绕大班建构式主题《开心一刻》,以及对音乐的理解能力,我选择了这段轻快的音乐,节奏比较明显,并且有变化,在孩子乐于感知的基础上提炼节奏型,促使孩子的无序学习向有序学习发展。此外,这次音乐活动,为贴近孩子生活,巧妙引用当今热门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羊宝宝的形象贯穿始终,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1、指导幼儿通过儿歌、肢体语言、图谱探知与表现节奏型。

2、在乐器演奏中,幼儿学习看指挥进行节奏练习。

3、乐于参加节奏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打击乐的乐趣。

4、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5、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重点目标:指导幼儿通过儿歌、肢体语言、图谱探知与表现节奏型。

难点目标:在乐器演奏中,幼儿学习看指挥进行节奏练习。

一、导入营趣。

二、学习节奏型。

(一)游戏儿歌激趣,渗透节奏。

师幼进行《捉迷藏》游戏,师有节奏的呼喊:羊宝宝,羊宝宝,你在哪?幼有节奏的回应:咩~咩~,我在这。通过简单儿歌初步感受节奏。

(二)、感受音乐,初步探知节奏。

幼儿听音乐,师鼓励幼儿用肢体语言尝试拍打节奏。

师: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拍出音乐的节奏。

幼儿探知后,师提炼成节奏图谱。

(三)音乐小路增趣,体验节奏。

全体幼儿走音乐小路,体验节奏,进一步探知。

(四)直观图谱学习,掌握节奏。

1、学习图谱。

2、请幼儿用身体动作拍打出节奏。

三、选择乐器,演奏节奏。

1、教师介绍乐器,巧用“约定”组织教学。

2、幼儿选择乐器根据图谱自由敲打,老师分组指导。

3、用手中的乐器集体打节奏。

4、幼儿用图标选择相应的小节,分组合奏。

5、开音乐会,跟着音乐,看着指挥齐奏。

四、小结。

30分钟的音乐活动,多少能带给羊宝宝一些快乐,5分钟的反思,一定能促进我更快的提高。非常感谢省教研室组织这次活动,让我有锻炼的机会,也感谢各位评委、老师和同仁,你们辛苦了!

我的选材是大班上学期《开心一刻》主题中的一个分支。从刚才的活动效果来看,亮点部分想用三个字来概括:“趣、探、活”。

1:活动环节趣味横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次活动分三步走,达到了诱发幼儿兴趣,激发求知欲的效果。

第一步:导入营趣。

《喜羊羊和灰太狼》,是当今最热门的动画片。活动一开始,老师提问:你们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动画片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我喜欢喜羊羊,因为它很喜气;我喜欢美羊羊,因为它很漂亮。……”,拉近了我和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同时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气氛。

第二步:游戏结合儿歌增趣。

捉迷藏的游戏中,老师念富有节奏感的儿歌:羊宝宝,羊宝宝你在哪?在活动现场,看见有的孩子有节奏地回答:咩咩咩,我在这。有的幼儿附和着儿歌拍着手,兴趣盎然!

第三步:音乐小路激趣。

我们设计了一条音乐小路,引导孩子们在上面欢快地跳,巧妙地让孩子们初步感知了节奏的快慢。

“营趣、增趣、激趣”三部曲,步步趣味横生,层层巧妙推进,既实现了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为后面学习节奏型做了坚实的铺垫,同时,也遵循了幼儿由易道到难,由潜入深的认知规律。

《纲要》强调,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凡是幼儿自己能探索获得的决不替代,凡是幼儿能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所以,下面就来说说第二个亮点“探”

我们一起来回顾几个场景:

场景1:音乐出现时,我放手让孩子们一边欣赏音乐,一边尝试探究节奏,尽量给他们探知的时间,用他们自己喜欢的方式。有几个孩子探究的节奏被老师提炼出来后,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激发了其他的孩子的探知欲望。

场景2:音乐小路出现后,老师没有先示范跳,而是放手让幼儿尝试跳;。

场景3:幼儿自主选择乐器后,老师没有急着讲授,而是放手让他们自己探究打击节奏。

3:灵活教快活学。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如果教师教法灵活,幼儿自然学得快活。

当幼儿跳完音乐小路后,引发了认知冲突,现场生成了疑问:“谁跳得好呢?”,我注意把握住了教的时机,适时的把幼儿拉回到图谱,使幼儿在渴望的心理状态下,明晰事理,以达到教与学的高效。

另外,运用“约定”巧妙组织教学,使孩子动静有序,松弛有度。

二:不足部分。

1、让孩子“探”的时候,老师放手不彻底。

比如欣赏音乐探知节奏的时候,因为毕竟是比赛,希望能在短时间展现出好的活动效果,所以我总是有意无意的用肢体语言在影响着他们。

2、在“收”的把握上,没法照顾到个体差异。

敢于放手,确实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但是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聚集的发散是没有作用的。我们可以看到,每个环节尽管我努力的先放后收,但是收的时候,还是没照顾到个体差异,因此在现场能看到有幼儿在用乐器演奏的时候,还有些薄弱。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二

(学生交流)

在开始学习这篇课文时,许多同学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把维也纳叫做音乐之都?而且是世界著名的音乐之都?(教师板书?)

1、请大家自己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具体体现维也纳是音乐之都的?把主要的句子划下来。

2、学生交流,教师板书提纲

3、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发现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全文按先总再分的写法来写的,每一个分层次又是按先总后分的写法来写的)

4、下面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来学习课文,请你选择你感兴趣的一个方面来读,然后再谈谈你对这一内容的理解。

1、交流第二自然段

(1)请对这一段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一读

(3)你能通过你的读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2、交流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维也纳是一座用音乐装饰的城市?对于“用音乐装饰”这个词你怎么理解的?

(2)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幅图片,感受这浓浓的音乐氛围。

(3)指导朗读。谁能把这段话读好?(指名读)

(1)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最重要?

(2)为什么说维也纳一天也离不开音乐?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交流)

(3)“掺和”什么意思?(混合,混杂)音乐和花香混合在一起,既给人以听觉又给人以嗅觉的美好享受。

(4)为什么说“更有趣的是”这说明了什么?(维也纳人对音乐的喜爱,他们一天也离不开音乐)

(5)当你漫步街头,听轻快的华尔兹圆舞曲响起来了,闻一闻,晚风中飘荡着花草的芬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指明读这一段话)

(1)为什么维也纳歌剧院成为世界歌剧中心?能谈谈你们读后,看后的感受吗?

(2)下面我请一位同学先来读一读,我给你配乐。其余同学认真听,边听边通过图片欣赏这座著名的歌剧院。

总结:国家歌剧院金碧辉煌,宏伟壮观,维也纳戴上了璀璨的光环,让音乐之都名声原扬,她无愧为“音乐之都”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三

1.“xxxxx|oxxxxx|xx.x—|”节奏的准确掌握。

2.准确而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堆雪人》,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在雪天里堆雪人的欢乐情趣。

3.能够用动作表现歌曲内容。体会音乐中雪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

教学重点:能够有感情的完整准确演唱歌曲,并体会歌曲情绪.教学难点:歌曲中“xxxxx|oxxxxx|xx.x—|”节奏的准确掌握。

一、导入。

1.情境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组图片请你看完以后用一句话,一个成语或是一首诗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播放ppt)学生:自由回答。

2.复听:。

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看到这些画面不由得也想到了一首词。《沁园春雪》。

学生:自由回答(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二、学唱歌曲《堆雪人》。

1.初听:同学们仔细听一听,这首歌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歌曲中都写了什么?(教师范唱歌曲)。

2.再听:这首歌非常欢快,动听。让我们再来听一遍。听一听歌词有什么规律?生:拉拉。

3.你知道啦啦的作用吗?唱到啦啦啦时心情是什么样的?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的真好,是歌曲中的衬词,是为了表现小伙伴们堆雪人时愉快的心情。

4.这首歌我们可以分成几部分来学习呢?说说你是怎么分的?(找学生说,并说明理由)。

5.那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先来听一听,小声唱,加入歌词大声唱。学习第二部分,先听一听,再唱。完整演唱。

6.处理歌曲:我们在演唱的时候有没有觉得什么地方有些难度,还有点唱的不够准确。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演唱。

7.完整演唱歌曲:堆雪人是一件快乐的事,那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情绪和表情去演唱呢?(要求:用快乐的情绪、微笑演唱)。

8.师:同学们唱的真不错,其实我们今天演唱的这首歌中的雪人还有一个特别感人的故事呢。你们想不想听一听?(看动画)。

师:雪孩子可真勇敢,我们大家都为他所感动。让我们再次唱起堆雪人这首歌,来纪念雪孩子。

三、拓展。

今天我们学习《堆雪人》这首好听的歌曲。在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堆雪人一边唱起这支歌。

你还知道那些关于描写“雪”的歌曲呢?老师给同学带来的其他关于描写雪的歌曲,《我爱你塞北的雪》。它是由我国著名的音乐演唱家演唱的。已经传唱经久不衰。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如果会唱可以跟着唱一唱。

聆听一部分,让学生说一说这首歌曲同样是表现雪的,给我们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再次聆听,师生同唱。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四

3、聆听歌曲:教师范唱或播放范唱,让学生熟悉旋律。

4、学唱歌曲曲谱:用la或a或u跟琴哼唱曲谱,跟琴学唱曲谱,难点解决。

5、学唱歌词:朗读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跟琴唱歌词。

6、歌曲情感处理:善于用歌词和情境陶冶法启发学生。

7、课堂小结及作业布置。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甜美的声音用充满爱的情感演唱《乘着歌声的翅膀》。

【过程与方法】参与欣赏合唱感受艺术歌曲带来的美感,并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知识与技能】学会运用简单的音乐语言评价作品。

【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难点】通过欣赏认识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

德国艺术家的作品和相关的资料、录音机、电子琴。

1.播放童话故事《白雪公主》。

提问:

(1)《白雪公主》出自哪部童话集?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2)同学们都知道德国有哪些的艺术家和诗人?

(黑格尔、马克思、歌德、贝多芬、海涅、门德尔松……)。

2.词曲作者简介。

海涅:德国的诗人,他一生写有三千多首诗句,有一千多首被作曲家谱写成了曲子。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4岁从母学习钢琴;8岁学习作曲;9岁登台演奏钢琴;17岁发表作品《仲夏夜之梦》已属作品。1834年他在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他阅读了海涅的抒情诗,灵感突现,迅速写下了这首被世人广泛传唱的名曲《乘着歌声的翅膀》。

1.配乐朗诵,强化歌词。

播放由双簧管演奏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教师有感情地朗诵歌词。

2.教师示范,感受节拍。

(播放歌曲的'伴奏,教师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注意到了没有,歌曲的歌词其实是一首抒情小诗,出自诗人海涅之手,而生性浪漫的音乐家门德尔松则为它谱上旋律,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学唱这首美妙的歌曲吧!

3.分步学唱。

(1)学生随着教师的琴声用lu轻声模唱.教师要随时提示学生注意用演唱《回声》时的头声感觉。

(2)学生控制音量。用lu模唱。

(3)学生轻声随琴唱曲谱,教师可轻声附和,同时用手在空中划出旋律线,尤其注意几个音程跨度较大的地方(5到低音7;低音5到3)。如发现音准问题要及时纠正(第一和第二乐句的音均属大跳),可以采取分组模唱音程或手势的方法强化概念(在和三度音程中逐步递减过渡音或手势提示音高变化)。

(4)学生熟练后,再次演唱曲谱。

此时要引导学生进行乐句比较,找出规律。尤其是起音和乐句结尾的特点(出示谱例幻灯片)。可以起到降低难度,同时训练学生观察力的作用。

(5)学生随琴轻声演唱歌词。教师随时注意纠正。

在歌词演唱中,一定要让学生认真感受词意,同时注意美声唱法的咬字位置。

(6)学生随琴控制音量变化演唱。音量的变化正是与旋律的起伏、拍子的强弱完关结合。

师:这首歌的弱起小节不知道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提示学生划三角感受六八拍的起伏感,同时在第五拍吸气策六拍进入)。

看看哪几个乐句存在弱起小节?我们的气息、呼吸该怎么控翻呢?我们来试一试。

(7)学生控制气息,注意弱起处的换气。练习演唱几个有代表性的乐句(第一乐句为例)。

(8)学生常握正确的换气方法,演唱全曲。

师:你们觉得这首歌中最有韵味的地方是哪里?该怎样演唱才能唱出歌曲的韵味来(学生自由提出自己见解。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力度等表现要素的变化来演唱。)。

师:在这首歌中,我最喜欢的是几处倚音的运用。(教师演唱带有倚音与不带有倚音的歌曲,学生对比效果,感受歌曲中借音的润色作用,并在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下,练习演唱。)。

(9)学生完整、有感情地演喝全曲。

师:关于这首歌我找到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师:怎么样,这首歌虽然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但是歌曲的意境依然没变,它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能不能用几个动作来表现一下这首歌带给你的感觉?我来播放音乐,大家可以随着音乐、跟若感觉自由地做动作。你可以独舞,也可以邀请其他同学与你共舞。

(反复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带领学生用动作体脸6/8拍的摇摇感。结束后,教师揭示歌曲的节拍——6/8。)。

1.欣赏《致音乐》。

(1)播放录音,感受歌曲的情绪、分析歌曲的结构。

(2)作曲家生平及代表作品。

舒伯特(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舒伯特的许多作品已是世界人民的宝贵财富。他的b小调《未完成交响曲》、《第八交响曲》、《鳟鱼五重奏》等器乐曲,至今仍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经常演出的曲目。然而,最能代表舒伯特艺术的还是他的六百余首歌曲,对于后人的影响也,被称为“歌曲”。最的歌曲有:《摇篮曲》、《小夜曲》、《圣母颂》、《魔王》、《野玫瑰》、《鳟鱼》,以及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

(3)再次听录音,哼唱歌曲,记熟主旋律。

2.参与表现,课外延展——回归生活。

师:同学们的歌声太美了。我听得如痴如醉,能够听到你们这样的歌声让我觉得生活是如此类好!这首歌让我们在歌声中飞到了梦中的乐园,现在,就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将你心中最向往的地方、最美好的愿望写下来,把歌声中的美凝固在纸上,做成风筝,放飞天空!

播放歌曲,学生在事先准备的白纸风筝上作画。

师:同学们,让我们将共好的愿望乘着歌声的翅膀飞向天空吧!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六

1、感受各国风土民情特点及不同的道别方式,体验音乐中语词替换游戏带来的快乐。

2、尝试视谱模唱。

1、各国人物服饰图片、故事挂图

2、唱名卡、幼儿音乐游戏用书

重点:练习各国道别方式及进行问候语词替换

难点:在老师的引导下,尝试在五线谱上模唱唱名旋律

1、幼儿配合《哈罗歌》向同伴用各种方式打招呼

2、唱名模唱:老师示范《哈罗歌》唱名,幼儿模唱

1、出示各国人物图片,了解各国风土人情

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各地风土民情与道别的方式

2、练习各国道别的方式及语言

1、配合第二段音乐:教师拿图片提示,幼儿跟着做各国道别的动作

如:中国:拱手作揖;美国:拥抱;日本:鞠躬

2、国际问候语:语词替换

哈罗/你好/再见

1、 老师指谱,幼儿于五线谱上模唱老师指定的旋律(上行/下行)

2、 老师引导,指认图上各国服装的小朋友,并分段模唱《哈罗歌》唱名旋律

3、 老师带领幼儿依照乐谱上的箭头提示,视谱唱出全曲唱名

幼儿带音乐用书回家,与家长共同完成音乐游戏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七

《春节序曲》是《春节组曲》中的第一乐章,是李焕之创作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具有浓郁民族音乐特色的西洋管弦乐曲。作者以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为题,展现了一幅革命根据地人民在春节时热烈欢腾的场面以及团结友爱、互庆互贺的动人图景。

1、通过欣赏《春节序曲》体验与感受过春节热闹的场面。

2、通过聆听《春节序曲》,体会乐曲的情绪,熟悉主题旋律。

3、通过学生的参与欣赏,初步分析作品的结构,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创造性地参与表现活动。。

能在乐曲中感受春节的喜庆气氛,并在各种活动中表现。

感受不同节奏、速度在乐曲中的不同表现。

多媒体课件、绢花、打击乐等。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播放歌曲《欢乐中国年》师生随音乐节拍拍手,动一动。

师生问好。

介绍乐曲作者和创作意图。

1、聆听乐曲《欢乐中国年》,随音乐放松(课件)。

2、聆听。

通过多媒体,播放欢快的歌曲,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引出了过新年进入课题。

了解作者和作品取材,创作意图。

提出问题:

这首乐曲可以分为几部分?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1、聆听。

2、回答听后的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展开想象,归纳出对乐曲的总体印象。

1、:

为什么呢这样划分?你是根据什么划分的?

2、仔细在感受一下为什么划分为三部分。

1、生听后回答,说说划分的理由。

2、再次感受。

通过听、分析、讨论、等方法感受和理解音乐。感受乐曲浓郁的民族风格。

下面一起来听一听第1乐段,你觉得这个乐段的情绪、力度和节奏是怎样的?(播放一段乐曲)。

你觉得这么热闹的场面如果用图画来表示你觉得用什么颜色最好?生:

红,粉。

师:

如果用线条表示呢?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画一画。

第一乐段听完了,接下来我们在来欣赏第二乐段,听一听这一乐段的旋律跟第一部分由什么不同。(播放二乐段)。

这段用线条表示的话,你觉得用什么样的线条好合适呢?

(1)师范唱。

(2)用da哼唱主题。

双簧管、大提琴、小提琴。

这么美得旋律老师忍不住想跳一跳秧歌舞了,你们想不想学一学。

秧歌的基本步伐叫:

四方步。

(师示范:

1、正面一遍,背面一遍2、分解动作两遍3、加快速度两遍4、播放音乐原地来一遍)。

(第一次女生走,第二次男生走,第三次大家一起来,在跳的过程中用da唱模唱旋律)。

1、聆听,说一说。

2、感受。

3、画一画。

4、聆听。

5、想象。

6、画一画。

7、唱一唱。

8、认识乐器。

9、律动。

11、全体同学合作。

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其情绪。

利用比较法加深对音乐要素的理解,了解作曲家的创作手法,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音乐。

通过了解作品,认识管弦乐队中的乐器,并通过“秧歌”来参与、感受音乐。

2、小组合作表现作品。

1、聆听。

2、小组合作。

帮助学生记忆各段音乐主题,理解乐曲情绪的变化发展。掌握复三部曲式结构的知识。

全体学生参与,从而达到面向全体学生的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春节序曲》这首乐曲它不光适合春节,在各种喜庆的节日我们都可以用到它。比如奥运会,世博会等活动,让我们在这喜庆的音乐中结束今天的课吧,同学们再见!

再次听赏全曲。

课前我先播放一首喜庆节奏欢快的歌曲,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也能很好引入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说说过年的习俗等,使学生即欣赏了乐曲,又了解了过年的各种习俗,更加热爱生活。

这堂音乐课以欣赏为主,“动”、“听”结合。引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为了使学生理解音乐,我采用了以下方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一、用不同的打击乐、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分句。从仔细观察教师的表现,到亲身体验音乐乐句的不同表现,学会分析音乐段落,充分体现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性。

二、课堂交流,及时巩固了课堂教学,进一步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检查了学习效果,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这节课上,通过“组织教学”、“情景导入”、“主题音乐学习”、“知识拓展”、“体验表演”、“课堂小结交流”六个教学环节,一步一步走进音乐。从感知到进一步的体验,再到更深层次的理解,体现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不但能表现音乐,还能积极主动的发现问题。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八

2、演唱歌曲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3、让学生主动参与为歌曲伴奏,即兴编创歌曲伴奏谱和动作,并能简单地评价他人的演唱和演奏。

1、重点:

(1)学会歌曲《这是什么》的演唱,并能准确、形象地模仿钟表走动的声音;

(2)自己为歌曲编创动作,并能用打击乐器自编节奏为歌曲伴奏,对他人的演唱和演奏能简单的作出评价。

2、难点:

(1)准确演唱歌曲,钟表走动的声音要唱的轻巧、短促;

(2)能协调的做到边打节奏边唱或边表演边唱。

电子琴、磁带、录音机。

一、情境导入。

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嘀嗒嘀嗒嘀嗒嘀嗒当当当,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谜底是钟表。今天我们就唱一唱这首谜语歌——这是什么。”

二、寓教于乐。

1、教师范唱:加入伴奏音乐,老师要唱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并形象地模仿出钟表走动的声音。

在老师演唱的时候,请大家判断一下歌曲的节拍,也可以自己跟随音乐拍一拍。

2、、朗读儿歌。

3、问:“嘀嗒嘀嗒是什么声音?”(钟表针走动的声音)。

“你能模仿一下吗?”教师要指导学生读的要轻巧、短促。

“当当当又是什么声音?”(钟表报时时的声响)。

“请你来模仿一下。”注意这个地方有空拍,要读的准确。

4、将两句连起来完整地读一读,老师指导。

5、加入电子琴节奏伴奏,一起把整首歌词读一读,速度可稍慢。

6、玩整地欣赏一遍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7、跟随音乐轻声哼唱一遍,不加歌词,只哼旋律。

8、跟琴试唱,老师指导。注意“嘀嗒”处要唱的整齐轻巧;还要注意学生的吐字咬字要清楚。

9、加入伴奏音乐唱一唱,注意歌曲的情绪以及学生的声音。

三、创造表现。

2、分小组表演歌曲,一组唱玩后,请同学们对其他组小朋友的演唱作一个评价,然后再给自己的小组提出改进的建议。

3、最后再请大家一起把整首歌唱一遍,加伴奏音乐。请同学们自己加动作表演,展示。

四、完美结课。

建议:请同学们在课下搜集更多的响声,包括生活中的、自然界中的,人为发出的等等,下节课进行汇报、展示。(如果需要道具可以自己准备)鼓励大家动脑筋想、听、做,下节课看谁表演的响声最精彩。

以谜语导入,提高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比上节课的学习气氛好很多,但是在上课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同学走神,所以,整节课中,多处出现律动,可以说各种律动渗透在课堂中的每个环节。首先是头部的律动,左右摇头,点头,左转右转,这些动作都不难,但是要求一年级的学生们跟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做上述动作,就有一定的难度。这要求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耳、眼、头、脑共同配合,才能够完成得好。其次出现的是学习闹钟的秒针和钟摆的律动,学生的动作虽然不那么协调灵活,但也为下面的学习做了准备,而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最后的律动是创编歌表演的动作。让学生听录音随意表演,边唱歌曲边律动。在巩固歌曲的同时,又更深层地理解歌曲的意境,并且使孩子们显得更可爱更活泼,更富创造性。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十九

1、通过学习学生能用优美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山谷静悄悄》。

2、通过演唱感受音乐与自然的主题,让学生在音乐的感悟下,去发现大自然的奥秘,提高环保意识。

3、感受强弱记号,并能用不同力度演唱歌曲来表现音乐形象。

1、歌曲中强弱记号的感受和运用。

2、在演唱歌曲中,启迪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对歌曲的理解与表现,感受大自然美丽的景色。

多媒体课件、钢琴

一、组织教学

4/40同学—/—0你好0//

师:你们来试试看,注意空拍的地方把手向外翻

4/40老师—/—0你好0//

生练习,师生相互问好

二、新课教学

1、导入

生:回声

师:真聪明,那么回声有什么特点呀?

生:重复了很多次,声音慢慢变轻了

师:好,那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山谷,你们来做一次回声(师生合作回声喊“喂,你好”)

2、歌曲教学

(1)学习第一乐段

师:山谷里的回声如此有趣,山里的歌声更是美妙,我们一起来听听看今天我们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歌曲给你们带来了怎样的感受?请同学们伸出你们的手指与老师一起边听边划划旋律线(播放歌曲范唱,教师在黑板上画旋律线,请学生回答感受)

生:活泼、欢快、优美、柔和、宁静又有点激动

师:说得真好!那我们今天走进的山谷是怎么样的?今天的山谷是静悄悄的

师:静悄悄的山谷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歌声,同时还在歌声里给我们带来了三个问题,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是哪些神秘的东西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能说说看自己认为什么在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吗?(请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说了这么多,让我们再来仔细听听歌曲里什么在飘飘,什么在闪耀,什么在奔跑,看跟你们想的一样不一样(听教师范唱,请学生回答,学生说出歌词,教师范唱单句)

师:刚刚老师在唱的时候加了些动作,你们能不能跟着音乐做做看,轻轻哼唱歌曲并且加上动作(播放范唱)

师:静悄悄的山谷加上同学们的动作更加美丽了,但老师希望能热闹一点,我们来给这句加上手鼓试一下(生跟教师练习,师请一位同学来用手鼓伴奏)

师:好,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合作一下,老师唱黑色字部分,你们唱红色字部分,手鼓伴奏的同学继续在唱红色句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师生合作,如有唱不完整,教师及时纠正)

师:好,同学们学唱得真快,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唱一唱山谷里的风景,注意山谷里特有的声音特点,轻轻的,立起来的,手鼓的同学还是继续伴奏,老师与你们一起来边做动作边唱(播放伴奏,完整唱)

(2)学习第二乐段

师:同学们把山谷的美景唱得特别动人,但是山谷里还有更美丽的声音,谁在把鼓敲,你们来听一听(播放范唱)

生:地质队叔叔的小铁锤

师:对,没错,就是它们,小铁锤的声音是山谷里最动听的,地质队叔叔翻山越岭,经历重重困难,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进行探测,到深山里开采矿石资源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他们的精神他们的美德才是山谷里最美丽的风景线,那让我们一起来感受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吧(学唱最后句前面部分)

师:下面我们跟着伴奏把前面会唱的部分唱一唱,老师来把小铁锤的声音加上来(播放伴奏,生唱前面,师唱叮咚)

师:那我们一起把小铁锤的声音学下,伸出你们的手当作三角铁,敲空拍的地方(师敲学生练习一次,请学生敲,师伴奏)

4/40叮咚叮咚0/0叮咚叮咚0/0叮咚—/—0叮咚0//

三角铁xxxxxxx

生:渐弱,越来越轻

师:真是个喜欢思考的孩子,力度上变化越来越弱,从弱到很弱渐弱的过程,所以最后一个叮咚是所有叮咚中最轻的一个音,我们加上三角铁再一起来唱一唱小铁锤有弹跳力,又逐渐渐弱的过程(师伴奏,生演唱)

师:大家学得真认真,那请你们跟着伴奏来完整唱一次歌曲第二乐段(播放伴奏,生演唱)

(3)两个乐段一起唱

师:加上地质队叔叔小铁锤的声音我们的山谷更加热闹了,那让我们一起加入到山谷中来,完整感受山谷的美妙景色,体会了地质队叔叔工作的快乐,注意用山谷特有的声音来演唱,刚才两位伴奏的同学继续在需要的时候为我们伴奏,其他同学跟着老师做动作(播放伴奏,师生表演唱)

四、课堂小结

师:说得真好,看来大家都感悟很深,同学们在这个美丽的山谷里学会并能歌伴舞演唱这首动听的歌曲,美丽的大自然需要我们的保护爱心才会更加的美丽,让我们与美丽的山谷说再见!同学们,再见!

音乐之乡教学设计篇二十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1)利用百度搜索唐代诗人王维及《送元二使安西》。

(2)利用百度搜索古代乐器图片:编钟古琴古筝埙等。

《阳关三叠》。

教室前方投影背景幻灯。

这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谱写的琴歌,编入教材第三单元―悠远古风。这首诗在唐代就曾以歌曲形式广为流传,并收入《伊州大曲》作为第三段,后又被谱为古曲,以琴歌的形式流传至今。这首歌抒发了诗人送友人塞外服役时的离愁别绪,长久被人们传唱。原曲是无声调式,每段后半部分出现了商、羽调式交替。八度跳音程,切分节奏的使用表现了激昂难平的情绪。古朴深沉,略带伤感的旋律,将友人离别时难舍难分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本曲时应注意速度、对符点音符、八大跳音程、节奏切分等处以及十六分音符时值的掌握注意引导提示,这对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十分重要。

(一)、知识与技能。

1、感受、体验《阳关三叠》的音乐情绪。

2、熟练掌握《阳关三叠》的主题旋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听赏,引导学生分析歌曲背景,了解“三叠”的含义。

2、以实践、创编等活动形式表现音乐,自己创设情景剧,展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并从中获得相互合作、参与音乐、表现音乐的乐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阳关三叠》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体验中国古代音乐中的离别之情,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音乐的热爱。

感受音乐形象,用不同的方式表现作品,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

1、思考、分析《阳关三叠》中特定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中特定情绪。

2“遄行、遄行”八度的大跳,和附点节奏的准确。

:借助百度收索引擎,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听、看、品、赏、唱,全面理解这首歌,乃至有感情地演唱。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1、导入:

播放视频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片段,以《滚滚长江东逝水》的片头曲引入本课。

教师在学生看完视频后可以提问学生,所看内容反映我国什么时代的人物,比组织讨论三国演义里的主要人物。

(1)你知道三国演义里有哪些主要人物?你最喜欢谁呢?为什么?

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引入下一问题。

(2)你知道这首歌是谁写的词,谁谱的曲?

教师简介词作者杨慎,曲作者谷建芬。

听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提示学生思考问题。

(1)感受歌曲音乐情绪,分析音乐形象。

(2)联系歌曲和电视剧,谈谈这首歌对电视剧主体表现有何作用?

(3)你能说出《三国演义》中哪些片段或故事。

学生:空城计七擒孟获三英战吕布群英会赤壁之战望梅止渴桃园三结义等等。

教师由《空城计》中诸葛亮抚琴片段引出对我国古代乐器―古琴的介绍和《梅花三弄》的欣赏。

播放视频京剧《空城计》,提示学生注意诸葛亮所弹奏的琴有什么特点,然后引导学生认识古琴。

听一遍古琴曲《高山流水》。

2、教唱《阳关三叠》。

(1)听赏歌曲。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如下:

这是一首描写古人送别朋友到边外服兵役分别时场景的歌曲。歌曲的情绪:深沉、惆怅、忧郁。

引导学生看已经搜索的《阳关三叠》。

师:启发学生,《阳关三叠》的歌词用了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描写了王维送好朋友元二到安西服兵役的情景。目前我们所见的是一首琴歌,琴歌是随古琴边弹奏边吟唱的歌曲。哪位同学了解古琴或见过古琴?(引导学生看课件)古琴:请看古琴,它是一种七弦琴在中国已经流行了三千多年,从古到今,独一无二,常流行于文人雅士之中。除了古琴大家还知道古时候那些乐器?(再看课件展示)编钟、埙等。现在我们一起欣赏一段古琴演奏的《阳关三叠》,感受古琴的音色。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古琴特色:高雅、含蓄、悠远、情意绵绵。

教师小结后换入下一环节,今天我们的人无不仅仅是听、看、赏我们还要学唱这首歌曲。

(2)老师范唱《阳关三叠》。

(3)教唱《阳关三叠》主旋律。

师:这首歌曲有个特点,请大家看旋律,发现什么了吗?(生答)对,不唱的旋律部分加了括号,这叫间奏。间奏是歌曲不可缺少的部分。

注重附点八分音符和附点四分音符的时值,并注意解决难点“遄行、遄行”的八度大跳和切分音节奏。

(3)学生齐唱《阳关三叠》,注意乐句的呼吸和速度。

教师在纠正学生演唱的问题后,进一步提出要求:

a.唱准附点音符、八大跳音程、切分节奏以及十六分音符的时值。

b.准确的表达歌曲的情感。

学生再唱,可以变换形式让学生演唱,比如,分组、独唱等等。

4、听赏合唱曲《阳关三叠》。

3、拓展与延伸:

这首歌唱的友情,要求学生用情景剧、送别诗词收集以及集体在黑板上作画的形式表现歌曲。分组完成,第一组准备情景剧:一人扮演诗人,一人扮演友人、一人扮演吹箫者,一人扮演抚琴者,一人扮演店小二,一人扮演城门监守,几个人扮演吃酒人。第二组集体合作在黑板上作画画面应弄清季节,杨柳依依、春分和煦等。第三组收集送别的诗句,并推举代表准备配乐朗诵。

四、评价与总结。

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什么呢?你觉得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呢?(生自评、互评)。

下面让我们在古琴曲《阳关三叠》的音乐声中,感受着古人的送别之情,结束我们这节课的学习。

播放《阳关三叠》音乐。

请学生代表用自己的语言,根据本课所学,结合自己的表现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及感受。

优点,我觉得是在有限的45分钟里,让学生体验到了音乐带来的心灵震撼,走进古曲《阳关三叠》的魅力,体验情感之旅,很好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互动演绎也很到位,由布置下去查资料,到课堂上的反馈整合,资源共享,学生们做的都很好,很积极。

不足的地方,一节课下来学生的情感没能得到恰当表达,感受不到歌唱带来的愉悦和满足。

【本文地址:http://www.xuefen.com.cn/zuowen/17164078.html】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需要下载本文请点击

下载此文档